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9: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文章分析了多媒體技術進入教學后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的影響,探討了為適應現代教學模式教師應采取的一些對策:教師要接受終身教育;破除“滿堂灌”的陳舊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教學;進行教學試驗,總結教學規律;教師要做好角色轉換的準備;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在現代化教育中教師應根據各種變化,不斷合理調整自己在教學中的作用,逐漸完善新的教學方法,探討并充實新的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更加和諧統一。
多媒體技術介入教學后,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會被打破。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帶來的將是整個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過程的一場深刻革命。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角色以及學生地位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1)傳統的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3個基本要素構成的,現代教學過程又增加了教學媒體這個要素;(2)使教學內容由原先單一的描述性文字和補充說明的圖形、圖表變成了一種集文字、聲音、圖象、動畫、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信息;(3)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后,促進了教學方法向綜合化方向的發展,使教學方法變得靈活多樣;(4)在現代化教育中,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向學生灌輸知識,教師的作用將主要體現在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方面;(5)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依靠教師的組織安排和要求進行學習,是被動的學習者。把現代教學媒體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后,改變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因此,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應根據其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變化,不斷合理地調整自己在教學中的作用,逐漸完善新的教學方法,探討并充實新的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更加和諧統一。下面將探討教師應如何適應和發展現代教育技術。
一、教師要接受終身教育
面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所受到的教育,不再是階段教育,而是終身教育。終身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獨立學習能力,能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進行終身學習的人。他們能根據自身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構成,不斷地獲取新信息、新知識,以提高自身生存發展的能力,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新情況。1809年,歌德就曾說過:“今后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夠學習而終生享用。我們必須每五年學習新知,才不會被時間淘汰。”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這句話早已得到驗證?,F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知識信息總量的增加,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學習能力和更好的學習方法。純粹傳授知識內容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必須向學生傳授如何學習的方法。正如《學會生存》所指出的那樣,“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那些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論文格式?!笨梢姟皶W”比“學會”更重要。只有學會學習才能終生學習,只有終身學習才能不斷更新知識,不斷獲取新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教師作為教學軟件的設計者、制作者,教學工作的研究者,不僅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本身也應進行終身學習,不斷地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人的一生將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度過,“活到老,學到老”,是當今社會的特征。教育者必須先接受教育,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教師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進行自學或參加培訓,不斷補充新知識,更新觀念,掌握新技術,來適應新形勢下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破除“滿堂灌”的陳舊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教學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強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動手的能力,重視學生的主體存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探索求知的精神。要破除“滿堂灌”的陳舊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教學。目前,正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這就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解決“教”的問題?!疤铠喪健钡慕虒W方法已不再適應教學的發展。要徹底摒棄傳授知識為主的舊觀念,樹立以能力為主的新觀念。堅決摒棄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特別是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過于劃一呆板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要重點放在組織與指導學生的獨立性學習活動上。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法,讓學生更多地自己動腦動手,變學生由“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推行啟發式,廢除注入式,教師要善于將啟發的思想和原則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導學上下功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興趣??鬃拥摹墩撜Z》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對教師來說,教學已不再只是教學生學習的問題了,更主要的是指導學生如何在浩瀚的信息中尋找知識和整合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進素質教育。采用多媒體教學,節省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同時也節省了學生盲目記筆記的時間,加快了教學進度,教師要有意識地留出“時間空白”,讓學生以充分的思考、質疑等自主性活動予以填補,打破教師一言堂,還學生“問”和“講”的權力,允許學生公開和老師討論、和同學爭論。從根本上改變教師“滿堂灌”現象。
三、進行教學試驗,總結教學規律
