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9: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前教育本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認同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基本信息,二是職業認同情況調查。第二部分主要是參照了李璇《學前教育??粕詣e角色類型與職業認同的現狀研究》中用的調查問卷。[2]第二部分問卷中包括30個題目:29個客觀題和1個開放題(為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想法,作為對量化問卷的補充)。其中采用李克特5點記分方式的測試題目為24項,都為正向選擇題,記分方式為:非常符合記5分,比較符合記4分,一般記3分,不符合記2分,非常不符合記1分;其余的選項用百分率統計法不做記分統計。該問卷包括4個維度,各維度的題目分別是:維度一(學前教育專業認同):分別是3、4、5、6、7、8、9、10、11。經檢驗該維度項目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7895。(共9項)維度二(職業情感):分別是12、13、14、15。經檢驗該維度項目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7935。維度三(職業認識):分別是19、20、21、22、23。經檢驗該維度項目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7787。(共5項)維度四(對自我職業能力的評價):分別是24、25、26、27、28、29。經檢驗該維度項目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8671。(共6項)本研究使用spass17.0進行數據的錄入和處理。
2調查結果
2.1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的總體情況
上述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最高分為5分的計分標準下,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學生總體的職業認同得分為3.44分,呈中上水平(3分為中間水平),這與王杰薛、鈺川學者的調查結果近似。[3]在四個維度中,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情感得分最高(M=3.7),專業認同次之(M=3.47),職業認識得分(M=3.45)略低于專業認同得分,但均高于總體的平均分;而職業能力的得分最低(M=3.21),低于總體的平均值。
2.2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的年級差異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得分最高的是大一學生,其次分別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在專業認同維度上,得分從高到低分別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在職業情感維度上,得分最高為大一學生,其次分別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在職業認識維度上,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大一、大三、大四、大二的學生;在職業能力維度上,大一得分最高,其次分別為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由表3的顯示結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在職業認同的總體狀況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職業認同的四個維度上,不同年級的學生也不存在顯著差異。
2.3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差異分析
表4表明,擔任學生干部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認同總體得分略高于沒有擔任學生干部學生職業認同的得分,在各個維度上也顯示出同樣的結果。表5是否擔任學生職務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及各維度的t檢驗由表5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擔任學生職務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與沒有學生職務的同學在職業認同及各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3結論
1)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男生5人,占5.2%,女生92人,占94.8%;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群體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2)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的總體水平較高,其中職業情感維度得分最高。3)不同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水平不同,大一學生最高,其次其次分別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但在各年級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4)擔任學生干部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認同總體水平高于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但它們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4本研究的局限性
(一)丹麥社會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設置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學制是三年半,分為7個學期,共計210學分,課程結構包括必修課(1.教育理論,2.語言、文化與交流,3.個體、學校與社會)、選修課(1.藝術、自然與技術,2.身體、健康與運動,3.表達、音樂與戲?。I領域課(1.社會問題者的相關領域,2.身心殘疾者的相關領域,3.幼兒和青少年的相關領域)、教育實習和畢業論文五個部分[2]。其中,選修課和專業領域課學生可以三選一,至于學生如何選擇課程主要是要考慮自己的實踐與畢業方向。目前,丹麥社會教育專業中約有50%的學生會選擇幼兒和青少年的相關領域與表達、音樂與戲劇課程(丹麥教養員職前教育課程),畢業后從事教養員工作。其中教育實踐課程中的教育實習為74學分,占總學分的35.2%;畢業論文為12學分,占總學分的5.7%;課程結構中所有實踐類課程共占總學分的40.9%。
(二)丹麥社會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內容
1.教育實習
丹麥教養員職前教育課程中的教育實習是貫穿職前培養全過程的,其中第一學期有3個月的初步實習,第三個學期和第六個學期分別有6個月的深入實習。教育實習通過為作為專業活動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理解力與能力提供框架來實現教學目標。教育實習與在學校學習是兩個獨立但又彼此支持的學習環境,通過兩者互動獲得的知識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習得。學生學習的起點在于參與,對體驗的系統習得以及對社會教育工作者、學校與職業之間互動的反思。它為學生的實踐練習以及個人對教育職業及其使用群體的觀察提供框架。三個教育實習的難度會逐步提高并且逐步涉及教學工作的多種領域,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職業及其活動的整體領悟意識。第一學期的3個月初步實習期主要針對具體的教學關系;在第三學期的6個月實習中關注重點擴大到學校的視角;在第六學期的6個月實習中,學生體驗社會變化中的教學工作。丹麥社會教育專業的教育實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第一個實習期的目標旨在使學生在實踐基地參與日常教學實踐;參與并發展有意義的關系,增強與他人建立關系的能力;參與計劃、執行與評估等教學過程;從實踐中獲得體驗并反思;倫理性與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實踐;展示對建立關系與社會能力等自身先決條件的個人見解。第二個實習期的目標旨在使學生參與并為組織日常教學工作出力;參與創新與變化的過程;計劃、執行、記述并評估教學過程;記述并告知教學實踐;批判性地對自己的實踐及實踐基地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第三個實習期的目標旨在使學生掌握教學實踐并為職業的發展與創新出力;集中致力于滿足特定幼兒的需求;解釋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如何能用于優化一般范圍內的教學工作;以科學理論前提條件與方法論技能為基礎,通過對實踐的參與、分析及反思來產生知識;結合職業情況與發展描述個人的職業認同。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明確規定了教育實習中要獲得的核心知識與能力領域,在三個實習期都適用的是實踐基地的教學與社會目的及功能、目標及教學實踐;教學實踐的文化與社會條件的重要性;實踐基地的目標群體與需求、生活質量、發展與學習;倫理觀、價值觀以及人性觀點;以記述與發展教學實踐為目的的參與、對體驗的系統收集及反思。第一個實習期主要是了解與掌握教育關系,具體包括在教學過程中,參與者之間的互動與關系;互動對個體生活質量與發展的重要性,包括個體自身對關系的影響與重要性;關系中的交流、互動與沖突;關系中的權力與倫理。第二個實習期主要是了解學前教育機構,具體包括作為社會機構與公益的教學實踐;機構照護、成長與發展;實踐基地的組織、文化與管理、內外合作;制度框架中的權力與倫理。第三個實習期主要是了解與掌握教育職業,具體包括職業的工作與任務領域;教學工作與方法;職業理論、核心概念與術語,包括其科學基礎與方法;社會現代化過程與職業的歷史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職業意識與認同;教育職業為解決跨行業任務做出的貢獻。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實習是與在校上課、學習與管理有機結合的,3個月的初步實習中有5天要回校輔導,6個月的深入實習中也有10天要回校輔導。平均每天在教育實踐基地工作6小時,包括回校輔導的學習日。在每個教育實習前,學校都要為學生參加實習做好準備,包括實習期間的學習方法與目標,要詳細描述教育目標。在每個實習前,學生準備一份實習文件袋,文件袋里含有學生對實踐基地的具體期望和問題,對即將到來的實習的個人想法以及實習與本科學習的關系;文件袋中還有學生為實習做的其他準備,包括學生所做的與實習相關的文獻閱讀筆記。在實習開始時,學生基于三個職業目標具體闡述實習的教育目標,實習基地必須根據學生實習期的教育目標提供管理。
