時間:2023-03-16 16:00: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政金融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畜牧業產業化的核心是工業化,也就是畜產品加工業,工業化是傳統農業融入現代市場經濟進行的必然選擇,是一個國家新型工業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畜牧業產業化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差距,畜產品加工轉化率低,加工層次低,精深加工產品少,需要重點投入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1.1建立、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各地產業化的實踐表明,龍頭企業是多個產業化經營環節的中心,在產業鏈發展和完善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帶動農民致富方面,更是舉足輕重,其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建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應堅持正確的原則和導向。首先要注重規模,注重培育大型企業集團,走集團化發展道路,才能在信息、技術、營銷等方面實現綜合協調發展。其次要注重標準,不管是新上的項目,還是新開發的產品,標準一定要高,有了高標準,才能確保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第三要建立長遠規劃,不斷拓寬發展領域,要做到本地市場和外地市場同步發展。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向國外拓展,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從而拉動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1.2建設現代養殖業生產體系,把農民組織起來
養殖業產業化關鍵是促進生產的組織化,只有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把小規模分散的生產和加工企業、市場連接起來,才能形成產業鏈,促進產業化進程。這其中應遵循的原則是:自愿原則、風險和利益共擔共享原則、綜合服務原則。財政和金融要加大投入,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組建貿工牧、產加銷一體化的聯合體。
1.3提高專業化和規?;?/p>
養殖業的專業化和規模化是產業化的基礎。目前,實行公司加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出現農民的利益受損害。二是由于農民不履行合同,企業利益受損害。三是小規模飼養難以實行統一的技術標準,使經過加工后的終端產品質量標準降低。導致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原因是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水平低。要提高產業化程度,就要推行“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合作社”、“公司加牧場”等多種產業化模式。專業化和規?;欣诋a業化質量的提高,有利于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保證,有利于諸環節間機制的建立,有利于合同契約的履行。因此,要把專業化和規?;鳛橥苿赢a業化的基礎措施,抓實抓好。
2重點投向畜牧業結構調整
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任務,要按照比較優勢的原則,從市場需求出發,把產業結構和畜產品結構“調新、調優、調強”。一是要優化產業結構。使養殖業、加工業、飼料業和獸藥業以及相關服務行業統籌發展。目前我省各產業發展十分不平衡,養殖業發展速度快,但畜產品加工業、飼料工業、獸藥業發展均比較緩慢。要改變這種局面,在保持養殖業穩步增長的同時,要把加工業,飼料業和獸藥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平衡推進,協調發展,形成一個大的產業群,提高產業群體效益。二是要優化品種結構。根據不同的資源特點和養殖業發展的基礎,在品種結構上堅持做到“三個調整”:第一,向優質上調整,大力提高三元雜交豬、牛所占比重,羊、禽要大力推廣應用優良品種,使優良品種率不斷提升。第二,向食草型上調整,大力發展牛、羊、鵝,使秸稈和飼草資源得到開發利用,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牧業整體經濟效益。第三,向特色上調整,大力發展特種養殖業,打造我市畜產品的特色品牌。三是要優化產品結構。要把優質、營養、安全、綠色的畜產品生產放在突出位置,擴大加工能力,延伸加工層次,按照國際質量標準要求,加快畜產品開發。產業結構調整要做到平面調整和立體式調整相結合,通過調整,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市場、質量、效益優勢突出的開放型產業。
3重點投向畜牧業標準化
標準化是提高畜產品質量,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提高畜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的一項基礎性措施,可以說沒有標準化,很難把畜牧業經濟做大做強,這一點必須有個清醒的認識。標準化也是一項長期工作,可以說只要有養殖生產存在,就要有標準化,因此,要把標準化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任務堅持不懈地抓下去。標準化還是一項系統工作,它涉及到標準的制定、實施、管理、認證等諸多環節。因此,一定要做到標準的制定要科學、全面,要配套實施,要嚴格管理,要準確認證。
4重點投向畜牧業科教領域
1.1財政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相對量不足,農業投資強度偏低農業科技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必然要求財政資金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各級財政部門把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放在了突出位置,加大了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較有力的保障。但是,財政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的絕對量雖然逐步增加,相對量仍然不足,農業科研政府投入占農業生產總值的比重即農業投資強度偏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研究表明,當一個國家農業科研投資占農業產值比重大于2%時,該國農業科技才會出現原始創新,農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才可能協調發展。我國農業投資強度遠低于該投入水平,尤其是地方財政可支配的資金不多,民生工程建設等其他方面的支出壓力又比較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相對就顯得力不從心,資金到位相對較低。
