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廊橋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敘事方式巧妙轉換
從文學敘事視點的角度看《廊橋遺夢》,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敘事視野及敘事聚焦方式轉換這一文體技巧。小引結束時,兩個“引述者”——女主人公的一雙兒女——的作用也暫告結束,下面正文就由當事人即男女主人公羅伯特·金凱(Robert Kincaid)和弗朗西絲卡(Francesca)分別敘述。從“小引”到“正文”,敘述角度從“引述者”到“當事人”,作者巧妙又自然地做了一系列轉換。
在小引結束、正文開始之際,小說中的人物及角色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首先,小引中的“我”即作者沃勒(Wailer)轉換成了敘事人,而這位敘述人是一位全知敘述者。何謂全知敘述者?文體學家指出,他(她)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他(她)的觀察位置一般均處于故事之外,或者是沒有固定的觀察位置,但上帝般全知全能,可以從任何角度、任何時空來敘事:既可鳥瞰概貌,也可看到同時在其它地方發生的一切;對過去、現在和未來均了如指掌,也可任意透視人物的內心?!独葮蜻z夢》正文開始時的這一敘述者恰如上帝一樣洞察了男女主人公的一切行動及思維。再者,引子中的“我”即作者是正面登場的,只是一般地用第一人稱敘事,只寫出作者所見的客觀狀況;而轉換成正文中的全知敘事者后,敘述視野驟然擴大,敘事人站在人物背后,既能看到主人公眼前所見,也能聽到他(她)的所思所想,還能知曉事件的各個細節和因果關系。
另外,從引子到正文時態的轉變,以及引子的兩個“引述者”即女主人公的一雙兒女也被正文中的男女主人公置換,由故事的線索提供者轉換成故事的直接參與者。這一系列巧妙轉換,不僅使故事的可信度大大增強,更顯現了作者謀篇布局手法的非凡。
同時,敘事第一人稱“我”的消失、全知敘述者的出現及視角轉換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從以“作者為中心”到以“文本為中心”,再由以“文本為中心”到以“讀者為中心”的轉換。這兩次“中心”轉換,更體現了作者的匠心獨運:使讀者的地位及積極參與文本的作用充分顯現了出來。
·文化藝術李徽:試析《廊橋遺夢》的文體特征及藝術價值二、修辭手法運用恰到好處
以上專業提供專業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從宏觀上分析了《廊橋遺夢》這部小說在運用文體方面的巧妙獨到之處。下面我們將深入文本,具體探討一下作者的遣詞造句,尤其是反復、排比及象征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以此更深入地體會這部小說的文體學價值。
(一)反復手法的妙用
在《廊橋遺夢》這部小說中,反復使用簡單的詞、詞組乃至句子也是其重要文體特色之一。一般說來,反復使用同一詞或同一句子往往會使行文顯得累贅,這是寫作中的禁忌。但不可否認,許多作品的豐富意義恰恰來自反復手法的巧用。因此在分析一部出色的文本時就不能忽略其修辭手段尤其是“反復”的運用。本部作品使用的大量的反復修辭格并沒使文章顯得冗長,相反,那些反復出現的詞和句子產生了氣勢磅礴、使行文更加流暢的效果。小說的第一句話中就出現了“come…from”的重復:
There are songs that come free from the blue—eyed grass,from the dust of a thousand countryroads.
由蒲草叢中,從千百條鄉間小路的飛塵間,總有歌聲隨意地飄選出來。
這一句子使用了兩次“come…from”,只不過第二分句省掉了這一詞組中的“come”一詞,目的是避免重復累贅,使句子讀起來整齊有序、朗朗上口。可見,作為修辭格的“反復”絕不是用詞用句重復的同義語。
(二)寓意深刻的“road”一詞
“road”一詞在《廊橋遺夢》中使用頻率極高,但這一詞在這部作品中許多情況下并不簡單地表示字面意的“路”,而是寓意深刻。
書中寫到,男女主人公鄉間初次見面是在女主人公家門前的小路上:
She had been sitting On the front porch swing,drinking iced tea,casually watching the dust spiral up from under a pickup coming down the county road.
