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9: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五步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1-0178-02
一、引言
英語寫作的全過程在SMART五步教學法概念下完全呈現出動態化的形式。為了書面表達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鍛煉與提高,無論寫作前、寫作中還是寫作后,都將貫穿思考、記憶、分析、討論、互評等一系列的學生交互活動。英語寫作,因為SMART五步教學法的融入,而被分割出素材分析、相關語塊的回憶、拓展句型、互評編輯、定稿成文等若干環節。其中構思、寫作以及檢修定稿階段尤為注重。過程中,教師兼任組織、協調以及指導三重身份的負責人,將傳統的課堂寫作模式變換成協調性。
二、什么是“五步教學法”
SMART五步教學法是教育者長期的教學實踐,歷經探索、反復實踐以及深入總結而最終得出的一種新型寫作教學法產物。主要包括:感知、思考、想象以及認知和應用五個步驟。(1)感知:基于學生自身的閱讀分析與教師的講解,進而在思維中形成對某個寫作文種特點、印象以及整體認知的概念雛形。(2)思考:為達到對某個寫作文種的深層理解和認知,以“五個W”(即五個為什么)對學生提問,打開某個寫作文種追根溯源的探索之門,并最終得到因為廣泛應用的深層理解。(3)想象:以某個寫作文種的來歷(誰是第一個使用此文種的人,為何會有此文種的產生)為引導,鼓勵學生們盡情地發揮想象,以書面及口頭形式,對該文種來源以及相關事跡情形進行陳述。(4)認知: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對寫作的文種有滲透的理解和認知,借助相應的例文對其進行格式與寫法的全面講解,從而實現寫作方法掌握的目的。(5)應用:為加深理解,鞏固概念,讓學生進行寫作實踐,鍛煉出真正符合該文種的寫作方式。
通常情況下,五步教學法進行到第四步認知階段時,對該文種特征形態的理解,學生基本可達到透徹與參悟?!霸撐姆N具體是什么”,“為什么會呈現如此形式”,“發揮出怎樣的作用”等問題,即可層層遞進,迎刃而解。貫穿協作模式的新型課堂引導,不僅可持續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同時還為第五步奠定實踐練習的應用目的基礎。就第五步應用階段而言,前四步中的任何一步都將至關重要,缺一不可。這種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還改善了教師無內容可講、學生精神懶散的課堂窘境。形成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的寫作課堂新模式。
三、“五步教學法”在中職寫作課堂中的應用
第一步:感知。寫作之初,教師可從教材中甄選出具有代表或典型性的文章作為范例,讓學生全篇通讀。然后與例文相結合,對該文種的性質概念作以扼要簡明的陳述。如:學習“議論文稿”時,可以先給學生安排例文的通讀,然后再對“議論文是為某種事物提供給解析評價而產生的稿件”的概念加以講解。以及解析其“說服力強、認知力強、客觀思想強、理論意識強”等各方面的特點,如此很容易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種議論文“是什么”的理解感知的雛形。
第二步:思考。實踐教學中,若想加深學生對某個寫作文種的深入理解甚至產生一定的好感,引導學生對該文種存在緣由的思考很重要。對該文種存在想象的思考時,其過程可相應借鑒現代企業管理“五個W”方法。如:分析倡議書為何被生活廣泛應用,基于一定的感知概念,讓學生思考并找出存在的根本原因,從而全面認知其價值性、作用性以及影響性整體概念。通常情況下,學生得出的答案,會因為各自思路的異同而大相徑庭,教師可就此引導學生相互討論,進而整合思考意見。
第一個W:倡議書為何會被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解答:可有效帶動,組織群眾投入公益性的事業中。第二個W:是何緣由,一定要發動群眾投身公益?解答:滴水匯集千層浪,群眾的力量可以從實際意義上規避危害因素。第三個W:為何規避危害因素?解答:危害威脅人類,為他人與自身利益的保障,勢在必行。第四個W:什么原因致使危害的存在?解答:法治不健全、道德低下、自私自利、以及生態環境的破壞而引發的自然災害。第五個W:為什么及時遏制危害因素?解答:社會發展尚處初級階段,和諧建設,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群眾同心同手持續(長期性)改良。
第三步:想象。主要針對學習寫作文種時,對其由來以及相關事跡情節進行想象,如:第一個使用該文種的是何人,什么原因促使他/她發明并應用了該文種等情境想象。鼓勵學生們盡情地發揮想象,并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陳述總結。從而加強學生對該文種生動形象的認知,激發深入探索的興趣和欲望。以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手法奠定下一步學習的基礎。
第四步:認知。當學生處于被第三步想象階段刺激得興奮滿懷時,教師可結合例文對某個寫作文種的格式和寫法等特點,趁熱打鐵進行層層遞進的解析,促使學生認知得透徹性,以便于第五步應用階段的進行。
第五步:應用?;谇八牟交A的奠定,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相應布置文種的寫作實踐。此階段,教師應當注意兩個問題:(1)題目選材必須是貼近學生,有一定熟識度的;(2)寫作完畢后,教師的任務并未“偃旗息鼓”,還應進一步強調或鞏固該文種如何應于生活中運用。如:學習議論文時,可就時下社會中一些重大性事件,作以寫作選材,并將成稿投向校廣播站或校內報刊中,達到傳播意圖。
四、“五步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SMART五步教學法是教育者長期的教學實踐,歷經探索、反復實踐以及深入總結而最終得出的一種新型寫作教學法。盡管發揮著積極作用,但事無絕對,其“弊端”不乏存在。所以教學不應盲目地引用,同時還應時刻保持客觀的視角對教學法加以進一步的檢驗與改革。
SMART五步教學法在進行前三步的時候,需要著重引導和加強訓練,甚至是花費更多時間反復講解。一旦某個寫作文種不能被學生正確理解或誤解,那么很容易產生厭學與興致不高的課堂現象發生,最終導致教學失敗。所以,實際過程中還應導入情境或案例,才能配合五步教學法更快、更有深入、更有效地適用于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月輝.基于模因論設計高職院校英語寫作“五步教學法”[J].職業技術,2013,(1):41-42.
