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職業能力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校逐年擴招,生源質量大不如前,這樣也是就業率低的一個原因,眼高手低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通病,要想提高學生自身素養,除教師傳授的知識外,更要重視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發散思維、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思想等多元化的素養,端正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規劃更加的合理,符合社會的發展觀,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
二、大學生職業化能力的培養
1.教學過程中突出職業化
大學生在走入社會的工作崗位之后,專業能力是必要的素質基礎。需要學生在大學期間具備較強的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和科學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熟練專業實踐,增強情境模擬和案例分析,拓寬學生視野,促進教學的成果。
2.系統的職業化指導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化指導應重點加強對學生的職業心理品質、職業價值觀、職業能力等的指導,深入的挖掘學生的職業潛力,循序漸進地對大學生開展系統的、系列的職業化指導,使學生端正態度,自覺提升自身素養,思考專業發展及規劃自身未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職業意識,熱愛自己的職業,因人而異,全面了解職業規范與準則,凸顯個性化和特定化,逐步提升每個人的社會化程度,提高大學生職業選擇和實施的能力。
3.提供校企合作與定崗實習
校企合作是大學生職業化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校園與企業直接連接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可以與企業零距離接觸,為學生創設模擬的職場環境,學生熟悉環境和流程之后,學生具備了符合企業所需的職業素養,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直接上崗,企業也可以向學校提出所需的人才標準和需求,學校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的培養和輸送,通過校企合作,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贏,達到教育的現代化與企業的人才需求深度融合。學生也可以在自己的假期進行專業的實習、實踐,這樣有助于積累社會經驗,在日后的就業競爭中可以具備某些優勢。
三、結語
關鍵詞 新聞傳播 職業預期 核心競爭力 職業能力構建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新聞傳播學作為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學校在培養新聞傳播學類學生時,其主要著眼點是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提升學生在職場的競爭力應該充分考慮其在校期間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畢業后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同的學生對未來的不同的預期,學生在自己職業預期的指引下,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接觸相關項目,從而達到構建自己職業能力的目的。
一、職業預期與職業能力
大學生的職業預期是指其為自己將來職業做出的設定和選擇。職業預期的實質就是在專業內二次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次選擇。每一個專業培養學生都是按照教學要求,學生要達到什么樣的學分,以及每門課程要達到什么樣分值才能結業,這種設計是根據本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需求設定,每個專業的專業課程都可能成為未來學生就業的方向。新聞傳播類學生畢業后,既可能是做記者,也可能是做媒體經營人員,還可能做企業宣傳人員。在就業專業化的格局下,記者這一崗位又可以分為經濟新聞記者、時政新聞記者、社會新聞記者等多個方向。所以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要為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做出一種選擇,并依據自己的職業預期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即是要從事某項工作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一般職業能力是一種基本能力,是要從事該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專業能力是從事某項工作時在專業上的基本要求;職業綜合能力是出色地完成本專業工作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的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等諸方面。
職業預期是職業能力構建的根本指南,職業能力培養是增加職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新聞傳播類學生一旦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或者目標崗位就需要著力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使增強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預期。
二、職業能力構建的誤區
大學畢業后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困擾大學生的問題。一些大學生在就業時考慮得更多的是“我要做什么”,很少去考慮“我能干什么”,作為大學畢業生,首先是要衡量自己能干什么,再去決定自己要干什么。新聞傳播類學生在構建自己職業能力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容易進入誤區。
1.通修所開課程導致個性缺失
由于新聞傳播類就業口徑較寬,學生不知道如何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學生就不在專業內進行細分,或者進行再選擇,于是把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毫無選擇地進行選修,畢業進入社會時,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調動知識支撐其崗位需求。但是。由于本科在校的學習時間有限,要用大量時間來學習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并不是每一門課都能精通,這就導致學生原來全才預期發生偏差,甚至全而不才。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學生畢業后,動手能力不強,甚至不能獨立完成一項具體工作。大學生眼高手低直接后果是就現在一些學校的就業率不及中職或中技,以及大學生完成大學學業后回到中職或中技去學習。也就是說,大學生在校中沒有自己的職業預期,就很儲備自己的職業能力。也就是說在職業預期時,不能把自己培養成全才,而是嬰把自己培養成專才。
