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4: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字】初中;地理教學;困境;對策
【中國分類號】G633.55
新課改的實施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改變,對初中地理更有著極大的影響。以新型的教育理念及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加強學生對地理文化知識的興趣和掌握能力。初中地理主要有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兩大板塊,這兩部分都和高中知識有很大關聯,甚至影響著學生的高考。所以,要加強對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視,提高學生地理方面綜合素養。
1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困境
1.1地理教師師資力量不足
原來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地理曾被作為邊緣學科,很多學校地理教師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地理課堂秩序往往比較其他專業課程而言比較散漫,而教師卻無能為力,當然,有些學校也缺乏相應的專業的地理教師,很多初中的地理教師并不是專業的,并不能帶領學生學習深層次的地理知識,只是單純的講解課本內容,教師都不具備專業的地理知識,可想而知,學生學習的結果固然是片面的,這樣不僅沒有做到實施新課標計劃,同時也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的奧妙,不能對其產生興趣,進而無法高效的有效地學習地理知識。
1.2教學設施落后,部分學校對地理教學不夠重視
雖然地理作為教學大綱要求出現在初中學生的課表上,但是有些學校并沒有真正按照要求嚴格執行。沒有專門的地理教研組,平時也沒有安排教研活動,而且學校對于地理教師的要求并不高,沒有公開課來督促教師,使教師無法保證教學質量。當然,還有很多學校的教學設施不夠完善,地理學科是一門直觀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地理知識,讓地理的學習更具生動性,讓學生更好的接受。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并沒有配備相應的設施,甚至最基本的地理教學用具都沒有,很難達到教學要求。
1.3教學方式陳舊,學生不重視
新課改要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變過去的被動的接收知識的學習模式。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重要的是使學生對地理學科感興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鍛煉學生的探究精神,不能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被迫或有壓力,經常帶領學生進行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當然,由于多方面原因,大部分學生對于地理學科學習不夠重視,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大多將精力放在主考科目上,對于地理,以為只是簡單的背背就夠了,不能深入的探究地理知識,掌握的自然也不扎實,理解不夠通透,導致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低下,不能很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2有效突破初中地理教學困境的對策
2.1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新課改的事實,對初中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能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要摸索適合學生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地理學科,要求教師不僅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更要在專業性的基礎上注意拓展地理相關知識,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將學生所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另外,對于部分學校教師不夠專業的問題,學校應該為教師建立學習的平臺,讓初中的地理教師互相交流,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更能研究解決地理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安排講座、公開課等交流模式,全面提升初中地理教師的專業素養。
2.2加強對地理學科的重視
很多學校不僅沒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更在地理學科的教學設施上存在漏洞,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對地理學科都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缺少相應的輔助設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針對地理課本中信息量較少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上網查資料,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將信息進行整合,使其更加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在學習走進國家―法國、美國等章節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下載各國家的標志建筑,歷史任務等,搜索民俗民風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當地文化。從各方面加強對地理學科的重視,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轉變地理不受重視的現狀。
2.3培養學生興趣
對地理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通過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才是每位教師的目標。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到的是輔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作用,教師要明白,培養學生真正的對地理學科感興趣,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有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積極地探究地理知識,讓學生從各方面深入了解地理知識。
3小結
地理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也是為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奠定基礎,所以,初中的地理教學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積極地克服,完善教學方式,讓初中地理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殷云霞.淺談新課標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J].時代教育,2010,7(5):156-158.
