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7: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疼痛護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研究設計
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方法方法,在蕪湖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選擇住院患者100例。
1.2倫理審查
遵照赫爾辛基宣言及“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方案獲得蕪湖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全過程跟蹤。
1.3隨機分組
納入病例按病志號抽簽方法簡單隨機分兩組。
1.4納入標準
①日齡≤28d。②監護人(母親)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1.5排除標準
①對多種藥物過敏。②已接受相關治療并可能影響效應觀測指標。③伴有可能影響效應指標觀測、判斷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狀況。④嚴重心、肝、腎損害影響藥物代謝。⑤病情危篤。如樣本選擇時正接受藥物治療,經洗脫期后符合納入標準,不視為排除病例。
1.6退出標準
①不符合納入條件,納入錯誤。②資料不全無法判定療效、安全性。③嚴重不良反應、并發癥,特殊生理變化等,難以繼續治療。(不良反應者納入不良反映統計)④使用影響療效藥物。退出/脫落病例按退出/脫落時療效納入療效判定。
1.7護理方法
均連續護理14d為1療程;常規新生兒護理。
1.7.1對照組
室內照明或自然光線等照光治療,保持屈曲和襁褓包裹常規護理。
1.7.2治療組
綜合疼痛干預護理措施。靜脈采血腳后跟穿刺法,每次穿刺深度及力度一致,采血前放置安慰,進行非營養性吸吮,撫觸以緩解疼痛,致痛前口服12%~24%蔗糖水2mL。采用中醫四診合參、辨證施治,添加輔食,預防注射及喂養。母乳喂養為主,以增強機體免疫力,護理過程中適當少量葡萄糖液作為輔食,避免因缺少母乳而出現低血糖;營造良好的護理氛圍,從新生兒的需求出發開展護理工作,選拔經驗豐富、技術熟練、責任心強的護理人員對新生兒進行連續觀察,確保新生兒獲得全面、細致的照顧;在新生兒進食1h后進行撫觸護理,使用指揉法按摩頭部與背部,擠捏法按摩四肢,實施撫觸護理的過程中,可以讓新生兒家長在旁觀摩,學習;每天對新生兒沐浴室、病房等進行消毒,控制環境溫度與濕度,避免感染;常規護理同對照組。
1.8觀測指標
臨床癥狀、心率、血氧飽和度、疼痛分度、不良反應。
1.9療效判定
連續護理2療程(28d),判定療效。疼痛分度通過觀察新生兒的面部肌群活動,總結分數。參照《綜合疼痛干預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輕度疼痛:<5分;中度疼痛:5~7分;重度疼痛:>7分。
1.10統計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基線資料
納入樣本100例均為蕪湖市婦幼保健院兒科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患者,兩組人口學資料及臨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
2.2退出病例
觀察期間無退出病例。
2.3脫落病例
觀察期間無脫落病例。
2.4心率、血氧飽和度
連續護理2療程(28d),心率、血氧飽和度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1)。
2.5疼痛分度
連續護理2療程(28d),疼痛分度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1)。
2.6不良反應
觀察過程中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
3討論
無論是正常生產還是早產兒,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能力,雖然其神經組織還未發育成熟,但也足以感知疼痛。足底采血、注射、氣管插管等各種致痛性操作均能夠引起疼痛,對于先天體質較差的新生兒,更換尿布等日常行為也可帶來疼痛刺激,反復的疼痛刺激使身體感受器越來越敏感,引起過敏反應。體檢等也會成為一種疼痛刺激。新生兒沒有交流能力,無法表達疼痛刺激,只能以哭叫、動作等表現出來,長期以往,易被忽視。持續疼痛刺激可能引起腦血流再分布,帶來明顯的生理反應和激素、代謝水平變化,長期持續疼痛刺激還會導致新生兒日后出現認知行為障礙等問題。如何減緩新生兒疼痛以及降低疼痛對新生兒的影響成為了近年來廣泛關注的問題。新生兒的疼痛等級無法做出準確詳細地評估,只能間接的通過新生兒的面部肌群表現和各項生理指標評估,筆者在研究中采用的新生兒面部編碼系統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新生兒綜合疼痛干預表現有五個方面:①藥物干預:阿片類藥物、嗎啡是最常見的鎮痛藥物,適用于中、重度新生兒疼痛。②改善環境:降低環境噪音水平,調節室內溫度、光線水平,播放能夠降低疼痛壓力的音樂。③治療:使新生兒保持屈曲和襁褓包裹。④撫觸:用按摩、擁抱等無痛性皮膚接觸消除其恐懼害怕等不良情緒。⑤吸吮:放置安慰,使新生兒進行非營養性吸吮。其中非藥物干預在臨床中應用最為廣泛。本次研究發現綜合疼痛干預使新生兒的疼痛得到了有效緩解,降低了并發癥,使得新生兒的康復質量大大提高。
4總結
論文關鍵詞:臨床輸血護理
輸血治療是多部門和成員共同完成的一項治療任務,輸血護理工作的嚴密,操作的規范,護理人員掌握有關輸血知識及副作用、并發癥、做好輸血前、中、后的觀察及護理,不僅有助于順利完成輸血治療,而且可以起到為患者安全輸血最后把關作用,所以輸血護理對于預防和消除不良反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輸血前的護理
