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體驗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體驗營銷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起源于19世紀中期的歐洲,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很大的發展。在我國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是在21世紀人們的旅游消費觀念發生很大變化時才出現的。近年來,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既古老而又新穎的旅游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鄉村旅游是以農村、農業、農民為資源而開發的一種新型的旅游產品,是以農村獨特的生產形態、居住環境、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為對象的一種旅游形態。在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和營銷中,體驗營銷不可缺少。
體驗營銷是一種新型的營銷模式,是體驗經濟的一個最為典型的表現階段。1998年美國戰略地平線LLP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提出體驗營銷是指:從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等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理念。并且認為消費者消費是理性和感性兼具的,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中、消費后的體驗是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品牌經營的關鍵。體驗營銷目前不僅應用到生產、流通企業,還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服務性企業中。對于鄉村旅游這種旅游產品而言,其本身也屬于服務經濟所提供的產品,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人們對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提供“服務”就逐漸演變為提供“體驗”,這樣體驗營銷就在服務業中應運而生。本文主要分析在鄉村旅游中如何應用體驗營銷。
一、樹立體驗營銷觀念
隨著我國休閑經濟和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鄉村休閑旅游面臨廣闊的市場前景。如何在這良好的發展勢頭下取得比較好的競爭優勢,這是鄉村旅游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如何吸引消費者、如何創造并引導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還有那些需求未被滿足等,這同時也是鄉村旅游產品要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供鄉村旅游服務的企業應從營銷模式的角度來考慮解決方法。
長期以來,旅游產品提供給消費者的只僅僅是交通工具、景點、文化方面的變化,消費者只是被動的接受旅游服務,而且對旅游產品的信任度也逐漸降低,因此就出現了“看景不如聽景好”的俗語。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呢?因為消費者在享受旅游服務的時候只是走馬觀花,實質性的體驗活動很少,因此感觸不深。這一方面是因為旅游產品本身的局限性問題,如旅游產品是受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等;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務者的營銷理念問題,單純強調數量而忽視質量。在鄉村旅游這個旅游產品中,產品本身所受的局限性不多,影響消費者需求和旅游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就是經營者的營銷理念。因此,在鄉村旅游服務的提供過程中,應強調消費者的體驗活動,以體驗來衡量服務的質量優劣,提高消費者的感觸度。這就要求鄉村旅游的提供者樹立體驗營銷觀念,給消費者提供一個體驗農家生活的機會,使消費者有一種身在其中并難以忘懷的體驗。
二、發掘特色體驗產品,創造需求,創造市場
消費者要選擇一種產品時,主要強調這種產品能給自己帶來的效用的大小。因此,在選擇鄉村旅游時,消費者會考慮的是鄉村的休閑的氛圍、純樸的民風、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世外桃源般的居住環境。但是消費者并不一定十分了解各地鄉村旅游的真實情況。所以,鄉村旅游產品要突出自身的特色,避免和一般旅游產品雷同。具體而言,鄉村旅游中應強調特色體驗活動,根據當地的特色環境和人文條件創造出特色體驗產品,創造出適合消費者的特色需求。如在蔬菜生產區可提供蔬菜的種植和采摘活動、在水果生產地可提供果園內采摘銷售活動、在山區可提供登山活動等。這一些活動都可以以鄉村旅游產品中的一個產品類別出現,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人可提供有區別的產品,在條件允許下可以提供“全面客戶體驗”,讓每一個消費者度能有親身體驗的機會,如手工磨面、手工造紙、手工染坊等。這樣,消費者在選擇旅游產品時會更多地考慮到鄉村旅游體驗的特色,考慮到特色體驗給自己帶來的可感知的價值。同時這種體驗也會隨著消費者的購后行為而給經營者帶來良好的口碑效應,使鄉村旅游的市場逐漸擴大。三、籌劃、舉辦展示產品體驗的活動,引導消費者的需求
