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0: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利率市場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文根據前人的研究結果,整理得出個人客戶銀行選擇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他人建議、方便性、顧客服務、服務價格和營銷活動,將這五個因素設為影響個人客戶銀行選擇行為的一級指標。為了方便對這五個一級指標的直觀測量,借鑒CharlesBlandkson(2007)[12](P479)、Almossawi(2001)[6](P122)、DilpreetSingh和NamrataSandhu(2013)[20]的研究,分別確定五個一級指標的二級指標,二級指標共計23個,如表1所示。然后根據這些二級指標初步制定問卷,問卷的設計遵循合理性、一般性、邏輯性、明確性、非誘導性以及便于整理的原則,采用李克特五級等級量表,提供指標重要程度的五個層次,從1(“很不重要”)到5(“非常重要”)。問卷初步制定后,隨機挑選5個人審閱問卷,查看是否有不當或錯誤、理解困難或歧義的地方,根據其提出的意見,對問卷進行了修正。隨后將調整后的問卷交由長春市中信銀行的相關專業人員審閱,審閱內容包括對問卷設計的合理性、準確性、以及項目是否遺漏(特別是是否遺漏長春地區特有的銀行選擇因素)等。根據中信銀行反饋的建議,重新對問卷進行了修改。問卷修改完成后,隨機選取了10人對問卷進行試填寫。在填寫之前對10人講解了試填的目的及要求,并在填寫過程中詳細記錄填寫人員遇到的問題。試填寫之后,再次對問卷進行調整。最后將調整后的問卷交由兩位專家審閱,最終確定問卷內容。問卷發放于2014年4月在長春市區展開。問卷發放的形式為當面調查,發放渠道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根據對銀行的分類,在各個商業銀行的支行網點展開調查。第二種為隨機向市民發放問卷。問卷共發放170份,有效問卷155份,有效率達91%。其中男性占37.4%,女性占62.4%。被調查者的年齡分布為:15-25歲占52.3%,26-35歲占31.6%,36-45歲占10.3%,46歲以上占5.8%。被調查者的個人年收入分布為:小于2,6000元占47.1%,2,6000-5,0000元占26.8%,5,0001-10,0000元占17.6%,10,0001-15,0000元占3.9%,15萬元以上占4.6%。數據收集所涉及的商業銀行包括長春市內的大型商業銀行、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農商行①。
二、均值分析
為了對23個影響因素的重要性進行評價,首先使用SPSS軟件計算各個指標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并根據均值的大小進行排序,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影響長春地區一般客戶銀行選擇行為的首要五個因素分別是: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服務費用低、銀行職工待人禮貌和自助銀行地理位置便利。而最不重要的五個影響因素分別是:在我周圍流行、被家庭使用多年、銀行的網上營銷活動、創新產品和銀行的廣告??梢?,個人客戶選擇銀行時更關心的因素主要與顧客服務、服務費用低以及自助銀行的地理位置便利性相關,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服務質量”(均值=4.57)。而第三方的影響、創新的銀行產品以及銀行的宣傳對消費者的影響較小。如果考慮到被試者的性別差異,對男女客戶分別進行分析,最終得到了相類似的結果。如表3所示,無論男女,首要的五個因素依然主要與顧客服務、服務費用低以及自助銀行的地理位置便利性相關,而最不重要的五個因素也與之前分析相同,分別是關于第三方的影響、創新的銀行產品和銀行宣傳。對性別進行的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進一步驗證了上述結論,如表3所示,除了“服務效率”和“存款利率高”之外,其余影響因素在性別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在顯著性水平為0.05的前提下,P>0.05)。可見在性別差異方面,分析結果與上述不區分性別的均值分析一致,即性別差異對個人客戶銀行選擇影響不大。
三、因子分析
為了提高實證研究的質量,本文還采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因子分析是用來定義一般客戶銀行選擇標準的一種方法,有利于進一步探索影響客戶銀行選擇的潛在因子,從而以更加全面的視角看待銀行選擇行為的決定因素。本文先使用軟件分析提取23個影響因素的公共因子,公共因子提取之后再檢驗各個因子的內部一致性,刪除信度較低的因子,從而獲得可靠性更高的個人客戶銀行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型。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時,樣本的KMO值為0.739大于0.5,且Bartlett'sTest的相伴概率值為0,表明適合做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提取出六個公共因子,具體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六個公共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66.751%,表明六個公共因子提取了21①個原始指標大部分的信息。為了得到經濟含義更清晰的因子,用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旋轉,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陣,具體結果見表5。分析結果顯示:(1)表5中第一個因子F包含支行地理位置便利、自助銀行數量多、支行數量多和自助銀行地理位置便利這四個因素,共同反映了銀行網點對客戶的便利程度,因此命名為網點便利性。(2)第二個因子F2主要包含存款利率高、貸款利率低、信用卡沒有年費、服務費用低和向銀行申請貸款容易這五個價格影響因素,命名為服務價格。(3)第三個因子F3包含的五個項目分別為服務質量、服務效率、銀行重視顧客關系、營業時間的長短、周末和法定節假日營業。因子F3在服務質量、服務效率、銀行重視顧客關系三個因素上的載荷較多,在營業時間的長短和周末及法定節假日營業上的載荷相對較少。營業時間的長短和周末及法定節假日營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銀行的顧客服務狀況,因此可以把第三個因子命名為顧客服務。(4)第四個因子F4包括創新產品、銀行的廣告、銀行的網上營銷活動三個指標,這三個指標描述的是銀行對客戶的宣傳活動,因此將第四個因子命名為銀行宣傳。(5)第五個因子F5包含銀行職工待人禮貌和銀行的公共關系活動兩個影響因素,反映了銀行自身的形象塑造行為,因此將該因子命名為形象塑造。(6)第六個因子F6由被家庭使用多年和家人、朋友或親戚的建議兩個指標構成,描述的是第三方對個人客戶銀行選擇行為的影響,因此將其命名為他人建議。因子分析過程中計算得出的因子方差貢獻率反映的是各個因子的相對重要性,表6顯示了各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由表6可知,六個因子中最重要的三個因子(方差貢獻率由大到小)分別為因子F1、因子F2和因子F3。因子F1的方差貢獻率為26.166%,說明了網點便利性是影響個人客戶銀行選擇的最重要因子。因子F2的方差貢獻率為13.014%,表明服務價格是影響個人客戶銀行選擇的次要因子。因子F3的方差貢獻率為8.375%,是影響個人客戶銀行選擇的第三重要因子。通過對各因子重要程度的評價可知,個人客戶在選擇銀行的時候,十分重視銀行的網點便利性、服務價格以及顧客服務,該結果與上述均值分析的結果基本一致。在因子分析之后,為了進一步了解上述影響因素及提取的各個因子在評價客戶銀行選擇行為的可靠性,本文使用克朗巴哈(Cronbach)內部一致性系數(α系數)對數據進行了可靠性檢驗。分析顯示,該指標體系總體的α系數為0.826,六個因子的α系數如表6所示。檢驗結果表明,因子F5的α系數較低,因此將該因子從模型中刪除,其余的因子都通過了檢驗,α系數都大于0.5,表明該評價模型具有較高的信度。最后,從因子的整體結構可以發現,提取出來的公因子與理論預測比較一致。表7為因子分析結果與理論預測相對比的模型,由表7可知模型擬合結果比較一致。
四、結論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088
1緒論
金融產品的價格也稱之為利率,為全部金融體系與金融市場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來,伴著瓦解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全球范圍內產生了自由化金融的潮流,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都實施了市場利率的改革。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是銀行業金融業的一個重大改革,特別是對商業銀行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利率市場化改革既有利弊,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商業銀行的風險和挑戰。同時,商業銀行利率往往是市場利率的過程是最困難的,最關鍵的一步,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和管理機制的利率,強大的態度,極大地限制和影響世界的營銷過程中的利率。
文章經由對商業銀行市場化利率理論的研究,進而分析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最后提出市場化利率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應使用的對策,力圖能為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利率的過程中作一些有用的摸索,推動我國商業銀行的良性健康的發展。
2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2.1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有利影響
2.1.1有利于規范商業銀行經營環境
市場化利率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培育金融市場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轉化的過程,最終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場:融資工具結構合理、品種齊全;賦有經濟與法律手段監管體制;信息披露制度充分;金融市場主體充分而賦有競爭意識。這些都將為商業銀行的經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1.2促進了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變革
