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1: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職業是人生的基石,職業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歷程。特定的職業意味著不同的發展機遇與空間,也決定著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而深刻影響著人的命運。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作為高校職業教育的新亮點,是時展的需要,是學??沙掷m發展的要求,也是大學生成才的內在需要。用正確的職業生涯設計來指導就業,選擇的不僅是一種職業,更重要的是正確選擇自己的未來。
一、職業生涯設計及其意義
(一)職業生涯設計
職業生涯設計,又叫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對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以最大限度的實現自身價值。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意義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通過分析自己的個性、價值觀以及整個社會的就業趨勢、就業環境等,可以更好地對自我進行定位,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做準備,對大學生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職業生涯設計有利于大學生個人明確未來職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個人對自我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特點和興趣,評估自己的能力、優勢和不足。在設計過程中明確自我職業發展的方向,正確選擇職業目標,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2、職業生涯設計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進行自我定位。職業生涯設計將會引導大學生對其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發現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他們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引導他們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樹立與自己主客觀條件最匹配的職業定位。
3、職業生涯設計可以提升大學生應對競爭的能力。通過職業生涯設計,全面分析和認識自己,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有針對地學習,參加各種相關的培訓、學習和實踐,充分發揮個人的長處,努力克服弱點,挖掘潛在的能力,不斷增強他們的職業競爭力,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4、職業生涯設計有助于畢業生形成合理的擇業觀和就業觀。目前,大部分高校畢業生的擇業和就業愿望往往集中于一些熱門職業和經濟較發達地區,這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與人才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國家的發展實際不相符。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就是讓學生從盲目的“隨行入市”的擇業行為中擺脫出來,逐步樹立長期成熟的擇業觀和就業觀。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定位原則
1、擇世所需的原則。根據社會需求設計職業生涯。選擇職業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必定受到一定的社會制約,如果擇
業脫離社會需要,將很難被社會接受。因此,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設計時,應積極把握社會人才需求的動向,把社會需求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擇世之所需。
2、擇己所長的原則。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是大學生應特別注意的問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選擇的是大學生某專業方面的特長,這對職業的選擇起著篩選作用,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大學生應對根據自己的真才實學和能力范圍選擇最有利于發揮自己優勢的職業。
3、擇己所愛的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初的動力和成功之母。如果一個人對學習、工作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就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就會在學習或工作中取得成就。因此,在設計職業生涯時,要珍惜自己的興趣、愛好,擇己所愛,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
4、擇己所向的原則。職業生涯設計是個人與社會、組織相結合的變量。在校大學生隨著自己學識的提高、志趣的轉移,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重新認識和調整。職業生涯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的了解自己,正確估量內外環境的優勢和限制,做到“衡外情,量己力”,為自己策劃和設計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職業生涯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現在所處的位置,而是邁向下一步的方向。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實施策略
1、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確立明確的職業目標。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職業,以及為什么選擇某種職業,通常都是以其職業理想為出發點的。大學生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認為理想的職業,就會依據職業理想的目標,去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并為獲得自己認為理想的職業而去做各種準備。因此大學生應當盡快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目標,這不僅會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的設計,也會影響個人成功的機會。
2、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根據自己的愛好、實際能力和社會需求制訂有效的實施步驟。職業分析即現代職業要具有自身的區域性、行業性、崗位性等特性。不同的職業崗位對求業者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有著不同的要求,要全面了解職業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
3、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要根據職業和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將已有知識科學地重組,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知識的整體效能。大學生對所學的專業知識要精深、廣博,除了要掌握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拓寬專業知識面,掌握或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相近的若干專業知識和技術,以適應當今社會各類職業對就業者的知識“程度高、內容新、實用性強”的要求。
4、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是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主要依據,包括考核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等。因此,大學生要通過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大學生校園創業活動等多種職業訓練,將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適用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統一起來,從而提高對社會的認識能力、辨別能力和適應能力,掌握職業技能。