輸血前護士應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如疾病的診斷、輸血史、過敏史、妊娠史、傳染病史、有無休克和肝腎衰竭等),輸血的目的、輸注的血液類型、劑量等資料,有助于護士在輸血前合理安排輸注的順序、速度和時間,預計輸血中可能發生的潛在危險。護士應當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針對患者及其家屬有關輸血的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進行必要的輸血前心理護理,特別是要說明輸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對輸血的恐懼心理,增強對輸血治療的信心;也需說明輸血可能發生的輸血不良反應及并發癥護理論文,讓患者及其家屬有一定的思想準備。
2.采集患者血標本
據文獻報道輸血失誤10%在于護士采樣,51%在于樣管的收集和管理[1]。因此,采血護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標本前,必須事先將試管貼上條型碼或交叉配血通知單上的聯號(必須完整、規范填寫患者的住院號、病床號、姓名);檢查患者在輸血前,是否已檢測輸血前五項,醫生是否已履行告之義務,并按要求簽定《輸血治療同意書》。準確、無誤的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標本(如患者在輸液時必須應選另外部位,以保證交叉配血標本質量)。如果同時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標本,應加強核對,避免混淆,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順序逐個完成。抽血完畢,應及時記錄采血時間,并將標本盡快送至輸血科或血庫。
3.取血
護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及時、準確記錄通知時間和通知者姓名,并盡快到輸血科或血庫取血,與輸血科或血庫工作人員共同核對血液的登記、交叉配血單、血袋標簽等內容,并仔細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怎么寫論文。確認無誤后應簽名并登記取血時間(準確到分),以備查驗。
4.輸血及輸血過程中的護理
有文獻報道床邊核對環節失敗占所有輸血操作程序錯誤的25%[2]。因此,護士在取回血液后應盡快輸注,不得自行儲血,護士在患者床前應嚴格、認真履行“三查八對”程序,即檢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質量和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對姓名、床號、住院號、血袋號、血型、交叉配血實驗結果、血液種類和劑量[3]。所以輸血前必須由2名醫護人員進一步仔細核對有關信息,特別是對患者的信息一定要認真核實(如果患者處于昏迷、意識障礙,必須反復核對),確認與配血單報告相符,并再次核對無誤后方可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并記錄核對和輸血護士的姓名及輸注時間。在輸血過程中必須經常詢問患者有無異常感覺,可以消除患者對輸血的恐懼和顧慮,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護理論文,并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反應,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5.輸血后的護理
輸血完畢將輸血記錄單貼在病歷中,將血袋送回輸血科或血庫至少保存一天,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項填寫不良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輸血后護士對患者進行特殊的關心和詢問,有助于及時發現因輸血引起的異常情況,也有益于患者提高對輸血的正確認識,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6.輸血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護理
發熱反應、過敏反應、溶血反應、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是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發熱、寒戰、頭痛、腰背痛、進針部位疼痛、氣促、皮膚瘙癢、呼吸困難等是常見的癥狀。輸血時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一般情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處理,若發現患者有上述癥狀,應立即報告,暫停輸血,保持靜脈通路,做好搶救前準備;盡快報告輸血科或血庫,查明輸血反應的原因。
參考文獻
[1]魏小斌,《輸血人為誤差和輸血安全》。中國輸血雜志,2005,18(3):251-253
[2]李麗英,李琦。《在輸血方面醫務人員的誤差與輸血安全》。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3):244-245。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衛醫發[2000]148號,2000-10-01。
【關鍵詞】嚴重復合傷;急救;觀察;護理
