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機械電子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發展歷程
在機械電子工程發展初期,主要體現為手工制作,生產力水平較低,資源技術等對其發展產生制約。為了提升生產效率,逐漸朝著機械工業方向發展。在生產線階段,機械工程己逐漸發展到流水線生產,實現標準化大批量生產,.這一生產模式使勞動力得到解放,生產力水平大大提升,同時生產效率也得到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生產仍就以進口為主,生產成本較大,在市場方面缺少適應力舀靈活性較差,難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在機械電子產業發展階段中,產品生產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對于不斷變化的產品需求產業化發展能夠滿足。
(二)機械電子工程主要特征
機械電子工程是復雜綜合性學科,同各類學科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機械電子工程發展要以計算機、電子以及機械為基礎,結合其他學科做出合理、科學的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求每一個模塊都能夠實現有機結合,進而使得各個模塊都能將其最大優勢發揮出來。機械電子產品內部結構簡單明了,并不復雜,無需復雜原件的投入,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產品性能得到提升,進而擴大消費市場,
二、人工智能簡述
人工智能是一門復雜,并且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所涉及到的學科比較多。也可以說,21世紀人工智能是最偉大學科之一。人工智能實現了對人的智能模擬,并且能通過計算機使認得智能化得到進一步的延伸,人工智能這門學科有著較好的發展潛力。人工智能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經歷下列幾個階段。
初步階段。人工智能在17世紀開始發生萌芽,法國在這一階段成功誕生世界上的第一部計算機,這一計算器只是單純的能進行加法簡單運算,但是仍就轟動世界,進而在世界范圍內,對這項技術開始進一步研究。在最初階段,人工智能并沒有明顯的進展,主要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與總結知識,這為今后人工智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發展初始階段。美國人在二十世紀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專業用語。在這個發展階段,人工智能主要以證明與闡釋為主要體現,在這一時期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就是首要任務。
發展起伏階段。隨著人們對于人工智能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工智能也處于持續的發展階段,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要想使人工智能模仿和人類思維同步是非常困難的。大部分對于人工智能的科學研究僅僅是停留于簡單映射層面,.對于邏輯思維的研究仍就沒有突破性進展。不論怎么說,在發展的起伏階段,人功能智能也在發展中得到了技術創新,特別是在系統方面、計算機機器人以及語言掌握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起伏階段發展以后。在這一階段,人工智能的相關研究得到了發展,尤其是第五屆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的召開,人工智能逐漸朝著知識層面的方向發展,大部分的人工智能研都會結合相應的知識工程,在這個階段中,人工智能發展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工智能應用于實際工程中。
穩步發展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發生重大轉變,由原本的單一主體朝著集中統一主體的方向發展。關于人工智能在實際中的運用以及研究,受到了互聯網技術的影響。網絡的普及與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在傳送方面發生率重大性變革。在人們逐漸進入信息化社會后,在信息有效處理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模擬設計方面,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需要人工智能的大力支持。
三、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關系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不斷的進步,對于信息人們越來越重視。在21世紀,互聯網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同時信息的傳遞也逐漸注入新鮮血液?;ヂ摼W應用的普及說明人們正朝著信息時代的方向邁進,在社會逐步信息化以后,更加需要有人工智能這一技術的支持,特別是機械電子工程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機械電子系統本身缺少一定的穩定性,這樣在機械電子工程設計方面就有著較大阻礙存在。在現代社會中,信息的處理量持續增大,并且較為復雜,有些時候需要同時對不同類型的信息進行處理,所以需要采取人工智能的支持才能完成信息處理。人工智能主要包含模糊推理系統、神經網絡系統這種兩種方法。神經網絡系統傾向于對人腦結構的綜合分析,模糊推理系統更加重視對于語言信號的分析與理解。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僅僅采取單一的人工智能方法,明顯己經無法適應目前社會中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所以,對于人工智能相關問題的研究正逐漸朝著多方位、全面的人工智能方向轉變。多方位全面人工智能系統通過模糊推理系統和神經網絡系統相互統一的方式,揚長補短,將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得二者的優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總結
【論文摘 要】機械電子工程是機械、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等技術有機結合的一門復合技術,常被稱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它代表著機械工程技術革命的前沿方向。其發展基礎是要有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和要求
所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論指導下,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復合型人才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系的總稱。按照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1.1培養目標要求
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專門人才,重點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1.2專業設置要求
按照“厚基礎、寬專業”的要求,厚實公共基礎、專業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設置大學科、寬口徑的專業,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專業面過窄的局面。
1.3課程體系要求
按照“拓寬基礎、淡化專業、增強實踐”的要求,辯證地處理好基礎課、專業課、實踐教學的關系,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要增開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拓寬學生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1.4教學方法要求
