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通信本科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現設置有工商管理、工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項目管理、工程管理等管理類專業。
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2014年4月修訂與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條例中指出: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最后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專業實踐應用能力、理論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畢業及學位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之一。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然而在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的調查中,我們對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與撰寫結構有以下的看法:
一、論文選題存在“過空過大”現象
對于人文管理經濟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繼續教育學院在本科畢業論文撰寫規范中提出以下的遵循原則:要依據本專業的特點,盡量從經濟、管理、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進行選題。選題要有明確的針對性,避免“過空過大”。
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畢業論文選題的確存在“過空過大”的現象。有些學生對論文選題把握不當,選定的論文題目范圍太寬太大,難以收集第一手資料,難以展開撰寫。[1]論文內容不充實,不符合培養要求和目標。有些學生什么資料好找就選什么題目,選題理論性太強,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相符,不知如何下筆,不知如何分析、論證,難以完成。有些學生則利用互聯網提供的“搜索”“剪切”“粘貼”等功能,摘抄、堆積而拼湊畢業論文,甚至存在抄襲現象。
對于管理類專業學生有選擇“中小企業人力資源危機與預警研究”“薪酬調整機制的探討”“企業目標市場的選擇與產品定位”“房地產營銷戰略研究”“論企業品牌戰略”“工程建設成本控制研究”“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論建筑工程的監督管理”等作為畢業論文選題,我們認為就成人教育的學生而言,以上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都是很大的研究題目。
二、選擇撰寫應用研究型的畢業論文
我們認為成人教育管理類專業本科應選擇撰寫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從而確定畢業論文選題。選擇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更符合成人教育特點
成人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高中或中專畢業后走上生產、工作崗位的從業人員。而選擇修讀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很多已在單位從事管理崗位的工作,因此成人教育管理類專業本科生一般具有以下的特點:
1具有較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工作經驗
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管理類專業采取成人高考(業余、函授)、網絡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學習的形式。很多學生在本科學習前已在管理等崗位工作了多年,積累有較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工作經驗,這些經驗增強了他們的認知能力。經驗是他們學習的一個重要的資源。
2期望把理論學習應用于實踐
由于很多學生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在工作實踐中遇到不少的困難與問題。在學習管理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本科階段,不少學生已嘗試結合所學習的管理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在畢業論文階段,他們期望借助指導教師的幫助,解決一些工作實踐的問題。因此與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他們的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動力更大,更期望把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3理論知識積累尚不足
成人教育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很多學生工作相當忙,又有家庭負擔,工學矛盾使學生很難有時間保證系統專心研究管理學基礎理論。由于成人教育的學生理論知識水平普遍較低,有些學校在教學與考試上降低對學生的培養標準,學生學習與接受的知識面較窄。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相比,成人教育的學生理論學習的系統性和理論知識積累上有欠缺,理論分析能力顯得不足。
(二)管理學科的特點有利于撰寫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
管理學科是直接指導實踐的方法論,管理學科的知識體系具有專業性、廣泛性和社會性。[2]對于成人教育的學生,在管理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更重視以管理類課程理論為基礎,聯系社會實際分析較典型的案例,培養學生特有的管理思維,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和實踐。
管理研究論文按論文的功能可分為:基礎理論型論文、應用研究型論文和學術論爭型論文?;A理論型論文是運用科學抽象、實證分析等研究方法,對管理領域的理論進行研究的論文。應用研究型論文是運用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建議的論文。學術論爭型論文是就管理問題的不同觀點開展爭論的論文。根據成人教育學生的特點,我們認為撰寫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更有利于成人教育學生發揮其長處,能將理論學習與實際密切結合,更有利于他們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工作經驗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在應用研究型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定制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目前已構建了“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定制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院整合教學資源,實現送教上門,打造“學科知識+實踐技能”相結合的創新性課程體系?,F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類專業已探索與實踐定制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由于是聯合行業、企業創辦直屬班,學生群體都在同一企業工作,具有共同的職業生涯,具有較強的歸屬感和凝聚力。他們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豐富的感性認識。他們關心企業的發展,有共同的企業研討問題。因此選擇撰寫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更有利于定制式應用型人才培養,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企業更歡迎。
三、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
畢業論文的選題是畢業論文的起點,是決定論文基本框架、主要研究內容和論文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畢業論文的選題既要保證專業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與他們的工作實際和專業有機結合,選題宜小而具體。[3]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選題規模應適當,應選擇密切聯系學生具體的工作實際,能夠獨立完成的課題。
在對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調查中,我們認為管理類專業的一些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選擇“廣州歐康公司員工培訓的誤區與對策研究”“廣州海洋公司員工激勵機制研究”“南建公司提高客戶裝機滿意度的研究”“ST零售企業經營的市場定位研究”“廣東省空調行業銷售管理策略研究”“通信代維企業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研究”“中鐵十六局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廣州蘿崗區經濟適用房工程質量監理研究”等研究課題,是屬于管理類專業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的選題。
在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范中提出:一份完整的畢業設計(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題目、摘要和關鍵詞、目錄、正文、參考文獻、附錄、致謝。在撰寫規范中示例了某一管理類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目錄。從“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一文的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到該生畢業論文的撰寫結構,了解該生撰寫論文的思路。該生結合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的實際情況,在實地調查與問卷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廣泛收集第一手資料,運用管理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分析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所在,為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的改進提出相應對策。本論文層次分明,具有邏輯性,論據充分,論證有力,研究結果很有實際意義與借鑒作用。研究結果也表明:該生能較好運用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為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的完善做出一份貢獻,也展示了該生本科階段學習的成果。
“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的正文結構如下,第1章緒論,包括本課題的研究背景、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國內外文獻綜述,主要研究內容、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其中國內外文獻綜述是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針對本論文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進行文獻綜述。文獻綜述包括了國內外研究理論、研究方法、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文獻等。第2章允升公司概況與公司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現狀分析。通過對公司員工的結構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現狀的描述,分析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第3章允升公司員工滿意度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在調查結果統計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存在問題的原因。第4章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改進對策與實施建議。運用管理學理論知識,提出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改進的思路和原則,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以及實施的建議。最后一章是結論部分。結論是對整篇畢業論文主要研究成果的總結,指出本研究內容的創新性,應用前景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指出本研究中尚存在的問題及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我們認為“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畢業論文,符合管理應用研究型論文的撰寫結構。管理應用研究型論文是運用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對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分析問題的原因,提出具體解決問題的對策。因此“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畢業論文的撰寫結構可供參考。
關鍵詞:移動通信 后備人才 應用型本科 創新的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a)-0121-03
在近數十年來,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一樣,從無到有,并經歷了飛速的發展,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并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而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一支強大的技術隊伍的支持,例如優秀的工程師,優秀的產品經理等。而這支強大的技術隊伍的后備人才就是各個院校的通信專業的畢業生。
但是許多通信公司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通信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對通信的網絡架構不熟悉,對通信的產品很陌生,連一些很基本的東西都不會?學生們到底掌握了多少技能?同時,通信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也普遍有這樣的疑惑:學了這么多專業基礎課,學了這么多通信的理論知識,到底該如何去應用?畢業后到底能做些什么工作?
