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9 06:35: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地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科學教學內容不夠完善。就目前我國高中地理教學教育整體來看,盡管我國高中地理教育范圍內容得到了相應的擴大,但就某些方面來說,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是為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同時,在地理學習中老師還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但相較于其他主要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等)來說,學校還未認識到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性,地理教學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嚴重影響著其教學質量。其次,教學內容相對落后也是影響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改變,國際上地理教學內容及教育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縱觀我國高中地理教育,其教學內容相較于其他國家,明顯處于劣勢地位。對國際教育形式的不了解,導致我國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相對落后,其教育內容也較為單一,沒有緊跟國際教育發展潮流。最后,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在我國高中教育中,教育模式多為集體式授課,在教學中,主要由老師單方面進行知識的灌輸,老師成為課堂的主體。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忽略了學生需要學什么,僅注重知識理論的灌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對學習僅抱著應付考試的態度。加之,學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學生學習成績的差距,導致一些學生出現自卑心理。影響其地理教學質量。制約著我國高中教育的發展。
二、新時期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方法及改革創新分析
(一)改革創新科學教育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國教育主要分為文科類和理科類。地理教育按其教學內容被劃分為文科。在傳統的教學中,文科類教學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地理內容僵硬化、教條化。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地理教學產生厭惡,缺乏學習興趣。降低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因此,老師應積極改善地理教學方法。如舉行一些地理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隨時了解學生學習所需,有針對的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二)充分挖掘地理學科優勢,結合現代先進教學方式,開發課程資源。地理學科是一門充滿時空廣遠性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身所處環境不斷進行研究。充分發揮地理學科作用。高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在地理教學中多穿插一些奇異事物或者奇異現象,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學生進行學習。
(三)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所需,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內容。情境教學法是當今教學的主流。在地理教學中,老師應隨時了解學生學習所需。針對學生學習需求制定相應的學習情境,在地理情境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在根據學生問題進行解答分析。從而提高地理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真正目的。
(四)充分結合當前先進信息技術,擴大教學內容,改革創新教學模式。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發達。在各行各業中信息技術都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老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教學媒體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更為生動。從而引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注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結語
1.主體性原則
學生不是教師的追隨者,而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地理活動中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交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活動、組織活動,從而提高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教學中,教師以“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好”為正方辯題,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辯論,學生通過辯論、傾聽、補充觀點和依據、總結陳詞,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技巧。
2.開放性原則
教師要改變地理教學拘泥于教材、局限于教師視野的做法,樹立全新的課程觀,以開放的心態接納新知,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習,能積極參與、主動分享、互相交流,形成共同發展的學習氛圍。
3.互動性原則
課堂如果缺少了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的氛圍,課堂討論就無法深入,就沒有了生機與活力。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預案,發揮教育智慧,面對不可預見的問題時能積極引導,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使師生之間的交互達到和諧統一的教學過程。
