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5: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科研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對新課程的直接實施者――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等一系列新面孔,教師必須由傳統的“教書匠”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不斷探索最佳教學途徑,謀求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自覺主動地進行教學反思和自我監控,促進自我成長,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這一點對我們小學英語教師來說也不例外,盡管我們的困難可能比其他教師更大。自2001年秋開設小學英語以來,通過對我市小學英語教師三次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師資情況非常嚴峻,近50%的教師只經過短期英語培訓,70%的英語教師是兼職,80%的小學英語教師跨課頭,很多學校都是一名英語教師同時擔任三、四個年級的課,甚至還有幾個學校共用一位英語教師的現象。面對如此嚴峻的師資情況和課程改革對新型教師的迫切要求,如何讓我們年輕的小學英語教師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效地開展教科研活動呢?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和研究,我認為可以從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大處著眼
大處著眼即充分認識教科研活動對我們教師成長的重大作用。雖然廣大教師都是在一線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而并非專門從事教育研究的教育專家,但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教師以往所熟悉的教學大綱、教材、教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在短期內把握好新課標、新教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教學研究,尤其對我們年輕的小學英語教師來說這種方法更為重要?!澳サ恫徽`砍柴功”,雖然我們小學英語教師任務重,負擔多,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進行有效的教科研活動,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調整自己,創造教學新經驗,探索教學新策略、新方法,在繁重的教學中實踐我們的教科研成果,不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使我們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工作也更輕松,更愉快。
二、小處著手
小處著手即教師教科研的微觀化,教科研在許多教師的腦子里是十分高深的學問,總認為自己是一線教師,沒有時間、精力和能力去進行那些理論研究,其實他們是把教師的科研模式與專業教育研究人員的研究混為一談,教師的活動范圍是在自己工作的學校之內,教學研究的重點只能在教學的細小環節,比如“提問”,比如“答疑”,比如具體一課的教法等等,即研究內容要微觀化,讓自己的研究過程同時也是自己的教學過程,并不會增加額外的負擔,研究的課題就是要完成的某項工作的全部或一部分。研究的成果首先是使自己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負擔得到了減輕;別的教師來學習,這種成果便得到推廣,你的教科研便有了更大的意義。例如遼寧省東港市的小學教師姜兆臣發現小學五、六年級仍過不了常用字的識字關,就和另外兩個老師一塊研究,用我國“千字文”、“三字經”的思路,把常用字全按現代語法詞匯,編成“四言”、“五言”、“七言”體裁的課文,讓本校的小學生去學,結果學生不僅識字速度大大提高,小學畢業生即興作文水平還超過了初中一年級水平。姜兆臣的研究受到中央教科所的關注和幫助,定名為《韻語識字法》?,F在不僅全國31個省市廣為傳播,而且傳到海外,成為外國人學漢語的手段。所以題目小并不能說明研究沒有意義,試看《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和《漢語拼音在音標教學中的正遷移研究》哪一個更適合教師作為研究課題不言而喻,因此教師的教科研一定要從小處著手,不可求大求全。
三、善于積累
科學研究最珍貴的是第一手的實踐資料,作為一線教師在這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專家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摘下科研的神秘面紗,把日常教學工作與科研結合起來,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光來看平時的工作,注重積累,研究素材。實際上對教師而言,其科學研究就是在平時較為深入地觀察、思考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現象和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效果,及時地作出必要的記錄。到一定時間之后,再去分析研究這些一手材料,用一些與之有關的理論解答一些問題,或提出一些問題。無須在教育教學工作之外單獨搞研究。如對《大班教學下小學英語如何有效開展課堂活動》的研究,這本來就是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也是關注的一個熱點,如果我們把平時的觀察及所使用的一些方法進行記錄和不斷總結,也許就會發現某種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行教育科研時也因有自己的豐富資料為基礎,而使科研進行得更順利,效率更高,結果更有說服力,研究更有意義。
四、注重實踐