嚴重復合傷是臨床常見的急重癥之一,致傷原因以車禍為最多,其次為墜落、砸傷、擠壓傷等外傷所致的胸、腹、腦等損傷是最嚴重的多發性復合傷,患者病情危重, 出血量多,常伴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時救治,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做為急診科護士,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急救護理知識和技能,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在最短時間內配合醫生采取及時有效的救治措施,才能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使病人轉危為安。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80例,男性50例,女性3O例,年齡18—70歲,入院時血血壓60/40mmHg一160/110mmHg,診斷為顱腦外傷20例,胸腹聯合傷2O例,血氣胸10例,腹外傷合并骨盆骨折10例,肝脾破裂20例,搶救成功77例,死亡3例。病人來院時基本處于休克狀態,全部病人經過手術治療,治愈77例,死亡3例。
2急救護理:
2.1病情評估嚴重復合傷病人入院時往往病情危重,大部分病員不能訴說病情或描述不清,接診護士應快速對傷情的危重性作出初步的評估,如病人的一般情況、意識、瞳孔、呼吸、血壓、脈搏、四肢溫度、傷口出血、四肢活動情況等,同時詢問受傷情況,檢查受傷部位,注意疼痛性質及伴隨癥狀等,同時盡快通知值班醫生,準備實施進一步搶救【1】。病人到醫院后的最初幾分鐘,往往決定了早期救治傷員的質量和速度,是決定傷員生死存亡和順利康復的關鍵,所以急診護士應做到瞬間判斷、正確評估、果斷處理。
2.2保持呼吸道通暢及供氧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急救過程中最主要措施【2】。嚴重復合傷病人多伴發呼吸困難和窒息,必須吸引或用手清除口腔和鼻咽部血液、分泌物和泥沙等,向前托起下頜,把舌拉出并將頭偏向一側,以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嚴重呼吸困難、呼吸心跳驟停者,給予氣管插管或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以保證良好的通氣與氧供。
2.3維持有效循環血量迅速建立有效靜脈通道,快速補充血容量,早期足量擴容是糾正休克的關鍵治療。用靜脈套管針迅速建立2.3條經脈通路以保證輸血輸液通暢,對靜脈穿刺困難者應及時靜脈切開,在前3O分鐘內輸平衡鹽液1500m1.2000ml,以保證重要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然后輸入膠體液,全血。
2.4選擇靜脈通路時應考慮:下腹,腹部嚴重復合傷病人應選前上臂靜脈,頭,上肢或胸部外傷,可選用大隱靜脈,頸內靜脈置管是任何部位創傷的首選,即可補液,又可監測循環血量。在休克代償期,由于機體處于應激狀態,表現為血壓正?;蛏撸}搏增快,這一假象往往掩蓋了病情,作為護士一定要掌握休克病人的病理、生理知識,正確觀察和判斷病情變化,為成功搶救病人提供良好的依據【3】。對休克病人要避免過多的搬動和檢查,先處理緊急情況,待病情穩定之后再作進一步的檢查, 以免貽誤最佳搶救時機。
2.5控制活動性出血開放性外傷病人,出血多、出血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病人血容量銳減而導致休克,因此應立即止血,及時用加厚紗布加壓包扎,抬高傷口以減少出血,以便于進入手術室行探查手術。對閉合傷病人,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若經過積極抗休克治療,病人血壓仍出現進行下降,脈搏細速,面色蒼白,四肢濕冷,應考慮內臟有活動性出血,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即可確診,應迅速做好術前準備,送病人入手術室進行剖腹探查手術。
2.6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密切觀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脈搏、血壓、呼吸,皮膚顏色,感覺,出血量,尿量等以了解病情進展情況,同時向現場人員詢問、了解致傷原因,判斷有無合并傷, 以便及時處理。
2.7做好術前準備護士應及時做好配血、皮試、留置胃管、備皮、導尿等術前準備工作。在搶救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經常使用的介入性血管插管和其他導管,加強消毒隔離,定期更換,嚴格處理污染物,以減少醫源性感染率,同時也要加強醫務人員手的保護,養成操作前后洗手戴手套習慣,避免交叉感染。
2.8加強心理護理。意外創傷,傷勢嚴重,又急需手術,患者易產生恐懼甚至絕望,對此我們應注意觀察和了解患者心理情況,鼓勵和安慰病人,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并嚴密觀察病情,給予因勢利導的心理護理,使之配合各項檢查和治療,樹立樂觀精神,戰勝疾病。同時還要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獲得家屬支持,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干擾,有利于患者救治??傊?,通過對嚴重復合傷病人的急救與護理,使我真正體會到時間就是生命,只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密切配合醫生對病人進行緊急而迅速的搶救、嚴密細致的觀察、周到細心的護理,才能使病人脫離險境,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1] 李明子.如何撰寫高質量的護理論文[A].河南省護理學會糖尿病及腹膜透析護理新進展學術交流研討班資料匯編[C];2007.