4.過程性原則
地理活動教學不是簡單地將結論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要摒棄機械灌輸、被動接受的現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地理活動教學的主要模式
1.問題解決類活動教學
學習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接受知識,而是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教師要將問題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精心設置問題,讓學生勇于質疑,養成科學的求學態度。
(1)提出問題
教師不能簡單地拋出問題,要在學生困惑處提問,能切中要害,能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如在“中國的地理差異”教學中,教者出示課件,播放中國1月氣溫分布圖、河流分布圖、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圖、干濕地區圖等圖片,提出問題:“秦嶺和淮河一線與哪幾條界線位置接近?”由一名同學對版圖探究情況進行講解,讓學生主動暴露問題,再由學生經過小組討論、交流來解決問題。教師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進入探究狀態,促進學生的發展。
(2)理解問題
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信息,理清各因素之間的關系,認清問題的實質,嘗試性地解決問題,教師要相機點撥,在學生困惑時、疑難處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
(3)設計活動方案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推理、驗證等活動,經過理性思考、交流討論探求問題的解決途徑,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形成初步的方案。由于學生的經驗有限,有些方案的設計存在不切合實際、不具可操作性等問題,教師不可一味批評指責,這樣勢必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性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學生尋求可能的答案。
(4)驗證活動
學生借助于知識經驗進行檢驗猜想、探索分析,從而發現規律,歸納出初步的結論。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做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表現、捕捉活動信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使問題得以解決。
2.技能操作類活動教學
技能操作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自覺運用地理知識完成地理操作,逐步形成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具有啟發性的課題,首先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初步感知所學內容;其次學生再圍繞活動內容,動腦思考,設計制作方案,在教師點撥、學生糾正中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向深入;最后,由學生展示操作成果,學生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對操作不斷改進,從而形成操作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體驗類活動教學
體驗性的活動以情感為依托,讓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使情感得到發展。
(1)創設情境
教師通過創設懸疑情境,引發學生心理的不和諧,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體驗感悟
學生通過親身嘗試,積極投入,引發理性思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彼此交流、互相探討、共同感悟。
(3)情感生成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一個教學過程,在此活動中,教師通過備課、宣講、與學生交流、布置作業等達到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學會新知識的目的,學生在此活動中通過學習、問答、習作等完成思考、學習的任務?;顒咏虒W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地理活動教學比之傳統教學方式更能發掘學生的主動性,通過不同的活動,促進教學向探索性、開放性的形勢發展,通過參與活動,學生的思維發散性提高,探究能力與創造能力逐漸增強,在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的同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2初中地理教學中課堂活動的構成
2.1地理基礎知識的傳授課堂活動的根本立足點是傳授地理知識,其中基礎知識是重中之重,只有基礎知識扎實,學生們才能穩步提高自身的地理知識修養,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以課堂活動為媒介,學生對地理知識感興趣,開始了解地球的組成,明白自轉、公轉等概念,逐步掌握經緯度等知識,在此基礎上,不僅學識的擴充相對容易,更豐富的課堂活動也更容易開展,實現教學的良性循環。
2.2教與學的互動在地理教學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交流是實現知識傳播的主要途徑,可以說教與學的互動是教學的核心,課堂活動可以有效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讓教師看清學生的不足之處及時予以指導,讓學生找到探索方向及時求助老師,一問一答實現輕松學習的目的。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主體,枯燥的學習過程會隨著活動的生動而生動,使原本曲折的教學過程變得更直接有效,更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3專題活動的設置專題活動是課堂活動的構成之一,目前諸多學校嘗試開展專題活動,如清華附中在近兩年實施的“自主開發”專題活動,以通過教師提供的備選課題,學生自行選擇,組成小組學習、討論,最終在課堂上分享交流,比如“為什么南方沒有雪”、“東北的土地是黑色的”這些課題都為學生的課堂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形式,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性學習,在搜集資料,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得到擴充,也發現了問題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3基于課堂活動的地理教學策略
