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健方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體質類型體力活動
2004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一步明確了我國大學體育工作的首要任務。眾所周知,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體力活動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體力活動是指由骨骼肌收縮產生的身體活動,也是指在基礎代謝的水平上,身體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動。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體力活動不足是健康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它與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結腸癌和其他一些重要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體力活動概念研究其與體質健康的關系。體力活動的內涵比我們通常所說的體育鍛煉更加豐富,體力活動涵蓋體育鍛煉。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體力活動概念研究新時期大學生體質、體力活動現狀及相互關系,研究對象是湖南工業大學全日制在校大學生。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00份,收回488份,有效488份(其中包括大一128人,大二126人,大三116人,大四118人)該方法主要從大強度體力活動、中等強度體力活動、步行和靜坐4個方面評價體力活動水平。大強度體力活動是指身體需要努力發揮潛能,呼吸變得非常急促,時間上必須至少持10min的活動,如搬重物、有氧訓練、激烈的體育鍛煉或競賽、快速騎車等;中等強度體力活動是指需要付出中等水平體力,呼吸較安靜時更急促一些,時間上也必須至少持續10min的活動,如搬較輕的物體、勻速騎車或打雙人乒乓球等;步行則是指那些至少維持10min以上的步行活動。(本實驗主要采取方法)
2、SAS9.0數據統計法。數據統計采用SAS9.0統計軟件處理,應用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等統計方法論文格式范文。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體質基本情況 身體素質,簡稱體質。是指人體在各種運動、勞動和日?;顒又畜w育論文,在中樞神經調節的基礎上,各器官系統功能的綜合表現,如力量、靈敏、耐力、柔韌、速度等機體能力。經調查分析大學生體質總體良好, 經時間檢驗,不同性別得分存在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男生體質綜合得分、體質健康達標優秀率均優于女生; 女生良好率、及格率則高于男生。進一步說明男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比女生好是由于體質達標優秀率較高所致。普遍而言男生超重或肥胖發生率為9.5%,女生低體重發生率為24.5%。男女生各組體力活動時間均無顯著性差異,男生正常體重組一天中大強度活動時間、中等強度活動時間、步行時間略大于肥胖組,靜坐時間比肥胖組少。女生的情況與男生相反,肥胖組女生大強度、中等強度活動反而多于體重正常組。
(二)影響體質的主要因素
1.后天條件的影響
日本著名運動生理學家石河利寬教授曾以身高為例指出:“遺傳因素能不能表現出來,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環境的影響”。美國學者克莉指出:“在過去一世紀內,人類的身高體重的增長主因是由于較好的營養和疾病減少”。日本的一位研究者曾用電腦對1-3年級學生的身高增長率進行過分析,發現影響身高的先天因素僅占23%,而后天因素中的運動占20%,營養占31%,環境占16%。也就是說,人體的體質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先天因素影響的,這些先天因素可以通過后天的體育鍛煉和保健工作得到合理的改善。由此可見,遺傳雖然是人的體質形成和發展的先天條件,與一個人體質的強弱有著重要的關系,對人的性格、身體機能、體形、免疫力、壽命等許多方面有著密切關系,但遺傳對人的體質的影響并不是完全的,最終人們體質的強弱主要還是取決于后天的環境、體育鍛煉、營養和衛生保健等條件影響著的。
2.體育理念的確立
體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青少年學生體質的好壞,關系著一個民族的競爭力。變本加厲的升學競爭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學習負擔和精神壓力。聽聞部分地區初中畢業取消了體育中考體育論文,此舉正好把“多余的課,多余的時間”給其他考試的文化課“加餐”,以期提高考試成績。青少年學生在如此思想的引導下,根本不去“浪費”不可多得的寶貴學習時間來做那些“可有可無”、“多余”的鍛煉與運動。因此,“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個成長理念還沒有深入青少年學生當中,潛在影響了大學生體育意識的樹立。大學生的體質水平下滑,固然與中學時期注重升學率、鍛煉時間少、不重視體育鍛煉有關,但最重要的是大學生在大學時期沒有養成鍛煉的習慣、體育鍛煉缺少興趣、鍛煉時間少、鍛煉效果不佳、鍛煉設施短缺等因素有關。
3、體育鍛煉的時間與強度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得出的數據如下表:
(表一) 每周的運動時間統計表
年 級
性 別
0-5小時(人)
6-10小時(人)
11-15小時(人)
16-20小時(人)
21小時以上(人)
人數合計
大一
男
24
9
4
1
1
39
女
18
8
1
27
大二
男
9
21
6
2
38
女
8
14
2
1
25
大三
男
4
9
14
8
35
女
11
10
2
23
大四
男
18
13
3
34
女
20
4
1
25
人數合計
112
88
32
13
1
246
占總人數百分比
45.5%
35.8%
13%
5.3%
0.4%
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
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疾病譜的變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在外感類傳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又成為了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用西醫線性思維還原論方法物質檢查和單靶點治療手段進行防治,不僅臨床防治乏術且費用高昂,當現代西醫學認識達到細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決內傷類自身損傷性醫學難題,也在向系統醫學、整體醫學回歸。中醫學是用象思維構建的且誕生于生產力極其落后的遠古農耕時代,從理論到臨床均具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的學科價值觀,筆者根據二十多年對中西醫診療體系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哲學基礎、科研路徑、價值取向、認知方法和防治手段的系統研究,結合我國國情民情、現時代復雜性內傷類疑難重癥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術和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特提出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本文謹從1、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概念詮釋2、提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概念詮釋時代背景與內涵闡述3、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4、結論等層面展開闡述。
主題詞: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方法學研究;
中醫藥學是用象思維科學構建的,其指導哲學是實象論;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哲學的意義再于指導實踐;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性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過程;象”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象思維是東方思維的典型代表,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面對同一個研究對象,中西醫學分別形成了不同的理論體系,在科學家看來,“方法掌握著研究的命運”[1] ,中醫學是沿著唯象的、整體的、直觀的、定性的、醫哲交融的形象思維路徑進行研究的醫學理論[2],是唯物立象盡意求道思維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國象數文化的智慧結晶,是整體觀、運動觀、屬性觀和辯證觀的集中體現。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中醫學文化特質、思維特征、哲學特性、學術特色、診療特點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感知它博大與至簡的學科魅力[3],在實象論哲學象思維科學指導下和筆者撰著的《陰陽證治學》中醫藥創新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大膽提出: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
1、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概念詮釋 中醫、哲學與思維都是獨立的學科,都有各自的研究范圍和相應的概念體系,現在把哲學與思維同中醫一起組成一個集合概念是因為自然科學研究離不開哲學指導,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法,中醫學的形成與發展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質、思維特征、哲學特性、學術特色、診療特點,可以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進行概括。
1、 1、 中醫藥學的概念與內涵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醫哲學思維智慧,首先要弄清楚中醫的概念和內涵。中醫即中國傳統醫學,是相對于西醫而言的。是在實象論哲學思想指導下用象思維方法來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防治和養生長壽治未病的一門學科,以形下之器為體,以形上之道為用,是東方以時間文化為邏輯開端所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象思維科學的典型代表,是在中國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指導下誕生形成和發展起來學科;具有文化哲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多重屬性,具有天人合一整體觀和辨證論治運動觀兩大特點,具有道法自然、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的學科價值觀,具有綠色天然、節能低碳、生態環保、承載文化等多維功能,具有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司外揣內的方法論、大道至簡的四診技術、就地取材的治療手段、見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調陰陽的養生智慧和簡便廉驗的價值追求[3];中醫對世界的認識也屬于一種建構,但這種建構是用“象”完成的,中醫的“象”是對世界本質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構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構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綜合本質特性,因此,在描述復雜系統的規律和指導對復雜事物的應用方面常常顯示出更好的效果。對中醫“象”的深入研究將是中醫理論取得突破的一個關鍵[4],更是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智慧源泉。
