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2 02:42: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業園招商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工作思路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開放崛起、轉型發展、著眼國際化、建設新郴州”總體目標要求,結合__實際,以先行先試為強大武器,結合“__三縣”建設實際,以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為重點,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加強流通領域現代化建設,拉動消費增長,實現商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
20__年,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力求完成實際利用外資、實際到位內資分別增長18%以上;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加工貿易總額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新增標準廠房翻番增長等。
三、工作重點和措施
圍繞上述工作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力度,狠抓項目落實
完善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平臺建設。以先行先試政策為依托,拓展和放大政策創新的聯動效應。進一步解放思想,結合“三縣”建設實際,在園區建設、產業發展、投融資、簡政放權、激勵機制、財稅扶持等方面,特別是在土地利用儲備、標準廠房方面大膽突破,用最活的思想制定最優的政策。嚴厲打擊擾亂阻礙經濟發展的不法行為,形成最佳、最開放的投資環境。
創新方式、優質服務,提高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實效。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完善小分隊招商工作機制,推行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網絡招商、產業鏈招商、集群產業招商等多種招商方式,達到“引進一個、招來一群、帶動一片”的效果。繼續完善“綠色通道”優質服務機制,堅決落實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責任制度,狠抓簽約項目履約。全力跟蹤引進碳酸鈣產業園、現代物流園、數控機械園、汽車城等項目。
(二)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對外貿易新亮點
一是大力培育發展出口企業,進一步壯大出口隊伍。積極引導更多的生產企業進行對外貿易,著力引導更多的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二是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新產品開發和發掘培育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優勢出口品牌,科學做好市場規劃,開拓新興市場。三是努力爭取外貿扶持資金,強化企業服務工作,進一步扶持外貿企業做強做大。
(三)加快商貿流通發展,促進消費增長
加快流通領域現代化建設,提升我縣服務業發展水平。繼續深入實施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工程,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保障農村群眾消費方便安全,大力促進消費增長。
根據《關于報送月度工作總結與計劃的通知》(XX政辦秘〔2017〕X號)要求,現將市經信局2020年9月份工作總結及10月份工作計劃報告如下:
一、9月份工作開展情況
(一)主要指標任務完成情況
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月份,全市964戶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占全省比重7.0%,總量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長2.1%,較1-2月提高24.6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11位,較1-2月前移5個位次。
2.新增規上企業數:1-8月,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4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9戶,其中,2019年底小升規40戶,2020年項目入規39戶、為去年全年項目入規數2.4倍,居全省第3位。
3.規模以下工業:1-8月,全市182戶規下樣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91億元,同比增長31.0%;規上小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39.8億元,同比下降4.5%。
4.工業及技改投資:1-8月,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9%,高于全省平均13.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技術改造投資同比下降4.6%,高于全省平均5.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
5.工業稅收。1-8月,全市入庫工業稅收85.0億元、全省第5,同比增長4.1%、全省第2。“十強三十佳”工業企業入庫稅收75.7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十強企業入庫稅收72.3億元,同比增長6.8%(煙廠入庫稅收66.8億元、增長10.9%。
6.工業電量和工業用天然氣。1-8月,全市工業電量3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居全省第9位;其中8月份完成工業用電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1%,居全省第7位。全市工業用天然氣1.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3%。
