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5: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以游戲教學強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農村中學教學設備相對較差,從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所學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我將游戲教學與學生生物學習進行巧妙結合,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如在對“人體血液循環”的教學中,諸如體循環、肺循環、血液成分的變化等內容比較抽象,單純地借助掛圖和模型教學,學生不僅不容易理解,且學完也就忘了,為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我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課前指導學生預習,并指導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操場上畫出人體血液循環模式圖(用藍色粉筆畫流靜脈血的血管和腔,用紅色粉筆畫流動脈血的血管和腔)。上課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血液成分發生變化的地方放上紅色小球或藍色小球,讓學生拿著小球沿著循環路徑跑,規定學生跑到流動脈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紅色小球,流靜脈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藍色小球。在一個小組的同學跑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就當“裁判”,最后看哪個小組跑得又快又準確,就頒發一份獎品給他們。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體循環、肺循環等抽象的生物學知識,還培養了同學之間競爭、團結、合作的精神。
2.利用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加強課堂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程理念———“課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機組成,而不是孤立于世界的抽象存在”的表現之一,因為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是學生自身發展的主要基礎。學生們絕大多數都生活在農村,與之相關的信息會潤物細無聲般地進入學生的腦海。如在學習“植物的嫁接”之前,我先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兩個問題:“你們親自嫁接或見父母嫁接過哪些果樹?如何嫁接的?”然后引入新課的學習,最后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嫁接方法,還要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嫁接。這些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奮劑和催化劑,在課堂中合理利用這些素材,會使學生覺得生物知識不是空中樓閣,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有效地激發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主動的觀察、探究周圍的生命現象,這樣就可以將原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3.教學中應注意及時排除生活經驗對學習的干擾
生活中的很多概念與生物學術語差異較大,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及時排除生活經驗對學習的干擾,建立起正確的生物學概念。例如在學習果實概念之前,學生思想中已經有了一個日常生活中的“果實”概念,這個“果實”概念與生物學中的果實概念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前者通常指不包括種子的可食部分“;果皮”也僅指外果皮。若不注意這些生活經驗,就會干擾生物學中果實概念的建立。又如在學“生物的無性生殖”時,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為插秧屬于扦插;用出芽土豆繁殖屬于出芽生殖等等。因此,在教學中應借助于比較找出異同,幫助學生及時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干擾作用。
二、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農村中學在動植物資源的擁有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蘇教版)中的很多實驗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帶,由于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所有的學生都樂于參與這樣的活動。例如:在觀察“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時學生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植物來觀察。他們帶來的植物不一定都有綠色開花植物的六種營養器官,有的只有三種營養器官,有的是四種器官等,這些現象引發了學生的質疑“:這些植物在結構上有沒有共性呢?”。再借助顯微鏡學生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通過這次體驗使學生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都有六種器官,同時讓學生再次體驗了科學探究中成功的樂趣,領略大自然的奧妙。又如在“觀察螞蟻的運動器官和步伐”的實驗中,有的學生還會捉來蜈蚣和其他小動物進行觀察,完成了多組實驗。再如在實驗“含氮無機鹽對植物的影響”中,除了用課本中提到的植物做實驗外,還表揚那些用其它植物做實驗的學生,同時引導、鼓勵學生去探究如含磷、含鉀等的無機鹽又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怎樣的影響?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通過多次實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目前,人類的干擾已超出了生物圈的承載能力,自然界已經在不斷地報復人類了。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導學生深刻感悟保護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知道只有在自然界許可的限度內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才能使生態環境逐漸走向良性循環。