1.2財政對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補貼很少,降低了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意愿由于農業科技創新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而且在創新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同時還要應對可能出現的自然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等各種風險,因此,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需求不僅規模大,而且占用時間長,具有較高的風險,一旦創新失敗,就無法償還資金。而金融機構的逐利性、安全性的特點使得其不愿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融資支持,金融機構惜貸現象比較嚴重,從而使得一些發展前景好的農業產業項目和新技術推廣項目由于缺乏資金難以具體實施。而我國財政資金對于金融機構的這種活動的補貼很少,不能很好地激發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意愿不高。
1.3金融產品的供給與實際需求不相匹配
1.3.1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品種少目前,雖然部分金融機構把支持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了信貸扶持的重點,但是由于農業科技創新的周期比較長、風險比較高、收益不確定,往往很難得到充足金融資本的支持,大多數金融機構也沒有建立相應的信貸管理制度或者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特點開發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主要是提供貸款,而且所提供的貸款品種單一化。同時,這些貸款還需要提供以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等為主的抵押物,使得許多承貸主體難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農產品抵押貸款等與農業科技創新相關的貸款很難獲得金融機構支持。
1.3.2金融產品的期限與實際需求不匹配農業科技創新的周期一般比較長,如一般情況下一個農業新品種從研發到廣泛推廣需要大約7年左右的時間,但是現有的金融產品多是短期小額的流動資金貸款,或者是針對大項目的長期貸款,與農業科技創新周期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幾乎沒有。再加上銀行貸款程序復雜,貸款條件嚴格,許多承貸主體滿足不了銀行的條件,很難獲得銀行的融資。
1.4農業科技創新的融資渠道狹窄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也逐步增加。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但是仍然不足,政策性金融的貸款門檻相對比較高,商業性金融貸款條件嚴格,而且發放貸款時有著明顯的傾向,傾向于農業龍頭企業,證券市場有著嚴格的審批制度,創業板和中小板主要支持科技含量高的農業企業,國內上市的農業企業數量較少,而且這些上市企業缺乏投資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農業保險品種還不豐富,風險投資發展緩慢,投資主體單一,這些都使得農業科技創新的融資渠道狹窄,融資困難。
1.5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缺位農業科技創新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創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這削弱了投資主體對農業科技創新進行投資的積極性,使得農業科技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農業科技創新的這種高風險需要有良好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來防范和化解。但是,目前我國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缺位,無法分散風險。一是能夠轉移分散風險的保險的作用未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的覆蓋面窄,險種少,同時由于存在補償范圍認定難、農民參保意識薄弱等問題,農業保險發展緩慢。農業科技創新保險存在更高的風險、更大的不確定性,開展業務也更艱難,一旦出現風險,金融機構只能自己買單。二是擔保體系建設還不完善。擔保能夠起到放大資金的作用,但是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擔保體系還不完善,擔保機構承擔風險過大,資金規模過小,財政支持不到位,都使得擔保體系不能滿足農業科技創新過程中對擔保的要求。
2農業科技創新的財政金融支持建議
2.1加大財政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充分發揮財政的引導和資金撬動作用縱觀世界各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都離不開財政的鼎力支持。因此,為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我們需要不斷加大財政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并且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但是,增加財政投入并不是把資金投入所有農業科技創新環節和領域,財政應重點支持基礎研究領域,中央財政在加大對基礎研究支持力度的基礎上,以資金配套等多種形式引導和帶動地方財政加大支持力度,改變地方財政由于注重短期經濟效益而對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時,要充分調動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投入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例如,可以通過無償資助、財政貼息、創業投資引導、以獎代補、經營參股、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金的注入,使農業科技資金投入渠道多元化。此外,通過對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不同的扶持,充分發揮財政的引導和資金撬動作用,探索財政資金的金融化運作方式。一方面財政通過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方式降低農業科技企業的風險,增強其融資能力,提高農業科技企業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財政通過對扶持農業科技企業的金融機構進行貼息、給予稅收優惠、補償其為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所造成損失等方式激發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提高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意愿,從而使財政資金更大范圍的發揮作用。
