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休閑農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休閑農業不只是給城市居民帶來放松,對于農村來說,能夠更好的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好的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一種新興的產業方式給廣大農民,對增加廣大農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會迅速發展的大前提下,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我國的休閑農業發展還只是處于初期階段,相比較于休閑農業的發源地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2長沙城效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從20世紀90年代起,長沙就開始發展休閑農業,現如今以及到了產業化發展階段。長沙市包括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五個市轄區以及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和瀏陽市。長沙市依靠山水資源,很好地發展休閑農業,擴大了第三產業的隊伍,也穩定了許多第一產業的勞動人民的生活工作。以上表明,發展休閑農業,更加充分地開發了長沙的農村旅游資源,拓寬了經濟發展道路。利用農村資源,給人們提供休閑的同時,也帶來了經濟效益,為新農村建設打下良好基礎。長沙是作為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比較迅速的城市,休閑農業較其他的地區更加繁榮。長沙市休閑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為長沙市居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城效休閑農行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為過剩的農村勞動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并且得到了可觀的收入。休閑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長沙市城效休閑農業的缺陷與解決方案
3.1長沙市休閑農業的缺陷
長沙市是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比較迅速的地區,但由于過于迅速的發展,使得長沙市休閑農業存在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已開始限制休閑農業的發展。首先,很多休閑農業的經營者對休閑農業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休閑農業是一種成本低、收益快的項目。認為經營休閑農業只需要很少的資金就可以獲得很大的收益,在開發的時候通常都是投入很少的資金,從而導致休閑農業的質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就是在很多農莊休閑農業的發展水平比較低,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沒有更好的發展休閑農業,甚至有很多農莊裝修的奢侈豪華,違背了休閑農業樸素的本質。另外,從業人員的水平較低,不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的工作人員,受教育水平不高。沒有采用良好經營管理方式理念,不能管理好休閑農莊,對繼續發展休閑農業也就沒有推動作用。
3.2長沙市休閑農業整改缺陷的方案
首先,要對休閑農業的經營者的理念做出改變,使其正確認識休閑農業,遵循休閑農業發展本質,能夠凸顯出休閑農業本身特點;其次,需要加強對休閑農業經營人員素質教育,開發一個專門教授休閑農業經營教育部門,訓練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從業人員工作能力,為休閑農業更好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資源。引進其他休閑農業發展較為完善地區的管理理念以及發展模式,使長沙市的休閑農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國外研究表明,當人均GDP達到300美元時,人們便產生了旅游的愿望。依據這一數據,遼寧2013年經濟發展平穩,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8元,超過了300美元。這表明城鎮居民在實現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同時,休閑旅游的需求增加,這也是遼寧休閑農業發展的基本動力。政府的支持則是遼寧休閑農業發展的強勁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WT〇的契機為遼寧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2005年《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概念的提出,為發展休閑農業提供了新契機。近年來,遼寧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大力支持發展現代休閑農業,如2012年遼寧沈陽沈北新區休閑觀光農業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迅速,以創建現代都市型農業為目標,在觀光農業的規模、品種、層次及基礎設施等建設上都有較大的提高。薰衣草、遼河七星濕地、稻田畫、愛琴谷等項目的開發,實現了沈北新區農業休閑觀光產業的歷史性突破。再如朝陽縣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旅游資源,將全縣的特色產業納入總體發展規劃中。2013年以來,通過舉辦清風嶺丁香節、北四家子桃花節、賈家店農場美麗鄉村游等活動,有力地助推了全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就業。如今,朝陽縣鄉村農家樂接待游客達到5萬多人,接待戶100多家。2013年8月,遼寧省又向農業部報批兩家休閑農業項目,如果這兩個項目報批成功,遼寧省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單位的數目將達到7家。