2.本科論文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學生在第7學期的最后半段時間進行本科論文寫作,本科論文寫作為期10個星期,為12學分。本科論文可以由學生個人獨立撰寫,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撰寫(每組最多不超過4名學生)。學生選定一個獲學校通過的與專業領域相關的具體問題作為畢業論文選題,撰寫時必須要在論文中展現科學理論方法知識,論文必須包含學習與體驗或其他形式的實踐知識。(三)丹麥社會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評價丹麥社會教育專業的教育實踐課程測試與評估形式是按照丹麥政府文件中的評估規定進行的。整體而言,評估形式必須符合教學目標并且必須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接觸過的形式。而且,評估形式必須確保是對受試者的個人評估,評估是個人化的,因此必須由個人通過。三個教育實習對學生的評價最晚應在實習期進行三分之二時段的時候進行,在實訓基地由實習機構的導師與學生和學校導師舉行會談之后做出,學校導師有最終決定權,評價成績為通過或未通過。本科畢業論文采取外部測試,外部測試中的外部考官由教育部委派,論文最后以個人的口頭考試結束,對學生按7分制進行評估。
二、丹麥社會教育專業教育實踐對我國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啟示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貫徹實施,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正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丹麥教育經驗表明,幼兒園教師質量決定著學前教育質量,而完善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體系,是影響學前教育師資質量的關鍵。目前,我國政府對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高度重視為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卻表現出與理論教學關系不明確、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建立等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廣泛借鑒國內外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優勢,積極改革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調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的時間安排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在第一、三、六學期共安排三次教育實習,總計15個月;畢業論文在第七學期,共計10周。而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課程模塊中,基本上是:安排軍訓(2周)、教育見習(2周)、教育實習(8周)、畢業論文(8-10周),教育實踐課程學分為20學分,按總學分180學分計算,教育實踐只占11.1%。與丹麥教育實踐占總學分40.9%相比,相差極大。教育實習是教師教育院校培養高素質師資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教師職業養成的關鍵環節[3]。而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實多安排在第七學期或者第八學期。這種滯后的教育實習時間安排,既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檢驗知識、獲得感悟和進行實踐的教學反思。因此,學前教育師資培養院校要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增加教育實踐課程的學時比例,合理安排學生的教育實習時間,還要把教育實習與在校學習緊密結合起來,規定教育實習過程中回校輔導的具體時間,以使學生通過教育實踐與在校學習的互動來增強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習得,增強學校與職業之間的互動反思。
(二)豐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的學習內容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的教育實踐課程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學習內容,三個不同層次的教育實習都詳細規定了實習中要獲得的核心知識與能力領域。而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見習僅僅是觀摩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教育實習也僅僅是從事一些基本的保育與教育工作。過于單一的教育見習與實習內容削弱了學生的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因此,要想使準幼兒教師具有突出的實踐能力,靈活地把學前教育理論知識與保教實踐有機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就要明確規定學生在教育見習與實習中必須獲得的教育實踐核心知識與能力領域,在已有規定的見習與實習內容基礎上,增加教育實踐的文化與社會條件的重要性;實踐基地的目標群體與需求、生活質量、發展與學習;倫理觀、價值觀以及人性觀點;職業理論中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幼兒園的組織管理制度;社會現代化過程與職業的歷史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職業為解決跨行業任務做出的貢獻等內容。
(三)改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的教學模式
教育實踐能力是教師對幼兒施以積極影響、引導幼兒發展的基礎。丹麥社會教育專業的三個教育實習有著各不相同的職業目標,三階段的教育目標層層遞進、螺旋式上升,通過循序漸進的體驗式教育實習活動,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而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實踐課程,雖然也有明確的教育見習與實習任務,但是任務往往缺乏層次性與全面性,實現任務的最佳方法也不夠科學。因此,我們要借鑒丹麥社會教育實踐課程中三個層次的職業目標,運用“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即學生在完成相關理論教學后,學習者在相關實驗室、實訓基地、實習單位等實踐場所進行實踐活動過程中,作為體驗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對實踐活動的認知、情意方面的總結與歸納,注重學習者對自身所從事活動的反思、回味、深化等內省過程的教學,注重學習者今后職業生涯的心理和人格的完善[4]。這樣,學生才能夠做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四)發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的主體作用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每個教育實踐前,都由學生提出對實踐基地的具體期望和問題,對即將到來的實習的個人想法以及實習與本科學習的關系,實習基地要根據學生的目標提供管理。而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見習與實習過程中,基本上都是由所在院校統一提出實習要求,學生只是被動執行,而且每個實習基地也并不一定會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高質量地完成指導工作。因此,我們要借鑒丹麥的做法,在教育見習與實習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制定教育見習與實習規劃,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專業發展意識與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并不斷進行反思。同時高校也要與政府教育部門溝通,強化教育基地對學生教育實踐指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供根據學生和學校實踐工作目標的管理,提前完成對學生實習評價工作,留出學生反思提高的時間,促進準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五)改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的評價方式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院校 學前教育 專業男生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適應時代科技化、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趨勢而產生的,它實現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打破了職業教育培養定位的局限,與傳統大學相比,它更側重于對學生基本素質和應用技能的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因其實用性強,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故更適合這類院校開設,其中男生由于其性別和性格的差異,因而在對其進行培養時不應完全照搬應用于女生的模式和方法,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適宜的培養環境
傳統的社會偏見和幼兒教師待遇不佳是影響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男生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對男性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傳統偏見,使許多優秀男生對該專業“望而卻步”。