1、2、哲學概念及其中醫哲學內涵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人類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識的一種理論形態。適用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一切領域及其一切科學。哲學是改造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強大的思想武器,哲學的精髓、意義和作用在于指導實踐;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燈塔,哲學的成功無不以自然科學的發展為基礎,而自然科學的創新發展又必須用哲學引領方向,因為哲學可以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作為重點研究對象以發現各種自然規定和自然規律作為己任的社會實踐活動;而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及人與世界的關系,揭示最一般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規律。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動中迷失方向,醫學家們才不會被醫學的功利性所左右,使價值觀直指醫學的目的、意義和根本任務,從而研究出時代需要和人類需求的、大道至簡、簡便驗廉的低成本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來服務人類貢獻社會;中醫學是用古代的氣、陰陽、五行等哲學概念來解釋和說明生命、健康與疾病問題。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和病理為基礎,以辯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醫學理論體系,屬智慧醫學是中國創造。構建實象論是中醫哲學的本質特征,低成本醫學智慧是實象論哲學的價值追求,象思維是產生實象論哲學的理論基礎,是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科學路徑,是創造出低成本最優化綠色節能環保高效普適符合衛生經濟發展要求的全新醫學范式的智慧源泉[3]。中醫哲學思維智慧可以突破狹隘的思維疆域進入無限的宇宙,直面永恒的生命本質,通過中醫哲學思維智慧的超驗反思涌動和領悟實現了人的靈魂和肉體(形神)的統一,創造出了生命科學研究的完美境界并充分展示了低成本醫學智慧特色與魅力[5]。
1、3、思維概念及其中醫思維內涵 思維是人類大腦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性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過程。中醫學是唯物立象盡意求道思維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國象數文化的智慧結晶,是整體觀、運動觀、屬性觀和辯證觀的集中體現。恩格斯曾經說
過:“不管自然科學家們采取什么樣的態度,他們總是在哲學的支配之下。”“因為他們離開了思維便不能前進一步,要思維就必須有思維規定,”《自然辯證法》。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中醫學是形象思維的結果,屬象思維科學體系。一、用“象”建構的中醫理論更能容納、解釋和說明生命健康與疾病的相關問題。二、實象論哲學思維造就了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兩大獨特學科特點。三、用實象論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更能反映復雜性疾病問題的本質與規律。四、用實象論哲學方法解決預防保健養生治未病方面的問題無可替代。五、實象論哲學指導下的象思維科學體系及其診療技術具有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的學科價值觀。中醫學在實象論哲學思維指導下,把人放在自然社會這個整體大環境中進行研究,并站在哲學的高度,從物質能量信息,現象狀態本質以及形態結構功能等高層級多維度入手,對生命、健康與疾病的運動變化規律從自然、社會、人文等宏觀整體上進行把握,用哲學的抽象思維和理論概括的方法成功孕育了中醫藥科學體系,為護佑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貢獻,經兩千多年的時間歷史與實踐檢驗而歷久彌新,在中醫發展史上所取得的醫學成就更令世界矚目[3]。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中醫藥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認知模式充滿著對生命科學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智慧,中醫哲學突出了對生命科學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和否定之否定三大客觀規律的概括和總結,中醫思維即形象思維,屬象思維科學范疇,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形神一體、以人為本、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節能環保、綠色天然的發展理念和學科價值觀,走的是低成本醫學研究路徑,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為指導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歷史的必然。
2、提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概念詮釋時代背景與內涵闡述
2、1、提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概念詮釋 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特撰著了《陰陽證治學》中醫藥創新理論,書中系統闡述了科學假說、理論框架、認知模式、概念體系、病因特點、病機特性、辨證模型和治療方藥。從20__年開始,求證《陰陽證治學》創新著作的理論與臨床研究性論文陸續發表并應邀參加每年一屆的國際絡病學大會,與國內外同行一起研討疑難病對策,為建立低成本醫學范式做了大量的理論準備。低成本醫學范式即用最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獲得更高的健康維護效率與效益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最大的健康問題用最少的錢解決,小病不花錢,大病少花錢,花同樣的錢能顯著提高療效并解決一體多病,一次性投入多維獲效,寓防于治,治調防養,少用治病,多用養生,在治病的同時更贏得健康長壽。
2、2、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時代背景 近百年來由于西學東漸,西醫學的構成論和致病學醫學范式成為了醫學界的主流醫學模式,他的單靶點對抗性的診療手段,在外感病盛行的時代可謂大顯身手一枝獨秀,然而在復雜性內傷類疾病成為了人類健康主要威脅的今天,則明顯暴露出西醫學診療思維的局限,加之利益博弈、過度市場化和過度追求醫學功利,使得衛生事業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漸淡化,天價醫藥費屢見報端,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重要民生問題,加之以藥養醫引發過度醫療,不僅造成醫源性疾病更使醫藥資源浪費驚人,環境污染嚴重,性價比嚴重失衡,公民的健康維護成本過高,遠遠超出了收入增長水平和支付預期,世界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萍歼M步本來應該使就醫成本大幅度削減,然而實踐證明:西醫學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屬高成本醫學,對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顯現其局限性。隨著醫學模式轉變、疾病譜變化、社會老齡化、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等衛生主題轉換,對那些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集中涌現,特別是面對那些病因不明、靶點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系統發病、多病位損傷和一體多病的復雜性內傷類患者更顯力不從心,而中醫用象思維構建的天人合一、醫藥合一、形神統一、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醫學體系處理此類問題卻得心應手優勢凸顯效驗全面價格低廉,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努力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與發展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2、3、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內涵闡述 認識世界是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v觀2千多年的中醫學發展史,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疾病譜的變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截止到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現代醫學的成熟與發展,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外感類傷寒與溫病等傳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隨著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人類社會的經濟變革和物質生活的空前豐富,使傷于七情、飲食居處和陰陽喜怒等內傷類疾病成為了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面對老年病、生活方式病、富貴病、代謝綜合征、骨骼退行性病變及心腦血管病等復雜性內傷類疾病的集中涌現,用西醫的線性思維、還原論方法、物質檢查和單靶點治療手段進行防治,不僅臨床乏術且防治費用高昂。當西醫學認識達到細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決內傷類復雜性醫學難題,也在向整體醫學、系統醫學回歸。筆者根據二十多年的中西醫內傷病理論與臨床研究,結合現時代內傷類疑難重癥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術和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提出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
2、3、1、中醫學的認識論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提供了可能 《現代醫學概論》指出:“以還原論為基礎的現代醫學科學不能適應人體和疾病的復雜系統,生命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涌現,不僅生命體本身病理過程復雜,而且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病理過程,在保障全民健康中過于偏重單一病種的診治和局部醫療技術的發展而忽略了生命整體,過分依賴儀器設備、藥物和手術,而忽視了病人的主訴和醫生的智慧,醫療技術發展失控,醫療費用大幅度提高并浪費驚人,且好多疾病由于理論滯后臨床乏術而進行著無效醫療,超過了社會經濟和個人收入的承受能力加重社會不公。治療學的第一原則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人是以物質為基礎的精神本體。人體作為整體存在的復雜開放巨系統,面對復雜性內傷病防治,理應遵從整體性、動態性、交叉性、非線性、最優化原則,從中醫的象思維科學入手,從《內經》的四時五臟陰陽整體觀切入,發揮中醫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中醫學思維模型優勢,彰顯中醫藥學理論智慧。中醫學以氣一元論整體觀和陰陽互化辯證觀為認知途徑,從宇宙生成學和疾病發生學角度切入,把人體看成是一個有機整體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用中藥之偏性調整人體之偏頗大道至簡,所用方法與藥物醫藥合一就地取材節能環保自然天成,中醫學的認識論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提供了可能。
2、3、2、中醫學的方法論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提供了保障 方法是科學的靈魂。是人們為了達到一定目的所選取的手段途徑或活動方式。方法論則是對方法的理論研究和哲學反思,關注的是從抽象層面來把握方法的性質發展規律及其價值。方法與方法論包括哲學觀念、人文思想、科學理論、診療行為、人際交往技藝以及科學實驗的設計與具體操作等不同層面,是客觀存在著的,活生生的,無處不在發揮其作用。中醫學用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司外踹內的方法論和象思維科學研究路徑,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生命健康與疾病內在運動規律、形態結構功能生理病理轉化規律和物質能量信息變化規律的基礎上,用哲學的反思和思維的抽象,將人放在自然社會環境等大背景下整體考慮,源于客觀實在又高于客觀實在,注重發揮醫學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對人體自然愈病力的利用,努力調動生命自身自適應、自組織、自調節、自修復、自穩態、自愈病的生物學機能,最終達到陰陽平衡而愈病療疾治未病并贏得健康長壽,方法科學至簡。
2、3、 3、中醫學的價值觀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指引了方向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中醫學具有厚古薄今、重道輕器、重神輕形、以人為本、物以天成等價值追求和大醫精誠、求真崇善尚美達圣的精神道德追求。無形的精神本體一直據于世界文明毋庸置疑的高度和中心地位,醫學是人學,因有其精神本體而免遭失落,因有其形而上而達到應有的高度。中醫學以其大道無形,以象會意、用象釋道、道器合一的認識路徑和思維高度,通過中醫哲學的超驗思維、經驗反思、創新涌動、意象感悟和主客一體、體用合一特點及其探索性、多維性、中介性、開放性、批判性和可接受性思維特征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指引了方向。
