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2 12:42: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師作為課程教學改革活動的實施者與組織者,他們的教學方式、教育思想直接影響著教學改革是否能順利開展并有效實施。教師應該在深刻認識到傳統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從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應試型教育,轉變為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職業素養、創新精神為主要目標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課堂教學中心的注入式教育,轉變為以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的素質教育,從培養應試教育人才,轉變為培養素質教育人才?!袄韺嵰惑w化”教學模式借助現代化科技手段的新型教學模式,并且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重新確定了分析化學課程所需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并強調了基礎教育改革課程理念在化學分析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同時增加了綜合型問題、研究型問題與創新型問題等課程內容的教學,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重組,進而形成“基礎型-綜合型-創新型”的教學新體系。例如,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分別設計以基礎技能為主的實驗、知識與技能綜合性驗、具有開放性的創新型實驗,在基礎技能實驗中,教師精心挑選出化學分析課程的精髓,如分析天秤稱量練習、滴定分析法操作,重點訓練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理解“量”的具體含義。在綜合性實驗中,設計了如雞蛋殼中鈣含量的測定、自來水中氯離子含量的測量、奶粉質量中重要指標的測定等創新性實驗,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能力,以及能夠靈活地運用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化學實驗儀器,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讓學生在做中教,教中學,加強學生在校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之間的聯系與一致性,進而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2重組教學內容,課程設計模塊化分析化學課程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將理論知識講解與實踐教學、實驗教學有機融合的一種模式,其在教學內容上的構建上,應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應用為本”為選擇依據,改變原來課程的教學順序與教學體系,對教學重難點進行重組整合,分為若干個項目模塊,同時結合分析化學課程專業崗位技能要求,重點挑選出常見的化學分析方法、實驗原理、實現現象,弱化理論知識的推導驗證,加強分析化學實驗與實際應用教學的比例,以突顯出崗位的需求。并將理論知識的教學巧妙地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去,然后以實踐應用為主,理論知識為輔,組織課堂教學知識點,設計出從淺入深、從簡到難的課程項目。當前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多年來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已經不能滿足行業于企業的要求,為此,我們通過對化工行業與企業的調研,與企業共同解析化工生產和分析檢驗的主要環節,針對每個項目的技能關鍵點設計技能模塊,按照技能模塊組織教學。主要分為分析天秤與稱量技術、誤差與分析數據處理技術、滴定分析常用儀器操作技術、酸堿滴定技術、氧化還原滴定技術、配位滴定技術、沉淀滴定技術、電位分析技術、紫外可見光譜技術、原子吸收技術、氣相色譜技術、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共12個項目。這些項目基本包含了分析化學中所常見的四大分析方法與實驗儀器分析,為了突出課程的實用性,在項目開始前,教師將所涉及知識點通過統一講解與學生自學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條件,然后再進行實驗項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邊做邊學,進而提高學生在分析化學方面的職業技能水平與實踐能力。
3改變教學方式,模塊教學現場化
分析化學課程傳統的實踐教學由于受到經費、條件、環境等方面的限制,難以適應教學改革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為此,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應打破傳統教學中的課堂講解方式,將分析化學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融合教學,以“課堂-工作間”的方式,把教室搬到車間、實驗室、化驗室進行現場教學,學生邊學邊做,讓學生完全參與到生產實踐過程中去,打破以往傳統的黑板上講解分析化學的抽象、脫離實際、空洞的教學方式,推行理實一體化課堂,將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形成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完全地參與到實踐生產中去。課外教學實踐是幫助學生熟悉職場環境、掌握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徑,通常采用任務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索中發現問題,并且不斷地總結出完成任務的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幾人一組,成立調查小組,分別調查在某一養雞場內,其土壤與飼料中重金屬離子是否超標,含量、分布情況。不同的學生會對于同一個問題分析的角度不同,課外教學實踐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范圍,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實驗室進行長期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這樣實現產、學、研三方面的綜合,不僅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實踐機會,促進了學生適應工作環境能力,而且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中發現了問題,可以有效地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問題。如與某水檢測實驗室建立合作,學生參與到水質監測、樣本采集、數據分析等工作;與某農業局建立合作,學生參與到土質土壤的pH值、有機物質、含氮量、含磷量等項目的分析監測工作。通過實踐教學現場化,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與實踐動手應用能力。
4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導向,構建科學考核體系
分析化學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應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價值導向,構建科學的考核體系。將課程考核分為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兩部分,學生總成績考核體系組成:40%化學理論知識考核+20%平時成績+40%實踐操作技能。實踐操作技能部分,主要從學生實驗操作規范性與熟練性、實驗數據處理、實驗報告撰寫等方面進行考核,平時成績根據學生的日常學習態度、上課考勤記錄、課堂參與度、課后作業等方面給予綜合評分,要讓學生通過分析化學課程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化學檢驗、化學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使其專業技能達到國家所頒布的化學分析工種的職業要求標準。
5結語
綜上所述,“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分析化學課程改革中的應用,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重組,創新教學體系,課程設計模塊化,項目設計現場化,同時采取豐富的教學手段與方式,有效地彌補了傳統分析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不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為滿足社會、企業發展需求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創新型、應用型的人才,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堅實基礎,符合當前本科教學改革發展要求。
作者:孫強強 單位:商洛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琳娜,陳璟.高職分析化學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12):116-117.