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尋找、發現、思考農村中習以為常的,但卻是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行為,并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來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1.利用黑板報宣傳,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在每一個與生物學相關的重要的節日(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等)來臨之際,我都讓學生去收集相關的資料,出一期相關知識的黑板報。這些節日每年的主題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針對目前全球的環境問題提出來的。通過黑板報的宣傳,呼吁學生將環保意識落實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從點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幫助學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2.開展專題講座,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結合教學內容,在世界環境日(6月5日)這天,我設計了一個名為“同呼吸共奮斗”主題班會活動,這是2013年“6•5”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的世界環境日主題為“思前,食后,厲行節約(THINK.EAT.SAVE)”,旨在倡導反對糧食浪費,減少耗糧足跡和碳排放,使人們意識到糧食消耗方式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我召開這個主題班會的目的在于呼應世界主題的同時,釋放和傳遞建設美麗中國人人共享、人人有責的信息,倡導在一片藍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個公民都應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切實履行好呵護環境的責任,自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增強節約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養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激發學生持久的環保熱情,為改善空氣質量,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而奮斗。
3.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調查,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在學習完“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這節內容后,我給出一些問題指導學生去調查。如我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及應對措施;近幾年來我們身邊的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生活中哪些做法會破壞生態平衡?它將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后果?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怎樣做?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去調查,并寫出相應的調查報告(題目自擬),然后在班上交流,最后對如何保護環境問題達成共識,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四、結語
論文關鍵詞:校園,鳥類,多樣性,分布
鳥類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1]。鳥類對環境變化很敏感,其存在與分布狀況與生存環境密切相關。因此,鳥類可以作為判斷環境好壞的一個指標,鳥類多的地方,環境質量相對就好,反之亦然[2]。長江師范學院校園植物繁多,綠樹成蔭,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為探究長江師范學院校園鳥類多樣性分布,加強鳥類管理與保護生物論文,本研究對校園鳥類進行了兩年的跟蹤調查,試圖為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校園鳥類及環境評估等提供科學依據。
1自然概況
長江師范學院地處重慶市涪陵區,處于四川盆地東南邊緣、重慶市中部,熱量豐富,雨量充沛,云霧多,日照少,風力小,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0℃~18.8℃,常年降水量為1000~1400毫米。冬暖夏熱,春早秋短,四季分明, 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對鳥類的繁殖生長十分有利雜志網。校園內綠化面積35.4hm2,占校園總面積的42%[3],根據校園植被類型、建筑比例、干擾因素等差異,將生境劃分為:(1)喬灌林:含落葉或常綠闊葉林、針葉林以及大量灌叢的人工次生林;(2)竹林:綠化帶竹林和建筑區內的竹林;(3)水域:所有的河流和人工湖水域及附近的濕地;(4)建筑區:人為建筑及其圍繞的空地和道路等人為活動的區域;(5)草叢:人工草地和校園天然的草叢。
2 研究方法
2.1 鳥類調查
鳥類調查主要采用樣線調查法,調查時間選擇在早晨6 :30 - 9 :00,下午16 :00 - 19 :00 鳥類活動高峰期時進行。以盡量貫穿校園的各種生境為原則生物論文,設置2.7km長的樣帶,以1.5km/h的速度行走,記錄樣帶兩側50m以內所見到的鳥的種類和數量,行走時配帶8×30倍望遠鏡觀察,并結合鳥類的飛行姿勢和鳴叫聲等綜合特征來確認具體種類和數量。鳥類物種的鑒定、分類、區系型、季節型查閱參考資料確定[4~6]。
2.2 數據分析
2.2.1 物種多樣性指數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數公式:
H′=- 式中:H′為多樣性指數,Pi為物種i 的個體數占群落中全部鳥類個體數的比例。
2.2.2 物種均勻度指數采用Pielou 指數公式:
J = H′/ Hmax,Hmax = ln S 式中:J為群落均勻度指數,Hmax是群落中物種多樣性的最大值,S為物種數。
2.2.3 相似性系數采用 Sorenson指數公式:
Cs=2j/(a+b)式中:j為兩個群落共有種數;a、b分別為群落A、B的物種數。
調查數據全部輸入計算機數據庫,利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和Excel軟件進行計算。
3 結果與分析