多媒體教學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所以,要在教學過程中探索教學規律,并利用有關的教學研究手段和工具,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根據反饋的情況和問題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軟件進行修改和完善。在引進多媒體設備時要從經濟條件、實現教學效果等方面綜合考慮。如果上課學生人數不多,就采用計算機加投影儀,既可節省經費,又不影響教學效果。如果學校規模較大,上課學生人數較多,在學校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計算機加分屏器加多個顯示器的配置。在開發多媒體課件時應注意,除了文本的顯示之外還要進行抽象、引申、總結,豐富教學內容,另外還要做到生動,有適當的動畫、圖示,能夠吸引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學內容。還應特別注意的是屏幕的顯示內容要適當,內容量度應該能夠控制學生的思路與教師一致。顯示背景與用戶界面的設計不要過于花哨,以免喧賓奪主。同時設計時還要注意動畫的速度,不可顯示太快,也不可太慢。太快學生跟不上,太慢會將學生的視線轉到其他地方。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講授的內容要非常熟悉,能夠不看教案和顯示器就能授課。這樣教師就可以有時間和精力來調整課堂氛圍。另外,雖然是在多媒體教室授課,但現有的CAI系統學生只能應接不暇地看教師演示而不能及時練習,從而很多知識點都似會非會,略有印象,遺忘的比較快,但我們可以在校園網上多媒體軟件,學生可以在任何一臺已聯網的計算機上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利用零散時間在課下自己復習,甚至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做習題,鞏固在課上所學的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四、教師要做好角色轉換的準備
隨著多媒體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師的角色在其特征、職能等方面將發生變化。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信息源,教師的權威意識也將逐漸失落。教師角色的變化,并不是說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師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對教師角色的要求更高了。這個新的角色使教師的職能更趨多元化。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其言傳身教、作為學生榜樣的角色沒有變化,而且應發揮得更好。教師不但教書育人、敬業愛生、為人師表,還應當擁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多媒體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還要具備對現代多媒體技術熟悉、運用、操作的技能。要求教師在課前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媒體,設計出最佳教學方案,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接受和掌握最多的信息量,幫助學生打開掌握新的論文格式學習方法的大門。多媒體教學要求教師從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變為以設計教學為主,從講授者變為啟發幫助者,要求學生從單純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自我學習,自我發現,學生不再是教學的被動者,而是教學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師應逐漸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引導者?,F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信息技術總量的增加,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俗話說得好:給人以魚不如授人一漁。使學生逐漸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知識探索者。
五、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許多新的傳授知識的手段,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教師要學會應用這些教學技術,同時要潛心探索多媒體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樹立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努力適應現代教育的新形勢。現代教育技術的實現,不但要有現代教育方法、現代教育手段,還必須有高素質的人來完成。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執行者,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應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授課,就必須提高自身素質。他們不但要精通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掌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知識迅速傳送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甩掉傳統的教學方法,研究新型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開發出適應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層次的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的開發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又難度較大的工作。它不只是書本文字在計算機屏幕上的再現,而是對原有知識內容進行總結、概括、引申、創新的過程。通過聲、像、圖、文的結合,能使復雜、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變成形象直觀、便于理解、便于掌握的信息,因此,工作任務很繁重。教師開發各自專業的多媒體課件,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一個促進。高校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基地,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層次的教師。教師除了要鉆研自己教授的專業知識外,還應不斷學習當今計算機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等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新世紀現代化教育的發展需要?,F代教育技術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產物,是推動教育改革,深化教育實踐,改變教學方法的強大武器,它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越來越發揮其重要作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對教育方面的影響正在日益加深,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更新觀念,更要更新知識,真正成為時代的先驅,成為現代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參考文獻:
[1]劉芬,高志軍.教育的轉型呼喚教師角色的更新[J].教育學,2002,(1):44–461
[2]劉培進,孫鶴汀.論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實現[J].教學研究,2002,25(3):207–2091
[3]張能福,閆旭騫.多媒體技術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及其發展趨勢[J].教學研究,2002,25(2):149–1511
一、教育改革必須以教育觀念的轉蠻為先導
