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1: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表面化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課程建設;教學能力;青年教師
一、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缺失的表現
目前各類人才稱號、科研項目及成果的數量與質量逐漸成為衡量高校師資水平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在該評價標準的導向下,高校青年教師面臨著科研工作、職稱晉升等方面的壓力,使其精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在本職教學上。另一種情況是隨著人才引進力度的加大和學歷的提升,不少教師雖有較高的學歷和較豐富的專業知識,但由于未受過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僅僅作為學習者對大學的教學有所體驗,教學實踐經驗和專業領域實踐經驗都較為缺乏,教學隨意并且不規范。最后較普遍的一種是工科高等院校的大多數青年教師不搞教學研究,教學方法得不到改進,教學專業能力得不到提高。針對這一現實,如何引導青年教師正確定位,使其投身于教學,是目前高等教育正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在學校教務部門的指導下,依托省級精品課程“應用表面化學”課程的建設,本著“欣賞青年、激勵青年、服務青年”的工作理念,實現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
二、讓青年教師融入團隊,針對其特點進行正確引導
2008年,面對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和理學院開設的“應用表面化學與技術”化工工科本科生專業課和“表面化學”化學理科本科生專業課、全校本科生的“表面化學基礎”創新研修課及全校公選的“表面物理化學”研究生學位課的現實,我們以“應用表面化學”精品課程的建設為牽動,從有利于青年教師教學、科研水平提高的角度出發,基于課程內容的有機聯系和教師科研方向與表面化學的關聯性,組建了跨院的表面化學類課程教學團隊。以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為中心而形成的課程教學團隊,本著“欣賞青年、激勵青年、服務青年”的工作理念,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通過教學團隊成員組成的異質性、互補性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平等關系,使成員間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發揮教師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使團隊整體績效最大化。
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提高首先要解決價值觀問題,如果沒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并不斷精益求精,更談不上教學能力提高。隨著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對青年教師的要求標準也在提高。要站在青年人的角度,理解其工作與生活上的壓力。面對著較大的壓力,有時讓大多數青年教師無法以一腔理想安心教學、潛心學術。而青年教師通過加入團隊,能讓其有一種歸屬感(特別是對國外、校外新來的教師更為強烈),依靠團隊力量能部分排解青年教師的生活瑣事之憂,對于有些具體困難團隊內無法解決的,要作為代言人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爭取早日解決。老教師不但要甘當人梯,還要做青年教師的人生導師,把握年輕人的思想動態,以平等關系與之相處,讓青年教師正確對待社會、正確對待別人、正確對待自己。要用辯證、發展的觀點對待年輕人,青年教師學歷高、外語好、思想活躍、勇于創新,同時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這是青年教師的優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強是提升教學能力的基礎,但科研能力強不等于教學也強。要讓他(她)們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僅僅掌握所學的專業知識、懂得外語是不夠的,要把科研強的優勢轉化成為教學服務,多讀些心理學與教育教學類書籍,具有掌握和運用教育科學與教學規律的能力,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讓青年教師把個人發展與團隊建設聯系在一起,從原來的聽課者變為面對學生的講課者。
三、強化課程各教學環節的掌控,提升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課程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是連接教與學活動的結合部。依賴的團隊力量,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聽課、評課,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診斷,加深青年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進而提高教學水平。通過強化教學環節,可以鍛煉和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因而我們在實踐中,對于青年教師采取必要的課前培訓與輔導、課后跟蹤和考評,在“備、教、輔、改、查”等各個教學環節上對青年教師給予指導。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指導。講解教學日歷、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的要求,輔導教案編寫、講課方式,說明青年教師授課容易進入的誤區,培訓授課技巧,包括授課進度的安排、知識講解的深淺程度、與學生的互動、板書的設計和課件的制作等諸多方面。
2.過程跟蹤指導。首先是與青年教師共同討論,怎樣把握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中關于課程的重點難點的準確性和教學要求。在團隊內讓青年教師反復預講練習,開展模擬教學,幫助其明確本次課的承上啟下作用,在內容上與其他前后課程的關系,把握本課程的全局概貌。現場評述授課過程中的板書要求、多媒體課件的有效利用、講課語速要求等。幫助青年教師運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親身體會課堂教學,積累教學經驗。不定期進行聽評課,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提高執教能力。