3.1 鳥類物種組成、區系分布及數量特征
通過調查,共記錄鳥類39種,隸屬于8目25科(見表1)。區系分析表明:東洋種16種,占鳥類調查總數的41.03%,古北種15種,占總數的38.46%,廣布種8種,占總數的20.51%,鳥類以東洋界種類為主。居留型分析表明:留鳥22種,約占總數的56.41%,夏候鳥13種生物論文,約占總數的33.33%,冬候鳥4種,約占總數的10.26%。優勢種有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白鹡鸰(Motacilla alba)、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白頰噪鹛(Garrulax sannio)4種;普通種為白鷺(Egretta garzetta)、珠頸斑鳩(Streptopelia chinensis)、棕背伯勞(Lanius schach)、等17種;稀有種有大杜鵑(Cuculus canorus)、灰鹡鸰(Motacillacinerea)、林八哥(Acridotheres grandis)、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s)、烏鶇(Eurasian thrush)等18種。
表1 長江師范學院鳥類群落組成和多樣性分布
Table 1 Avian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distribution inthe Campus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目 科
種 名
數 量
生境數
居留型
區系類型
資源價值
Ⅰ.鸛形目 CICONIIFORMES
1.鷺科 Ardeidae
白鷺 Egretta garzetta
++
4
R
O
√*
池鷺Ardeola bacchus
+
2
S
O
√
Ⅱ.雞形目 GALLIFORMES
2.雉科Phasianidae
雉雞Phasianus colchicus
++
3
R
C
√
Ⅲ.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3.鷸科Scolopacidae
白腰杓鷸Numenius arquata
+
3
W
P
√
Ⅳ.鴿形目 COLUMBIFORMES
4..鳩鴿科Columbidae
珠頸斑鳩Streptopelia chinensis
++
5
R
O
√
Ⅴ.鵑形目CUCULIFORMES
5.杜鵑科Cuculidae
大杜鵑Cuculus canorus
+
1
S
C
√
四聲杜鵑Cuculus mincropterus
+
1
S
C
√
Ⅵ.雨燕目 Apodiformes
6.雨燕科Apodidiae
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s
+
3
S
P
√
Ⅶ.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7.翠鳥科Alcedinidae
普通翠鳥Alcedo atthis
++
2
R
C
√
Ⅷ.雀形目PASSERIFORMES
8.燕科Hirundinidae
家燕Hirundo rustica
++
1
S
C
√
煙腹毛腳燕Delichon dasypus
+
1
S
P
√
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
++
1
S
P
√
9.鹡鸰科Motacillidae
白鹡鸰Motacilla alba
+++
4
R
P
√
灰鹡鸰Motacilla cinerea
+
1
S
P
√
樹鷚Anthus hodgsoni
+
1
W
P
√
10.鵯科Pycnonotidae
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
+++
3
R
O
√
黃臀鵯Pycnonotus xanthorrhous
+
2
R
O
√
11.伯勞科 Laniidae
棕背伯勞Lanius schach
++
4
R
O
√
12.黃鸝科Oriolidae
黑枕黃鸝Oriolus chinensis
+
1
S
O
√
13.卷尾科Dicruridae
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
++
2
S
O
√
14.椋鳥科 Sturnidae
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
5
R
O
√
林八哥Acridotheres grandis
+
1
R
O
√
15.鴉科Corvidae
大嘴烏鴉Corvus macrorhynchos
+
2
R
C
紅嘴藍鵲Urocissa erythrorhyncha
++
2
R
O
√
16.鶇科Turdidae
鵲鴝Copsychus saularis
++
3
R
O
√
北紅尾鴝Phoenicurus auroreus
+
1
W
P
√
烏鶇Eurasian thrush
+
2
R
P
17.畫眉科Timaliidae
白頰噪鹛Garrulax sannio
+++
5
R
O
√
18.扇尾鶯科Cisticolidae
純色山鷦鶯Prinia inornata
++
4
R
O
19.鶯科Sylviidae
暗綠柳鶯Phylloscopus trochiloide
+
1
S
P
√
巨嘴柳鶯Phylloscopus schwaizi
+
1
S
P
√
20.長尾山雀科Aegithalidae
紅頭長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
+
1
R
O
√
21.山雀科Paridae
大山雀Parus major
++
4
R
C
√
22.雀科Passeridae
麻雀Passer montanus
++
4
R
C
√
黑尾蠟嘴雀Eophona migratoria
+
2
S
P
√
23.梅花雀科Estrildidae
白腰文鳥Lonchura striata
++
12
R
O
24.燕雀科Fringillidae
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
++
3
R
P
√
25.鹀科Emberizidae
灰頭鹀Emberiza spodocephala
++
2
W
P
√
三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
++
1
R
1.1情景的創設
在上高中生物課的時候,我經常會將一些生活中的情節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遇到實際的生活問題的時候,能夠進行解決,在進行教學綜合評價的時候,從教學目標到教學情節,都進行了詳細的設計,這是重要的一個內容。
1.2引入的設計
對于新課的引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打動學生的心,以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引入是必須的,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向有了保障,因此,每節課的引入顯得很重要。我們所引入的方法,往往是按照教學的任務和內容來設計,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設計時要靈活。
1.3設計問題要精心