這是目前橫在用工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一條“鴻溝”,而這“鴻溝”是由于在現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下,理論和實踐的不匹配,脫節所造成的。
那么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填平這條“鴻溝”呢?這就要求當前高校中從事通信專業教學的工作者要有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到目前通信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能動腦,又能動手的復合性人才,培養出一支合格的通信人才后備軍。
1 當前社會對通信專業的需求
在當今社會中,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給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在我國,移動通信網絡從20世紀80年代末的1G網絡,到90年代中期的2G網絡(主要是GSM),到21世紀初的3G網絡,再到目前如火如荼的4G網絡,經歷了顯著的發展。通信網絡從給人們提供最簡單的打電話功能,逐步發展到讓人們利用網絡發短信、彩信,再到目前的讓人們利用通信網絡上互聯網,瀏覽網頁,下載電影,以及使用微信、手機QQ、手機淘寶等。手機終端也從笨重的模擬制式手機(俗稱大哥大),發展到輕巧的數字制式功能機(以諾基亞為代表),再到現在的智能手機(以蘋果,華為等為代表)。
我國的移動通信產業在近30年的發展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業,從1G、2G時代的跟隨者,到3G時代的競爭者,再到4G時代的領跑者,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了一席之地。華為,中興擁有自己的一大批專利和許多創新發明,而這得益于這兩家高科技公司擁有自己的一支強大的技術隊伍。而這些技術人員都是全國各高校的通信專業的畢業生。
可見,社會目前及將來對通信專業的畢業生有著大量的需求。而通信專業的畢業生們也都會有較輝煌的職業發展前景。
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來考慮,我校太湖學院位于經濟較發達的無錫。在無錫,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在無錫都有分公司。而無錫作為全國經濟較發達的城市,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對移動通信的需求也是較大的。無錫移動,無錫聯通,無錫電信都已拿到 4G牌照,并且都在建設各自的4G精品網絡。另一方面,在無錫的大街小巷,廣大消費者也都在用著最時新的智能手機。
所以對于廣大的通信專業畢業生,如果在無錫從事移動通信行業的話,一方面可從事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網絡的建設和維護工作;另一方面可從事移動終端(手機)的檢測維修工作等。前景看好。
同時,當前物聯網行業正在興起,而無錫作為物聯網的全國戰略發展基地,在物聯網方面大有可為。而物聯網是和通信行業緊密相關的。比如人們想利用手機來遙控家中的一些家用電器,就必須要經過移動通信網絡。所以通信專業的畢業生在物聯網行業將如魚得水。
總之,無錫作為長三角的一顆明珠,經濟發達,在移動通信和物聯網行業對通信專業的畢業生有著巨大的需求。太湖學院的通信專業畢業生在無錫,長三角,乃至全國,都將有著巨大的用武之地。
2 培養應用性通信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必要性
對于培養通信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來說,為解決學生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就必須讓學生在充分掌握通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通信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的鍛煉,以達到培養出“基礎知識比高職高專學生深厚、實踐能力比傳統本科生強”的應用型本科通信專業人才的目的[1]。
應用型本科通信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就是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能勝任通信產品的研發與設計、通信產品的調測和技術支持、通信企業的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特色主要應該體現在“應用”與“本科”二者的有機結合上,體現在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與優秀的實踐動手能力的結合上。應用型本科院校有別于普通的高職高專學院,其定位的本科辦學層次,決定了教學內容中理論基礎部分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應用型本科院校也不同于傳統的本科院校,它必須面向市場,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培養經得起市場檢驗的人才,因此,必須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實踐應用技能的培養。
3 大四學生實訓教學模式的運行
為實現高級應用型通信人才培養目標,學院通過產學研合作、工學結合,利用學院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將理論和實踐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大四學生實訓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在大一,大二,大三主要是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課程設計和相關課程實驗,在最后一年,大四則主要進行專業實訓,即到相關的通信公司從事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實際工作,通過對通信系統的實際調測,技術支持,軟件編程和測試,一方面將所學的通信理論用于實際中;另一方面通過實際的操作來更好地理解通信的理論。
3.1 整合優化專業基礎課程――強化大一至大三的基礎作用
通信專業基礎課程的授課時間從4年縮短為3年,不是說一味地將原有課程全部壓縮到3年里上完,這樣會過多地占用學生原本的課余時間,造成學生的負擔過重,不利于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也不符合大學生自我學習的特點,同時對學校教學設施和上課教師的安排上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這就必須對所授課程的數量和課時進行必要的調整。但是調整并不只是簡單的刪減,而是突出骨干理論課的作用,例如《通信原理》《移動通信概論》《物聯網概論》等課程,強化了通信理論知識的基礎作用。
調整主要從整合、優化課程體系著手。首先,將知識點相近的課程整合,從而合并了重復的內容,減少相應的課時;其次,專業基礎課要全面扎實,專業課則應與專業方向結合更加緊密,與專業方向聯系不大的課程可作為選修課,在培養計劃中可留出一部分學時,但不宜過多;再次,在一些專業課程中,根據實用夠用的原則,進一步精簡內容,減少課時;最后,在三年里的每個學期中,可適當增加一些課時量,將一部分課程,按承上啟下的銜接關系,適當提前。
當然在調整專業基礎課程的過程中,也應融入相應的實踐內容,主要是通信認知和通信基礎方面的實踐,以實驗和課程設計的形式為主。主要環節有:通信原理實驗和課程設計、移動通信實驗和課程設計、物聯網通信實驗和課程設計等。
3.2 增加專業實訓活動――加強實訓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大四這一年的時間里,增加專業實訓活動,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起來,這階段主要是綜合性、專業性的實踐。
一方面讓學生從事和通信專業方向結合緊密的實踐活動。例如,通過在通信運營商公司中從事通信網絡(2G,3G,4G)的運行維護,來更好地理解移動通信的理論和移動通信網絡的架構。使得學生們在畢業后能立即投入移動通信的行業中,成為移動通信領域的生力軍。
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時,所選取的畢業論文題目為通信公司所實際需要的課提,即在實際中所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空對空”的題目。例如,目前,各大通信運營商都在大力發展4G(LTE)網絡的建設,通信運營商之所以要大力發展4G(LTE),是因為4G(LTE)和3G相比,具有以下特點:LTE支持1.25~20MHz帶寬,提供上行50 Mbit/s,下行100Mbit/s的峰值數據數率;LTE提高小區邊緣的比特率,改善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LTE的頻譜效率達到3GPP R6的2至4倍;LTE支持增強型的廣播組播業務等。這些特點使得人們在用4G(LTE)網絡通話時,話音質量更清晰;用4G(LTE)網絡瀏覽網頁,下載視頻時,速度更快,畫面更逼真。所有這些,使得4G(LTE)的大力發展成為大勢所趨。但是在目前階段,由于4G(LTE)網絡還處于建設期,所以在不少地方還有盲區,信號未能有效的覆蓋,這是通信公司所頭痛的問題。針對這個實際存在的問題,有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時,就選取通信公司所需要的4G(LTE)網絡覆蓋優化作為畢業論文題目,在完成畢業論文的同時,又解決了通信公司的實際需要。將所學的通信知識和理論用于實訓中,同時通過實訓又反過來加深對通信知識和通信理論的深刻理解。
4 大四實訓教學模式運行體系的完善
4.1 轉變學生的觀念[2]
大四實訓的教學模式與學生所了解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同的,前三年課程緊,學生容易產生抱怨情緒,第四年不上課,都是專業性綜合性實踐活動,學生容易產生“我已經實習了,學校方面馬馬虎虎就好”的錯覺,從而把精力都放在實習、找工作上,不能很好的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實踐教學任務。因此要注重對學生的動員工作,轉變學生的觀念,讓他們理解實行大四實訓教學模式的初衷,更好的學習基礎理論知識,更好的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2 “教師,工程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師資是教學工作之本,有一支業務精良、結構合理、敬業愛崗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質量得到提高。而大四實訓的教學模式下,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則需要大量的“雙師型”教師,其專業實踐經歷和能力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學校應該推出相關措施。一方面,可以引進具有實踐工作經驗的工程師補充到教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讓新教師半脫產或在崗到校內外一些實際工作崗位上鍛煉,校內師資的培訓也可以通過定期選派教師到校內外實習基地鍛煉[3]?!半p師型”教師不僅可以將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結合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可以帶入一些企業需要的科研項目,使理論教學、專業實踐緊跟時代的步伐,切實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同時,當前社會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時時學習”的時代,學生必須掌握相當強的自學能力?!笆谌伺c魚,不如授人與漁”,雙師型教師由于兼具了在高等院校象牙塔和實際工礦企業的雙重經歷,在“授人與漁”方面便具有較強的優勢,可以教會學生如何來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學方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以便學生離開學校,踏上社會后,在工作中能自學新的理論知識,更好地服務于實際工作。
