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2: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對青少年影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被稱為第四媒體的計算機網絡在很多方面發揮的作用正在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巨大影響。青少年是上網的主體,在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形成之際,更易受其他的思想的影響。我們應該關注網絡發展對青少年的影響,凈化網絡環境,盡量減少網絡文化的消極影響,促使青少年形成符合社會發展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網絡發展對青少年的積極影響
1.開拓視野
青少年通過網絡學習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學習了文化知識,掌握了生活的技能。網絡具有自由開放、內容豐富多彩、信息傳達方式多種多樣以及信息量大和虛擬性、平等性、多元性等特點,能夠極大程度上引起青少年學習的主動性。青少年在上網的過程中,不但可以了解到新鮮的事情,了解到最新的時事,而且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諸如科技、軍事、藝術、文學等各種內容進行檢索,不需要查閱大量的紙質資料就能在短短幾秒鐘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網絡的便捷性和信息的豐富性為青少年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信息資源,極大的滿足了青少年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青少年的創造能力增強
國內幾大互聯網的崛起,使那些年輕的網絡創建者們諸如馬云、李彥宏等成為了青少年的榜樣。網絡創業的神話、網絡平等的故事激勵著大量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知識和創造力的重要性已經深深的植根于廣大青少年的心中。網絡上的信息非常豐富,并且更新速度極快。青少年在這種浩如煙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聞強記”,計算機和網絡就是他們的記憶。他們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不再是獲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創造和運用新知識。網絡使青少年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無論是在鍛煉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創新觀念和實現創新內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的智力得到了升華。
3.平等性增強,在虛擬的環境中主體意識增強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也許處在不同的社會地位中,因為我們是社會人,總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現實中,教師和家長等是施教者,而學生則是受教育者。學生和老師家長處在不同的地位中,也就勢必會有明顯的區分。在網絡世界中則完全不是這樣,在這樣一個虛擬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上下級之分,也沒有領導與被領導之分。這樣的一個網絡平臺,可以激發青少年的創新思維,鼓勵青少年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來促進他們個性化的發展,青少年在網絡世界中就能夠與其他人平等的交談,從而使他們的平等性增強,以及主體意識增強。
二、網絡發展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
1、網上不良信息過多,對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造成消極影響。
2、對現實交往的冷漠。
網絡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們坐在一起,卻在各自玩著手機。”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在當今網絡發展的沖擊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對現實交往越來越冷漠。人們習慣了用通過鍵盤、電腦屏幕和手機屏幕進行聊天,在真正現實社會中卻忘了真實的人際交往。雖然網絡擴大了人們的交際范圍,豐富了人們的交際手段,但在虛擬的環境下人機交流排斥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相互交流溝通,“人為地”把青少年與現實社會“隔離”開來,造成了人際關系的冷漠化。
3、網絡上癮給青少年帶來不利影響。網絡信息的多樣化以及網絡游戲的吸引,使部分學生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更愿意花大量的時間投入網絡世界中。虛擬和現實世界的差別使青少年學生產生了逃避的心理,不愿意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不能自拔。
三、消除網絡發展給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的對策
1、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應該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對網絡的信息監管,加大對網吧的監管,對不良信息及時加以管制。維護網絡安全,努力創建干凈、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
2、學校要堅持以為指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進行教育。堅持用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教育學生,教育青少年,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來凝聚力量,加強基本國情建設,加強黨的方針路線教育。努力使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構建網絡與社會互動的體系,政府、社會、家庭和學校要共同聯合,加強對青少年的網上文明行為規范教育,加強對青少年的社會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勇敢的面對社會。