[2]蔡懷鴻,孟建新,楊培慧,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本科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廣東化工,2014,41(1):176-177.
[3]袁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分析化學實踐教學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6,31(5):39-4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科教學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專業知識傳輸,而是對知識、素質、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化學學科作為一門中心科學與應用型科學,與物理學、材料學、生命科學等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已成為許多高校非化學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通過《大學化學》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必需的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運用化學的理論、觀點、方法審視公眾關注的材料、能源、環境保護、生命科學、國防、醫藥衛生、資源利用等熱點問題。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加強大學化學課程教育,培養具有一定化學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學生是非常必要的。它順應了教學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拓寬學生的人生發展道路。而《大學化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如何盡可能的調動所有有益教學的因素,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為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服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關心的問題。在此背景下,許多高校針對《大學化學》課程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包括從教學內容、考試模式、活力課堂建設和實驗教學等方面進行的教學改革,這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本文將針對我校材料專業的《大學化學》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等特點,結合多年的高校一線教師的授課經驗,就大學化學課程設計、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教學思考,淺談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大學化學》課程教學質量。
二、前沿問題
大學化學是一門中心性和實用性的學科,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基礎課,是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課程。國內各高校根據不同的非化學專業的需要開設的基礎化學課程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大學化學(或普通化學、應用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及相關實驗課程等。因此《大學化學》這類課程的開設目的,并不是培養化學家,而是旨在使相關專業的學生對化學學科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化學領域內必需的基礎知識,為后續課程和各自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與化學專業的化學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應根據授課對象的專業背景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和調整,使其能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使學生了解到所學內容能為其所用,從而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既要掌握豐富的化學科學知識,涉獵有關化學的前沿領域和歷史動態,掌握與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有關的各專業學科的相關知識,學習任務相對教重。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大學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在有限的教學時間把學生教好,是每位大學化學老師要面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現有的該課程設置在各大高校中主要是理論課,而無配套實驗。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化學化工專業學生將化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為數不多的途徑之一,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實際情況是,大學化學課程學時通常較少,根本無法開展實驗教學。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上諸多問題都是現在化學課程開展中的不利方面,因此大學化學課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學過程的思考
非化學專業與化學專業的化學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任課教師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時應十分明確教學目的和任務,在進行教學時應根據授課對象的培養目標及專業背景等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和調整。既能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綜合提高,又能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提供一定基礎。因此面向非化學專業的大學化學課程重點在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注重對整體化學體系的把握和觀察,而不是僅局限于某個理論的詳盡解釋或某一復雜化學問題的計算等,在給學生們提供基礎理論知識之時要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及前沿動態。本文認為:“突出重點”、“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為達到非化學專業的《大學化學》教學模式改革目標的有效途徑。具體內容如下:
1.突出重點,適當把握及精選《大學化學》教學內容大學化學課程的內容選自四大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內容多、滲透性強,這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對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此外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可以說它既是一門基本理論學科,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內容上,如果試圖全面詳盡給學生提供化學各學科基礎知識及嚴謹理論計算,很容易使非化學專業的學生進入一種“云深不知處”的學習狀態,對于并非立志從事化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還沒領略到化學之美就只被鋪天蓋地的化學知識給掩埋了,給學生的印象也就成了知識的堆砌。這時何談學習的樂趣及動力呢?因此應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及人才培養的目標,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作相應的調整。筆者所處的化學教學是面向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學生開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大學化學的基本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取舍,包括調整后的內容能使得學生可以整體把握大學化學的學科脈絡,但對某些復雜的化學計算部分,比如化學平衡的各種計算,進行了淡化處理,引入前沿科技或應用領域時加強與后續課程的銜接和聯系,介紹一些現代化學的前沿領域或教師本人的科研課題,并適當圍繞智能材料、納米材料、液晶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光電轉換材料等新材料的結構性能及應用進行闡述。以此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方法是促使教學內容內化為學生素質的手段,起著導向、中介和內化的作用,不同的課程內容要和相應的教學方法匹配對應,才能相得益彰。近年來各高校通過開展討論,推行多媒體教學和啟發式、講座式教學,教學效果有所提高。在本人的教學過程中,通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例如物質結構基礎這部分內容較抽象,往往多引用模型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為主。例如元素和化合物性質這部分,因為大多學生高中時學過相關知識,因此可以由學生自學,組織課堂討論,教師引導答疑。例如表征體系混亂度的“狀態函數—熵”時,多延伸舉例各種體系從有序到無序的傾向性案例,利用認知心理中用已知經驗去理解未知事件的心理行為,幫助學生們快速拉近與新知識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從而深刻理解該部分概念。在教學的同時不要拘泥于原有框架,應鼓勵學生有新思想和新見解,培養學生開拓未知領域的興趣,也有利于課堂氣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3.注重實踐,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創新技能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學科的魅力在于其生動及復雜多變,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及生動感。通過實驗可以把書本學習中的復雜科學理論和嚴謹的化學語言進行生動再現及驗證,同時實驗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動手機會。具體實施中,應增加該類課程中的實驗學時,利用各自學校的化學實驗室為學生們提供實驗條件。相應設計配套實驗內容,包括基礎實驗、綜合實驗、開放性實驗。基礎實驗和綜合實驗面向全體學生開放,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基本實驗技能訓練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加深對理論教學的理解。開放性試驗面向部分學生開放,主要形式以學生自學和獨立實驗為主、教師輔導為輔,鼓勵他們勇于探索與創新,主要是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對于非化學專業學生們來說,受條件制約,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做。但實驗教學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改變教學模式,帶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改變傳統教學內容中封閉被動的模式,向開放型、主動性模式轉變,都具有極大的作用。
四、小結
由于我國旅游文化課程建設起步較晚,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學科基礎建設理論論證期,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旅游文化學學科應用性發展期,至今旅游文化學初步形成了學科基礎理論體系,并伴隨著旅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旅游實踐的縱深發展,旅游文化學內涵與外延不斷豐富擴大,需要新的理論和方法給予指導與參照,②特別是旅游文化學課程體系建設應首先做出改革。由于各院校及專業特色不同導致目前本科院校的旅游文化學課程體系結構認知與理解存在差異,呈現出旅游文化類型概述和三要素理論兩大課程體系結構特征,盡管大多學者都認為圍繞旅游主體、客體、媒體三要素展開旅游文化學課程體系結構安排較為合理,但由于教材、專業特點、學科基礎理論存在爭議等原因,旅游文化學實際課程體系安排仍沿用旅游文化類型的概述,再加之本科院校旅游地理、旅游民俗、導游理論與實務等課程間具有極強的交叉性,未能滿足本科院校“強理論”與“重實踐”的雙重課程體系建設要求。
筆者依據多年教學經驗,認為旅游文化學課程體系框架應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基礎、旅游文化基礎、旅游文化區域發展完整理論教學體系內容,即以文化旅游化與旅游文化化兩大主線展開課程內容安排,充分體現本科院校對課程體系設置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應用特征。首先,結合中國傳統旅游民俗文化相關內容縱向探討旅游文化植根的土壤以及生成原因、特征,揭示旅游文化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其次,結合不同院校和專業課程間統籌內容,弱化旅游文化形態的比重,創新旅游文化學基礎理論教學內容,例如結合旅游學研究對象的“旅游系統說”加強課程教學中旅游目的地、客源地以及旅游通道的基礎理論內容,以此完善目前旅游三要素課程教學體系;最后,針對區域旅游實踐中旅游文化相關理論與方法具體運用,形象理論講授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究中國旅游文化產生、發展及變化趨勢。
2旅游文化學教學方法與手段
心理學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實驗結果表明,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為“視聽”,占到94%,并且二者搭配比例也直接影響接受效果,③而目前傳統填鴨式課堂講授方法嚴重影響學生綜合素養和解決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學方法上,首先,應該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水平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倡導“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理念,明確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角色分工,在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同時給學生以專業意見與建議。因此,可以嘗試案例教學、現場實踐教學、專家進課堂、辯論賽等適合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多樣化教學形式,有效調動學習積極性,加深對旅游專業的感性及理性認識。
關鍵詞:合成課程要素;新課程標準理念;化學課程教學
從基于人本主義的合成課程角度來分析、理解新的高中化學課程,不僅對傳統課程缺點的改進頗具啟發意義,對教師進一步領悟新課標內涵,有效實施科學教學,也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一、合成課程的基本理論和要素
