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5: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信息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從信息化與知識管理的內涵出發,結合我國企業信息化的現狀,探討如何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進行知識管理。構建了基于信息化的企業知識管理系統,說明了企業信息化進程中知識管理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作用。
1企業信息化與知識管理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合理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對象,以改造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營銷等業務流程為主要內容,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的動態發展過程。主要包括了企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企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企業業務管理的信息化、企業社會服務的信息化以及企業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當前,企業信息化已成為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它是我國信息化的重點,已成為企業適應時代挑戰的必然選擇。實現企業信息化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提高企業管理的水平,獲得企業的最佳經濟效益,促使企業管理和生產經營水平的提升。
“知識管理”一詞由美國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l988年提出,APQC(AmericanProductivity&QualityCenter,美國生產力和質量中心)對知識管理的定義是:知識管理應該是組織一種有意識采取的戰略,它保證能夠在最需要的時間將最需要的知識傳送給最需要的人。這樣可以幫助人們共享信息,并進而將之通過不同的方式付諸實踐,最終達到提高組織業績的目的。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知識管理成為了企業創新的動力來源。知識管理是知識經濟形態下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它通過對企業知識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運用集體智慧提高企業員工的生產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為企業經營效益不斷提高和企業文化全面提升而創造的一種現代管理機制。
企業信息化與知識管理兩者之間是一種辨證發展的關系。企業信息化是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基本工具,它為企業知識管理提供了技術和資源兩個方面強有力的支持。與此同時,知識管理也為解決企業信息化建設出現的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利用企業信息化實現知識管理,通過知識管理充分發揮企業信息化技術優勢,使兩者充分協調,相輔相成,才能不斷提高企業整體效益。
2企業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識管理
企業信息化是為了促使企業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企業對知識的依賴程度,以增強企業競爭力,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因此,以信息化為基礎的企業知識管理,就是企業或組織將存放在文件以及員工頭腦中的知識和技能收集起來,加以組織、整理和分類后,存儲在基于計算機的信息系統的數據庫中。然后,通過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提高信息和知識的存儲、查詢、更新和交互能力,將這些知識、技能和信息傳遞到能幫助企業實現最大產出的地方。
企業知識管理的核心內容不僅是企業知識的收集、分類、存儲和查詢,更重要的是知識的共享、再利用以及知識的創新。同時,隨著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數據庫技術的成熟、因特網的普及和企業局域網的應用,使企業內的信息溝通有了物理保證。因此,企業知識管理的基礎之一就是對基于企業信息化的信息技術的應用。
3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如何應用知識管理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為企業帶來了發展契機的同時也使企業所面I晦的競爭形勢更加嚴峻,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已是全社會的共識。在現代經濟發展中,企業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知識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所以,基于企業信息化來實現知識管理將是企業管理的最終目標,同時也是企業在市場中擁有立足之地的根本保障。
企業信息化和知識管理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決定了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實施知識管理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建設目標。對于知識管理項目來說,要得到企業各個層面的持續支持就必須將知識管理項目的目標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找出知識管理內在的根本驅動力。因此,在知識管理的建設中,要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制定知識管理戰略。知識管理戰略規劃的主要目標就是明確我們在知識管理方面需要做哪些事情,預期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從而保證知識管理的各種措施符合企業的整體發展目標。