4、教師應以“修身、育人”為已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凈化學生心靈。教師的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靈世界純真的形成,教育者是受教育者的一面鏡子,教師平時的言行舉止,像一張生動形象的圖畫展示在學生面前。作為一名教師應正確認識自身的工作環境、工作特點、經濟收入。不但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廣博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有了淵博的知識,崇高的思想,才能以自身的人格去純凈學生心靈,才能凈化學生心靈中的網絡文化。面對網絡時代來臨所產生的這些新動向、新特點,教師除了與學校和家庭緊密合作進行正面教育外,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些工作,一方面可以對學生家庭上網情況,作民意調查,了解有條件上網的學生情況,與家長一起做好重點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休閑時間指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休閑價值觀、休閑態度和休閑目標,提高休閑生活質量,獲得充實、豐富多彩的休閑生活,讓學生從網上尋求刺激,追求低級趣味中擺脫出來,從而遠離“網上垃圾”。
參考文獻
一、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質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網絡文化數量繁多、內容豐富,而且突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青少年可以自由選取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各類文化內容,和其他愛好者進行有效的交流,有利于視野的拓寬和思維的開闊,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ヂ摼W相對比較自由的空間,可以促使青少年與其他人進行深入的心靈溝通,更好地展示自我,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形成獨具特色的個性特征。網絡信息量大而且更新速度快,是青少年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手段,而且網絡可以大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二)消極影響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青少年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一部分青少年長時間沉迷于網絡中,體力和精力嚴重透支,學習成績急速下降;網絡文化的隱匿性和虛擬性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非常自由和輕松,久而久之,青少年就會比較依賴這種人際交往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反而變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主動和別人交談,不愿意靠近人較多的地方,進而影響青少年形成正常人際交往能力;一部分青少年受網絡不良文化的影響,開始抽煙、酗酒、打架,造成家庭關系高度緊張,嚴重者甚至造成家庭破裂;青少年長期沉迷于網絡世界中,只有在網絡中才能找回自信,無法承受現實中巨大的升學壓力和復雜的人際交往,心理不堪一擊。
二、網絡文化環境下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積極作用
要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積極作用,不斷創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內容和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質。傳統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課比較單一,基本上由教師進行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多元的網絡文化內容,快速、便捷的傳播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課教師積極跟上時展的步伐,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由課堂逐步轉向網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質。新時期,青少年的價值取向、人生觀和行為方式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如果再采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青少年肯定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學校要積極利用網絡平臺,開辟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專欄、網上心理咨詢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二)加強對網絡文化環境的優化
加強對網絡文化環境的優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不斷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學校要重視并不斷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加大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提高學校硬件設施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第二,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內容是教師精心搜集和整理的,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顯著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激發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三,及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內容。
(三)培養青少年的網絡道德意識
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無處不在,而且類型多樣,在網絡道德教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互聯網和計算機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自律意識和網絡道德責任意識。教師要指導青少年正確認識網絡文化,堅決抵制各種不良文化,合理利用各種有價值的網絡文化。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堅決抵制網絡的消極作用,提高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客觀、公平地看待現實社會。在當前比較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德育工作者要認清當前的嚴峻形勢,積極進行探索和創新,努力培養青少年的網絡道德意識,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網絡歌曲 青少年 道德發展