【關鍵詞】引導文教學法;工作過程;軟件項目開發
1.引言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真正體現了職業教育的本質,就是產教結合、校企合作,主要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表述事物的能力[1]。引導文教學法,又稱引導課文教學法,是借助預先設計的引導文等教學文件,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和工作的教學方法。一些高校在創建國家級示范性院校過程中,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綜合運用國內外各類先進的教學方法,推行引導文教學法,收到較好的效果。筆者將結合具體的教學經驗以軟件項目開發課程中的教學實例進行闡述。
2.軟件項目開發課程教學方法現狀
隨著我國總體經濟發展正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計算機軟件等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面對新形勢,如何提高軟件開發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優秀的軟件開發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2]。在高職院校里,大多數軟件項目開發課程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操作課程采取的是傳統式的教授法。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分析的能力。真正的學習應重在學生的主動與交流,而非教師的“教”。引導文教學法將理論與實踐的互補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帶著工作任務進行學習,在學習中獲得軟件開發技能,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與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真正體現職業教育的本質與特點,應該在軟件項目開發課程教學中發大力推廣引導文教學法。
3.引導文教學法在軟件項目開發課程中的應用
引導文教學法重點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完成項目設計必須具有的能力。學生借助教學課件、專業書籍、設計規范、網絡學習平臺等學習材料,通過制定計劃、組織實施、檢查反饋等學習環節,完成學生職業素質、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培養。引導文教學法是借助教師準備好的引導文文件,以完成預設任務為主線,引導學生獨立分析、準備、檢查、評估的教學方法[3]。引導文教學法的關鍵是通過任務式的問題引導,讓學生學會分析教師制定的引導文中的重要信息。
基于項目引導文教學的工作過程主要分為五個步驟,包括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引導文教學法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企業項目軟件開發過程為導向,提交給學習物流信息網的資料,展示給學生真實的工作過程,使學生在仿真的工作任務中掌握軟件開發所需的相關知識和相關能力,從而將“教、學、做、評、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強化了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軟件項目開發課程教學具體模式方面,筆者在實踐引導文教學法的過程中采用“一主線、五結合、五步驟、五突出”的“1555行動導向”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設計思路,“一主線”即以實際的開發順序組織教學內容為主線,“五結合”即授課內容與崗位要求相結合、理論授課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傳授知識與培養素質能力相結合、專兼職教師相結合和校企合作與產學研相結合,“五突出”,即突出“實用、特色、質量、素質和能力”,“五步驟”是指“明確任務、示范引導、制定計劃、組織實施、檢查評價”?!耙恢骶€”是教學模式的核心,“五結合”是“一主線”的具體表現,“五步驟”是“一主線”的具體實施,“五突出”是“一主線”的特點。
4.引導文教學方法的實施
軟件項目開發課程按照引導文教學法主要分成五個學習步驟進行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完成項目教學的要求,依據該教學方法,學生需要能夠獲得有關各個步驟的方法指導,此部分在工作任務單中體現。
教師主要完成步驟:
(1)確定能力目標:學生完成任務后應具備的能力。
(2)學習者分析:分析學生已具備的知識,預測學生需求與想法。
(3)提供分析信息:分析應提供信息,確定應提供哪些輔助材料,包括教科書、工具書、相關企業信息等。
(4)設計引導性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輔導學生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任務。
(5)完成引導文:檢查、調整工作任務單,使學生做更好。
學生根據任務單的要求完成任務,主要完成步驟:
(1)了解信息:學生需要知道自己做什么,即“做什么”。
(2)設計過程:根據教師提出的工作要求設計工作過程,即“可以做”。
(3)做出決定:根據教師按照工作過程的分析確定采用怎樣的工作過程與工具,即“怎么做”。
(4)實施工作過程:根據教師輔導學生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任務的步驟開發工作,即“動手做”。
(5)檢查、評價工作:檢查、評價任務完成情況及整改,即“做更好”。
引導文教學實施過程就是讓學生確定“做什么”―“可以做”―“怎么做”―“動手做”―“做更好”的過程。通過分組討論,即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的知識學習中來,又提高了學生思考組織問題的能力、協調管理能力、交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法強.淺析引導文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運用.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12.
