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4: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游戲學習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幼兒園;自制玩教具;調查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他們親密
的伴侶。人們創造玩具,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兒童,更重要的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啟迪兒童智慧。在近代,許多的兒童教育專家都注意到了玩教具在幼兒游戲活動中的重要性,例如“幼教之父”福祿貝爾在教育實踐中所創造的“恩物”、蒙臺梭利設計的訓練教具、皮亞杰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提供相應的材料、“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提出提倡就地取材制作玩教具。鑒于此,筆者通過調查訪問,重新審視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價值、幼兒園教師對自制玩教具的現狀,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
1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必要性
1.1 政策支持下的必要性
2001年9月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教師應“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队變簣@教師專業標準》(討論稿)“專業能力”中也要求教師:“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制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庇螒蚴怯變簣@教育活動的核心,幼兒園教師應在政策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為幼兒自制玩教具,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
1.2 能促進幼兒教師和幼兒的共同發展
幼兒處于感知覺發展的關鍵時期,一件適宜的玩教具能鍛煉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材料和游戲伙伴,幼兒園、幼兒教師應重視自制玩教具對幼兒能力發展的重要意義。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游戲和學習的需要制作適宜的玩教具,是幼兒教師重要的專業技能。在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必需根據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來設計制作;在玩教具的使用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跟蹤、參與幼兒的游戲,對幼兒在游戲中創造性的玩耍玩教具給以適當的引導;在游戲結束后,需對游戲活動中玩教具的使用情況進行專業的評價,這些都能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1.3 市場玩具和自制玩教具的比較
首先,市場玩具聲、光、電、色齊全,能極大吸引幼兒的興趣,而自制玩教具可由成人引導幼兒,或幼兒自主玩耍,更能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和創造精神;其次,市場玩具較堅固牢實,能長時間使用,而自制玩教具由于材料和手工制作等原因,大部分使用壽命較短;再有,市場玩具是批量生產,不能顧及某一對象的需要,而自制玩教具可根據我們游戲、教育活動的需要,就地取材,制作出我們需要的玩教具。所以,市場玩具和自制玩教具在材料、使用、功能上各有優缺點,幼兒園應根據政策和地方政府制定的關于幼兒園玩教具配備的要求,購置必需的市場玩具。根據實際情況和和自身需要,自制符合幼兒園教學活動開展的自制玩教具,彌補市場玩具的不足。
2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現狀的調查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現狀,筆者選取四川省內部分幼兒園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觀察、訪談法就自制玩教具的標準、目的、經驗和困惑等問題作了初步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幼兒園自制玩教具存在以下問題:
2.1 自制玩教具在幼兒園玩教具中所占比例過低
市場玩具和自制玩教具在材料、功能上各有優缺點,幼兒園應根據國家和幼兒園關于制定的玩教具配備的要求,購置必要的市場玩具,自制市場上買不到的玩教具,為幼兒的游戲和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2.2 自然材料、半成品材料較少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認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生于鄉土的五谷雜糧、野花野果、飛鳥蟲魚是孩子們天然的玩教具,是幼兒學習和游戲最有利的教育資源。半成品材料也可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開展創造性的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在調查中筆者觀察發現,一部分幼兒園在自然材料、半成品材料的供給上是不足的,或者是根本沒有的。
2.3 “做”與“玩”分離,玩具成為“看具”
在調查中,許多的園長、一線幼兒教師也提到,花了大量時間和心血做出來的精美玩具幼兒不喜歡玩,或者幼兒玩耍的時間不長,原因就是幼兒教師沒有考慮幼兒的特點、幼兒的游戲需要來設計制作玩教具,而使我們為孩子做的玩具成了給成人看的裝飾品。特別是幼兒園參加省市、國家級的自制玩教具比賽而制作的玩教具,裝飾品的傾向性就更加濃厚了,這些為比賽而制作的玩教具,一般都束之高閣。
2.4 自制玩教具功能單一、“壽命短”
幼兒園花了大量財力和人力制作的玩教具,在幼兒玩耍的過程中不能一物多玩,使用時間普遍偏短,有的孩子玩了幾天就壞了。這些是導致幼兒園教師不愿意自制玩教具的主要原因。自制玩教具功能單一,是幼兒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玩具可以一物多玩;玩教具“壽命短”的主要原因是選取了容易破損的材料。
2.5 幼兒園教師缺乏創意,只能進行簡單模仿
在調查的過程中,許多一線幼兒教師都提到了這個問題,認為自制玩教具在幼兒園是很有必要性的,但是想做不知道怎么做,確實需要做玩教具了,只有找網絡、書籍照著做,缺乏靈感、缺乏創意。確實,幼兒園自制玩教具對于幼兒教師具有較高的挑戰性,因為它融合了美術設計、手工制作、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因此,要制作具有獨創性的、符合幼兒需要的玩教具是很困難的。
3 改進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思考
3.1 豐富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
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可培養幼兒親近自然的性情,也可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也可相對減輕幼兒教師在自制玩教具過程中,把較多的時間花在制作過程中,可減輕幼兒教師自制玩教具的一部分壓力。
3.2 多渠道提高幼兒教師自制玩教具的主動性
提高幼兒教師自制玩教具的主動性可考慮以下途徑:第一,開展以自制玩教具為基礎的園本科研,引起教師的關注與重視,在教研的過程中,調動老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第二,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影響,帶動園內主動自制玩教具的良好風氣。第三,可舉辦自制玩教具的講座或比賽,提高幼兒教師自制玩教具的技能。