網絡歌曲是指由網友原創、翻唱或改唱,且通過網絡傳播的歌曲,是互聯網和音樂碰撞的產物。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1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網民中8~35歲青年占85.5%,其中24歲以下的青年占56%,18歲以下的青年占24%,也就是說,青少年是使用互聯網的主體。網絡歌曲作為網絡的新生物,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歡,尤其是喜歡新鮮事物的青少年。青少年作為網絡歌曲主要消費群體,網絡歌曲在這里的影響最大、最深。網絡歌曲對青少年學生的道德發展有什么影響?如何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網絡歌曲熱的引導?這是我們需要探究解決的緊迫問題。
一、網絡歌曲的特點
從2002年網絡歌曲開始引起人們關注的起,短短幾年時間,就出現了《兩只蝴蝶》、《月亮之上》、《不怕不怕》等廣為傳唱的歌曲。也出現很多有名的網絡歌手,如龐龍、香香、東來東往等。網絡歌曲借助網絡便捷、迅速的傳播,使得好聽的歌曲一夜之間“飛入尋常百姓家”。再加上輕巧易帶的MP3和手機為網絡歌曲提供了便捷的載體。另外,網絡音樂向來都是“免費的午餐”,現代的數碼產品粘貼、復制、刪除都很方便,可以隨心所選。當然,網絡歌曲受到青少年的喜愛除了得益于科技的飛速發展外,網絡歌曲本身的特點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歌曲選材貼近現實生活,易與青少年產生共鳴
“一首好歌除了讓人愛聽想聽外,還要有讓人的情感得到宣泄和撫慰的作用?!本W絡歌曲是“大眾音樂”,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愛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寫理想、思鄉、友誼等人之常情的內容。網絡歌曲內容,大多通俗直白、感情真摯動人、旋律瑯瑯上口,讓渴望張揚個性的現代青少年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出口,于是這種流傳形式就被喜愛網絡的青少年廣泛接受。如《不怕不怕》中的“看見蟑螂,我不怕不怕啦,我神經比較大……”這樣無厘頭的歌詞,雖顯荒誕,卻也活潑搞笑。現代的青少年背負了太多的壓力,他們渴望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青少年的這種特質恰恰在網絡歌曲中找到了“著力點”。盡管這種精神滿足是短暫的、表面的,但對壓力四伏的青少年來講,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二)歌詞新鮮刺激,迎合青少年的獵奇心理
很多成功的網絡歌曲,都在歌詞創作方面做到了標新立異。它們灑脫大膽、視角獨特。由網絡歌曲產生的“新創詞匯”,也迎合了互聯網中的新新人類——青少年的口味,他(她)們對網絡歌曲的需求愛好是網絡歌曲得以創新和發展的強勁動力。有些網絡歌詞盡管邏輯不夠嚴謹,但聽起來很新鮮。如“一壺漂泊”、“酒暖回憶思念瘦”、“歲月在墻上剝落”等。再如,網絡歌曲的開山之作——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用音樂評書的形式說故事,除了表揚好人好事外,同時也告訴人們做好事的東北人身上也存在某種不足。還有《老鼠愛大米》,把愛情用一種市民白話語言來打比方,顯得有趣而令人玩味。同時,網絡歌曲的演唱風格也不拘一格,符合青少年的追求自由,彰顯個性心理??偠灾趯W習壓力和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網絡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青少年學生的心靈和精神世界。
二、網絡歌曲對青少年道德發展的影響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同樣,網絡歌曲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是如此。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一)積極影響
中學生面臨著種種壓力,各種各樣的考試壓的他們喘不過氣,郁悶、煩躁、反感等心理必然產生。網絡歌曲除了可以給青少年視聽上的享受,還能夠詮釋、釋放青少年困惑不安的心情,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暫時自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減少青年學生心理變態的幾率。此外,網絡歌曲的詞曲貼切、平實,反映了青年學生的生活和審美追求,易于彼此產生共鳴。
(二)消極影響
網絡歌曲讓一些熱愛音樂、熱愛網絡的人有了一片實現夢想的天地,無可厚非,也是值得大家肯定的方面。但也有黑色、灰色甚至是黃色的詞曲充斥在網絡上,對身心還未發展完善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潛在危害。
三、反思與建議
(一)構建優良的校園網絡環境
學校應努力培養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工作又懂得網絡技術的優秀師資隊伍。校園網無疑對青少年的影響甚大?!靶@網對青少年道德主體的培養可以通過兩方面來實現。一是建設網上德育課程。二是建設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園網絡文化?!遍_設網上德育課程,把課堂搬到網上。建立有教育意義的網站,如建立一些適合青少年瀏覽的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網站,讓學生在網上消遣時也能受到教育。還可以巧妙利用網絡的特性,進行德育方式的創新。如開設校園聊天室和學生在網上匿名交流。還可以邀請專家設置專門的板塊為學生提供網上咨詢和輔導。“中國少年信息服務網”就是專門那位少年兒童設立的網站,少先隊員們通過參與網站的各種活動,如網上作品展、網上競賽獲得知識,在娛樂中又受到教育。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培養青少年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有效載體,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理,對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以提高青少年對流行文化判斷的道德標準與價值觀念。首先,學校應充分利用和發揮好學校網站、廣播電視、報紙期刊、讀書講座、學術報告等各類校園宣傳的活動進行引導與熏陶,弘揚文化精品意識,讓學生追求進步的、高層次的、高品位的文化。其次,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充實青少年生活,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拓展自我的生活空間,滿足學生對藝術和美的強烈追求,促進學生審美情感的釋放,使學生的課余生活變得有情趣和有意義。
總而言之,網絡歌曲既然已經存在就有它賴以生存方式與理由,它的存在雖然是不以人的主觀愿望和意志為轉移,但我們可以選擇正確地認識它,理智地對待它。我們要遵循青少年成長的規律,因勢利導,以促進他們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鄭霄霞.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流行文化[J].吉林教育,2005,(4):55-57.