著力體現教學方法的創新,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個性。
2.機械電子工程創新教育的現狀分析
首先,從學生的角度看,參加創新活動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剛開始參與時一哄而上,人數眾多,且熱情高漲,但往往善始者繁,克終者寡,五分鐘熱血的情況屢見不鮮。也有很多機電類學生從事課外科技活動粗枝大葉的多,小打小鬧的多,起點較低。大多數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僅是靠短時間的突擊來完成,追求短、平、快,缺少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端正態度,達不到知識的積累和實踐 經驗總結的目的。這顯示了我國創新教育的差距。創新理念遠未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學生缺乏學習的目標和動力,說明高校在創新理念的貫徹與培養上還是欠缺力度,做得還是不夠。
其次,從參與創新活動的學生所具備的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上看,當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的專業素養有下降的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設計與繪圖能力不足。學生基礎理論學習盲目,導致基本功底不扎實,同時對傳統機械方面的知識有排斥心理,一味地崇尚電子、控制、軟件等所謂的流行專業;二是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應用不夠。學生往往只知道那些教科書或老師講授過經典的設計方法與案例,相關領域新的思想與理念很淡薄;三是學生動手能力較弱,實驗能力較差。
還有,教師和學生是創新教育的兩個主體,而教育體制是創新教育的基礎。近些年老師壓力陡增,大都面臨著科研、教學雙重任務,面對教學評估、項目經費任務等已經焦頭爛額,而指導學生的工作量評價較低,這導致指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老師的負擔;對學生而言,舊有的教學模式,重書本重理論,輕實踐輕動手,導致學生在專業學習上浮躁,基本功和實踐能力差;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和就業的壓力,也顯得無所適從。一個良好的體制環境是創新教育朝著健康方向發展的土壤。
3.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近年來,通過廣泛調研就業崗位群工作范圍和技術領域,分析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社會人才市場現實與未來發展對人才的有效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群)能力需求為依據,從而確定畢業生綜合技術應用能力結構和應有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形成了“四層兩段一貫穿”的課程結構體系,構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創建了“核心技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1)“四層兩段一貫穿”的課程結構機械電子學科是基于機械、電子、計算機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學科,所以加強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課程結構體系分為基礎教學、專業教學、專長教學、畢業設計與專業實習四個層面;基礎學習和主體學習兩個階段。在整個三年教學時問內,專業技能實踐培訓模塊貫穿始終。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四層兩段一貫穿”的課程結構的基礎學習階段為第一、二兩個學期,學生除進行公共課學習之外,主要學習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專長學習是專業能力培養的深化,學生將學習到該專業中最新、最具特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專業學習和專長學習中,學生將利用相關的實訓設備進行專門化技能實訓模塊的培訓,這些模塊包含了機電一體化領域內的最新應用技術,大量采用“實例”和“真實環境”方式培訓。學生動手、動腦相結合,專業能力培養和素質培養相結合,獨立思考、獨立探索能力培養同集體協作、共同交流能力培養相結合。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開展課外制作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最佳實踐活動之一,特別是對機電專業學生來說,是開展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的最佳平臺。"。將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了上下貫通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兩個教學體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作為交叉點和教學重點。相互平行,是指兩套體系的教學計劃相互平行,課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課程知識內容與技術、技能培養相互融合,理論和實踐教學場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兩套體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識、技術和技能培養的落腳點相互交叉。
(3)“核心技術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以核心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為重點,將理論與實驗、實訓相結合,以課堂與實驗(實訓)室、實習車間、工廠車間四點為交叉網絡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嘗試構建“可編程控制技術”、“驅動技術”、“傳感技術”等核心技術。為了突出對學生在這些反映工業自動化技術最具代表性和先進性的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培養,我們構建了針對這些核心技術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學生上機編程、調試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使學生能夠較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程序編制、程序操作和故障診斷技術。該課程設置使學生既掌握了PLC基本知識和程序操作,同時在相關專業課中又涉及到PLC在不同場合的應用,而在相關實訓模塊課中學生將PLC技術綜合應用到各種不同的生產環境中去。在每個實訓室都有一種主要技術單元,同時,還有其它技術單元出現,賓主相擁,多次重復,但角度不同,強調的應用領域和水平不同。
4.結語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國民經濟發展所急需的優勢學科方向。要緊緊抓住人才需求變化的大趨勢,準確定位,嚴謹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使教學緊跟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變化的趨勢,為培養出符合機電一體化技術崗位實際需要的、高素質、強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周剛毅,李國平.加強校企合作探索機電模具人才的創新培養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105.
[2]邱自學,姚興田,王君澤.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其課程群建設[J].機電工程,2005,22(12):60.