在鄉村旅游的消費中,消費者要考慮自己的體驗價值的大小,而這種價值的大小必須要通過一定的體驗活動才能體現出來。因此,鄉村旅游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就必須把特色體驗產品以某種活動或某種展示的方式表現出來,鼓勵消費者參與、引導消費需求。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主要考慮當地的地理條件、風土人情、消費者的需求以及活動產生的效果的好壞等問題,而且要特別強調消費者在活動中會得到什么樣的體驗、消費者的需求是否被滿足等。如湖南常熟虞山林場舉辦的楊梅節,它把對林場的觀光和楊梅的采摘、品嘗結合到一塊,讓消費者在觀光的同時體驗到采摘的樂趣,在體驗中消費,在購買中得到樂趣。通過這樣的活動,消費者得到的不僅是采摘到的楊梅,更多的是采摘、品嘗時的體驗,楊梅就是消費者可回憶的田園風光的典型物品,一旦消費者看到楊梅,很可能就會想到林場,會考慮到到林場去旅游,這樣消費者的需求就被有效的引導起來。通過籌劃、舉辦特色體驗活動,使鄉村旅游產品在體驗中被消費,在消費中使消費者得到樂趣,使市場得以開拓,消費需求得到提高。
四、在體驗中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在鄉村旅游的體驗營銷中,強調比較多的是消費者的體驗,但提供這種體驗的卻是服務人員,而一般情況下這種服務人員應該是農民,這樣才能體現鄉土本色。然而在現實情況下,提供鄉村旅游服務的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這就導致服務質量不穩定。因此,在實際的體驗活動的提供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及時改正,要逐步增強服務人員的旅游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樹立服務理念,保證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在鄉村旅游中應用體驗營銷模式,可以使鄉村旅游的特色得到很好地體現,使鄉村旅游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同時使消費者得到休閑娛樂的體驗、難以忘懷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周巖遠江:體驗營銷[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3
一、旅游體驗的定義和涵義分析
“當一個旅游者經過一番周詳的計劃而最終舉步離家時,他是在開始一段經驗過程……這樣一個過程,即旅游個體通過與外部世界取得暫時性的聯系從而改變其心理水平并調整其心理結構的過程,就是旅游體驗。這種體驗是旅游者的內心活動與旅游客體所呈現的表面形態和深刻含義之間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結果,是借助于觀賞、交往、模仿和消費等活動方式實現的一個序時過程?!?/p>
旅游體驗作為一種人生體驗,無論旅游者當初是出于什么目的去旅游,它都不僅是一種活動過程而且也是對活動過程的評價性的感受結果。當旅游體驗作為一種活動過程時,它強調的是帶著某種主觀目的的旅游者與旅游活動對象的交互性的感受過程,如旅游冒險體驗活動,旅游求知體驗活動,旅游購物體驗活動等等。而且這種過程既有對物相和服務的感受過程,也有在獲得有形物品時對獲得情境的感受過程,還有在上述感受過程之后自我的欣賞、評價以及對別人評價的感受過程。如果把旅游體驗過程嚴格限制在一定時空條件下,如從旅游者出家門算起到回到家門時為止的話(即,所謂的“門到門”),那么,上述所說的感受過程的各種情況在現時中都是實在的。
實際上,旅游體驗(即旅游感受)過程遠不止我們所嚴格限定的“門到門”的過程,在“門到門”這一嚴格的時空限定以外,還存在追憶感受(旅游后)或憧憬感受(旅游前)。但我們一般不把這兩種感受作為嚴格意義的旅游體驗而加以重點研究,然而它們對人們如何從總體上評價一次旅游,以及今后的旅游偏好的形成卻有著很大的作用,因此,這也是旅游學研究不應忽視的問題。
當旅游體驗作為一種活動過程的評價性感受結果時,它強調的是人們按當初設定目的所形成的旅游期望是否得以實現的評價性判斷。這種評價性判斷主要表現為旅游者的高興、失望、痛苦、意外驚喜、意外打擊等等結果性感受。而這種評價性判斷雖然在活動最終結束時表現得最為明顯,但實際上,在活動的過程中評價判斷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最終活動結果的評價性判斷,是把活動過程各個時點上的評價性判斷進行綜合后形成的。也正因為如此,旅游者是可以適時調整旅游體驗的期望值的,而旅游產品的供應者(尤其是旅行社),也應根據旅游者需求來調整供給以提高旅游者體驗水平,為旅游者對活動過程的評價性判斷的改善做出努力。
作者在這里之所以特別強調旅游體驗(包括體驗活動過程和體驗活動結果)這兩個方面的涵義,是因為這兩個方面的涵義經常被人們混為一談,未能給予充分的區別,由此造成人們好像只要抱著某一目的去旅游,就一定能實現當初目的的錯誤認識。而這種錯誤認識顯然是不符合旅游體驗活動現實情況的。
二、旅游的本質與旅游體驗的分類
1.旅游的本質
“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會經歷種種情況……但比較起來,旅游體驗頗有獨特之處,概而言之,旅游體驗是一種綜合性的體驗,并以超功利性體驗為主……旅游是人生正常工作和生活狀態的一種‘逸出’,是人生波譜當中的一個特殊時段。在這個時段中,由于生命現象本身的復雜性、生命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的復雜性、旅游者個體心理的復雜性、旅游所追求的目標的多重性或不可分解性,使旅游體驗成為一種綜合體驗。”②由此可見,旅游的本質是“人生正常工作和生活狀態的一種‘逸出’,是人生波譜當中的一個特殊時段”。如果把“人生正常工作和生活狀態”看成是社會角色責任狀態,那么,我們就可以把旅游看成是人們暫時擺脫這種社會角色責任狀態的休閑狀態。但這種休閑狀態并不是純粹無社會角色責任狀態,而是暫時擺脫原社會角色責任狀態,而進入到另外的時空下的社會角色責任狀態。這種新時空下的社會角色責任狀態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門到門”時空下的社會角色責任狀態。而且這種“門到門”時空下的社會角色責任狀態,相對于原來“人生正常工作和生活狀態”來說就是一種“自由”或叫“休閑”。這種自由和休閑是對原來社會角色關系的一種暫時性的割斷或叫弱化,從而在“門到門”的新時空條件下,對社會角色的扮演取得了一種相對的自由,也正是這種自由才使參加旅游的人進入了一個“休閑化的世界”或叫“自由化的世界”。在“休閑化或叫自由化的世界”里人們所有的活動都被涂上了“休閑或叫自由的色彩”,也正因為如此,在這個人生時段中,“由于生命現象本身的復雜性、生命所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的復雜性、旅游者個體心理的復雜性、旅游所追求的目標的多重性或不可分解性等等,使旅游體驗成為一種綜合體驗?!?/p>