二、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休閑農業已經成為遼寧省現代農業建設的新途徑,并得以迅速發展,但現代休閑農業發展時間較短,加上遼寧農村地區貧困落后,大部分地區仍然以種植業為主,農民進城務工者也為數不少,農民收入雖逐年增加,但整體而言仍然較低,地區發展緩慢。在收入相對較低的農村,在政府支持有限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意識薄弱,農民思想比較守舊,特色農業發展緩慢。土地流轉制度尚不完善,農村用水安全和飲食安全隱憂仍然存在。這些因素均制約著遼寧休閑農業的發展??偟膩碚f,在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政府扶持不夠、配套政策跟不上、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從業專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政府在發展遼寧休閑農業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發展初期,政府的投入在休閑農業的發展中國起了主導作用。特別是政府通過制定一些保護性的政策法規,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專家指導和發展維護等都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從目前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來看,政府層面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力度不夠,人力投入也較少,未形成強有力的政策法規約束,這也是目前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緩慢和發展不規范的主要原因之一。
2.缺乏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專門人才
休閑農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發展管理水平遠遠高于農業和休閑業,因而更需要專業的人才來加強現代休閑農業的發展與完善。從目前遼寧實際看,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尤其缺乏。而當前遼寧省內很多園區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特別是專業的管理人員匱乏,現有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管理人員素質低下,管理經驗不足,懂休閑業的不熟悉農業,而懂農業的又不熟悉休閑業。因此,急需加強人才培訓,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服務品質。
3.缺乏規劃,缺乏特色
盡管各地對休閑農業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然而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發展休閑農業。休閑農業還處于簡單仿效和粗放經營的低級階段,在開發建設上隨意性較大,往往沒有進行科學論證和規劃,產品同質化嚴重。目前遼寧省內現代休閑農業的發展缺乏特色主要表現為發展項目功能較為單一、缺乏創新、特色和民俗文化開發不明顯。比如游人到農家樂的活動項目一般局限于吃飯和簡單觀光,缺少對民俗文化內涵的參與和理解。有些地區的休閑農業項目僅白天開放,娛樂項目匱乏,加上存在季節性的特點,水電交通等不便利,影響了休閑農業的發展。
4.現有土地制度的制約
在現有土地管理體制下,存在管理分散、權屬不明的問題,休閑農業經營開發利用土地需要多部門監管模式,嚴重制約著土地的深度開發和集約利用,休閑農業經營準入門檻高。,集中體現在辦理土地變更過程中,涉及的部門有國土、規劃、農業、工商、衛生、公安等。各部門之間博弈的結果必然造成資源浪費,權責不明,利益分散。這與新型城鎮化的目標是嚴重背離的。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55號)中第二條第三款規定“在以農業為依托的休閑觀光項目以及各類農業園區,涉及建設永久性餐飲、住宿、會議、大型停車場、工廠化農產品加工、中高檔展銷等的用地,不屬于設施農用地范圍,按非農建設用地管理”,由此可見,在休閑農業經營過程中,土地變更難題凸顯,如將永久性建筑作為休閑農業經營載體,土地需按照建設用地進行管理,而將農用地變更為建設用地,需經過復雜而艱難的過程。
5.農家生活體驗中的食品安全問題
在目前的現代休閑農業的諸多發展模式中,農家生活體驗模式比較流行,主要表現形式為農家樂。游客通過體驗農家餐飲、垂釣、住宿等服務,這種形式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村服務業發展的同時,也給游客帶來了食品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成本較高,建設難度較大,農村地區水質未得到根本改善,旱廁對水源的污染仍然存在。此外,目前遼寧農村食品行業整體水平偏低,假劣食品供給成為長期性、頑固性的問題。食品生產者違規制售假劣食品,并直接提供給游客食用,此外,一些新業態的出現也給農村食品安全帶來新的、潛在隱患。
三、發展休閑農業對策建議
從目前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來看,休閑農業供給與需求矛盾比較明顯,主要體現為需求潛力巨大而實際供給不足。為此,尋求適合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的模式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休閑農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如北京模式、廣東模式的發展,逐漸輻射到其他各地。遼寧省內也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休閑農業示范點,如葫蘆島葫蘆山莊、阜新桃李園、丹東大梨樹村、沈陽薰衣草莊園、寬甸縣河口村等。遼寧在借鑒成熟的發展模式的同時,各地依據自身優勢積極尋求自身發展特色勢在必行。鑒于目前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問題,要從加強政府宏觀指導、產業資本引入、規劃先行、組織經營方式創新等角度來促進休閑農業的市場化、規?;约爱a業化發展,以農促旅,以旅帶農,從傳統的休閑內容逐步向特色和文化內涵開發方向延伸,特別是形成觀光、體驗、餐飲、購物、住宿、娛樂與售后服務等一條龍服務產品。這也是產生經濟協同、促進城鄉交融的有效思路。