關鍵詞:循證護理;兒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7-144-02
0 引言
循證醫學是來自以人為基本觀察單位的,關于健康和疾病一般規律的科學研究結果,是可以直接用來指導臨床實踐和宏觀醫療衛生決策的研究證據。循證護理打破了傳統的經驗護理模式,護士在掌握理論知識、積累護理經驗的同時,還必須提高運用證據的水平,具備較強的文獻檢索和科研結果的評價能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指導自己的護理措施,針對不同人群、疾病,遵循證據,有針對性的制定護理計劃,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恢復。在兒科護理中,循證護理大大轉變和完善了醫學護理模式和護理需求。循證護理通過確立問題、尋求實證、應用證據和檢測實證結果,幾個步驟進行實踐。
1 確定問題
發現并提出問題。綜合患兒的病情,收集家屬反饋意見,結合實際情況,歸納分析循證護理中的問題。兒科各系統疾病中的護理中,以靜脈輸液為例,其問題主要有患兒血管細,心理恐懼,不配合護理人員,進針后回血慢,甚至無回血,家長一次穿刺成功的期待值高,以及由疾病、年齡以及家庭和社會因素等不同,患兒及家長的心理問題等。在早產兒的護理中,則主要是如何增強早產兒的生理機能,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
2 查找實證
根據提出來的相關護理問題,檢索有關文獻,結合專家與患兒家屬的意見,得到與決策,經濟,臨床相關的證據,組織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收集整理并對相關資料進行評價,分析它們的真實可靠性與臨床實用性,制訂最合理有效的護理計劃,得出結論。
3 應用證據
根據實證,對所要改變的護理行為進行批判性的分析,以便于實施具體的護理措施。如,手背靜脈穿刺輸液的患兒,在穿刺時不宜握拳,止血帶宜稍緊一些,橈骨莖突、尺骨莖突及第三掌骨頭形成的乏神經三角區域為最理想的穿刺部位,同時對穿刺部位進行橫向壓揉,使其快速麻木,降低痛感。并加大進針角度,直接進針,減少皮膚損傷。拔針后采用豎壓法迅速將棉球縱向按壓血管穿刺處4min,同時壓住內外針眼,避免淤斑與血腫。近年來,留置針封管技術已相對完善,減少了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有效保護患兒血管。選用易于固定的較粗直的靜脈,并避開靜脈瓣,進行穿刺,如頭部正中,手背,耳后,肘正中,踝部等靜脈。掌握正確的穿刺手法,退針送管都要繃緊皮膚,固定血管,并有效固定留置針,用肝素液封管,緩慢輕柔推注,在推注到1/2~1/3時夾管,能有效降低堵管,減少外滲腫用及靜脈炎。應用刺激性藥物如甘露醇,先用生理鹽水滴注再封管。
在掌握最有效的技術的同時,護理人員還需重視患兒及家長心理。患兒在進行穿刺時會緊張害怕,護理人員可用肢體接觸,口頭語言進行交流,使其放松,使患兒產生信任,并積極鼓勵表揚,用榜樣法,意象法使其配合,對膽小的患兒,可在穿刺和拔針時,遮擋并轉移其注意力,對哭鬧,強烈拒絕的患兒,可慢慢說服,緩和處理。操作時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其注意事項其操作程序,得到家長心理支持,取得其信任,在良好的情緒與氣氛中,使患兒得到正面引導。
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多種合并癥,在對早產兒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還需加強環境管理。溫度,躁音,光線,疼痛刺激都會影響早產兒的病情。經循證支持,護理時應盡量減少操作,減少對肢體的捆綁,在注射,吸痰或抽血時,應使其形成屈曲。用毛巾等物品作為臥具,使手腳能觸及衣物等,產生安全感,促進屈曲,增強神經行為的發展,用水枕進行頭顱的塑形,以俯臥位減少早產兒的氣道阻力。使用合理喂養促進大腦快速增長,保持舒適的能促進早產兒的神經行為的發展。為促進早產兒胃腸道激素的增加,使早產兒能盡早母乳喂養,減少因早產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產生較為嚴重的腹脹而危及生命。通過循證支持,給予早產兒非營養性吸吮的安慰劑奶嘴。
對各系統疾病的患兒,進行及時的治療和有針對性的康復指導,制定個體化及病情各階段的康復方案,利用計算機進行病例管理與跟蹤。鼓勵父母照顧患兒,護理人員細心,連續,固定的護理,減輕家長因分離產生的焦慮,耐心解釋患兒病情,使患兒家屬消除恐懼與懷疑情緒。
4 檢測實證結果
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操作,循證護理在患兒靜脈穿刺的主客觀疼痛感上均比普通護理要低得多,靜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達98%,實施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明顯優于普通護理,局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有明顯降低,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純旱囊缽男蕴岣?。在對早產兒的護理上,循證護理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減少,大大降低了早產兒的死亡率。俯臥位因其口鼻俯于床面,容易發生窒息等危險,故實施暫不考慮。
在對各系統疾病的護理中,運用循證護理對患兒病情進行針對性干預,并對家長進行心理及健康教育,使病人的康復率得到提高,住院天數明顯縮短。
5 結束語
在兒科開展循證護理,有效改善了護患關系,在制定與實施方案時,考慮患兒家屬的意愿及經濟條件,形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意識,提高了家屬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了患兒的康復。對護理學科而言,循證護理鼓勵了護理人員參與醫療,發現并解決醫療中的問題,在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與科研水平,使護理人員以最科學的方法實施護理的同時,加強了醫護的協調性和科學性。循證護理已經成為醫療領域的主流,也促進了兒科護理學的發展。但由于我國循證護理起步較晚,其文獻評定多為四級,即個人經驗與非試驗性的研究,核心掌握依然不夠準備,缺少對照病例及大樣本的隨機實驗,科研論文偏少,護理人員受的教育程度不高,無法閱讀大量外國醫學論文,信息資源較為匱乏,都有待我們進一步的加強循證護理在醫學領域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貴榮. 用“實證為基礎的護理”指導護理實踐[J]. 護士進修雜志. 2002(01)
[2] 劉林敏,朱倩,莫小葉. 循征護理在產后健康教育指導的護理體會[J]. 中國保健營養 2012年10期
[3] 葉華,姜憲輝,李筠波. 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 當代醫學(學術版),2008,20:15-16.