教育界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與課程教學的關系,提出了“合成課程”的教學模式。合成課程以人本主義為核心,重視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培養“完整的人”為目標。其要素如下:
1.合成課程要求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承擔責任
卡爾?羅杰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要求學校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必須通過自由選擇才能成長起來,別人的選擇和過分控制只會削弱他的能力。教師不是教學過程中的權威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為學生提供日益增多的自主學習機會。
2.自我是學習的法定對象
馬斯洛曾提出“學習不能靠外力,只能靠內發”的觀點。強調學習中人的因素,必須相信任何正常的學習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發展自己的潛能,并最終達到“自我實現”。因此,課程實施必須能夠讓學生認識自我,明確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積極、自主地學習,學會獨立思考,親身實踐。
3.合成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
合成課程提倡學校在教育學生時,不應該只注重其智力發展,也要注重學生體質、情感、信念、價值觀的發展,應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高素質的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應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獨立人格和創造力、能適應時代變化的人。
二、從合成課程的視點解讀高中化學課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時課程基本理念主要是:
①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化學課程目標體系。
②設置多樣化的化學課程模塊,努力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選擇的空間,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③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其變化的歷史與現代化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④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⑤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⑥在文化背景下構建化學課程體系,理解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⑦積極倡導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激勵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
⑧為化學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和研究提供新的“平臺”。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引導教師不斷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從以上內容不難看出《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體現出合成課程的多種要素,主要表現為:
1.課程目標的指向一致
合成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強調思維、情感、行為的整合。而化學課程的目標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融合。不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并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且可以提高其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目標指向是一致的。
2.課程內容的選擇一致
合成課程要求課程內容應滿足學生需要,強化生活性,突出與學生生活經驗和未來生活的聯系?;瘜W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第34點同樣強調化學學習的內容需結合人類探索化學的歷史與化學科學發展趨勢,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可見,對課程內容的選擇幾乎完全相同。
3.課程實施的要求一致
化學新課程的實施建議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倡導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促使學生走向成功。在課程改革中引導教師反思,提高專業能力。這些建議體現了合成課程所注重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和思維、情感、行為相整合的做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也不忽視教師的共同參與的思想。
三、合成課程的理念對高中化學課程的啟示
1.注重實驗探究,突出課程三維目標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規律和原理的獲得都離不開實驗的支持?;瘜W實驗具有直觀、形象及趣味性等特點,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科學精神、鍛煉思維能力、開拓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學教學中,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給予演示實驗更大的展示空間,使學生體會前輩探索真理的艱辛和求索過程;推廣微型實驗,為分組實驗提供可能,讓學生關注綠色化學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增加探究性實驗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索,通過實踐體驗掌握科學探索的一般過程。
2.注重教學方式,提倡自主學習
新課程對改善學習方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改變單一的、被動學習模式,強化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形成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自主學習方式。教師要以化學核心知識為中介,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講述、討論、演示、實驗等方法按需應用,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去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3.結合學科特點,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高中化學教學,幫助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增進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此過程中,也將提高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實現師生共同提高。
關鍵詞 高等院校化學課程課程內容選擇課程目標學生素質教育社會發展需要