2)建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為核心,以現代網絡技術為基礎的集成化系統。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知識傳播和共享開創了一條簡單而快捷的通道,它不僅擴大了知識共享的范圍,而且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知識傳播的成本。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網絡,使知識能夠得到快速傳播便于學習和交流,從而充分運用內外資源以提高企業面對環境變化的反應能力。我國企業在構建管理信息系統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并充分考慮企業條件與現實的信息需求,避免盲目引進。該系統包括三個部分:①數據信息系統;②信息分析系統,主要通過網絡使企業內部成員協同分析,依靠群體決策來完成;③信息提供系統,針對企業不同層次進行分類的信息檢索、鑒別、篩選的服務,或者根據企業重大項目、技術創新課題提供專項服務等。
3)推行企業知識編碼化。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基礎性工作是知識編碼化。所謂知識編碼化就是對知識進行輸入、分類、標準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處理,使其便于共享和交流,并能夠通過信息手段進行傳遞。因此,推行企業知識編碼化是企業實現知識管理的重要基礎。
4)構建企業自身的知識庫并將網絡信息有序地納入其中。企業把部分研發項目文檔資料、企業員工資料文檔、市場宣傳的積累資料、日常辦公業務網絡文檔、競爭對手產品庫等內部的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構建企業自身的知識庫,為內部人員提供可即時在專業知識倉庫和主頁上信息的平臺。企業員工可在權限管理范圍內便捷地將數字化資料、情報信息和經驗知識添加到相應的知識庫中加以共享。知識庫作為知識的集合,要盡可能囊括企業有關的信息和知識,使知識庫真正成為信息的源泉。企業知識庫有利于信息和知識的有序化傳遞,有利于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實現組織的協作與溝通和對客戶知識的有效管理。在已構建企業知識庫的基礎上,可以利用成熟的網絡多媒體互動和數據庫技術,使企業成員在網絡上相互交流、協同工作、匯集信息,從而將人們頭腦中的靈感和知識組織起來,以供恰當的共享和利用。同時,從因特網上收集用戶感興趣的信息,經過智能的處理整合后,以個性化的形式提供給用戶。
5)重視人才的培養及管理。人是知識創新及知識應用的主體,知識管理離不開人,因此人力資源管理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缺乏人才則是企業進行知識管理的關鍵所在,引進、儲備、培養人才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同時企業還應建立知識管理的反饋系統,以便使企業的知識管理成本降到最低,使知識管理能夠順利進行,從而提高企業的知識管理效用。只有擁有了充足的人才資源,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6)建立知識庫的安全和使用權限管理機制。單位內部的知識往往有密級,必須有嚴格的保密措施方可在網絡上共享。機構知識倉庫和個人數字圖書館的安全必須擁有專業安全保障,共享使用權限管理必須在技術上、制度上予以保證。向知識倉庫中投放信息必須經過特許,以保證系統安全和內容安全。知識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新境界,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企業信息集成的一個必然趨勢。通過知識管理使企業信息門戶成為知識共享、傳播和應用的平臺,為學習者的學習和創新提供知識服務。
4構建基于信息化的企業知識管理系統
知識管理系統是對有價值的信息即知識進行強化管理的系統,它采用信息技術與人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并管理聯接于客戶、企業及供應商之間的知識鏈,以整合組織知識學習過程,實現組織競爭力的提高。知識管理系統的核心是網絡技術與知識倉庫,能夠對不同系統中的知識進行無縫檢索,并通過Web瀏覽器向用戶提供知識。從本質上講,企業知識管理系統實際上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是使企業在管理上更清晰、透明,以及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收獲更大的經營效益。而知識管理系統在信息技術角度上更注重知識的發現、挖掘與溝通,需要對經濟數據進行正確、及時的分析,將各種深奧的計算方法、信息查詢方法、分析功能等整合到管理信息系統中來,以便于企業決策者方便快捷地使用。
企業利用信息技術,結合業務流程構建知識管理系統具有現實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本系統針對企業對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進行系統化管理和應用的實際需求,為加強企業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迫切需要而設計開發。一般而言,完善的知識管理系統需要由一些基本的系統組件來支持知識的收集、提取和?;谛畔⒒钠髽I知識管理系統組成結構主要包括硬件平臺、軟件平臺和知識平臺三個組件。
1)硬件平臺。企業知識管理系統要以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為基礎,與企業的管理系統進行整合。信息系統的最底層是計算機網絡,它使企業員工的用戶終端計算機和服務器連接起來形成企業內部網。另外,企業內部網還要與Internet相連實現外部網。
2)軟件平臺。網絡操作系統、TCP/IP協議、電子郵件、群件以及電子公告牌的應用,是企業員工信息溝通和知識交流傳播的軟件工具。
3)知識平臺。企業知識庫、數據庫、數據倉庫系統是知識存儲與管理的平臺。信息被分解成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存儲起來。關系數據庫中的信息是一種結構化的數據;而文件和基于文本的信息則是非結構化的數據。用戶需要以某種方式來存取這些信息,一旦信息被定位,就要以某種方式將其從各種信息庫中提取出來。企業信息系統中數據庫的設計、知識的表達、索引、抽取以及查詢等都是很重要的技術。對于建立數據倉庫的企業,數據倉庫的設計、聯機分析工具和數據挖掘工具同樣也是知識表達、組織和查詢的關鍵技術。超級秘書網
具備了以上系統組件后,企業應根據其所要汲取的知識的類型來構建知識管理系統。企業在確定自己的知識資源時,必須從自己獨特的業務需求、戰略和目標出發,確定企業所需的知識。
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的構成是與知識管理過程密切相關的。知識管理過程是知識生成、知識挖掘、知識重組和知識應用多個步驟相互連接、反復進行的交互過程,因此,知識管理系統可按下面的四個模塊進行設計和開發:
1)知識生成模塊。本模塊的目標是從海量的信息中抽取出針對某個應用領域的知識,它包括:確定某個應用領域,建立一個目標數據集,進行信息整理和預處理,對知識進行標記。
2)知識挖掘模塊。本模塊的目標是按照一定的知識提取算法,從知識庫中發現隱含的、有意義的知識,獲取能改變對事物認識的知識。這些方法主要有關聯分析、聚類、概念描述和偏差檢測四類。