目前,教師的教科研存在一個明顯的弊端就是實效性差,一些教師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把參與教科研作為一種時尚,或僅作為自己職評、評優等得分的需要,這樣的“教科研”,往往只有形式而沒有實效,另一個弊端是教科研成果異化,許多教師在課題研究中,一談到成果就是寫論文,把論文等同于成果,導致教科研課題研究缺乏與教學實際相結合的實質性研究過程,這樣的研究對教學工作的改進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實際上,教科研論文是“寫”不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白觥倍蟪晌?,才是科研論文。因此,“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等,這類文章不是科研論文,淺談、深談都是“談”;“觀第三屆全國小學英語優質課有感”等,這類文章也不是科研論文,感想、體會都是“想”;“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之我見”等,還不是科研論文,你見、我見、大家見,都是“見解”。不“做”是出不來科研論文的。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小學英語教學的全面鋪開,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面臨著許多復雜和深層的問題,我們必須讓科研走進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也只有更多的從課堂教學著手,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進行,才能有效展開,才能達到改進實際教學工作和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減輕我們教學負擔的目的,因此我們的教科研活動一定要注重課堂實踐,真正“做”出而不是“說”出、“想”出、“見”出其成效。
五、團結合作
這里的團結合作主要指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學校進行教科研的基本途徑之一,也是教師實現專業素養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師個體所具有的信息和經驗通過同伴互助式的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并使其價值最大化。比如:課堂教學中的小靈感、教授某個難點的小竅門或英語學科教學中的熱點問題等等,這些點滴經驗在孤軍奮戰中是享受不到的,而在同伴互助中卻可實現彼此的互補共進。同時,幫帶式的同伴互助還可以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優秀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實現教師的整體提高。因此,我們勢單力薄的小學英語教師更應該發揚同伴互助的團結合作精神,搞好我們的教科研工作。
六、完善自我
吳施發
讀罷《中小學教科研,請你“真”起來》(2005年3月29日“研訓在線”版)一文,深切理解作者的盼“真”之情。接過話題,筆者想以一名普通教科研實踐者的身份,從另一層面道道感慨:中小學教科研,“真心”對你不容易。
學校考評機制不利于教師投身教科研實踐。一些學校在對教師工作考評上傾向于教學實績上的觀照。按理,教學實績考評也應包括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后輔導等若干子項,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則簡化成學生考試均分、及格率、優秀率上的較量,很少去評價教師的教科研實踐及其績效。有的學校雖將教科研列入考核,但分值偏低,或者鑒于你我都沒有搞科研,此項考核就以分值相同作罷。也有一些中小學校雖制定了教科研獎勵制度,但真正兌現的不多,不是限于經費,就是放不開思想。
教科研實踐者得不到應有的價值認同。教科研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需要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實現理性的提升與跨越。教科研實踐者多數被管理者視作科研任務的承受對象,不管出于裝點門面,還是迫于上級要求,反正擬出課題申請報告,獲準立項再說。于是乎,擬寫者苦思冥想,搜腸刮肚,還必須論資排輩,將校長、主任的尊姓大名排列好。至于課題運作似乎成了個別“秀才”的差事,協調人力也似乎成了“請客吃飯”,弄不好會讓人覺得你“作秀”、“迂腐”。有了課題成果,同樣必須考慮其呈現方式,萬不可逞“個人英雄”。更有甚者,軟磨硬泡,希望在科研論文署名上給予“方便”,在他眼中僅是添加或替換一下名字而已,根本不理解教科研實踐的艱辛和教科研成果的價值含量。
教師缺乏教科研實踐的指導。說實話,一些同行也試圖從事教科研實踐,遺憾的是心中茫然,手足無措。也有的認為教科研高不可攀,干脆不去理它。這當中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兩方面的責任。就管理者而言,缺乏對教師教科研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上的指導,缺乏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對教科研隊伍的不斷充實與壯大。就被管理者而言,應主動汲取知識,為參與教科研做好知識儲備。
學校對教科研投入不足。教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相應的物質支撐與經濟投入,而這種支撐與投入是隱性的,不可能立竿見影,因而一些中小學校對此支撐不力,投入不夠,總認為抓管理,一抓就有新面貌;抓賽事,重視一下就可能取得新成果,而教科研則不行。教科研方面的理論書刊可能因為少有問津甚至無人問津而進不了書架;教科研方面的培訓實踐活動可能因為辦學經費緊張,甚至認為是“現場作秀”而置之不理;有的對待派出學習與研討采取平衡政策,甲乙丙丁機會均等,乍看上去民主平等,殊不知熱心科研實踐者應當獲得盡量多的、優先打造的機會。
教師工作量偏重影響教科研的實施。最近筆者有幸隨市教科院的同志到部分鄉村中小學了解課改推進情況,其間問及課改推進中如何發揮教科研的生命力作用時,同行們感慨頗多:什么科研不科研,一周二十幾節課,而且兼教學科多,光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就夠嗆了,哪有精力和心思去搞這玩藝?一些地方對中小學教師編制卡得緊,承擔教科研課題必然要增加工作量,豈不自找麻煩?況且即使承擔了課題研究,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下,又能投入多少精力圍繞課題進行研究和實踐呢?此外,教師隊伍年齡趨于老化,也影響著中小學教科研工作的開展,單靠提拔幾個會舞筆桿子的年輕人,是不能真正實現“科研興?!绷己迷竿摹?/p>
