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3: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攝影師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預設 生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小學語文教學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預設和生成逐漸被應用進來,為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提供了有效的幫助,也促進了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需要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才能使其在語文教學中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地發揮出來。
一、預設和生成的概述
預設是指教師在正式授課以前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而進行的教學設計。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時需要考慮到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學生反應等方面的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教學中各個方面的問題和內容,才能保證教學預設的充分性和完整性。教學預設是教學生成的基礎,對教學生成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教學生成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所呈現出的教學過程。雖然教學生成是以教學預設為基礎和參照而進行的,但由于學生因素的影響,教學過程往往會產生相應的變化。這就使教學生成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在教師預設之中的教學呈現和教師預設之外的教學現象。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允許相應的未預設現象的出現,并應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流程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夠使教學生成達到良好的效果。
良好的教學預設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把握和控制,從而有利于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而教學生成在對教學預設有效運用的基礎上,還能依據學生的具體反應和相應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預設和生成不僅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還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如何使預設和生成和諧共舞
1.在預設中尋找生成。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相應的教學預設時,應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來進行,充分考慮學生的“學”,再預設教師的“教”。只有這樣,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夠使預設在生成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也才能使生成的語文課堂更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1)通過學生的身心特點預設。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相應的教學預設時,應考慮到學生對教學內容中的哪些方面會有相應的興趣或疑惑,再依據學生的關注點進行相應的引導預設,以在教學生成中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如,針對《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小學生可能會對小動物們不用顏料不用筆表示疑惑,語文教師可以根據這個點進行預設,用“幾步就成一幅畫”對其進行相應的引導,使其明白小動物是用腳在雪地里畫畫的。這樣既能夠解決學生的疑問,也能夠推動教學過程。這樣的預設在教學過程中便可以變成相應的生成點。
(2)通過對課文的感悟預設。小學語文教材的相應內容往往會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引導性,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念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中的價值觀念進行預設。如,針對《稱贊》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對課文中體現了什么道理進行預設,讓學生在相應的閱讀或討論中得出“稱贊他人是對他人的一種鼓勵和支持”這個道理,也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多多稱贊別人。
(3)通過拓展思考預設。小學語文教師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的同時,也可以根據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補充和拓展,以豐富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如,《秋天的圖畫》中,教師可以用搜集到的圖片向同學們展示秋天,并讓學生思考和討論“秋天的圖畫還有哪些”,使其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學習。
2.在生成中調整預設。在教學生成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依照相應的預設內容進行,還要依據課堂中的相應情況及時做出調整,以把控教學過程,并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如在進行《小攝影師》的教學過程中,本來預設的是針對高爾基介紹的教學導入,但在上課之前發現學生們對小攝影師和他的相機特別感興趣,便在實際教學中將課堂導入變成了:“如果你是一名小攝影師,你最想給誰拍照?”這個問題讓學生的發言和學習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達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三、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既離不開具有基礎性和指導性的教學預設,也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適時作出調整的教學生成。只有依據學生在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相應情況進行有效的預設,才能使其對教學生成更有指導作用;只有在教學生成中不斷調整相應的預設內容,才能使教學生成更加合理有效。
參考文獻
[1]謝曉花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新課程,2011,(9),27。
1推,循序漸進揭示物理規律
推是電影拍攝中的最慣用的手法之一,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其實,在揭示物理規律時,教師也應利用“推”鏡頭手法,結合教學案例幫助學生抽絲剝繭,層層深入.
例如,在講解《自由落體運動》一節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并能夠運用相應的運動學公式解答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筆者通過設計提問、交流、講解、驗證、探究等教學環節來揭示物理規律.
問題:一塊橡皮和一片羽毛從同一高度從靜止落下,哪一個先著地?
交流:伽利略做過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這又隱含了怎樣的物理規律?
講解:給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驗證:借助相應的實驗器材讓學生直觀的認識物理規律.
探究:根據本節所學知識就測量一棟樓的高度問題制訂一個設計方案.
