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1: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社會責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盡管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企業除了對股東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義務外,以利益相關者為對象,包含政治責任、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在內的一種綜合責任。企業文化正式作為一種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產生于20世紀70、80十年代的日美管理比較研究。通常人們認為企業文化指的是企業特有的一整套信念、行為方式、價值觀、目標、技術和實踐,在組織的各個層次得到體現和傳播,并被傳遞至下一代員工。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產生巨大影響,因而企業文化也必將影響到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
二、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的內在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的內在關系可以用“知行合一”來表述。具體地說,“合”體現在認知的層面,使企業社會責任的思想成為企業價值觀的一部分;在行為層面,通過更好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以豐富企業的行為文化,從而避免把企業文化當作“花瓶”。“一”體現在“以人為本”。建立起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共同的價值高于個人的價值,社會價值高于企業的短期利潤價值的企業文化。實現從單一的組織(經濟價值)到員工、顧客和社會(社會價值)協調發展。
1.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價值觀構建
完全以組織為本的企業價值觀強調個人的目標讓位于組織,當組織目標與人的目標不一致時,組織通過各種管理方法和手段使人的目標服從組織目標,企業追求的是股東利益最大化。完全以人為本的價值觀H強調以社會人的需求為出發點,通過滿足社會人的目標來實現組織目標,企業追求的是社會價值最大化。這兩種情形都是非常極端的,在O和H之間還存在多個層次價值觀,文中所說的“以人為本”不僅是以個體人為本,而是以全體人為本;不是以暫時利益和局部發展為本,是以長遠利益和社會全面發展為本。因此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觀的內在關系分為三個層次,以員工為本、顧客導向和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這些價值觀表現為以人為本和以組織為本的組合。從O到H,以人為本的成分逐步增多,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的觀念更加強烈。企業是否遵循以人為本以及實現以人為本的程度取決于許多因素,但企業的動機和行為是由企業的理念和企業的需求決定的,即企業所處的內外環境,如宏觀經濟環境、企業的生命周期、行業競爭格局等因素決定了企業實行以人為本程度,企業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實現以人為本企業文化的行為方式。(1)以員工為本,是因為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新的經濟增長規律、新的經濟制度,這一切使得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企業未來的關鍵是多樣性、靈活性和以顧客為導向。企業的競爭優勢也因此從物質轉向人和智力資本。要贏得競爭優勢必須贏得人力資源,唯此企業才能生存發展。以員工為本,企業首先要將員工視為管理的首要因素,一切管理工作都圍繞著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來展開;其次,通過給員工提供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不斷地運用挑戰來鍛煉智力、體力乃至意志品質,并在此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擺脫束縛地自由發展,提高人的生命存在質量。(2)顧客導向,就是要樹立一切為了顧客,一切為服務顧客的思想,通過產品向外擴展,把“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內部擴展到外部,從員工擴展到顧客,形成“顧客至上”的觀念。“顧客為本”作為“以人為本”的思想的擴展,首先,企業必須從管理者到普通員工,都認識到企業生產什么的決定權不是在于企業自己,而是在于顧客。沒有顧客就沒有企業,顧客永遠是企業生存的根本。為此,企業必須以顧客的需要作為生產經營活動的出發點,企業的經營活動要符合顧客的需求和利益,以顧客是否滿意作為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標準。其次,滿足顧客的需求。一方而,由于社會發展要借助物質產品的消費來實現,因此,企業不僅要研究顧客己經表現出來的需求特點,還要重視那些未被顧客認識的產品的開發,以幫助顧客挖掘他們的潛在需要,更充分地實現人的深層次需求;另一方面,企業要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努力提高設備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以使顧客能夠利用有限購買能力,滿足更高層次需要。(3)承擔社會責任,就是在企業價值觀中,除了以員工和顧客為本的觀念,還要有對社會的進步負責的社會責任觀。企業在創造利潤、為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面對多重利益主體的社會責任,包括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提供安個的產品和服務、遵守商業道德、支持慈善事業、捐助公益活動、保護自然環境等。早期企業立法上強烈的個人本位主義,使人們在對公司的認識上一直停留在把企業看成僅僅是股東們共同出資共同受益的組織體。因此,追求股東們利益最大化也就成了企業的惟一目的,談到企業社會責任時,往往被認為是一種負擔。然而,如今企業在日益成為社會經濟中最基本的市場主體和最重要的經濟力量的同時,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企業已經把社會責任作為了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和目標。承擔企業相應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企業長期的發展目標,更是企業現實發展中的迫切要求。
2.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行為構建
一般來說,在“多元責任論”的基礎之下,企業所必須要參與的社會責任實踐活動可以被劃分成為四個部分,即:(1)對與利益有關人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的活動;(2)對企業自身的制度進行建立的活動;(3)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有直接聯系的活動;(4)對生態環境進行合理保護以及治理的活動。
且這四種活動都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四種基本成本維度,(1)維權責任成本;(2)制度責任成本;(3)經營責任成本;(4)環境責任成本。另一方面,依照前幾年“搜狐網”針對廣大社會人士,向他們進行了一次“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問卷調查,從這次的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得知:有59.6%的人認為,“在當前的局勢之下,在我國實行企業社會責任制,讓企業面向社會樹立起良好的公眾形象,是極其重要的”。有57.08%的人則認為,“企業的道德核心,除了貢獻社會之外,還應當要承擔起對廣大市民的人身健康以及安全提供保障的義務,所以,不論是產品,還是環境,企業都應當對其進行合理的保護,而這也正是企業對社會的最基本的一種責任?!逼浯?,針對企業社會責任中最基礎,最迫切的內容的調查結果,還應當依照重要程度的排序要求,將其歸納為:產品安全責任,環境保護責任,公眾安全責任,依法納稅責任,公益事業責任。另外,也有42.4%的人持反對意見,他們普遍認為,“企業最主要的社會責任,就是貢獻社會,多做公益事業。”
