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5: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研究生實習工作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互聯網+;研究生;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一、新形勢下研究生創業教育的背景介紹
2014年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并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推進孵化平臺升級,大力扶持創新產業。隨著經濟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加快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大力扶植創新創業產業,以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在政府支持的新形勢下,高校創業教育正式告別了“獨角戲”時代,形成政府依托高校智力支持、高校依靠政府政策保障的新局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經濟形態在知識社會創新2.0模式的推動下不斷演變,催生了出“互聯網+”這一經濟發展新形態?!盎ヂ摼W+”經濟形態打破地域限制,最大限度地整合、優化社會資源,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經濟活動,這有利于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梢哉f,隨著“互聯網+”的內涵不斷豐富,技術手段日趨完善,互聯網平臺無疑將成為研究生創業的一大助力。
研究生作為國家高學歷人才,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大部分研究生在求學階段就已經擁有研究成果或專利,這些研究成果或專利應及時轉化為產品,進一步體現其價值。同時導師負責制的培養模式,不僅可以解決他們創業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還可以為他們帶來社會人脈和資源。因而研究生憑借自身智力優勢、整合導師和自身社會資源、依靠自身努力進行自主創業,是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的有效途徑。研究生創業教育作為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內容,應該得到學校和導師的重視。而如何幫助研究生解決創業中碰到的問題,如何有效提高他們創業的成功率,這正是研究生創業教育關注的重點問題。
二、目前開展研究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研究生創業教育未擺脫“重理論、輕實踐”的思維模式
創業理論學習為創業實踐提供專業知識儲備,創業實踐是創業理論學習的成果展示,二者缺一不可。在研究生創業教育中,若忽視創業知識理論學習,會導致創業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創業過程中頻走彎路;若忽視創業實踐,會使創業者只會“紙上談兵”。有的學校把創業教育簡單地與創業技能培訓畫等號,忽視了創業教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有的學校在培養過程中,照搬專業課學習模式,通過單獨開設幾門創業理論課程,學生通過考核,就算完成了研究生創業教育工作;有的高校錯誤理解創業實踐的含義,把創業實踐看做是創業活動競賽或者創業講座,僅僅重視活動的參與度,而輕視參與作品的質量和水平。這些錯誤的理解都反映了高校在開展研究生創業教育中未能擺脫“重理論、輕實踐”的思維模式。
2.研究生創業教育未緊跟“互聯網+”的步伐
在實際教育中,教育者落后的教育理念使得研究生創業教育未緊跟“互聯網+”的步伐。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體現在理論學習方式上?;ヂ摼W技術的發展,為遠程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擁有豐富創業經歷的導師可通過MOOC平臺,講授創業知識、分享創業經歷,為創業者提供高質量的創業理論。但如今研究生創業教育的理論學習方式還僅僅以本校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忽視了互聯網遠程學習的便捷性和及時性。在大部分高校開設的創業課程中,聘請的任課老師大多是本校教師,他們幾乎沒有創業經歷,這使得他們用大量的課時照本宣科地講授創業的基本知識,這樣沉悶的課堂很難激發研究生創業的靈感。
第二,體現在日常教育上。研究生創業日常教育是通過校園文化點滴滲透的作用,誘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幫助學生塑造創業精神,一步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業價值觀,從而正確地指導他們的創業行為。換句話說,創業精神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育者不能妄想通過幾堂課、幾次競賽就能幫助創業者形成正確的創業價值觀。而現今高校在開展研究生創業教育過程中,并未將研究生創業教育與研究生專業教育相融合,貫穿到研究生專業學習的整個過程,導致部分研究生創I者忽視了產品或服務的創新性在創業中的重要作用。
3.導師重視學生理論學習、輕視指導社會實踐現象突出
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主要承擔研究生的學習培養工作。這就出現了導師重視學生理論學習、輕視指導社會實踐的現象。導師為了完成培養目標,會要求研究生做學術匯報,定期向其反映理論學習情況,重點關注其研究成果的進展情況,但對其實習和就業情況關心甚少。甚至有的導師為完成科研項目,強制要求研究生留在實驗室做實驗,并限制他們外出實習。
4.研究生教育中各學科學生間交流機會較少
成功的創業離不開優秀的創業團隊,而優秀的創業團隊離不開多樣化的人才,這就體現了團隊人才結構多元化的優勢。也就是說創業團隊不僅需要專業人才,還需要人才專業結構的多樣化。但團隊的集結不能等同于活動的分組,真正創業團隊的成員必須是興趣相投、志向一致,這就離不開各學科學生間的交流。但由于研究生培養中重視專業教育,各專業都有固定的實驗室、上課地點和上課時間。教育過程中缺少交流的平臺,使得各學科學生間的交流機會較少。
三、新形勢下研究生創業教育培養的新思路
心理咨詢中心與大學和學院社區的關系
根據組織的結構和學校的特點不同,咨詢服務部門與學校其他部門的關系也不同。一般說來,咨詢中心從行政上歸屬于學生事務部,被視為學生服務系統中有價值的一部分。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咨詢中心要在管理上保持中立。如果它與注冊、行為指導管理、教學或者其他行政部門有關系,就會嚴重限制咨詢中心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不保持中立,就可能會阻止學生尋求幫助,因為他們會擔心他們暴露的信息將影響他們在學校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咨詢師必須建立和擴展機構與社區的網絡關系,應該與校園或社區醫療服務部門以及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建立穩定的工作關系,以幫助來訪者提供醫療服務或者住院服務。心理咨詢服務專家應該與教師和行政管理者協同工作,以促進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心理和情緒多方面的發展。
咨詢中心的角色和功能
大學和學院中的咨詢中心扮演著三個基本角色。最基本的角色是對經歷個人適應或心理問題需要職業關注的學生提供咨詢和治療服務;第二是預防的角色,輔助學生樹立教育和生活的目標以及掌握實現目標的技能;最后是為營造一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校園環境作貢獻。
心理咨詢中心必須包括一系列的活動才有可能符合資格鑒定標準。只局限于學業指導、做診斷、指導項目和學業技能訓練的咨詢中心是不符合鑒定標準的。符合資格的心理咨詢中心除包括上述活動,還必須提供下列項目:
(1)個體與團體心理咨詢和治療服務,以滿足正經歷心理與行為困難的學生多樣的需求;
(2)直接提供危機干預和緊急服務,或者與校園內及附近區域的其他資源合作管理;
(3)關注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潛能;
(4)協調大學社區的各個部門,使大學的環境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智力上、情緒上及身體發展上獲益;