[4] 裴煒娜. 循證護理在兒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 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7:782-783.
[5] 戴建建. 循證護理在預防兒科醫院感染中的應用[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05:912.
[6] 胡雁. 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J]. 護士進修雜志,2010,02:99-102.
[7] 付建秋,陳曉旋. 循證護理在兒科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藥,2010,34:210-211.
【關鍵詞】卵巢支持間質細胞瘤;產后抑郁;動機性訪談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2-134-02
卵巢支持間質細胞瘤(ovarian 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LCT )又稱母細胞瘤,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卵巢性索間質細胞腫瘤,發病率僅占所有卵巢腫瘤約0.5%[1]。該腫瘤突出特點是具有內分泌功能,以分泌雄激素為主,極少部分能分泌雌激素,約50%臨床病例有男性化癥狀或女性化表現。目前本類腫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術后輔以化療。10%~30%呈惡,5年生存率為70%~90%。我院于2013年4月9日收治一例卵巢支持間質細胞瘤合并足月妊娠剖宮產術后的患者,住院期間除對患者實施常規婦科護理外,重點進行預見性病情觀察,采用跨專業團隊合作的護理模式,根據患者精神心理狀況分階段進行心理干預,預防患者產后抑郁的發生,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24歲,初中文化,縫紉職業。因“G1P0 38+6 周孕產檢時B超提示:腹腔包塊約16CM,入院前8天(2013-4-1)在外院行剖宮產手術+右側附件切除術,手術順利,娩出一女嬰,新生兒Apgar評10分。術后病檢提示:低分化性卵巢支持間質細胞瘤。門診以“1.卵巢支持-間質細胞腫瘤,2.剖宮產術后”收入我科。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4月12日患者行TP方案(艾素110mg+順鉑140mg)腹腔化療,4月15日患者完成一個療程化療病情平穩出院。
2護理
2.1 入院評估
2.1.1 生理評估:
患者為剖宮產術后第8天,查T36.4℃,P76次/分,R20次/分,Bp 116/70mmHg,疼痛評分2分。自訴食欲尚可,睡眠每天5~6小時,大小便正常,在家人協助下可自行沐浴、進食、如廁等生活部分自理;患者已用生麥芽回奶,無腫脹疼痛;腹部傷口愈合好,無滲出及硬結;子宮復舊可,宮底于恥骨聯合上能捫及、無壓痛,惡露呈暗紅色,量少,無異味。
2.1.2 心理社會狀況評估:
與患者家屬溝通了解到患者平素性格較內向、多慮型,自患者知曉患卵巢腫瘤以來,時常表情憂傷、不善與人交談。首次與患者接觸,表現出面露憂傷,沉默寡言,尤其提及新生兒狀況時,其低聲哭泣,自訴與新生兒分離后,擔心新生兒健康狀況且自責感重;當談及對自己疾病的治療及配合時更是擔心其預后;住院期間由其母親及丈夫照護;患者為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無;喜歡縫紉手工。針對患者精神心理狀態,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表(EPDS)[2]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進行心理焦慮及抑郁狀況評估,結果評分顯示患者輕度焦慮、產后抑郁癥評分臨界值9分。
2.2 入院后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
①焦慮:與母嬰分離及擔心自己疾病的預后有關。
②知識缺乏:與缺乏自身疾病的診治配合及產后康復相關知識有關。
③生活自理能力缺陷(Ⅲ級):與剖宮產手術及術后化療有關。
④下腹部疼痛:與腹腔注射化療藥物有關。
⑤潛在并發癥:過敏性休克與使用化療藥物有關。
⑥潛在并發癥:骨髓抑制與使用化療藥物有關。
⑦潛在并發癥:腎臟功能受損與使用化療藥物有關。
2.3 護理措施
2.3.1 安全管理:
① 向家屬講解患者目前心理狀況,告知其有產后抑郁的風險,取得家屬的理解與配合,重點不讓患者單獨活動,24小時留陪。
② 護士班班交接病情,并與主管醫生溝通,加強與患者溝通,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自殺先兆如焦慮不安、抑郁煩躁、病房徘徊等異常舉動,及時識別。
2.3.2 心理干預:
①責任護士與患者溝通,建立信任關系。幫助患者意識到自身目前精神心理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消除患者心理抵觸,使患者主動愿意接受醫護人員的心理干預。
②責任護士報告護士長并申請多科合作病例討論(婦科、精神科及產科醫護人員部分共同參與),重點針對卵巢支持間質細胞瘤疾病、產后抑郁高風險患者心理干預方法進行討論,邀請精神科專家指導責任護士運用跨理論模型及動機性訪談技術進行心理干預的技能,并動態觀察護理效果。
③將《邁向健康之路---預防抑郁指南》[3]干預手冊發給患者及家屬,由責任護士分階段數次指導患者深入閱讀。(該手冊為學者漢化版本,英文原版本是以跨理論模型(TTM)為理論基礎,是由TTM之父James O. Prochaska博士創建的美國Pro一Change Behavior systems,Inc.研究中心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Ricardo F.Munoz博士合作編制,其應用效果被廣泛驗證。)
④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精神科專家與患者行面對面動機性訪談4次。分別于入院初期、化療前、化療后、出院前進行,時長15~20分鐘。按照患者行為階段水平,重點分兩個階段進行疏導和干預。第一階段:主要是通過訪談挖掘并使患者意識到產生目前自身心理狀況問題和改變自己問題行為所面對的矛盾情感和阻抗,幫助患者尋找和建立改變自己產生不良情緒行為的內在動機,溝通技巧主要通過反饋式傾聽及誘導;第二階段:通過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配合狀況、心理狀況的改善等方面,不斷對患者的進步及努力做出肯定和贊揚,強化患者的行為動機,直至患者主動表達出行為改變的承諾后,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履行行為改變的計劃。
⑤心理干預過程中,通過與患者的深入溝通交流,挖掘到患者心理狀況異常的主要根源及諸多影響因素,并針對性干預,此過程中醫護人員的鼓勵、家庭支持及新生兒的接觸是增強患者行為改變動機的重要方面。
2.3.3 化療藥物不良反應的護理:
①過敏反應的預防和護理 給藥前預防性應用抗過敏藥物,備好急救物品及藥品,初始用藥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并記錄。
②腎臟毒性的預防及護理 為減少順鉑對腎臟的損害,應鼓勵患者多次飲水, 每日尿量≥2000mL,并記錄。
③胃腸道反應的護理 順鉑是強致吐藥,遵醫囑按時使用止吐劑,囑病人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化療前后1h避免進食,嘔吐后協助漱口, 及時清除嘔吐物,減少不良刺激。
④下腹部藥物性疼痛的護理 將腹腔灌注液(生理鹽水)預熱至37℃~41℃[4]后注入腹腔,減輕灌注過程中對腹部的刺激,協助患者取舒適,指導其腹部熱敷緩解疼痛,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痛藥。
2.3.4 一般護理及健康教育:
①基礎護理:保持病房環境安靜、光線明亮、整潔舒適;協助患者中藥泡腳、按摩下肢,預防DVT的發生。
②滿足患者基本需要:指導協助患者完成洗漱、進食、更衣、洗頭、下床活動等,防跌倒發生。
③產后康復指導:指導患者觀察子宮復舊、惡露情況及異常的辨識,產后隨訪及避孕。
④出院指導:囑咐家屬出院后加強對患者的關心,重點是對患者精神心理狀態的關注;告知患者出院后醫護人員會定期通過電話方式隨訪其恢復狀況,予患者持續的支持。
3小結
卵巢惡性腫瘤合并妊娠術后化療在臨床上少見。針對該患者我們采用了跨專業團隊合作照護方案并為患者實施身心整體護理,促進了患者的身心康復。護理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是心理護理,采用跨理論模型及動機訪談技術分階段實施心理干預;預見性護理措施是化療期間潛在并發癥的預防;同時注重健康教育及基礎護理。該案例給予我們的啟示:做好育齡期婦女孕前、孕期的規范產前檢查,能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確保母親安全。
參考文獻
[1]Young RH,Scully RE.Ovarian 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A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207 cases [J]. Am J Surg Pathol,1985,9(8):543-569.
[2] 郭秀靜,王玉瓊,劉櫻,等.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在孕晚期婦女產前抑郁篩查中的臨界值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9):808-809.