要吸引更多的男生加入學前教育專業,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應采取多種形式,尤其要加強電視、報紙等熱門媒體的宣傳,使人們看到幼兒教師性別單一帶來的不良后果,認識到男性參與到幼教行列中的重要性、緊迫性與可行性,盡快轉變傳統觀念,吸引更多的男性來和女性一同承擔起這項事業。其次,應制定一定的政策和法規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學前教育隊伍。比如男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在政策方面給予減免學費、推薦工作等優惠;幼教機構對接收的優秀男性教師,要盡力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保證他們的工資及福利待遇。
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再加上優厚的待遇,一定能夠吸引更多的男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從事學前教育工作。
二、革新現有的培養方式
學校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應該考慮到男生的性別特點和特殊的職業發展目標,設立適合于男生的專業方向,使得他們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目標。針對男生的培養目標,可強調男生具備從事幼兒園課程開發和教學能力,在某一領域有所專長,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也可鼓勵他們今后繼續深造成為幼教研究人員、幼兒用品開發人員、幼兒園管理人員等。
在制定課程計劃時,學校也要考慮到性別差異,讓男生在完成專業必修的課程外,適當選修器樂、書法及體育類等課程,培養他們自信、自立、自強的心理品質和體態自然、心胸開闊、意志剛強的陽剛之美,使他們勝任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其他教育活動。要突破單一的學科設置模式,實行開放的課程,適時增設“早期教育”“學前保育”“幼教管理”“學前特色教育”、“嬰兒教養”、“衛生保健”、“營養配餐”、“家政服務”等課程,并以此為職業功能模塊,相應地開設“文化課”“專業理論基礎課”“專業技能實訓課”等多樣課程。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發揮男生思維敏捷、動作靈活、富有創造性的特點,尊重他們“打破常規”的做法,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粗心大意,鼓勵他們使用自然、直率、溫和、精煉的教學用語,不要苛求他們做違背性格或性別的事。
三、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
幼兒教師是一個特定的專業技術崗位,由于幼兒特殊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規律,決定了幼兒教師必須具有嫻熟的教師專業技能,才能成功地對幼兒實施教育影響。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在校期間就應得到良好的專業技能培養。
首先,學校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梢赃\用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示范教學法、項目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進行現場示范,也可以模擬幼兒園活動情景,組織男生扮演教師、幼兒,完成指定的活動任務。這些活動可以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男生實踐智慧與能力的形成。如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中,進行幼兒園模擬教學訓練,可使男生在體驗教師角色的過程中掌握教學技能。另外,教學方法改革還要利用音像反饋,使學生通過音像記錄直接、清晰地觀察體驗自己的教育行為,并能進行討論反饋,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這種融感知練習、模仿練習和評價練習于一體的技能訓練,可以突出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做、思的有機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
其次,學校要加強教育實踐活動。鼓勵并創造機會讓男生每學年到幼兒園或社區見習,參與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教學、保育、心理咨詢與家長訪談等活動。畢業實習也是重要的實踐機會,教師要指導男生選定適合自身特點的活動方向,是科學活動、美術教育,還是綜合活動,然后和幼兒園帶教老師配合,指導其進行所選主題的教學設計,寫出教案或者講稿,進行說課并在班內試講,指導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聽課,提出意見和建議,最后到幼兒園進行實地教學,雙方教師共同指導,并進行點評,促進其實踐技能的提高。
再次,學校要開展廣泛的課外實踐活動,使男生獲得多方面的技能。例如,圍棋、象棋與跳棋大賽可鍛煉綜合思維能力,羽毛球、籃球、足球、排球等比賽能增加對球類體驗,踢毽子、跳繩等可增加對體育趣味游戲的認識,科普知識競賽可提升科學素養,主持人大賽、演講比賽可鍛煉語言表達及駕馭現場的能力,等等。還可以組織畢業班技能匯報演出、幼兒教師專業技能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從而使技能在活動中不斷得到錘煉。
最后,學校要提供有力的條件保障。為了使學前教育專業男生更好地進行專業能力訓練,學校應該在政策、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梢杂幸庾R地讓男同學擔任院、系及班級學生干部,使其積累管理經驗;系內辦公用電腦無償向男生開放,提高他們的電腦水平;學院教務處允許學前專業的男生選修外語系的專業課,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對他們舉辦的各種活動提供必要場地和資金支持,使其能順利開展,等等。
四、促進人文素質的提高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不僅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而且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因為他們將來的工作是幼兒教師,從事的是啟蒙教育,是幼兒人格的塑造者、幼兒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幼兒教育科學的研究者和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人,對幼兒、國家和整個民族的未來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教師人文素質的缺失必然會對孩子們產生不良影響,影響他們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人文素質,學校首先要通過思維方式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榜樣示范教育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意志力和愛心等。其次,應該著力培養學前教育男生的自我人格的塑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摒棄性別壓力,雖置身女生群中而不被女性同化,保持自身的性別優勢,全身心投入專業知識學習、輕松面對挑戰;畢業后,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在理想與現實發生嚴重矛盾沖突的情況下,在得不到社會充分理解、尊重的情況下,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夠隨機應變、找準定位、不卑不亢地從事幼兒教育工作。
五、培養幼教研究的能力
科研能力也是幼教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科研實踐,如要求學生寫作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參與教師科研課題,進行畢業設計創作,等等,在科研實踐中依據理論知識對自身和他人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技能進行觀察、比較、判斷、評價,從而訓練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教師要在實踐中教會學生記錄和分析現場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方法,不要停留于“做什么?”“怎么做?”,而要進一步引發他們思考“為什么這樣做?”“采用什么方式做會更好?”的深層理由,由此一步步走向科學研究。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實際中開展應用性研究活動,使研究與學習內容、實踐鍛煉緊密結合,使研究成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運用和對教育技能的全面掌握。學生可結合小課題、畢業論文和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等途徑,進一步掌握在實踐中開展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如何尋找實際問題,提出研究問題,開展實踐研究,收集實踐資料和歸納總結實踐經驗等,嘗試運用專業理論開展實踐研究,驗證他人先進的教育技能,并嘗試創新教育技能、研發教育玩具與教育軟件,大膽提出和設計獨創性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產品,經過研究使之規范化和科學化,直接為學前教育機構所運用等。
總之,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完善對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培養,實現其知識、能力、素質的和諧發展,是一項新課題,也是一項實用型課題,需要學前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史麗君.從建設應用型大學的視角透視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J].梧州學院學報,2007,(10):92.
