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華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黃先通先生是湖南衡東人,現為湖南書法網藝術顧問,湖南省書協大學生書法聯合會顧問。1963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后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任過中學教師、教導主任,任過衡陽市重點中學――衡鋼中學校長、書記,任過國有大型企業華菱集團衡鋼教育處長、黨校副校長等職,有高級職稱。在教育園地里全身心投入四十余年,嘔心瀝血,辛勤耕耘,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1998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退休后,黃先通先生仍壯志不已,要為社會繼續作貢獻,先任聘于北京群星燦爛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然后又在長沙創辦了杏壇文化公司,任總經理,歷時十載,編撰出版了《中華教育論文萃選》、《華夏教育教學精品薈萃》兩套叢書,10余卷,達兩千余萬字,由中國語文出版社等出版,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為成千上萬的大、中、小學教師、教育工作者提供發表教育教學論文的園地,為他們評定專業技術職稱創造了重要條件。
幾十年來,黃先生任何時候都是把工作放在首位,千頭萬緒,工作繁忙,卻從未間斷過他執著酷愛的書法,始終把練習書法作為一種閑情逸致,頤養天性、陶冶情操、至善至美的精神享受。目的如此單純,而成就如此輝煌,幾十年的揮毫潑墨不輟,為他今日水到渠成的書法集的問世、不凡的書法成就夯實了穩固的基礎,凝聚了深厚的傳統功力。這便是開篇所言的黃先生有膽量作出驚人之舉的最好詮釋。
歲月不饒人,轉眼已七旬,還能干點什么呢?不甘寂寞、豪放樂觀、富有抱負理想的黃先生認為應當老有所學、老有所為。他在《隨感》詩中寫道:“七旬何足道,百歲日月悠;揮毫辭冬夏,潑墨迎春秋?!彼f,我非文學家、科學家、革命家,不能彪炳青史,留下千秋功名;亦非名商巨賈,不能給社會留下巨大財富,但總要留下點什么傳世的東西,那就是永恒的精神財富,出版書法作品,以此作為他七十壽誕最好的紀念,作為他獻給祖國六十華誕的厚禮。
《黃先通書法集》有兩個顯著特點:形式、內容的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內容豐富多彩,緊密結合現實,體現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
中堂、條幅、斗方、橫披、扇面各種形式均有;字體不拘一格,行、草等均見較深厚之功底,字的結構汲取多種紫銅帶優勢和特色,博采眾家之長,如將王羲之、顏真卿、米芾等歷代書法大師、名家的風格融入書者的自由奔放、大膽活潑、灑脫豪放的個性,運筆如行云流水,揮灑自如,參差有致,剛柔并濟,極富節奏韻律感,并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真乃字如其人,文如其人。
黃先生書法創作另一特點是內容豐富多彩,既有古典詩句,也有現代名人警句,還有作者自己緊密結合現實,滿懷激情地創作的不少詩篇,賦予作品以嶄新的時代內涵,把自己的理想感悟、拳拳愛國之心融于筆端。顯示了作品強烈的現代感,飄逸著偉大時代的氣息和畫意詩情,彰顯了當代書風的特點。實乃卓爾不凡。
本人在任職的近幾年里,一直擔任中高年級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先后兩次從四年級接班帶到六年級畢業。兩個循環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級期間教語文數學雙科,五年級六年級教數學課。這六年時間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奮工作、努力進取、成績出色,在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大力支持下圓滿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務。
二、熱愛教育事業,自強不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世紀之交培養新時代高素質的新型人才是對我們小學教師的新的挑戰和考驗。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師畢業的同時先后進修北大心理學、教育學院英語專科,目前還在進修中文本科學歷,充實全面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工作實踐中自己特別注重向身邊的老師學習經驗,探討教書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時又根據本班學生的客觀實際情況去探索、體驗,出于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心理,大膽的應用兒童心理學的理論和素質教育的精神指導自己的工作,以執著、熱情、無私奉獻和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領導和家長及老師們的認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連續兩年榮獲區先進班集體和優秀班主任獎勵稱號。
3、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寫作水平。根據各階段教育教學中的任務和實踐情況,不斷的總結經驗、,爭取得到各級領導、專家們的指導,從中提高自己的理論認識水平。如1999年12月寫《推進小學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素質的提高》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研究優秀論文,并收入《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論叢》中;2000年6月撰寫《淺談小學作業的強化管理》論文獲全國中小學教育論文三等獎;2004年2月寫《操行評語改革中怎樣評價學生》論文獲市小學素質綜合評價優秀論文三等獎;2004年8月寫《淺談小學數學與素質教育》獲市“走進新課程”優秀論文三等獎;2005年4月寫《素質教育必須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論文獲中華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
三、注重德育工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小學基礎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它肩負著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質量當然成為重中之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迫在眉睫,我作為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盡全力去拼搏,為完成這一艱巨任務而奮斗。
