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加快經濟結構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水平
根據恩格爾系數公式,在不影響居民食品消費支出的情況下,總支出越高,恩格爾系數越低,居民越富裕。收入增加了,支出自然也就增加了。因此應加快經濟結構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收入水平提高了,恩格爾系數自認而然也就降低了。當居民食品消費穩定時,增加的消費支出就會用在其他方面上,可以改善居住條件,可以提高教育環境和資源,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精神娛樂等。
1.2規范食品價格管理,加快食品工程建設
如果居民購買的食品不變,而物價上漲,相應的消費支出就會增加。在居民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食品支出增加,自然會壓縮其他消費支出,恩格爾系數會升高。所以食品價格上漲會給加重居民生活負擔,降低生活質量,應該加快食品工程建設,規范食品價格管理。
2交通和通信消費支出
交通和通信價格指數反映居民家庭購買交通和通信項目費用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圖2表明交通通信的消費支出在不斷地增加,比例也在不斷地擴大。近年來,隨著手機、飛機、汽車、電子信息產業迅速發展,交通和通信工具性能、款式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過去一部手機可以用兩三年,現在很多人一年換一部手機。而互聯網、電信等相關服務費價格逐步下調,進一步刺激居民的消費欲望,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費支出增勢強勁,成為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消費的熱點。交通消費大幅增長,私家車擁有量增加,居民購買家用汽車成為交通消費熱點。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用汽車車型“日新月異”,加之消費政策的相對寬松,促使城市居民購車愿望增強,交通工具服務支出大幅增長。城市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不斷增加,帶來的交通工具服務支出快速增長。通信消費增速較快,家庭信息化程度提高。通信消費支出增長較快,通信設備普及程度提高。經濟快速發展,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信息時代,通信設施不斷完善,通信工具逐步普及,移動電話成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普及程度較高。家庭信息化程度提升。家用電腦作為高新技術產品,尤其是網絡,對工作、學習、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家用電腦逐漸普及,家庭網絡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網絡已經走入百姓家中,現實生活中的多數需求,在網上都能實現,網絡成為居民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工具,成為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3居住支出
現在普通居民面臨的頭等大事就是買房。房屋是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的歸宿。居住消費支出除了購買房子之外,還有房租、水電煤等支出和房屋裝修等。居住是人們生存的基本需求。居住條件也對居民生活質量起到關鍵作用。居民的住房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是衡量居民消費結構的重要指標。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追求越來越高,住大房、靚房的家庭不斷增加,居民裝潢支出大幅增長,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拉動了居住類各項消費的大幅增長。圖3表明我國的居住支出呈現直線上漲的趨勢。居住支出從1997年的358.64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1405.01億元,增長291.76%。隨著居民家庭居住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居住面積的日益增加等,居住消費將繼續成為居民消費的熱點。居住類支出包括建房及裝修材料、房租、自有住房以及水、電、燃氣等與居住有關的項目。目前我國房地產消費的主流模式是“置業消費”,即以住房這一耐用消費品為目標的購買行為,以擁有居住空間為核心。而“居住消費”是圍繞居家生活而展開的一系列消費行為,包括量力而行的先租后買、先小后大、先低后高等,它以提高生活質量為核心,具有梯度性、持續性、長期性的特點。隨著目前住宅價格的非理性攀升以及住宅最終向其居住功能的回歸“,居住消費”的新理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提倡“居住消費”就具有了較強的現實意義。
4醫療保健支出分析
近年來城市居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在“吃”講營養“、穿”講檔次“、用”講品位的同時,更加注重生命質量,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家庭的醫療費用支出越來越多,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現在居民生活新的問題。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投資呈穩步上升趨勢,如圖4所示。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居民健康方面的支出大幅度上升,而城市人口的老齡化,也使得市民的醫療費支出明顯增加。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由醫療器具、保健器具、藥品費、滋補保健品和醫療費等費用構成,其中醫療器具、藥品費和醫療費是治療疾病的必要支出?,F在預防疾病成為居民醫療保健的新觀念。過去人們更關注的是如何治好疾病,現在如何不得病更被人關心。各種各樣的保健品、健身項目層出不窮。人們也越來越舍得在這方面投入。過去過年過節送禮都送煙酒水果等,而現在保健品則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圖4我國居民醫療保健支出數據相對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費而言,醫療保健消費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消費,因此,醫療保健消費水平與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呈密切相關關系。農村實施農村醫療合作之后,農村的醫療保健支出相對歷史增加,越來越多的人舍得看病,看病難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城鎮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讓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的健康得到保障。
5結語
受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等政策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響,2013年甘南州消費品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消費品市場總體態勢良好。據甘肅統計信息網公布的“2013年甘南州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信息,2013年全州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5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城鎮零售額為24.59億元,增長14.1%。據調查,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行為有以下特征。
(一)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但消費率相差不大根據2013年《甘肅省發展年鑒》數據,2012年甘南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970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0357.49元,消費率為74.13%;同年,甘肅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57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2847元,消費率為74.88%??梢姡m然甘南州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均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甘肅省平均水平低3187元,人均消費性支出低2490元),但消費率與甘肅省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僅0.75個百分點。
