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臨床帶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臨床病例討論;呼吸系統疾??;護理本科生;臨床見習;臨床思維
我校近年來實行了成人護理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在學習了醫學基礎和臨床基礎課后,早期進入臨床見習,增加了實踐的機會。臨床典型病例討論這一生動有趣的學習形式,也成為臨床實踐中培養護理本科生進行病史采集、掌握相關疾病臨床表現及護理觀察要點、制訂切實可行及針對性強的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等臨床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活動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選擇相關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學生進行病史采集、相關體格檢查,并進行歸納總結,提出自己的護理觀察要點,制訂相應的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教師按照教學目的進行引導,組織學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關陽性體征、臨床護理觀察重點、護理診斷和依據以及護理措施的制訂等進行充分討論,并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在呼吸科臨床見習帶教中,通過病例討論方法的實施,能使學生鞏固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并與臨床具體病人相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從而提高她們觀察病情、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獲得良好的互動學習效果。下面將我們呼吸科開展典型病例討論教學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情觀察及如何有針對性地實施有效護理措施等技能是一個護士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雖然護理本科生已經經過了診斷學及成人護理學的學習,但因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問診的技巧及體格檢查正規性還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簡單粗略,陽性體征掌握不全,對疾病的具體臨床表現、可能出現的相關并發癥、護理觀察重點等不能詳細、正確地進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討論過程中,我們十分強調臨床基本技能的訓練,包括采集病史、體格檢查及其手法的規范化和系統化、陽性體征的正確描述等,對學生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嚴格地加以糾正。
呼吸科臨床病例討論選擇的內容以呼吸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為主,如COPD、肺炎、自發性氣胸等。由于呼吸系統疾病存在臨床癥狀特異性差、代償能力強等特點,要求學生除掌握問病史的一般方法外,還要注意學習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表現方面的差異性。例如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三大臨床表現,如果僅知道三大臨床表現,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統疾病相關臨床表現的具體差異,則不利于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時間的長短,咳嗽的性質是干咳還是有痰,咳嗽的規律是陣發性還是持續性,與氣候及季節的關系;痰液的性質特點是白色泡沫痰,還是黃膿痰、鐵銹色痰;呼吸困難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還是混合性的等具體問題,就會發現盡管許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難三大臨床表現,但各種疾病的三大臨床表現各有其具體特點,發現和認識這些差別,將會使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是臨床護士利用基礎醫學和護理學知識,對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邏輯推理,從而找出主要問題所在并進行歸納總結,在此基礎上建立疾病的護理診斷并實施有效護理措施的一種邏輯方法。當學生進入臨床見習時,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一是診斷時往往只考慮一兩個癥狀即用所學的護理診斷往病人身上套,未進行詳細分析,這時教師要加以引導,拓展思路,把科學的思維方式作為教學工作的指導,在給學生解惑的同時,使學生受到一次科學方法上的訓練。二是雖然思路廣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護理措施,但缺乏針對性,不夠深入、具體。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增強學生的信心。結合病例,針對學生的每一分析步驟,提出問題,進行層層剖析,抓住主要矛盾進行引導,培養其臨床思維能力。如討論COPD時,討論的重點是臨床表現、相關誘因、主要治療、相關并發癥、護理診斷及具體護理措施,我們要引導學生按下列思路進行思考:病人的發病過程如何病人的生活習慣、工作環境該病人有哪些臨床表現采取了哪些治療措施要保證各項治療措施取得預期效果,護理上應采取哪些干預措施這位病人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如何通過護理觀察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怎樣做好該病人的相關疾病宣教?從而起到以點帶面,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的作用。同時也使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病例討論的教學過程,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相關的理論、具體的問診方法,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每次病例討論前,教師都要求學生認真準備,準備的內容包括與病例相關的醫學基礎及臨床護理知識,近年出版的有關書籍,上網查詢相關護理論文等,歸納總結出關于具體疾病的認識,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全面查詢相關知識的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資料檢索、邏輯分析的能力,培養她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減少她們對教師的依賴,從而培養她們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整理、歸納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討論時,我們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她們先去想、先去討論,然后教師再給予分析、補充、總結。