(二)其他開展重點工作
1.項目調度。堅持重點工業項目調度機制,實行“周分析調度、月督查推進”,向省經信廳報送2020年省億元以上技改項目調度表。印發《XX市2020年1-8月份工業投資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情況通報》,向各縣區通報全市工業投資、技術改造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情況。
2.退市進園。赴淮上區開展退市進園項目現場調度,并印發督辦函,督促相關部門和縣區加快解決企業反映問題。印發《關于落實國家重點工業行業綜合檢查第五督查組關于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將國家和省有關要求反饋至相關部門、縣區和企業,并提出工作要求。
3.資金兌現。牽頭做好2020年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項目申報工作。完成市、縣兩級項目審核管理賬號授權工作。督促各縣區指導企業根據細則要求準備相關材料,及時上傳報審,全市共有210個項目開展網上申報。聯合市財政局召開項目會審會,確定我市推薦項目,并行文上報。召開制造強市政策修訂布置會,啟動制造強市等政策修訂工作。
4.項目監管。推進審計整改工作。按照市審計局對于2019年制造強市等政策的審計意見,配合市財政局對2019年部分項目進行復核,聯合市財政局形成審計整改報告報市審計局。
5.重點提案辦理。參加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并根據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提案的答復材料,起草市委書記在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我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案專題協商會上的發言材料(背景提綱材料)和局領導《關于市委書記領銜的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我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案辦理情況的報告》
6.推進碘缺乏病及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工作。9月2日-4日,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牽頭,市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配合,在我市高碘地區開展專項督查工作,抽查三縣一區8個水源性高碘村(居)未加碘食鹽供應、食用率及堅持食用未加碘食鹽宣傳情況,9月17日,召開全市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行動終期評估工作,對各縣區碘缺乏病及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工作,進行現場審核;9月21-22日,參加全省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行動終期評估資料復評會,我市推進碘缺乏病及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工作順利通過終期評估。
7.組織參加全市2020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為進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推行文明節約用餐良好風尚,9月23日起,開展為期一周的食品安全宣傳。我局積極開展相關宣傳活動,通過展板展示、發放宣傳單冊、組織企業參加誠信體系建設培訓等,重點宣傳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XX省食品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推廣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治理,提振消費信心,共享美好生活。
8.5G發展。1、持續跟蹤推進5G基站建設相關問題處理工作,通報全市5G基站建設情況;2、持續推進5G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已提請自然資源規劃局規委會審議,持續跟蹤5G生態產業園規劃建設進度。
9.規上工業運行監測。高度關注發展不平衡縣區運行情況,督促增加值增速波動較大的縣區,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扭轉不利局面,確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企穩回升。1-8月份全市有7個縣區增加值增速較1-7月份明顯加快。
10.關注企業運行。組織全市456戶2019年產值億元以上重點工業企業報送月度產品產銷存、經濟效益指標,及時掌握相關行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遴選10戶重點規模效益大、帶動作用強重點龍頭企業,作為全國重點監測調度工業企業,納入工信部運行監測系統調進行動態監測,強化溝通協調,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面臨問題。
11.“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做好市“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編制有關工作,會同賽迪智庫,起草制定了XX市“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調研方案,辦理XX市“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編制政府采購項目資金支出。
12.工業設計大賽籌備。對接省經信廳,做好XX省第七屆工業設計大賽準備工作,完成XX省第七屆工業設計大賽預算等編制及向政府匯報稿起草工作,并專題向鄭市長、吳市長匯報。與XX經濟報社專題面商確定合作事項內容及費用事宜。提請市政府召開XX省第七屆工業設計大賽籌備事宜專題會。啟動XX省第七屆工業設計大賽展覽展示、頒獎儀式及大賽服務承辦技術服務項目招標,組織企業參評中國工業設計獎。