(5)改善服務有效性的研究和評估服務;
(6)為員工、實習人員、實習學生和學校社區的其他人員提供培訓、職業化發展或繼續教育。
倫理標準
職業倫理實踐形成了咨詢中心的核心。堅持倫理標準和遵守咨詢中心管理的相關法律是非常復雜和重要的任務,理解倫理原則和相關的個案和法律是基本要求。心理咨詢中心應該是合法咨詢的場所,所有人員都要對法律問題非常清晰。
從業者必須嚴格堅持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心理咨詢和發展學會、美國大學個人學會、加拿大心理學會、社會工作者國家學會的倫理標準守則。工作人員應該和這些標準一致,決不可以消減和違反從業者的倫理規則和權利。具體如下:
(1)仔細挑選從業者,并依相關機構和程序的要求來訓練。咨詢關系的保密本質必須和職業倫理標準以及當地的、本州的及聯邦的指南相一致。一般說來,來訪者信息應該只能在來訪者的要求或同意下散發出去,而且來訪者應該完全地了解將被散發出去的信息的意義。適當的信息應該有選擇地被散發,而且只能散發給有資質的人員。有限的保密的情況(包括觀察、錄音和錄像的相關規定)需要清晰明白地告知當事人,并且只有在進行了仔細小心的職業思考后才能實施。
(2)當來訪者的情況清晰表明對個人或其他人很危險時,咨詢服務專業人員必須采取合理的行動,包括通知相關的部門或和其他專業人員商討。在這些情況下,咨詢中心專業人員必須認識到現有的倫理原則、相關的情形和當地的心理健康指南,保證保密的有限性。咨詢中心應該提供一個手寫的聲明給來訪者,這個手寫的聲明描述了保密的有限性,一般包括但不僅限于虐待孩子、個案處于危險之中。
(3)準備、使用和解釋心理測驗的操作者堅持職業標準。
(4)以人為被試的研究必須符合相關要求。
(5)根據職業標準和相關法律,必須系統地記錄個案資料。記錄必須包括初始評估信息、個案記錄和最后的總結。
(6)咨詢師在個案的暴露和機構的記錄上要符合職業標準、大學指南以及相關法律。
(7)咨詢記錄必須被限制保管在咨詢中心。在咨詢記錄要與其他官員或部門人員分享前必須要有個案的同意書。
(8)員工必須了解和明白相關的法律。
咨詢中心人事標準
1.專業人員
心理咨詢或治療須由專業人員進行。專業人員至少要有咨詢員教育、咨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精神病學和社會工作者領域的碩士學位。
(1)研究生實習期的學生和受訓者在咨詢中心工作時,他們的工作必須按受訓的職業要求和州法律接受近距離的督導。
(2)資深人員應為受訓者提供進行必要商討的資源。資深人員應該在心理藥理學、心理評估、個案管理和項目發展等方面為受訓者提供幫助。精神病學、藥物依賴、學、法律、職業信息等方面的專家對咨詢中心的員工來說也是重要的專家資源。
2.大學里的專業人員
持有相關最終學位的專業人員應該和大學的其他職工擁有一樣的權利,包括代表大學管理實體的任期和機會,擁有休假、接受教育和職業發展培訓的權利。
3.資格與勝任
(1)咨詢中心主任應具備的資歷和能力:
一是中心主任應該具有咨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咨詢員教育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
二是主任必須經歷實習過程,他最好在大學的實習期里接受過有關咨詢和心理治療活動的督導。
三是在成為主任之前,他必須有至少三年的作為咨詢中心員工的工作經驗,這個咨詢中心至少要有臨床或管理督導能力。
四是主任應該了解和把握大學社區的心理健康問題;主任應該有和咨詢中心的員工、同事、管理者、職工、大學員工和學生有效交流的技能,并獲得他們的尊重。
五是主任應該在他兩年任命期間,持有州執照,注冊或證書。
(2)咨詢中心主任的責任:
一是全面管理和協調整個咨詢中心的資源和活動,包括咨詢、心理治療、宣傳教育、商討和預防性的心理健康活動。主任要和員工共同遵守和發展咨詢中心服務操作流程。
二是協調、招募、訓練、督導、發展職業的和非職業的評估,支持員工。
三是協調和管理預算、提交每年的工作報告、撰寫中心需要和大學社區心理健康需要的報告和文件。
四是承擔為大學社區提供危機干預、咨詢、治療、宣傳活動、商討服務的責任。
五是參與大學政策的制定和項目發展;代表中心和大學對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問題作反應,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環境。
六是管理咨詢中心的工作程序,提高咨詢與治療服務的質量。
(3)咨詢中心專業人員應具備的資歷和能力:
一是專業人員應該有博士學位。最低的資格應該有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二是專業人員必須學習過相當于研究生水平的適當的課程,如心理評估、人格理論、變態心理學或心理病理學、人類發展、學習理論、咨詢理論和其他相應的科目。
三是作為學位要求的一部分,專業人員必須經歷有督導的實習階段或臨床安置實習環節。
四是博士學位人員必須有咨詢者教育、咨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而且應該在他們的專業特長內持有工作執照或證書。非博士學位人員應該有資格認證。
五是專業人員必須了解發展、商討、宣傳活動的原則以及青少年和成人的發展理論;并且能夠理解在多元社會文化氛圍中的人。
六是專業人員應該具備與學生、教工和管理者有效溝通和促進人際關系的個人能力。
七是當專業人員承擔對其他準專業人員或研究生訓練者的臨床督導工作時,這個專業人員必須擁有博士學位或擁有相應的碩士學位和培訓其他專業人員的經驗。
八是在極少數特殊情況下,如果專業人員不能達到以上要求,資格委員會將考慮修改現行標準,以便適應個別情況。
(4)咨詢中心專業人員的責任:
一是提供個體或團體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評估和危機干預的服務。
二是設計和實施發展性促進學生成長的宣傳活動。
三是應大學社區中的學生群體、職工和員工的要求提供商討服務。
四是參與研究和服務評估活動。
五是對準專業同行和研究生水平培訓者提供必要的訓練和督導。
六是其他的工作,如為中心提供服務,承擔機構的學術研究使命等(如教學、委員會工作和學術或管理部門的聯系、參與大學項目的發展等)。
相關的其他指南
1.專業發展
在職期間參與專業發展活動是有效咨詢的基本要求。從業者應該能夠獲得適當假期和職業發展的經費支持。
(1)從業者必須持會員身份加入適當的專業組織。
(2)從業者應該參加相關的校園學術討論會和當地的、地區的和國家的專業發展會議。
(3)鼓勵和支持從業者在他們尊重的當地和國家機構中擔任領導角色。
(4)咨詢中心應該堅持連續的在職培訓項目,主要內容是督導和商討。年輕從業者應該有機會從資深從業者那里獲得繼續督導和商討的機會。還有,在職培訓應該面向所有員工,包括個案展示、研究報告、問題討論等等。
(5)鼓勵從業者參加與他們的專業相關的學?;顒?。
2.從業者實踐
從業者應該在種族、宗教、年齡、性別、性取向或身體等方面沒有偏見。咨詢中心在雇用人員時應始終堅持機會平等原則并采取與之相一致的行為方式。
3.員工人數
建議根據學生注冊人數、咨詢服務需要和從業者的多樣化來決定員工擁有量,以確保來訪者都能被接待。一般有以下標準:
(1)至少要保持最低比例:1個專職專業人員對1000到1500個學生。根據提供的服務和能服務學生的其他校園機構來決定具體人數。
(2)必須具備適當的輔助人員,所有的接待員都有責任,秘書的責任對一個有效運作的咨詢中心來說是必要的。
(3)心理咨詢中心專職專業人員人數不得少于兩人。
4.辦公條件
咨詢中心的服務面向全體學生,包括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學生。無論何時,咨詢中心應該與管理辦公室、校園警察和違紀處理辦公室的角色區分開來。
(1)應該為每個專業人員和實習期的實習人員提供獨立的隔音辦公室。
(2)咨詢中心應該有計算機和其他適當的設備來支持記錄保持、研究和發表活動。還應該有媒體展示的技術資源和治療的附屬設備。
(3)咨詢中心應該有一個接待區,提供一個舒服和私人的等待區域。
(4)咨詢中心應該有一個集中的辦公管理區域,所有的來訪者記錄應該保持在安全鎖好的卷柜里。
(5)咨詢中心應該有圖書館資源,包括適當的專業雜志和書籍。
(6)咨詢中心應該有職業的生涯發展圖書館,以支持生涯咨詢服務。
(7)咨詢中心應該有適合個人和小組測驗的區域。
關鍵詞: 獨立學院 創業教育 創業實踐