(二)儲蓄傾向高,消費意愿低盡管甘南州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居民的消費意愿卻普遍較低。問卷調查顯示,在當前物價和利率水平下,手有余錢時,被調查的甘南州城鎮居民的做法如下:全部存起來的占6.9%;存大部分,其余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占43.28%;存小部分,大部分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占6.9%;全部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占8.5%;基本沒有余錢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占34.52%。其中,全部存起來和存大部分的共計50.18%。這一方面反映出甘南州“沒有余錢”的城鎮居民占一定比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地城鎮居民儲蓄傾向普遍較高,而消費意愿普遍較低。
(三)消費外流現象嚴重問卷調查中,對甘南州城鎮居民家庭高檔生活用品的購買地作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1.63%的家庭大多在甘南本地購買;12.27%的家庭大多在甘肅省內其他地區購買;31.41%的家庭大多在省城蘭州購買;4.69%的家庭大多在省外發達城市購買。在被調查的甘南州城鎮居民中,48.37%的家庭其高檔生活消費大多是在甘南州以外實現的??梢姡誓现莩擎偩用裣M外流現象十分嚴重。
(四)消費層次普遍較低居民的消費層次主要反映在消費結構上。按消費滿足居民生活消費的層次,消費結構分為生存型消費、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生存型消費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比如普通食物和衣物等;享受型消費可以使人們感到舒適和快樂,比如高級食品、高檔服飾等物質消費以及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等精神消費;發展型消費是人們為了尋求利于自身長期的發展而產生的消費需求,比如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消費。享受型消費和發展型消費在全部消費性支出中所占比重的多少,可以反映出當地居民的消費層次以及生活質量的高低。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等消費水平是反映消費層次及生活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甘肅全省城鎮居民此三項平均消費金額合計為4013.53元,占其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例為31.25%;甘南州城鎮居民此三項的消費金額合計為2398.14元,占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例為23.13%,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8.12個百分點,其消費層次明顯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表2是2012年甘南州和甘肅省城鎮居民醫療保健、交通通信及教育文化娛樂等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支出情況的比較。
二、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影響因素調查
(一)外部環境因素對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1.自然環境對居民消費習慣的影響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常年平均氣溫3℃。除舟曲縣和迭部縣外,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氣候條件相對較差④。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當地城鎮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其中,瑪曲、碌曲、夏河及合作市的城鎮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表現出鮮明的青藏高原的地域特征。比如,瑪曲縣因為“全年無夏季”,人們對夏季服飾及夏季生活用品幾乎無需求;在飲食方面,因為氣候的緣故,對豬肉、綠茶等性寒的食品需求量極小。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對當地城鎮居民消費習慣有較大的影響。24.46%的被調查者認為,影響自身消費習慣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環境。2.經濟環境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經濟環境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居民收入水平上。由于歷史、地理等原因,甘南州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較低。據2013年《甘肅省發展年鑒》統計,2012年甘肅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57元,而甘南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970元,比甘肅省平均水平低3187元??扇我庵涞氖杖胧怯绊懴M需求最活潑的因素。但由于收入有限,甘南州大多數城鎮居民每月收入主要用于固定的基本生活開支,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普遍較低。據調查統計數據顯示,19.61%的家庭每月必需的各類固定開支占家庭總支出70%以上;21.08%的家庭占60%左右;14.22%的家庭占50%左右;22.55%的家庭占40%左右;15.69%的家庭占30%左右;6.85%的家庭占20%以下??傮w來看,每月必需的固定開支占家庭總支出50%以上的家庭達到54.91%。調查中,49.36%被調查者認為本地消費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收入水平。3.社會環境對居民消費的影響(1)教育因素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由于經濟、地理等環境因素,甘南州教育領域很難吸引到高學歷人才,造成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差、高考升學率難以提升等問題比較突出。多年來一直有“一個甘南州考不過一個天??h”的說法。因此,甘南州各縣市大量城鎮居民不得不想辦法送子女外出讀書。這種情況在瑪曲縣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師資的原因,瑪曲普通高中數次停辦,至今還無法恢復招生,當地所有學生的普通高中教育只能轉移到外地實現。由于大量中小學生外出讀書,加之海拔高、氣候條件不利于身體健康等原因,甘南州很多城鎮居民在臨夏、臨洮、蘭州甚至成都、海南等地購置了養老房。他們的節假日生活也相應轉移至子女讀書所在地或養老房所在地。相應的,其大量日常生活開支和其他較高層次的消費性支出往往也會轉移到外地實現??梢?,教育環境也是造成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2)民族文化因素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民族文化因素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民族文化習俗和兩方面。對此,專門對調查對象中占比71.79%的藏族城鎮居民做了調查。就民族文化習俗來看,不同縣市藏族家庭對本民族生活習俗保留程度不同。其中,夏河、瑪曲、碌曲、卓尼等縣的保留較多,而合作市的保留相對較少。在保留的民族生活習俗中,語言位居第一,飲食習慣第二,人際交往的禮儀排第三??傮w來看,語言、飲食習慣、人際交往的禮儀等方面保留較多,而服飾、家具用具等方面較少保留。其中還有一小部分被調查對象對本民族生活習俗基本沒保留。在較好地保留了民族生活習俗的家庭中,主要在婚、喪、嫁、娶以及重大節日期間的民族服飾以及民族宗教事宜等方面的開支數額較大,而其他對本民族文化習俗保留較少的家庭這方面開支較少。對民族生活習俗基本沒保留的家庭,其消費行為與消費結構與其他民族的家庭沒有明顯不同。就來看,大多數藏族家庭對宗教活動都非常重視,而且其消費結構中,與相關的消費支出占較高比例。調查中,對家庭是否重視宗教生活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非常重視的家庭占65.55%;一般重視的占25.26%;不太重視的占5.74%;只有3.36%的家庭不重視宗教生活。在對宗教生活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全年支出比例的調查結果顯示,宗教支出占家庭總支出20%左右的家庭占比最高,為30.79%;宗教支出占家庭總支出40%以上的家庭有22.99%;占家庭總支出30%左右的家庭有22.57%;占家庭總支出10%左右的家庭有23.65%。其中,夏河、瑪曲、碌曲等縣居民對民族風俗和宗教生活相對較重視,與之相關的消費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較高,其他縣市相對較低。調查中,認為居民消費主要受與民族風俗習慣影響的人占15.88%。
