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4: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母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可如今看著它,卻不免有些悵然——母親已出差出了外地,短時間內是回不來的了,想到這,縈系過去,不禁感到有些失落。
她已年近四十,較淺的眉下有著一雙水靈透亮的眼,向上微凸的鼻子,再加上鼻下一張稍扁的嘴,中等偏瘦的身材和她那獨具特色的馬尾辮,構成了這個清秀的母親。母親每次笑起來時,額上總能看見那深深的皺紋,當天真爛漫的我每次說起這個時,她總微微一笑,不作聲地看著我。
母親把我從小帶到大,在我的印象中,她是極為嚴厲的。對我的學習要求也十分嚴格,絕對不允許有一點馬虎。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初夏,在房間里寫作業的我心早已飛到了窗外,時不時地將目光投射在外面美麗的風景中。
心不在焉地寫完了最后的作業,我穿好了鞋,準備去外面欣賞這美麗的景色,于是走出了房間??蓜傄叱黾议T時,卻聽到房間里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吼。無疑,那是我母親的聲音。所以我只能立即跑到了房間。房間里,看到她正面紅耳赤地拿著我的作業本,并怒不可遏地朝我訓斥道:“看你的作業!潦草成什么樣,重寫!”
說罷,母親一氣之下將我寫作業本撕成了兩半,隨之氣沖沖地離開了房間。
瞬間,我心里產生了一個疑問:這就是我母親的全部嗎?一直充斥著嚴肅、無情、令人懼怕萬分的母親?
也就是在那個一剎那,我得到了答案。
那年的嚴冬,寒風凜冽,我獨自一人蜷縮在校門的角落,呆滯地望著這灰暗的天,無能為力,無可奈何。豆大的雨點打在了堅硬的地面上,發出令人倍感空虛的聲音。
這種感覺,我是第一次體驗。
依舊是縮成一團,等到不耐煩的我終于按捺不住心里的那份怒火,開始咒罵我那無情的母親。陰冷的天依舊咆哮著,雨越下越大。
突然,一個舉著傘的身影不斷向我靠近,那么熟悉、真實。借著路邊的燈光,我看清了這張面目慘白的臉——那是我的母親!她全身顫抖著,一手拿著傘,另一手拿著醫院的診療本。隨而蹲下身子,硬擠出一份笑臉,對我說:“寶貝,快走吧,對不起,媽來晚了。”
我從母親顫動的手中接過了傘,將它打開,便同母親一同走在這茫茫雨夜中。
回家后,母親將本子和藥放下。我乘機拿起了本子,一頁一頁偷偷地翻著——翻到一半,只見紙上赫然寫著兩個大字:
高燒。
我的心一霎間被凍結了一般。若明白了什么似的,眼眶忽然濕潤了,淚水順著臉頰止不住地往下掉。已然被觸動的我看著坐在沙發上那氣喘吁吁的母親,無言,久久沒有作聲。
今天是母親節,一個應該屬于母親的節日。但今天卻不是我照顧母親,而是母親照顧了我幾天。在母親節的那天,一大早,我突然間發燒,足足燒了兩天。在這兩天里,母親陪著我跑了兩家醫院,吊了幾瓶點滴。
在那天,我實在是不知道是母親節,直到在家里,母親與一個親戚談起時,我才知道。那個親戚也有一個跟我一樣大的兒子,她說那天她兒子用獎學金請她吃了一頓飯菜,她還一邊說,一邊笑得口不合攏。媽媽則一直在聽,沒有說一句話,只是時不時露出一個淺淺的微笑。在此之前,我一直不懂我母親,以為她跟我一樣,是個不太注重節日的人。因為她連傳統的生日都不是太著重,更何況是西方的母親節。但那時我才知道,她是很在乎的。她那個淺淺的微笑,并不是不在乎,而是慕。如果,我當時送她一張賀片,她會很高興的。
我和母親都是個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愛的人,什么事都會放在心里,以為對方都知道。但實際上,我們都不懂得對方。在她的四個子女中,她是最愛我的。并不是因為我最小,而是因為我身體一直都比較差。小時候又沒有好好照顧我,心中一直很內疚。但其實,她的身體也并不比我好。
媽媽,其實你對我已夠好了,一切已夠了,你不必內疚。母親節那天我沒能為你慶祝,就讓我在這里向你說聲“媽媽,謝謝你!”
——給母親
朱守云
故鄉夜靜風輕吹
月影西移星兒墜
白發母親夢中輕輕叫兒名
聲聲喚兒盼兒歸
夢醒枕角濕腮掛兩行淚
思兒念兒想兒難入睡。
母女心連心相通,
夜半同入夢、兩地相思誰夢誰?