3.3 幼兒教師在自制玩教具使用過程中引導策略和評價
要使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發展,就要提高游戲質量。而影響游戲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玩教具,它為幼兒從現實進入想象架起了橋梁?,F階段,幼兒園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指導缺乏有效性。在幼兒園游戲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實際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在游戲中,幼兒也可自主選擇、操作和擺弄玩教具,而幼兒園教師在游戲中要善于觀察,把握好間接指導與直接指導的關系,通過教師的追隨觀察和跟蹤解決問題等方法推進游戲的發展。
一、選取含有民間藝術文化的游戲材料
1.直接選取民間藝術作品為游戲材料
首先,游戲材料作為幼兒園游戲中的基礎組成部分,能直接地與游戲中的幼兒進行接觸。許多民間藝術文化對于幼兒來說不能直接進行運用與消化,但是我們可以將其直接投放到游戲中讓幼兒了解,比如將民間的泥塑這一藝術作品放入幼兒角色游戲中的“飾品”店,通過幼兒的“購買”來對泥塑進行欣賞。教師在投放這些藝術品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游戲主題,投放相應的民間藝術作品,并著重引導幼兒對這些藝術品進行多方面的觀察,讓幼兒對這些成品民間藝術材料有所了解,而不是完全開放式地讓幼兒獨自探索,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得到他們的知識。
其次,許多民間藝術并不是以一個固態的形態來呈現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將這些民間藝術元素作為材料加入我們的游戲中,如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在幼兒園小、中、大三個年齡階段,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民俗音樂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那么我們可以將這些活動中的素材進一步延伸到幼兒參與的游戲中,比如教師可以把江蘇民歌《茉莉花》投放在表演游戲中的小舞臺作為音樂,進一步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學習一些漢族舞蹈動作。在體育游戲中也可以將維吾爾族歌《哇哈哈》融入其中,讓幼兒學習其特有的拿東西的動作來接力運球。
2.選取與民間藝術相關的半成品材料
學齡前幼兒的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相比于以欣賞為主的成品民間藝術作品,它們對于半成品材料更為喜歡。許多的民間藝術都是由最本土、最大眾的材料而來,特別是幼兒園所在地區的民間藝術,更能夠進入幼兒的游戲中。在選取這些與民間藝術相關的成品材料,除了要考慮材料安全性、游戲主題外,還應該重視幼兒的已有水平。
二、創設有民間藝術文化的游戲環境
1.幼兒園整體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的工作一直為營造良好的環境適應教育,為孩子提供機會和條件,把他們的活動和表現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原則之一。幼兒進入幼兒園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幼兒園的整體環境,現在幼兒園的墻面、走廊、過道甚至是窗戶上,教師們都給予了裝飾,有的是幼兒的作品,有的是由廢舊材料制作而成,這些東西每每都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果能利用幼兒園這個大環境將民間藝術文化融入其中,在走廊、墻面等幼兒能夠看得到的地方,加入一些與民間藝術文化相關的繪畫、手工制作,如在中秋節期間,可以在幼兒園大廳懸掛一些有民間特色的燈籠,在豐富幼兒園環境的同時不忘宣傳民間藝術文化,還可利用家長對一些民間藝術文化的認識,一起為幼兒園環境做準備,通過家園合作,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豐富并且飽含民間藝術文化的環境,讓幼兒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2.游戲操作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環境教育功能的發揮依賴于幼兒同這些環境之間的互動。幼兒園整體的大環境雖然能呈現多種多樣的民間藝術文化,但是幼兒與其接觸的方式、時間都較少,幼兒園整體環境的教育作用很難有效、直接地發揮,因此,班級中幼兒的游戲操作環境也至關重要。除了為幼兒準備成品或半成品的民間藝術文化相關的材料外,還應該創造一個能讓幼兒一目了然、直接感受的環境。
在含有民間藝術的游戲中,我們可以通過游戲主題或者區域的外部環境布置,如貼一些相應的圖片、海報等來吸引幼兒的注意,還可以在游戲中加入一些民間藝術文化的元素,如服裝、音樂、學習材料。在游戲開展之前,通過多媒體等手段讓幼兒對民間藝術文化進行了解,為游戲的操作做準備。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地引導幼兒與這些環境之間進行互動,讓幼兒在互動中學習民間藝術文化,同時也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個游戲氛圍。
三、開展有民間藝術文化的游戲活動
1.開設有民間藝術文化的游戲主題
在幼兒園的游戲中,不管是角色游戲還是區域游戲或者戶外游戲,都有自己的主題,這些主題應該是幼兒園教育的整體目標與具體的教育目標相結合而來。如果只是將民間藝術文化相關的材料零散地投放在一些游戲中,幼兒很難著重地、系統地了解民間藝術文化。將幼兒游戲某個主題直接定為某一民間藝術文化的主題,特別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幼兒會主動地去了解,去探索。
如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班級教學內容中的剪紙活動,在美術區開展“剪窗花”主題。由于南方過年時的活動越來越少,這樣的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且幼兒對于過年的熱情非常高漲,所以在過年前開設的“剪窗花”主題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又能與節日相融合,還能引導幼兒認識我國傳統文化,在游戲中幼兒與教師通過故事的等形式一起了解窗花來歷,欣賞各式各樣的窗花,由最簡單的花紋開始剪紙,到最后的自由想象、自由創作,整個游戲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長期性地作為一個主題來讓幼兒參與。開設民間藝術文化的主題,讓幼兒有層次性地了解、學習民間藝術文化,融入民間文化藝術中,感受其中的內涵,并且還能體會到自己主動創造的快樂。民間藝術是一種綜合性的瑰寶,是民間藝術的感覺和欣賞的過程,是一個綜合性的研究過程。
2.直接開展各種民間游戲
相對于一些操作性強的民間藝術活動,一些本來就非常有特色的民間游戲也非常受幼兒的喜愛,而且有的這些游戲能夠適合幾乎所有的幼兒,不管是哪個年齡層次的孩子都能夠參與其中,這些民間游戲也隱藏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文化,教師們無須再畫蛇添足地為其準備太多的東西。
在幼兒教育領域,游戲占有重要地位。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最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都提到:"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那么何謂游戲呢?游戲是游戲者能動地駕馭活動對象的主體性活動,它現實直觀地表現為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活動。因此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游戲在幼兒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分析本園幼兒游戲活動發展現狀入手,在游戲活動中影響幼兒主體性發展的誤區:(1)游戲環境的創設以教師為主,忽視了幼兒的主動參與。(2)重視了外在的形式及大量材料的充實,忽視了平等、和諧的精神環境。(3)教師是游戲的導演、設計師,幼兒在游戲中處于被動的地位,缺乏自主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緊緊圍繞著在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開展課題實踐,獲得了一些體會:
1.讓幼兒成為游戲環境的主人
《綱要》談到環境育人是幼兒教育的一大特點,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幼兒是在環境作用下獲得發展的,教育環境只有達到物質與精神的協調統一,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幼兒的主動參與。
1.1 優化環境,以景育人?!毒V要》中強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正在努力實踐著'環境育人"這一教育理念。健康優美的園所環境就像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它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美化心靈、激發靈感、啟迪智慧,也有利于孩子素質的提高。我們注重物質文化建設,努力讓物質文化凸顯個性美,發揮其熏陶功能,通過綠化、美化、凈化、園林化、知識化,讓幼兒園的一景一物,每面墻壁,每個角落都在無聲地"說話",讓孩子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受到文化熏陶,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孩子們溫暖的家園、幸福的樂園。
我們采用師幼商討合作的方式共同美化室內外環境,室內采用折、粘、畫等方式裝飾上富于童話色彩的壁畫,為幼兒提供更多參與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教師為幼兒盡可能多提供優美、健康、科學、寓教于樂、豐富多彩教具和學習材料,創設小動物觀察區、娃娃家、美容美發廳、小超市、面包屋、汽車城、建構區、手工制作、繪畫區、數學益智區等,孩子們在這豐富多彩活動中體驗到游戲快樂和幸福,同時也豐富了孩子們參與社會活動興趣和經驗。
此外我園非常注重讓外部環境愉悅幼兒的身心。走進文幼,教學樓新穎美觀的設計、五彩繽紛的裝扮,深得幼兒喜愛,個個墻壁繪制了童趣十足的壁畫,設置了運動墻、幼兒繪畫墻、世界各國的國旗墻等,一樓長廊三國人物臉譜;二樓長廊海底世界;三樓長廊豐收果實;四樓長廊南國風情,讓幼兒園充滿了文化內涵和氣息,還設置了充滿生機的綠色家園,我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開展家園綠化工作。賞心悅目的門廳文化,靜雅的門廳,不但及時向社會、家長宣傳反映幼兒園工作動態,展現幼兒園風貌,還展示了幼兒豐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向家長宣傳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
1.2 師幼共創游戲環境?!兑幊獭分赋觯瑧虻刂埔藶橛變簞撛O游戲條件(時間、空間、材料),應充分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愿,給幼兒多一些自主的空間與時間。這是幼兒獲得發展的前提。首先,我們從幼兒的一日生活入手,調整幼兒一日活動的安排。提出了在"環節過渡上給幼兒自由,在游戲活動中給幼兒自主",讓幼兒有更多自我發展的空間與時間。早入園、集體活動后、等待離園,都成了孩子們的自由游戲的時間。在其它活動時也允許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去實踐和探索。
1.3 師幼共同準備游戲材料。幼兒學習的方式是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并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這一方式進行的。我們認為幼兒與環境是一種互動的關系,當這種關系出現矛盾時,環境材料超出或低于幼兒發展水平時,幼兒的主動性則不會被激發;當這種關系融洽時,幼兒的態度是積極的,行為表現上是主動的。因此,在投放游戲材料上,我園下大力氣深入研究本班幼兒特點和需要,帶動幼兒共創游戲材料。
2.讓幼兒做游戲的主人寬松,自由的心態,是幼兒主體性發揮的基礎
2.1 營造平等、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毒V要》中在"精神環境"創設方面,重點強調了三種人際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師幼關系。要求教師要尊重、熱愛、理解幼兒。我們的體會是教師要有一顆童心,才能深入童心。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2.2 讓幼兒成為游戲過程的主人。
(1)幼兒是游戲主題的確定者。游戲的關鍵在于自主性,幼兒在較大范圍內自己決定玩什么,怎么玩,自己選擇游戲伙伴。在沒有外在的限制下,能夠真正放松,積極投入活動,充分表現出自己在主動的探索。
(2)幼兒是游戲規則的捍衛者。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使遵守規則成為孩子們的自主行為,從而開始從"他律"向"自律"發展。教師就組織幼兒討論,制訂規則。由于是幼兒自己討論的結果,在執行起來幼兒都很自覺,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規范行為表現出了極大的主動性。
(3)幼兒是游戲材料的操作者?!兑幊獭分兄赋觯?鼓勵幼兒制作玩具"。幼兒對自己制作的玩具的確有較濃厚的興趣,往往在玩的過程中自信心也獲得了滿足。讓幼兒主動去制作游戲材料,來實踐愿望和積極性。每一次的成功與進步,都離不開幼兒親身的體驗。使幼兒真正成為游戲材料的主人。
(4)幼兒是游戲的導演、演員。教師在組織活動中,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對他們喜歡的實物進行觀察,并提供多種活動材料進行操作,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通過這種活動強化幼兒與周圍物體的接觸,增進認識,培養情感,提高想象創造的能力。游戲就象一面鏡子,孩子全神貫注地投入游戲時,他們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性格特點、待人處世的態度都會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通過觀察,適當的加以點播、引導,相信孩子的能力,這也是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的體現。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幼兒興趣的培養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科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涵蓋三個方面: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注重講解科學知識,以及獲取科學知識的過程、能力和方法,卻很少關注幼兒在科學活動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茖W活動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是指要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科學自主探究活動較少
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幼兒園教學多以游戲或活動的形式呈現,科學活動因其學科特點,倡導以幼兒自主探究活動的形式呈現。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通過自己動手,直接接觸科學學習材料,有助于實現科學知識的構建。但是在當前的科學活動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講解或演示的方法為主,對幼兒進行科學知識的灌輸,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不理想。
