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9: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機械一體化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培養模式;知識結構;課程體系
作者簡介:王軍(1979-),男,滿族,遼寧本溪人,江西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講師;何鵬舉(1961-),男,甘肅慶陽人,江西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江西?贛州?341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一體化培養模式研究”(JXJG-09-6-16)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8-0021-02
近十余年來,我國的本科生畢業人數從1999年的44萬人擴大到2011年的660萬人,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從1999年的7.1萬人擴大到2011年的52.4萬人,當一個國家的本科高等教育達到大眾化甚至普及化的時候,必然會追求更高層次(研究生教育)的大眾化。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面對高校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教學質量與招生規模、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矛盾,如何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
本科生教育是大學中的基礎教育,強調的是學習但不能沒有研究性和實踐性的訓練;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層次教育,強調的是研究和創造性,但是也不能忽視基礎教育,尤其是自然科學的系統知識體系以及人文社科和思想品德教育。大學中的基礎教育與高層次教育是一個有機體,應把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按照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設計和考慮,打通本科生高年級與研究生教育之間的隔離。[1]
一、測控專業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是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相結合的嘗試,是現行的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制度的補充與延伸。推薦免試指由本科階段直接保送進入碩士生階段學習的一種培養方式,相應的還有碩博連讀培養方式,就是碩士生直接保送到博士生階段學習,目前國內也有部分大學(如清華大學)采取部分優秀的本科生直接保送到博士的培養方式。我校在2009年正式開展推薦免試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現已實行研究生推免制度三年了,“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正是為了適應我校的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制度所進行的有效補充,不但可以緩解招生數量與培養質量的矛盾,而且有助于吸引本校優秀本科生源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優化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協調發展。
“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沿用了博士生培養方式中碩博連讀和提前攻博的概念。碩博連讀和提前攻博的培養方式是國家確定的博士生入學方式之一,縮短了研究生培養周期,對激勵碩士研究生攻讀博士學位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碩博連讀模式在美、英等發達國家有較長時間的應用和實踐歷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得到了世界各國較為普遍的認同和借鑒。在當前高校擴招、就業壓力增大的形勢下,“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對于促進本科生努力學習、畢業后選擇繼續學習或者參加工作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一種嘗試。
我校本科生教育實行3~6年的彈性學分制度,允許學生在修滿規定的畢業標準學分的基礎之上,根據自身的情況調整學習進度,增加了人才培養的靈活性?!氨敬T一體化”培養模式主張以人為本,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充分體現了我校彈性學分制度的優越性,“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對于促進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本碩一體化課程體系改革與優化
測控專業是光、機、電、計算機多專業交融的技術學科,針對測控專業多學科、多專業交叉融合的顯著特點,以“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機械及儀器”、“機械電子工程”等碩士點的人才培養為導向,以礦山、冶金、儀器儀表等行業需求為目標完善本專業的電類和機械類課程。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進行了層次設計和分類設計,修訂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方案,統籌安排本科課程與碩士研究生課程,調整課程設置,整合課程內容,使課程體系相互銜接,以就業和讀研兩個方向靈活設置選修課程,加強專業素質和能力培養,滿足就業和讀研的需求。
在本科三年級結束后,根據導師組的考核意見以及學生個人的選擇、能力和興趣進行分流。一部分學生選擇就業,進行本科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寫作;另一部分達到保送研究生資格的學生則在導師的指導下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該部分學生不再完成本科畢業論文,經過研究生階段培養,最后完成碩士畢業論文即可。
1.課程體系
測控專業畢業規定總學分為186學分,包括5大模塊,如表1所示。
公共必修課包括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物理、思政、體育、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化等課程,按學科大類分類設置,由學校教務處統一安排;專業必修課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機械制圖、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自動控制原理、傳感器技術、信號與系統等課程;專業選修課包括Matlab語言、測控電路、電氣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單片機原理、嵌入式系統、機電傳動控制、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計算機網絡、儀器總線、光電檢測技術、無損檢測技術、智能儀表設計技術、工程光學等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則涵蓋大一到大四每個學期,包括軍訓、金工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校級公選課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安排的人文社科、經管藝術、自然科學等課程。在課程的設置上,注重知識的基礎性、系統性與先進性,提高課程的綜合化程度,體現“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專業培養目標。
關鍵詞:本科教育;畢業設計;指導策略;機械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319-02
對于高等教育工科專業而言,畢業設計(論文)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環節[1]。它需要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這既是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知識創新、增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2~5]。從這種意義上說,畢業設計的質量是衡量高校工科專業教學水平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特別在當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下,高校應該認真分析畢業生的學習心態,把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作為提高整個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方面常抓不懈[6]。
要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關鍵在于增強導師指導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一般而言,畢業設計的指導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選擇課題、指導知識的綜合運用、指導科研方法、教給科研中的交流技巧、教給科技論文寫作規范。
一、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畢業設計課題
畢業設計的質量,首先取決于課題選擇的好壞。在這方面,指導教師一定要把好關。
1.課題的選擇要盡量兼顧學生的專業興趣和教師的科研方向。一方面,畢業設計的主體是學生。確定的課題學生感不感興趣,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投入的程度和最終成果的質量。另一方面,如果確定的課題與指導教師自己的科研方向有較高的重合度,教師不但指導得深入、有效,而且指導的積極性高,指導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更加充分,甚而至于達到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在實踐中,選題時不能兼顧上述兩個方面――要么忽視學生的興趣,脫離學生的專業發展方向;要么忽視教師的研究方向,使指導畢業設計成為教師的一種額外的負擔或包袱,都會嚴重影響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
2.課題應該具有綜合性,難易程度適中。機械專業的畢業生很多都是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的,因而他們做的畢業設計的課題應當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涉及機械、控制、傳感檢測和信息處理等多個領域。學生通過完成這種課題,可以開闊眼界,學會綜合運用這些領域的知識解決問題。這對他們將來獨立開展設計工作或者從事機械專業的科研工作,無疑是非常有益的。相反,如果給學生選是非綜合性的課題,例如一般的工藝或設備的設計題目,難度小,學生只要掌握機械領域的知識就可以完成。但是,這種設計工作既不能提供足夠的科研方面的訓練,也不能提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技術難題,很可能不知道如何解決。不會應用新技術、新知識進行產品的整體設計和開發。
不過,要注意的是,綜合性課題的難度一般較大,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各領域的知識才能完成。而畢業設計的時間有限,學生較難圓滿完成課題。針對這個矛盾,教師可以通過降低單個領域的設計難度來加以克服。比如,在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中,機械部分的設計可以采用常用機構,以降低機械設計的難度。
二、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的專業知識
現代的機械產品,很多都是機電一體化產品。在設計過程中,除了要用到機械專業的知識外,還需要其他控制、檢測傳感等專業的知識。在本科階段的課程學習中,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都是分別單獨學習的,包括課程設計也是各個課程單獨進行的,同學們只能學習各個課程的知識,還不能把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綜合應用實際的產品設計中。在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指導教師應該根據畢業設計的題目,指導學生綜合應用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進行產品設計。學生在綜合使用各個領域專業知識的同時,一方面鞏固了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加深了各領域專業知識的融合。這樣,在具體的產品設計過程,才能融會貫通,熟練應用。