對于教學情景的創造,以及教學的探究,是從學生的意識開始培養,問題是思維的一種形式,對于所有的探究、發現、創新,往往都是從問題開始的。能夠提問題是重要的,比解決問題更有說服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往往以問題的探索為主,對于設置問題,可以選擇角度多、方法多來解決。把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即打開思路,促進思維的發散和培養。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主要是讓學生的思維展開。對學生進行有效、優化地提問,對于提問要求是能夠去思考,而藝術性地提問,是具有層次性、整體性。所以,為了突破教學的難點時,在設計問題時,從簡單開始到比較繁索、從小問題到大問題、有表面及內部,通過一層一層遞進、一步一步深入,從而,攻破難點。而探究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是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并給于學生適當的幫助,使得學生通過鼓勵解決問題,以及通過其想象力和能動性進行思考、探索,從而提出自己認為的觀點、思路、方法。學生要有良好的態度、精神,在訓練學生做題時,注意培養其歸納、綜合、抽象等能力,從而養成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學會控制實驗的因素,記錄實驗的現象以及數據的收集,對于每一步的過程,他們能夠科學地去發現奧秘,為了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能力。
2實驗的重要性
對于生物課的實驗探究,就是要讓學生對具體的生物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然后總結概括相關的知識內容,最后才能保證結論的嚴密性,學生對于知識的疑問進行思考,解答。證據更加周密以及結論更加科學,再通過原有的知識、實驗來進行探究解決所存在的疑問,最后,得出準確的結論,同時以“文字、圖象、公式”等形式給予表達。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來說,在提問題時應做到具有探索的性質,在設置問題時,學生按照各個角度、方法來思考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把思路打開,使得學生的思維具有發散、靈活的特點。在進行實驗時,把學生的操作作為主要的來抓,教師的任務是和每位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中,在課堂效果上達到良好的互動。
3課堂教學氣氛的互動
在課堂上,師生是互動的、生動活潑的、積極主動的,這就是所要的課堂氣氛,在這樣強的感染力下,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學情境,對于學生,得到感化、熏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夠被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帶動起來,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被提高了。生物知識也弄懂了,在教學時,通過交互合作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體會、分析、討論,在其基礎上找出內在的矛盾,把其中的矛盾進行研究,從而,明確有待研究的問題。
4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所謂學生的質疑,是指在教師所講內容、知識以及課外的知識基礎上所產生的疑問,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5尊重學生差異
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家庭狀況、不同的社會關系等等。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是平等的,機會是平等的,但是應該給差生更多的關愛和機會。在課堂提問時,注意那些學習差的、長相普通的、身材不高的、性格內向的學生的提問,對于課堂上的關注,考慮到每一個學生。
6培養學生的發展意識和責任感
對于探究教學,其創設的情境或問題、練習,往往在社會實際中是密切聯系的,在環境生態保護、科學技術發展下,學生要了解社會,了解現代科學的技術,對環保意識要增強,對科技興國提高認識,對社會責任感達到增強。學生在探究得基礎上得出準確的結論,第一方面、它屬于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第二方面、對于科學結論與探究方法,需要聯系實際,進而反應出知識、探究的意義。因此,在平時的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知識之間的相關聯系,進行解答實際的問題。
7結語
生物教學有較為寬泛的知識外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信息豐富性,篩選價值較高的信息內容,為教材文本學習提供更多參考。學生在多媒體展示中,也能夠實現教材與現實的認知對接,通過生活真實畫面材料的研究學習,升級課堂認知體系。生物學和我們現實生活距離很近,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讓生物學與我們生活實現零距離接觸。學生在多媒體生活畫面展示中,迅速啟動思維體系,運用生活經驗和學習感知,對現實中的生物現象進行理論研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例如,在學習《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時,我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制成電子課件,讓學生觀看各種生態系統。
為讓學生建立更強感知,我組織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根據多媒體播放的生態系統,分角色扮演生物代表,以口頭作文的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家”,以及如何“愛護自己的家”,要求學生要用生態系統方面的語言來表述。學生參與熱情非常高,大家紛紛挑選自己喜歡的生物,要為其代言。經過簡單準備,活動正式開始,學生利用占有的相關信息資源,展開生動陳述。很多學生都能夠表達鮮明觀點,課堂教學氣氛異常熱烈。這不僅是一堂生物課,而是集多種教育于一身的綜合實踐課了。
2豐富教學手段,增加學生實踐機會
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選擇恰當教法進行施教。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入,為教師教法選項增加了更多空間。教師有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大力支持,課堂教學也會變得更直觀、更簡單,學生在多媒體運用中建立較為深刻生物認知。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將生物學中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學生很快能夠從多媒體試驗操作演示中學習相關操作技巧。這樣可以節省教師反復示范的環節。