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統的自我發展與完善,它是多維度的,是教育系統內各要素都要更新與發展的變化。簡單他說,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完成由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向以直接經驗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以及由培養經驗型人才向培養創造型人才的轉變。我們所說的素質教育既是一種教育觀念,又是一種教育模式,其實二者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因為教育模式實質上就是具有實際操作功能的教育觀念。教育觀念是人們形成的關于教育的比較穩定的世界觀,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內容和方法的主體。教育觀念主要有四大功能:(1)對特定集團的教育主張、教育秩序、教育行為加以正當化、普遍化、社會化;(2)使與自己集團對立的教育觀念解體;(3)使教育諸要素在統一的整體中各盡其能;(4)賦予教育者以使命感。,教育觀念具有一般導向功能,在教育、教學中占據指導者地位素質教育觀是與傳統的應試教育觀根本對立的。傳統的應試教育觀是在社會“升學熱”中自發形成的,這種教育觀念只見考分不見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試作為指揮捧,引導學生“死扣書本、死記硬背、死追分數”相反,素質教育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視素質,需要培養什么樣的素質就教什么,怎樣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質就怎么教,一切以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為依據,重視學生的“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理論、學習理論為指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應用,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并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學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
在未來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取代傳統的黑板和粉筆是大勢所趨。但是,還必須充分認識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即使運用了最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也并不一定意味著教育就現代化了,從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最根本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
很普遍的一個現象是:在很多學校中,現代教育技術的硬件建設已相當完備,計算機已成為基礎課程,但計算機操作方面的考核,仍然用筆答試卷進行,仍以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操作能力。這反映出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仍然很深,人們(尤其是教育部門的教師與領導)還沒有從實質上理解素質教育或接受素質教育。也就是說,人們的觀念不能更新,物質條件再優越,教學方法和手段再先進,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在素質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對素質教育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素質教育的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當前,知識經濟的大潮洶涌而來,新的世紀強烈地呼喚創造型的人才,因此,在全民范圍內(尤其在教育部門內部)普及素質教育觀念,使素質教育深入民心,是加速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
二、素質教育要求建構新型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素質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某種教學環境和資源的支持下,教與學環境中各要素之間穩定的關系和活動進程結構形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課堂、教材和教師為中心,排斥一切課外活動,忽視勞動職業訓練;以傳授課本知識為惟一目的,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生體地位,忽視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顯然,這種教學模式已經滯后于社會的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不能適應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必然要為社會所淘汰。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為學習過程創建必要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實現意義學習(即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機械記憶)。顯然,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完全是認知的主體,學習強調的不再是對知識的記憶,而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以及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強調…清境創設”協商會話”、“信息資源提供”。因此,lnternet網巨大的信息量,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以及它們所共同具備的友好的人機交互能力,為創建這種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技術上的支持。
在我國,對于那些現代教育技術設施還不夠完備的廣大學校和地區來說,實現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模式尚有困難;而且,建構主義特別強調探索學習和發現學習,忽視了接受學習,根據奧蘇貝爾的理論,發現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獲得的只是初級概念,因此,并非適合于所有課程的學習,而接受學習仍是學習者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在這里有必要說明一點:接受學習不同于機械學習,它同樣可以實現意義學習,學習結果到底是意義的還是機械的,這要取決于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
我國教育技術專家也提出了一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為中心”和“以學為中心”的揉合與優勢互補,它基本保留“傳遞一接受”的教學過程,以接受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教師有時處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時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雙主”教學模式強調對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強調學習的目的是實現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意義建構,即實現意義學習。顯然,“雙主”教學模式更適合我國國情,有助于實現我國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習者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無論是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還是“雙主”教學模式,都有利于這個目標的實現,到底應采用哪種形式,還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創建新型教學模式
如前所述,新的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創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識的基礎上,主要在實踐做”、“應用”)中培養。因而教學中要增加實際練習、自由操作、社會實踐等以學生親身體驗為主的學習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運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學和學習工具,把粉筆加黑板的教學變成以實踐為基礎的教學。而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正在發生改變,計算機文化、網絡文化已逐漸成為一種基礎文化,信息能力也日益成為現代社會中人們的一種基本生存能力。因此,教學中必須增加培養學生對信息獲取、檢索、分析、處理能力的內容,信息能力也要作為教育的培養目標。可見,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必須應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