[2]王萍.教學型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當代教育科學,2009,(11):57.
[3]王佳媛,賈玉霞.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學前教育,2008,(05):10.
學前教育專業以培養能適應現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需要,能勝任早期教育機構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五年,分定向班和統招班,其中統招班入學分數較小教、英語專業低,且班級人數一般都在50人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女生,男生人數寥寥,僅0-5人不等。學生普遍畏懼理科的學習,尤以物理為甚。問卷調查顯示,入學時約50%的學生不希望開設物理課,對物理有興趣的不足10%。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物理難學,且對他們沒用,心理上排斥物理課程,給日后的物理教學帶來相當的困難。由于男女學生的思維特征及物理學科本身的思維特點,理論上男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應該是較有熱忱和期待的,但學前教育專業僅有的幾個男生的實際情況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的服務對象是學前期兒童,學前期是人格發展的奠基期,作為兒童的啟蒙老師,幼兒教師的科學知識、科學態度、對科學方法的理解等將極大地影響著兒童熱愛科學的情感及科學思維方式的養成!作為科學課程之一的物理學課程,它的研究范圍、獨特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對萌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更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物理等科學課程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科學課程的學習和科學思想的熏陶。
本課題試圖通過對學生物理學習現狀及原因的分析,尋找提高學習興趣、化解學習困難的有效對策,期望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真正成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啟蒙者。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興趣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持久穩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推動力。興趣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由學習過程本身和知識內容的特點直接引起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物理學本身的魅力和教師的教學藝術去持續的激發;間接興趣是由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目的或任務,對學習結果產生興趣,支配自己去堅持學習。
(二)激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激勵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維持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激勵可以使學生保持長時間的一種良好行為狀態,而長期保持這種狀態,也就可以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將激勵機制融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情緒振奮,對知識的渴求、期待的情感保持恒定,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發揮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情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彼哉f讓學生產生高昂的情緒十分重要。
(四)科學類
彭加勒說:“科學家研究自然,并非因為這樣做有好處,他們之所以要研究它,是因為他們從中得到樂趣,而他們之所以得到樂趣,是因為它們美。”同樣的,如果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科學的美,他們的學習自會樂在其中。
三、課題研究設計
(一)本課題的核心概念
1.學前教育專業
學前教育是專門研究從出生到6歲的兒童的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高師的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的是初中畢業生,學制五年,目的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系統掌握現代學前教育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從事學前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的業務能力,能適應現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需要,能勝任早期教育機構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物理學課程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物理學課程指的便是作為自然科學之一的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物理學課程目前選用的教材是高中物理必修和選修1系列。
3.對策
對付的辦法或應對的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主要內容
1.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結合高等師范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從間接興趣出發,使學生領悟物理課程學習的意義,從而產生親近物理的情感;從直接興趣入手,尋找讓學生“感覺到科學中美好東西”的方法,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物理課程學習的興趣。
2.研究內容與重點
(1)現代學前教育對教師科學素養要求的研究
(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物理課程學習現狀分析
(3)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學習現狀分析研究
(4)應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物理課程學習困難的策略研究
其中重點是探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物理課程學習興趣、化解學習困難的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1.研究的思路
本課題以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將“有用”和“有趣”有機結合,提出有效化解學生物理課程學習困難的策略。
2.研究的過程
研究分三個階段進行:
(1)理論研究和信息收集階段
主要是通過文獻搜集、理論思考、醞釀研究方案,做好課題論證工作。
(2)實踐研究階段
深入學前教育專業及幼兒園等教育實踐的第一現場,運用觀察、訪談、個案研究等方法獲得資料,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探索提高學習興趣的策略,依托本校學前教育專業進行實驗研究,并在實踐中探索更加有效、更加可行的策略,踐行“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研究模式,突出行動研究的特色。
(3)總結階段
總結實踐、研究得失,撰寫研究報告、理論研究論文。
3.研究方法
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四、實施的具體策略
(一)整合梳理教材,優化教材結構
1.補充幼師教材亮點,凸顯專業性
2.適當調整教材的編排結構,降低學習難度
3.重新定位難、重點,適當降低數學要求
(二)采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1.加強教育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間接興趣
(1)加強競爭意識教育,增加學生的緊迫感
(2)強化目標意識教育,激發間接興趣
(3)利用幼教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2.注重各個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
(1)利用序言課的積極影響
(2)采用直觀教學手段
(3)挖掘玩具的教育功能
(4)增強師生交流,密切師生關系
(三)采用形象化的教學方法,降低入門門檻
(四)遵循教學原則,著眼全體學生
1.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因材施教,嘗試分層作業
3.加強個別輔導,解決實際困難
五、研究成果
(一)教師方面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和實踐,老師們進一步更新了觀念,統一了認識,尤其從冠中過來的老師很快完成了教學觀念和方法的改變,認識到相對于高中生缺少壓力和動力的師范專業學生而言,緊扣物理學的“有用”和“有趣”激發學生興趣乃第一要義。以下是教師的一些研究成果:
論文《學前教育中的物理科學色彩》通過實例折射了幼兒教師的物理知識、科學情懷、科學方法等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獲省高師物理協作組2013年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論文《現代學前科學教育對教師科學素養的要求初探》從“目前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不盡如人意”這個現象出發,探討了新時代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科學素養,讓大家看到了學前教學專業開設物理等科學課程重視科學課程的必要性,獲省高師物理協作組2013年年會論文評比二等獎。