13.爭創玻璃新材料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對接XX玻璃設計院推進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創建,赴省經信廳、工信部就創建方案進行專題匯報,企業法人參股單位擴大至11家,企業參股方案已獲中建材集團同意,目前正在落實企業注冊相關工作。
14.落實、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笆装娲巍保何沂?戶企業的2款軟件獲得省首版次軟件認定,做好制造強省政策中首版次軟件涉及兩項獎補政策的申報及審核推薦工作?!笆着_套”:已落實省首臺套16臺?!笆着巍保何沂兄薪ú腦X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玻璃熔窯用紅外高輻射節能涂料等4戶企業的4款新材料獲省首批次新材料認定,積極指導企業做好制造強省政策申報工作。
15.加快禹會、龍子湖、XX山等工業集聚區建設。按照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關于開展2020年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皖經信財務函〔2020〕611號)要求,印發《關于組織做好2020年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通過召開政策宣講會、入企走訪宣傳等方式,提高集聚區企業政策知曉度,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政策支持。
16.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摸排農村光纖接入情況,梳理原因,對賬銷號,確保完成光纖到戶國家標準,保障農村地區網絡正常穩定使用。
17.民營企業家培訓。組織我市50余名優秀企業家學員赴深圳參加《員工價值管理——如何激發內在驅動力和活力》的課程學習;參訪華大基因和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起草2020年XX市優秀企業家培訓工作方案。
18.提高民營經濟對GDP貢獻率。1.組織我市龍子湖區森林一生、中創電子、祥源科技、碳化新材料、大漢機器人、高美福電子等6個項目參加2020年“創客中國”XX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均獲得獎項,創歷年最好成績;2.積極籌備,并于9月21日召開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我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辦理協商會。
19.城區老工業企業搬遷改造。赴龍子湖區、淮上區調研企業退市進園工作,強化項目調度,強化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進富博化工與雪郎生物合作等老工業企業搬遷改造項目建設。指導退市進園企業做好政策申報工作。
20.招商引資。牽頭做好局招商引資“百日攻堅”工作。做好合肥泰禾光電公司、XX公司來XX考察接待工作。完成8月份招商工作總結及報送。赴南京、合肥等地考察招商。
二、2020年10月份工作計劃
(一)主要指標安排
預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左右,全年力爭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7.5%。
(二)其他開展重點工作
1.強調度、穩增長。緊盯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工業投資增長12%、技改投資增長10%等目標任務,強化工作舉措,抓緊補缺補差。進一步加強精準調度,督促各縣區咬緊年度目標,堅持逐月攻堅,加快縮小與全省差距,力爭實現進位。積極會同市統計局,加強監測分析和業務指導,強化向上銜接匯報,積極爭取省統計局更多理解和認可。
2.抓項目、增動能。持續加強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會同縣區服務企業簽約落地。堅持高頻高效調度,對在建工業項目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管理,及時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盡快開工建設中糧生化燃料乙醇及熱電廠二期項目,推進八一化工新廠區、凱盛新型顯示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豐原福泰來聚乳酸、XX眾新科技、寶萊德智能科技等重點項目盡快達產入規。
3.優服務、促升級。充分發揮市降低企業成本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協調作用,加快推動各類減稅降費政策落地見效。積極會同各部門、各縣區密切監測重點企業,主動靠前服務,高效利用四送一服、產業聯盟等平臺,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和困難。同時,認真組織開展制造強省專項資金申報工作,支持我市企業爭取更多政策資金,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深入開展產業聯盟系列活動,依托我市聚乳酸新材料產業聯盟,謀劃成立淮河生態經濟帶聚乳酸新材料產業聯盟,加快推動我市聚乳酸產業發展壯大。
4.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協調。各縣區做好1-9月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上報工作,印發工業投資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情況通報。
5.退市進園。開展重點生物化工企業退市進園項目現場調度,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
6.優秀企業家培訓。啟動2020年度全市優秀企業家培訓工作,制定培訓工作方案。
7.做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XX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培育工作。
8.持續跟蹤有關縣區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管道費用問題限期解決,對接住建局協調推進將弱電改造費用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預算。