3.1利用課堂活動,有效聯系生活“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笔翘招兄壬拿?,對于地理課堂呈現的新世界,學生的陌生感還是強烈的。在課堂上可以安排一些結合生活和社會的實踐活動,如初一年級地理教材第四章第一節《天氣與氣候》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看央視或各省的城市天氣預報,記錄天氣概況,通過生活切入教學,學生的理解會相對容易,又如在《中國河流》這一章,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長江之歌》和《黃河大合唱》在聽歌詞的過程中既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對中國河流進行了初步的接觸,再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分享去過黃河、長江等河流地域旅游同學的游記,激發學生對河流的興趣,進而了解中國河流。
3.2游戲課堂,手腦并用在課堂教學中,以初一年級下冊《法國》這一章為例,教師可以選取法國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如電影《兩小無猜》,以截取其中“敢不敢”游戲的片段,讓學生在觀看法國建筑,法國人生活方式的同時學習一種游戲,并在課堂上嘗試推廣,教師準備一個萬花筒,交給一個學生,從這個學生開始,隨機傳給下一個學生并提出一個有關法國的問題。如“敢不敢說出法國三個致命的建筑”、“敢不敢說出法國的氣候”、“用一種動物形容法國”等,在一定的游戲時間里,完成游戲的學生基于獎勵,出局的學生給予小小的懲罰,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們開始對法國的地理產生興趣,不斷收集資料進行展示,真正做到主動學習,手腦并用,游戲可以持續到課下,由學生自行完成,以收獲更有效的教學成果。
4結束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地理課堂如果做到“教有趣、以趣促學”,那教學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筆者在講七年級下冊《美國》時,發現有很多學生喜歡看美國的NBA比賽,課前布置學生任務,要求課中展示,讓學生根據NBA的30支球隊的分布,做一個球隊的分布圖,并且觀察各個球隊所在城市的位置,了解其名稱的由來。如姚明以前所效力的休斯頓火箭隊,為什么叫“火箭隊”?因為該市是美國的航天城,是美國航天局所在地;而底特律活塞隊的由來是因為以前的汽車城,老板是從事活塞制造業的。通過在地圖找出這些城市的位置,學生比較感興趣,這有利于加強教材的直觀性,使學生樂于學習。又如筆者在緒言“與同學談地理”一課中,啟發學生思考: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男子100米、200米的雙料冠軍是拉丁美洲牙買加的博爾特,為什么美洲和非洲高原的黑人選手,在國際中長跑中,常能取得好的成績?學生積極思考,得到結論:“高原上的選手,因為適應了缺氧的環境,在缺氧耐受力方面有優勢。”然后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那么我國的中長跑運動員的訓練,能不能仿效美洲和非洲高原運動員的做法呢?讓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通過創設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和學習,教學效率提高了。
二、引圖識圖,獲取新知
學習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農作物、交通、城市等內容,利用地圖學習,要比讀課文更直觀、形象,更容易形成空間概念,學生更能感知和理解知識。比如,筆者在講八年級《疆域》中的中國地理位置及優越性時,就以課本插圖為核心,讓學生結合文字讀圖,讓學生找出緯線讀出,我國位于52°N~4°N之間,判斷出我國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在北溫帶,一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這樣的緯度位置導致我國熱量充足,跨緯度大,有利于農業生產和多種經營。還通過經線讀出,我國位于70°E~135°E之間,判斷出我國位于在20°W以東、160°E以西的東半球。然后讓學生熟悉圖中注記,讀出我國是位于亞洲東部和太平洋西岸,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再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俄羅斯、加拿大和巴西等國家的位置,加以比較,說明我國地理位置更加優越的原因。
三、圖文轉換,鞏固知識
課本中有許多地圖是配合課文內容而設計的,可以是幫助理解課文內容的,也可以對課文內容加以補充和拓展的,文字用于解釋地圖,地圖又為文字作注釋。地圖是文字的載體,單獨掌握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圖,掌握的知識是片面的、枯燥的。課本中有許多地圖是直接表達地理事物,特別是有關國家和地區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等地理事物。筆者在講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時,讓學生按照方位“東北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北部邊疆省區”,結合地圖,按空間方位找到和記憶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然后為學生提供一組順口溜“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二寧青陜甘,云貴西四北上天渝,內蒙臺海福吉安”,進一步在地圖上找到這些省區的位置。這樣充分利用地圖,圖文結合,學生掌握知識更牢固,記憶更扎實,效果更明顯。
四、創繪地圖,增強記憶
學生理解較快。接著教師又提出問題“天氣是多變的,你們見過哪些多變的天氣呢?”學生從日常生活入手,可以說“一天上午還是晴天下午就下雨了”,“東邊有太陽西邊在下雨”。學生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感受天氣的不同。接著教師進一步深入教學,讓學生從詩句中分辨出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教師還可誘導學生說出更多的關于天氣與氣候的詩句,課堂氛圍十分活躍。這些都是學生日常能夠接觸到的課文,學生的熟悉感是激發他們興趣的誘導點,以這種激勵激發學生,讓課堂氛圍活躍。
二、表率激勵,增強學習動力