思鄉的愁別離淚,
游子思鄉夜難眠,
“母”這個字最開始代表母親,始于商朝甲骨文時代?!澳浮弊值募坠俏淖中危恰芭弊旨由蟽扇?,象征哺乳女性之形。這也是“母”最早的出現?!澳赣H”二字的出現隨著“母”的出現而水到渠成。
古代能作“母”的別稱的還有“妣”字,秦漢之際《爾雅》一書在《釋親》中寫道:“父為考,母為妣。”只不過后來妣這個字在唐代之后逐漸改用來指去世的母親。
此后一直過了1000多年,“媽”這個字才第一次代表母親。在三國時代張揖在其所著《廣雅?釋親》一節中說:“媽,母也?!敝档米⒁獾氖?,同樣在張揖的這本書里,也出現了與“媽”對應的“爸”。(“翁,爸,爹,?,父也?!保┻@一時期另一個可以指代母親的詞匯也出現了――“姥”(發音同“母”)。流行于南北朝的著名長詩《孔雀東南飛》里說“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意思就是母親。一般來說,在成文的東西里,母、姥出現的較多,在生活口語中則以“媽”的稱謂出現。在元代,還出現了一個可以指代母親的詞匯,那就是“奶奶”,用“奶奶”來稱謂母親,在南北都有出現,而且至今在山西和福建一些地區,仍舊保留著“奶奶”這樣的用法。
“媽媽”的出現
以前曾有觀點認為,“媽媽”是舶來品,在中國使用的時間頂多100年左右。這實際是錯的,“媽媽”在宋代就用來指代母親了。也就是在“媽”字作為母親的指代出現之后近1000年,古人在口語中終于出現了“媽媽”的疊音說法來稱呼母親。這時候的“媽媽”出現在文字中,常常是與“爹爹”對應出現。南宋詩人汪應辰(此人17歲中狀元,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曾經寫道:“維年月日,爹爹媽媽以清酌、時果、庶羞之奠……”
從宋元時代開始,“媽媽”一詞大量出現在當時民間的口語和戲曲中。一些學者認為,“媽媽”的大量出現,可能是北方少數民族對母親的稱謂對當時的語言產生了影響。目前保留的最早的南戲劇本《張協狀元》(根據學者考證,創作于南宋時期)中,就提到“媽媽兩國夫人劉氏,知它享的多少榮華,受的多少富貴?!蹦纤挝膶W家洪邁所著《夷堅志》里也有兒子拜見母親稱其為“媽媽”的描寫。創作于元代末年的著名南戲《琵琶記》,戲中主角蔡邕稱呼其父母就用的是“爹爹媽媽”。
雖然“媽媽”在這一時期開始廣泛使用來稱呼母親,但是“媽媽”在此后大約500年的時間里還保留著多種含義。比如,宋代周著所著《清波凌志》中,用“媽媽”指代年紀大的妻子;元代俞琰所著《席上腐談》中說:“今人稱婦人為媽媽?!币簿褪怯谩皨寢尅眮碇复Y婚的年長婦女;“媽媽”還在宋元時期指代妓院里的老鴇,成書于宋元之際的《大宋宣和遺事》中對名妓李師師的老鴇子就稱為“媽媽”。這種用法,在后來的元明成書的《水滸傳》中大量使用。此外,“媽媽”還在許多場合指代祖母、曾祖母,比如南宋葉紹翁所著《四朝見聞錄》,宋寧宗即稱呼自己的曾祖母宋高宗吳皇后為“大媽媽”。
從宋元開始,稱謂母親的比較雅的字是“娘”,南北通用,其中北方基本只用“娘”,而南方是“娘”“媽”都用。其實“娘”字在唐代之前是用來形容年輕小姑娘的,用來指代母親的是“”。按照清代學者段玉裁的觀點,這倆字在唐代以前是不能混用的。而到了唐末五代時期,“娘”開始具有了母親的意思,到了宋元時代,“娘”“”徹底混用,既可指母親,也可指年輕女子,兩個字也逐漸成了一個字――“娘”。
母親節與近代中國
許多人以為母親節是最近30年來進入中國的洋玩意兒。實際不然,1923年美國決定以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1926年中國浙江就有人舉辦了母親節紀念活動。1935年,當時的《婦女共鳴》雜志報道了上海各界紀念母親節的情況:“上海中外婦女均集會舉行紀念,中華團體計有中華婦女節制會、中華婦女……合于是日下午三時,在圓明園路會所舉行紀念禮,來賓百余人。”
在母親節進入中國的早期,母親節相關的紀念活動主要是由來華的傳教士來推動的,因此最初幾年,很多活動都是在教會、教堂舉行,具有較為濃厚的宗教色彩,因此,與中國國民結合并不緊密,而且往往局限于大城市的少數達官貴人的自娛自樂。
但是,由于母親節傳入的節點,正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侮的關鍵時刻,因此母親節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尤其是1937年全面爆發后,萬千中華兒女奮起抗擊日本法西斯,母親送子上戰場,要承擔的是相思之苦甚至喪子之苦。1939年《婦女生活》發表紀念母親節的文章,其中寫道:萬千中國母親為了保障更多華夏子孫的生存權,更是忍痛把自己心愛的兒女送往前線,去抗擊日本法西斯,爭取國家民族的自由、獨立、解放和世界永久的和平。
怎能忘記,
您十月懷胎的痛苦;
怎能忘記,
您聽到哭聲的幸福;
怎能忘記,
您那充滿愛的甘露。
母親啊母親,
您是那么的和善可親,
母親啊母親,
您是那么的充滿母性!