中醫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課程,其內容抽象,知識涉及相關學科多,與西醫學臨床思維差異大。鑒于中醫學的學科特點和社會對醫學人才的新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勝任,筆者對研討式教學法運用在中醫學的教學進行了初步探索與實踐。
1 對象與方法
在2007級臨床醫學本科專業隨機抽取2個班,即實驗班A班36人,和對照班B班35人。A班以研討式教學法教學,B班采取傳統教學法教學,A、B班采用同樣的授課教師,統一的教材。
研討式教學法具體分為以下5步:(1)老師簡要概述基本理論和解釋重點難點,學生分組;(2)老師指導選題,學生查找資料;(3)同學間或師生間分析、討論;(4)小組完成論文或綜述,學生介紹組內討論、研究成果;(5)組間交流學習,老師補充相關知識并總結提升。
2 結果
2.1 師生對研討式教學法評價的調查
在教學中,我們對實驗班學生進行了無記名方式問卷調查,發出問卷71份,收回有效問卷71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同時邀請了我校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和中醫教研室的老師參與研討式教學法教學的聽課,課后發出教師調查問卷7份,收回有效問卷7份,有效回收率為100%,結果詳見表1。表1 實驗班學生、老師對研討式教學法的評價(略)
通過對表1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初探研討式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學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喜歡初探研討式教學法的學生達到70.4%,其中非常用喜歡的為53.5%,一般喜歡的為16.9%;老師達到71.4%,其中非常喜歡的為42.8%,一般喜歡的為28.6%。對于不喜歡此教學法的11.2%學生也經過分析,這些學生主要是基礎較差,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從結果可以看出初探研討式教學法并不適應所有的學生,尤其對于大一新生還需要采用傳統教學法。
2.2 考試成績分析
我們對實驗班和對照班期末統一考核并進行成績分析??季碛山虅仗幗y一命題,實驗班為(77.28±12.12)分,對照班為(72.84±11.13)分;實驗班與對照班中醫學成績比較,實驗班明顯高于對照班(P
3 討論
3.1 運用在中醫學教學中的優點
3.1.1 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舊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淹沒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相反,研討式教育法實現了教學的三大轉變,教學方式從“講授式”到“研討式”,課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學目標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學生不在是知識的簡單“存儲器”而是“發現者”,師生關系從“主客關系”到“都是參與者”,堂上堂下師生可以充分的交流和研究,學生成為整個中醫學學習過程的主體。
3.1.2 有利于學生知識積累和綜合能力提升
研討式教學法在每個階段都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1]。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知識并經過自己處理后運用知識來完成論文或綜述,并逐步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
3.2 在實踐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研討式教學法在中醫學教學的具體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基礎較差,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難以適應。此外學生數量多,很多都采用大班上課,教師數量相對不足,使教學效果難以為繼。
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針對性強的社會活動,研討式教學法當然也不可能完美無缺或在任何情況下都完全適用,至少不是對所有類型和基礎的學生都適用[2]。如何結合學科特點和學校、師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運用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需要我們與時俱進、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一、導讀
這里的導讀不僅僅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還包括課前預習、課堂自讀和課后自學。課前預習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師講授新課前,自己先主動學習新知識,并做一定的預習筆記,如劃出重難點、提出有疑惑的問題、解決書上的習題等。隨后,帶著預習結果聽課。實踐證明,有備而來的主動接受知識效果明顯地優于沒有預習的被動接受知識。我認為,學習是學以前不懂的東西,因而課堂上著重是解疑解惑,沒必要把書上的東西一古腦全“灌”給學生。學生有準備地聽課,在教師的幫助下,把疑惑解決了,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課前預習正是要學生先做好準備。課堂自讀就是在教師講課時,為了使學生迅速及進一步理解相關內容,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的一種重要方式。現在歷史教材編寫的一個優點是圖文并茂、補充材料內容多,這些東西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一一講述。這就要求學生自讀這些東西,以加深對教師所講述內容的理解。自讀的方式有默讀思考、朗讀講述和朗讀記憶等。課后自學就是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發一些相關的閱讀材料,或補充一些形式多樣的問題,如寫小論文、調查當地歷史地理的變遷、收集歷史老照片,上網查和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料等。這樣既能寓教于樂,又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和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導思
這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的有機統一?!爸鲗ё饔玫囊κ菃l性,即循循善誘;主體地位的核心是獨立思考”。這一步可以說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頭戲,它要求教師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吃透理解教材,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每一課,提出一些層層推進、向教學目標靠近的誘導性問題。以歷史人物的評價為例,在上完第13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這一課后,為了讓學生掌握關于拿破侖的更多知識,便于給拿破侖一個客觀的評價,我打破常規,把本冊第23課《世界文化的杰作》的第一個內容“著名音樂家”提前上,讓學生自學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并回答問題:這首交響曲是專門為誰而寫的,后來貝多芬為什么把總譜扉頁上寫的“題獻給拿破侖?波拿巴”改寫成“為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響曲”呢?而通過前后兩課知識的學習,學生就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拿破侖了。然后引導學生得出評價歷史人物的三個步驟:一是他是什么時候的人;二是他做了什么事;三是給他一個恰當的結論。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教學任務就在師生交融的氛圍中愉快完成,“教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的舊有教學模式成為歷史。