(二)消費品市場自身因素對城鎮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1.消費品市場不完善,抑制了居民消費意愿據問卷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有23.61%的被調查對象認為當地消費品市場很不完善,滿足不了基本生活需求;認為不夠完善,但能滿足基本需求的占53.21%;只有8.1%的人認為已經很完善了,可以滿足各種需求;認為高品質和高層次服務難以滿足需求的占18.02%;認為未能體現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占16.73%。甘南州消費品市場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全州消費品市場貨品種類少;二是商品和服務質量較低;三是貨品價格偏高;四是購物環境差;五是高檔商品不足;六是民族特需用品不足,地方特色不鮮明。圖2是當地城鎮居民對消費品市場的評價及不同評價的人占被調查對象的比例。由于當地市場不完善,加之交通條件改善,有車族增多,當地城鎮居民更加愿意到省城蘭州或其他消費品市場相對完善的地區消費。調查顯示,消費品市場不完善是導致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外流最主要的原因。2.市場競爭不充分,導致居民消費成本高調查發現,鋪面租金和人工等成本等遠低于省城蘭州的甘南,城鎮居民所承受的各類消費品價格卻明顯高于省城蘭州,而且各類時尚品或熱銷品也鮮有因過時或過季而打折促銷等活動。消費者討價還價能力普遍較弱,買方市場特征不明顯。從調查來看,其中有當地市場對外依賴性強及運輸成本較高等原因,但主要還是消費品市場競爭不充分導致的。這在較高檔的服裝、家具用具等商品市場以及較高層次的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服務市場表現得尤為突出。筆者在甘南州消費品市場實地消費體驗時對此深有體會。被調查者中,49.36%的城鎮居民認為當地消費成本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三、對甘南藏族自治州消費品市場的幾點思考
基于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本文提出幾點建議,期望能夠通過對相關工作的改進和調整,增強甘南州消費品市場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
(一)合理規劃并完善消費品市場,減少居民消費外流據調查,甘南州正在規劃建設合作市東二路商業街的城市商貿綜合體。本文建議,將該商業街建設成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大型綜合性商貿服務一條街。比如,引進諸如“西單商場”或“王府井”等上檔次的百貨商場,提供居民所需高檔耐用消費品及高檔生活用品等;引進貨品種類全、質量有保障的大型連鎖綜合超級市場,提供居民所需較高品質的食品及日用品等;建功能完善、設施先進、服務到位的大型集貿市場;吸引上檔次的服裝品牌專賣店及知名快餐店等。完善消費品市場和較高層次的服務,可以大大提升州府合作市居民及其他各縣居民就地實現較高層次消費的意愿,從而降低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外流現象。
(二)突出藏民族特色,打造消費品市場核心競爭力,吸引流入式消費作為藏族聚居區,甘南州具有濃郁的藏民族文化氛圍,而且有為數眾多的藏族居民保留了藏民族特有的生活習俗。他們很注重宗教生活,對與民族生活習俗密切相關的服飾、家具用具、生活用品等有需求。本文建議利用甘南州地緣優勢及藏民族文化優勢,將藏民族特色確立為甘南州消費品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著力將甘南州消費品市場打造成具有鮮明藏民族特色的消費品市場,以吸引流入式消費。首先,充分利用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這一宗教資源優勢及夏河縣即將投入運營的機場這一契機,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其“世界藏學府”、“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高佛學學府之一”等宗教資源知名度,并完善配套服務。比如修建上檔次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酒店、餐飲、娛樂等服務場所,提供個性化宗教旅游項目及旅游產品等,進一步增加對世界各地宗教人士和普通游客的吸引力。其次,充分發揮瑪曲、碌曲等縣的高原生態畜產品及其他高原原生態產品資源優勢,實現高原生態牛羊肉、蕨蔴豬、酥油以及人參果、羊肚菌等產品的優質化、品牌化(以牦牛奶為原料的“燎原”奶粉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在此基礎上,修建上檔次的甘南優質特產放心專賣店,以滿足當地居民及外來游客對高原生態優質產品的需求。再次,進一步優化整合甘南州藏醫藏藥資源,突出其在藏醫藏藥領域的重要地位。藏醫藏藥在甘南州發展基礎較好,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甘南州創建了全國第一家藏醫藥科研機構,創辦了全國唯一的省級藏醫藥刊物《藏醫藥研究》,形成了較完善的資源基地、藏醫醫療、藏醫學教育、藏醫藥研究、藏藥生產、營銷等多位一體的發展體系,有一批在消化道、肝臟、心腦血管等方面療效顯著的特效方劑及在早期肝癌、肝硬化等疑難病方面的獨特治療方法。甘南州藏醫藏藥可以通過組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藏醫藏藥產業集團,進一步提升競爭力,以滿足各地患者對其獨特自然療法的需求。總之,特色鮮明、服務到位的消費品市場不僅可以改變甘南州居民消費外流現象,而且隨著甘南州旅游市場日益成熟,外地游客逐年增多,甘南州消費品市場完全有可能吸引外地游客大量消費,并將甘南消費品市場由“外流式消費”轉變為“流入式消費”。甘南州消費品市場還可以利用當地濃郁的藏文化氛圍,在藏民族服飾、藏式家具用具、生活用品等民族特需用品方面有所作為,甚至可以確立一個宏大目標———讓它像新疆喀什的大巴扎一樣,成為甘南的地域標志之一。
(三)洞察居民消費傾向,引導居民轉變消費觀念消費傾向是指一定消費者群體在不同時期對商品需求的變動趨向。消費觀念是人們對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費者對消費對象、消費行為方式、消費過程、消費趨勢的總體認識評價與價值判斷。問卷調查反映出當地居民有較強的改善消費結構的傾向。在調查對待可以任意支配收入的處置態度時,選擇“旅游”的占31.08%;選擇“購置家庭用具”的占25.23%;選擇“教育”的占18.02%;選擇“購買高檔服飾”的占10.36%;選擇“宗教生活”的占3.15%??梢姡斚M能力允許時,大多數人會在享受型消費和發展型消費上增加投入,也說明甘南州在享受型消費市場和發展型消費市場方面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商業機遇。因此,一方面,要提倡當地居民的消費量入為出,不鋪張浪費、注重消費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提倡居民放棄過度儲蓄的觀念,注重健康消費、綠色消費。同時,要創造條件、利用機會,使他們在消費結構中增加旅游、娛樂、保健等享受型消費,并注重精神消費,提高文化、教育等發展型消費的比例。
(四)關注居民消費動態,培育居民消費熱點在對近1年的同事或親朋好友家最熱門的較高層次的消費情況的調查中,有55.11%的人認為是購買家用汽車;有21.78%的人認為是子女教育、培訓;有17.33%的人認為是旅游;有5.78%的人認為是保健養生??梢?,近1年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熱點傾向于享受型消費及發展型消費。對此,有關部門一方面應當抓住機遇,努力滿足其現有需求,并倡導居民進一步增加對教育、旅游和保健養生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還應當引導其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提高消費層次,并在營養健康食品、文化娛樂、新型電子產品、高檔家具用具、家用電器等方面培育他們的消費興趣和消費熱點,以擴大消費需求。
關鍵詞: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影響因素;問題;解決辦法