3.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
在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評價方法主要是提問法。如果幼兒說出的答案與教師心中想要的答案一致,教師就會對幼兒提出口頭表揚。相反,即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表現得很積極,但是說出的答案不是教師想要的,教師就會直接讓幼兒坐下。這種僵化和以固定答案為標準的評價方法,只重視結果,忽略過程,會打擊幼兒學習科學的積極性,不利于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二、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教學方法
1.重視培養幼兒科學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道出了興趣的重要性,只有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才能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科學活動的教學活動中,提高科學活動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南師大版《做陀螺》這個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幼兒展示幾個精美的陀螺,向幼兒演示陀螺的玩法,幼兒們馬上就被好玩的陀螺吸引,爭著玩陀螺,對陀螺的好奇心和興趣立即被激發了出來。這時教師要抓住幼兒的好奇心理,及時提出問題:陀螺這么有趣,你們知道陀螺是怎么做的嗎?這樣就成功導入了科學活動。再如,在南師大版《紙杯電話》這個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教師出示紙杯電話成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我這里有一副紙杯電話,誰愿意和我一起玩一玩打電話的游戲?(教師請一個幼兒配合,演示拉直線繩,互打電話的游戲。)參與游戲的幼兒非常激動,其他觀看游戲的幼兒也躍躍欲試。這時教師說:這個電話有趣嗎,你想要嗎?(幼兒競相回答:想?。┙處煟汉?,今天就請小朋友找一個同伴,兩個人合作,做一副紙杯電話。通過創設游戲情境,成功調動了幼兒參與科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科學活動教學氛圍。
2.鼓勵幼兒自主探究科學活動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幼兒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親自動手,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解開心中的疑惑。因此,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非常適合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學習,教師應鼓勵幼兒積極探究科學活動。例如,在《種大蒜》這個科學活動中,教師出示大蒜,引導幼兒認識大蒜的形狀、顏色、氣味,并演示大蒜的種植方法。然后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大蒜的種植方法,教師請幼兒總結種大蒜的方法:第一步,選擇種植需要的材料和器具。第二步,找出大蒜根部,把大蒜的須根朝下,用手按到土里,輕輕地把泥土壓在大蒜身上。第三步:給大蒜澆水,再將種好的大蒜端平擺在戶外平臺上。最后教師給幼兒布置科學活動作業:種植大蒜。幼兒根據在活動中學到的方法,親自動手種植大蒜,并在記錄單上記錄各個時間段大蒜的生長情況,以及不同時期大蒜的形態(用畫畫的方式記錄)。這個過程加深了幼兒對大蒜生長過程的了解,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幼兒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再如,在《磁鐵能吸什么》這個科學活動中,教師操作磁鐵吸回形針,幼兒初步了解磁鐵的特性。然后教師出示記錄表及材料,幫助幼兒理解記錄符號及要求,具體過程如下。教師出示操作材料:磁鐵、鐵釘等物品,并進行演示操作。接下來教師出示記錄表格,講述記錄單的使用方法。教師提問幼兒:表頭上畫的是哪些東西的圖標?教師交代記錄符號及要求:表格左欄里有個問號,它表示你的猜想,如果你認為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就在這個物品的圖標下面,問號里的一欄里做上記號。接下來就是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了,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引導幼兒猜測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教師示范操作并做記號,然后幼兒自己操作磁鐵,教師巡回指導幼兒操作,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小手。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磁鐵,他們發現了磁鐵的神奇特性。接下來教師幫助幼兒匯總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結論:用磁鐵可以幫助我們分辨哪些物體是鐵做的,哪些東西不是鐵做的,這就加深了幼兒對磁鐵特性的認識。
3.構建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師在幼兒心中的形象是神圣且具有權威性的,教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個善意的微笑,都能給幼兒帶來巨大的鼓舞。因此,教師在科學活動教學中進行的教學評價,應以鼓勵性評價為主。教師應由注重結果評價向結果和過程并重轉變,構建多元化的科學教學評價機制。教師要不吝惜自己的贊美,對于在科學活動中積極活躍,或進步較大的幼兒都要提出表揚,對于幼兒天馬行空的想法,教師要肯定其大膽創新的精神,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到保護和發展。在多元的科學教學評價體系中,學習結果不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幼兒各方面的閃光點都能得到肯定,擅長的領域都能得到發展,切實踐行了促進全體幼兒共同進步的教學理念??傊?,在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對科學的學習興趣,鼓勵幼兒自主探究科學活動,合理評價科學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掌握進入科學大門的鑰匙,不斷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娜.論幼兒園科學領域學科教學的有效開展[J].赤子(上中旬),2015,(08):177.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家長觀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幼兒教育越來越被大家關注、重視。但是許多幼兒園特別是競爭相對激烈地區的幼兒園尤為嚴重,這其中,家長助推幼兒教育“小W化”的行為不可忽視,主要是把幼兒當作小學生來教,過早的傳授加減算數和拼音寫字,這樣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如何有效預防這一現象的產生,還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經過多年的探索,我的體會是:
一、重視培訓交流,引導家長轉變“小學化”觀念