她坐在房專業提供專業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前廊的秋千上,喝著冰茶,優哉游哉地瞧著從縣城路上迎面開過來的小卡車卷起的滾塵。
在小引中也提到了,人的情感迸發地常在“鄉間小路上”(county road)。這部小說也不例外。“從縣城路上迎面開過來的小卡車”(a pickup coming down the county road)卷起了路面的大量塵土,愛情就在這“卷起的滾塵”(the dust)中油然升起。
關鍵詞:山地;歷史城鎮;交通;文化;保護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4)-08-64(4)
西南地區山地歷史城市(鎮)近30個,包括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重慶、拉薩等省會城市,閬中、宜賓、自貢、瀘州、樂山、鎮遠、遵義、日喀則等大中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宜賓李莊、閬中老觀、邛崍平樂(四川)、合川淶灘、石柱西沱、潼南雙江、渝北龍興、酉陽龍潭、銅梁安居、江津中山(重慶)、習水土城、貴陽青巖(貴州)等。這些城鎮是我國歷史文化的杰出代表,不僅擁有獨具特色的城鎮風貌、建筑環境及裝飾藝術,在交通文化方面也具有保護和傳承的價值。
1 西南山地歷史城鎮交通文化的構成
交通文化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性差異,并和交通在各個地區的發展階段有直接關系[1]。西南地區的山水自然地理環境及適應這種環境的交通運輸方式,孕育了具有地域特征的交通文化,包括文化線路、街巷空間、橋梁建筑等,是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1.1 文化線路
文化線路作為一種新型文化遺產,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它是一種陸地道路、水道或者混合類型的通道,代表了一定時間內國家和地區內部或者國家和地區之間民眾的交往,代表了多維度的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的互惠和持續不斷的交流,代表了因此產生的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流與相互滋養。[2]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時,我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跨國項目絲綢之路也通過審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就西南地區而言,特殊的自然山水環境及區位特征,一些古代交通要道在社會經濟中曾經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成就了陸路交通偉業,形成華夏文明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文化,如三峽文化、蜀道文化、茶馬古道文化,還是沿線歷史城鎮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催化劑,驛站、古道、古橋和古遺址融匯了建筑、文化與藝術,與沿線的歷史城鎮相得益彰。
1.1.1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三峽大壩,兩岸奇峰陡立、峭壁對峙,曾以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而天下馳名,高峽平湖是三峽成庫后又一特色景觀。沿線古城、棧道、碑刻等人文資源豐富,匯集了白鶴梁、豐都鬼城、石寶寨、 張飛廟、白帝城等歷史文化景觀。
1.1.2 蜀道
古蜀道是保存至今、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文化遺存,有關研究表明其歷史比歐洲古羅馬大道還早。四川盆地群山環繞,古時對外交通,除東向的長江三峽水道及棧道外,還包括由云南入蜀的道,自甘肅入蜀的陰平道和自漢中入蜀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 一般而言,蜀道指中國古代連接西安和成都,翻越秦嶺和大巴山的道路,具體指的是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儻駱道以及由漢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倉道等。蜀道沿線的城市,如成都、西安、漢中等,都是歷史文化名城,且沿線交通文化資源豐富,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
1.1.3 茶馬古道
古代西南地區以茶葉貿易為主的交通線,地跨川、滇、青、藏區,外達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各國。茶馬古道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 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成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本身就是交通文化的杰出代表[3]。茶馬古道沿線串集了眾多的歷史城鎮,四川雅安、康定、瀘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拉薩、昌都,云南大理、麗江、迪慶及青海西寧等,茶馬古道對這些歷史城鎮的形成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1.4 川黔鹽茶古道
古代貴州、云南從四川運進鹽、布等生活必需品,同時向四川輸出茶葉,川黔鹽茶古道成為重慶乃至整個四川的對外交通要道,縱貫四川、重慶、貴州和云南。重慶市郊的黃桷埡、老廠、鹿角、古劍、東溪等地,以及貴州桐梓、遵義及云南昭通等地,曾經均是川黔鹽茶古道上的重要節點。
1.2 街巷空間
一定時期形成的城市道路系統適應于那個時期的交通模式,除建筑環境外,舊城歷史環境(歷史格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舊城的道路街巷系統。[4]山水自然環境與地形地貌,孕育了西南山地城市依山就勢的街巷空間,自由式路網布局、魚骨型及帶形街道走廊、梯街等,是西南山地歷史城市形成和發展的重要依托,特有的街巷空間是交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2.1 自由式路網布局
西南山地城市地形復雜,作為城市骨架的道路網絡,其布局依山就勢,靈活自由、起伏自如。如重慶舊城)、涪陵舊城等,其自由式路網布局,不僅適應古代步行及馬車時代交通的需要,在近現代機動交通背景下,道路交通仍運行有序,狹窄的街道、起伏的坡度、多變的線形,客觀上對小汽車交通的快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為城市的根、城市的骨架,保護這些城市的傳統街道網絡與保護歷史建筑一樣重要。
1.2.2 魚骨型及帶型街道走廊
西南地區許多山地歷史小城市(鎮),沿江河及谷地形成和發展,主街狹長,形成街市,有些達數公里,如重慶中山古鎮、龔灘古鎮、寧廠古鎮等,并有通向河岸的橫街(巷),形成典型的魚骨狀街巷空間,特色鮮明,滿足集市、聚會等活動的需要。
1.2.3 梯街
既是交通要道又是街市的梯街,在山地城市中承繼了交通、集市與文化交流的功能。梯街有交通聯系的作用,如重慶十八梯、萬州鴿子溝;梯街的另外一個作用是服務于臨近的建筑,兩旁布滿鱗次櫛比的商業鋪面,形成商業通道,如三峽庫區石柱縣的西沱云梯街。
2 交通建筑
以橋梁、碼頭為代表的交通建筑是山地歷史城鎮的構成要素和重要組成部分。
2.1 橋梁
2.1.1 索橋