三、導議
這是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及將一節課推向的關鍵。在誘導思考階段,往往會出現教師在重點講解、誘導學生向教學目標靠近時,同樣的問題學生“橫看成嶺側成峰”。對這種情況,教師切忌武斷地一刀切,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也可以展開自由討論、自由辯論等。一刀切既會傷害學生的感情,又會挫傷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師來說,這是水平和能力的檢驗,是貫徹素質教育,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積極性的關鍵環節。教師在學生討論或辯論時,對學生的看法應及時引導其向正確的方向和最終的目標靠近。最后,教師對討論的結果要給予畫龍點睛式的總結,對學生的發言也要予以適當的鼓勵性評價。這一步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認識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工作不斷邁向新臺階。對學生而言,課堂討論或辯論能調動其不斷探索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史的興趣,鍛煉其口才,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當然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四、導結
即教師簡明扼要地引導學生將一節課所學的內容像過電影一樣過一遍。這一步要求教師語言精煉、引導合理、條理清晰、邏輯層次分明和重難點突出。方式可以是教師唱獨角戲,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總結或提問學生回答等。以《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4課的《》為例,我是這樣唱“獨角戲”的:1894―1895年的是日本發動的一場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用彩色粉筆劃出戰爭性質)。在戰爭過程中,雖然一批清軍愛國將領,如鄧世昌,以及愛國士兵的奮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戰敗(劃出重要歷史人物)。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簽訂了喪國辱國的《》(劃出戰爭結果)。由其四個內容我們可知條約給中國造成的巨大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劃出《》的影響)。后來又是什么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呢?下一次課我們再了解(留下懸念,激起其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師總結時應以板書為基準,邊總結邊用彩色粉筆勾勒出應理解的、應記憶的知識點。這樣做既能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又能使其理清知識間的因果、邏輯等聯系,加深其對知識線索、內容的理解。
五、導練
關鍵詞:語文教學 問題教學法 自主探究
引言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光要傳授給學生諸如字詞句篇、語法、修辭之類的語文知識,還要在日常學習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承擔著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確三觀的重任。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習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往往收效甚微,筆者觀照當今語文教學,發現語文教學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從學生來看,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方法機械低效、語文學習熱情低下等;從教師自身來看,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低下、沒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有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講授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似乎主宰了整個課堂: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按作者生平、作品背景、課文賞析、主題思想、藝術特色這一套機械的程序講授,大多時候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課,而學生在底下昏昏欲睡機械的聽著。筆者認為,為了能顯著地改善這種現狀,提升語文教學效率,關鍵在于突破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限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而問題教學法就是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以問題為中心來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師與學生雙方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教師把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或者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并提出問題,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經過思考或者相互間進行交流討論,最終得出結果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可以概括為“課堂為主軸、問題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求知為主旨”。[1]
問題教學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的以兒童思維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即他的以“情境、問題、假設、推論、驗證”五步構成的“五步教學法”。很少有關于問題教學法的專門論著,但從前蘇聯教學論教授馬赫穆托夫在《現代的課》中的表述來看,其大致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問題教學法是一致的,文中說到:“從內部結構的觀點來看,可以認為問題性的課是這樣的:在這種課上,教師有意地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讓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這種作法的問題性水平較高),或由教師自己提出這些問題并解決它們,在此同時向學生說明在該探索情境下思維邏輯(這種作法的問題性水平較低)。”[2]