1.加強政府宏觀指導,提高服務水平
歐洲發展休閑農業的經驗表明,政府在發展休閑農業中的角色從管制轉變為治理(Goodwin,1998),這一理念成為各國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借鑒。實踐證明,2011年8月農業部的《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對遼寧省各地休閑農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政策引導作用。今后應繼續重視政府在促進休閑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將發展休閑農業上升到制度層面,重視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并逐步形成對休閑農業進行資金和技術支持的長效機制,促使農業生產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的協調發展,在開發與保護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遼寧省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對現場宰殺的禽畜需經過檢驗檢疫部門的檢疫,農家樂中的廚房、碗筷等需要衛生防疫部門的介入和監管,以確保游客消費安全食品。科學規劃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要大力治理污染,進一步加大水源地保護區整治力度,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化的水質監測服務體系。
2.引導和規范產業資本投資休閑農業
要實現休閑農業規?;图s化發展,避免一家一戶經營的局限,需要引入產業資本。對產業資本投資都市農業要明確財政、稅收、用地政策,發展適合企業化運作經營的現代農業,要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產業布局,嚴格把關產業資本進入;對于產業資本參與土地流轉要動態管理,實行土地流轉彈性年期制,加強項目在土地使用期限內全過程動態管理,將項目建設、運行質量與綜合效益等納入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在產業資本引入過程中,無論是土地流轉還是企業經營環節都必須確保讓農民參與進來,要建立企業與農民之間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能夠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增加農民收益。
3.建立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培養支持體系
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的教育資源,利用一些農業院校開設的與休閑農業相關的專業課程,對現有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也可以支持現有管理人員到外地進修,學習先進的國內外管理經驗。政府和休閑農業企業經營者應委托和支持相關科研院所開設與休閑農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專業,為今后從事經營休閑農業儲備中高級專業人才,為建立研發、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休閑農業智力支持體系創造條件。通過培訓、培養、引進人才、引進高級管理理念和經驗,全面提升從業質量和水平,積極組織現有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并將該類培訓項目納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范圍。
4.規范和明確休閑農業項目用地政策
在確保國家農業特殊用地的前提下,加快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并加強監管,增強土地利用效率,為實現休閑農業發展的規?;洜I和多元化發展提供基本支撐。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并參與休閑農業開發,這樣農民既可以拿到工資性收入,還可以拿到股份分紅;為克服目前遼寧省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一家一戶經營的局限,在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嘗試成立休閑農業經營的專業合作社的形式,以此推進休閑農業規?;?、集約化發展;明確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不能隨意改變農業耕地使用性質。
5.推進多種業態發展,選擇多種開發模式
1金銀花在休閑農業中的創意
1.1利用不同的品種進行休閑農業造景創意
金銀花的原植物屬于忍冬科忍冬屬,其特征是花開的初期為白色,1~2日后變黃色。具有該特征的忍冬屬植物包括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在內的多種同屬植物,在歷史上,民間均將其花蕾或花用作金銀花。據調查,在全國不同的地區,菰腺忍冬(L.hypoglaucaMig.)、華南忍冬 (L.confusaDC.)、水忍冬(L.dasystylaRehd)、灰氈毛忍冬(L.macranthoidesHand.-Mazz.)、凈花菰腺忍冬(L.hypog1aucaMiq.Subsp.nudifloraHsuetH.J.Wang)、細氈毛忍冬 (L.similisHems1.)、盤葉忍冬(L.tragophyllaHems1)、峨眉忍冬 (L.similisHems1.Var.omeiensisHsuetH.J.Wang)、淡紅忍冬(L.acuminataWall.)、皺葉忍冬 (L.rhytidophyllaHand.-Mazz.)[3-4]等植物的花或花蕾分別被作為金銀花收購入藥,有些種類還作為栽培品種推廣。此外,在市場上銷售的金銀花商品中,檢測到花或花蕾的植物還有10種以上。由此可見,我國金銀花植物資源非常豐富。不同品種的金銀花,其株形、花期、花色存在差異。在株形上,有的品種是樹形,有的品種為藤本;在花期上,有的品種一年開一次花,花期較長,有的品種一年開四茬花,分別在5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10月中旬,每茬花期在7天左右;有的品種每節只開2個花針,有的品種一節花針40~60個,多達100多個。金銀花單葉對生,抗寒性較強,葉片“凌冬不凋”。在初春時節,葉腋中又生新葉,碧綠可愛;春夏時節,葉腋間長出并蒂小白花,芳香優美;1~2日后,顏色由白變黃,十分漂亮。在休閑農業創意上,可利用這些特征來造景。金銀花莖干比較粗壯,長勢奇特,可制作成各式盆景;也可用于休閑農莊庭院綠化,如在農莊入口處、假山旁、窗戶邊等處實行墩栽,用作賞花;栽植在攀附物旁,攀附籬垣、陽臺、綠廊、花架、山石、涼棚上進行垂直綠化點綴;或利用竹竿、繩索等物的牽引,作柱形、尖塔形、球形、方形等不同形狀的綠化配置。