一、國內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2010年4月《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認定辦法(試行)》(教育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印發),同年5月教育部再次下文《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通過以上文件可見國家對創業相關工作的高度重視。2012年8月教育部下達《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該文件認為通過創業教育教學,使學生掌握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創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全面發展是創業教育的目標。2015年全國兩會上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創新”這個詞出現了38詞,位列第一,“創客”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重慶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創業教育,根據2013屆重慶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年度報告,重慶市2013年高校自主創業畢業生占畢業生總數的2.5%,其中研究生占3.4%,本科生占76.9%,??粕?9.7%。文學和工學類研究生創業比較較高,藝術學類本科生創業畢業較高,電子信息大類??粕鷦摌I比例較高。
二、創新創業教育基地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載體
(一)創業教育的現狀。
根據2014年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年終就業方案數據顯示,院校2014屆畢業生創業人數121人,占畢業生人數的3.9%,根據2015年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初次就業率就業方案數據顯示,2015屆畢業生創業人數50人,占畢業生人數的1.2%,學生創辦微型企業2家,個體工商戶54家,未注冊12家。目前學生對于創業的激情很高,但是缺乏創新性,不能夠正確區分“創業”、“創新”和“創意”,對創業精神理解不到位。
(二)創業意識的培養。
目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開設的與創業相關的課程主要有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SYB創業培訓班等,ERP沙盤模擬實訓課僅僅開設在經濟與貿易學院大三年級。目前學校每年開設各類創新創業講座、沙龍數十場,平均每一個月一場,但是這個數量明顯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創業需求,且能夠請到的講座老師一般都是理論派的教師,或者是剛剛開設企業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是政府官員為代表的官員派,要么是理論派,要么是實踐派,沒有理論派和實踐派結合的專家。
(三)創業氛圍的營造。
目前學校擁有SYB培訓師2人次,創業指導師6人次,并先后派30余人次參加各級各類的創業培訓。學校每年投入10萬左右的專項經費用于開展創業教育,但是學校目前在校生人數大約為16600余人,這么多學生的需求,教師人數和教師素質、教學課程量還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從2012年到2015年,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共組織近5000人次參加“挑戰杯”“創業大賽”等各項國家級、省部級、市級創業大賽,學校曾兩次獲得省部級“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我校麥藕動漫創業團隊在2012年8月在臺灣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自主命題組團體一等獎,2014年度“全國大學生創業基金”三等獎。
三、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總結
(一)轉變教育理念,高校重視創新創業教育。
為鼓勵我校大學生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創新、創造、創業活動,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根據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在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學習。“翻轉課堂”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通過學生自學獲得知識,老師只是協助同學完成。創業教育是一門新型課程,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的傳授,采用的是類似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如何在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進行“翻轉課堂”的創業教育,是今后在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關鍵所在,目前可以通過三種方式解決,一是把創業課程改成小班制教學,課堂人數控制在80人左右,這樣上課的老師能夠更好地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講解創業知識,該課程主要開設在大三年級。二是把創業課程改成公共選修課,針對選擇該課程的學生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活動,因為這一部分學生才是真正想創業的學生。三是把創業課程改成網學課程,這樣可以不拘泥于當前學校教室教師不足的局面,讓學生更好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創業課程的學習。
(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建設。
目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創業師資主要由SYB培訓師、創業指導師、各級各類的創業培訓師、輔導員等組成,SYB培訓師并未在我校進行創業課程的教學工作,而其他的創業教師都基本上是兼職構成。所以要解決師資的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學校成立創業課程教研室,把全校所有的創業課程納入該教研室,教研室負責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的設計。二是SYB培訓師、創業指導師、各級各類的創業培訓師、輔導員這幾類教師不能進行通篇的創業課程的教學,可以采用每一個教師負責一個板塊的教學方式,這個教師就專門針對這一個板塊進行教學活動。
(三)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和自我發展性。
在創業教育過程中,除了關心創業基地建設、師資的建設外,更應該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和自我發展。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一是新生入學后就開始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關心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智力能力,拓展和保持人際關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今后發展的方向,通過這些方式可以以點帶面、以小見大,讓它成為創業教育的鋪墊。二是在大二期間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深刻理解思維的過程,參觀學校的孵化基地、合川當地的創業園等,掌握一些基本的創業思維方式和技巧。三是讓學生在大三大四的時候開始嘗試組建自己的創業團隊,擔任團隊的領導者,去相關的公司實習或見習,了解創業的過程。
四、結語
創業教育是21世紀國家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經濟轉型的需要,在開展創業教育的時候不能無目的性、無系統性,不能只依靠傳統的講授方式作為創業教育的主要形式,需要認識到創業教育是一門特殊的教育,通過文化、創業榜樣、創業實訓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學校要特別重視質量和影響力,制定創業教育相關的服務、保障和激勵措施等,加強創業理論研究和創業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創業觀,以創新意識帶動創業意識,以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學生創業,提高就業質量。改善基地條件和環境,優化創業資源,著力提供一個多功能創業平臺。在基地運行初步成功的基礎上,投資建設大學生創業大廈,形成一個綜合型大學生創業就業綜合孵化區,提高創業項目的實踐性、可操作性和收益性,打造示范性創業基地,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基地健康、有序發展,逐步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工程體系。