4.3 實訓單位和實訓內容的審核
學生需要與所學專業相對口的實訓單位來提高實踐能力,而企業也需要專業對口,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來為自己工作、創造利潤,這實際上既是一個雙向的選擇,又是一個雙贏的選擇。同時出于教學培養的要求和對學生的保護,這選擇又必須在學校的掌控和監管之下。學生必須向學校提供實訓單位的證明,由學校負責對實訓單位的資質和學生實訓的內容進行全面細致的審核,從而保證學生實訓的質量。如果學生將實訓單位的實際項目作為畢業設計課題,那么學校還必須根據本科畢業設計要求,對項目中應由學生獨立完成的部分進行細致的審核,同時安排一名校內教師作為該生的指導教師,而指導教師會全程跟進該畢業設計,以保證該學生畢業設計的獨立性及畢業設計的優良質量。
4.4 對實訓活動進行合理的管理制度
(1)制定了大四學生實行每日早晚簽到制,這樣既能保證學生能有充分的自我支配時間以開展畢業設計和實習工作,又能使學生形成優良的作息規律,培養其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
(2)以畢業設計指導老師為組長,以學生輔導員,學生所在班級的班干部,學生本人為組員,來成立小組,形成對學生實行院系、班級、小組、寢室的多級交叉管理制度,相互監督,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加強管理,以達到發現問題能及時解決問題的目的,確保學生實訓活動的順利進行。
(3)學生實行定期匯報制,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就將實訓活動的進度,實訓活動中已完成的工作,實訓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向指導教師進行匯報。指導教師據此來規范學生的實訓活動,使學生養成優良的科學研究習慣,進而提高其整體科研水平及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行學校定時對實訓單位回訪的制度,通過回訪,了解實訓單位到底對學生期望怎么樣的專業技能和理論基礎知識,這樣學校便能在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知道理論中的哪些知識點,要點是實際工作中所迫切需要的,那么教師對這些知識點,要點就要給學生講細,講透,便于學生能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工作。
5 結語
大四實訓教學模式整合了優化專業基礎課程,增加了專業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與優秀的實踐動手能力為目的,符合應用型本科通信專業培養目標。教學實踐證明,有很強的教學價值,并且得到了用工企業的普遍歡迎,用工企業紛紛表示,經過大四實訓教學模式的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強,在工作中能快速上手,迅速成長為骨干力量。
最近,愛立信公司描繪了移動市場發展的基本面,并點出了如下關鍵點,到2020年,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將無處不在,全球70%的人口將使用移動智能手機,移動寬帶網絡將覆蓋全球90%的人群[4]。
通信產業蒸蒸日上,我相信,經過大四實訓教學模式的通信專業畢業生必能成為通信產業的合格后備人才,為經濟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莊華潔,周金其.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 2004(6):108-109.
[2] 李正梅,王林.高校旅游管理專業“3+1”教學模式初探[J].內江科技,2006(5):65.
1計算機軟件開發類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自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以來,全國各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導致畢業生數量也相應大規模增加,給高校學生的求職擇業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為了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為求職帶來一些實際項目經驗,計算機專業越來越多學生選取了軟件開發作為畢業設計課題。然而,在各高校實際當中,本科畢業設計質量已經下降,軟件開發類論文與實際完全脫節,歸根結底是沒有一個可以從頭到尾指導學生進行軟件開發的學習模式,主要存在下面幾個不足之處。
1.1學生問題
學生設計能力低,編程水平差,無項目實際經驗,既不知道軟件開發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也不知道程序語言代碼編寫和開發工具界面操作,甚至不知道從何處開始下手準備畢業論文,成為目前軟件開發類畢業論文質量差的根本原因;學生思想上存在誤區,不重視畢業設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為畢業設計與普通課程一樣,對畢業設計敷衍了事,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認真努力開發軟件,總是被動、消極地接受學習,成為軟件開發類畢業論文質量差的直接原因。
1.2學校問題
學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間,一般只是簡單地開設各科課程,并沒有將所有軟件開發類課程結合起來,直接導致出現學生軟件設計能力低與開發水平差的現象;從論文開題、中期檢查到論文答辯等過程中,并沒有嚴格按照各種材料上交的日期進行,普遍是最后答辯時上交補交所有材料,甚至包括論文開題報告,直接導致學生消極怠慢的態度;最后的畢業論文考核是最關鍵的問題,也是目前畢業論文相關制度中管理最混亂的一部分。既沒有一套規范畢業論文考核標準,也沒有對畢業論文的中間過程進行監控,就連最后的論文答辯也只是流于形式。
1.3教師問題
大部分教師沒有項目開發實際經驗,只知道軟件設計理論基礎,不能全方位地指導學生,更加無法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成為畢業論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2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繼承和發展歐美20多年以來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將“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是2004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研究創立,CDIO分別代表了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等四個學習過程,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3]。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大綱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4]。本文將CDIO模式的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等四個學習過程引入到計算機軟件開發類畢業設計中,要求嚴格按照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這四個階段進行,并將每一個階段的成果都作為畢業論文考核的依據,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既能讓指導老師清楚整個設計流程,并根據階段安排加以指導和督促,也能讓學生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努力投入到畢業設計當中。在彌補學生軟件開發水平不足的同時,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綜合設計的能力,最后達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目的。
3基于CDIO模式的計算機軟件開發類畢業設計
3.1構思階段
畢業論文是從學生的選題開始,一般是由老師提供一系列題目,再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這種方式遏制了學生的主動性。應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專長和對將來的職業規劃等情況,利用各種參考資料主動搜索與查找適合自己的題材范圍,再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畢業論文題目。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設計積極性,為后面的畢業論文工作提供有利條件,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之后,指導老師提供軟件開發類參考資料,并在中國知網等學術平臺搜索課題相關文獻,確定論文的基本要求,給學生下達論文任務書。學生根據接收到的任務書,利用軟件工程專業書籍、中國知網等學術平臺、論文相關的Web網站,查閱大量的資料,了解論文的背景、研究現狀和開發意義,確定論文的研究內容和開發中的關鍵問題,撰寫論文開題報告,完成軟件開發的構思階段。
3.2設計階段
設計階段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和總體設計,正式開始畢業論文的設計工作。根據資料查閱、市場調查和企業要求等形式分析軟件產品操作流程、功能列表,完成系統需求分析,并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重點進行功能設計、模塊劃分、模塊接口規范、數據庫概念設計及數據庫邏輯設計,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修改不斷完善,最終確定系統的總體設計。然而,在軟件開發設計階段,學生論文還沒有開始寫,軟件程序也沒有完成,指導老師無中期檢查依據,不能有效地督促學生開發設計。因此,在設計階段完成之后,應該形成需求分析、數據庫設計、概要設計等相關說明書,作為畢業論文中期檢查的材料,納入論文考核的范圍。
3.3實現階段
實現階段是學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點,也是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量最大、所需時間最長的一個階段,直接決定最終畢業論文的質量水平。學生需要掌握軟件開發工具、程序設計語言等基本理論與方法,根據系統總體設計的功能模塊、接口規范等進行數據庫的實現、程序代碼的編寫,并反復運行與測試。此階段生成詳細設計說明書、編程規范、測試等文檔,作為畢業論文第二次中期檢查材料。在這個階段有了指導老師的督促,能夠完全確定系統功能,不至于在后期階段又需要反復修改。
3.4運作階段
根據前期產生的開題報告、需求分析、數據庫設計、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程規范、測試等文檔和開發好的軟件系統撰寫畢業論文,并參與論文答辯,是學生畢業論文的總結階段,不僅著重體現學生的寫作水平,更能了解學生對軟件的學習情況,是分值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最后,將所有文檔和論文、答辯情況一起評分,獲得畢業論文成績。
4結語
【關鍵詞】高職 自動化專業 畢業設計教學 頂崗實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C-0168-02
當前,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工業革命,以機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和新型材料等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來臨。它將極大改變傳統的商品制造方式,并推動生產制造模式的變革,從而改變就業的格局。而作為信息技術的基礎學科自動化技術則是這一輪工業革命的發展基石。與德國工業4.0相比,中國很多制造業還處于2.0、3.0階段,其本質就是中國企業的自動化技術水平距德國企業的自動化技術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如何盡快培養出能夠適應當今科技產業革命的高水平自動化人才,就成為了高職教育的一個重大課題。