9.5G發展。做好省支持5G政策項目申報準備工作,謀劃出臺市級5G政策的實施細則;3、跟蹤做好《XX市5G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上規委會審議有關工作;4、持續推動全市5G基站建設情況通報有關問題的協調解決;
10.申報信息消費示范城市。持續推動申報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做好合同簽訂等后續工作,及時通過省廳上報我市方案。做好省、市“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有關工作,積極對接賽迪智庫,做好規劃調研、座談等資料梳理,形成“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初步編制思路。
11.招商引資。做好局招商引資“百日攻堅”工作,牽頭做好軍民融合產業招商工作。
一、首要工作和獲得的成效
(一)糧油生產抗災奪豐盈
本年糧油生產在遭遇繼續大旱的不利影響下,仍取得好收成。糧食生產顯示為面積減、單產增,總產增。全縣糧食播面22.84萬畝,比上年削減0.16萬畝,減0.7%,其中水稻播面11.39萬畝,比上年削減0.33萬畝,減2.9%。糧食總產量99440噸,比上年添加1409噸,增1.4%,其中水稻總產量62246噸,比上一年添加88噸,增0.1%。
油料生產顯示為面積增、單產減,總產減。全縣油料播面10.53萬畝,比上年增0.07萬畝,增0.7%,其中油菜籽播面10.09萬畝,比上年添加0.11萬畝,增1.1%。油料總產量12644噸,比上年削減805噸,減6%,其中油菜籽產量12002噸,比上年削減778噸,減6.1%。
(二)主導產業健康發展
以“三大示范園區”建設為龍頭,具體推進我縣主導產業健康發展。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微弱。扎實創立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并成功授牌,成為湖北省第一家“出口食用菌安全示范區”;加速建設“1+4”噴鼻菇規范化生產示范基地,指導全縣新發展食用菌1.24億袋,比上年添加1480萬袋,增13.6%,其中越夏噴鼻菇9974.84萬袋,增12.2%,反季噴鼻菇2404.3萬袋,增12.3%。果茶發展邁出新措施。結合低丘崗地革新項目建設,高規范、高質量建園、定植和治理,大力推行綠色防控、間作套種等形式,新發展柑桔8000多畝,生果產量估計11400噸,比上年添加2106噸,增22.7%,其中柑桔產量估計9822噸,增27.6%;圍繞茶葉示范園建設,大力推行無性系穴盤育苗移栽形式,繁育優質穴盤苗50萬株,新發展茶園5000畝,估計茶葉產量672噸,比上年添加93噸,增17.2%。養殖產業穩健發展。全縣水產物產量估計2446噸,比上年添加66噸,增2.8%;以建設規范化養殖小區和生豬品改工程為重點,全縣出欄生豬32.32萬頭,比上年添加2.24萬頭,增7.4%。
(三)農業產業化運營縱深推進
大力發展農產物加工業,積極培養龍頭企業,履行“保姆式服務”,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全縣擁有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0家,其中本年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各1家(遠野風食物、瓦倉大米協作社);規劃以上農產物加工企業到達15家,其中新增2家(瓦倉大米專業協作社、鳴鳳米業公司),估計全年規劃以上農產物加工產值到達16.1億元,同比增進54.8%,農產物加工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例到達0.82:1。深化開展對接活動,組織龍頭企業參與農商農超對接會、優質農產物推介會、第八屆武漢農博會等活動;采取“訂單農業”方法,指導企農對接,簽署無公害糯稻、優質大米、高山反季蔬菜、柑桔等訂單生產基地5萬余畝。加大品牌培養力度,遠野風沖菜、“楚園春”白酒、“楚派”黃酒等7類產物取得綠色食物證書,瓦倉大米取得國家農產物地輿標記證書,森源“別之味”牌噴鼻菇精取得第八屆武漢農博會金獎農產物。
(四)農業科技推行成效分明
疏通農業信息渠道,經過播送、電視、簡報、農業信息網、農信通等多條渠道,提高農業科技適用技能普及率,本年共編發《農業信息》、《農業科技》、《植?!返群唸?5期,發送手機短信60條4萬人次,發放技能材料5萬余份。增強技能指導培訓,采取集中辦班、約請省市專家講課、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指導等服務方式,認真開展柑桔第四期主干培訓班、測土配方施肥、糧油高產栽培、大實蠅防控、噴鼻菇覆沙栽培、抗旱技能等培訓現場會,組織農技人員深化田間地頭增強指導,培訓指導農民120余場次3萬余人次。開展“三新”樣板示范,在全縣落實馬鈴薯新種類繁育、“兩雜”新種類展現、水稻高產創立、糯稻示范、水稻稻曲病抗性實行、“一池三改”等“三新”實驗示范14處,加快了農業先進科技的使用。
(五)農業生產安全監管不斷增強
增強農資市場監管,與多部分結合法律,開展農資、禁限農藥等專治活動6次,累計出動法律人員437人次,共抽取首要農作物種子樣品447個,觸及種類115個,查驗及格率達100%,現場改正違規行為5起,立案查處6起,化解農天資量糾紛8起。增強農產物質量監測,重點增強對蔬菜生產基地、超市、農貿市場等運營單位的抽樣檢查,累計抽取各類農產物樣品1882個,其中市監測抽樣67個,樣品及格率達98.5%;送市檢測樣品6個,樣品及格率達100%;自檢樣品1809個,樣品及格率達98.8%。增強農機安全監管,加大遷延機年度檢審驗和黑車非駕、違法載人、酒后駕駛等行為整治力度,共查驗遷延機274臺,督辦車牌54副,新培訓考據40人,遷延機、結合收割機千臺事故滅亡率節制在0.5‰以下,全縣農機總動力到達20.93萬千瓦,增進6.8%。增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堅持聯防示范片,以點帶面推進柑桔大實蠅防控,增強農作物病蟲猜測預告,開展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預告精確率達95%以上,保證了全縣農作物生產安全。
(六)農業項目建設獲得新打破
積極對上爭奪項目,認真編制鄉村戶用沼氣池、農機置辦補助、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申報書,爭奪部、省級農業項目,共爭奪項目到位資金1138萬元,其中鄉村沼氣池項目資金520萬元,農機置辦補助資金410萬元,農業救災資金40萬元,測土配方施肥資金30萬元,陽光培訓資金36萬元等。普遍開展招商引資,圍繞噴鼻菇、柑桔、大米等農產物深加工項目開展招商洽商,本年簽約農業項目7個,簽約資金達8.2億元。認真施行在建項目,新建鄉村戶用沼氣池項目“一池三改”2035戶;農機置辦補助項目補助農機具1733臺套;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化驗土樣0.6萬個,獲得分析化驗數據3萬個,全縣推行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14萬畝。