由此可見,大部分人都贊同企業所必須要參與的社會責任活動,需建立在“經濟責任維度”的基礎之上,且其的重中之重,則是:(1)對廣大市民的權益進行維護;(2)對職員的利益以及他們的人身安全進行保護;(3)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與治理。
二、探究社會責任會計與傳統企業會計
1.相同點分析
不論是“社會責任會計”,還是“傳統企業會計”,它們都存在著三個方面的相同點,即:其一,同主體。前者直接反映出來的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實際情況,所以它的主體為企業;而后者則是以資金的流動情況,來對企業的生產以及經營活動中所開展的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分析、確定以及作出相應的報告,所以,它的主體同樣為企業。其二,同會計信息質量和假設要求。在同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前者的會計信息質量和假設要求要比后者多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前者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將不再只是企業所有者和相關利益集團,還包含更多的社會公眾。其三,同會計核算程序。從本質上來說,這兩者的會計核算程序幾乎無太大差別,都為:(1)對原始憑證進行獲取以及填報;(2)對記賬憑證進行填報和審核;(3)對賬簿進行登記;(4)對報表進行繪制。
2.差異點分析
2.1會計對象方面
社會責任會計,它的對象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企業社會責任,另一個則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實際情況,它能夠直接反映出企業對社會產生的利弊之處,即:給社會作出的貢獻以及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并為各級政府部門以及廣大市民提供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基本數據信息,從而幫助除了企業之外的客體,對企業經濟活動給社會做出的貢獻以及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詳細的了解。而傳統的企業會計,它的對象則主要是企業生產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資金活動,總共有六種,即:收入、利潤、資產、費用、負債以及所有者權益。其次,因不同的國家,他們對社會責任會計都持有不同的要求、標準、認識以及實施方式,所以,他們對社會責任會計的對象表述也都是存在著較大差別的。
2.2會計目標方面
在社會責任會計的范疇之下,企業除了需要向企業所有者以及相關利益者提供必需的會記信息之外,還需要向與企業有關聯的客體作出相應的服務,即:為他們提供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實際情況信息,以客觀的將企業所產生的社會成本以及經濟效益完完整整的表現出來。而傳統的企業會計,它則主要是為了向企業所有者以及相關利益者提供企業的經驗成果、現金流量以及財務的基本情況等會計信息,以直接的體現出企業的內部成本和效益。
2.3會記披露方面
社會責任會記的核算對象是不相同的,且其對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方式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市場的不斷進步,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通過財務報表中的附注來實現的,且它的披露形式也具有兩種,第一種,利用基本的文字表述法,將企業非貨幣性質的信息合理的表述出來,讓其能夠直接的反映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實際情況;第二種,利用各類表(主要有增值表,對照表,資產負債表以及社會收益表),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表達出來。而傳統的企業會計,它則是借助“四表一注”的方法,將企業的現金流量、財務的基本情況以及經營成效,以貨幣的基本形式客觀的表述出來。
三、結語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經濟績效;管理對策
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剛剛落下帷幕,本年度評選的標準是:責任、創新、影響力、推動力。今年把“責任”放在第一位,因為六中全會的核心是“和諧社會”,“責任”既是對股東的責任,也是對員工的責任,還是對社會的責任,還是對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的責任,同時也是對人的道德要求。李嘉誠榮獲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特別榮譽大獎毫無懸念,因為他將社會責任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李嘉誠以超人智慧創造了龐大的企業王國,他以個人財富創立基金會兼濟天下。他宣布將再捐1/3財富,價值480億元,不僅為華人企業家樹起了夢想的旗幟,更為這個群體注入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血液。因此對企業家來說,不僅僅是做一個好企業,更多的是要承擔一份社會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歷史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在不同時代的法律和道德環境中是不一樣的,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這一發展過程大體如下:
18世紀,企業高效率地使用資源,為社會提供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并遵循市場原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能被認為履行社會責任了。一些富有的企業家如果還能為社區提供捐助和做點慈善事業,則會受到頌揚。19世紀中后期,西方國家工業化完成,公司制日趨成熟。但面對工傷事故頻繁,勞工缺少安全保障和生活保障等問題,遵守經營倫理,改善勞動條件和勞工地位,就成了社會對企業的普遍要求。20世紀初期,公司的公共性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開始向“對外”和“對內”兩個方向發展。對外,更強調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責任,強調企業為公共福利、慈善以及科學與教育進行捐助;對內,則從公司治理的角度,進一步強調了對全體股東負責。20世紀中后期,則有“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孕育和興起。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