那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該如何高效運用問題教學法呢?本文嘗試分別從問題教學法的兩個對象即教師和學生來論述在執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教師方面
(一)善問
善問即教師要善于提問,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展開教學的,問題是問題教學法的主線,可以說好的問題是運用問題教學法成功的一半。語文教學中,好的問題應該是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思維運作,又能緊扣文本,順利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具體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與文本有關
語文教學是以教材中的課文為載體的,所以運用問題教學法也應該緊扣文本。課文的題目就可以誘發問題,比如《背影》一文,學生只讀完題目后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文章是寫的誰的背影?文中的背影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不重點寫人物的外貌、語言或是動作,而要把落筆點投向寫背影呢?此外,文章的中心句或關鍵句既是課文的知識點,又可以從中生發問題,比如從《故都的秋》的中心句“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中,教師就可以把它提煉出來,要求學生重點品析,再細讀課文,思考下文是通過寫什么、怎么寫來體現北國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另外,課后習題作為教材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也應該好好利用,可以把完成課后習題這一步驟放到課文講解中一起進行,因為課后習題中涉及的知識點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這樣既能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又能極大地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如魯迅的《風箏》一文,課后習題一“朗讀課文,說說作者圍繞風箏寫了哪幾件事?”這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脈絡;課后習題二“想一想,作者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風箏,為什么會感到驚異與悲哀?”這個問題則深入到理解作者情感的層面上了。
2.與學生“最近發展區”相適應
運用問題教學法提出的問題,必須有一個適當的難度,過于簡單的即包含的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比較輕的,如帶有暗示性的只需要回答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則完全起不到鍛煉學生思維的作用,過于難的即包含的學生智力操作任務比較重的,由于學生的心智水平和人生閱歷都有限,有些超出他們能力外的問題學生不一定能答得上來。所以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所執教學生的心智水平、思維特點、人生閱歷等,設計出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讓學生“跳一跳能摘桃子”。
3.要抓住提問的恰當時機
問題教學法能激l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問題教學法中也要特別注意提問的時機。我國的語文課堂大多很沉悶,往往都是教師“一言堂”,即使教師提出問題要學生回答,也極少有學生舉手回答。運用問題教學法可以活躍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堂沉悶時用提問來調動學生的思維,甚至可以用分小組比賽、回答問題記分的方式鼓勵學生。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恰當的問題,不關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于課堂上,還能調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提問的恰當時機,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實際課堂效果來選擇合適的提問時機。
(二)善導
善導即善于引導,問題教學法不光要以學生為主體,還要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善導體現在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技術、整合各類教育資源、精心創設教學環境,用來引導學生理解問題、深入問題,最終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的問題情境不光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還要對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有一定的幫助。特別是面對一些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的問題時,由于學生的心智水平和人生閱歷都有限,面對一些沒有經歷的問題時可能會有些無所適從,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相對真實的情境,如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分角色朗讀或演示課文片段等。如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時,學生由于沒有經歷甚至很少了解此事,就不能很深入的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在上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有選擇地先播放一些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奧斯維辛建立集中營的相關資料,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解決課上教師提出的問題。
(三)以鼓勵為主,善于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在逐級的教學中,教師會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年齡越大的學生越是不愿意表現自己,這也體現在課堂提問中。學生有問題就自己思考,也極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當堂提問者就更是寥寥無幾了。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自尊心也逐漸增強,學生害怕在課堂上提問過于簡單遭到同學的嘲笑等。教師這時就應該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提問心態,同時也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打消他們的心理障礙,鼓勵他們敢想敢問。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要認真對待,并根據不同問題類型作出相應的處理方式。一般情況下,可以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分為以下三類:與教學內容相關度不大的問題、涉及教學內容的非重點問題和緊扣教學內容的重點問題。對于與教學內容相關度不大的問題,教師在表揚學生勇于提問的前提下,也應委婉的告訴學生此問題不太適合在課堂上討論,可以課后和其他同學研究討論;對于涉及教學內容的非重點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其他學生回答問題;對于緊扣教學內容的重點問題,教師要多加關注,并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展開討論,爭取解決問題??傊?,教師對學生提問始終要持鼓勵的態度,還要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始終對其認真對待,不能因為問題簡單就敷衍了事。