參考文獻:
[1]大力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部授予徐州創業園“國家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稱號[N].中國教育報,2010,4,27.
高等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和帶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的變化,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多年來不斷更新和優化,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澳大利亞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教育模式,該模式將終身教育作為基本理念,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為引領,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融通。經過近40年的發展,澳大利亞的TAFE教育已成為世界上公認的做得較為成功的職業教育模式之一。
一、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學生培養模式內涵解析
1.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社會發展對各類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培養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適應崗位需求的技能,促進學生就業與發展。澳大利亞政府認為“澳大利亞未來繁榮與澳大利亞勞動力技能和生產能力密切相關”,提出“澳大利亞享有持續的低膨脹增長并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取得勝利,必須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建設一支高技能隊伍”。研究預測,2006-2016年期間,澳大利亞將有250萬人獲得職業教育與資格培訓,其中約170萬人獲得三級以上職業教育與培訓資格證書。因此,澳大利亞將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定為“培養高水平的實用型技術人才,最大限度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特征主要體現在:職業培訓的技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由各行業協會根據市場所需求的能力制定出各行業的國家能力標準;職業培訓過程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性;對學生的職業培訓考核結果只有“Competent(有能力)”或“Not Yet Competent(無能力)”兩種,職業資格的認定以各行業能力標準為準繩。
2.以行業技能委員會為主導,開發職業教育培訓包
培訓包由澳大利亞國家行業技能委員會統一制定并頒布,培訓包是對從業者的技能進行認證和評估,其目的在于界定從業者在工作崗位上有效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識,但并不規定從業者接受培訓的形式。培訓包包含國家認證部分和輔助材料,輔助材料又稱非國家認證部分。國家認證部分包括“能力標準”、“職業資格”和“評估準則”,這是各州必須遵守的全國統一標準。輔助材料包含“學習策略”、“評估材料”和“專業發展材料”等,各地方可以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設置和安排。
3.以校企合作為依托,培養崗位適應性人才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學生培養模式是在學校和相關企業的共同作用下,實施校企培養或學校和多企業結合的培養,即按照企業需求和崗位要求,由TAFE學院和企業共同確定對學生的培養模式。TAFE學院一般都設有董事會和行業咨詢委員會。董事會起到聯系學校與企業的紐帶作用,其作用是把握適應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辦學方向和制定相關政策。部分學校成立了有關行業委員會,學校同這些組織商定開展職業培訓的內容和培訓模式。各別學校還設有校企協調員,其主要職責是收集產業信息、促進校企合作、聯絡企業參與培訓項目。
4.以職業資質獲取為手段,實施開放式培養
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是在建立終身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通過國家資格證書制度,實現了職業教育內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和大學教育之間很好的銜接?,F行的澳大利亞資格證書框架體系(AQF)如下表,有12級資格證書,主要包括證書、文憑和高級文憑三類。其中證書分四級,一級和二級屬于入門級的證書,獲得此類證書的人員可申請相關行業的初級工作;三級證書則屬于較高級的證書,獲得此類證書的人員可申請從事相關行業的中級管理者;四級證書則可從事經理級別的管理。文憑和高級文憑需要在獲得四級證書的基礎上,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即可獲得,其從事的是更高級的管理工作。澳大利亞資格框架規定,各級證書必須具有前后銜接性,即獲得高級別的證書須先取得低級別的證書。
學生可以從高中二、三級開始同時進入TAFE學院學習,高中畢業時除了獲得高中教育證書外,還可以獲得某個職業的一級或二級證書。學生還可以在TAFE學院獲得職業文憑后,直接進入大學本科二年級或三年級進行學習,學分互認。另外大學本科畢業生也可以進入TAFE學院學習,以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術等級證書,研究生畢業也可以進入TAFE學院,學習6個月的課程,即可獲得相應證書。
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是一個終身教育的過程,TAFE學院的招生不分職前職后,不分年齡大小,不分學歷層次,鼓勵人們多次學習、不斷學習,建立了“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的終身教育模式。澳大利亞學生學習方法是開放的,到TAFE學院學習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全日或半日、函授或遠程教育等學習方式。只要通過考試評估,就可以獲得證書和文憑。
5.以技能考核為中心,開展多樣化考核
在整個考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在不同環節選擇多種合適的方法。主要的考評方法有觀察、口試、現場操作、第三者評價、證明書、面談、自評、提交案例分析報告、工件制作、書面答卷、錄像及其他。被評價者的證據是多樣化的,主要有直接證據、間接證據和輔助補充證據。直接證據是指在規定情境中的職場表現,即對其是否準確無誤地完成一項工作任務進行評價,如:餐飲專業的學生,可以在酒店、餐飲店或餐飲實習操作室等制作食品,等等。間接證據是指當無法對被評價者完成的實際任務加以觀察時所用到的由被評價者提供的“證據”,如參與項目工作、完成評價者委派的任務后的工作報告或調查報告、對工作場所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及事件的模擬情況的處理。輔助補充證據是指評價者查閱第三方證據以了解其職業能力,如根據學生過去學習時獲得的證書或所留下的證據提供的職業表現報告。只要被評價者能夠提供上述這些證據,即可通過考核拿到專業資格證書。
此外,考核方式中還有一種重要的先前學習認可(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RPL)機制。RPL是一種對個人通過正規或非正規的教育與培訓、工作經歷、生活經驗所獲得的技能與知識予以認定的機制,如先期的學習成績以及在企業工作的經歷,都可通過認定并折算為學習時間,從而可減少后續學習年限。