三、指導科研的方法
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學習,只是儲備、積累了一些專業知識,科研能力的訓練很少,科研能力非常薄弱,學生遠沒有掌握科研的方法。學生畢業后,不管是走上工作崗位,還是繼續讀研深造,都需要掌握一般的科研方法。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說,一般的科研過程包括:檢索資料、確定設計方案、建立模型、仿真與實驗、系統集成。在畢業設計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指導學生掌握科研過程中常用的科研方法。
在檢索資料階段,指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的圖書、期刊、數據庫、網上論壇等多種渠道檢索到需要的資料。同時,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了解現有產品的技術現狀,進而對現有的技術方案進行優化,確定最終的技術方案。
在建立模型階段,指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系統的數學模型、物理模型、有限元模型等幾種模型,或其中的某一種模型。學生經過訓練,能夠掌握其中一種或幾種模型的建模方法、建模工具,主要是相應的計算機軟件工具。當然,由于是在本科階段,學生所建的應該是簡化模型,建模步驟比較簡單,所建模型也應該易于檢驗。
在仿真與實驗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所建的模型,進行數值仿真、有限元仿真、半物理仿真,要教給學生適合的仿真工具和軟件;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掌握一般機電系統實驗的搭建方法,常用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實驗數據的簡單處理、分析方法等等。
在最后的系統集成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仿真與實驗結果,修改所建模型,把機械系統、檢測傳感系統和控制系統集成到一起,成為一個實際的機電一體化產品。
總之,在畢業設計的每一個階段,指導教師都應該明確地指導學生該階段所要達成的目標,實現目標的方法、途徑、所需的工具等等,從而使學生的設計工作有的放矢,有法可循。
四、教給科研中的交流技巧
學生在課程學習階段,和老師、同學也有過學業上的交流,但都限于校園中。在畢設過程中,學生首先要與指導老師充分交流、溝通。遇到技術難題,還需要向學校里的其他老師以及企業里的專業技術人員請教。有時候,還要利用網絡平臺向更廣泛的人群請教。這些都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尤其是與他人交流技術問題的能力。
有鑒于此,教師需要教給學生相應的交流技巧。比如,指導學生在交流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查找相關資料,把遇到的技術難題的來龍去脈搞清楚,這樣,在交流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目標明確了,交流也就更順暢、更有效了。再如,要提醒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既要有自己的主見,又要保持開放謙虛的態度,從而能夠博采眾長,兼收并蓄,通過交流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形成更優的問題解決方案。當然,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注意交流的基本禮儀和要求,包括稱呼要得體,說話要簡單、明了,從而花最少的時間,用簡潔的語言,把問題說清楚、說透徹。
五、教給科技論文的寫作規范
本科畢業后,學生不管是參加工作,還是繼續深造,都需要撰寫各種科技文獻,包括科技論文。在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學生要學習如何撰寫科技論文,包括論文的總體結構、開頭結尾、具體內容、語法結構等,為以后的論文寫作培養能力??偟恼f來,論文應該格式正確、內容全面、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簡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帶感彩的非學術性詞語。
指導教師在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多次指導學生修改,直到達到學校的要求為止。
參考文獻:
[1]宋海農,王雙飛,梁東梅.一年導師制對提高工科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嘗試[J].高教論壇,2002,(5):77-79.
[2]孫政榮.提高工科院校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5,(2):200-203.
[3]張繼紅,王恩偉.“產學研”相結合改革工科畢業設計的內容和方式[J].當代教育論壇,2004,(4):71.
[4]常虹.提高工科院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探討[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4):61-62.
【關鍵詞】應用型 理實一體化 教學模式 課程優化
引言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應用性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迫切的任務。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科建設為核心,過多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實踐教學在學生能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阻礙了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技能的培養。本文以我校開設的機制專業為例,對該專業引入“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與實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數控及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一、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設置及相關教材的編寫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必須體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其課程結構不能完全以學科知識為體系,而是以行業科技為主要體系標準。在課程設置上非常重視實踐教學,要求畢業設計及畢業論文必須能夠解決某一生產實際問題。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應依托學科,面向應用,課程體系包括基礎理論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素質課程。編寫理實一體化教材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基礎,教材是教師講課、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和信息來源,沒有好的一體化教材就很難取得良好的一體化教學。教材的編寫可以依據自身情況,根據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以現有理論教材和實踐教材為基礎進行必要的取舍編寫教材,編寫時應注意按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和模塊化的教學進程的要求編排課程內容,以任務為驅動。教材應圍繞技能訓練,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調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訓,理論知識應服從實踐教學的需要,要求理論淺顯易懂,簡潔明了,使教材成為實踐性、實用性教材。
二、理實一體化授課方法和內容的設置
理實一體化授課的關鍵在于理論與實踐穿行,如何將兩者有機融合,在教學實施中,其教學尺度難以把握,過多得操作實物,又類似于工藝課或實驗課。理實一體化教學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是打破理論課、試驗課和實訓課的界限,將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生產、技術服務融于一體,教學相對集中,由同一教師主講,教學場所直接安排在實驗室或實訓車間,來完成某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如果授課過程中,老師認為既然是理實一體化教學,主要是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多動手,老師自己就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不管不問,這種理實一體化教學,有形式無實質。“身教重于言教”,老師應講清實踐的順序及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并將步驟板書在黑板上,然后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地進行操作,老師督促學生動手,并加強指導。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穿插錄象、投影、掛圖、實物拆卸、板書等教學手段,這要求教師的備課工作量大且必須較為周密的計劃與安排,否則教學尺度一旦把握不準,就難以達到一體化教學的要求。
三、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專業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的設計具體做法如下:
(1)教學過程可遵循以下思路 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有理論講解,有操作示范,還有操作訓練,與純粹的站講臺上理論課有很大的區別,也不是將理論和實習簡單地堆砌。所以教學過程設計是上好課的關鍵所在,應遵循以下思路:教學目的:講述哪些基本知識,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教學的重點、難點是什么;如何選擇教學場地、教學設備及工、量具;教學過程編排;先操作后講解,還是先講解后操作?對于教學難度大的內容尤為重要;學生如何分組,設備如何配置;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哪寫安全事項;如何在作業中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等。 只有構思好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才能有的放矢地組織好教學。
(2)理實一體化教學教案應該有以下環節: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處理;課前準備;教學設備、工量具等;教學時段安排;教學過程組織:主要包括講授和操作示范、學生分組、操作訓練、巡回指導、技術糾正及安全事項等等,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內容,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理實一體化教學質量的評價
教學質量評價以三個符合度為標準,即: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符合社會需求、學生需要和國家規定的程度;學校實際工作狀態符合學校確定的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的程度;人才培養結果(畢業生)符合學校確定的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的程度。教學質量評價就是要改變以一次考試成績作為考評主要依據的傳統做法,相關核心課程最終成績可由各技能訓練項目的考核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按權重綜合評定。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不能僅僅我們自己說了算,還有用戶(企業、學生、家長)參加評價,注重用戶評價、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束語:
我校機制專業通過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為我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在實踐中也存在著較多問題。例如,課程改革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隨著專業的增多,設備配置不能完全滿足相關專業的教學要求,如何合理使用現有設備,制定更加專業典型工作任務,還有理實一體化教學中學生輕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易造成專業基礎知識相對缺乏的現象,需在教學中加以正確引導。
【參考文獻】
[1]崔玉成,付紅杰.談數控專業一體化教學方案的實施[J].職業教育研究,2010(6):101-102.
