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4: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在校大學生的成長歷程來看,他們從接受幼兒教育開始至高中畢業,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安全科學理論知識教育。從知識結構來看,缺乏系統的安全科學知識;從能力結構來看,缺乏解決各種復雜問題和矛盾的能力,社會閱歷淺,承受能力差,欠缺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各行各業都有自身的安全需要,如果一個大學生不具備基本的安全意識、安全常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則將很難面對成長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和考驗[4]。目前,我國高校安全科學教育僅僅局限在安全工程專業,且是大安全觀教育。實踐證明,各個專業的高校生,包括文科生都應學習一些有關安全科學的理論知識,懂得安全的原理和本質。因此,只有經過了系統案例科學知識教育的人,才能更好地深層次發現安全隱患,識別重大危險源?,F在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加強大學生的安全科學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使其真正成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已經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2.高校中安全科學的教學目標和原則
2.1教學目標。高校中安全科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介紹正確的安全思想,并使大學生能夠牢牢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用系統的安全科學理論知識武裝大學生頭腦;讓他們在現實生活、工作中能夠識別、解決安全問題。安全科學課程首先要培養大學生形成安全意識和觀念,根除他們錯誤的安全觀念和沒有安全的安全思想;將“生產必須安全”、“安全是投資而不是消耗”和“生產與安全雙贏”的正確觀念植入他們的心里。其次應引入國外先進的安全理念,介紹國外完備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使大學生在以后不同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具有特定的安全觀念,產生不同的安全認知和態度,進而做好對安全的規劃、決策、管理和指揮。在具備了安全意識之后,學習一定的安全理論知識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理論上,要學習安全法律、法規,懂得事故為什么會發生,事故有哪些類型,針對不同的事故類型采取哪些預防措施,事故發生后應該做何處理,日常工作中如何識別危險源,等等。
2.2教學原則。安全科學理應看做是一門像法律基礎課一樣的基礎課或工具課,文理科專業都應開設,讓學生學會拿起這把工具在工作中保護自己、他人和國家的財產安全。安全科學作為大學教育中的一門工具課程,課時不宜太多,教學時間一般為一個學期。旨在讓學生形成安全概念、樹立安全意識,了解安全法律法規。具體的安全技術與管理還是由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完成。大學教育中,如一些礦業、化工、建筑、石油、交通和冶金等子學科的專業,在講課過程中應該結合專業課的相關內容進行授課,課時可以適當多一些。安全科學課程的講授任務應該由高校專門配備安全專業畢業的專職老師進行,有些課程最好能夠和相關專業課老師一起講授。
3.高校中安全科學的教學內容
3.1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目前對安全科學的研究是運用系統工程原理進行的,即對生產中的安全問題進行系統預測、系統分析及系統評價,并采取系統控制,所以應向學生介紹系統和系統工程的概念。其次必須讓學生掌握事故理論,了解生產中的危險性是怎樣變成事故的,要講授事故的涵義、分類及構成要素;事故的影響因素和原因;事故模式理論;事故的發展階段、特性、法則和預防原則。再次,讓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對系統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了解、查明系統存在的危險性,估計事故發生的概率和可能產生的傷害及損失的嚴重程度,確定哪種危險能夠通過修改設計或改變控制系統運行程序加以預防,應向學生介紹常用的安全檢查表、事故樹、事件數、故障類型影響分析和因果分析圖法等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最后,要特別強調系統安全預測方法,這樣才可以在工作中有效地運用各種知識和科學手段,分析研究歷史資料,對安全生產發展的趨勢或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事先分析。
3.2介紹安全經濟和安全投入的辯證關系,明白現代社會對安全科學技術提出的要求,即用社會有限的投入實現人類盡可能高的安全水準,在人類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上盡量節約社會的安全投入。
3.3介紹安全管理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清楚我國安全工作的指導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了解我國從中央至地方各省、市,已基本制定了對各種行業及特殊性質工作的安全法規、規定、條例和辦法等;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到具體的《安全帽GB2811-2007》等法律法規,基本做到職工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有法可依。了解我國各方面的安全監察執法機構,并學會利用它,為自身的案例提供保障。了解我國企業安全目標管理的意義和內容,以及企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與認證等。
3.4介紹安全生產危險性評價和重大危險源的識別、評價,監控和安全管理制度,針對導致安全事故危險因素的系統管理。
3.5介紹應急救援預案的制訂與實施等內容,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遇到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不延誤救援工作,在第一時間內作出應該做的正確決重。同時,掌握必備的衛生急救技術。介紹安全文化的培養,讓學生知道安全文化建設,是通過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人的理念、意識、態度和行為等形成從無形到有形的影響,從而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產生控制作用,以達到減少人為事故的目的。
4.高校中安全科學教育的輔助途徑
高校中除進行課程教學外,高等院校應結合全國的“安全月”、“消防日”等活動在校內開設一些諸如安全法律、法規、案例分析、職業病防治類的講座、報告和學習班等。大學校園中的學生會,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成立大學生安全社團或協會;在校園生活中,應各個季節時期和學習生活各個環節進行相應安全的宣傳。另外,對于交通、建筑、冶金等特殊行業,學校的專業教研室應根據情況在學生畢業期間進行一次專業安全培訓;在畢業論文答辯時,可以根據各個學生的論文提問一兩個有關安全的問題。