5、調整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首先,要樹立主動適應社會、淡化“專業對口”的就業觀。在“學以致用”的原則下,發揮素質優勢,在更加廣泛的就業范圍和領域內,尋求理想的職業。其次,要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觀念。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要改變“一步到位”的思想,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新觀念,走一條面對現實,降低起點,先融入社會再尋求發展的道路。如果有了資金和技術,可以考慮自主創業,通過創業還可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以創業促就業,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最后,要樹立到基層就業的觀念。基層已經成為吸納最廣大畢業生的重要途徑。大學生要結合自己的人生定位、職業目標和生涯規劃,選擇從基層做起,把個人發展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更有利于發揮自己的優勢,取得成功。
職業生涯設計是時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順應時代潮流,盡早的安排和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把握住機會,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
參考文獻:
[1]陳亮.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設計與規劃研究[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4);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必要性
職業生涯設計是指一個人一生職業發展道路的設想和規劃。是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過職業生涯設計,使自己一生的職業有個方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使自己走向成功。
1.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是適應大學生就業現狀的需要。近年來,由于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多,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而高校學科建設滯后,由于用人單位的需求與畢業生實際狀況不一致,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體系不盡完善等問題的相繼出現,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
2.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是進行人生設計與規劃的需要。在發達國家,從幼兒園到高中,按照職業生涯認知、探索、定向、準備及安置等五個階段開設有相應的課程,在進入大學之前,絕大多數的學生已清楚自己將來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而我國傳統的教育體系中還沒有職業生涯設計與輔導的內容設置,大學生就業指導是一項從零開始的工作。因此,我們需要盡快開展職業生涯設計的指導與教育工作。
3.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是適應社會職業發展的需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格局更加明顯。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將實現經濟社會生活的現代化,對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專業。要想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有一席之地,必須提前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主要步驟
大學生要做好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評價。一個合理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即要弄清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在眾多的職業面前選擇什么職業等問題。
2.確立目標。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設計的關鍵。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斗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職業生涯設計還要充分認識與了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了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在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興趣、特長、專業等與職業的匹配。職業定位要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系;要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條件的匹配情況。
5.實施策略。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評估與反饋。整個職業生涯設計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職業生涯設計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在整個職業生涯設計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核心的環節,這一環節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設計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1.大學生應盡早做出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越早對今后畢業找工作越主動,誰畢業時誰就有可能最先拿到第一桶金。讓職業生涯設計從走進大學的第一天就開始,與四年學習生活同步。
2.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設計進行自我評價,必須要充分了解自己。大學生在校園期間,應該首先對外界和自身的情況都進行一下全面了解和詳細分析,進而初步確定自己的一個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然后在畢業時找工作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去尋找。
3.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大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必定受到一定的社會制約。大學生在做職業生涯設計時要考慮社會與個人利益的統一。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慮長遠的發展,既要考慮個人的因素,也要自覺服從社會需要。
4.根據所學專業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大學生都經過一定的專業學習、訓練,具有某一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這就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基本依據。大學生對所學的專業知識要精深、廣博,還要掌握或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相近的若干專業知識和技術。
5.根據個人興趣與能力特長設計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設計要與自己的個人性格、氣質、興趣、能力特長等方面相結合。大學生要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長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是大學生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大學生應在對自己的能力特長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評價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真才實學和能力特長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認知;目標定位;執行力
