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7: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藥學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手參屬植物的生藥學特征:
手參屬植物為陸生蘭科植物,具掌狀分裂的塊莖;莖直立,在中部或近基部具3~5葉,基部具數葉鞘;葉數枚,長而尖,莖生;夏天開花,密集總狀花序頂生,呈柱狀,長5~30cm,淡紫、粉紅及白色不等;中萼片與花瓣分離;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細長的距;蕊柱短;柱頭2,較大,近楔形;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塊柄與粘盤,子房無柄。
1.2地理分布特征:
手參屬植物多生于高海拔地區,除手參分布范圍(265~4700m)廣外,其余4種均需生長在海拔2800m以上。手參又名手掌參、佛手參、陰陽草,蒙藥名額日和藤乃一嘎日,藏藥名旺拉,始載于藏醫藥書《四部醫典》,有生精壯陽,增生體力,潤肺安神解毒的功效,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肅及四川西部和陜西;西南手參分布于青海、陜西、湖北等,角距手參產于,是特有品種,短距手參產于、亞東、四川、云南,為中國特有種,藏醫常將它們的塊莖當手參混用;峨眉手參主產四川峨眉山,生于灌叢草地,其藥效同于手參。
1.3栽培技術:
手參屬植物由于生長范圍狹窄,本身繁殖能力的低下,加上人為的濫采濫挖,野生類藥材已非常稀少,現已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定為近危種。因此為了滿足人們的臨床需要,宋曉明等對手參的人工繁育技術進行了研究,楊爽等從微觀角度對手參的組織培養進行了研究,為手參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2化學成分的研究
2.1基本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
國內外對于手參屬化學成分的研究頗多,但主要還是集中于手參。根據文獻多方面的報道綜合得出手參中主要含有機酸芐酯苷類、二苯乙稀(芪)類和菲類成分,另外還有簡單的芳香性成分,包括酚、酚醛和酚酸類化合物等。我國學者李帥等經95%的乙醇回流提取手參,得乙醚萃取物經硅膠柱層析得到十八烷、丁香酚和β-谷甾醇,正丁醇萃取物經硅膠柱層析分離得到5-羥甲基糠醛、正丁基-吡喃果糖苷、薯蕷皂苷和果糖。李敏等采用柱色譜法從手參塊莖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得到7個化合物,分別為對羥基芐基二硫醚、4,4''''-對羥基芐基亞砜、腺嘌呤核苷、militarine、loroglossin、dactylorhinB、dactylo-rhinA,又于第二年首次分離出了十六烷酸甘油三酯、丁二酸、胡蘿卜苷、coelovirinsB、dactylorhinE、coelovirinsF、coelovi-rinsG。楊帆等采用反相柱色譜等手段從手參正丁醇萃取物中分離并鑒定出了對羥基苯甲醇、香草酸、對甲基苯基β-D-葡萄糖苷、腺嘌呤核苷、對羥基苯甲醛、對羥基苯基芐基β-D-葡萄糖苷、對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蔗糖。岳正剛等通過大孔樹脂、反相閃式快速分離等手段從手參乙醇提取物中鑒定出了34種化合物,如凹舌蘭素、天麻素和各種氨基酸類等。除國內研究外,日本學者也從手參的甲醇提取物中分離鑒定出27種化合物,其中包括12種二氫類化合物和10種菲類化合物。
2.2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
手參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近幾年才漸漸興起,有楊蓓蓓等利用HPLC測定藏藥手參旺拉中dactylorhinB,loroglossin,dactylorhinA,militarin四種有效成分的含量,并測定了24個不同產地樣品的含量,該方法可快速高效的檢測出樣品中4個有效成分的含量,為全面控制藏藥旺拉的質量提供了依據。薛楠等通過HPLC法測定了青藏高原不同地區藏藥手參中天麻素的含量,結果表明天麻素可以作為手參質量控制的指標。張海先等采用HPLC法對不同產地手參藥材中的天麻素、腺苷、對羥基苯甲醛和對羥基苯甲醇4種活性成分進行測定,并考察了氣候因子對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該方法重復性和準確性都比較良好,可為科學評價手參藥材的品質提供更進一步的參考。張曉紅等從手參干燥塊莖的熱水提取物中醇析分離得到純的手掌參多糖(GCP),GCP的數均分子量為:Mn=3.21×104;糖組分分析顯示GCP葡萄糖和甘露糖摩爾比為1:1.5;結構分析表明GCP是以13位和部分14位鍵合的糖苷鍵,GCP糖苷鍵為β-吡喃型糖。
3藥理活性的研究
目前對于手參屬植物的藥理活性的研究比較少,更多的是關于手參的報道,綜合近幾年已有的文獻,我們得出手參在藥理方面的貢獻有以下幾點。
3.1促進祖細胞增殖及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盧衛紅等對60Co-γ射線照射小鼠紅系祖細胞(CFU-E)的影響實驗中,對于輻射性貧血模型,觀察各組培養皿的細胞灶數,實驗組及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可見手參有促進祖細胞增殖的作用;在抑制HBsAg活性檢測中,通過不同劑量手參液和病毒抗原體的相互作用表明手參有中度的抑制HBsAg的作用,起且效時間較快,一般2h左右即能有抑制作用,作用時間長且穩定。
3.2抗過敏及抗氧化作用:
手參塊莖的甲醇提取物,在用于鼠耳部被動皮膚過敏試驗(PCA)中顯示抗過敏活性,用反相硅膠柱色譜對該提取物進行純化,發現甲醇洗脫流份的效用接近抗過敏藥Tranilast,更能抑制大鼠嗜堿性白血病細胞(RBL-2H3)抗原誘導的B-胺基己糖苷酶釋放,經分析得知該甲醇洗脫流份含有菲類和二氫芪類化合物。李紅兵等利用手參不同的溶劑提取物(pH3水,水,60%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飽和正丁醇)測試其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結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強。
3.3其他藥理作用:
手參提取物對實驗性高脂血癥大鼠具有一定降脂作用,并能保護脂質代謝紊亂造成的肝損傷;蔣靈芝等通過比較不同劑量單味藥手參散劑對急性胃潰瘍模型的治療作用,表明手參對急性胃潰瘍療效顯著;手掌參醇提物能夠明顯抑制矽塵誘導的大鼠肺組織腫瘤壞死因子-α的過度表達,明顯抑制SiO2粉塵致大鼠的肺纖維化,主要是通過提高機體的抗氧化酶活性,減輕肺組織脂質的過氧化損傷;手參可減少小鼠雙前肢的抬舉次數,抑制小鼠的自發活動;能夠明顯增加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誘導小鼠的入睡個數和延長閾上劑量戊巴比妥鈉誘導的小鼠睡眠持續時間,實驗表明手參具有鎮靜催眠的作用。3.4分子生物學水平的研究:周建平等成功構建了手掌參的全長cDNA文庫,容量達到8×105個/μgcDNA,全長cDNA比例達到68%,重組率超過96%,為手掌參的遺傳資源保護和功能基因發掘等研究奠定了基礎。隨后通過篩選手掌參cDNA文庫獲得γ-硫素基因,它是植物天然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抗菌、抑制昆蟲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在轉基因、植物病蟲害防治、糧食增產等方面有應用,并在原核系統中獲得了高效表達和純化。
4臨床應用研究
手參屬藥用植物作為我國傳統藥材在藏醫和蒙醫方面較為常用,具有補腎益精、理氣止痛、補脾益肺的功效,主治肺虛咳喘、虛勞消瘦、神經衰弱、止血、療傷、通淋、慢性肝炎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藏藥中,手參和盤龍參皆為藥用正品,而短距手參、角距手參、西南手參等常被當作手參使用,代用、混用現象很多,除此之外還有凹舌蘭、紅門蘭、綬草、角盤蘭等屬的多種植物;在蒙藥中,手參為藥用正品;中醫用作手掌參正品的的還有粗脈手參和長苞凹舌蘭?,F在市場中也出現了很多含有手參的成藥,如復方紅芪顆粒劑,治療因體虛所致的反復發作性疾病以及抗癌輔助藥;手參腎寶膠囊能夠補腎強體;洛布桑膠囊益氣養陰、活血通脈,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蒙藥蘇格木勒-7調經養血、暖宮止帶,蒙醫用于治療心、腎臟“赫依”病,氣滯腰痛等病癥;手掌參三十七味丸用于治療腎寒腎虛、腰酸腿疼、消化不良等;復方手參丸治療失眠,改善睡眠狀況;手參用羊奶和牛奶炮制能增強一定的滋補強壯作用。
5小結與展望
袁嘉麗等[10]依據微生態學原理,從小兒呼吸道微生態變化的角度探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機制,探索中醫宏觀辨證分型與現代醫學的微觀量化指標存在的內在聯系。研究發現,復感兒肺脾兩虛型及脾弱肝旺型患兒的呼吸道微生態表現為紊亂失調的狀態,尤其是肺脾兩虛型更為嚴重。付肖巖等[11]通過研究慢性腹瀉脾胃濕熱證與舌苔細菌比例、菌群密集度和菌群多樣性的關系發現,脾胃濕熱證組的革蘭陽性桿菌和革蘭陽性球菌明顯減少,細菌密集度明顯增高,多樣性明顯增加。胡玲等[12]研究認為微生態失衡之“邪氣亢盛、脾運失健、邪正相爭”亢奮狀態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Hp)相關胃病脾胃濕熱證形成的重要環節。脾胃濕熱證是Hp相關胃病發生過程中邪氣最盛及邪正交爭最劇烈的階段,Hp感染率高,胃黏膜呈現明顯充血水腫、糜爛或潰瘍上覆黃苔,甚則黏膜下出血的活動性炎癥改變;脾氣虛證的Hp感染率明顯降低,胃黏膜呈現明顯水腫或潰瘍上覆白苔,甚則黏膜以白相為主的慢性炎癥改變。陳曉剛[13]應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研究再發性腹痛患兒的糞便標本中相應微生態檢測指標的變化與脾胃濕熱證主要臨床證候的關系。結果發現,較諸脾虛證,脾胃濕熱證表現出雙歧桿菌與腸桿菌含量的相關性高,B/E值與腹痛程度、腸桿菌含量與腹脹頻率的相關性高也是脾胃濕熱證較諸脾虛證不同的腸道菌群變化特點;而雙歧桿菌含量與食量減少的相關性增強則是脾虛證與脾胃濕熱證不同的特點;此外,脾胃濕熱證也表現出舌苔黃膩程度與腸道菌群失調的相關性。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屬于中醫學帶下病的范疇,中醫認為主要是濕濁蘊積生蟲、蟲蝕于陰中則癢。陳妮妮[14]對98例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和婦科檢查,在辨病的基礎上進行辨證論治,了解復發性外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證候學特點、體質特征以及相關發病因素,通過內外結合法治療,恢復肝脾腎正常功能,使陰道微生態恢復平衡,達到因人而異的個體化診療。
2中醫臨床應用與微生態
中醫從整體出發,通過調節機體使之處于平衡狀態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與微生態學中微生態環境的平衡理論有異曲同工之處。目前很多學者從微生態平衡的角度來研究治療疾病。小兒非細菌感染性腹瀉屬于中醫學泄瀉范疇,而微生態平衡則在腹瀉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胡小英等[15]通過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觀察中醫藥療法(口服湯劑和小兒推拿療法)對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病的療效及腸道微生態的影響,結果發現中醫藥療法對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但是短期內對腸道雙歧桿菌、大腸桿菌、乳酸菌數量影響不明顯。胡曉霞[16]采用對照試驗,將8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隨機分為中藥治療組和西藥治療組,經臨床觀察發現,中藥療法既能有效治療局部癥狀,又可以顯著改善患者伴隨的脾虛軀體不適癥狀,復發率低,療效穩定性強。推測中草藥不僅僅可治療感染,還可作為一種微生態調節劑,扶持正常陰道內的優勢菌,發揮其生物拮抗作用,從而達到重建陰道微生態平衡的治療目的。陳莉[17]對60例假絲酵母菌陰道炎患者采用中西藥對照的前瞻性療效觀察,發現舒樂寧洗劑對改善中醫證候療效與達克寧相似,對維持陰道微生態環境也有顯著療效。
3中藥作用與微生態
抗結核藥物是結核病化學治療(簡稱化療)的基礎,而結核病的化學治療是人類控制結核病的主要手段。結核病化療的出現使結核病的控制有了劃時代的改變,全球結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最早出現的有效抗結核藥物當數鏈霉素(SM)。它發現于20世紀40年代,當時單用SM治療肺結核2~3個月后就可使臨床癥狀和X線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暫獲痰菌陰轉。對氨水楊酸(PAS)被應用于臨床后發現,SM加PAS的治療效果優于單一用藥,而且可以防止結核分支桿菌產生耐藥性[1]。發明異煙肼(INH)后,有人單用INH和聯用INH+PAS或SM進行對比治療試驗,再一次證明了聯合用藥的優勢[2]。于是在此基礎上產生了著名的結核病“標準”化療方案,即SM+INH+PAS,療程18個月~2年,并可根據藥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將PAS替換為乙胺丁醇(EMB)或氨硫脲(TB1),俗稱“老三化”[3]。70年代隨著利福平(RFP)在臨床上的應用以及對吡嗪酰胺(PZA)的重新認識,在經過大量的實驗后,短程化療成為結核病治療的最大熱點,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4,5]。當人類邁入2000年的今天,抗結核藥物的研究已經獲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諾酮這兩大類藥物,尤以后者更為突出。