只有這樣,學生對教師的糾正和講解才更能領會,才能掌握好重點內容,印象也會尤其深刻。學生由此學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學會了舉一反三。經過積累,學生會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臨床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只有通過臨床實踐和理論的結合,以學生臨床思維培養為重點,開闊學生的視野,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講,臨床典型病例討論教學法訓練了學生的基本功,培養了其正確的思維方法及對病情的觀察和實際處理能力,不失為一種將醫學基礎和臨床初步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1書寫病歷及查體并要求實習生在兒科實習期間完成15份不同病種的大病歷,嚴格要求質量,而且要獨立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兒科檢查由于小兒不合作,難度大,系統地、正確地和靈活地掌握體格檢查方法需要多次演練,因此作為帶教老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并從點滴人手,點點滴滴所表現出的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時要求帶教老師必須在現場進行指導,結束后帶教老師給予總結。帶教老師應對難掌握的操作,做到耐心指導,實習生反復訓練、準確掌握。對實習生書寫的每一份病歷,開出的每一張處方,下的每一條醫囑都應在帶教老師的監督下并認真進行批改,直到修改至合格為止。
1.2兒科工作繁重,臨床帶教老師的時間少,因此,要注重培養實習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的動手能力,使實習學生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將臨床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兒科常見疾病為為主要內容,圍繞病例提出問題,讓實習學生廣泛收集資料,再根據個體的不同制定診療計劃和處理原則,圍繞具體病例展開討論,讓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及經驗與患兒的需求相結合運用于診療實踐過程中。同時也注重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嘗試獨立完成兒科常見操作,如腰椎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心肺復蘇及心肺腹查體等操作。而帶教老師努力給實習生提供機會,提高動手能力,增強責任感,提高實習生與患者的交流能力。
2.堅持教學查房
每周進行1-2次的教學大查房,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高級職稱人員對病區患者進行教學查房,同時各個帶教小組長堅持日常教學查房。當遇見特殊及典型病例時隨時進行教學查房,教學查房前向實習生布置討論需要準備的理論知識,以此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而且還起到了督促學生預習的效果。通過教學查房,使學生了解有關疾病的病因,病理,癥狀和體征及內在聯系,克服簡單的思維方法阻礙學生在短期內不能全面認識常見病及多發病,通過鑒別診斷對各種疾病之間建立橫向聯系、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及發病季節對疾病的辯證的影響。進行教學查房時啟發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理論知識,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使對疾病的認識有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通過教學查房,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了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同時讓實習生了解國內外的新技術及新動向。
3.基本理論的學習
兒科病區對每一批畢業實習生開展每周一次的基本理論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開設課目有兒科體格檢查、病歷書寫規則、兒科常用藥物特點、兒科液體療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處理、小兒驚厥的診治、新生兒疾病的特點及護理等。實習生進入臨床實踐之后,要求書寫大病歷,兒科病歷有其特殊性,體格查體因患兒缺乏配合,要靈活掌握,小兒查體需要耐心和技巧,因此實習生入科后應盡早進行體格檢查及病歷書寫的培訓。另外兒科用藥需謹慎對待,特別是使用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近的藥物更應謹慎。小兒腹瀉患病率較高,嚴重者可危及嬰幼兒生命,所以掌握液體療法是搶救腹瀉脫水患兒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新生兒疾病病情變化快,僅靠理論學習遠遠是不夠的,通過基本理論教學實踐課能使學生提高對兒科的興趣,有利于進一步掌握兒科知識。
4.出科考試
兒科病區對入科實習的學生進行了崗前培訓和出科考核,考核內容以實習階段必須掌握的臨床基本知識為主,考核合格者準予出科,不合格者進行補考,從而調動了實習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兒科實習生進入科室后要求每位學生認真記錄查房時病人病情變化、醫囑執行及改醫囑理由、輔助檢查情況、疑難病例討論情況、參加教學查房的內容及體會,最后將其作為出科考核的依據之一。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及實際動手能力,我們將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在兒科實習結束的最后幾天,給每位實習生各安排1名住患者,獨立進行采集病史、體格檢查,要求監考老師按照評分要求打分,查體結束后書寫一份大病歷、下醫囑、作出臨床初步診斷及制定治療原則,最后進行兒科理論考試,同時進行評判總結。
5.結語
論文關鍵詞: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臨床實習,內科護理