2.2創新金融產品和模式,滿足農業科技創新的需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機構要優化農業科技貸款的審貸程序,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同時,要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農業科技創新對不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一是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品種。扶持農業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必須把自身的特點和農業科技創新對產品的需求結合起來,設計出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特征的產品品種。例如,針對農業科技創新周期比較長的特點,設計出與農業科技創新在時間上相匹配的貸款品種;針對農業科技企業一般抵押物比較少的特點,在防范風險的同時,擴大抵押物或質押物的范圍,探索以農業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專利權、股權、應收賬款等抵押或質押進行貸款的信貸產品;對一些信用等級較高、有還貸能力的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發放信用貸款。二是適當放寬對農業科技創新的信貸限制,如對貸款對象資產規模的要求、抵押物的要求等等。三是探索實踐多種貸款模式,如對于規模比較大的貸款,可以聯合幾家銀行通過銀團貸款提供支持;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可以用企業聯保貸款、企業互保貸款等方式;針對處于供應鏈上下游的農業科技企業,可以發放供應鏈融資貸款;探索開發“銀行+保險+擔?!?、“銀行+保險+財政補貼”等多種貸款模式,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增信融資。在不斷開發新的貸款模式、金融產品的同時,要注意對這些模式和產品的推廣,進而推動金融資本與農業科技創新的融合,滿足農業科技創新的金融需求。
2.3拓寬農業科技創新的融資渠道一是政策性金融要加大支持力度,擴大支持范圍。政策性金融應該主要支持農業科技研究及基礎農業科技發展等相關的項目,這些項目一般屬于國家優先發展領域、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較高的社會價值,但是由于建設周期長,財務風險高,商業性金融一般不愿意介入,需要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政策性金融要擴大所支持的項目范圍,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程序,滿足承貸主體的資金需求。二是商業性金融要適當涉農貸款風險容忍度,允許貸款利率在一定范圍內浮動,不斷創新信貸品種,加大對農業科技企業等承貸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三是通過財政貼息、擔保等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和商業資本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四是支持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競爭力強、運作規范、符合發行上市條件的農業科技企業通過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融資,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外證券市場上市融資,并且對已上市農業科技企業,采取各種方式鼓勵他們做大做強。五是完善風險投資體系,擴大風險投資規模,通過政策優惠鼓勵風險投資機構投資農業科技創新,增加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來源。
劉書琪,東北農業大學,教授。
摘要: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農業生產專業化和商品化程度逐漸提高,農民在農業市場主體競爭中的地位嚴重削弱,農民利益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滿足。然而為化解農民小規模生產和強大的農業市場之間的矛盾,減少農民在市場中的競爭性、風險性和不確定性,降低農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于是農村同類農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以多種方式自愿組織起來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且得到快速發展。但是由于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財政金融支持方面面臨許多問題,因此,本文通過調查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財政金融方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財政;金融;黑龍江省
1.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與財政金融支持的發展現狀
1.1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資料來源:黑龍江省統計年鑒
由上表可知:黑龍江省對“三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財政扶持2010年比2009年增長54.45億元,對農機合作社的扶持也有所增加,但從惠農財政補貼方面來看, 2010年投入資金有所下降,造成財政扶持力度跟不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速度的局面,農民專業合作社得不到有效的財政扶持,即使新農村建設扶持力度增加,也嚴重影響了新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
1.3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支持現狀
目前,黑龍江省政策性金融機構尚未發揮應有作用,只有極少數的金融機構開展專門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貸支持,商業性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網點布局有限,支持能力和意愿都不足;農村合作金融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需求上難以發揮主體作用。