“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科研興校”是我校始終堅持的科研之路,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一個學校的教育要發展,教科研必須先行,教育科研與學校的教改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笆濉逼陂g,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學校承擔的市級科研課題、區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均以結題。學校因此評為“2014年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現將2011年以來的教育科研工作進行總結:
一、變觀念,樹信心,營造科研氛圍
“十二五”期間,由于我校領導對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比較重視,經常過問,親自督導。不論是哪里有培訓的學習班,都能拿出經費派教師前往學習。在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領導還親自對教育科研工作做階段性的小結。由于領導高度重視,措施實施得力,活動方式引入,教師的觀念不斷發生變化,由不自覺逐步走向了自覺,參與熱情不斷高漲。我校教育科研的氛圍進一步形成。我們始終堅持走“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科研興?!笨蒲兄?,爭取將教學質量的提高落到實處。
二、定目標,明職責,優化科研機構
我校領導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專人負責。成立校教科研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由副校長分管教科研具體工作。為了使教師能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我們還不斷建立、完善了《校本研修管理辦法》、《課題研究管理制度》、《教育科研考核辦法》等。對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師,實行政策鼓勵、精神激勵、物質獎勵,進一步激發了教師的教科研熱情。多位教師的論文在國家級雜志上獲獎和發表。同時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舉辦各類科研講座;積極指導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及時反映本??蒲袆討B,宣傳教科研理論。
三、研課題,謀高效,提升科研能力
我校至2011年起,就啟動了市級“小課題”的申報工作,彰顯“問題真、切口小、周期短、過程實、突出用”等特點,明確“基于問題解決、改進教育教學實踐”的主旨,引導出40周歲以內的教師們申報了10多個市級級小課題,如《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圖式板書增效”的課例研究》、《高年級小學生作文心理活動細節指導的案例研究》、《中年級小學生語文課堂筆記的指導策略》、《中年級小學生計算題高頻率錯誤類型、成因及對策的研究》、《高年級數學課有效追問、深化思維的片段研究》、《生活英語任務驅動、游戲激趣的細節研究》、《小學高年級英語自主互助型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激活想象力的案例研究》、《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安全預防的方法研究》、《中年級信息課“抓兩頭,促中間”的小組個案研究》等等。這些突出課堂、微觀、現場、行動、應用研究的小課題,深受教師們歡迎。先后有20人次參與實施市、區級的課題研究工作,已有1個市級大課題、15個市級小課題結題,形成了市、區、校多級課題研究網絡。此外,我校高度重視對教育教學經驗的總結和交流,2014年11月在我校組織開展了東寶區高效課堂研討活動,我校參賽的三節課節節課都體現出教師對學校課題的研究體會和成果,好評不斷,均獲一等獎,和兄弟學校間也進行了很好的交流學習。與此同時,學校還派出優秀青年教師外出學習,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豐富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的成長。一批青年教師在學校的積極培養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正茁壯成長。像周陽、彭珺愷、賀群、陳悅悅、左蘇妮等90后教師已逐漸成為教科研骨干。在課題課展示方面,周陽老師為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使大家更為清晰地理解了如何將課堂教學與課題研究有機的結合起來,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抓管理,促落實,完善科研檔案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從校領導到教師都非常重視,每項工作都安排有專人負責。對局、室有關文件精神,能及時批閱,安排專人負責辦理,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不拖拉推諉?!笆濉逼陂g,學校加強對課題實施過程和鑒定工作的管理,制定了課題操作的細則。我校要求人人參與課題研究。但由于客觀存在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我們對每位教師的具體要求也不一樣:對于一般老師,重在抓好學習,組織聽取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講座,了解有關課題的研究報告,使其認識課題研究的意義,掌握一些課題研究的方法,而后根據自己的實際和需要確立一個研究專題,寫出簡要的研究實施方案,并在科研骨干教師的帶領下,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一起實踐,通過一堂課,一種教法,體現研究成果,學年末寫一份總結。對于骨干教師,則給任務,壓擔子,承擔課題主要研究工作,使之能成為產生輻射效應的科研核心群體。為保證課題研究的進程和質量,我們對他們的工作在加強指導的同時,更堅持階段檢查。按照學校教科研管理制度每學期逐條檢查各課題組的落實情況。從各課題立項批準之后,學校對他們的研究過程全程監督,從開題報告撰寫、實施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到活動記錄和學習材料的整理,再到調研報告、階段總結的撰寫。研究過程落實,各課題組每學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學研討活動,每次研討有明確的目的,及時反饋。根據課題研究,制訂好后先對自己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據,制訂好針對性的措施,并定期匯報自己的課題研究情況。使課題申報、論證、立項、指導、結題和成果獎勵、推廣等各項工作運轉有序。