5.結語
在1600名調查的大學生中有325名占20.31%的大學生沒有勇氣面對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表現出緊張慌恐,出現缺乏信心的表現;有235名占168%的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表現缺乏自信,低估自己,不能以積極的態度去爭取和去面對,而是悲觀地認為己不如人,出現自卑心理,以消極的態度參與竟爭;有478名占29.88%的大學生存在定位過高,自我欣賞,產生好高鶩遠的自大心理;有201名占12.56%的大學生在遇到挫折后就出現消極的心理反應,表現出躲避現實、缺乏斗志,對困難、對挫折的承受力差,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激烈竟爭.有361名占22.57%的大學生在困難和矛盾面前退縮,缺乏應有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決策能力,表現出恐懼害怕心理.
二高校體育教育在大學生就業中的功能分析
體育存在其獨特的教育形態,體育教育在于其教育內容、形式、手段、方法等得天獨厚的特性,也就展現出來的道德高潔、風格風范、尊謙禮讓、團結協作、勇于競爭、誠信友愛的體育精神,對塑造與強化道德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因此,科學地充分利用體育教育在學生素質培養中的特殊功能,對學校體育教育的理念的提升,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培養模式進行體育教育,教育中體現大體育思想之德育性、知識性、技能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體的教學模式,教育過程中融入就業思想、就業能力培養,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教學活動,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組織、適應、協作、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就業綜合能力,為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奠定基礎.大學生畢業就面臨著就業考驗,高校體育教育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值得我們深思,也是當今高校體育教育面臨的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在對1600名畢業生調查中有362名占22.63%的大學生是為了個性追求,崇拜某種體育項目的明星,有的達到癡迷的地步,模仿其動作,對其了如指掌;有322名占20.12%的大學生對體育教學是為了就業需求,比如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選擇游泳專業,通過學習和練習,考取游泳教練員和游泳救生員職業技能證書,增加自己的就業砝碼;有594名占37.13%的大學生對體育教育的需求是為了強身健體,通過體育鍛煉使身體保持健康;有139名占8.68%的大學生選擇終身教育,畢業后想從事教學工作;有183名占11.44%的大學生選擇了全民健身,主要是將來社會中體現自己的體育價值.
1體育教育能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促進身心健康大學生畢業,從學生走向社會,面臨紛繁復雜社會,就業就給大學生造成身體與心理上的壓力,出現身體虛弱、面黃肌瘦、食欲不振等身體問題,心理上出現慌恐、自卑、自大、消極、恐懼等心理問題.因此,如何緩解大學生的就業身心壓力是當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和難點,而體育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體育運動使人的身心健康,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研究事實證明,體育運動能有效緩解不良情緒,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消除心理問題,放松身心,調節身心狀態,維持身心平衡,促進身心健康.
2體育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增強就業信心體育教育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富有趣味感、集體榮譽感、精神愉悅感;體現體育運動的競技性、挑戰性.體育活動使學生經受烈日、寒冷、風雨等艱苦環境的洗禮,還得承受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等身體訓練的考驗,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要時刻處理各種問題,如通過堅強的意志反敗為勝,這需要承受巨大的的心理壓力.可見,通過體育能培養大學生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精神與堅強的優良意志品質,更能激發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與面對困難的勇氣,去理智地面對就業問題.可見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個性與意志的影響具有特殊的作用.
3體育教育能凝練大學生的智慧
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展現大體育的教育理念體育除了有技能性、競賽性、娛樂性以外,還具有教育性、實踐性、文化性、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社會性等特性.這些特性有助于培養及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體育教育過程中功能性的作用,可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和潛力,展示的是健康體育、快樂體育,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在綜合能力上,如編制比賽規程、規則,擔任裁判,做好宣傳工作,統計比賽成績等等;在單位運動會、節日聯歡會上也可以展示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才華,比如健美操表演、健身表演、武術表演等等.也可在競技項目中展示運動能力,成為用人單位受歡迎的多面手大學生;還可以走出校門與其他院校進行各項活動的交流,不斷提高人際交往,加深彼此的情感,為今后成為社會人打好扎實的基礎.體育教育要體現大體育的教育理念,把體育與人、社會發展、人類文明進步有機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也為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奠定基礎.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1大學教育更重要的是為時代培養社會適用性人才,讓學生具備在社會發展中的基本能力,為學生將來發展和個人夢想實現奠定良好堅實基礎.
