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0: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培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于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不僅得到了國家相關政府的支持,而且得到了事業單位以及社團組織等支持,他們均通過采取相關措施來對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給予支持。目前,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形成了全社會多部門齊抓共管的新格局。
2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民缺乏較主動學習的意識
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主體對象為農民,不僅需要傳授于他們文化、技術知識,而且還需要指導他們將這些文化、技術知識轉化為生產效益與經濟成果;同時,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活動中需要以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水平為教學目標,但有些農民長期受到傳統思想的禁錮,難以接受新事物,以至于給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2.2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趨于形式化
有些事業單位過分注重教育培訓的形式,而并沒有對教育培訓的內容加以重視,加上培訓教育的計劃缺乏系統性以及其時間安排也不盡不合理,導致沒有獲得較高的實效。
3農民鑒于培訓工作問題的相關措施
為了提高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活動的質量以及水平,首先,應建立相應的質量標準以及評價系統,圍繞著農民的滿意度以及接受程度來評定;其次,對當前農民教育培訓的單一形式進行不斷地探索與研究,以拓寬和豐富農民教育培訓形式以及增加培訓教育機構。
3.1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以及豐富其教育機構
3.1.1不斷地發展農村農民培訓教育為了實現農科教結合的目的,需要不斷地加強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統籌,并且完善農民職業教育網絡;同時,還需要不斷地提高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質量以及水平。此外,需要不斷地完善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資源以及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水平。
3.1.2積極引導農村培訓教育發展首先,當地政府需要充分的發揮其投資主導地位,對農民教育培訓機構所需要投資的地方給予充足的支持,以保障農民培訓教育工作正常開展與實施;其次,當地政府還需要重視引導農民轉移就業的問題,從而為農村農民轉移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3.1.3提高農民參加培訓教育的積極性首先,需要提高當地農民的基礎文化知識水平,以提高他們的新農民意識;其次,通過教育使他們不斷地更新思想觀念,使農民很好的參與到培訓教育活動中;最后,提高受教育培訓農民的收入水平,并且加強對農民從事生產與多種經營技術的指導與信息科技支持,從而提高農民參加培訓教育活動的積極性。
3.2堅持農民教育培訓形式與其內容相結合,以提高教育實效
堅持農民教育培訓形式與其內容相結合,并且根據農民的需求以及接受能力來安排培訓內容且做好培訓規劃工作;同時,不斷地豐富農民教育培訓機構的授課形式,不僅能夠吸引農民積極參與到培訓教育工作中,而且還能夠有效提高培訓教育的實效。
4結語
辦班前征求參訓學員的需求,能使授課內容有的放矢;辦班后聽取參訓學員的反映,是檢驗授課效果、改進授課內容和方式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員的知識和技能,才能保證農機培訓的質量和效果。筆者帶著問題深入基層,與有培訓需求的學員和接受過培訓的學員多接觸,了解他們對近期培訓的要求和期待,對以往培訓存在哪些問題和看法,對教師授課有何期望和意見。大多數學員反映參加培訓是件好事,能學到知識和技能,但如果培訓時間內容安排不恰當,會耽誤農時,減少收入,這是不積極參加培訓的客觀原因。有的說“農機培訓要少講理論,多講實踐。”也有的說:“有的教師按教材照搬,不能聯系實際,不如在家看看書。”還有的說:“教材上一些機型和檢查調試的儀器設備,我們這里沒有,教師白講,學員白學。”有的還說:“教材上用塞尺調氣門間隙,還不如用手搭搭準。”有的還說:“理論學了沒有多大的用處。”等等。需求信息有了,以后的教學安排我們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2教師要下鄉為學員釋疑解難和現場授課