1.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工具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空間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講臺,借助于多媒體工具和平臺,教學可以從視。聽、觸多個維度展開。不僅教師的授課、指導、輔助要通過各類媒體進行,而且學生的學習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類媒體來實現。另外,各類計算機網絡還構成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遞信息的工具,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反饋都要在此基礎上進行。
2.招現代教育技術作為資源
素質教育重視知識與能力,不再片面強調對知識的記憶,因此,在這種基于“學”的環境系統中,必然要選擇與應用大量的教與學的資源)現代教育技術能夠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磁帶音像教材、多媒體教學軟件、校園網等,而且,Internet網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學資源庫。
3.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環境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構造各種教學環境,如多媒體綜合教室、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校園網、基于Internet網的遠程學習系統等。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創造和展示各種趨于現實的學習情境,把抽象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融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探索。
4.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在一起互促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的教學形式。合作學習能夠發展學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學業上失敗的學生在同伴幫助的過程中經歷成功的體驗,重塑自尊;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學習消除了在應試教育中競爭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孤立,形成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生關系??梢姡献鲗W習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必然要求。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各種網絡環境可以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
以上只是簡單地分析了現代教育技術在創建新型教學模式中的地位與作用。如何才能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教學模式,還應由各地區、各學校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創造性地探索與開發。
通過上述內容可以了解得知,當代科學教育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及意義,但是我們在應用當代科學教育技術的同時,需要注重其弊端與不足之處,從而有效保障高校體育教學活動順利、健康進行,本文以下通過總結相關研究學者以及教育同胞的相關實踐報告結果,以試析當前科學教育技術對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作用。陸建林指出當代科學教育技術的應用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有效培養了學生們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能夠盡快了解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內容,從而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同時,科學教育技術的應用有效提高了教學教師的教學技巧,進而有效拓寬了教學空間與范圍。另外,顧秀萍指出當前科學教育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著的,但是與此同時,還需要注重其中存在的弊端與不足點,并且號召需要采取相關措施對其進行處理,例如:加強課外交流、塑造人文精神等對策。此外,劉從梅與陶運三等相關研究學者也紛紛指出當前科學教育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文以下將當前科學教育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介紹:首先,體育教學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操作能力不夠;其次,所應用的科學教育技術其硬件設施并未及時為體育教學活動提供有力服務;第三,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所應用到網站較少,并且網絡資源導航功能需要進一步加強;第四,教學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逐漸計算機化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素質教育政策的實施與開展,同時,還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因此,需要探討一些有效整改措施以及方法來解決上述所存在的問題,例如:第一,提高教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計算機操作能力;第二,增加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投入量;第三,對網絡資源管理以及導航系統功能等進行進一步加強,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等。綜上所述,當代教育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并且其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但是如此同時,其所存在的問題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需要對當代教育技術進行合理、科學的應用,從而有效保障教學活動的和諧氣氛。
2試析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
2.1關于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的時代背景分析
根據唯物主義理論得知,任何事物的發展均會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與改革也會與時代背景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逐漸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為了使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能夠順利實施,則需要對當代時代背景相關特點進行分析與了解,并且還需要了解高等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有助于我們對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現狀進行重新的認識與把握,該文以下將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進行分析與介紹。
2.2簡述知識經濟的概念以及其主要特征