消費是推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對中國這樣—個農業大國,農村居民消費的增長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河南省作為農業人口大省,農村居民在全省的消費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然而消費不足特別是農村消費不足一直是我國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河南亦是如此。長期以來河南農村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和過低的消費水平并存,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對于河南經濟能否持續快速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河南省目前消費結構和現狀的基礎上??偨Y了制約農民消費水平提高的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的現狀分析
(一)2008年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現狀
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454元/年,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3044元/年,與2007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51.60元/年,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2676.41元/年相比,消費支出提高了367.59元。其中用于食品消費的支出為858.97元,占人均總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5.41%,比上年下降了3.16%;衣著、居住和家用設備方面,均比2007年有所增長,在人均總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都有小幅的增長;大幅度增長的是在醫療保健和交通通訊方面的消費支出,其中醫療保健比上年增長了64.48元,在總消費中的比重也上升了2.72%,交通通訊支出比2004年增加了56.49元,比重也上升了2.11%,另外,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卻比上年減少了44.6元,在人均總消費支出中的比重也下降了,這與近幾年文教娛樂消費比重增加的總體情況不太相符。
(二)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變動情況
總體來說,2001年至2005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是呈上漲趨勢的,且除了2005年的文教娛樂方面以外,消費支出的各方面每年基本上都均有增長,相應地,消費結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最為明顯的是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2006年全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261.03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0.9%。2007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51.60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8.0%。2008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454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8.3%。
(三)農民消費的階段性和消費趨勢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高積累低消費來推動的,也就是生產推動經濟的增長,使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初步的工業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也步入了農產品供給從長期短缺轉向總量平衡、豐年有余,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由貧困到溫飽,進而向小康平穩過渡的發展階段。從動態角度看,農民消費呈現以下階段式趨勢與特征:
1、第階段是在1978年至1989年的這段時間內,農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7.22%,這主要是農村經濟迅猛發展、農民收入大大提高的結果。同時,農民有了收益分配的自,合理地安排了消費與積累的比例關系。
2、第二階段是1990年至今,農民消費的增長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農民的人均消費水平沒有超出國民收入增長的允許范圍。但農民消費的增長低于積累的增長,而且收入層次高的農民積累率高,邊際消費率趨于下降,邊際積累率趨于提高。在這個階段,農民的消費行為已不再僅僅滿足于衣、食,住等簡單的溫飽型消費,而是越來越多的投資干教育、旅游、資訊、文化娛樂等高層次消費。
三、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存在問題的并決
河南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整個農村居民的消費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消費的增長遠遠滯后于收入的增長、物價極不穩定、貨幣政策失效等。
(一)原因分析
1、農民收入較低,消費支撐不足
河南農民收入增幅緩慢,且城鄉間,地區間差距拉大,制約了農村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從2000—2007年河南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由1985.82元上升到3851.6元,年均增幅為9.9%,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為13.4%。而且城鄉差距不縮反而擴大,2000年城鄉人均收入是2.4:1,到2007年擴大到2.98:1。各市農民人均收入差距也比較大,2006年全省農民高收入戶人均純收入為6525.9元,是低收入戶人均純收入的4.7倍。各市中農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的是鄭州5559元,最低的是周口2641元,鄭州是周口的2.1倍。
其次,河南農民收入來源比較單一,主要收入為農業收入。從2006年的農民人均總收入來看,農業收入(指家庭經營中的第一產業收入)為2764.1元,占總收入的61.98%。非農產業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中的第二、三產業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為1695.3元,占總收入的38.02%??梢娹r業收入仍為河南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必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鼓勵農民走出去,大力發展非農經濟,才能提高農民消費能力。
2、農民負擔重,收入預期不穩定
自2005年取消“農業稅”以后,農民的稅費支出急劇下降,負擔減輕。但近幾年受石油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運輸等成本費用增加的共同影響,以化肥為主的農資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給予農民的補貼,減少了農民的收入。而且在農村很多地方,亂集資、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的現象依然存在。不斷增加的農民負擔加劇了農民預期收入的不穩定,從而降低了農民消費傾向。
3、消費環境差,制約農民消費需求的有效增長
河南全省農村的基礎設施仍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嚴重制約了農村消費的增長。雖然政府加大了對農村電網、通訊、水利等設施的改造力度,但由于成本原因,一些鄉鎮仍存在未執行和城市電價等同、有線電視信號仍未全面覆蓋、農村居民用水不安全等問題,從而使一些商品在農村處于買得起用不起或買得起不能用的窘境。其次,農村市場網絡仍未建立,商業網點少,售后服務差,農民購買商品不方便。第三,市場管理落后。由于農村市場分散,監管力度弱,農村市場普遍充斥著假貨和劣質品,坑農害農的現象時有發生。
4、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
,影響農民消費心理預期
由于河南農村鄉鎮多,分布廣,農村人口多,目前來看社保體系難以覆蓋全部農村,而且社保體系本身也不健全,這就制約了農民的即期消費。農民即使有點錢,也要留著防老、防病不敢消費。雖然醫療有新農合作保障,大病能報銷一部分,但前期住院費和沒有報銷的部分仍是個大窟窿,導致部分地區仍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這些都制約了農民現實消費能力的提升,使許多潛在需求不能轉化為即期消費。
除此之外,農民消費習慣保守落后,消費不科學,金融意識不強,廠家銷售方式單一,產品結構不符合農民的實際需求,農民素質不高等因素也制約了農民的消費。
(二)、提升河南農民消費能力的對策和方法
1、確保農民持續增收,提高農民購買力