2、3、4、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本質要求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國家做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衛生行業作為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要組成力量,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和實現好行業功能,是體現衛生行業先進性解放和發展醫學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是衛生戰線干部職工實現人生與社會價值必須思考和回答的課題;戰略影響格局。從國家戰略高度行業客觀現實和衛生發展需要出發,筆者在系統研究中西醫診療體系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哲學基礎、科學路徑、價值取向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民情提出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與發展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2、3、5、用《陰陽證治學》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 筆者在《陰陽證治學》一書中系統闡述了陰陽證治的學科概念、內涵與外延,提出了“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失衡、疾病叢生、陰陽可調、疾病可治、調平陰陽、長壽健康”的科學假說、“一元兩極三維全息實象中醫理論思維模型”理論框架和“一元兩極三維四時五臟生命功能律動體”生命運動規律概括;系統闡述了人體生命陰陽“和合生命,失和生病”重要學術概念;發現了‘陰陽失衡——內傷病屬性病機’和‘陰陽證治---調和治平’科學規律;概括出了復雜性內傷類難愈性疾病“久、慢、雜、難、纏”的發病特點;提出了“陰陽—體病因機脈證治藥”創新辯證模型和“整合效應--陰陽承制調平”防治原則,總結出了“屬性方藥--治調防養”多維獲效的用藥規律,創制了‘全息實象診療法’和‘屬性方藥調治法’系統建立了陰陽證治體系并創立了河北博雅中醫--陰陽證治學科遠程診療網,通過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息實象診療技術系統實現復雜性疑難重癥的網上異地診療并向全球開放,通過中醫藥創新技術與互聯網整合實現了無障礙跨時空隨時隨地異地診療夢想,既節約并充分利用國家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又使患者省心省事省力省錢。其價值目標是:追求低成本高療效愈病同時更贏得健康長壽;《陰陽證治學》充分體現了中醫學實象、全息、多維、內求、整體、系統、辯證、恒動的理論特點和“簡便廉驗”的學科特色,對探討陰陽證治屬性組方的效應規律和防治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及提高臨床療效方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只有用科學思維和正確思想為指導并大膽實踐,才能更快的走向真理;只有思維創新才可能有學術創新,所謂創新就是超越原來的規則?!蛾庩栕C治學》是在傳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為適應時展而創立的診療與防治內傷病的低成本臨床新范式,是適應疾病譜變化,醫學模式轉變,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社會老齡化,生活方式病大量涌現的現實需要的創新理論,是應對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方式改變后所出現的內傷類代謝性疾病、富貴病、難治性疑難重癥及老年病創新的防治方法和診療技術。符合中醫學自身運動特點和醫學發展規律,符合生物醫學特征與美學要求,符合國家倡導的自然、綠色、節能、環保政策要求,符合衛生經濟發展要求與醫學發展方式轉變。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充分調動人體自身生物學機能和自然愈病力的利用,綠色低碳環保高效節能。
2、4、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
何為哲學思維智慧?哲學思維智慧其實就是理性思考的方式,指的是人們認識、改造客觀世界時所運用的具有哲學特征的思維方法。哲學思維具有抽象性、辯證性、批判性、超經驗性和實踐第一性等特征;哲學思維的意義在于教導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哲學和世界,從而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確方法。中醫學是象思維科學的結晶,《黃帝內經》是象思維運用于醫學理論研究的典型代表,從理論方法到技術手段都是以象思維方式建構的,用象思維方法創立適合時展與社會要求的低成本醫學范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醫學難題的有效途徑,《陰陽證治學》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醫學是什么?是研究人類生命過程以及同疾病作斗爭的科學體系,屬自然科學范疇。醫學首先是人學。醫學行為就是人與人之間打交道及其人際關系與交往的過程。人是萬物之靈,是有思想有文化的高級動物,所以醫學是科學的更是人文的。醫學人文指關于醫學的文化現象?;颊咝枰t學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美國特魯多語),所以醫學應該為可為之事。唯科學技術至上有時往往讓普通百姓病未治愈卻因高昂的診療費用讓家庭生存出現危機。范式的概念和理論是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并在《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中系統闡述的。庫恩將其概括為三種類型或三個方面: 一是作為一種信念、一種形而上學思辨, 它是哲學范式或元范式; 二是作為一種科學習慣、一種學術傳統、一個具體的科學成就,它是社會學范式;三是作為一種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個解疑難的方法、一個用來類比的圖象, 它是人工范式或構造范式。.范式概念是庫恩范式理論的核心,而范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理論體系。庫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種公認的模型或模式?!痹趲於骺磥?,范式是一種對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承諾,是科學家集團所共同接受的一組假說、理論、準則和方法的總和,這些東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學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點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內具有公認性;(2)范式是一個由基本定律、理論、應用以及相關的儀器設備等構成的一個整體,它的存在給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研究綱領;(3)范式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梢钥闯?,在庫恩的范式論里,范式歸根到底是一種理論體系,范式的突破導致科學革命,從而使科學獲得一個全新的面貌。如果非要簡單概括的話,它的內涵有兩層意思:一是科學共同體的共同承諾集合;二是科學共同體共有的范例。再進一步,一、可以簡化為一種約定,二、就是范例。學術范式不是別的,就是看待研究對象的方式和視角,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對象、把對象看成什么、在對象中看到什么、忽視什么。范式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共同的基本理論、觀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種自然觀(包括形而上學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則可以在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層次表現出來,分別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實性問題、知者與被知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論體系問題。這些理論和原則對特定的科學家共同擔起規范的作用,協調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們的行為方式(百度文庫)。
3、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高投入、高消耗與低產出、低效率的情況也顯現出來。在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國政府面臨著服務社會的目標與資源供給有限兩者之間的突出矛盾,自身存在著合理利用多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 益的需求,市場經濟的進—步完善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我國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要求,這必然引起醫學體系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時空進入21世紀,面對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老年病集中涌現和多系統發病、多病位損傷、一體多病的現實問題使西醫診療陷入了窘境,醫藥費用的飛漲并未與解決醫學問題同步,更多內傷病患者因不能達到消費預期而在遺憾和無奈中煎熬帶病生存。而用象思維建構的中醫藥學可以充分的給與解釋和說明。正如張維波教授所說:“中醫的“象”是對世界本質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構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構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綜合本質特性,因此,在描述復雜系統的規律和指導對復雜事物的應用方面常常顯示出更好的效果”[4]。筆者用《陰陽證治學》中醫藥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所建立的低成本醫學范式,在積極應對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老年病、癌癥與婦科雜癥等疾病方面,可有效降低衛生經濟運作成本并明顯提高臨床療效,且節約資源,節能環保,屬中醫象思維科學創新成果,是研究復雜性內傷病共性發病規律、病治異同規律、屬性方藥效應規律和保健養生規律等理論及其臨床應用的學科。用《陰陽證治學》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4、結論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哲學成長的沃土,哲學是思維的搖籃,思維是客觀現實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系,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中醫學是用象思維構建的,屬象思維科學體系。象思維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對東方思維方式的概括,中醫藥學誕生于兩千多年前生產力極其落后的我國遠古農耕時代,中國古人在尊重客觀事實和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當時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極其有限的條件下,集中文化思維哲學醫學智慧和其他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以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為指導,以象思維科學為研究路徑,以思維模型為研究方法,以人--自然—社會—環境—七情為醫學模式,道器合一且精于氣化而略于形質,通過觀察演繹推理與綜合而創立的中醫藥理論體系。以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四外踹內的方法論、四診合參的診療技術、就地取材的防治手段、簡便廉驗的價值觀、見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調陰陽的養生智慧和低成本健康維護理念,經兩千多年的歷史時間與實踐檢驗而歷久彌新,在人類醫學史上豎起了一座豐碑。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廣泛滲透力、象思維科學影響力、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感召力、中醫藥學自身特色與魅力和解決復雜性醫學難題的超凡能力,借鑒和利用天人合一、道器合一、主客合一、體用合一、形神合一、醫藥合一、以人為本、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節能環保、綠色天然的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觀,結合現代醫學認識和其它自然科學發展成果,為推動節約型社會發展降低人類健康維護成本,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
參考文獻
[1]、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39.