[2]丁家獻,李健龍.淺析數控專業的一體化教學[J].廣西輕工業,2011(5):170-171.
1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長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因此教育部多次強調并明確指出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建立和完善校內外實習基地,高度重視畢業實習,提高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的質量。軟件工程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若按照傳統重視理論的培養模式,畢業生則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3]。對于相對新興的軟件工程機電一體化方向專業,其專業知識結構及培養目標決定學生面臨的畢業實習與設計問題更復雜,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如下幾方面。(1)就業與選題的矛盾?;谠擃悓I的培養目標,畢業生目前就業意向主要有三:一是在軟件產業從事編碼測試、系統分析設計或具有軟件領域知識的復合型技術服務、銷售和管理(軟件方向);二是在機械電子工程應用背景專業領域從事軟件開發及機械研究、產品設計、制造、管理等工作(工程應用方向);三是考研、考公務員和自主創業等(考研方向)。因就業方向的多元化、畢業實習設計老師(包括軟件企業導師)的專業領域和人數限制、實習條件的限制等多重原因,學生難免產生選題與就業意向不相符的矛盾。(2)畢業實習設計與考研、公務員招考時間安排上的沖突。畢業實習設計一般都安排在第4學年的第7學期、第8學期,而這期間,每年一度的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和公務員的國考、省考也同時舉行,這就導致“考研方向”的學生在備考和完成學業間的矛盾,如不進行相應調整,勢必影響畢業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3)軟件方向與專業方向的不協調因素。軟件方向學生一般采用3+1的培養模式,也就是說,第4學年大多在軟件企業完成基于項目驅動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而工程應用方向和考研方向往往還有幾門課程需要在校學習,在時間和內容安排上往往存在沖突。(4)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不能有機對接。畢業實習是畢業設計的重要準備階段,畢業實習要結合畢業設計課題,到生產第一線進行專業實踐與社會實踐,收集與畢業設計有關的信息和資料,畢業實習的內容和質量對畢業設計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畢業設計要將所學基礎知識、專業理論與畢業實習的實踐相結合,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檢驗畢業實習的效果[4]。軟件工程培養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的特點使其對畢業實習與設計的銜接要求更高,而且該類專業多元的就業意向及其他復合因素使得學生的實習與設計內容往往不能有機銜接。目前軟件工程專業畢業實習設計的教學工作中,面對學生就業自主化的嚴峻形勢,存在著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不能有效銜接、教師對兩者核心含義把握不好、設計(論文)選題及內容與經濟社會對人才需求脫離以及忽視對學生的創造能力意識培養和訓練等影響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問題,因此進行全新的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2畢業實習設計指導需考慮的因素
1)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和學業成就三者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且自我效能感與學業成就、學習動機和學業成就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5]。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因,是激勵、指引、維持、調節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6];學業成就指經過學習和訓練后所獲得學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學習狀況和水平的集中體現。高校畢業班級學生處于即將告別學生時代而走向社會的特殊階段,畢業、考研和就業等諸多問題以及社會價值日趨多元和競爭壓力日益加劇的強烈沖擊,對其學習和心理產生了重大影響[7]。為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從選題入手,貫穿畢業實習設計各環節,融學生興趣愛好、就業意向與學生畢業實習設計于一體,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是取得好的設計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2)項目驅動。有效地整合指導教師的各類縱向、橫向在研項目并將其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煉,根據畢業實踐環節具體要求細分軟件工程項目,將其引入到學生畢業實習設計中,采用以項目驅動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管理體制與實驗室運行機制,探索一種新的實踐教學模式,以期實現實踐教學過程可控化、項目實施團隊化、項目資源共享化的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人才[3]。3)導師制。采用指導教師全程負責制是確保后續創新模式實現的關鍵。導師可以是從學校選定的各方向專業教師,也可以是從企業選出的工程技術人員,還可以是兩者的結合(雙導師制)。導師既要完成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的組織工作,又要完成這兩個環節連貫且相互滲透的業務指導工作。為確保這種教學模式有條不紊地實施,指導教師應認真履行相應的職責。首先,根據畢業實綱和設計大綱的要求,與企業協調好學生的畢業實習設計課題和企業的生產技術工作需要之間的關系,落實畢業實習內容及合適的畢業設計課題;其次,要對學生畢業課題進行方案論證,及時提供指導和質量監督,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4]。
3畢業實習設計指導創新模式的設計
結合軟件工程機電一體化方向的專業特色,在現有基礎上設計的畢業實習設計創新模式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其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幾方面。1)以學生為本,模塊化組織。基于學生的學習動機,根據學生某方面的專業特長和未來的發展取向,該模式分為3個大模塊:以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軟件維護和軟件項目管理等為目標的軟件模塊(軟件方向);立志于進一步深造的考研、公務員考試等模塊(考研方向);面向工程的工程應用模塊(工程應用方向)。大模塊下再設子模塊,如以工程應用為背景的模塊又分為UG、PRO/E等大型軟件的工程應用模塊;以單片機、PLC等程序開發為主的工控模塊;CAD、UG、PRO/E等面向應用軟件的二次開發模塊。學生根據學業基礎、就業意向及學習興趣自主選擇。2)畢業實習設計一體化。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階段,二者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將二者人為分割的教學模式已不太適應教學的需要,必須建立二者緊密結合的教學新模式。具體來說,軟件模塊將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兩個階段合并為一個階段,形成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整體,與大型軟件公司合作,安排在第4學年,這也是軟件工程專業目前比較流行的模式;工程應用模塊中學生可以根據畢業設計課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畢業實習工作,實習、設計由同一導師指導,采取集中實習和反復調研的形式,實習圍繞設計的需要展開;考研模塊則將實習和設計的時間提前,第6學期即由指導老師提前介入,預先安排相應工作,在充分保證設計質量的前提下,為考研創造條件。至于軟件方向與背景專業方向課程安排上的沖突,軟件學院采取課程置換與學分互認方式,拓寬學生的專業課程知識,達到多元方向的均衡。3)導師制和項目驅動貫穿始終。采取導師負責制,將部分學生(考研方向)的畢業設計提前到第6學期開始,到第8學期結束,歷時1年半時間。在導師的指導與安排下,學生開展的工作包括文獻檢索,熟悉設備,儀器校準,實驗計劃,實驗開展,項目調研、開展、改進和總結各環節?;陧椖框寗樱恳粚W生的實習設計選題均為某方向科研子項或工程子項,學生通過一個完整的項目鏈,在熟悉科學研究方法、步驟和科研組織等環節基礎上,全面培養動手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4)建立全程質量監控體系?!叭獭敝笍漠厴I設計選題、畢業實習指導、教師下任務書、學生做開題報告、方案設計、實驗、中期檢查、撰寫論文到答辯評分、總結歸檔等質量形成的全過程;以制訂計劃、明確目標執行計劃檢查、反饋處理、糾偏制訂新的計劃、目標為質量監控途徑。針對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制訂詳細可行的規范,把握各階段的時間節點和考核標準,目前要求教研室審核的關鍵節點包括選題、任務書、開題、中期檢查、綜合評價、答辯等。