收集到的信息,大多是學員在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和急待解決的難題,教師有責任將信息分門別類,應想方設法幫助解決,有的該向上級匯報,有的要尋找有關書籍和資料,有的要請教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機手,有的要根據機型的結構、工作原理,仔細觀察,反復思考,認真測算,反復試驗才能解決。如有些駕駛員的拖拉機燃油供給系統經常出故障,我們就送教上門,組織同村的駕駛員現場辦班授課,指導他們分析故障的原因,手把手地指導他們排除故障。為了杜絕和減少燃油供給系統的故障,教他們在油桶蓋上焊個考克,把油桶升高,用耐油塑料管從考克接頭連到拖拉機加油口進行密封加油,教他們按說明書定期保養燃油濾清器和沉淀杯,只有燃油系柴油干凈了,噴油嘴就不會咬死,燃油泵精密零件就能減少磨損,從而燃油系故障減少了,拖拉機效率就會提高。在排除故障中發現一個噴油嘴不噴油,是噴油嘴咬死了,換上新的噴油嘴,農村沒有噴油器校正器,我們就教他們直接在拖拉機上調,卸下噴油器帽,松開拼緊螺母,轉動調整螺釘與噴油器彈簧剛接觸時,再擰進2圈,此時噴油器噴射壓力可達(125±5)kg/cm2,符合東風-12型手扶拖拉機要求;若轉動噴油器調整螺釘與彈簧剛接觸時,再擰進3圈,它的噴射壓力可達(175±5)kg/cm2,符合上海-50型拖拉機的要求,然后擰緊螺母,裝上噴油器帽,再轉動曲軸聽到清脆的噴油聲,就完成了噴油器的檢查和調整。用上述方法和原理還教他們檢查了燃油泵的供油壓力。在現場有學員向我們反映“:拆高壓油管,看油管接頭油面波動既浪費柴油又看不清,也麻煩。”我們就教他們聽噴油器噴油聲,在飛輪上做一記號,檢查調整方法與拆高壓油管一樣,但噴油提前角比供油提前角要滯后?,F場授課結束時,好多駕駛員高興的說“:你們這些教師既給我們排除了故障,修好拖拉機,還教給許多寶貴的知識和技能,真正做到了服務田間地頭。”對于用塞尺調氣門間隙,我們會在機手門口辦班,先請他們把拖拉機開出來,由他們用塞尺調和手搭搭調做個示范,結果塞尺調的真不如手搭搭調的準,這好像是“事實”,但沒有道理,到底什么原因?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原因是氣門搖臂頭端面與氣門桿端面磨損了,我們教他們拆下氣門搖臂,發現搖臂頭端面磨了一個坑,用塞尺調的氣門間隙=標準間隙+凹坑深度,搖臂頭端面凹坑深度越深,塞尺調出的間隙與標準間隙相差越大,我們又教他們把磨損的氣門搖臂頭端面用砂輪磨平,再用銼刀搓成一定的弧度,將修整后氣門搖臂裝上發動機,用塞尺調的氣門間隙就是標準間隙,比手搭搭準多了。他們又說“平時調的氣門間隙又不是修理,拆氣門搖臂太麻煩了。”聽了也覺得有點道理,接著我們就教他們先找到可調的氣門,再將調整螺釘拼緊螺母松開,然后將調整螺釘擰到與氣門桿剛接觸,退1/5圈=72°,為進氣門間隙0.3mm;退1/4圈=90°,為排氣門間隙0.35mm,然后教他們拼緊螺母,請他們復查,他們手搭搭,又用塞尺測量后說“:太好了,既準又方便,你們不但是理論上的教授,也是技能上的專家。”我們告訴他們,這是利用調整螺釘牙距=1圈=360°,搖臂主被動臂之長和氣門間隙計算得來的,要想成為技能高手沒有理論知識是不行的。
3理論課要科學設計,講出活力,講出效果
(一)要著力加強多種教育載體的教育、孵化、示范功能
1、構筑相對完整的機構設置。在重點夯實負責職業農民培訓的專門機構(如青島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青島市農機化學校)的同時,充分挖掘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加強與當地農業推廣等部門和相關農業生產資料生產廠家、經銷商的配合,爭取支持,建立實用技術培訓基地,不斷提高農民培訓針對性、實效性,逐步形成便捷、實用、廣覆蓋的職業農民培訓機構設置。
2、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組織的“孵化”職能。青島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000余家,社員達到20多萬人。農業合作組織的茁壯成長不斷推動“職業農民”的產生。在農業合作組織中,除了理事長和社員,還有兩大類“職業農民”在不斷“孵化”:一是受聘于合作社,專門從事技術指導服務的植保、農機等技術人員和財務人員以及文秘人員,學歷水平都較高;另一類是服務于合作社生產基地常年領取工資的“非社員農民”,大多擁有專業的農業生產技術??梢?,必須重視合作社的“孵化”功能,并有重點地對合作社開展系統的知識培訓。
3、充分發揮先富起來的職業農民的示范帶動功能。在青島農村的不斷改革發展大潮中,已經涌現出像凱玉合作社理事長王玉芹、青島鴻飛大沽河農場的負責人王興遷等新型農民的代表。要充分發揮現有職業農民代表的示范帶動作用,及時總結并積極推廣他們成功的經驗,激發農民扎根于農村增收致富的激情,通過現有職業農民代表的成功經驗帶動附近農民尋找增收致富的門路,在資金、技術、信息和市場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
(二)不斷創新教育培訓手段和形式