1.1在現代物業企業通信應用中,進行物業企業安全生產體系的健全是必要的,這需要做好相關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證其服務方案的更新,實現其信息化體系的健全,保證專網的整體安全性,確保其可靠性及其抗災難性的提升。在建網初期應用中,進行網絡設計環節的優化是必要的,從而有利于進行網絡物理拓撲結構的優化選擇,保證網絡的正常工作的開展,保證其信息業務的正常開展。在網絡結構的應用過程中,需要注重其復雜性,從而進行投資及其運營維護成本的應用,實現其建設環節及其維護環節的協調性,但是,這種方式的應用,很可能會導致一定的資源浪費,但是如果進行簡單的網絡結構的應用,又難以滿足企業信息的工作需要,就需要進行網絡結構的優化選擇,實現現代物業企業的建設及其運營的協調,實現其經濟性及其可靠性的提升。
1.2這也離不開良好的網絡配置,進行網絡結構的優化選擇,實現網絡內部信息系統的健全,實現其內部各個環節的協調,這需要進行通信設備及其節點間的傳輸媒介的良好配置,實現其整體應用環節的協調,保證網絡建設成本體系的健全,實現其內部細節的優化,這就需要進行通信網絡方案的更新,進行網絡建設成本的縮減,保證規?;捌浼夹g化的通信網絡的應用,保證硬件設施及其軟件設施的應用協調,實現新建網絡的組網方案的更新。這就需要進行物業企業的專網方案的更新,使其適應當地地區的發展需要,由于網絡建設的差異性比較大,就需要進行通信的專網網絡結構方案的優化選擇。
2關于網絡結構規期設計應用模式的分析
在現代物業企業的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到由于其建設的環境低于環境、信息化設施、企業規模等因素,其物業企業的通信專網建設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的困難,這就需要針對企業的自身特點進行網絡結構方案及其網絡模型的選擇,實現企業信息化專網體系的完善,盡管其網絡結構是復雜性、多樣性的,但是他們都是由基本形式的網絡結構構成,是有一定規律可尋的。通過對專網網絡結構設計范例的分析,可以得知網絡建設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可能需要面臨自然等突發性災害,這也需要進行網絡承載信息化業務體系的健全,保證其安全運行性。保證網絡結構的整體可靠性的提升,實現其整體的抗災難性的提升,從而滿足當下通信專網網絡結構的應用需要,再進行主環網、子環網等的協調,實現其綜合性網絡結構的應用,保證日常工作的需要。其網絡內的服務模塊有:(1)呼叫中心業務,為業主和客戶提供及時的咨詢及信息反饋;(2)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應用服務器;(3)客戶端(業主通過電腦或手機等);(4)項目部服務信息系統(項目部A、項目部B、項目部C……);(5)集團總部信息系統(職能部門:財務、品管、工程、客戶服務等)。以上通過互聯網(ADSL、光纖)互聯,呼叫中心、服務器、集團總部信息系統處于主環網,主環網攜帶客戶端、項目部服務信息系統等處于子環網,構成綜合性信息化體系。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物業企業的通信總體網絡結構的普及應用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范圍。其主要包括了通信主干網絡、子干網絡等的通信網絡應用。所謂的通信主干網絡就是進行全網絡范圍的選擇,進行代表性單位的選擇,保證其通信節點方案的協調性,實現這些節點的網絡組織,保證網絡中通信節點的匯接性,保證信息通信體系的覆蓋,從而滿足企業的工作需要。通信子干網絡是局部干線網絡的組成部分,其需要在一定業務相近的單位內進行傳輸媒介組織網絡的應用,實現網絡節點的協調性,保證其單位內部網絡功能的優化。這需要實現子干網絡的主干網絡協調性,針對其服務項目進行子干網絡數量的協調,實現其不同業務種類的鏈接,這需要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工作。項目部通信網絡,是終端通信網絡。它包括安全生產、日常調度、安全監控、行政通信、計算機網絡、視頻會議、自動控制、有線電視等系統。環形網具有高生存性,抗災能力強,主干網絡、子干網絡盡可能地使用環形網方案組建。終端網絡結構形狀的配置比較靈活,方式較多,隨項目部內部具體情況而定。
3結束語
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目的還是為了用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而當前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發展還處于階段性的發展,存在一系列問題,從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市場角度,可以看出,軟件市場比較混亂,價格高,對其操作的企業環境要求也高,給一些企業帶來經濟負擔,同時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全程服務不到位,很多軟件商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專業指導服務,而企業正是缺乏這類指導者,造成系統推廣受到限制。從企業角度,目前其系統的設計大多針對于大中型企業,開發企業信息平臺費用高昂更是讓中小企業望而卻步,很多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觀念落后,對于用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來改革管理制度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性。從政府角度,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應用并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導,管理部門分散,管理政策沒有統一,造成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施沒有協調完善的調控主導。
二、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策略的建議
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架構,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設計要克服以上不足問題,讓企業快速地構建應用管理系統,其架構主要包括一些中小企業較為需求的各個應用軟件,如: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客戶資料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等等。具有極大的實用性,操作靈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在管理期間運營成本,通常由數據庫、平臺、應用、系統層作為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架構體系。