[2]、張宗明:中醫方法論的一個研究框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__年第3期
[3]左占國實象論哲學思維智慧的結晶---經絡學說//吳以領《絡病學基礎與臨床研究(10)》【m】中華中藥學會絡病分會出版社、2014:2:158--163。
論文關鍵詞:黃帝內經,音樂醫療,養生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被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從《黃帝內經》開始,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提升到理論醫學的新階段,確立了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書中不僅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還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知識,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學理論來闡述問題。《周易》里的“陰陽”哲學,《尚書》里的“五行”學說,還有《論語》里講的“兩端”、“中和”、“和為貴”、《孟子》、《中庸》的“陰陽五行”構成論、“中庸”方法論,對《黃帝內經》都有直接的影響。
《黃帝內經》其中的五行學說,借鑒自中國哲學,大致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運動,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另一種觀點認為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運動方式。“行”被理解成運動。認為五行就是五種基本走勢。
《黃帝內經》中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素問·金匱真言論》中提出了“五音應五臟”的觀點,把五音中宮、商、角、徵、羽與人的五臟(脾、肺、肝、心、腎)和五志(思、憂、怒、喜、恐)等生理、心理內容用五行學說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詳細地提出“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徵,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通過五行屬性將角、徵、宮、商、羽五音與怒、喜、憂、悲、恐五種人體情志活動聯系在一起。這是世界醫學中上最早確立的音樂醫療理論,在養生保健,診治疾病等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及指導意義?!端貑?middot;陰陽應象大論》里面的“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用的就是相聲相克理論以情治情的醫療方法。
在中國五聲調式里的五聲音階是按五度的相生順序,從宮音開始,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依次相生,產生出來的,在五行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宮屬土,徵屬火、商屬金、羽屬水,角屬木,按照五行學說,音樂的宮徵商羽角對應土火金水木。它們之間于調式上為主屬關系,此為相生;而五行中的相克,如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均為大二度,系不協和音程,這樣的音程在中國傳統音樂中屬相克。由此得出結論:五行與五聲密切相關。
黃帝內經記載:“宮音悠揚諧和助脾健旺,旺盛食欲;商音鏗鏘肅勁善制躁怒,使人安寧;角音條暢平和,善消優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揚詠越,通調血脈,抖擻精神;羽音柔和透徹發人遐思、啟迪心靈。”“宮為脾之音,大而和也,嘆者也,過思傷脾??梢杂脤m音之亢奮使之憤怒,以治過思;商為肺之音,輕而勁也;角為肝之音,調而直也;徵為心之音,和而美也;羽為腎之音,深而沉也。”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已經通過音樂來治療疾病了。屬于本臟之音均可用于治療本臟之病,我們還可以根據五行生克的規律,治療其它臟器的病癥。
宮調式的音樂在五行中為土,風格莊重淳厚,能調和脾胃及消化系統,增進食欲,滋補血氣。商調式的音樂五行為金,風格高亢悲壯,能調和呼吸系統,通宣理肺,適應于精神萎靡,體虛畏寒等癥。角調式的音樂五行為木,可治肝氣不舒,食欲不振、夜寐多驚等癥。徵調式的音樂五行為火,風格歡快熱烈,活潑輕松,能增強心臟功能,調節血液系統,治療胸悶氣短等癥。羽調式的音樂五行屬水,風格凄惋蒼涼,能增強腎臟功能,調節泌尿生殖系統。
這里的音樂治療思想的基礎是各種調式的特征及所產生音樂情緒。雖然這些提法雖有些片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每種調式所能表現的情緒遠不是這部醫書里說的這么簡單絕對,但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學術價值。
人體是肝心脾肺腎五大系統的協調統一體,《黃帝內經》所說的五臟,實際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腎為核心的五大系統。各個系統按照五行相生相克規律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并保持相對穩定狀態。這是中醫理論體系中的核心理論之一——整體觀念,也是音樂養生的理論核心之一。
現代醫學通過科學研究表明:音樂不僅有鎮靜作用、鎮痛作用、降壓作用、調節情緒,還能調節人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對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都有調節作用,促進身心健康,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穆俊霞,玄振玉,李新毅.《內經》中五音的含義及與五臟的關系[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2.周少林,林漢芳.音樂與養生[J].時珍國醫國藥,2008年10期.
3.馬前鋒,翁潔靜,李瓊.中國傳統的音樂治療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6期.