1、加強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是培養高素質職業農民的必要手段。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是指對從事農業行業特有職業(工種)的勞動者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進行考核與評價,并對通過者頒發國家統一印制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評價活動。高素質的農民職業技能人才必將成為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的有生力量。開展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要遵循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原則,積極爭取各級政府財政支持、安排必要經費并逐步形成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不斷加強鑒定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職業技能鑒定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及基本理論建設,改善鑒定工作條件,加強考評人員隊伍建設,從嚴把關考評機構資質,嚴肅鑒定工作紀律,推動青島市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健康發展。
2、搭建智能農業信息化網絡平臺,為農民教育提供重要的物質輔助平臺。加快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和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建立視頻指揮系統,打造管理高效、服務便捷的網絡服務平臺。加快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成區市級綜合信息服務分控中心,不斷提高綜合服務覆蓋率;全面建成農業技術推廣、植物疫病防控、質量安全監管“三位一體”的鎮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落實基層農機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目前,青島市已經建立起以青島農經網和農機化信息網為中心,覆蓋市、縣、鎮、村四級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絡;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穩步發展,建成覆蓋全市的衛星網絡教學體系;開通“12316”新農村服務熱線,在全市搭建起科技服務、教育培訓的信息化網絡平臺,為農民及時獲取農業信息、知識和幫助提供重要的物質輔助平臺。
(三)持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1、著力發展一批理論與實踐都過硬的師資力量。加大與當地青島農大、青島農科院等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聘請一批知名專家教授為技術顧問,組成專家服務團,定期舉辦農業科技講座,開展農業技術服務,指導農業生產。突破地域限制選拔邀請行業知名學者、首席專家、技術能手、種植明星,參與學校教育計劃的制訂、參與編寫新型農民培訓教材,為農民集中授課和現場指導,為農民解惑答疑。逐步培養一批不僅懂得教育理論和方法,而且具有較強的農場經驗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師資力量,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2、定期組織教學競賽、技術能手比賽。一方面,實現激發農業教育者和技術能手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競賽和比賽,優秀的教育成果和經驗得到展示,實現相互切磋、帶動促進的目的。同時,搞好優質課觀摩,以此帶動全市農業教育師資力量建設,整體提高教育水平和質量。
二、結語
培訓計劃是按照培訓需求而制訂的培訓方案,是培訓工作的具體實施框架。制訂培訓計劃,包括確定培訓時間、培訓內容、授課教師、培訓形式等。根據國家心理咨詢師報名考試時間,培訓班適當延長了培訓時間跨度,注重打好理論基礎和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培訓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理論部分,包括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及心理測量;二是實踐部分,包括心理診斷技能、心理咨詢、心理測驗技能;三是考試技能部分,主要是根據心理咨詢師考試內容,進行診斷、咨詢、測量方面的復習。授課教師以學校心理系教師為主,選派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教學組,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系副主任擔任教學秘書,教學組通過集體備課,將培訓目的、培訓要求傳達到全部任課老師,將培訓內容和教學目標明確到每一位老師,確保了教學計劃的連續性、有效性和實用性。培訓形式需要靈活多樣,培訓目的是提升專業能力,在必要的理論教學外,最重要的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培訓過程中要注重與參訓教師的互動,注重參訓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訓課程開發