2.職業預期飄浮常換更換預期
不少大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去想“我要干什么”,由于人的成長具有階段性,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不同的階段受到外界的影響不同,不少學生在受到外界影響會不斷地調整自己對未來的預期。不同的職業預期所要具備的知識是不同,所以這些學生就根據某一階段對自己未來的設定選修相應的課程,有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就業預期,這樣導致學生所修課程沒有系統性,其后果同學生畢業后,所學很多課程,卻沒有能真正可以增強其競爭力。
3.理論實踐能力不能同步發展
職業能力由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構成,對于新聞傳播類畢業生而言,既要能講出理論,也能動手操作具體事件??梢恍┰趯W生構建自己職業能力時片面理解能力,一部分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理論知識點,爛熟于胸??墒亲屗麄冊谶@些理論的指導下操作一項具體工作卻無能為力,甚至案例分析也會不會做;相同,另外一部分學生雖然可以動手操作一些具體項目,但問及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時,卻無法回答。所以學生在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時,既要學好理論知識,也要善于操作實際項目,更重要的是,不僅培養自己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做到二者都不偏廢。
三、職業能力構建的路徑選擇
職業能力構建關鍵的一步就是使自己從通才、全才向專才轉換,落實到在校的新聞傳播類大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簡單地說就是打牢基礎,突出專長,重在運用。
1.學分與修業時間突破原框架
大學教學計劃是按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安排,一般有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等幾個體系構成。其中專業選修課是學校根據本專業學生在達到的基本能力所安排,學生根據自我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目前眾多學校開設的選修課是在本學院或本專業內開設,學生自主選擇。這種選課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發揮學生自主性,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但其存的問題也不能規避。新聞傳播類學生就業口徑相對寬,每一個崗位的要求也不一樣。有論者認為,隨著傳媒科技的發展,新聞傳播業崗位人才需求也正在細分。如果一個的預期是畢業后從事財經新聞工作。這就需要學生要具備經濟學知識、政治經濟學知識,統計學知識以及財務知識等,而對于一般新聞傳播類專業組織教學的院系一般僅根據本學科知識配置教師和課程,這就需要院際之間、校際之間打破原有的專業壁壘,允許學生跨專業選修相關課程,且所獲得的學分互相承認。
與跨專業選課同等重要的是靈活學制,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實踐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中止在校學習,而選擇校外見(實)習,后恢復在校學習,補充學分。在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學校推行靈活的學制。目前國內大學正在推行以學分制教學改革??梢越梃b國外的經驗,學??梢酝菩袕椥詫W制,要求學生相應的時間內完成課業修完學分即可申請畢業和學位。允許自主選擇畢業時間,鼓勵學生在校期間,不選課或少選課而到相關崗位從事相應的工作。
通過課程選修和休學實踐,學生基本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職業預期構建所需要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基本具備期望崗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2.課堂教學與考核方式的突破
課堂教學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組織的教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在于傳授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課堂教學本身需要突破原有大一統的內容灌輸,在傳播必要有知識點后,留出必要有時間讓學生自修。主要體現在案例分析上。在
應用教學環節,針對同一門課程,可以細分內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預期進行案例選擇和分析。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傳媒經濟專業《傳媒經濟概論》、《新媒體產業導論》、《媒介資本運營》等課程教學中,遵循這一原則,完成課堂教學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相應課程細分的案例進行分析。如在新媒體贏利分析的案例分析課中,學生根據自己對新媒體的理解,自己的愛好,選擇諸如電子雜志、地方門戶網站等媒介的贏利模式進行分析。因為是學生自己的愛好,其準備較為充分,教師根據學生對案例的分析有針對性的評析又有效地補充了學生分析的不足。對同一門課而言,課堂教學實現了必修知識的掌握。通過案例課使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與大課教學相對應的是,對課程考核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對課程的結業考試或考核使用得最多的是統一考試、課堂論文和課程設計等幾種方式。幾種方式各有優劣。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同一門課程考核方式相同,但不同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預期不同,針對課堂結業的方式可以嘗試多元化,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預期和自己的擅長選擇適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說,同一門課程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考核。由學生申請,教師和相關部門根據課程的性質、特點進行審核,確定是否同意其申請。
3.根據職業預期選擇論文方向