4工程實踐環境的構建
要保證上述模式的良好運行,必須有一個穩定而可行的工程實踐環境。我們一直注重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不斷加強與IT等用人企業的合作。從軟件工程機電一體化方向專業開辦以來,江西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先后在中興軟件、中天電子、江西微軟、上海杰普等多家大型軟件公司和IT培訓機構建有校外實習基地,在江西銅業公司、中金嶺南股份公司、恒天動力有限公司等建有校外專業背景方向實習基地。打造相對穩定、整體素質較高的導師隊伍是實現該創新模式的有效保障,學院應考慮:①從實習基地遴選指導教師;②選派軟件方向教師到合作基地工程實訓;③選派專業方向教師到國內知名院校訪學。對畢業實習設計各環節,軟件學院制定有詳細的《畢業實習設計規范》,系部成立“軟件工程畢業設計領導小組”。教研室針對該內容進行深入調研與問題分析,在教師中開展動員,提前落實并布置工作;在學生中宣傳動員,使學生在思想上有準備,重視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強調過程質量控制和管理,及時跟蹤控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結語
【關鍵詞】高職 自動化專業 畢業設計教學 頂崗實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C-0168-02
當前,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工業革命,以機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和新型材料等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來臨。它將極大改變傳統的商品制造方式,并推動生產制造模式的變革,從而改變就業的格局。而作為信息技術的基礎學科自動化技術則是這一輪工業革命的發展基石。與德國工業4.0相比,中國很多制造業還處于2.0、3.0階段,其本質就是中國企業的自動化技術水平距德國企業的自動化技術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如何盡快培養出能夠適應當今科技產業革命的高水平自動化人才,就成為了高職教育的一個重大課題。
畢業設計是達到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工作態度及作風產生很大的影響。但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高職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職原有的教學資源顯得嚴重不足,能夠跟得上潮流的新技術的教育資源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很多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畢業設計的質量也逐年下滑,甚至社會上有人提出取消畢業設計的建議。因此,如何改革畢業設計,提高培養質量成為高職教改的難點之一。
一、高職畢業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畢業設計題目科學性不足。隨著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以“互聯網+”“機器人”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不斷地與傳統的自動化技術相互融合,從而不斷地改變現代企業的生產方式。然而以往的高職畢業設計,過于強調對以往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總結,因此很多畢業設計題目要么過于理論化脫離實際,缺乏實用性;要么陳舊單一,重復率高。從而導致學生興趣下降,降低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勢必影響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
(二)系統方案創新率低。首先大部分學生在選擇畢業設計課題時,都會選擇以前用過的或者相類似的題目,再者,所設計的系統方案也大都是書本上的翻版,缺少創新性的原創,而且重復率非常高。因此,畢業設計質量會大打折扣。
(三)系統設計實用性不足。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現場工作的實戰經驗,所以,在做系統設計時,要么操作不方便,要么安全性不夠,要么與現場其他設備不匹配,要么性價比較低等,導致做出的系統設計往往脫離實際,從而降低了畢業設計的實用性。
(四)論文缺乏條理。首先由于大部分高職學生很少寫過學術論文,所以,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往往缺乏整體布局,因而論文中經常出現結構不完整,內容顛三倒四,上下兩段明顯割裂開來,缺乏自然過渡,層次不明,看起來費力,論證不得力,缺乏邏輯性等缺點,從而降低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五)畢業答辯流于形式。由于每年擴招的學生不斷地增多,就業壓力不斷地增大,所以找工作就成了學生們最重要的課題,因此,很多學校的畢業答辯就流于形式了,不僅畢業論文質量低下,答辯也就成了走過場。不僅無法達到畢業設計的培養目標,而且無法準確衡量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同時對學校未來的就業也產生了很大的隱患。
針對以上問題,并結合自動化專業的特點,本文提出將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進行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際崗位中全面鍛煉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
二、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一)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選題。學生可以將企業里的技術改造,產品開發,系統集成等科目內容,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于自己的科目內容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內容。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的題目大概有如下幾種類型:(1)技術改造型:以PLC或DCS為控制核心的工業現場集散控制系統的技術改造。(2)產品開發型:以單片機為控制核心的電子控制系統等裝置產品的開發。(3)系統集成型:以PLC或DCS控制系統與以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的MES系統等集成系統。(4)實驗研究型:以機電一體化為核心的機器人等新技術的實驗研究。由于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就是自己的實習內容,具有非常高的實用性,所以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了解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技術指導。雖然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都已經在學校學習過自動化專業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但是由于自動化學科的自身特點,使它能夠在不同行業內與不同的專業技術相融合,比如與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液壓技術、機械、數據庫等技術相互融合,因此,就需要從企業里的技術人員或者專業人士中聘請為指導導師,對學生進行其相關專業或者行業知識的技術指導。不僅能夠有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還能夠有效減少系統設計漏洞等缺陷,大大增強了畢業設計的實用性。
(三)加大對實驗裝置的經費投入。隨著自動化技術的迅猛發展,自動化裝置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為了讓培養出的學生能夠跟得上企業的發展步伐,就需要加大對新技術的實驗裝置的引進。通過對新實驗裝置的引入,既可以提高教師與學生的技術水平,還能夠讓做畢業設計的學生有了一個充分的展示平臺。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創新構想與才華在這個平臺上充分的發揮,從而不僅能夠提高畢業設計的技術水平,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并將自己的知識技能和體驗不斷地提高與升華。