【關鍵詞】卓越人才 實驗班 教學改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7-0064-03
一、“卓越計劃”與卓越人才培養
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為國家培養各類工程技術人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結構的轉變,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等一系列戰略部署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開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啟動會?!白吭接媱潯笔秦瀼芈鋵崱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重大計劃,旨在培養和造就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的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提高工程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
“卓越計劃”啟動后,全國高校紛紛響應,目前已有三百多所高校分批次加入到“卓越計劃”中。許多高校根據自身定位與特色,以實施“卓越計劃”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卓越人才培養工作。清華大學確立了建設“研究型、管理型、創新型、國際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養體系。同濟大學開展了“卓越生源行動計劃”、“卓越課程行動計劃”和“卓越實踐行動計劃”等卓越系列計劃。天津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計劃”高校,包裝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三個專業為卓越計劃實施專業。2010年,學校提出實施“行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遵循“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的原則,將卓越工程師培養納入卓越人才培養體系之中。“行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便是組建“行業卓越人才實驗班”。
二、卓越人才實驗班
在教育部“卓越計劃”和天津科技大學“行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背景下,我校于2011年9月實施了《天津科技大學行業卓越人才實驗班計劃》,組建了“機械電子工程實驗班”、“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實驗班”、“食品與生物工程實驗班”、“工商管理實驗班”四個卓越人才實驗班。
學校成立“卓越人才培養管理中心”專門負責實驗班學生的統籌管理工作,各相關學院成立卓越人才培養工作領導小組,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實驗班實行導師制,各相關學院制定導師制方案,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專業選擇、學習進程規劃,并對學生研究內容和方法等進行指導。
實驗班采取2+2的培養模式,學生在一、二年級不分專業,按照大類培養,進入三年級由學生自主確定專業。學生選撥由最初的新生報道后申請報名、經初試和面試合格后錄取拓展為在部分省份采用高考直招方式按大類錄取一定比例選拔與新生入校后選拔相結合的方式。為激勵學生,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實驗班實行滾動機制,根據平均學分績點對學生進行預警、分流與增補。
為加強建設卓越人才實驗班,學校給予了政策上的多方面支持。學校集中優秀師資,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改革,實行資源優化配置,為卓越人才實驗班提供優越條件,通過因材施教地制定培養方案、組建優秀的基礎教學團隊和專業導師團隊、建設專業核心課與雙語課等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卓越人才實驗班的教學改革實踐
(一)因材施教制定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培養學生的一套計劃,學生依據培養方案中所要求的內容逐步完成學業從而達到培養目標。培養方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依據“寬口徑、厚基礎、強實踐”的要求,確定“卓越”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建構合理課程體系,因材施教地制定培養方案是卓越人才培養的前提,也是卓越人才實驗班追求卓越的基礎。下面就以天津科技大學2013級機械電子工程卓越人才實驗班培養方案為例進行分析。
機械電子工程卓越人才實驗班依托機械工程學院和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按照大類招生,學生在大一、大二年級主要學習校通識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大三開始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向,分為“機械電子工程”方向和“自動化”方向,分別在機械工程學院和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學習專業領域課程。機械電子工程卓越人才實驗班的培養方案由機械工程學院和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聯合制定,培養方案不是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與自動化專業培養方案的簡單疊加,而是根據對卓越人才的要求,因材施教地制定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和課程體系。
1.培養目標
實驗班以培養卓越人才為目標,其培養方案對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需要具備的能力都做出了詳細的說明。通過表一的對比可以發現,非實驗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而實驗班無論是在知識學習的范圍上還是在能力培養的廣度和深度上,其目標都區別于非實驗班的學生,更強調扎實的基礎,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
2.培養要求
為了實現培養目標,實驗班的培養方案對學生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要求學生在畢業時能獲得9個方面的知識能力:①具有較扎實的數學、自然科學基礎和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等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獨立試驗并進行數據分析的能力。②系統地掌握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具有設計機電系統、部件的能力。③具有對機械及電氣工程問題進行系統表達、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論證的能力。④具有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研發的初步能力。⑤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⑥較好地掌握生產過程控制、自動化儀表、信息處理及計算機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運動控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⑦獲得較好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及系統開發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⑧具備一定的科研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⑨知識面寬廣,具有終身教育的意識和繼續學習的能力。
3.課程體系