近年以來,職業生涯設計教育在高校就業指導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高校和大學生已經意識到職業生涯設計將對大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帶來莫大的幫助。教育部門和高校也通過各種方式推動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時至今日,職業生涯設計已為絕大多數在校大學生所了解和重視。廣東工業大學2008年對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學生學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后,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非常重要的有36%,比較重要的有59%,不重要的僅占5%,說明學生普遍認識到職業生涯設計的重要性。
然而,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卻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以至出現“不知如何規劃”,“越規劃越混亂、越設計越糊涂”的情況,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難于達到。本文結合2008年廣東工業大學學生職業規劃現狀調查和2009年學生參加第五屆廣東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以下簡稱“職業規劃大賽”)的作品,探討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并探究高校根據這些問題如何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以推動高校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深入開展。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自我認知陷入誤區
自我認知是職業生涯設計的首要步驟。認識真正的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隨著職業生涯設計理論研究的發展,依據各種理論的自我認知測評工具逐步發展: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試、MBTI人格類型測試、360度評估法等。由于測評工具具有良好的引導性,方便使用,使得大學生容易在自我認知方面過分依靠測評工具,而忽視了自我反省,其自我認知是“測評工具的自我認知”,非真實的“自我認知”。造成的結果往往是,測評工具測出其適合從事什么職業,學生就認為自己該從事什么職業。
實事上,所有測評工具都有其無可避免的局限性,在自我認知過程中只能作為輔助工具。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人,都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而價值觀往往就是其“獨特性”最集中的表現,人的價值觀更多地受家庭背景、人文環境、人際關系等的影響。忽視了“自問、自省”這個最重要的“測評方法”,就有可能忽略了人的基本價值觀。有的人可能適合某種職業,可并不符合其價值觀追求。例如:前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梁冬,2005年離開了鳳凰衛視,后來應百度總裁李宏彥相邀擔任百度負責品牌管理的副總裁,2007年3月在百度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一次印度旅游與一位長者的聊天,令他意識到自己的真正夢想是從事傳統中國醫學方面的工作,去推廣中國的醫學文化,為了實現這一夢想,梁冬再一次選擇了辭職。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專業的梁冬,無論作為鳳凰衛視主持人還是作為百度的品牌管家,我們不能不說是適合他的職業,也是成功的。可他卻選擇了從事傳統中國醫學方面的工作,這就是他的價值觀,按梁冬的話說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為他的夢想付出他的全部?!?/p>
綜合而言,完整的自我認知應該以“自省”為主,合理的“測評工具”為輔。
(二)職業認知先天不足
我國的大學生長期在“格子化”的環境中成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在相對封閉的“格子”中學習、生活。這使得學生在讀大學之前,甚至于在大學畢業求職之前,對職業以及職業環境幾乎為“零接觸”?!白x書”成了學生的唯一職業,“考上大學”是唯一的職業目標。這種自成一體的“學生職業”隔絕了學生成長過程中對真正職業的逐步深入認知。這在高考填報志愿中突出表現出來:大多數學生不知道自己該讀什么專業,也不知道讀某個專業畢業后適合從事什么職業;家長們也不知道學生喜歡什么專業,簡單認為應該去讀一個“熱門專業”、“就業好的專業”,填報志愿成了家長的“賭博”。從“職業規劃大賽”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89.1%的學生的職業認知是“網上職業認知”、“親朋好友職業認知”等間接的職業認知。實事上,僅有間接職業認知是不夠的,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沒有親身職業體驗的大學生并不完全了解職業、了解職場,難于做出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這樣的職業生涯設計甚至可能誤導大學生。
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我國的教育歷史中歷來有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理論和實踐相脫離。[2]每位大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被教育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后當干部,“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在大學生中根深蒂固,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報考公務員熱“高燒不退”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二是計劃經濟時代大學生就業包分配的慣性思維的影響。大學生畢業后,安排工作是國家的事,用不著大學生自己去操心,以至于從家庭、學校到社會很少關心大學生怎樣選擇職業,將來如何發展。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出現,大學生如何來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問題才引起高校及大學生們的重視。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少單位受成本和風險的考慮,不愿意接受在校大學生到企業鍛煉,學生難于獲得職業體驗的機會,甚至于教學計劃下的實習安排都是不少高校的難題。
(三)職業目標定位不合理
1.拔高自我評價和期望值。他們通常只關注自身的優勢而忽略劣勢,普遍存在著就高(高收入)不就低(低收入)、就東(東部沿海)不就西(條件艱苦的西部)、就城(大城市)不就鄉(鄉鎮)、就富(經濟發達富裕地區)不就窮(老少邊窮地區)、就大(大企業、大單位)不就小(小企業)、就公(國有企事業單位)不就私(個體、私營企業、三資企業)的心理趨向。只盯著“三大”(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片面追求“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職位。[2]有不少大學生的終極目標都希望成為一名CEO,或者省廳級的公務員,不愿意在新興行業、服務行業及中小城市的基層單位工作。
2.對內外部環境分析結果與最終職業定位不相符。不少大學生的職業目標多半會由其主觀上的期望值所決定,也就是說無論其后來的分析如何的系統完善,得出的職業目標都會是其原先期待的那個。而照此發展的職業生涯設計也只會成為一紙空話,不具備設計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3.職業目標定位首選和備選方案間缺乏內在聯系。大多數學生意識到職業生涯設計實際執行過程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往往會發現預期和實際情況并不那么吻合的情況,都能準備多個備選方案,然而備選方案之間相差懸殊,缺乏內在聯系,其結果使得他們在實際準備中受干擾大,猶豫不決,不利于核心職業目標的實現。例如,“職業規劃大賽”中某學生的首選職業目標是總工程師,備選職業目標有物流公司職員、公務員、教師、律師。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關鍵的原因是大學生在職業目標定位時,未能保持“空杯”心態,過多依賴的是主觀意愿,而非客觀的社會需求,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事實上,社會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發展,只有密切關注職業的發展變化,學會收集、分析社會需求信息,使自己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并根據社會的變化調整職業生涯設計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四)職業生涯設計執行不力