自由落體定律是既成的理論性成果,以往教學中,學生只限于其定律的內容理解與記憶,而對其應用范圍和推理分析卻一知半解.運用“推”鏡頭,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定律的內容、條件以及驗證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
2拉,把握物理知識的整體性
電影拍攝中和“推”相對應的手法是“拉”,即: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后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物理知識具有承接性和關聯性.物理教師在講解某一章節內容時一定要“瞻前顧后”,在關注具體教學目標時也一定要兼顧全局考慮,切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例如,在講解《曲線運動》一節時,教師應清醒的認識到曲線運動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在研究不同運動形式上的擴展和延伸,其中必然會涉及速度、加速度及其關系的分析與研究.教師應注意新舊知識的鋪墊和銜接,引導學生運用《平拋物體的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的相關知識來解釋曲線運動,通過受力分析和矢量合成與分析法完善學生知識體系結構,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跳出物理學物理”.
3搖,認識物理現象的多樣性
搖,在電影拍攝中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我們知道,對于物理規律本質的認識會遇到很多困難,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物理現象的多樣化同樣需要教師運用“搖”鏡頭的手段,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
例如,在講解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教師應針對蠟燭成像實驗引導學生就實驗現象進行深入探究.物理教師首先按照實驗要求將實驗裝置進行安裝,保證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通過不斷的調整蠟燭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光屏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凸透鏡的位置始終不動),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屏上的像的變化,是放大,縮小還是正立、倒立.當蠟燭移至某一點時,光屏中的像會消失……
教師也可將凸透鏡進行部分遮擋,讓學生再次觀察其成像情況,雖然對于同一凸透鏡所呈現出來的像的大小、虛實、方向、明暗會出現明顯變化,但是這恰恰能夠反映出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而學生也必然對其成像公式1u+1v=1f(u:物距,v:像距,f:焦距)有了深刻理解.
4移,及時鞏固所學物理知識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過程.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適當的練習與實踐是必不可少的.這正如拍攝手法中的“移”鏡頭,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通過“移”操作,教師能夠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習漏洞,鞏固學習成果.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環節完成“移”操作.
4.1物理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借助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觀察到物理現象,更能通過自身的操作控制實驗過程,充分體會實驗樂趣,在增進感性認知的同時強化理性思維培養.
4.2精講精練
練習是物理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新時期物理教學的首要目標.因此,教師要避免傳統的題海戰術,使學生擺脫“填鴨式”學習的痛苦就要精講精練,突出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力爭使學生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增
強解題的應變能力.
4.3小組探討
對于一些探究性的課題教師不妨以小組探討的方式加以解決.匯集多人智慧,共克物理難題.從發散思維到聚斂思維的跨越能夠充分培養每個學生的物理歸納能力.例如,在講解《波的干涉》時,這節內容中出現的波的疊加原理、干涉圖像的解釋在理解上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實驗的形式用印有實線和虛線相間同心圓的幻燈膠片移動疊加的方式觀察波峰和波谷圖像.并讓學生判斷.
4.4隨堂檢測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隨時安排隨堂檢測,從中及時發現學生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5跟,綜合提升學生物理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開放式 教學模式
語文是一門考查同學們綜合素質的學科,要想學好它,需要調動起同學們大腦中的每個細胞來領悟。新課程觀念下的語文教學提倡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拓寬視野,放飛想象,提升思維。新課標要求創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在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以下幾點,教師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中應該做的。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呈現教學環境的開放性
生活中,處處是語文。語文現象隨處可見,只要細心觀察,用心體會,一切現象皆可入語文課堂,成為鮮活生動的語文教材。語文教師一定要有著教學的敏感之心,盡量充分利用生活中貼切的、恰當的例子來以課堂引入。由于小學生的理解和領悟能力有限,教師要能夠用淺顯易懂的話語,把道理說透。
語文知識是比較靈活的,教師除了要求同學們學好課本知識外,還應該大力鼓勵同學們好好利用課余時間大量閱讀經典名著、經典散文之類的課外讀物,一方面增加同學們的閱讀量,一方面有助于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課內與課外閱讀結合,可謂相得益彰。這也為開放式教學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把握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呈現教學目標的開放性