索橋,古稱“笮”,多見于西南山地的岷江、金沙江、大寧河上的城鄉交通要道上。岷江上無數索橋和著名的都江堰索橋,凝結著各族人民高超的建橋技術,是古代交通文化的杰出代表。橫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叉點上的威州竹索橋始建于唐代,長100多米,在不斷維修中,一直使用到現代才換為鋼索。史載,四川茂縣古稱繩州,據《太平寰宇記》卷87載:“梁普通三年(522年)置繩州,取桃關支路以繩為橋,因做州稱” [5] 。筆者2004年參加巫溪寧廠古鎮保護規劃工作,溯大寧河而上,沿線城鄉約見10來座簡易吊橋,僅寧廠古鎮長約2公里的河道上就有3座吊橋。
2.1.2 磚、石拱橋
西南地區山高地陡,在一些城鄉交通要道,多利用當地材料建設磚石拱橋,雖無河北趙州橋歷史之悠久、尺度之宏大,但就山區而言,無疑是寶貴的交通文化遺產。如重慶萬州的陸安橋,系單孔圓弧石拱橋,在造型和建造工藝上堪稱一絕,其橋跨約32米,寬9.4米,高12.5米,總長55米,建于清代同治年間,是萬州城區西向跨越苧溪河的重要交通要道,2004年三峽工程清庫時被拆除異地重建于青龍瀑布景區。三峽地區另外一座古石橋,涪陵藺市龍門橋,建于清代中期,系多孔石拱橋,橋長近100米,2005年因三峽工程建設,異地復建,是三峽工程建設為數不多保留下來的古石橋之一。
2.1.3 風雨廊橋
在我國山地城鎮中,融匯建筑藝術與交通功能的風雨廊橋是橋梁藝術的代表,也是當地民眾日常活動的重要場所。目前西南山地城鎮中保存較好的風雨廊橋,較著名的有貴州鎮遠廊橋、西江千戶苗寨橋、重慶酉陽清溪風雨橋、龍潭梭子橋等。
2.2 碼頭
西南地區河道發達,水運在20世紀前在許多城市一直主要對外交通聯系方式,碼頭在城市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成就了城市的水運交通文化。如重慶主城東水門碼頭,包含了歷史街區、傳統民居、城門、碼頭等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慶朝天門碼頭也一直是城市形象的象征。其他一些歷史城鎮,如宜賓東門長江碼頭、大昌古鎮大寧河碼頭、酉陽龍潭古鎮碼頭等,均體現了交通文化與建筑藝術的有機結合。
3 西南山地歷史城鎮交通文化保護存在的問題
西南地區歷史城鎮的交通文化資源豐富,但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長期以來游離于歷史文化保護工作之外,文化保護部門人力、財力不足,關注重點限于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對處于核心保護區的交通文化遺產,尤其是文化線路保護,鞭長莫及。
3.1 重建設、輕保護
在快速城市化時期,隨著城市用地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城市更新改造,一些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傳統街道、橋梁等交通建筑,由于不能適應機動交通通行要求而被迫拆除,十分遺憾。以重慶市為例,重慶舊城原有城門17處,九開八閉,多數與碼頭相連,如今僅存東水門、通遠門等,著名的朝天門碼頭也已今非昔比;重慶臨江門客運索道,自1980年代建成以來,作為新重慶交通文化的象征之一,前幾年因儲奇門大橋建設也被拆除;在東水門及湖廣會館歷史街區一側,一座跨江大橋拔地而起,雖未直接破壞東水門及周邊歷史街區,但景觀上的不協調顯而易見。近年來,重慶對交通遺產逐步重視,渝中區山城步道建設、十八梯改造、大坪古道石牌坊公園、南濱路龍門皓月景觀節點、川黔古道黃桷埡登山步道,均與交通文化保護與利用息息相關。
3.2 重節點、輕整體
橋梁等交通歷史建筑由于有文物保護單位具體負責,多數得到有效保護。但對交通文化線路(如傳統街道、古道等)、交通文化區塊(驛站、鋪遞、碼頭片區等)而言,由于線路長、范圍大、涉及單位多,常因缺乏協調或管轄權限制而保護不力。以茶馬古道為例,線路多條、長達數千公里,涉及四川、云南、等省區,目前除一些重要節點得到有效保護外,整體保護工作任重道遠。一些山地城市的碼頭區,如重慶朝天門碼頭區、貴州思南縣烏江碼頭區,文化資源豐富,但由于水運交通功能逐漸衰微,被列為舊城重點改造區。如何保護其中的交通文化遺產,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3.3 重物質、輕文化
目前,交通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日漸受到重視,但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傳統交通工具、航運歌謠等,基本上處于民間保護狀態。以“川江號子”為例,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傳人寥寥。川江古木船,如麻秧子、翹尾巴船等,在江河上已幾無蹤影,僅在少數博物館有復制品。不知道若干年后,子孫后代是否還能理解“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文化內涵(表1)。
4 西南山地歷史城鎮交通文化保護對策
4.1 借鑒“名木古樹”保護策略,實行交通文化遺產登錄制度,明確交通文化建筑保護對象
“名木”是指那些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古樹”是指樹齡100年以上的樹木。對城市街道、橋梁等也可以參照這一標準,對一些超過100年的街巷、橋梁,進行遺產登錄制度,不能隨意拆除。美國紐約、芝加哥150年前所建的地鐵,舊金山百年以前的“叮當車”至今仍在運行,或作為城市交通干線,或作為旅游觀光,不僅是一個城市歷史與文化的象征,對建設經濟及可持續發展也有深遠意義。歐洲名城莫斯科、巴黎、倫敦的橋梁建筑,是其歷史文化的象征,長期得到有效保護,上海外白渡大橋2010年世博會期間也得到有效保護。就西南山地城市而言,重慶主城的纜車、索道等,雖建設歷史只有數十年時間,但極富山地文化特色,不應輕易拆除;而山地城市的古代及近代磚石橋梁,建設不易,也不宜輕易拆除,尤其是百年以上的橋梁,保護、維修是交通文化建設中的基礎工作。
4.2 加強交通文化保護宣傳與研究工作
交通歷史文化保護工作需要在政府主導下,匯集各方力量全民參與。文物保護部門、研究院所、高等學校應通力合作,一方面加強交通文化保護的基礎工作,如資源分布調查、價值評判研究等,另一方面培養青年學者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及保護意識。應加強交通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指導和宣傳,并與文物保護部門協調,通過重點交通文化保護建設項目的示范,推進這項工作的展開,擴大影響。
4.3 拓展交通文化研究視野,加強文化線路遺產保護
當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是名城(鎮、村)的整體格局、歷史街區及文物建筑。近20年來,文化線路作為文化遺產的重點內容,在國際上逐漸受到重視,但在我國仍未深入,文化線路與名城(鎮、村)及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體系脫節。西南三省一市一區(云貴川渝藏)國土面積25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4,山區地廣人稀,文化線路遺產資源豐富、建造堅固且保存完整,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護地位及旅游開發價值。應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對西南山地文化線路價值進行系統研究,以促進山地文化線路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李振福.交通文化及其城市形象整合功能[J]. 北方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9):74-77.