1.2利用幼嫩枝葉發展休閑養殖業
金銀花的花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常期以花入藥,人們對其植株很少進行開發利用。實際上,金銀花幼嫩枝葉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與青玉米莖相比,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適口性較好[4],可作牛、羊、兔、雞、鴨、鵝等畜禽動物的青飼料。其枝葉含有綠原酸等抗菌消炎活性成分,對多種致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可預防治療畜禽疾病。據研究,在動物飼養過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劑量的金銀花藤葉粉或煲水,對預防和治療動物的溫病發熱、風熱感冒、咽喉炎癥、肺炎、痢疾、腫潰瘍、丹毒、蜂窩組織炎等癥均有相當好的作用。因此,將金銀花作為青飼料,用于發展休閑養殖,可以促進休閑農莊內畜禽的生長發育,不僅能提高畜禽的產量,還能獲得高品質的肉類。如金銀花種植基地可發展林下養殖,飼養土雞等家禽。此外,由于金銀花植株花朵眾多,花期較長,如作蜜源植物來養殖蜜蜂,所釀出的蜂蜜也有著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這樣,既可以為休閑農莊提供優質的餐飲原料,還能提供可售賣的產品。
1.3利用金銀花開發休閑農業產品
休閑農業產品開發方面,主要創意在于加快利用金銀花開發不同的保健食品、保健飲料以及不同的日化產品和手工藝品。
1.3.1保健食品、保健飲料生產創意
金銀花除含有藥效成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氨基酸含量8%左右,水溶性糖含量18%以上,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元素,具有重要的營養保健價值,可用于生產保健飲料、保健食品[4-5]。利用金銀花可開發如下種類的產品:(1)金銀花茶。金銀花原花用開水沖泡,夏秋服用既能防暑降溫、清熱解毒,還有降脂減肥、養顏美容的效果。除了以單味金銀花為原料的金銀花茶,還有與其他中藥組方配伍的復方保健茶。如加多寶等多種品牌涼茶產品中都含有金銀花。(2)金銀花飲料。在金銀花浸提液中添加其他原料,制成保健飲品,如金銀花—綠茶復合飲料、金銀花露、銀花晶等[3-4]。(3)金銀花復合酸奶。將金銀花浸提液加入牛奶中制成金銀花功能性酸奶,或以香菇、銀耳、金銀花為原料制成復合保健酸奶。(4)金銀花保健酒。利用釀酒的傳統工藝開發研制金銀花酒,在傳統黃酒加工工藝基礎上添加金銀花濃縮液,經科學調配制成金銀花黃酒,用金銀花代替部分顆粒酒花制成金銀花啤酒等。此外,還有金銀花汽酒。這些酒具有不同的口感,均有一定的保健功能。(5)金銀花保健食品。如在糖果的生產原料中加入金銀花,生產出具有消炎止痛、潤喉護嗓功能的金銀花保健糖;或將金銀花汁加入冰淇淋的配料中,制成金銀花冰淇淋[4]。
1.3.2日用化工品開發創意
金銀花可以開發出日用化工品。如以金銀花為主要原料,制成抗菌消炎牙膏;制成治療小兒熱痱的金銀花痱子水。還可開發金銀花香水、金銀花沐浴露等各類化妝品[3-4]。此外,從金銀花干花蕾和鮮花中提取的精油,可用作高級香料。
1.3.3工藝品開發創意
金銀花植株枝繁葉茂,生長迅速,其藤條細長柔軟,有些生枝條一年可長達3米以上,且韌性較強,因此,將金銀花植株藤條采收處理后,可以編織各種生活中需用的容器,以及手工藝品,如花籃、線盤、食用盤、鳥籠、魚簍等[4],產品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在休閑農莊中若能提供此類工藝品,很有觀賞價值,同時還能激起游客的購買欲望。
2金銀花在休閑農業創意中的實踐
金銀花種植基地的休閑農莊經營者可以從以下四個步驟進行創意。
2.1制定金銀花主題
以金銀花及金銀花加工產品設定主題發展,改變游客對金銀花僅是一種藥用植物的感覺,強化主題意識。不僅將金銀花視為一級產品,而應引入二級加工品甚而三級商品的產品開發。金銀花教學可視為二級的產品與體驗產品,而一系列的金銀花或金銀花產品可視為商品販售。因此,經營者應考慮如何將金銀花主題規劃轉變成更寬的產品線或面。在金銀花教學活動安排:①解說員介紹金銀花植物的品種、區別;②市面上金銀花的選購、南北方金銀花的區別、品質的好壞判別,由解說員教導游客如何選購優質金銀花。③解說金銀花的栽培方法、管理方法,采收和加工過程;④現場制作金銀花茶、金銀花飲品、金銀花冰淇淋,如制作金銀花露:金銀花、蜂蜜各30克,金銀花加水煎汁,去渣,加入蜂蜜制成飲料,該飲料有預防流感、治療肺燥咳嗽的功效。設計多種DIY,以吸引不同年齡游客體驗,以達到促銷的效果。⑤金銀花產品的參觀及選購,可讓游客觀看金銀花保健品或工藝品的加工制作過程。
2.2塑造金銀花印象
金銀花的花語是全心全意把愛奉獻給你,誠實的愛、真愛,有鴛鴦成對、厚道之意,是白羊座守護花。塑造金銀花花語的形象,同時為游客提供有機蔬菜、富有田園風味的健康餐飲,并結合日常的生活教育,加深游客對該金銀花基地的印象。如:①金銀花是一種藥用植物,對多種疾病有預防治療作用;②金銀花可用來制造多種保健飲料、保健食品、日化用品、工藝品;③該金銀花基地的金銀花都經過良好生產管理,制作的保健食品可放心食用。
2.3舉辦金銀花相關的游憩活動
以金銀花基地的資源設計成多項感官性活動,為游客提供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刺激的體驗活動:①舉辦金銀花寫生、金銀花的典故解說、認識金銀花品種、親子游等活動。金銀花相關傳說:據說從前浙江一山村里,有一對叫金花、銀花的孿生姐妹。她們性格相同,形影不離。一日金花突然渾身發熱,遍體紅斑。大夫說是“熱毒病”,無法醫治,銀花聽后哭得死去活來,日夜侍候在床前。不久,銀花亦發病臥床不起。姐妹倆去世后,爹媽把她倆合葬在一起。翌年的春夏,墳上竟然生出一棵綠葉山藤,漸漸茁壯成長……3年后,藤蔓開出先白后黃、黃白相間的花朵,人們采花入藥,用來醫治熱毒病,果然神效。從此,人們便把這種花稱為“金銀花”。②可在金銀花的花期舉辦采摘活動,金銀花的采收最好安排在清晨和上午,此時采收花蕾不易開放,養分足、氣味濃、顏色好。如下午采收,應在太陽落山以前結束,因為金銀花的開放受光照制約,太陽落后成熟花蕾就要開放,影響質量[5]。③采摘后讓游客參觀金銀花的烘干加工過程,解說中藥材的炮制方法,讓游客產生寓教于樂的游憩體驗。