[2]程海艷.網絡歌曲對青少年綜合素質的影響[J].文教資料,2006,(6):74-75.
[3]安保丹.網絡對中學生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影響[J].青年探索,2006,(3):54-55.
[4]蔡音穎,葉亞玲.網絡歌曲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對策[J].寧波大學學報,2007,(8):93-95.
【關鍵詞】網絡文化;青少年;體質健康
1引言
互聯網重置了人類現有知識的布局,更新了人類掌握知識的方式,網絡及其所伴生的網絡文化影響越來越大,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吨袊ヂ摼W絡發展狀況第19次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全球有6.94億網民,其中美國有1.52億網民,占其總人口的70%,中國網民總數達1.37億,居世界第二位,超過總人口的10%,其中18周歲以下的青少年占17.2%,也就是大約2356.4萬青少年成為網絡文化現象的主要參與者、創造者、傳播者和接受者,是網絡文化生產與消費的主力軍,可見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成長影響之甚。
2網絡文化的定義與特征
2.1網絡文化的定義
網絡文化是基于網絡技術發展所產生的,以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實踐操作的高度技術化為基本特征的社會文化形態。網絡文化在結構上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作為物質層面的網絡文化即各種網絡產品,是物質基礎和載體;作為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的網絡文化是網絡文化的理性分析,精神層面包括網絡信息、知識、心理、理念和精神,屬于網絡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對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起著主導和控制作用;介于物質和精神層面之間的是制度層面,包括技術規范、運行和使用的規則政策法規和道德規范等。網絡把人、信息和文化三者融為一體而產生的網絡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和人的智慧的結晶。
2.2網絡文化結構形式的虛擬性
網絡的虛擬是以數字化方式對自然事物或社會事務及其過程的模擬,其中也包括在客觀基礎上通過發揮人的想象力而產生的對于某些非現實事物的數字化建構。虛擬具有超現實的特征,是憑借數字化手段對于現實的超越。網絡文化的虛擬結構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網絡文化認知層,這是網絡文化的最深層結構,主要指基于網絡的時空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思想傾向,它形成獨具特色的網絡精神文化;第二,網絡行為規約層,包括對各種協議的認可、對使用規則的遵守,它形成網民共同遵守的網絡制度文化;第三,網絡文化表達層,指外化于網民行為的網絡語言以及網絡朋友關系、網絡行為方式等,它形成網絡表象文化。
3網絡文化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
3.1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縮短了時空的距離,使青少年能夠很好的利用它快速的了解大千世界,增加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網絡的創造性催生了青少年的時代觀念;網絡的豐富性拓展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徑;網絡的超時空性為青少年擴大了交往面;網絡的互培養出眾多的“網上雷鋒”網絡的平等性為青少年創造出自我實現的價值。
3.2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3.2.1弱化青少年的民族意識。據統計當前網上的信息來自美國的占50%,來自中國大陸的僅占0.01%。這表明,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占據互聯網這一文化傳播的制高點,一方面控制國家輿論,另一方面源源不斷地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扒閬”其價值觀和精神文化產品。這必將對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的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弱化民族身份逐漸消解。
3.2.2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增多。網絡技術使人們的身份可以變成電腦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別、年齡與人交流而不會被人察覺。據統計,日前,計算機犯罪大約只有1%被發現,而這1%中,只有4%會被指控。網絡的隱蔽性特征以及網上黃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的泛濫使網絡犯罪層出不窮,侵犯知識產權、惡意制造計算機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
3.2.3影響青少年學業和身體健康。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占用了青少年大量讀書、學習的時間,對青少年的學業有很大的影響。長時間上網,致使青少年由于睡眠不足而導致生物鐘紊亂,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發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同時,由于玩游戲時全神貫注,身體始終處于一種姿態,眼睛長時間注視顯示器,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降低,脖子酸痛、頭暈眼花等等。
4結束語