根據卓越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實驗班的課程體系強調厚基礎、強實踐。 ①基礎課程圍繞機械電子工程和自動化兩個方向開設,無論必修課還是選修課都旨在夯實學生基礎,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部分課程是專門為實驗班學生開設的,其他專業不開設,例如大一第一學期開設的《機械導論》是實驗班兩個方向學生的必修課,這在2013級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中是沒有的。②實驗班培養方案中選修課數量較多,是為了給學生多一些選擇,讓他們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課程,為他們提供了更加優良的條件?!豆こ虃惱韺W》是實驗班培養方案中的一門選修課,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③理論環節與實踐環節緊密結合,每學期都有實踐環節,各種實習、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與理論課相得益彰,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二)組建優秀的教學團隊
1.基礎教學團隊
優秀的師資是培養卓越人才的重要條件。為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學校為卓越人才實驗班優先選派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學名師授課,并組建了《高等數學》 和《大學英語》兩門課的教學團隊,以團隊建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團隊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研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水平。
兩個教學團隊為實驗班專門開設了《數學分析》、《數學建模與實驗》和《英語口語》等通識選修課,并引導實驗班學生優先選擇專設的這些課程。在日常授課時,教學團隊的老師們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還十分注重能力的培養,實驗班學生在優秀教學團隊的帶領下,還積極參加全國或天津市的數學、英語競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專業導師團隊
為了加強實驗班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在基礎教學團隊的基礎上要求各相關學院組建導師團隊。導師團隊由1名負責人和6-8名成員組成,幫助學生進行學業規劃、指導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引導學生開展創新性活動,開拓學生視野。其主要職責有:指導專業核心課任課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優化;指導學生進行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幫助學生提早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實踐,指導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申報各類創新性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對有研究潛質并準備攻讀研究生的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提早開展科學研究活動。
(三)專業核心課與雙語課建設
為推動實驗班課程教學改革,學校在《天津科技大學關于加強行業卓越人才實驗班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了建設專業核心課與雙語課。各相關學院已經開始有計劃、有重點、逐步地展開對專業核心課和雙語課的建設。
目前已有理論力學、機械設計、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自動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技術基礎(一)、自動控制原理、電路(一)、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生物反應工程、食品工藝學、食品技術原理、管理學等幾十門核心課程,其中自動控制原理、化學反應工程、食品工藝學等多門課程既是專業核心課程又是雙語課程。
核心課是整個課程體系中的精髓與重點,核心課程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相關學院發動優秀教師對核心課程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的改革,選用權威教材,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在雙語課建設方面,鼓勵教師選用國外高質量原版教材開展教學。這對實驗班學生外語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在潛移默化地推動實驗班學生努力學習外語。利于讓學生養成翻閱外文文獻資料的習慣,及時掌握學術前沿動態,也為以后深入地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語
卓越人才實驗班的教學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本文僅結合天津科技大學的實際情況對目前主要實施的改革實踐進行了梳理,如何進一步加強卓越人才實驗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等諸多方面還有待研究。總之,根據學校的定位與專業的特色,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探索,逐步地完善政策制度,將有利于卓越人才實驗班的建設,提升工程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林鍵.“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2]陳益飛.高校培養卓越人才探討[J].教育評論,2013.
[3]張安富,劉興鳳.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林華東,張惠典.創新培養模式 造就卓越人才――以泉州師范學院“卓越人才培養工程”為例[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
[5]孫健.論“卓越計劃”實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設計[J].高等理科教育,2012.
論文摘 要: 概括說明機械電子控制產業發展的情況,重點介紹計算機技術在機械電子控制產業領域以及工業生產制造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0 引言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機械工業領域的變革,同時給相關生產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提高了生產水平和技術。隨著各種技術之間相融合的發展,以計算機電子技術、機械技術為核心的機電控制領域將給工業及科研等領域帶來更多的實際應用。
1 計算機技術與機電控制技術的發展概況
1.1 計算機控制理論的形成與技術的發展
忽略數字信號的量化效應,可以將計算機控制系統看成采樣控制系統,在這一系統中,將其中連續的環節離散化,則整個系統又可看成由不同的離散系統構成。計算機控制理論的發展主要是將采樣理論、差分方程、變換理論、狀態空間理論和系統辨識自適應控制等理論綜合應用到控制技術中,使計算機控制系統有了初步發展。對于結構復雜、時變的非線性系統,控制系統則融入了魯棒控制、模糊控制、預測控制等多種新型理論,逐步形成了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的一個新方向。
自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后,計算機首先被用來自動檢測化工生產過程的過程參量并進行相關的數據處理,同時也研究了計算機的開環控制。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現了用于過程控制的計算機,實現了直接數字控制。后經集中式計算機控制系統發展到現在的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分層式控制系統控制,通過計算機對生產過程進行集中監視、操作和管理控制等。伴隨著計算機處理器等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控制技術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革,最終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并對其產生巨大影響。
1.2 機械和電子控制技術的發展和現狀