關鍵詞: 初中地理 高效課堂 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學模式得到了改善。初中地理教材的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將這一學科分為自然和人文知識兩大塊。尤其是對于初一新生來說,之前接觸過的地理知識甚少,特別是自然地理這一部分,它比較抽象,難度比較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例如人教版的第一章講的是地球與地圖,第二章是陸地和海洋。這就需要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世界這個概念,老師可以引入世界各國很多最熱最新的新聞事件,通過講解使師生、生生共同探討。這樣的課堂不乏熱鬧,可熱鬧后要把學生的思維聚攏到這些知識點上是重中之重。例如:馬航MH370航班的丟失,這些乘客是來自哪些國家,這些國家分別位于哪些大洲、瀕臨哪些海洋、海陸位置如何、哪些國家是陸上相鄰、隔海相望,哪些位于北半球抑或是南半球,等等。以這些問題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地高效準確完成地理題,從而打造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下面對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高效性進行探索。
一、精心設計導入,增強吸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全神貫注的積極思維;有了興趣。就有了探索奧秘的勇氣和毅力;有了興趣,學習就會充滿熱情,因此,應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濃厚興趣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該有的放矢,拋磚引玉,講好每一節課,增強課堂魅力。講好每一節課要特別注意新課的導入??刹捎酶柙~、謎語、動漫圖畫、創設情境、寓言故事等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通過觀察抓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努力尋求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學生在高效的課堂氣氛中將知識點融會貫通,并且合理記住重難點。這對于教師來說,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使整個課堂實現了雙贏。教師還可以應用簡潔、風趣、恰當、幽默生動的導語,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使其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形成教學。比如,我在講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中的第二節《中國的省級行政區》時,先讓學生觀察一些省區的輪廓,然后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進入課堂情境中。形象記憶一些容易記住的省份,如黑龍江省像只天鵝、像只展翅飛翔的老鷹、山西省像平行四邊形、陜西省像一把鑰匙或者跪著的兵馬俑、山東省像攥起右手伸開拇指的拳頭、青海省像只兔子、海南省像個菠蘿、湖南省和江西省像兄妹的頭像、遼寧省像個大問號,等等。在本課小結時采用七字歌讓學生記住省份。如: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二寧青陜甘,云貴西四北上天,內蒙臺海福吉安,還有港澳好河山。(“五江”指江蘇、新疆、江西、黑龍江、浙江;“二寧”指寧夏和遼寧。)對于這些輪廓“四不像”的省區,記憶時不能“心急”,經常看看就可以記住。還可以找一張彩色的中國地圖,貼在家里或者宿舍床的墻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一個有深度的問題的提出,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探索的興趣,還可以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但要圍繞本節所講的重點知識點,而且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問題的設計才具有說服力,才能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欲望。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日常生活知識都離不開地理知識。比如很多火車票都與地理知識有關聯性,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字母K(快車)、T(特快)、D(動車)、Z(直達)和T176等引出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日趨完善的立體交通網》這一節關于鐵路線和運輸網絡。一切關于交通網的地理知識都會以對問題的興趣為目的,從而將知識清晰化、系統化,深刻記憶。教師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達到了事半功倍的結果。
三、利用小組合作,精心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在高效的學習中,更應重視培養自主性責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在學習中,組織指導學生加強合作學習,為小組合作提供有利條件,使合作交流成為互助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課堂上學生除了個體自主學習、自主練習外,還要進行討論交流,前提是在各互助學習小組內進行。這種方式,可使學生受到啟發。研究表明,學生處于積極主動探索狀態下,對于知識的記憶和能力的獲得效果最佳。
為使每一處學校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地學習,學科教學必須“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所面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劃分教學內容和學科能力的層次。我們認為中學地理學科能力可分為下列三個層次。
一、掌握知識的能力
知識的增長是以能力為媒介的,而能力的發展又以知識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一定條件下,還可相互轉化。由于基礎知識是地理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因而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也自然成為地理學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維發展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又可分為三級:
(一)識記地理知識的能力
