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3: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生語文學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一般是指學習者掌握或具備的學習方法或學習技能。最早對學習策略進行研究的學者是布魯納。,布魯納在上個世紀60年代,通過研究發現,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運用恰當的學習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策略是學生用于理解掌握各類知識、完成各類作業的各種方法和技巧。
當前,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在我國國內,越來越多的學校采用新版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不斷優化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應當充分認識到優化小學語文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并積極地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優化小學語文學習策略。
1、優化小學語文學習策略的意義
第一,優化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可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對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優化,一方面,可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師更加注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能力培養,促進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另一方面,對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優化,還可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師更加關注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并加強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策略的指導,在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同時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第二,優化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可以提高學習語文的技巧和能力
首先,優化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可以使學生掌握、形成學習語文的技巧和能力,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和效率。進一步促進小學生掌握并生成科學高效的語文學習策略,進而使小學生學會學習,為小學生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提供基礎和保障。
其次,對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優化,不但可以促進教師注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能力培養,而且也會促進教師重視教學設計和實施,采用有利于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和效率的方式。
2、優化小學語文學習策略的相關對策
第一,不斷增強小學生語文學習策略的意識
首先,教師應首先協助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確立適合自己的長期和短期學習目標,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使小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方向,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
其次,教師應當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語文學習任務的性質、特點及其性質、要求有正確的認識,并能夠采取一定的辦法去解決語文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另外,教師還應當督促對學生對自身的語文學習情況進行自我的評估調節。最終使學生及時掌握自身的語文的學習情況,并能夠發現自身在語文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學有目標。
第二,積極開展小學語文學習策略指導
首先,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策略是小學生在動態的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逐漸形成的靜態知識,不但可以被學生掌握,而且也可以遷移的,因此,積極開展小學語文學習策略指導不能脫離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指導,學語文教師對語文學習策略的指導應當重點關注在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什么、何時學、為何學、如何學等方面。
另外,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弱,因此,小學生需要教師的語文學習策略指導。教師的指導在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策略的水平。因此,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等方法,就使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通過教與學的積極互動,不斷地獲得、積累知識,總結和提煉學習經驗,歸納學習策略和方法,最終使小學生形成學習策略和提高學習策略。
第三,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元認知水平
首先,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策略水平的關鍵之一,是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元認知是一個人所具有的關于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認知。其核心是對認知的認知。在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僅僅是學習策略的具體執行的活動,而要使小學生自覺地有計劃地執行這種活動,先決條件就是小學生要對語文學習中的各種因素有所認識和體驗。因此,提高小學生語文策略水平的關鍵是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元認知水平。
其次,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當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提問和準指導小學生及時發現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做出相應調節,從而減少語文學習過程的盲目性和沖動性,提高了語文學習過程的效率與成功的可能性。
第四,不斷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首先,要充分發揮作業的功能。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適當控制作業的難度,使習題、作業具有基礎性、典型性、啟發性。同時,為了培養小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小學的語文教師可采用建立學生作業檔案的方法、進行跟蹤調查、詳細地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用“先扶后放”的原則,使他們建立自學的意向,養成自學習慣,強化自我體驗。
其次,要加強課前預習,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擬定預習提綱來明確預習任務,提高小學生語文預習的效果。同時,帶著問題預習有一定的指向性,通過自學得到的知識印象深刻,不易忘記。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歸納總結等方法把預習引向自學,以更好地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蒯超英.《學習策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112.
[2]劉電芝.《學習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06-307.
[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2007.