臨床實習教學是護理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臨床實習時間內培養學生正確的護理思維能力,將護理理論知識與護理實踐能力最大化結合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為此,我們對湖北醫藥學院2005級護理學系本科實習生在腫瘤科嘗試性地實施了以問題為中心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教學模式,并與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比較,確實收到了較好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1 PBL教學法實施
按大綱要求,實習學生輪轉腫瘤科時間安排為3周,我們選擇已完成內外婦兒等其他專業實習任務,最后來我科實習的學生做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6人,一組安排在腫瘤一病區做為試驗組,采用PBL法帶教,另一組安排在腫瘤二病區做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帶教。在具體實施中臨床實習,試驗組一般是一名教師帶教3-4名學生,這符合PBL教學法所要求的小班學習,教師向學生講解臨床實習所應掌握的常見病例診治和實踐技能要求,向學生說明PBL教學的目標和具體安排。學生每天上午跟隨教師所在護理小組進行查房或操作,由相應的帶教教師負責指導。在帶教中,除了讓學生熟悉臨床工作程序、掌握臨床操作規范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醫學風險意識和醫學倫理知識。在空閑時間,將學生組織起來通過PBL教學法進行理論自學、病例討論、書寫臨床資料和臨床技能培訓等。
我們在內科護理學臨床實習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遵循二步法:①問題呈現②問題解決。
1.1問題呈現
PBL包含的問題是整個教學環節的焦點,是影響PBL教學效果的關鍵論文怎么寫。腫瘤患者往往都有基礎病史和并發癥,涉及到全身的各個系統,這使得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可以遇到許多真實的臨床場景,也幫助帶教教師提出各種好的臨床問題,以食管癌患者的護理為例,首先由帶教教師帶領學生在病床前收集病人的資料,主要由學生執行,帶教教師在旁協助,事后指出不足并提出問題,如:①要對該患者進行護理評估,需要收集哪些資料?②護理診斷是什么?③你的護理計劃,護理措施有哪些?④如何進行護理評價?等[1] ,要求實習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資料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最終形成統一意見后做以匯報。問題的設置除內科護理知識外,還可以是外科護理、基礎護理等方面的問題,由于學生已系統地學習了護理專業的全部課程,并已完成了其他專業的實習,理應有這個基礎,也有這個能力完成上述的任務。
1.2問題解決
我們按照經典PBL教學要求,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由帶教教師和3-4名所帶學生組成。這一過程可在第二天進行。學生在討論前通過網絡資源、圖書館、參考教科書溫習和查找資料獲取相關理論知識,在討論與問題相關的臨床資料和信息時,學生密切合作,相互間彌補不足。針對所提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見解。如:我們要求學生在接觸典型病人前,將有關食管癌護理實習摘要組織好學生的討論及相關知識的引導和啟發,重在培養學生臨床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考核
考核分為對教師考核和對學生進行考核臨床實習,對教師主要進行問卷調查,對學生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出科考試進行考核,出科考試采用綜合評定,最終成績由理論+臨床實際操作組成。理論考核采用閉卷方式進行,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將試題分為記憶(50分)、理解(28分)和應用(22分)3部分,滿分100分。臨床實際操作按臨床操作熟練程度評定,分優、良、差三等并折算成相應的分數,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評價兩組學生在腫瘤內科護理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方面是否有差異。
2效果
兩組學生的出科考試成績統計結果見表1,在總分和記憶部分兩組比較沒有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實驗組進行PBL學習的時間較短,所學內容占整個考試內容比例不大所導致的。而在理解和應用部分,實驗組則優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說明PBL教學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多數學生認為通過PBL帶教,在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主動發現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問題和撰寫論文能力及信息共享和協作精神的培養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對帶教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①PBL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②在輔導學生的同時對帶教教師的知識更新也非常有幫助,促使自己主動學習。③PBL提高了帶教教師通過查閱文獻解決問題和撰寫論文的能力。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考試總分、記憶、理解和應用成績比較(分, ±s)
班別
人數
總分
記憶
理解
應用
實驗組
16
82.2±3.7
37.6±5.3
26.1±2.6*
19.1±3.4*
對照組
16
79.3±4.1
38.8±4.8
1.1實踐教學
醫院里有大量的先進醫療設備,工程技術人員對這些設備相對熟悉,因此,除了承擔傳統的課堂教學外,醫院的醫學工程部門可以利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承擔許多實踐性教學工作。
1.1.1認識實習認識實習課程一般安排在學生完成了基礎課程以后,進入專業課程學習之前,是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過渡課程。這門課可以分成2個階段:第1階段采取課堂講座形式,以科普知識和深度講述的形式介紹醫院主要醫療儀器(如CT、DR、彩超儀、監護儀等)的發展歷程、工作原理、結構框圖等;第2階段采取實地參觀形式,由儀器操作人員利用實物給學生講解儀器的主要結構、部件,儀器的操作步驟、參數設置,臨床應用等。這門課程學生一般不參與儀器的操作,目的是讓學生增加感性認識,為系統學習儀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做準備。