教師是學生模仿的重要對象,所以作為教師,要以身作則,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模仿的榜樣,教師在各個方面給學生起到表率的作用,以自己作為楷模,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講授《水資源》這一章節的“節約用水”的時候,教師就需要給學生樹立一個節約用水的榜樣,讓學生能夠去模仿、去學習。但是課堂并不是生活,怎樣才能體現教師的節約用水呢?這時候教師就設計了一個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節約用水的日常生活。教師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開展此次課外活動,學生與教師分別扮演家中不同的角色。體現“一水多用”和“用多少放多少”的原則節約用水。教師在家庭中扮演母親的角色,首先教師在非節水型抽水馬桶水箱內放置一塊磚頭、一個裝滿水的可樂瓶或鹽水瓶。接著在表演洗澡的時候,教師扮演的母親角色,間斷放水淋浴,搓洗時及時關水;給小孩子洗完澡后,將水用于洗衣、沖洗廁所和拖地等。表演在廚房的時候,炊具、食具上的油污,用紙擦除再洗滌;洗滌蔬菜水果時,應控制水龍頭流量,改不間斷沖洗為間斷沖洗。在這個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師日常生活中的節水小常識,教師這種親身示范的方式,讓學生有了模仿對象,自然學習積極。
三、競爭激勵,尋找學習方法
競爭意識存在每個人的心里,每個人都有相比別人做得好的想法,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自己比別人優秀。教師要善于利用競爭激勵的方式,激發學生自我探索的動力,發覺自身潛力,找到最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如在學習課文《歐洲西部》的時候,教師利用課程特點,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競爭游戲。歐洲西部是一個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而這些也是教材的一個重點,教師由此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比賽學習。教師讓學生聯系前面已有的知識,通過提問、學生回顧、動手計算、讀圖查找等學習方式,進一步突出歐洲西部各國的經濟特征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學生可以分析自己要介紹的國家在歐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蛘叻治銎湮恢谩⒌匦魏蜌夂蛱攸c或者人文小故事,不局限于課本,給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最后教師評選出分析的最好的同學,給予表揚,讓學生們能在這種競爭機制中收獲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批評激勵,端正學習態度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一些客觀原因犯錯誤,這無可厚非,但是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主觀原因犯錯誤,如粗心大意、驕傲自滿等,這時候,教師除了要幫助其改正錯誤以外,還應該給予正確的評價,這叫做批評激勵。學生在接受到了來自教師的批評之后,對其錯誤就會印象深刻,不再犯類似的錯誤,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如在學習《地形與地勢》的時候,教師會引入分層設色地形圖這一概念,而且圍繞這一概念進行全面的學習,讓學生明確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由哪些山脈構成的,三級階梯的海拔高度分別是多少,每級階梯分別以什么地形類型為主。教師引導學生去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顏色的分布,并再次提出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學生按照課堂上已學完的知識去分辨,有的學生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但有的學生因為粗心大意,在活躍的氣氛中得意自滿,所以出現了錯誤。這時候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表揚踏實、誠懇的學生,批評自滿、得意的學生,讓他們認識到學習上的錯誤。
五、結語
新課改對于地理學科方面的改革明確提出要求: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的學習與活動中去,要多思考,勤動手。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索能力,增強學生能夠學會用知識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要的就是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樣的趨勢下,初二地理教材適應了時代的發展以及新課改的要求,初二地理教材中增設了許多活動主題,需要學生進行活動課程的實踐學習才能學到知識,這是其他學科無法取締的一個優勢。活動教學需要學生自己在活動開始之前進行一系列參考資料的查閱、地理調查、查找整理。這樣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本重視理論知識、缺乏活動實踐的傳統教材的弊端,發揮了地理學科應有的作用。由于地理課程在初中升學時分數所占有的比重很小,所以,地理課程在初中教學中不受重視,尤其是初二階段,面對將結業的地理課程學生更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單純地為結束課程而學習地理知識,被動地學習地理。如何才能讓學生學好地理,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研究的興趣。活動教學以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熱情與積極性,從而使地理受到重視。
二、對于初二地理活動教學的實踐策略
首先,要使地理課堂活躍起來,使整個課堂充滿著活力,鼓勵學生多動手,勤思考問題。在活動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引導學生先從一些簡單的問題著手,一點一點地增加難度,逐漸脫離課本的束縛,真正走入自然當中學習真正的地理。另外,地理活動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討論與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的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會有選擇性地回答,與本堂課程教學不相關的地理問題教師都會避而不談,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另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意見不統一,對于同一個問題有著不同的見解時往往教師都會用正確的結論來結束爭辯,這樣的討論方式缺少創新性,教師應當多給學生創造討論的空間。
三、結語