我園通過“轉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專題培訓講座和家長會,向家長宣講教育部的通知,并把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向家長講解。針對部分家長受應試教育影響、缺乏科學的保教知識,對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不理解的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解家長顧慮的同時,對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工作作了解釋說明,并從幼兒年齡特點、心理和身體發育狀況等方面闡釋了學前教育中兒童的成長需求,用一些小故事、生動的名人成長事例消除了家長心中的擔憂,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另外,我們組織了家長進行家教經驗交流,請教子有方、教育效果好的幼兒家長介紹他們的做法,供大家學習借鑒。這樣的方法,對引領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克服“小學化”傾向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注重認識引領,幫助家長打消“幼小銜接”的焦慮
據相關媒體報道,幼兒教育 “小學化”在幼小銜接教育中體現的更加明顯,家長們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生活,在知識的學習上不能贏在起跑線上,因此,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即將升入小學的幼兒家長們,打消他們存在的種種焦慮:一是鼓勵家長激發幼兒上學的自信心,幫助幼兒做好社會適應性與抽象邏輯思維的準備:二是調整幼兒學習生活規律,學會守時、自律、自理;三是家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幼兒安心學習的氛圍;四是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懂得遠離危險,確保自身安全;五是學會規范行為,學會自律、自理,懂得安全自我保護,不要給同伴造成危險;六是做好幼兒及家長的心理疏導,加強幼兒社會往能力的培養,使其身心愉悅地渡過幼小銜接的適應期。
三、強化家園合作,促進家長轉變“小學化”觀念
1.家長開放日:為了轉變家長“小學化”觀念,我園經常開展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們來園觀摩幼兒的晨間鍛煉、集體教育活動、游戲、課間操、就餐等半日常規。讓家長們親自體驗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情況,看到了在幼兒園的常規活動中,教師是如何以游戲為主組織活動,如何在活動中給幼兒提供學習材料、創設問題情境、與幼兒進行交流互動,如何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等,不但拉近了幼兒園與家長的距離,而且淡化了家長看重知識學習的做法。
2.家長助教:家長助教活動也是實現家園互動、轉變家長觀念的又一項舉措。我們邀請了“媽媽老師”“媽媽大夫”“警察爸爸”“農民爺爺”等到幼兒園當“老師”,講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講如何保護牙齒、講遇到壞人怎么辦……來自各個行業的“老師”帶來的豐富多彩的教育素材,使孩子們開闊了眼界,獲得了一些社會知識和經驗,與此同時家長也對幼兒園教育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使家長親身感受到了孩子成長的需要,認識到了“小學化”的危害。
3.親子游戲活動:親子活動是一種輔助日常教育活動的有效活動形式,是促進家長轉變觀念的有效途徑。為了幫助家長轉變“小學化”觀念,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不同,定期組織了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三八”婦女節,舉辦了“慶三八,愛媽媽”主題活動。通過給媽媽獻歌、捶背,和媽媽一起制作紅花、給媽媽戴花等環節,孩子們的心靈播下了一顆美麗的種子,他們懂得了去如何愛自己的親人,親子關系進一步增強。再如:秋季親子運動會、“六一”“元旦”的親子聯歡、日常的親子手工制作等活動,使家長們在與自己孩子的互動、交流、探討中,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增進了親子關系,更重要的是淡化“小學化”觀念,為孩子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體現了家園合作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總之,在預防幼兒教育 “小學化” 的過程中,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和身體發育規律,認識到“小學化”教育的危害,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用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來培養孩子尤為重要。只有重視家長觀念的轉變,得到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才能得以根除,孩子們才能真正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本文項目:此文是湖南省2014年立項規劃課題《基于去小學化家園合作教育實踐研究》(其編號為:XJK0142XX04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家園合作防止幼兒園“小學化”的研究》,鄭曉娜,河北石家莊幼兒園.
[2]《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百度文庫.
【摘 要】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游戲”與“教學”在不同程度上的結合。但通過對西安市幼兒園教師的調查發現,教師重教學輕游戲的觀念普遍存在,在游戲指導中存在著功利化、成人化、刻板化、絕對化傾向等問題。應充分認識游戲與教學分離式、交叉式和融合式三種關系模式,實現關系的轉化,同時加強教師培訓,深度支持教師的轉變與發展。
【關鍵詞】 幼兒園;游戲;教學;關系模式;調查反思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游戲”與“教學”在不同程度上的結合[1]。在幼兒園教育中,有兩類活動分別強調順應兒童發展和促進兒童發展,并將兒童的發展納入到合乎社會要求的軌道這兩個不同方面,他們就是游戲和教學。在幼兒園的課程實踐中,處理好游戲和教學二者之間的關系,是解決幼兒園教育中這一兩難問題的關鍵。在教育實踐中,很多問題和困惑的產生都是與不會區分或者不去區分這兩類不同性質的活動相關。如何對待游戲,如何堅持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又能自然有效地達成幼兒園教育的目標,這是擺在教育實踐者面前的棘手而又緊迫的問題。本研究基于西安市幼兒園教師的實踐調查,認為當前進行高質量、深入化的教師培訓是從根本上還原幼兒園教育、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
一、游戲與教學的關系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表現
圍繞游戲與教學的關系問題,課題組進行了問卷與訪談(包括一對一訪談與集體座談兩種形式)相結合形式的調研。
1、教師心目中的觀念
關于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幾乎所有教師都持肯定意見,但對于“玩”和“教”哪個對幼兒更有用,大部分教師認為“教”更有用。理由是“教”能讓幼兒學到東西,能很快看到能看到效果,而“玩”能否讓幼兒學到東西很難確定,尤其是不能讓家長看到預期的結果。當問到“你對游戲和教學哪一個更投入更用心”時,大部分教師回答對教學更用心,理由是教學環節比起其他環節更重要,實際上也容易把握,而對游戲則很難做到既不過度干預又不放任自流。關于“游戲是否有必要和教學相結合”的問題,教師們普遍認為應該結合,因為游戲能夠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對教師教學的順利進行、達成預定目標很有幫助。
2、教師的行為與實踐
游戲在何時會與自己的教學行為相結合,大部分教師認為在集體教學活動的導入部分很大量使用游戲的形式,在教學進行過程中如有幼兒跑神、不關注的情況發生時也會使用游戲的形式,一般在教學活動結束時也會考慮將重要的教學內容延伸到區域活動中。教師們反映教學中“借用”游戲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教師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過程中比較費時費力,