1.2體育教育的特殊性,體現出不僅在于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目標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目標,展現體育教育的基本功能和社會功能一致性.
1.3體育教育在促進大學生的智商、情商、個性發展、道德禮儀教育外,還要充分發揮新時代所賦予的體育功能,明確體育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有助順利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建議
2.1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應以科學發展的視角從廣泛的領域培養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各種基本技能,形成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全新大體育教育價值觀,使大學生成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現代人.
環境對人的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尤其是社會環境的影響,更是對思想觀念、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引導和驅動作用。家庭環境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基礎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態度、行為和教育結果直接從孩子的身上完全顯示出來?!吧斫讨匦小备改笇τ诤⒆痈卸鹘逃兄A性作用。學校和教師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主要對象,對其心理狀態的健康發展十分關鍵,學校的成長環境也需要進一步凈化,對教師的行為進行規范,因為教師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具有重要作用。
二、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當代大學生缺乏感恩的精神和態度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傳統觀念漸漸被歷史磨滅,很多當代大學生缺乏感恩的精神和態度,這也反映出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缺失。一系列大學生施暴、投毒事件已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才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在社會上產生很大的轟動。這些學生選擇采用極端手段來發泄自己內心不滿,其實經過調查都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這足以說明他們缺乏感恩的態度和精神,忽略他人的包容和照顧,在發生矛盾和沖突時會極端考慮對方的缺點,導致悲劇的發生。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相對來說比較輕松,但是對于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上大學就是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所以很多大學的學習氛圍十分淡薄,對學校的規章制度等也是基本忽視,課堂秩序十分混亂,曠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的現象也很普遍,類似于這樣的高校比比皆是,首先這種現象反映出學生對于自己的家長缺乏感恩的心,在學校浪費家長的血汗錢,辜負了家人的期待,并且認為父母給錢天經地義。
(二)當代大學生的感恩的觀念發生扭曲
90后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對于全世界的新聞資訊都能通過各種方式獲取,所以社會中一些事件披露出來之后,他們習慣于在網絡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評論。而一些不良事件的出現也讓很多大學生的傳統感恩觀念發生扭曲和變形。比如近兩年興起的“扶不扶”、“給來人讓座”等敏感話題,這些事件中的主人公讓很多網友大喊“毀三觀”,不僅用這些舉動傷害了樂于助人的好人,也讓人們對感恩的觀念產生了質疑,這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心靈上的沖擊。除了社會上一些現象之外,家庭對于大學生感恩教育有著重要影響。90后大多都為獨生子女,在家占據絕對重要的地位,父母和長輩的過度疼愛也需要通過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很多父母從物質上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對于索取行為認知越來越模糊,養成習慣以后就逐漸將別人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這對于大學生的正確思想觀念培養有著很大的阻礙作用,可能會出現對他人具有感恩的心理但是對于父母家人缺乏這種意識,使原有的感恩教育偏離正確的軌道,所以感恩觀念的扭曲也是目前大學生存在的嚴重問題,使感恩教育的進行更具必要性。
三、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具體措施
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需要給孩子樹立感恩他人的榜樣,用實際行動去教育和引導大學生的行為。家長也需要從一定程度上讓孩子更明確看到他們需要感恩的部分,這就將家庭責任劃分清楚,把大學生當作成年人來看待,讓他們更加了解家人的付出,從而培養他們感恩的習慣和精神,并引導以這樣的態度去與人相處,從而走出更加寬闊的人生道路,使社會更加和諧、溫暖。學校是學生的主戰場,在感恩教育方面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通過設置一些感恩教育課程、舉辦感恩教育演講比賽、安排感恩教育觀影等活動來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并且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他們內心的思考和反問,在與同學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更好地獲取正能量的信息,對正確精神觀念的培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會輿論也是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部分,社會也需要更加重視感恩教育,盡量提供一些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輿論引導,比如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宣傳,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微電影、網絡劇等符合大學生品味的媒介來進行宣傳和廣播,為大學生的正確感恩觀念帶去鼓勵和支持,從而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感恩精神,為培養完整的全能型人才做準備。