培訓課程開發從開發的程度可以劃分為完全定制開發、半定制開發和直接引進。完全定制開發是完全基于課程的開發流程進行開發,需要解決的是既定的問題,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或財力。半定制開發是進行內訓的課件開發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據已有的培訓課程,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培訓課程進行調整,調整的主要內容是課程結構和案例,使得單次培訓的內容和背景資料更有針對性,從而增強培訓的效果。直接引進的課程一般來說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進的課程大多是專門做課程開發的公司開發的課程。本項目采用半定制開發的形式進行課程開發。在培訓課程設計上,突出“打牢理論基礎、提高操作能力”的特點,將授課內容分為基礎理論、實踐操作、考試輔導三個部分。具體培訓內容包括:基礎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咨詢心理學、變態與健康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心理測驗技能、心理診斷技能、心理咨詢技能等專題。安排心理學系具有豐富國家職業資格培訓的專家和教授授課,參與授課的13名教師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博士學歷。
三、培訓實施
培訓實施是培訓過程的中心環節。培訓目的能否實現、培訓計劃是否有效、培訓課程是否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完全依靠培訓過程的實施。本期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為提高培訓質量,便于參訓教師自學和消化吸收授課內容,適當延長了授課時間跨度,培訓班從6月7日至11日1日,安排周末和暑假期間共面授學習20天。通過培訓,進一步打牢了參訓教師的理論基礎、更新了觀念、提高參訓教師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解決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的方法與溝通技巧,能夠對工作中遇到的常見問題解決提出解決策略和解決方案;提高心理健康輔導的工作能力,能夠滿足教師實施心理健康輔導策略、方式方法、經驗技能的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的需要,滿足教師對兒童、青少年群體在現有生存發展環境中成長的心理引導、輔導、咨詢和服務的需要。在培訓實施中,嚴格執行考勤管理制度,并定期公布考勤情況。提高考勤主要依靠授課教師、授課教師與參訓教師的互動以及周到細致的服務。依靠授課教師是指要有一批知識豐富、教學生動,能讓參訓教師通過學習有促動、有提高,從而愿意聽、愿意學。授課教師與參訓教師的互動包括課堂上和課堂外,參訓教師都是一線的老師,在培訓期間希望能通過培訓能夠解決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疑問,授課教師要樂于答疑,與參訓教師多溝通交流,增強學員的認同感。周到細致的服務,主要是為參訓教師提供盡可能方便的午休、就餐,以及停車服務等,讓參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感覺到處處被關懷,時時被關注。
四、培訓效果評價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地勘單位的一些教育培訓創新性不足,培訓內容很難根據實際發展的需求與個人能力提升需要進行有效調整。而且眾多培訓是典型的“走過場”,為了迎合上級要求,止于形式?;鶎勇毠づ嘤杻热萜诶碚摶?,與解決問題所需的實際操作能力相脫節,不能有效聯系當地或者本行業的發展需要,因此急需改善。
二、地勘單位職工教育培訓體系的構建
1.TQM理論對地勘單位人才培訓的指導借鑒
全面質量管理(TQM)是由美國學者戴明在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后被廣泛應用到管理領域。其核心是不斷進行質量發展、保持和改進計劃,全面提升產品質量。TQM既是一套哲學體系又是一套指導方針,包含四個循環步驟: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其中計劃包括目標、方針和活動計劃的制定;執行就是工作的開展;檢查即是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處理即是對檢查結果進行處理,進行經驗總結等。同樣地勘單位員工培訓體系可以分為培訓計劃的制定、實施、培訓結果的評估和總結。培訓計劃是一個計劃過程,具體的教學是執行階段,培訓反饋是在培訓評估的基礎上,教員對照計劃和標準進行總結,然后做出適當調整,以投入下一輪的培訓教學,這樣不斷循環提高,從而不斷改進教學行為,提高培訓質量。