在確定了生涯目標后,行動便成了關鍵環節。然而大部分學生設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后,并未制定詳盡、具體的實施方案。沒有達成目標的行動,就不能達到預期目標,也就談不上事業的成功。據廣東工業大學2008年所做的一次調查顯示,學生雖然從理論上認識到大學期間對于個人將來的發展非常重要,但是具體談到如何實現自己職業理想時,想過且清楚如何實現的有15%,想過但不知道如何做的有72%。從本校報名參加“職業規劃大賽”的情況看,報名參賽的學生有749人,完整提供作品的卻只有129人,占17.2%;從提交作品中實施方案方面的內容來看,僅有19.4%的作品有詳實的行動計劃,52.7%的作品有簡單的行動計劃,仍有27.9%的作品行動計劃幾乎是“一筆帶過”或者根本沒有行動計劃。這些現象也普遍存在于廣東省的其他參賽高校??梢?,大部分學生沒有職業目標,有職業目標的大學畢業生大都想過做職業生涯規劃。但卻只是停留在“想”的層面而缺乏具體的行動或者是行動半途而廢。這都說明大學生缺乏對職業生涯設計的執行力,包括制定的執行力和完成的執行力。
從高校角度來說,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執行不力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1.高校的學生評價標準與職業生涯設計要求脫節。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主要任務只是專業人才的培育,評價一個學生的主要依據是品德好,學習好,文體好,積極參加學生工作和社會實踐工作。這種標準下的好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和專業能力,但并不一定具有職業發展最需要的職業素質。換句話說是,職業素質與是不是好學生無關。這種評價標準的導向作用使得學生缺乏動力制定并實施職業生涯設計線路。
2.職業生涯設計的主體錯位。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主體是誰?是大學生,還是對大學生就業承擔輔導工作的職能部門如就業指導中心?其實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大學生自己。[3]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無論是職業生涯分析、定位,還是設計、實施,主體必然是大學生自己,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不過是提供一種方法、思路、工具、課程而已。然而,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困難的背景下開始的職業生涯設計教育,促就業是最核心的原因,這種以就業率為導向而非以職業成功為導向的職業生涯設計教育被高校不遺余力地推動,主要以提供形式上的服務(職業生涯設計教育、職業測評、雙選會等)為己任,而不管事實上的結果(只關注是否有職業生涯設計的意識和是否做了職業生涯設計書,而并不關心其實施行動)。勢必使得真正的主體卻在圈外看熱鬧,等著備好的大餐。這種“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漁”的職業生涯設計教育難于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執行能力。
二、從高校的角度探討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構建完備的職業生涯設計理論教育
1.建設一支專業化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校普遍存在職業指導師資嚴重不足的狀況,短期內難于大量增加職業指導人員?,F實情況下,高校可以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師資隊伍分為三個大的組成部分,即理論專職人員、專業兼職人員和企業資深經理人。同時,要對學校專兼職人員進行有計劃、系統的培訓,使他們獲得職業指導資格,具有現代化的知識結構和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調研、培訓等專業知識。安排專職人員從事職業生涯設計理論教學;安排各專業教師兼職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生涯設計的職業認知教學;安排企業資深經理人講授職業環境認知的教學,從而能較好地適應職業生涯設計理論教育的需要。
2.設置適合當代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的課程內容。開設職業生涯設計公共選修課或者必修課,職業生涯設計課程內容應圍繞大學生職業發展需要設置,包括職業生涯設計意識教育,生涯發展理論、匹配理論,職業測評與自我了解,職業分類、職業資格、職業素質等,使大學生能獲得系統的職業生涯設計理論教育。例如:廣東工業大學從2007年開始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事業導航》公共選修課。
3.輔助的職業生涯設計講座。隨著社會和職業的發展,職業生涯設計的理論也在發展,適時邀請有豐富職場經歷的企業人士給大學生開設職業生涯設計講座,讓大學生接觸最前沿、最真切的職業生涯設計理念。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尋找職業實踐鍛煉的機會
高校提供給學生職業實踐鍛煉的機會較為有限,但可以通過活動引導大學生有目的地尋找職業實踐鍛煉的機會。
高校組織大學生參與的暑期“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等都是實踐鍛煉的很好形式。但這遠不能滿足學生實踐鍛煉的需要。為了增加“工作經驗”,不少大學生選擇了兼職,做家教、促銷員和業務員等;為了提高就業職業技能,不少大學生選擇考證來增加“籌碼”;還有的大學生花了大量時間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只是為了向用人單位證明其興趣廣泛。這些漫無目的的行為耗費了學生大量的精力,但卻未能收到預期效果。高校應引導這些缺乏職業方向性的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專業技能、職業化素質方面都得到提升。例如:廣東工業大學通過“工作實踐論壇”活動激發學生尋找職業實踐的動力;通過“暑期工作實踐報告評比”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專業實踐、校友訪談、就業形勢調研等方面的職業實踐;通過《工作實踐》證書的鑒證登記,規范記錄學生職業實踐鍛煉的經歷。
(三)協助大學生合理定位職業目標
職業目標的定位是個性化的問題,從目前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難有人力物力協助大批量的個體學生進行職業目標的定位。只能通過其他形式間接協助。例如通過分析前幾屆畢業校友的就業去向,引導大學生合理定位方向;通過組織“職業目標定位沙龍”,讓大學生的目標定位的觀念進行碰撞,引發大學生的深入思考;還可以布置學生完成“就業目標企業就業調研報告”,讓學生在調研中尋找目標企業用人要求與自身條件的差距,自己是否能在短期內彌補差距,由此協助大學生合理定位職業目標。
(四)全程化職業生涯設計指導
職業生涯設計的執行力,是達到職業生涯設計目的的關鍵。高校應高度關注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實施情況,以期推動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所以,職業生涯設計指導應該貫穿于大學階段的各年級中:一年級側重于職業生涯設計理論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職業興趣,了解職業特點,樹立職業規劃的意識;二年級側重于引導學生職業實踐的鍛煉,使學生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就業調研,參加用人單位的兼職、實習等工作實踐的經歷,加深對職業的了解;三年級側重于指導學生掌握求職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求職能力,培育職業素養,提前做好求職準備,同時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初步職業定位參加政府、企業組織的職業培訓,提升職業的專業能力;四年級側重于指導學生了解就業形勢、求職政策法規,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培養從“校園人”到“職場人”的職場適應能力,根據自身的職業定位參與求職。此時,吸引更多用人單位參加校園招聘,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職業介紹;學生畢業后,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探訪,收集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反饋給高校,改進職業生涯設計指導。