[2] 單霽翔 保護千年古道、傳承中華文明[J].四川文物,2012,(1):66-73 .
[3] 文國瑋.歷史名城交通問題解析[J].中國名城,2012,(1):33-35.
[論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電影片名的功能特點,介紹了五種翻譯方法,指出在翻譯過程中,應對片名進行分析,采取直譯、音譯、意譯、直譯加意譯和音譯加意譯的方法進行翻譯,使電影片名形式和電影內容達到統一。
一、引言
電影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同時又是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隨著國際交流的發展,各國影片特別是英語國家尤其是美國影片不斷涌入中國市場,進入尋常百姓家。其間,英語電影的譯制工作隊中西影視文化的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而首當其沖的則是片名的翻譯。有人說,影片名好比電影的門楣,它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內容,還要簡短、新奇,將觀眾引入門內;影片名又像商品的商標,承擔著宣傳、推銷商片的責任。
二、電影片名的功能特點
《亂世佳人》(美國影片Gone with the Wind),Farewell to My Concubine (中國影片《霸王別姬》的英譯名)是兩個片名翻譯的成功之作,曾使多少異國觀眾一見傾心,一睹為快。然而,近年來的電影譯名良莠不齊,有些堪稱典范,令人拍案叫絕,有的可謂敗筆,讓人觀前不知所云,觀后不以為然。《中國翻譯》1997年第4期刊登了何悅敏的文章《當前西片譯名中的問題與對策》,指出了當前西片譯名中“給人帶來的混亂與遺憾”,分析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梢哉f,何文的分析是透徹的,提出的對策也是可行的,對今后電影片名的翻譯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怎樣的譯名才能成為佳譯呢?何躍敏認為,好的譯名“既要有藝術性,又要有實用性”。譚寶全先生強調要譯出“韻味”。包惠南指出,影視片名的翻譯“紀要符合語言規范,又要富有藝術魅力,紀要忠實于原片名的內容,又要體現原名的語言特色,力求達到藝術的再創造”,要講求“大眾化、通俗化、口語化和藝術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導視和促銷作用”。
片名一般都是先于影片與觀眾見面的。好的片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讓人渴望先睹為快,無疑起到了為影片作廣告的作用。作為影片主題思想的濃縮,片名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讀者了解影片、吸引觀眾、活躍和美化影片,這便是片名的功能。
歸納起來,陳宏薇將片名的功能主要分為三種: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信息功能就是通過片名,將影片的內容簡練的傳達給觀眾,使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內容。美感功能就是通過精心構思的片名,給觀眾以美好的享受。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為了祈使功能服務的。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們都有一種好奇心,見到新鮮、奇異的事物都會感到興奮,樂于知曉,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是通過片名,感染觀眾的情緒,吸引觀眾。
三、電影片名英漢互譯的基本方法
以上談到了片名的一些特點和功能。為了使片名發揮以上三種功能,在翻譯過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方法。
(一)直譯。根據原語和譯語的特點,在翻譯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原名的內容和形式的直譯法,是片名翻譯的最基本的譯法。直譯片名時,譯語在形式、意義等方面都近似原語。這是當原語與譯語在功能上達到重合時,最簡單而又最行之有效的翻譯方法。如,The Sound of Music, On the Golden Pond, Love Story, A Room with a View, Cider House Rules, Wedding Planner 分別被譯為《音樂之聲》《金色池塘》《愛情故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蘋果酒屋的規則》《婚禮策劃人》。
同樣,下列中文片名可直接翻譯,而且譯名保持了原名的效果:
《日出》(Sunrise) 《紅櫻桃》(The Red Cherry) 《大紅燈籠高高掛》(Raise the Red Lantern)
(二) 音譯。如果說直譯是把原語按字面的意義進行翻譯的話,音譯則是將原語的語音形式轉換成目的與語音形式的方法。根據發音將片名譯成另一種語言,在片名翻譯中使用較少。主要涉及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多為人所知,翻譯之后不會讓人費解。應盡量采用已有的定譯,不要重譯,如:Jane Eyre(《簡愛》)、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Titannic(《泰坦尼克號》)、Elizabeth(《伊麗莎白》)、Aladdin(《阿拉丁》)。曾在各大影院熱映的Harry Potter(《哈利·波特》),采用的就是音譯,因為通過原著的暢銷和電影前期大規模的宣傳,大家都已熟悉主人公哈利。
(三) 意譯。由于中英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如果片面強調保留片名的形式,就會影響意譯的準確傳達,不能達到中英文片名的對等。既然是意譯,就的意改變片名的語言形式為代價,最大限度的保持中文片名所表達的內容。根據英文同名小說Gone with the Wind改編的同名影片在中國公映時被譯為《亂世佳人》,既切合題意又賞心悅目,乃成功翻譯的典范之作。如直譯為《飄》或《隨風飄逝》,雖無可厚非,卻遜色不少。下列英文片名都是運用這一方法翻譯的:The Wizard of Oz (《綠野仙蹤》)、Ghost (《人鬼情未了》)、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歲月》)、Best in Show(《寵物狗大賽》)。這樣的譯例還有:《赤橙黃綠青藍紫》(All Colors of the Rainbow)、《秦頌》(The Emperor’s Shadow)等。
下面幾例都是以人名、地名、事物名稱等作為片名,本來是應該音譯的,但他們并非廣為人知,所以也宜根據影片內容進行意譯:Rebecca(《蝴蝶夢》,本為人名呂蓓卡)、Annatasia(《真假公主》,本為人名安娜塔西婭)、Cleopatra(《埃及艷后》,本為人名克麗奧佩特拉)、《阿虎》(A Fight’s Blue,本為一拳擊手的名字)。
這些譯名都是譯者在準確理解原名的基礎上,根據影片的內容,進行再創造的結果。它們貼近影片,傳達出影片的信息,較完美地表達了原片名的內涵。