論文《緊扣目標教學,成就良好開端》則是抓住課堂教學的起點――序言課,通過創設情境、強化目標教學、明確要求等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親近物理課程的情感,獲省高師物理協作組2013年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論文《化解學前教育專業新生物理學課程學習困難的策略〉發表于《高等函授學報》2012年第3期。
(二)學生方面
問卷調查顯示,實施化解學習困難的策略后學前專業的學生對開設物理學課程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85%的學生認識到此課程是“提高個人科學素養”和“為將來從事科學活動課程打基礎”的需要,認識提高了,行為也就積極了,學前2013級的問卷顯示,“課上一點也聽不懂”僅占0.1%,“聽得懂”和“基本能聽懂”的從2012級的17%(定向,對照班)提高到69%,學生課堂面貌和學習熱情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上課沒聽懂,課后誰也不問,隨它去”的學生從40%降到10.8%,學習態度明顯端正。
六、遺憾和思考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學習狀態研究是本課題的一項研究內容,確定這一研究內容是基于當時(2012年前)的狀況,即每個班約50人中間大約只有0~5名男生,這寥寥數名的男生智力狀況不錯,可是學習狀態普遍糟糕。但從2012年開始,學校招收定向男幼師生,在男幼師班中男生占大多數,“男生學習狀態糟糕”的現象并不明顯,因此我們意識到“男生學習狀態糟糕”的現象除了男生貪玩不夠勤奮、好奇心強注意力不夠集中等因素外,還應該有“幾片綠葉淹沒在百花叢中”的心理劣勢等環境因素,因此需要進一步跟蹤研究,以便謹慎地得出結論。
實施“化解困難的策略”的研究實踐我們分兩步走,2012級利用學前4、5兩個班作為實驗班進行研究,取得進展后在學前2013級全面鋪開,從序言課開始就啟動“目標教學法”進行教學。全面實施策略后,學生物理學課程的學習面貌發生了很積極的變化,但是利用“目標教學法”等激發的間接興趣是由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目的或任務,對學習結果產生興趣,從而支配自己去堅持學習的,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一年級的大部分學生而言它的持續性不夠。如何在教學中鉆研教學內容和學情,使學生每一堂課都能充分感受到物理學的魅力且被物理課程深深吸引是需要我們每一個物理教師去長期研究和探索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
一、學前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學前教育階段是人的身體發展、智力與經驗發展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在《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一書中,通過對1 523名嬰兒長達20年之久的跟蹤,提出了著名的假設:若以17歲時人的智力發展水平為100,則4歲就已具備50%,8歲時達到80%,剩下的20%是從8-17歲的9年中獲得的。可見,學前教育階段是人類智力發展的最關鍵時期。從腦科學的層面看,嬰兒出生時腦重350-400 g,為成人腦重的25%,1歲時達到成人腦重的50%,2歲時為75%,6歲時孩子的腦重為1 200 g,已接近成人腦重(1 350-1 400 g)的90%。從人體的神經通路的發展看,人類神經通路的80%-85%是在生命的前6年發展起來的。①因此,學前教育階段是人的身體發展、智力與經驗發展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
(二)學前教育階段是人生所有時段中變化最大、最快的時期,也是最易發展,最易受挫的時期
在這一時段,孩子從只會躺在床上啼哭,到會爬、會走路、會奔跑,不但人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所有的認知、經驗與能力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學前教育階段是人生中變化最大、最快的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不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規律,不讓兒童回歸自然,順應自然,而是采用大一統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腳,禁錮其思維,形成機械的思維定式,甚至連孩子們畫筆下的太空飛船都是一樣的,勢必會阻礙兒童各種潛能的發展,錯過兒童的敏感期,貽誤天才的成長。誠如布魯貝克所言:“課程的編寫原則是訓練和裝備心靈?!蹦敲?,對于學前教育來說,學前教育階段正是人生最重要的訓練和裝備心靈的階段,這一階段不僅為小學做準備,更為人的一生做重要的奠基,它直接影響著人類生命大廈的高度、廣度和堅實度。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即便是教育專家也未必完全勝任幼兒教師的工作。因為,它涉及各種潛能的發掘、各種意志品質的培養、各種必要的生活經驗的習得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既要注重個性的彰顯,又要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這一階段的教育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衛生學、音樂、美術等諸多領域,因此,這一時期的工作是極富創造性的,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是極高的,不僅要有教育家的智慧,來引導、幫助兒童培養各種能力,還要有各種專家的準確判斷力、恰當的教育方法來激發幼兒的各種潛能,把握不同幼兒的敏感期,發掘天才。所以,學前教育階段對人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當然,這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
(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
鑒于學前教育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著眼于生命的塑造這一高度來審視幼兒教師的培養,單純的幼兒園阿姨、舞蹈教師等夠用的人才培養標準,對于塑造生命的幼兒教師工作來說,顯得過于幼稚,甚至有一種漠視生命的感覺。相反,幼兒教師的培養不但要專業化,更應以人生發展的前瞻性高度來認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應培養“雙師型”或“多師型”的幼兒教師,既是音樂教師,又是音樂家;既是教書匠,又是教育家、心理學家等,只有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引領下,才能切實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構建高質量的托幼機構,推進幼教事業的改革。
而不是學前教育大專班要培養什么人才,本科班又培養什么人才。
(二)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從目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看,注重實踐、秉持夠用原則的幼師生,科研能力較差,理論知識不夠廣博,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貽誤教育時機,幼兒的許多潛能不能被發掘。顯然,這些幼師生是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而傳統的高校生又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能力等弊端,亦無法勝任幼兒教師的工作。當然,也有少數的高校在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方面已走在前列。
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人文、社會、教育與心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全面系統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從事心理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在各級各類師資培訓部門、各種兒童教育與康復機構、廣播、電視等部門從事兒童教育、科研、培訓、宣傳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其主要課程有教育學原理、兒童心理學等19門理論和專業課,涉獵較為廣泛。
東北師范大學探索了“寬口徑、厚基礎、精專業、多出路”的人才培養模式,力求通過20門主要理論與專業課達成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培養目標。具體的課程安排是前一年半至二年為教育基礎課,第三年是專業理論與技能課,第四年上學期實習,下學期撰寫論文。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為幼師學校及相關的科研所、管理機構、幼兒園等培養專門人才。其涉及的課程較為豐富,2005年時本科生的主干課程就有34門,其中教育基礎課是13門,專業課是21門,為學生奠定了堅實的教育理論和專業理論的基礎。
事實上,上述三所高層次大學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不但走在了其他高校的前列,而且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那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究竟應如何定位,客觀的社會現實為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
(三)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下面主要從理論、技能、實踐三個方面進行目標定位。
1.理論目標