(七)農民收入繼續添加
估計全縣農民全年人均純收入到達7912元,人平添加1032元,增15%。
(八)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本年來,我局以“講負責、比奉獻、看結果”為主題,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創優”、“五型機關”創立和“三萬”等活動為契機,從抓學習教育和準則建設動手,增強實踐思想武裝,認真落實“五個基本”,深化推進“十個全掩蓋”,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干部職工的工作作風分明改變,農業部分“敬業為農、優質服務、清廉高效、貢獻提高”的新形象進一步獲得展示。本年我局先后取得全市精神文明創立工作先進單位、全縣“三萬”活動先進單位、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幫扶單位、全縣“五五”普法依法管治先進集體、全市農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曹必榮、譚思俊、楊守生等23名同志取得縣級以上聲譽稱號。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成本上漲快。本年水稻種子價錢上漲25-33%,農藥如尿素、復合肥、過磷酸鈣、碳胺辨別上漲41%、30%、25%、33%,柴油上漲25.6%。生產成本的快速上漲,影響了農民耕田的經濟效益。
(二)農業產業化運營程度不高。龍頭企業遍及規劃偏小,市場競爭力不強;農產物精湛加工少,農產物加工程度遠遠低于全市均勻程度;農企聯合機制不夠健全,帶動才能和市場拓展才能較弱。
(三)農產物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大。施行市場準入準則后,對農產物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且農產物安全監管觸及面廣,任務深重、責任嚴重,當前的技能力量、檢測設備及經費保證還不適應工作要求。
(四)農業基本設備單薄。近年來,我縣雖逐漸加大了對農業和鄉村的投入,但因為資金投入和科技支持不足,農業基本設備系統不夠齊備,生態情況軟弱,抗御天然災禍和市場風險才能不足,農業弱質產業的位置還沒有基本改動。
三、2012年農業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三化同步”(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化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兩增同步”(農業增產增量、農民增收同步推進)的工作目的,著力改變農業發展方法,突出主導產業基地建設、農業產業化運營、科技推行運用、農業項目建設、農產物質量安全等重點,創新行動,不斷提高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程度,為“建設全省山區經濟第一縣,在宜昌領先完成具體小康”目的做出新的更大奉獻。
(一)工作目的
1、農大家均純收入增進15%以上。
2、新發展果茶1萬畝、食用菌1.3億袋,糧食總產到達9.8萬噸、油料總產到達1.2萬噸。
3、農產物加工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到達1:1。
4、新引進培養1家科技含量高、產物附加值高的農產物加工企業。
5、積極向上爭奪到位項目資金700萬元以上。
(二)工作重點及辦法
1、以高產創立活動為重點,著力攫取糧油再豐盈。依照“五統一”的要求,在沮河沿岸集中連片開展萬畝優質水稻、優質油菜高產示范片創立活動,全縣不變發展水稻11.7萬畝,油菜10萬畝以上,努力攫取2012年糧食、油料生產增單產、穩總量。
2、以農業示范園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特征產業層次。繼續加速噴鼻菇產業園、柑橘示范園和精品茶園建設,提高農業示范園建設規范和帶動效應,推進農業特征產業提檔升級,全力打造沮東菌、沮西茶、沮中果三大產業板塊。
3、以農產物加工為重點,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運營。扶優壯強龍頭企業,力爭2012年規劃以上農產物加工企業加工產值添加30%以上。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優化招商行動,加大招商力度,力爭農業招商工作完成新打破。積極拓展農產物市場,大力推介我縣優質農產物。
4、以項目建設為重點,著力夯實農業發展基本。精心挑選和包裝項目,加大對上爭奪力度,努力完成項目爭奪新打破。認真施行在建項目,保證高規范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充分發揚項目標發揚最大效益。
5、以科技入戶工程為重點,著力增強農業科技支持。增強農業科技推行服務公益性本能機能,大力開展農技人員常識更新、鄉村適用人才等培訓,提高服務農業的才能。大力推行農業“三新”技能,辦妥“三新”樣板示范,培養科技示范戶和帶頭人,提高農業科技程度。積極培養機耕機收服務隊、植保機防隊等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農業組織化、規劃化和產業化程度。
2011年全市經信工作總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大力實施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倍增和節能減排攻堅三大工程,突出抓好經濟運行、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市場開拓、企業管理、淘汰落后,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2011年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以上,銷售收入、利稅、利潤增長16%以上;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5%以上;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66%以上。