從本質上講,知識屬于認識范疇。識記地理知識,即對要求識記的地理知識獲得感性認識。具體要求是:第一,對要求識記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間分布等,獲得初步的認識,即能說出它的要點、大意。第二,對于大綱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脈、河流、城市等名稱)能夠準確地寫出,并能在地圖上填注或從地圖上找出。第三,寫出大綱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數據,并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
(二)理解地理知識的能力
理解知識是在識記的基礎上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律獲得理性認識,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含義或現象。
(三)建立地理知識結構的能力
該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夠運用歸納、分類辦法將獲得的地理知識按其內在聯系,把它系統化(列出知識結構)。如教學“中亞概述”一節時,按教材順序完成教學內容后,小結時可列出下列知識結構:
“中亞概述”知識結構
按照一定的認知規律,將獲得的知識按一定的方式總結出來。例如:學習西亞石油資源時可以“一、二、三、四、五”為線索將有關的知識形成一條知識鏈。所謂“一”是指一條以波斯灣為中心南北延伸的石油帶,所謂“二”是指陸上和海上石油運輸線,所謂“三”是指1/2、1/4、90%三個數字,所謂“四”是指四大產油國,所謂“五”是指五大輸油路線。
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即運用已獲得的地理知識分析、綜合、比較地理事象、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根據思維方式的不同,這一層次的能力可分為下列兩個級別:
(一)分析判斷能力
指通過對復雜的地理事象的分層、分類剖析,認識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聯系和特征。例如,根據非洲大陸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斷非洲地勢的傾斜方向。
(二)綜合(概括)能力
思維的一大特點是高度概括性。人通過思維,就可以認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夠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聯系,并由一事物的發展變化經推測另一事物的發展變化。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認識地理事象的基礎上,善于揭示他們間的本質聯系和發展規律,擴大學生對地理事象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其認識能力和創造力。如,通過對資源、交通、勞動力、市場、環境、技術等影響工業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國的魯爾地區為什么會發展成為一個重要工業區,就能夠對其它任何一個地區(特別是自己家鄉)工業發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設想。
三、形成地理觀念的能力
觀念,即思想?!案行哉J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們對地理事象和地理問題的本質的認識,是對地理內在規律的理性認識,也是對地理知識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它規定和約束著人們地理思維的方向,從而保證了地理思維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健全基本地理觀念是中學地理教學在認知領域的根本目標。
我認為當前初中地理教學要著重培養下列基本地理觀念:
(一)整體觀念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觀念。地理環境每一要素的變化都會引起該系統中其它因素的相應變化。
(一)教學過程需要樹立“生活地理”的教學概念
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十分的強,其中包括了自然、社會等等很多的知識,內容十分的全面,所含的知識覆蓋面也十分的廣。其中很多的知識如果僅以平面去想象立體的空間、以枯燥文字去想象外面的精彩的世界,這樣是遠遠不夠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能夠幫助我們去理解地理知識和問題。為此,我們地理教師必須要樹立起“生活地理”的教學概念。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夠過于的依賴于教材,也不能夠迷信教材,我們必須要盡可能地將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課堂,讓學生們學會從日常生活中去認識地理,同時還能夠將課堂中的知識在生活中進行運用,例如出門后如何分辨東西南北,了解家鄉各種信息等。只有有效的將地理知識與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才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感知身邊的地理現象和事物,從而更好的激發他們的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資源
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資源是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的基礎。教師應善于把握教學內容的核心,勇于突破教科書,從學生的生活中充分挖掘不同類型的教育資源,擷取學生感興趣的典型事例讓學生剖析,設置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情境讓學生探討,架起生活與知識、生活與感悟的橋梁,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學習、發展。 要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資源就必須要充分的結合鄉土資源。例如在教學《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時可以在教學中加入一些我們南京相關的知識設計以下的問題:
(1)南京處在長江的什么位置;
(2)長江沿岸地帶東西部地形的差異以及地勢的變化如何,南京又具有什么特殊的特點;
(3)南京的氣候特征如何;
(4)南京有什么特殊的資源;
(5)總結南京有什么優秀的可供利用的資源。如果課上學生們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就讓學生們課后從其他的途徑進行了解,然后在給出時間進行統一的解決。通過這些問題的穿插,讓同學們更加的了解我們南京的地理特征。