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總體模式,系統由應用開發工具,應用運行平臺和應用系統模板組成,其中,應用開發工具是針對于二次開發人員或者業務管理員所需,對企業開發其所需系統;應用運行平臺,是管理數據和處理業務的平臺;應用系統模板,一般采用ERP、CRM、BPR、MRP應用系統對企業提供適時修改需求。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模塊設計方案,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主要以應用運行平臺為基礎,其主要為企業提供數據管理、工作流、系統管理,一般涉及的系統為CRM、SCM、MRP,采用Windows應用程序才實現模式的系統的應用運行,加入互聯網應用程序,通常大部分數據管理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部分無法采用互聯網實現。建立數據庫表,數據庫字段,數據庫字段封裝,數據庫實現要采用應用開發工具,可以有效地提煉出輸入方式,讓管理功能涉及對定義用戶和角色,定制主界面,定制菜單,定制數據管理頁面。應用系統模板是以應用開發工具為基礎的實際應用系統,通過CRM、SCM、MRP、MRPⅡ、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應用軟件滿足客戶需求。對于企業發展戰略和長遠全局,規劃在信息化平臺設計中的統籌和駕馭。地位給予充分的確認和明確,發展戰略為依據在信息化平臺設計中給予充分的體現和傾斜,從而提高信息化平臺構建中對于企業發展戰略的支持和匹配力度。信息化管理平臺對于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市場競爭狀況等有巨大的作用??陀^上要求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和層次去審視和對待其整體規劃和設計問題,將企業戰略進行細分來尋求其用信息化平臺來表達和實現的途徑。對于信息平臺未來有效運行和流暢操作的企業各項關鍵業務流程和環節進行符合信息化要求的重新塑造和調整,建立信息平臺與企業業務運作流程并行的雙行運作線路和模式并提高兩者之間的互動性和相互支持性。從根本上說,企業由傳統管理模式向依托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轉變中具有本質的不同,這就需要對傳統管理模式所依賴的業務運作流程和關鍵環節進行符合信息化管理平臺所要求的信息化改造和重新定義,并以此為基礎來規劃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業務運作模式和相關支持配套環節的部署,同時在大部分情況下兩種管理模式還需要并行運行,這就需要有效地處理其協調問題。
對于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所引起的企業業務運作模式的變更給予充分的考慮和關注,從而增強了信息化管理平臺架構設計的延展性和搞笑可擴充性,從而打造具有相對于變化而言的高彈性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市場需求信息急劇變化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業務運作模式的動態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在信息化平臺架構設計中給予應有的關注和思考,企業信息化平臺的架構不但建立在解決現行問題滿足目前業務運作的需要,也要對于未來可能的市場需求變化所引起的企業業務運作模式和經營管理方式的變更有所預期和預見,從而增強整個信息化管理平臺對于變化的應變能力和容忍度。對于信息化管理平臺底層的數據庫架構和接口對于跨數據庫平臺的數據共享、綜合處理以及數據挖掘等提供便利的支持,以通過對數據庫所隱藏的關鍵商務信息和模式來發掘新的商業機會或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平臺底層的數據庫存儲了企業經營管理中大部分的商業信息,這些信息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發現問題、探索新知的重要資源,而在分布式部署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中各底層數據庫的產品類型系統架構以及數據庫表字段數據類型等都會存在較大差異,這就為跨數據庫平臺的數據綜合利用和挖掘制造了困難,這就需要在平臺規劃階段數據庫的選擇和系統分布階段就做出預期的規劃和設想,以充分使用信息化管理平臺中隱藏的有價值的商業信息。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運行機制,為客戶預定好的系統模板不用任何修改便可直接應用,主要是CRM、SCM、MRP、MRPⅡ等系統應用實現客戶所需;同時也可根據企業不同需求情況,量身定做一個目標系統,通過系統管理員對應用開發工具做出修改,增加、刪除或修改其某些部分;如果應用系統模板不能滿足用戶需要,還可以使用應用開發工具,全面設計定制模塊,形成最終的目標系統。
三、結語
企業管理的復雜度與人員規模有非常大的相關性,一般消費類制造企業的人員分布,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一為制造工人,二為營銷人員,三為綜合管理人員,企業的信息化過程實際上是與這三類人員管理的復雜度緊密相關,企業越大、管理越復雜,這是一種基本現象。
無論企業是采用哪種組織結構,職能型結構,還是矩陣型結構、混合型結構,抑或是扁平化之后的結構,這種復雜度與人員數量密切相關的狀況還是依然存在。所以人員規模是決定企業規模的一個重要指標。這里將企業人員規?;殖闪?個層次:企業創建初期的100-500人;企業創建后期的500-5000人;企業成長前期的5000-20000人;企業成長后期的20000人以上。請讀者注意這種劃分并不具備統計學上的意義,這是因為不同行業和領域之間,人員規模有可能區別很大,所以這里的四個層次的劃分,僅作為參考,根據讀者所在行業的情況,可以劃分成更加準確的人數。
企業規模-營業額因素
企業規模的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是營業額,在這里并未把企業資產作為指標,也未把利潤作為指標,其真實想法是:營業額是衡量企業規模、發展階段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指標,《財富》雜志評選的不是“世界500強”(重點強調利潤與其他財務指標的關系),而是“世界500大”(重點強調營業額),這是因為這個指標非常直觀,更易于讓人去了解,它完全能夠表達出企業規模,而從利潤的角度所看到的“強”,并不能夠表達出它的規模狀況。像那些傳統行業,它的營業額很高,人員很多,但利潤普遍較低;像那些新生代行業,它的營業額不高,但是它的利潤卻普遍較高,就像信息化領域的ORACLE公司和SAP公司,如果按照營業額排列,它們的名次是靠后的,而按照利潤排列,它們的名字是靠前的,但是它們的規模遠遠比同等營業額的企業規模要小許多,為此這就是不選擇利潤作為表達企業規模的指標的原因。
這里按照營業額的大小,將企業分解成了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創建初期的2000-10000萬元;企業創建后期的1-20億;企業成長前期的20億-50億;企業成長后期的50億以上。這樣的營業額化分是按照中國企業的實際規模來確定的,如果按照西方企業的規模來看,我們的企業規模則比他們所定義的企業規模小了5-10倍,因此這個指標的劃分是我國企業規?,F狀的直接體現。