總之,現在的生活,不能沒有網絡,未來的網絡就是生活。網絡和網絡文化是現代人類必須面對的事實。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它的發展對我們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有的專家稱它為“電子海洛因”。
網絡文化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影響使復雜和多方面的,問題在于教育者如何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互聯網對于現代社會的全方位的影響,而不是以傳統的觀點和視角來看新生一代的成長問題。因為網絡時代為當代青少年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成長環境,相應也帶來了獨具特色的青少年亞文化現象。研究者需要對這種新文化現象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有比較情形的認識,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認真研究它,利用它來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洪洋.論網絡文化的特征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6(1):35-38
一、社會化和人格社會化概念界定
(一)社會化
本文的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特的個性和人格,從生物人轉變成社會人,并通過社會文化的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 逐漸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1]。
(二)人格
人格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區別于他人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這是本文所使用的人格定義。人格主要是由認知能力特征、情感反應特征、意志毅力特征、行為動機特征、信念理想特征、道德價值特征、態度信仰特征、人際關系調節程度等個性要素構成[2]。
(三)人格社會化
人格社會化應該是是通過社會化的手段實現人格的整合并形成穩定的獨立的可辨識的完整人格的過程[3]。
二、青少年人格的基本特點
(一)適應性強,學習能力突出
青少年是一個接觸新事物最多的群體,他們思維開放,學習能力極強,而且生活相對自由,有較多的自我發展時間,所以敢于創新和嘗試,不拘泥于陳舊模式,容易接受新事物,常常創造和領導著社會潮流[4]。不管現代科技發展的速度有多驚人,青少年群體總是能夠很快地適應并學會應用各種新型科技信息傳播工具,他們能夠快速接受、適應社會上的各種新變化,并且將其以自己的方式應用到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二)求知欲旺盛
青年時期是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期,其本身有著強烈的發展和完善的需求。青少年處于被動、長期封閉的教育系統里,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興趣,而網絡提供寬松的環境對青少年的求知欲是一個極大的刺激和鼓勵。同時,青少年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人才特別是知識性人才是這個時代的掌控者。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迎接挑戰,青少年特別注重汲取各方面的知識,從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三)青少年認知不成熟,易受暗示
一方面,青少年認知的不成熟,使其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部分青少年樹立不良價值理念、道德理念,無法理性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與周圍的人、事、物,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等認知偏差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認知能力有限,該群體對信息的辨別能力較差,信息素養低,極易受到他人的暗示、煽動和利用。
三、網絡對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負面影響
(一)網絡導致青少年認知的碎片化,不利于其認知深度的發展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人們已習慣了快捷的生活模式,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不僅使得快餐文化迅速發展,同時也導致了人們在信息接收上和認知上的碎片化,沒有進行深度思考的過程,思維往往浮于表面。青少年表示,在網絡上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經常會由于信息過多、質量過低而無法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資源。
(二)網絡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青少年人格的扭曲
在網絡信息時代,一方面由于網絡上存在著各種龐雜的信息,多、亂、雜是其主要特征,同時還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充斥著屏幕。在這樣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中,信息質量和真實性難以保證,甚至還有許多不健康的信息混淆視聽。另一方面,許多網站、媒體出于利益的需要,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會夸大對事實的報道,存在媚俗化的傾向,讓我們失去了信息的真實本質,脫離了真實生活的本來面目。而當代青少年群體由于認知尚不健全,辨別是非能力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在處理大量信息的過程中會比較困惑,造成思想的混亂、人格的扭曲。