一、利福霉素類
在結核病的化療史上,利福霉素類藥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躍。隨著RFP的發現,世界各國出現了研制本類新衍生物的浪潮,相繼產生了數個具有抗結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但殺菌效果都不如RFP,RFP仍是利福霉素類藥物中最經典的抗結核藥物。
1.利福布?。╮ifabutin,RFB,RBU):RBU對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是低的(<0.06μg/ml),而對RFP耐藥菌株的MIC明顯增高(0.25~16.0μg/ml)。此結果顯示RFP與RBU存在交叉耐藥;這么寬的MIC范圍,又提示RFP耐藥菌株對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比例高達31%。在MIC<0.5μg/ml的結核分支桿菌株,或許可把RBU考慮為中度敏感[6]。RBU的親脂性、透過細胞壁和干擾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夠集中分布在巨噬細胞內而具有較強的活性。
RBU也有其不足之處。如RBU的早期殺菌作用不如RFP[7],可能與其血漿濃度低有關。有研究結果表明,RBU口服劑量300mg4h后的峰值濃度僅為0.49μg/ml,比同劑量RFP的峰值約低10倍。究其原因,可能與RBU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血清蛋白結合率均低有關,前者只有12%~20%,后者僅為RFP的25%。
臨床上已將RBU試用于不同類型的結核病人。香港胸腔協會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治療同時耐INH、SM和RFP的結核病患者中,RBU和RFP的效果幾乎相等[8]。但已有研究表明,RBU對鳥分支桿菌復合群有明顯的作用。
2.苯并惡嗪利福霉素-1648(KRM-1648):苯并惡嗪利福霉素-1648屬于3-羥-5-4-烷基哌嗪,為苯并惡嗪利福霉素5種衍化物之一。本品比RFP的MIC強16~32倍。小鼠實驗結核病治療結果顯示:單劑KRM-16483mg/kg的療效明顯優于RFP10mg/kg,與HE聯用亦比RFP+HE療效佳。KRM-1648和其它利福霉素類的交叉耐藥也必然是一問題,但綱谷良一[9]認為:由于KRM-1648比RFP有更強的殺菌作用,即使結核分支桿菌對RFP具耐藥性,本藥也能發揮一定的殺菌作用。
最近芝加哥的一份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表明,KRM-1648、RBU和RFP這三種相類似的藥物均對耐多藥結核?。∕DR-TB)無效[10]。
3.利福噴丁(rifapentine,DL473,RPE,RPT):RPT又名環戊基哌嗪利福霉素,于1976年由意大利Leptit公司首先報道,我國緊跟其后于1977年就已著手研制,并在1984年應用于臨床。該藥為RFP的環戊衍生物,據Arioli等[11]報告,其試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本品口服后,胃腸道吸收良好,并迅速分布到全身組織中,以肝臟為最高,其次為腎、脾、肺及心臟,在腦組織中也有分布。人口服后4h即達血濃度高峰。RPT的蛋白結合率可達98%~99%,因此組織停留時間長,消除半衰期時間亦較RFP延長4~5倍,是一種高效、長效抗結核藥物。
我國使用該藥替代RFP對初、復治肺結核進行了對比研究,每周頓服或每周2次服用RPT500~600mg,療程結束時痰菌陰轉率、病變有效率和空洞關閉率與每日服用RFP組相比,療效一致,未見有嚴重的藥物毒副反應。本藥不僅有滿意的近期效果,而且有可靠的遠期療效[12]。由于RPT可以每周只給藥1~2次,全療程總藥量減少,便于督導,也易為病家所接受。
二、氟喹諾酮類(FQ)
第三代氟喹諾酮類藥物中有不少具有較強的抗結核分支桿菌活性,對非結核分支桿菌(鳥胞分支桿菌復合群除外)亦有作用,為臨床治療開拓了更為廣闊的前景。由于結核分支桿菌對氟喹諾酮產生自發突變率很低,為1/106~107,與其他抗結核藥之間無交叉耐藥性,目前這類藥物已成為耐藥結核病的主要選用對象。
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主要優點是胃腸道易吸收,消除半衰期較長,組織穿透性好,分布容積大,毒副作用相對較小,適合于長程給藥。這類化合物抗菌機制獨特,通過抑制結核分支桿菌旋轉酶而使其DNA復制受阻,導致DNA降解及細菌死亡。氟喹諾酮在肺組織、呼吸道粘膜組織中有蓄積性,濃度均超過結核分支桿菌的MIC。感染部位的組織濃度對血藥濃度的比值較正常組織中高,在痰、支氣管粘膜、肺等組織的藥濃度/血清濃度為2或更高,顯示了對肺結核的強大治療作用。
1.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OFLX對結核分支桿菌的MIC約0.5~2μg/ml,最低殺菌濃度(MBC)為1~2μg/ml,在下呼吸道的組織濃度遠高于血清濃度。OFLX有在巨噬細胞內聚積的趨勢,在巨噬細胞中具有與細胞外十分相近的MIC,與PZA在巨噬細胞中產生協同作用。OFLX與其他抗結核藥之間既無協同作用也無拮抗作用,可能為相加作用[13]。
OFLX的臨床應用已有若干報道,盡管人體耐受量僅有中等程度抗結核作用,但不論對鼠實驗結核或人結核病治療均有肯定療效。現在香港將OFLX與其它可供使用的配伍藥一起,常規用于少數耐多藥的慢性肺結核病人[8]。
我院采用含有OFLX的化療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獲得了痰菌培養2個月陰轉率50%、3個月62%以及6個月75%的可觀效果。廠家推薦的用于治療嚴重呼吸道感染的劑量為400mg2次/日。有人對22例單用OFLX300mg/d或800mg/d治療,持續9個月到1年,所有病人耐受良好,并顯示較大的劑量效果較好[6]。多次用藥后,血清或各種體液中無臨床上明顯的蓄積作用,有利于肺結核的長程治療。人體對OFLX的最大耐受量為800mg/d,我院選擇的經驗劑量為300mg2次/日。
2.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CIP):CIP對結核分支桿菌的MIC和MBC與OFLX相似,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認為該藥在試管內和RFP一起應用有拮抗作用,所以臨床應用的報道也還不多。CIP因胃腸吸收差,生物利用度只有50%~70%,體內抗結核活性弱于OFLX?;谏鲜鲆蛩兀琌FLX被更多地用于耐藥結核病。