21世紀是一知識經濟的時代,因此,知識經濟是指以知識為基礎,并且以現代科學技術為發展核心的經濟,知識經濟的繁榮不是依賴于資本、資源以及硬件技術的數量以及規模上面,而是對知識以及信息的有效利用與積累,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首先,知識就是資本。在農業經濟時代背景下,土地就是資本;在工業經濟時代背景下,貨幣以及自然資源就是資本,而在當今知識經濟背景下,則知識就是資本,其中知識的主要來源于人腦所產生的智慧,其是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知識的投入可以代替物質的投入,從而有效節約物質資源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其次,知識經濟時代以信息為基礎的特點。由于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的生產技術基礎以及工作方式均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從而使得勞動資料信息屬性在生產活動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以知識信息加工處理為主要工作方式,并且以此而創造社會財富,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術以及傳播是推動知識經濟時展的重要因素;第三,知識與技術創新是知識經濟時展的內在動力,如果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沒有創新能力,則其缺乏相應的動力,那么將會失去世界格局中的地位,難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對于知識經濟時代而言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3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人才需求的主要特征簡述
首先,需要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這是由于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能夠對知識以及技術進行不斷創新,同時,還可以對管理以及制度進行創新,從而有效推動本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當前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人才需求首要要求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其次,需求復合型人才。一般情況下,復合型人才不僅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水平與較強經濟觀念,而且還有具有優化資源的能力,從而大大推動企業的發展,因此,復合型人才是當前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最重要的資源;第三,健康型人才。健康型人才不僅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而且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更高的投身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活動中;第四,信息性人才。信息型人才依據自身積累的知識,能夠對周邊事物進行思考與質疑,從而針對此問題而探索解決,這種運籌能力即是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應具備的重要人才。
2.4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地位價值以及其作用分析
高校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的主體,其決定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運行知識的重要生產力,如果沒有人才,即是擁有高端的科學技術以及知識,也無法發揮其作用,因此,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最重要的生產力,而高校教育是培養學生們認知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的基地,所以說,高校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具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另外,高校教育是新知識的創造源,知識創新性越強,則其價值就越高,因此,高校教育以創新新知識而為知識經濟時展提供動力。此外,高校教育是新思想的發源地,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的動力,而人們的思想是運用科學技術的先導,因此,培養學生們的新思想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責任與義務。
3試析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3.1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模式相對落后
傳統的體育教育教學模式是在教學教師的嚴格管理下而進行的,使得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培養,同時,只強調提高學生們的運動量,而忽視了對學生們體育興趣與能量的培養,以至于學生們對體育教學活動失去學習興趣,致使學生們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水平均得不到有效提高,從而嚴重影響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3.2高校體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程度較緩慢
由于教學教師是課堂教育的實施者,因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教學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綜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據目前高校師資隊伍現狀來看,均存在著以下問題:首先,具備高學歷與高職稱的體育教師數量偏少;其次,學科專業知識過于陳舊,并且知識結構普遍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從而為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一定的難題;第三,高校體育教學教師的數量存在著嚴重不足,加上高校領導對體育學科的不重視,以至于參加體育教學的教師數量逐漸減少,同時,參加體育學科的學生們也越來越少,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們其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水平均不高,從而嚴重制約著高校體育教學課程的改革。
3.3學生們參與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通過相關研究結果得知,學生們每周參考體育教學課程的次數不超過三次,每次不超過1h,并且參考體育教學活動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20%,以至于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水平普遍低下。
3.4運動器材相對缺乏
當前的運動器材設備以及體育場地規模均達不到新形勢下的發展需求,以至于滿足不了學生們對體育運動多元化的個性需求,加上其管理水平低下而致使體育教學秩序混亂,由此可以看出,運動器材的缺乏問題以及管理水平低下的問題直接嚴重影響到體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4探討應用當代科學教育技術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相關對策以及建議
4.1做好當代科學教育技術應用環境的建設工作
首先,需要建立足夠多的多媒體教室,能夠有效滿足體育教學課程的正常開展需求;其次,建立校園網與電子閱覽室,使得學生們能夠通過該平臺而增加互動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們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興趣;第三,網絡遠程教育中心,從而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
4.2加快體育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
現代教育技術是一個教育術語,它是利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知識與成果,為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利用科學理論去研究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特別是以計算機為主要載體,對教育技術進行改變、演化,它對教學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可以全面地安排教學活動的計劃和實施,對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調控、評價和管理,以達到教學的高效化。