四、結論
首先,它可以幫助學生順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為圓滿完成學業打下堅實基礎;其次,其深層價值在于引導學生跨越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再次,其現實意義在于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成才。因此,高職學生大學認知教育的目標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幫助學生順利適應大學生活從中學進入大學,高職學生很容易處于一種迷惑、盲從或者放縱的狀態。很多學生到了大二才在茫然中意識到合理安排高職生活的重要性,但又因缺乏合理規劃的能力而無從下手,眼看時間已過去大半,也就心有不甘地跟著感覺走了。大學認知教育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教育管理活動,幫助學生從迷茫狀態中擺脫出來,提前認識、合理規劃自己的高職生活,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引導學生適應、熟悉、規劃高職三年時光,幫助高職學生順利成才,是高職新生大學認知教育的首要目標。
(二)促進學生實現人生的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然而,在我國現行教育制度下,中學教育大多片面追求升學率,加重了學生的學業和心理負擔,忽視了學生德育心理等問題。成長在相對封閉環境中的高中學生,往往缺乏個人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意識比較差。特別是升入高職的學生,大都存在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大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成長期和緩沖器階段,如果不能形成較為完備的自主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將對今后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幫助學生跨越人生發展障礙,順利走向實現生的全面發展的道路是高職學生大學認知教育的第二個目標。
(三)促使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大學認知教育還有一個目標是對未來職業發展做出初步規劃。高職教育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教育,其教學內容圍繞生產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崗位需求進行設計。大多數學生的職業生涯將和高職期間所學的專業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高職學生能否在入學初期就對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建立明確的目標,做好合理的規劃,將直接影響到高職學習生活的質量和未來事業的發展。
二、大學認知教育的內容
(一)“大學”教育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大學的起源、發展,重點學學的理念和文化,使學生盡快了解大學實質,體悟大學精髓,為學習和成長提供精神支撐,幫助學生盡快確立高職生活的方向性。大學的共同特點就在于倡導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追求真理是科學精神的核心價值。教師要教育高職學生崇尚科學,精益求精地學好專業知識,并且能創新,敢實踐。真、善和美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如果缺乏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力,常常會陷入精神世界的空虛和貧乏??茖W精神和人文價值是高職學生大學認知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高等職業教育1.明確高職教育的基本問題。一是高職教育的定位。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二是高職教育的本質。即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三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措施。即校企合作,“雙贏”共進,大力培養職業技能。2.確定高職學生的角色與任務。教師要讓學生樹立“責任以行,能力為重,創新是魂”的理念,使學生順利度過大學適應期。首先,要學會在“三個世界”里學習。一是知識世界,即通過課堂學習和閱讀書籍增長知識。二是經驗世界,即培養專業能力,主動實踐,積極鍛煉,學以致用。三是虛擬世界,即學會利用網絡時代,獲取資訊,獲得多方面資源支持。其次,要掌握三種學習方式。一是自主學習。真正的教育必然是自我教育。大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學生要逐步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要有所守有所放,有所為有所不為。二是合作學習。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睂W生應充分發掘和利用自己同伴的精神文化資源,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合作共事的能力。三是體驗學習。開展技能訓練、參加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參加專業社團活動等,都是體驗學習。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能鞏固知識,生成能力。三是要把握三個學習重點,即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學生還要了解專業發展的“前沿”,關注專業發展的新成果、新技術,形成“特色”,讓自己學有所長。