畢業設計是達到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工作態度及作風產生很大的影響。但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高職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職原有的教學資源顯得嚴重不足,能夠跟得上潮流的新技術的教育資源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很多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畢業設計的質量也逐年下滑,甚至社會上有人提出取消畢業設計的建議。因此,如何改革畢業設計,提高培養質量成為高職教改的難點之一。
一、高職畢業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畢業設計題目科學性不足。隨著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以“互聯網+”“機器人”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不斷地與傳統的自動化技術相互融合,從而不斷地改變現代企業的生產方式。然而以往的高職畢業設計,過于強調對以往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總結,因此很多畢業設計題目要么過于理論化脫離實際,缺乏實用性;要么陳舊單一,重復率高。從而導致學生興趣下降,降低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勢必影響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
(二)系統方案創新率低。首先大部分學生在選擇畢業設計課題時,都會選擇以前用過的或者相類似的題目,再者,所設計的系統方案也大都是書本上的翻版,缺少創新性的原創,而且重復率非常高。因此,畢業設計質量會大打折扣。
(三)系統設計實用性不足。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現場工作的實戰經驗,所以,在做系統設計時,要么操作不方便,要么安全性不夠,要么與現場其他設備不匹配,要么性價比較低等,導致做出的系統設計往往脫離實際,從而降低了畢業設計的實用性。
(四)論文缺乏條理。首先由于大部分高職學生很少寫過學術論文,所以,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往往缺乏整體布局,因而論文中經常出現結構不完整,內容顛三倒四,上下兩段明顯割裂開來,缺乏自然過渡,層次不明,看起來費力,論證不得力,缺乏邏輯性等缺點,從而降低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五)畢業答辯流于形式。由于每年擴招的學生不斷地增多,就業壓力不斷地增大,所以找工作就成了學生們最重要的課題,因此,很多學校的畢業答辯就流于形式了,不僅畢業論文質量低下,答辯也就成了走過場。不僅無法達到畢業設計的培養目標,而且無法準確衡量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同時對學校未來的就業也產生了很大的隱患。
針對以上問題,并結合自動化專業的特點,本文提出將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進行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際崗位中全面鍛煉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
二、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一)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選題。學生可以將企業里的技術改造,產品開發,系統集成等科目內容,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于自己的科目內容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內容。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的題目大概有如下幾種類型:(1)技術改造型:以PLC或DCS為控制核心的工業現場集散控制系統的技術改造。(2)產品開發型:以單片機為控制核心的電子控制系統等裝置產品的開發。(3)系統集成型:以PLC或DCS控制系統與以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的MES系統等集成系統。(4)實驗研究型:以機電一體化為核心的機器人等新技術的實驗研究。由于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就是自己的實習內容,具有非常高的實用性,所以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了解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技術指導。雖然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都已經在學校學習過自動化專業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但是由于自動化學科的自身特點,使它能夠在不同行業內與不同的專業技術相融合,比如與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液壓技術、機械、數據庫等技術相互融合,因此,就需要從企業里的技術人員或者專業人士中聘請為指導導師,對學生進行其相關專業或者行業知識的技術指導。不僅能夠有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還能夠有效減少系統設計漏洞等缺陷,大大增強了畢業設計的實用性。
(三)加大對實驗裝置的經費投入。隨著自動化技術的迅猛發展,自動化裝置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為了讓培養出的學生能夠跟得上企業的發展步伐,就需要加大對新技術的實驗裝置的引進。通過對新實驗裝置的引入,既可以提高教師與學生的技術水平,還能夠讓做畢業設計的學生有了一個充分的展示平臺。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創新構想與才華在這個平臺上充分的發揮,從而不僅能夠提高畢業設計的技術水平,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并將自己的知識技能和體驗不斷地提高與升華。
(四)加強論文寫作指導。畢業論文是畢業設計工作的總結,因此要想寫好畢業論文不僅需要前期的技術工作的積累,還涉及組織材料等相關寫作技巧等知識。所以,學生可以從企業里的技術報告、技術方案、技術總結等各個方面入手,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撰寫畢業論文的初期,可以幫助學生確定論文的整體布局和結構,在初稿完成后,可以幫助學生檢查內容、邏輯、語句、格式等方面的錯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不斷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五)深入企業開展畢業答辯。畢業設計是衡量高職畢業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尺,也只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畢業設計才具有實用價值,才符合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需求。將企業里的技術專家與學校內的專業老師組合成的答辯專家,能夠更加全面地檢驗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通過企業里的技術專家現場出題,可以有效檢測學生是否能夠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能夠給予學生更加全面專業的建議,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最快的成長。同時企業也能夠通過此類答辯發現適合自己企業所需求的技術人才,同時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就業。
總之,畢業設計是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相結合,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希望能夠為我國的企業轉型升級所需的技能人才的培養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紅霞,賈豐春,鄭舒.高職高專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11(4)
[2]李曉鳳.關于高校電氣自動化教學改革的思考[J].消費電子,2013(4)
[3]黃永文,王海燕,葛繼科.基于培養創新能力的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17)
[4]徐麗玉,鄧嘉明.地方高校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的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5(2)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YB2014497)
論文摘要:基于FMS技術開發了模塊化機電一體化教學培訓系統,該系統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機電一體化系統概念的理解,掌握車間柔性制造的方法,最后以作業計劃與調度教學研究性、綜合性實驗為例,論述了該系統在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作用。
為使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機會將所學到的各門專業課的知識綜合性地應用到接近于生產實際的過程中,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應用這種新的理念打下基礎,學院除了建立適合于現代教學法模式的幾個獨立的專業實驗室外,籌建了一個開放式自動化綜合實驗室。在這個綜合實驗室中,我們開發了一套完全接近于生產實際的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由省部共同投資。實驗室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系統組成具有開放性,系統中不同生產廠家的設備可相互兼容,便于以后擴展;二是實驗室資源具有開放性,實驗室可面向校內外各種層次的學生或培訓學員,做到資源共享,擴大受益面。
1 FMS系統組成
柔性制造系統機電一體化訓練設備,包含一條閉環柔性輸送裝置和六自由度并聯加工中心(加工站)、三自由度數控雕刻機及其控制系統、四自由度上料檢測站及其控制系統、搬運站、安裝站、安裝搬運站、智能分類站、現場總線、多層次立體原料庫及其控制系統、多層立體成品庫及其控制系統、自動化輸送線及變頻調速控制系統、PLC數據采集及物料監控系統、系統監控及管理控制軟件。
工業控制計算機通過運動控制卡發送位置信號給旋轉立體上料庫電機驅動器,電機驅動器驅動步進電機旋轉一定角度,實現零件位置對準,同時設置檢測開關,通過PLC采集至計算機,判斷托盤上相應位置是否存在零件。自動上料機器人將待加工物料送至加工位置后,系統驅動鎖緊裝置進行物料定位固定,上位機按指定程序控制六自由度并聯機器人,進行零件前序的加工。在主界面中點擊數控雕刻機控制按鈕,進人數控雕刻機控制界面,三自由度數控雕刻機主要實現對工件端面的雕刻,通過用戶編制G代碼也可以用軟件將模型轉化為G代碼,然后通過計算機的串口將G代碼傳到雕刻機,雕刻機執行G代碼。
零件前序加工完畢后,計算機控制零件搬運機器人將加工完的零件搬運至下一工序的加工位置。