2.旅游體驗的分類
在“休閑化的世界里”,旅游者所做的一切都帶有旅游的本質性規定,“使旅游體驗成為一種綜合體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體驗按照旅游者活動的具體內容(即吃、住、行、游、娛、購)可以相應地分為食、住、行、游、娛、購等六個方面的旅游體驗過程。這種分類方式可謂簡單明了,并且反映出旅游體驗是一種綜合性的體驗這一重要性質。但它把旅游的活動內容不分主次的一字排列,則未能突顯旅游活動的核心內容,讓人抓不住問題的本質。而要想在抓住旅游活動本質的情況下對旅游體驗進行分類,就要圍繞“旅游”二字做文章。
說到旅游一詞,按照中文的一般理解,它是由旅——旅行和游——游覽這兩個核心內容構成的。而且在這兩個核心內容中,游覽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因為它反映了旅游活動的直接目的所在,而旅行則是實現游覽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在旅游所包含的食、住、行、游、娛、購等六個方面內容中,行和游是關鍵因素,因為它們最能反映“旅游”的本質要求,而其他要素都可以被包含在這兩個要素中。比如說,“食和住”可以在多數情況下被包含在“行”之中(但不絕對,有時“食、住”也可以被包括在“游”中),而“娛和購”則既可以被包括在“行”中也可以被包括在“游”中,但絕大部分情況下“娛、購”被包括在“游”中。有了這樣的分析,我們就不難看出旅游體驗主要是由旅行體驗和游覽體驗構成的這一事實,并且旅行體驗和游覽體驗是旅游者旅游活動的核心。在這個核心中,游覽體驗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因為它體現了旅游活動的直接目的。下圖可以直觀地說明所討論的問題。
在這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旅游體驗中如單把游覽抽掉就只剩下旅行了,而旅行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如探親旅行、公務旅行其目的是探親、是公務而不是旅行本身。如果要在旅游體驗中單把旅行抽掉,則剩下的游覽就褪色成了日常休閑(如城市人到公園游玩),而這就不再是人生正常工作和生活狀態的“逸出”了。這時旅行不存在,當然也就沒有旅游了??梢娐煤陀芜@兩個要素缺一不可,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二者結合才能變成人們的一種旅游體驗活動。至于“吃、住、娛、購”這些因素,在短期旅游中,它們中的一項或幾項乃至全部被抽掉并不能影響旅游體驗的成立,但會影響旅游體驗的水平和效果。而對于較長期旅游來說,吃、住又變成一種旅游體驗不可缺少的要素,而純粹的外在娛樂(如觀看表演)和購物則仍是可有可無的。但人們的自娛自樂和融在“吃、住、行、游、購”這五個因素中的娛樂則是想抽也抽不掉的因素。這種和其他五個因素融在一起的不能被抽掉的娛樂,尤其是與行和游融在一起的娛樂則自然也是旅游體驗的核心因素。而純粹的外在表演式的娛樂和購物,雖然它們很吸引旅游者和商家的眼球,但卻不是旅游體驗必不可少的因素(不論短期還是長期旅游體驗)。至此,如果從時間長短角度來劃分旅游體驗,并確定其核心內容,下圖可直觀反映出這兩種情況下旅游體驗的構成特點:
從上圖可見,純粹外在的娛樂和旅游中的購物確實是可有可無的,現今我國一些地方的旅行社推出的無購物旅游就充分體現了購物在旅游中的非必需性。但購物在旅游活動中卻是大量存在的活動,并且這種活動也會使旅游者產生在非旅游活動中難以得到的獨特的旅游購物體驗,所以旅游娛樂和購物體驗是那種缺之則可能不完美,但有之卻只能增加效果卻不能決定旅游本質的體驗活動。
關鍵詞:搜索引擎;旅游營銷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27
1引言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運用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對網民的搜索指令進行系統挖掘,并對信息進行相關性處理后最終為網民展示的系統。截至2015年6月,我國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5.36億,使用率為803%。隨著當今網民數量的日益增長,搜索引擎在旅游業中的應用越發廣泛,旅游政府通過主題網站、社交媒體網站等搜索引擎相關旅游信息,提高自身知名度,促進游客數量的增長;旅游企業通過自身網站的營銷推廣來提升其在游客搜索關鍵詞排名中的地位;游客通過利用搜索引擎進行相關資訊的搜索,確定其旅游路線。本文在此網絡背景下,通過整合國內外學者在旅游方面對搜索引擎的研究,豐富旅游網絡營銷方面的認知,并期望能夠在實踐層面上為我國各大旅游地提供營銷參考。
2搜索引擎研究內容分類
本文結合國內外學者對游客使用搜索引擎的相關研究,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從網站質量、檢索效率、游客搜索與體驗、網絡口碑、營銷對策五個方面對相關論文進行整理,將那些零散、雜亂的基礎理論知識系統化。
2.1搜索引擎網站質量