1、為人師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道德認知、情感產生具有強烈持久的影響,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體驗。不管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這種特殊的關系,足以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教師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所以我深知要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先做好。如按時到校、文明禮貌、尊重學生、認真寫作業、熱愛勞動、遵守紀律,以至日常行為規范等等,真正在學生的健康成長中發揮導師的作用。幾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認識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2、重視養成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從小做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基礎教育要奠定學生一生需要的基礎素質。素質教育必須從小抓養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國旗下演講、少先隊主題班會、保護綠色家園、清理白色垃圾、校園之聲廣播、文明監督崗、看電影等各項活動及時組織討論、演講、寫心得、辦墻報、口頭表揚等各種形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寓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把握這些教育的機會,教育學生愛集體、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從一點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礎性、啟蒙性和實效性,表現在學生對團組織開展的向貧困地區學校捐款捐物的活動都積極主動參加,何杰同學揀到手表主動交公,李海路同學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對學校的表揚感激。在完成社會公開課上,學生表現熱情積極、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級領導老師們的贊賞;在參加全市各區縣開展的第一屆頭腦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團體第一名等等。事實證明,突出養成教育小學階段是最佳時期,從小樹立愛祖國愛人民的人生觀。
3、強化日常行為規范,培養自律及責任感。
我的原則是以課堂為生活主體,以常規訓練為主線,加強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勞動、待人接物等幾個方面的行為準則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學、自理、自控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如在課上自控能力培養上,要求學生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寫作業,就及時提示姿勢正確;學會抓緊時間保證效果;發言時要求站姿端正、態度自然大方,聲音響亮,吐字清楚。過細的言行舉止養成自覺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范,同時班里建立全班學生輪流值日制度,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和鍛煉的機會,每個學生對班集體都有一份責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紀律、衛生、出勤、各項活動、值周檢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個值日生都做到盡職盡責。久而久之,一個良好的班風將給全班學生營造出良好學習環境,而且使全體學生都具有獨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從而更加熱愛班集體。
4、重視輿論導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
班主任為人師表,嚴格管理是重要導向。建立培養有利的班、隊委、抓好骨干隊伍也是重本文_來源于_貴大.在線要的導向。我特別注重堅持民主作風自薦、考查、民主選舉的原則產生班干部,并嚴格要求培養他們的榜樣作用,放手讓他們大膽工作,適時指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使他們得到全班學生的信任,具有號召力和凝聚力。幾年來班里的文、體、少先隊等活動都由他們出面組織,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鍛煉了學生。
對于校內外、班內外出現的正反兩方面典型事例及時做分析、講述利弊關系,進行是與非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學會做人的道理,保證學生健康的發展。如對打架、偷竊行為,假期里學生花錢顧人寫作業行為,校外偷自行車、偷鐵賣錢行為、進網吧不回家行為等等進行導向教育,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價值、自身目標、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邪歸正,在正確輿論導向作用下,健康的發展。
5、重視與家長的溝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面對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難度較大。如普遍學生都比較自私、花零錢、不愛勞動、學習不刻苦、集體觀念差、不禮貌等等。憑借教師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體遠遠做不到及時和深入,必須與家長保持及時的溝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準確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學習等各方面情況,有的放矢的開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學經常去網吧,開始家長不管還給錢,后來曠課2天到網吧沒有回家,在與家長聯系后控制了形勢的發展。幾年的教育工作證明德育工作必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當今社會是復雜的,家庭條件也各不同,甚至我們還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家長的工作,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四、以高度的責任感,努力做好教學工作。