在主界面中點擊立體倉庫狀態按鈕,進人立體倉庫狀態界面。立體倉庫狀態是用來實時顯示立體倉庫倉位的占用情況,系統實時檢測各個倉位的狀態,然后系統給碼垛機發指令決定碼垛機下一次將裝配的成品放人哪個倉位,操作者通過觀察狀態位的圖標情況,操作者就可以知道哪個倉位是否為空,并且知道各個倉位物件的重量,通過生產統計還可以知道立體倉庫一共有多少個成品,每一類成品的個數及總重量。
2系統特點
(1)包含多種關鍵技術及單元,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機器人技術;物流倉儲自動控制系統;立體倉庫;自動輸送線;自動碼垛機;物流倉儲管理和監控;PLC控制系統;傳感器技術;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和現場總線技術;計算機控制;網絡化視頻監控技術;數據庫技術;多軸運動控制器;氣動技術;步進電機及驅動;伺服電機及驅動;VC,VB等高級語言編程。
(2)結合機電教學,編制了的實驗指導書,包含多個實驗:為了方便教學實際使用,我們為系統提供了專門實驗指導書,其內容涵蓋機械、控制、機器人示教、插補、自動裝配、碼垛等多項實驗,供本科生、??粕脱芯可鷮I選開,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實驗指導書的基礎上增開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3)交互式圖形化操作界面:系統控制軟件采用WINDOWS操作系統,具有交互式和圖形化特點,操作簡單易學,自動化程度高,使教師和學生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可以掌握對系統的操作。
(4)豐富的狀態反饋功能:通過計算機與各單元及傳感器的通訊,將系統中各環節的狀態顯示在操作界面上,使操作者通過計算機隨時了解系統各環節的工況、狀態、運行數據,掌握系統運行狀態。
(5)完善的生產及物料存儲統計功能:根據現代柔性制造系統的特點及倉儲物流的發展動向,不但在工作過程和原理上仿真實際生產過程,而且開發了生產及物料存儲數據庫,根據系統的運行隨時記錄和分析生產和存儲數據。
(6)開放式系統結構: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性,系統采用了開放式結構,提供了完善的控制功能動態鏈接庫和二次開發函數,不用了解底層復雜的時序和操作過程,只需要在VC或VB中簡單的幾行代碼,學生即可開發出自己的運動或控制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7)網絡化視頻監控:系統提供網絡化視頻監控模塊,使操作者在操作系統的同時,也可通過電腦屏幕實時觀看系統的實際運行狀況。同時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將控制計算機與校園網相連解,使更多的學生和老師通過網絡觀看現場實驗過程,提高系統利用率,也可實現遠程教學。
3如何應用FMS進行本科實驗教學
由于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大幅上升,而大型實驗設備臺套數少;而且大型實驗設備的實驗通常包括編程、上機、結果分析等,需要的時間較長。因此,大型設備開設的實驗不能簡單的照搬其它實驗教學的模式。我們分別探索了以下幾種模式:
3. 1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
本中心老師提出項目申請,參加學校實驗室設備管理處組織的“工程實踐”和機電工程學院組織的“機電一體化實訓中心”項目。這些項目結合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通過雙向選擇接受學校相關專業本科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參加。學生分為2-4人一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首先查閱文獻和學習FMS的有關知識,編制程序,上機測試;實驗的內容根據項目的研究內容而定,一般涉及多種設備;實驗時間根據老師和學生雙方商定,實行彈性制,不拘泥于課堂安排的時間。由于學生人數少,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做到師生面對面的隨時交流。
例如:作業計劃與調度教學實驗。
“作業計劃與調度教學實驗”的內容是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加工工件信息,設計一個單件小批量零件加工的“作業計劃與調度”的仿真系統,使目標函數“最長流程時間”的值最小,然后對仿真結果進行驗證。實驗的目標是:使學生加深對“作業計劃與調度”概念的理解,掌握車間調度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驗系統要具備以下功能:
(1)提供一個很好的、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也就是使學生知道他們是在那個車間、那個環境為加工那些工件設計“作業計劃與調度”的方案;
(2)提供一個很好的仿真環境及工具,用來建立仿真模型,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車間調度的運行過程;
(3)提供實現“作業計劃與調度”的算法和軟件開發環境,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該算法的原理,并在仿真環境中實現算法,得到仿真結果;
(4)提供一個真實環境,如FMS車間或可真正運行的FMS車間模型,在此環境中對上面得到的仿真結果進行驗證。
針對“FMS教學實驗系統”只討論一種特殊情況,即最長流程時間Fmax的計算先討論n/m/P/Fmax問題,目標函數是使最長流程時間最短。最長流程時間又稱作加工周期,它是從第一個工件在第一臺機器開始加工時算起,到最后一個工件在最后一臺機器上完成加工時為止所經過的時間,由于假設所有工件的到達時間都為零(Ri,I=1 ,2 ,3,…,n),所以Fmax等于排在末位加工的工件在車間的停留時間,也等于一批工件的最長完工時間C max 。
設n個工件的加工順序為S=(S1 ,.S2 , ……,,Sn),其中Si為排第i位加工的工件的代號。以CK(Si)表示工件Si在機器Mk上的完工時間,Pk表示工件Si在Mk上的加工時間,K=1,2,3,……,m;i=1 ,2, ……,n,
式(1)是一個遞推公式,當由式(1)得出Cm(sn)時,Fmax、就求得了。在熟悉以上公式之后,可以直接在加工時間矩陣上從左向右計算完工時間。對于某一工作地,在給定的一段時間內,順次決定下一個被加工的工件。
3. 2開設選修課
由于學習FMS的有關知識,需要學生們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大型設備一般只有一套設備,要面向學生人數眾多的本科生開設實驗課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首先開設了FMS的選修課。在講授FMS技術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設FMS的上機實驗課,學生分為3 -5人一組。由于課堂講授FMS的時間有限,加之是選修課;因此,在實驗課之前,面對設備再介紹一次設備的原理、結構和用途等,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指導學生編制程序、適當的上機操作,輔導學生處理實驗結果。
3. 3為本科畢業設計提供實驗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是進行專業基本技能培養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提高動手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過程。參加本科畢業論文的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利用所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因此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學習和掌握大型實驗設備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4 FMS進行本科教學的體會和希望
4. 1 FMS進行本科教學的效果
通過上述三種方式向本科生開放大型實驗設備,對學生選擇專業有一定的幫助,也增加了學生參加推薦免試研究生和就業等的競爭力。例如,一名機電學院的學生參加了“FMS研究”項目后,對數控技術有關知識和應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興趣,報考研究生時選擇數控技術專業。另一名機電學院的學生參加“開放式數控系統的研究”,學習了切削圖形設計、數控雕刻機及其控制系統等一系列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操作選擇刀具和切削參數,觀察不同的切削過程,加深了所學的理論知識,熟悉了作業計劃與調度的原理、立體倉庫的基本操作;該生通過面試后順利地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為研究生。
近年來為了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寬人才培養領域,在開設綜合性實驗項目和選修課時,也接受其他學院的學生。學生結束項目后,對所參加的研究工作非常有興趣。
相比較而言,綜合設計性實驗效果明顯好于選修課的實驗。前者由于有充分的時間,我們摒棄了傳統的驗證實驗的模式,采取了“雙向互動”,教師以更多的精力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對這種實驗模式,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種實驗教學模式,不僅拓展了學生現代科學技能的理論和知識;在實驗方法,應用技能方面也得到了提高,為他們今后走上社會,服務于社會,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 2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畢業設計;信息學科;創新;實踐;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8)06-0012-04
1信息類學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信息類學科知識更新和社會需求更新較快,新技術、新工藝、新器件、新軟件、新算法不斷涌現,導致學生在畢業設計時出現很多問題。如對專業和學科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缺乏足夠了解,專業面較窄,適應能力、動手能力較差;論文選題陳舊,如計算機專業的圖書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等類似的題目占相當比例,且每年都在重復使用,沒有發展,毫無創新性可言;避硬件就軟件,即使是硬件方面的課題,也僅是停留在設計原理結構層面上,缺乏實驗調試,與實際情況對接不上;課題脫離社會實踐,所使用的技術有些已是淘汰的技術,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幫助不大;課題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虛擬課題,并沒有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自我創新能力的培養。
另外,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找工作自然成了首要的任務,做畢業設計的同時,也正是畢業生找工作的沖刺階段,很多大學生無法安下心來做設計、寫論文;即使找到工作,又有相當數量的用人單位要求學生進行實習。同樣,考研復試、部分學生需要完成重修考試等也因類似的原因占用了畢業設計的時間,導致部分學生對畢業設計重視程度和精力投入很難完全到位。有些學生畢業設計的目的不夠明確,態度不夠認真,加之有些指導教師水平有限、責任心不強,學校的監控措施不到位,導致部分學生不重視畢業設計,應付了事,甚至從網上直接抄襲論文。以上這些現象嚴重影響了畢業設計的質量,也嚴重影響了人才的培養質量,更不用說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有必要對畢業設計教學過程進行整體優化,拓寬畢業設計的途徑,采取積極有利的措施,使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畢業設計的全過程,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2提高畢業設計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措施