3.左氟沙星(levofloxacin,DR-3355,S-OFLX,LVFX):1986年開發的LVFX為OFLX的光學活性L型異構體,抗菌活性要比D型異構體大8~128倍。在7H11培養基中,LVFX抗結核分支桿菌的MIC50、MIC90均為0.78μg/ml。在7H12培養基中對敏感菌及耐藥菌的MIC為0.25~1μg/ml(MBC1μg/ml,),比OFLX強1倍。與OFLX一樣,LVFX亦好聚集于巨噬細胞內,其MIC為0.5μg/ml(MBC是2μg/ml),抗結核分支桿菌的活性也是OFLX的2倍。兩者之間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差異,可能與它們抗DNA旋轉酶的活性不同有關[14]。
LVFX口服吸收迅速,服藥后1h血藥濃度達3.27μg/ml,達峰時間(1.05±0.17)h。服用LVFX4h后痰中藥物濃度平均4.44μg/ml,高于同期平均血液藥物濃度1.89μg/ml,證明本品在體內吸收后滲透入支氣管-肺屏障的濃度極高。而且,該藥的副反應發生率只有2.77%。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優良的藥物動力學和較高的安全性以及與其他抗結核藥間的協同作用[15],使LVFX正逐步替代OFLX而成為MDR-TB的主要治療藥物。
4.司氟沙星(sparfloxacin,AT-4140,SPFX)與洛美沙星(lomefloxacin,LMLX):SPFX是現行氟喹諾酮類中抗結核分支桿菌活性較高的品種。SPFX的MIC為0.25μg/ml,MBC0.5μg/ml,較OFLX和CIP強2~4倍,亦優于LVFX。采用SPFX50mg/kg(僅相當于OFLX的1/6)就完全能夠控制鼠結核病,臨床上為達到最佳治療結核的效果,宜采用400mg/d。但SPFX對腦脊液的滲透有限,單次口服200mg后腦脊液中的藥物濃度分別低于0.1或0.4mg/L。
LMLX對結核分支桿菌亦具有活性,但弱于對其它革蘭陰性菌和陽性菌的活性。用于抗結核的劑量為400mg2次/日,如治療超過一個月的患者可改為400mg1次/日。Primak等對43例初治肺結核用本藥或RFP聯用其它抗結核藥進行療效對比,3個月的痰菌陰轉率不遜于RFP組。
SPFX與LMLX和氟羅沙星(fleroxacin)一樣,因光毒性,使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5.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X,Bay12-8039):MXFX因附加的甲基側鏈可增加抗菌活性,屬第三代喹諾酮藥物。對結核分支桿菌的MIC為0.25mg/L,雖體外活性大致與SPFX和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相當;體內如在鼠實驗結核中,克林沙星無活性,而MXFX的殺菌力較SPFX更高[16]。MXFX對治療結核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
盡管上述氟喹諾酮類藥物具有較好的抗結核作用,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和RFP相提并論[17]。由于氟喹諾酮類藥物影響年幼動物的軟骨發育,對兒童和孕婦的安全性至今尚無定論,原則上暫不考慮用于這二類人群。
三、吡嗪酰胺
PZA是一種傳統的抗結核藥物,后來對它的殺菌作用又有了新的認識。根據Mitchison[18]的新推論,雖治療開始時病灶內大多數細菌存在于細胞外,但當其中某些菌引起炎癥反應使pH下降,部分細菌生長受抑制,此時PZA較INH更具殺菌作用。所以在短程化療開始的2個月中加用PZA是必需的,可以達到很高、幾乎無復發的治愈率。目前國外正在研制新的吡嗪酸類衍化物[20]。
四、氨基糖苷類
1.阿米卡星(amikacin,AMK):卡那霉素由于它的毒性不適合于長期抗結核治療,已逐漸被AMK所替代。AMK在試管中對結核分支桿菌是一種高效殺菌藥,對大多數結核分支桿菌的MIC約為4~8μg/ml。肌注7.5mg/kg(相當于0.375g/50kg),1h后平均血的峰濃度(Cmax)為21μg/ml。美國胸科學會(ATS)介紹的肌注和靜脈滴注的劑量均為15mg/kg[6],并將AMK列入治療MDR-TB的主要藥物中。
盡管AMK的耳毒性低于卡那霉素,但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監測該藥的血濃度以確保劑量足夠但不過高。具體做法可考慮每月測定一次高峰血液藥物濃度,推薦峰濃度(靜脈注射30min后,肌肉注射60min后)為35~45μg/ml,可據此進行劑量調節。如果患者年齡在60歲或以上時,需慎用,因為AMK對年老患者的腎臟和第八對聽神經的毒性較大。
2.巴龍霉素(paromomycin):巴龍霉素是從鏈霉菌(streptomycesrimosus)的培養液中獲得的一種氨基糖苷類藥物,有研究認為它具有抗結核作用[19]。Bates[20]則將其作為一種新的抗結核藥物,并用于MDR-TB。
五、多肽類,結核放線菌素-N(tuberactinomycin-N,TUM-N;enviomycin,EVM)
結核放線菌素-N的抗結核作用相當于卡那霉素的1/2,它的優點是對腎臟和聽力損害比紫霉素和卡那霉素低。鑒于此藥對耐SM或KM菌株有效,可用于復治方案。常用劑量為1g/d,肌肉注射,療程不超過3個月。上海市肺科醫院臨床應用的結果表明,密切觀察下肌肉注射結核放線菌素-N1g/d14個月,未觀察到明顯的藥物副反應。
六、氨硫脲衍生物
較引人注目的是2-乙酰喹啉N4吡咯烷氨硫脲,MIC為0.6μg/ml,優于TB1。國內單菊生等報告的15種氨硫脲衍生物有4種具體外抗結核分支桿菌作用,MIC范圍在0.78~12.5μg/ml之間,其中以乙烯基甲基甲酮縮TB1對小鼠實驗性結核病的療效為著。
七、吩嗪類
這是一類用于麻風病的藥物,近年來也開始試用于耐藥結核病,其中對氯法齊明(氯苯吩嗪,clofazimine,CFM,B663)的研究最多[21]。CFM是一種吩嗪染料,通過與分支桿菌的DNA結合抑制轉錄而產生抑制分支桿菌生長的效果,對結核分支桿菌和牛分支桿菌的MIC為0.1~0.33μg/ml。一般起始劑量為200~300mg/d,當組織飽和(皮膚染色)時減為100mg/d。它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與β干擾素合用,可以恢復由結核分支桿菌25片段引起的細胞吞噬和殺菌活性的抑制作用,從而成為吞噬細胞的激發劑,屬于免疫治療的一部分,已經超出了單純化療的范疇[22]。CFM可引起嚴重威脅生命的腹痛和器官損害,應予以高度重視[23]。
有人報道,在11個吩嗪類似物中有5個體外抗結核分支桿菌活性等于或優于CFM(MIC90≤1.0μg/ml),其中以B4157最強(MIC90為0.12μg/ml),但仍在進一步研究之中[21]。
八、β內酰胺酶抗生素和β內酰胺酶抑制劑
結核分支桿菌也產生β內酰胺酶,但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克拉維酸、舒巴坦在單用時并不能抑制結核分支桿菌的生長,而是通過抑制β內酰胺,使β內酰胺酶類抗生素免遭破壞[24]。當β內酰胺酶抑制劑與不耐酶的廣譜半合成青霉素聯合使用時,能大大增強這類青霉素的抗結核分支桿菌作用。其中的最佳聯用當數氨芐西林或阿莫西林與克拉維酸的等摩爾復合劑[25]。一項27株結核分支桿菌的試管實驗結果顯示,阿莫西林單用時的MIC>32mg/L,而與克拉維酸聯用時MIC下降至4~11mg/L,效果增加了2~7倍。這類代表性的復合劑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奧格孟汀,augmentin),氨芐西林-克拉維酸和替卡西林-克拉維酸(特美汀,timentin)[26]。值得注意的是,氨芐西林加丙磺舒遠遠高于氨芐西林與克拉維酸聯用時對結核分支桿菌的MIC90。如單用氨芐西林口服3.5g后的血清峰值為18~22mg/L,加用1g丙磺舒后可上升至25~35mg/L。