提高農民消費能力的關鍵還在于農民收入的提高。首先,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立特色農業產業鏈,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關鍵是如何打造具有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鏈,圍繞特色農產品形成種、養、售于一體的產業化鏈條,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大幅增加農民收入。
其次,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充分發揮河南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推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就業,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消費瓶頸問題
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通過完善農村居民生活設施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一是政府應把有限的財政資金更多地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和鄉鎮企業的生產條件,并且可以通過使用農民工增加農民收簢,可將農民更多的潛在購買力轉化為現實購買入。其次,采取有效措施,規范對現有基礎設施的使用和管理。要依法定價、合理收費,解決農民消費難的瓶頸問題。
3、健全農村保障體系,改善農民消費預期
農民負擔重,有后顧之憂,自然會減少即期消費,增加儲蓄。要降低農民的儲蓄傾向,鼓勵消費,就必須完善農村保障體系。當前還是要積極探索適合河南農村居民的保障方式和實現途徑,從基本的生活保障開始,逐步擴大社保覆蓋面,以此來穩定農民的消費預期,提高現實消費。
4、構建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保證商品進入市場渠道暢通
為了進一步提取差分以后序列蘊藏的相關信息,我們考察差分后序列的自相關圖(圖3)和偏自相關圖(圖4),12階以內的自相關系數和偏自相關系數均不截尾,所以嘗試使用ARMA(1,1)模型提取差分后序列的短期相關信息。再考慮季節自相關特征,這時考察延遲12階、24階等以周期長度為單位的自相關系數和偏自相關系數的特征。自相關圖顯示延遲12階自相關系數顯著非零,但是延遲24階自相關系數落入2倍標準差范圍,而偏自相關圖顯示延遲12階和延遲24階的偏自相關系數都顯著非零。所以可以認為季節自相關特征是自相關系數截尾,偏自相關系數拖尾,這時選擇周期為12步的ARMA(0,1)12模型提取差分后序列的季節自相關信息。
2相關參數估計
結合SAS軟件,利用條件最小二乘估計方法,得到未知參數的估計值。
3模型檢驗
對擬合模型進行參數檢驗和殘差序列檢驗,檢驗結果顯示(表2)該模型對應參數的P值均小于給定的顯著性水平0.05,說明參數通過顯著性檢驗。殘差序列檢驗顯示統計量的P值都顯著大于檢驗水平0.05,可以認為該殘差序列為白噪聲序列。這兩項檢驗均說明模型擬合效果良好,序列的相關信息被充分提取。
4模型預測
圖5給出了廣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序列擬合圖,從該圖可直觀地看出,乘積季節模型對原序列的擬合效果良好,與模型檢驗得出的結果一致。運用該模型計算出廣西2013年10月至12月的CPI,并將擬合值與實際值做比較,表3給出擬合值與真實值的比較結果。從上表可以看出,擬合值與實際值絕對誤差百分比在2%之內,說明該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廣西消費價格指數,可以用來做短期預測[3]。表4給出了2014年1至5月廣西消費價格指數預測結果。
5結果分析
由圖5可以看出,廣西CPI在2000年到2003年雖然有漲有降,但是幅度較小,比較穩定。到了2004年CPI上漲的幅度比較大,主要是2004年食品類的價格上漲很多,特別是糧食、鮮蛋、豬肉的價格更是大幅度提高,到2005年才有所下降。而2007年,廣西CPI上漲的速度更快,2008年上半年甚至達到最大值,這是由于2006年股市普遍上漲帶來財富效應產生影響。
2009年,廣西CPI一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這是因為廣西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一直處于通貨緊縮的狀態,導致CPI迅速下降。到了2010年已經有所回升,這是因為此時西南地區旱情以及油費上漲等因素導致廣西大米價格大幅度上漲,最終導致CPI上漲,當然這也與政府的宏觀調控有很大關系。2011年廣西CPI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幅度不大,2012年、2013年甚至可以說是基本平穩,沒有太大波動。從2014年1月至6月廣西CPI的預測值可以看出,居民物價指數繼續上漲,這就需要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將物價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上。
6結語
(一)ECM模型分析通過上文對各個變量進行協整分析,我們發現五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接著本文運用ECM模型進一步研究這些變量間的短期動態關系。經估計得具體ECM模型為。 從模型中可知誤差修正項的系數為-0.44,符合反向修正原則,這表明變量之間的短期非均衡狀態會不斷向長期均衡狀態趨近。從結果上看,收入差距變動在短期內對消費差距的影響顯著。滯后一期的收入差距對于當期的消費差距作用為正,系數為0.67,說明短期內消費差距主要受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的影響,收入差距的擴大同時擴大了消費差距,且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差距影響的短期動態變化和長期穩定效應一致,均擴大了消費差距。除此之外,其他變量的滯后項對消費差距的影響系數均不顯著,說明短期內影響消費差距的主要因素為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其他因素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需要一段時間的傳遞才能顯現出來。ECM模型反向修正系數的值較大,說明本模型的反向修正機制比較強烈,因此短期的非均衡狀態將較快的向長期均衡狀態不斷趨近。
(二)脈沖響應分析本文以前面的ECM模型為基礎,結合正交化方法以及Choleski分解技術,建立消費差距和其他變量之間的脈沖響應函數模型。分析結果見圖1至圖5。圖1為消費差距對自身的沖擊效應。從中可知,消費差距對于來自自身的沖擊反應一直為正,但變化幅度較大。初期對沖擊的強烈反應,而后在第四期后迅速下降,在第八期開始趨于平穩。圖2為收入差距對消費差距的沖擊效應。圖中顯示消費差距對來自收入差距的沖擊反應較為迅速,開始即產生正向效應并且一直維持為正,即收入差距的拉大逐步拉大了城鄉居民之間的消費差距,這與前面的模型分析也是相符的。圖3為政府財政支出對消費差距的沖擊效應。該圖表明初期時FE對消費差距的沖擊為正但較小,在第三期轉為負向效應,且此后持續為負。這說明我國財政支出在短期內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不顯著,經過一段時間后,財政支出對消費差距的負向作用顯現出來,明顯縮小了我國城鄉居民之間的消費差距。圖4為貨幣供應量對消費差距的沖擊效應。由圖可知,貨幣供應量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沖擊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大,且持續為正。這說明我國貨幣供應量拉大了我國城鄉居民消費,這與協整分析和ECM模型分析的結果也是一致的。圖5為通貨膨脹對城鄉消費差距的沖擊效應。圖中顯示通貨膨脹對城鄉消費差距的沖擊一直為負,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負向沖擊變的更為明顯,即長期內通貨膨脹能夠促進消費差距的縮小。
(三)方差分解分析Sims(1980)的方差分解方法為,通過求解擾動項對向量自回歸模型的沖擊,來預測模型中各個因素對均方誤差的貢獻度。在此,我們運用方差分解法來了解各類因素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沖擊作用,方差分解結果見表3。從表3中可知,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對消費差距的影響力度逐漸增強。除了消費差距自身的變動影響外,貨幣供應量和通貨膨脹率也是影響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重要因素,分別解釋20.81%和18.17%的消費差距的波動。方差分解中,各個變量對消費差距的影響程度也和協整分析中相應變量系數的大小相對應。
二、結論及政策建議
論文關鍵詞:關,鍵,詞,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居民收入
重慶直轄以后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同時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緩慢導致城鄉消費差距不斷擴大,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明顯減弱。由于農村人口占全市較大比重,挖掘農村居民消費潛力,開拓農村市場,促進農村居民消費和結構升級,將極大地帶動重慶經濟增長。