(三)人生與職業規劃教育大學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據重要地位,是一個人生涯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處于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是使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定化。只有那些在高職階段個性化地塑造出個人競爭優勢的學生,才能更順利進入職業生涯的軌道,少走彎路。因此,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我設計尤為重要。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應初步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早定目標,學有所向。教師則應引導學生綜合分析與權衡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點,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從而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三、總結
(一)創業教育視域下的教學功能革新
1.大學教學目標定位的革新。
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很多人一度對創業持悲觀態度。從金融危機給國際經濟市場帶來的大洗牌來說,對于創業,其實帶來的更多的是機遇。首先,金融危機帶來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對于高校而言,需要調整教學目標定位,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塑造創業能力來抵御這種風險,來謀求更好的發展空間。其次,次貸危機引起的經濟衰退和失業率增加、就業率降低等問題需要解決。德魯克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中小企業可以比經濟繁榮時期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2014年9月15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公司總裁馬云曾經說過,“金融危機是創業良機”。大學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卡拉克?克爾認為大學是要培養“狐貍”:要看遍每一個樹叢,避開所有陷阱,吃掉正巧過來的、無法吞食的食物。只有狐貍具有足夠的警覺、足夠的聰明、足夠的靈活、不受蒙蔽、足夠的生存能力去穿過所有的復雜情況和所有陷阱向前邁進。而需要培育這些能力,正是創業教育所擅長的,也是現代大學調整和加入創業教育內容所要做的。
2.大學教育教學內容的擴充。
創業教育是培育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的教育形式。這是當代大學生在現代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通過創業教育活動,創業者可以將法律、金融、政治、文化等知識相互交融、綜合成一體,并能有意識地尋找商機。這是將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教育,這種注重實際效果的觀念使得學生講理想可以照進現實,而不是止步于空想階段。有學者認為創業教育向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的融合是一種悖論,這必將導致學生面臨“腦袋和口袋”哪個先鼓起來的矛盾。事實上,在接受創業教育的同時,并不是因其偏向功利主義或者工具主義取向的緣故而扼殺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批判意識,這正是現代大學需要致力于去協調和調整的地方。
(二)創業教育視域下的科研功能革新
創業導向的科學研究強調的是科學研究和市場的緊密結合。通過創新成果的轉化滿足市場需要和推動經濟發展。美國的高??蒲泄ぷ饔兄钌畹膭摌I印記,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大學的創新科研成果成為了美國社會的專利申請、成果轉化和創辦公司的主要來源。無論是對于國家社會還是高校和企業而言,創業導向的高校科研都是有益的。國家可以將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和服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對于高校而言,產學研的合作也將會給高校帶來可觀的收益來抵充辦學經費的匱乏。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參照美國的經驗,與高校簽訂相關技術轉化協議,將一流的人才資源化為己用,申請專利、攻克技術難關、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實現利益最大化。以創業為導向的大學科研,可以加強校企合作,“科學探索已經演變成一種趨于集體合作的過程,需要各種不同來源的貢獻和刺激,而且其中一部分是來自更實際的企業領域”。在美國,以創業為導向的科研工作已經以事實證明了其推動經濟發展和向科技導向的產業轉型的作用,而在我國這一情況還不甚顯著,因而就大學科研功能的嬗迭來說,創業導向的大學科研必將導致學術研究的集群效應,形成新興科技產業。對整個國家社會的經濟效益來說也將會產生正面影響。
(三)創業視域下社會服務功能革新
創業導向的高校社會服務功能應當體現出大學增強技術轉移所帶來的創業影響力。美國高校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從贈地學院成立農業試驗站為農工生產服務,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到上個世紀20年代,威斯康辛大學的教授們參加政府決議,積極推廣技術教育等。在于社會的不斷接觸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的同時,美國的高校也在不斷地推動著高校的體制改革和內容革新。弗里曼在1987年提出了“國家創新體系”概念。目前關于國家創新體系和區域創新體系已經在國內得到重視。所謂的“區域創新體系”是指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以大學為主題的科技創新體系,以各類科技中介組織為主題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以科技園和孵化園為主體的科技園孵化器等創業服務體系,以及產業化體系和政策法律保障體系。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的內涵應該囊括新內容,包括應當以超前的眼光發現社會發展的需求,并創造出科研成果來引領社會的發展;加強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美國近年來的創業設計大賽的理念已經作出改變,將社會創業與商業創業置于平等位置,以推進社會公平緩解社會矛盾。因為高校除了承擔其教學、科研的義務之外,就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來說,還要注重發揮高校知識和科技人才優勢,在創業理念之下推動國家經濟的協調發展,解決更多的發展不均衡問題。我國高校目前就社會服務功能所發生的變化來說,也可以稱得上是“與時俱進”,很多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活動,體現出了更多的主動意識和社會服務意識,不斷地促進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轉移,同時也加入了社會責任。然而就是否有效地在區域經濟創新體系中發揮其最大的作用來說,依然值得提高。