(四)教師要有較高的素質
問題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不光要求教師能正確高效地運用問題教學法,還要求教師知識儲備足,能應對各種“突況”。一方面,教師是否具備問題意識和提問技巧是問題教學法能否成功的關鍵;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天馬行空,在課堂上可能會提出一些教師始料未及、千奇百怪的各種問題來,這對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要求較高,也需要教師有非常豐厚的知識儲備。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大幅提高自己的見識,以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
二、學生方面
(一)要增強學習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問題教學法則充分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它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致力于增強學生的自學意識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變灌輸式學習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運用問題教學法要想取得顯著效果,學生也要自覺增強學習主體意識,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二)由教師提問向學生提問轉變
最初運用問題教學法時,由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但是當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大大提升時,教師應該嘗試把提問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如果總是讓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進一步提升,問題教學法的作用也會大大受限。
古今中外,智者們都對“敢于質疑”給予了高度贊揚。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标懢艤Y認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蔽鞣降膼垡蛩固挂蔡岢觯骸疤岢鲆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是實驗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盵3]
的確,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在問題教學法中,提出好的問題可以說問題教學法的運用成功了一半,因此要大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問題意識,簡單來說就是發現問題的本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從無疑處生疑、從小疑處生大疑”。
(三)要加強相互間的交流合作
問題提出后,學生先自己獨立思考,稍簡單的學生可自己解決,稍難的就需要和老師或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問題教學法中也特別強調合作學習,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營造和諧寬松的探究氛圍。
首先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問題教學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教師要始終引導問題討論致力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而不可以偏x課堂內容,所以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去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自我發現激發其探究欲望和智慧潛能,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緊密結合。
其次要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小組成員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問題教學法中的生生交流是思維之間的相互碰撞,它不僅可以促進問題的解決,還可以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
三、結語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語文問題教學法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它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自學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問題教學法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較高要求,以上分別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作了簡單概述,在現代語文教學中,希望能增加對問題教學法的應用,促進語文學習的高效性。
注釋:
關鍵詞:教學法;法律;課程;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6-0275-02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傾向于系統完整地講授法律制度理論知識,學生習慣性地、被動地接受和記憶這些被視為“圣經”的制度與理論。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各法學院系紛紛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開始注重案例教學,編印案例教材,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批判精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長期以來,案例教學仍然局限于這樣的一種傳統模式:講授-案例-講解,并未能讓案例發揮其能動作用。
一、我國傳統案例教學法的弊端及新形勢下教學方法的發展趨勢
1.我國傳統案例教學法的弊端。我國傳統的案例教學法,一般采用的是將講解和案例連續進行的方式,即“講授-案例-講解”的案例教學模式。相對于枯燥的理論堆砌,這種結合案例的教學方法有其先進之處,但在本質上并未改變理論堆砌的狀況,而只是在后續階段加上了案例,使之從表面上看起來接近于西方的案例教學法。教學中,教師要么先講解理論再以案例鞏固,要么階段性理論講解完后,以案例作為加深印象的環節。這樣的傳統案例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弊端:(1)案例永遠是和授課內容分開的。對于大多數學生尤其是高職層面的學生來講,這一種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將知識和案例對號入座,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案例和教學內容的脫節,達不到教學效果。(2)案例永遠和職業環境脫節。大多數法律專業教學中采取的都是教學案例,來自于各類教科書,是“為了教學而教學”編寫的案例,和職業環境嚴重脫節。學生既感受不到職業情境,也不能理解真正的職業任務。(3)學生永遠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傳統的案例教學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理論后,被動地將理論與案例掛鉤,這是最大的弊端。案例教學之所以被眾多大家看中引入中國,在于其精髓就是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但我國長期以來這種講解后案例的所謂案例教學法,嚴重違背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宗旨。