1973年蘭開斯特(Lancaster)提出評價搜索引擎性能的6個標準:涵蓋范圍、查全率、查準率、響應時間、用戶方便和輸出格式。雷雪冰(2006)對e龍旅行網早期在搜索引擎上的投資進行分析,指出其網站不集中、關鍵詞太局限的缺陷,最終從網絡品牌搜索、搜索引擎優化、關鍵詞的選擇、目標用戶行為分析等監督提出建議;莫云峰(2009)從目前的搜索引擎優化規則出發,利用分析搜索引擎的定量算法,從網站功能、內容、結構、布局等關鍵要素進行合理設計,為網站開發提供策略;徐蓉艷(2013)以杭州某度假酒店網站為例,從網站結構、頁面、內容等要素提出搜索引擎優化營銷建議。
2.2搜索引擎檢索效率
Harter(2011)等指出:信息檢索系統和信息檢索系統的使用是有不同層次的,因此評估也要分不同層次進行。由于目前搜索引擎大都提供免費服務,因而對用戶而言,時間和質量是衡量搜索引擎檢索效率的主要指標,此外,費用一收益評價往往只能由搜索引擎開發商完成,研究人員很難進行這方面。Allan Cheng Chieh Lu,Dogan Gursoy(2015)通過開發一個概念模型,論證消費者的在線旅游信息混亂的前因后果,得出消費者由于所獲取的信息太多/太相似并且太模棱兩可時,導致了消費者體驗過量/相似性和模糊性的混亂。閆兵(2007)通過探討國內目前搜索引擎盈利模式體系,從搜索引擎主要盈利模式角度出發,從第三代搜索引擎、介入其他服務平臺、企業本土化運營三大角度提出其看法建議;徐曉樂(2009)通過構建營銷效果評價體系,對“中國點擊”網站營銷效果進行測量,從用戶、網站、效果跟蹤、付費營銷四方面提出營銷優化策略。
2.3游客搜索與體驗
Nassab Reza,Hamnett Nathan(2010)調查了公眾對接受整形外科手術的公眾意見,并指出網站的在線搜索頁面上存在明顯的對潛在患者信息的缺乏問題,提出有必要提高公眾意識和教育關于醫療旅游中的固有思考;何小麗(2007)肯定了用戶體驗在搜索引擎營銷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損害用戶體驗會給企業營銷帶來不良后果,然后提出用數據分析和監控優化來提升企業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搜索引擎營銷方式;鄭春香(2009)以旅游供需角度出發,探究搜索引擎對消費者行為產生何種影響;柴海燕(2011)以網絡口碑傳播為出發點,通過測量旅游者在搜索引擎上的搜索行為,得出社會網絡媒體被游客瀏覽點擊占比最大;趙媛(2012)通過分析互聯網環境下旅游者在網站搜索中的決策行為,從降低游客感知風險、增強游客體驗、多渠道網絡營銷方式角度提出自身建議;陳怡(2014)通過對搜索引擎營銷決策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分析用戶網上搜索行為,最終構建搜索引擎營決策模型;劉雪婷(2014)以浙江省赴臺旅游游客為研究對象,用百度指數、調查問卷利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研究互聯網信息對省內國內游客網絡行為影響、時空引導作用。
2.4網絡口碑檢索
Ying-Chuan Wang(2015)通過研究網絡口碑對旅游者旅游意圖的影響,指出美食旅游網絡口碑形象對游客的意圖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游客認為社交網絡要比網絡口碑更具有可靠性。Cheng-Hao Chen, Bang Nguyen等(2015)探討網絡口碑對游客決策過程的影響作用,從人種學角度,在決策階段從理論和實踐方面研究和探討影響網絡口碑變化的因素。柴海燕(2011)以網絡口碑傳播為出發點,得出社會網絡媒體被游客瀏覽點擊占比最大的結論。郭莎莎(2008)指出web2.0營銷模式與旅游業融合應用下其主要口碑營銷模式為博客營銷與RSS營銷,并指出博客營銷是WEB2.0營銷最典型的口碑代表,以此提出基于門戶網站、企業自建、第三方、個人的四類企業網絡營銷博客平臺。
2.5搜索引擎營銷建議
Greg Kerr,Clifford Lewis,Lois Burgess(2012)定義了吹牛的權利,討論了其相關的旅游業,并提出了一個概念模型,通過模型提出目的地營銷人員如何利用吹牛權利去提高自身知名度從而增加訪問量;劉明達(2006)從電子商務與人才、口碑營銷、軟營銷角度提出搜索引擎營銷的建議;崔師遠(2009)以垂直搜索引擎營銷為研究重點,以搜驢垂直搜索引擎為代表,探討“搜驢模式”的旅行社網絡營銷對策;劉聰(2013)從旅行社網絡廣告投放、搜索引擎體系、E-mail營銷三大角度分析旅行社營銷策略研究;崔麗敏(2013)通過構建世園會客流量預測與預警模型,為景區工作人員預防突發事件提供技術支持;向俊松(2013)通過測量四川省世界遺產景區網絡營銷效果得分,從信息的角度提出策略。孫偉宇(2014)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統計各省市網絡關注度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演變,為工業旅游提出建議;王芳(2015)我國5A級景區為關鍵詞,利用中心度、密度、擴散指數、結構洞四項指標對我國5A景區網絡關注度進行空間分析,從省份、地帶、主題、相關配套設施四方面提出優化建議。
3搜索引擎營銷面臨的機遇與未來
目前國外的搜索引擎營銷理論研究還不夠系統,國內的研究也主要是圍繞企業搜索引擎營銷策略進行研究。從現有的學術期刊中真正對搜索引擎營銷進行系統的理論研究,或是在某些方面有獨到見解的內容非常少見。而且將搜索引擎應用于旅游研究領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也主要是集中于旅游流、游客量及行為研究、旅游網站三大方面。而未來的營銷主體是游客,如何系統的從游客角度對搜索引擎的網站質量、搜索效率、內容完整性以及更新性等影響游客信息搜尋評判的種種方面進行系統分析也是未來搜索引擎營銷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參考文獻
[1]Allan Cheng Chieh Lu, Dogan Gursoy.A conceptual model of consumers’ online tourism confu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5,27(6):13201342.