聲 明
茲證明《財富時代》2014年第3期152頁刊發文章《試論現代企業營銷中網絡廣告的演進》作者:耿欣,單位應為:(山東工業職業學院 山東 淄博 256414)
特此證明
現在“獨二代”已經開始步入學校進行學習,在開展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在進行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出現,因為他們從小就是在家長的照顧下長大,沒有進行自我管理的能力,任何事物都是家長進行安排。所以,在學習上他們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尤其是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因為語文的學習是要求學生進行自己理解和自己領悟的學科。
關鍵詞:
獨二代;自我管理;能力培養
“獨二代”是現在一個新興的名詞,就是六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來進行管理,尤其是現在父母的工作比較繁忙,孩子都是由老人帶大的,老人對孩子多少有些溺愛,讓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進行成長,導致他們對自己的約束能力以及管控能力非常地低,所以,本文就培養“獨二代”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來進行研究。
一、“獨二代”兒童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意義
現在已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學習已經不是某一個階段的事情,更多的是持續的一個重要過程。那么我們在進行兒童自我管理的過程中,要培養他們自我進行學習管理的能力,這樣可以讓他們在進行新知識學習的時候,能夠有計劃地來進行學習。因為知識的學習是無限的,所以,自我學習和管理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當他們長大,要學習的知識就會不斷地進行增長,老師和家長也不能經常地督促他們進行學習,不能總規定他們的學習時間以及學習的科目,那么他們就會沒有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這樣他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就會感覺手忙腳亂,學習的知識也沒有系統性,只能是囫圇吞棗地學習,那么學習效率低下就可想而知了,浪費了學習時間,還沒有取得好的效果。尤其是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因為語文這門學科的知識點比較繁復,而且要掌握的各個方面的能力也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只能夠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講解,不能進行深入的訓練,很多東西就要學生在課下來進行自我練習?,F在“獨二代”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能力都很差,他們在學生上對自己沒有一個較為嚴格的要求,在生活上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這些問題導致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所以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盡快適應今后的社會競爭,同時對他們的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獨二代”兒童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措施
1.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想讓學生學好一門科目,就要讓學生對這門科目感興趣。我們就要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進行學習的時候不是說所有的科目都是學生感興趣的,我們不但要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要教會學生自己來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針對語文科目的學習我們可以通過故事學習法讓學生自己來進行閱讀,在故事情景的推動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地提高。
2.培養學生的計劃學習能力學生要想有好的學習效率就要有一定計劃,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制訂學習計劃,這樣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進度及學習的時間。學生開始時是不會進行自我掌控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了解老師的教學計劃,每堂課有多少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學生在有了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系統規劃,老師在開始的時候可以檢查學生學習計劃,也可以規定學生的學習計劃,讓學生每天有固定的時間進行閱讀理解的練習,規定每天朗讀課文多久,但是什么時間來實施要由學生自己來進行規劃。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就會自己知道哪些地方是需要不斷來進行調整的。
3.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我們進行完計劃培養以后,就要求學生一定要完成。很多學生計劃做得很好,但是根本不去實行,就是一紙空文,懸掛在墻上,沒有任何用處。我們要使學生養成制訂計劃就去完成的習慣,在制訂學習計劃以后,我們可以讓家長來幫助監督計劃的實施。語文學習在很多方面需要孩子自覺,比如說生字生詞的理解,如果在課前沒有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就會影響聽課進度,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很低。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但可以在學習上對學生有所幫助,在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養成言必出、行必果的習慣?,F在“獨二代”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很差,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要給學生養成這個良好的習慣,讓學生自己來對自己的學生進行管理。老師可以和家長開展多少方式的配合,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計劃能力以及自我約束能力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洪明.我國少年兒童自我管理狀況及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1(04):3—5.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 教學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051-01
自主學習是一種現代化的學習方式,與傳統的學習方式存在很大的區別。自主學習將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放在首位,鍛煉學生的自主分析、探索以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在小學教育中,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而且富有強烈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有助于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教師在進行自主性教學時,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的專業和綜合素質的建設,而且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思維潛力,加強自律性和約束能力的培養,形成一種新型的自主學習課堂。
1.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小學語文課堂的自主學習,需要加強教學目標、師生關系以及教學方式的改革。自主學習的課堂,將學生和教師的角色進行轉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組織的作用,與學生間存在平等的關系,促進師生的互動和交流學習。學習過程由學生自己掌握,首先要根據自學目標、自學提示進行自學,再通過查閱資料、讀文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研討問題,最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解決問題。教學活動變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是主角,學習方式也豐富多采。小學語文課堂的自主學習,需要加強教學目標、師生關系以及教學方式的改革。自主學習的課堂,將學生和教師的角色進行轉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組織的作用,與學生間存在平等的關系,促進師生的互動和交流學習。學習過程由學生自己掌握,首先要提出合理的問題,其次收集資料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都是學生自主完成。小學語文的學習,作為一種教育主題,需要在問題探究中進行充分的討論,促進整個班級的互動討論,從而對結論達成共識性的理解。
語文的學習就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有序思維能力的鍛煉,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采用問題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多使用一些教學工具書和相關資料來解決問題,從而在學習中做到溫故知新,促進新知識的學習。
2.增強學生的自律性