在生產、科研等諸多領域里,有大量的物理量需要按某種變化規律進行控制。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之前,工業生產多處于手工操作的狀態。最初采用基地式儀表控制壓力溫度等在一恒定范圍內,初步有了對工業生產的機械控制實踐。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出現,直接實現了工業生產中各參量和過程的數字控制。計算機的微型化使控制技術更加智能化,同時將機械、電子、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有機結合的機電一體化技術也得到迅猛發展,且越來越被廣泛的應用到各生產領域。目前主要形成并應用的機電控制技術主要有PID控制,PID是經典控制理論的代表,它吸收了智能控制思想并利用計算機的優勢,形成了自適應PID和非線性PID等更利于控制的變種PID控制器。另外還有模糊控制(FLC)、變結構控制等,均隨著計算機領域的發展在不斷地拓寬。
2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及在工業上的廣泛應用
2.1 機電一體化的簡介和生產應用
機電一體化是指在機構的主功能、動力功能、信息處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進電子技術,將機械裝置與電子化設計及計算機軟件系統集合起來所構成的系統總稱,綜合運用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對各生產領域的控制過程進行監督操作。它主要應用領域有數控機床,通過相應的數控技術,在工業操作上結構、功能、操作精度上都有明顯的提高。采用多CPU和多主線的體系結構,豐富了數控功能,也提高了生產效率。
柔性制造系統的應用是計算機技術和制造系統在機電控制工業的應用,是計算機化的制造系統。它主要由計算機、數控機床、自動化倉庫等組成。在工業上,它可以隨機地、按量地按照裝配部門的要求,生產其能力范圍內的任何工件,更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等的離散零件的批量生產。
交流傳動技術的發展也是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工業上有了重要的應用,尤其是在鋼鐵工業中,使復雜的矢量控制技術得以實現,無論是大容量電機還是小容量電機現均可使同步電機或者異步電機實現可逆滑調速。也使交流傳動系統在軋鋼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可編程控制器(PLC)是集計算機技術和自動控制化技術于一體的新型控制系統。這一系統解決了工業控制系統中大量開關控制的問題,逐漸取代了耗能多、故障率高的繼電器控制系統。隨著PLC技術的進步,其應用領域更是不斷擴大,可采集存儲數據,還可對控制系統進行監控。PLC能編制各種各樣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閉環控制。這種過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熱處理、鍋爐控制等場合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此外,隨著工廠網絡自動化的發展,PLC可實現通信及聯網功能,更有助于工業生產的控制過程的監控。如今,PLC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機械制造、電力、汽車、輕工、環保以及文化娛樂等各行各業。
2.2 計算機在機械和電子控制產業的應用實例
計算機技術和機械電子控制技術一體化的有機結合,不斷使相關的新技術應用到更多的領域中去,這些應用到的領域已經不再局限于工業的生產,更多技術是切身關系到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下面舉幾個具體實例來介紹計算機技術和機電控制相結合的實際應用。
PLC實現了機械手移動工件的控制過程。隨著世界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機器人的應用正迅速向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擴展,并從制造領域轉向非制造領域,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產品隨之出現。隨著機器人的生產和大量應用,很多領域,許多單一、重復的機械工作由機器人(也稱機械手)來完成。工業機器人是一種能進行自動控制的、可重復編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機,廣泛采用工業機器人,不僅可提高產品的質量與產量,而且對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勞動環境,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產成本有重要意義。與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相結合應用的工業機器人的廣泛使用正在日益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農業方面,機械作業過程中駕駛室內的儀表盤正迅速由電子監視儀表取代并逐步由單一參數顯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顯示終端過渡,以此來改善人機交互界面。這種智能化顯示終端又被稱為虛擬化儀器顯示終端(Virtual Display Terminal),它代表了當代儀器與控制裝置發展的主流方向。它可通過屏幕任意選擇顯示機組中不同部分的終端信息,在屏幕上按操作者的需求,調用數據庫信息,顯示數據、圖形、語音等多媒體信息。另外,還可以將數據信息動態存入類似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密度智能化數據存儲卡,將農業作業過程的數據信息通過智能卡帶回辦公室,由計算機應用高級軟件進行處理。也可以將管理者的決策和操作指令通過智能卡傳送到拖拉機上的智能控制終端,實現自動控制農機的操作。
PLC在自動售貨機中的應用。自動售貨機通過顧客選擇商品開關,投入的硬幣值由PLC驅動數碼管顯示,經過光傳感器識別,通過判斷,進行下一步操作,經過PLC的系統控制和信號輸出完成售賣過程。計算機技術和機電自動控制在自動售貨機中的這項應用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使PLC的應用更加廣泛。
交通信號燈系統也是微機軟件應用到電子控制系統中的典型實例。通過主要應用PLC技術控制十字路口的信號燈動作。準確無誤的完成信號燈的變燈動作來控制時間,這項應用更是極大方便了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
電腦橫機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給機械編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F在的電腦橫機是一種涉及到計算機、機械、電子、控制等諸多領域的復雜系統。電腦橫機的編織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最初的橫機是手動橫機,只能勝任比較簡單的編織過程。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到電腦橫機中,通過電腦的自動控制,設計人員可對編織花型進行數字化設計,通過計算機數字直接控制機械的退圈、墊沙、脫圈、彎沙等相應的機械編織動作,由計算機指令控制系統完成整個設計的編織,極大地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
與機電一體化相關的技術還有很多,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技術相互融合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以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的有機結合為主體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機械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3 總結
在機械生產領域,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融入發展,機電一體化的形成是機械工業中的重要變革。通過不斷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使機電一體化相關的技術在諸多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東寶,工程機械與控制技術[M].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7.
馬增強等,數據采集系統的研究,微計算機信息,1998.
王立新,淺談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J].赤峰學院學報,2007.
楊明等,機電一體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農機化研究,2006.