論文關鍵詞:生態旅游,體驗經濟,體驗導向,開發模式
旅游本身就是一種體驗,但體驗經濟賦予了旅游新的內涵。體驗式旅游是體驗經濟時代旅游消費的必然需求。在我國,眾多的生態旅游目的地,保持著大自然的原有風貌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甚至于有豐富獨特的人文積淀、濃郁的風俗民情,是獲得愉悅、快樂旅游經歷的絕佳目的地。借助體驗經濟的體驗設計理論,在認識和尊重當地自然生態以及相關的民族文化生態前提下,開發出適應旅游市場需求的個性化旅游產品,有利于延長生態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促進地區旅游發展。
一、體驗導向型生態旅游開發的理論基礎
1、體驗經濟
1999年4月, 美國兩位學者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在 《體驗經濟》一書中提出了“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 指出體驗是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 環繞著消費者, 創造出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從此,體驗經濟的概念在世界范圍內被人熱烈討論。
體驗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態,它是社會經濟經在經歷了產品經濟形態、商品經濟形態、服務經濟形態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其經濟功能主要是通過對消費者的一種產品展示來實現的,通過這種展示使消費者獲得一種難忘的經歷和體驗。作為體驗經濟的供給方,主要是通過展示使消費方在一定的時段內充分體驗和感受供給方所提供的產品(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品概念,而是包括環境、文化、風情、氛圍、愉悅、激情、特殊環境下的人際關系和聯想空間等在內的產品概念)。這種經濟形態,其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客人以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到經濟供給物之中,使人得到一種全新的感受體驗經濟,一種和社會時尚同步的感受。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為體驗經濟的發育、發展提供了土壤,體驗經濟將會有無限光明的前景。
2、體驗導向型生態旅游的開發是必然趨勢
美國學者派恩與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書中根據參與的主動性與投入程度,將旅游體驗劃分為娛樂型體驗、教育型體驗、遁世型體驗和審美型體驗 4 種類型,認為每個旅游者的旅游經歷都是以上四類體驗的不同程度結合。四類體驗的中心集合點就是美好的甜蜜地帶(SweetSpot),在這個地帶,活動對象達到一種“暢爽”境界。
由于對自然與人文生態認識的深入,旅游者已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休閑的旅游經歷,而希望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與運動等全方位的融入,以體驗的方式充分理解旅游地自然的、文化的、生活的和歷史的內涵和特征,從中獲得美學體驗、娛樂體驗、教育體驗與遁世體驗期刊網。生態旅游是為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與自然歷史知識,有目的地到自然區域所做的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資源供人們觀賞的同時,又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的一種活動。體驗經濟是以需求為中心,強調需求結構升級,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考慮生產的經濟形態。反映在生態旅游中, 就是要以自然與人文生態為對象,以主動參與為主要方式,以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為目標,以深層體驗和全在感知為行為結果;與傳統生態觀光休閑的旅游形式相比,體驗導向型生態旅游更加注重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的參與性以及對生態環境的融入性和自享性。生態旅游產品的開發為滿足這一需要,已正朝著體驗型方向發展。
二、體驗導向型生態旅游開發的原則
體驗導向型生態旅游以游客的體驗為核心,以參與性和互動性為主要特征,以使游客得到美好的感受與回憶為主要目標。旅游經營的重點已不再是單純的提供旅游產品與服務,而是為游客塑造難忘的旅游體驗。因此,體驗導向型生態旅游的開發應遵循以下原則:
1、參與性
沒有參與性就沒有真正的體驗,在參與過程中,旅游者改變了被動的角色,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這種感覺能激發旅游者在欣賞自然的同時,感受到回歸自然的喜悅。參與性強的生態旅游給予旅游者的是多種感官的刺激,這種刺激能使他們獲得更深刻的印象。
2、真實性
只有真實的情境才能真正打動旅游者。生態旅游尤其要注重真實性,旅游者選擇生態旅游,就是為了看到原始的自然、真實的場景,在大自然的魅力中享受忘記時間、忘記煩惱、忘記自我的輕松與快樂。
3、系統性
旅游是包括吃、住、行、游、娛、購六要素的完整系統,期中任何一個要素都是影響體驗質量的關鍵。只有每個環節都帶給旅游者暢爽體驗的時候,才能在整體上使游客的體驗達到最大化。
4、差異性
體驗是個人達到情緒、體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時,意識中產生的美好感覺,沒有兩個人的旅游體驗是完全一樣的。因此在開發中要注重產品的差異化和針對性,塑造個性化的旅游。
三、生態旅游體驗導向型開發模式