五、勤耕耘,善總結,積淀科研成果
為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學校完善了教科研獎勵制度,每學期評比教科研先進個人。對、獲獎、學術交流、輔導學生等教育教學成果均有獎勵措施。同時及時收集、反饋市級以上各級各類報刊的征文、論文競賽等信息,著力組織教師參賽、投稿、推薦發表。教師熱情極高,我校部分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實踐升華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綜合素質。
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以下簡稱教科研)是中小學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校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形成學校特色的重要抓手。新課程改革啟動后,教科研成為基層學校廣大教師破解課改難題、適應課改要求的靈丹妙藥,催生了一大批教科研成果,也打造出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叭绻阆胱尳處煹膭趧幽軌驇順啡?,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么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讓無數中小學教師對教科研產生美好的向往和憧憬,也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校長克服教師職業倦怠的“法寶”。
然而,到中小學中去,發現許多教師對教科研的熱情正在消退,不主動研究教學,不參與課題研究,教學反思也懶得寫,同伴之間也很少交流,教科研制度、計劃落實不到行動中,教研活動流于形式,淺嘗輒止。許多教師將教科研活動視為負擔、包袱,被動應付,消極對待,出現了“教科研倦怠癥”。
一、產生“教科研倦怠癥”的原因
1.教師自身原因
(1)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許多教師片面地將教科研作為評聘職稱、晉級升等的手段,不愿意在解決自身教育教學問題上下苦功夫,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冷板凳。為了盡快實現個人目的,不惜閉門造車,花錢買論文,弄虛作假搞課題,一旦目的達到,便不再努力。
(2)進入“高原期”進取心不足。很多教師經過一段時期的教學工作,逐漸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教學套路,教科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難以實現新的突破,進入了“高原期”,思想上產生“惰性”,行為上產生“慣性”。這個時期的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梯相對減少,容易滿足現狀,造成發展動力減弱,進取心不足,對教科研也失去了興趣。
(3)職業倦怠的影響。中小學教師普遍工作任務重、壓力大、角色要求多,而待遇相對較低。大部分教師長期在固定的環境里從事單一的工作,日復一日地機械操作,非常容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職業倦怠造成教師激情缺乏,興趣喪失,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滿意度降低,感受不到工作的樂趣,體會不到教育的幸福,在苦惱和疲憊中勉強支撐,如此狀態自然對教科研沒有信心和要求,也不可能去認真研究。
(4)1作太忙,沒有時間。中小學教師工作量普遍較大,整天忙碌于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輔導、組織課外活動。除這些正常工作外,還要參加學習、培訓、寫反思等,班主任要處理班級事務、家訪,許多教師還有兼職工作,一天下來身心俱疲,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搞教科研活動。
2.外部環境原因
(1)無效的教科研活動,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近年來,各地為推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組織了大量教科研活動,請專家講學,開展課題研究,組織教學比武,舉辦論文、課例競賽等。教師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和經費參加,但效果卻難如人意。滿堂灌的講座使教師感到厭煩,學校開展的研討、交流形式化、層次低,教師收效甚微,參與的熱情受到抑制。
(2)混亂無序的環境敗壞了教科研聲譽。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中小學教師急于的心理,偽造刊物,非法組織教學競賽等活動,以、評獎等名義,騙錢害人,敗壞了教科研的聲譽,嚴重挫傷了教師教科研的積極性。急功近利的心態與浮躁的教育環境,造就了大量偽論文、假課題和作秀的優質課、示范課,使真正搞教科研的教師感到寒心和失望。
(3)社會消極因素的干擾。在經濟快速轉型和社會劇烈變革的時代,各種思潮不斷沖擊著人們原有的價值體系和人生哲學,各種誘惑不斷挑戰人們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底線。一些教師受到功利主義價值觀以及社會上消極因素的影響,產生信仰危機,教育信念動搖,內心世界失衡,職業理想消失,不再關注自身的專業發展,自然不會重視教科研工作。
(4)分數至上的評價機制,抑制了教師熱情。目前大多數學校對教師的評價還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職稱評聘、評優晉級都與學生的考試分數掛鉤。單純以成績論英雄的評價方法,迫使教師專心鉆研提高成績的“術”,而放棄通過教科研提升質量的“道”。