利率市場化有利于實現對商業銀行經營權的自主經營,進一步確立銀行獨立經營的地位,真正做到自我風險、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負盈虧。此外,利率市場化將使銀行間的利率與金融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只有當銀行的成本控制、內部風險制度健全、預算約束的約束,才能夠適應科學合理的市場利率定價。這將迫使銀行的經營機制發生根本轉變。
2.1.3有利于商業銀行優化客戶結構
市場化利率促使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部門自覺關注貸款市場的運行趨勢,依照客戶與銀行所有業務往來客戶的經營狀況、可能帶來的盈利、銀行提供貸款所需的違約成本、資金成本、管理費用等因素綜合確定不一樣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點優質客戶的同時對風險較大的客戶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為風險補償,推動銀行客戶結構的優化。
2.2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不利影響
2.2.1利率市場化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會逐漸加大,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的流動性風險的惡化,市場風險的逐漸上升,出現了更為隱蔽的道德風險。利率風險是市場風險的核心,即利率變動對商業銀行而言,風險的金融狀況。利率市場化進程和利率市場化后,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最大的特點是體現在利率水平顯著或波動。帶來許多不利影響,需要穩健經營其商業銀行的利率。特別是在銀行的財務狀況不良利率波動的前提下,將面臨更大的利率風險。利率風險不僅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而且還影響其資產負債和資產負債表外金融工具的經濟價值。總之,市場化利率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
2.2.2利率市場化使得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受到嚴峻挑戰
利率管制時期,利率和產品都是由人民銀行統一規定的,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服務上,在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相差無幾的條件下,“客戶關系”就尤為重要了。市場化利率后,競爭格局將產生較大的變化,由淺層次的市場競爭“搶客戶”、“引資金”、“取份額”向更進一步的“比較價格”、“比較產品”、“比較服務”蛻變,慢慢發展為包含體制、機制、科技、成本和人才等.各種因素在內的綜合競爭,銀行的品牌創新、產品價格與服務水平成為最大亮點。價格競爭比的是定價能力與成本,服務和產品競爭比的是市場反應速度、創新能力和服務效率。在市場競爭殘酷的環境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將全部暴露出來,如市場反應速度慢、對客戶需求分析能力低、缺乏創新產品單一、風險控制與成本控制能力不足、欠缺科技支撐等等,這些都將不利于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3我國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對策
3.1銀行業要制定并堅持穩健經營的發展戰略
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很可能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的競爭,這將導致存款和貸款之間的利差減少,支付成本較高的資金,但也盡可能提高收入水平保持,將導致銀行業的高回報和高風險的投資資產,這是不利于銀行業的發展。因此,合理的存款和貸款利率的控制,提高自己的貸款控制能力,存款利率,以完成經營效率和成本效益的控制是市場利率的核心。
以農業銀行為例,其實施的是穩健經營的原則,達成了不斷增加的效益與質量和規模的無限擴張。各銀行應參照實踐,對市場定位進行合理地推動,施行競爭的個性化策略。在資本成本建立農業銀行的盈虧平衡點估計的實現,通過貸款利率衡量利潤目標,其次是在用戶的財務狀況具體貸款的分析,充分考慮商業銀行潛在的風險因素和貢獻度的用戶,根據不同的風險限額和貸款收入水平確定不同的貸款利率,確保利潤最大化和貸款安全的良性運行,最終完成。
3.2商業銀行應進行制度改革及利率市場化改革
市場化利率改革首先要對商業銀行的自我約束能力進行提高,最核心的是要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機制進行積極的轉換,成立國有四大商業銀行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組織,打下市場化利率最基本的經濟微觀基礎。這要求依照商業銀行的一般模式與市場經濟的要求,我國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進行改變,加速我國商業銀行的改造股份制的步伐,實行法人參股、國家控股、投資人按照其出資比例對公司承擔有限債務責任與社會公眾募股的方式,來完成我國商業銀行產權制度的變革,實現我國商業銀行長久以來虛置所有者的現象。我國商業銀行獨立地真正擁有經濟法人的地位,施行公司化經營,就能夠在金融方針與國家貨幣政策原則的引導下,自覺按照資金的供求情況與稀缺程度,決定自主放貸,確定合理利率水平,承擔主呆壞賬的風險。
3.3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內控機制
銀行維持穩健運行的關鍵因素是良好的內控制度,一般包含設立安全和謹慎的經營政策、規范的財務管理與業務經營制度操作、以防董事職員濫用與侵占職權以及風險防范制度等規定。要設立系統內部一系列的利率風險管理制度,完善自我控制機制、自我約束,確保風險利率管理目標的完成。此外,貸款利率水平、應對存款與做出利差最低水平限制,并經過電腦解析,設立既有益于市場競爭,又有益于最大化收益的合理的利率水平,并強化對本身及其所轄分支機構利率政策實行情況的指導、分析、監督、檢查,確保利率政策在各級分支機構得到正確執行。
4結語和展望
本文主要從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利率的背景出發,分析了市場化利率的內涵及改革進程,并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市場化利率的現狀為例,結合其所面臨的困境并探討其出路??梢钥隙ǖ氖?,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利率在中國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
本論文的目的是要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利率的現狀及困境,并力求探討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經濟學、金融學的相關理論等。對國際方面市場化利率的案例進行分析,分別分析了發達國家的市場化利率改革及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化利率的改革,并探討了市場化利率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有利影響及不利影響,從銀行業要制定并堅持穩健經營的發展戰,商業銀行應進行制度改革及市場化利率改革,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內控機制,商業銀行要主動防范利率風險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應對市場化利率的對策。
同時,由于閱歷和學識有限,可能還不足夠透徹分析某些觀點,文章可能會缺乏一定的深度。下一步的將會在商業銀行市場化利率政策層面的分析做更深一步的研究,爭取分析、解決問題更加專業化,更加全面。
參考文獻
[1]肖欣榮,伍永剛.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銀行業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3,(01).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存貸凈利差;央行基準利差;資產充足率;徽商銀行
我國利率市場化,自1996年開始,到2013年7月20日,央行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已先后實現了同業拆借利率,債券市場利率以及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此外,2015年3月1日央行宣布將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上調為1.3倍,意味著我國存款利率逐步實現市場化。央行一系列改革對中小型商業銀行而言,帶來了機遇但更多的是挑戰。
存貸利差為商業銀行利率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中存貸凈利差不僅可以傳遞銀行系統效率的重要信息,而且反映了銀行在資金交易過程中價格行為,體現了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效率,演講存貸凈利差的決定因素,可以揭示商業銀行在不確定經營環境中定價行為的影響因素,改進氣經營管理能力,有利于促進其業務結構的優化。本文以徽商銀行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一、文獻綜述
從市場利率化改革至今,國內外諸多學者對銀行業凈利差影響因素進行不同角度的研究。1981年H0和Saunders建立的交易商模型開創了先河,其研究結果表明對銀行業凈利差水平的主要因素有銀行的市場結構,交易規模,利率波動等。隨后利用Stoll的研究,進一步加入銀行經營行為風險厭惡說和期望效用論等。隨著時間推移,更多學者關注這一研究,后來出現了交易者模型等各種理論研究。目前國內研究主要集中于以李成、張彥等為代表的從微觀角度和以周文好、李濤為代表的從宏觀角度研究我國銀行業利率水平主要影響因素。
本文立足于中小型商業銀行,以徽商銀行為例,結合我國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實際情況,對凈利差進行修正和細化。此外加入央行基準利差等改革現狀影響因素,使模型更加合理。
二、變量與數據選取
商業銀行凈利差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通過分析數據相關性程度本文選取變量如下:
央行基準利差指標(CIS):我國商業銀行逐步放開了貸款利率,擁有一定的貸款利率自主定價權,但存款的利率制定仍要以央行的基準利率為基礎,在一定范圍內自由浮動。因此央行基準存貸利差對商業銀行凈利差的變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假定該指標與NIM正相關。