在小學教育中,由于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管理能力不足,在自主學習中容易出現懈怠的情況。所以,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習習慣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小學生處于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正是其心理年齡完善的時期,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處于起步階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才能促進其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而且,由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年齡和教學內容上有差別,需要因材施教地進行自主學習。而且,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語文學習重視學生的自主性。語文課程的學習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可以促進學生的寫作、閱讀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個性和人格的健全。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要求下需要加強學習目標、意義以及方法的探究,形成一種學習上的自我約束,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再依靠家長和教師的監督,可以進行自主完成學業。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需要引導他們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而一些高年級的學生,學生必須自己進行學習計劃的制定。基礎學生的基礎不同,學習計劃的制定需要依據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在自律性的要求下加強自我約束力。
3.引導學生在學習上進行自主探究和選擇
語文是一種重要的日常交際工具,所以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很強。小學語文的自主學習,具有主動性、體驗性、差異性以及相對獨立性等特征。學生自主學習課堂的教學模式致力于堅持學生的自我選擇性,在探索學習中加強對信息的選擇。將學習的內容進行自主選擇,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構建知識需要將新舊知識進行整合,不斷升華
自己的知識內容,從而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踐。在語文學習中,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才能加強學生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熱情,學生對自己選擇的知識才會加深記憶。
對于自主學習的探究,可以采用一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引進多媒體技術設計多功能的課件,也便于相關資料的收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教學的生動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便利,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重要或是感興趣的相關內容進行閱讀,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而且,圖文并茂的方式,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的語文自主學習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進行課件的制作和講解,例如《桂花雨》這篇文章,學生自覺學習本課的生字,在了解文章大意后,初步感知文章內容,再帶著問題進行默讀,對文中的相關情景進行模擬,討論桂花帶給作者的快樂,體會作者的感情。而且,在課后進行知識拓展,讓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畫出自己童年的美好圖景,從而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4.結束語
在我國目前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下,我國逐步加強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應用。由于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是個長遠的過程,而且與課堂教學模式密切相關,不僅要求教師加強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創新,也促進學生養成自我約束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劉紅靜.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3(1)
[2]馮秀梅.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j].青春歲月.2010(22)
[3]陳宏.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3)
關鍵詞:學習興趣;課堂氛圍;學心自信心;閱讀積累
小學六年級面臨著小升初,隨著小學最后一個學段的結束,小學語文學習的深度也上了一個新臺階,既要保證良好的復習效果順利升入初中,也要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語文是三大主科之一,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學生的重視程度還可以,而教師的責任也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制訂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談談怎樣教好小學六年級語文。
一、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不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興趣培養,也就忽略了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未來的發展,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短文,或者要求學生以記日記的方式來完成一次簡短的寫作練習,讓學生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來提高寫作熱情?;蛘呓處熆梢詫⑿W六年級語文教學和課外活動緊密聯系到一起,讓學生通過和生活實際的聯系,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多種活動來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如,詩歌朗誦、畫畫等。通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在審美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道德素養和情操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情因素,渲染課堂氣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提高學習興趣和情操。
二、用愛心營造一個溫馨的課堂氛圍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責任,因為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升初中的壓力,教師營造出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的身心放松,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并且愿意和教師溝通交流,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課外活動來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縮短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敢于提問,從而提升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也是他們的朋友,和她們站在同一立場上。
三、增強學習自信心
小學六年級是小學生趨于成熟的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生理在逐漸成熟,心理發育也應得到重視,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和學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充分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內容豐富,與生活的聯系也是十分緊密的,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應更加注重知識的充分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積極涉獵課外讀物,拓寬知識面,積累知識,將優美的詞句摘抄、積累下來,應用于以后的寫作或者生活中,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做好閱讀積累
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其他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整合學生所接觸和學習的知識,不斷地進行閱讀和寫作鍛煉,讓學生通過不斷地積累詩詞或者名句,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雖然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但是通過學生不斷的積累,聚少成多,必然能夠讓學生有充分的知識儲備來寫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為主,去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課外讀物的涉獵。