獨特的學業個性是大學構建職業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之一,在學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可以通過論文選題構建自身學業個性。要求大學生撰寫論文是考核其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撰寫好學生要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論文的要求決定了學生必須對所選題目涉及到的知識進行補充和強化。所以在論文撰寫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論文方向,通過完成論文促使學生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
新聞傳播類學生的論文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項目設計。論文主要是運用某個工具解決某一個問題,或者把某些現象上升到理論。項目設計則是根據要達到的目標,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完成一項工作。前者注重理論培養,后者注重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畢業需要就業,可以選擇做一個項目策劃;畢業后需要考研或者從事其他非實務性工作,可以選擇做論文。不管是項目設計還是撰寫論文,學生都可以自主選擇,這種選擇都導向是構建自身的競爭力。該項學習不能為完成而完成。要著實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一個行業,并能把握這個行業動向;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使自己能完成預期職業所要完全的基本工作。
4.構建導師制實現教與學互動
對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需要充分發揮兩個基地兩個導師的作用。即校內實踐基地、校外實習基地和理論導師、專業導師??栴D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新聞機構聯手合作開設了覆蓋全國的實習項目。這些實習項目主要是針對三、四年級學生進行的一周到三周的新聞實踐,諸如到CTV新聞、TSN、CANWEST新聞、探索頻道、加拿大地理雜志等媒體進行實習,并讓他們獨立制作影視節目。。校內實踐基地學習根據理論教學需要建設的實踐基地,該基地可以保證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校外實習基地既要保證理論知識的轉化,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校內的教師擔任的是理論導師,因為學校教育強調學理性,校內教師具備較強的水平,可以解決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
而校外導師是一些在業內具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的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的具有豐富從業經驗,卻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兩個導師相互配合,學生一旦遇到相應的專業問題,可以直接向兩個導師尋求幫助。特別是在專業導師的引導下,培養動手能力,并反向作用,促使其對理論知識的補充。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傳媒經濟專業幾名學生在學習新媒體產業課時對電子雜志產業興趣,創辦了《默聞》雜志,兩個月時間,單期最高網絡下載量達到900余次。學生在制作電子雜志過程中,不僅熟悉了媒體內部運作程序、機理,還學會了相關的軟件使用。
[關鍵詞]法學專業 法律文化節 優質就業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12-0142-02
當前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法律人才已經成為我國提高法學教育質量、提升法學應屆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方向和重點。根據教育界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文化環境作用的研究,重視大學校園文化的功能,對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法律人才至關重要。由于大學就業文化往往不是當代大學校園文化中的主流,所以就業文化往往不受高校重視。其實,加強校園就業文化建設,創新就業文化形式,是推動我國法學教育發展、提高法學教育質量、提升法科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校園就業文化的內涵
校園就業文化是高校大學生在校園文化熏陶下形成的積極追尋自身價值、正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校園就業理念總和。就業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就業文化作為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高校和社會的一座橋梁,對大學生就業和擇業有著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高品位的校園就業文化體現著一種尊重科學、追求真知的進取精神和創造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長期感染和熏陶下,校園就業文化能夠使大學應屆畢業生淡泊名利,響應國家“先就業、后擇業”的政策。高校校園文化還具有導向功能,可以引導大學生主動接受一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使在校大學生向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使之符合學校所確定的目標。因此,推動高校就業文化建設,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形成科學的職業價值觀,發揮就業導向作用的重要載體,是促進高校應屆畢業生與社會良性互動的有效形式。
二、“法律文化節”的功能分析
(一)“法律文化節”有利于法科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法律職業從某種程度上說屬于“精英職業”。因此,需要高等院校法學院系培養出高素質的精英式法律人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和培養過程中,重智商、輕德育,重知識傳授、輕能力與素質培養的現象始終沒有得到改變。高等院校中法學院系淪為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的“培訓班”,絕大多數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將本科生的司法考試通過率作為判斷高校法學專業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在追求司法考試通過率的當代,法科學生的綜合素質被普遍忽視。事實上,法律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全面提高法科學生的綜合素質,法學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才會提升。