多年來的教育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當今社會確實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面向未來轉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點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突出了這個道理。作為教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全面的科學知識才能勝任起教師的重任,所以我必須不斷的拼搏進取,從理論到實踐。
1、在教學實踐中盡職盡責。
六年來的帶班教課,我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為主導的原則,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課堂為主陣地,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的積極性;以激發鼓勵為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培養能力為重點,強化基本功訓練;以雙基訓練為中心,強化作業管理,突出針對性,保證整體效果,具體在(1)備課中做到認真備教材的同時充分的備學生,保證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2)講課中做到表達準確,把握學生的聽課效果,講練結合;(3)對待學生作業一直堅持全批全改;(4)輔導與講評,針對性強,及時解決問題,尤其對后進生加強課外教練,不讓一人掉隊;(5)對待每次單元考試都做到認真批閱,嚴格要求,總結經驗,盡職盡責。
2、關愛學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證教學成功的必備條件。
常年的教學中,出于對事業的熱愛,總能保持和善可親的自然教態與學生相處,課上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對后進生我傾注了更多的關愛,不厭其煩的教會為止,在多次考試中差生的成績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關愛、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鼓勵鞭策著學生,久而久之,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學生變得很自覺,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樣的努力。在班級整體的教學效果上,近幾年來一直保持年級之首,多次考試達標率為100%,優秀率為80—87%,直到畢業統考2003年平均分為93.6分,2006年為91.7分。
3、積極參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自身水平。
關鍵詞:陶行知;人口教育
中圖分類號:K2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20-0065-01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國20世紀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一生為改革和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他就卓有遠見的提出了我國最早的人口教育思想,比在50年代中期提出的“新人口論”還早19年。在人口問題已成為我們不得不解決的重大問題的今天,認真學習和借鑒陶行知的人口教育思想,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人口教育思想的提出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中國,國勢衰微,民不聊生,整個國家處在內憂外患之中。陶行知作為一位愛國主義者和教育思想家,和當時許多仁人志士一樣,一直在尋找“中華民族之出路”與“中國教育之出路”。
然而,就在人們飽受戰亂和貧困之苦,衣食都沒著落的時候,卻仍然沉浸在多子多福和養兒防老等舊生育觀念的美夢中。這種多福、多壽、多子孫的舊生育觀念一直在誤導人們多生小孩子、多生男子,殊不知,正是這種錯誤的生育觀念一直在左右著他們的命運,使他們身處貧困饑饉的境地,成天在饑餓線上掙扎,而接受教育更是成為一種奢求。早在1924年,陶行知的一首《家窮子孫多》的詩中就生動地描述了人多受窮的可悲情景:“家窮子孫多,睡覺搶被窩,吃飯打破鍋,妹嫁等姐姐,弟娶等哥哥。”
陶行知在總結20年來農村進行普及教育一直不能獲得成功的事實教訓時,發現當時政府撥給普及義務教育的經費與應受教育人數的無限增長相比,實在是微乎其微,教育經費的增長量遠遠不及人口的增長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普及教育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陶行知為找出中華民族之出路與中國教育之出路,以求改變中國貧困落后的舊面貌和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進而實現普及教育,在搜集大量國內外研究資料和數據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實踐調查和研究,最終提出了他的“人口統制教育論”。
二、人口教育思想的內容
陶行知人口教育思想的內容相當豐富,而這一思想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多篇文章中都有具體體現。
早在1931年9月,在《中華教育界》第十九卷第三期里,他用何日平的筆名發表了題為《中華民族之出路與中國教育之出路》的長篇論文,系統地闡述了“教人少生小孩子”的人口教育思想。他說:“中華民族最根本之出路是什么?少生小孩子。中華民族之最根本之出路,即中國教育之最根本之出路。故中國現代教育者之最大責任是:教人少生小孩子?!蓖?0月,在該雜志同卷第四期發表的《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一文中,正式提出了“創造五生世界”(即少生、好生、貴生、厚生、共生),即人口數量上要少生,人口質量上要優生,要珍視生命,要幫助提高人民的生活,共同生長、發展。1932年,他在《鄉村工學團試驗初學計劃》一文中,提出的鄉村工學團所實施的六大訓練思想中就包括“普遍的生育限制訓練”一項。1933年,他在《古廟敲鐘錄》一書中寫道:“普遍的生育訓練,使人人到了生育年齡可以生的少、生得好,以再造未來更優良的民族?!?935年,在《普及現代生活教育之路》中,他以更簡要的語言概括了控制人口生育的重要意義。1940年,在《服務人選》一文中,他就育才藝友服務人選的問題,要求凡來育才工作的先生、太太、夫婦都“要節制生育”。