二、積極應對“教科研倦怠癥”
1.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教科研觀念
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決教師自身以及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最終實現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校發展的目標。教師要正確認識教科研的意義,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功利化傾向,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研究真問題。大量事實證明,教師如果能坐穩冷板凳,用科學的方法和嚴謹的態度,踏踏實實地研究,專心致志地探索,一定能取得有效的成果。當成果受到上級的肯定、同行的承認、實踐的驗證時,評聘職稱、評優晉級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2.努力提高教科研的實效性
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不高,一個重要原因是短期內看不到對改進教學、提高教育質量的效果,因此要在提高教科研的實效性上下工夫。一是要增強研究問題的針對性。問題一定是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真實問題,是學科組教師共同關注、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而且通過研究有解決的可能性。二是增強理論學習的有效性。如,要開展一次以“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為主題的教研活動,可提前布置老師學習有關合作學習的理論和經驗文章,使教師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分析問題,感到理論學習十分有用,這叫作“菜單式專題理論學習”。還可開展“拓展式理論學習”“問題式理論學習”“儲備式理論學習”等。三是增強研究過程的科學性。對于基層教師來說,運用敘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動研究等方式,技術要求不高,便于操作,符合大多數基層教師的實際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研究,邊研究邊實踐,能夠掌控,見效也快。
3.倡導小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針對教師個體,關注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反思與行為跟進,關注教師自身的問題解決與經驗提升。這種研究不需要高深的理論與復雜的技術,不受環境、條件的制約,普通中小學教師容易掌握,教師個體即可開展研究,便于操作、見效快,應用價值高,能有效解決教師教科研參與率不高、即使參與也大多淺嘗輒止的問題。
4.建立教科研共同體
教科研需要互相協助、交流和鼓勵,建立教科研共同體尤其重要。共同體成員在相同的需求和愿望下互相理解、互相鼓勵、互相鞭策,共同激發教育情懷。通過合作交流、行動研究推動教科研,實現共同進步。教師應該善于把自己融入共同體中,主動地和其他教師合作交流。如,學校內部缺乏形成共同體的條件,可通過網絡平臺建立網絡共同體,進行網上交流,這種模式全國各地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
5.積極主動應對“高原現象”
高原現象是教師成長中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大部分教師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高原期”。當出現對教科研興趣減退、專業發展停滯等類似“高原現象”的問題時,教師應該坦然面對,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克服挫折感、自卑感,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
主動尋找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有的教師是因為知識不足、方法欠缺;有的是因為努力不夠、信心不足;有的是因為缺乏積累與反思……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出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解決。
積極學習與研究。廣泛閱讀教育著作和人文書籍,要特別重視閱讀人文社科、人物傳記等“非教育”類書籍,這些書籍能幫助教師開闊眼界,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拓寬思路,跳出教育看教育,換一個視角看自己,對自己、對工作形成新的認識和思路,這是突破“高原期”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習汲取精神力量,凝聚教育智慧,營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園,抵御塵世的紛擾和燈紅酒綠的誘惑。同時要鼓勵自己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從簡單易行的教學反思、聽課評課、觀摩交流人手,體會其中的收獲,感受參與的樂趣,在研究中不斷發現新知,實現自我突破與超越。
學校要實施民主化、人文化管理,營造開放、寬松、支持性的教師成長環境,賦予教師更多的教學自主權和發展自由度,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需求。當教師有了主動發展、自我發展的愿望時,就會主動關注、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
6.建立評估激勵機制,形成正確的導向
上級部門和學校對教師的教科研工作要給予指導、評估和獎勵,讓教師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增強研究的信心。對踏踏實實開展研究的教師,要從教育資源、經費、時間上給予支持,提供參加培訓、交流展示的機會。對取得的成績要給予表彰獎勵,并創造條件推廣成果,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教科研之中。對教科研中弄虛作假、甚至抄襲剽竊等行為,要堅決反對,并給予必要的處罰,形成尊重教科研、崇尚教科研、嚴謹踏實和求真務實的風氣???/p>