4.劉春艷,吳娟.音樂治療發展綜述[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李潮坤.芻議五音音樂療法的辨證用樂模型[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曹蓓,王許無,從《內經》理論談音樂療法的優勢[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4年04期.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學 學科研究 問題
一、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研究的總體情況
1.研究文獻逐年遞增
通過CNKI在體育學科內以“傳統體育”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這個關鍵詞的搜索結果可以同時涵蓋“民族傳統體育”、“民間傳統體育”、“傳統體育文化”、“傳統體育產業”等關鍵詞的文獻),共檢索到文獻3128,基金資助項目占所有出版文獻的8.4%。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172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軟科學研究項目27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基金資助12篇,省級及其它項目資金資助53篇;論文自1997年逐年遞增(表1);出版專著24部。以“武術”為關鍵詞共檢索到文獻8675篇,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96篇、863計劃1項、973計劃1項、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軟科學研究項目8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8篇、共255項。近5年來平均每年發表1000篇。
表1 近10年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研數量統計
2.研究方向上武術研究為主流,各領域都取得一定進展
從理論體系的成熟程度以及理論發展的狀況而言,武術有一套較為成型的理論與體系。武術研究的研究領域涉及體育教育、訓練、競賽、體育產業、文化等等方面,產生了相當的研究成果,擁有一大批穩定的專家群體,在全國建立了比較穩定的教學、研究機構和學術組織,其相關的學術活動也日益頻繁,有關武術方面的專著和出版物層出不窮。目前,武術這一研究方向有脫離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并自成一門學科的趨勢。
3.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的理論研究
理論的研究大多從學科本位出發進行研究,找尋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的本體,并試圖對其進行本質性的把握,通過邏輯推理建立起學科體系。研究集中在對民族傳統體育學的概念,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范疇、價值、功能、研究方法的等方面,現在看起來收效并不大。民族傳統體育學研究對象涉及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現象和規律,其基本內容可包括:民族傳統文化與民與民族學、社會學、文化學、哲學、倫理學、人類學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性研究。
4.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本科)的研究
高校不僅具有人才培養的重任,也有文化傳承的責任。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新修訂的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將武術專業拓寬為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后,目前共近40所高等院校設立了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養目標、對課程體系、課程設置、課程結構等多個方面。學者們認為:“課程設置基本上是武術專業,其他的課程也只是作為選修課且課時量很少,這種設置既不合理也不科學,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與提高來講沒有實際的效果,自然也就談不上形成自成體系的學科理論了”。因此,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既要考慮社會需要,學科發展需要,又要考慮學生的基礎與個性發展的需要,還要考慮其他地域特色問題及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問題。
5.民族傳統體育的項目研究
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發與研究是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亮點。學者們對傳統體育項目開展的現狀調查,如何更好的與學校體育接軌,不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發與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商業開發等方面進行研究。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研究中,多以文化人類學與體質人類學的為理論依據,采用實驗法、問卷法、訪談法、質的研究方法等進行研究。
6.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以其鮮活的生命特征承載著民族情感、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但由于大部分傳統體育文化本身的脆弱性以及現代西方體育文明的強烈沖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臨巨大挑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集中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梳理與探討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化、全球化、和諧社會建設、傳統文化思想、奧運文化的關系;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功能、傳播、發展趨勢、發展策略;區域、民族特有體育文化的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研究;民族節慶文化等。
7.民族傳統體育的其它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不僅涉及到社會學研究的諸多方面,在體育產業領域及醫療衛生、全民健身領域、競技體育領域也受到廣泛關注。研究包括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現狀、政策與法制、路徑與方法;民族傳統體育特色旅游;民族傳統體育與醫療保?。幻褡鍌鹘y體育與休閑體育;民族傳統體育國內外比較等。
二、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常規性選題較多,新穎性不夠
從1999到2010年年學校體育方面發表的文獻來看,研究選題呈現出常規性選題較多,多學科交叉性選題和新理論性選題較少。更多的選題依然分布在武術及傳統體育文化領域,而一些重大的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戰略,民族傳統體育國際視野,民族傳統體育的實質,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戰略等方面的一些高層次和有深度的課題則較少。
2.研究方法較單一,綜合運用方法不足
綜觀學校體育學科文獻,采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依次是:文獻資料法、社會調查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方法、實驗法、質的研究方法等??傮w呈現出研究方法運用比較單一,綜合運用方法,特別是新的一些學科的方法運用更少,方法論上缺乏突破,也反映了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研究文獻的質量。
3.基礎理論研究較多,應用、開發性研究較少
多數研究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思想、理念的探討與梳理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收集整理為主,而民族傳統體育保護與傳承的路徑及方法措施、法制研究、與學校體育相結合的研究等研究卻較少。
4.作者單兵作戰較多,合作研究較少
從研究作者群體來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作者單兵作戰較多,廣泛開展合作研究較少。不少作者可能為了晉升職稱,隨機選題,獨自研讀,進行文章的撰寫,而能夠打破學科壁磊、打破區域限制,廣泛進行合作研究則較少。有組織、有計劃的研究課題較少,科研力量比較分散,尚未形成一支有組織的科研隊伍。
三、結論
從總體上看,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研從學科理論、武術項目研究、專業研究、文化學、社會學、體育產業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缺乏對當代民族傳統體育全景式、整體性的深度思索,缺乏縱深的學理性分析,具有開創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偏少,應用基礎和開發性研究相對薄弱。
參考文獻:
[1]邱丕相,馬劍.武術學科的科學化歷程與面臨的挑戰[J].體育科學,2004,(4).
大學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學生們面臨著學習、交友、戀愛、就業、成長等種種問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與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大學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大學生的正常發展和成才,我們必須大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當代大學生心理狀況分析
大學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其年齡一般在18-23歲之間。從大多數的心理學觀點來看,他們屬于青年中期,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許多特點,如辨證思維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完善、同伴群體的形成、價值體系的穩定等,但作為一個群體,大學生也有他們自己的一些獨特性。
(一)大一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學生在未入校之前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和向往,跨入校門之后全新的世界、人際關系、教學模式等往往會造成他們心理上很大的波動,隨著時間推移,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逐漸顯現,例如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是班級的干部是佼佼者,可是進入大學后又是從同一起跑線上重新比賽,這種優勢的瞬間缺失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緊迫感同時也有較大的心理落差;一部分獨生子女會表現出對集體生活的不適應,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于是很多學生會從一開始的好奇新鮮轉為對以往生活的懷念。同時這些學生在離開父母視野之后,會迅速的獨立起來,班級寢室的氛圍會對他們的心理活動產生較大影響,他們的心理在這個階段是可塑性最強的,所以應該加強引導,注意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培養,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掌握大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四年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二)大二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學里有這樣的話:大一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經過一年的大學生活,二年級的學生基本可以進入大學生的角色,此時的他們熟悉了大學生活的節奏方向,表現的比一年級成熟很多,心理上也趨于穩定,由于距離考研就業還有一段時間,外界的刺激不強烈,更多自我的東西便得以表現。一些學生表現出對知識的渴望開始拼搏奮斗設計自己的專業方向不斷靠近學業目標,而另一些沒有良好規劃的學生則繼續虛度光陰。同時學生們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起來,校園活動多以二年級參加為主,他們在組織中增長才干,在活動中學會快樂。另一方面學生中的戀愛人數明顯增多,經過一年的相處,社會文化的感染,很多學生開始了感情的體驗,而這個時候往往是不成熟不穩定的。
(三)大三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年級已是大學學程過半,進入學習專業知識的階段。學生在這個時候開始逐漸有成人感,開始著手設計自己的未來,心理更進一步的成熟了,絕大多數學生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其中有部分是由于前兩年沒有好好學習而產生負罪感開始積極學習的學生。他們開始關心個人前途,關心國家形勢,形成了自己獨立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明確了自己的好惡,喜歡擺事實,講道理、生動活潑的形勢政策教育,反感空洞無物的、形式主義的東西。逐步去思考人與社會的關系,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探索人生,意識到自己所要承擔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但又由于沒有足夠的知識和閱歷,往往在這一過程中迷惘苦惱。
(四)大四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學生活即將告一段落,此時的大學生心理發展經過四年的學習歷練已較為成熟穩定,做好了面對現實步入社會的準備。但這一年也是他們心里活動最復雜最不平靜的一年。臨近畢業,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考研、就業會讓學生感到壓力明顯增大,很多學生會發出“如果讓我重新來過這四年,一定學的比現在好多了”的感慨,有的學生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準確,或高或低,缺乏一定的自我判斷力,很多時候不能坦然面對問題,對于找工作考研重新出現高中階段對老師和家長的依賴心理,“等、靠、要”思想嚴重。甚至有學生在這個時候對前途過度焦慮和不安,產生了就業焦慮癥,直接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另一個明顯表現則是面對分別,學生們大多是依依不舍的,回顧四年的大學生活酸甜苦辣,學生在這個時候會表現的失落黯淡抑郁。對于愛情一部分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分手的說法也有一部分學生是基于成熟的心理所建立的穩定的感情。
二、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模式的構建
(一)發揮課堂的重要作用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教學向大學生傳授有關心理學的知識,是心理健康教育最為常用的方法。教學是教育的首要方法,心理學也不例外。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內容。以課程開設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體系中,向學生傳授心理保健知識、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時還可以有針對性的舉辦各類講座,如緩解考試壓力的、介紹就業面試技巧的、戀愛相關心理輔導的等。
2、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緊密聯系。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方法論的,偏重哲學思考;心理教育則著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強調心理教育、咨詢工作者要與來訪者建立平等真誠的關系, 共同探索, 喚起來訪者真實的自我體驗。這二者各有偏重,又彼此聯系不可分割,心理是思想的基礎,思想的變化要受心理的影響和制約,而思想又反作用于心理,支配心理的發展方向,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既不能等量齊觀也不能分而治之,要做到有機結合。既要提高德育工作者培養健康心理的素質,也要提高心理學者進行德育教育的水平,更科學的做人的思想工作,通過形成健全的人格來使學生真正做到道德高尚,情操優雅。
任何專業決策都應源于科學證據,護理亦不例外,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已成為目前國內外護理學發展關注的熱點,其成為推動護理專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EBN是指護理人員在計劃其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將科研結論與其臨床經驗以及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作出臨床護理決策的過程[1,2].EBN實踐作為一種理念、決策方式及實踐方法,對全球醫療衛生保健的進步和護理的專業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當今強調轉化醫學的時代,EBN實踐可使護理從傳統的經驗式實踐轉變為科學化決策和專業化實踐,對護理學科發展而言是革命性的轉型.2011年護理學成為我國一級學科,發展護理研究,建設??谱o理,從而推動護理學科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得不在護理領域大力發展EBN實踐.2012年國際護士節,國際護士協會(InternationalCouncilofNurses,ICN)了題名為“循證護理實踐:縮短證據與實踐之間差距(closingthegap:fromevidencetoaction)”的白皮書.消化性潰瘍(pepticulcer,PU)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總稱,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達10%,患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上腹疼痛、泛酸、噯氣等癥狀,極易反復.PU的發病機制普遍認為與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胃酸與胃蛋白酶等損傷因子和黏膜自身保護能力下降有關.目前藥物治療是其主要治療手段,護理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護理實踐可以幫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增強疾病認知能力,鞏固療效,防止疾病復發,提高生活質量.但如何對PU患者進行專業護理成為研究者探尋的焦點,EBN實踐為PU專業化護理實踐提供了新思路.