(五)引導學生實現職業生涯設計的自我指導
大學生絕大多數已經是成年人,他們有思想、有能力、有激情,可以通過在高校組建類似“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實踐”的學生社團組織,讓一群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懂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學生通過組織舉辦各種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例如廣東工業大學的職業規劃演講大賽、職業規劃大賽、金牌面試、職場精英挑戰賽等),在活動中加深對職業生涯設計的認識?;顒拥男问胶蛯W生的現身說法更能得到同學的認同,效果更為明顯,能影響更多的同學主動去了解、學習職業生涯設計知識,推動校園職業生涯設計“文化氛圍”的形成。
三、結語
在我國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在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高校不僅應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應關注大學生長期的職業發展狀況,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也愈來愈顯示其重要性。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在實際操作中會不斷地遇到問題,對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問題的深入研究,將更加有效地引導大學生完成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推動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朝進一步科學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小建,等.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305.
[2] 宋榮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6,(20).
關鍵詞:社會智力;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目標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230-02
一、引言
職業生涯規劃于20世紀初發源于美國。經過長期發展于上世紀80年代成為美國學校教育與心理輔導的一個重要部分,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證發現,好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能促進求職者順利就業及職業成功,而且能有利于創業者創業成功及持續成長,使得世界各國開始紛紛效仿并引進探索及研究。目前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職業生涯教育已開始貫穿從幼兒園到成人的整個教育過程,各個階段的學校教育中均已進行“職業生涯”觀念和“職業生涯”準備的教育。然而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單就目前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的開展方面看,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對象上都存在著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單一性和松散性,缺乏有效的針對性、系統性、綜合性和整合性。這種教學現狀,使我國目前高等教育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基本上留于形式,指導力度不大,學生職業目標模糊,實踐能力缺乏等突出問題,依然得不到有效解決。
二、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目標的社會屬性
職業是人們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獲得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并滿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有與職業相聯系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的連續性經歷的過程,據此職業是在社會分工中,利用專門知識和技能謀求生存的社會存在方式,在職者利用的專門知識和技能除了所在行業和崗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包含一切從業環境所需要的社會性知識和技能。要解決職業適應困境,最佳的辦法就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在進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觀地認知主客觀因素與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定位,設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既定目標的職業,制定相應的教育、培訓工作開發計劃,采取各種積極行動去達成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這個能力和水平不是一個剛結束基礎教育階段學習就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的普通學習者能夠突破的。通過研究各行業中職業成功者的成長軌跡發現對職業的某些客觀因素與環境屬性的全面認知,需要家庭智慧、社會實踐和學校教育的有效指導。而以往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最缺少的就是職業的社會屬性內容。既然職業的社會屬性是使行業和崗位知識得以順利運行的社會態度、合乎社會標準的價值觀和愿望。那么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學目標中在強調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同樣強調它們運行的社會環境,把社會環境標準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就能實現學生對所選職業的各種條件進行“全面客觀地準備”。
三、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目標社會屬性的實現內容設計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主體預先確定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利用現有技術手段可以測度的學習結果。教學目標的具有三個功能:(1)指導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2)指導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3)指引學生學習。當前教育教學領域大多以布魯姆教學目標論為指揮棒來組織教學活動(如表1),然而實施中從教者發現布魯姆的認知教學目標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的前兩個功能,如策略選擇和運用,教學結果的測量等;但對“指引學生學習”第三個教學目標功能上,有些任務領域未能實現,進而影響第二個功能。根本問題在于:第一,布魯姆教學目標論,淡化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及知識結構間的內在聯系。第二,沒有提到技能目標。第三,描述知識掌握水平中的認知維,缺乏組合的思路,表現為系統性和整合性的不足。因而不能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準備”順利完成目標職業任務的各種心理條件。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目標是幫助大學生在進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觀地認知主客觀因素與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職業定位,設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教育、培訓工作開發計劃,采取各種積極的行動達成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教師“教”目的是為學生“學”服務的,這里學生的學習結果為目標職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職業環境的社會性知識和技能,以及職業能力。其中職業能力是對專業知能、社會性知能在不同職業環境情景和任務中的不同組合或整合性應用。隨著職業活動任務性質、難易程度、環境的變化專業知能和社會性知能的組合或整合會有不同的內容或形式,表現出完成不同任務的相應心理特征或心理條件,這個心理特征或條件也就是布魯姆等人教學目標分類中的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及其根據情景任務需要的各要素間的組合和整合。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心智技能是對各類知識的儲存、聯接與整合達到習慣化程度的思維方式。心智技能使得腦中存儲的知識具有結構性、整體性、系統性和靈活應變性。動作技能是由肢體及面部器官經過練習而形成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由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目標社會屬性的實現內容可以表述為表2。