例如,在學習《觀察植物細胞》時,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能夠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夠運用顯微鏡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分辨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為讓學生能夠明確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順序,我專門制作了制作臨時裝片的程序分解視頻。我首先強調注意事項,要求學生要認真對待,明確操作步驟和先后順序。其次是介紹技術要點,對關鍵技術進行分解解說。再次是播放視頻,讓學生細心體會。當視頻播放完之后,我又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對相關技術環節進行消化。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學習,已經掌握了相關制作要領,在實踐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表現出很好的技術素養。
1.1學生對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方面的部分知識擁有正確概念學生對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方面的知識部分了解正確,比如:絕大部分學生(72.0%)認為遺傳是指生物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54.0%的學生認為“DNA記錄了人及動物所有遺傳信息”等,擁有正確概念。但是,也有部分內容學生的知識缺乏,比如:關于基因、染色體和DNA的關系,大部分學生完全不知道三者的關系,很多學生(62.5%)是因為缺乏相關的概念而引起的答題錯誤。關于性染色體的敘述,只有6.7%的學生有正確概念,認為“性染色體存在于生殖細胞和體細胞中”,有部分學生認為性染色體只存在于生殖細胞中。大部分學生(64.3%)是因為相關知識的缺乏而答題錯誤。
1.2大多數學生對基因的顯性和隱性方面的知識缺乏研究顯示,只有14.0%的學生確定選擇了正確答案,認為“隱性基因只有成對才能表現出隱性性狀”。缺乏相關知識的學生達到了70.0%。
1.3多數學生對人的性別決定的知識缺乏,對禁止近親結婚和優生優育有正確概念關于性別決定,有36.0%的學生有錯誤概念,只有18.0%的學生有正確概念。關于近親結婚,大部分學生(52.0%)擁有正確概念,認為“具有血緣關系的親屬結婚,生育的子女攜帶的疾病及發病率要比非親屬關系結婚的高得多”“、法律說絕對不能”“、親屬不能通婚,可能攜帶相同的致病基因”。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的前科學概念的形成產生了一定影響,如日本允許表兄妹結婚”“、周圍有近親結婚的人存在”。
1.4一半學生對生物的變異缺乏相關知識關于生物的變異,有24.4%的學生有正確概念,認為“棉鈴蟲增強抗藥性對自身有好處”“、棉鈴蟲抗藥性更強,有利于生存,不易被殺死”。36.0%的學生選擇了答案C,他們理解的對生物生存有利是對人類的生存有利。缺乏相關知識的學生占接近一半。
2建議
基于前面的調查結果,如果僅僅按照教材進行按部就班的常規教學,不能觸動學生的原有的前科學概念。學生好像聽懂了,遇到稍微復雜一些的問題卻仍然不能解決。要想轉變前科學概念,首先要對這部分知識內容學生的前科學概念作充分的認識,了解學生具有哪些經驗,探討其產生的原因;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在教學設計時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轉變學生的前科學概念。
2.1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前科學概念存在的客觀性作為主體的、獨立的人,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己經具有對各種現象事物的理解和觀點。前科學概念是學生解釋某些現象的現成工具,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珍貴參考資料。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和接受學生腦中前科學概念,尊重、了解、轉變前科學概念。學生的前科學概念的范圍十分廣泛,目前某些研究也揭示了部分前科學概念,但并不是全部。[3]
2.2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19世紀,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不能用單一的紙筆測驗測出。教師應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差異,任何一種單一的教學方式都只能讓小部分學生收益。
3結語
(1)教師職業情感淡薄:生物作為中考的小科目,分值低,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種情況帶給了農村生物教師許多負面影響,產生的負面情緒使生物教師教學熱情普遍不高,對課堂教學效果不主動進行思考研究。對于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多數生物教師認為所謂小科目的教師比起其他學科教師受尊重的程度低,對教師的職業價值沒有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僅把它當做一份工作來,缺乏職業情感。(2)教師專業素質水平不高:農村地區初中生物教師學歷偏低,生物教師專業對口率也不高,有的教師是兼任生物教學工作,有的生物教師是從其他學科轉化過來的。而且,受地理位置的影響,農村地區一般地處偏僻,信息的傳播相對閉塞。而生物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其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快,而農村生物教師不熱衷于繼續學習,在這樣不利的環境下,以農村生物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他們只能進行簡單淺層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2問題思考與解決對策
2.1轉變教育觀念,重視農村生物教學生物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觀念,樹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心。摒棄“主科”與“副科”之分,生物教學同等重要。保持對生物的熱情和熱愛,不斷充實自己的生物學科知識,重視所從事的生物教學工作,讓生物課堂充滿自信與活力。學生也應該轉變傳統的應試觀念,重視生物的整體體系學習,不是為考試而讀書,而是為知識而讀書。