2.4銷售金銀花紀念品
與農產品以印有該金銀花基地休閑農莊標志的包裝盒包裝販賣農莊自有生產的金銀花,以及金銀花制成的保健品、日用化工品,工藝品等。若能進一步結合不同種紀念品的開發,或向游客銷售提供盆栽金銀花苗、金銀花盆景,游客將與金銀花相關的回憶帶回家,將有助于延續該金銀花基地休閑農莊的記憶,增強游客的重游意愿,擴大宣傳效果。
1.1發展循環農業經濟
在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資源大量浪費的時代背景下,要實現農業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所謂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將農業資源和廢棄物進行循環再利用的過程,它將農業的活動看成是一個農業資源-農產品-農業廢棄物-再生資源的流程過程,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的,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從而降低資源消耗以及浪費的問題。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核心和關鍵是實現農業發展的生態效應,通過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現資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進而促進農業發展和生態平衡的協調發展,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保效應。
1.2發展農業生態經濟
低碳經濟時代下實現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大力發展農業生態經濟。充分利用農業資源,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降低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來說就是通過合理規劃、設計農業資源的生產方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積極生產綠色環保農業產品。堅決制止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積極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實現農民增收,積極發展良性的農業種植方式,實現農產品的附加效益。
1.3發展有機農業經濟
所謂有機農業經濟主要是指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依據生態學原理以及生態自然發展規律等,在具體生產實踐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而是積極使用有機物質,實現自我循環,運用天然植物性的農藥和殺蟲劑以及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措施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且建立農作物的輪作體系,利用秸稈還田、施用人畜糞便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持養分循環,促進農業經濟循環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過程。有機農業經濟能夠將農業生產發展歸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效循環中去,因此屬于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積極發展有機農業能夠實現生態環境的自我恢復,且能夠降低農藥和化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問題。有機農業通過使用人畜糞便以及生態系統自我循環的方式,還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品質,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性,有利于實現綠色環保型農業產品。積極推進有機農業的發展,還能夠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和貧瘠化的問題。有機農業還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提高農民勞動收入,且有機農產品符合國際市場農產品的要求,能夠促進農產品的出口,進而也能有效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最終促進農業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1.4運用科技手段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應該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積極引入現代化科技技術。通過培訓農民的農業種植技術,提高農產品的增產增收,建立健全農業基礎設施,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信息化技術的廣泛使用,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及時了解市場上關于農產品的信息,降低農民盲目跟種而無法產生經濟效益的局面,從而實現農民增產增收,進而實現農業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
1.5發展都市休閑農業、觀光旅游農業
農業經濟不僅僅具備了食品保障的功能,還應該具備原料供給、生態保護以及觀光休閑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來,城市生活壓力日趨增加,城市居民更加趨向于走向自然、回歸田園旅游、放松生活壓力、增進朋友感情的的生活方式。因此,農業生產發展模式不能僅局限于提高農民收入、實現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還應該積極推進生態觀光農業的發展模式。發展都市休閑農業能夠拉近城鄉居民的關系,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諧,還能夠積極培養城市兒童尊重農業生產成果、養成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都市休閑農業還能夠積極促進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結語