“法律文化節”作為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展示學生才華的重要校園文化活動,對法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法律文化節”等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法科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還可以培養法科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修養,使他們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努力成為具有過硬法律知識和技能背景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法律人才。
(二)“法律文化節”有利于法科學生形成職業價值觀
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是法學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就應當形成和確立的。因此,引導法學專業學生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職業價值觀,就成為高校法學院系就業指導過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作為就業指導重要載體的“法律文化節”活動,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從文化價值的導向來看,“法律文化節”是指通過舉辦一些帶有法律職業因素的節目和活動使高校法學院系的法科學生無形中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行動方式、價值取向等各方面對自己將來從事法律職業產生一種認同,進而實現對法科學生的精神、心靈和性格全面塑造的目的。因此,構建良好的法律職業文化氛圍,對法科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使他們在大學期間就能理智地確立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三)“法律文化節”有利于法科學生增強就業信心
法學專業本科應屆畢業生就業率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充足的就業信心則是法科學生順利就業的重要前提。作為就業指導的重要載體,“法律文化節”可以在增強學生就業信心方面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校園文化具有滲透性強、影響持久、形象生動、直觀易懂等特點,能活化就業指導的內容,使就業指導的形式更加生動活潑,就業指導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易為人們所接受,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從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過“法律文化節”這一校園文化活動,可以讓法科學生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前就能提前體驗法律職業,讓學生感受到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魅力,從而使他們盡早做好從事法律職業的準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法律文化節”讓法科學生對未來的法律職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還激發了他們為這一職業奮斗的熱情,從而增強了他們從事法律職業的信心。
三、“法律文化節”的內容構建
本文認為“法律文化節”的內容構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模擬法庭審判賽
通過模擬法庭審判活動,可以讓法科學生在未進入社會從事法律職業之前,就能用法律人的思維來解決社會問題,使法科學生能深刻體會到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所在。通過模擬法庭審判活動,法科學生可以較為清楚地認識到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職業的職業性質。
具體而言,高校法學院系的模擬法庭審判賽可以選擇程序較為完善的刑事案件進行模擬審判。模擬法庭審判賽可以是某個法學院中幾個班級之間的模擬法庭審判比賽,也可以是多個法學院法科學生之間的模擬法庭審判比賽。
(二)法科學生演講賽
卓越的法科學生應當具有一流的口才,而演講比賽是培養法科學生口才能力的最佳途徑?!胺晌幕潯钡膬热葜?,應當包含法科學生的演講比賽。通過演講比賽,可以培養和鍛煉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演講能力的法科學生,通過演講比賽,可以為法科學生畢業以后從事律師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法科學生演講賽的形式可以是采取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比賽形式,也可以是法學專業的學生與同一高校中其他院系學生之間的比賽。培養法科學生演講的才能,不僅應當鼓勵法科學生參加不同高校法學院系之間的演講比賽,而且應當鼓勵學生參與英語類演講比賽。因為,卓越的法律人才必須具備國際視野和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法律文化節”演講比賽中可以設置法科學生的英語類演講比賽。
(三)法科學生辯論賽
2007年,麥可思研究院在《中國企事業對大學畢業生職業技能需求報告》中將“有效的口頭溝通”排在畢業生五大能力之首。因此,大學生口才能力的培養關系到他們對未來的把握和職業發展。善辯是優秀律師必須具備的能力。自古以來,律師就有“訟師”名號。在現代社會,律師行業也有“鐵嘴銅牙”的職業形象?!胺晌幕潯敝袘斢修q論賽這一活動內容。
一般而言,法科學生辯論賽應該以社會中的熱點法律問題為辯題。辯論賽可以采取法科學生對賽法科學生模式,也可以采取法科學生對賽非法科學生模式。為了促進地區高校之間法學院系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采取大學高教園區內法學院系之間的法科學生辯論賽模式。
(四)法學論文寫作賽
想要成為一名卓越的法律人才,除了具備演講和辯論能力之外,還應當具備較好的寫作能力。目前,很多法學應屆本科畢業生(甚至是研究生)的寫作水平不高,因此很多應屆畢業生在求職應聘時往往失去較好的工作機會。
為了培養法科學生的寫作能力,“法律文化節”的內容中應當包含法學論文寫作比賽。在文化節舉辦期間,可以由法學專業老師擔任評委,對學生提交的論文進行評獎。法科學生在校期間,通過文化節期間的論文比賽以及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和課程論文的訓練,在他們畢業時就掌握了較好的寫作能力。通過論文寫作經驗的積累,法科學生在參加各類企事業招聘時就能從容應對。
[ 參 考 文 獻 ]
[1] 鄭文堂,李諫,孫宗瑞.大學生就業文化探析[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4,(6):75.