2.1盡早介入教師的科研項目
目前,高校畢業設計基本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但有效設計時間僅有3~4個月左右。要想在此時間內完成高質量和高水平的畢業設計(論文),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明顯提高顯然是困難的。因此為了實現畢業設計的目標,可以放寬畢業設計的時間限制,在不改變和影響教學計劃的前提下,利用課余時間盡早提前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當中。
例如,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學生作為教師的科研助手,通過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讓學生了解并熟悉科研的一般規律,從最基本的基礎工作做起,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步建立起學生的好奇心,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并在研究過程中,施展自己的才華。我院每年都有許多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還充分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裝備制造業綜合自動化實驗室和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等,結合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吸收部分學生參加實驗室科研活動并且在實驗室完成畢業設計工作。我院2006屆參與教師科研的學生人數為67名,2007屆為92人,分別占到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8%和25%。
良好的科研實驗環境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科研工作通常在具體的領域里具有較強的創新性與前沿性。教師的科研實驗室通常具備較為先進的實驗設備和良好寬松的實驗環境,足以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可靠的保證??蒲姓n題轉化為畢業設計的內容可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空間,提前介入教師的科研課題,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精力進行思考和工作,既能讓學生了解如何進行科研,形成科研的基本概念,又能使科研與學習相長。以科研項目為依托,將實際科研項目融入畢業設計之中,真題真做,深入工程實際,抓住設計指導重點,教授工程設計方法,確保畢業設計的質量和實用性,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得到升華。將這種過程持續到畢業設計過程結束,通過一年多甚至兩年的研究,無論從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要遠遠高于僅用一個學期完成畢業設計的質量和水平。有的學生甚至可以在核心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取得專利。學生畢業后很大一部分人將從事這一類型的工作,這同時也使學生在畢業后能盡快適應社會需要和新的工作崗位,為在新的崗位上做出成績打下堅實基礎。對于畢業后繼續攻讀研究生的學生也具備了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能很快投入到碩士課題的研究工作。
2.2學科競賽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
大學生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有效載體,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實際問題和實踐動手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學科競賽現在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及社會的認可,特別是國際以及國家級和省級的競賽,例如大學生“挑戰杯”、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電子競賽、機器人大賽、網頁設計競賽、電子商務競賽等。一般可以從大學三年級做起,鼓勵學生跨專業、跨系、跨學院多學科綜合組建團隊,通過賽前的積極備戰,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刻苦鉆研的品質,培育團隊協作的精神,積極向上、頑強拚搏、不屈不撓的毅力。有一部分學生可結合已參與的電子競賽、機器人大賽等方面的題目,不斷延展科技競賽平臺的寬度和深度,作為學生畢業設計的選題,繼續發揮創造性,提出新觀點,創新內容,把課題做大、做活。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既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又有相對的獨立性,這種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他們今后走向工作崗位至關重要。通過學科競賽與畢業設計的有機結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程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我院每年都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電子商務、通信工程等專業選取80名左右的學生,還有個別來自于機械學院等其他學院的學生,每組3~5人,組成20余個創新團隊,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并以參加各種競賽為載體,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展示其取得的成果。這些學生都能非常投入,連“五一”、“十一”等長假也不休息,而平常工作到后半夜凌晨1、2點鐘則更是常事,從中鍛煉了自己,學生的能力、創造性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也成為這些學生畢業就業的一個很重要資本,用他們的話講,這是他們大學四年來所做的最有意義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2005屆自動化專業學生王剛、馮琦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李金峰、張義鑫組成的一個創新團隊,通過學科競賽和畢業設計的有機結合,取得了突出成績:設計完成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在學校舉辦的CAI課件大賽上獲一等獎;研制完成的“音控智能機器人小車”獲第三屆遼寧省普通高校大學生機械設計競賽二等獎以及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三等獎;對競賽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作為畢業設計核心研究課題,并基于此研究撰寫的2篇論文“基于Visual C++的廣義形態圖像邊緣檢測算法實現”、“基于SPCE061單片機的音控智能機器人小車設計”分別發表在核心期刊《計算機應用與軟件》和《儀器儀表用戶》雜志上;其中2人的畢業設計(論文)分別獲校優秀畢業設計(論文)一等獎和三等獎,畢業后分別就職于東軟集團、中國移動沈陽公司等,并很快成為業務骨干和項目負責人。
2.3校企合作聯合指導
我院的每個專業已經建立起2~3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每年接收部分學生進行實習和畢業設計。實行校企聯合指導方式,一方面,可培養學生工程設計和實踐能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實際工程設計的全過程;另一方面,工作單位的實際課題,任務明確,要求具體,時間性強,能激發學生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校企合作開展畢業設計,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的一次極有意義的實戰演練,這既為學生今后從事技術應用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更提高了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
由于前幾年一些高校連年不斷“擴招”,本科生和碩士畢業生的數量迅猛增加,就業形式愈顯嚴峻,就業門檻也在不斷提高。人才招聘的時間隨之前移,有些學生在畢業設計之前就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前提是用人單位往往要求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到單位實習進行試工以便考察他們的能力。這部分學生為了以后的就業考慮,也往往希望在校外單位做畢業設計。如何適應這種形勢的變化,一個對學校、對用人單位、對學生都有利的做法就是允許學生到用人單位做畢業設計,這也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便于用人單位和學生較早互相了解,有利于學生就業后盡早地進入工作角色。當然,這是有先決條件的,一是學生在企業所做的內容必須與本專業有關,二是企業也要指派專人進行指導,并與學校的指導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三是學校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管,使其達到畢業設計的要求,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在進行畢業設計評定時,應對學生設計的創新之處或與生產實際關聯緊密的研究課題進行鼓勵并在成績評定時給予體現。這樣也可較好地引導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時力求創新。這樣不僅做到了真題真做,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率,同時也滿足了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達到了校企“雙贏”的目的。
例如,2007屆信息安全專業王歡同學,在畢業設計期間一直在福建富士通信息軟件有限公司進行實際課題“基于XML企業網絡信息交互系統實現”的研發工作,設計出一個適合企業Web應用的Java通用架構,通過XML自身的安全性詮釋XML在Web應用服務中的運用,開發結果表明,整個系統具有平臺無關性,并提高了應用系統的可維護性,可擴展性,可移植性和組件的可復用性。其設計成果得到了實際應用,該畢業設計(論文)也獲得了學校優秀畢業設計(論文)。由于設計期間的突出表現,福建、上海、沈陽的多家公司希望聘用他,最終該生選擇了福建富士通信息軟件有限公司,在網絡安全事業部工作。近幾年來,我院每年在企業和用人單位進行畢業設計的學生比例已經占到畢業生的15%左右,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分工的細化以及市場的變化,以校企合作方式開展畢業設計的教學模式以及具體實踐過程、步驟,還需不斷加以改進和調整。
2.4充分利用網絡優勢