資產充足率(CAR):表現為資產凈額與表內外風險加權資產期末總額的比值,反映了商業銀行在債權人和存款人的資產損失之前,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能力,它是商業銀行抵御風險能力的表現。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保證正常經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尤其是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擁有一定的利率自主定價權的商業銀行更應注重資產充足率。假定該指標與NIM負相關。
違約風險指標(NPLR):違約風險在銀行風險中占著主導地位,本文以不良資產率來衡量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代表商業銀行資產組合所面臨的違約風險。由于不良貸款率會增加商業銀行損失的概率,不良貸款中的損失直接降低商業銀行的收益,因此我們假設該指標與凈利差率負相關。
管理質量指標(CIR):對經營成本的控制水平,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商業銀行的管理質量。本文以成本收入比指標代表商業銀行的管理質量,并假定該指標與NIM負相關。
本文選取徽商銀行2007年至2014年間年報數據,以凈利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銀行總資產,計算各年銀行凈利差,得到最終數據。
三、模型構建與回歸分析
R2=0.968455 R2=0.926394 F=36.0454
可決系數和修正的可決系數接近于1,表明該模型的擬合優度很高,在α=0.0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F檢驗,系數的正負性與預期的影響相同,CAR、NPLR、CIR的T檢驗也很顯著,但CIS的T統計量較小,未能通過T檢驗,對該模型具體分析如下:
央行基準利差的T檢驗未通過,表明央行基準利差對徽商銀行凈利差影響不顯著,在Eviews3.1中通過相關系數表,得到兩者相關系數為-0.4156,相關性較弱。實際上,央行每次調整基準利差都必然會對每個商業銀行產生影響,對還未達到規模經濟的中小型商業銀行影響應尤為劇烈。在2007年~2014年年度數據中他們的變化方向大致趨同。
資產充足率對凈利差的影響顯著且為負相關。根據《巴塞爾協議》規定:資本充足率以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來調整,其目標標準比率為8%。一般而言,資產充足率越高資產的安全性越高,同時意味著獲利能力下降,凈利差將減少。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徽商銀行必須根據自身風險承受和控制能力,通過合理的預算估計,在安全與風險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違約風險對凈利差影響顯著切為正相關。不良貸款率會增加商業銀行損失的概率,不良貸款中的損失直接降低商業銀行的收益。
成本收入比對凈利差的影響顯著切為負相關,表現為對經營成本的控制水平,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商業銀行的管理質量。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轉型升級是商業銀行提升抗風險能力的關鍵,徽商銀行主要戰略應集中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差異化競爭,當前銀行業務發展同質化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必須找準自身定位,解決同質化競爭問題,業務產品同質化,缺乏各自的經營特色是所有中小商業銀行的“通病”。因此,以凈利差收入為主要盈利來源的徽商銀行必須改變傳統跟隨式的經營模式,注重培養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成本低,品種多,風險小且收費彈性大的中間業務,借此擴寬盈利渠道,形成具有本行特色的差異化經營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加快推進電子銀行業務和移動金融,以應對技術脫媒和互聯網等新興體帶來的挑戰和威脅。
二是價格競爭,利率市場化讓個商業銀行處于同一起點公平競爭,徽商銀行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從資產規模這種非價格競爭轉變到價格競爭,但需要結合自身能力合理控制較低貸款利率帶來的風險,同時憑借自身靈活的經驗機制、較短的管理半徑等優勢,縮短金融產品的研究周期,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不斷擴大總體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區域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是重視中小企業,在利率市場話的促進下,徽商銀行應積極開展中小微業務,對中小企業客戶給予更多的重視。因為中小企業數量巨大且處于發展階段,對資金需求很大,占據著市場融資群體的大部分份額。此外,中小型企業大多不得不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為其提供貸款不僅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給徽商銀行自身也帶來更多的存款及其他業務。
四是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利率市場化加大了銀行的利率風險,風險管理面臨較大的壓力。在當前經濟下行時,實體經濟經營困難帶來信用風險不斷上升。新常態下,徽商銀行應該積極去測度風險,規避風險,在完善自身體系同時借鑒中農工商四大行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完善風險規避制度,同時做好資源配置,考核激勵等配套機制建設,努力打造適應新常態的靈活的經驗模式,加強客戶經營和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劉磊.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銀行業凈利差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D].沈陽,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范彥偉.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盈利分析[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論文摘要:商業銀行的特點決定了其是高負債高風險行業。本文從會計體系不完善帶來的管理風險、被動管理帶來的利率風險、制度缺失帶來的操作風險等三個方面論述了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從三個方面提出了防范對策。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 風險 防范策略
一、引言
商業銀行是以信用為基礎、以經營貨幣借貸和結算業務為主的高負債高風險行業。商業銀行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由于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銀行蒙受經濟損失或獲取額外收益機會的可能性。由于商業銀行經營風險具有隱蔽性和擴散性的特點,一旦銀行經營風險轉化成現實損失,不僅會導致銀行破產,而且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因此,正確認識商業銀行風險并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和控制機制,對商業銀行而言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根據我國金融環境和商業銀行的具體情況,可將風險分為不良貸款風險、應收未收利息風險、利率被動管理風險以及制度缺失帶來的制度風險等四個方面。
二、商業銀行風險概述
1.會計體系不完善帶來的管理風險。(1)不良貸款風險。無數研究表明,銀行壞賬的推遲核銷與累積而不是壞賬本身導致了金融危機。以美國和日本為例,對商業銀行的壞賬,美國允許商業銀行根據貸款的實際質量自行及時處理,從而對有效化解金融風險起到了積極作用。而日本則對貸款壞賬的核銷有嚴格的限制,而且呆賬的核銷銀行無權自行決定,必須得到大藏省的批準,結果大量應該核銷的壞賬未能及時得到處理,最終促成了金融危機的爆發。在我國,不良貸款主要是指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及擔保等表外業務項下的墊付款項從墊付日起即作為不良貸款。對于不良貸款的認定,主要由各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
中國的商業銀行對于呆賬的核銷并無太多的自主權。每年,商業銀行的各分行根據財政部和國家經貿委等部門下達的貸款呆壞賬核銷的范圍,提出不良貸款的核銷計劃,這些計劃經當地財監辦同意后,報總行批準。由此可見,呆賬的核銷受到諸多嚴格限制,而且還要層層上報,這樣就使得應該核銷的壞賬得不到及時處理,暗藏了巨大的危機。(2)應收未收利息風險。在《財政部關于調整金融企業應收利息核算辦法的通知》中規定:“貸款利息自結息之日起,逾期180天(含180天)以內的應收未收利息,應繼續計入當期損益;貸款利息逾期180天以上,無論貸款本金是否逾期,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不再計入當期損益,在表外進行核算,實際收回時再計入損益。對已經納入損益的應收未收利息,在其貸款本金或應收利息逾期超過180天以后,金融企業要相應做沖減利息收入處理?!憋@然,規定貸款的應收利息需在結息日后180天以上,才不再計入當期損益。相對于其他國家如英國大部分銀行是90天,美國大部分銀行是60天。事實上,貸款的應收利息在結息日90天后,其收回的可能已大大降低,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的應收利息的壞賬比例遠高于西方商業銀行,增大了中國商業銀行的風險。