1EBN步驟
EBN實踐需遵循以下步驟:(1)明確循證問題,使之結構化:循證問題是對臨床問題的結構化整理與分析,其遵循PICO原則,即研究對象(population)、干預措施/暴露因素(intervention/exposure)、對照措施(control)和結局指標(outcome).例如:對于PU患者,如何緩解腹痛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按照PICO原則提出以下循證問題:對PU腹痛患者(P)、音樂療法(I)是否較非音樂療法(C)能有效緩解PU患者疼痛評分(O)?(2)系統檢索護理證據:證據的檢索包括臨床護理實踐指南以及原始研究(量性研究或質性研究)等.首先根據PICO確定明確的檢索詞,制定檢索策略,然后先從循證資源庫中查找證據,若沒有,則查找原始研究數據庫.護理循證資源庫一般包括:Cochrane圖書館/OVID數據庫中AllEBMReview模塊、美國指南網(NationalGuidelineClearinghouse,NGC)、澳大利亞JBI循證衛生保健中心網站(JoannaBriggsInstitute,JBI)以及加拿大安大略注冊護士協會(RegisteredNursesAssociationofOntario,RNAO)等.如果以上二次研究資源的檢索結果不能回答所提的臨床護理問題,則需檢索以收錄原始研究資源為主的數據庫,如Medline、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相關專業雜志會議錄等.該檢索則應注意全面系統、方法公開透明.所有的過程均清晰地標引文獻出處;(3)嚴格評價文獻質量:所檢索的原始研究是否應納入,需進行論文內部和外部真實性的嚴格評價.
EBN遵循循證醫學中心的文獻質量評價原則:Cochrane協作網關于干預性研究系統評價手冊5.1.0版、澳大利亞JBI循證衛生保健中心評價者手冊與英國牛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文獻質量評價項目,對隨機對照試驗、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系統評價、類實驗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個案報告/專家意見、質性研究等不同類型的研究論文進行質量評價的原則和工具;(4)應用系統評價進行匯總、整合文獻:護理系統評價包括對量性和質性研究的系統評價.對量性研究的系統評價遵循Cochrane的系統評價原則,對質性研究的Meta整合則強調在理解各質性研究哲學思想和方法論的前提下,反復閱讀理解分析和解釋其各研究結果的含義,將相似結果組合歸納在一起,形成新的類別,然后將類別歸納為整合結果,形成新的概念或解釋;(5)傳播證據:應用證據和評價效果.指通過臨床實踐指南最佳實踐信息冊等形式,由專業期刊專業網站教育和培訓等將證據傳遞到護理管理者或實踐者中,證據的傳播不僅是簡單的信息,而是通過周密的規劃,明確目標人群,而后設計專門的途徑,精心組織證據和信息傳播的內容形式和方式,以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將證據和信息傳遞給實踐者,使之應用于決策過程中.
2EBN在PU中的應用
2.1PU的常見EBN問題通過回顧相關研究發現,PU的常見EBN問題有:(1)知識缺乏:PU患者缺乏PU病因、預防以及藥物等相關知識是導致自我護理能力差和治療依從性差的主要因素之一;(2)腹痛:胃酸刺激潰瘍面引發的疼痛,常為鈍痛、灼痛、脹痛甚至劇痛,或饑餓樣不適感,是患者最常見的問題.患者疼痛多數有典型的節律,與進食有關,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常在餐后3-4h出現(疼痛-進餐-緩解),故又稱空腹痛.約半數患者于午夜出現疼痛,稱午夜痛.胃潰瘍的疼痛多在餐后30-60min出現,(進餐-疼痛-緩解)午夜痛也可發生,但少見.也可因并發癥而發生疼痛性質及節律的改變;(3)營養失調:與疼痛導致攝入量減少及消化吸收障礙有關;(4)心理護理:患者對PU缺乏認識,易產生焦慮緊張煩躁情緒.隨著疾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適應不良.不良的情緒體驗常造成患者的睡眠障礙,可引起胃腸周期性的運動出現異常,導致胃腸功能紊亂,促進PU的發病;(5)并發癥:PU患者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和癌變等并發癥.
2.2PU的EBN實踐
2.2.1知識缺乏:介紹PU的發病病因以及誘發因素,講解疾病與H.pylori感染的關系以及某些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的使用、不當飲食方式、精神緊張和吸煙等因素對潰瘍病的影響,闡述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患者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告知患者其常用治療藥物(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阻滯劑、黏膜保護劑和抗菌劑),講解藥物的作用、用量、用法、注意事項等,強調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根據醫囑給予藥物治療,觀察藥效及不良反應,抗酸藥應在飯后1h或睡前服用,避免與奶制品、酸性食物及飲料同時服用;H2受體拮抗劑應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如需同時服用抑酸藥,兩藥間隔1h以上;質子泵抑制劑可引發頭暈,特別是用藥初期囑其避免開車或其他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服用果膠鉍劑可能出現便秘或黑便,不必驚慌,停藥后會自行消失;服用藥物期間不可自行停藥和增減藥物,如出現不良反應,應回院就診,根據醫生指導調整藥物.
2.2.2腹痛:PU患者腹痛的主要EBN措施:(1)幫助患者認識和去除病因.對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者,若病情允許應停藥或換用對胃黏膜損傷輕的非甾體類抗炎藥;避免暴飲暴食和進食刺激性飲食,以免加重對胃黏膜的損傷;戒煙戒酒;(2)指導緩解疼痛.注意觀察和詳細了解患者疼痛的規律和特點,給予指導相應緩解疼痛的方法,如十二指腸潰瘍表現為空腹痛或午夜痛,可指導其在疼痛前或疼痛時進食堿性食物,或服用抑酸劑,也可局部熱敷或針灸止痛.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突發的腹部劇痛注意有無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3)潰瘍活動期且癥狀較重者,臥床休息,可使疼痛等癥狀緩解;病情較輕者則應鼓勵其適當活動,以分散注意力.
2.2.3營養失調:評估患者病情,了解其平時飲食習慣,告知H.pylori可通過消化系傳播,注意個人衛生.指導患者調節好情緒進餐,創造安靜舒適輕松的進餐環境.首先,指導患者有規律進食,以少食多餐為宜,避免餐間零食和睡前進食;飲食不宜過飽,細嚼慢咽,避免急食;其次,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癥狀較重的患者以面食為主,可在兩餐之間適量飲用脫脂牛奶,避免食用生冷、硬、辣、咖啡以及濃茶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及粗纖維多的蔬菜;最后,應定期進行營養評估,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應對策略.