[2] 蔣毅.高校校園文化和大學生就業[J].理論月刊,2005,(12):180.
[3] 鄭純,凌輝劍.加強就業文化建設 提升就業競爭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1):116.
關鍵詞:醫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醫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G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9-0024-02
面對海量的數字資源,信息化社會要求人們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還要能夠創造性地從豐富的信息資源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積極主動地將自己在實踐工作中的經驗積累撰寫成文。論文寫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大學醫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業務技能,甚至決定了他的事業發展高度。大學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在大學階段就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對他們的學習工作和將來的事業發展都是大有幫助的。
一、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論文寫作能力是醫學類大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大學醫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完成實驗報告、醫學綜述、畢業論文的撰寫,參加工作后需要撰寫大量的病歷,以及完成科研論文,甚至包括與病人、同事的交流能力等都建立在良好的醫學論文寫作能力上。醫學論文寫作能力的欠缺,使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和就業之后,不能充分表達醫學研究的成果,成為個人發展、事業成就的重要障礙。因此,醫學論文的寫作是醫學院校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以適應工作需要的一門必修課。通過系統規范的學習,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寫作心理、學習必要的寫作技巧并形成良好的寫作文風,將會使大學生終身受益。
二、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現狀及原因
雖然醫學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今天,它并沒有得到眾多醫學院校的高度重視,醫學論文寫作課程在有的醫學院校幾乎是個空白。部分大學醫學生畏懼寫作,教師布置的實習報告、開題報告和畢業設計,被當成一件相當困難而迫不得已的任務,常常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發現常常由于論文寫作知識與能力的欠缺而限制個人在醫學事業上的發展,此時往往又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深入學習這項技能。
造成論文寫作能力培養滯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高校教學理念落后,忽視對大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二是醫學院校采用被動的教學模式,以知識傳授為主要教學方法,使大學生學習模式單一、思維方式僵化和創新精神淡薄,跟不上當今醫學科學飛速發展的步伐。三是教材建設有待優化、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等等。這些綜合因素,導致大學醫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低,創新思維不足。
三、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方法
1. 提高思想認識,建立一個廣泛的支持體系
在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一方面,各醫學院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以更嚴肅的態度來審視大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它不僅僅是考核大學生學業的一個指標,更應該是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和一項基本的職業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大學生明白論文寫作能力的重要性,由此才能激發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愿望。在此基礎之上,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完善相關服務配套設施。要從技術平臺、資源建設、服務模式、人力配置等方面綜合考量,統一規劃,建立一個從學校到各部院系到個人,從形式到內容都相輔相成的比較完善的服務體系,為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工作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2. 轉變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
在我國,絕大多數院校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傳統的講授法,即便是實踐性較強的醫學科學教育也是如此。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創新性思維能力不足。而醫學論文的寫作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具有創新性。因此,如何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在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過程中需要審慎思量的問題。在這方面,歐美國家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成功經驗。比如,美國的醫學院校在教學活動中十分重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個性發展,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我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以及標準化病人模擬教學、臨床實學生互評等教學方法得到廣泛應用。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大學生是主動參與者,具有更高的學習熱情,自己對學習負責,這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習慣。這些綜合素質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醫學論文寫作能力。
3. 開設論文寫作必修課程
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大學醫學生基本不了解論文的基本寫作方法、寫作規范,文字表達能力差,尤其是不能正確使用醫學術語,不能熟練運用醫學文獻檢索工具。這主要是由于大學醫學生在校期間缺乏論文寫作方面的系統教育。將論文寫作設為必修課程,有助于所有大學生通過此課程的學習,使整體論文寫作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為以后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科技論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相應地,課程內容的設置、教材的編寫與選擇、師資隊伍的建設、成績的考核等等都需要加強建設與管理,努力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 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經濟運行特點與趨勢分析 新常態下河南省金融服務的實體經濟 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現狀、潛力與發展政策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技術轉移人員能力提升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路徑優化研究 河南省經濟增長與就業關系實證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 中原經濟區建設下河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省體育產業集聚與集群化發展研究 人口紅利轉變視閾下河南省人口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制約因素及轉型路徑 產業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新業態發展研究 產業升級背景下河南省裝備制造業工業設計現狀研究 中原經濟區背景下河南省人力資源開發的對策研究 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省體育協調發展研究 跨文化視域下河南省的國際形象:現狀與構建策略 河南省就業工作現狀及對策研究 河南省排污權交易制度配套政策研究 河南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人才戰略的政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占江.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12):113.