2.被動管理帶來的利率風險。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利率風險管理是被動的、簡單的管理。與西方國家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相比,我國的利率風險更多地表現為體制性風險,國家利率政策的調整是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產生的直接原因。在利率管制下,管理當局賦予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主要是貨幣政策的有效執行和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并不要求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做出有效的規避。因此,商業銀行主要關注信貸和流動性風險,缺乏對利率風險的有效管理,商業銀行缺乏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客觀上放大了風險。首先,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管理工具缺乏,尤其缺乏衍生金融工具等有效轉移風險的手段。衍生金融產品的缺乏明顯地制約了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現代化的進程。其次,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量化管理落后。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西方發達國家銀行風險管理在技術上的重要發展趨勢。我國目前在風險量化管理方面還非常薄弱,大致還停留在資產負債指標管理和頭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對于風險價值、信用計量和持續期等概念還不能熟練使用。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水平構成嚴峻考驗。近期利率的頻繁波動充分暴露出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期限存在嚴重的存短貸長現象,資產負債期限以及負債和資產的利率敏感性不匹配現象嚴重。(2)在利率放開初期,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會有縮小的趨勢。(3)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收益率曲線的變化更為頻繁,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反轉。(4)利率的變化使得商業銀行面臨選擇權風險,具體表現為流動性和再投資風險。因此,在利率上升或下降時,商業銀行都會面臨客戶在不同程度上的選擇權風險。
3.制度缺失帶來的操作風險。操作風險可以分為由外部客觀原因和由內部工作人員的行為造成的損失。隨著商業銀行機構規模擴大化、金融產品多樣化和復雜化,商業銀行業務對計算機為代表的IT技術的高度依賴性和金融業及金融市場全球化的趨勢的進一步加強,使得外部條件更加復雜和難以控制,因此可能造成的外在操作風險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嚴重的后果。然而,銀行經營以人為本,對操作風險的管理也應以加強內部操作風險為基礎。
導致商業銀行內部員工行為失當的原因,有的是主觀惡意,有的是主觀善意。近年來,商業銀行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完善管理辦法對業務流程加以整合,利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提高監測水平,通過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實施問責制等措施使商業銀行的外在操作風險和主觀惡意行為風險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對主觀善意行為風險管理缺乏應有的重視。實際上,主觀善意行為的發生頻率和對銀行造成的損失可能更大。由于銀行對主觀善意行為疏于防范,缺乏應有的事前預警、事中監測和事后分析評估和處理機制,使得銀行對主觀善意行為的發生特點和規律的認識遠低于對主觀惡意行為的認識,而且責任人也因處罰較輕而缺乏應有的警惕,使得主觀善意行為的發生頻率和對銀行造成的損失遠大于主觀惡意行為風險。其次,主觀惡意行為風險往往是以主觀善意行為為條件。近年來,銀行出現一些經濟案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一些基層負責人或客戶經理以提高服務效率、方便客戶為借口,使一些規章制度流于形式,管理上出現漏洞,給一些犯罪分子以履行職務或服務客戶為名,行經濟犯罪之實提供了方便。最后,主觀善意行為造成的損失具有隱形性。例如,為提高短期收益,一些銀行的債券投資部門在低利率時期增加債券投資,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在缺乏避險手段情況下就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利率風險。
三、相關對策
1.加大力度改革現有會計體系。根據新的《巴塞爾協議》標準,制定現代、規范、高效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會計處理與會計披露標準是深化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環節,是構建現代化、國際化商業銀行的基礎。參照國外商業銀行的做法,為了更真實、全面、客觀地反映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情況,防范金融風險,國有商業銀行的會計體系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第一,可以根據國際慣例,適當放寬對商業銀行核銷貸款壞賬的限制,可嘗試允許商業銀行按照真實性原則自主決定貸款壞賬核銷的金額與時間。對貸款的應收利息,如在結息后90天仍未收回,則不再計入當期損益。第二,應當按照國際慣例制定準備金制度,分別提取專項準備與一般準備,但準備金的提取可按照我國資產質量不高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個過度期,通過漸進的方式逐步實現。在過渡期內可以允許商業銀行在兼顧質量與效益、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前提下,先在部分資產質量較高的貸款品種以及新發放的貸款中推行新的準備金計提制度(即提取專項準備金制度),待時機成熟,再對全部風險資產計提專項準備。
2.三措并舉防范利率風險。一是構建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對資金管理體系進行創新,對資金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建立資金統一的管理和操作平臺,實現流動性、利率風險管理與信用風險管理的適度分離,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資金配置過程中建立起完備的經濟、金融信息網絡系統和風險監控預警系統,強化各種風險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結構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動性風險;同時實行謹慎會計原則,不斷補充自有資本金,增強抵御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的能力。二是健全獨立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設立專門的利率風險監管的控制部門,直接對銀行董事會或行長負責;制定明確的利率風險管理及監控規程,劃分利率授權權限和責任,合理確定內、外部利率。通過確定反映市場變化并兼顧各部門利益的內部利率,引導資金向高收益、低風險的項目集中,降低總體風險,實現全行戰略發展意圖。同時與其他部門協調合作,建立以安全為前提、以效益為中心的外部利率確定體系。三是創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產品。第一,根據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趨勢,進行衍生產品的基礎工作。第二,開發和運用主動負債或提高資產流動性的產品,改善資產負債組合,如發行次級債券。嘗試創造連接不同市場的產品,將存款與債券市場、存款與貨幣市場收益掛鉤,如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待條件具備后適時推出遠期利率合約等產品。通過研究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資金交易,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風險敞口,防范和化解利率風險。
3.從內部入手防范操作風險。一是建設內部風險控制文化。操作風險存在于銀行的正常業務活動中,銀行只有建立操作風險管理與穩健的營運控制文化,使高級管理層以高標準嚴格要求各級管理者,操作風險管理才會有效。營造風險控制文化是指全體員工在從事業務活動時遵守統一的行為規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風險的單位員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政策,對風險的敏感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夠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操作風險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內控制度的完善與否。對操作風險的防范關鍵是對行為人的控制,提高行為人的業務素質。在進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時,改變業務硬約束、人員軟約束的狀況,實行三分離制度:(1)管理與操作的分離;(2)銀行與客戶分離;(3)程序設計與業務操作分離。
[關鍵詞] 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衍生金融工具
[作者簡介] 程鋒海,廣東商學院金融學院金融學專業2010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廣東 廣州,510000
[中圖分類號] F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2)09-0001-0003
2011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1%,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達31.4%。匯率對我國出口企業利潤的影響較大,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敞口。2011年深圳主板上市公司匯兌損失擴大12.02倍,達到財務費用總額的4.03%;中興通訊54.2%的收入來自海外,2011年第三季度匯兌損失約為5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38.16%,匯兌損失是其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為了刺激經濟,中國人民銀行頻繁調整利率政策,2011年1~6月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21%,2月、4月、7月各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5個基點,11月30日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利率波動加劇,如果企業無法準確預測利率的變化,利率上升必然增加利息支出成本。人民幣升值和貸款利率的提高無疑成為外貿企業的雙重負擔。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一、運用外匯遠期規避匯率風險