企業社會責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社會責任包括含有社會利益內容的法定責任和含有社會利益內容的道德責任。法定的社會責任是指由法律、行政法規明文規定的企業應當承擔的對社會的責任。如果企業違反法定的社會責任,則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道德的社會責任是指雖然沒有法律的直接規定,但道德倫理要求企業承擔的對社會的責任。由于法律規定不能包羅萬象,面面俱到,道德的社會責任便成為法定的社會責任的必要補充,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成整個企業的社會責任。狹義的企業社會責任僅僅指企業根據倫理道德對社會承擔的責任,也就是道德責任。但正如學者所言“公司社會責任概念,其本身,基本上雖是道德性的抽象觀念,但在學術研究上仍應該請求如何將之具體落實的辦法,否則將淪為純粹道德化的訴求,免不了終致落空成為一項口號而已。”因此有必要將這種道德責任法律化。另一種途徑是將這種社會責任融進具體的制度設計中,例如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賦予職工參與決策、確立董事中心地位等。這一定義顯示:(1)企業社會責任是多元化的,具體可分為以下六個主要方面。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如員工安全健康、培訓等);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如質量、誠信等);企業對投資者的責任(如賺取利潤、保證企業成長發展等);企業的政府責任(如納稅、履行政府經濟政策等);企業社區責任(如社團和慈善捐贈等);企業對環境的責任(如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等)。(2)企業社會責任是更高層次的企業責任。(3)社會責任的承擔與企業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有因果關系。判斷企業是否承擔了社會責任不能只根據“說”,必須根據其行為和后果下結論,既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那些只喊漂亮口號而不落實行動的企業,很難讓人相信其社會責任意識的真誠。
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1)公眾期望。對企業的社會期望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急劇增長,公眾支持企業在追求經濟目標的同時也追求社會目標的主張,現在則更加堅定。(2)長期利潤。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趨向于取得更穩固的長期利潤,這是更好的社區關系和負責的行為,產生了更好的企業形象所帶來的必然結果。(3)道德義務。一家企業能夠并應該有良心,企業應該具有社會責任,因為負責的行為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4)公眾形象。公司設法加強自身的公眾形象已獲得更多的顧客、更好的雇員、進入貨幣市場以及獲得其他益處。由于公眾認為社會目標是重要的,企業就能夠通過追求社會目標來創造一個為大眾喜歡的形象。(5)更好的氛圍。企業的參與能解決許多社會難題,從而在企業中創造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更令人向往的團體,這種氛圍有利于吸引并留住雇員。(6)減少政府調節。政府調節增加了經濟成本,限制了管理當局的決策靈活性。通過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可以期望減少政府調節。(7)責任與權力的平衡。企業在社會中擁有巨大的權力,這就要求有同等程度的責任來平衡它。當權力遠大于責任時,這種不平衡會助長違背公眾利益的不負責行為。(8)股東利益。從長期來看,社會責任將提高企業股票價格。股票市場將把承擔社會責任的公司看作風險更小的和接受公眾監督的公司,因此,他將使股票獲得更高的價格——收益比率。(9)資源占有。企業擁有財政資源、技術專家和管理人才,它們有能力幫助需要援助的公共項目和慈善計劃。(10)預防社會弊端的優越性。社會問題發展到一定時候必須處理。企業應該在問題變得更嚴重時,付出更大的代價去補救,以及分散管理當局實現產品和服務目標的經歷之前,對它們采取措施。
三、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績效
有觀點認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將帶來經營成本的增加,從而影響其經營業績,因此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績效是一種負相關的關系。在短期財務核算下,這一觀點是成立的。但事實上,這只是企業短期財務績效與社會責任的矛盾沖突,長遠分析未必如此。企業的社會責任支出雖然增加當前的經營成本,但正是這些社會支付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利潤回報。(1)提高企業融資吸引力。在全球媒體和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勞工問題時,有效地實施社會責任管理有利于保護和提升公司品牌價值,避免公司品牌因勞工標準等問題受到損害。社會責任管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業社會聲譽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2)提高人力資源的回報。人力資源狀況對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企業全面而富有針對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能夠比僅僅依靠經營者個人的努力在提高企業績效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沃爾瑪公司將員工視為合伙人,于1971年實行了“利潤共享”政策。這一政策促使員工們不折不扣地以管理層對待他們的態度來對待顧客。員工善待顧客,顧客感到滿意從而經常光顧本店,這正是利潤的真正源泉。(3)提高顧客的滿意度。長期與一個供應商保持穩定合作關系的企業將比那些同時擁有很多供應商的企業具有更高的績效水平。(4)獲得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企業對政府的責任主要集中于按照法律法規辦事,依法納稅,如果企業對政府負責能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政策促進企業發展,那么該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正相關。
此外,較好的社會聲譽對于求職者也具有更大的親和力,更容易得到勞動者的認同,它會直接影響到人才的流向。對于外向型企業來說,是消除貿易壁壘的利器。推行社會責任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及其商業伙伴更好地遵守法規,避免因社會責任管理不善而丟失國際訂單。
四、我國企業推行社會責任管理的對策
根據我國當前實際情況,要實現良好的社會責任管理目標,必須采用系統的方法,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納入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去,確保社會責任管理的落實。
(一)樹立承擔社會責任的觀念
如果說以前,企業考慮環境因素少,人們更多把目光放在經濟增長問題上,今后企業面臨更多嚴厲的具有懲戒性質的勞動保護和環境的法律法規,管理部門將強化勞動保護立法以及制定強制標準等措施,迫使包括我國企業在追求生產效益的同時,把環境保護與勞動保護兩方面的內容考慮進去,促使處于單一原始積累盡快走向人本主義。億利資源集團主導產業是治理沙漠,使點沙成金和社會效益互動提升,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贊揚。正如王文彪所說:治理沙漠我沒有賺多少錢,但是我認為作為一個企業既是一個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資源的消耗者,這是億利資源的歷史使命。在治理沙漠起初是為了生存,后來是為了發展,但是更多卻是造福當地百姓,改善區域環境。所以今后不管賺錢不賺錢,我們講也就是要將治理工程進行到底。
(二)建立社會責任系統化管理
要從整個組織所有的業務范圍出發,積極和系統地理解、管理及交流風險,從整個組織的目標出發制定風險管理策略。目前眾多的企業僅僅停留在最低的管理層次,回避法律風險,極力逃避社會責任,甚至為節省成本而引起生產事故。
(三)建立社會責任管理傳播系統