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預習,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成為運用問題教學法的基礎。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教學法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在預習之前,教師要給學生提出相關的要求,引導學生掌握預習的具體方法。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根據教材內容提出的問題。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認識存在著差異,所以學生在預習教材內容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疑問。例如:當老師要講解《地球的運動》的時候,學生會提出問題:1月份北半球處于冬天,此時地球離太陽最遠,那么怎么會過近日點呢?第二,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發生的熱點事件提出相關的問題。例如:到老師要講解《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的時候,教師可以督促學生關注當前許多國家缺水的狀況,讓學生們明白這一內容的重要性。第三,根據當地環境的變化提出相關問題。近幾年來,水災、地震以及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經常發生,這些地質災害會引發學生思考發生這些地質災害的原因。
二、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問題
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要將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總結出來,并且按照課程的具體標準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在學習地理的時候,學生要具備嚴密的思維,從而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來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是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地理信息內容變得更加直觀、豐富以及生動。當學生在思考這些知識的時候,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現在的學習發生了矛盾,問題就應運而生。比如:當老師要講解自然災害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學生看完這些圖片之后會思考這些地質災害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預防這些地質災害呢?
(二)觀察地圖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在地理學科中,地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地圖將地理事物的特點、分布以及空間結構表現出來,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地圖的時候要給學生一定的提示。比如:行星風系是比較復雜的地理現象,如果學生能夠看懂示意圖就可以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教師要將全球氣壓帶、風帶圖呈現到學生的面前,引導學生思考:高空會形成什么氣壓?極地上空會形成什么氣壓?通過不同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到行星風系的形成過程。
(三)針對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發現問題,并且通過調查、實驗等提出新問題。比如:當老師要講解季風氣候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在我國冬季、夏季吹什么風呢?我國冬季、夏季的氣溫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在思考之后老師鼓勵其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老師再對季風氣候的特點進行總結,分析產生這一特點的原因。
三、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運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提出問題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預先設計好教學問題,有時教師會根據教學情境來提出相關的問題。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在提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到以下兩點:第一,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引導學生思考相關聯的問題;第二,要不斷明確問題,將問題的實質點明,幫助學生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
(二)解決問題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要采用不同的解決方式。第一,對于那些難度不大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起著引導性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揮問題教學法的作用。第二,教師與學生一起協作解決的問題。有一些問題難度較大、學生不能獨立解決這一問題,此時就可以采用這一種方法。當教師與學生一起協作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要明確自身的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積極評價學生的問答教師要積極評價學生的問答情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如果學生的答案比較具有創造性,教師要贊揚該學生,讓學生可以更好的解決以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相反,如果教師一味的否定學生的答案,這就會打擊學生信心,不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積極性,最終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不同的問題,教師可以變換條件來引出新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比如:當老師要講解天氣系統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將北半球的氣旋特點總結出來,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南半球的氣旋特點,這樣做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而且還有助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而幫助學生掌握一系列的新知識,增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