目前我國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可用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押匯、外匯遠期交易、外匯期貨、外匯期權、外匯掉期、保理業務等,使用最多的金融工具是遠期結售匯業務。根據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顯示,遠期外匯交易大幅增長,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售匯較2010年增長37%,在所有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易中占比6.96%,是我國外貿企業使用最多的衍生金融工具。遠期外匯協議是指以某種外
匯為標的資產,雙方約定在將來某一時間按約定的遠期匯率買賣一定金額該種外匯的合約。
案例分析:假設在2011年8月2日,國內某外貿企業A已知其在2011年11月2日將有一筆100萬美元的貨款收入需要結匯為人民幣。由于人民幣處于升值周期中,外貿企業A擔心人民幣升值給其帶來不利的損失,決定向中國銀行賣出3個月的美元遠期。
2011年8月2日,中國銀行報出的3個月遠期美元現匯買入價為641.81,A外貿企業簽訂3個月的遠期外匯協議。2011年11月2日,A外貿企業收到100萬美元貨款時,中國銀行的人民幣對美元即期現匯買入價為634.25。根據遠期外匯協議,A外貿企業可以以641.81的價格向中國銀行賣出100萬美元,從而多收(641.81-634.25) 1000000/100=75600元,等于將匯率鎖定在641.81,消除了匯率變動的不利風險。
二、運用遠期利率協議規避利率風險
規避利率風險的工具有債券遠期、遠期利率協議、利率互換、利率期貨、利率期權等,使用最多的是利率互換。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顯示,銀行對客戶外匯和貨幣掉期累計簽約142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1.2倍。2011年4月1日,外匯期權市場正式開放,期權市場累計成交19億美元。在可用于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中,遠期和期貨合約是最常見的,目前我國還未開展利率期貨業務,本文選用遠期利率協議來規避匯率風險。
案例分析:假設在2011年8月2日,國內某外貿企業B根據投資項目進度,預計將在3個月后向銀行貸款人民幣2000萬元,貸款期為3個月,但擔心3個月后利率上升提高融資成本,即與銀行協商,3個月后外貿企業B按年利率5.4%向銀行貸入3個月期2000萬貸款。
三、同步規避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
當外貿企業在面對利率風險的同時面臨匯率風險,該如何有效地管理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呢?利率變動是否與匯率變動相關聯。國內外將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一起研究的較少,大多數進行獨立研究,也有不少學者將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如Basurto和Ghosh(2000)對發展中國家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出臺的保護性貨幣政策研究發現,利率與匯率之間呈正相關[1]。同樣Furman和Stiglitz(1998)對9個新興市場的高利率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利率與匯率呈同向變動[2]。So R W(2001)運用多元GARCH模型研究美元利率與匯率的動態關系,得出利率變動對本幣變動有正的影響,且兩者之間存在波動溢出效應[3]。郭樹華、王華、王俐嫻(2009)對中美利率與匯率的聯動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中美利率和匯率在長期內存在協整關系,但短期聯動關系不足,并提出我國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要相互協調[4]。也有學者將利率風險與匯率進行綜合管理,如Mun﹠Morgan(2003)建立了一個同步套期保值模型,并與獨立套期保值進行比較發現,同步套期保值的效率更好[5]。鄒立虎(2010)在同樣的思想上,用利率期貨和外匯期貨同步管理利率風險和外匯風險,得出同樣的結論,同步套期保值的效果要好,并且認為MGARCH-BEKK模型比GARCH模型更能降低風險提高收益[6]。
案例分析:假設在2011年8月2日,國內某外貿企業C已知其在2011年11月2日將有一筆100萬美元的貨款收入需要結匯為人民幣,并且預計將在3個月后向銀行貸款人民幣2000萬元,貸款期為3個月。就如何規避市場風險,有四種方法可以選擇:第一種,不進行任何套期保值,任由市場波動;第二種,只規避利率風險,任由匯率變動;第三種,只規避匯率風險,任由利率風險變動;第四種,同步規避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
2011年8月2日,銀行報出的3個月遠期美元現匯買入價為641.81,36個月的遠期利率為5.4%。2011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現匯買入價為634.25, 3個月期貸款利率為5.7%。
為了便于比較,假設企業收入為3個月后收到的美元貨款換算為人民幣以及貸款到期應當支付的貸款利息成本,兩者之差?,F將四種方法表示如下:
通過該案例可以看出,外貿企業在同時面臨匯率風險與利率風險時,若不采取任何規避風險措施,在匯率與利率向不利方向變動時,所遭遇的損失是最大的;而采取同步管理匯率風險與利率風險優于只規避匯率風險或利率風險。
五、結 論
自1996年利率市場化啟動以來,我國逐漸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外幣存貸款利率、有步驟地放開貸款利率,利率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利率波動明顯加劇,借款企業若不能準確預測利率的變化,一旦利率上升,企業利息支付將會增大。匯率雙向波動放開,加大了匯率變化的不確定性,匯率風險加大。利率與匯率相互影響越來越明顯,該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國內外學者大多數將利率與匯率分開研究,很少將其綜合研究。本文通過案例分析得出綜合管理效率要優于獨立管理效率,當然市場變化多端,只是通過案例分析還遠遠不夠。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種思路,對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選擇合適的套期保值策略規避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有一定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BasurtoG, A Ghosh.The InterestRate-exchange Rate Nexus in Currency Crises[Z].IMF StaffPapers, Special Issue, 2000,(47):99-120.
[2]Furmans J,J E Stiglitz. Economic Crises: Evidence and Insights from EastAsia(with Comments and Discussion)[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8,(2): 1-135.
[3]So R W. Price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between InterestRate and Exchange Value of the US Dollar[J]. Global Finance Journa l, 2001,(12): 95-107.
[4]郭樹華,王華,王俐嫻. 中美利率與匯率聯動關系的實證研究: 2005-2008[J].國際金融研究,2009,(2).
關鍵詞:商業銀行負債管理會計
商業銀行是現代社會經濟體系中經營貨幣的企業和資金供需方的媒介,但僅靠商業銀行自身的資本遠遠不能滿足其資產活動的需要,這個資金缺口的彌補有賴于銀行的負債業務,負債業務提供了商業銀行絕大部分資金來源,因此負債管理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負債管理方面明顯較為薄弱,加強其負債業務的經營管理刻不容緩。
早在2005年,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行長聯席會議就“資本約束與商業銀行經營轉型”問題已達成了五項共識:以降低資本占用為中心,大力調整資產結構;以提升資產負債管理水平為核心,積極調整負債結構;以提高服務能力為基點,主動調整客戶結構;以發展零售銀行業務和中間業務為重點,加快調整業務結構;以擴大非利息收入為基礎,逐步調整收入結構。論文百事通自此,負債管理被重新提升到一個重要位置。近年來,大多數商業銀行人民幣對公存款業務面臨發展困境,“季末效應”異常突出,已經嚴重影響了銀行客戶的信貸投放,牽制了商業銀行業務新產品推廣的精力,也削弱了公司業務在商業銀行戰略中的支撐作用。可以講,負債管理理念的科學性不僅直接影響到客戶結構的合理性,也影響著資產業務的發展和經濟利潤的最大化。先進的負債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商業銀行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
本文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發展歷史數據的分析,并借鑒國際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管理理念,初步構建了一個適合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管理體系,以期建立負債業務發展的長效機制。
國外商業銀行負債管理理念
(一)核心存款
核心存款主要從當地市場籌集,與購買的資金相比對利率敏感性弱、利息成本較低、穩定性較強,核心存款的擁有量是衡量商業銀行價值的標準之一。核心存款主要包括四部分:
活期存款賬戶(DDAs)。在國外,該類存款指不支付利息的支票賬戶,銀行只承擔處理成本,為彌補處理成本,可以根據賬戶的使用頻率或余額收取費用,比如對“不足量資金”的收費;其他可簽發支票余額。該類存款指支付利息的支票賬戶,它最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稱為“可轉讓支付命令”或NOW賬戶;儲蓄賬戶。主要指存折儲蓄賬戶和卡儲蓄賬戶;小額定期存款。在美國,定期存款(CDs)根據面額或規模分類,以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存款保險上限(10萬美元)為臨界點,10萬美元以下為小額定期存款,以上為大額定期存款。