在中央關于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下,已有多個大城市把城市農業發展定位于都市型現代農業,實現了由傳統生產型城郊農業向具有多功能性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轉變,推動了中國特色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發展。
為更好地總結都市農業12年來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研究和促進城鄉統籌背景下都市型現代農業和休閑農業的科學發展,中國農學會擬于*月上旬在*市召開第八屆全國都市型現代農業與休閑農業產業學術研討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議題
本次會議的主題為:“城鄉統籌與都市型現代農業、休閑農業產業創新發展”。
主要議題有:城鄉統籌與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新格局;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多功能性;都市型現代農業主導產業創新發展與典型模式;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科研教學體系建設;政府在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中的作用;影響未來中國都市型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與對策;休閑農業的理論建設;休閑農業成功案例與典型模式;休閑農業產業的經營與管理;國內外在都市型現代農業與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方面的進展;都市型現代農業與休閑農業發展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
二、會議時間和地點
*月*日在*市召開,*月*日報到。
三、組織形式
會議由中國農學會主辦,中國農學會都市農業分會、*市農學會承辦。
四、主要內容
(一)本次會議將作為第*中國科協年會第26分會場,與會代表參加中國科協年會主會場活動,參與都市型現代農業與休閑農業學術研討會的交流,參觀*市都市型現代農業和休閑農業的示范單位。
(二)召開中國農學會都市農業分會理事會,并對多年來在都市型現代農業和休閑農業理論與實踐創新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專家進行表彰。
(三)商討建立“城市農學會協作網”,發揮學會體系優勢,促進都市農業與休閑農業的發展。
五、會議征文
(一)論文征集
請圍繞本次會議的議題撰寫相關論文,論文格式詳見附件1。
(二)其它資料征集
我國都市農業發展的相關專著、完成的相關課題、各地都市農業的發展規劃、各地推動都市農業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各地都市農業的主要模式、都市型現代農業主導產業與休閑農業產業(企業)的成功運作模式及相關照片等。
中國農學會都市農業分會將組織有關專家對征文進行遴選、匯編成《都市型現代農業與休閑農業產業創新發展》,并作為《中國農學通報》(增刊)發行。
(三)征文投送
論文投送截止日期為2009年7月1日(當地郵戳為準)。
1、請通過中國科協通用會議系統網上注冊個人信息();
2、征文和報名表的電子版請同時發送至castnh@和castnh@兩個郵箱;
3、請將征文及資料的紙質版郵寄至中國農學會學術交流處。
六、聯系方式
聯系地址:北京朝陽區麥子店街20號樓
中國農學會學術交流處100125
聯系人:周憲龍、康亞軍、王全輝
電話:010-5919449759194487
傳真:010-59194449
農業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
關鍵字:茶館研究;評述;展望
茶館在我國的歷史已有千余年,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九十年代起,伴隨著茶館業的復蘇,人們開始關注茶館研究。作者以“茶館”為題名/關鍵字,通過維普資訊中文期刊數據庫,查詢1989―2009年期刊,檢索到相關論文69篇,再通過資料收集方法,查詢到5本相關專著。
一、研究文獻數量統計
從時間跨度看,2000年是茶館研究的起點,在這之前研究文獻甚少,而2004年后論文數量由年均4篇上升至年均10篇。研究范圍涉及中國茶館歷史、現代茶館及其經營、茶館消費者、茶館行業發展及趨勢等問題。其中研究熱點和重點是中國茶館歷史、現代茶館及其經營,約占論文總量的74%。研究的薄弱環節是有關茶館消費者的研究,論文數不足總量的5%。據此認為,中國茶館研究剛剛起步,尚未引起業界和學界的關注。
二、研究文獻內容分析
(一)中國茶館歷史研究
中國茶館歷史研究可分為綜合研究和專題研究。綜合研究關注的是中國茶館整體時代變遷。如徐傳宏、駱(2005)、連振娟(2002)、周文棠(2003)、連振娟(2006)等分別對中國茶館的演變歷程進行了分析,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劉清榮(2007),他深層次地考察了不同時代的茶館發展狀況。專題研究指的是研究某一時代或某一地區的茶館歷史。宋代和清代是我國茶館發展的兩個重要轉折時期,也是學者研究的熱點。劉清榮(2006)、楊永兵(2004)側重考察宋代茶館,劉鳳云(2002)研究作為社會化空間的清代茶館,王鴻泰(2008)認為明清中后期茶館由消費空間變為空間消費對象后,對城市生活產生意義。地區茶館歷史研究主要有雷友山(2000)和陳永華(2004),研究對象有舊時的武漢茶館、清末以來杭州茶館等。
(二)現代茶館研究
1、茶館功能類型研究
連振娟(2002)、徐傳宏、駱(2005)、沈冬梅(2006)、徐明宏(2007)分別研究了茶館的社會功能。此外,周文棠(2003)和徐傳宏、駱(2005)對茶館的類型作了探討。
2、茶館文化價值研究
陳香白(2000)探討了“茶館文化”概念,王德福(2002)論述了茶館文化與社會文明的關系,王龍志(2006)分析對比南昌新舊茶館文化,曾燕、楊國良、張付芝(2006)、楊麗娟(2008)分別對成都茶館以及川西茶館文化的旅游資源價值進行挖掘分析。
3、地區/城市茶館研究
劉清榮(2006,2007)選取茶館文化比較發達的七個區域,依次考察了在不同區域文化中生長出來的茶館百態。吳旭霞(1999)將中國茶館歸為北方茶館、江南茶館、四川茶館和南方茶樓,并對七個城市的現代茶藝館進行研究。