(三)讓學生學會運用生活經驗分析地理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如今因為社會的發展,外界社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僅靠死記硬背雖然能夠拿“高分”,但是學生們卻得不到任何能力的提高,他們也很難得到社會的肯定。如今如何提高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所有學科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初中地理學科也不能夠例外。地理中有很多的問題所涉及的面都十分的廣,這就要求他們必須要有更高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所以應該讓學生學會運用生活的經驗去分析,通過生活的感受去思考,從而真正的提高他們理解地理知識,提高個人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眾多的人口》的時候,如果僅僅是泛泛而談、照本宣科我國有多少人,人口多又帶來了什么樣的問題,學生們就會感受到很空洞,因為他們從小就在良好的條件下,對這些根本就沒有什么切實的體會,因此對這些知識即使當時背得滾瓜爛熟,不用多久也會忘記。因此,我們不妨設計以下的一些問題:
(1)我們江寧區有多少人,南京市有多少人,南京全市總面積是多少;
(2)全國像南京這樣的一級城市有多少;
(3)南京的人口增長如何。然后在通過這些問題延伸到全國,這樣就會讓學生們對我國的人口情況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一、在課堂教學中從鄉土材料導入,使學生能順利進入學習狀態
目前,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編寫,這種方法將地理課的綜合分析和具體分析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習能力的培養。但是,教材往往是具有全國性的,甚至是具有世界性的,有的內容學生沒有接觸到,有的甚至聞所未聞,對教材內容、知識點十分的陌生。地理知識中一些抽象、復雜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難于理解,造成學生學習的障礙,形成難點。而有些問題雖然就知識本身并不難,但教師感到難教,不知從何說起,不知怎樣才能講明白,這些地方往往也成為教學的難點,盡管老師在講臺上費盡心機,學生還是一片茫然,那么,怎樣才能使這些問題化難為易呢?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能從學生最熟悉的鄉土地理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對鄉土地理耳濡目染,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教師在課堂恰當地選擇家鄉的地理案例,加以引導,從而拉近學生與地理課程的距離,啟發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那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教學效果更為顯著。比如在學習世界語言時,課本中的“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種語言,其中大約有30%有文字,70%沒有文字”。怎樣才能讓學生容易和真正的了解這句話的意思?我首先請同學們用本地的、不同的方言說出一句話,并用本方言文字寫出來,這樣就有好多的同學是不能用本方言文字寫出來,能寫大多是用漢語來寫的。再讓同學們交流、對比哪種語言有文字,哪種沒文字,最后由我來總結出本地的語言哪種有文字,哪種沒文字,這樣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又如在講世界的聚落時,我就充分利用鄉土地理來設置情境問題進行教學。農村學生來自各個自然村坡,有的村坡僅有幾戶人家、有的幾十戶、有的上百戶,另外大多學生都到過農村的集鎮、縣城、甚至到過省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村坡有多少戶人家,約有多少人口,自己的村坡大還是集鎮大?然后我再小結,不管自己村坡有多少戶人家,有多少人口都是一個聚落,也不管城鎮和城市有多大它同樣是一個聚落。
二、結合課堂教學學習鄉土地理知識,積累鄉土地理信息
農村學生雖然身處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可是他并不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該把教學內容與鄉土地理有關的知識點結合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鄉土地理知識,使學生不斷地儲備鄉土地理知識。從鄉土地理導入新的知識點,又從新的知識返回實在的和生活中的鄉土地理,學生能更容易的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比如,在學習世界氣候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想幾天來學校的天氣情況,是否下雨,氣溫的高低,再讓學生回顧一下,我們家鄉是春節(過年)冷,還是現在冷,什么時候氣溫高,什么時候氣溫低,導入新課程,學習后我又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指出我們家鄉是屬于什么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并以我們自己家鄉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征作為參照,讓學生更能真正地了解世界各種氣候類型、氣候特征。
三、利用課外學習鄉土地理知識,養成觀察鄉土地理習慣
鄉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要善于把在生活中和活動中,發現有與地理課相關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象加以比較、總結。比如:當地的氣候有什么特征,屬那種氣候類型,農業生產以什么為主;本地區流行多少種語言,是否有文字等等。在每一個章節的教學中,我們要作好備課工作,深入鉆研教材,并且思考當地哪些材料與本課內容相關,如何把鄉土材料與課本內容結合起來,怎樣才能達到那些教學目標等。同時要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給學生如何觀察本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比如觀察的順序,由近到遠,又要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觀察后要做比較和總結。