盡管生態旅游的發展態勢良好體驗經濟,但是生態旅游開發也存在基礎設施、知名度、活動模式、市場競爭、短期利益等問題,而且隨著旅游開發和旅游經濟的發展,競爭也日趨激烈,生態旅游繼續尋找到新的出路。通過以上的分析,綜合來看生態旅游體驗導向型開發關鍵是要選擇正確的開發模式。
1、塑造鮮明的生態體驗主題
主題是體驗的基礎和靈魂,鮮明的主題能充分調動游客的感官,觸動游客的心靈,使之留下深刻的感受和強烈的印象。它不僅可以啟發、誘導游客對自然與人文生態資源的欣賞與認知,擴展和提升聯想的空間與體驗感悟的層次,強化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而且可以引導景點建設,提高產品知名度。在產品開發中,可根據景點生態資源特色與發展方向提煉一個內涵清晰、充滿個性的體驗主題作為引力源,景點的設施建設、體驗活動的設計、形象建設及對外宣傳均圍繞這一體驗主題展開,從而通過體驗主題的塑造發掘生態文化內涵,展現生態文化形象,引導游客體驗活動,以達到最佳的體驗旅游效果。例如,內蒙古草原可以以“寧靜”為主題,讓旅游者在遼闊的綠野中享受心靈的平靜,心情的放松;也可以以“奔放”為主題,將游牧民族的熱情好客、淳樸民風展示給旅游者;扎龍自然保護區可以打造“教育”為主題的生態旅游,使旅游者享受獵取知識的喜悅。主題的營造要內外兼顧,不僅整體設計中要把握“靈魂”,同時每個細節也必須與主題相一致。
2、營造真實的體驗場景和多感官的體驗氛圍
體驗的氛圍需要營造,要利用現有的體驗資源搭建體驗的場景或“舞臺”,從旅游者直接體驗出發,營造真實的體驗場景和氣氛。要重視游客的感官刺激。一項服務項目的感官刺激應該支持和加強服務主題,該活動越能有效地刺激感官,就越不容易讓人忘記;一種體驗越是充滿感覺,越是值得記憶和回憶。比如荒漠生態旅游開發時應該盡力營造荒涼的感覺,打造廣闊的滄桑感,將旅游接待區和景區嚴格分開,景區內沒有任何人工建筑,滿眼是一望無垠的沙漠,其中零星點綴兩三頭駱駝作為襯托體驗經濟,這些都能增強旅游活動本身的吸引力。所以,以景點為基本單位的旅游氛圍的成功營造,對強化該景區乃至旅游目的地的整體旅游形象至關重要。
3、設計可深度參與的生態體驗活動形式
參與是體驗旅游活動的核心,產品開發應為游客提供更多親身參與的機會,提供挑戰性的活動以增加活動的真實性與參與深度,使游客融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自我享受中獲得深層體驗和全在感知。參與性活動則是由企業提供而旅游者親自參與操作的,它能使旅游者獲得直接體驗的樂趣,是生態旅游活動中必須倡導的。根據生態旅游資源的不同特點可以設計多種參與性活動,如游泳、劃船,采桑、采蓮、采菱,垂釣、捕魚、放養,栽蓮、栽菱、插柳,挖野菜等等,游客均可深度參與期刊網。這些能讓旅游者體驗自然生態、當地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并具有適度挑戰性的旅游活動,可以使旅游者通過感官刺激(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增強對產品主題的深刻印象,從而使旅游者從真實的旅游體驗中對體驗的“娛樂、教育、逃避現實和審美”四部分得到充分的感受。
4、融合歷史文化,開發特色生態體驗項目
歷史文化積淀反映旅游地文脈,生態資源結合歷史文化積淀開發產品有助于提煉主題,豐生態資源內涵,可使旅游者在體驗中獲得升華。例如,大渡河下游(四川石棉以下)的金口大峽作為一處典型的生態旅游目的地,它擁有豐富的地質地貌遺跡、優美的自然景觀、以及得天獨厚的彝族文化。那么,它的生態體驗設計是一方面開發設計如“親近自然、返璞歸真的大峽谷生活(徒步野營)”、“穿越八億年時空隧道(地質科普)”等以大峽谷、“地質天書”和桌狀山等各種自然生態景觀為旅游體驗指向的考察、探險、登山、攀巖、漂流類旅游產品。另一方面還把彝族風情作為體驗對象,充分發掘包括風土人情、文化藝術、民族節慶、民族體育等各方面的資源潛力,以滿足旅游者對異域文化認知和感受別樣生活的需要,如開發設計“當一回彝族人”“彝族美食游”“彝族節慶游”等系列旅游產品。這些歷史文化積淀為生態旅游增色不少,在引導游客體驗中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開發富于體驗差異的產品與目標市場
依據旅游效益最大化原則,景區的環境、項目、活動與游客自己的生活環境應有較大差異,能為游客帶來新鮮的感受,滿足其個性化和參與性的需求。因此,生態旅游地應該建設富于體驗差異的產品與目標市場。首先,應依據景區(點)的資源豐度與特色,突出產品的域內體驗差異,避免重復建設;其次體驗經濟,體驗差異主要靠推出新產品、新項目以率先進入市場;再次,應依據環境體驗差異選擇目標客源市場,使體驗效果最大化。
6、保持原生態體驗功能
生態資源是體驗的載體和基質,是產品設計的依據。生態體驗旅游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一體,在人與自然的交往中回歸自然,在深切體驗和全在感知中享受審美情趣,獲得在原有條件下難以獲得的愉悅感、成就感、解脫感、歸屬感等以及各種實踐知識。產品開發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維護旅游資源的原生態功能,保持其先天特色。一方面應堅持資源利用最小人工化;另一方面,必須保護環境。即讓經營者在提供體驗性機會和情感性消費中保證“綠色化”的制造和維護過程,經營項目及過程均是采取積極有效的生態措施,以保證旅游目的地資源開發、環境和設施建設的生態安全,最終獲得長期的發展機會和可觀的經濟效益。
總之,體驗經濟時代下生態旅游的開發模式要進行適當的調整,體驗導向型生態旅游的開發,應依據體驗經濟時代旅游者需求變遷的市場導向,立足資源優勢,開發游客樂意重復使用的生態旅游產品,積極開拓體驗旅游市場,實現生態旅游資源的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從而推動生態旅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宋詠梅,孫根年.論體驗旅游的理論框架與塑造原則[J].社會科學家,2006(6):115~119.
[2]盧云亭,王建軍.生態旅游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12.
[3]魏小安,魏詩華.旅游情景規劃與項目體驗設計[J].旅游學刊,2004,19(4):38~44.
[4]伍曉奕.體驗式旅游的革新戰略[J].商業經濟文薈,2005(3):56~58.