總之,教學方式方法是根據學生為中心來設定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始終要堅信教師應和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原因
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再次審視思考的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反思能指導學生對語文學習活動進行監控、調節,并且通過反思,學生可以對語文知識進行回顧、總結,對語文解題思路進行整理。
小學學生已經開始產生了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反思的能力,但是有些學生不知道怎樣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在學習了一點知識內容后就以為自己會了,不求深入理解而急于做題,導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清,這些學生都需要老師進行指導,逐漸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有重大意義。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反思能力的策略
1.預習反思:在課前預先布置任務或發下下一節的學案,要求學生提前看一遍課本和學案,在看的過程中要反思這節課主要在講什么內容,重、難點在哪,有哪些新出現的詞匯和句子,要學習這些內容需要以前的哪些知識作為基礎,學習本節課需要掌握多少生詞匯,通過預習發現的不明白的地方在哪等等。學生經常進行這樣的預習反思訓練就會逐步建立起反思的好習慣,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非常重要,也能提前使學生知道要在哪些地方注意理解,突破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對于老師也要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使教學更貼近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2.課堂反思: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進入狀態,并且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堂思維活躍的語文課比單純的氣氛活躍課更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講到課文《貓的故事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中遇到的貓,進行思考,思考貓的樣子和特征,或者回想生活中貓的故事,然后再和學生一起分析課文。在分析完課文后,還要引導學生反思生活中事物的入手點在哪,怎樣一步步確定怎樣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3.解題反思:很多學生在學習了一點內容后就喜歡做題,做完題后又局限于這一道題目的掌握上,很少對做過的題目進行反思,結果再遇到此類問題時又很難尋找解題思路了,這可以通過做完題后進行反思總結同一類型題目的解題規律來得以解決。例如造句題用“不僅……還”造句,學生可以先自己造一個句子,然后教師給學生進行批閱后,還要讓學生反思造句的方法,首先明確不僅還之間的關系,如何造句子才能準確,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看一看這類題目所采用的語文思維方式。
4.小結反思: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的作用不可小覷。通過小結可以讓學生再次回顧本節課的重點,整理相關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通過小結也可以讓學生反思本節課的收獲,總結本節課的得失。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問題,水平得到了提升。
5.作業反思:作業中的題目都是老師精心挑選的典型例題,通過這些題目一是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二是它能反映學生思維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教師在批閱以后會總結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講解,通過作業的做與講就能使學生鞏固正確的理解,改正錯誤的思路。另一方面,作業要限時來做,在規定時間內高效的完成作業能體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對基礎知識的熟練程度與反應速度。
6.建立錯題本:錯題本是用來記錄學生錯題的,其中需要對該錯題進行總結,找出當時錯誤的思考方法,然后仔細分析總結出正確的解題思路與相關的基礎知識。只有不斷總結改正,才能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對于整理的錯題一段時間后一定要按錯誤類型再次整理,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效果。要發揮錯題本的作用,還要經常翻看錯題本,經常警示自己,自己才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習慣;興趣;養成;有效途徑;措施
我們知道,要讀書,讀好書,經常讀書會給小學生學習和生活帶來樂趣,帶來豐富的知識,讓小學生在讀書中學習到知識,在讀書中不斷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這樣才能將讀書中獲取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斷全面的提升自身素質,提升學校素質教育的成效。
一、現階段小學生在閱讀方面的現狀
我們知道,現在的小學生大都是05后,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基本上都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同時,從小家長就對孩子進行學前教育,甚至是胎教,許多孩子從懂事開始就有了大量的讀物,而且是電子讀物。這樣孩子雖然接受教育早,豐富了知識,但是在進入學校后,往往因為過早知道一些知識,而不重視學習,尤其是閱讀方面。從小讀書,但是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是走馬觀花讀書,讀書效果不明顯,加上現在的小學生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對老師讀書的要求置若罔聞,從內心不當一回事。這些因素的存在,導致現在的小學生在閱讀方面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不良習慣的存在就導致現在的小學生讀書能力差,讀書效果不明顯,也談不上有讀書的興趣,嚴重的影響了學習成績,成為許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因此,通過有效途徑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刻不容緩。
二、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興趣與習慣的重要性
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習慣重要性是多方面的。首先,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小學生閱讀的質量,而小學生的閱讀質量又與其閱讀能力息息相關,而閱讀能力是關系到小學生語文成績的重要內容,可以說,對于小學生成績的提升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不斷提升閱讀能力,才能保證小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再次,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于養成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一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有重要影響,而且對小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好習慣的養成可以讓小學生能夠在今后學習和生活中少走彎路,更好更快的發展。最后,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也降低了老師的教學工作量,老師能夠更多的將精力放在教學的其他方面,比如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充分的備課,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充電學習,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多溝通了解學生學習動態,這樣對老師的發展,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小學生良好閱讀興趣與習慣養成的有效途徑
1.學校應該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我們經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對于一個人影響有多大,因此,要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學校就必須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讓小學生在大的環境中不知不覺的愛上閱讀。
而閱讀氛圍的營造需要學校進行精心的布置,可以在學校的大廳、走廊、樓道、教師、食堂等地方張貼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走到哪都能感受到關于閱讀方面的信息。另外可以在每個年級組織相關的讀書興趣小組,同時為學生提供閱讀場所,讓學生在有閱讀沖動后能夠及時進行閱讀,打好相關的硬件基礎。另外,學校和老師應該多舉行和閱讀有關的比賽,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給予相關的榮譽和物質獎勵,頒發獎狀和獎勵圖書,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并積極的參加到閱讀行列中,帶動更多的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在學校形成一股讀書的風氣,從而養成閱讀習慣。