由于β內酰胺酶類抗生素很難穿透哺乳動物的細胞膜而進入細胞內,有可能限制這類藥物抗結核治療的效果[27]。目前,這類藥物的抗結核研究還限于實驗階段。
九、新大環內酯類
本類抗結核分支桿菌作用最強的是羅紅霉素(roxithromycin,RXM,RU-28965),與INH或RFP合用時有協同作用。其它還有甲紅霉素(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AM,A-56268)和阿齊霉素(azithromycin,AZM,CP-62933),主要用于非結核分支桿菌病的治療[28]。
十、硝基咪唑類
近年來的研究認為,5-硝基咪唑衍生物作為新的抗結核藥物具有相當好的開發前景。此類藥物中的CGI-17341最具代表性,體外抗結核分支桿菌活性優于SM,可與INH和RFP相比擬,對結核分支桿菌的敏感菌株的MIC為0.1~0.3μg/ml。實驗動物中該藥對感染結核分支桿菌小鼠的半數有效量(ED50)為7.7mg/kg,而INH和RFP的半數有效量分別為3.04(1.67~4.7)和4.81(3.5~6.69)mg/kg。其療效與劑量顯著相關,20、40、80mg/kg的生存時間分別為(30.9±1.9)d、(43.5±4.24)d和(61.3±3.9)d。但是,5-硝基咪唑衍生物的抗結核研究尚未應用于臨床。
十一、吩噻嗪類
吩噻嗪類中的氯丙嗪在早期的文獻中報告能改善臨床結核病,其濃度為0.23~3.6μg/ml時能抑制巨噬細胞內結核分支桿菌,并增強SM、INH、PZA、RFP和RBU對抗細胞內結核分支桿菌的作用,該類藥物中的哌嗪衍生物三氟拉嗪(triluoperazine),也有與之相類似的效果。
十二、復合制劑
抗結核藥物復合制劑的研制主要是為了提高病人的依從性和增加藥物的殺菌效果。復合制劑有殺菌劑與抑菌劑、殺菌劑與增效劑等多種形式,一般是兩藥復合,也有三藥復合的情況。部分復合制劑的藥效僅僅是單藥累加效應,目的是提高病人的依從性;另一部分則不僅提高了依從性,也起到了增進藥物療效的作用。
在眾多復合劑中,力排肺疾(Dipasic)是最為成功的一個品種,它以特殊方法將INH與PAS分子化學結合。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力排肺疾較同劑量INH的效果高5倍,亦明顯高于以物理方式混合的INH加PAS,而且毒性低、耐受性良好、容易服用、耐藥發生率低。近年來,國內已開始自行生產這類制劑,如結核清、百生肼、力康結核片和力克肺疾等。
力排肺疾的臨床應用有兩大趨勢,一是用于耐藥結核病,二是用于輕型兒童結核病。用于耐藥結核病的理論依據是:自從短程化療問世以來,臨床上已很少使用PAS,可望結核分支桿菌對PAS有較好的敏感性;再就是二藥分子化學結合而產生的增效結果。力排肺疾服用方便,毒副反應少,更適合于兒童結核病患者。
其它復合劑型還有衛肺特(Rifater,HRZ)和衛肺寧(Rifinah,HR),這些復合劑只是物理性混合藥物,本質上和組合藥型類似。
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使用復合劑的頭8周痰菌陰轉率為87%,高于單劑聯合的78%;副作用前者為10.9%,低于后者的14.6%,但也有副作用以前者為高的報道;使用上復合劑較單劑聯合更方便,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可接受性[29]。
以上雖羅列了數大類藥物在抗結核研究方面的進展,但應該認識到這些只不過是抗結核藥物研究重新開始的序幕。因開發一種新的抗結核藥物既需要財力和時間,還要評估其在試管和臨床試用的效果,并非易事。從前一段時間看,由于發達國家的結核病疫情已經下降,而且認為已經有了有效的抗結核藥物,而發展中國家無能力購置昂貴的藥物,這些都是為什么尚無治療結核病新藥問世的一些理由。由于目前伴有HIV感染的結核病發病率增加和耐多藥結核分支桿菌的出現,以及預料今后耐RFP菌株的發生率將會增高,所以導致急需迅速開發新的抗結核藥物??菇Y核新藥的研究,在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實驗室,已經從過去10年基本靜止狀態發展到一個活力相當大的時期。雖然Hansen疾病研究實驗室篩選了可能用于抗結核的近5000種化合物,但還沒有發現高質量的化合物,而且該項目的因素評估工作還需要數年之久。何況即使在實驗室初步證實有效的藥物,用于人體是否有效和足夠安全,尚待揭示,可謂任重道遠??菇Y核藥物研究除直接開發新藥外,還要認識到隨著靶向釋藥系統的發展,利用脂質體或單克隆抗體作載體,使藥物選擇作用于靶位,增加藥物在病變局部或細胞內的濃度,以改進療效。文獻早已報道了脂質體包埋的INH和RFP對鼠實驗結核病的治療取得良好效果。有人以攜有吞噬刺激素(tuftsin)的RFP脂質體治療實驗鼠結核病,每周2次,共2周,使小鼠肺臟活菌數下降的效果比游離RFP至少強2000倍,其療效非同一般。目前脂質體雖尚無制劑上市供臨床應用,但為今后提高難治性結核病的療效、降低副反應,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由此來看,未來結核病化療的研究重點將仍在于尋找更為高效的殺菌劑或(和)滅菌劑,進而減少服藥數量和服藥次數、縮短化療療程、提高病人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MedicalResearchCouncil.AMedicalResearchCouncilinvestigation:Treatmentofpulmonarytuberculosiswithstreptomycinandpara-aminosalicylicacid.BrMedJ,1950,1073-1085.
2.MedicalResearchCouncil.Thetreatmentofpulmonarytuberculosiswithisoniazid,aninterimreporttotheMedicalResearchCouncilbytheirTuberculosisChemotherapyTrialsCommittee.BrMedJ,1952,735-746.
3.CroftonJ.Drugtreatmentoftuberculosis:Standardchemotherapy.BrMedJ,1960,370-373.
4.FoxW,MitchisonDA.Shortcoursechemotherapyforpulmonarytuberculosis.AmRevRespirDis,1975,111:325-353.
5.FoxW.Whithershortcoursechemotherapy?BullIntUnionTuberc,1981,56:3-4,325-353.
6.AmericanThoracicSociety.Treatmentoftuberculosisandtuberculosisinfectioninadultsandchildren.AmJRespirCritCareMed,1994,149:1359.