1.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是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對現代化教育起了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現代教育現代化的主陣地。在現代社會,知識和信息成了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衡量參數,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會對全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教育領域更是如此?,F代教育技術的提高,對國家教育正產生著不小的影響。
2.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了教育的形式
教育形式的變化,其實就是教育技術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正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去沖弛教育發展的結果。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標志,它使遠程教學成為交互性的教學新形式,智能技術和虛擬技術大大變革著實驗室的工作效率,課堂中的應用使教學形式系統化、規范化,學生可以不用老師的教而去自學,這產生了高效的課堂,這些都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3.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后,優化了教學環境,使學生的同步、遠程、合作等學習方式變為現實,學生利用平臺信息創造各種實用的科技產品;學習都可以隨時隨處尋找各種知識信息,創造性思維得到極大提高。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正逐步展開,這讓學生處于中心位置,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多面培養。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地位和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信息時代的今天,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信息。不用說,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以計算機為載體,計算機技術能力已成為信息時代中每個公民必不可少的素養,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傳播手段和方法,讓更多的人獲得學習的機會。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著手重點打造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化教育大環境,讓我們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素養更加硬朗。
三、現代教育技術給我們帶來的變化
現代教育技術無處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學習和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尤其在教學中,它不但可以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地探究接受信息。在閱讀方面,電子書刊的出現大大地影響了我們的閱讀方式,它向我們展示了全新且更加高效的文字閱讀檢索方式。在電子刊物中,閱讀對象變成了聲音、圖像和三維動畫多種媒介,極大提高了人們的閱讀興趣;在信息檢索方面,只要輸入準確的關鍵字,便可快速地獲取想要的信息;在寫作方面,以前老土的手寫方式已顯得落后,鍵盤輸入、掃描輸入和語音輸入已成主流,圖文并茂和聲形并茂的多媒體寫作方式也變得更加流行,超文本的構思寫作和電子資料庫中的閱讀寫作已被高級用戶所青睞。四、現代教育技術如何應用于課堂教學現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中載入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力量,誠然,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也呈現著它不朽的魅力。太多的新媒體和新手段在不斷地應用于課堂教育,這些新手段和新媒體也正對我們的教育理念、方式帶來不小的變革。首先,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
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它準許我們的學生根據個人的實際能力和需要來制定自己的學習路徑,也為教師提供更加紛繁、更加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其次,在小組協作中充分利用媒體學習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習擺脫以書本和老師為中心的束縛,使學習呈現多樣化,提高信息的表現力,進而使學習變得簡單而有效。
四、總結
2004年《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頒布,隨后教育部啟動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該計劃明確提出,在3年內組織全國中小學教師完成不低于50學時的培訓。為保證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全國已經普遍展開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隨著培訓工作的展開,制約培訓效果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筆者參與了河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工作,培訓過程中通過與受訓教師的深入交談,親身觀察以及反思,發現當前培訓中存在不少制約培訓效果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基層領導對培訓缺乏正確的認識。培訓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把這次培訓稱為計算機培訓(或者微機培訓),究其原因,是上級領導發的通知中就把這次培訓稱為微機培訓,致使許多教師把這次培訓與以往的各種計算機技術能力培訓等同了。部分學校領導理念認識和組織管理不到位。在與受訓教師的交談中,有些老師反映所在學校的領導根本不了解此次培訓的內容和意義,在學校內也沒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務系統,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并沒有針對教師運用教育技術設立評價和激勵機制,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時性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退縮心理,積極性不高。多數培訓方式和內容脫離中小學教學實踐,缺乏針對性。對于目前的培訓,受訓教師的普遍反映是主講教師不太了解中小學課堂,其所采用的培訓形式嚴重脫離中小學教學實踐,缺乏典型案例。受訓教師所工作的學校軟硬件環境有很大差異,個體能力層次差異也很大,培訓中沒能針對學校和受訓教師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統一的教材和步調,在培訓方式和內容上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發展時期受訓者的需求,所以最終的培訓效果并不理想。培訓模式比較單一。這次培訓在推進方式上主要有兩種模式,即核心培訓和全員培訓。核心培訓模式是首先培養一批學校的骨干教師,開展教育技術整合于教育的嘗試,而后再“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全員培訓模式指的是對全體教師實施教育技術的整體培訓。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訓組織形式是先“核心培訓”再“全員培訓”,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機構中接受培訓的骨干教師的培訓效果直接影響到以后的全員培訓,部分高等教育機構中的培訓脫離了中小學教學實踐,進而影響了整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實施效果。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要解決目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出現的問題,根本在于提高認識,從需入手,促進培訓模式的多樣化,并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受訓教師的積極性,使培訓取得預期的良好效果。