(1)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這里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幼兒的發展為核心,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理性認識和對學前教育事業的理想追求,這種理念是與時俱進的,因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是從事學前教育所必備的前提。它包括正確的幼兒觀、教育觀、課程觀等。例如,尊重幼兒的觀念,并不是簡單的言語、態度上的尊重,更應表現為視幼兒為獨立的個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傾聽幼兒的聲音,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幼兒潛能的發展,在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的同時,注意彰顯幼兒的個性等。
(2)廣博的教育基礎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在通識教育階段,廣泛地學習中外古代近現代教育史、教育概論、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統計、教育評價、教育論著選讀等課程,深化自身的理論構建,為專業課的學習搭建一個知識平臺。
(3)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專業理論知識。在專業教育階段,使學生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發展的動態及現狀,使學生專業知識的儲備達到一定的廣度。同時,深入研究本專業的主干課程,使自身具備良好的專業精神和情感。
2.技能目標
專業技能包括專業技巧和教育教學能力,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技能,才能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興趣和需要。
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應包括:創設教育教學情境的能力,有效地引導、組織的能力,準確地觀察、發掘幼兒潛能的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計算機和外語的應用能力等。
3.實踐目標
為培養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在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培養的同時,加強實踐活動。從課程安排看,前兩年應是教育基礎課;第三年是專業理論和技能課,當然,可以設置模擬教育教學活動,同時增加見習次數,最好對幼兒園的大、中、小班分別見習,在第三年的下學期,根據學生技能的培訓、見習的情況,安排2-3周的實習;第四年上學期是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全面投入實習的階段,進一步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下學期撰寫出基于實證性研究的、有一定理論和現實意義的、有一定創新之處的畢業論文。
注釋:
①黃春香,李雪榮,易受蓉.早期干預對嬰幼兒發展影響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8 ,(12)251.
參考文獻:
[1]陳姝娟,李暉,蔣菊.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模式新探[J].教育探索,2007,(12).
關鍵詞:學前教育;科學素養;培養
作者簡介:郁雯(1963-),女,浙江鄞縣人,南昌師范高等??茖W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準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培養研究”(編號11YB032;主持人:郁文)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5-0091-02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特征
(一)科學素養的涵義
對于“科學素養”的定義,不同國家的學術界中有著各種不同的觀點。如美國“2061計劃”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將“科學素養”第一位:應理解科學的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認識自然界的多樣性和統一性;能夠按個人和社會目的運用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方法。
我國學術界對“科學素養“的認識是以正規教育為基礎,在認識自然和應用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內稟特質。包括人們所掌握的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通過日常學習和媒體等各種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積累形成對科學技術的理解能力?!笨茖W素養“包含幾大要素: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意識和科學品質等[1]。
(二)科學素養的教育理論
科學素養的教育理論認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和思維方法,發展科學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逐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世界觀、價值觀與審美觀。培養良好的科學品質,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2]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科學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除了具備基本的公眾科學素養外,面對充滿好奇、渴望探索,卻又缺乏經驗的幼兒,還必須具有高于一般公眾的科學素養。
1.具有豐富的幼兒科學教育知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階段首先應積極主動去了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吸取現代科技的前沿成果,在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中,要更多掌握相關的知識背景。其次,要掌握好幼兒科學教育方法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幼兒教育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
2.具有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在科學教育中做到會操作、能考察、善制造。
3.具有幼兒科學設計與指導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兒的需要,能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反映隨時調整活動的目標。在活動內容和活動材料的選擇中,要以幼兒的興趣或能引發幼兒積極進行探索的活動材料為前題,將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轉化為幼兒認知興趣與需要的活動過程,使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投入到科學探索活動中去。
4.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對幼兒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根本保證。它包括研究資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探索、測量工具的運用及課題的選擇、論文的撰寫等。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分析
我們對江西省南昌市近幾屆在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大專生和五年一貫制高職生的科學素養的現狀進行了一次隨機結構型調查問卷,其主要內容包括:對科學技術術語了解、對科學觀點的了解、科學方法和過程的理解、對科學與社會關系的認識以及學前專業學生參與科學活動的情況。分別用于調查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對科技的興趣態度、科學信息來源、對高新科技領域的了解、對科技利弊的認識、對科學原理和方法的了解等方面的信息。
在對科學技術術語了解程度的調查過程中,我們選用了分子、Internet、DNA、納米,四個科學技術術語了解學生對它們的理解程度,絕大部分學生對DNA、納米不了解。在對科學知識和觀點的了解調查中,我們沿用了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的16個測試題,三種學歷的平均得分為66.3%,其中本科學歷的學生為81.7%高于大專學歷的學生,而大專學生則高于五年一貫制高職生,呈現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對科學知識和觀點的理解程度越高的趨勢。在對科學方法和過程的理解的調查中,我們設置了3道題,一是對“科學研究”一詞的理解,其余兩道題是對實驗方法和概率的理解,三種學歷對其理解程度普遍較低,均低于對基本科學知識的了解,平均為24.3%。在對科學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根據我國迷信形式復雜的具體國情,將中國城鄉普遍流行的迷信現想象進行了歸納,將具有典型意義的五種迷信現象設計為測試題進行測試,五年制大專生為35.7%,三年制大專為28.4%,說明認識科學與社會關系與受教育的程度沒有直接的關系。對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統計我們對以上三個方面的掌握程度做了一定的要求而得出的,三種學歷平均得分為5.86%,低于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大專學歷科學素養得分10.7%。