一、高等職業院?;瘜W課程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分析對高等院?;瘜W課程選擇。從微觀角度來看,課程內容由五個部分構成:1)課程大綱要求;2)化學學科的內容、范圍和重點及非重點;3)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深度;4)學生學習化學的方式、方法;5)總結和評價。這五個部分是相互影響的,相互作用的,相互制約的,并不說只完成一項或者其中幾項就可以到達學習目標,課程內容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組成,這需要其他四項協調配合,才能得到預期效果。從宏觀角度來看,這門學科必然會受經濟、政治、文化等的影響。經濟是基礎,只有經濟穩定,才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引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愛好。社會的需求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只有供求一致,才能達到這個社會的平衡。文化素質是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課程內容的選擇常常受這幾個因素的影響,孰輕孰重就要取決于哪個對學生的影響更加重要。
二、高等院?;瘜W課程內容選擇的依據
(一)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主要取決于課程的大綱要求,就是課程預期達到的目標,課程目標要從始至終貫穿在教育活動中,只有課程內容的選擇矢志不渝的跟著課程目標,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凡是有一點偏差,都可能會功虧一簣。因此內容一定要依據課程目標,這樣教師教學也才會更加輕松,學生目標才會明確,使學生更具備社會需要的特質。這個社會目標要求的是追求學生個性發展,追求學生素質教育,全面能力的培養,這需要對化學課程的認真選擇。這樣,學生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二)知識技能與素質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輸,更加要注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除了課本上的內容,還要聯系實際,做到理論和實踐結合,充分發揮化學的應有效用。學習化學基本知識,并深入了解,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知識,并了解化學原理和在生產上的應用,可以獨立完成一定的化學實驗,能夠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獨立思考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學習過程與方法。
在對各種物質研究的過程中,不僅是要觀察物質變化過程,還要深入了解物質變化的本質,要認真鉆研,敢于提問,多思考,勤動腦,注重學習過程,這是一個提升自己的最佳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我。而且要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知識要分類才能更好的掌握,還有對得到的結果多加總結,對犯的錯誤要反思,這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提升的不僅僅是學到的知識,更多的是學習知識的能力和方法,這才是素質教育的本質。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崇尚科學,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社會之所以進步,正是因為科學的存在,化學是一種神奇的學科,他可以讓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我們要認真學習化學這個學科,對這個學科不能盲目崇拜,而是要掌握他的本質,讓他更好的為人類社會做貢獻。學生要樹立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為人類文明進步而努力的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有動力、有激情。
這個三方面要緊密結合,和諧發展,知識與技能是基礎,是學習好化學的根本;過程與方法是學習好化學的重要保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學生學習的方向,保證實踐不會脫離理論,理論引導實踐,這樣才能保證化學學科的正常進行,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
1.學生的需要、興趣與身心發展水平。
化學課程內容的選擇不僅是為了社會的發展和需要,更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進步,促進社會的進步。
高等院校學生的需要一般指的是未來就業需要,學生為了就業就需要學習專業化學知識,掌握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這就需要對化學課程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學校的教育大綱要求,又要適應學生未來就業的需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一般會采取許多有意思的主題來吸引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比如生活中的例子和一些新的科研成就等等。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往往決定了學生對化學課程內容的接受范圍和深度,因此在對課程的選擇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確定內容的深度、廣度和難度,和學生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超出或者低于都是不可行的。
2.社會發展需要。
社會的發展需要是學生發展的指向,學生發展又決定了化學課程的選擇,因此社會的發展需要決定了化學課程內容的選擇,使學生在未來可以適應社會的需求發展。在高等教育中,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要相互適應,相互協調,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才能使學生更好的發展,這才是素質教育最終目的。
3.化學課程內容本身的性質。
對于化學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包括其重要性、實用性和正確性。化學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化學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會使用到,比如制藥業、加工業、紡織業等等,這些都離不開我們日常生活。人類在發展過程中認識到化學的重要性和方便,便使他進入了教學中,讓更多的人來學習,來運作,這樣,對學生來接受是十分輕松的,對學習化學是十分有探索精神?;瘜W在實際生活中是普遍應用的,這就是化學的“實用性”,化學應用在日常經常使用,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細致教學,認真選擇課程內容。課程的選擇最重要的就是“正確性”,第一,課堂內容必須選擇概念、理論、現象、結論正確無誤的事實,這些都是基礎內容,如果基礎都不正確何談其他的呢;第二,課程內容要反映最新知識,不能過于陳舊,這對于科研研究沒有意義;第三,課程內容要與現論、價值、文化相適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摘 要】化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研究物質世界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以及合成等。學習化學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靈活自如的學習。
【關鍵詞】化學;學習方法;探討
學好化學課程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此,我將個人的一些心得和多年摸索出的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作一簡單介紹,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1. 關于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 掌握化學基本概念是學好化學的關鍵,對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一般應注意:
(1)弄清概念的內涵。所謂概念的內涵是指一個化學概念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或關鍵點,弄清了這些關鍵點,就能理解和掌握化學基本概念。
(2)注意概念的深化?;瘜W課本的編寫,因考慮到同學們年齡階段與可接受性的特點,化學知識內容往往是由淺入深地編排。隨著知識的積累,課本中一些概念也就不斷深化與發展。因此,我們學習化學概念時,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點。例如,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氧的物質是氧化劑,得到氧的特質是還原劑。到了高中,就從元素化合價的價態變化來定義。
(3)分析概念的異同。在化學中有些概念之間既有本質不同的一面,又有內在聯系的一面。我們學習化學如果只注意某一概念本身,忽略它同其他概念的聯系,那就會產生概念模糊或不會具體應用。因此,采取比較法學習概念,可以相異中找出相同點,又從相同中找出相異之處。例如,在溶液濃度中,提出了百分比、摩爾、當量三種溶液濃度,我們必須分析其相同相異及相互聯系。
2. 記憶積累,奠定化學基礎 不少同學有一種感覺:數學的規律性很強,而化學總感到有些雜亂,要記的東西比較多。其實這并不奇怪,人們從接受啟蒙教育開始,就開始學習數學了,從背九九口訣表,到記加減乘除公式,哪一樣不需要記憶,到達高中以前已基本完成了知識的原始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人們可以用已有的知識進行邏輯思維,去尋找其中的規律;而化學由于初中學得比較晚,而且知識量比較少,內容比較簡單,故初中化學大家學得還是比較輕松的,但初中那點化學知識遠不能滿足高中化學的學習需要,在高中階段既要進行知識的積累又要探尋其中的規律,所以,到了高中以后知識量和知識難度均突然增大了,導致一些剛進入高中的同學,總感到化學要記的東西特別多、特別難,這是正?,F象,特別是一些學習習慣不太好,和一些自視聰明又不肯用功去記憶總想走捷徑的同學,成績出現下滑也就不足為奇了。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現,只有人們還不了解他的時候,才會感到他是那么的神秘莫測,但如果你努力去接近他,去了解他,去記住他的特征,慢慢地你就會掌握他規律性的東西。同學們要明白:規律的掌握來自知識的積累,而知識的積累又依賴合理的記憶。
當然,記憶并不意味著死記硬背,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畢竟是高中生了,應該注意記憶方法,學會理解地去記憶,有重點地記憶。
3. 關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學習 化學課本中,元素、化合物知識多而雜,它們在理化性質方面既存共性,又有特性。因此,我們學習這類化學知識時,只要掌握了性質,其它如存在、制法、用途、應用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們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重點是要掌握性質。
(1)以理論為主線,明理知性?;瘜W基本理論知識與元素化合物知識是因果關系。因此我們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一定要以化學基本理論作指導,從理論上尋求答案。加深理解,才易牢記。例如,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是重要的化學基礎理論,只要我們抓住了結構這條主線;掌握了兩個關系,即宏觀(物質)一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周期表結構與性質的遞變關系;弄清了“位”、“構”、“性”三者的結合,那么,任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均可進行推斷,均可理解其奧秘。
(2)以轉化關系為線索、沿索導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內容瑣碎、頭緒繁多。因此在學習呆善于將零散知識點串線結網,把千絲萬縷的聯系,梳理得井然有序,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拓寬了思路,也增強了自己的歸納分析能力。
(3)以表格形式作歸納,列表辨性。許多物質的組成非常相似,但性質卻很不相同,如不注意區別,很容易混淆。例如CO和CO2是碳這一章的重點知識,我們通過列表,既能對知識加深印象,又能找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同類物質盡管有很多相同的性質,但相似之中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如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我們也可列表進行比較,這樣既掌握了共性,也能熟知個別。
4. 關于化學實驗的學習 化學實驗按實驗形式分為演示實驗、邊學邊做實驗和分組實驗。無論何種形式的實驗,我們都必須高度重視。
(1)做到“心中有數”。要預習有關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了解所用儀器的名稱、用途和使用方法,了解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2)不能做“旁觀者”。要注意老師的實驗操作,要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要積極思考實驗中的問題,要爭取自己多動手,自己動手做時,要嚴守操作規范。
(3)學會觀察方法。觀察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按合理的程序進行觀察。一般的程序是:變化前的觀察-變化過程中的觀察-變化后的觀察。二是比較觀察。通過比較,對物質的相似和相異點清晰地加以區別。如比較硫磺在空氣和在氧氣中燃燒才能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4)要獨立填寫實驗報告,使有關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將知識進一步鞏固、深化。
5. 關于化學計算的學習 有關化學計算題,一般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準確審題。要詳細分析、理解題意,抓住已知項和未知項,運用所學知識,找出各相關項的內在聯系,并進行解題方案的構思。
(2)正確解題。在透徹理解題的基礎上,選擇簡捷方法。解題層次要清楚,量綱關系要一致,計算結果要準確,書寫格式要規范,主要應包括:從分析題意得出已知項的關系;列已知;設未知;按關系列出有關算式;計算求解,寫答案;演算復核。
【關鍵詞】藥物化學;有機化學;課程群;教學改革
為適應21世紀藥學人才的培養需求,各高校紛紛對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進行了改革。按照“大藥學”的模式培養復合型藥學人才,以拓寬藥學人才就業面的理念也已被社會廣泛接受。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淡化課程意識,注意課程之間的交叉滲透,使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進行課程群建設的教學改革已經成為目前藥學教學的發展趨勢。
1 構建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的指導思想
藥物化學是一門與生物學、化學、醫學等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應用性學科,是藥學專業重要的專業課,其課程建設已成為藥學專業課程建設中的重點[1]。該課程對于藥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理論聯系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更有效地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就更多地需要考慮到專業基礎課程-有機化學和專業課程-藥物化學在實驗和理論教學過程中的銜接、優化和提高等問題。各高校開展了藥物化學課程群的建設,但將專業基礎課程-有機化學與專業課-藥物化學兩門課組建成課程群并不多見。鑒于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二門課程之間相輔相成的密切聯系[2],針對當前藥學教育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學實踐特點,以培養復合型創新藥學人才為目標,我們進行了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體系的構建與教學改革。