投資強度的建議
我國企業信息化投資強度存在普遍偏低的現象,與西方企業的投資占到營業額的10%的信息化投資相比相差很大。按照目前國內企業信息化的實際投資規模和與企業想要實現的信息化目標而言實在是太小了,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這點投資強度是遠遠不夠的,由于投資額沒有上去,許多可以成功的信息化項目為了追求所謂的價廉,造成了許多本應該成功的項目沒有成功。
投資強度實際上是為避免我們的企業在這個問題上犯錯誤而提出的,我們的企業管理者對于信息化投資的概念的了解是不足的,有時為了節約10-20萬元而斤斤計較,這造成了“投資節約了,項目趴下了”,這是因為投資的減少把那些優秀的公司給嚇跑了,從總體上來看,投資失敗的風險在無形之中加大。那么如何避免這種風險的存在呢?這必須要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一個有效的數據依據和參考,要讓企業的管理者清楚,企業在不同階段所應該有的信息化投資強度,為此依據上述四個階段的劃分,提出了不同階段的信息化投資強度。
四個階段的投資比例分布基本處于無規律狀態,形成這一狀態的基本考慮是:在不同階段,企業對于信息化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樣的,小型公司的投資和大中型企業的投資是不一樣的,中國的企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是不一樣的,中國的東南沿海發達城市的企業與內地企業是不一樣的,大城市的企業與小城市的企業是不一樣的,因此針對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環境設定了一個比較寬泛的投資區間。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在現代社會競爭面前,一個企業信息化的程度已經開始制約與影響企業的發展,從宏觀角度上看:“投資于信息化,也就是投資于發展”,它的前提必須是一個成功的信息化過程,否則這種投資也是一次失敗和對于發展的阻礙。為此有必要對這四個階段投資額的劃分設想作些解釋。
作為50億元營業額以上的企業,由于企業規模的因素,要實現管理的有效和信息渠道的暢通,必須要使用信息系統。沒有信息系統它的管理將成為一團亂麻,上級不知下級、渠道不知總部、外部(聯盟企業)不知內部企業現實,這些都將造成物流的混亂、資金的混亂、渠道的混亂、市場的混亂,最終導致全部信息的混亂。為此,這種規模的企業沒有信息系統的管理是不可以想象的。
一個企業(非壟斷行業的企業)在國內的市場經濟狀態下能夠發展到50億元以上的規模,它就無法讓信息化軟件和咨詢公司小視(不能夠輕視企業管理的水平)。事實上,這類企業都有一批才智雙全的戰略管理者,一位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他們對于企業的發展戰略是熱衷的,對于戰略的執行是堅決的,他們根據戰略要求一般都已經制定了一整套的信息化戰略體系,所以它的信息化發展步驟相對穩定。這類企業為了實現信息化的成功,它的投資比例必須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比例上,所以在這里投資強度放置了5%的比例,這個比例與國際公司相比,略顯偏低,但基于國內信息化現實,這個比例是適合的。
對于規模20-50億元左右的企業,建議投資規模設置從初期的2.5%左右,逐步向5%的比例過渡,這類企業普遍處在成長階段初期的高速發展時期。在這個區間中,企業的戰略方向與目標并未初步形成,因此,這個時期企業管理的基本核心落實在企業的基礎管理,諸如:強化業務流程規則的統一,強化管理制度的統一,改善企業成本結構,強化渠道管理和銷售管理,強化采購管理,提高制造能力和設計能力等一系列不具有鮮明戰略體系的基礎管理工作。
這種工作加強的初衷,是由于規模的日益擴大,基礎管理如果出現問題會全面拖累企業的發展,所以這個時期的企業管理者都不敢放松對這些內容的重視;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這個時期的企業宗旨與文化對于員工的影響力已經開始提高,同時從企業員工的角度來看,在經歷了一段信息系統應用之后,企業的員工在心理上已經愿意接受企業的新思維、新工具方式下的管理,并且在他們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已經遇到許多手工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強化管理控制、強化管理細節、強化市場信息的采集,比如競爭者信息的采集,比如產品設計的采集,比如供應商信息的采集等等,這些內容已不單純是涉及一個部門的業務,而是多個部門協同的業務。
由此,在這個區間中的重點工作是以強化管理和建立部門協同為主要核心,而這類信息化工作的重點就是建立部分全新的系統和改造原有一些系統,從而確保這一階段信息化目標的達到。那么這個區間中的信息化投資總額將無需太高,大約保持在2.5%-3.5%之間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
目前國內企業中,達到1-20億左右的企業不在少數,從全國的總量上來看,這種中大型規模的企業數量應有數萬家之多。對于這類企業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快速發展和高速擴張的新生代企業,一種是處于停滯狀態下的傳統思維管理下的企業,一種是處于競爭困境中的企業。對于這三類企業都有迫切地的信息化需求,處于困境和停滯狀態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的推動來改變被動狀態和實現新思維新構想的轉換,而快速發展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的引入全面提升企業對于市場的快速反應和基礎管理的加強。由于不同企業所處的狀態不同,對于信息化的需求的初衷就產生很大的差異,在這種差異下會形成多種不同的信息化需求,作為軟件系統必須要按照不同企業的需求來實現企業的信息化。
這是一個企業初步建立比較完整的信息系統的時期,它所面臨的信息化初期的困境是明顯的,它要投入的資金也同樣是不小的,只有企業認識到難點后的決心,才可以為這個階段的信息化成功鋪平道路。因此建議在這個階段的資金投入應當達到5%甚至更高,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企業在第一次體系變革后信息化應用成功。
對于2000萬-1億元以上的企業,建議投資強度放在5%-10%這個比例,定義這個指標的原因,是希望從企業建立之初起就開始強化信息化觀念,這種強化不但在企業基礎管理上會有所提高,更核心的是讓企業的員工和管理人員,從一開始就脫離不了信息化在企業流程與管理方面的緊密耦合,促使人員觀念的徹底轉變,為下一個企業發展高峰奠定基礎。
軟件規模的選擇
從信息化的深度和廣度出發,在信息化進程中實際存在4個軟件管理時期,單體(單體化軟件)管理時期、相關(相關化軟件)管理時期、初步集成(初級集成化軟件)管理時期、集成(集成化軟件)管理時期。
單體管理是指:財務系統、工資管理、財務管理、銷售管理、生產管理等,沒有互連和任何數據共享,所有的系統是獨立運作的,它們之間沒有形成接口和數據交換體系,由于系統的孤立的特點,所以稱之為單體管理時代。