2.教育培訓體系構建
地勘單位人才教育培訓工作是增強員工工作能力與水平的可靠保障,以人力資源管理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看,構建以地質調查事業發展需要為導向,以提高人才素質和能力為核心的地勘單位人才教育培訓體系,需要從員工培訓需求、培訓計劃制定、培訓計劃實施、培訓效果評估與反饋等方面入手。
(1)培訓需求分析培訓需要的分析與明確是進行職工教育培訓的前提。結合當前地勘單位的發展需要以及國家新形勢的要求,地勘單位未來的培訓工作應該與企業生產經營需要和開展工作所需要的創新技術結合、與廣大職工的工作興趣結合、與高校成人教育結合。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單位需求分析、崗位需求分析和員工需求分析三個方面。地勘單位需求主要在于分析該單位是否需要教育培訓以及教育培訓需要解決的問題等;崗位需求分析是根據崗位職責、專業技能需要、思想素養等方面確定需要培訓的內容和方式;員工需求分析是根據員工的興趣及其需求進行相應的培訓,確定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
(2)培訓計劃制定
1)明確培訓對象我國地勘單位員工包括兩大類別:管理類人員和技術類人員。其中管理類人員按照崗位級別又可以分為基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和高層管理人員;技術類人員按照資質級別可以分為高級技術人員和普通技術人員。管理類人員主要負責單位總體戰略的決策與制定,為各項目的開展提供后備支持,重點培訓其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技術類人員負責單位項目技術研發、技術攻關和專門問題解決等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建筑師、巖土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施工員、質量員、項目經理、政工師等等,重點培訓其專業技術和技能水平。
2)優化培訓課程在地勘單位職工的培訓課程上,各單位研究機構要結合地勘單位實際情況和部署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員工制定不同的培訓大綱,不斷改編適應時代、滿足職工工作需要的教材,明確各級各類職工的培訓目標、內容和方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在培訓內容上,既要開展理論課程的學習也要輔助加強實際操作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既要培訓專業技術、技能,不斷加強職工勝任力,也要加強思想教育,幫助員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擴寬培訓方式職工教育培訓體系要打破傳統單一的教育培訓模式,針對不同培訓對象和內容,選定不同的培訓方式。針對政治理論及專業基礎知識,主要采用課程教授;針對技術專攻的重點、難點問題,主要采用專題研討、互動討論方式;針對新員工的崗前培訓,主要采用課堂教授和“師帶徒”相結合的方式,另外還可以采取具備創新性、及時性、代表性的工作案例或設計特定工作場景,組織學員參與研究或進行現場模擬、競賽評比、仿真模擬、網上培訓、國外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
(3)培訓組織實施培訓的組織實施是培訓開發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培訓前需要明確培訓內容、培訓教材的編寫、培訓老師的聘請、培訓時間地點的確定、培訓員工日常的安排等;在培訓中,應該加強培訓基地網絡平臺的建設和培訓課堂的管理,對員工的表現做好各項記錄,并將員工培訓意見反饋給培訓老師,從而使培訓效果達到最優;培訓后,客觀評價員工的學習效果、考查學員工作績效改進情況,優化職工教育培訓體系。
(4)培訓效果評估與反饋培訓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員工素質和專業技能,達到工作需要,而培訓效果評估是衡量其是否達到標準的重要方法。通過培訓評估不僅能衡量員工是否掌握了培訓目標中確定的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方式,也能夠反應出單位在培訓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一輪的培訓提供重要的依據。地勘單位可以采用跟蹤觀察、座談、上級評估、員工比較等方式,獲取培訓結果。
三、結論
1.制定切實有效的三才人員培訓目標