1.1.2生產實習生產實習課程一般安排在學生學完相關專業課程以后,進入畢業設計之前,是課堂理論學習和畢業設計之間的一個學習環節。這門課也可以分成2個階段:第1階段安排在儀器使用部門,由于已掌握了儀器的工作原理、結構部件等,因此,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參與諸如患者擺位、參數設置、儀器操作等,當然,這些工作一定要得到帶教老師的肯定后才能完成;第2階段安排在儀器維修管理部門,在掌握了儀器一般工作狀態及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參與醫療儀器的維修、保養工作,有條件的可進一步參與儀器的質控工作。這門課程學生的參與度提高,目的是讓學生親身體驗,進一步熟悉醫療儀器,為畢業設計做準備。
1.1.3社會實踐有些學校的課程設計中有社會實踐環節,醫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這里,給學生的選題可涵蓋圍繞醫療儀器的各個方面,包括醫療儀器的配置、采購、物流、使用、維修、質控、不良事件監測、應用質量分析等。
1.2畢業設計
在完成了所有課堂學習任務后,理工類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需要完成畢業設計環節,撰寫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是綜合檢驗學生課程學習的一個環節。與學校實驗室相比,醫院能提供給學生做畢業設計的課題更接近實際應用。醫院能提供的選題非常多,如:醫療設備的技術革新、醫療儀器的質量控制、醫療設備管理數據庫等,這些選題可能就是工程技術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這類課題更具有實用性。
1.3工程碩士教學
1997年,為增強我國企業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置工程碩士(非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一般為在職攻讀,側重于工程應用,主要為企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碩士序列里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這為我國醫院的醫學工程人員提供了一個邊工作、邊深造的機會。根據工程碩士培養的特點,一般均采用“雙導師制”,正導師主要負責工程碩士的課程學習、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的指導,并對學位論文的質量負責。副導師主要負責工程碩士研究生工程技術實踐能力培養、論文選題及論文實踐部分的指導,協助學生獲得工程實踐的機會和條件。因此,聘任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及一定科研開發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副導師,可在動手能力與科研創新能力上對研究生進行全面細致的指導。
1.4繼續教育
除了承擔學校的教學任務外,醫院醫學工程部門還可以開展繼續教育活動,為廣大醫學工程技術人員提供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為重點,注重先進性、針對性和實用性。醫學工程方面可供選擇的選題有:醫學工程技術最新進展、大型醫療設備維修技術、醫療設備的質量控制技術、臨床醫學工程科研項目、醫療設備管理技術等。
2醫院開展醫學工程教學的實踐
2.1教學模式及設計就目前我國醫院醫學工程部門承擔的高校教學任務來看,充分利用醫院的硬、軟件而進行的實踐性教學(包括實習、畢業設計等)占據著重要地位,也更能體現醫院工程技術人員承擔教學工作的優勢。(1)成立由分管領導、科室負責人和帶教老師組成的實習領導小組,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由生物醫學工程教研室具體負責實施,選拔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任帶教老師。(2)在實習環節,安排學生到放射影像科、檢驗科、ICU、手術室等醫療設備較集中的科室輪轉,掌握醫院常用儀器設備(如放射設備、檢驗設備、超聲設備、監護設備、手術室設備等)的操作、保養和簡單故障排除,若條件允許,還可以開展部分質控工作。(3)在畢業設計環節,秉承“醫用導向型”培養模式,堅持“醫工結合、貼近臨床、注重創新”的發展思路,由帶教老師按學生數量的120%組織課題,最后通過雙向選擇確定各位學生的導師。通過把握好“選題”(創新性和難易度評定、雙向選擇)、“過程”(開題、查閱資料、設計方案及實現、論文寫作)“、答辯”等幾個環節,提高畢業設計質量。(4)組織學生參加科室的業務學習,若條件允許,還可組織參加由各級學術團體及廠家開展的各類相關學術活動、新產品介紹等,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
2.2教學經驗(1)在整個實習畢業設計過程中,通過加強學生的“聽”(學術講座、專業會議)、“說”(開題報告、論文答辯)“、讀”(科技論文閱讀)、“寫”(學位論文、學術論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2)利用報廢設備,組織學生進行拆裝,進一步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有利于學生未來就業。(3)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醫療設備維修的較多,好的工作思路和習慣的傳承也非常重要。(4)實習和畢業設計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這個階段除了完成上述教學任務外,學生還面臨找工作或考研,部分同學還要參加積欠考試,因此,合理安排時間也非常重要。
2.3存在不足及解決方法醫院承擔教學任務固然有其優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由于帶教老師的學識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導致被帶教學生(如一對一的畢業設計帶教)能力培養存在較大差異。(2)教學屬于帶教老師本職工作以外的額外任務,有時會由于本職工作的繁忙而耽誤了帶教工作。針對上述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解決:(1)根據帶教老師的情況,可組成若干帶教小組,由小組集體帶教,避免一對一帶教帶來的差異問題。同時,也讓初級職稱人員加入到帶教隊伍中,使他們能迅速成長起來。(2)適當減輕承擔教學任務人員的工作量,以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
3結語