(三)茶館經營研究
茶館經營是研究者關注的重點,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經營理論和營銷策略等熱點上。
1、經營理論研究
徐傳宏、駱(2005)較全面地研究了茶館經營各個方面,連振娟(2002)認為現代茶藝館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民族文化為內涵。學者們還就茶館經營理論進行專門研究。周文棠(2003)論述了茶館經營的管理要素和內容創新,關瑞(2007)借鑒星巴克經驗對中國茶館發展理念提出建議,諸葛明(2006)對茶館盈利模式進行初探。
2、茶館經營策略研究
佘志芬(2000)在探索茶館文化定位后提出茶館經營思路,李曉明(2000)在分析北京茶藝館經營結構基礎上,提出相關經營策略。陸堯(2002)闡述了茶館應當具備的特色,沈晨仕(2008)針對現代茶館經營中的問題,提出一些特色經營策略。
3、體驗營銷的運用
體驗式營銷理論在茶館經營中的應用是學者們關注的熱點。苗澤華、薛永基、吳莉(2005)認為文化營銷與體驗營銷相結合將會創造中國茶館營銷新模式,劉華(2007)認為開展體驗式營銷已成為中國茶館營銷創新的重要課題,藍彬(2007)研究了茶藝館與白領體驗茶文化之關系。
4、茶館消費者研究
孫優萍、古贊歌(2005)通過研究發現不同茶館提供的用來滿足用戶利益追求的側重點是各不相同的,黃曉琴等(2006)調查濟南茶館經營風格及其被認可度,張穎彬、龔叔英等(2007)對杭州市民茶館喜好進行分析,徐明宏(2007)分析現代茶館消費主體的變化。
5、行業發展及未來發展研究
陳香百(2000)借用烏家培的未來管理五大趨勢理論,提出茶館管理五大趨勢。張建國(2005)指出要用歷史眼光看待現在和未來的茶館業,劉清榮(2007)通過反思當代茶館發展的不足,提出了未來茶館發展的兩大趨勢和三大創新,陳文華(2008)對茶藝館未來走向作深入思考。
三、茶館研究理論與方法
作為休閑文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茶館業,其研究涉及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直接或間接運用其他諸多學科理論和概念,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市場營銷學的相關理論。童國良借鑒體驗式營銷新模式提出茶館消費發展策略;孫優萍、古贊歌運用產品概念分析杭州茶館產品的消費者利益追求,戴利朝運用社會學和歷史人類學研究方法闡述茶館這一農村公共空間與基層社會整合之關聯,徐明宏采用休閑學、社會學理論剖析杭州茶館。此外,統計學方法也被引入茶館消費研究,如張穎彬、龔叔英、施燕、張建英、錢富強的杭州市茶館消費調查分析。這些研究成果充實了茶館研究內容,雖說研究尚處于初探階段,但學者們的不斷嘗試和創新,必將有助于茶館研究及茶館業的健康發展。
四、研究評述與展望
綜上分析,茶館研究領域正在得到擴展和豐富,各種學科的概念、理論和研究方法被不斷運用其中。但總的來說,茶館研究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具體表現如下:
(一)基本概念有待明確,研究框架尚未形成。目前茶館研究側重于經營、應用層面分析,而對茶館研究中的一些概念性問題探討較少,而研究框架的不確定又使得研究內容分散、聚焦不集中。(二)多學科交叉研究文獻少,研究深度不足?,F茶館研究多描述性分析,討論深度有限,運用管理學、經濟學及統計學等方法開展研究的高質量論文更少。(三)學術力量薄弱。一是茶館研究者人數少且持續性差,二是現有研究者知識大多來自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知識結構單一,從而制約了茶館研究數量擴張和質量提升。
因此,未來茶館研究需要關注和探討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設立專業或相關研究機構,促進發展交流。茶館作為茶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休閑業的分支,從屬文化和休閑研究范疇,建議在諸如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或世界休閑組織中國分會下設立茶館專業研究機構,以集中優勢開展活動。第二,學科建設問題。茶館業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中國特色的傳統行業,在中國及亞洲等地都有廣泛的影響力,但茶館研究尚不被重視也沒有形成體系。茶館學科建設需要考慮以下兩方面問題,即理論構建和新的研究方法的探索,茶館研究應積極吸收其他學科基礎理論,逐漸形成和建立有自身特點的學科理論體系和創新的研究方法。第三,熱點問題的探討。未來研究中,作為茶館靈魂的茶館文化系列研究將進一步展開,如茶館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茶館文化的體驗、經營,以及茶館的現代化管理和營銷研究也將隨著茶館業的發展而成為研究焦點。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劉學忠.中國古代茶館考論[J],社會科學戰線.1994(5).120-125
[2]張一民,周美英.中國茶館的演變及社會作用(待續)[J].中國茶葉加工.2007(3).52
[3]楊永兵.試論宋代茶館的功能[J].農業考古.2004(2).181-184,198
[4]趙華.清代茶館略論[J].農業考古.2007(2).97-101
[5]劉鳳云.清代的茶館及其社會化的空間[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2).118-124
[6]雷友山.淺談武漢茶館的過去和現在[J].農業考古.2000(4).143-144
[7]陳永華.清末以來杭州茶館的發展及其特點分析[J].農業考古.2004(2).185-187
[8]宋毅彬,姜含春.中國現代茶館發展初探[J].中國茶葉加工.2006(2).42-44
[9]陳香白.論“茶館文化”[J].農業考古.2000(2).170-172
[10]王笛.二十世紀初的茶館與中國城市社會生活――以成都為例[J].歷史研究.2001(5).41-53
[11]關瑞.從星巴克看中國茶館[J].中國市場.2007(16).56-59
[12]苗澤華,薛永基,吳莉.文化營銷+體驗營銷――創造中國茶館營銷新模式[J].中國市場.2005(11).62
[13]佘志芬.關于茶館業文化定位的認識與實踐[J].農業考古.2000(4).135-136
[14]沈晨仕.傳統茶館的現代內涵挖掘[J].北方經貿.2008(2).52-54
[15]孫優萍,古贊歌.杭州茶館產品的消費者利益追求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5(11).117-118