一、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1、實施新興產業倍增工程。按照國家和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安排部署,結合我市實際,設立新興產業專項資金,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汽車和機電裝備等6大新興戰略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盡快形成千億產業,加快培植形成新興產業的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規模優勢,基本形成結構布局合理、自主創新能力強、能源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經濟效益好的新興產業體系。力爭到2012年,新興產業總量在2009年基礎上翻一番。
2、加大創新成長型企業培育力度。堅持分類指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創新成長型企業事務督辦制度,督促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及時解決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中的難題,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統化扶持培育創新成長型企業的新機制。進一步擴大扶持培育面,組織開展第三批創新成長型企業篩選工作。引導企業發揮新興產業引領作用,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力爭2011年創新成長型企業各項經濟指標增幅均在40%以上。
3、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落實首臺套扶持政策,從財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對重點領域裝備制造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集中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推動我市裝備制造業水平實現面上提升與重點跨越。2011年,力爭有5個裝備產品列入省首臺(套)技術裝備。重點抓好年產30萬輛汽車及零部件、醫療器械生物檢測(監測)、超級電容動力汽車等項目建設。
4、努力打造特色產業基地。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按照“大項目—龍頭企業—產業集群—品牌特色產業集群”的思路,切實抓好東岳氟硅材料產業集群、唐駿歐鈴輕卡和“電動汽車”、泰寶射頻識別等一批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策劃實施,培育重大整機和終端設備企業,構建完整產業鏈條,在生物醫藥、先進陶瓷、功能玻璃、先進制造業等部分特色產業領域打造國家、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5、全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全面落實《市物流業發展規劃》,制定規劃實施方案,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意見》,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抓好重點物流產業項目建設。加快建設魯中公鐵物流園區、齊魯化工物流園區、保稅物流園區、魯中商貿物流園區及一批物流中心、專業物流園和專業市場,明確重點物流園區和物流企業相關發展思路,引導物流企業和物流項目進專業園區和專業中心,規范管理,實現集群式發展。吸引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到我市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物流項目,通過抓項目建設培育一批社會化、專業化、規?;?、具有品牌優勢和綜合競爭力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二、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啟動新一輪技術改造計劃。傳統產業以提升裝備水平,優化工藝技術,推進信息化應用,拉長產業鏈,降低能耗排放為重點,全面提高產業層次和水平;新興產業以高新技術帶動,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加速規模擴張為重點,全力推動實現規?;l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項目規范管理,突出發揮技術改造在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倍增和節能減排中的主導作用。力爭2011年實現技術改造投資670億元。
2、進一步加強規劃引導。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圍繞新興產業規?;?、支柱產業高端化、傳統特色產業品牌化目標,制定《關于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的意見》和《市技術改造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推進技術改造的政策文件,明確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制定工業發展導向目錄,確定“鼓勵、限制、禁止”發展的產業政策,在部分行業中制定高于國家、省要求的市場準入標準,嚴格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單純擴大產能的傳統產業項目建設。
3、抓好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編制2011年技改項目導向計劃,圍繞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發展和節能減排,精心篩選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集中優勢資源,重點予以扶持。加強項目管理,開發建立項目調度管理系統,實現項目進度網上直報,及時掌握項目實施情況,促進項目開工建設。同時,加強重點項目策劃,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提前著手完善手續,力爭更多的關鍵項目、重大項目列入國家、省財政扶持范圍。