可仿效國外企業制定并公布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借鑒國際上影響力大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要按照標準要求,不斷改進企業工作環境與職工生活環境,改變本土企業“勞工權益保護不充分”的不良社會形象。
(四)貫徹實施SA8000標準
【Abstract】The modern enterprise is no longer having an eye on the profit only,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come a new topic for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whole process about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veloping into the process of strategic marketing, finds out the cause-related marketing and share value two marking new concep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brand value,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營銷;共享價值;善因營銷
【Key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rketing; shared value; cause-related marketing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3-0128-02
1 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金融危機和奶制品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國社會開始關注企業責任問題,此后又經歷三星、蘋果等品牌手機爆炸傷人、餓了么網站黑作坊食品安全隱患、毒疫苗等事件,原因之一就是企業對“責任”理解的偏差或主觀忽視。在過去,利潤最大化是主流經濟學強調的重點,米爾頓?弗里德曼就認為“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追逐利潤,這個過程會自然帶來產品和服務、消費和稅收”。但長期的實踐和爭論之后我們發現,企業社會責任應該是一種常B,而不是高不可攀或者可攀可不攀的。一個卓越的企業領導必須對企業存在的經濟性、合法性和合義性進行思考[1]。
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社會責任的理念逐漸得到完善。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塑造表面形象,到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長期戰略;從認為造福社會就要犧牲企業利益,到以共享價值構建和諧社會。論文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轉變過程分為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社會責任營銷理念、善因營銷理念、戰略型社會責任模式和共享價值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又可歸納為戰術性和戰略性兩種層面。
2 早期戰術層面的企業社會責任
2.1 企業社會責任理念
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概念早已存在,比如春秋時期有關“義與利”的爭論。1924年Oliver Sheldon首次對CSR下了定義,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各類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實際上,僅僅把企業社會責任等同于對利益相關者負責是一種狹隘的理解,1997年Carroll提出的層次責任理論更好地詮釋了CSR,即CSR是由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自行裁量(如慈善)組成的金字塔形(后來的學者將其完善為交互圓模式和同心軸模式)。[2]
2.2 社會責任營銷理念
這一階段把社會責任的概念融入企業使命中,是前一階段的進步,在實施方式和動因上也有很大不同。實踐表明,僅僅以義務和高尚來要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不合理的,并且效果甚微,要讓企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必須轉變經營觀念。社會責任營銷不是新的營銷手段,而是新的營銷觀念。它不是短期的營銷工具,也不僅是單純的慈善捐款,而是一種商業模式和長期品牌戰略[3]。菲利普?科特勒(2010)指出市場營銷理論已經從產品為中心、顧客為中心,轉變為以“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人文精神導向[4]。中國學者李炳毅更是早在1998年就完整探討了企業該如何有效地把社會責任融入公司戰略中。
2.3 善因營銷理念
1981年,美國運通公司與艾麗斯島基金合作開創善因營銷(Cause Related Marketing),通過將信用卡的使用與公司捐贈結合起來籌集款項用于修復自由女神像。善因營銷也稱社會營銷、慈善營銷、公益事業相關聯營銷,包括了社會責任中倫理和慈善兩個層次[5]。狹義的善因營銷是指企業承諾將產品銷售額與某項特定公益事業捐款相聯系;廣義的善因營銷包括一切與公益事業相關的促銷、公共關系和贊助活動,是營利與非營利領域的合作,達到企業、慈善團體和消費者三贏的局面。研究表明,大部分消費者受“移情”影響對善的企業有高度認同感,因此通常來說,善因營銷能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增加品牌聯想度、形成品牌忠誠、提高銷售量。但是,善因營銷常常會失效,總結起原因如下:
①善因只是掩蓋企業真實動機的工具;
②善因行為與消費者道德偏好錯位;
③合作伙伴選擇錯誤或與品牌匹配度較低;
④慈善并不能替代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如保證質量。
3 現代戰略層面的企業社會責任
實踐表明,早期戰術性、一次性的慈善活動并不能給企業帶來長期收益,于是戰略性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應運而生。
3.1 戰略型社會責任模式
戰略型CSR是從長遠的角度思考,從創造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合企業的社會責任。該模式由“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2000)提出,波特認為泛泛的談論社會問題意義不大,沒有一個企業能解決所有社會問題,它們必須解決與主營業務有關系的社會問題,選取的標準也不是看某項事業是否崇高,而是既有益于社會,也有益于企業。
3.2 共享價值的概念
在戰略型CSR提出之后,波特給出了共享價值(Shared Value)的概念,這一概念是市場營銷和企業戰略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波特在2006年和2011年兩次探討這一概念,并給出明確定義和實現方式。波特認為,共享價值并不等同于企業社會責任,甚至也不是可持續發展,它是一條創造經濟輝煌的全新之路。它并不是分享企業已有的價值,而是從價值鏈出發,做大整個經濟的蛋糕。而企業解決社會問題,未必就會增加成本,因為它還是可以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來提高生產率[6]。科特勒也指出,未來的營銷概念應該包括產品管理上的協同創新、顧客管理上的社區化和品牌管理上的特性塑造。
4 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責任營銷、善因營銷、戰略性社會責任模式和共享價值五個階段是企業社會責任逐漸演變和完善的過程,在定義和內涵上各有不同,卻又互相滲透、循序漸進、層層遞進,是商業倫理和市場營銷觀念可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炳毅,李東紅.企業社會責任論[J].經濟問題,1998(8):34-36.