[3]趙志偉.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就業政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05).
[4]武文韜.經濟新常態下優化河南省大學生創業創新環境問題分析[J].創新科技,2015(08):73-75.
[5]陳怡.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4(10):44.
注 釋
[1]人民網河南分網:
[2]占江.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12):113.
[3]趙志偉. 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就業政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05).
[4]趙志偉.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就業政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05).
[5]武文韜.經濟新常態下優化河南省大學生創業創新環境問題分析[J].創新科技,2015(08):73-75.
既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能掌握熟練的操作技巧的“雙師型”教師,是高校各類專業實踐教學實施的必要保障。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要有一支實踐技能過硬的專業教師隊伍。各高校要鼓勵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積極參加國內相關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各種技能培訓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如國內律師資格職業證書、會計資格職業證書、高級護理師資格職業證書等。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還要力爭通過權威認證機構授權的國際證書考試,并獲取證書。如美國CISCO的CCNA、CCNP認證考試、加拿大注冊會計師認證考試(CGA-Canada)、美國項目管理專家認證考試(PMP)等。各高校要增加實踐教學指導教師,使教師能有時間手把手地指導學生,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鼓勵高水平教授參與實踐教學并對實踐教學教師、實驗技術人員進行培養和指導,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
2加強實踐教學的硬件建設
實踐教學的硬件建設應從實驗條件方面(包括實驗室建設、實驗室開放、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實踐教學方面(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2.1實驗條件方面
實驗條件的完善、實驗設備的齊全是保證實踐教學的必備條件之一。完善的實驗條件要注意加強實驗室建設、實驗室開放、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幾個方面。(1)實驗室建設各高校要重視實驗室的整體規劃、實驗室建設任務。實驗室建設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層次,最終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和招生情況。學校領導要從思想上高度認識實驗室建設任務,加大對實驗室投入的力度。高校分管實驗室的校(院)領導要親自抓,認真做好實驗室建設調研工作,傾聽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的意見,哪些實驗室應該建,哪些實驗室不應該建,要充分論證,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不盲目建設。高校實驗室的建設經費應向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以及實驗設備利用率較高的實驗室傾斜,下撥的資金不能挪用。以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建設為突破口,并為重點學科實驗室購置知名廠家的一些高端儀器設備,從而提升實驗室的整體實力。要整合各學院(系)相近學科實驗室,該合并的實驗室一定要合并,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實驗室設備利用率[4]。(2)實驗室開放實驗室的開放是一種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是高校實驗室改革發展的大趨勢。實驗室的開放能夠有效地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5]。實驗室的開放需要有強有力的保障措施,首先,制訂一系列不斷完善實驗室開放管理和運行制度,(如《關于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實驗室開放安全管理規則》、《實驗室開放的儀器設備管理及使用方法》、《事故責任與損壞、丟失賠償制度》等等),以確保實驗室開放秩序和規范管理。其次,學校應增加開放實驗室運轉資金的投入,用于儀器設備維護、補充開放實驗所消耗的材料,以及指導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補貼等。實驗室也要利用自身的條件和資源對外開放,獲得一些經濟效益,來緩解實驗室經費不足狀況。再次,對現有實驗指導教師及時提供進修和培訓的機會,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保證實驗室開放正常順利地進行。學校還應從政策上保證實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實驗指導教師待遇。(3)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是承擔實踐教學、實現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重要場所,又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是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要加大對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投入力度,依照制定的建設規劃,有計劃地加強校內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的質量。校內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加強各單項實訓與部分綜合實訓的第一場所。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必須采用校企互利互惠、雙向受益的“雙贏”合作機制建設,進行有組織、有章程的管理,走共同建設、共同發展的道路[6-7]。學校應積極主動尋求校外大型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和科研機構等企事業單位作為共建教學基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行掛牌制,與合作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2.2實踐教學方面