當今的時代仍然是以強凌弱,以富欺貧的時代,政治上冷戰轉到經濟上熱戰,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經濟實力、市場的競爭,是科技水平、產品質量、價格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優秀的人才就發達,成為強者?,F在發達國家正在利用他們經濟優勢爭奪發展中國家優秀人才,增強其競爭實力。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優秀人才更是寶貝。經不起優秀人才大量流失的折騰,因此我們在討論人才素質教育的時候,首先要研究跨世紀人才如何培養,不僅是培養出大量優秀人才,還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使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有創造發明的工作條件,他們中大多數會扎根國內。許多出國深造的學子,也會身在他國胸懷祖國,學成之后回歸祖國,報效祖國。
二、重視思想品德素質教育
德育是人的靈魂塑造,是人的意志、意識、意念……培養,一句話是造就什么人的問題。德育是一切素質教育之首。一個專家、學者固然要知識淵博,技術精湛,但首先應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愛國者,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經風雨見世面,像寒冬里松柏挺立在祖國熱土上,像黃牛一樣善于奉獻,不善于索取,像李四光、鄧稼先、蔣筑英……給祖國和人民留下光輝業績和永久的記念。德育是系統工作,國家、教育部門要管,學校、老師、家長要管,全社會都要管,共建一個育人育德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們健康成長。在改革開放取得成功之際,經濟騰飛,人民安居樂業之時,環境也受到了污染,拜金主義,嬌、奢、、逸等形形丑陋行為、惡習又在一些地方泛濫。爭奪下一代的斗爭正在激烈進行之中。黨和國家明察秋毫,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指導下,抓了“五個一工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抓了反腐倡廉,掃黃禁毒,掃除了一些害人蟲、丑惡行為與惡習,環境得到初步治理。但是必須堅持下去,持之以恒,加大打擊力度,才能保持精神文明建設象經濟建設一樣年年有進步,歲歲有發展,現在張家港式精神文明建設在全國已掀起波浪,學習張家港精神將使神州大地普開文明之花,中國將成為21世紀的少精神污染、少精神公害的風水寶地,使中華民族文明史在世界再度輝煌。就學校而言,更應當下大力氣建好育人的小環境:在抓好兩課教育的同時,建好校風、學風、班風、文風;建好師德、學德與品德;建好一支又紅又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育人園丁隊伍,在辛勤園丁的默默耕耘下,勤修剪多滋潤,苗禾才能茁壯,桃李才會滿天下。造就一代新人,青出于蘭勝于蘭。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過程中受家庭影響是很深的,家長不能把子女看作私有財產,要把望子成龍的殷切心情轉化為育子成才的動力,與培養接班人聯系起來,與國家建設發展聯系起來,把父母慈愛之心放在精心培育上,要愛之有方,愛在內心,讓子女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么子女得到的不僅是父母的愛心,而更多的是師長式教誨之恩。如果國家一社會一學校一家庭組成一個育人系統工程,大家同心同德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嘔心瀝血,我們國家將后繼有人,形成一個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局面。我們國家擁有一大批又紅又專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我們的國家必將興旺發達。
三、加強智能素質教育和投入
智育是素質教育的中心,是教學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是人們最關心的事。一般來說智育由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組成。知識和能力來源于理論和實踐,來源于學校教學過程,來源于社會實踐,來源于工作實踐。學校教學是主體,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場所,是知識的源頭,是能力培養基地。學校如何面向未來,面向經濟建設培養新型復合型人才是工程教育界熱門話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微電子技術及信息科學的發展,傳統的機械產品結構和內涵發生根本變革,從單一的機械結構轉化為機、電、光等多種技術結合的綜合體,國家有關部門已把機電一體化列為機械產品的科研方向,并規定新產品必須是機電一體化產品。借此來推動機械產品的技術革命。傳統的機械學科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已不再適應時展。精密機械工程專業〔‘,](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已經提出一種機電光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機械為主體,光電為系統,通過光電構成精密機械的測控系統,實現系統的精密化、自動化、智能化。因此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外語基礎,具有寬廣的機械學、光學、電子學與測控方面的專業基礎;具有現代化必需的專業知識。能從事機、電、光緊密結合的精密機械系統和精密測控儀器系統的設計、研究、開發。為實現上述目標,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必須有合理的結構和比例。以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為例,五年教學計劃〔3〕課程總學分為200學分,另加畢業論文26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數、理、化、外、德、政、文管、體)為110學分,占55%;機、電、光綜合技術基礎課為80學分,占40%,其中機與電課程接近1比1;專業課只有10學分,占5%,除畢業論文外,實習、實驗、課程設計及大作業(小設計)約占40學分。從總體看,畢業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扎實,機、電、光綜合知識有一定深度和廣度,學生的適應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有顯著的改善,能適應科技進步發展,受到用人單位好評。但是從深層次看,各門課程之間缺乏相互結合與滲透,多數課程內容還比較陳舊,落后于科技水平,需要從現代機電光系統出發,推陳出新,加強相互滲透和聯系經典理論和知識要少而精,現論和知識要博而新,反映新老科學技術成就的有機結合。由于各方面投入不足、能力培養環節缺口很大,實驗設備陳舊落后,廠礦實習基地沒有保障,學校特別缺乏典型機電光一體化系統(設備),供學生實驗、演練、分析,使學生獲取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知識,能力培養已成為紙上談兵了。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在工程技術領域內已廣泛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CAD)、輔助制造(CAM)、輔助分析(CAE),使設計研究工作現代化、科學化?,F在多數學校在專業課教學階段由于無力購置計算機和軟件,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尚處于初級階段。計算機輔助分析處于籌劃階段,在計算機應用教學水平方面與世界差距在擴大之中。所以投入不足是困擾我國教育的嚴重問題,是影響教育影響人才素質培養的關鍵。