(四)直譯加意譯。有些片名雖能按字面意義直譯,但譯名仍不夠理想。這時可采用直譯加意譯法,即在原意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按照原片內容和風格增詞或減詞,以達到更好的效果。“The Bridge in Madison Country”是一部涉及家庭倫理與婚外戀題材的美國電影,按這一辦法譯為《廊橋遺夢》,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兼得,其效果遠遠超過按字面意義翻譯的《麥迪遜郡的橋》,更多例證如下:Pretty Women(《風月俏佳人》),直譯《漂亮女人》;Speed(《生死時速》),直譯《速度》;The Net(《網絡情緣》),直譯《網絡》;First Knight(《劍俠風流》),直譯《第一武士》。
(五)音譯加意譯。在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稱等作為片名的情況下,以觀眾是否熟知為原則分別采取音譯或意譯外,還可以先音譯再結合影片內容適當增詞。這種音譯加意譯法更為巧妙。如美國動畫片Tarzan 被譯為《人猿泰山》,既保留了主人公Tarzan音譯,又突出了其半人半猿的身份,可謂形神兼備。又如:Stuart Little 譯為《小老鼠斯圖爾特》,Shrek譯為《怪物史萊克》,Robin Hood譯為《俠盜羅賓漢》。
四、結語
總之,由于原語和譯語的不同特色和各民族的差異,把片名從一種語言轉化為另一種語言并非易事,而是一個艱難的再創造過程。片名的英漢互譯蘊含著翻譯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它還要求譯者具有對電影藝術的審美能力以及對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譯者無論采取何法,盡可能翻譯出理想的片名。
參考文獻
[1]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 [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92.
[論文摘 要] 電影音樂可以展現人物的文化傳統、性格特征與行動發展的脈絡,突出一個民族集體的、一個人物個體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的軌跡。以鄧麗君的音樂和她的形象作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背景來塑造人物形象正是影片《甜蜜蜜》的一個重要的特色。
一、電影音樂與電影之密切關系
電影音樂是專門為影片創作、編配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新的藝術體裁。通常,音樂與畫面的結合關系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音畫同步,即用音樂來復述、強調畫面的視覺內容,音樂與畫面的情緒、節奏一致,視聽統一。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人們逐漸不滿足于用音樂直接表現畫面的情緒、氣氛,由此產生了音畫對位的結合方式,即音樂所表現的情緒、節奏、主題等與畫面中所呈現的情緒、節奏、主題等截然相反,通過對比,反襯,烘托出畫面的內容。這種結合方式有利于音樂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影片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從電影音樂與電影的關系來看,它們之間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不管什么樣的電影音樂,對其進行評價,并不是以音樂的音響效果為標準的,而是以是否體現了影片的總體構思為準繩。電影音樂首先應該是屬于電影的,它的存在和發展都必須符合電影的觀念和需要,無論是主題創作音樂,還是資料性音樂,都必須與影片風格統一,與敘事節奏相輔相成,與電影其他的元素相匹配。電影音樂的結構形態語言以及長度,都必須由電影的要求來決定,而不能離開影片孤立地強調音樂的表現性和完整性??傊?,電影音樂必須是為電影的整體要求服務,并自然地發展和分寸適當地存在。只有設計自然,在審美主體不知不覺中起作用的電影音樂才是電影音樂的上乘之作。
二、電影音樂具有對人物文化傳統的表述功能
在電影藝術中,音樂和視覺影像時時刻刻都在描繪著特定民族的風俗、信念與習慣,傳達著知識、藝術、道德與法律的信息,暗示著一種歷史的與人文的氣息?,F實生活中,任何一個人都會有形或無形地受到自身民族文化習慣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具體表現為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一個群體的心靈狀態、習慣與性格特征,是一種物質上、知識上、精神上的生活狀態的整體顯現。作為一種特定生活方式的整體,文化包括觀念形態和行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規范,它是信息、知識和工具的載體,是一種從學習中得到的行為方式,也是所有的社會成員共有的。因此,一部影片對人物文化傳統的表述實際上是對一個民族集體性格和生活方式的表述。
電影音樂對人物文化傳統的表述往往是以音樂主題的方式實現的。音樂主題是影片音樂的“核心”部分,是描繪人物形象最突出、最富于樂思的旋律與節奏。美國電影理論家邁克爾拉畢格在《影視導演技術與美學》中說:“一種特殊的管弦樂法或特殊的音樂節拍貫穿整部電影是由角色、場合或情緒所設定的。”電影音樂對人物形象的描繪不是理性的詮釋,而是感性的刻畫,是通過感性的節拍、旋律、節奏以及不同器樂音色的特點來描寫人物文化傳統與性格特征的。在電影音樂中,不同的樂思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與立意,不同的樂器擁有不同的地域色彩與特性,這種旋律的立意與特性不僅能夠突出人物情感和性格的特質,也能為某些場面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文化與民族的氛圍。例如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導自演的影片《廊橋遺夢》中,導演在兩個主要的場景里通過收音機傳遞出來的、有聲源的意大利歌劇音樂交代了女主人公弗蘭西斯卡的出生地域、文化背景和人物的興趣、品味,并通過歌劇音樂刻畫出主人公內心那種多情浪漫的性格特點以及她美好的個人理想與沉悶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使影片中這對男女之間真摯動人的愛情故事的發生具有人物性格上的依據和可信性。
總之,一個完美的電影音樂主題的靈感應該首先來自于電影故事文化內涵的啟發,來自于電影人物所處的文化環境和性格的影響,應該展現人物的文化傳統、性格特征與行動發展的脈絡,突出一個民族集體的、一個人物個體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的軌跡。
三、電影《甜蜜蜜》的個案分析
由陳可辛執導,被《時代》周刊評選為1997年度十大佳片之一的《甜蜜蜜》是一部典型的運用音樂來表現一個時代文化、一個民族文化與歷史特征的優秀影片。這部影片將現代鋼琴音樂、雙簧管音樂和流行歌曲融為一體,并著重運用了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流行于內地的鄧麗君的歌曲來貫穿影片的故事情節,生動地描繪了李翹與黎小軍之間動人心弦的愛情旅程,刻畫出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的獨特言行與性格特征,并富有韻味地傳達出兩個人物之間的感情變化與矛盾沖突。