據調查,黑龍江省農委為了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于2009年10月和省農村信用聯社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并出臺了《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小有成就。
2.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財政金融支持中的問題分析研究
2.1政府財政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政府財政扶持監管力度不夠。有些投機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只經過法律程序掛個合作社的名,合作社內部從不涉及農業生產銷售業務,只是為了鉆政府扶持政策的空子,獲得政府的各種財政補貼和扶持,這在某種程度上就造成了資金嚴重浪費現象,政府應該鼓勵和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加強監管力度,消除這種“皮包公司。
2)政府扶持缺乏針對性。從政府對這些資金的使用細則和覆蓋面來看,其針對性明顯得不足。例如:評定農業示范區可獲得獎勵 X 萬元,而這些錢對剛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很重要,需要大量資金來建設完善合作社;而對于那些發展比較成熟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各方面機制都比較健全,具備獲得此類扶持金的資質,但是相對于他們可能出現的資金缺口而言意義不是很大,在一定程度上還造成資金浪費,希望政府能夠針對發展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定出更有力的財政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根據合作社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政策。
3)惠農補貼力度不夠。黑龍江省2010年政府財政支持“三農”發展共投入249億元,比2009年增加了54.4億元,其中圍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投入資金93.8億元,支持組建農機合作社325個,支持17個現在農業示范區建設,但是在惠農財政補貼上比2009年低了0.61億元,為102.2億元,致使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范圍和力度有所減小。
2.2金融機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金融機構信貸資金供給數量不足
目前黑龍江省農業依靠的金融機構主要有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聯合社,其中農村信用聯合社為主體。雖然農村信用聯合社信貸支農資金逐年增加,但是其還是本著“抓小額、控大額”的原則,這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處于發展階段急需資金建設存在著很大矛盾,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遠遠達不到實際需求。
2)農村金融機構風險分散與轉移機制缺乏
我省農業保險的經營現狀為“三低三高”,即低保額、低收費、低保障和高風險、高成本、高賠付,致使許多商業保險公司均不敢輕易進入農業保險領域。由于農業產業的特殊性,涉農貸款風險相對較大、成本較高,而其風險補償機制又十分匱乏,貸款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嚴重影響涉農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
3.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財政金融支持的相關政策建議
3.1明確財政扶持細則,加強財政資金扶持的有效性
政府應該因地制宜,根據不同類型的合作社制定相應的政策。對于建設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政府應適當放寬申請扶持金的條件,但是可以明確資金的使用范圍,對于穩定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把資金集中起來進行扶持,或者從這些資金中提取部分建立貸款風險補償金,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向銀行的貸款提供一定的擔保,促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有效的需求和幫助。
3.2加強政府財政扶持的監管力度
對于各種財政扶持政府都應該明確其使用情況,對優惠的財政補貼加以使用限定,例如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費用的補貼,農資補貼等。同時政府還要加強財政扶持的審核監管力度,徹底消除鉆財政政策空子的“皮包公司”,并對這類合作社做出相應的懲罰,以儆效尤,凈化農民換頁合作社發展呃社會環境。
3.3加大稅收優惠方式,制定多種惠農優惠政策
對于農業補貼我省還應該擴大科教服務補貼,以支持農業科技的發展,加強農村基礎網絡設施補貼和作物保險補貼,以保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減稅我省應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降低營業稅,減少銀行貸款的壓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穩定、健康的發展。
3.4完善金融服務創新制度,加強風險管理
優化金融機構信貸結構,按照監管要求,積極投放涉農貸款,不斷創新支農服務方式,加快產品創新步伐,加大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將信貸政策產品化,建立監督機制,督促、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出臺相關規定,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實現由單一存貸服務向信貸、咨詢、保險、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轉變,以業務組合的形式來分散金融機構所面臨的信貸風險,同時也滿足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實際信貸的需求,有效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作者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張衛東,政府財政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研究—以鄭州市為例[碩士論文],2009.
[2]李雯,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發展政策研究[碩士論文],2009.