二、啟示
1.圍繞職業關鍵能力培養,開發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1)以能力為本位,加快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開發。課程體系的開發應以企業和行業所需要的實際技能為根本,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拓展到培養學生從事某職業或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最終形成學生的職業關鍵能力。只有圍繞職業關鍵能力培養,才能使我們的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真正能夠適應和滿足社會的需求。
(2)以行業為主導,促進課程開發主體的多元化。澳大利亞的TAFE 課程體系具有多元化課程開發主體,不僅有行業和企業的專家、政府官員、教育專家、課程教師等參與,家長及學生也是開發的主體之一。我們應以此為參考,有效地確保開發建設的課程在滿足企業與行業需求的同時,能夠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家長、用人單位三方滿意。
(3)以社會需求為根本,不斷調整課程設置。貼近社會經濟生活來發展職業教育,使課程設置與經濟發展同步,這是當今社會對職業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
2.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樹立開放式教學觀
(1)以學生為中心,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樹立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輔導者和助手的理念,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構建互動式課堂,建立師生平等互動的教學模式。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操作技能培訓。學生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更要走進實訓室、實踐教學基地,親自體驗和動手操作。因此,我們要改革創新實訓形式,確保實訓項目的實操性和時效性。
3.推進考核方式多樣化,采用綜合評價方式
(1)對學生的評價中要努力尋求新方式,每一次考核或測試都能夠盡可能覆蓋多種相關能力要素,可采用問答、實際操作、社會調查、創新設計、操作體驗報告、參與群體活動、實習及綜合畢業實踐報告等為主要形式和內容的考核評價方法。
(2)積極合理的利用實訓基地或企業作為評價場所,用工作現場考核替代傳統的考場考試,讓企業的專家、工程師、技師等人員參與到考核中來,以實際操作水平和工作表現來考核學生的能力。
(3)注重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測評,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可以采用,如行為觀察、成長記錄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一個相對全面、真實、準確的評價,并將評價與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掛鉤,使其更具有職業導向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提高。
4.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完善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培養模式
澳大利亞的高職教育早已突破了學歷教育的范圍,運用終身教育的理論,融合學歷教育和培訓,淡化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普通教育與成人教育、全日制教育與非全日制教育的界限,將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因此,我們要以終身教育理論為指導,擴展高職教育的概念范疇,把生產一線人員、下崗工人、待就業人員的繼續教育與高職教育相結合,使高職院校成為社會人員終生學習的場所。在完善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培養模式的同時,逐步完善中職、高職和本科、研究生教育的銜接。
結束語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正處于不斷發展和探索變革的階段,有必要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的模式和經驗。通過對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學生培養模式的分析,可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有助于探索出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符合我國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1圖書館員專業化實現途徑
1.1專業課程認證
目前,取得高等院校圖書館和信息專業學位或文憑已成為進入澳大利亞圖書館與信息行業從事專業工作的入職資格。ALIA作為全國性行業標準組織,負責對大學和職業技術教育學院開設的專業課程進行認證。目前有10所大學提供本科生和研究生層次認證課程,有17所職業技術學院提供職業技術教育層次認證課程。ALIA課程認證與會員類別相關聯。已學完認證課程并取得學位或文憑,同時符合ALIA章程的入會申請者可直接獲得專業會員資格,其中學士學位、研究生文憑或碩士學位獲得者可獲得館員會員資格,職業技術教育文憑獲得者可獲得圖書館管理員會員資格。上述兩種會員資格通常作為從事圖書館和信息專業工作的必備條件。
1.1.1認證目標2013年ALIA的課程認證綜述表明,課程認證的目的是促使圖書館與信息專業教育提高質量,確保學生能體驗到高水準的課程,從而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圖書館與信息服務,并幫助用戶提高信息素養[2]。為使未來的專業人員履行好這一重要職責,專業教育必須使學生具備以下素質:掌握核心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和捍衛圖書館與信息服務的倫理價值;理解用戶信息需求和動態的信息環境特點;理解本行業對國家的重要性,為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做出貢獻;注重專業研究、繼續教育和職業發展[3]。
1.1.2認證原則與標準課程認證關注的重點是確保課程質量以及課程與當前和未來專業實踐的相關性。認證要求:課程包含核心專業知識和技能科目,以確保最高標準的專業實踐;課程項目提供了靈活多樣的授課模式,配備了數量充足的合格教師和優良的設施設備,制定了質量控制政策;通過課程項目與本行業之間的協商機制,使課程獲得來自行業的建議和支持;鼓勵和促進教師與本行業從業人員之間的交流和交換;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以促進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4]。作為審查依據的認證標準包含以下主要內容:(1)課程計劃:課程目標、入學要求、學生支持。(2)課程內容:科目設置、課程實施、學習活動。(3)學生考評:作業、實習、學前資歷認可。(4)師資力量:教師數量和專業水平、授課資格、交流與進修。(5)資源配備:設施和設備、信息與通信技術、圖書館與信息資源。(6)質量保障:設立課程咨詢委員會、開展課程評估。(7)政策機制:課程對學校戰略重點的體現、教師科學研究支持[5]。
1.1.3認證方法與流程申請課程認證的學校需要提交回應上述標準的文件,并通過由教育機構相關人員、ALIA教育項目負責人和本行業從業人員組成的考察小組實地考察的方式進行審查,審查結束后ALIA將考察報告提交給該校以正式確認認證結果。課程認證一般為每五年一次,為確保長期質量,已獲認證的課程項目還需通過提交“年度課程報告”的方式接受監測。所有認證和監測過程都由ALIA記錄在案,有據可查。獲準認證的課程會在ALIA網站上進行公布,并與提供課程的學校鏈接,以供有意注冊的學生和有意招聘雇員的圖書館和信息機構選擇參考。具體認證流程為:學校提出認證申請ALIA向學校發送文件,包括認證指南和調查問卷確定考察小組成員學校返回調查問卷和有關文件考察小組成員審閱文件向學校發送認證考察計劃實地考察形成考察報告向考察小組成員發送報告初稿以供審閱和修改向學校發送報告初稿以供事實核查向ALIA理事會提交正式報告向學校提交正式報告和理事會認證決定。