核心存款管理的意義在于其提供了一種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且利息成本較低。假定其他條件相同,核心存款較多的銀行具有較強的付息成本優勢。
(二)管理負債
管理負債(或“購買的資金”),是銀行資金來源中的“熱錢”。與核心存款相比,管理負債是在國際國內市場籌集的、對利率相對敏感的不穩定資金,主要包括在國外分支機構的存款、在國內分支機構的大額定期存款、購買的聯邦基金等。
商業銀行負債結構變化回顧與管理現狀
(一)國外商業銀行負債結構
不同規模的商業銀行,其核心存款與管理負債在總資產中所占比重相差較大,并且銀行資產規模和核心存款之間存在著反向關系,即規模越大核心存款所占比重越小。除活期存款(DDAs)外,這一關系普遍存在于各類銀行。美國1985年到1995年11年間四類規模商業銀行的歷史數據基本驗證了這一規律(表1所示)。
(二)我國商業銀行負債結構變化的回顧
1.第一階段(1989-1996年):企業存款為主、儲蓄存款為輔的“二元模式”。在這一階段,由于網點覆蓋面有限、客戶認知度不高,儲蓄存款規模非常有限。同時由于成立初期,迫于擴張規模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積極拓展公司業務、吸收企業存款成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主要營銷策略。
2.第二階段(1997年至今):企業存款存量占優、儲蓄存款增勢良好、管理負債增速明顯的“三元結構”。隨著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興起,企業存款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同時由于網點的增加,銀行負債業務呈現出了新的形式:企業存款在負債業務中占比逐步下降,儲蓄存款穩步上升,以同業存款為主的管理負債也明顯增加;企業存款中活期存款在震蕩中呈增長趨勢,基本保持在60%以上,定期存款則呈下降趨勢;儲蓄存款中定期存款呈增長趨勢;若以對公存款和對私存款劃分負債(將管理負債計入對公存款),則對公存款仍占負債總額的60%,但呈下降趨勢,對私存款穩步增長,達到負債總額的40%。
(三)商業銀行負債管理現狀
從業績考核角度來看,銀行對負債業務的管理在剔除同業存款后,主要分儲蓄存款和對公存款兩大類,以日均增量考核為主,時點余額增量考核為參考,并沒有根據各類負債對利率的敏感性進行分類,也就無法計量和考核各類負債的成本。
我國商業銀行負債管理體系構建設想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積極吸收儲蓄類存款、著力優化企業存款結構,降低負債業務成本、增強負債業務穩定性;同時靈活運用管理負債、發揮資金蓄水池功能”的思路,并初步構建了商業銀行負債管理新體系。
(一)基本原則
1.負債成本最小化原則。每一項資金的總成本包括利息成本和非利息成本。其中非利息成本包括分攤到該項負債資金的全部營業費用,如固定資產折舊、人力成本及營銷費用的分攤等,總之,要將吸收該項負債資金所產生的所有成本歸集并分攤到該項負債。實務中,可以根據負債資金對利率的敏感性將其分為核心存款、管理負債兩大類,再依據其所承擔的利息成本和非利息成本的不同進行細分,最終通過計量、控制全行加權資金成本,實現負債成本的最小化。
2.客戶關系最優化原則。本文認為,評價負債結構合理性的標準是:能否與資產業務結構相匹配并創造最佳的風險調整收益率(RAROC)?;谶@一標準,商業銀行總是試圖通過“交叉銷售”讓現有客戶接受其更多的服務,以便用其產生的非利息收入抵消凈利差的收窄。為此,商業銀行往往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協議滿足客戶信用要求,如貸款承諾、信用額度,在核心存款不足時,為了維持最優的客戶關系,將更多的考慮吸收管理負債。
3.合理規避監管的原則。和其他形式的價格控制類似,存款利率上限監管造成了資金供求關系的扭曲和低效。因為存款利率上限雖然監督了商業銀行所支付的顯性利息成本,但是卻迫使銀行通過支付相同甚至更多的隱性利息或者尋求利率市場化的負債資金以抵消監管的影響。
4.靈活性原則。進入負債業務發展的“三元結構”時期,靈活掌握管理負債在全行負債業務中的比例、適度調控高成本的企業大額定期存款、積極發展儲蓄存款將成為負債管理的有效辦法。在當前形勢下,要加大儲蓄存款和企業活期存款占比,降低定期存款占比、嚴格限制高成本的協議存款,實現負債結構的整體優化。
(二)初步框架構建
核心存款。一般包括:儲蓄存款、企業存款(扣除企業大額定期存款,具體金額標準需進一步測算)、機關團體存款、農業存款以及其他存款;管理負債。一般包括:企業大額定期存款、財政性存款、金融債券、應付及暫收款、賣出回購證券、向中央銀行借款、同業往來、委托及投資基金存款、金融機構貸款基金以及各項準備。
應當說明的是,核心存款和管理負債的比例及其內部各項負債的比例應當結合其銀行的規模和在同業中的地位而定,核心存款是基礎,而管理負債具有一定的“蓄水池”功能。
(三)技術支撐
數據集中后以及管理會計系統逐步建立和完善,為商業銀行負債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其意義在于以下方面:
1.區別利潤中心與成本中心,在分行范圍內構建一套橫向的、模擬的、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機制。對于以負債業務為主的經營部門和以資產業務為主的經營部門,在功能定位時可區別對待,前者更適合為成本中心,而后者更適合為利潤中心。若不做區別,在目前以凈利潤為導向的經營策略下,必然會導致更多經營部門“為利是圖”,用更多的資源去競爭有限的資產業務。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其關鍵在于為具有成本中心性質或具有利潤中心性質的不同部門建立一個價格協商、自由交易、利益分成的市場化機制。簡單講,辦理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的部門可以根據業務的成本收益自行選擇、自由交易,分行的職能在于提供和規范這一機制。若客戶經理由分行集中管理,這種交易的主體則由部門演變為客戶經理。
2.將成本核算到具體的產品,在分行范圍內構建一個縱向的、以條線考核為主的管理會計考核體系。事實上,辦理資產業務的部門(資金需求方)和辦理負債業務的部門(資金供給方)在交易時更多的是基于某一項業務,而非某一個部門,從這個意義上看,無論是負債業務還是資產業務,其成本必須核算到具體的某一項或某一類業務。也就是說,必須為每一項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定價,而不是粗略地為一個部門定價。
3.全面計量利息成本與非利息成本,在銀行內構建一個各類負債的管理會計成本核算體系。與以往財務會計成本概念所不同的是,管理會計成本蘊涵的不僅僅是顯性的利息成本,更重要的是非利息成本,其中包括正常的營業性費用分攤以及該項業務所隱含的超額服務及營銷管理費用?,F實的例子是:頻繁交易的賬戶理應承擔較多的服務成本;存款余額大戶往往意味著須承擔更高的營銷維護成本。
(四)配套措施
1.建立以負債業務、資產業務為交易對象,以客戶經理為交易主體的市場交易機制。須注意的是: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趨勢下,存款低利率、零利率化及管理負債利率上限的市場化,決定了資產業務引導負債業務、負債業務必須滿足和匹配于資產業務;從管理會計中作業成本的角度分析,資產業務是負債業務的成本動因,相應負債業務所產生的付息成本與非付息成本應該通過其所匹配的資產業務得以補償。
2.建立以產品創新為手段、以“交叉銷售”為模式的負債業務營銷機制。管理負債由于對利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吸收管理負債更多的是借助于較高的利息支出。不同的是,核心存款由于利率上限管制的存在,使得商業銀行將更多地借助于非利息成本支付或產品創新、“交叉銷售”來吸收。顯然,后兩者為上策。
參考文獻:
1.葛奇著.美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2.李楊勇等著.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彭建剛.現代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關鍵詞:資金轉移定價;資金池;收益率曲線;利率風險;ALM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
一、資金轉移定價簡介
資金轉移定價系統(FTP)是指商業銀行內部在不同產品、不同業務、不同部門、不同分支機構之間進行資金轉移所使用的定價系統,是商業銀行進行利率風險管理、產品定價、資源配置、利潤核算、績效評價、優化決策和提高運營效率的重要工具。同時,資金轉移定價系統的實施對提高商業銀行產品利率敏感性、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在FTP體系的管理模式下,資金中心負責管理全行的營運資金,業務經營單位每辦理一筆業務(涉及資金的業務)均需通過FTP價格與資金中心進行全額資金轉移。具體來講,業務經營單位每筆負債業務所籌集的資金均以該業務的FTP價格全額轉移給資金中心;每筆資產業務所需要的資金均以該業務的FTP價格全額向資金管理部門購買。對于資產業務,FTP價格代表其資金成本,業務經營單位需要支付FTP利息;對于負債業務,FTP代表其資金收益,業務經營單位從中獲取FTP利息收入。(圖1)
資金轉移定價系統作為商業銀行內部資金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國外商業銀行中的應用十分普遍。實施資金轉移定價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競爭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決策水平。實施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可以實現將每筆業務、每個部門的資金成本和利息收益確定下來,為分部門、分產品、分業務業績考核奠定基礎,可以科學有效地評估業務單位、產品和客戶的盈利性,為商業銀行產品定價決策提供指導,有效提高銀行的產品決策水平。通過資金轉移定價系統,銀行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筆業務或每一產品的資金成本及資金費用。由此,資金使用者可以清楚地了解資金的內部成本,從而從繁重的定價過程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關注該筆業務的風險和費用問題;存款吸收者了解每一筆資金對銀行的價值,可以據此正確地設置相應的存款利率??傊?資金轉移定價系統使商業銀行可以很方便地確定該業務或產品的合理價格,提高了產品價格決策的科學性。
(二)增加銀行整體盈利性。由于資金籌集和使用的情況不同,分支機構或者金融產品之間對銀行利潤的共享很少有完全相同的時候。當衡量業務單位整體利潤貢獻時,內部資金轉移過程中所產生的不連續的貢獻必須要被恰當地衡量,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可以準確地衡量不同分支機構、不同業務部門、不同產品的利潤貢獻,從而為商業銀行總體利潤決策提供重要信息。這樣,為了整體利益最大化的考慮,資金轉移定價系統通過資金中心利用內部轉移價格引導資金向盈利水平較高的地區、分支機構、產品和部門傾斜,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銀行整體盈利能力。