(一)精選主講教師,關注中小學課堂,注重案例學習中的知識建構,以學員的觀點引領和發展課程
教育技術的價值在于教育實踐,所以能力從實踐中建設,并用于實踐,這就是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指導思想。為了發展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將技術有效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去,培訓要從中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和自身發展出發,緊密聯系新課程教學,強調主體參與,動手動腦,使受訓教師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在體驗過程中輕松學會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術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講教師必須熟悉中小學課堂,注重受訓教師的專業發展。應樹立以培訓促專業發展、以研究促培訓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師教育理念,在培訓實踐過程中注重重構大學與中小學的合作伙伴關系,消除目前大學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所出現的從理論到理論,被中小學教師戲稱為“空對空”的培訓現象。
針對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培訓特點,在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主講教師要注重教學設計案例的利用,并將案例作為連接理論與實踐的中介。在案例學習過程中,課程的發展是動態的、非線性的、復雜的、非全部預先設計好的,它是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主講教師應能夠通過對案例的解讀、分析、評價、修訂等活動,促使參加培訓的教師建構出相應的理論框架,實現由“例”到“理”的上升。(二)關注受訓教師需求,以受訓教師為中心,采用“菜單式”培訓方式,增加校本培訓
學科教師參與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動力,主要來自于期望利用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良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從而縮小學生實際水平和教育目標之間的差距。因此對教師的實際需求的細致把握,是決定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所以應采用問卷、訪談、觀察等各種方式進行培訓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訓需求信息和確定培訓需求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找出目標期望值與教師現狀之間的差距,從而保證培訓目標的合理性?,F階段的培訓內容應以教師如何進行深層次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為主。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的主戰場在學校,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培訓方法、過程必須緊密結合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及自身發展的需要,緊密聯系新課程教學,所以培訓方式要多樣化,校本培訓在時間安排上應該具有靈活性,在內容上應具有一定的權變性,培訓方式宜豐富多樣,組織上要有可靠的保證。因此,增加校本培訓是最佳的選擇。校本培訓以教師所在學校為基本培訓單元,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又以其具體實踐為落腳點,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把培訓與教學、科研等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它與一所學校的校情緊密相聯,與教師的工作相伴同行,使教師所學到的教學技能和理論能迅速地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培訓結果可直接轉化為“教育生產力”,可以填補培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
(三)組織實施和建立保障機制,使中小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得到良性發展
根據高職教學規律和高職學生認知特點,作者綜合利用含沖壓制件、沖壓機床、沖壓模具等在內的典型圖片、深入相關企業拍攝的沖壓工藝特、精心制作的沖壓原理教學動畫以及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流程框圖等資源,制作了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電子課件。教學時,教師在電子課件的輔助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至于枯燥乏味,學生對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的理解更為輕松,從而使得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拍攝制作典型沖壓工藝的生產視頻,方便教學使用與資源共享
以教學需要和高職學生認知規律為出發點,深入相關企業錄制沖壓生產的典型加工視頻,剪輯后,單個生產視頻的播放時間控制在3分鐘之內。沖壓加工的相關動作是沖壓設備在操作人員的掌控下重復循環進行的,一般單件沖壓過程時間很短,故控制視頻播放時間并不損害沖壓加工的完整性,沖壓加工的動作過程也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展現。當然,控制視頻播放時間還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好處:第一方面,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占用的存儲空間較少,存儲、使用、共享都非常方便;第二方面,能夠避免教師因播放冗長的教學視頻而耽誤教學進度和教學效率,同時又能夠使用這些短而精的視頻資源打破時空限制,開展“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新型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穿梭中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第三方面,精短的視頻資源可以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情趣,避免倦怠厭煩情緒的出現。
三、拍攝、收集典型精美的沖壓生產圖片,方便課程教學與資源開發
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深入相關企業拍攝制作生產場景類、沖壓產品類、沖壓設備類、沖壓模具類等典型圖片資源,亦可通過網絡等收集整理相關沖壓加工的圖片資源。生產圖片取材于生產現場,能把沖壓加工的相關情境固化下來,比教材上所提供的一些二維圖片更為直觀易懂。這些圖片資料可以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進行展示,亦可為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提供素材,同時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四、開發制作生動形象的教學動畫,輔助抽象內容的講解與理解
必須認識到,圖片資源和視頻資源雖然直觀,但其亦有短板存在,有些信息還是很難從圖片和視頻上直接獲得,比如沖壓原理、模具動作、加工過程等。這些抽象問題在教學時難以表述,即使是在生產現場教學,也難免有這類問題的困擾,往往授課教師累個半死,卻收效甚微,學生不知所云。因而,開發助學助教動畫就非常有必要。作者應用Flash等軟件開發了一系列助學助教動畫,使表述困難的問題以形象化、可視化、動態化的形式予以呈現,突破教學模型和生產加工的局限性,在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中均可使用。形象生動的教學動畫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從煩瑣的表述和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可以節省部分教學成本。