2.2.4心理護理: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通過與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了解本病的誘發因素、疾病過程和治療效果,進行心理疏導,使其克服焦慮緊張心理,減少負性情緒,增強治療信心.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對潰瘍以及復發率的影響,教會患者情緒轉移法、傾訴法以及呼吸控制訓練等心理調節法,幫助患者樹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控制自己的行為,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保持愉快的心情.病情輕者適當運動轉移注意力,過度關注自己容易導致功能性胃腸病.每天早晚做勻、深、細呼吸每次10min,還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合適的音樂欣賞,進行放松療法.多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講解良好心理對疾病康復的積極作用,必要時可協調患者家屬進行安慰及開解.
2.2.5并發癥:并發癥一旦出現就會十分兇險,病情嚴重會導致患者休克或死亡.因而,護理人員需依照患者的個體情況予以初步判斷,并觀察治療期間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發現情況異常需及時上報醫生,為患者的治療和搶救贏得時間.此外,應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了解其產生時的特點,盡早處理.上消化道出血時,上腹痛則相對減輕或消失;血液在胃內滯留時間長短可通過嘔吐物顏色如咖啡色或紅色,大便為深褐色或柏油樣來判斷;出血量多時,可出現頭暈、心悸、面色蒼白、大汗、休克等,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監測脈搏、血壓、出血量,做好輸液護理、口腔護理,及時應用止血和黏膜保護藥物,嚴重者配合行內窺鏡下止血或做好術前準備;出血量小可按時服用止血藥物,流質半流質飲食.潰瘍穿孔早起僅限于黏膜下層,隨病情發展,潰瘍漸達肌層,形成穿孔產生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可出現突然上腹痛劇烈發作,伴惡心嘔吐臉色蒼白血壓下降等,應及時搶救,立即禁食,補液輸血,做手術準備,同時做好心理護理,消除緊張恐懼情緒.合并幽門梗阻者,有上腹飽脹、噯氣、反酸、惡心及嘔吐隔餐或隔夜食物,并有酸臭氣味,應予以禁食,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準確記錄出入量和嘔吐物量色,每晚洗胃1次,必要時行胃腸減壓.
2.3PU的EBN效果
2.3.1健康知識知曉率:PU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常應用自行設計的健康知識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內容基本包括疾病發病原因、危險因素、飲食注意事項、用藥知識以及自我保健知識等.且研究已證實EBN明顯提高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和覆蓋率.
2.3.2遵醫行為:遵醫行為主要體現為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概括為:(1)完全依從:完全了解不遵醫囑的危害和藥物作用原理,主動配合醫療護理操作,身體恢復較好;(2)部分依從:對治療重要性的認識不夠,部分按照醫囑,完成部分治療,被動配合醫護操作,身體恢復較慢;(3)不依從:不配合醫療護理工作,僅偶爾或在病情加重時遵醫囑治療.3種類型中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計入依從率,研究證實EBN可明顯改善PU患者的遵醫行為.
2.3.3治療效果:治療效果籠統的評價為顯效、有效/好轉和無效;治療效果還體現在癥狀體征上如:(1)對疼痛進行分級/評分;(2)利用胃鏡判斷潰瘍面情況確定療效:疤痕形成愈合;潰瘍縮小50%或以上為有效;潰瘍縮小在50%以下或無變化為無效;(3)H.pylori檢測等.復發率也作為治療效果的指標之一,通過EBN可降低復發率.
2.3.4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量量表(ESEA)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感和健康知識水平4個緯度,總分0-172,分數越高表明自護能力越好,EBN組有明顯改善.
2.3.5生活質量: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評價,包括生活狀態、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4個緯度,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EBN組有明顯改善.且有研究對患者的精神狀況、日?;顒?、自身疾病認知、睡眠和食欲進行評價,每項1-5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亦有研究采用GQOLI-74綜合評定問卷進行調查.采用McMaster問卷進行生活質量評價,問卷包括PU癥狀心理情感和社交,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2.3.6其他:采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評價護理服務滿意度,非常滿意和滿意計算滿意度,結果顯示滿意度明顯改善.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價患者焦慮/抑郁情況.
3結論
處于世紀之交的比較體育,正面臨著新的挑戰與選擇。體育的社會化、生活化、商業化、科學化、產業化、法制化、職業化、國際化等趨勢的不斷加強,向比較體育提出了一系列嶄新的研究主題。一方面,學者們開始試圖去解釋或說明各種調查資料,揭示各國體育異同的原因及規律,這樣就形成了從政治、經濟、地理、文化、教育、哲學信念、宗教等多種角度,我國學者吳文忠、黃震、熊斗寅、任海等人的研究范疇及國際比較體育學會會刊登載的一些論文都反映了這一趨勢。另一方面,現代體育與現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也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社會的深刻變革以及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迭起,都為現代體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因此,研究并把握比較體育學科的發展方向,將有助于迎接世紀性的挑戰。
1拓寬研究范圍及領域深入研究層次
比較體育之所以能從比較教育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是由于體育現象在現代社會中已不只屬于教育范疇,它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探求其內涵將來自如下兩種動因:一是21世紀體育的超前發展,國際化趨勢的不斷加強,趨于整合的研究主線將成為主體。二是人類對體育全新發展的認識,要求比較體育在把握現代體育發展方面發揮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從其研究范圍看,21世紀比較體育將從4個方面不斷拓寬:其一,將走出以往以單一國家為中心的研究模式,轉向以世界和以國家為對象的兩個基本范圍。學者們有的注重跨國研究,有的注重國別研究,還有的將從總括角度進行世界性體育比較研究。其二,研究范圍以注重體育發達國家轉向發達與發展中國家兩個基本圍度,并將不斷加重對發展中國家體育的研究。許多學者認為,發展中國家無論在國家與人口數量上,還是地理面積和資源上,都占絕大多數。因此,他們的發展,將對世界體育的發展局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并關系到人類素質發展的未來。其三,一國之內的不同區域的體育比較研究將被倡導,由于體育發展的多樣化趨向日益加深,一國內不同區域體育發展差異將日益加大,區域研究以及區域間的比較研究將成為另一重點。其四,研究范圍將突破體育的可比性界限,不僅要研究競技運動、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娛樂冒險和保健康復等各種體育現象,同時還要研究與之相關的社會歷史、政治制度、經濟狀況、文化教育、傳統習俗、宗教習慣、地理條件、生活方式、人種特征、心理因素等制約體育運動的各種社會背景,從不同的發展水平來探討、揭示現代體育發展的重要規律。
從其研究領域看,未來的比較體育研究將呈現出以各國需要與人類體育共同問題兩個中心并舉的趨向。除對各種體育問題及各級各類體育加強研究外,將側重于體育與人類發展、體育與經濟、體育規劃、全民健身等方面的研究。體育發展研究將成為熱點,并形成支撐整個體育研究的主體。體育發展不再僅是單純對發展中國家體育歷史和現狀的描述,而是在新的角度上再生體育與發展這一概念的新內涵,并以人類發展的新指標來重新賦于體育與發展的內容,從而深入研究體育發展的可持續性。