4、加快提升技術標準和工藝裝備水平。以建材、冶金、機械、紡織、輕工等行業為重點,依托相關行業協會,分行業制訂技術改造工作計劃,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積極運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加快淘汰落后設備工藝,努力推進全市工業裝備水平不斷提高。鼓勵企業用好國家增值稅轉型、首(臺)套等政策,不斷提高用于工藝和裝備更新改造的投資比重。使重點企業技術裝備居國內領先水平的達到70%,其中居國際先進水平的占到40%以上。
5、抓好產業鏈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熟悉行業、密切企業的優勢,按照研究、打造、扶持、發展、完善和務實的原則,從具體產品入手,圍繞氟硅材料、生物質氣發電和煤礦乏風裝置、電動汽車、地源熱泵、磁懸浮電機應用、功能玻璃、鈦及鈦合金制品、集成電路、電力電子和頭孢產品等重點產業鏈,深入研究,找準影響產業鏈發展的瓶頸環節,采取整合資源,難題招標,技術引進,產學研聯合以及招商引資等方式方法,重點予以突破解決。
6、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7號)和工信部頒布的《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和產品指導目錄(2010年本)》(工產業〔2010〕第122號)要求,認真制定落實2011年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加大建材、鋼鐵、輕工、紡織、有色金屬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力度,2011年完成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和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淘汰任務;用兩年時間全部淘汰直徑3.0米以下的水泥磨機。支持有條件的區縣和企業提高淘汰標準、擴大淘汰范圍。繼續積極爭取國家、省財政資金支持,加強淘汰落后產能督查調度,確保完成淘汰落后任務。有序推進產業轉移,加快建陶、耐火材料、冶金等資源依賴型產業向外轉移。支持企業發展總部經濟,將生產環節向外轉移。抓好石嘴山萬畝工業園建設,盡快完備接受轉移項目落地建設的條件,加快推進產業梯次轉移進程。
三、強化自主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1、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實施企業技術中心提升培育工程。建立“市企業技術中心管理系統”,加強對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的管理,鼓勵具有自主創新和設計能力的骨干企業建設技術中心,重點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提升創新水平,發揮技術中心在轉方式、調結構上的科技支撐作用,全面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力爭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以上,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0家。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力爭市級技術中心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達到3%以上,省級達到4%以上,重點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以上。
2、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實施技術創新項目計劃,鼓勵企業積極申報省級技術創新項目,加強技術創新項目調度管理,對行業共性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創新項目,以及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技術、工藝、原材料、零部件研發項目,集中力量,重點投入,加快實施。2011年,力爭組織實施省級以上企業技術創新項目200項。重點抓好高性能大直徑鎂合金鑄棒、PVC無塵環保稀土復合高效穩定劑、開關磁阻電機等產業化項目建設。
3、加快發展工業設計產業。制定出臺工業設計發展指導意見,鼓勵企業建立工業設計中心,吸引工業設計創意領軍人物和團隊,形成我市工業設計聚集地,建立起集創新成果、設計中心和產業聚集于一體的工業設計創新體系。力爭新建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培育工業設計優秀產品10個。組織舉辦“創意”2011年工業設計大賽,打造人才匯集、成果交流,產學研結合的平臺。
4、推進產學研深度聯合。推進企業技術中心企業與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聯盟,加強與同濟大學、理工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二十九基地、西安郵電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類型的產學研對接,重點抓好大功率磁懸浮電動機、超級電容電池、芯片封裝測試及微系統器件制造等項目的合作。組織參加全省2011年產學研展洽會和產學研20周年紀念活動,對我市產學研20年取得的成果進行集中展示。
5、抓好產品質量標準工作。加快工業標準體系建設。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積極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大力推動和支持質量共性與關鍵技術攻關,加強企業技術改造,為提升產品質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做好重點工業產品貫標工作,積極推動工業企業建立和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快我市質量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組織好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的申報和建設工作,增強企業產品開發和創新能力,提升產品質量。