四、結束語
吉林大學2014年招收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的規定,結合我校的實際,我校繼續在國家重點一級學科開展招收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直博生)工作。現通知如下:
一、招收專業
數學及其包含的二級學科: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化學及其包含的二級學科: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機械工程及其包含的二級學科: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及其包含的二級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
直博生名額占用2016年各學院博士生招生計劃。
二、招收條件
1、從2014年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中擇優選拔,招收類型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2、生源本科畢業學校應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學校;
3、本科學習期間英語通過國家六級考試(或參加英語六級新題型考試成績達到425分以上);
4、本科在校學習成績為所在專業(年級)前20%。
三、考核程序
1、資格審查
凡欲報考我校的學生,請登陸吉林大學招生網主頁(zsb.jlu.edu.cn)或吉林大學研究生院主頁(yjsy.jlu.edu.cn),填寫和打印《吉林大學2014年招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直博生)申請表》并提交所需材料,于2013年10月5日前(郵件以郵戳為準)通過EMS(中國郵政特快)寄(送)吉林大學招生辦公室研究生招生科進行資格審查。過期不再接受申請。全部材料一經收到,恕不退還。
申請者須提供的材料:
a.吉林大學2014年招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直博生)申請表(附件一);
b.身份證和學生證的復印件各一份;
c.在學證明一份(由所在學校的教務部門出具并加蓋公章);
d.本科階段正式成績單一份(加蓋所在學校教務部門公章,密封后在該信封的封口處加蓋公章);
e.在校期間發表的論文、出版刊物或代表學術水平的工作成果,獲獎證書和外語水平考試證書等材料復印件。
2、考核
資格審查合格者,招生辦公室將及時通知考生到所報考的學院進行考核??己瞬扇」P試或面試的形式,具體辦法由負責考核的學院制定并在學院網頁上公示,請學生及時與所報考學院聯系。
經考核合格的學生要填寫教育部統一制定的《全國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記表》,經報考學院審核蓋章后報學校審定。
四、網上報名
各學院將考核合格名單上報招生辦公室研究生招生科并在學院網頁上公示。直博生在國家規定的時間內以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的身份進行網上報名(10月31日前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網址:yz.chsi.cn)。11月10日--14日到吉林大學現場報名點進行確認。
五、學制
直博生學制一般為5—6年,按培養方案入學兩年后進行中期考核,合格者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轉入攻讀碩士學位。
六、獎助待遇
直博生入學后,當年可直接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萬元,并享受吉林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中所規定的其他待遇,具體辦法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第一、二學年享受在校碩士研究生待遇,從第三學年開始在規定的學制內按在校博士生對待。
【關鍵詞】機械;本科大類招生;分類培養;途徑與方法
一、機械本科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分類培養的意義
機械工業是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支柱和基礎產業, 與機械工業緊密相關的機械工程學科是高等教育的支柱和基礎學科之一,從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機械類人才的培養在整個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不少高校致力于探索機械類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 取得了一些成績。我校機械本科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是指確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材料成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四個本科專業按機械大類招生,分專業方向畢業,本科,學制四年,前兩年按機械工程學科中各專業培養規格的共同要求,開設公共基礎課、數學基礎課、機械大類基礎課等20多門“核心課”;后兩年為專業培養階段,按照“立足市場需要,考慮個人志愿,組織綜合平衡”的原則,分專業進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并完成所選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
(一)我校機械本科專業發展方向分析
當前世界科技急速發展帶來了科技高度分化而又高度交叉融合, 機械專業不但已同信息技術密不可分, 而且也已經同生物技術發生聯系, 許多嶄新的交叉領域不斷出現。為適應可持續發展與知識經濟的要求,我校機械專業的發展方向是要求學生除了在機械工程及微電子技術兩方面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基本知識外, 還應在計算機、機械設計、控制的自動化、機電液氣綜合應用的生產系統、英語、企業管理等方面具有相應的知識和能力, 并對先進制造技術如CIMS、CAD/ CAM 一體化等有概括的了解。
(二)國內外同類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分析
國外大學中與機械專業相近的專業主要有機械工程專業(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一般為三年制。如英國的Cranfield 大學, 一年級的課程主要有數學、制圖及設計與制造、計算機應用、材料、力學、熱力學及熱傳遞、流體力學、應變分析及結構、電子學、電路基本理論、電子技術、工程管理等。二年級的課程除進一步開設數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及熱傳遞和工程管理外,其它主要課程有計算機在工程中的應用、工程力學、應變分析及材料、結構學和設計等。三年級在繼續開設設計課的同時只開一門流體熱力學, 然后開始畢業設計。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根據需要或興趣選修應用流體力學、數學模型、可靠性原理、實驗學、材料工程以及根據學校自己的特點開設的各類型機械課程如氣輪機等。國外其他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盡管各有特點,但總的來說都是十分注重寬闊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注重實驗、實習等方面的動手能力的培養,開設管理方面的課程。