醫院領導十分重視教學工作,將教學工作納入到醫院發展規劃中,成立了以分管教學院長和科教部、醫務部負責人為核心的教學管理領導小組。分管教學院長經常深入臨床教學一線,指導、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科教部全面負責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案的制定、實施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成立兒內科教研室和院級督導專家考核小組,協同科教部負責對住院醫師的年度和階段考試考核。兒內科教研組分別由各科室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教學秘書和總住院醫師組成,負責住院醫師在本科室輪轉時的日常管理和出科考核。規范化培訓導師除督促住院醫師完成日常培訓內容、指導病歷書寫和管理病人外,還要在臨床思維、學術水平及醫德醫風等方面對住院醫師進行指導。住院醫師通過與導師一對一接觸,不僅在臨床技能上得到幫助,還能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于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辯證的思維能力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嚴格的導師遴選與考核制度是構建高質量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的重要保障[2]。在選拔規范化培訓導師時,首先要求導師必須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臨床技能和一定的學術水平,其次還需具備良好的醫德醫風、嚴謹的治學態度、愛崗盡業、嚴于律己、勇于創新、富有團隊精神等基本素質。對導師的考核從其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和住院醫師培訓質量兩方面來進行,制定完善的獎懲管理辦法。對考核優秀的責任導師,從物質和精神等多方面進行表彰,以增強其榮譽感、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對于考核不合格的責任導師取消資格和相應待遇。住院醫師應完成日??己?、輪轉考核、年度考核、階段考核和專業理論考試。住院醫師應每天將完成的培訓內容如參加疑難病例討論、所完成的技術操作、參加搶救、學術活動等如實填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臨床實踐登記手冊。規培生導師定期審核,并為住院醫師下階段實踐提出建議及整改措施,作為住院醫師定期考核和階段考試的依據。住院醫師輪轉完一個科室時,由該教研組住院醫師培訓管理小組(科主任、高年資主治醫師、教學秘書三人以上)按照培訓實施細則要求,對住院醫師進行理論、技能考核,并做好記錄。各教研組有理論考試試卷、評分標準,技能考核項目評分表并有監考老師兩人簽名備案??平滩?、兒內科教研室和院級督導專家考核小組,負責對住院醫師的年度和階段考試考核??己瞬患案裾邔⑦M行補考,補考仍不及格者延長規范化培訓時間,直至考核合格。
醫院目前晉升職稱評定制度上存在重文憑、輕實踐,重論文、輕臨床的傾向,導致部分青年醫師認為只有攻讀學位、才是青年醫師成才之道,熱衷于考研,從而忽視了臨床技能培訓。還有部分高學歷規培生一分配到醫院便確定??疲嗈D時只關注與自己專業“有關”的知識,對通科知識的掌握重視不夠,容易導致規培生臨床思維局限、知識結構不完善。此外,部分臨床科室工作量大,重臨床人力使用,輕臨床技能培訓,把住院醫師培訓簡單地作為臨床基本人力使用,在臨床工作中更多采用家長式的一言堂和命令式的培訓方式,忽視了住院醫師的主觀能動性和臨床思維的培訓。個別臨床科室人員緊張時,讓輪轉醫師在本科室輪轉時間延長,出科滯留,或要求已經在其他科室輪轉的本科室醫師回本科室“頂班”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住院醫師不能完全按照輪轉培訓計劃進行,輪轉計劃難以按時保質完成。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及基本技能一直是對臨床住院醫師考核的重要內容。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使臨床技能的考核流于形式。由于部分科主任對醫生培訓的重要性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加上科室日常工作繁忙和部分考核老師礙于情面,使得考核不夠規范,考核缺乏統一評分標準,個別帶教教師僅根據個人印象進行評分,難以真實、具體的體現出受培訓醫師的真實成績,導致規范化培訓流于形式,質量下降。盡管對住院醫師科研和教學能力培養作了探索式的嘗試,但投入的精力財力甚少,缺乏必要的實踐和完善的管理機制。住院醫師主動參加院內外科研交流的意識不強,不愿意在申請課題、論文撰寫中投入精力,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不高,帶教實習過程中對教學相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臨床實習帶教中只是簡單完成日常臨床工作,啟發實習生臨床思維不足。
醫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學科,醫學實踐性的特點決定了學歷不能代替臨床實踐技能,臨床醫學高學歷只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程度以及掌握何種專業知識的證明。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必須具有高水平的臨床實踐技能,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正是實現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充分結合的最佳途徑。加強醫生規范化培訓宣傳力度,全院各級各類部門明白規范化培訓的意義和重要性,保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順利完成。帶教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培訓意識對培訓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帶教教師教學水平和積極性對帶教教師在住院醫師進入基地參加培訓期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強化教師的教學意識,醫院及科室領導首先要重視教學,在制定醫院科室管理改革方案中,充分考慮對教學的影響,人事部門可將住院醫師考核成績納入帶教教師的績效考核中,在職稱晉升和獎金分配時考慮相應的權重,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以促進帶教教師水平和工作積極性的提高[3]。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關鍵是對其技能的培訓,而培訓是否達到要求、起到作用,關鍵在于考核,考核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最能體現規范化的內容之一[4]。制訂有效、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標是對培訓效果的重要評價措施,也是促進培訓工作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時刻做到“以考促訓”[5]。