過去語文教學將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素養作為工作重點,雖說這并沒有錯,同學們經過課上老師的講解,能夠牢牢地將課本中的基礎字詞、句子、大意等學會。但是由于過分抓基礎,使得同學們的思維打不開,不能夠擴散性地思考問題。因此,就造成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分離。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教師應該將語文課上得津津有味,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不但在基礎知識上給予良好地講解,而且在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態度的人文關懷上給予高度的重視。總而言之,教師不能把語文看成是一個死的教學工具來對待,而應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給予學生帶來教學目標的開放性。
比如在學習《小攝影師》這篇課文時,教師如果只是負責地講授里面的生字、生詞,而不關心同學們的情感變化,可以說這是一堂不圓滿的授課。教師應該在講解的過程中,隨時關注同學們的心理、表情的變化,提出同學們感興趣的問題,比如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呢等等。這樣就能將這篇課文講解透徹,也體現出教學目標的開放性。
三、所講內容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呈現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課堂上講解的許多內容,我們都可以延伸到生活中,或者說,教師可以巧妙地將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教學課堂,通過同學們都有親身體會的例子和情感,順理成章地進入課本知識的講解。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強調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許多課本中的問題,我們都能從生活中找到答案。
現如今,同學們能夠接觸到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通過上網,就可以讓地球變成一個村落,所以說,他們的思維是靈活的。教師應很好地抓住學生這一點,將教學內容呈現出開放性,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魅力。這樣學生也能從中鍛煉自己的思維,鍛煉自己對生活的敏感之心。同學們從生活中學到的知識,將讓他們受益終身。
比如在講解《奇怪的石頭》這一課時,教師可讓同學們在課下通過互聯網搜集一下石頭的形成、石頭的構成等,在課上講解的時候,便能夠與同學們展開很好的互動,讓教學內容呈現開放性。
四、創建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呈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語文是一個大觀園,里面的內容豐富多彩,精彩紛呈。要想將這么經典的內容讓同學們帶著興趣去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起好引導作用。對不同的課文,需要精心安排教學設計,或者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圖片、圖像、視頻等吸引學生的興趣;或者以做游戲、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歡上課;或者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活動、走出去的教學模式來開闊學生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等等。采取這些多樣性的教學模式,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喜歡。
比如在講解《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圓明園的景點圖片,一一放給同學們看,讓同學們能夠直觀具體地看到昔日圓明園的輝煌,深切地體會到中國曾經受到的恥辱,立志一定要為祖國的強大而讀書等。
構建小學教學開放式模式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能夠讓同學們對語文感興趣,能夠形成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就是好模式,就是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要求是把自己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發現寫下來,也可以把活動或心得寫下來。而本單元安排的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走進自然觀察動植物,看有什么發現,受到什么啟發,或者調查了解人類的哪些發明受大自然的啟發,再或者動手制作,搞搞小發明。這種類型的作文學生比較怕寫,一方面這樣的實踐活動需要在相對長一點的時間內完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另一方面學生受年齡特點的限制,沒有好的引導,學生很難有更深度的發現,加之在三年級段時已經寫過此類的文章,再寫,有的學生已經沒有內容可寫了,有的學生會有惰性,把以前的改一改。為了避免這些問題,讓學生有“物”可寫,寫得有趣、有序,特設計了該節課。
【教學設計】
一、習作目標
1.把握寫作的主題,調動生活的積累,拓寬思路,把所見、所聞、所感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2.充分調動想象,對簡練的報道進行加工,使其更具體,更生動,更有序。
3.體會到習作并不難,只要做個有心人,生活處處皆文章。繼續學習評價自己和他人的習作。
二、教學環節
(一)對比激趣,激發寫作興趣
師: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是誰?(生:大象)
師:一說到大象,你會想到什么詞或句子?
師:大象分布在全球各地,生活在亞洲叫亞洲象,生活在非洲就稱非洲象,(出示非洲象圖片)同學們你們了解非洲象嗎?
師:非洲象體型龐大,一般的體重達到4噸(板書4噸)。下面請同學們來做一道數學題,換算一下4噸等于多少克?
師:讓我們一齊來讀這個數,(四百萬克)哇,太重了??赏瑢W們你們知道嗎?有的非洲象的體重可以達到10噸,大象在大草原上可真謂是森林之王。
師:是呀,就連獅子、老虎遇見大象也得避讓三分,可有一種鳥卻把大象嚇得落荒而逃,這是一種什么鳥呢?(出示圖片)
師:猜一猜這種鳥的名稱?