二、我校機械本科專業大類招生、分類培養的發展趨勢
我校機械學科本科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分類培養的人才培養目標,其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加強基礎, 拓寬專業面向
只為機械設計、制造、維護培養專門人才的傳統目標顯然已被打破。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首先應在課程設置上加強基礎并拓寬專業的服務面向。這意味著學生在四年的學習中,其專業面向不僅要適應與機械學科密切相關的行業,也要適應機械學科的邊緣或交叉行業,甚至跨行業的工作崗位。精、鉆或特殊的專業知識應依靠繼續教育。加強基礎的內涵不僅包括機械學科的相關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還應包括系統工程學科、人文社會學科和現代工具類知識。
(二)提高素質, 注重能力培養
提高素質、注重能力培養是當前高校對本科教育的普遍要求,我校機械學科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全面貫徹這一思想。其一,要充分重視機械學科以外的人文社會學科知識的傳授和培養,重視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其二,在傳授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必須努力在教學中挖掘提高業務素質的成份,挖掘知識創新的成分,對學生來說, 某一知識和具體技能,不用則忘,唯有素質的提高和創新意識的增強能享用終身。其三, 要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加強學生的工程綜合實踐,通過實驗、實習、設計、制作、研究和各種調研活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以人為本, 強調個性發揮
人的個性特征、先天素質和從業意向是有很大差異的,以人為本,強調個性發揮,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發展方向是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事實上, 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生而言,社會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要允許學生有實施多種選擇的可能性。我校近幾年所實施的機械學科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無論是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還是專業技術基礎和專業課,都留有相當的選擇余地。此外,有部分學生畢業時還拿到了其他專業的輔修證書或第二學士學位證書。
轉貼于
三、我校機械本科專業大類招生、分類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機械類人才培養應遵循下列原則:(1)德育滲透、全程育人,增強學科的德育滲透性;(2)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增強學科的社會適應性;(3)壓縮課時、強調自學,增強學科的教育載體性;(4)注重實踐、突出工程、加強學科的工程系統性。根據這個原則,我校對機械本科專業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方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設計知識模塊的整體框架
根據“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和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辦學理念,我校確定了4年總學時不超過2500、實踐性教學環節不低于40 周的基本框架,規定總學時中:公共基礎課組占40%;專業技術基礎課組占30%;專業方向課組占10%;其余20% 為任選課組合,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和就業意向在全校跨專業、跨院系選課。在保證基礎知識厚度的同時,還使專業課組按削減深度、拓展廣度的原則進行整體改造。
(二)優化自然科學基礎模塊
在不超過總學時和模塊控制比例的基礎上,第一,強調數學和化學基礎,新增“復變函數”、“積分變換”、“計算數學”、“大學化學”和“化學實驗”;第二,加強力學基礎,新增“熱工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和“有限元法基礎及應用”等課程;第三,確立計算機及電子信息類課程的必選地位,增設了“機械電子學”、“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AD”、“CAM”、“數字化技術原理及方法”、“計算機軟件工程”、“數控技術”等課程;第四,進一步強化了自動控制類課程,如“機械電氣控制及自動化”、“機電液控制系統”、“氣液傳動與控制”、“機械控制工程基礎”、“自動化制造系統”等;第五,在各門課程中,強調計算機應用如計算機輔助繪圖和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等。
(三)改革專業課程體系
在新的專業課結構體系中設計7個專業方向課組合,我校學生學完公共及專業基礎課程后,進入第七學期即可在7個方向課組中任選一組學習,每個方向課組約10 個學分(180 學時左右)。其中有:(1)現代機械設計理論及方法;(2)現代機械制造技術;(3)機電一體化;(4)制造信息化;(5)工業機器人;(6)石油機械技術;(7)農業機械化技術。這7個方向課組的背后都有較強的教學科研隊伍和科研實習基地作為依托。
(四)整合實踐教學環節
為了加強實踐環節并增強其實際可操作性,我校對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如下四個方面的調整:(1)將原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和機械制圖課程中的實驗取消,重新構建相對獨立的“機械基礎實驗”課程。(2)將原機械原理、機械設計中的課程設計進行整合,構建綜合性的“機械基礎課程設計”。(3)新開出三個實踐環節,即機械制造技術課程設計(CA PP)、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課程設計和數控加工綜合實踐。在數控加工環節,要求學生3~5人為1組,用1周時間針對一個零件在計算機上編制加工程序,然后通過網絡將程序傳送到數控加工中心加工成零件。(4)金工實習由6 周減至4 周。(5)開設工程綜合實踐環節。 參考文獻
[1]段潔利,張淑娟,揚洲.對機制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思考與分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2]李偉.提高機械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的思考與分析 [J].中國冶金教育,2004,(2).
[3]柯俊,孫祖慶,翁海珊.面向21世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