一、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教科研活動,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2015年,教科處積極響應省、市、區教育局舉辦的各類論文比賽、優質課比賽等各類教研活動,并取得了豐碩成果。我校有92名教師在2015年獲得各類獎項,包括省級論文一等獎6個、二等獎32個、三等獎47個,市級論文一等獎3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2個,區級論文一等獎4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9個;在云巖區“理想課堂建設”第四屆“園丁獎”評比活動中,我校有8名教師獲得一等獎、16名教師獲得二等獎;在全國語文第六屆說課大賽中,我校有2名教師獲得一等獎,有2名教師獲得2等獎;在2015微課大賽中,我校有2名教師獲得一等獎,有2名教師獲得2等獎;在2015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中,我校獲得省級二等獎1名,最佳組織獎2名;在2015全國青少年創新思維大賽(DI)中,我校獲得國家級三等獎3個,省級一等獎6個。另外,有12篇論文在當代教育及其它國家級期刊發表并獲獎。本學年,無論從獲獎的人數、獲獎類別還是級別上,都彰顯了我校教師教研、教學及科研能力的大步提高。
二、抓實課題研究,實現科研興校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抓好日常教學研究的支撐和理論依據。要構建“學習化、研究性、開放式”的校園文化,引領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就應在立足校本的基礎上開展好課題研究。課題研究為校本教研帶來活力,也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創造了條件。本學年,我?!凹彝ソ逃c學生健康成長的實踐研究”課題在學校領導大力支持下,在教科處成員的努力組織,安排下,在課題組成員的積極研究配合下,該課題在2015年12月順利結題。我校教師繼續對“云巖區建設群文閱讀校園閱讀工程實踐研究”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教科處組織安排了我校教師參加了全國第五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活動,通過本次學習,提高了我校語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與水平。
三、做好“十二五”(2011―2015)中小學繼續教育工程檢查驗收評估工作,繼續抓好常規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我校迎接了“十二五”(2011―2015)中小學繼續教育工程檢查評估驗收小組的檢查。檢查小組由進修學校趙主任領隊,其人員首先聽取了我校 “十二五”繼續教育工作的匯報,抽查了我?!笆濉惫ぷ鞯募堎|及電子資料,如教師培訓情況、學校繼教工作計劃和總結、校長培訓實效、繼教學時完成情況、經費投入、工作創新與特色等。檢查組還隨機抽取了25位老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資料檢查完成后,趙主任又召集了我校部分教師進行了座談會,聽取了教師們對繼續教育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肯定了我校十二五繼續教育做出的成績,為我校開展 “十三五”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在教科研處各位教師的努力下,對本學年教師的教研、聽課情況進行了有效的督查,讓每一位教師都完成了本學年的聽課及各項教研工作。
四、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
“中國教育研究重要嗎?”回顧、梳理“十一五”以來我市的教育科研隋況,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因為我市的教育研究正逐步實現著“由上而下”變成“由下而上”去發現真實的問題的轉變,我們的教育研究越來越讓教師感到,我們并非是在做一種浪費的工作。如何實現這樣的轉變,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介紹我市近幾年教科研工作開展情況。
一、重建科研價值觀
教科研的目的是什么?教科研的內容和方法是什么?教科研成果的體現形式是什么?教科研就僅僅是做課題、寫論文嗎?一直以來,不少領導和教師們對教科研就存在著很多認識上的誤區。由此,作為市級的教育研訓部門,如何重建科研價值觀,把教育科研工作的戰略地位真正落到實處,責任重大。
我們認為,每一位教師都有能力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加以反思、研究與改進,提出最貼切的改進意見。與外來研究者相比,教師處在一個極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機會。而教育生活一旦成為教師研究、探索、創新的資源,教師就會發現教育的趣味和快樂,就會領略教育的魅力和幸福。長此以往,研究不僅僅是一種方法,一種路徑,而且會成為教師的一種文化,一種生存狀態和行為模式。
1.科學規劃。為了保證我市教育科研工作步入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在課題規劃上,我們確立了“整體規劃,分類要求,突出重點,緊扣全面”的原則,形成了一個系統全面、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課題體系。
“十一五”開局以來,我市現有4項國家級課題,68項省級課題,常州市2007―2010年立項課題41項,金壇市立項課題222項,“減負增效”專項課題152項,其中,市研訓中心成員領銜的各級各類課題就有25個,由于研訓員身先士卒搞課題研究,全市上下形成了濃郁的研究氛圍。
2.規范管理。所謂規范管理,是指課題研究要端正研究風氣,提高科研人員研究素質,保證研究質量,要從規范做起。我們著重抓了課題來源管理、研究計劃管理、研究過程管理、結題管理和推廣管理等五個方面。