對考核不及格者,延長輪轉時間,直到考核通過為止。各臨床科室加強對輪轉醫師的出科技能操作考核,進一步完善考核方法,科教部等管理部門注意監督、抽查,將出科技能考核納入科室的績效考核中。組織住院醫師積極參與院內學術活動,開闊視野,激發創新意識。醫院已組織住院醫師參加科研論文寫作專題講座與培訓,請有經驗的教師結合自己寫作的實際情況講述科研論文寫作技巧,使住院醫師在論文寫作方面受益匪淺。同時還要求規培生導師除了對住院醫師進行臨床實踐指導外,還要充分了解其個性、特點和興趣,幫助住院醫師進行科研選題和論文寫作。此外,鼓勵住院醫師開展讀書報告活動,多閱讀多學習,一方面可以培養住院醫師檢索文獻、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他人的論文中學習他人的研究思路,并找出其研究中的不足進行討論,借鑒他人的研究方法,尋找新的科研切入點,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學術思想和見解。鼓勵住院醫師參與臨床教學的過程,通過教學可以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水平,優化知識結構,鍛煉語言交流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不定期開展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組織專家“點評”教學內容、方法及教學技巧,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人才培養是醫院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根本保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科學發展和醫學人才成長的必然要求,是保證醫療質量的關鍵。我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不斷探索適合我院情況的規范化培訓方法,將始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本文作者:張偉、李曉靜、王曉鷗、劉瑤、周文智 單位: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文章編號:1003-1383(2011)06-0800-03 中圖分類號:R 47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6
護理學專業已提升為一級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培養護理創新人才。我國頒布實施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專業中要求護理本科畢業生“應具有基本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痹诔珜撔戮竦慕裉?,增強創新的意識,培養創新型護理人才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緊迫,而創新型護理人才培養的基礎,就是學生在校期間創新意識的形成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理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是護理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之一。我校地處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60%的學生來自基層及少數民族地區,畢業后絕大多數回到基層工作。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及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基層醫療事業迅速發展,但高端護理人才缺乏,急需具有創新能力的護理人才充實到臨床及護理管理的崗位。本著“加強基礎、突出素質、注重能力、引導創新”的原則[1],為了更好地實踐我校培養“精醫術、懂人文、有理想、能創新”的辦學定位,近年來實施護理本科生科研導師制教學改革實踐,取得較滿意效果。
對象與方法
1.對象 以我校2004級、2005級、2006級五年制護理學本科(英語方向)共1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143名,男生7名,年齡19~23歲。
2.方法 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教學計劃,并在此基礎上實施科研導師制針對性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具體做法為:①選聘導師。由護理學院在學校專、兼職教師中選拔責任心強,副高以上職稱或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擔任導師。并將導師的基本信息及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向學生公布。②選擇導師。一般于大四第二學期開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對導師的了解自行選擇導師,由每位導師確定帶2~3名學生。③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在完成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預防醫學》《文獻檢索》《護理研究》等相關課程的基礎上,以專題講座、參加相關學術活動、小講課等形式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內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識、護理科研概況、統計學基本知識、護理論文撰寫方法等。④舉辦科技創新活動。學生自由參加學校及院系組織的科技活動。⑤到基層教學基地掛職鍛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⑥科研實踐。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科研選題,撰寫科研立項標書,進行開題報告,由護理學院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學生獲立項后帶著課題進入臨床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由導師和臨床帶教老師共同監督實施課題。實習結束回到學校后安排2~4周時間撰寫論文,由護理學院組織進行論文答辯、評分。
3.評價 ①科研立項:由護理學院組織科研開題報告,專家組從選題意義、科學性、實用性、可行性、創新性、譯文、課題完成量等七方面評價,答辯通過給予立項,不能通過者由導師根據專家意見指導學生修改,合格后給予立項。②論文評價:畢業論文成績由導師評分、專家評分、答辯小組評分三部分組成,比例為3∶2∶5;評價標準從學術價值、實用性、創新性、論點論據、語言文字、參考文獻、答辯情況等七方面進行評分,總分90分以上為優秀、85~89分為優良、80~84分為良好、60~79為分合格、59分以下為不合格。