(四)加強論文寫作指導。畢業論文是畢業設計工作的總結,因此要想寫好畢業論文不僅需要前期的技術工作的積累,還涉及組織材料等相關寫作技巧等知識。所以,學生可以從企業里的技術報告、技術方案、技術總結等各個方面入手,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撰寫畢業論文的初期,可以幫助學生確定論文的整體布局和結構,在初稿完成后,可以幫助學生檢查內容、邏輯、語句、格式等方面的錯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不斷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五)深入企業開展畢業答辯。畢業設計是衡量高職畢業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尺,也只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畢業設計才具有實用價值,才符合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需求。將企業里的技術專家與學校內的專業老師組合成的答辯專家,能夠更加全面地檢驗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通過企業里的技術專家現場出題,可以有效檢測學生是否能夠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能夠給予學生更加全面專業的建議,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最快的成長。同時企業也能夠通過此類答辯發現適合自己企業所需求的技術人才,同時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就業。
總之,畢業設計是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相結合,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希望能夠為我國的企業轉型升級所需的技能人才的培養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紅霞,賈豐春,鄭舒.高職高專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4)
[2]李曉鳳.關于高校電氣自動化教學改革的思考[J].消費電子,2013(4)
[3]黃永文,王海燕,葛繼科.基于培養創新能力的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17)
[4]徐麗玉,鄧嘉明.地方高校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的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5(2)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YB2014497)
近年來,提高教育質量、夯實質量工程成為教育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對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孔夫子提出要因材施教。作為獨立學院,其生源主要是二本錄取線以下、??其浫【€以上的學生,一般統稱為三本學生。這些學生雖在學習成績上與二本及以上學生存在差距,但他們興趣廣泛、思維活躍、求新、求異意識強,樂意接受新事物,在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創造力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優勢。因此,三本院校培養的學生應與母體學校東南大學培養的學術型、研究型人才區分開來,更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也與教育部對獨立學院的界定吻合,與我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契合,即獨立學院應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以就業為導向的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此外,會計作為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強的學科,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發展,強調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更要加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和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除了優化理論教學,更應強調實踐教學。筆者根據近年來的教學經驗和教學體會,堅持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在構建適合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二、會計實踐教育模式發展
(一)教學模式的內涵 國內外學者對教學模式內涵的理解眾說紛紜。國外以喬伊斯和韋爾(2002)為代表,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教材選擇、提高教學活動的一種范型或計劃。國內學者認為這種“范型”或“計劃”只反映了教學模式的外在表現形式,并沒有揭示其實質性內涵,忽略了教學模式深蘊其中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不利于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我國學者主要從教學過程、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等范疇中去定義教學模式,認為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教學過程的模式、教學結構的模式、教學方法或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指導下,在大量的教學經驗基礎上,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系統、可操作的教學活動范式。這種范式包括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策略等構成因素。科學地處理教師、教材、學生、教學法、教學條件、教學組織形式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教學模式設計的要點所在。
(二)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回顧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理論界就展開了對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但直到近年來才結合會計專業探討實踐教學模式。筆者通過中國知網以“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為關鍵詞進行查詢,共查到53篇與會計實踐教學相關的文獻,通過對這些文獻的研究發現:2004年之前,會計實踐教學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談不上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嚴格來說,只是教學模式構成要素的片面探討。如梁杰、張麗萍等(1995)重點闡述了會計實踐教學內容要增設原始憑證、按制造成本法計算成本、追求內容的先進性和可操作性,憑證、賬表要按新稅制要求進行調整。其他學者多是對會計實踐形式或方式單一形態的羅列。張仕平(1995)指出實踐教學可以實行多種實習方式并舉;徐永斌(1999)提出了會計實踐教學的八種形式:實務演示方式、單元練習方式、模擬實習方式、社會調查方式、案例教學方式、項目設計方式、課題研究方式和校外實習方式。2004年以后,對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深入,劉青(2006)提出了模塊化會計實踐訓練體系,將實踐內容分為基礎訓練模塊、專業訓練模塊和綜合訓練模塊,并結合教學內容、師資建設和“文件夾”式實踐考評法來構建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思路清晰,但過于強調實踐內容,不夠全面。印榮(2007)采用“雙重會計實習”法,重點將實踐放在手工操作上,然后再將手工操作與電算化操作相結合來提高實踐教學效果,該方法過于強調手工操作,與信息化社會的發展相悖。汪詩懷(2009)按照會計職業崗位(出納、往來、存貨、資產、職工薪酬、資金、財務成果、主管會計)劃分8個模塊來進行會計實務訓練,是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陳兆芳(2010)構建了會計專業“三段雙軌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三段”,即按照項目課程的開設,實現從單項實訓到崗位實訓再到綜合模擬實訓的階段性實訓;“雙軌”,即以一個典型的制造業發生的主要經濟業務為實訓資料,要求學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運用計算機完成從填制憑證到編制報表等一整套賬務處理操作;“遞進式”,即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緊密結合,指導學生開展實習,撰寫崗位實習報告。這種模式由簡單到復雜,學生易于接受,通過雙軌運行,可以強化技能,通過遞進式,可使學生順利完成由學校到企業的角色轉換,真正勝任企業工作,但如何合理的分配課時,選取適合的教材,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待檢驗。