如表2中,社會人智力,是指在職業環境中按照社會標準正確適當地了解和接納自己,即有良心、有責任感、講道德,主動守法律,能承受挫折。達到這個標準,這項智力發展到基本正常水平。情緒智力,善于調節與控制情緒。被定義為一系列能力,包括語言的和非言語的,這些能力使個體可以產生、識別、表達、理解、評估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從而管理、引導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為,使自己能成功地應對環境的情緒要求和壓力。人際智力,即能與他人建立和諧關系的能力。社會智力,即理解、協調和控制環境中的人、事、物及其三者間動態相互作用構成的新情景――以便使自己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四、基于社會智力提升的教學方法初探
由于社會智力是多種綜合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的體現,因此基于社會智力提升的教學方法設計要想在教學過程和方法中體現出多種綜合能力提升,最好的做法是教學內容選擇上采用綜合性案例,教學形式上,可以采用目前比較流行的翻轉學習,簡單的知識和技能任務,適合課前翻轉學習,綜合性、整合性、聯接性知識和技能任務及模擬實踐任務適合課堂教學。具體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可采用圖式、主題教學、情景模擬練習實踐等。圖式是對個體所體驗的環境結構進行綜合概括的編碼的“知識包”。圖式教學便于學生在原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建立連接,加深對新知識的記憶、理解,實現學生對綜合性知識的分析、評價和創新等高級目標。這樣學生就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自身學習及對他人的實踐體驗中整合知識,創造新知,并不斷豐富和加強自身的原有知識體系和實踐視野。另外主題教學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主題教學就是以主題優化整合多種課程資源,不僅打破教材原有順序,而且還打破學科分類,實現學科的有機融合。不僅強調知識、技能與能力之間的連接,而且為知識和技能轉換為能力提出有效而簡潔的實踐路徑、實踐策略和整體實踐方案。情景模擬練習實踐幫助學生體驗要順利完成職業任務的各種行動指標,它們的操作流程、次序和操作強度、操作時間等。不僅讓學生體驗實踐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到理論要轉化到實踐還是需要時間,需要克服多種困難。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構建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較以往有了很大進步,使得更多的學生有更大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而這種發展也給大學生的就業帶來更大的挑戰,“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發展的趨勢以及社會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的多樣性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大的就業壓力,“天之驕子”的優越性已經不復存在,作為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如何適應當前環境變化,并針對自己所學的學科特點、專業特色結合自身的優勢規劃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生活,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為跨入社會謀求適合自身特點的就業崗位,這是擺在每一名高校大學生及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構建
1.1什么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所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自身的發展與當前社會發展相結合,對決定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客觀和主觀因素進行分析基礎上,確定其跨入社會的工作目標,并根據所確定的目標,在不同時間階段進行相應的學習和工作內容的總體規劃。良好的職業生涯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1)可行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根據主客觀條件進行籌劃,否則會直接影響自身的發展;(2)適時性:要確定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中各項主要活動的實施及完成的時間和順序;(3)適應性: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所以規劃應具備適應性,能適時而變;(4)持續性:職業生涯規劃每一個發展階段應相互連貫體現其持續性。
1.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理念。大學生數量的增加、就業壓力的增大和社會對高校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現狀,以及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迷茫,未能對自己準確的定位及不能確立自己的目標,不清晰自己在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的問題,擬設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本體系從知己、知彼及抉擇三方面進行進行設計?!爸骸卑毫私庾约旱呐d趣、性格、特長、智能、情商、氣質等方面;“知彼”包含:要了解組織環境、發展戰略、人力資源需求、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等方面。
1.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步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步驟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需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自己適合從事什么工作,為自己確定一個工作目標;其次,在確定自己職業生涯目標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性格、特長、智能、情商、氣質等特點,進行自我評價分析;第三,對自己選取的職業生涯目標,基于社會環境、文化環境、政治環境、人才需求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第四,在綜合自我評價和職業生涯目標評價基礎上,綜合分析基礎上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第五,根據所選取的職業做出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分析目標實現的步驟,和如何合理安排步驟實現自己的目標;第六,在綜合以上的基礎上,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及時反饋并根據具體形式進行校正。
1.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路線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路線應綜合自己的目標定位、能力定位、機遇定位三大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考察。目標定位方面,大學生需根據自己的興趣、性格、特長、智能、情商、氣質等特點,分析自己適合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畢業后自己適合走哪一條路的問題,是自主創業、進入企業部門還是考取編制等;能力定位方面,大學生需根據自己的興趣、性格、特長、智能、情商、氣質等特點,分析自己有哪一方面的能力特長,并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是適合走哪條路的問題;機遇定位方面:在目標定位和能力定位基礎上,根據實際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等外部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抓住當前的機遇,選擇自己的工作崗位,也就是可以走哪條路的問題。