我國疼痛醫學起步較晚,很多醫院無專門的疼痛科室,少數設有疼痛科室的醫院從事疼痛診療的醫師也基本來自麻醉等其他專業,大部分未接受過系統的疼痛診療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2]。針對這一問題,2007年原國家衛生部227號文件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建立一級診療科目“疼痛科”。主要業務范圍為慢性疼痛的診斷與治療,為患者提供專業疼痛診療服務。我國醫學教育體系中沒有專門的疼痛醫學專業,將部分麻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成合格的專門從事疼痛診療的專業人才十分必要。而現行醫學本科教育尚未將疼痛醫學劃為本科生的必修課,部分院校僅將其列為麻醉專業的輔助課程,不但面臨專業教材缺乏、學時不足的困境,更緊迫的是疼痛醫學教育體系尚未建立,如何切實有效地開展疼痛醫學教育,培養合格的疼痛醫學人才,國內外均沒有成功的教學模式可供參考。近年來,首都醫科大學聯合各附屬醫院從事臨床疼痛研究的研究生導師開設疼痛醫學課程,取得很好效果。
2開設疼痛醫學選修課程
對有興趣從事疼痛診療工作的麻醉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疼痛診療課程教學,有利于對他們集中進行疼痛學理論知識培訓,為將來從事疼痛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目前我國現行本科生的醫學教育尚未將疼痛醫學劃為必修課,缺少系統性的疼痛醫學基礎教育,雖然“疼痛”一詞在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學、藥理學等基礎醫學課中都有涉及,這些課程偏重于生理性疼痛產生的傳導通路和細胞分子機制,遠不能對臨床病理性疼痛的機理、診斷、預防和治療進行系統介紹[3]。即便是在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不同專業醫學生的疼痛課程教育所用學時十分有限,例如口腔專業15小時,藥學專業13小時,護理專業31小時,康復理療專業41小時,遠不能對臨床病理性疼痛的機理、診斷、預防和治療進行系統介紹。專業教材缺乏、內容的簡單重復、蜻蜓點水式的介紹等問題使現有教學內容和模式難以適應疼痛醫學的發展需求[2]。首都醫科大學較早在研究生中開設了《臨床疼痛生物學》選修課程,每期選修學生20-30人,36課時,內容包括疼痛學說發展史、疼痛機制、疼痛流行病學、神經病理性疼痛診療、分娩痛治療、頭面部疼痛診療、慢性內臟痛診療、疼痛外科治療及疼痛神經調控等。疼痛專門課程的開展使研究生對疼痛理論有了扎實的掌握,對臨床疼痛治療理論和操作有了全貌性的理解,堅定了他們從事疼痛診療工作的信心。我國疼痛醫學教育應該在有條件的醫學院校,通過調配師資、完善教材大綱和計劃、優化課程體系等綜合手段,形成疼痛醫學專業化教學體系,使有興趣的研究生能接受正規的、系統的疼痛專業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于畢業時即已初步具備疼痛專業的能力,再經過2年~3年的臨床實踐培養,可以達到疼痛??漆t師水平[4]。
3制定合理的臨床培訓計劃
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不是單一因素的疾病,其發生可以累及整個神經系統,甚至引起神經-免疫-內分泌網絡系統的異常,許多疾病如風濕、關節炎、骨折、潰瘍病、糖尿病、中風和癌癥等也可以引起慢性疼痛。疼痛醫學具有明顯的多學科性特點,所涉及的學科包括麻醉科、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科、介入科、腫瘤科、康復科、老年病科等等[3]。另外,長期慢性疼痛可引起恐懼、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情緒認知問題,而這些因素又可以使疼痛復雜化。因此,疼痛醫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一名合格的疼痛科醫師應當接受正規的疼痛醫學教育培訓過程,學習內容除了涉及基礎醫學知識、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物學、麻醉學、藥理學等重要課程外,心理咨詢、康復理療等其他相關專業知識也必不可少。因此對于有志從事臨床疼痛診療的麻醉專業學位研究生,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使他們有機會在麻醉科、神經內外科、骨科、康復科、腫瘤科、放射科等相關科室輪轉,使他們能夠熟悉各科病歷書寫,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提高他們的臨床診治技能和與患者的交流能力[5]。在美國,麻醉住院醫師完成訓練后需再接受2年~3年的疼痛治療臨床培訓方能獨立從事疼痛診療工作。因此,對未來有志于從事疼痛診療工作的麻醉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建立區別于未來專門從事麻醉工作的研究生的臨床培訓和輪轉計劃,加強在疼痛臨床診療能力方面的培養。
4加強科研能力培訓
疼痛醫學是一門新的學科,需要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來支撐。目前,疼痛醫學領域里,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相對脫節,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科學認識。構建完善的疼痛醫學科學知識體系是目前應當解決的突出問題。對有志于從事疼痛臨床工作的麻醉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高強度的科研培訓有利于加強這些未來的疼痛醫師的科研能力,使他們一開始頭腦中就形成牢固的基礎-臨床知識體系,形成由基礎理論到臨床分析的思維習慣[6]。當前臨床慢性疼痛還有諸多問題沒有攻克,其中的瓶頸問題是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因此,經過嚴格科研培訓鍛煉出來的高級疼痛醫學人才通過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更能夠促進對臨床慢性疼痛機理的深度理解,為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案創造條件,并最終對疼痛醫學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我國疼痛醫學在臨床診斷、治療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人才培養及學科發展等問題上相對滯后。通過聘請國內外一流的教授對麻醉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疼痛前沿知識及論文設計講座,定期組織研究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對有創新性的論文進行討論和分析,發揮導師群的指導優勢,發揮研究生及導師群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在疼痛專業領域的創新能力[7]。