3.開展“精彩一課”活動。老教師以公開課、示范課等形式向青年教師傳授講課方法,對課堂講授中舉例是否恰如其分進行討論,使青年教師認識到一個舉例要做到有助于理解講授的內容,既要引導學生思考又不能引入歧途。通過“以示促幫,示幫結合”,達到增強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效果。并且引導、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學校和學院的青年教師大獎賽,在實際教學比賽中不斷鍛煉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四、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優勢,教學科研互動過程中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就專業教育而言,作為青年教師全面深入地掌握本專業相關知識進行教學活動的這一基本前提已經具備,還要在主觀上有意識地把自身科研強的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為教學服務。讓青年教師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理解本專業的基本問題,對問題的由來、形成過程、解決方法都要有所了解,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學術功底才有可能做到。特別是專業在日新月異的發展,發展速度之快在很多情況下都要領先于教材乃至教學大綱修訂的速度。為避免教學內容的老化與落伍,就需要保持對學術前沿的敏感度,積極跟蹤最新學術動態,將最新學術成果及時合理地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去。具體做法為:
1.在觀念上讓青年教師把以問題為中心的科研優勢向為教學服務轉變。具體的科研項目實施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實踐過程,其中包含科學思想、工程技術問題等,要善于從科研項目中提煉合適的科學問題豐富專業知識。同時要緊跟現代表面科學的發展方向,不斷轉化為適合于授課的內容。青年教師要明確所承擔專業課程的定位,了解選修本門課程學生的專業教學計劃、培養方案,特別是專業方向。深刻理解本門課程教學大綱中教學目標,準確把握本課程內容在學生專業知識結構體系中所處的單元層次。把傳授知識與專業方向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把現代表面科學知識轉化為適合于授課的內容。
2.通過講授課程讓青年教師體會到教學可以促進教師科研的進一步發展。正如青年教師自己總結的那樣,“完成科研課題、撰寫發表學術研究論文時查閱文獻是只注重其文獻中的方法、結果、觀點,不關心來龍去脈。而為講好表面化學類課程,促使自己全面查閱與表面科學相關的教材、專著,以教師的身份與高度再看相同文獻,感覺不一樣了,對表面科學的基本知識有了系統的掌握,碰到表面現象問題覺得心里有底了”。利用表面化學涉及面廣及在多尺度非均相體系中界面是基本科學問題之一,其學科交叉特色突出的特點,老教師引導青年教師從事與表面科學相關的科學研究,在科研申報項目上加以扶持,同時提供相關的科研硬件條件,形成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循環。本課程教學團隊成員將表面化學基本知識應用于能源、材料、環境等領域,先后申報獲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國防預研基金重點項目等科研課題。團隊成員為完成所承擔的國家、省部級課題以及各種橫向課題和企業委托課題等,需要深入實踐第一線,為授課內容中理論聯系實際積累了素材,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
3.通過科研成果的轉化豐富課程內容。(1)由于我們要求課程教學團隊成員要從事與表面化學相關的研究,這就為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團隊成員在對相關學科前沿問題的探討和研究中選出精品,豐富了教學內容。將以問題為中心的科研做法用于研究性教學、案例教學,形成了課堂特色。既突出了專業方向,又保證了教學內容與時俱進。(2)教學團隊成員在科研過程中撰寫發表了相關科研論文,各自有相關的知識儲備,我們以表面化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及表面現象應用為主線,對其進行整合統一,將部分研究成果轉化編入為教學服務的配套教材中。
五、要站在課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關心幫助青年教師成長
教學團隊中青年教師的順利成長,是課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1.在機制上為青年教師創造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哈爾濱工業大學高度重視教學,鼓勵成立教學團隊。特別是成立本科生院后,結合教師分類管理,不斷從制度和政策層面為教師創設良好的環境,引導教師理性地投入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中,促進教師深入探究、整合教學知識,提升教師應用教學知識、技能的創造性能力。化工學院專門對副高職以上教師設定了教學為主型的崗位,從上崗條件、崗位職責(把指導、培養青年教師作為重要指標)到職稱評定標準,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
化工學院對青年教師從年度考核變為聘期考核,讓新來校的青年教師從助課做起,用1~2年時間緩沖,讓青年教師充分了解專業情況,經學院及校專家組考核認證合格后才能上崗講課。特別是鼓勵中級職稱的青年教師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因為只有對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透徹的研究,才有可能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學院對每位45歲以下青年教師要求制訂個人發展規劃,并把學院的整體發展與青年教師的個體發展結合起來,使青年教師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目標總體一致。學院要提供配套條件,不斷幫助和引導青年教師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幫助他們提高教學能力,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同時,學院注重引導教師向教學投入,并在聘崗中明確要求全院教師必須從事教學研究,以發表教學論文、教學立項、編寫教材、課程建設、教學成果獎等可量化衡量的成果進行考核。