關鍵詞:畢業設計;藥學專業;本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4-0123-02
目前,教育部對高等學校的本科教學評估中一個重要的二級評估指標是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這說明本科畢業設計在本科教學中占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畢業設計也是體現大學本科階段性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對于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藥學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目前各院校對藥學本科學生培養主要為4年制,雖然培養計劃不盡相同,但大部分為三年半的基本理論學習,半年的畢業設計,有些院校完成畢業論文的時間甚至大于半年,足見各院校對本科畢業設計十分重視。在平時的上課期間,雖然各院校都會開設很多的實驗課,但絕大部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比例較小,因此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養出科研思路,獨立完成科學研究比較困難。因此,目前國內大多數院校在培養本科生中都會設計畢業論文這個環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完成論文。故畢業設計既是大學生四年生活的檢驗,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途徑。
本文通過結合我院藥學專業特色,從組建指導教師團隊、畢業設計指導等環節對其做出有益探索,以期提升我校藥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質量及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一、組建教師指導團隊
優秀的指導教師團隊是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的堅實基礎,為此組建一支由從事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等專業課教學的專任教師組成的指導教師團隊是探索成功的基礎。該團隊主要負責人具有高級職稱資格,并具備系統、全面的藥學科研能力,其余所有指導教師均具有講師以上職稱資格,具有長期從事本科論文指導的實踐,并且保證具備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以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我校藥學專業幾乎所有的專業課均由藥學院教師擔任,專任教師數量及資質均能滿足指導教師團隊的組建。
而以往我院藥學本科畢業設計多以單個教師作為獨立負責人指導進行,不同教師擅長不同領域,有一定的專業局限性,而通過建立一指導教師團隊,這不僅能為提高最后的畢業論文質量提供有力保障,也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的適應能力也起到一定的“演練”作用。
二、畢業設計的指導
1.合理選題。指導教師團隊首先根據指導的本科生數量及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擬訂一個大的科研項目,再根據本科生的實際情況及科研實習安排擬訂若干子題目(題目具備專業性、創造性、科學性和邏輯性,即保證課題難度合理,工作量與預定時間匹配,避免課題太簡單、研究范圍過大、研究內容太多),召集組內學生一起探討、交流,由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做到一人一題目,對要進藥廠或醫院實習的同學,對選題一定要把握好題目的難度保證有充分的實驗研究時間以完成該項目。每名學生雖然選擇的是某一個方面的內容,但是由于在一個團隊中,故對其他所有環節均能得到學習。選題要在畢業實習前即決定,以保證同學們能有充分的考慮時間和準備時間。
2.積極做好前期準備。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確定后,指導教師根據每位同學的不同研究題目提出主要研究內容、方法和要求。學生據此查找、收集資料,并逐步形成清楚的認識,明確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預期結果,指導教師給予指導和分析總結,確定最終實驗方案,完成開題報告的撰寫,內容包括綜述研究意義、研究基本內容、研究方法、擬解決的關鍵問題、研究進度計劃等,隨后開始著手準備實驗材料。
3.實驗研究。實驗研究是畢業設計的核心。首先要規范學生操作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室行為習慣,在學生進入實驗室前,指導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操作行為的規范教育,包括安全衛生、實驗試劑的管理和保存、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管理等幾個方面;告誡學生端正科研態度,規范實驗記錄,指導教師應督促學生認真記錄好每項實驗數據,實驗記錄必須真實、及時、準確、完整,防止隨意涂改,更不準偽造和編撰數據,所有內容均要記錄在科研研究記錄本上,實驗研究完成后指導教師予以收回;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提倡互幫互學的科研作風,雖然每個同學實驗方向有差別,但是同屬一個課題下的子題目,相互之間均有關聯,既然在同一實驗室,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一些實驗內容可以多人參與,相互幫助完成,既可以讓每個同學都能夠得到更多鍛煉還可以減少實驗差錯的出現。
此外,教師的正確指導是保證實驗研究的順利進行的關鍵。指導教師團隊每兩周組織一次組內學生工作匯報,要求所有團隊成員包括教師和學生按時出席,聽取學生上兩周工作內容的總結報告,檢查工作進度,與學生討論存在的問題,給出合理建議,要求學生擬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并對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給出評價,但由于團隊教師成員較多各位老師工作安排差別故需相互協調、配合,以保證能夠給予學生更全面的指導,但這樣的指導方式時間間隔較長,雖然可以讓指導教師及時了解實驗進度,安排調整實驗進程,但是對學生實驗中臨時面臨的一些小問題不能及時地給予指導,故除集中指導外,指導教師團隊中的教師可根據自身工作安排,排定實驗指導值班表,保證每日都有一位教師能通過現場、手機通訊、網絡在線等方式隨時對學生實驗進行實時指導、溝通,這樣的指導方式能更直接解決學生實驗中臨時出現的問題,這也解決了以往由單一指導老師指導時,由于該教師出差、上課等原因,其指導的學生找不到指導教師而耽誤實驗進程的窘境。通過這一改革,使學生實驗研究進度明顯加快,可明顯改善由于實習時間緊迫而導致的實驗不充分,使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情況。
4.撰寫畢業論文。為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畢業論文的撰寫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在撰寫之前,指導教師需與學生探討行文思路,擬定寫作提綱,然后結合實驗資料進行論文撰寫,根據論文情況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對論文進行修改、不斷完善,完成初次定稿。在指導論文撰寫過程中,指導教師應重點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術道德,讓學生嚴肅認真地對待研究活動,不做主觀結論和不嚴謹的結論,禁止抄襲;二是規范學生的學術研究活動,無論內容還是形式,大多數本科同學由于沒有撰寫過科研論文,故論文規范性差,表述隨意,格式混亂,故指導教師對論文的整體結構、縮略語表、中英文摘要等,既要對學生進行基本指導,又要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嚴謹的作風;三是教會學生基本的論證方法,避免學生將畢業設計的各項內容寫成敘述文或宣傳稿,幫助學生學會用掌握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在論證過程中力爭做到論理嚴密、富有邏輯、內容簡潔和觀點正確。
初稿先由本團隊指導教師(亦可邀請部分專家出席)對論文進行初評,組織開展小答辯,團隊中所有同學均參加。小答辯程序參照藥學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分為答辯同學進行論文介紹、教師及同行提問、學生當堂回答問題。通過小答辯以便及時發現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并督促學生進一步完善論文,完成終稿。
以往對本科生論文的修改,往往僅只依賴該生指導教師,改革后增加了根據指導教師團隊對初次定稿論文進行集中答辯評價,在小答辯中,發揮多位教師的專業特長及時發現論文中存在的不足,使論文得到進一步完善,以提高最終論文質量,同時小答辯也是對學生將要進行的本科畢業論文答辯的提前“演練”。
三、論文質量評價
我院每年會舉行藥學及中藥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答辯,畢業論文的成績分為優秀(85~100分)、良好(70~85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幾個層次。實施探索后所撰寫的論文評定成績均在80分以上,經過專家評定,論文質量較往年有較大提高。說明通過這一探索對提高藥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具有指導意義。
四、結語
畢業設計這一環節對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研究的思路、方法、相互協作的工作作風以及優良的科學作風有著重要意義。通過此次探索,組建的指導教師團隊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指導經驗,對系統、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思路有著重要意義;其次通過逐步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從指導學生科學選題,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資料收集、總結、計劃撰寫;實驗研究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方法及規范實驗記錄,并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論文撰寫時,教師需按論文要求耐心給予學生指導,通過畢業設計整個過程中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傳、幫、代”作用,既鞏固了學生對大學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增強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也較大幅度提高了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同時這對指導教師亦是一種鍛煉,可以不斷積累總結指導經驗,根據研究內容差異采用靈活的指導方式,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帶教能力,還可以通過與同行教師溝通了解自己專業不足之處,為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藥學本科教學與畢業設計指導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姚于,王允,劉毅,等.提高藥學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研究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3):478-479.