1.2職業資格認證
1.2.1認證條件與方法“職業發展計劃”是ALIA開展的一項鼓勵專業人員參加學習活動以提高專業水平和能力,進而獲得職業發展的項目[6]。參與該項目滿一年并符合相關條件,館員或圖書館管理員會員即可將會員類別升級為“注冊專業人員”,滿三年并符合相關條件,即可獲得“注冊館員”或“注冊圖書館管理員”專業資格。參與該項目的會員需制訂計劃并參加相關學習活動以獲得規定積分、記錄和總結活動情況,并接受抽查。ALIA每年隨機抽取10%的參與會員,對其持續學習活動情況進行審查,以確保參與會員遵守計劃并隨時保持記錄。
1.2.2學習活動類型職業發展計劃采取了計分方式,會員可通過參加各種學習活動獲得相應積分,每種活動都標明了具體得分。主要活動類型包括:(1)ALIA職業發展工具包:利用該工具包制訂參加活動計劃,并對完成計劃情況進行自我評估;(2)短期課程學習:課程由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機構或ALIA培訓項目提供;(3)ALIA任職:擔任ALIA理事會或各委員會成員、各分支機構負責人等;(4)非正式學習活動:包括研討會、講座、自學、遠程/網上學習、工作場所學習等;(5)主持與報告:擔任各種研討會、講座、培訓課程、報告會的主持人或主講人;(6)專業閱讀:閱讀專業期刊、專著及其他媒體出版物。ALIA通過網站提供了大量電子版的各種專業讀物,如期刊、研究報告、調查報告、標準、指南等;(7)專業寫作:在專業期刊上、參與編寫專業教材或專著、撰寫工作報告和項目報告等;(8)崗位交換:暫時借調到另一部門或機構,從事不同于原崗位的工作;(9)高等教育課程學習:選修單獨科目或學習完整課程;(10)專業研究:承擔基于工作實踐的研究項目。
1.3職業教育培訓為使專業人員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ALIA與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機構、教育機構、有關專家學者等合作,通過開辦培訓課程、講座、研討會等方式,為專業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機會和知識交流平臺。所有課程都可以計入“職業發展計劃”積分,一些課程甚至可以計入正式大學課程學分。許多課程都采用了自學的方式,以適應當今繁忙的工作生活節奏,所有課程都可進行網上注冊。ALIA通過網站對即將開辦的課程進行預告,介紹課程主題、授課時間、授課方式、授課對象與目標、課程內容、主講人介紹、注冊信息、可獲得的“職業發展計劃”積分等信息。課程內容范圍廣泛,形式多樣,既有圖書館與信息專業知識和實用技能,又有其他學科知識;既有現場培訓,又有網上授課或利用社會化媒體的在線交流。
2啟示與借鑒
2.1行業協會的作用ALIA在從業人員專業化過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一方面,作為制定和維護行業入職標準的專業機構,行業協會通過課程認證的方式保證了專業教育的高質量,使教育機構能夠培育出合格的畢業生,規范了從業標準,在入職資格的環節上起到了“把關”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實施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職業資格認證等活動,鼓勵和支持專業人員持續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僅使專業人員提高了專業素質,拓展了個人職業發展空間,同時也為本行業提供了在日新月異的信息環境下持續發展的動力,提升了行業的專業權威性和社會影響力。
2.2體制改革與創新目前我國圖書館行業管理組織還是以學會系統為主,各級學會在從業人員專業化過程中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如開展專業培訓、舉辦專業會議、組織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等。但學會屬于學術性團體,由于受體制、機構性質等因素限制,還難以充分行使行業管理職能,如專業人員職稱評定等工作目前主要還是由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主持實施,而專業課程認證、從業標準制定等活動也尚未開展,這也從另一方面表明我國圖書館行業管理組織在這一領域還可以大有作為。目前,圖書館管理體制改革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有關主管部門和圖書館行業管理組織可以利用這一良好契機,推進圖書館行業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將學術性行業管理組織向行業協會的方向過渡、重組、轉制,下放政府管理權限,強化行業自主管理職能,充分發揮行業管理組織在從業人員專業化過程中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我國圖書館職業的專業化建設。
2.3專業化目標與要求明確的專業化目標與要求是實現從業人員專業化的前提條件。ALIA制定并向全行業和社會公布了相關政策聲明,以實現行業目標為目的,對從業人員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與技能、需要具備的專業素質、應該達到的專業水準等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成為開展一系列相關活動的基準。目前,我國圖書館行業管理組織在這方面尚未制定具體政策或提出明確要求,但從業人員專業化問題已頗受關注,如2014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就以“館員的力量”為征文主題,有多個分主題涉及館員專業化問題。中國圖書館學會可以借鑒國外行業協會的先進理念和實踐,展開進一步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適應當前行業發展需求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圖書館員專業化目標與要求,為我國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原則性的指導。
2.4專業教育與認證提高專業教育質量是從源頭上保證從業人員專業化的重要途徑,課程認證就是有效的實施方式。對我國圖書館行業和圖書館學專業教育來說,專業課程認證都是一個新領域,可以學習國外行業協會已取得的豐富經驗。ALIA課程認證政策完善,目標明確,標準詳盡,程序規范,可以為將來條件成熟時我國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借鑒,同時也可為目前我國圖書館學專業教育在教育機制、培養目標、核心課程設計等方面提供參考。
2.5職業資格評定目前我國與國外圖書館行業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相類似的是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職稱)評定制度,在這方面也有許多可向國外行業協會借鑒之處。ALIA職業資格認證在制度設計和實施方法上呈現出以下特點:激勵機制、動態化管理、注重實效、靈活性、個性化、可操作性強等。ALIA十分重視專業人員的持續專業學習和技能發展,要求他們在參與職業發展計劃期間不斷進取,增長知識,提升技能,這就確保了整個行業始終處于更新、提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狀態,而這正是職業發展計劃的主要目的。同時學習活動類型既靈活多樣又與實際工作相關,避免了單一化專業學習與實際工作脫節等弊端,可供參與者根據實際情況和個人興趣進行選擇,“積分制”也使計劃的實施更為簡明清晰,便于操作。這些制度和措施為我國圖書館行業相關領域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
一、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現狀
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受區位、經濟的限制,發展速度比較慢。
1.學校定位
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專業設置,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設置專業,導致專業特色不明顯。在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高校中,部分學校沒有結合自身特點去發展此專業,定位不準確,這造成很多地方院校培養出的播音主持人才競爭力不足。
2.課程設置