[3]韓冰,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支持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8
中新網臺北12月3日電 題:臺灣56人兵學論文獲博碩士學位
記者 韓勝寶
臺灣孫子兵法戰略研究學會相關人士向記者宣稱,1985年,黃營杉以《兵家之管理思想:策略形成與執行》的論文,獲得臺灣政治大學博士學位。他也是臺灣首位以研究《孫子兵法》等古代兵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
黃營杉在其博士論文中寫道:“兵學自春秋戰國時期由貴族流散于民間,群雄爭霸而使兵學盛極一時,成為專門之學。傳世兵書以宋元豐年間所頒武教學教材,孫子、吳子、司馬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尉繚子、三略、六韜之《武經七書》為兵家思想代表作”。
黃營杉的論文以以《孫子兵法》和《武經七書》為研究對象。從現代管理之觀念剖析其戰略規劃、執行與控制思想,並導出兵家思想之現代管理及建立中國式管理之含義。全文分九章共17萬字。論文析論兵學與管理學、兵家與兵書之關系,並確認《武經七書》為兵家思想之核心。論文還分析兵家之策略規劃過程與原則、兵家戰略執行與控制,以及組織、用人、領導、統御等重點,并從所分析歸納之兵家管理思想提出現代管理之含義。
《孫子兵法》論文獲博士學位的黃營杉,在中國式管理方面如魚得水。他先后任美國聲寶公司副總裁、中華彩色印刷公司總經理、羽田機械關系企業執行長、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主任、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臺灣煙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電公司董事長,還出任臺灣“經濟部”部長、“財政部”財政金融專員。他的主要著作有《兵法與商略》、《從高階管理觀點論孫子吳起列傳》、《孫子思想與企業管理》,《中國古兵家之領導思想》、《中國兵家之管理思想》、《吳子兵法與策略管理》等80多本。
另一位特別引人矚目的兵學論文獲博士學位的林英津,為女性。她在1985年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寫的博士論文《夏譯〈孫子兵法〉研究》,對鮮為人知的西夏文《孫子兵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使這一珍貴版本得以傳承下去。林英津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1987出版專著《孫子兵法西夏譯本所見動詞詞頭的語法功能》,1994年她的博士論文《夏譯研究》,由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年刊印,引起海峽兩岸學術界的關注。
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編輯方鵬程在他出版的《孫子:談判說服的策略》一書中披露,臺灣一些博碩士研究生以《孫子》為主題,撰寫研究論文,研究范圍已經擴大到許多層面,并不是限定在軍事運用的范圍。截止2004年就有300多篇《孫子兵法》論文,研究范圍包括軍事、經濟、企管、教育、文學、語文等。
簡歷。陳少暉,男,1962年11月出生,祖籍福建安溪。1980―1998年間,分別就讀于南京師大、華東師大、福建師大,相繼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2―2005年,在廈門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師從我國著名財政經濟學家鄧子基教授?,F任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財政金融系主任、教授、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二級學科博士點經濟史專業學科帶頭人,閩臺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中國經濟史研究會理事、福建省國有資產管理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人大財經委專家團成員、福建省勞動保障學會常務理事。
研究領域及學術觀點。陳少暉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財政與國有資產管理研究、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以及當代中國經濟史研究,同時還涉及閩臺區域經濟的比較研究。陳少暉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敏于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成果具有系統性和前瞻性。2003年針對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問題,在《國有資產研究》發表《國有資產分級所有的新思路》,突破“國家統一所有、地方分級管理”的傳統理論,提出了“國有資產產權分級所有”的創新觀點,在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2005年在《財經科學》發表了《國有資產“分級所有”體制的建構原則和劃分標準》,對國有資產實行中央與地方“分級所有”過程中的建構原則和劃分標準作出了深入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為國有資產的產權分割建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思路。2007年在日本廣島召開的世界政治經濟學第二屆年會上作《新合作主義:中國私營企業勞資關系調整的目標模式》的學術報告,認為由于傳統的行政化勞資關系體制的慣性作用和中國私營企業“再生”階段的不成熟性,使得現階段中國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模式更多地反映出舊合作主義(專制型合作主義)勞資關系的模式特征,應當將構建新合作主義為基礎的勞資關系自主協調機制作為需要努力的中長期目標。2010年在《財貿研究》發表《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國外運行模式與中國的制度重構》一文,現行國有企業紅利分配政策存在難以保障國有資本出資人權益等局限性,必須從國企理財目標的設定、自由現金流量假說、利潤分配模式的選擇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防范國有企業規避利潤上繳行為等方面,重構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制度的設計思路。