怎能忘記,
您在我受傷時的神情;
怎能忘記,
您在我成功給的勉勵;
怎能忘記,
我人生道路上的背影。
母親啊母親,
您是那么的美麗;
母親啊母親,
母親節
我的母親,沒有有些作家筆下的那種高大、挺拔和嫻淑的影子,她卻是一位身材長得瘦弱卻也不時的透散出一股子的不倒的精神!曾記得,還在我孩童不懂事的年月里,那種日子,每當我一次次的回想起來,哪怕只是在模模糊糊的夢中掠現時,它就像一部老電影一樣,一幕幕呈現在我的腦海,既令我羞愧難堪,又令我情牽夢繞,母親的身影從那般現實中的弱小而漸漸的變得高大、溫和及挺拔起來。
二00二年,因為妻子的辭世,我也大病了一場,這下倒讓母親心急如焚,她就從鄉下來到我城里的家,每天她陪伴著我快要墜落的心,她問寒問暖,并提醒我每天該按時吃藥云云;然而,晚上就寢時分,我原本要把酥軟的席夢思床讓給母親大人去睡,但她卻有一種骨子里摯拗而疼愛的性格,她卻執意睡在一張鋼絲床上;每當她絮絮叨叨的給我講述——一些在她眼里只算是生活底層中既顯自然而樸素、甚至有些不足掛齒的人和事的時候,倒讓我有一份好奇和一份驚訝!每天,當我邊養著病邊從事一點文學創作的時候,母親幾乎一聲不吭,靜靜的坐在前陽臺的小板凳上織著毛衣(她還把客廳里的燈閉掉,也許,她是在給我節省幾個電費吧?!因為,我是住在一樓的,倘若遇到天氣陰沉,那客廳自然也就變得黑咕窿咚的了),另外,她還操刀抹袖每天為我做一頓頓可口的飯菜。待到一段日子之后,被我一個名叫許大偉的朋友“發現”了,他就雇了個板車拉了一張席夢絲床給我母親……他的此舉,給我母親是一份謝絕不了的驚喜和感激,給我的卻是一次心靈的觸動和靈魂的洗禮。
黃花菜,不光能做菜,而且還有深刻的文化含義。自古以來,它就有“母親花”的美稱。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游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黃花菜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需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卜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后或產后的調補品。
鮮黃花菜中含有一種“秋水仙堿”的物質,它本身雖無毒,但經過腸胃道的吸收,在體內氧化為“二秋水仙堿”,則具有較大的毒性。所以在食用鮮品時,每次不要多吃。由于鮮黃花菜的有毒成分在高溫60℃時可減弱或消失,因此食用時,應先將鮮黃花菜用開水焯過,再用清水浸泡2h以上,撈出用水洗凈后再進行炒食,這樣秋水仙堿就能破壞掉,食用鮮黃花菜就安全了。
一位會燒菜的同事,教給我一道利用黃花菜為原料做的菜,把它獻給母親品嘗,具體做法如下。
三絲黃花菜
一、原料
1 主料:干黃花菜50g,水發香菇25g,熟竹筍25g,胡蘿卜25g。
2 調料:精鹽、味精、料酒、麻油、白糖、濕淀粉、生油、鮮湯。
二、制法
1 將干黃花菜浸入溫水中泡軟,揀去老梗洗凈,瀝干水。水發香菇去雜,洗凈切成絲。冬筍、胡蘿卜洗凈切絲。
2 炒鍋放油,燒至七成熱,投入黃花菜和冬筍、香菇、胡蘿卜三絲煸炒幾下,加入鮮湯、料酒、精鹽、白糖、味精、煸炒至沸,用小火燜燒至黃花菜入味,改旺火用濕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起鍋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