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培養方案,修訂更新的速度很慢,多年沒有更新調整,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課程設置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裹足不前。
3.師資力量
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城市吸引力不足,給人才引進帶來障礙,造成播音主持專業的師資匱乏。
(1)專業教師數量不足。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招生規模急速擴張,而師資并不匹配。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院校為了教學的需要,培養選拔了一些非專業出身的教師從事播音主持教學,比如一些表演教師、中文教師被短期培訓后,承擔播音主持教學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師資不足的問題,但是從長遠看,非專業出身的教師比例不宜過大,培養一支專業教師隊伍勢在必行。
(2)有播音主持行業從業經歷的教師偏少。很多教師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后就進入了學校工作,沒有從業經歷,缺乏第一線的實踐經驗。
(3)缺乏專業帶頭人。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起步較晚,教師隊伍結構還不太合理,缺乏高職稱、高素質的學術技術帶頭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二、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進展緩慢的原因
1.部分院校改革意識不強,人才培養方案陳舊
很多院校的市場意識不強,沒有主動適應時代變化對傳媒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不能與時俱M,人才培養方案比較陳舊,不能滿足新媒體時代對傳媒人才的要求。
2.實踐條件不足
很多地級城市往往只有一家廣播電視臺,提供的實習機會比較少,對實踐教學環節不利。播音主持專業是一個投入比較大的專業,需要提供完善的實訓條件,相關的錄音、錄像設備,一定數量的演播室都是必需的。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由于投入經費不足,實驗實訓條件亟待改善。
3.教學改革的能力偏弱
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進行縝密的教學改革研究。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都是近幾年創辦的,相關的教學研究起步較晚,教學改革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加快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的策略
數量龐大的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承擔著培養大批傳媒人才的重任,加快教學改革,創新辦學機制,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勢在必行。
1.適應全媒體時代,改進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逐步融合,全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才能更好地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播音主持人才。很多地方本科高校因為所處的城市限制,在接受新觀念、改革教學方案方面遲緩了一些。要適應新的媒體生態,就要及時修改人才培養方案中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學內容,加大實踐類課程比重,增強動手能力,讓學生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
2.應對社會需求,調整培養目標
現在,全國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本科院校比較多,僅筆者所在的河南省,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本科院校就有20多所。在這些院校中,相當一部分地處非中心城市,升本時間也不是很長。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都瞄準央視和地方衛視,這也是不現實的。作為地方本科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找好自身定位非常重要。培養的人才一方面要瞄準中小城市廣播電視媒體、小型傳媒公司、互聯網行業等,也要拓寬培養渠道,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許多和語言傳播有關的崗位,如導游、講解員、少兒口才教師、配音演員等,都是播音主持專業的就業方向,都是大有可為的崗位。
3.引入項目教學,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部分播音主持專業引入了項目課程的訓練。所謂項目課程,是指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項目課程要求加強與工作崗位的銜接,直接與媒體和傳媒公司合作,打通人才培養通道,讓學生參與合作媒體的實際工作,使學習更有針對性。比如媒體和傳媒公司的一些配音、主持、制作等工作,可以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來完成。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對企業來說,也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制作成本。
4.加強創業教育,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以前播音主持專業在創業教育這一塊的教學設計上是一片空白,就業指導類課程也很少涉及這一內容。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后,很多行業都加大了創新創業的工作力度。在國家出臺一系列措施鼓勵高校學生創業的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改革也要主動適應國家的戰略布局,加快實施創業教育,讓一部分有創業能力的學生脫穎而出。在學校層面,可以成立創業學院,加強創業教育,給學生提供創業場地和設備等,引導學生合理創業。在教學環節上,也要增加創業教育板塊,讓學生了解創業需要的素養,比如傳媒行業創業特點,微小企業的管理,財務知識的儲備等,提高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5.加強專業教師與傳媒一線的交流,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只有具備了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要辦好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是必不可少的?,F在不少地方本科院校都提供了較高的人才待遇,也看到了人才對于專業長遠發展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引進的同時,還要加大在職教師的培訓和交流力度,比如選派一些教師到媒體和傳媒公司掛職鍛煉,增強教師與傳媒行業一線的聯系,加快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提高教師隊伍的媒體素養。
我們正處在媒體技術劇烈變革的時代,社會對傳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擔負著培養大批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傳媒人才的重任。只有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目標,才能培養出適應全媒體時代的高素質傳媒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永潔.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探討[J].青年記者,2012(23).
[2]鄭勇,張陽.淺析地方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3]申小龍.語言與文化的思考[J].新華文摘,2013(4).