主要學術成果。1998年以來,陳少暉教授主持承擔了《公共財政框架下省域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研究》(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央與地方國有資產產權關系研究》、《福建省科技投入多元化機制于政策研究》等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項目10余項;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等出版《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變遷與改革模式》、《國有資本財政研究》、《國有企業勞動就業體制改革研究》、《從計劃就業到市場就業》等學術專著(含合著)8部,主編撰寫相關教材3部;在《經濟學動態》、《財政研究》、《當代經濟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中國風險投資》、《國有資產管理》、《臺灣研究》、《中國勞動》等國家權威核心刊物及省內外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新型投融資體制框架下的國有投資公司改革》等論文1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經濟學文摘》等全文轉載。
獲獎情況。因科研成果突出,陳少暉教授先后獲得福建省第四屆、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合著)、二等獎(兩次)、三等獎(兩次);入選福建省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福建省委組織部“541人才計劃”;被評為福建師大第二批優秀青年教師(1996)、福建師大第三批科研先進個人(1999)、福建師大第二屆“十佳”科研先進個人(2006);博士學位論文《國有企業勞動就業體制改革研究》獲得福建省第二屆優秀博士論文二等獎;入選“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就讀于河南財經學院,是財政金融學院2006級金融一班的一名學生。本學期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結業論文要求寫一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為了做好這份規劃書,我認真分析了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等各個方面,另外利用學校提供的北森職業測評軟件認真的做了測評,并得到較為可信的測評報告。本規劃書就是依據測評報告結果并結和自己個人分析的做出的。
一、自我評估
本人興趣廣泛,尤其愛好音樂,讀書,喜歡鉆研。性格偏內向、不擅言談。但為人誠實,做事認真,不怕困難,敢于拼搏,積極進取。具備從事精細工作的耐心。樂于幫助他人,朋友不多但個個真誠,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為了夢想而努力奮斗。
二、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評價
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和證券業,屬于經營貨幣和資本業務的資金密集型行業,由于具有較好變現能力和流動性,屬于高人民幣資產的行業,人民幣升值將吸引國際資金大量流入,對金融行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各個研究機構也從行業中觀角度闡述了看好行業的發展前景。
三、職業的選擇
金融學專業,就業面比較廣。較主要的有三個類型:從商、從政、學術。對我個人而言,我選擇從事商業經營的職業方向。將來就業可以是金融機構(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非金融企業(主要是作財務和投融資分析)。
四、職業生涯規劃方案:
大學在校期間的學習任務規劃:
1,總的規劃:通過大學的學習,努力學好自身專業知識,掌握必要經營管理技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增強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在寒暑假期間參加短期社會工作,至少賺夠自己的生活所須。積累自己的人脈,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企業領導能力??偨Y出適合當代中國國情的創業方向。
2,具體規劃方案:
2007-2008學年第二學期:
1,四月份:考取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證書。
2,六月份:考取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證書。
2008-200年第一學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國大學英語六級證書。
2008-200年第二學期:
1,考取金融專業英語資格證書。
2,復習備戰明年的研究生考試。
2009-2010學年:
1,全力備考,心無旁騖。
畢業后的職業生涯規劃:
這五年主要是積累自己的工作經驗,領導能力,資金儲備。
職務目標:從企業的一般職員到企業部門經理(理想中是外資或合資企業)。
·能力目標:熟練處理本職務工作,工作業績在同級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資企業運作機制及企業文化,能與公司上層進行無阻礙地溝通。鍛煉自己的領導能力,并且積累自己的人脈、金脈、知脈。
·經濟目標:五年年薪平均5萬以上。
2018年以后規劃:
職務目標:創業。
能力目標: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
很高的演講水平,具備組織、領導一個團隊的能力;與相關公司決策層有一定的溝通;具備應付突發事件的心理素質和能力;有廣泛的社交范圍,在業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經濟目標:年薪10萬以上。
【論文摘要】 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估計偏高,因此影響了對金融穩定性的衡量。本文討論了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應如何從金融監管的角度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偏低的問題。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中國的財政金融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入WTO后,中國面臨著金融風險相互傳遞所帶來的風險。這對于中國構建穩健的金融體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金融穩健統計在衡量金融穩定性中的地位:
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風暴在全球經濟體系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性。隨著金融業趨向全球化,全球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和依賴加強,金融風險在國家之間相互轉移、擴散的趨勢也在增強。此時,在國際化的背景下,金融穩健統計成為了新時期維護國家經濟穩定、提高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必然要求。