(三)對網絡信息過分依賴,創新能力下降,人格的自我價值降低
青少年表示對于一個待解決的問題,他們更傾向于先上網查閱資料,利用已有的成果,而非先對其問題本身進行研究。在網上找到需要的資料后,大部分青少年在其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甚至還有一小部分的同學會直接復制、粘貼,而不是自己思考、創新。這就造成青少年思維模式的僵化,過分依賴網絡,人云亦云,自我思考機制漸漸退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創新與自我發展。另外,青少年經常觸網,巨大的信息輸入同時也會擠占思維創新的空間,當網絡社會中形成一陣又一陣的潮流,人們的思想會逐步接受潮流的領導,漸漸變得被動起來。
(四)網絡沉溺容易引發人格障礙,造成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缺失
(一)信息網絡的含義
信息網絡指的是電子信息傳輸的渠道,這個渠道是線路、設備的總稱。它是一個信息傳輸、接收和共享的虛擬平臺,也是人們交流和使用信息的工具。為了達到資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它把所有的信息聯系起來。
(二)青少年使用網絡的現狀分析
自從互聯網登陸中國,對互聯網最具有親和力的是青少年,他們成了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決定力量。青少年網絡利用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1.上網的時間比較長。社會上公共場所的網吧對上網者的年齡和時間有限制,盡管如此,還是有大量青少年每個星期上網十幾個小時,青少年在寒暑假的上網時間比平時更多,有的人甚至沉溺于互聯網,晝夜不下線。
2.參與人數多。根據近幾年的調査發現,青少年使用網絡的人數呈迅速增加的趨勢,并且上網數量相當大,所有用戶中青少年人數差不多占網絡用戶的四分之三。
3.網絡沉溺較深。有關調查顯示,40%左右的青少年將多半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網絡上,他們通宵達旦上網,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網上聊天和其它網絡娛樂,甚至到了“癡狂”的程度。
二、信息網絡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消極影響
(一)網絡不利于促進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其過程是不斷地滿足需求和追求自我實現。青少年在滿足需求和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會面對一些壓力和挫折,這是必然的。而一些青少年卻將互聯網作為一種逃避現實的工具,他們希望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的需求能夠在互聯網上得到滿足,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理想能夠在網絡中去實現,沉浸在一種追求虛擬價值和幻想之中。
(二)網絡不利于促進青少年的認知發展。網絡里面龍蛇混雜,各種各樣的信息相當雜亂,大大地超出了個人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水平。青少年的辨別力還不健全,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不能很好地在繁雜無章的信息中作出理性的選擇,導致在他們的認知過程當中,大腦中接受的信息和他們自己能處理的信息之間不平衡。更可能會促使青少年一味地接受新的信息,而不懂得去思考和整合信息。由這種情況造成的認知懶惰會阻礙青少年認知邏輯思維的正常發展。
(三)網絡束縛了青少年的人際交往。在互聯網上,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大多數是經過刻意加工過的,所以展現不出真實的自我,而是經過各種包裝過的心理。這種包裝之后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離現實非常遙遠,甚至完全不一樣。雖然它為個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但青少年通過網絡文字來描述自我形象、傳情達意,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對青少年健康積極的人際交往極其不利。
三、教育對策
網絡在促進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同時,也給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多的負面影響。所以,運用什么樣的對策去解決這些負面影響,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應該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引導青少年充分認識網絡的消極影響。網絡是把雙刃劍,既有好處又有弊端,就大多數情況而言,在生活中大家最先了解到的是它的優點。比如說網絡上各種資源相當豐富,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傳遞速度較快、方便操作等等。但是在實際中它的弊端也是很多的,對于尚未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念的青少年來說,其缺乏正確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負面影響就顯得更加突出。對于這一點,我們應該加強研究和探索,使盡可能多的教育T作者深刻地認識到網絡的負面消極影響,從而更好的引導青少年對網絡形成正確的認識。
(二)積極引導青少年將網絡和現實世界區分開來。網絡最大的一個特征是其具有虛擬性,是虛幻的世界,網絡當中的信息虛實不分,亦真亦假,不存在任何信任感和責任感。而青少年對于網絡中的這些弊端沒有清晰的認識,常常認為網絡世界就是現實世界。導致他們在網絡交往過程當中,當自我的感情受到傷害時,就有可能不再相信任何人,甚至游戲人生,荒廢青春。所以我們要培養青年人要學會分辨網絡與現實的區別,以便我們能在互聯網上獲得真實有用的信息,做到理性上網。