二、結語
為了收集到各大高校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干部”計劃的情況,研究人員詳盡地制定了調查問卷,并在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合肥工業大學下發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均為專門人員隨機發放,一共下發了250份調查問卷,有13分問卷沒有收回。
二、調查結果
1.當前安徽農業大學的招生情況
受訪人員年齡最小的25歲,最大的40歲,性別基本呈對半分布。大部分受訪人員的受教育程度都是本科,有一部分受訪人員只有大專學歷,極少數的受訪者具有初中學歷。上述調查結果證實了,“一村一”計劃囊括的人才層面較大,并且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差別,給實際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學習狀況
(1)專業不同導致工作開展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受訪者所修習的專業基本圍繞在獸醫、行政管理、企業管理以及養殖、園藝這幾個專業當中,專業分布比較集中,有利于集體教學的開展。
(2)受訪者的自主學習時間有較大的差異。不同的受訪者來自于不同的學校,學校的情況各有不同,導致不同的學校開展遠程教育的情況有一定的區別。遠程教育的相關知識一般只能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假如學生沒有一定的自覺性,學業很容易耽擱下來。
(3)真正受到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學生對教學的領悟不同,所喜愛的教學方式也有一定的區別,有的學生喜歡教師集中授課,有的學生喜歡自主學習。
(4)通過學習來保證遠程教育服務在遠程教育當中,通過學習建立起與服務間的支持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也是提升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普及率的關鍵性方式。在本次調查所涵蓋的電視大學當中,大部分學校都能提供教材、錄像等資料,都有較好的校園網建設基礎。這也是“一村一”計劃開展的基礎。
3.使用網絡來解答學生的問題。
在“一村一”計劃當中,學生的自身情況不同,學習的實際效果也有一定的區別。由于學員的年齡差異較大,有的學員并不能快速地掌握新知識,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速度也比不上年輕學員。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教師不能保證及時進行解決,學生可以通過網上教學來解答自己的問題。
4.充分利用大量的學習資源。
學會利用學習資源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在“一村一”計劃當中,教學機構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課程資源。在開展后繼調查之后發現,大部分學生十分贊許這種學習方式。
5.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
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建立在豐富的學習資源的基礎上。在傳統紙質教材的基礎上,學生不僅希望能在網上找到相關的視頻,還要有網絡文本等資源。根據學生這樣的需求,學校應當靈活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保證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6.通過高質量的工作來提升學員滿意度。學校服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參與“一村一”計劃的積極性。學生對學校工作是否做到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對學校的工作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評價,評價的結果得到有效反饋。
三、結論與建議
1.在上述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本文開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總結出了“一村一”計劃應當注意的幾點。
(1)在該計劃當中,學員年齡層次較大,最小的25歲,最大的超過40歲,并且受教育程度較低,計劃開展有一定的難度。
(2)參與該計劃的學員都是以服務鄉村教學為目的,一般來說,學生由園林技術、鄉鎮企業管理以及行政管理這幾個專業組成。
(3)為了進一步貫徹該計劃的初衷,學校對日常工作開展了堅實的支持工作,學員也普遍肯定學校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由于校園網更新較快,網上解答較為及時,學生日常有什么不懂的也能及時得到解決。即便如此,這種新的學習方法還有待普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以傳統的書本學習為主。
2.在“一村一”計劃實行了八年之后,有了一定的地方基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1)提高基層人才選拔的質量。為了推動“一村一”計劃的發展,地方招收的計劃參與學生要有一定的基礎。在學生報名之后,首先由黨委、工委對學生進行評估,當學生自身素質滿足計劃所需之后,再上報給相關大學進行匯總,研究學生的錄取工作。因此在整個評選過程中,社區選拔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從基層就開始重視對高素質人才的選擇,才能確保計劃的高質量執行。
(2)確保培養過程的高質量。以往的教學工作當中,由于教學形式死板,對學生的吸引度有限。而在“一村一”計劃當中,教師應當學會用遠程教育作為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的因素。只有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讓其學會自主學習,這也是我國高校教學的最終目的。