2.新形勢下法律專業教學方法改革的發展趨勢?;谶@一現狀,近十年來,不斷有學校與一線教師開始摸索一些新的形式的案例教學方法。在這些研究中,大家不約而同地看到了目前我國傳統案例教學方法的缺陷,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方法。在不斷出現的新方法中,最根本的宗旨就是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為教學的追求、以最大化的教學效果為教學目的。具體而言,法學教育,尤其是法學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教學方法,體現出如下趨勢:(1)傳統的先講授后講解已經不適合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需求,應該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傳統的先講解后案例的方式,學生在整個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積極性無法提高,需要有新型的案例教學模式來予以突破。(2)教學案例的設計不應脫離實踐,應該能夠和職業角色及具體任務相結合。所選取的案例應來源于實踐中本課程領域或學科領域具體的角色,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能通過對案例的解決,來仿真式地接觸實踐。(3)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問題引導應成為教學環節設計的核心。案例的展開應摒棄傳統的先敘述后問題的方式,整個案例的設計應以角色為前提,以問題為主線,通過情節的展開、問題的拋出,來一步步引導學生主動進入思考模式。(4)在教學評價中,應注重過程的評價。在整個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的主動和創新思維以及參與程度,因此過程的評價應是最重要的。
二、“六步案例教學法”的基本理念及內容
六步案例教學法是作者在6輪的刑事訴訟法教學中摸索和總結的一套新型教學方法。其具體內容為:
1.六步案例教學法的理念。六步案例教學法最基本的理念在于三個方面:(1)最大限度地與職業情境結合。在教學方法上,實現“職業任務進課堂、職業案例進課堂、職業角色進課堂”的三進理念。在教學方法具體運用中,首先對于案例的選擇,就要求教師應自己根據在律師工作等實踐活動中的經驗,自己編寫最貼近職場的教學案例。其次,在案例編寫中,引入職業角色,使學生在學習中具有“扮演”感覺,能夠有“身臨職業情境”的感覺。(2)案例與教學內容的結合上體現高度同步性。具體而言,在教學中,運用一個實踐案例,設置一個職場角色,然后將教學內容分解為若干職業任務,交由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解決。案例即任務、問題的解答即教學內容的完成,實現同步性。(3)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六步案例教學法在理念上,以促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終極目標。因此,在教學環節設計上,通過小組討論、拓展提高、課后實踐任務的完成等環節,能夠最大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六步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內容。六步案例教學法是指“案例導入,設置角色-提出問題,布置任務-分組討論,完成任務-師生互動,知識解析-拓寬視野,拓展提高-課后實踐,鞏固深化”的六步法教學模式。
第一步,案例導入,設置角色:在第一步中,以一個能夠貫穿教學內容的設計案例為引導,導入一個職場角色;在這一部分,對案例要求是能夠切合職場并且能夠貫穿教學內容的;對職場角色,要求必須是以法律職業人為主,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仿真訓練的感覺。
第二步,提出問題,布置任務:在第二步中,根據所設計案例的案情進展,提出若干問題與任務;在此部分,問題與任務對應的即是教學的內容,但是通過任務形式出現,能夠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步,分組討論,完成任務: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并記錄;在此部分,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完成任務。討論的過程,既是對思維、語言和辯論能力的訓練,同時,任務完成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內容的過程。
第四步,師生互動,知識解析:教師根據學生代表回答情況,進行知識解析,并形成師生互動;在此部分,首先,學生代表回答問題,教師根據之前討論和此時學生代表回答情況予以記錄,形成過程評價中教師評價的依據;在學生代表回答完畢后,教師歸納學生代表回答情況,并對相關知識點有重點性地進行講解,并給出前述案例的答案。
第五步,拓寬視野,拓展提高:在此部分,介紹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前沿信息,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分析與思考問題的能力;法律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學科,不斷會有新的法律法規及理論出現,教科書中的內容難免有落伍之處,同時,對于國外一些法律理念,高職層次的課本也不會涉及,但這些內容對學生法律修養的形成至關重要。在此部分主要由教師補充此類信息。
第六步,課后實踐,鞏固深化:在此部分,教師布置課后實踐性作業,要求學生以實驗或課后論文等形式完成,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深化。傳統作業都是以問答選擇或案例解答等習題形式出現。六步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完成的實踐性作業,必定是以職業情境為基礎的。
三、六步案例教學法的創新之處
六步案例教學法在刑事訴訟法教學中形成了一個以“角色設置、問題引導、過程評價”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教師填鴨為教師引導,變遠離職場為引進職業角色、仿真職場情境練習。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如下:
1.改變目前學習的現狀,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六步案例教學法旨在通過教學環節中參與環節的設置,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在整個的教學中,教師成為一個引導者和互動者,讓學生在整個任務的解決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自行去發現與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2.以“角色設置、問題引導”為核心,形成科學有效的教學環節,設計實用的教學案例。為解決目前教學中案例老舊或者脫離教學和脫離實踐的現狀,六步案例教學法要求編寫的教學案例必須能貫穿大部分教學內容,將職業任務融入問題中,將職業角色引入案例中,形成完全與教學內容同步切合的教學案例。