結合鄉土地理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實的地理知識基礎,又要具有把地理知識運用于觀察鄉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也要求具備豐富的地理知識,具備良好的地理素質,才可能在實踐考察中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有目的的布置一些課外作業,讓學生對鄉土地理進行觀察。比如講授氣候,就可以讓學生對學校或者家庭周圍的氣候情況做觀察記錄,包括溫度,降水等。對一年的氣溫、降水總趨勢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印象,也可以向長輩請教。那么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際調查,他們對于我們當地的氣候狀況就會有很深刻的認識,從而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我國的氣候特點。適時的教育中對學生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來說,就是終身受用的知識。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學生活動;有效性;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3-0257-01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許多老師已經深刻認識到,一節課成功與否,不僅要看老師的教學環節設計如何,而且還要看課堂中學生的參與情況、互動情況。因此教師開始逐漸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主要精力放在設計更多的學生活動來增強學生的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但是通過本人聽課以及自己上課的體會,發現我們設計的學生活動大多是停留于形式,例如為了上課時為有學生活動這個環節而把一些簡單易懂,無需討論的內容也列入課堂討論的范疇,使課堂討論泛濫成災,浪費了時間,也有把一些難度大的內容讓學生討論,從而使學生覺得高不可攀,喪失信心??傊瑸榱嗣つ宽憫抡n改,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學生活動的內涵,從而丟失了課堂中最寶貴的一點,就是有效性。而評價一節課學生活動的有效性,就是要把學生有無進步或是發展作為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學生活動設計的有效性,讓地理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地理課堂學生活動設計的有效性呢?下面談一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1.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作用
所謂"活動的有效性",是相對于活動的無效或是效率低而言的。有效的學生活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活動后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因此,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能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教師的引導下,師與生的和諧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合作,有效的活動還可以消除學生在地理課中的疲勞,在活動中獲取地理學習的樂趣,使學生更主動地去汲取新知,從而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真正意義實現高效課堂。
2.初中地理課堂有效的學生活動應該遵循的原則
教師要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要實現課堂學生活動的時效性,在備課時就要在活動內容、活動方法、活動時間、活動效果、活動約束機制和活動說明等方面做充分的考慮,做到既要備教材,又要備課堂,還要備學生。
2.1選擇合適的學生活動內容。在選擇學生活動內容時,應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安排來認真確定每節課的學生活動內容。選擇學生活動內容一定要本著有趣味性,易開展的原則。不能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而丟掉學科本身的嚴謹性,也不能為了顯示設計者的水平而選擇難度較大的內容,是學生喪失活動的興趣。
2.2設計合理的學生活動形式?!墩n程標準》中提出要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中地理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的形式主要有:(1)學生思考,教師點撥;(2)學生討論,教師引導;(3)教師指點,展示練習;(4)角色扮演,寓教于樂??傊?,有效組織學生活動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每個班學生的實際水平等因素,靈活運用。教師務必做到兼顧設計學生活動以激發學生興趣和突出重點難點兩個方面。
2.3合理把握學生活動的時間。有效性是指"有效果"和"有效率"兩個方面,在課堂上,在本著學生活動的時間略超過教師授課時間的原則基礎上,教師得合理把握學生活動的時間,若不能準確,往往會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有效果,但卻沒有效率,當然不可能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成既定的教學任務與目標。
2.4有效的約束機制。為了保證活動有效地進行,課堂需要紀律、秩序和規則。一個吵吵鬧鬧和秩序混亂的課堂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應先維持班級的紀律,是有效學生活動完成的保障。
3.初中地理課堂有效的學生活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課堂導入環節學生活動設計的有效性。新課導入設計是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環節,而且導入不僅只在于一節課的開始,在每個知識點的講授之間,知識點間的過渡和新知識的導入也同樣重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勢必要求對傳統的教學導入方法作出改進和創新。我認為新課導入中有效的學生活動應該符合下面幾個要求。(1)新穎性(2)直觀性(3)趣味性。
案例1:在學習"地球運動"一節時,先讓學生結合多媒體展示觀察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然后分別讓兩位學生扮演地球和太陽,表演自轉和公轉。從中掌握自轉的方向、中心、周期、產生的現象,進而導入所學知識。
案例2:在講"地圖"一節時,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比例尺、方向、圖例,讓他們介紹各自的情況。教師要和學生共同動手實踐,引起學生的學習和動手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引進所要講的新知識。
3.2新知識探究環節學生活動的有效性。教會學生讀圖、用圖,學會分析地圖中隱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課標"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貫穿于整個初中地理教學。所以初中地理課堂中許多重要知識的獲取都是從地圖中總結出來的。教師可以圍繞讀圖、用圖、析圖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總結新的知識。
案例3:在學習《西亞》一節時,我選擇將西亞的石油輸出路線作為本節課的學生活動內容,設計學生活動:如果你是日本、美國、英國石油公司的總裁,要從西亞進口石油,有哪些航線可以選擇,各航線經過哪些海峽、海洋、運河?引導學生結合"世界石油輸出路線示意圖"找出將波斯灣的石油運往這三個地區的路線。使得學生積極參與讀圖的活動當中,學生活動效果顯著。