“護士必須要有同情心和一雙愿意工作的手?!贝魃涎辔裁钡哪翘扉_始,懷著對生命的敬重和對理想的追求,我溫柔又堅定地踐行著南丁格爾的格言。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二十多年了,走過內科、走過急診科、神經外科、ICU,每一個腳步都離不開醫院領導及護理部主任的幫助和指引,我感恩領導的信任和栽培,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利用各種學習途徑,刻苦鉆研專業基礎理論和臨床護理技術,磨練出一手扎實的護理專業基本功,為自己從事護理專業技術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曾獲南安市職工崗位技術比武大賽中靜脈穿刺比賽一等獎和技術能手稱號。參加護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利用業余時間邊工作邊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先后取得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專業大專和本科學歷,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將所掌握的知識與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恪守職業道德,愛崗敬業。
認真履行工作職責,任勞任怨,努力拼搏。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護理工作中用自己的真誠和善良呵護著每一個生命,用愛心和溫柔幫助患者減輕恐懼和疼痛,用細心和責任心贏得患者的信任,以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深受患者、家屬及同行的好評。
二、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專業技術嫻熟。經過多科室的輪轉,最后我選擇了ICU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轉折點。當走進ICU監護室,看到因為病痛恐懼或者因為上了呼吸機不能準確表達自己需求的
患者,我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我深知,面對把生命完全交托給護士的ICU患者,除了責任,我還需要有過硬的??萍夹g和專科知識。為盡快更熟練地掌握心電監護儀、除顫器等儀器的使用,在到上級醫院進行短期培訓期間,我抓住各種學習機會向同行資深老師請教,并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相關儀器的操作,好學、認真的態度深受老師的好評。除了參加短期培訓、我利用不同機會向各位醫生請教相關專科知識,并利用班外時間自學本專業基礎理論及重癥監護的相關知識。但是護理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即使具備了系統的理論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帶著不解和疑惑,我選擇外出進修。曾于2000年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綜合ICU短期進修、2005年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綜合ICU及神經外科ICU進修6個月等。通過努力和學習,我熟練掌握了重癥監護護理技術,如心電監護儀的使用、人工氣道管理及神經外科重癥病人的護理等。護理知識日新月異,尤其是ICU的相關理論,我能通過各種方式及時了解國內本專業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技術,并根據我院實際情況應用于臨床,如頭部亞低溫治療儀、人工呼吸鼻、腸內營養加溫器的使用等。積極配合醫師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具有豐富的臨床知識和經驗,熟悉搶救程序,熟練掌握搶救技術,遇到搶救病人,做到爭分奪秒,忙而不亂,各種操作準確到位,能處理科室護理方面較復雜的疑難問題。具有指導下級護理業務、青年護士、帶教護理大專實習生的能力。
三、履行主管護師職責,參與科室帶教工作。
1、認真履行主管護師職責,積極參與科室護理人員培訓工作。負責護理實習生的臨床帶教工作,在帶教過程中以身作則,倡導人本服務理念,鼓勵護生積極參與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嚴格要求護理實習生按規范執行各項護理工作,做到放手不放眼。配合對新入伍人員進行“三基”知識及專科技能的培訓與考核工作。參與科室護理技能培訓工作,組織本科護師、護士進行業務培訓,擬定培訓計劃,編寫教材,負責講課。主動學習護理新技術、如: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中心靜脈壓的監測,橈動脈置管及動脈測壓,動脈血氣分析采血,心電監護儀的使用等技術。
2、經常參與科室疑難病例、危重病歷的討論分析,協助組織護理查房。善于在工作中發現護理缺陷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堅持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工作,工作認真,開拓進取,深受科室各級人員的好評。
3、參與科室護理科研工作,主動參加護理專業知識的繼續教育,通過不同途徑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經常了解國內外護理專業信息,把相關知識應用于護理臨床工作,不斷總結經驗,撰寫了《不同階段顱腦外傷患者家屬需求的調查分析》,《改良清潔灌腸法在結腸癌術前準備中的應用》等護理論文先后發表在護理界影響較大的護理刊物。
雖然在過去的歲月里,自己的業務能力、學識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護理事業的發展,一定要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