可以看出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呈現出由點到面的不斷完善過程,但圍繞教學模式的內涵,構建相對穩定的、系統的、可操作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還需在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的確定,師資、教材、教學法、教評等細節問題上進一步細化。
三、三維立體式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結合教學模式的內涵,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需包括以下構成要素: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評價等,這些要素之間應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缺一不可。鑒于此,筆者構建了三維立體式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圖1),該模式以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手段和實踐教學組織形式為支撐,以實踐教學評價為保障,在實踐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共同實現實踐教學目標。
(一)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成為現代教學的一種全新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不再機械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的汲取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和探索,最后通過實踐將知識內化為自身能力,教師則成為引導、指導、鼓勵、陪練的角色。因此,會計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應表述為:一切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在該思想的指導下,會計實踐教學目標為:通過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以及實踐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較高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符合獨立學院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多層次遞進式的會計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最重要的是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總的設計原則是多層次、系統化、遞進性以及四年不斷線。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學時比例超過了總學時的25%,包括課內實驗或實訓、集中專業實踐、專業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實現了課程模塊實訓到綜合實訓循序漸進,做到了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體現了模塊實訓和綜合實踐相結合,課內實訓和集中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實習相結合,認知和專業實習相結合的特點。此外,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設計教學大綱時,為每一項實踐內容合理分配了學時,真正做到科學、合理和細致。主要安排如下(如圖2):第一學年,基礎會計課內模塊實訓;第二學年,第1學期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課內模塊實訓,第2學期手工做賬綜合實訓;第三學年,第1學期財務管理、審計、稅務會計、稅法和會計信息系統課內模塊實訓,第2學期認識實習,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本專業進行社會調查,并獨立撰寫實習報告;第四學年,財務ERP綜合實訓、沙盤模擬綜合實訓、畢業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
其中,模塊實訓階段的教學資料由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根據實踐學時的安排,結合企業實際進行編制,并根據準則、科研的最新動向不斷進行調整,保證材料的真實性、可操作性。
綜合實訓階段,手工做賬按崗位進行分角色演練,同時為學生配備真實的企業案例、購買各種賬、證、表及裝訂工具,真正做到高度仿真;財務ERP由本專業教師與財務軟件公司共同開發,更多地考慮從ERP應用視角,以企業經營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從課、崗相融的角度進行重構;沙盤模擬對抗賽由經常指導比賽的教師在沙盤實驗室通過實物教具和計算機軟件仿真企業整體經營狀況,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設CEO、財務總監、市場總監、生產總監、銷售總監等職位,通過若干會計年度模擬經營,讓學生體驗到企業的戰略管理、計劃、供、產、銷、財務等核心環節。
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階段,將兩者緊密結合,安排學生在學校建立的七大實訓基地或自己聯系的實習單位進行為期8周的實習,在實習一周后確定論文選題方向,并帶著問題完成后續實習,實習過程中撰寫實習日志,實習結束后提交實習日志和實習報告并撰寫畢業論文。畢業論文強調案例研究或企業實務問題研究,針對性強,學生積極性高。
如此,做到實踐內容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不僅符合學生知識能力逐步提升的特點,使學生易于接受,而且有效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會計專業近80%的學生在畢業前取得會計、證券從業資格證;部分優秀學生在各類大賽中獲獎。
(三)多元高效的會計實踐教學方法 本專業青年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實踐教學和教研活動,能夠綜合運用課堂練習、案例教學、角色演練、模擬教學、項目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采用粉筆、黑板、多媒體作為基本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絡來進行輔助教學,使專業理論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著力提升專業能力。如,在《財務管理》課程中融入實務情景和案例教學,將實務中的案例完整地呈現,并引導學生利用已習得的理論知識解釋其中的現象,解決其中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方法的實現,離不開實踐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教師,為了保證實踐教學方法高效執行,學院在師資隊伍的培養上加大投入,建設了一支多學科專家組成的教學團隊,形成“教學團隊交叉融合化”特色:(1)按專業方向,將校內現有師資分為財稅一體化、戰略管理會計、公司理財、內部控制與審計等學科組。以學科組為單位,積極開展教研科研活動,合理配置教學與科研資源,明確每位教師的教研科研方向,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2)校內外專家交叉融合,在整合校內教學團隊的基礎上,引進行業的技術、管理及會計專家,為學生講授實踐課程,指導課外實習,開設專題講座,打造校外、校內專家聯合培養機制。(3)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創造條件,采取多種方式培養“雙師型”教師。如與企業合作研發項目、開展財會咨詢服務、到企業調研或掛職鍛煉、為企業培訓員工、帶學生到企業實習等方式,獲取企業實踐經歷;鼓勵教師參加注冊會計師等執業資格和會計師職稱考試,取得會計相關資格、職稱證書。
(四)先進現代化的會計實踐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教師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學校良好的網絡硬件環境和教學資源,建設了包括網絡助學平臺、網絡交互平臺和DIY自主研學平臺三個二級平臺的“網絡實踐教學與管理平臺”,實現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提高學生的自主研學和互動交流能力。網絡實踐教學與管理平臺結構如圖3所示。
(1)網絡助學平臺,主要提供模塊實訓資料、綜合實訓資料和論文文獻資料,其中模塊實訓和綜合實訓資料均附有答案,便于學生自主分散練習,實訓資料均由教學經驗豐富,且具備企業實踐經驗的專家、骨干教師傾力打造,實訓內容緊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會計準則的變遷,不斷作出調整甚至變更。