4.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1.5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結 果
1科研課題研究內容 150項學生科研課題研究內容,前三位順位依次為:調查分析、臨床護理觀察及健康教育。而新技術運用、護理管理和教學改革所占比重較低。見表1。
2.課題完成情況 150名學生中有144名學生能按計劃實施并如期完成,占96.0%。6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無法實施或完成課題而要求更改研究內容,并在導師指導下調整,最終能完成課題。
3.論文評價 論文評分優良率為42.0%,良好以上的達79.33%,無不合格論文。見表2。
討 論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新世紀以知識創新為突出的特征,創新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創新離不開科研,科研是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基本活動,是加強護理研究、推動護理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張金萍等[2]認為21世紀的護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內容將是以健康人而非病人為對象開展預防、保健、社會服務等工作,根據社會市場需求和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護理學專業的學生應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醫學基礎知識和先進的護理理論及技能,能在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科研工作的高級應用型護理人才。本科生導師制是近年來許多高校在借鑒國外高校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需要,探索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種新的工作機制[3]。我們通過實施導師制針對性地培養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初步顯現人才培養效果。
1.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識 護理本科生應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已是護理學界的共識,隨著護理學科的提升,加快學科建設步伐成為重中之重,而科研意識淡薄、科研能力欠缺是護理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除歷史原因外與隊伍學科氛圍有密切關系,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護理教育抓起。在國外,護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碩士畢業生承擔,對本科及大專生未作要求[4],但美國的一些研究型大學為提高本科教育水平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其創新能力,培養學術后備人才則成為這些改革的中心環節[5]。當前我國護理博士生幾乎是鳳毛麟角,碩士生的教育也在起步發展階段,護理科研的重任落到護理本科畢業生的肩上。我們通過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的實施,三屆護理學本科學生科研立項達150項,從結果看到,雖然學生科研立項的內容比較局限,新穎性不夠,45.33%為調查分析,新技術應用僅占5.33%;論文撰寫的優秀率僅為7.33%,質量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學生有了實踐機會,科研意識有明顯的提高。
2.培養初步的科研能力 護理本科生學制五年,在校學習時間相當充裕,參加校園文化、學術活動的機會多。我們在入學后第一、第二年就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利用節假日定期輪流到實踐教學基地掛職,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早接觸臨床、早接觸實踐、早接觸病人、早接觸社會,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臨床思維和評判性思維,發現問題,萌發探索及解決問題的好奇心和強烈欲望,導師因勢利導地培養創新思維,為科研選題和開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礎。本科生通過課堂-實踐-文獻檢索-選題-立項-撰寫科研標書-開題報告-實施課題-撰寫論文-論文答辯,經歷科研工作的全過程,體會其中的艱辛與獲得成功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知識的不足,激發學習興趣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論文評分結果顯示優良率為42.0%,良好以上的達79.33%,說明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驟、方法和科研論文書寫的程序與要求,具備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
3.符合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及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人民群眾對護理技術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護理常規不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臨床需要的護士是醫學基礎知識牢固,專業知識扎實,技能操作熟練,溝通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獨立思考及臨床思維能力,在工作中不墨守陳規,能不斷創新的新型高級護理人才。而在欠發達地區對上述新型高級護理人才更是求賢若渴,如我校所處地域是全市總人口382.63萬人,有12個縣區的少數民族地區,2010年底注冊護士有4000多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注冊護士只有1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本科畢業生充實到臨床一線,對本地區護理學科的發展更是非常緊迫而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當前護理本科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時明顯不夠,如我校的培養方案中《護理研究》理論課為僅18學時,為了彌補不足我們采取專題講座,課外活動及假期的社會實踐來補充,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一定成效,既能節省學時,又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4.