3.3課堂小結環節學生活動的有效性。對于一節完整的地理課堂來說是有始有終的,而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教學內容終了的提煉升華和概括梳理,教師利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小結的過程中更好的構建自己的地理課堂知識結構體系,充實自己的地理課堂知識。所以說,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小結也只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案例4:在學習完"非洲"一節時,可以設置疑問讓學生展開討論:談談非洲的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帶來了哪些不利的影響?引導學生結合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環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討論,在有效的學生活動中完成本課的總結。
由此可見,初中地理課堂有效的學生活動存在在于日常的地理課堂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教師盡可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地理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通過行為活動的積極參與帶動學生思維活動的參與,最終達成學生課堂思維活動和學習行為活動的高度統一,促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效的構建和完善自己的地理認知結構和思維中地理知識框架體系。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每一位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教學能力,才能設計和組織有效的學生活動,也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行動形成自己的地理理解力時,才能真正懂得地理,學好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熊世培; 淺談地理課堂中學生活動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3年10期
[2]顏美紅,潘麗云;學生課堂活動有效性研究[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7年 第11期
關鍵詞 教法探索;培養;能力
一、自學指導法
葉圣陶曾指出:“教是為了不教?!睘榇?,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為教知識不及教求知的方法,即“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尤其是地理新教材中增設了很多插圖以及“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之類的活動,與教材中的知識點密切配合,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設了極好的先決條件。教學中我鼓勵引導學生去嘗試自學,體味成功的快樂。自學指導法的主要操作是:向學生公布自學提綱,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質疑、講評、總結,從而獲取新知識。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獲取新知的過程,得到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嘗到自學的樂趣。只有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才能想學、會學、樂學,為終身繼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學生的思維、記憶、想象、操作等綜合能力,才可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學生講課法
所謂學生講課法,其過程有三步:課前自讀備課、學生上臺講課、師生共同評課。具體做法是:課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將講課的內容及時間分配給學生個體,制定講課程序表,進而讓學生認真備課,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學方法。注意給困難生當好參謀,共同備課。學生講課:每節課按講課安排表,讓講課學生大膽走上講臺執教、答疑。師生認真聽課、做好筆記,接受講課學生的組織教學。師生共同評價:根據學生的講課水平和自我接受知識的情況,給執教學生以等級評價。教師作簡明的講評小結,肯定優點,指出值得改進的地方。采用學生講課法,使學生每人都有上臺表演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的個性,他們講課,大家都有新鮮感,加之聽課和評價的要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成熟動機和鉆研課本的積極性。它使學生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愉悅,滿足了表現欲,鍛煉了語言表達力,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三板教學法
所謂“三板”,即板圖、板畫、板書。三板教學法是地理教學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中占著重要的地位,起著重要的作用?!叭濉笔且粋€鮮明的、延續的、直觀的信號,它把抽象地理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了?!叭濉苯o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學生享受了圖文并茂的藝術美。
四、課堂激趣法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準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掛圖,圖片,標本,有時借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如:地形剖面圖、鋒面雨的形成等。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我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如開展研究性學習,地理小論文,野外考察,調查報告等。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五、專題活動法
地理教學要開發校本課、鄉土教材以強化“雙基”,培養能力。專題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愛我家鄉的情感。如組織學生組織學生到校外農田、山林考察,并用搜集來的素材撰寫環境論文、畫環保漫畫、辦環保板報。讓各種小制作、小發明、小漫畫的花朵綻開,豐富民中的校園文化建設,陶冶學生的心靈,激發愛我江口,愛我家鄉的熱情。
六、現代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