從其研究層次上看,比較體育在研究層次上將日益呈現提高趨向。首先從對各國體育的一般介紹和表層描述性比較,提升到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尤為注重從世界體育發展及體育的整體發展上進行研究,力圖從比較分析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其次,比較體育也將走出純宏觀和純微觀的研究,而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世界文化頻繁交往的今天,單向到雙向,縱向到橫向,平面到立體的比較已成為必然,同時更多的在追求探索比較體育研究的界限及運用比較的程度(量和質)上。再次,是從注重內部效果轉向注重體育的認知效果和社會功效,從尋找體育的相似點或不同點,更多地向評價或肯定某些現象或理論的方面轉移。
2注重行動研究加強研究的應用性
所謂“行動研究”就是指實踐者、專家學者和行政管理者在內的“行動者”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實踐中的問題。它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隨著人們對人和組織的體育行為不斷改革要求的呼聲與之結合的越來越密切,20世紀以來,比較體育理論研究在不斷發展,但許多學者指出,21世紀比較體育將強化行動研究的目的性和研究目的的應用性,即便是理論研究也會以特定的實踐為出發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比較體育在加強行動研究的目的性的同時將作用于體育決策和體育改革。這種作用將日益增強,并將在21世紀大顯身手。在某種程度上比較體育推動了90年代的全民健身運動,在未來的世紀中這種作用將得到進一步加強,而且隨著各國對比較體育研究作用的認識加深和比較體育研究應用性加強,這種作用將從間接性逐步轉向直接性,進而使比較體育轉向參與具體目標的研究,從探討一般規律的研究到把對發展規律研究與具體的發展策略研究結合起來,以此達到推動體育的改革,進而發展為服務于體育的決策功效。
研究目的向實踐轉移。由于體育實踐的諸多變化促使比較體育要加強研究目的的針對性應用性。一方面,從單一的借入或借出向“雙向”的既借入又借出的模式轉變;另一方面,研究的目的直接為構建一種既服從于體育發展趨勢又與具體的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體育模式服務,使體育在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
面對21世紀各國體育效益的研究日漸突出,必然會導致對比較體育預測功能的進一步肯定和發展,也就是說今后體育的預測功能得以加強。隨著比較體育自身的不斷發展與成熟,特別是研究方法的科學化、系統化自然會使預測功能日益明顯化。這種預測將通過各種體育作用因素的分析研究到實踐的總體把握,對體育的發展趨勢做出相應的預測,以推動國家和地區體育發展戰略及其規劃的制定,從而促進體育的發展。
3加強綜合研究構建學科體系
就目前而言,比較體育尚處于不成熟的發展階段。國際比較體育學會是一個尚待完善的組織,研究方法也在完善之中,在經過70年代社會科學方法的介入,80年代的調整和90年代以來新的研究模式的再次興起,比較體育研究方法正在醞釀著一場新的變革。這種變革是在吸收各種原有的方法,在繼續向多樣化、科學化發展的基礎上,趨于綜合,即達到本學科在構建理性框架前提下,利用邊緣學科知識,對體育現象進行多視角、多層次的研究。
學科體系多樣綜合。70年代以來,各種社會科學方法紛紛被引用到比較體育研究方法論體系,這就徹底打破了歷史描述、因素分析的原有格局,并興起了橫向比較法、縱向比較法、橫縱向綜合比較法、區域研究法、問題研究法、假設驗證法、結構功能研究法等十幾種研究方法,使比較體育日趨多樣化。與二戰前后相比,研究方法不僅在數量上增加,而且也產生了質的轉變。新方法不再成為對舊方式的替代,而且提供了從不同方面觀察、研究、分析、闡述特定體育問題的方式,這對全面認識體育問題提供了良好條件。
學科體系的理性綜合。這種綜合不是各種方法的簡單結合,而是各種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分工合作,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有機整合。起初,這些方法是相對立的,如定量與定性的研究方法,宏觀與微觀的研究方法,但在科學的綜合使用下,則能成為一種互動著的作用體并從不同的方面深刻地揭示體育若干問題的重要手段,成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使比較體育成為對體育規律達到理性把握下的一種自覺行為。這種多樣化的統一,就是學科的內在規律在發展過程定階段的必然反映。這一反映告訴我們:不能只求對事物認識的局部性階段性結論的表述,而應探求事物發展過程的全部內涵。比較體育學科的發展表明,外學科方法的引進導致本學科方法的多樣化,而學科內形成自身的方法論時,則意味著學科重大轉型的開始;由此我們堅信,21世紀將迎來比較體育研究方法的重大轉折并自成體系飛速發展。
4規范研究模式加強理念完善
70年代以來比較體育的研究者受到學科規范化問題的困擾,他們為此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努力,但由于對學科認識水平以及現代體育實踐水平所限,未能有較大突破。伴隨21世紀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對比較體育的研究會提出更高的水平要求,規范研究模式,加強理念完善將成為首要問題被列入學科發展重點。
建立科學的學科分析框架,這一點進入21世紀將會更加突出。屆時,學科中現有的各種理論不會消失,而且將會不斷涌現出新的理論,并日益呈現多元化,但是這些理論都必須服從于理性原則的指導,使各種不同作用、不同發展方向分析框架構建成具有同一作用方向的,有內在聯系的,多層次的系統分析模式體系并使其產生積極的互動作用。
21世紀的比較體育將致力于解決目前因缺乏標準的研究系統而造成的研究無序、定義不明、概念混亂的狀況,這也是規范研究模式的重要內容。比較體育研究具有跨文化、跨國別,跨學科的特征,如果不對研究系統進行統一化、規范化,每位學者都自成系統,那么就很難有學術性和科學性,就很難開展學術交流,更談不上進行任何國際比較研究了。因此,比較體育應建立或把握科學的研究程序,使比較體育研究的基本過程或程序形成研究模式的具體化、理性化、規范化,這也是21世紀比較體育走向的一種必然。
5研究時空尺度放大國際化趨勢明顯
隨著國際體育組織的不斷完善,國際交流是學科自身存在的與生俱來的發展特性。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學科的分化、綜合、交叉、借鑒已成為必然趨勢。21世紀將是體育進一步國際化的世紀,它將給比較體育帶來一系列的廣泛課題。
上述動因的合力將推動比較體育研究體系趨向國際化,這一點已被世界絕大多數比較體育學者所承認和贊同,并且在他們的專著中得到體現。例如美國學者布魯斯·L·貝內特等人編寫的《比較體育》一書中就選擇了35個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政治制度和不同經濟發展狀況國家的體育進行比較研究;法國學者皮埃爾,塞尤林所著的《世界體育運動》一書中有關于42個國家體育現狀的章節;臺灣學者吳文忠所著的《比較體育》一書中選取了62個國家和地區的材料。由此看來對不同國家、地區體育進行跨國度、跨地區、跨文化的比較將成為比較體育學科研究的主體。國際間的合作研究將成為強勁的發展趨向,因為它既是比較體育走向一體化的重要步驟,又是在實現多樣化之中尋求共同利益目標的重要機會。合作研究還將是克服目前比較體育研究中狹隘的、自以為是的、目光短淺的研究的最重要措施,而且能把世界帶入課堂,使遠距離教育對體育的促進作用更為深入。
國際間合作研究會加速國際體育的交流,并使這種交流在21世紀廣泛開展,如各國體育人員之間的大交流,包括互訪、留學、講學等。體育學術方面的交流包括學術團體之間的交流,舉辦國際性研討會等,體育課程、教材、研究資料的交流,參與國際間體育培訓工作,研究國際體育的關系和功能等。使人們透過各國體育紛繁現象的表面,站在時代最先進的科學高峰來觀察我們的體育現實。它是一種全球性胸懷和眼光,一種世界體育的歷史觀,它要求打破單項、平面思維,發展雙向、立體思維。這種時空尺度放大,歷史和辯證法統一的宏觀研究,意味著我們從體育的發展和運動中,從它多層次、多結構、整體及具體的聯系和中介中加以科學地把握。
綜上所述,比較體育自身的產生和發展,使它具有動態性。今天的體育是昨天體育的發展,而明天的體育又是今天體育的發展和延續。這就要求我們從宏觀系統角度出發,不僅研究世界各國體育的現狀,還要掌握它的歷史,分析和預測它的未來。這樣我們才能不走或少走彎路,從而獲得“最優化”的體育發展方案。
1熊斗寅.熊斗寅體育文選.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7
2熊斗寅.比較體育.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3比較體育.比較體育編寫組.北京: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0.5
4馬宣建.香港體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體育科學,1997.3
5王學風,等.試析當代世界比較教育學的發展趨向.教育研究,1991.4
6杜祖貽,等.美國比較教育的新特點.教育研究,1994.1
7黎安琪著,徐輝譯.國際教育與比較教育研究的未來趨勢.杭州大學學報,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