科研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考 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學校教育階段是培養的基礎,護理本科生文化基礎較好,具備有科學研究的潛質,學校如能正確引導,樹立科研意識,讓學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對今后工作有重要的意義。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科學研究工作,經過親身體驗,從中感悟科學的嚴謹、倫理道德的重要,樹立科學研究的意識,培養創新能力。作為護理教育策劃者及護理教學管理者,應從有利于學科可持續發展和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整合課程,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不拘泥于課本和課堂,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全面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我們體會到導師制的優勢是:導師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興趣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研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生能在直接參與導師課題實施,協助導師進行資料收集,數據錄入等具體科研工作,有比較多的機會與導師溝通交流。實踐證明,學生課題的水平,撰寫論文的質量與導師的水平和能力及指導程度有密切的關系,沒有導師的正確指導,僅靠課堂中講授學生是無法進行科研立項并實施的。因此,導師制能提高護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培養創新型護理人才的有效模式。不足之處是少部分導師因教學、臨床或管理工作任務繁重,對學生投入精力不夠,今后將進一步完善。
總之,注重護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將有力地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質量的提高,將為社會輸送更多思維敏銳、素質全面的創新護理人才,從而促進護理專業人員學術和社會地位的提高[6]。培養護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學校、學生重視外,與臨床帶教老師的科研能力和意識、實習醫院的科研環境有緊密切的聯系,需要參與護理教學的各機構、部門、人員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東玲,楊培常,李 偉, 等.護理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6.
[2]張金萍,劉文慶,劉麗華,等.護理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新體系的構建[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30(7):89-90.
[3]曾凡東.科學評價是本科生導師制健康發展的動力[J].當代教育論壇2005(3):30-31.
[4]仇瑤琴,陳曉英,沈園園,等.護理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 25(3):214-215.
[5]Chapman H.Towards effective group-work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e Today,2006,26(4):298-303.
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文理科的,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多需要在臨床實習和學習過程中深刻理解認識疾病。在理論教學與臨床教學的時間安排上,基礎型研究生的理論教學時間確實偏長,但并沒有達到實際所要求的精度和深度,反而導致部分學生形成了松散浮夸的惡習,以至于在后期的臨床教學中,對忙碌的病房生活不習慣,甚至恐懼,產生混完一年隨便做個課題趕緊畢業的想法。精簡壓縮理論教學的時間勢在必行,新學期即將開始的半年制理論教學應該是積極的,嚴格學分控制是保證質量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2]。必要時將理論教學時間,安排在臨床教學期間,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可能更有價值。
2按主治醫師的標準加強臨床實踐技能
在臨床教學中,應給臨床研究生更多臨床實踐、動手操作、搶救危急病人的機會。導師在這一環節中起關鍵作用,制定嚴格的培養計劃,有計劃地實施培養計劃,不能安排輪轉專業小組后就不管不問,應該協調全科,針對性帶教,除了導師外還應該有專職資深上級醫師帶教,安排他們值班,全面完成各種疾病的處理、各種操作和技能的完成[3]。因此,在每個階段導師都應進行跟蹤式考核,研究生階段的臨床能力培養成果可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臨床工作能力。除了完成本專業方向臨床實踐培養時間外,有針對性地擴大輪轉的范圍,使其對其他相關和常見的臨床知識增加認識,全面掌握,對將來提高臨床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開闊思路、視野是相當有幫助的。
3培養學生研究分析問題和科研教學能力
加強對導師研究方向的了解和專業學術科研課題的選擇:學術課題的選擇過程,實驗思路、實驗方法的設計,是研究生培養必須經歷的步驟,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不管是學術型研究生還是臨床型研究生都應該培養這樣的能力。為了完成任務必須做到:提前與導師溝通,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提前查閱文獻關注學術前沿,多接觸專業研究問題;了解國內外新的研究動向,必須閱讀至少50篇國內文獻和50篇國外文獻是必要的,力爭要看的更多,綜述要盡早完成。自選課題進行研究也是可行的,但應避免不切實際的高難度,應具有可操作性、減少主觀盲目性、加強針對性,使之確實能解決臨床診療工作中的疑難問題,這對學生的要求更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更高的悟性,需要更扎實的功底[4]。如果有導師的指導完成會相對容易些,應該鼓勵自選課題,因為這更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