(三)提高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水平。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可以提高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將不同業務部門、不同產品和不同分支機構的利率風險加以集中,統一到總行資金管理總庫的層面上,由資金管理總庫的專業利率風險管理部門進行統一的利率風險識別、分析、計量、對沖和管理,將全行利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保證商業銀行健康經營。同時,將利率風險從分支機構的產品經營中分離出來,有利于提高分支機構的經營績效,專業分工和統一資金配置管理相結合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
(四)整合內部資源,加強內部交流,支持銀行戰略計劃。根據Price Waterhouse(1984)的報告,64%的美國企業都對部門間的產品和服務流動實行內部轉移定價,其主要原因是使各部門的決策與整個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目標相一致,有利于對各部門進行績效評估并分攤利潤。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充分考慮了經營單位和銀行整體的利益,以較為精細化的工具――內部轉移價格引導資金流動,引導內部資源配置,根據總行業務發展戰略的需要對單個產品或業務進行總行層面上的宏觀調控,從而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二、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和定價方法的選擇
(一)定價模式。從國際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來看,主要有單資金池、雙資金池、期限結構(多資金池)三種模式。
1、單資金池模式。單資金池模式即單池單利率方法,它將銀行的全部資金集中于總行,建立一個全行統一的“資金池”。根據單一轉移利率的確定方式不同,商業銀行轉移價格的確定方法可以分為協商定價法、市場價格法、邊際成本法和平均成本法四種。根據轉移利率確定的參考依據不同,轉移利率可以分為融資轉移利率和資產轉移利率兩種。融資轉移利率以融資成本作為確定轉移利率的依據,例如可以以平均資金成本、資金成本加買入成本、資金成本加利潤等作為轉移利率確定的基準;資產轉移利率以資產收益作為確定轉移利率的依據,例如可以以平均資產收益、平均資產收益減去維持成本、資產利用率等作為轉移利率確定的基準。為了減少單一資金池轉移利率存在的不公平,減少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對資金使用者和資金提供者的業務都進行獎勵,可以對資金提供者使用資產收益率作為轉移利率,對資金使用者使用融資成本作為轉移利率,這樣充分考慮了資金供求雙方的成本收益,調和了資金供求雙方的利益沖突。
2、雙資金池模式。雙資金池模式即雙池單利率方法,是根據各分支機構、部門或產品的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不同,將資金轉移價格分為資金運用價格(資金成本)和資金使用價格(資產收益率等)的資金轉移定價方式。雙資金池定價模式考慮了資金來源和使用不同、成本收益不同的事實,解決了單池模式下單一利率所產生的不公平現象,但它同樣沒有考慮不同資金的到期日、籌資成本、流動性、風險性等方面的差異。(圖2)
3、多資金池模式。商業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在到期日、籌資成本、流動性、風險性等方面都存在著相當的差異,如果對于不同特征的資產都采用同一轉移價格,顯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我們可以基于業務或產品的類型、期限、再定價期限、現金流特征或其他特性的不同,將資金分成不同的資金池。一個科學合理的轉移定價系統應該充分考慮資金來源和使用方面的差異和特性,轉移定價系統應該是包括不同類型資金池的加總。通常情況下,商業銀行按照到期期限的不同建立資金池。在多資金池模式下,商業銀行總部首先根據不同的到期期限建立不同的資金池,然后根據利率的期限結構,對不同的資金池分配相應的轉移利率,每一利率代表該期限下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各分支機構在資金轉移時根據剩余到期日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資金池。低于內部轉移價格來籌集資金,或者高于內部轉移價格來使用資金都會給銀行帶來盈利。(圖3)
多資金池模式具有單資金池和雙資金池模式不具備的優點:首先,通過資產負債的期限匹配,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利率風險;其次,通過對資金的分類,有利于實施有效缺口管理和風險管理;再次,將分支機構利率風險管理職能分離出來,交由總行專職部門負責,分支機構作出存貸款或資產處理決策時,不必考慮期限結構和產品種類問題,簡化了分支機構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得分支機構經營管理部門可以集中精力關注客戶營銷和信用風險。該方法的缺點主要是操作復雜、實現費用高,同時將市場因素引入資產轉移定價中,一旦資金價格走勢、資金轉移定價有誤,將給商業銀行經營造成很大的損失。另外,同樣的負債(或資產)交易發生的市場條件不同,僅根據期限定價,有失合理性,應根據不同的風險狀況對資金轉移價格(收益率曲線)進行調整,以反映真實的市場狀況。
(二)定價方法。多資金池模式下轉移利率的確定可以基于內部實際收益率,也可以基于市場利率?,F代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規模越來越大、資產負債結構越來越復雜,如果仍然使用邊際成本法或平均成本法等內部方法就有可能產生定價失誤的風險,一旦資金價格走勢判斷有誤、資金轉移定價有偏差,會給商業銀行經營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目前西方商業銀行多使用基于市場收益率曲線的內部資金轉移體系,即首先構建基準收益率曲線,然后根據各類產品的期限結構和利率結構,不同的產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基準收益率曲線的基礎上確定各自的FTP。根據業務或產品的現金流結構、期限結構和利率結構不同,商業銀行采用不同的方法來確定各自的FTP。
1、期限匹配的方法。對于具有確定期限、本金一次支付、利率類型為固定利率(整個業務期內產品利率固定不變)或定期調整利率(產品利率跟隨某個利率按一定周期進行調整)的業務,可通過在內部資金轉移利率曲線上取相應期限所對應的利率來作為基準資金轉移價格,對其進行定價。例如,對定期存款、短期貸款等產品期限結構和利率結構比較穩定的產品采用期限匹配的方法。期限匹配方法簡單易行、較易理解,但卻未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將每期資金賦予相同權重,通常會高估現金流量發生的期限。為此,可以對不同期限的現金流量賦予不同的權重,即利用持續期法在內部資金轉移利率曲線上取一個點,從而得到對應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
2、現金流法。期限匹配方法沒有考慮未來現金流的影響,不能用于確定諸如分期償還貸款等產品的資金轉移價格。對于某些本金按固定周期和確定金額分期支付、利率為固定利率或定期調整利率的金融產品,可對其未來現金流進行分解,并假設各期限段內的現金流可以分別進行融資,從而求出其未來各個時間段內本金占用額及其占用期限的乘積作為權重,對內部資金轉移利率曲線上每期本金占用期限對應的收益率進行加權平均得到內部資金轉移價格。
三、我國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實施問題
資金轉移定價系統是一把“雙刃劍”――好的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對提高決策水平、增加銀行整體盈利性、支持銀行戰略計劃、加強內部交流、減少部門利益沖突等方面大有裨益;一個糟糕的資金轉移定價系統會導致銀行內部定價失誤、風險集中、績效評價不科學、內部矛盾凸現等問題。因此,商業銀行在實施資金轉移定價模式選擇和方法應用時,必須慎重權衡內外部條件、自身的能力等因素。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外部金融市場還不發達,商業銀行內部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商業銀行實施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一)收益率曲線問題。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假設市場上能夠找到基準收益率曲線,但是在目前情況下,擬合一條統一的收益率曲線尚有一定的難度。收益率曲線是金融產品定價的基準,是風險分析與管理的基礎。長期以來,人民幣市場缺乏一條有效的收益率曲線,制約著對人民幣收益率曲線的結構和變動進行深入分析。其中,期限結構不完整、市場流動性缺乏、異常數據點頻繁出現,是導致人民幣收益率曲線難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國債券市場分割。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國債交易市場已經形成了以銀行間國債交易市場為主導,上海、深圳兩大交易所市場和憑證式國債買賣市場(銀行柜臺市場)獨立并行的局面。市場人為地分割使得國債投資主體、國債資金和現券被限制在幾個獨立的區域中運行,不能自由流動,相互之間銜接不夠,導致國債交易主體不能根據自身需要,自由選擇參加哪個市場,并且因為缺乏統一的國債托管結算系統,大大降低了國債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同時,國債市場的分割使得資金不能充分流動,使同一個品種的國債在不同市場上的利率差異很大,無法形成一個真實反映市場供求狀況的統一的利率水平。銀行的許多資產或負債對利率都較為敏感,如果利率定價基準選擇不當,將會對其盈利性和風險性帶來較大影響。
其次,我國貨幣市場廣度深度不夠,沒有零息債券。McCulloch研究發現,如果市場上存在大量的零息票債券,則可以通過直接計算這些息票的到期收益率來估計收益率曲線;如果一個市場上零息票債券的數量很少,存在著大量的息票債券,則通過直接計算法進行估計的方法就不再適用了,此時只能借助附息債券進行間接估計。在國內,由于債券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短期債券(到期期限少于1年)發行的匱乏,使得在二級市場上短期債券的交易不夠活躍,債券的交易價格缺乏足夠的市場代表性。我國的國債期限集中,絕大部分為2~5年的中期國債,短期和長期國債比較缺乏。短期債券交易的不活躍、長期債券的缺乏導致了國債收益率曲線擬合模型的不穩定性,使得利率的期限結構波動較大,準確性較差。另外,我國目前擬合收益率曲線的方法不夠科學合理,影響了收益率曲線的準確性。