相關管理是指:營銷管理整合、制造管理整合、倉儲管理整合、行政管理整合、財務管理整合、服務管理整合,局部體系下的數據管理整合。在這個時期是將單體管理時代所涉及的軟件功能升級,把每個單體系統中所包含的內容外延擴大,使每種管理所涉及的子系統實現整合。如在筆者的《DRP營銷信息化》一書中所談的營銷信息化、實際上就涉及客戶關系管理、分銷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營銷系統,這里所談的整合,是指將同類系統實現集成,所以稱之為相關管理時代。
1.1數據倉庫
數據倉庫的體系結構主要包括數據源、數據的存儲與管理、聯機分析服務器、前端工具4個部分,是決策支持系統和聯機分析應用數據源的結構化數據環境,其特點在于面向主題、集成性、穩定性和時變性。數據倉庫從數據源獲得數據后,進行抽取、清理、集成,利用報表工具、查詢工具、數據分析工具,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
1.2抽取—轉換—裝載(ETL)
ETL作為商務智能的核心,負責完成數據從數據源向目標數據庫的傳輸工作,在整個項目中工作量最大,構成了數據倉庫的關鍵環節。ETL能夠按照統一的規則集成并且提高數據的價值,分析用戶的需求并設計相應的模型。在具體實施時,ETL會創建一個或多個軟件包,并定義每一個軟件包的任務、對象等約束條件,最后執行程序。
1.3聯機分析處理
隨著數據庫技術的發展,數據庫存儲的數據量不斷增加,用戶的查詢需求也越來越復雜,甚至需要進行綜合查詢,分散、雜亂、非系統化的數據庫并不能滿足要求。聯機分析處理是針對這一問題而開發的技術,通過對各種信息的快速、穩定、交互性的取存,在短時間內響應非數據處理專業人員的復雜查詢要求,以便決策人員準確地了解公司經營狀況,選擇正確的決策方案。
1.4數據挖掘
數據挖掘能夠在大量的數據中自動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還具有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能力。數據挖掘是數據庫中知識發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依賴傳統的計算機技術來創建索引結構,增強信息檢索系統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數據預處理清洗數據,以便消除噪聲和重復的觀測值,這也是整個過程中比較費時費力的步驟。
1.5報表
報表包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預算費用等明細表,是與企業財務信息化系統息息相關的數據表達方式,也是實施BI戰略的基礎,能夠把大量有用的數據信息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呈現給使用者。在BI戰略中,報表可以通過應用程序和工具來制作、和管理,同時通過基于Web的鏈接來查看。
2財務信息系統總體設計
2.1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包括文件設計、輸入輸出設計、人機對話設計和文檔設計,每一個步驟都關系到數據庫在財務信息系統中的應用是否可靠。文件是存儲的基本單位,是整個系統的基礎。代碼由數字和字母組成,在計算機技術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有助于加快程序的運行速度。輸入設計是把數據信息準確地輸入到計算機內,而輸出設計則相反。人機對話設計是隨著科技發展而普遍采用的設計,能夠方便客戶像點菜一樣控制程序的執行。文檔設計是指在正式編程前所設計的系統說明書,它是系統編程、評審、驗收的依據。
2.2系統分析
在傳統的手工記賬系統中,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和總賬等各個步驟缺一不可,但是在BI系統中,這些步驟只是改變了數據信息的物理存儲方式,只要把數據正確輸入,就能保證輸出的正確性,大大簡化了手工賬簿體系。無論哪一個環節或階段,系統都能夠根據使用者的不同要求,輸出相應的會計信息。
2.3模塊設計
2.3.1財務處理模塊功能
首先,將把會計分錄輸入計算機系統的復合賬庫中,然后建立起會計科目的字典庫,根據對應關系生成日記賬等相關分類賬簿,最后生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財務報表。為了使輸出的信息被更多用戶所接受,根據科目字典庫,將業務代碼和科目代號都還原成漢字信息。財務處理模塊形成的復合賬庫和科目字典庫是整個系統的主要處理對象。
2.3.2成本核算模塊功能
操作員將完工產品、在產品成本計算與報表輸入到系統中,形成完工產品的成本報告單;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配是通過科目字典庫的轉換進入復合賬庫中的;完工產品、在產品成本費用與復合賬庫、本期產品成本費用形成了內部循環系統;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本期產品成本費用分別與復合賬庫建立聯系;最后把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輸出給操作員。
2.3.3財務成果模塊功能
操作員將期初產品結存數、本期入庫數、銷售數輸入到系統中,進行產品銷售成本的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稅金、利潤分配分別與復合賬庫建立聯系;最后,通過科目字典庫的翻譯,將數據輸出到利潤表庫中,將有價值的信息呈現在操作員面前。
2.3.4財務分析模塊功能
按照編制現金流量表的方法,復合賬庫依次從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數據中獲取數據信息,通過科目字典庫的翻譯,將數據計算、分析的結果填入對應的現金流量表庫中的相應位置中。
3系統實現的技術重點
3.1數據遷移
數據遷移是利用導入導出工具來實現的,主要步驟包括選擇數據源、選擇目的、指定表復制和查詢、執行導入操作。對數據庫進行處理時,操作員通過編寫專門的升級工具來進行有效的控制。如果舊操作系統將各年數據保存在不同的目錄中,新系統就能將數據重新導入到“當前表空間”和“歷史表空間”,進行適當的處理,例如將近兩年的數據保存到“當前表空間”中,而兩年以前的數據都保存到“歷史表空間”中。
3.2通用實現
3.2.1通用的實現方案
不同的財務人員對財務信息的需求不同,所以通用性就是為了便于用戶的個性化設置,達到各個用戶的個性化要求。但是通用的實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外觀上要簡潔明了,支持快捷鍵的設定;其次除了對系統參數、功能配置進行初始化設置,其他設置可以由用戶自行設定,實現個性化設置;最后實現子功能的重用,為日后的維護創造條件。該技術使用戶在使用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實現了通用性和個性化的統一。其通用性主要表現在界面層、功能層和數據庫層3個方面。
3.2.2財務科目、科目組成項
不同企業、不同行業、不同會計主體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在會計科目的設置方面應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增加、減少或合并一些會計科目,經過合法性驗證后,保存設置的科目組成項。
3.2.3自定義報表的設置