2.留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養成學生閱讀習慣。我們經常說現在的孩子壓力大、負擔重,一點不假,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被家長寄予很大的希望,除了正常的上學時間,剩余的時間大都被一些興趣班所占據,別說玩耍,就連平常閱讀的時間都沒有。經常見一些小學生在公交車上寫作業,甚至寫著寫著睡著的,所以家長和老師在學生學習時間的安排上應該合理。因此,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家長和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生的學習計劃。例如有些學生比較安靜,能靜下心來讀書,那么就可以安排學生在家進行相關的閱讀學習計劃;有些家長沒有過多的時間在家監督孩子學習,那么老師就盡可能在學校時間安排學生進行相關的閱讀學習,回家后完成相關的課后作業。同時還要讓學生將一些空余的學習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例如可以在飯后進行十分鐘閱讀,在大課間進行十分鐘閱讀,積少成多,慢慢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也樹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可謂一舉兩得。
3.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學習,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首先要調動學生閱讀興趣,而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學習,是調動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方向,一方面,課外閱讀相對于書本的閱讀內容更加豐富,知識面更廣,學生更愿意進行課外的閱讀??梢栽谶M行課內學習的時候,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時候進行相關信息的搜集,以課內帶動課外,提高閱讀興趣的同時,也完成了相關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給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學習到更多和學習相關的知識和內容,例如,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可以將一些自己認為不錯的段落或者對話抄送下來,每周抽出一節課時間,讓每個人同大家進行分享,這樣不僅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還能在不經意間提高了鑒賞和寫作能力。
4.將相關的科學技術應用到閱讀學習中,讓閱讀更快樂?,F在的社會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因此,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的時候,也應該與時俱進,將一些科學技術應用到閱讀學習中去,讓學生閱讀更加輕松和愉快。比如,日常的閱讀,更多是進行文字的閱讀,很多時候,學生感受不到文章中相關場景,如果在集體閱讀課的時候,配備相關的影音設備,在學生閱讀到相關的文章時候,對于有些故事情節可以通過一些視頻來向學生進行全方位展示,更利于閱讀理解。如讀《三毛流浪記》時,可能學生感覺不到三毛有多可憐,但是通過相關的電影和視頻片段,可以直接感受到三毛所處的環境和凄慘的經歷,讓閱讀更有效,讓閱讀更容易,讓閱讀更快樂。
四、小結
總之,要想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就應該從小學生閱讀現狀出發,了解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在學校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老師能夠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讓學生們快樂閱讀,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林進強.讀書與積累――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小學教學研究,2011年第05期
“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與之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國內外教育對自主學習已有大量研究,其中美國學者齊莫曼在20世紀90年代,對各學派的觀點進行了綜合,將自主學習理論推向了新高度。他提出當學生的認識、動機和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他還從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行為表現、學習的物質環境和學習的社會性等六個方面對自主學習的實質做了解釋。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之前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出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是自主的。他還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2.自主學習方式的教學策略
本次課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學,是教師組織引導下的學習,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得力,引導得法,才能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2.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興趣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我國兩千年前的教育學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現代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認為: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是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學生學習語文也必須以興趣做基礎,有了這樣的心理條件,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就語文學習興趣與語文學習的關系,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這樣的概括:當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力求掌握知識的理智感,使大腦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引起語文學習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維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躍,記憶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勞,產生愉快情緒,能夠最佳接受教學信息。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其潛能便會得到開發,主體性便會得到弘揚。
2.2 教給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僅有語文學習的興趣是不夠的,若沒有自主學習的方法,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時間一長,遭受學習挫折后,自主學習的興趣也就因此而減弱。因而語文教學還必須適時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斑@句話也可以理解為教育不應是僅給學生一條魚,而是要教給他們捕魚的方法。學生 是學習和認知的主體,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雖然需要教師必須的指導,然而教師的指導離不開學生主體的認知,實踐活動中體驗,才能內化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指導學生學法的前提是要努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提供條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覺地在學習實踐中去運用方法,創造方法。從而實現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
2.2.1 認同學習目標,增強目標意識。教學目標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南,教學中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的。傳統語文教學,教學目標是由國家、教師來確定的。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前,要進行備課,備課形成的教案第一項內容中,就是教學目標要求,這些目標要求,是教師獨立鉆研教材,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出來的。應該說,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側重考慮的是國家的要求。至于學生,是無權參與目標制定的,有的只是被動接受這些目標。長此以往,學生喪失了學習的欲望,失掉了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怎樣才能增強目標意識,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呢?