藥學專升本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
學生基礎存在著較明顯差異,對藥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針對這一特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應偏重補充、鞏固藥學專業基礎知識,并增加綜合性課程的比例,即以藥學專業知識為主干,以化學和基礎醫學為基礎,以外語、數學、計算機為基本手段,重點講授藥學領域的新技術、新成就和前沿性內容。全日制專升本的學制為2年,其中還有一個學期為畢業實習,真正只有3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時間,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據藥學專業方向的需要,可將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合成、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與藥代動力學、天然藥物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天然藥物化學、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等設為專業必修課;并增設生理學、臨床醫學概論等基礎性課程;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化學學科,在??破陂g已學過,也是入學考試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復開設,可適當增加化工原理、藥用高分子材料學、制劑工藝設計學等學科課時;同時,為提高學生外語水平、文獻檢索能力和綜合技能,開設英語、文獻檢索、計算機、醫藥數理統計等應用型和綜合性課程。另外,浙江中醫藥大學屬于以中醫學和中藥學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可將中醫藥學相關知識如中藥學、中醫學概論、中藥炮制學、中藥商品學等課程設為公選課,讓學生根據興趣選修,利于他們結合藥學與中藥學知識,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長。教學模式由于專升本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應改變以往單純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模式,可借助錄像、多媒體、幻燈片等多種教學技術,開展問題式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增加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講授的基礎上,應結合學科的當前現狀及發展動態,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重點培養學生對藥學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例如,藥劑學課程中講授靶向制劑章節時,課堂討論后老師要求學生選擇一種靶向制劑,圍繞其輔料、制備、優點和不足等,以小組為單位撰寫論文,并以PPT的形式進行課堂匯報,通過小組答辯、教師點評的形式予以評價。此種方式不僅極大地鞏固了相應的知識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組織能力。實驗課的教學則可融合藥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把藥學各專業課程的獨立實驗相結合,設計成綜合性實驗。例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制備,通過分組,分別完成藥物化學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藥、藥物制劑部分制備阿司匹林片劑;藥物分析部分檢測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劑的質量、藥理學部分進行藥效學和毒理學研究、生物藥劑學部分開展藥代動力學和穩定性研究等。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相銜接,優化他們的知識結構,提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教師的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學生也對每一門課程的研究方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不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為他們步入社會、更好地開展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藥學專升本畢業論文導師制的開展
由于目前大多數藥學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進行畢業論文的導師選報工作,而此時專升本學生剛剛入校,在校時間較短,不知道導師的專業方向,導師也不清楚學生各方面的情況,相互間缺乏了解,造成了專升本學生難以找到適宜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因此,學校在專升本學生進校后應給予學生與導師充分交流的機會,通過在網站上導師的相關信息、與導師的見面會等方式,使學生與導師間相互熟悉,在雙方相互了解的基礎上,首先由學生自愿選擇導師,導師再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開展論文指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自選課題或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進行文獻查閱、方案設計、實驗開展、論文撰寫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時專升本學生也正在藥學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可結合畢業論文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理論課堂上尋求解決的方法,從而形成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而導師也應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依據畢業論文計劃表,要求學生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等任務后進入實驗室;同時指導學生在畢業環節合理安排好畢業課題、實習、考研等的時間,協助解決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畢業論文工作,順利地完成學業和就業。
藥學專業培養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鑒定、藥物設計、一般藥物制劑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藥學在世界各大經濟領域可以說是發展最快的門類之一,醫藥公司的年經濟效益增長率已經高于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1] [2]并且,由于它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
一、我校藥學類專業學生近三年畢業實習工作概況
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類專業作為實踐性學科,畢業實習是藥學類各相關專業后期實踐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藥學院每年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實習計劃,畢業實習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實習時間不少于16周,畢業實習工作主要包括畢業實習崗前培訓,實習崗的設定與分配,實習過程監管,畢業論文管理、實習成績綜合評定等主要內容。其中畢業論文包括選題、開題、論文提交、論文評閱、論文修改、論文答辯等環節。近年來,我院藥學類專業實習生人數較多,也給實習安排、管理、就業等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從實習崗位分配情況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是留在本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基地來完成實習的,由于嚴抓畢業論文答辯,自行聯系實習單位的學生的數量逐年下降。
從畢業論文的成績分析上來看,校內基地的論文優和良成績的數量還是明顯高于校外基地,說明校內實習基地的質量還是高于校外。
二、畢業實習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藥學院重視實踐教學工作,由學院相關領導、教研室主任、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相關人員組成畢業實習領導小組。同時不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相繼制訂和修訂了《藥學院本科畢業實習手冊》、《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畢業實習及論文工作實施辦法》、《藥學院關于加強對本科畢業實習工作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對畢業實習時間、實習內容、請假制度、畢業論文要求、畢業實習考核等有關問題做了相關修訂。
辦公室負責制訂實習計劃、下達實習任務、與實習基地溝通和指導教師的選派、組織論文答辯等工作,以及學生工作辦公室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過程監督等。各個部門聯動,能夠保證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生活、學習、思想、紀律方面都有專人負責,推進實習工作順利開展。
(二)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學院將實習與就業相結合,通過實習促進就業。學院和有招聘意向的有關用人單位溝通,邀請其到學校舉辦招聘會先聘用學生,后安排實習。此外,還與簽訂實習協議單位聯系取得實習名額,在安排實習前根據學生的就業意愿安排實習崗位,力求達到實習促進就業,就業帶動實習的效果。
推行畢業實習雙導師帶教制,確保學生實習質量。學院為自行聯系實習單位的實習生配備中級以上職稱的校內教師為第二指導教師。第二指導教師除了在實習過程中做好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開題、結題等階段性的指導,還在學生返校后,負責學生論文撰寫的指導修改和初步審評。[3]
(三)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
隨著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學院不斷拓展藥學類的校內外實習基地,不斷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4]通過在藥學院科研實驗室、研發中心、人參研究院等部門建好校內主基地,同時也與省內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為主的18家校外實習基地簽訂了實習協議。這些實習基地包括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吉林省藥品檢驗所等省內一流的醫藥研發機構,也包括修正藥業集團、北京雙鷺藥業、敖東集團、吉林紫鑫藥業等國內知名的藥品生產企業。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設備先進、專業儀器門類齊全,能夠滿足學生實習的專業需求,保證實習質量,通過實習也縮短了學生步入社會的適應期。