[16]陳文華.試談茶藝館的未來走向――《中國茶館的流變與未來走向》序言[J].農業考古.2008(2).152-155
[17]徐傳宏、駱.中國茶館(第二版)[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05
[18]周文棠.茶館[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2
[19]連振娟.茶文化博覽:中國茶館[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12)
[20]劉清榮.中國茶館的流變與未來走向[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思路;立體產業鏈網絡
中圖分類號:F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04(2015)03-0098-04
近年來我國農業一直持續高速發展,休閑農業的經營環境與基本消費需求已經具備。同時隨著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政府部門和學者們開始積極倡導地方農業結合自身優勢向休閑農業方向轉變。但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休閑農業發展極缺戰略規劃,大部分經營中的休閑農業旅游場所環境不舒適、特色不明顯、吸引力不足、產業鏈過短等,這些成為制約各地休閑農業發展的瓶頸。如何深刻認識休閑農業發展對我國的現實意義,以及對其發展思路進行研究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休閑農業的國內外研究與發展現狀
1.休閑農業的定義
艾倫?尼斯首先在其論文《日本農業模式》中明確提出了都市農業的概念,此后日本、韓國的學者相繼展開研究。2000年,臺灣農業主管機構明確提出了休閑農業的概念并作出界定:休閑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以為居民提供休閑為目的綜合農業產業。如今,休閑農業已經成為農業經濟學及管理學的重要分支與研究對象。
2.國外與我國臺灣地區研究與發展現狀
休閑農業于1924年興起于歐洲,至20世紀90年代在世界各國均有了較大發展。德國、日本、法國和我國臺灣地區是休閑農業研究和發展比較領先的國家和地區。德國的休閑農業主要是提供小塊農田供市民自結自足從而享受田園之樂。日本研發休閑農業較早,其休閑農業依托先進的科技水平進行深層次開發,現已發展出觀光型、教育型和特色型三種典型模式,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法國政府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專門設立了農業及旅游接洽服務處和“歡迎蒞臨農場”網絡組織,不僅為從業者提供日常咨詢,還為其休閑農業制定了強有力的促銷策略。服務處和網絡組織連結了法國各大農場并將他們劃分為“美食品嘗、休閑和住宿”三大類型進行統一管理。臺灣地區的休閑農業效法于德國。在臺灣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當局從資金、技術、政策上給予了充分支持。
國外和我國臺灣學者對休閑農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經濟、動力機制和社區管理四個領域,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學者和觀點有:在休閑農業的概念研究方面,Inskeep提出了用休閑農業統一渚多稱謂,Bramwell B.對休閑農業進行了較為完整地闡釋,Debolah,以及以范子文、郭煥成、鄭健雄等為代表的我國臺灣學者也做出了相關研究;在休閑農業的經濟研究方面,Oppermann M.、Nilsson P.A.K等通過實例證實了休閑農業是農民的新收入來源,Evans、Dernol證實了休閑農業可為當地帶來就業機會;在休閑農的動力機制研究方面,Greffe、Bendl等分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做出了研究;在休閑農業的社區管理研究方面,Fleming與Walshand Burr,以及ReidD.G.均強調了社區參與對休閑農業管理的重要性。
日前在休閑農業發展比較好的國家和地區,已出現以產業鏈為紐帶的多產業、多企業協同趨勢。但這種趨勢大多尚足經營者的白發結盟,站在國家高度或大區域角度進行統?規劃、協調運作的迄今為止很少。
3.國內研究與發展現狀
我同的休閑農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但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形成了觀光農園、市民農園、農業公園、教育農園、休閑農場、森林旅游、農村留學:、民宿農莊、民宿旅游等九種形式,已建成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203個,基本呈現出類型多元化、功能系列化的特征。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整體規劃缺乏、建設重復、特色不足等問題開始凸顯。
在我同休閑農業發展的同時,諸多研究者也開始從其概念與性質、開發與發展、驅動機制等方面展開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有:祁黃雄等做出了概念與功能研究;盧云亭、郭煥成等界定了休閑農業的性質,認為休閑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的交叉型產業;舒伯陽、毛帥、李林、張廣海等做出了休閑農業開發與發展研究;白廷斌認為城市化進程足休閑農業產生的根本原因;郭煥成、劉軍萍等提出了休閑農業的“現代文明病”驅動論。比較而言,國內學者對休閑農業的單一理論研究較多,跨學科研究較少,欠缺系統研究。
4.國內外研究發展小結
縱觀國內外休閑農業的發展及研究我們發現:國外較注重休閑農業的應用性研究,而國內偏理論研究。但足,尤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均欠缺對休閑農業理論與發展的系統研究,在與其他學科如社會心理學、景觀學、地理科學結合上尚不夠密切,有待于繼續豐富發展。在休閑農業的發展進程中,許多國家均從資金、技術、政策上給予充分支持。在休閑農業發展比較好的國家和地區已出現以產業鏈為紐帶的多產業、多企業協同趨勢,而這種趨勢在我國尚未顯現。
二、休閑農業在我國發展的背景與機遇
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體閑農業的發展面臨許多契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