在影片《甜蜜蜜》中用鋼琴演奏的舒緩優美、恬靜動人的樂句,主要是用來表現影片中人物內心美好的憧憬、純真的思念以及愉快的心靈感受;用雙簧管演奏的、具有孤獨悲涼、憂郁傷感色彩的旋律,主要是用來表現人物離鄉背井的迷茫、生活失意的痛楚、無奈分手的傷感和客死異鄉的悲哀;而鄧麗君演唱的流行歌曲則在影片情節發展的過程之中貫串始終,用來表達男女主人公喜怒哀樂的心境與悲歡離合的情感歷程。如果說鋼琴主題和雙簧管主題注重表現的是人物內心的情緒變化,那么,鄧麗君的歌曲所表現的重點卻是人物的趣味、愛好與人物的歷史文化背景。
影片《甜蜜蜜》一共選用了鄧麗君四首經典的愛情歌曲《甜蜜蜜》《淚的小雨》《再見,我的愛人》和《月亮代表我的心》來傳達人物復雜的情感流程。其中,歌曲《甜蜜蜜》的三次重復運用不僅使這首歌曲成為揭示影片主題立意的音樂,還表達出一種令人回味深長的情感效果。第一次出現是在黎小軍與李翹騎自行車的段落中由李翹情不自禁地哼唱出來的,歌曲傳遞出人物之間一種爛漫的初戀感覺,那連貫運動的攝影機鏡頭、慢速疊化的詩意畫面以及由輕松的人聲演唱到抒情的器樂演奏的轉化,傳達出一種甜美溫馨、悠遠情長的美妙情意。歌曲第二次出現是在李翹與黎小軍經常幽會的527客房中,當時,李翹的情緒非常低落,顯得心事重重,黎小軍感覺到了李翹的那種疲憊與冷淡,在一種百無聊賴的狀態中,他用干澀的聲音哼唱出了《甜蜜蜜》的曲調。歌聲完全失去了歌曲本身具有的歡樂甜蜜的韻味,而展現出人物尷尬矛盾的內心活動。此時,他們已經走到了甜蜜愛情生活的盡頭,面臨著情感上的艱難抉擇。歌曲《甜蜜蜜》的第三次出現是在影片的結尾處,那是歌后鄧麗君與世長辭的日子——1995年5月8日,經歷了種種的磨難與艱辛,李翹終于移民美國成為一名導游小姐,黎小軍也在紐約的一家餐館當了廚師,就在他們再次偶然相聚的時刻,《甜蜜蜜》的歌聲又一次響起,強烈地表達出人物甜蜜快樂、情意如初的內心感受,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影片導演為了突出表達主題歌曲唱詞中的那種涵義與意境,在音樂結構的編織與安排上的匠心獨運。
與主題歌曲《甜蜜蜜》相比,歌曲《淚的小雨》沒有被重復地強化使用,而只是作為一種背景音樂運用在1987年除夕的那個雨夜,李翹與黎小軍販賣鄧麗君錄音帶的場景之中的。歌曲里的綿綿細雨與大年夜的傾盆大雨遙相呼應攪亂了他們賣錄音帶掙錢的如意盤算;歌曲中失去愛情的淚水與現實中生意清冷失敗的淚水使他們明白了現實生活的嚴酷無情。歌曲中的情與現實中的景的密切交融表現出人物在一種艱辛凄涼的困境中回天無術、欲哭無淚的酸楚心境。歌曲《再見,我的愛人》是一首略帶憂傷、感情熾熱、緬懷舊情的流行歌曲,被用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舊情重燃的段落中,一方面表現出黎小軍與李翹對已逝情愛的珍視與向往;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他們那種真情難耐、愛心依舊的內心感受。另外一首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影片之中是作為表意性非常強的無聲源音樂出現的。男女主人公是歌后鄧麗君的崇拜者,當突然聽到鄧麗君英年早逝的消息,無疑在他們的心底引起了強烈的震動,此時,《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聲四起,歌曲親切委婉、韻味動人,唱出了他們對歌星鄧麗君的真情真愛以及李翹和黎小軍之間愛心不變、思念如初的感情。歌聲配合著人物在紐約街頭情緒低迷的漫步,表現出人物心中的一絲酸楚與一片詩意,從偶像生命的隕落到人物分分合合、失之交臂的情愛周折,讓人們得到一種人生如夢、生命無常的感嘆,體味到一種充滿著酸甜苦辣的未了情緣。
以鄧麗君的音樂和她的形象作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背景來塑造人物形象是影片《甜蜜蜜》的一個重要的特色,在影片中,鄧麗君的歌聲不只是貫穿在影片的聽覺表意系統之中的一段一段音樂,而是作為一種表現人物歷史、文化、趣味、愛好特征的元素來刻畫人物形象,并將這些獨具時代與文化特點的歌曲融入了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知、相愛的行動之中和故事事件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港臺的流行音樂文化隨著經貿交流的增加而逐漸流入內地,鄧麗君的歌曲作為一種具有時代特點的大眾音樂在80年代廣泛地流行于內地。她的歌聲表達著生命的真實情感和時代的節奏氛圍,深受普通老百姓的歡迎,是內地社會中普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通俗音樂形式。而黎小軍和李翹正是這些普通人中的一員,他們對新生事物感受最快,反應最敏銳,成為這些通俗音樂文化的主體聽眾。并且,他們在多年的生活中培養出了對歌星鄧麗君崇拜仰慕的感情和對她歌曲的由衷喜愛,他們兩人這種相同的興趣與愛好、共同的背景與感受是在一種復雜的歷史環境與社會條件下形成的,成為他們性格發展變化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共同點既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活動,也影響著他們對愛情的看法,成為男女主人公之間心靈碰撞的緣由和情感共鳴的基石。在影片中,鄧麗君的歌聲一方面表達出了一代年輕人的精神印象,造成了強烈的情感沖擊力;另一方面成為表現這對質樸平凡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化的音樂語言,透過這些委婉動聽的愛情歌曲,能夠體現出人物的興趣與愛好、品味與修養,凸顯出人物社會背景、歷史文化和生活經歷對人物內心的深刻影響,從而生動鮮明地創造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參考文獻]
[1]姚國強,孫欣.電影聲音藝術理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
[2][美]邁克爾拉畢格.影視導演技術與美學[M].盧蓉,等譯.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首先,在教學上要摒棄以升學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高分數的“應試教育”的觀念,確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宗旨。克服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綜合素質培養的弊病,建立“五育”整體推進、學科橫向聯系、年段縱向銜接、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體系。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堅持杜絕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落實啟發式教學,引進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提高思維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從素質教育的高度開展英語教學。英語素質教育就是透過人類成功創造出來的科學文化知識,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促使學習者在獲得知識能力的同時,思想品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和諧發展。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而且必須借助英語的語音、單詞、句子、語法等知識進行智慧潛能開發的教育,進行健全人格塑造的教育,進行身心愉快陶冶的教育。