一、重慶農村居民消費現狀及特點
西部大開發和鼓勵農業政策促進了重慶農村經濟的發展,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有了明顯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不斷增長,消費水平也逐漸上升。1998-2008年農村居民消費總額從333.41億元增至581.91億元,提高74.53%;人均生活消費從1417.08元上升至2008年的2884.92元,年平均增長7.37%,剔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5.8%。但與重慶城鎮居民相比,農村消費水平明顯滯后,在消費層次上相差兩個等級。2008年重慶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73.8%,而消費總額卻只占居民總消費的20.9%,農村消費明顯乏力。
(一)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偏低,增長緩慢
重慶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不僅遠遠低于重慶城鎮居民,也低于全國農村人均水平(見表1)。重慶農村與全國農村人均之比從1997年的1.26:1下降至2008年的0.79:1(全國人均為1);與重慶城鎮人均之比從1997年的0.29:1進一步下降為2008年的0.24:1(城鎮人均為1),農村人均消費還不及城鎮的1/4,而這種顯著落后的差距還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就是與西部省份相比,2008年重慶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居四川、云南、陜西、青海和寧夏五省之后,也處于較落后水平。
表1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單位:元
年份
全國農村居民
重慶城鎮居民
重慶農村居民
1998
1128.16
4894.54
1417.08
1999
1144.61
5352.44
1388.64
2000
1284.74
5475.17
1395.53
2001
1364.08
5765.07
1475.16
2002
1541.83
6360.2
1497.72
2003
1656.32
7118.06
1583.31
2004
1842.75
7973.05
1853.94
2005
2231.14
8623.29
2142.12
2006
2533.91
9398.69
2205.21
2007
2970.65
9890.31
2526.7
2008
3660.68
[關鍵詞]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式
一、引 言
當前我國經濟放緩,顯露經濟停滯和通脹并存的跡象。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GDP增幅降至9.7%,①出口在減速,外儲增加的1412億美元中,經常項目順差僅為298億美元,②投資增幅跌至25%,5月份PMI指數為52.0%,環比回落0.9個百分點。③可見,如何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成為當前政策的首要任務。事實表明,城鎮居民消費一直是我國最終消費的主體,但是其發展已步入正軌,發展潛力有限。因此,當前擴大消費內需的關鍵在于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換言之,當前的消費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結構問題。
關于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問題,經濟學界研究成果相當豐富,歸納起來,主要是從以下三視角展開的:一是從農村居民家庭的衣食住行等消費類商品消費
情況的視角來研究其現狀:由于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村居民家庭消費質量不斷提高,表現為食品和衣著消費支出逐漸降低,文娛、交通通訊、醫療保健等消費支出逐漸增加。二是從轉型的視角來研究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特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未來20年居民消費結構將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發展型轉變,并且農村消費結構升級滯后于城市。三是從消費差異的視角研究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差異:表現為城鄉居民之間的消費結構差距擴大和農村居民群體之間的消費結構差距加大。本研究是從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之間的互動關系視角,利用我國1978 -2010年經驗數據,實證分析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對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的影響,旨在為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尋找原動力。
二、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理
(一)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理
從產業結構的視角看,居民消費結構是指各產業產品在居民最終消費中所占的比重,[1]因而產品結構是否合理,影響消費結構是否合理,而產業結構在一定意義上又決定了經濟的增長方式。經濟學家庫茲涅茨((Kuznets, 1949)曾提出,一個國家國民收入的度量必須從產業結構的角度去衡量,而一個經濟的產業結構又是由其生產方式所決定的。也就是說,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與經濟發展方式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具體地如下圖所示。當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變動時,首先通過價格機制引起生產消費資料的最終產品產業的生產調整,最終產品產業生產的調整會引起資源在不同產業間的重新分配,以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為目的的不同產業協調發展必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然后,經濟發展方式引導和決定三大需求協調拉動經濟發展,收入決定消費,經濟的發展通過收入機制影響消費者行為,從而直接帶動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簡而言之,消費結構的變化決定著產業結構的變動,產業結構的變動決定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動,反之,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動必須依據消費結構的變動進行調整。
居民消費結構與經濟發展方式的相互作用機理(二)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是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原動力
社會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改進或提高廣大人民的福祉,因而人們消費需求的滿足狀況、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提高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國民經濟是否良性循環的關鍵。目前我國有7.4億農民、1.82億農戶,占中國人口的56.1%、世界人口的11.32%,④這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龐大的消費市場,具有最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從目前發展現狀看,無論是消費水平還是消費結構,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相比,都落后10-15年。如,2009年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為4021元,略高于城鎮1994年的消費水平3852元,不到1995年的4931元。⑤2009年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年度擁有彩電量為108.9臺,大體相當于城鎮居民1999年水平的105.43臺。⑥可見,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是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契機,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是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原動力。