在貨幣與金融統計中,對金融穩定性的審慎分析包括金融監管統計和金融穩健統計。其中,金融監管統計是從微觀層面上,對單個金融機構的風險進行監管和統計,衡量的是個體風險;而金融穩健統計則是從宏觀層面上,對各個金融機構的集體行為對宏觀經濟運行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統計,衡量的是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即系統風險。
金融穩健統計,是一個國家檢測宏觀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工作。其核算基礎是《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會計準則》和《巴塞爾協議》,在對金融機構業務經營、信用狀況的監控方面,金融穩健統計遵循審慎性原則,堅持《巴塞爾協議》中的CAMELS標準,它包括五項考核指標,即:資本充足狀況,資產質量,收益與利潤狀況,流動性和對市場的敏感程度。金融穩健統計涉及的統計對象包括存款機構部門、非銀行金融機構、企業部門、住戶部門、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其中,對一國金融穩定影響最大的當屬存款機構部門。
銀行資本是銀行抵御風險的基礎,因此,巴塞爾協議始終堅持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監管思路。90年代中期來,由于國際銀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盡管《巴塞爾協議》中關于資本充足率的規定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信貸風險,但國際銀行業存在的信貸風險遠未消除。
本次國際金融危機表明,即便在銀行資本充足和資本質量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流動性出現問題也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在2010年12月16日,巴塞爾委員會了第三版巴塞爾協議(Basel III)的最終文本,并要求各成員經濟體兩年內完成相應監管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工作。雖然目前來看,我國難以在短期內達到巴塞爾協議新標準,但是從長遠看,我國金融業分步驟地實行。
根據第三版巴塞爾協議,《指導意見》統籌考慮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的要求,設定了三個層次的資產充足率監管標準:一是三個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于5%、6%和8%。二是引入逆周期超額資本要求,三是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附加資本要求,暫定為1%。
二、金融國際化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示:
在我國,由于商業銀行損失準備計提嚴重不足,因此導致估計的資本充足率嚴重偏高。此外,對資本充足率偏低的銀行,沒有明確的監管措施,并在許多方面放寬了標準。這些問題是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明顯偏低的重要原因。伴隨著金融國際化發展趨勢,各國都在不斷地對金融監管進行調整,適合國情的、有效的監管框架是促進金融體系穩健發展,維護公眾的信心的關鍵。我國現有的金融監管在開放發展中應一些做必要的調整,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的對策有:
1、監管理念、內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創新:
監管活動應從事后被動處置向事前預警防范轉變;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規范監管行為;從注重金融機構外部監管向注重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及加強行業自律轉變,實現社會聯動監管;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轉變控制金融風險的思路,從目前以防范風險為主的監管向支持金融創新與防范風險并重的監管轉變。
2、加強監管機構間的協調配合:
加強綜合監管力度,不斷提高整體監管的水平和效率,從整體上降低監管成本。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應相互協調、相互支持,對有些業務和有些領域應當實施聯合監管和綜合監管,要充分發揮銀、證、保之間有效的政策協調的信息共享機制的作用,從整體上降低監管成本,提高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
3、完善金融法律體系,為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對同一發展階段的不同經濟體而言,立法之后會使其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并付出高昂成本。如不盡快完善我國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填補金融監管的法律空白,外資金融機構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卓越的優秀人才,有可能發現法律漏洞乘虛而入,從而引發惡性行業競爭,影響金融秩序。
4、在分業監管的基礎上,為最終的同一監管創造條件:
建立有效的金融金融監管體系是一國金融健康運行的必要前提。但是一國選擇何種金融監管體系模式或金融監管體系變遷的路徑則取決于其經濟、金融運行的內外部環境。在西方各國監管的發展的發展中,英國、美國的金融監管最具有特色。尤其是監管機構和監管內容的變化最能反映出金融監管制度的適應性與靈活性。
加入WTO后,一方面,我國金融業將越來越多地開始按照國際慣例進行風險管理;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業將會面臨外資金融機構全方位的競爭和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各金融機構就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對策,不僅需要注意各金融機構盈利能力的提高,更需要注意其安全能力的保障,因此,新時期下金融機構業務,需要我國的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能力的與時俱進,更需要我國的貨幣金融統計工作加強金融穩健統計的基礎,為提高金融體系穩定性、防范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加強金融體系對抗風險的能力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王佳佳.我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完善[J].理論界, 200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