要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大學生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認真做好大學生在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并要建立實踐教學量化考核標準。(1)課程實驗課程實驗是配合理論教學而設置的,大學生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嫻熟的實驗技能和嚴謹的科學精神。課程實驗應及時地把新儀器設備、新操作規范、新實驗步驟及新技術等反映到實驗教學中來,通過開設各種不同類型的課程實驗,培養大學生實驗技能,提高大學生課程實驗熟練程度及實驗技巧,增強大學生的學習動力。課程實驗應包括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設備、實驗步驟、結論等,要盡量減少單一性、演示性、驗證性的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的實驗[8-9]。例如,計算機操作系統這門課程“不同Windows操作系統互訪的實驗”,首先要查找資料,通過查找資料知道不同操作系統不能互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Guest來賓用戶被禁用、相關網絡服務未啟動、操作系統自帶的防火墻沒有關閉等),找到原因后設計、制定課程實驗方案,根據實驗方案完成儀器設備的連接、設置等實驗操作步驟。(2)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在理論教學和課程實驗完成后,根據課程的內容、特點及要求設計出的綜合性創新實驗,是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設計應用。課程設計這類實驗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能力和參與科研的能力,經過這種全過程的課程設計鍛煉,大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比如園林效果圖制作設計,在完成這一設計任務的過程中,首先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測量,跟業主進行交流,征求業主意見,看業主有什么特殊設計要求等,第一手資料收集回來后,進行數據整理、歸納、構思,查找有關園林設計資料等,用畫筆勾畫出園林效果草圖,拿出設計方案,最后在計算機上用CAD、Photoshop、3dsMax等3個制圖軟件進行相互配合畫圖,一幅精美的園林效果圖就呈現在眼前。(3)專業實習專業實習要結合本專業課程教學,定期組織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實習。讓學生帶著本專業的任務、要求參加實習活動,實習任務結束后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寫出一份實習報告,總結實習后的收獲體會。實習報告的內容要包括:實習題目、實習目的、實習內容等,任課教師要給每一個實習學生寫出評語,點評學生實習情況及實習報告內容不足之處,讓學生珍惜和重視專業實習。通過專業實習能鞏固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技能。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的面要廣,要充分體現該專業的應用和對口,如:園林專業學生要到園林綠化公司或到城市規劃設計院實習,法律專業學生要到律師事物所或到司法局實習,計算機專業學生要到計算機硬件、軟件開發公司等相關部門去實習。(4)畢業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是完成全部教學計劃達到該專業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完成學業對所學專業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驗[10]。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能體現學生的專業知識扎實程度、知識面寬窄、思維方式等方面,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選畢業設計課題(論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要體現本學科的特點,和本專業要有緊密的聯系。②選畢業設計(論文)題目要和指導教師及時溝通,征求選題建議。③選題要圍繞本學科的理論、發展和最新的話題去研究、去探討寫論文,寫出亮點來。④選題要便于學生發揮,突出主題,進而達到畢業設計(論文)的要求。在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中,學生要查閱大量的資料,要對資料進行分析和綜合優選。畢業設計(論文)完成后指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論文答辯,查找不足,及時糾正。
3結語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美德
《說文解字》中道:“信,誠也?!庇终f:“誠,信也”,“誠信”作為中國傳統道德規范,即是誠與信的互訓,“其核心是強調忠誠老實,實事求是,講求信用,遵守承諾”。
誠信,是人們交往過程中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從古至今,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對個人而言,沒有誠信,就無以立身;對社會而言,沒有誠信,就無以進步。大學生作為時代的未來精英,其誠信狀況就更值得我們關注。
一、大學生誠信存在的現狀
客觀地講,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總體是好的,絕大多數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能夠做到實事求是、誠實守信,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考試作弊、拖欠國家助學貸款、就業過程中的弄虛作假、生活中的不負責任等,無不顯示著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淡薄。
(一)學業方面存在誠信缺失
學生以學為本,學習是最重要的事了。但是有些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平時不努力,考試時作弊。經常采取把答案寫在身體的一些部位或桌面上,傳遞夾帶有答案的紙條,偷看同學試卷等手段。隨著高科技通訊工具的推陳出新,作弊手段也不斷提高,手機、MP3播放器、“探測筆”、“微型耳機”全都成為新型的作弊工具。