在《中華民族之出路與中國教育之出路》一文開頭,陶行知以南京城南門為例指出:南京城南門進城出城擁擠不堪的人流便是中國教育難以找到出路的生動寫照。他說:“南京城南門之擁擠只是幾小時的痛苦……,如果想一想,那從南門進出的人們不是幾千人,而是繼續增長,源源不絕的來到這個惟一的小洞里要求通過,您便可以得到中國教育出路的一個比較正確的縮影了?!碧账J為人口無節制的增長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發展的正常秩序,只有有效地控制人口,才能使社會機制正常運作。
陶行知依據一個典型的中國農村自耕農家庭為例,分析了它是怎樣逐步走向貧窮衰落,由自耕農變為半自耕農,最后淪落為佃農、傭工、苦力的。他認為,一個典型的中國農村家庭,有6口人(父母2人,4個孩子),有30畝地,則僅夠買生活必需品,難免有病不得醫,房破不得修,冬天無棉衣。5口之家(父母2人,3個孩子),才的溫飽。但如果這個家庭只生2個孩子,則這個家庭就可以供2個孩子讀完小學。如果只生一個孩子,則這個家庭就可以供這個孩子讀完中學。但據當時對中國教育的調查,中國農村家庭為平均5口人以上,亦即每戶平均3個孩子以上,也就是說,多數農家孩子無條件接受教育。
綜上所述,陶行知人口教育思想的總任務是:“一夫一妻,在提高生產技術未著成效之前,只能生兩個孩子。死了一個可以再生一個。死了一個不能再生也有一個孩子傳代,于是漸漸的可以退到二百四十兆或一百八十兆”。為了實現人口總退卻的任務,陶行知提出了許多就今天看來仍很有見地的主張
四、人口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陶行知是根據三十年代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確定1.8億人口為創造線(每人平均10畝地),2.4億人口為初等教育線(每人平均7.5畝地),3億人口為無衣線(每人平均6.0畝地),3.6億人口為無食線(每人平均5.0畝地),4億人口為大亂線(每人平均4.3畝地)的。而且也正是依據力爭達到創造線人口而提出的節制生育,“教人少生小孩子”。這一思想經過70多年的實踐檢驗,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且是卓有遠見的。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我國的人口總數為12.65億,在即將到來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預計人口將達到14億,而且人口出生率仍在逐年上升。陶行知說:“如果現在的各種情況繼續下去,大家仍舊抱著多福多壽多男子的迷信,閉起眼睛來生孩子,那么今日之自耕農便是明日之半自耕農,后日之佃農,外后日之傭工?!贝罅抠Y料表明,育齡婦女的受教育水平與生育率的關系是非常明顯的,婦女受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的孩子數就越少。據1998年全國生育節育抽樣調查統計,在22周歲以上初婚者中,大學、高中、初中及小學文化程度的分別占該層次調查總數的89.6 %、66.3 %、34.18 %和15.85 %。可見,提高受教育水平對降低生育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1 創設閱讀情境,激蕩情感
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非常有限,對許多課文的內容存在明顯的心理差距,對課文涉及的背景環境也缺乏了解。這就為學生準確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礙。所以,教師首先應為學生創設故事發生的背景情境,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為其換位(即由現實角色進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準備。
如教學《土地的誓言》一課,和平年代的學生根本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就很難感受到當時情境下作者那種噴涌而出的情感。所以,我就通過影視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讓最形象的畫面最直接最強烈地撞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內心隨著作者“泛濫”的情感激流而激蕩著,引發心靈的共振。又如在《安塞腰鼓》一課的教學中,播放陜北安塞腰鼓龍騰虎躍的畫面,直觀地再現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火熱的激情和鏗鏘的節奏。然后讓學生在心靈的振奮中朗讀課文,就能走入作者所描述的宏大的場面中,感受到心靈的撞擊。
除了借助媒體資料,教師還可以結合相關的事例,相近的文字資料甚至自身的經歷營造一種氛圍,使學生的心與課本貼得更近,沉浸在作者所創設的藝術空間中,獲得審美的愉悅。
2 巧妙突破文題,提挈全篇
正如行軍打仗,如果謀劃得當,巧妙突破,便勢如破竹,輕松占據城池。在教學課文時,如果切入點設計得好,可以帶動全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謂“得來全不費功夫”。例如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時,可以以文題入手切入。
師:(板書課題后,手指著“泊”字)同學們,我們注意這個“泊”字,偏旁是什么?生(齊):三點水。師:這說明“羅布泊”原來跟什么有關?生(齊):跟水有關。師:這個“泊”字在這兒是什么意思?生(齊):湖泊的意思。師:我們再看一看文章題目,你能從這句話里讀出些什么信息呢?生1:羅布泊已經消失了。生2:羅布泊是一個仙湖。師:“仙”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生(齊):美麗。師:哪位同學把剛才兩位同學的意思合起來說說?生1:羅布泊是一個仙湖,后來消失了。師:對了,羅布泊曾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你再讀一讀這個題目,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生1:惋惜的。生2:悲痛的。師:還有難過的、遺憾的。老師帶來了幾幅圖片,我們看一看——羅布泊的過去,羅布泊的現在。
這樣,從文題的“泊”、“仙”、“消逝”等字眼切入,就讓學生迅速把握了全文的核心內容,并領會了作者傳達出來的惋惜、悲痛、遺憾的感情。有了這樣的鋪墊,學生學習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從哪一點切入更易抓住課文的靈魂,這需要教師精心構思,以期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提取主要信息,理清思路