3、教師對幼兒的游戲行為的評價
教師們認為目前幼兒園更關注幼兒的區域游戲和戶外游戲了,而且認為戶外游戲教師組織與指導比較有把握,而對區域游戲不太能勝任,尤其是角色游戲與建構游戲教師認為自己布置如何指導才好,更多地情況會讓幼兒自由發揮。
二、教育實踐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
這些年來,游戲作為教學的手段,已受到了教師的重視。但有的教師為了使活動呈現所謂理想的游戲狀態,會把教學、談話甚至是生活活動都安上“游戲”的名目,這實際上是把游戲當成一種裝飾,這樣的活動往往會偏離教學目標,顯得生拉硬套甚至不合邏輯。根據課題的調研結果,經過歸類分析,我們認為目前西安市幼兒園教育活動組織中的問題主要有:
1、教師“重教學輕游戲”的觀念依然存在
教師通常能夠認識到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多方面的價值,如游戲有助于發展幼兒的知識技能、社會交往策略、積極情緒情感、親社會行為、想象力與創造力等。但是卻對通過游戲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卻沒有鑒定的信念,他們不相信可以通過游戲來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大部分教師的觀念中,教學活動因其能夠精心預設教育目標、可以有效控制幼兒的學習行為和自身的教學行為,從未相信教學活動才是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的最主要的活動形式。盡管教師承認游戲的價值,但是他們往往自然而然地傾向于認為成人為有而選擇的活動具有更高的價值。而且,教師們認為自己的專業性主要體現為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能力,而非游戲活動的創生與組織。
2、教師對游戲的理解停留在功利性價值的開發層面,無視游戲的本體性價值
不可否認,游戲本身具有其形式活潑、操作性強等特點,尤其是規則游戲因其競賽規則所能引發幼兒的參與和競爭的特點,在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方面,游戲確能發揮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游戲之所以存在至今,并非單純因其工具性價值,游戲的本體性價值更是游戲的核心魅力。
3、游戲化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通過角色扮演表現出成人化、刻板化、絕對化的指導傾向
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師對游戲控制過多,異化了游戲。教師往往是游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嚴格控制著幼兒游戲的內容、時間、規則以及游戲的發展。在角色游戲中,教師經常采取“包辦”的做法,給幼兒準備好各種游戲材料,以一定的模式導演幼兒的游戲,如規定幾種主題和角色,幫助幼兒分配角色或指定角色,角色必須按固定方式來表現,情節也要按一定套路發展。顯然,幼兒沒有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我們經常在幼兒園看到這樣的現象:在游戲開始前,教師會說,你要想好玩什么,怎么玩;在游戲中,教師會說,你不可以這樣玩,你必須那樣玩;在結束時,教師會說,你學到了什么,你以后應該這么做。正如華愛華教授所分析的那樣,“在教學計劃中,教師會詳細地安排游戲的過程,使得幼兒按教師設定的流程進行‘游戲’;在游戲的設計中,教師規定了幼兒的游戲行為,成為游戲的直接導演者,幼兒成為游戲的‘奴仆’”。
三、游戲與教學的交叉轉化,是幼兒園教育實踐的現實選擇
1、教育實踐中游戲與教學的三種關系模式
目前在我國幼兒園教育探索實踐中,逐漸發展出多樣化的游戲與教學融合的模式,根據二者融合的程度的不同,基本可分為以下三種模式路徑:
一是分離式。游戲與教學在時間段上彼此分離、獨立存在。從課程計劃表以至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組織環節,都可以看出他們的各自分離的現狀。教師一般更注重教學活動目標的達成。游戲以自由游戲的形式表現出,教師不太干預幼兒選擇游戲和游戲進程。這也是我們傳統上組織游戲與教學活動的方式。
二是交叉式。教學內容在游戲中得以運用,或在游戲中發現的問題又回到教學中解決。而這仍然是兩個獨立體。游戲可以是教學活動的先導,兒童在游戲中獲得的經驗,可以通過教學加以理性化;游戲也可以是教學的后繼活動,教學中兒童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在游戲中得以運用。在兒童游戲時,教師在觀察和理解兒童的基礎上,可以以個別或小組形式插入有益于兒童學習和發展的教學和指導。運用插入式結合方式的原則是既要有益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干擾兒童自發、自主的游戲活動,在一種活動中插入另一種活動時,應自然而不要生硬。
三是融合型。教學追隨和支持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教學與游戲之間的關系表現為“以游戲為中心的學習”,教學活動在向幼兒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師和幼兒在平等的基礎上實現著雙向的建構,通過對話、交流、交往等活動,彼此在情感態度、經驗等方面得到了體驗,教師在支持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幼兒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獲得了發展。在這里,游戲成了幼兒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同時它又是幼兒積極主動、自然而真實的學習活動。最理想的模式就是這種幼兒與教師在一起共同生活、游戲、做事,共同獲得發展。
目前,很多重視高質量教學活動的幼兒園正在嘗試著把游戲與教學因素通過交叉形式相結合,使幼兒園的非游戲活動游戲化,探討了游戲與教學結合的不同形式。當然,教師選擇以上哪一種做法,與他們的現有專業水平和幼兒園的客觀條件有關。
2、教師培訓:深度支持教師的轉變與發展
跳出傳統認識的局限,完整地解讀兒童游戲的存在及其對于教育教學的價值,厘定游戲價值在幼兒園課程中全面實現的可能路徑,便成為一種必須。在這將近一年的指南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的問題有:(1)培訓設計中對游戲主題、游戲與教學關系主題給予比重過小,有些培訓主辦者甚至隨意取消這些主題,反映出培訓設計者對于游戲也僅將其作為活動形式的陳舊觀念。(2)部分培訓中設計的游戲專題內容比較空泛,案例分析不深入,多是零散的教育案例,嚴重缺少反映教育活動連續性的大型案例。反映出來自西安市幼兒園園本性、原創性案例的缺失。(3)培訓形式多是講座式、講授式,缺乏讓學員深度體驗、深度參與、師生互動式的參與式培訓?;谏鲜鰡栴},今后的培訓可從培訓設計、游戲主題的培訓內容、培訓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培訓設計主要涉及到培訓管理者的理念,培訓管理者應該深刻認識游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加大游戲主題在整體培訓框架中的權重,甚至可以嘗試進行教師游戲組織能力提升的專項培訓,并且要吸引園長和其他幼教管理者參加。這也是一個重要信號的釋放,即讓廣大一線教師從培訓課程設計中就能體會游戲對于自己專業能力發展的重要性。
其次,開發科學有效、系列化的游戲專題,本課題組目前開發并已經使用的專題有:“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精神解讀、關注游戲、關注兒童的游戲精神、實踐幼兒園的游戲生活、游戲與玩具等。
最后就是游戲培訓形式的改革,實踐參與式培訓。我們必須改變以往局限于普通教室里的講座式培訓,直接將培訓舉辦在幼兒園的教育(學習)現場,并為培訓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材料,便于學員們隨時發起和組織游戲觀摩。這樣既激發了學習者的積極性,又能真切地把所學加以分析應用。除此之外,更要改變學習參與者的角色,改變以往單純的師生關系,培訓者既是老師,更是主持人、學習同伴、發問者和畫龍點睛的人;被培訓者需要動腦、動手還用動情,做到全身心的參與。
【注 釋】
[1] 朱家雄.“通過游戲的教學”與“包含教學的游戲”—二談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J].幼兒教育2008(8).