(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在實習前強化基本實驗技能訓練,開展專題講座,把20項基本技能考核和綜合性實驗作為畢業實習的一部分,納入教學計劃并賦予學分。20項基本技能都是化學基礎課各種基本實驗操作,綜合性實驗根據不同專業,分為三類,中藥學類學生完成中藥來源、鑒定炮制加工提取分離制劑成品質量檢驗藥理藥效的全過程;藥學和制藥類學生完成原料、藥物合成制劑成品質量分析藥理藥效藥物代謝全過程;生物制藥專業學生完成生物藥物發酵制劑質量分析藥理藥效全過程,以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為畢業實習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實驗技能的強化訓練,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提升,獲得了實習基地的好評。
學院定期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到各個實習基地檢查實習生的實習內容和進度,了解學生的表現情況和畢業論文撰寫情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監管。
嚴格做好出口把關。每年5月末學生從實習基地返校后,利用1周左右的時間完成畢業論文修改和完善,在6月初由學院統一組織畢業論文答辯。答辯組根據學生論文創新性、規范性、科學性及學生答辯情況打分,近三年評選出優秀論文167篇,但同時有28名學生因論文不合格延期答辯,其中有12人因延期答辯不合格而延期畢業。
三、實習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藥學類專業學生的畢業實習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當前實習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畢業實習與就業矛盾,個別企業要求簽訂三方協議的學生在實習期就進入試用期狀態,實習期間安排大量的日常事務性工作,科研工作或生產實踐內容較少,與畢業實習相關性不強等。
目前學生在就業去向上選擇醫藥銷售類崗位的學生比重偏大,部分企業要求學生提前上崗,這部分學生的實習條件參差不齊,實習質量無法保障。
實習單位反映的主要問題是部分學生自律能力較差,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差,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強,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實習學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圍繞個別單位專業不對口,部分生物制藥、制藥工程等工科類專業學生的實習內容與中藥學、藥學等理學類專業學生相同,不能體現工科專業特色和要求;個別單位因科研條件所限,帶教教師指導不足等原因也影響了個別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
四、提高實習工作質量
(一)要以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核心,將實習工作做精
應根據各專業的特點及學科的特殊要求、根據醫藥行業的需求和醫藥教育發展的狀況,充分考慮學生就業、考研、教師的科研工作以及橫向聯合科研項目的需要,制訂針對性、實效性更強的實習方案,特別是要做好制藥工程、生物制藥等工科類專業學生的實習方案設計。
(二)要以內涵建設搭建框架,將實習工作做硬
要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和帶教教師的培養,為畢業實習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6]要重視發揮實習基地的作用,聽取他們對藥學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專家指導、項目合作、帶教教師交流培訓等方式,培養一支專業水平高、經驗豐富的帶教教師隊伍,提高實習質量。
(三)要完善和健全各項制度,將實習工作做細
要進一步完善實習工作的質量監控體系,針對學生就業、實踐教學的發展形勢完善畢業實習教學和管理辦法,為實習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進一步完善實習檢查制度,由藥學院領導、專家和教學以及學生工作管理人員組成實習檢查小組,加強對實習工作的交流與檢查,要通過實習小組負責人對各實習點的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加強實習監管。
(四)要明確各方人員的崗位職責,將實習工作做實
藥學類專業學生畢業實習包含的環節涉及學生管理、教學、就業等多個部門的工作范疇,不應只是教學部門或行政部門的事,要明確各部門、實習基地各方人員在實習過程中的管理職責。只有既有橫向分工,又有相互協助,才能做好現階段的實習教學工作。
關鍵詞:中藥學;畢業實習;過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7-0125-03
中藥學類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畢業實習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鍵,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學生通過畢業實習,將所學到的各門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程知識全面地、綜合地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各種基本實驗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階段得到加強和提高。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對中藥學類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1]因此,科學規范中藥學類專業畢業實習過程管理,對培養合格的中藥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要強化畢業實習的過程管理,需分別做好畢業生實習前期準備工作、畢業實習階段和實習考核的管理。并通過工作反饋總結與過程評價,監控管理中藥學類專業畢業實習的每一環節。
一、畢業生實習前期準備工作
1.實習前開設綜合性實驗
在畢業實習之前,通過多學科通力合作,使學生系統地完成某一研究或生產的全過程或主要過程片斷,[2]將各門基本知識、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有機地結合,將孤立的各學科操作技能融為一體。以培養學生初步科研能力、生產實踐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整體觀。為畢業實習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實行畢業實習準入制
實習前加強實驗技能培訓及考核,完善畢業實習準入制。根據中藥學類專業特點,實習中要進行大量的實驗研究,涉及到大量的基本實驗操作。綜合性的訓練較少,實驗操作規范
細節部分學生不夠熟悉,有必要在實習前進行實驗技能集中強化培訓,包括實驗基本技能、大型儀器設備的各種基本實驗操作,并進行考核,成績合格者允許進入畢業實習,經再次培訓仍不合格者,取消畢業實習資格。
3.講座
(1)科研講座。本科應屆畢業生已經學習了大量基礎課程,但對于如何著手撰寫畢業論文仍感到茫然。為此,實習前聘請各學科專家開展相關專題講座,從而保證取得良好的畢業實習效果。講座內容須包括開題報告的結構、內容和寫作方法;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如何從文獻閱讀中發現論文寫作的創新點;論文寫作應達到的目的、注意事項、基本結構、寫作方法、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以及論文修改的思路方法。
(2)學校就業管理部門的就業指導講座。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的影響,常常在找工作期間處于迷茫狀態,不了解有哪些就業方向,也不知該如何著手。[3]因此聘請學校就業管理部門進行就業指導講座就顯得很有必要了。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為清晰地認識自己的特性、職業的特性以及社會環境;了解就業形勢與政策法規;掌握基本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相關的職業分類知識以及創業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各種通用技能,比如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等等。為學生今后理性擇業、順利就業和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3)對相關企業人力資源經理舉辦就業指導講座。就業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必須架起畢業實習與就業的橋梁,以實習促就業,建立良性就業平臺。學生接觸社會之初,不了解工作單位的部門設置、崗位職責,面對求職介紹上的崗位需求,卻不知工作內容性質,面試中無法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可聘請實習單位大型醫藥企業人力資源經理,開展就業指導講座,讓畢業生了解公司待遇、招聘具體要求、招聘流程、職位發展空間等問題。
(4)精心挑選實習單位。實習單位的管理質量對中藥學類專業學生掌握專業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穩定的實習基地,[4]具有豐富的實習管理經驗,完善的實習管理制度,帶教經驗豐富并具有一定資質的教師,能提供高水平講授的實習講座,等等,可為實現實習效果提供堅實的保障。因此,在前期準備階段,學校應狠抓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精心選擇操作規范,以帶教能力強的藥廠、研究單位、醫院作為校外實習基地,確保學生圓滿完成畢業實習要求的各項內容。并且可以為他們的就業提供意向單位。
(5)做好畢業實習動員。這是搞好中藥學類專業學生畢業實習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實習動員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七學期初,召開實習準備會。同時下發實習計劃任務書,要求學生提前查閱資料。通過動員,使學生充分認識畢業實習教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學習相關的管理辦法和考核制度,明確各自的任務,做到心中有數。第二階段:第七學期末,召開實習工作會。聘請相關實習單位實習負責人,并要求相關實習指導教師和全體學生參加。發放畢業實習手冊,讓學生了解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設計)中應該完成的各個步驟。實習管理教師介紹實習計劃、時間安排、實習單位、實習內容、實習要求、實習崗位等方面的情況。[5]特別要強調實習期間安全、紀律方面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務必以安全為第一要務,做到實習安全兩不誤。
二、畢業實習階段
1.強化開題報告環節
強化開題報告環節,要求中藥學類專業實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完成開題報告,并組織開題報告會。學生制作多媒體課件,報告課題內容,由相關方向專家進行論證、把關。一方面,開始便對課題進行質量監控;另一方面,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所裨益,為論文答辯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