(2)網絡交互平臺,主要提供教學資源共享與交流的渠道,如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和校企互動,實現教學資源、教學疑難問題的透明化,密切師生之間、教師與企業之間、學生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一定程度上避免師生與企業、與社會的脫節,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平臺。
(3)DIY自主研學平臺,主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自主研學能力,提供的自主研學平臺,包含問題征集與、自主設計管理、成果展示管理等功能。該平臺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人際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不無裨益。
為了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本專業還大力建設校內實驗室,整合現有的軟硬件資源,構建了“開放式工商管理大類實驗實訓網絡平臺”(如圖4),并與“網絡實踐教學與管理平臺”實現對接。
此外,本專業將已有的一批先進實用、與企業接軌的教學軟件:ERP沙盤模擬教學系統、企業經營ERP和財務ERP軟件、國際結算教學軟件、財稅一體化軟件、人力資源管理教學軟件等,運用到課程實踐和集中實踐環節,分別仿真模擬企業的商業實戰場景、企業財務以及財稅一體化操作、真實的國際資金流動環境業務流程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會計實務處理能力,促進校企無縫對接。
(五)分散實踐和集中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 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按照開放式教育的需要,我校采用了先分散后集中,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形式,以課程實踐帶動綜合實踐。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會計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使學生實現由低級被動學習向高級自主學習的過渡。
在課程模塊實訓階段,主要采用分散實踐的教學方式,先由任課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邊講邊練,以便及時指導學生;然后在課下通過網絡布置單項實踐訓練,由學生通過“網絡實踐與管理教學平臺”查閱資料,相互討論,獨立完成實踐任務;最后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實踐任務的評定。
在綜合實訓階段,主要采用集中實踐的教學方式,由教師將所有學生集中在計算中心、經管專用機房、手工模擬實驗室、企業綜合經營沙盤推演室、財稅一體化實驗室等專用實驗室進行綜合模擬實訓,在實訓過程中以采集的企業真實案例為實訓題材,采用小組合作、分組演練、模擬工作流程等多種仿真形式,以學生為主體,合作完成實踐任務,教師作為輔助角色,進行引導和指導。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對增強學生的執業能力、崗位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畢業實習和論文是學生綜合實習的最后一個環節。在畢業實習階段,對大部分學生采用集中實踐的方式,將其安排到一些軟件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咨詢有限公司等實習基地進行實習,還有一部分學生分散安排到即將去就業的企事業單位、證券和銀行等機構進行實習,實習場所具有固定加變動相結合的特點,很好地滿足了日益擴大的會計專業培養規模的需要,通過實習使學生在基本真實的職業氛圍中得到鍛煉。畢業論文由學生分散獨立完成,強調過程控制:成立論文領導小組,由專業負責人、專業秘書、論文組長、輔導員、導師各司其責;采取網上畢業設計管理系統,推動工作流程化;狠抓論文質量和格式規范,采取具體措施,開展文獻檢索、論文格式、畢業設計管理系統操作等培訓講座,抓好中期檢查、論文互評及答辯環節,論文統一打印。整個環節不僅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水平,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團結協作精神。
(六)動態綜合的實踐教學評價方法 實踐效果的評價是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一環,其評價方法的優劣會對學生的實踐行為產生導向作用。因此,為了合理評價會計實踐教學效果,可分四個模塊構建動態綜合的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該指標體系的設計旨在考查實踐教學過程是否激發了學生對會計學科的濃厚興趣,是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在操作過程中,部分環節的得分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如模塊實訓中的網絡大作業,綜合實訓過程中的實訓匯報以及畢業實習環節的工作日志。除以上實訓環節外,學生還可以通過考證、參加各種省級、國家級創新創業比賽等形式來獲取實踐學分。實踐表明,這種動態綜合的評價方式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評定結果不僅真實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使學生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同時還較為有效地采集到學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信息,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起到一定作用。
四、結論
三維立體式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打破了時空局限性,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和提升,為我院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寬廣的舞臺。這種模式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也促進了學生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與崗位要求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存花:《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論文摘要:基于FMS技術開發了模塊化機電一體化教學培訓系統,該系統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機電一體化系統概念的理解,掌握車間柔性制造的方法,最后以作業計劃與調度教學研究性、綜合性實驗為例,論述了該系統在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作用。
為使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機會將所學到的各門專業課的知識綜合性地應用到接近于生產實際的過程中,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應用這種新的理念打下基礎,學院除了建立適合于現代教學法模式的幾個獨立的專業實驗室外,籌建了一個開放式自動化綜合實驗室。在這個綜合實驗室中,我們開發了一套完全接近于生產實際的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由省部共同投資。實驗室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系統組成具有開放性,系統中不同生產廠家的設備可相互兼容,便于以后擴展;二是實驗室資源具有開放性,實驗室可面向校內外各種層次的學生或培訓學員,做到資源共享,擴大受益面。
1FMS系統組成
柔性制造系統機電一體化訓練設備,包含一條閉環柔性輸送裝置和六自由度并聯加工中心(加工站)、三自由度數控雕刻機及其控制系統、四自由度上料檢測站及其控制系統、搬運站、安裝站、安裝搬運站、智能分類站、現場總線、多層次立體原料庫及其控制系統、多層立體成品庫及其控制系統、自動化輸送線及變頻調速控制系統、PLC數據采集及物料監控系統、系統監控及管理控制軟件。
工業控制計算機通過運動控制卡發送位置信號給旋轉立體上料庫電機驅動器,電機驅動器驅動步進電機旋轉一定角度,實現零件位置對準,同時設置檢測開關,通過PLC采集至計算機,判斷托盤上相應位置是否存在零件。自動上料機器人將待加工物料送至加工位置后,系統驅動鎖緊裝置進行物料定位固定,上位機按指定程序控制六自由度并聯機器人,進行零件前序的加工。在主界面中點擊數控雕刻機控制按鈕,進人數控雕刻機控制界面,三自由度數控雕刻機主要實現對工件端面的雕刻,通過用戶編制G代碼也可以用軟件將模型轉化為G代碼,然后通過計算機的串口將G代碼傳到雕刻機,雕刻機執行G代碼。
零件前序加工完畢后,計算機控制零件搬運機器人將加工完的零件搬運至下一工序的加工位置。
在主界面中點擊立體倉庫狀態按鈕,進人立體倉庫狀態界面。立體倉庫狀態是用來實時顯示立體倉庫倉位的占用情況,系統實時檢測各個倉位的狀態,然后系統給碼垛機發指令決定碼垛機下一次將裝配的成品放人哪個倉位,操作者通過觀察狀態位的圖標情況,操作者就可以知道哪個倉位是否為空,并且知道各個倉位物件的重量,通過生產統計還可以知道立體倉庫一共有多少個成品,每一類成品的個數及總重量。