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的主要課程包括:藥物化學、有機化學、藥學文獻及專業外語。其中,藥物化學為專業課程且是主干課程,有機化學是專業基礎課程,藥學文獻及專業外語是專業課的后續課程。課程群的構建緊緊圍繞“新藥創制方法與原理”這一主線開展,教學內容涵蓋藥物的設計與發現、藥物合成原理以及文獻與外語的應用,各門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相互滲透與深化。
2 構建課程群的措施與實踐
2.1 理論課程群的措施與實踐
在以往教學中,藥物化學與有機化學課程設置的時間間隔較長,二門課程之間不注重交叉融合,使得學生在學習藥物化學的時候不能很好的回顧與理解與有機化學相關的知識點,嚴重影響學習效果。為此,理論教學方面,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以“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密切結合”為切入點,體現“以藥物結構為基礎,以藥物研究實踐為目標”的特色,整合原有課程內容。藥物化學課程是該課程群的核心課程,我們以“新藥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為出發點,突出新藥創制方法的理念,緊緊圍繞這一主題開展相關“藥物篇”的學習;有機化學是藥物化學的學習基礎,其上半學年課程側重化合物的結構與反應原理,其下半年課程結合藥物化學中的藥物合成部分授課,側重藥物合成方法。通過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的建立,促進藥學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交叉融合,加深學生對大藥學的理解,拓展學生知識結構,提高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有利于復合型藥學人才的培養。
2010年上半學年,我們以08級藥學專業學生為授課對象,實踐了有機化學課程中藥物化學內容的引入,比如在講述酮類化合物時,縮酮在有合成中是一類重要的化合物,在一些唑類抗真菌藥物中也有縮酮的結構,授課重點由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到藥物、藥物的合成,最后再介紹構效關系研究,這樣就可以將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的知識點進行有機整合。在2010年下半學年,我們以07級藥學專業為授課對象,在藥物化學課程中,更加注重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二門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結構分析入手,推斷該藥物的理化性質、合成以及合理的結構改造,同時,還十分注重理論課程與藥物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之間的聯系。授課教師打破教科書傳統的框架與要求,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注重新藥研發的理念與方法,從眾多藥物研究與發現的案例中總結歸納出經驗與規律。比如,先導化合物的發現途徑、優化方法、新藥設計的方法等內容,都作為整個課程中始終穿插于體現的知識點,這樣會提高學生在新藥設計與研發方面的敏感度,提高對藥物發現的理性認識。
2.2 實驗課程群的措施與實踐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實驗課程過于從屬于理論教學,以驗證課堂教學理論為主要目的,對實驗課重視程度不夠,有時還存在理論和實踐相互脫節的問題。且近年來理論教學內容愈來愈深入,在教學實驗室里驗證課堂學習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應該重新認識實驗課在藥學教育中的地位。為強化實驗課程,提高資源共享和使用效率,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我們將有機化學實驗和藥物化學實驗整合成為系統的實驗體系,單獨設課,形成“有機藥物合成實驗模塊”,使內容有一定的連貫性及漸進性,實驗教學減少了驗證性實驗,增加了綜合性、研究探索性實驗的比重,加大了實驗、實踐教學的學時數。
具體改革與措施如下:(1)改革后的實驗課程體系包括基本操作實驗、有機合成實驗、藥物合成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探索性實驗。這樣的實驗布局有利于強化實驗教學,系統訓練學生實驗技能;(2)原有的藥物化學實驗課程反應類型較單一,我們對藥物合成部分實驗進行了調整,刪掉環境污染大、反應類型單一的實驗,加入環境友好、綜合性強的新實驗內容,調整后的實驗內容為阿司匹林的制備、普魯卡因的制備、磺胺醋酰鈉的制備以及苯妥英鈉的制備;(3)開設了新型的探索性實驗課程,以往我們開展的綜合技能實驗是阿司匹林的合成、質量分析及其片劑的制備,但該實驗與原有的藥物化學實驗內容重復,不能充分體現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的理念。因此,我們實施新的探索性實驗項目——“萘普生的拆分、分析、制劑及藥理活性檢測”,該實驗體現了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與藥理學的交叉融合,能夠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了解藥物研究、設計與生產的基本流程。尤其重要的是該實驗項目是我院與江蘇恩華藥業、徐州市化工研究所進行企業合作開發的“拳頭產品”,這為該實驗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地技術保障。這種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能使學生得到實驗技能的全面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藥品質量意識,能對所學知識有系統性的認識,能將各相關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
此外,我們注重實驗教學與藥學文獻與專業外語課程的結合,一方面用雙語進行實驗教學,講解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強化專業詞匯的學習與積累;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自主設計藥物合成路線,并按照論文格式書寫實驗報告,加強文獻查閱與論文寫作能力。
2.3 實踐課程群的措施與實踐
在實踐教學方面,我們十分注重讓學生參與藥物研究與發現過程。具體措施如下:(1)以校企合作實驗室為平臺,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3],采取導師責任制,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培養計劃,利用課余、周末以及寒暑假時間,以參與導師課題的方式,在實驗室與校企合作單位參與藥物研究實踐過程,讓學生在科研實驗室感受藥物的研究與發現過程。(2)依托醫藥企業中試基地進行實踐教學。目前,我院已經與多家制藥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合作開發了一系列項目,這為學生的實踐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們定期組織學生到醫藥企業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切實感受生產的工藝流程,縮短理論與實驗、實驗與實際生產的差距。比如,我們帶領學生重點參觀了萘普生的生產車間,對藥物萘普生的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等方面與公司生產技術人員進行了學習交流,同時,相關指導教師對萘普生工業化投產進行了技術指導。(3)開展“藥物研究、實踐與應用”相關的講座。邀請國內外學者、制藥企業研發人員來校進行講座,由企業人員介紹企業的生產、經營、產品研發等現狀,增強學生對職業的認識和定位。