三、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的設定、變量的選擇與數據的處理
向量自回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VAR)模型是一種非結構化的動態聯立方程模型,它可以同時揭示內生變量之間的即期關系和動態影響。基于此,本文采用VAR模型研究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與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均衡和短期關系,以及在給定單位變化條件下各變量系統內相互影響的綜合動態反應。考慮到統計數據的可得性及其代表性,選擇相關變量和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如下。
文中采用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EC) ,即農村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作為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代表變量。產業結構是中間變量,用三大產業占GDP比重,即第一產業比重(PFI),第二產業比重(PSI)、第三產業比重(PTI)作為產業結構的代表變量。經濟增長指標用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為了消除物價水平的影響,用歷年生產總值指數對GDP進行調整,即按可比價計算。所選變量數據均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78-2010)》整理得來。為消除異方差,對以上五個變量做自然對數化處理,于是構建VAR模型為:yt=c+∑Pi=1A變量向量,At是帶估計的參數矩陣, C是常數項,p是自回歸滯后階數,εt是隨機擾動項。
(二)模型的估計與檢驗
1.單位根檢驗
由表1顯示,五個變量都為不平穩的時間序列,經過一階差分后為平穩I(1)過程,因此,可利用1978―2010年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的經驗數據來構建反映它們之間互動關系的VAR模型。表1單位根檢驗結果變量 ADF
檢驗值檢驗類型
注:檢驗類型中的C,T,K分別表示檢驗模型中含有截距項、趨勢項、滯后值;臨界值均為Mackinnon協整檢驗臨界值;表示一階差分。
2.VAR模型估計
在VAR模型估計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滯后階數的確定,通??刹捎脙煞N方法:一是LR(似然比)檢驗法,另一種方法是利用AIC信息準則、SC信息準則和HQ信息準則判斷。根據樣本數據計算相應的統計量,經判斷初步選定滯后階數為2階,VAR模型具體估計式如下:
一般而言,第一個協整向量具有較強的經濟解釋能力,對第一個協整向量進行正規化后可以得到對應的協整關系表達式為:
由協整方程可以看出,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GDP的增長呈正相關,即GDP每增長1%,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0.130801%。而三大產業的系數均為負值,顯然,三大產業結構與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脫節。因此,當前應高度重視農村居民消費升級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把握擴大農村居民的有效消費需求以及明確經濟結構調整方向,增強產業結構調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我國盡快走上消費驅動型經濟發展階段。
4.格蘭杰檢驗
為考察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與三大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的長期均衡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以及方向如何,選擇滯后期為2的格蘭杰檢驗,結果見表3。表3
由表3可得出如下結論:其一,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演變和第一、二產業結構之間存在單向因果關系,而第三產業與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存在因果關系。換言之,三大產業中,只有第一、二產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而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對第一、二產業結構的拉動作用不明顯。究其原因,三大產業結構與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相適應,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與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相差甚遠。其二,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這意味著,經濟增長提高了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促進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從生存消費需求向享受、發展需求層次轉變。但是,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卻不明顯。其三,第一產業與經濟增長不存在雙因關系,而第二、三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都存在雙向因果關系。可見,第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較大,而第一產業相對較小。
5.脈沖響應分析
為了清晰地反映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的動態影響,在VAR模型的基礎上估計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脈沖響應函數,并根據相關指標的比較把響應函數追蹤期設定為15年。由表4顯示:一方面,當本期給第一、二、三產業一個沖擊后,居民消費結構立即作出了響應,并且這一沖擊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短期內影響較大,呈現一定的波動性,因此,三大產業的協調發展更有利于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不僅在短期內對農村居民消費升級有明顯的拉動作用,而且能持續形成對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的正向響應,不過這種帶動作用將會越來越弱。
6.方差分析
方差分解可將系統的預測均方誤差分解為系統中各變量沖擊所作的貢獻,從而可以進一步考察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動態變化。具體分解結果如表5。
由表5可知:一方面,消費結構的沖擊影響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第6期最高點27.14417%。三大產業結構的沖擊影響是遞增的,在第15年分別到達1.438864%、1.460255%和23.53602%。另一方面,在lnGDP的變動中,0.000332%-27.14417%的波動可以由消費結構的變動解釋0.328230%-1.148291%的波動可以由第一產業的變動解釋,0.272053%-1.482778%的波動可以由第二產業的變動解釋,3.709335%-23.53602%的波動可以由第三產業的變動解釋??梢?,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沖擊大于三大產業結構的變動對經濟增長的沖擊,并且第三產業結構變動大于第一、二產業結構的變動。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原動力,這與理論分析相吻合。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綜上可知: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具有長期的均衡關系;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沖擊大于三大產業結構的變動對經濟增長的沖擊,并且第三產業結構變動大于第一、二產業結構的變動。然而,目前我國產業結構與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存在著嚴重“錯位”,經濟增長提高了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促進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而農村居民消費結構演變并沒有引起產業結構的改變,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不明顯,從而導致農村居民消費慢于經濟增長。因此,在當前和未來時期內,可從如下幾方面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與優化,適時調整三大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一)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穩定農村居民的消費預期