一方面,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通過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加強網上檢索能力,了解本課題國內外最新的研究進展情況,增強消化、吸收和開發利用知識的能力,在自己的畢業設計中有針對性地去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做出高質量的、有創見的畢業設計(論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校園網為依托開通的萬方數據庫資源系統、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JI)光盤鏡像站點上進行中文期刊檢索,利用篇名、作者、刊名、關鍵詞、中文摘要等途徑,輸入檢索詞、檢索范圍、檢索時間段,得到所需課題的檢索結果;通過因特網在中國專利數據庫、美國專利文獻數據庫、歐洲專利數據庫上進行檢索;通過“世界科技期刊網”(WorldSciNet)、EBSCO外文期刊數據庫等進行外文期刊檢索。
另一方面,在畢業設計期間,學生與學校甚至指導教師之間往往保持一個相對松散的聯系。我們通過學院網站的建設,專門開辟畢業設計專欄,將學校、學院有關畢業設計的規定、要求、通知、選題情況、結題評分細則、畢業設計論文寫作模板、答辯要求、答辯安排、公開評優原則等公布在網上,搭建學生與指導教師、學院、學校之間聯系的平臺,及時溝通有關信息,進行在線交流與研討,反饋畢業設計中的問題并予以解決。這樣,不受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即可以有效克服學校要求的每周與學生見面次數的限制,又可以克服有些學生在外地企業進行畢業設計而不能及時與校方指導教師溝通的弊端,使畢業設計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提高了畢業設計工作的實際效果。
2.5畢業設計實行結題驗收
為了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同時使學生切實重視畢業設計,將畢業設計按課題對待與管理。一般來講,在畢業答辯前2周內,學生已把主要精力放在畢業設計論文寫作與修改工作,以及答辯的準備工作,涉及畢業設計研究與開發的主要內容已基本結束。因此,可以答辯小組組成驗收小組,在畢業答辯前2周對每名學生的畢業設計進行結題驗收,驗收在實驗室或設計現場進行,學生對自己的畢業設計成果進行實際演示與操作,成果根據專業與課題的性質,可以是設計出來的實物,也可以是開發的軟件等。對于結題驗收效果突出者,在評定院、校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時給予優先考慮;對于結題驗收不合格者,責令限期整改,仍達不到要求的,取消答辯資格,畢業設計(論文)成績按不及格論處,需跟隨下一屆學生重做畢業設計。這一做法,一方面對設計突出、創新能力突出的學生,特別是提前介入教師科研項目研究、參加過學科競賽,以及在企業完成實際項目的學生充分展示了他們的風采;另一方面,可有效杜絕有些未認真進行畢業設計的學生答辯時隨意夸大自己的畢業設計以及虛構結果等現象。我院2006屆和2007屆由于結題驗收不合格的學生分別有16人和11人,經過整改仍未通過的有7人和4人。結題驗收的實施,對端正學生的畢業設計態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結束語
上述思路與措施的綜合應用,在我院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已經取得了成效,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使得畢業設計的整體水平和質量也有很大提高。我院2006屆和2007屆學生獲校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分別為6項和7項,位列各學院之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遼寧省教育廳組織的全省畢業設計(論文)隨機抽查中,獲遼寧省同類專業評比第1名。自2005年以來,我院學生參加各種大學生學科競賽獲獎32項,獲實用新型專利3項,學院學生在學術刊物上公開30篇以上;畢業生的就業率每年都達到90%以上,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穩步提高。
本科畢業設計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還有許多其他環節,如選題、開題報告、答辯、評優、過程監控等方面,只要我們把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保證必要的經費,同時積極探索拓寬畢業設計途徑的新思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就會使畢業設計上一個新臺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增強人才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劉繼紅. 談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滑坡及其提高的對策[J]. 中國高教研究,2000,(3):84-85.
[2] 吳盤龍,李星秀. 畢業設計與科研項目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104-105.
[3] 王曉勇,俞松坤. 以學科競賽引領創新人才培養[J]. 中國大學教學,2007,(12):59-60.
關鍵詞:創新能力 培養 課程改革 實踐
黨的十報告中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志提出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劉延東同志在2014年高校咨詢會上也提出:“要把立德樹人、提高質量貫穿綜合改革全過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切實落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當前,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何培養創新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著重關注和實踐的課題。我校電氣信息類專業結合2014版培養計劃修訂,做了部分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嘗試,現與大家交流學習。
一、主要改革內容及實施情況
(一)充分發揮培養計劃在引領學生創新能力
在2014級電類學生培養計劃修訂中,對電類三個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集中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課程調整、學時調整。充分發揮培養計劃在引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核心作用。
(1)2014級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修訂情況
在學科基礎課中:一是新增加了“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課程(32學時實驗);二是將“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36+20)改為“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32學時理論)及“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實驗”課程(32學時實驗)兩門課程;三是將“電路分析”課程(52+16)改為理論與實驗分別獨立的兩門課程。
在專業核心課中:取消了“船舶通信與導航”課,改列為專業選修課。
在專業選修課中:取消了電子綜合設計輔導(2學分、24+8學時、第5學期)課,新增加了“電子技術創新實驗輔導”實驗課程(1學分、32學時實驗、第5學期)。
在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中:一是取消了“電子技術課程設計”(2學分、2周、第3學期)新增了針對性更強的兩門“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1.5學分、1.5周、第4學期)及“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1學分、1周、第4學期)課;二是將“單片機課程設計”(1學分、1周、第5學期)改成(1.5學分、1.5周、第4學期);三是取消了“船舶電氣設計與檢驗課程設計”(1學分、1周、第6學期),新增了“船舶機艙測控系統課程設計”(1.5學分、1.5周、第6學期)。
(2)2014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計劃修訂情況
在學科基礎課中:一是取消了“電氣工程導論”課程;二是取消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新增加了“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課程(32學時實驗);三是將“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42+16)改為“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32學時理論)及“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實驗”課程(32學時實驗)兩門課程;四是將“電路分析”課程(52+16)改為理論與實驗獨立的兩門課程。
在專業核心課中:一是將“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調整到學科基礎課;二是取消了“供配電系統”課程(2.5學分、36+4學時、第7學期),改增為“工廠供電”課程(3學分、40+8、第7學期);三是將“檢測與轉換技術”(2學分、26+6學時、第4學期)學分調整為(2.5學分、28+12學時、第4學期);四是將“自動控制原理”課程(3.5學分、48+8學時、第5學期)學分調整為(4學分、52+12學時、第5學期)。
在專業方向課中:一是取消了“變壓器應用技術”課程(2學分、28+4學時、第7學期);二是取消了“船舶動力裝置與輔助機械”(2學分、28+4學時、第6學期)課;
在專業選修課中:一是取消了6門課程,分別是:信號與系統、文獻檢索、企業管理、電氣工程專題講座、集散控制系統、電子綜合設計輔導;二是新增“電子技術創新實驗輔導”(1學分、32學時實驗、第5學期)、“新能源技術”(1學分、16學時、第5學期)兩門課程;三是將“AUTOCAD”課程(2學分、16+16上機、第5學期)改為實驗課程(1學分、32學上機、第5學期)。
在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中:一是取消了“專業綜合課程設計”(2學分、2周、第7學期);二是新增了“測控技術課程設計”(1學分、1周、第5學期)及“電氣控制技術課程設計” (1學分、1周、第6學期)兩門課程。
(3)2014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修訂情況
在學科基礎課中:一是取消“計算機輔助設計”(16+16)課,改成了“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課程(32學時實驗);二是增加了由專業核心課調整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32學時理論)及“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實驗”課程(32學時實驗);三是將“電路分析”課程(52+16)改為理論(56)與實驗(16) 兩門獨立的課程。
在專業核心課中:取消了“信息論與編碼”(24+8)課程并調整“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40+16)到學科基礎課。
在專業方向課中:一是在通信系統方向:將“程控交換”(32)課程換成為“移動通信”(22+10)課程;二是在嵌入系統方向:將“ARM處理器原理及應用”改為“嵌入式系統”(22+10),新增“ 計算機操作系統”(16+16(上機))及調整來“ 電子綜合設計輔導”(16+16);而“DSP原理及應用”、 “多媒體技術”、“ 電子設計自動化”調整到專業選修課中;三是取消了電子系統設計方向。
在專業選修課中:一是取消了“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JaVa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及應用”、“Linux軟件設計”、“計算機接口與通信”、“自動控制原理”、“電視原理”8門課程;二是由專業方向課調整來“DSP原理及應用”、“多媒體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3門選修課;三是新增“專業導論”、“學科前沿信息”、“新能源技術”、“現代控制理論[雙語] ”、“信息論與編碼”、“集成電路設計”、“計算機網絡安全”7門課程。