(3)優化不同專業之間的關系,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在“一村一”計劃當中,服務對象為廣大農村基層。安徽農業大學有的專業與農村工作直接聯系,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有的學校專業設置存在較大問題,專業體系不穩固,導致一些專業畢業人才與農村基層聯系不緊密,到農村之后工作也難以開展。因此學校都應當靈活調整自己的專業結構,積極引進農學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學校應當靈活分析自己的教學系統,結合學生的實際來開展教學研究,確保學生能快速地融入到農村工作當中。
1.1英語翻譯教學地位薄弱
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在整體大學英語教學中處于弱勢,很多學生由于從未接受過翻譯理論和技巧的指導,在翻譯實踐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和語言障礙。從指導思想上來說,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強調閱讀能力是大部分大學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主要語言技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始終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由此可見,大學英語的指導思想在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上并未給予足夠重視,“譯”處于一種被忽視的地位。在課程設置上,翻譯教學在整個外語教學中基本上是作為補充課程來講授的,沒有正式開設翻譯課程?!洞缶V》規定基礎階段四個學期的英語課均為必修課。英語寫作、翻譯技巧、英語口譯等為選修課,安排在四個學期基礎英語課程后。但由于我國絕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設備、師資力量的不足,在基礎階段之后,很少有學校能夠開出面向所有學生的應用技能選修課。加上近幾年的擴大招生,師資緊缺情況更為嚴重,能夠開選修課的,不過寥寥幾門,只是起了點綴門面的作用,在某些大學中造成了這樣一種尷尬局面:上課的學生不感興趣,感興趣的學生沒有機會上課。
1.2翻譯教材缺乏質量
在教材方面,大學翻譯教學缺乏整體的規劃設計,缺乏高質量的教材,缺少大量合格的教師,也缺少研究機構。目前公共外語采用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沒有系統全面介紹翻譯知識、翻譯技巧的獨立單元,大多只是在課后練習中有一些漢譯英單句練習或零星穿插的英譯漢練習。這些翻譯實際上是一種造句練習,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型和詞匯,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翻譯。同時,如果過分強調這樣的翻譯練習,會使學生誤以為只能有一種譯文,語言只有一種表達方式,從而形成死譯、硬譯的毛病。近年來盡管出現了不少翻譯教材,但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教師仍以舊的翻譯教材為主,自己另外增加一些教師感興趣或熟悉的內容,設計一些相關的練習,教學安排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主觀傾向,教學效果不理想。就考試項目設置來看,近年來,各類英語考試試卷的主觀題的比重逐步加大,這一變化不僅涉及英語專業學生的各類考試,如英語專業4、8級考試(TEM4/TEM8),同時也涉及大學公共外語考試,如全國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CET4/CET6);不僅涉及全國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同時也涉及各種出國留學考試。翻譯題型,特別是英譯漢題型在主觀題中占了一定的比重。但是從試卷整體來看,翻譯所占比重并不大,而且試題也缺乏規范,題型單一,測試目的不明確,覆蓋面較窄,試題內容往往局限于對學生詞匯和某些固定結構的測試,很少能夠涉及到需要檢查的知識和翻譯技能,難以有效地與相應的教學階段接軌;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應試教育的風氣,使得一些學校的老師把重點放到了追求通過率和應付考試上,客觀上降低了對學生實用英語能力的要求,其結果就像有的學生說的那樣,學了那么多單詞和語法,但不會用,聽不懂,說不出”。
2應用英語翻譯的重要性好必要性
實用翻譯為支持科學研究,溝通地緣政治談判,幫助跨國公司尋求海外市場,促進科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高科技時代,科學技術的告訴發展加劇了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與合作。翻譯---自古是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隨著我國加入WTO,對外開放政策的推進,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為減少“走出去,請進來”的絆腳石,社會各界對外語翻譯人才的需求,不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越來越高。例如福建一家出版社到國外開展銷會時把“可供合作出版書目”譯為:CatalogueoftheBooksforCoopera-tion。據說后來無人找他們合作,也許與翻譯錯誤有很大關系。近些年海外媒介出現一些“中國速度”、“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名詞,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對中國產生濃厚的興趣,近而來到中國了解中國。然而因翻譯卻鬧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話:一位美國游客在一個地方看到把“三姐妹山”譯為“MountThreeSisters”,覺得好笑,因為mount可作為動詞,在美國俚語中有tohavesexualintercourse的意思,恰好賓語又是threesisters。因此應該為Three-sisterMountain為妥。因此,社會對外語教育給予更大的期待,希望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國際化、應用型的翻譯人才,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同時成功達到“為中國與世界對話”,展現中華民族的強大與魅力。另外,聽、說、讀、寫、譯是相互貫通,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欲“聽懂”需要在頭腦里有“譯”的思維和意識,“聽懂”就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過程;欲“說明白”也許要把母語思維,文化內涵轉換成受話者能接受理解的語言和文化,所以,實用的翻譯能力與時下受寵的聽說能力不但不沖突,還是提高聽說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翻譯領域中,交際能力亦即翻譯能力。