在結題管理中,我們改革了以往的做法,受到一線教師的歡迎:首先由課題主持人重點介紹研究過程、研究成效、研究困惑,接著查看過程性材料和專題網頁,然后由專家組成員就課題的研究情況與課題組進行對話,主要涵蓋評點、提問、指導三個層面的話題,最后起草鑒定意見。這樣結題,有效地引領課題研究朝著規范有序的健康的方向發展。如中國教育學會重點課題“21世紀新課程與中小學寫作教學改革”子課題的會議結題,總課題組專家對金壇的作文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感到十分滿意,《全國優秀作文選》主編姚衛偉先生在評點時說:我到過很多地方,還沒有發現比金壇研究得好的學校,金壇的課題研究規范、有序、重過程、講實效,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3.立足課堂。課題研究不是為研究而研究,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不能游離于教育教學之外,否則將成為無根之花、無源之水。課堂教學是教師的主要工作,我們的課題研究只有更多地從課堂教學著手,才能達到改進實際教學工作和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目的。
然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課題不能把研究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并貫穿始終。為了扭轉此種局面,我們在全市倡導,課題研究必須與課堂教學親密“接觸”,要求課題組成員把課題研究滲透到每一節課堂教學之中去(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課題除外)把研究與教學融為一體。為此,我們在金城中心小學和華羅庚實驗學校組織了課題研究課堂教學觀摩活動。研訓中心定期開展課改調研,行動研究方法日漸為大家接受、采納,成為我市中小學研究方法的主流。通過研究活動,我們欣喜地看到,把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緊密地連在一起,漸漸成為廣大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
4.科研培訓。學校教科室主任是學校校長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聯系市研訓中心與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橋梁與紐帶。校教科室主任的科研素質直接關系到學校教科研工作的質量,關系到科研成果的水平。因此我市加大了對科研骨干培訓的力度,創設了相互學習、交流、反思、研討的氛圍。
2003年10月,我們在金城中心小學舉辦了教科室主任培訓班,就怎樣管理教科研工作和開展課題研究進行面對面指導。2007年3月又在河濱小學召開了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教科室主任培訓,實驗學校、華城小學、直溪小學、一中、河濱小學等5所學校作了大會交流,他們分別從校本培訓、校本研究、課題管理、網頁建設、教育沙龍等方面介紹了經驗。研訓中心副主任陳文作了《課題研究管理要走規范化之路》的報告。報告結合全市課題研究現狀,肯定了課題研究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對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議。此外,我們還針對課題的申報和開題、研究方法的掌握、理論素養的提高以及實踐經驗的提煉等,舉辦了課題組長培訓班,使課題組長在思想認識、觀念轉變、方法掌握、實踐指導等方面獲得了較大的提高。
5.科研扶貧。自2005年起,研訓中心開始對部分教科研工作比較薄弱的學校進行“教科研扶貧”,定期給學校老師作教育科研知識講座,幫助他們規劃研究方向,進行選題論證,擬定研究方案,同時邀請他們觀摩省市級優秀課題的結題。實行以來,一些薄弱學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了明顯起色。
二、積極打造科研文化
科研文化的形成與師資素質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會形成科研文化,有了科研文化又會進一步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這是一種良性互動的過程。有了這種科研文化,也就具有師資成長的土壤和氣候條件。當然,這種土壤和氣候條件不是等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近年來,我們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我市本土特色的科研文化。
1.研訓一體?!杏栆惑w”是指將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進行有機整合?!把杏栆惑w”促進了新的研訓文化的形成――研訓員不再是教研和培訓活動的管理者、傳授者、控制者、主導者,而是教研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咨詢者與合作者。這種研訓內容的開放性、形式的多樣化、主體的多元化,促成了“教研的主體是研訓員和教師,教研的過程是研訓員與教師、研訓員與新課程共進共育的過程”的新型研訓文化的形成和發展。2009年以來每學期,我們中小學各個學科所進行的單元教學培訓活動,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正是得益于這種新型研訓文化氛圍的形成。
2.科研沙龍。“教育沙龍”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它具有開放姿態和友好界面,既經濟實惠,又費時少、成效好,有利于廣大教師的共同成長。2004年12月,研訓中心下發 了關于開展“教育沙龍”活動的通知,將舉辦“教育沙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在全市推廣,要求各校認真落實。2005年3月17日,研訓中心在金城中心小學舉行了全市中小學“教育沙龍”現場觀摩及培訓活動。其后各校相繼開展了各類主題的“教育沙龍”活動?!督饓逃芯俊烽_辟了專欄,選登“教育沙龍”實錄和評點文章。自2005年,教育局研訓中心開展了六屆優秀‘教育沙龍”評比活動,有上百個教育沙龍獲獎,此項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沙龍的開展,《課堂中的自由與規范》等多個實錄在《教育科學論壇》等雜志發表,金壇電視臺還對教育沙龍的開展作了專題報道。