在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中:一是取消了“電子設計方向專業課程設計”(2學分、2周、第7學期);二是新增了“工程訓練C”(1周,1學分),調整了“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2周,2學分)、“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2周,2學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4周,2學分)。
(二)加強幾門關鍵課程的課改示范工作,提升課程在電子能力培養中的關鍵作用
(1)電子綜合設計輔導課程的教改實施情況
電子綜合設計輔導課程是訓練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課程。學院2009年起將原來的“電裝實習”改成(電子裝配)“工程訓練”和“電子綜合設計輔導”(2學分、24+8學時、第5學期)兩門課程,并結合課余電子制作訓練作為補充。電子綜合設計輔導課程每一年的設計制作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新增,加強設計內容的新型性和實用性,至今實驗室已有50多個設計實訓模數電路板。2014版培養計劃中“電子綜合設計輔導”課程調整為實驗課程“電子技術創新實驗輔導”(實驗30學時)。
電子裝配工藝訓練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要求較低,在原2010版教學計劃中安排在大一第二學期進行,重點是訓練學生的電子電路焊接技術,為以后的電子裝配打下基礎。教學時數為一周,時間上分散進行,歷時半個學期。電子綜合設計輔導課程是學生進行電子設計的入門課,除公選課、選修課形式外,興趣小組形式的學習培養也是一個最有成效的環節,使得對電子設計有基礎、有興趣的同學得到充分發揮與提升能力。對電子制作訓練做到有計劃性,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電子制作基本能力訓練。安排在入學后的第二學期,以興趣小組形式進行。內容主要為:焊接技術訓練、認識基本元器件(學會萬用表的使用)、識圖、音頻放大電路制作。
第二階段:電子制作入門訓練。安排在入學后的第三學期,以公選課的形式進行。主要學習繪圖、制作與測量(學習Protel(Altium Designer)軟件的使用,學會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利用波形圖分析電路的工作狀態,分析能力訓練),內容有:簡單電源電路、電動機驅動電路、光控燈開關電路、溫控加熱器電路等。
第三階段:電子設計基礎訓練。主要是結合理論知識設計電路,安排在入學后的第四學期,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內容有:音響電路(含音調電路、功率放大器電路)、隔離放大器電路、充電器電路等。
第四階段:電子設計綜合能力提高訓練。主要為綜合設計中、大規模電路,安排在入學后的第五學期,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內容有:搶答器電路、開關電源電路、數控電源電路、無線通信電路、鎖相環振蕩電路、轉速檢測電路、充電器電路。
(2)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的教改情況
單片機作為電子自動化控制的主要手段,其作用越來越重要。我院該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課程組老師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編寫了新的教學文件,每年修改電子教案、課件,出版新的教材與實驗指導書,不斷完善學習資源,實施電子考試等等,為學生的自動化電子設計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在2014版教學計劃中理論學時改為32,實驗改為獨立設課,學時為32,課程設計為1.5周。單片機實驗電路板全部為校內老師設計制作,實驗室至今有單片機綜合應用設計電路板30多件。
(3)新增電子技術實踐公選課
針對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發現的理論教學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脫離現象比較嚴重的問題,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學院在二年級學生中設立“電子技術實踐”公選課程,從學生學習電子技術知識的初始階段就引導學生向技術應用方向發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際凝練為理論知識的能力,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電子技術實踐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課程的專業界限、學科界限,使得知識、技術、信息等多方面融會貫通,在還不能完全打破現有教學模式的情況下,以教學實驗班的形式增加一個補充教學環節,以音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制作為立足點,從應用目標出發搜索知識點,解決技術問題,培養思維方式。電子技術實踐公選課作為教學模式創新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改變學生被教師控制之下被動地學習的局面,改變單純死記硬背完成學業的局面,轉而讓學生養成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去思考、查找知識,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意識。在教學環節上將實驗教學、理論教學、課程設計三點連成一線。在教學效果上力求學以致用,學有所用,以適應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要求,適應技能考證的要求,適應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編寫、修訂教材、教案,建立完善教師與學生教學學習資源
編寫出版《電子綜合設計常用模塊與實例指導》、《單片機設計實例集》等實踐指導教材;為學生開展考證培訓修訂《電子工程師考證培訓講義》等;編寫新的教學文件及電子教案、課件等,建立完善教師與學生教學學習資源。
一是修訂出版了《單片機實驗與課程設計指導(Proteus仿真版)》、《電子設計常用模塊與實例》、《單片機設計實例選集(一)》、《51系列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實踐指導性強的教材;二是在原網絡課程的基礎上進行了單片機慕課網站的建設,新編了150題左右的作業練習題庫;三是修改2014級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及課件;四是設計開發2014級用的新實驗電路板并用于每年的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訓練。
(四)加強實踐能力培訓,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加強實踐能力培訓,提高學科競賽的獲獎數量、提高學生、專利證書數量、提高學生電子工程師/板級工程師/電工等從職證書數量。
(1)加強了學科競賽的輔導力度。一是組織學生電子協會,每周至少開展一次活動,以加強低年級同學的基礎技能訓練;二是與飛思卡爾智能汽車競賽相結合,利用各種提高學生能力的資源,充實學生的實踐活動;三是培養充實指導教師力量,2014年學院的指導教師隊伍擴大至9人,落實了組隊學生與指導教師的互選環節,密切指導教師與參賽學生的聯系,特別是在暑期中通過明確訓練計劃、訓練內容增加指導教師的投入精力;四是針對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發現的理論教學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脫離現象比較嚴重的問題,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在二年級學生中設立電子技術實踐公選課程,在教學效果上力求學以致用,學有所用,以適應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要求。
(2)重視指導學生、申報專利工作,培養科學研究能力 。通過學生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電子競賽、省創新研究項目等實踐,指導學生以論文或專利的形式固化研究成果,近年來學生發表的電子設計類論文、實用專利、省大學生科技創新(電子電氣類)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增加明顯。
(3)加強校內電子工程師等考證培訓工作。學院培訓中心通過了市職業技能鑒定條件驗收,成立了市“職業技能鑒定所”和電工方面考證員,可進行中、高級電工,中、高級維修電工,初級電子設計工程師、板級設計工程師、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師7種電子電氣類證書的證書認定,為學生培訓考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4)加強了畢業設計真題實做的要求。學院將畢業設計任務早計劃、早布置,以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真題實做時間,現一般是在第7學期初就布置任務,畢業論文答辯分二次進行,在較長的時間內可給學生留出較多時間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設計論文,學生畢業設計真題實做的比例在90%以上。
(五)落實考證考級替代學分考試的制度
落實考證考級替代學分考試的制度,將提高從職能力的技能考證、考級、競賽獎等納入到教學學分中。
學院出臺了關于《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替代管理辦法》(試行)的文件,規定了5類學生學業成果(考證、考級、論文、專利、競賽獎)或經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小組認定可以代替畢業設計(論文)的其他成果可替代畢業設計(論文)學分。
二、實踐成果
兩年間,學生在電子工程師、電工考證、學科競賽獲獎方面成績提高明顯,取得電子工程師證書30 人;電工證書192人;在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省一等獎學生為9人,二等獎學生為18人,三等獎學生為21人;在全國(?。╋w思卡爾智能汽車競賽及智能機器人大賽中獲一等獎6人,特等獎2人,二等獎9人,三等獎24人。兩年間,學生發表電子設計類論文10篇,取得電子設計類實用專利35項。
三、不足分析
一是教學計劃改革后課時量壓縮造成教師“搶課”現象,并由課程門數增多及投入精力不足造成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下降;二是團隊精神在學院教改項目中體現不夠,大多數教師還是安于老的教學方式,教改積極性不高,大范圍的教改項目推進困難。
提高教學質量不僅需要領導重視,更需要教師的人人參與。教學改革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更應建立在教師行動上。高校要把提高教師的影響力與學生的競爭力作為學校發展的基本目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創新創業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唐樹森,李維. 電氣信息類專業基礎課程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電子教育,2004,03:44-46.
[2] 張軍國,劉西瑞,張健,燕飛,闞江明. 以電子設計大賽為契機 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J]. 中國林業教育,2009,S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