知識水平:按著培訓目標,對全部在崗管理人員知識水平逐一核實,分類實施知識水平提高。對未達到大專學歷人員,確定知識水平提升目標計劃,協助確定指導老師,參加學歷提升學習,定期反饋學習情況及文化知識考試情況,落實學歷提升目標。達到大專學歷人員,督促繼續學習文化知識,定期舉行文化知識考試,確保文化素質不斷提升。對本科學歷人員(含雙專),在督促繼續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落實在培人員按計劃完成學業。專業技術職務(業務能力):按著培訓目標,對全部在崗管理人員專業技術職務現狀逐一核實,分類實施專業技術職務提高。對無職稱人員,督促其結合自身工作性質,確定專業技術職務提升目標計劃,協助確定指導老師,自行制定學習及參加職稱考試計劃,并報考委辦備案,落實職稱提升目標。對初級職稱人員,鼓勵符合職稱提升條件人員,積極參加中級職稱考試或評審。對中、高級職稱人員,督促繼續學習自身專業技術知識,待具備條件時,積極申報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考試或評審。
2.加強企業內部職工培訓優秀教師的選拔和培養
職工教育培訓工作中,培訓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何選擇優秀的培訓教師,應值得我們思考。公司聘請外委培訓教師,盡管授課專業,但存在著對企業職工知識、技能現狀認識不清、與職工交流性差、不能長久留在企業供職工請教、費用高等諸多不利因素。相比,企業內部培訓教師有較多的優勢。公司更應關注于企業內部職工培訓優秀教師的選拔和培養。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員工對培訓教師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公司也需要及時組織針對教育教師的專項培訓,使其得到及時的充電和提高,不斷豐富本專業的理論知識,也可以派他們出去研修和請專家進來傳授。
二、高度重視,完善制度,為開辟三才晉升渠道提供有利保障
1.建立人才庫,明確培養目標
按照經營管理、技術業務、崗位操作技能開展三才隊伍建設,結合專業崗位對優秀人才按照核心、骨干、后備進行選拔,建立公司人才庫,進一步規范三才隊伍建設,為公司有層次培養奠定了基礎。優化公司人力資源配置,做好人才儲備工作,創新用人理念,拓寬企業用人選人視野,打造人才建設平臺,為企業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2.實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鼓勵人才提升業務素質
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主要采用“公開競聘”和“公推優選”兩種方式。正科級以上管理崗位一般采用“公推優選”方式;所有副科級(科級助理)和一般崗位選聘時,采用“公開競聘”方式。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能夠進一步提高人員隊伍整體素質,增強職工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建立激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適應建設國際一流現代企業的需要。
三、結合需求,有效激勵,創建人才成長長效機制
1.企業文化導向
公司要對年度職工教育培訓考核工作進行總結表彰。對工作優秀、效果顯著的單位授予“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對工作成績突出者授予“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并予以嘉獎。設立高技能人才示范崗,先進生產者,優秀青年等設立與開展,把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導向到愛崗敬業、提高技能、提升素質和促進企業發展上來,激勵先進,鞭策后進。
2.薪酬上大力傾斜
管理人才競聘上崗試用合格后,兌現相應待遇。專業技術崗位人員考核合格后,享受技能津貼和操作技能獎金。技師(師傅)帶徒,落實培訓計劃后,按帶徒每人每月兌現帶徒津貼。作為激發職工潛能,調動職工學習新知識,接受再培訓積極性的重要手段,薪酬激勵已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四、總結
(一)政府層面的問題
基層政府對農民教育培訓經費投入相對不足。由于財力問題,大多基層政府對九年制義務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加大了的經費投,客觀上提高了農村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和職業技能水平。但對于農村勞動力的知識技能教育培訓的資金投入還很不足,大多沒有安排專項培訓經費,無法按要求的計劃進行教育培訓,更無法根據農時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
(二)師資方面的問題
1.農民教育培訓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由于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而且年齡老化,專業不專,缺乏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技術人才,尤其是缺乏真正了解農村基層情況的教師,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2.教育培訓的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由于從事農民培訓的教師既缺乏實踐經驗,又不了解農村實際,因而在培訓中灌輸文化知識較多,講授實用技術較少;培訓的理論性太強,實用性偏差;缺少適合當地農村特點的教學經驗,農民無法理解和接受;農民教育培訓的內容,不能把握農村和農民脈搏,不能緊密聯系農村基層的實際,不適應農民發展需要,與農民的現實需要不合拍,對農民的吸引力較弱。