1.5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評價指標。評價指標是直接反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質量的顯性因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猶如高校的一套標準化人才制作“機器”,高校大學生經過這一“機器”制造后,產出其產品,真對這一產品的質量,需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分析,以確定這一產品是否合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評價指標的確定需綜合高校人才質量培養標準、社會人才需求標準進行綜合分析確定,經分析認為大學生的專業能力水平、綜合發展潛力、思維創新能力、綜合溝通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工作環境適應能力、組織策劃能力等指標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評價指標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
2.1建立學生、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實施模式。建構學生、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框架極為重要,在這一框架內,大學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沒有大學生的參與,那么職業生涯規劃就是一個擺設。家庭是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保障,通過家庭的保證,才能使職業生涯規劃順利實施。學校是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平臺,通過學校這一平臺,使職業生涯規劃正常展開。社會是職業生涯規劃實施的檢驗場,學生通過社會的實踐,才能檢驗職業生涯規劃的效果,為最終跨入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2.2建立多元成長與發展模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過程中,需建立多元成長與發展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優良學習環節,形成指導與自導、訓練與模擬、分享與體驗模式。在選擇了職業生涯目標過程中要通過教師的指導與自導進行確定;在技能能力培訓和反饋調整過程中通過訓練模擬模擬相結合,以促進自己的能力提高;分享體驗自己的階段總結以更好的促進社會實踐,以此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發展。
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效果分析
3.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效果學生自評。對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實施效果學生自評調查,認為自己專業能力、發展潛力得到很大提高的達到80%以上,認為自己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實踐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的都在85%以上,認為這些能力沒有變化的都低10%。
3.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效果教師評價。由十五名高校教師組成的教師評價組,對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實施效果教師評價,結果顯示:七大評價方面有很大提高,分別為82%、85%、80%、85%、79%、78%和82%,這與學生自評結果大體一致,說明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加強。
3.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效果社會評價。通過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員實習單位及課外實踐基地調查,所考察的七大職業生涯規劃評價指標都有提高,但是,我們也看到其中的不足,通過社會實踐評價,我們看到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溝通能力、組織策劃能力這幾項指標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它是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確立職業發展方向,科學規劃大學生職業生涯的重要工具。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式,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受社會、學校和大學生的廣泛關注與重視。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談一下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
1.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歷程
在1916年我國就開始了職業生涯教育,但是由于復雜的世界形勢和我國當時的社會背景,職業生涯教育一直沒有發展下來。20世紀80年代,國外的新教育思想和理念進入中國,隨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在我國的教育領域落地生根。但是一直到2007年教育部才要求把“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并對高校的教學課程設置和教學重點進行系統的規劃,至此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正式在高校得到了開展。而國外的職業生涯教育則是一種常規化的教育,每一個大學生在入學之前都必須做一整套職業規劃書,甚至在一些國家的小學就開始注意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目前,職業生涯教育在國外已經建立了系統的教育理論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2.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所從事的與職業相關的所有行為和活動,是與工作相P的態度、愿望、價值觀等在職業中所反應的心理狀態。職業生涯規劃不同于大學的學習規劃,大學的學習規劃僅僅是針對大學階段的規劃與設計,而職業生涯規劃是貫穿著一個人一生的設計,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職業生涯規劃是外部環境、自身特點、社會環境、政治經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會造成職業發展的不斷變化和變遷。而職業生涯規劃則是指組織或個人把客觀組織的外部因素和個人的興趣和價值觀等內部因素進行分析總結,把組織因素和個人因素全面結合起來,全面分析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了解市場需求,分析各專業的走向,然后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制定一個保證職業發展目標基本實現的措施,通過行之有效的途徑,及時調整,全面的提高自身專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能,使自身的職業發展順利進行,并獲得最大的成功。
3.如何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高職大學生要想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取得成績,必須要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在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3.1提高認識自我和分析外部環境的能力