首先,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農村居民消費取決于農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性,因而要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既要從農業內部挖掘農民持續增收潛力,又要通過市場,增加農民的貨幣收入,從農業外部尋求增收途徑,同時還要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提高農民自身增收能力。[2](56-57)其次,穩定農村居民的消費預期。目前我國農村居民面對農業生產、疾 病等方面的不確定性,不得不減少當前消費,增加儲蓄以增強抵御不確定的風險。據調查,農民一次大病的平均花費7000多元,幾乎等于一個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⑦因此,擴大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完善農村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體制,增強農村居民消費信心,從而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及其支出結構的升級。
(二)把握農村居民消費熱點,引導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與升級
消費熱點反映出消費者新的消費愿望,構成了消費者對未來消費的潛在需求的方向。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消費逐漸升級。因此,要關注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新動向,把握農村消費熱點。一方面,加強輿論導向,引導農村居民合理的消費行為。另一方面,以農村居民消費熱點為增長極,適時調整產業結構,引導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這樣既能使企業生產實現有效供給,又能使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成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強大動力。所以,政府可以通過宏觀調控政策培育農村消費熱點,[3](29)如調整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力度和節奏,采用各種轉移支付手段來改變產品的相對價格,在農村市場培養那些示范效應強,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輻射作用大的消費熱點,引導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三)以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為導向,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首先,適時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一方面,把握市場消費需求,合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農業的品種結構;另一方面,根據市場消費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不斷推出農產品消費熱點;同時,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構建優勢產業群體,延伸產業鏈條,推進農業產業升級。其次,面向農村消費品市場調整第二產業結構,生產適合農民消費水平的工業消費品。第三,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與農民生活消費相配套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提高農村居民消費的幸福指數。
(四)縮小城鄉居民消費差距,促進消費公平
消費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收入差距。所以縮小城鄉居民消費差距,應從合理調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入手。首先,穩定和完善農村稅收政策。繼續通過對農業生產資料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實行稅收減免,降低農業生產資料的成本;完善現行對農產品征收增值稅制度,應將增值稅延伸到農業生產環節,切實減輕農民負擔。[4](177-179)其次,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數據資料分析表明:⑧農村居民土地價值下降是城鄉居民財產占有水平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應從保護農民土地權益出發,健全土地承包權流轉的方式和程序,緩解農地關系緊張的矛盾,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農民能夠獲得通過市場化運作土地資產在流轉中帶來增值的收益。第三,建立和完善補償機制,著力改善農村低收入群體的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增加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
注 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stats.省略/tjsj/jidusj/
②余豐慧.智慧應對中國經濟不確定性風險[EB/OL].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2011-5-30
省略/xsfx/rdfx/20110530099713.shtml
③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5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2%經濟增速回落[EB/OL]. 2011-6-1省略/news_speed/hgjj/20110601099730.shtml
④中國人民大學課題組.擴大農民消費問題研究――背景和意義(上) [EB/OL]. hbzyw.省略/xwxx.asp?id=791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stats.省略/tjsj/ndsj/2010/indexch.htm
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stats.省略/yearbook/indexC.htm,stats.省略/tjsj/ndsj/2010/indexch.htm
⑦韓 俊,羅 丹.中國農村醫療衛生狀況報告[J].中國發展觀察, 2005(1):16
⑧張 鑫.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成因的演化路徑研究[D].遼寧大學博士論文,2009(11):183-184.
主要參考文獻:
[1]姜 濤.轉型時期中國居民消費升級的產業結構效應研究[D].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9.
[2]賀喜燦.人力資源開發視角的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研究――以江西為例[D]. 南昌大學博士論文,2010(6).
[3]楊志安,王 娜,張 磊.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熱點培育問題研究―基于ELES模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12).
[4]劉 利.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理論分解•現狀評判•對策思考[D].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0(5).
Rural Resident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ransform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Evidence from 1978 to 2010
Tang Yueyue1 Zhang Yuxio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