2.4 加強教學管理工作
我們不僅在授課內容上進行了改革,還在授課方式上進行了調整。教研室所有專業教師都講授藥物化學與有機化學二門課程,通過對二門課程的系統講述,可以讓教師更深層次的體會二門課程之間的聯系,從而迸發出新的學科融合點。
我們根據課程群的教學內容與特色,面對不同專業的要求,重新修訂了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明確提出“注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堅持按照教學大綱進行集體備課,討論授課內容中課程之間前呼后應的緊密聯系。為保證教學質量,教研室內部還設立了教學督導小組,對課程群的任課任課教師進行教學評價,以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
3 課程群建設的效果
3.1 科技創新平臺的建立
課程群的構建基于對藥學類大學生的培養出發,打破行業壁壘及學科壁壘,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并與企業合作積極建立教師科研成果轉化中試基地,使之成為開放、高效、有序的校內科技創新平臺。該平臺包含藥物基礎研究、新藥臨床前研究、新藥臨床研究等三個子科研平臺的藥物研究與技術開發平臺,并使之成為了能夠面對大學生實踐創新的又一個開放、高效、有序的科技創新平臺。
校企雙方利用共建的實踐教學中心與實訓基地,共同制定學生實踐教學培養方案,共同參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共同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及醫藥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將真正實現產學研的融合,可為徐州乃至周邊地區提供優秀的教學、科技服務與產業化轉化平臺,具有技術實力強、影響面寬、受益面大的特點。通過校企雙方的積極運作該平臺,以教師為代表,大學生為骨干的實踐創新團隊已與企業簽定橫向課題10項,總金額253萬元;進行了4項成果轉讓,總金額16萬。申請專利7項,已授權2項。
3.2 教學質量
課程群的建設激發了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所取得的教學改革效果顯著。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對于普遍反應改革后的課程給予較好的評價。研究成果“校企協同創新機制下培養藥學應用型創新人才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得2013年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此外,教師獲得省級教育教改課題2項,發表教學改革論文9篇。
3.3 人才培養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獲得了3項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苾炐惝厴I設計(論文)優秀畢業團隊獎,獲得了3項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優秀畢業設計獎;學生參與發表了10篇SCI、EI收錄論文;2012年,學生獲得了3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生多次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0級藥學專業本科生黃榮榮與吳彥等同學的“木犀草素對慢性不可預知性溫和應激所致小鼠抑郁的改善作用”獲得江蘇省第一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成果(項目)交流會的參展邀請;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也參與基于企業需要的課題,與指導教師共同完成了“素及其衍生物對糖尿病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保護作用”、“D-萘普生及其中間體藥物綜合利用研究”以及“七氟醚效及安全藥理的對照研究”等研項目,通過教師的悉心栽培,學生的不懈努力,學生得到了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并且有多名同學就業于合作企業。
我們依靠校企協同創新機制,有效地開放校內和校外科研實踐平臺,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在該模式培養下,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2名優秀學生將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4 課程群的創新點
4.1 加強了學科間聯系,提高了教學質量。課程群根據藥學各學科性質和特點,在國內藥學教育中率先提出以有機化學為基礎,以藥物化學為目標的的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課程群的建立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各門課程聯系松散,缺乏統一完整的教學指導思想的狀況,突出了有機化學基本理論在課程群教學中的基礎服務作用,也突出了以藥物化學為目標的課程指導作用,對藥學教學改革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4.2 能解決學生基礎課學習中目的性不強的問題,提高他們的求知欲及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能加強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深入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達到“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要求。提高了藥學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建設,符合創新型藥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也為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醫藥兼備的復合型藥學人才做出貢獻。
4.3 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的建立,促進了知識的前后呼應,相互滲透,提高總體教學效果。同時通過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教學體系的結構重組及實驗踐教學改革,打破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本為中心的“三中心”傳統教學模式,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樹立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也促進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交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對于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與綜合素質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5 總結
總之,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的教學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正在成長,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和總結。我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摸索和總結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進宜,尤啟冬,姚其正.藥物化學課程群的改革與建設[J].藥學教育,2005,2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