除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以外,用戶可以自定義其他格式的報表。首先,選擇對應的報表類別,系統會導入相應的報表模板,然后,用戶可以對模板進行“改造”,可以增加或減少列的中文標題,也可以修改列對應的計算函數,最后,進行保存后系統就可以自動把數據導入該表格中。
3.2.4明細賬查詢條件通用化
用戶通常以查詢和打印的方式來使用明細賬,但是每個財務科目的科目組成項不盡相同,所以有必要設計一個通用的查詢界面。首先要在表格中顯示出用戶選擇的科目組成項目,經過系統處理,界面下方會同時列出相應的查詢條件,然后,用戶輸入相應的查詢條件,最后點擊“確定”就會輸出滿足條件的明細賬。
3.3個性化技術實現
3.3.1系統主界面的個性化
在進入系統時需要輸入用戶的權限,不同權限的用戶菜單的功能是不同的,該系統把用戶分為9個級別,能夠分別設置個性化的主界面。首先經過身份確認后,用戶能夠根據淺顯易懂的界面來調整菜單樹,把經常使用的菜單拖進常用菜單欄等,同時,如果一個用戶擁有多個身份,可以為每一個身份制作不同的主界面,使其在切換身份后使用更便捷。
3.3.2數據錄入界面的個性化
當用戶選擇某個科目來錄入憑證時,系統會自動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則進行合法性檢查,若用戶違反了這一原則,則不能成功地生成憑證,錄入完畢后,系統會自動彈出對話框,用戶可以選擇是否繼續錄入憑證。
3.4自動化功能實現
1.1信息化發展的不均衡我國目前實現了統一管理的中煙工業公司是由公司本部和下轄的多個卷煙廠重組而成的。在這些基層的卷煙廠與中煙公司本部之間,其信息化的程度和應用狀況參差不齊。在信息整合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差異性,做好基層與公司本部信息的對接。
1.2管理層次繁雜各級的煙草管理和業務需求不同,造成了我國煙草行業的管理層次繁雜。因此,在信息化建設中,要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建立滿足多方面需求的綜合體系。
1.3業務管理多變在我國,煙草行業的整合和重組還處于起步階段,業務模式不成熟,并且集權化越來越明顯。因此,要在信息化建設中采用適應性和彈性較強的應用系統,使其能應付多變的業務管理模式。
1.4異構的系統環境信息孤島的形成是由于異構的系統環境造成的,從而引起信息資源無法流通,造成信息資源不能共享,加之以前的信息化建設技術剛性強,投產后無法調整,因此無法適應當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和滿足業務需求。
2煙草企業信息化建設策略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為順應煙草行業的整合、重組需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2.1數據庫的統一建設為適應我國煙草行業發展的戰略需要,信息化建設應該從建設數據中心入手,并將其作為煙草行業發展的重點工程。按照國家提出的“狠抓企業集團化數據中心建設”要求,建設企業“數字煙草”的微觀主體,并且進一步篩選有效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將企業的管理與數字化系統并軌,將系統集成、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統一到一個平臺上來,實現企業的信息化生產經營。統籌規劃,協調進行,要按照統一標準、統一網絡、統一平臺的要求來實現數字化煙草行業的建設,還要對企業內部特征相同的不同類別數據項進行歸納集中,使它們雖然存在于不同的應用系統中,但可以在各系統中關聯特定業務,從而可以以數據中心為中心點,對數字平臺進行整合,實現統一。
2.2做好企業信息化的總體規劃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必須有一個著眼于全局、完備的總體規劃。相關人員要在企業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分析企業的管理現狀,進而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通過了解信息化未來的發展趨勢,對企業的信息化進程準確規劃,從而對企業的信息化進程進行全面、系統的指導,以促進煙草企業信息建設目標的實現。煙草企業屬于流程生產型企業,其工藝過程具有連續性,生產流程也是連續進行的,且順序也是固定的。正是由于這些特性,使得煙草行業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十分嚴格。另外,避免“信息孤島”的形成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
2.3行業信息標準體系的制訂無論是什么樣的企業,標準化都是工作的基礎。相比較而言,信息化建設對標準化的要求更加嚴格,具體表現在:
①經濟技術指標體系的標準化。因為經濟技術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是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的一項工程,應該在全方位的層次和意見考量的基礎上建立。
②代碼的標準化。這一點要從國家的信息化戰略高度來制訂,并要嚴格執行我國已的標準代碼。
③接口的標準化。煙草行業內部存在著各類異構信息系統的軟件接口,要加強對這些計算機軟件的接口處理,就要保證信息數據的連通性。煙草行業還應該對企業間不同功能的在線智能計控設備進行考量,建立起通用的數據和硬件接口,避免出現“信息孤島”和計算機軟件不兼容等問題,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3結束語
關鍵詞:工業制造企業;信息化管理;信息技術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市場中的重要支柱產業。先進的制造技術是制造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的核心要素,利用信息化技術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將數字技術與產品設計、制造、生產和管理相結合,是現代工業制造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但是就我國目前制造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來看,仍存在著許多問題,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因此,文章主要針對工業制造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展開研究與探討,報道如下。
一、我國工業制造企業的現狀
(一)缺乏核心競爭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許多制造企業為了符合市場需求,生產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產品,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多元化生產中,導致企業經營復雜,也導致企業管理的難度進一步提升,企業無法通過專業經營和合作來提升經濟效益,存在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二)制造企業缺乏信息應用能力