1鄉村生態旅游管理對策應與時俱進
在城鎮化背景下,需要轉變傳統的鄉村生態旅游管理觀念,應把鄉村生態建設與城鎮化發展進行有效結合,從而加快整個鄉村生態旅游管理的步調,使鄉村生態旅游管理更規范,鄉村旅游行業發展才更有活力。在管理中應鼓勵貧困戶參與到鄉村生態旅游發展中來,通過產業帶動、企業幫扶等形式,讓鄉村生態旅游助推脫貧攻堅。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鄉村生態旅游可采取“旅游+”的模式,開發農旅、文旅、體旅等山地旅游新業態,為貧困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帶動鄉村經濟的良好發展,進一步提升鄉村生態旅游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專業化。充分重視各類專家對于鄉村生態旅游領域所提出的政策和建議,利用業務咨詢、理論指導、評審評價等形式,不斷強化鄉村生態旅游管理內容,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推動鄉村振興。從而以科學合理的城鄉統一化管理辦法,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在緊跟新形勢下促進鄉村生態旅游行業良好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2倡導村民參與到鄉村生態旅游建設中
由于目前我國大部分鄉村生態旅游行業的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人們的參與感也較低,因此可倡導當地村民參與到鄉村生態旅游建設中,通過這樣的方式給當地農民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形成了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可以以社會實踐旅游振興為特色,加大對我國自然資源的保護力度,在制定出鄉村生態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和整體營銷辦法后,實現當地農業生產與鄉村生態旅游的聯合互動。論文格式是論文寫作時的寫作標準和樣式要求。同時促進當地人參與到鄉村生態旅游建設中,通過對農業公園、濕地保護區的深度體驗和走訪,使村民充分了解并積極發掘當地的旅游潛力,從而以自然資源保護為前提,以生態環境建設為目標,為未來的建設發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議,以此充分發揮鄉村生態旅游業對當地鄉村發展振興的帶動作用。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在城鎮化背景下鄉村生態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所以必須要獲得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當地基層部門應加大力度促進產業扶貧政策基礎,做好有前瞻性地規劃與管理工作。論文格式是論文寫作時的寫作標準和樣式要求。例如在開發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的過程中,給予村民政策和項目扶持。在村民依托鄉村振興發展的良好政策下,也積極開始發展了鄉村生態旅游的產業,促使當地農村環境更美、農村收入更多,村民們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高?;鶎硬块T應明確對利用存量建設用地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農村二三產業的市、縣,可給予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對使用荒山、荒坡、荒灘及石漠化、邊遠海島土地建設的旅游項目,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以此不斷促進鄉村振興發展,帶動農村經濟效益的提高。
關鍵詞:情懷;主題;休閑農業;旅游
自2010年“全國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企業(園區)示范創建行動”開始以來,全國各地相繼興起了一股鄉村旅游熱,不僅鄉村旅游的投資規模增加了,人們對回歸田園,休閑鄉野的熱情也大大增加了?;谶@樣的現實需求,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量的以農家樂為發展基礎的休閑農業項目,得益于市場需求的膨脹,許多低端的農業采摘項目扣上休閑農業的帽子也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在發展同質化日益明顯的今天,這類項目不行了,許多投資方開始真正用心的研究在休閑農業項目中引入主題的概念來吸引游客。本文研究的遼源休閑農業規劃項目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產生的。
1 遼源休閑農業規劃項目的基本情況
遼源休閑農業規劃項目(以下簡稱“遼源項目”)是遼源國家礦山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的子項目,用地位于遼源市市區的西北部,總用地面積為260公頃。結合政府部門的要求,本項目要實現幾個目標。首先要同科普教育示范的功能相吻合,同時要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既不能大拆大建,又需要有文化創意性的內容,要良好的統合到一個主題中來。
2 項目的情懷主題尋找
2.1好的主題要有情懷
變形金剛拍成好萊塢大片,能夠在全球有巨大的受眾群,其實不僅僅在于影片本身的制作精良,更在于變形金剛這個主題勾起了整整一代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追夢情懷。迪士尼引入中國的火爆,不僅僅是由于他是一個運作規范的大型娛樂文化公司,而是在于人們一提起迪士尼就會想起兒時和米老鼠唐老鴨一同成長的那段歲月,這就是情懷。每一個成功的休閑農業項目的主題也都需要在情懷上做好文章。
2.2 一個主題串聯兩大主線
在遼源項目中其實任務書的要求很明確,一方面要打造出良好的休閑農業項目針對于農業體驗、科普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結合于美麗鄉村建設,對村莊現有的環境與住宅進行有意義的改造,如民宿化改造,做知識青年風。即這兩大主線中一個是青少年的知識情懷,一個是中老年的文化情懷。那么這適合于不同年齡段的兩條主線如何能夠串聯到一個共同主題上呢?
這是本項目的最大難點。我們知道一個有趣的事實:當不同年齡段的人們一同去K歌時,80后永遠喜歡東風破、臺,70后總是喜歡吻別、小城故事,60后總是那么留戀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為什么呢,其實60后、70后也都經歷了80后所喜歡的周杰倫時代???在疑惑中我們發現,每一個時代的人最喜歡的那些歌曲和時尚都是他們各自在年輕時最流行的那些元素,因為這是他們的青春,是他們永遠最美好的記憶。
所以我們選擇青春作為項目的主題,對于青少年來說,青春就是他們的當下,對于中老年來說青春就是曾經的歲月,在這一點上主題概念統合了。
3 一個主題串聯旅游產品
青春主題選定以后,規劃對兩大主線功能進行了產品化延伸,提出了三大青春主題,旅游產品。它們分別是青春之美、青春之歌和青春之悅主題。青春之美打造了三大旅游產品,浪漫青春――青春湖畔賞千畝桃園,華麗青春――星級酒店享田園水景,寫意青春――盛世荷塘望似水年華;青春之歌打造了兩大主題產品,暢想青春――智慧溫室暢想科技未來,勵志青春――農科平臺承載科普中心;青春之悅打造三大主題產品,探索青春――農耕勞作體驗農業文明,快樂青春――農莊文化回歸生態故里,愉悅青春――開心牧場體味童年時光。
另外由小康村改造而成的“回憶書”功能區域則是記憶青春最好的表達,這里將是回味遼源幾代人青春記憶情懷的聚合地。這樣同前面的八個旅游產品共同構成了本項目“一心、三區、八點”的格局。共同構建了青春戀曲約瑟夫主題園的文化體系,實現了農文化價值的全面提升。它使農田景觀化,農地產業化,農村魅力化,農民人才化,進而實現了“四農一體”的創新式升級。
規劃也通過這個主題的打造實現了項目的品牌價值,通過現有民居的民宿化改造實現了建筑價值,通過水系的重新梳理實現了新的環境價值,通過農民的技能培訓實現了有益的社會價值。
4 情懷主題的重要意義
4.1情懷主題能夠有效融合多年齡段需求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發現,在項目中用青春情懷的主題良好的統合了不同年齡段的實質需求,基于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整體目標,實現了全齡化的功能吸引點。正是由于這種情懷,才促進了旅游方式從觀光式向體驗式、度假式的轉變,而后者兩種方式的落實則一定是基于多年齡段需求的滿足之上的。
4.2 情懷主題可以使項目主題擁有時間張力
情懷有時可以理解為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在曾經生活方式的一種回憶性共鳴體驗,這讓許多中老年人對自己曾經故事的回憶得到了某種曾度的實現,更成為一種向后代炫耀說明的最好載體。因此情懷主題會吸引一大部分潛在客源,因為這種主題不是生硬植入的,而是在時間軸上的牽引出來的,所以情懷主題更有時間張力。
4.3 情懷主題讓旅游項目擁有品牌特色
基于情懷主題的目標,項目投入中必然會圍繞這個主題做大量文章,所以在項目成型后已經是一個擁有自身明顯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了。基于這個突出的特色優勢,整合旅游產品資源,整體推廣宣傳項目品牌,這就良好的實現了品牌與特色實質的真正統一。
4.4 情懷主題可以有效促進項目重游率增長
情懷主題往往可以吸引到某些特定的人群,這類人群在這種主題下可以找到情感共鳴的元素與生活方式,這是其他類旅游項目所不具備的,因為情懷旅游的體驗性很強。不同于觀光旅游項目,看過一次下次就不想來了。情懷旅游可以讓特定人群在實現會員制以后大大的提高重游率,而重游率價值對于一個旅游項目來說是最為寶貴的價值。
結語
在休閑農業旅游項目如火如荼的開展過程中,有關情懷主題旅游的思考為休閑農業旅游項目提供了一種注重內涵式發展的一個依托,在旅游業發展方式轉型的大背景下,這種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的方式想必會有極大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載田,王志堅. 湖南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的壽文化主題探索. 湖南社會科學, 2013,(05).