通過對不同學歷的學前教育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調查,反映出學前教育專業的科學素養整體水平很不樂觀,制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水平的關鍵因素是對科學素養的學習不重視,在高中階段受升學利益的驅動,對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天文、宇宙等方面的常識“無暇顧及”。到了大學階段就只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一些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科技知識,尤其是前沿知識,涉及不多,甚至毫不關心,文科學生在這方面更是薄弱,對科學探究、思考、創新及實踐能力較弱。從學生對科學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認識,反映出學生對科學本質和科學精神的認識上有缺陷。
同時,調查也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科技活動興趣不大,主動參與的科技活動較少,如經常參觀省市科技館活動的人數平均只有18.5%,81.5%的沒參加過;在閱讀科普讀物方面23.1%的人經常閱讀,76.9%的人不閱讀。
三、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途徑
(一)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相關課程的興趣
對幼兒來說,科學的啟蒙主要是科學興趣的培育,要激起幼兒的科學興趣首先必須喚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興趣。因此,我們在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過程中,要注意科學知識的基本性和基礎性,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認知結構,抓住知識生長點,促進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茖W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學生生活教育的內容,為學生獲得能真正的科學知識、經驗提供前提和可能,學生只有認識到所學習的內容是自己當前或未來所必須了解的知識,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究,才能真正體驗和領悟到科學的價值,充滿對生活中科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和形式上要多樣化,如在教學上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勤思善問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通過巧妙設疑去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學習中善于質疑,善于研究和探討。并且教師要適時、適度地組織學生獨立完成發現知識過程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驗證自我的想法,最終得出結論,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以此養成良好的探究科學習慣。把正規科學教育活動與非正規科學教育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做更多的探索。
(二)加強科教類課程的設置
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更加注重專業主干課和專業技能技巧課課程的學習,而對科學教育類課程的設置重視不夠,只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且只開設一個學期,除此之外也沒有通過其他渠道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學生對自身科學素養的養成也不重視。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今后開展科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必須要建立系統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來提升其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認為:第一,學前專業必須開設一定數量的如《現代科技概論》、《科學史》、《現代科技發展前沿》及《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等必修課。第二,開設一定數量的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領域科學基礎知識的課程如《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等。第三,鼓勵學生參與其它系里面向全校開設的有利于科學素養培養的選修課程,如《電工基礎》、《地球知識概論》、《生物制藥》等。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定位為學前教育專業科學教育課程的目標,激發學生對科學教育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和過程,培養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操作能力,從而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
(三)營造良好的科學素養教育環境
科學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個濃厚的科學氛圍和教育環境,在校園文化中,要不斷強化科學導向,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科學。使良好的科技教育環境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情緒,激發他們對科學技術產生的興趣,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學前教育系可以結合自身的特色,建設多元立體的科技教育環境。一是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宣傳資源,如宣傳櫥窗、校園網。介紹科學名人名家、科學新知識、科技新發現和新成果。二是整合科技教育資源,建設學生科技作品展覽室,將學生制作的各類科技作品展出并存放,開放理、化、生等實驗室,并指派老師進行輔導,使實驗室成為學生的科技操做室以達到自然地滲透科技教育的目的。三是經常性的組織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如舉辦科技講座、學生科技知識競賽、科技制作競賽科技文化展覽等。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文化氛圍的熏陶,促進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和不斷提高。四是鼓勵學生利用雙休日或寒暑假積極參加社會科普宣傳活動,宣傳科學知識,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到科技館、科普報告團做講解員,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科技相關的知識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 幼兒教師 專業化發展 現狀 應對措施
論文摘 要: 幼兒教師的發展正在開始從數量滿足型向專業發展型過渡。培養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既關系到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興衰,又關系到國家未來建設事業的發展。然而,幼兒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也是不爭的事實。為此,作者針對幼兒教師專業化的現狀加以思考,分析應對策略,旨在對幼兒教師專業化建設與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討或參考。
隨著我國幼教事業的蓬勃發展,幼兒教師的發展正從數量滿足型向專業發展型過渡。因此,培養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幼教師資隊伍,既關系到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興衰,又關系到國家未來建設事業的發展。然而我們在對臨沂市的幼兒教師調查中發現,作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核心力量的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改革對策,則將成為區域幼教事業與教師發展的“瓶頸”。
一、區域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
(一)文化素養偏低,教育理念落后。
調查顯示,臨沂市幼兒教師學歷普遍不高,各層次的學歷比例為:初中占7.3%,中專占68.9%,??普?0.2%,本科占3.6%,這表明大部分的幼兒教師是中專學歷,還有一定數量的教師是初中學歷。雖然學歷不一定與才能、學識成正比,但是高學歷的教師總體能力、學識層次更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就整體而言,臨沂市的幼兒教師學歷偏低,本科以上高學歷老師更是太少。幼兒園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就必須突出人才優勢。
另外,大部分幼兒教師初中畢業后直接就讀幼兒師范或職業幼師,雖然有幼兒教師必備的能力和素質,比如動手操作能力較強,有較好的彈唱舞美基本功,有耐心、童心,等等,但也有不容忽視的弱點,就是知識結構單一,文化功底薄弱,語言表達能力差,等等。更重要的是許多幼兒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沒有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育活動中不能平等對待兒童,不尊重兒童,不重視幼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使每個兒童都獲得充分的發展,等等。