師:還是老師來揭開它的真面目吧,它叫紅嘴奎利亞雀。(板書、齊讀)
師:這種鳥生活在非洲,同學們很少見,不知道很正常,不過讀完它的相關資料,相信你們會了解它。(課件出示資料,學生閱讀。)
學生讀好資料后交流,然后和大象的體重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質疑,體重僅有10克重的紅嘴奎利亞雀怎么會讓大象落荒而逃呢?讓學生提筆寫下剛才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內容,完成開頭部分,并進行短暫的交流評價。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先和學生聊大象,通過圖片、數字,讓學生充分感悟到非洲象的龐大,接著告訴學生大象卻被一種鳥嚇得落荒而逃,調動學生好奇心,然后通過猜鳥的名稱,讀鳥的資料,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疑問――大象怎么可能被一種體重只有10克的鳥嚇得落荒而逃呢?為下一環節鋪墊。)
(二)閱讀報道,編寫成故事
師:懷疑歸懷疑,可這件事還真的發生了,這是老師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則新聞(課件出示)。誰愿意當播音員把這則報道讀一讀呢?
師:這則報道講了什么?事件是誰親眼目睹的?事件發生的地點在哪里?
(出示報道中提到的內容圖片)
師:看到這張圖片,你想到了哪些詞?大象怎么了?后來這群雀喝完水,就停在樹枝上,沒想到樹枝被……?
師:下面請同學們發揮想象,這件事可能發生的時間,安特洛?托普來公園準備干什么?
師:好,下面請大家拿起筆,結合報道和圖片以及自己的想象編寫成一個故事,介紹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十五分鐘后交流。
(設計意圖:這則報道比較松散,能大概知道事件的經過,但條理不是很清晰,敘述性不強,這剛好為學生習作提供空間。學生在編寫的過程中,要展開合理的想象。)
(三)啟發點撥,書寫感悟
師:同學們,試想只有一只鳥站在大象面前會怎樣?
生:大象會對它視而不見。
生:鳥兒會被嚇跑。
師:那此時這只鳥在大象的眼里像什么?
生:就像一粒黃豆。
生:就像一粒沙子。
師:是呀,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晌⒉蛔愕赖男▲B卻能嚇跑大象,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團結力量大。
生:團結就是力量。
師: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呀,你還聯想到哪些動物也有這種精神?
……
(設計意圖:這是該堂課的畫龍點睛之筆,通過前面的鋪墊,學生很快能感悟到這則報道帶來的啟示。教師通過引導性的問話,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書寫感悟時不僅僅就寫一句――我感受到團結的力量,而是可以展開聯想把感悟寫得更好。)
(四)回顧過程,取文題
師:文章寫完了,同學們你想給你的大作取什么題目?
生:驚人的力量。
生:驚人的一幕。
生:團結的力量。
……
師:不錯,這下我們這篇文章就寫好了,回憶一下,我們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生:先寫了自己的疑惑,再把報道改編成故事,最后寫自己的感悟。
師:你從這次習作中有什么感悟?
生:習作原來很簡單。
生: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可以寫,要善于發現。
……
(設計意圖:給文章取題目,進一步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鞏固對報道事件的感悟,達成寫作要求,同時回憶文章如何寫成,也就讓學生學會如何謀篇布局,體驗到新的感受。)
【教學反思】
這節作文指導課是我在瀏覽一則報道后,結合教學需要而設計的,一方面既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層層鋪設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激發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從課后反饋的情況來看,這節課基本完成了預期的目標。首先這節課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就設計了看大象的圖片、猜大象的體重、換算大象的體重,目的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大象的重,為后來與紅嘴奎利亞雀的小形成強烈的對比,自然而然地讓學生質疑:大象怎么可能被嚇得落荒而逃呢?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接著通過聽報道、讀報道、觀察圖片、展開想象等方式指導學生把報道改編成故事,學生很愿意嘗試。最后讓學生給文章取題目,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整堂課學生的思維是處在興奮之中的。
其次,這節課帶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認識――寫作文沒有那么難!大多數學生都怕寫作文,其實是怕不知道該寫什么,不會自己提煉生活中的素材,這次的習作課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讀報道也能寫作文,讓學生樹立一種多積累、多閱讀的意識。最后,作為老師,我也覺得作文指導課沒那么難。其實這節課之前我一直在思考,這單元的作文課該怎么上,上什么。原來準備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通過自己查找資料解決問題,直到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看報紙瀏覽到這則消息,才有了靈感。我們常讓學生多閱讀,老師也應多閱讀;我們常讓學生做個有心人,老師也應做個有心人。
附材料:肯尼亞東察沃國家公園有兩頭大象想在薩濤營水坑喝水,突然一大群密密麻麻的紅嘴奎利亞雀飛過來,將它們“吞噬”了。數秒內,暴風雨般的鳥群打破了平靜,發出驚人的嘶嘶聲,大象驚慌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