(二)信息不對稱問題。在銀行內部資金轉移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雙方是指總行和銀行分支機構。在完全信息的環境里,總行能充分了解分支行的邊際成本、邊際利潤貢獻、工作努力程度等信息,可以基于內部收益率曲線設計合理的升水貼水確定資金內部轉移價格,實現合理公平的業績評估,引導資金合理配置。然而,在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總行實施統一的資金轉移定價可能會導致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和激勵措施變形,給商業銀行經營帶來一定的困擾。尤其是目前我國人民幣資金存在地區分割問題,不同地區資金成本不同,某一分行吸納較多存款很可能是由于該地區本身經濟發達、存款意愿較高所致,而并非工作努力,那么如果不能根據各自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升水貼水,則可能打擊那些工作努力而地處經濟條件不好的分支機構的工作積極性,導致內部績效考核失去公平性,使得轉移定價系統不能正確指導分支機構的資金轉移活動。
(三)轉移定價曲線調整問題。資金轉移定價是以市場基準收益率曲線為基礎來確定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然而,在大部分情況下,商業銀行難以以無風險市場利率獲得資金,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市場基準收益率曲線進行調整以適應實際情況的需要。
1、信用風險調整。利用無風險利率為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實際上是補貼貸款、壓榨存款業務的做法,會鼓勵商業銀行給那些看起來無利潤的業務放貸,打擊銀行吸收具有良好利潤前景的存款的積極性。銀行實際資金成本和無風險市場利率之間的差異反映了對單一銀行風險的預期。基準收益率曲線需要調整以便反映銀行自身的信貸風險。在西方商業銀行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中,一些商業銀行用自己在債務市場上的信貸利差進行調整,一些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信用等級目標進行調整。
2、基點風險調整。基點風險反映了兩種不同利率之間基差變動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風險。在美國,基差風險可能產生于美國的優惠利率和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之間,也可能產生于美國的優惠利率和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之間。例如,當銀行以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轉移那些以美國的優惠利率定價的資產項目時,因為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比優惠利率波動性更強,從而基點風險便產生了。因此,銀行內部資金轉移系統將基點風險集中于總行,并通過基點風險調整,使得分支機構免受外部利率變動的不利影響。
3、利率支付調整。許多商業銀行每月都要對基準收益率曲線進行調整以反映當時外部資金市場供求情況。這樣,對那些利息支付和利息收入不是按月發生的產品進行資金轉移價格調整十分必要。因為,利息支付和利息收入的發生頻率對該項產品的價格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對金融資產來說,利息支付的頻率越高,同等條件下其內在價值越高,調整內部轉移價格就是為了更加準確地反映每一項產品或業務的真實價值。
4、其他調整。除上述調整外,銀行還需要根據各種產品或業務的稅收情況不同、要求的資本不同、選擇權價值不同、期限流動性不同等對內部轉移價格進行適當調整。這些調整的目的是使得不同產品之間邊際貢獻具有一致的比較平臺,銀行利率風險衡量更加準確,銀行內部資金配置效率更高。
(四)總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問題。實施資金轉移定價后,總行將對分支機構的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進行剝離,由總行集中管理,這對總行的利率風險管理能力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時間短,經營管理機制落后,在風險管理方面底子薄、起步晚,各大商業銀行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再加上外部環境與制度上的原因,導致各大銀行明顯缺少懂得風險管理理念、風險度量和管理技術的人才。
另外,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利率風險外部監管模式,現有的監管主要依靠銀行監管部門,利率風險監管存在弊端。一是監管替代。以防范系統風險為目的的銀行外部監管替代了銀行正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內部風險控制,造成商業銀行普遍風險管理意識淡薄,機制不健全,商業銀行盲目擴張業務規模而忽略了內部控制;二是監管依賴。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忽視審慎經營規則,忽視正常的風險控制,將風險控制和防范寄托于銀行監管當局和作為最后貸款人的中央銀行,形成內部控制的外部監管依賴,但外部監管治標不治本,造成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居高不下。
四、我國商業銀行實施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成本觀念,樹立成本效益意識和風險意識。商業銀行必須強化成本效益觀念,將其貫穿于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中,開發資金成本計量模型與方法,優化產品定價決策程序,讓產品價格真實反映資金成本,提高銀行整體盈利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信號,在頻繁波動中反映著資金供求的狀況,反映風險與收益的權衡。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利率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框架初步形成,市場基準利率波動日益頻繁,利率風險完全暴露在銀行面前。商業銀行在進行資金運用管理、產品定價等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利率波動帶來的風險,通過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對利率風險進行統一的風險識別、分析、計量、對沖和管理,將整體利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保證商業銀行健康經營。
(二)完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提高產品定價能力。各商業銀行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內部資金價格形成機制和傳導機制,按照先分行、后總行的步驟建立內部資金中心,推行內部資金借貸制和內部資金成本收益核算制,逐步實現對全部資金來源和運用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提升資金配置管理的決策層次,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將資金轉移定價系統與利率風險管理、產品定價、資源配置、利潤核算、績效評價等日常經營管理結合起來,提高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商業銀行競爭力的提升。
(三)構建利率風險管理系統,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利率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完整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應包含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戰略、風險管理措施、風險管理組織、風險管理技術等內容。為此,商業銀行要轉變觀念,強化風險意識,著力于利率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形成理念科學、制度完善、行為一致、技術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促進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提高;借鑒西方知名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方法,建立覆蓋全行所有業務、覆蓋本外幣、考慮表內外利率風險的統一度量、控制和管理的系統;強化利率風險的內部控制與管理,對利率風險實施有效的識別、計量、控制,保證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損失暴露在合理的區間,保證經營安全,提高資本收益,達到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
(四)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為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創造環境。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假設市場上能夠找到基準收益率曲線,然而準確擬合基準收益率曲線對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資本市場的流動性、金融產品種類和期限結構的豐富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資本市場發展,提高金融創新水平,構建一個統一、多層次、現代化、功能齊備的金融市場體系,為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是提高我國商業銀行資金管理和產品定價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Craig,Valentine V.“China’s Opening to the World:What does it mean for U.S.Banks?”FDIC Banking Review,Vol.17,No.3.2005.
[2]克里斯.金融風險度量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8.
[3]Kawano Randall T.Funds Transfer Pricing[J].The Journal of Bank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