3.教材相對不足。農民培訓所使用的教材理論性較強,實用性和針對性較弱;案例分析有限且更新速度較慢,圖文視頻材料較少,多是文字敘述,農民接收起來較為困難。
(三)農民自身的問題
農民自身存在培訓的愿望強,但實際參與不夠的問題。農民都知道自身掌握的生產實用技術相對簡單、傳統,對于新技術、新品種缺乏了解,都想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但實際中表現出來參與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夠高。主要表現在:一是以農戶為單位的生產規模小,而采用新的技術,成本往往較高,又因規模小得到的回報低,不能達到增收的目的;二是由于農民生活保障性差,承擔風險能力較弱,對于新技術的使用更加保守,阻礙了他們對新技術的學習。他們更愿意沿用效率較低但比較保險的傳統技術,以獲得較低但穩定的收入;三是青壯年勞動力大多進城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老人和婦女,留守的這些人思想相對保守,接受新的技術能力差,所以參與教育培訓的主動性不強。
二、解決農民教育培訓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的對策建議
1.加強基層領導對農民教育培訓的重視程度?;鶎诱袑嵉亟夥潘枷耄岣咿r民教育培訓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認識。將“三農”問題和培養新型農民、創新農業,促使新型農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列入議事日程,真正地落實到日常工作中來,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方案。要深入一線調查,針對農民的需求制定教育培訓內容和計劃,使其供需協調一 致。要多渠道廣泛的開展宣傳,讓農民及時有效地獲得教育培訓信息。對農民的教育培訓需求進行積極地引導,建立有效的引導機制,促使農民將需求轉變為實際行動。
2.要整合農科教資源,形成農民教育培訓合力。要充分利用農村教育網絡體系,以鎮村作為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各涉農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對農民科技教育培訓。要采用聯合辦學的形式,使分散的農民科普教育、農民化技術教育、農村基層黨員素質教育等科技教育資源整合起來,資金匯攏起來,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農民教育培訓合力,對務農農民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訓。
3.要建立農民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完善教育培訓基地和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管理,更好地發揮其辦學及示范的作用。加強過程管理,年初及時下達教育培訓計劃,年中進行檢查督促,年末進行總結表彰。建立信息跟蹤反饋制度,及時匯總歸檔,掌握受訓農民的相關信息。對受訓農民進行跟蹤,全面了解受訓農民培訓效果。要制定相應的政策規定和優惠措施,使農民教育培訓步入規范的道路,使廣大農民享受參加教育培訓的優惠政策陽光。
(二)經費投入方面的建議
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是一項公益性、社會性事業,必須建立以財政撥款支撐為主,其他渠道籌措為輔,并逐年增加投入的經費保障體制。一是要把農民教育培訓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并按一定比例率逐年遞增。二是從部門歸集。如:政府各職能部門下達的培訓經費;按照規定,從黨費、工會經費提取的培訓經費等。三是按照“來源渠道不變、使用途徑不變”的原則進行使用。如:黨費提取的培訓經費要按時劃入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專戶,??顚S?,接受審計監察等部門的監督管理,保證經費投入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課程方面的建議
1.鼓勵與農林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培訓。要利用農林院校和農業科研院所農業教育科技的優勢,由政府組織和牽頭,部門積極配合,促進“農、科、教”結合,來增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師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