四、深化節能減排,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1、完善兩項機制。完善推動科學發展的節能減排倒逼機制。嚴格能耗總量控制,落實區域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和新增能源消費總量預告預警制度。探索節能量交易等相關制度,選擇部分區縣探索節能量交易試點。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辦法,從源頭控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完善節能激勵機制、節能目標評價和考核體系,制定《市2011-2015年重點產品能耗定額》,啟動《市節約能源條例》立法,落實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2、積極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圍繞工業鍋爐(爐窯)改造、余熱余壓利用等開展節能技術改造,組織實施10個節能技術改造重點項目。以鋼鐵、有色、電力、建材行業為重點,組織實施10個關鍵節能技術產業化項目。重點培育博山機電泵業、桓臺新能源兩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和20戶環保節能骨干企業。推廣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扶持和創建10個合同能源管理優秀示范項目。
3、強化重點企業和重點領域節能。建立全市重點耗能企業能耗動態監管系統和平臺,實現重點用能單位月度能耗數據網上直報。在300戶重點用能企業中開展節能低碳行動。以建材、化肥、鋼鐵、有色等行業為重點,推進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制定節能培訓計劃,組織培訓機構對基層節能管理人員進行節能、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專題培訓,推行能源管理師制度,培訓能源管理師100人以上。深化節約型機關、企業、學校、農村和社區創建活動,推進建筑、交通、農業、商貿、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
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抓好機電產品再制造、治理過度包裝、廢舊硒鼓回收利用、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賓館酒店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各項工作的落實,打造循環產業發展模式。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示范,推出10個循環經濟示范單位、10個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加大清潔生產審核力度,開展對標建設活動,創建一批清潔生產示范單位。
5、加大執法監察和宣傳力度。理順全市節能監察體制,加強節能執法監督檢查。以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節能法律法規和標準執行情況、公共機構和公共建筑依法用能情況等為重點,組織開展日常節能監察活動。對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主要產品能耗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做好“十一五”節能總結回顧,大力宣傳各區縣、行業、企業在節能減排中取得的成績和創建的典型經驗。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建設節約型城市,營造全民節能的良好氛圍。
五、推進“兩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
1、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以“兩鏈一網兩基地”(集成電路產業鏈、電力電子產業鏈、物聯網、電子儀器儀表產業基地、MEMS產業基地)的建設為總抓手,推動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抓好集成電路、電力電子等重點項目建設。抓好()電子元器件產業園等四個省級園區的招商工作。加強與清華大學、大學、上海交大的合作,推動集成電路、儀器儀表、電力電子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加快建設全國以醫療電子為代表、以傳感器為核心的儀器儀表產業基地和微系統(MEMS)產業基地。力爭2011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60億元,同比增長20%。
2、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全力推進《關于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意見》的落實,加快“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在企業設計、研發、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廣泛應用。在化工、醫藥、紡織、陶瓷、機械等重點行業中重點扶持15家示范企業,30個信息化改造項目。扶持和培育企業在節能減排信息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應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3、加快政府和社會信息化步伐。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做好電子政務中心機房擴建和電子政務內網升級改造。重點啟動自然資源和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投資1500萬元,初步建成市級基礎地理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地理信息共享。建設全市協同辦公平臺,推進全市辦公流程的自動化和無紙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推行網上行政審批和電子監察,加快科技防腐體系建設。推進教育科技、衛生醫療、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大力推廣城市居民“一卡通”。積極推動全省互聯互通,完成交警、出租車和民工安保三大系統建設,累計發卡達到60萬張,建成全省最完善的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