一是幫助學生認識制定教學目標的實際意義和實用價值,促進學生的內在動機。如一位教師引導二年級學生,認同學習部首查字法的學習目標,安排了這樣的教學環節:上課后,教師對學生說,課前我查閱到很多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我想介紹給大家,可資料中遇到了幾個不認識的字,這就影響了我的介紹,同學們幫我想想辦法吧!有的學生說,拼讀字上的拼音不就認識了嗎?教師將資料用實物投影儀放到大屏幕上,結果,字上未注意。有的同學說,猜讀。但發現一句中就有好幾個字不認識無法猜讀。有的同學說問字典老師,可有的同學說,我們只會用音序查字法查,但那是只知道字間,不了解字義,不會寫這個字的時候用的查字法。在這樣的討論基礎上,教師提出了部首查字法的學習目標。這樣的學習目標,學生明確其意義,因而認同目標,產生了內在動機。二是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多考慮學生的不同需要和水平,為學生提供選擇的目標空間。
2.2.2 重視學習方法的獲得,提高選擇方法的能力。一是科學性。指符合思維規律。二是目的性。指學習方法指向一定目標,是實現一定學習目標的手段。三是程序性。指學習方法是否具有科學而有效的步驟。四是實踐性。指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在不同的條件下有效地重復使用并能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指導作用。五是功效性。指正確的學習方法必然能獲得優良的學習效果。六是獨立性。指學習方法能個體化,被每個學習者個體獨立地使用。
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方式:
一是示范點撥。指教師給學生做出科學學習方法示范,使學生通過觀摩示范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學習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教師就可以將自己讀過的書呈現給學生,行間字旁標畫了不同的符號,如在行下畫直線,表示值得注意,畫曲線表示重要,在旁邊畫“×”表示錯誤,畫“?”表示疑問,畫“!”表示贊同,在空白處寫了自己的理解,并就自己讀過的書所標畫的內容進行解釋,還可以介紹一下這樣讀書的好處。
二是領悟自得。指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學習本身作為認識和思考的對象,反思自己的思維方法、學習進程,從而達到在學習實踐中“悟”出學法的目的。
三是交流中獲得。指教師引導學生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利用學生交流時閃光點,引導學生學到學習方法。如《第一場雪》一課的教學,讓學生交流對膠東半島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的認識時,有位學生說:“這場雪真是太大了,人們都能聽到‘籟簌’的聲音。昨天,我們這兒也下了一場大雪,大家都說這場雪是罕見的大雪。
2.2.3 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傳統課文課堂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使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發揮。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設計,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以學定教。而以學定教不僅體現在學生自主選擇內容上,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就學習內容和自身的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
2.2.4 讓學生參與課堂管理,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自控能力自主學習強調對學習過程不應由教師整齊劃一地去硬性規定。因為即使是相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時所需要的時間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異的。學生應不斷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但傳統教學,學生始終處于被管理的狀態,管理的韁繩被教師牢牢掌握著。這樣的狀況,學生不會有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也就是說不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很難實現自主學習。
因而,教師應改變過去那種課堂管理權獨握的做法,還需要注意讓學生自主參與管理課堂。如過去所有教學內容都由教師組織學,可變化為有些可由學生組織學,如低年級讀生字詞小學生可以領讀、檢查讀,有些內容的學習,可要求學生自己給自己提出要求進行學習,如限定時間、限定行為等,以培養學生自控能力。
2.2.5 學習結果自我反饋,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傳統教學中的總結,都有教師來做,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如果把這一環節讓學生來做,就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機會。這樣的機會,不能使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而且能培養學生主動反思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質量。
2.3 給學生充足時間自主實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習慣是個性心理中的個性意識傾向性。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在自己的神經系統中存放的一注不斷增長的資本,一個人自己畢生都將從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學習的習慣是一個好習慣,對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個人成為他自己文化進步的主人和創造者。自學,尤其是在幫助下的自學,在任何教育體系中,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習慣的力量是一種自然的力量。語文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語文教師持之以恒的培養,語文課上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中不斷提高“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達到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