(二)專業素養偏低,綜合素質不高。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臨沂市的幼兒教師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只有27.4%,幼教專業畢業生只占38.7%。這說明大多數的幼兒教師是非專業的,很多教師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就直接進入了幼教行業。究其原因:一是近幾年學前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幼兒教師;二是幼兒教師的培養渠道減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數量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三是一些職業學校開設的學前教育專業專業性不強,教學質量不高,學生畢業時無法拿到幼兒教師資格證。因此他們雖然經過了職業培養,但專業思想并不牢固,綜合素質較差。在對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情況的調查中,認為個人的專業能力水平比較高的占23.6%,一般的占46.2%,較低的占27.9%,很低的占2.3%。在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方面,有長遠規劃的占0%,有中期規劃的占21.1%,有近期規劃的占23.5%,沒有規劃的占55.4%。近五年個人參加專業培訓的情況為:5次以上的占0%,3—4次占0.5%,1—2次的占21.4%,0次的占78.1%。以上數據說明大部分幼兒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意識淡薄,對職業規范、職業周期、專業發展規律、職業價值取向等問題認識不清,沒有樹立終身從事幼兒教育的觀念,在專業學習上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浮躁情緒,這些嚴重影響了幼兒教師專業的長遠發展。還有些教師僅把自己定位為“教書匠”甚至是“保姆”,這顯然與當代幼兒教育的專業發展是不相適應的,離“專業型教育家”和“研究型教師”的要求有較大差距。許多長期工作在保教第一線幼兒教師,因缺乏職前與職后幼教專業培訓,在面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理論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沖擊時,感到力不從心、束手無策,急需在學習與研究中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教育實踐能力偏低,教育研究能力較差。
由于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較低,加上工作的繁忙和瑣碎,不少幼兒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較差,表現為不會分析、評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能夠根據兒童的需要、具體的教育情境和長遠的教育目標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蒲心芰κ翘岣呓處熃逃虒W水平的重要途徑,然而大多數幼兒教師科研意識不強。對幼兒教師近五年個人承擔立項課題及正式的調查顯示,只有0.3%的老師承擔過市級課題,15.6%的承擔過縣級課題,沒有課題的占到84.1%,76.3%沒有發表過論文。由于受科研能力水平的限制,不少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開發智力、培養創造能力的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其教育能力的偏低勢必影響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加強區域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應對措施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幼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幼兒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幼兒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人格,關注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創設能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贬槍Α毒V要》的要求,根據省教育廳提出的“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意見,結合臨沂市幼兒教師的實際情況,要使幼兒教師獲得長足發展,真正成為專業化教師,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幼兒教師的成長不應只是教師個人的責任,而應成為社會的責任。因此,國家要制定相應法令,采取必要措施,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2010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發展學前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各級政府和部門要進一步地貫徹和落實,在法律、政策、經濟、激勵機制等方面給予支持,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只有保障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提高其社會地位,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幼教領域并安心從教,幼兒教師的質量才能提高,幼兒教師職業才能更有吸引力。
(二)加快培養步伐。
山東省教育廳在《關于規范五年制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將根據全省小學和幼兒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層次、培養規模和實施途徑。承擔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養任務的各有關高等學校要嚴格執行招生計劃,采取有力措施保證五年制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培養質量。”根據這一指示,我市的幼兒師范學校和舉辦學前教育專業的院校,要根據當前學前教育對師資的需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有計劃地培養合格幼兒教師。把培養實踐型高素質幼兒教師作為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目標,制定合理而完善的課程體系,構筑多元化、綜合型、有時代性的幼師課程,將必修課、選修課、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四大板塊有機整合,優化課程結構。只有設置合理的職前教育專業課程,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幼兒教育需要的人才,才能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最終實現幼兒教師的專業化。
(三)健全培訓體系。
山東省教育廳張志勇廳長在山東省農村學前教育研討會上提出,到2012年,我省農村幼兒教師專業合格率達到80%以上,??萍耙陨蠈W歷達到30%以上。幼兒園園長、教師持幼兒園園長崗位培訓合格證書和幼兒教師資格證書率分別達到80%和60%以上?,F在,我市的幼兒園園長持證上崗率只有53.2%,幼兒教師資格證的只有27.4%,離省里的要求相距甚遠。因此,除了嚴格引進新師資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首先,要加強學前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的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幼兒師范、教師進修學校等作為固定培訓基地,積極建立形式多樣的學前師資培訓中心,把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納入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規劃,建立幼兒教師繼續教育證書制度,對從事學前教育的師資有計劃地進行輪訓,并逐年擴大培養數量。其次,要充分發揮教育行政部門、教師任職學校和教師個人等方面的積極性,開展脫產、函授、業余面授、在崗自學、教學教研等多種形式的在職培訓。在培訓質量上,要注重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技能多方面結合,強調實踐。通過培訓,提高學前教育師資學歷層次和整體素質,加快學前教育骨干教師崗位的建設。最后,要通過請進來(聘請專家輔導、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走出去(走出去參觀學習、取經)的方式和相互觀摩活動,加強幼兒園之間的聯系與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四)強化隊伍管理。
進一步明確和健全管理權限,確保幼兒教師有機構管、有人管;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使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培訓、調動等有章可循。對學前教育師資隊伍進行必要的清理,將一部分不具備教師資格、素質較低的教師調離教師隊伍。同時,通過經濟、行政甚至法律手段,制約教師的不合理流動,減少學前師資特別是骨干教師的流失,保證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穩定而健康的發展。
幼兒教師素質決定學前教育質量。只有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各相關部門切實加強幼兒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真正把幼兒教師待遇和地位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打造一支質高量足的幼兒教師隊伍,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斌賢,叢立新.高屋建瓴——當代教育新觀念[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