隨著經濟市場不斷變化,許多制造企業由于缺乏信息資源,加之信息獲取渠道狹窄,在信息時展中,沒有注重開發信息渠道,也沒有重視信息的利用價值,只注重企業的短期效益,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機。
(三)管理方式單一
在我國制造業企業中,企業在成立初期快速的發展會使得經營者忽略了企業管理活動,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問題,對企業的管理能力造成了影響,同時增加了企業的運營風險。此外,管理模式的單一,也導致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下降,管理問題更加明顯。
二、工業制造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的優勢
(一)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制造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容易導致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落于他人,而許多大型企業則注重產品創新和自主技術的研發。因此,制造企業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形成企業自主知識產前,并不斷創新出新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1]。
(二)優化內部管理
制造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會對其市場競爭的優劣有直接影響。許多國外制造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滿足市場對不同型號產品的需求,同時具有降低生產成本、大批量生產的優勢。因此,通過應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實現制造企業管理的進步,具有積極的影響。
(三)提高生產效率
制造企業可以通過建立人力資源、財務、材料、生產、客戶等數據庫,在完善企業信息管理的同時,也要注重外部信息資源的收集,充分利用互聯網,為企業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企業也可以利用局域網實現企業信息資源的共享,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三、工業制造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者對信息化管理的認知水平
在目前制造企業中,許多管理者沒有認識到信息化管理對組織管理和業務流程的影響,需要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2]。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與領導,導致各部門在信息化管理中缺乏科學的銜接渠道,導致資源浪費現象的出現。因此,需要建立科學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從而消除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影響因素。由此可見需要加強管理者對信息化管理的認知,從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水平和應用效果。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夠實現外部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收集外部組員,實現對企業采購、生產的合理調節。因此,管理者要重視轉變自身的管理意識,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企業需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
許多企業由于沒有認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從而也沒有重視信息設備的購入,對信息化管理建設的投入較少,這也是影響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原因。因此,企業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增加計算機、打印機、服務器等設備的購入,同時也要重視設備的養護和維修,從而保障設備的使用年限。企業應當確定內部管理的規范性,可以通過檢查管理流程是否實現信息化來考量。例如生產、供應、銷售業務是否連貫,財務處理是否符合流程。尤其要注重電算化與信息化的區分,僅通過用計算機來取代手工作業都只能被成為電算化,而信息化是以信息技術的基礎,實現傳統業務流程的改變,有助于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多的企業利益,這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信息化管理的任務在于加速工作處理的效率,若不對傳統的工作流程、規范和標準進行更新與改變,則無法與信息化管理相適應。
(三)健全配套管理制度
企業管理信息化不僅僅在于引入信息技術,而是在于實際應用,盡量將企業各種資源數字化。部分企業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導致統一產品在不同部門的命名不一致,從而引發了問題。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對企業生產、銷售、人力資源等企業活動進行信息化改變,實際上也是一種創新過程。在信息化管理推行的過程中,管理者對于信息化管理的戰略目標、人才資源配置、實施過程是其能否取得應有效果的重要前提。在企業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管理者可以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減少建設成本,從而推動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此外,企業還需要建立一套于是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從而制約信息化管理的應用。
四、結束語
制造企業在實施信息化管理時,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目標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來思考,保持步調統一、逐步實現的方針政策,才能夠獲得信息化管理帶來的積極影響。
作者:蔣正華 單位: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