[2] 陳琳. 休閑農業園區主題文化表達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東北農業大學,2015,(06).
關鍵詞: 散客旅游者;旅游動機;體驗質量
1旅游動機的研究
1.1旅游動機的分類研究
德國學者格理克斯曼最先對旅游動機進行分類,分析了旅游行為的原因,把旅游動機分成了心理的動機、精神的動機、身體的動機和經濟的動機等四個類別。日本學者田中喜一進一步的細分,他認為心理動機包括思鄉心、交游心和信仰心;精神動機包括知識的需要、見聞的需要和歡樂的需要;身體的動機包括治療的需要、休養的需要和運動的需要;經濟的動機包括購物目的和商務目的。在國內也有很大學者對旅游動機的分類進行了研究。如邱扶東(1996)也通過問卷把26項旅游動機分為了六種類型即:身心健康動機、懷舊動機、文化動機、交際動機、求美動機和從眾動機。張衛紅(1999)按由低到高分為5個層的放松動機,刺激動機,關系動機,發展動機,實現動機,并采用實證的方法對旅游動機進行了分析研究。婁世娣 (2002)從經濟收入、閑暇時間、生活環境個人條件四個方面分析了旅游動機產生的條件,認為旅游動機可分為擴展和更新生活的、尋求廣義人類之愛的、逃避現實的、好奇探索的旅游動機。李耀珍(2007)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到秦皇島游客的動機進行了歸類的實證研究,分別描述了每個層面的旅游動機情況。
1.2旅游動機的應用研究
對旅游動機的應用研究,國外的研究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旅游動機對旅游一些相關方面的影響和關聯。Samuel(2003)在研究中證實了不同的性別、年齡、職業和收入組的旅游動機存在顯著差異驗證了以前相關的研究結論,說明旅游動機隨人口統計特征的變化而變化。Heung(2001)對日本休閑旅游者的動機因素與人口統計特征、旅游特征的關系進行探討,發現性別影響尋求利益動機,年齡影響考察動機,收入和職業對各個動機領域沒有明顯影響。Ryan(1998)根據旅游動機量表對旅游者采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得出11種類型的旅游者,并說明了不同類型旅游者對目的地屬性偏好存在差異。
國內有很多的學者對旅游動機分別從不同的立場進行了應用性的研究。楊雁(2002)通過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和旅游活動中不同階段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從而探索如何滿足旅游者的需要,激發旅游動機,從而產生旅游行為。
2.體驗質量研究
2.1國外研究現狀
顧客感知價值是指顧客在購買和消費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對所支付的費用和所達到的實際收益的體驗。西方的一些研究表明,顧客感知價值對顧客的重復購買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并進而加強了顧客忠誠。布萊克維爾等(Blackwell Szeinbach Barnsesetal 1999)提出了價值忠誠度模型,認為感知價值由感知利得、感知利失和個人偏好組成,并受到情境因素的影響,感知價值對顧客再次購買行為起決定性作用。麥克道格爾等 (Mcdougall Gordon levesqueetal,2000)研究發現顧客感知價值與服務質量共同決定了顧客滿意度,并進而對顧客忠誠構成影響。
顧客感知理論分別在服務業運用較為廣泛,而旅游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理論在改進服務質量、體驗質量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建立了不同的模型,出現了美國派、挪威派等學派。前者如Pearce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旅游歷程階梯",該理論強調旅游體驗的習得性,旅游者的需要從低到高沿著"放松、關系、自尊、發展、實現"這五個層次向上攀升。心理學家Csikszentimihalyi如提出了"暢爽(flow)"的概念,它類似于馬斯洛提出的"高峰體驗"。 Oliver(1980)等人從服務營銷的角度提出,顧客滿意與否是由期望和感知績效之間的差距決定的。Parasuraman則設計了服務質量 (ServQual)模型為體驗質量測量的操作化提供了途徑。挪威學者 Joar Vitterso等 (2000)對如何衡量體驗質量做出了改進。他們認為泛泛的滿意度測量并不能敏感地反映出主觀體驗的多種差別,于是提出了"暢爽單體(flow-simplex)"這一替代方法,它能夠提供有關體驗的差異化的信息,"暢爽單體"對于不同景點引發的一系列情感反應很敏感。它比自我評價的滿意度測量能夠顯示出旅游者對于某個景點更為差異化和有益的判斷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