3提出對翻譯教學的建議
3.1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翻譯理論、翻譯技巧和方法
但必須讓學生明白,不管采用何種方法,使用何種技巧,翻譯時應遵循一條原則---必須符合原意。為了使學生在將來工作中具備基本的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文體的譯法,包括調查報告、新聞、合同、通知和啟事及各類信函。另外社會急需既懂專業又懂英語的人才,所以還要培養學生科技文章的譯法,要求勤查專業詞典,切忌不懂裝懂,做到科學準確嚴謹。
3.2喬姆斯基為代表的語言教學觀認為,行為致使對外界刺激的習慣性的表面反映
是一種單純的由心理機制支配的行為,而人的語言行為是通過他的內在認識和情感力量而發生的行為,言語不是簡單空洞的符號,而是在特定場景中表達情感的方式[1]。所以要使翻譯做到“傳情,傳意”在教學中應將學生帶入交際環境。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教學過程必須交際化。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教師的教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翻譯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制定教學目標,組織課堂活動。教師根據翻譯的目的給學生提供交際場景,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語際轉換,安排模仿練習,互譯練習,情景活動等,訓練翻譯思維,提高翻譯意識。
4提高英語翻譯教學的策略
4.1提升英語翻譯教學的比重
針對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各個高校都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翻譯教學與“聽說讀寫”的教學聯合并重。并且還要適當的課堂上的翻譯教學,提升翻譯教學在整個教學任務中的比重。翻譯應該和聽、說和課文學習一樣在課堂上有相對一定的時間安排。其次,教材應該系統性的增加翻譯基本理念和方法的技巧,例如,翻譯的原則,(不拘泥于嚴復的“信、達、雅”之說)、翻譯的方法(例如增減詞,詞類轉換,選擇詞義等)、翻譯的技巧(例如重構,修潤,轉換等)、翻譯的忌諱(例如“字譯字,句譯句”)等。然而大學英語教師也應該自覺的給課堂更多的引進一些翻譯只是的了解和練習。
4.2適當的結合翻譯教學以及交際法的教學
目前的英語交際教學主要強調的是“口語教學”十分的正確,但是這并不是說傳統的翻譯教學已經沒有作用。相反的,適當的使用翻譯法可以有效的幫助教學。已經有專家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得出“學生的母語基礎在他的英語學習中可以是助力,也可帶來阻力。如果能充分利用他的母語基礎,化阻力為助力,就能切實減少他的學習英語的困難”的結論。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講解課文中的一些長句、難句時,教師可以把翻譯練習與閱讀理解相結合,并同時告訴學生一些相應的翻譯知識,例如如何進行選詞用字、改變詞類、調整詞序、增詞減字、省略重復等等。再輔以相應的練習,加以復習概括。在翻譯時,學生也很難將其正確完成。主要問題是:(1)對狀語的位置排列不當;(2)非限定性定語從句使用不夠靈活;(3)“invoke”“root”翻譯不準確,不知道用增減變字法。學生會翻譯為:“約翰納什西弗吉尼亞的根被知道他的人所證明,在普林斯頓,或在麻省理工學院,那兒他在50年代教過一段時間的書,來解釋他的不諳世故”。老師可以給出正確翻譯““在普林斯頓,或在約翰納什50年代教過一段時間書的麻省理工學院,知道他的人常常用他出身的背景來解釋他的不諳世故”。點出句子里靈活翻譯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或在約翰納什50年代教過一段時間書的麻省理工學院)和減詞變字(出身的背景)之處。如此經常在講解閱讀理解時,結合解釋翻譯技巧與訓練,再配以一定練習鞏固,定能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4.3加強翻譯練習,培養翻譯技巧
翻譯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翻譯技巧的訓練上,在翻譯課上究竟應該偏重理論還是應該偏重技巧,這在翻譯教學中一直是個倍受爭議的問題。筆者認為對多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翻譯的目的并非要成為專業的翻譯家,因此翻譯教學中似乎并不必要對其有很高的理論要求。在學生踏上不同的工作崗位之后,英漢或漢英翻譯也只是一項輔助工作的技能而已,所以翻譯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要教會他們如何盡量快速、準確的翻譯。況且現在的學生一般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翻譯理論和技巧,都只具有初步的翻譯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講是感性知識的積累,還未上升到理性。對于這些處于感性階段的學生,應從技巧出發,進行一定的翻譯實踐之后再上升到理論高度。若是上來就講一大通翻譯理論,學生似乎很難接受,只有在一定的實踐之后,他們才能夠更好的理解理論。因此筆者認為,翻譯理論的講解應根據學生狀況,稍加介紹,能初步啟發學生對翻譯這門學科的認識即可,而整個翻譯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翻譯技巧的訓練上。至于翻譯技巧的重要性,香港翻譯家黃邦杰老先生曾舉過這樣的例子。有這么一句話:“Shelikedtobewithhimbetterthanwithothers.”有人將之翻譯為:(1)“她歡喜和他在一起,并不那樣歡喜和別人在一起。”(2)“她歡喜和他在一起,勝過和別人在一起。(3)“和他在一起,比和別人在一起,是她更加歡喜的。”但其本人也認為這些“不是明白易懂的中國話”。黃老先生認為譯者可以把重點放在考慮漢語比較句型的習慣用法上如:“甲比乙(更)聰明、(更)高、(更)好看、(更)有辦法……”;其次,可以在like一詞下功夫,即翻譯技巧中的“煉詞”。這樣這句話就可能這樣翻譯:(1)她覺得跟他比跟別人在一起更開心。(2)她覺得跟他在一起比跟誰都開心。(3)她覺得跟他在一起最開心??梢娬莆樟朔g技巧之后,翻譯的路子有多么寬廣[2]!同時,翻譯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講解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必須給學生做大量的有針對性、實用性的練習,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這些技巧的認識,熟練對這些技巧的運用,從而才能真正達到提高翻譯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