關鍵詞:本科 畢業設計 過程管理 團隊協作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0
畢業設計是高等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也是綜合性創新實踐活動,是對高校本科生4年學習效果的檢查[1-2]。通過畢業設計環節的開展,大學生可以對在校期間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梳理,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等實踐能力[3]。對于工科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大多需要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采用書本所學原理、公式、方法,將復雜多因素的現實案例合理簡化為具備數學模型的科學問題,這需要通過畢業設計學習到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養團隊意識和學術交流能力。
1 畢業設計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畢業設計是本科教育的最終成果體現,是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練兵場,不僅是對本科學習是否達標的重要考核手段,也為進入工作環境做好鋪墊,具有其它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培養大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畢業設計有別于普通專業課,不是學生所學知識的簡單運用,而是要學生將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綜合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需要運用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觀點,通過主動把握事物的規律來研究問題,去突破、創新和提高。在這一過程中使知識和能力獲得進一步的升華和提高,達到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1.2 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
大學生的培養更多的著重于綜合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學習、吸收和運用,難以達到科學研究的范疇。而畢業設計的完成過程,則體現了學生主動開展科學研究,接受科學訓練,創造科研成果的過程。一項真正的科研工作,體現在科學問題的提出,文獻資料的搜集,明確的研究計劃和技術路線,科研成果的撰寫以及論文的評審和答辯,這些工作在畢業設計中或多或少均有體現。學生在完成這一系列過程之后,能夠學習到科學研究的開展方法,樹立起嚴謹、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
1.3 提高大學生論文寫作水平
畢業設計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最終成稿的文章字數一般都在15000字以上。如此大篇幅的論文寫作,很多學生在開始階段根本無從下手,難以把握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這需要教師合理引導學生按照主題要求組織材料,分析數據,謀篇布局,講求條理,以達到學術論文的基本要求。通過論文寫作訓練,可以很好的鍛煉大學生的論文布局寫作水平,養成良好的文風和學風,為進入工作單位,完成有水平、有深度的工作報告,打下深厚的基礎。
2 目前畢業設計存在的普遍問題
2.1 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
畢業設計是本科學生的最后一個培養環節,是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檢驗和實戰練兵,然而,這一過程沒有得到學生的足夠重視。雖然有許多客觀原因存在,學生忙于應付各種招聘面試,研究生復試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在思想上對畢業設計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只要參與了畢業設計,無論結果好壞,最終都會順利畢業。慣性思維將畢業設計當作一門基礎課學習,沒有認識到畢業設計需要綜合運用多門基礎及專業課知識,需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的基礎上,更應該是知識的運用和思考,更應該強調自己的動手和動腦。如果僅僅將畢業設計當作是一門課程,只在最后幾周集中突擊,其最終完成質量可想而知,甚至還不如一門基礎理論課。
2.2 選題范圍缺乏創新性
畢業設計是對4年所學專業知識的綜合考量和應用。對大多數學校而言,每年的畢業設計都在進行著重復性的工作,教師的指導內容和學生的選題范圍多年不變,慣用的選題范圍對應課本所學基礎和專業知識,本身也無可厚非。可是,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社會需求日新月異,再以10年前的畢業設計內容來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已經偏離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使得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軌,一邊是大量的未就業學生,一邊是企事業的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缺口。選題范圍缺乏創新性使高校培養的畢業生一直處于10年之前的水平,沒有跟上時代科技發展的腳步,更無法在科技領域創新突破,引領世界潮流。
2.3 學生缺乏系統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本科畢業設計具備學術論文的基本要素,要求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系統的進行科學闡述,達到基本具備將實際工程或社會問題轉化為有數學模型的科學問題,并進行合理的論證、求解。相比較于他們之前所碰到的單一數學難題,已經屬于一個復雜的系統問題。然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于課堂教學,缺乏科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即使教師布置了小論文,學生大多在網上查資料東拼西湊,敷衍了事,教師對小論文的批閱不夠深入,也沒有針對學生論文的不足之處給予意見反饋,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提高。平時學習過程中缺乏科研和論文寫作能力的訓練,成為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瓶頸。
3 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的對策
3.1 從思想上加強對畢業設計重要性的宣傳
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對畢業設計重要性的認識是完成高質量畢業設計的前提。學生作為畢業設計的主體,如果不能從思想上認識到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就難以達到學科的培養要求,這也使得他們在畢業設計過程中碰到難題之后不能深入思考,缺乏鉆研的動力和耐心。畢業設計重要性的宣傳不僅針對學生,同樣也需要提高教師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教師需要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碰到的難題悉心指導,對畢業設計進度和成果有效監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出具有獨立解決科學問題的優秀畢業生。
3.2 加強畢業設計過程管理
畢業設計的選題工作是關系該實踐教學環節能否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確保畢業設計工作質量的關鍵環節。選題應具有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要求教師對選題范圍精心設計,嚴格把關,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差異性指導。在時間上也應該嚴格控制,一般選題在第7學期末或第8學期初開始,但是許多學校在這期間需要組織學生現場實習,占據了部分時間,如果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不能夠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工作量,最終難免倉促收尾,效果欠佳。
3.3 加強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畢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檢驗學生本科四年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為進入社會工作崗位打下基礎。無論是剛進入職場的新人,還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碰到新問題的情況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他們具備進行團隊協作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本科畢業生在畢業設計的完成過程中,應當培養小團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每一個課題小組在興趣和課題方向上有相似之處,通過團隊互助的形式,使得在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最終獲得的成果方面均有突破,每一個學生均能體現自己的團隊價值,并獲得團隊其它成員的認可。通過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就感,使得學生提前感受社會工作的團隊運營模式,增強進入社會工作崗位的自信心和適應能力。
3.4 建立激勵獎懲制度
一份質量合格的畢業設計,絕不是在短時間內拼湊出來的,這需要嚴格加強畢業設計的過程監控,對畢業設計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管理。對畢業設計選題、開題、中期檢查、畢業答辯、成績評定等各個環節加強管理,為畢業設計有序的進行提供保障。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完成畢業設計,在對學生加強管理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老師的管理,要仔細考察指導老師的工作情況,對其指導工作的質量進行檢查。另外,對畢業設計做的好的學生和指導老師進行獎勵,而對于不能滿足畢業設計要求的最終成果,應進行嚴厲處罰,從而形成在畢業設計開展階段的優良學風和傳統,使學生在畢業設計開始階段就不抱有僥幸心理。
4 結語
畢業設計是在本科期間的最后一個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通過對本科期間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考察,為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因此,要充分調動指導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對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和學生解決系統復雜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占扎君,劉文洪,單偉光,等. 教師與研究生聯合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模式初探[J]. 科技創新導報,2011,2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