【2】王偉芳.論企業領導的基本道德品性[J].蘭州學刊,2007(4):71-73.
【3】趙曙明.企業社會責任的要素、模式與戰略最新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 2009(1):2-8+49.
【4】菲利普?科特勒,何麻溫?卡塔加雅,伊萬?塞蒂亞萬.畢崇毅(譯).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1)企業社會責任思想的演進
企業社會責任的思想早就出現,但是通常認為最早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是英國學者奧利費?謝爾登(Oliver Sheldon)(謝佩洪、周祖城,2009),1924年他在其著作《管理的哲學》中,把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者滿足產業內外各種人類需要的各種責任聯系起來,并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包括道德因素。①1953年,波文的《商人的社會責任》提出承擔社會責任的主體是作為經濟組織的企業,被認為開啟了現代企業社會責任的涵義。
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
①興起與思辨階段。20世紀50年代-70年代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興起與思辨階段,主要圍繞什么是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是否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展開,并沒有涉及到任何有關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因此又被稱為狹義企業社會責任。
②拓展與發散階段。20世紀70年代-90年代是企業社會責任思想的延伸階段,這一階段提出了社會響應、社會績效和公共責任,因此被稱為廣義的企業社會責任。
③工具化與操作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開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產生了企業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模型,該模型的提出把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④細化與推廣階段。21世紀,企業接管了部分公民權,使企業公民概念引起學者的注意。除此之外,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如阿吉萊拉(2007)建立了多水平企業社會責任模型,對員工、其他內外相關者、政府合作等多層次影響、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進行了研究。
⑤引入與本土化階段。從國內研究看,2000年-2005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引入期,除了對西方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和整理外,主要是將企業社會責任進行本土化并進行創新。
(2)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波文(1953)將社會責任定義為商人追求商業利益時,同時遵守做那些根據社會目標和價值觀期望的政策、決策和活動方針的義務。麥圭爾(1963)將企業社會責任概念延伸到經濟和法律之外,認為社會責任的觀點假定企業不僅有經濟和法律責任,同時有超越這些義務的社會責任。②
將利益相關者理論引入到企業社會責任中去,該定義開始聚焦于企業活動所能直接影響或間接影響的群體上,即企業對其利益相關者應當承擔的責任。巴拉巴尼斯等(1998)進一步指出企業應該對其任一行為所能影響的人群、社區和環境,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人群或社區生活負責。
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企業迫于社會的壓力采取的被動反應,而應該是企業應該具備的額內在品質。
(3)企業社會責任投資
企業社會責任投資是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過程中,與道德、社會和環境價值的標準等因素融合。它包括外部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和內部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內部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和外部企業社會責任投資能同時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企業達到“雙贏”的效果。
2.企業進行社會責任投資的優勢
大多數中國企業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的“負擔”,是從企業的盈利中分離出一部分回饋給社會。這種觀點使企業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看成對立的兩面。事實上,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不是企業的“負擔”,反而可以作為幫助企業成長的核心要素,成為我國的企業在經濟轉型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那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究竟可以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呢?