五、開發沖壓模具虛擬仿真資源,開展虛擬實訓,彌補實訓資源不足
在現場教學中,生產模具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材料,但在其廢舊之前,不可能給學生提供裝拆實訓機會,又由于模具價格較高,也不可能有很多新模具供學生進行裝拆實訓,所以學生只能通過觀察外形的方式來對模具進行大致了解,而對模具結構,特別是模具的具體部件的裝配關系卻不甚明了;而供拆卸用的少量廢舊模具和教學模型,雖然可以讓學生了解模具結構,但在模具動作演示方面卻有所欠缺。為了突破教學模型和沖壓模具的物理局限性,同時彌補實訓資源不足的問題,開發了《沖壓模具虛擬仿真資源》,開展虛擬實訓,無疑是對生產實訓的一種有益補充。該資源精選13套典型沖壓模具,涵蓋了沖孔模、落料模、彎曲模、拉伸模、成形模,以及復合模和級進模,以CAXA實體設計等三維軟件造型開發并經Flash集成,每套模具均含虛擬裝配、虛擬拆卸和虛擬動作,立體展現模具動作、模具拆卸、模具裝配,與實際生產相比,具有較高的仿真性,是“虛擬”與“現實”的對接,可以輔助相關師生的教與學,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輕松學習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節省教育教學成本,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該資源于2011年7月份獲得了“全國第三屆教學仿真軟件評獎”二等獎。
六、開發虛實互補的“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網絡教學平臺”,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
為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進行持續改革更新,進一步整合優化教學資源,更加利于教和學,開發了虛實互補的“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網絡教學平臺”,使“虛擬”與“現實”成功對接,使教和學變得更為輕松有趣。該平臺教學資源豐富,虛實結合,教學時“宜虛則虛,宜實則實,虛實互補,剛柔并濟,相輔相成”。該平臺可以單機使用,也可以在網絡上共享,使用靈活方便。由于該平臺特色突出,于2011年8月份獲得“威海職業學院2011年度課件大賽”一等獎,于2011年10月份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職組二等獎。
七、建設內容豐富、突破時空限制的課程網站,方便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
培訓過程中對教師每次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及時評估并指導教師反思任務完成情況,形成培訓過程中的觀測點,在培訓結束時出具完整的評估報告,這有利于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成長。統計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數據以(x±s)表示,采取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參加培訓的130名教師進行培訓前后問卷調查。培訓前發放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測驗問卷130份,回收問卷108份,回收率83%。培訓結束后,再發放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測驗問卷130份,回收問卷108份,其中有兩份為空白問卷,實際回收106份,回收率81.5%,結果如表1所示。
2.1結果無差異及分析
由表1可見,在多媒體設備操作、網絡交流、資源獲取及整合、教學環境創設和自我教學調整、評價及結果分析等方面,培訓前后無統計學意義,培訓前后無差異;多媒體設備操作已進入集控時代,大大簡化了教師多媒體操作過程,這提示我們在下一輪的培訓中要適當減少多媒體設備操作方面的培訓內容;微博、微信、郵件和QQ等網絡社交工具的使用與普及,使教師的網絡交流能力普遍較高。目前,資源獲取主要通過網絡下載和購買,培訓中主要涉及如何搜索關鍵詞、如何識別資源,這些資源獲取技巧教師很容易掌握,所以培訓前后無差異。
2.2結果有差異及分析
由表1可見,在信息環境下教學活動設計能力,教學課件制作能力,靜態、動態網站制作能力以及信息環境下科研創新能力等方面都有顯著提高(P<0.05),說明培訓前后有統計學意義。2.2.1信息環境下教學活動設計能力培訓前后差異分析培訓前很多教師還沒有嘗試使用網絡開展教學,培訓中通過給教師普及網絡特點和網絡平臺分組及內容流程管理設置技巧,讓教師在實際的網絡課程中進行小組劃分和分組對照,深刻體會了網絡教學的基本概念,對教師信息環境下教學設計有幫助。2.2.2教學課件制作能力培訓前后差異分析培訓前教師普遍認為教學課件就是PPT,教學課件的內容就是書本的電子化。我們在培訓中首先對教師的認識進行轉變,介紹常用的課件制作工具、課件設計的原理并重點講解PPT在教學課件的制作,同時鼓勵教師嘗試采用ArticulateStudio、Flash等工具進行課件制作。通過講解、任務實戰和現場指導等系列課件制作方式來培訓教師,使教師課件制作能力明顯提升。2.2.3靜態、動態網站制作能力培訓前后差異分析培訓前教師對網站制作沒有任何概念。我們在培訓時首先介紹HTML、CSS等基礎的靜態網站必備知識,然后給教師提供網絡教學平臺進行靜態腳本編寫來創建網絡課程內容,再介紹常用動態網站的語言和網站建設的流程。通過培訓,教師對網站建設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靜態網站基本代碼的編寫和閱讀,培訓前后效果提升顯著。2.2.4信息環境下科研創新能力培訓前后差異分析培訓前教師普遍沒有信息環境下科研創新的概念。我們培訓聘相關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并邀請學校信息環境科研創新獲獎教師進行經驗分享。培訓期間取得的成效顯著,多媒體獲獎32項,建成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方劑學》、《金匱要略》、《推拿手法學》、《中醫傷科學》并在“愛課網”網上線使用,中醫課程通過多媒體方式走入公眾,服務社會。視頻公開課《呵護您的頸椎》在“網易公開課”上線以來獲得廣泛關注。培訓期間活動課程(網絡課程討論區、測驗區時常更新)數量達到582門,對網絡課程建設產生輻射作用。
3討論
3.1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模式變革的必要性
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內容多,培訓涉及操作、設計和研究三個維度,單一的培訓模式很難適應培訓需求。
3.2任務驅動模式為主導的優點
3.2.1培訓開展靈活任務驅動為主導的培訓模式兼容講授式、研訓一體式等其他培訓模式的引入。3.2.2培訓目標明確參加培訓的教師兼有成人學習的特點,任務驅動能有效把培訓內容化繁為簡形成可操作的小任務,通過小任務的完成形成培訓實體,對教師更有吸引力[6]。3.2.3有利于教師團隊意識的形成以小組為單位分發培訓任務,讓教師通過團隊互動完成任務,通過小組成員的協作更利于能力的成長,教師團隊意識的形成有利于教學中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7]。3.2.4有助于教師對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理解任務驅動中頻繁的角色互換讓教師更能深刻體會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3.2.5培訓進程更易把控通過任務驅動細化后的培訓內容完成起來簡單且耗時少,更有利于教師掌握。
3.3以任務驅動模式培訓的影響因素及解決辦法
培訓團隊建設是培訓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培訓團隊肩負培訓模式修正、培訓內容制定、培訓對象分析、培訓內容任務驅動設置和培訓評估等工作。培訓團隊成員要不斷進行教育技術方面的理論學習,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升對教育技術學科前沿的洞察力。網絡培訓支持系統也是培訓開展的影響因素。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時間相對集中,難免會和教師的日常教學時間沖突。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網絡學習支持同步、異步和打破學習時空的特性,加強網絡培訓支持系統的建設。教育技術培訓團隊要及時更新支持系統的培訓內容,并通過網絡培訓支持系統加強和教師的交流互動,及時解答教師在培訓和日常教學中的教育技術問題。可見,采用以任務驅動模式為主導,改變傳統的培訓考評模式,引入長效測評機制,構建網絡培訓支持平臺拓展培訓時空,形成培訓、評價、交流互動和服務支持的動態循環培訓模式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有很大的益處。在硬件設備操作、多媒體教學設計和信息環境下教學科研三個方面的培訓中應該弱化設備操作的培訓,鞏固多媒體教學設計培訓效果,通過模式調整提升教師信息環境下教學科研的能力。
4總結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