2系統特點
(1)包含多種關鍵技術及單元,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機器人技術;物流倉儲自動控制系統;立體倉庫;自動輸送線;自動碼垛機;物流倉儲管理和監控;PLC控制系統;傳感器技術;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和現場總線技術;計算機控制;網絡化視頻監控技術;數據庫技術;多軸運動控制器;氣動技術;步進電機及驅動;伺服電機及驅動;VC,VB等高級語言編程。
(2)結合機電教學,編制了的實驗指導書,包含多個實驗:為了方便教學實際使用,我們為系統提供了專門實驗指導書,其內容涵蓋機械、控制、機器人示教、插補、自動裝配、碼垛等多項實驗,供本科生、??粕脱芯可鷮I選開,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實驗指導書的基礎上增開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3)交互式圖形化操作界面:系統控制軟件采用WINDOWS操作系統,具有交互式和圖形化特點,操作簡單易學,自動化程度高,使教師和學生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可以掌握對系統的操作。
(4)豐富的狀態反饋功能:通過計算機與各單元及傳感器的通訊,將系統中各環節的狀態顯示在操作界面上,使操作者通過計算機隨時了解系統各環節的工況、狀態、運行數據,掌握系統運行狀態。
(5)完善的生產及物料存儲統計功能:根據現代柔性制造系統的特點及倉儲物流的發展動向,不但在工作過程和原理上仿真實際生產過程,而且開發了生產及物料存儲數據庫,根據系統的運行隨時記錄和分析生產和存儲數據。
(6)開放式系統結構: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性,系統采用了開放式結構,提供了完善的控制功能動態鏈接庫和二次開發函數,不用了解底層復雜的時序和操作過程,只需要在VC或VB中簡單的幾行代碼,學生即可開發出自己的運動或控制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7)網絡化視頻監控:系統提供網絡化視頻監控模塊,使操作者在操作系統的同時,也可通過電腦屏幕實時觀看系統的實際運行狀況。同時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將控制計算機與校園網相連解,使更多的學生和老師通過網絡觀看現場實驗過程,提高系統利用率,也可實現遠程教學。
3如何應用FMS進行本科實驗教學
由于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大幅上升,而大型實驗設備臺套數少;而且大型實驗設備的實驗通常包括編程、上機、結果分析等,需要的時間較長。因此,大型設備開設的實驗不能簡單的照搬其它實驗教學的模式。我們分別探索了以下幾種模式:
3.1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
本中心老師提出項目申請,參加學校實驗室設備管理處組織的“工程實踐”和機電工程學院組織的“機電一體化實訓中心”項目。這些項目結合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通過雙向選擇接受學校相關專業本科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參加。學生分為2-4人一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首先查閱文獻和學習FMS的有關知識,編制程序,上機測試;實驗的內容根據項目的研究內容而定,一般涉及多種設備;實驗時間根據老師和學生雙方商定,實行彈性制,不拘泥于課堂安排的時間。由于學生人數少,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做到師生面對面的隨時交流。
例如:作業計劃與調度教學實驗。
“作業計劃與調度教學實驗”的內容是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加工工件信息,設計一個單件小批量零件加工的“作業計劃與調度”的仿真系統,使目標函數“最長流程時間”的值最小,然后對仿真結果進行驗證。實驗的目標是:使學生加深對“作業計劃與調度”概念的理解,掌握車間調度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驗系統要具備以下功能:
(1)提供一個很好的、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也就是使學生知道他們是在那個車間、那個環境為加工那些工件設計“作業計劃與調度”的方案;
(2)提供一個很好的仿真環境及工具,用來建立仿真模型,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車間調度的運行過程;
(3)提供實現“作業計劃與調度”的算法和軟件開發環境,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該算法的原理,并在仿真環境中實現算法,得到仿真結果;
(4)提供一個真實環境,如FMS車間或可真正運行的FMS車間模型,在此環境中對上面得到的仿真結果進行驗證。
針對“FMS教學實驗系統”只討論一種特殊情況,即最長流程時間Fmax的計算先討論n/m/P/Fmax問題,目標函數是使最長流程時間最短。最長流程時間又稱作加工周期,它是從第一個工件在第一臺機器開始加工時算起,到最后一個工件在最后一臺機器上完成加工時為止所經過的時間,由于假設所有工件的到達時間都為零(Ri,I=1,2,3,…,n),所以Fmax等于排在末位加工的工件在車間的停留時間,也等于一批工件的最長完工時間Cmax。
設n個工件的加工順序為S=(S1,.S2,……,,Sn),其中Si為排第i位加工的工件的代號。以CK(Si)表示工件Si在機器Mk上的完工時間,Pk表示工件Si在Mk上的加工時間,K=1,2,3,……,m;i=1,2,……,n,
式(1)是一個遞推公式,當由式(1)得出Cm(sn)時,Fmax、就求得了。在熟悉以上公式之后,可以直接在加工時間矩陣上從左向右計算完工時間。對于某一工作地,在給定的一段時間內,順次決定下一個被加工的工件。
3.2開設選修課
由于學習FMS的有關知識,需要學生們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大型設備一般只有一套設備,要面向學生人數眾多的本科生開設實驗課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首先開設了FMS的選修課。在講授FMS技術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設FMS的上機實驗課,學生分為3-5人一組。由于課堂講授FMS的時間有限,加之是選修課;因此,在實驗課之前,面對設備再介紹一次設備的原理、結構和用途等,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指導學生編制程序、適當的上機操作,輔導學生處理實驗結果。
3.3為本科畢業設計提供實驗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是進行專業基本技能培養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提高動手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過程。參加本科畢業論文的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利用所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因此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學習和掌握大型實驗設備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4FMS進行本科教學的體會和希望
4.1FMS進行本科教學的效果
通過上述三種方式向本科生開放大型實驗設備,對學生選擇專業有一定的幫助,也增加了學生參加推薦免試研究生和就業等的競爭力。例如,一名機電學院的學生參加了“FMS研究”項目后,對數控技術有關知識和應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興趣,報考研究生時選擇數控技術專業。另一名機電學院的學生參加“開放式數控系統的研究”,學習了切削圖形設計、數控雕刻機及其控制系統等一系列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操作選擇刀具和切削參數,觀察不同的切削過程,加深了所學的理論知識,熟悉了作業計劃與調度的原理、立體倉庫的基本操作;該生通過面試后順利地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為研究生。
近年來為了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寬人才培養領域,在開設綜合性實驗項目和選修課時,也接受其他學院的學生。學生結束項目后,對所參加的研究工作非常有興趣。
相比較而言,綜合設計性實驗效果明顯好于選修課的實驗。前者由于有充分的時間,我們摒棄了傳統的驗證實驗的模式,采取了“雙向互動”,教師以更多的精力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對這種實驗模式,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種實驗教學模式,不僅拓展了學生現代科學技能的理論和知識;在實驗方法,應用技能方面也得到了提高,為他們今后走上社會,服務于社會,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2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