(1)加強品牌建設,贏得顧客信任
一項針對全球26個國家25000人的調查發現,人們對企業的好感度不僅僅來自企業的品牌和信譽,更多的來自于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在注重生態平衡、生態發展的今天,人們的注意力除了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上,還注重企業是否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以英國的化妝品品牌美體小鋪來說,該企業一直堅決反對用動物進行試驗,產品的原料都是純天然提取,品牌強調簡單環保。正是企業的環保理念,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和公眾的好感度,最終征服了消費者。
(2)提高企業利潤
在西方,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已成為一種趨勢??沙掷m發展及社會責任投資論壇在2012年底的一份報告指出,至2012年,社會責任投資已經從1995年的6390億美金增長至3744萬億美金的規模,增長率高達376%。全球領先的消費產品生產和經銷商高樂氏公司,他們投入兩千多萬美元研發非合成清潔產品系列,雖然該產品的研發費用較高,產品定價比傳統的清潔產品高15%,但是相比之下,該公司研發的綠工坊產品在美國天然清潔劑的市場中占有40%的份額,為公司贏得了可觀的利潤。③
(3)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2011年,索尼公司榮獲“2011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社會責任”的稱號,正是因為索尼公司把創新與社會責任相融合,才推動了它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進行產品研發、制定企業戰略時,要將社會責任融入其中,使企業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企業的發展和產品的創新,這種角度的轉換和不斷更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
3.企業社會責任對社會責任投資的影響分析
社會責任投資是企業長期的戰略規劃,今天企業進行社會責任投資,最終該企業將會發展成一個更加強大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1)企業社會責任為企業社會責任投資指明了方向
管理學注重在社會責任的基礎上進行戰略管理。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關注公眾利益等相關理念融入到產品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創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內外環境,讓社會責任成為企業行為的內在約束,以獲得持久競爭力。
(2)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為社會責任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支持
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已經不是純粹的價值投資,而是價值提升,它已成為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企業在進行投資時,不僅僅關注利益,還要關注環境、生態效益,更多地履行社會責任,只有這樣企業能獲得社會的信任和相對健康的經濟環境,進而能夠獲得充足的資金,實現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3)兩者結合點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和社會責任投資體現的都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企業以自身利益為中心,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為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和長遠利益而制定的戰略規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進行社會責任投資都是為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注解:
① 田虹,企業社會責任及其推進機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關鍵詞: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消費者購買意愿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日益進步,企業不僅要對贏利負責,而且要對環境負責,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所謂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指企業在創造企業利潤和對企業的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應該承擔對消費者、員工、環境和社區等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的責任。 由于消費者是利益相關者中能決定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最基礎的群體,消費者的行為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的意義重大。
一研究背景及現實意義
近年來,消費者要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呼聲此起彼伏。處于風口浪尖的食品生產企業更應該重視消費者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感知與響應,制定適當的戰略,這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學術界研究重心已經從企業要不要履行社會責任、履行什么樣的社會責任的研究,轉移到了如何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的研究能為企業提供消費者的行為意向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為企業提供發展的建議。本文所進行的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還能為我國食品生產企業提供決策參考。
二研究文獻綜述
(一)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界定
國內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尚未完全統一。“企業社會責任”最早是由英國人奧列弗?謝爾頓(Oliver Sheldon)在1924年提出的,但真正開始關于CSR問題討論的時間是1953年霍華德?博文(Howard Bowen)發表了他的《商人的社會責任》后??_爾(Carror,Aichie,B,2000)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一定時期里被社會要求的經濟、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世界銀行定義的CSR為:企業與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有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它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于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多米尼道德指數認為,從廣義上來說,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對社會的行為符合道德,經營上須對所有利益相關者負責,而不只是對股東負責。
國內相關研究的主要觀點如下。張彥寧(1990)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既包括強制的法律責任,也包括自覺的道義責任。李炳毅、李東紅(1998)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應當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企業在經營理念以及戰略管理過程中應提倡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盧代富(2002)亦在《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學和法學分析》中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是獨立于企業經濟責任并與之相對應的另一類企業責任,是除盡力使股東的利益最大化外應履行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利益的義務。
(三)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基礎
1.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一詞最早是由斯坦福大學研究所在 1963 年在一份內部備忘錄里的提出的。利益相關者被界定為“那些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企業組織將不復存在的群體”。利益相關者包括消費者、員工、股東、供應商、競爭者、政府、社區、環境等。我國學者郭紅玲(2006)在關于企業 26 項社會責任活動重要性排序的問卷調查中得到的結果為,有 65.7%的回答者認為最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應該是與消費者相關的。她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的關聯度進行了排序,先后依次為消費者、員工、股東、社會整體。
2.企業社會責任與消費者購買意愿的相關研究
常亞平、閻俊等人(2011)在《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產品價格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中指出,消費者愿意購買企業為了彌補承擔社會責任多支出的成本而提高價格的產品。王昶、周登(2012)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對國外企業的經營績效有正相關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未來發展的好壞與利益相關者的態度與行為密不可分。消費者作為企業利益相關者中最為重要的群體,企業更應注重其行為態度。國內外研究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消費者購買意愿存在顯著影響。
三現有研究的不足
(一)針對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研究較少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社會各界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我國國內針對國內該社會現實狀況進行的研究仍然比較少。雖有一些關于國內的企業對社會責任履行的研究,但是,直接針對食品企業、進行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研究的依然不足。
(二)從消費者的角度對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研究相對欠缺
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從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的角度進行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尤其是針對消費者群體的研究。消費者群體作為食品生產企業最重要的的利益相關者,對食品安全極度重視,對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因此,很有必要從消費者的角度進行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研究。
(三)針對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后消費者的后續行為意向的研究缺乏
許多研究表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會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正面影響。但是,具體到消費者在感知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程度后的后續行為意向如何,這樣的研究卻很鮮見。食品生產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如何,這直接影響食品生產企業的利益,因此此項研究十分必要。
四、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
(一)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受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程度影響
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對消費者響應的正向影響主要來自于消費者對其行為的實際感知。在此感知之前,消費者會對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有特定期望。當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程度大于這種期望時,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會正向加強。
(二)消費者對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歸因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消費者感知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時,會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進行歸因。當消費者將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歸因于虛偽而利己的宣傳時,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不但不會有正面影響,還有可能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三)食品生產企業對社會責任不同方面的履行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有所不同
企業社會責任可分為不同內容,依利益相關者理論,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的股東、債權人、雇員、消費者、供應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門、本地居民、本地社區、媒體、環保主義等的壓力集團,甚至包括自然環境、人類后代等受到企業經營活動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客體。 而消費者購買意愿受企業對利益相關者中不同方面的社會責任履行的影響是不同的。消費者最為關注的一般有食品生產企業對環境、社區、消費者、國家、員工、競爭者的社會責任的履行程度。食品生產企業對消費者關注的社會責任范圍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程度越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越強。
(四)消費者購買意愿受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花費的成本高低的影響
當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可能會花費更多成本。消費者會關注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本轉移方向以及轉移程度。當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轉移至消費者時,消費者購買意愿不會降低,甚至還會提高。但是,當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本過多地轉移至消費者或者以履行社會責任為借口大幅提升產品價格時,不但不能提高消費者購買意愿,而且可能降低消費者購買意愿。
五、研究結論及建議
本文以時下備受關注的行業為切入點,在企業社會責任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方面展開研究,認為消費者購買意愿受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影響的因素包括:食品生產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程度、消費者對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歸因、食品生產企業對社會責任不同方面的履行以及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花費的成本高低。
對食品生產企業的建議。
1.企業應從多方面多角度收集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期望。在實際履行社會責任時,參考消費者的期望決定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和頻率等。
2.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應更多地從道德的角度出發。進行廣告宣傳時,弱化自身履行社會責任的宣傳,使消費者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歸因于利他而非利己。
3.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應充分了解消費者更為關注企業履行哪方面的社會責任。并以此為基礎在相應領域更好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從而得到消費者的支持。
4.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而產生的額外成本,應當適當地進行轉移。事先要做好調研,了解消費者所愿意承擔的成本范圍,從而做到知己知彼。
參考文獻:
[1]沈弋.企業經營管理與社會責任之戰略耦合[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
[2]楊曉峰.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戰略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9.