3.敘事研究。2006年,研訓中心在全市推行“教育敘事研究”活動,確定了河濱小學等5所學校為首批試點學校,在教研網上開辟了“金壇教師博客”,并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教育敘事”征集評比活動,其優秀作品在《金壇教育研究》上發表。后來,《教師人生演繹的精彩教育故事》一書2007年12月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我們將這本書作為教師培訓用書之一。
目前“教育敘事”活動在各校蓬勃開展。江蘇省教育廳將我們的做法在全省推廣,同時我們還在蘇浙滬教研工作研討會上與兄弟市縣進行了交流。
4.課題調研日。為加強教育科研課題管理,避免學校的科研蛻化成一種“應景”工具,甚至是一種擺設,我們把“課題調研日”作為一種常規工作來抓。主要做法是調研以沙龍的形式展開。首先,調研學校課題負責人匯報課題立項以來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惑。其次,學校教科室主任匯報學校教科研工作全面開展情況。最后,市研訓中心的調研員對各個課題實施情況進行簡要點評,并提出合理化的實施建議。
近幾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市的課題研究開始出現去功利化的可喜局面。
三、豐碩的科研成果
資源多、整合少
教育科研資源涵蓋廣泛,可以是前人的成果,也可以是自己的經驗總結;可以是校內圖書室中的書籍、報刊,也可以是網絡上的繁雜信息;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本身。筆者曾走訪和調查了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各級各類中小學校80余所,從物質層面看,這些學校的教育研究資源內容不可謂不豐富,種類不可謂不齊全,設施不可謂不完善,可是從實效性上看,真可謂是整合不充分,挖掘不徹底,利用不到位。教師面對排列齊整的書報架無從下手,對大量的音像資料和調研數據也找不到共同特征,抓不住共性規律,而對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更是摸不清頭緒。
針對此種現象,教師可按照自己適應的分類方式對資源整合分類,注重平時的積累和整理,注意收集和記錄自己及他人閃光的思想碎片。
方法多、運用少
教育科研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面向被研究者的行動研究,也有關注教師自身的教育敘事研究;有總結經驗、理論探討的定性研究,也有通過圖表數據統計分析的定量研究;有觀察法,也有文獻法;有訪談法,也有問卷法。每一種研究方法都在長期的教育科研過程中顯示出了其獨有的優勢,但是科研方法單一化也逐漸成為解決教育科研問題的瓶頸,制約著中小學教科研的發展。
教師們往往只鐘情于一種或少數幾種方法,運用起來也得心應手,但往往是在研究過程中明明看出了問題卻不能發現問題的本質和關鍵,找不到一個直接的、有效的、根本的解決辦法,阻礙了教科研的前進。目前我國大部分教師運用較多的是對現象的觀察,對問題的描述,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卻在更深層次上忽略了教科研的理性、科學性和規范性。
這里突出強調教師對于事實描述、經驗總結等定性研究運用的泛泛,并不是全盤否定觀察法或堅決排斥描述方法,一味地推行問卷法或盲目地崇拜實驗法,而是希望廣大教師能夠基于學校,從問題出發,面向不同的研究對象,注重定性、定量相結合,感性、理性相交叉,描述、推理相補充,觀察、分析相支撐,靈活地、綜合地運用多種科研方法,使科研成果同時具有可讀性、科學性、規范性、前瞻性和時代性,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能夠從本原上有效解決教育疑難或預見性地對潛在的問題敲響警鐘,防微杜漸。正如鄭金洲教授所說:“研究方法只有綜合運用,才有效力?!?/p>
課題多、研究少
現在各個中小學不論是示范校還是一般校,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或多或少地承擔了一些不同級別的課題,有條件的學校甚至還設立了以學校命名的校級課題和項目,教師也因此分了一杯羹,“被科研”了一把。我們回過頭來審視一下課題的產生和發展,課題應該來源于問題,是基于問題的課題研究,同時這一問題首先應該是一個真問題,并且一旦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就應該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得出的結論或產生的成果能夠使學校工作、教師行為和學生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這樣的課題才有價值。很多教師不了解課題情況,不了解自身能力,不了解研究對象,卻盲目地參與課題或申報立項,最終導致課題成果質量不高,甚至不能按時結題。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搞研究;二是很多中小學教師自身并不具備進行科研的能力及條件。這一方面要求學校管理者要給予教師進行科研的寬松政策,“請進來,送出去”,加強教師科研培訓,使教師有時間、有精力、有能力從事科研活動;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該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立于實踐,用于實踐,盡快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質。
成果多、轉化少
每到年終,中小學的年終總結或評優申報材料中都會有一連串讓人振奮的數字,教科研部分自然也是其中的閃光點,可是我們能從中得到多少“干貨”呢,又有多少可以帶來學校教育質量的改善,教師行為的改變和學生素質的提高呢,教師在申請課題、撰寫論文、總結成果的時候是否著眼于學校的內涵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呢?
為促進中小學教科研成果轉化,學校要定期開展成果匯報會和推廣會,使課題、研究、成果不再神秘;支持成果轉化,給予一定財力和時間保障;出臺相關制度,定期檢查轉化效果并提出改進策略。教師要始終以成果的最終轉化為衡量標準;要堅持讀書學習,閱讀教科研論文和書籍,充分理解和消化其中的本質,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再外顯為能夠解決問題的具體時間方法和手段。
被動多、主動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