2.2改善農村生物教學條件農村地區經濟落后,僅依靠自身力量很難發展教育事業,必須依靠財政部門教育資金的投入,推動農村教育發展,必須加大教育支出中農村義務教育的分配比例,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農村生物教學的問題。除了依靠政府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籌集資金,以提高教學各項硬件設施。
2.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職業素質(1)拓展生物教師發展途徑,提高生物專業素質: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傳授知識是教師的主要職能,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的關鍵,是從根本上提高生物教師的專業素質。首先,改革農村教師培訓制度,建立得當的評價體系。其次,考慮農村實際交通情況,培訓方式也可以多樣化。在培訓的內容方面,首要工作是響應課改要求,積極進行新課標培訓,使教師及時接收到教學的新思想和新動態,新課標培訓在繼續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2)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面對課程改革,教師應轉變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才能適應和促進新課程的發展。教師要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融入到教學中來。同時要積極學習現代化教學理論為,重視探究性教學,改變農村學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3)加強教師職業情感培養:教師的教育信念作為教師內在的價值觀,是存在于人腦中的意識和習慣,支配著教師的教學行為。而職業情感是教育信念的重要部分,它貫穿于教師的整個教育過程。因此,強化精神層次的引導,提升教師職業的情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尤為重要。農村生物教師職業情感普遍偏低原因在于生物學科和生物教師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所以要加強農村生物教師的職業情感,就要改革教師專業評價體制,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改善農村教師的人文關懷。
3結語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及時充分地將課堂生物知識運用到課外的實踐當中,也才能讓學生感知到生物課程的貼近性和實用性.實踐證明,當學生認為某類課程是有用時,那么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習當中.教師在課內教學中,可以重點講解生物知識點、理論體系、概念系統等,提升學生對生物課程的感性認知,而在課外實踐中,教師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帶著課堂上所學所得,積極探索,積極實踐,用實踐來驗證理論,同時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講述“花的結構”時,在課堂內,教師要注重講述花的基本結構、結構特點、結構功能,課內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操場,去公園觀賞各類花,并讓學生根據課堂知識來判斷花的結構以及功用,還可以通過小組的形式來鑒賞不同的花,小組成員通過觀察將花的結構通過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以供大家在課堂上共同討論和學習.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外實踐進行標本的采集與制作提高生物教學的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和生命科學,親近自然,珍惜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對生命世界充滿好奇心,養成務實求真的科學態度和勤于實踐、樂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繼續采用“一對多”的教學方式,顯然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只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創造別開生面的學習氣氛,也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1.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初中生物是一門生物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相結合的課程,在這門課程中,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同等重要,忽略任何一方面都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對于兼顧這兩方面的學習是一種非常成功的嘗試.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點、擅長點等,來劃分不同的小組,根據學生特長如生物基礎知識、實驗技能、某種生物的觀察或飼養等,來確定不同性質的小組,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最后由組長進行課堂陳述,其他小組可以進行提問.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當起了某類知識的“小老師”,自然會在組內討論階段,竭盡所能,爭取獲得充足的知識,以備其他小組提問.2.實驗環節由學生根據內容設計在初中生物的實驗環節中,如果采用“一對多”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講臺上組織實驗,學生在課堂內觀看,學生未參與實驗環節,自然對實驗的設計、目的、方式等難以理解或者理解上存在以偏概全.所以教師可以將實驗交給學生來操作,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定實驗內容,然后通過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現場實驗操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起輔助作用,最后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實驗方式、實驗操作流程等進行全面點評.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活動興趣,也能夠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生物知識的動力.
三、注重教學信息的反饋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