3.探索科學的過程評價體系。傳統法學專業考核方式為以各種題型的期末試卷,進行一次性考核。六步案例教學法在教學環節設計中引入小組討論、小組互評和師生互動,因此在評價方式上實現了多樣化與過程性考核。學生最終成績以小組互評加教師評價加期末考核作為最終判定成績的標準,
4.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通過提前布置任務和課后實踐任務,但又不局限于傳統的作業題,使得學生的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不僅在課堂上,而且在課后得到鍛煉。
四、六步案例教學法在法學其他專業課程教學中推廣的可行性分析
一、當前PBL在中醫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許多中醫院校已陸續將PBL教學方法引入基礎理論教學中。劉曉亭等在《內經》教學,劉迎輝等在《針灸學》教學,吳曉青等在《方劑學》教學,張衛等在《中醫診斷學》教學中均引入PBL教學模式。這些院校的探索及研究均表明,PBL教學模式應用于中醫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增強其應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進一步提高PBL教學質量,應注意以下問題。
1.問題設計要突出教學重點
問題設計是PBL教學的關鍵,中醫理論的抽象性、思維方法的異質性以及臨床病例的復雜性,為問題設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然而,《中醫基礎理論》課時短,內容多,PBL教學的教學目標應與傳統教學模式相一致,即讓學生能充分掌握中醫基本概念及知識。因此,問題設計應突出教學重點,并注重中醫知識的系統性。如在中醫“氣”這一章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掌握“氣”的概念、對機體的意義。在進行問題設計時,以“氣”對人體的意義作為問題,引導學生認識中醫中的“氣”與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生理功能的區別,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理解“氣”,加深印象。同時結合臨床呼吸衰竭、呼吸困難病例分析,增強學生對“氣”認識的科學性。
2.增強教師PBL教學的組織及管理能力
首先,教師在PBL教學中發揮著指導作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PBL對教師對中醫理論的知識結構、組織及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具備扎實的中醫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應熟悉中醫教學大綱;此外還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了解,以便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如在講授陰寒凝滯型心痛病例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可將“心痛的發病機理”、“為何在夜間發作”、“為何以辛、溫、行、散之品治療該病”等作為問題。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組,如將學習能力強與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將善于表達與內向的學生分為一組,實現學習能力及性格的互補,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發言,以調動學生學習及討論的積極性。最后,教師旁聽學生的討論并負責記錄,控制課堂的節奏,對于問題偏差太大的可以加以引導。對于未弄懂的問題,留給學生作為作業,課下自行查閱書籍尋找答案。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PBL教學的成功實施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從資料準備、結合教學提綱及病歷查閱文獻、小組討論及得出結論,學生花在前期準備的時間及精力大于傳統學習模式。因此,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還應增加學生自學、研討的時間。首先,應減少教師課堂教授的時間,如對于基礎知識比重較大的大可講授,可系統講授該章節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識,留給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查閱書籍、資料。其次,可通過鼓勵、競賽、討論及學生課堂總結等方式來增強學生自學積極性。最后,改變《中醫基礎理論》成績考核方式,如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60%,平時課堂表現、課堂參與積極性及競賽成績占總成績的40%~50%。
二、《中醫基礎理論》PBL教學設計及實施
以“藏象”這一章的教學為例,該章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練掌握中醫臟腑名稱,中醫治療的方法等。如講授該章時,應讓學生認識到雖然中醫與西醫臟器名稱相同,但含義存在一定差異,可將問題設計為“中醫稱脾胃后天之本,缺之不可,但為何在治療脾臟疾病時可將其摘除呢?”以此引導學生討論,并告知學生可查血相關參考書目尋找答案。
具體實施步驟為:第一步:課時結束前10分鐘,教師將下節課的內容提前告知學生,并引出設計好的問題。根據學生的性格及學習能力分組,每組5~10人。第二步:課下學生查閱相關參考書目,由小組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將討論內容歸納、總結得出初步討論結果。第三步:在各小組充分學習及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全班進行課堂討論。由各組代表匯報本組討論結果,并提出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分歧及未解決的問題,本組成員可隨時補充,其他小組也可主動回答他人提出的問題。教師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只充當引導者的角色,控制課堂節奏,對于問題偏差太大的可以加以引導。第四步:教師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點評,總結的重點為學生討論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對于未弄懂的問題,留給學生作為作業,課下自行查閱書籍尋找答案。第五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考核,如小組討論發言10分,查閱資料能力及態度5分,論文撰寫質量3分,團隊合作精神2分,多媒體制作2分,小組代表表述1分,共計25分,按照成績比例計入期末考試總成績。
三、小結
PBL教學模式應用于《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不僅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對中醫理論知識的興趣,強化對學習內容的認識深度,而且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思維能力,對中醫臨床各科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曉亭,白增華.PBL教學法在中醫基礎類課程課堂教學應用的探討[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5):250-251.
[2]劉迎輝,劉忠文,杜紅衛.淺談PBL教學法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25):272-273.
[3]吳曉青,儲真真.PBL教學法在中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