二、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新《義務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必須改革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做到育人為本,關注差異。以教學為切入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的素質水平都得到提高,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3]??偫碇赋觯骸白寕€性鮮明、特長突出的學生和發展均衡全面的學生一樣有機會?!边@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體現。在英語課堂教學方面,我們都清楚地知道,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方式,以“練”代替“講”,敢于打破一些不合理的束縛,敢于講究實效,敢于從自己當地、當時的教情、學情出發進行教學,盡量滿足不同智力層次的學生需求,把以往教學中的滿堂灌、滿堂問所浪費的時間擠出來,擴大訓練面,保證訓練時間,真正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不言而喻,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當然是英語課堂教學。要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優化課堂教學,最主要的是開展“互動教學”?!盎咏虒W”就是從英語教學的實際出發,開展交際活動,并據此提出師生構成教學過程雙主體的論證?!盎咏虒W”是教與學相互作用、雙向結合的手段,是師生進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微型世界”?;谶@個原則,我們要結合實際運用其教學模式,從“興趣導入———問題啟發,合作探究———例題示范,鞏固提高———歸納總結,暢談收獲———課外研討,遷移創新”幾個方面組織課堂教學,才能夠實現英語素質教育目標。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在教授高中新課標必修③Unitone的情態動詞的情景談一談“互動教學”基本教學模式的5個基本步驟及其具體操作。
(1)興趣導入
愛恩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前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認為:“促進學生發展的起點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保持和培養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愿望和由此萌發的學習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睂刖褪且惶谜n的起點,富有趣味性和形式多變的導入,能使新課一開始就有一股強大的吸引力,使學生的思維和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表現出一種探索的欲望,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以及發自內心的學習愿望。導入這一環節更是如此也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出一個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入環節”,讓它在與學生的初次見面中就能展示出一個特別的好印象,無疑會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充分地發揮其潛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作好了心理準備,也就為課堂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對于上新課標必修③Unit1one的情態動詞時,筆者的做法是通過讓學生聽電影《廊橋遺夢》主題曲“NothingGonnaChangeMyLoveForYou”導入,把音樂中所涉及的九個“情態動詞”:“can,may/might,will/would,shall/should,oughtto,haveto”的地方挖空,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音樂;這九個“情態動詞”剛好也是這一節課要講的語法重點。優美動聽音樂的導入,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調動了起來,學生很快就完成了填空練習,答案準確率也非常高。通過分析答案,學生立刻就知道老師本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從而降低了教學的難度,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2)問題啟發,合作探究
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導入部分所涉及的九個情態動詞的句子。如:1.IfIhadtolivemylifewithoutyounearme2.Thedayswouldallbeempty3.Imighthavebeeninlovebefore4.YououghttoknowbynowhowmuchIloveyou5.Onethingyoucanbesureof6.I’llneveraskformorethanyourlove7.Theworldmaychangemywholelifethroughbut8.Ourlovewillleadawayforus9.Ifyoushouldneedme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以下的探究性問題:什么情況下使用這些情態動詞?此問題的出示意在解決三個問題:(a)什么是情態動詞?(b)什么情況下使用這些情態動詞?(c)這些情態動詞后的動詞采用什么形式?然后教師給個別同學點拔指導,讓學生思考。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等有效途徑體會到實際問題相等關系的確立,進而學會這些情態動詞的用法。
(3)例題示范,鞏固提高