畢業論文是要在學業完成前寫作的論文,是教學或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論文寫作本來是訓練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需要發表的碩博論文的寫作,更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僥幸。有些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不是認真查閱資料、仔細鉆研,而是找別人的論文采取“復制粘貼”的方法,拼湊出來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把別人的論文,換成自己的名字,出現很多雷同的論文,毫無新穎可言。
(二)經濟方面存在誠信缺失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教育投資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獎助減免的額度也隨之越來越大。為了獲取助學金和學費減免,有些學生對家庭情況實施造假,開具“假證明”、“假介紹信”等偽造家庭團難等事項,對學??桃怆[瞞自己家庭的真實情況,騙取助學金和困難補助挪作他用。他們的這種行為不但浪費了寶貴而有限的名額,而且使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無法充分享受國家及高校的待遇和政策。
助學貸款是國家為了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而實施的一種無擔保的政府行為的助學工程,自20世紀90年代實行以來,已解決了許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費和住宿費來源,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其家庭經濟壓力,為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享受過這種政策優待的大學生畢業后卻不按期歸還貸款,甚至杳無音信。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破壞了學校的聲譽,破壞了銀行對大學生貸款的可信度,同時也會影響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貸款申請的批準。
(三)就業方面存在誠信缺失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雙向選擇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就業模式,不少大學生為了競爭到好的工作崗位,通過偽造各種證書來充實個人實力,編造學生干部履歷,虛設社會實踐經歷來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能力。這些行為和做法不但損害了學校的聲譽,也欺騙了用人單位。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誠信缺失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契約觀念不強,不履行就業協議,毀約不斷,跳槽現象頻繁。部分畢業生在參加招聘會的過程中,多處簽約,隨意毀約,無視協議的嚴肅性,一旦有用人單位同意錄用便草率簽約,對協議書上的條款不認真領會,簽約后才發現有些條款過于苛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隨意毀約。其實與單位簽約有時候給自己留條后路,一旦公務員被錄取或者有了好的就業崗位,畢業生們就不顧一切的撕毀了當初簽訂的就業協議,這樣做違背了誠信道德,影響了用人單位的招聘計劃的同時也損壞了學校的聲譽。
(四)生活方面存在誠信缺失
有些大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和目標追求,表現為內心精神空虛、急功近利、喪失人格。如有的學生當班干部或進入學生會只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缺乏奉獻精神;有的學生戀愛動機不純、態度不嚴肅,抱著一種游戲人生的態度,沒有一點責任心和道德感;有的大學生缺乏基本的道德修養,網絡道德低下,在網絡中撒謊、欺騙、謾罵、攻擊,發表一些極不負責的言論等。
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做到管教結合。
多鼓勵多引導,少規范少懲罰。高校完全可以通過人性化的管理讓大學生們感覺到誠信缺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高校應改變誠信教育的方法,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比如,采取張貼漫畫等方式,把古老的誠信案例以新穎、現代、切合青少年口味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很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還有就是要發現和宣揚大學生身邊的誠信典型,通過表揚先進典型,給其他學生指明方向,使其明確是非榮辱的分界。
(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
大學生誠信檔案是記錄大學生在校期間誠實守信狀況的真實情況,它包括大學生誠信承諾書、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習成績、學費住宿費交納記錄、助學金貸款情況、獲獎學金情況、借閱圖書歸還記錄、勤工助學情況、考試作弊記錄等。作為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能使大學生認識到誠信對于做人的重要性,信譽將伴隨自己的一生,從而在思想上牢牢樹立“誠信”意識,并時時處處約束自己的行為。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誠信就業氛圍。
加強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大力營造體現時代特征和校園特色的誠信就業氛圍。正確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抵制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和影響,凈化校園就業環境,引導校園就業觀念向文明和諧、健康誠信的方向發展。重視校園人文和自然環境的建設,凈化大學生的心靈,升華大學生的情感。優化德育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實踐、體育、藝術、娛樂等活動,營造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注重校園文化的陶冶作用和育人功能。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國公民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調節人際關系、規范經濟生活秩序的重要的行為規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誠信教育對大學生個人發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程新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7年2月,第16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