【關鍵詞】 社會責任;成本;補償
一、引言
企業作為以營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組織,持續獲利是這種經濟組織得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也不例外,其履行和實現也會像其他生產經營活動一樣,都會產生成本支出。但是對于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支出,是否會像生產實體產品一樣,通過出售該產品而使這種成本予以核銷或轉嫁呢?或者是通過市場調節機制得到經濟補償呢?企業社會責任成本補償的方式有哪些?為數眾多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均提出了各自的觀點。
二、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概念及其演進
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期,經濟學家西斯蒙第在《政治經濟學新原理》一書中,首次使用了“社會成本”的概念。他認為,“企業應該確保員工的生命安全,解決就業、疾病和老人生活保障等社會負擔,企業還應負擔由于自身不當行為所造成的他人或社會的危害所產生的成本費用”。西斯蒙第的觀點為后來的社會責任成本研究提供了可能性。1950年,卡普在《私人企業社會成本》一書中,以貨幣化的形式將員工失業、環境惡化和就業及種族歧視與社會成本聯系在了一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成本補償研究進行了探索。繼1968年美國會計學家戴維?林諾維斯率先提出 “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之后的數十年里,在美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一門新興的社會責任會計學,社會責任成本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學者也對社會責任成本概念的完善與補充做出了貢獻。劉紅霞(2008)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是指企業在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對利益相關者承擔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而支付的成本。同時以企業社會責任的三個維度(即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和倫理責任)為依托,對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內容范圍進行了界定。陳煦江(2010)認為,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德曼的唯經濟責任論角度并以此作為本源定義社會責任成本不符合現代企業的要求。因此,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視角來構建社會責任成本體系,有利于理順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生成機制及補償規律。他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是企業為履行社會責任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合法合規、必不可少的支出(不包括償還債務、返還投資、利潤分配等支出)。
林萬祥教授(2002)對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含義進行了闡釋。他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經濟性體現,主要指企業在從事謀利性經營活動過程中所消耗的但未計入企業成本費用的社會資源或給社會帶來的損失。長期以來,由于受觀念、法規、計量等多種因素的限制,企業并未將這部分成本“內部化”,未能將其作為企業成本的構成要素計入企業的真實成本之中。其后果是:社會資源的消耗難以實現足額補償;企業補償不到位;造成企業成本的扭曲。因此,企業應當履行社會責任,分攤社會責任成本,加速企業外部成本的“內部化”。通過查閱大量的此方面研究成果后發現,雖然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研究領域的成果在不斷豐富,手段在不斷創新,但是也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概念、分類、內容與計量方面并沒有達成一致,而且沒有比較科學系統的體系;二是因為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研究尚屬于起步階段,對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內容界定標準不統一,這不利于將來進一步的理論研究。
綜上所述,對于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概念的爭論在學術界沒有得到規范和統一,在綜合分析以往研究理論的基礎上本文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概念,應涵蓋利益相關者的全部因素。所謂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是指在滿足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條件下,對利益相關者履行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和倫理責任所產生的成本支出。一般包括社會人力成本、自然資源使用成本、土地使用成本、環境責任成本、社區公益成本、安全責任成本和其他不可預見的成本。對于由社會責任而引發的實際成本支出計量相對容易和簡單,而由此所產生的社會邊際成本和機會成本卻無法準確核算。
三、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構成
廣義地看,企業社會責任內容主要包括生產經營活動、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維護活動、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活動、企業內部制度建設活動四大領域,相應會產生經營責任成本、維權責任成本、環境責任成本、制度責任成本這四類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根據企業社會責任范圍界定的三個維度以及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概念的表述特征,來具體地界定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構成范圍。
(一)社會人力成本
社會人力成本是指企業使用社會人工所發生的費用支出。一般包括人力資源開發和使用、職工技能的提高、智力保障及提升、繼續教育、職業發展以及保險保障等成本。
(二)自然資源使用成本
企業在開采或使用資源過程中發生的所有成本費用均是資源成本。但這里的資源成本是指其狹義性,即企業因開采自然資源而向政府地礦部門繳納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是資源作為生產要素有償使用的貨幣表現。
(三)土地使用成本
不包括購買或劃撥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成本,這里僅包括因為企業生產經營因素所造成的土地品質下降或無法正常使用所支出的成本,一般采用計提折舊的方式將成本分期計入企業成本中。