學生在了解了這些情態動詞用法之后,筆者首先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鼓勵每一個小組的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競賽的形式到黑板上寫出包含情態動詞的有代表性的例句。如果哪一組同學能在限定的時間內有不同的同學到黑板上寫出既多又好、形式多樣的情態動詞而且用法準確無誤的,那一組就是獲勝組。接著通過多媒體白板展示班上幾位同學課前所自編的含有情態動詞的對話,讓作者上講臺前劃出他們自己所用到的情態動詞,并說明這寫情態動詞的用法,使學生加深對情態動詞的理解。
(4)歸納總結,暢談收獲
筆者結合第三步學生所寫句子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并給予贊賞性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感,進而解決了三個問題:(a)什么是情態動詞?(b)什么情況下使用這些情態動詞?(c)這些情態動詞后的動詞采用什么形式?
(5)課外研討,遷移創新
這一環節主要是課堂內容的延伸和發展,結合剛剛所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組織生動有趣的活動,創造情景讓學生進行語言交際,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合作學習,理解、感悟和運用新學的語言項目。當學生懂得了情態動詞的用法后,筆者不失時機地設置了一些情景讓學生兩人一組就此情景進行英語角色的扮演活動。如:Withyourpartner,usemodalverbstoaskandanswerquestionsbasedonthesituationsbelow.Trytouseeachmodalverbatleastonce.Bereadytopresentyourdialoguetotheclass:1.YouwanttoinviteyourfriendtocometoapartyonSunday.2.Youwanttoaskyourmumforpermissiontogotoseeafilmwithyourfriends.這一情景,筆者把枯燥乏味的語法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了起來。學生一聽到涉及到自己日常生活的話題就來了興趣,各抒己見,這樣一來課堂氣氛立刻就活躍了起來。特別是當一對學生在堂上表演邀請對方去看電影的情景對話時,全班同學都大笑起來,課堂氣氛活躍到了極點,學生心理充滿了愉快與成功感,進一步增強了運用外語的信心??傊?,只要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和“互動教學”原則,精心組織英語課堂教學,并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就一定能使英語教學不斷升華,做到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三、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整合教育資源
素質教育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從每一個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性和可能性出發,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學生的負擔很大程度來自于學校和教師對學習成績進行排隊和教師從課程作業的安排,減輕學生負擔必須從這里開始??己顺煽冎皇菣z驗學生對知識吸收情況的手段,不是最終目的。教師應該淡化考核成績,不要把排名作為鞭策學生的工具,這樣會增加學生的思想壓力。實施素質教育不是取消學生課業負擔,而是量入為出,結合課程教學作好合理安排,通過這種手段為學生爭得一塊相對寬松的天地,使某些薄弱環節得到加強,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還要著力于為學生素質提高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結合課本、網絡、社會、家庭等資源,豐富和強化學生的學習途徑和內容。要把學生作為認識和發展的主體,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如:我們學校正在推行敏特英語教育課題研究,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我們組織學生自主參與敏特英語網絡學習,利用“敏特智能英語學習系統”,開展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寬松的網絡游戲教學環境中參與學習,教師定期跟進指導。此教學課題深受學生的喜愛,也得到的家長的大力支持。我們學校高中組一、二年級已有超過半數學生參加了此一課題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輻度提高,整體學習成績也得到全面提高。
四、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為深化素質教育作保障
中學英語教學質量與英語教師隊伍水平密切相關。作為英語教師,必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有現代教育觀念、專業水平高以及教學技能。第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不斷提高和強化自身的價值,具備強烈事業心和敬業精神。第二、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英語教師很有必要從研究心理學、教育學、社會語言學等理論中,了解認知法、聽說法、結構———功能法等教學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武裝自己,并以此來指導自身的教學實踐。同時,要深入學習領會教學大綱,全面透徹地掌握教材,在此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提高自身語言素質,特別是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并加深對英語國家人文地理、風俗習慣、歷史背景等跨文化的理解。第三、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強化自身特征和品質———如個人外表、魅力、整潔、善良和親切、智力、機智、開放、熱情、幽默等,通過課外自練、課堂實踐不斷錘煉聽、說、讀、寫、演、唱、畫等教學基本功。注意積極吸收國內外優秀的教法,不斷探索、積累和總結教學經驗,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最終形成自己的教法體系和特色。通過參與教改實踐、撰寫科研論文、著書立說,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研討會、講習班,增強“科研先行”的意識,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此外,還要重視通過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更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