(三)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加強學校和家庭的有效溝通,對青少年上網的情況積極進行管理監督,然而社會監督相對來說比較困難。主要是很多網吧和游戲廳,不講社會秩序,肆意踐踏國家的法律法規,將國家的相關制度當作耳旁風,完全不限制青少年上網的年齡和時間,一切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必須加強對社會上的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堅決清除非健康娛樂場所,引導其守法經營、文明經營。
四、結論
關鍵詞:網絡環境;青少年;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網絡對青少年教育的影響。許多國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從原來的“知識教育”“智力開發”轉向“健全人格的培養”。但是,從總體來看,當前我國青少年人格發展狀況和人格教育水平都還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如何在網絡高度普及的情況下,使我國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啟迪,值得我們深思和關注。
1網絡對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影響
1.1青少年沉迷網絡,意志消沉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環境所造成的精神和氣質是人格形成的源泉,網絡作為當今時代的產物,也已成為現代青少年成長環境中的因素。青少年養成健康的人格需要認識現實的自我,并通過外界影響以及自我的感受繪出理想的自我,能在社會的舞臺上扮演真實的自我。網絡作為信息高度豐富的載體能夠促使青少年接觸到不同于現實社會的信息,同時由于青少年人格尚不穩定,這樣會導致青少年很容易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逐漸迷失自我。
1.2網絡使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空虛迷茫
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健全人格的核心成分,青少年自身的特質和網絡多元化的特征,使得網絡中可能會存在眾多的不良信息,使人格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政治觀容易出現嚴重的偏差,距離國家所提倡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相差甚遠。
1.3網絡使青少年的審美低俗化
雖然把網絡文化直接等同于低俗文化未免言過其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網絡中確實存在著大量的低俗內容,并且因為互聯網監管不到位,使得這種低俗化傾向越來越嚴重。作為網絡消費的主體,青少年對網絡低俗內容無戒備地支持和追捧,很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審美低俗化。
2網絡影響下的健康人格教育對策
2.1教育工作者轉變觀念,提高應對網絡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就是轉變思想,充分認識到人格教育的重大意義,避免形式化地對待人格教育工作,要主動適應時展,對網絡文化進行較為深入地研究。在與網絡的接觸中,把學生看作逐步成熟的主體,教師這種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承認,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思政工作者可以親身體驗和了解網絡,更準確地了解青少年的興趣與愛好,就與青少年存在認知偏差的網絡事件進行討論,從而拉近了與青少年之間的距離。在教育中,教師的魅力具有引導力和凝聚力,教師的示范作用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感化和教育青少年。
2.2樹立學生主體參與的教育理念
互聯網克服了傳統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缺點,受眾與傳播者的界限被打破。青少年在網絡中擺脫了單一受眾的角色,作為創造者對網絡內容進行分析,作為消費者也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意義,而是根據自己的認知主動地建構意義。教育工作者應該轉變角色,由說教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人格教育方面,除了要在情感上滿足學生,還要引導學生的情感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2.3樹立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
教育只有回到生活的起點上,才會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陌生的材料熟悉化,在學生思維形象性與知識的抽象性之間架起橋梁?!霸谏钪小笔侵附逃^程不能局限于課堂以及書本。只有走出教室,走出書本,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自然生活中滲透教育,才能實現青少年全面健康的發展?!盀榱松睢笔侵笧榱饲嗌倌暝诂F實生活和未來生活中建立聯系,通過人格教育引導青少年構建自己未來的生活理想及生活方式。
3結束語
網絡一方面使人們獲得了許多新信息、新觀念、新思想,另一方面,為人們展示了與現實不同的網絡生活。教育工作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網絡虛擬世界對青少年人格的影響,運用正確的引導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楊森.論時尚的審美特征[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