(四)環境責任成本
環境責任成本是指企業在國家監管范圍之內,由企業自己提供資金或服務用于勞動環境的改善所做出的可貨幣化計量的努力。如企業為防治環境污染、恢復生態環境而購置環保設備、污染賠償費等等發生的各項支出;目前比較通行的做法是應用傳統的會計計量、修正的評價計量和未修正的評價計量方法等三種模式來進行成本核算、預測和評價。
(五)社區公益成本
社區公益成本是指企業為社區捐贈及公共事務、公益事業及社會福利所發生的各項耗費和支出。由于社區投入屬于顯性支出并具有公共福利性,這時可以采用類比法或逆向求證法來核算。對于一種強制性的社區投入成為必然時,如某煤氣廠生產過程中必須進行二氧化硫排放,這時企業可以參照歷史成本法來計量恢復原生態所必需的成本。
(六)安全責任成本
安全責任成本是指企業預防與處置一切與安全有關的事故所發生的成本費用,具體內容可包括安全設備購置、隱患處理、安全培訓及保險、人員和財產賠償等費用。我國對于企業明確要求提取安全費用,安全費用是在成本費用中列支的一項費用,企業提取的安全費用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在長期應付款和生產成本科目下設立安全費用會計科目,并且對于提取的安全費用要??顚簦坏门沧髌渌猛?。
四、企業社會責任成本補償的現實性
毋庸置疑,企業追求經濟利潤和減少成本支出永遠都是天經地義的,也是企業生存的底線。Irving Kristol(1992)認為,成本利潤的權衡是企業生存最基本的技能,企業社會責任行為不應該是也不可能是無私的。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從屬于企業經濟行為,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發生應對企業經營具有反哺功能,也就是說,從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發生所產生的收益要能夠補償企業社會責任所支出的成本。若無法實現這一目標,企業最終將無法將社會責任繼續下去,履行社會責任所產生的成本將會轉移到利益相關者身上,通過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侵害,最終將這種不良反應傳導到企業本身,形成企業的惡性循環。那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發生的成本費用能否從社會責任的收益中得到補償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否會有收益呢?下面進行分析。
從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角度分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增加企業的聲譽度。Hall(2000)通過對美國500家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研究發現,標準普爾(S&P)公司的平均凈資產倍率接近于6.0,也就是企業價值中每6美元份額中約有1美元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約有2美元沉淀在企業商譽中。
胡孝權(2004)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基礎,有利于樹立企業形象,在無形中產生廣告效應,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時,美譽的企業形象也為員工帶來自豪感和責任感,以企業的優良為己榮,增強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從政府和金融機構層面來看,企業的善意之舉還提升了企業的信用等級,除了可能在金融機構獲得低息長期貸款以外,還可以從政府部門得到一系列優惠政策(如政策扶持、資金配套、免稅)等。這些政策性的扶持,將會使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企業收益增加。陳煦江(2009)在其博士論文中對企業社會責任成本補償模式進行了研究。在相關學者現實性研究的基礎上,本文認為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特征,嘗試采取以下三種補償模式。
(一)自主補償模式
采用這種補償方式的企業是指那些自身經濟基礎雄厚,企業整體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自主補償模式背景下企業的社會責任成本支出是企業的一種自愿經濟行為,不具有外部驅動力的干擾,企業的良或許出于提升企業內外部形象,吸引社會各界對其存在和經營活動關注的需要,或者其經營管理者完全出于報答社會的動機,抑或預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會帶來超支出的收益。
(二)以企業為主體、其他利益相關者輔助的補償模式
企業出于自身經濟實力和發展戰略的考慮,在履行社會責任之前,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政府、員工或其他企業等)簽訂合同,明確各自的責權利,那么事后其社會責任成本的補償在企業消化一部分后,其剩余部分就由利益相關者承擔,采取這種補償方式所有的成本都會足額得到回收,同時也減輕了包括主體企業在內的各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壓力。
(三)政府獨立補償模式
該種模式只適用于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國計民生有重大影響或政府集中壟斷的企業;另一種是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戰爭和重大突發事件時參與救援的企業。這時所發生的社會責任成本支出由政府全額埋單,企業只是提供人力、設備和技術手段,集中接受政府的協調和調遣。例如,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公司對于省內煤礦發生的所有礦難,無論是否歸其管轄,都積極參與救援,接受政府調配,其成本費用支出基本上是由政府獨立承擔。
以上三種社會責任成本補償模式只是攤薄成本的集中體現,也是目前研究的縮影。但是隨著企業整體形象的不斷提升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更多的社會責任成本補償模式會出現,如公益集資、同鄉捐助等。
五、結束語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補償性。國內外學者主要采用評級指數與企業財務績效相關性的方法研究,試圖通過實證研究來支持企業社會責任成本得到經濟補償的結論。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研究結論支持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會得到經濟補償,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價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從長期看,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綜合值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顯著的非線性關系。通過這種趨勢來看,最終為社會責任成本進行補償的主體就是全部利益相關者。
【參考文獻】
[1] 林萬祥.宏觀成本理論與企業業績評價[J].經濟學家,2002(6).
[2] 陳煦江.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解構與補償:理論與實證[J].財會月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