這應該是學法指導。讓學生從文中提取關鍵句(中心句、過渡句、主旨句等),理出文脈,從而對課文的行文思路有明晰的認識,對全文結構有整體的把握,就能高屋建瓴,產生整體感知的意識。
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結構嚴謹。作者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薄叭思艺f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統領全文,上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表現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現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之間,用了過渡句(“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薄奥勔欢嘞壬€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薄斑@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使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這樣通過提取關鍵句、過渡句這一環節,學生對行文思路有了清晰的認識,同時也為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礎。
4 設置核心問題,深入探究
在語文課堂上,我們常聽到老師接二連三地向學生發問,一問一答,步步緊逼,甚至于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不給學生揣摩的時間,更不給學生交流的機會,課堂上氣氛緊張,由此讓不少的學生怕了語文課。問題太雜,必然導致分解過細,易于讓學生產生思維疲勞,引發精神上的倦怠。那么,是否可以設置“大”問題,牽一發而全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課堂交流中體會發現的喜悅感,在與同學思維的火花碰撞中,辨析理解的偏差狹窄與準確全面。
例如教學《傷仲永》這課時,可以從方仲永前后變化來設置問題: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這一問題有深度,有廣度,極具挑戰性。從探究課文主旨著手,引領學生去發現: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他父親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通過探究,學生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后天教育對一個人的成才是至關重要的。
這樣就使他們對課文的內容和特點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一個核心問題,牽動學生對課文全面深入的分析理解,一切水到渠成,豈不美哉!
設置能統籌全篇,內涵豐富的“大”問題,既可以整合全文的知識點,又能促進學生獨立思考,還有助于同學間的相互啟發;既可以改革教師講授的單一教學模式,又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及分析綜合的能力,可謂一石多鳥。
5 組合相關內容,分類品析
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如小說類體裁的文章,就可以將課文相關內容優化組合,分類品析,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印象。例如孫犁的《蘆花蕩》一課,可以勾畫出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進行集中評析,體會環境描寫對人物心境的烘托,對氣氛的渲染??梢怨串嫵雒鑼懭宋锿饷病⒄Z言、心理、動作的語句,分析人物性格。
6 精心設計教法,親近文本
教學實踐中,根據教教材特點、學生年齡征和個性一特點,我注重設計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如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變色龍》這類適合學生表演的課文時,我先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劇本,然后在班上招聘導演,再由導演招聘演員。招聘過程中,不少學生根據自己的才能踴躍報名。排練時,他們自備制道具,經過精心排練,演出非常成功。演出后,我組織學生評出最佳導演、最佳演員,讓他們談體會。學生對這樣的課堂教學很感興趣。通過表演、觀看,學生對課文中的情節、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我給學生設計了各種各樣的不同類型的參與機會。在教學新聞、通訊單元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也為了讓學生了解社會,關注人生,我布置學生搜集身邊有價值的新聞,也可以從網上下載。學生們興趣很高,有的把新聞打進了軟盤,有的制成了手抄報……課堂上,我安排學生進行新聞,并談出看法。這實際也是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實踐證明,優化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創造學生參與機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極性,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與文中人物對話,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心靈交流,使他們的思維在對文本的解讀中馳騁,也提高了他們的能力。
以上方式是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嘗試。但教無定法,因文而異,怎樣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需要每一位語文老師有針對性地摸索。但愿我們的語文課堂精彩紛呈,但愿我們的學生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 韋志成主編.語文教學情境論.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2 王尚文著.也談語文教育大趨勢.現代語文
3 群言.關于閱讀教學的思考.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