高職大學生要善于對自身的能力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能夠進行正確的分析以及定位,認識自我并了解自我。性格在職業的選擇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同的職業對性格要求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的性格是不可能相同的,但是我們要根據大學生自身職業理想的特點進行適時的開展有傾向性的培養,發展與職業理想相適應的職業性格。外部環境對于大學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高職大學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充分分析所處的環境特點,環境在未來幾年內的發展變化情況和環境當中對自己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等。外部環境的分析要切實注意組織環境的分析,也就是要注意所在單位的發展戰略,在人力資源方面的需求方向和自己晉升的空間等等,還有政治環境對職業發展的問題,這些弄清楚后,有利于大學生更好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
3.2想方設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高職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之時要充分考慮到社會需求,個人的興趣愛好,所以很有必要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能力。首先,大學生要具備合理的知識體系。知識的不斷積累有助于大學生的成才,這往往也是衡量大學生成才的重要的標準之一。高職大學生不僅要具有相當數量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形成充分合理的知識體系。在制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時,大學生要根據社會發展和職業本身的需求,將現有的知識進行重新的建構,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最大限度發揮知識的整體作用。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時候,除了要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外,還要對將來從事崗位的相關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3.3加強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高職院校學生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b)-0-02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人從事職業和工作職務的發展方向,它對人的生活發展占據了大半時間甚至影響和決定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交往能力。
在職業生涯的主觀和客觀條件下,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能力、氣質特點進行綜合分析,同時結合自己的職業愛好,確定最適合自身的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規劃。因此設計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旨在為大學生未來的就業準備和服務,隨著社會人才競爭日趨劇烈,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也日益呈現。要想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必須先制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發展自己。
1 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2.1 有利于認識自我,發掘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職業生涯規劃要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的實力。能有效的引導一個人正確認識自己的個性特征、資源優勢、和幫助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并使其持續增值。同時也對自己的綜合優劣勢進行分析評價,樹立明確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從而更好的定位自己的人生。每個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決定不同的人生,及早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實現自我的有效途徑。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選擇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為自己提供一個自我實現的平臺,大學生最終必將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來發揮自身潛能,實現其價值。職業生涯規劃的及時調整和改進可以促使大學生取得更大的成功。
2.2 增強自身發展的目的與計劃性,提升自我成功的機會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指導大學生制定恰當的人生目標,增強發展的目的與計劃性。普遍大學生意識到,只有制定個人目標,才能更好實現自身的價值。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所面對的外部世界。只有確定自己的目的性,才能有條理、系統的針對自身的特點,考慮外部壞境;從而使大學生在就業發展的過程中少一些挫折,少走一些彎路,多一些成功,能更好、更快的實現自我。
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能動作用
3.1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和自信心
當今社會充滿著激烈的競爭,大學生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保持不敗之地,必須精心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就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學習、思考、實踐、適應的能力。
同時它也是解決問題、個人技能、責任感和個人特征的體現。擁有就業能力是一個人事業的成功的關鍵,大學期間是正式培養和鍛煉能力的關鍵時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有規劃的根據自己設計的目標,不斷的學習、積累和實踐,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接受教育的增多和社會鍛煉的加強,對自身的職業了解和認識也逐步的加深,就業能力也會逐漸的提高、自信心也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來。
3.2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隨著我國社會主人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大學生就業體系發生巨大的變化。當前就業難的局面是由于社會結構、高校體制、經濟結構、就業需求、市場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導致的,這些外部環境在短期無法得到根本改變。因此,需要大學生通過改變自己然后自覺的去適應這個就業壞境,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大學生通過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實踐活動,制定準確和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確定明確的奮斗目標來適應市場的需要和求職的方向,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使之走向成功的職業
生涯。
4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市場競爭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與高職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迅猛發展,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加,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目前職業生涯教育正處于剛剛起步階段,職業規劃教育發展還不夠完善,導致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系統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4.1 職業規劃教育的培養力度不夠,沒有建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