【參考文獻】
[1] 黃進.體驗為本的游戲[J].學前教育研究,2006(8).
[2] 彭海蕾.論幼兒園游戲教學的實踐策略.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5).
[3] 華愛華.“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踐反思.幼兒教育,2009(4).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教育;學習方式;游戲
在幼兒學習中,理想的方式是要注重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科學領域,要通過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獲得以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的深層價值,實現有利于幼兒終身發展的長遠目標,使幼兒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方法,凝聚科學精神。新綱要頒布后,幼兒園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特別是在組織策略上,最明顯的變化是從“教中學”轉向“做中學”,讓幼兒親自動手、動腦獲得直接經驗,重視幼兒科學探索環境的創設,重視在幼兒興趣點上生成教育活動。
但在具體實施時,教師理想的觀念與現實行為的矛盾導致知行分離、言行脫節——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困難;在操作上也往往顧此失彼,具體表現為四大弊端: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選擇上多預設,少生成;在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學習方式上多傳授,少探究;在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內容上多知識,少智慧;在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組織形式上多正規性科學活動,少非正規性科學活動要開啟幼兒的科學智慧,需要在科學游戲之中自然生成有利于幼兒成長的科學思維方法,其基礎是科學意識、科學態度的養成。這就要求以游戲化學習為核心,在諸如一日生活、課堂教學、區角活動等學習場景中,衍生出探究式學習、生成式學習、驗證式學習、生活化學習等形式,以簡單科學思維方法,自覺地滲透于學習活動之中,逐步促使幼兒科學意識、科學態度的養成,并保持幼兒科學興趣、科學理念的不斷發展。
1 以游戲化統合幼兒學習的構思
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要解放幼兒手腳,給予他們充分的擺弄、操作、嘗試、發現、創新的機會與空間,使他們的科學認知水平有提高,對科學活動有濃厚興趣。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發展的多樣性、差異性等特點,在游戲中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這是游戲本質所決定的。因為游戲是活動者內在動機的活動,不受活動以外的目標控制,活動的目的就在于活動本身,因而是自由的;游戲是活動者自主的活動,它不受活動以外的他人控制,因而它是符合自己意愿的一種活動;游戲是注重過程體驗的活動,它不受結果評價的制約,因而它營造的是一種輕松安全的氛圍;游戲是在個體原有經驗基礎上的活動,它無須承受過于超越自己能力的行動,因而游戲更多的是一種自我表現;游戲是個體作用于環境的活動,在操作物體的動作中建構經驗,因而它同時是一種自發的學習,具有促進發展的功能。
因此,在游戲化的學習方法中,不存在任何強制性的迫使,玩與不玩,玩什么,怎么玩都是由游戲主體自主選擇自主決定的。游戲化的特點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游戲不再是生存必需而是自然必然性的超越,,以游戲方法是發展幼兒主體性的適宜途徑,是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在科學領域中運用游戲化學習方法可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利用這種方法與因素編制的教學游戲能很好的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2 基于“游戲”的幼兒多元學習的實施
在幼兒學習活動中,以游戲化為基本理念的學習,是以幼兒身心發展為基本依據的,以幼兒科學思維方法的養成為基本目標,從而形成以探究式學習、生成式學習、驗證式學習、生活化學習為基本形式的多元學習方式。
(1)探究式學習:在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幼兒進行觀察、探究之后,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會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還有一些處于半意識狀態的東西,比較淺顯單一,這時就需要通過思考和運用適當的表達方式形成想法,通過交流來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征和關系,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 探究式學習能讓幼兒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等各種感官去觀察這個世界,從而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歷“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三個過程。它是一種以問題為依托的學習,也經常被稱為“問題導向式”學習。作為探究式學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除了問題的提出外,還包含問題的嘗試解決、問題解釋的形成、問題解釋的評價、問題結果的評價和交流等五個層面的內容。
這種學習方式主要是為了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態度,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廣闊的空間與充分的時間,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鼓勵幼兒在尋找資料、調查采訪,實驗操作等動手、動腦、動口的探究過程中掌握有關的知識與技能,體驗探究的樂趣,從而使幼兒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過,這種特點也決定了探究式學習方式比較適合中大班幼兒。
由于小班幼兒受年齡特征的影響,缺乏探索的能力即獨立性,因此在實施探究式學習過程,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經驗水平,有計劃有步驟地從保護、滿足、鼓勵幼兒好奇心、求知欲入手,激發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孩子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幼兒能不斷的動手操作、體驗探究的樂趣,從而使幼兒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幼兒科學探究教育活動中,更重要的是促使幼兒形成獲取知識的興趣、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探究式學習的展開,概括來說,有三個方面是值得我們注意和把握的:
一是幼兒探究式學習要以興趣導入為條件,即要強化游戲在探究式學習中的作用。因為,幼兒身心年齡特點決定了探究式學習是有別于成年人的,也有別于中小學生,它更注重感性認識,更需要情感投入,更講究情境的營造,以激活幼兒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學習需求。
二是幼兒探究式學習需要教師的價值引導和資源支持,即要依據幼兒的思維水平來設計相關探究要素,提供探究的資源,引導探究的方向。這是因為幼兒畢竟是一個缺乏社會經驗、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的群體,組織與引導是教師的應盡職責和義務,這也是促使幼兒進入探究境界的有效保障。
三是幼兒探究式學習需要情感保護。由于經驗的欠缺和獨立學習能力的薄弱,他更容易遭受探究過程的挫折,失敗是難以避免的,甚至有可能很難找到成功感,由此,教師在引領幼兒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時候,切不可只關注那些成功者而忽略了失敗者,恰恰是那些失敗更需要教師的關注和呵護,才能促使這些幼兒在失敗中感受關愛,才能在不斷失敗中找到探究的樂趣。
(2)生成式學習:在幼兒園教學中,生成性學習是指在師幼互動過程中,通過教師對幼兒的需要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的及時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教學活動,以促進幼兒更加有效地學習的一種方式。它既不是教育者預先設計好的、在教育過程中不可改變的僵死計劃的執行,也不是幼兒無目的、隨意、自發的活動,而是一個動態的師幼共同學習、共同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真誠的態度和為幼兒發展服務的心與幼兒進行平等對話,并根據自己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感受、興趣與需要等作出的及時價值判斷對教學行為與思路進行機智性調整,以師幼對話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使幼兒得到全面和諧發展的過程。生成性學習的主體是幼兒,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依賴于幼兒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充分預設,精心設計靈活的預案,改變以往為教而寫教案的意識,應對幼兒在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從多方面進行預測更多的可能,并準備應對策略,以便在活動中生成相關問題時能夠及時靈活合理調整教學預案;而且要對幼兒在活動中發生的、教師未預料到的、幼兒感興趣的、有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問題生成新的活動繼續進行探索,更好地提供幼兒自主學習、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從呈現內容和生成價值分析,生成式學習需要把握這樣一些原則:
一是時機的把握。時機來自何方?應該來自幼兒的學習情境之中,它可能是幼兒學習過程中的以外事件,如案例7中的玩具倒翻,也可能來自問題的出現,如案例8中出現的情景。不管是何種時機的出現,都需要教師的靈活處理,智慧把握,并且加以組織引入科學思維方法的運用。
二是目標的把握。生成的時機是多種多樣的,但在考慮適合于幼兒需求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學習目標的一致性。如果生成出的問題與學習目標毫不相干,教師就不必跟著幼兒走,可以巧妙地一帶而過,擱置不管。如果生成出的問題有利于達成學習目標,即使偏離原來的預設,也要跟幼兒的需求走,而且要充分利用這難得的生成來為達成學習目標服務。處理得好,就能化尷尬為精彩。
三是過程的把握。幼兒的生成式學習依然要強調游戲性,在學習過程中體現游戲性的設計是教師的必然選擇。在案例8中,所生成的轉轉轉——變變變——猜猜猜——滾滾滾等環節都充滿了游戲的意味,卻又在游戲中引導幼兒進行有意義的探究,使生成式學習在探尋數字規律中獲得科學思維的發展。
(3)驗證式學習:幼兒的學習不僅在探究,也在驗證著他所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有時可能是因為“知其然”而想進一步探索其“所以然”,有時是因為有許多猜想或假設而想通過一定的方法來檢驗自己的想法的正與誤。驗證式學習,對于幼兒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但又是富有興趣的。他不僅是在探索,更是在科學思維方法的運用,并且在運用中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意識。幼兒需要用自己的體驗來驗證生活經驗積累的正確與否。而且通過驗證正確認識事物的特點,從而認識倒科學的嚴密性、真實性,以激發幼兒對科學學習的熱愛之情及正確態度的養成。
(4)生活化學習: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科學(含數學)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科學教育要生活化。因此采用生活化的學習方式,結合生活化的情境,開展科學教育,能讓幼兒輕松自如地感知科學現象。教師要有意識的、有目的地運用這一學習方式,利用生活素材讓幼兒積累科學感性經驗,引導幼兒在有意無意之間,通過各種感覺通道感受來自生活的各種科學信息,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科學的簡單知識,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因此,生活化學習是指幼兒園的課程不僅應選擇幼兒生活作為教育內容,而且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寓教于生活之中”,讓幼兒在生活中進行學習。這是幼兒園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而核心的理念,也是當今教育“向生活世界回歸的”這一思潮在課程中的折射。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惑,這些問題和困惑不是幼兒學習的障礙,而是幼兒學習的內容、時機、方式,這個過程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生活既是教育的內容,又是幼兒的學習方式。
例如,探究年歷秘密的過程整整持續了兩周,孩子們不僅知道了可以掛的是掛歷,桌上擺的是臺歷,而且隨著興趣的發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成活動中了解了各種數字的含義,還能熟練找到父母、同伴、以及自己的具體生日。可見,依幼兒興趣而生成活動的學習方式,為幼兒在自主建構中提供了自我探究、模仿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細致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概括能力。
這里其實蘊涵著正規性科學學習與非正規性的科學學習結合,既有教學活動時間的學習,又有課外時間的學習,使得生活化的學習成為一種可能。在現實的情境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記錄、推測、關聯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類似這樣的問題情景,就發生在幼兒一日生活的細小環節中,說明幼兒生活中確實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教育目標和時機。正是巧妙利用幼兒一日生活的環節,讓幼兒輕松的感知各種數理現象,既可讓幼兒獲得初步的知識,又可逐步提高幼兒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