2.帶領青年教師從事教學項目研究,引導青年教師對教學的投入和興趣。利用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強、外語好的優勢,鼓勵其將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學科發展的先進理念引入教學過程,在教學改革上動腦筋,不斷改革教學方法。通過精品課建設,引導青年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幫助青年教師申報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對青年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情況進行檢查、督促、總結,促使教學研究結出豐碩的成果,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好的做法首先在團隊內推廣。在教學研究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使青年教師對教學感興趣,提高其向教學投入的主動性。
3.培養青年教師具有國際化視野。隨著辦學的國際化,在課程建設上更要首先國際化。學院選派青年教師出國進修或進行學術訪問,要求出國期間聽一門化工類課程,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如美國化學會年會)時要與國外同行交流教學情況。讓教師走出去了解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動態和基本趨勢,更新知識,拓寬專業方向,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的提高。通過學習、交流和研討,使青年教師了解、學習、掌握學科的前沿理論知識,進一步拓寬知識面,有效提高教學水平。本課程教學團隊已分別派出三名青年教師去美國、加拿大的大學進修一年,目前兩位已經回國任教講課,研究性教學理念得到加強,在講課風格上發生了明顯變化,特別是課堂氛圍活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們依托課程建設,從有利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角度出發,基于課程內容的有機聯系和教師科研方向與表面化學的關聯性,組建了跨院的表面化學類課程教學團隊,并獲評了省級精品課程。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經過多種措施和多方面的培養以及青年教師自身的努力,團隊內的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均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和發展。本教學團隊成員目前博士化率為100%,自2008年以來,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課程教學團隊成員獲得了校教學優秀獎一次、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獎4次,共同編寫出版了1本教材,完成1項省級教學研究項目,獲得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科技成果獎。
參考文獻:
[1] 劉茜,李亞楠. 高校青年教師:發展之路在何方?[N]. 光明日報,2012-05-14.
[2] 鄭娟,劉刊,劉文武等. 培養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幾點體會[J]. 基礎醫學教育,2011(12):1113-1114.
[3] 陳利華. 地方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思考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2010(2):75-76.
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源動力,因此學習一門學科首先要讓學生對所學學科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講解中將平時積累的日常生活的現象與物理化學理論的關系,以及利用物理化學理論如何解決藥學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等內容滲透給學生。首先,在緒論的講解中交待清楚熱力學、動力學和膠體與表面化學各個章節與日常生活及藥學的相關性,讓學生對物理化學有個總體的印象,增強學習興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感到學有所用,明確學習目的,削弱畏難心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之后在每章節開始的時候,要讓學生知道本章節能夠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先從自然界的大范圍講起,然后到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最后聯系到與藥學相關的知識,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把物理化學的理論真正利用起來。例如:化學平衡這一章的學習主要是化學熱力學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而藥物的合成通常都是經過一個化學反應來完成的,那么溫度、壓力、反應物的配伍等條件的改變對目標藥物的獲得有什么樣的影響,如何能夠在節約能耗、降低成本的基礎上獲得目標藥物,這些都需要化學熱力學知識的幫助找到最佳的反應條件。對于某些生物制品或抗生素等在水溶液中不穩定又不容易制得結晶的藥物,要想獲得能夠長時間儲存的粉針劑的藥物,通常利用相平衡中相圖的知識來指導完成藥物冷凍干燥的操作[2]。表面現象,應用開爾文公式介紹制藥工藝常用的噴霧干燥法,應用鋪展與潤濕的知識介紹軟膏劑基質、片劑輔料的選擇等等。膠束給藥系統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主要也是利用表面活性劑的增溶原理,由于親水的極性頭向外,疏水基團向里,對于水難溶性藥物,可以增溶在疏水內核中,提高溶解度,從而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等等。這樣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講解使學生明白物理化學的基本理論真的是每位藥學工作者解決實際問題的必備工具。
2根據藥學專業特點,優化教學內容
學生對物理化學的學習產生興趣之后,授課教師要清楚物理化學在藥學中發揮的作用---服務作用,那么在物理化學的學習中,不能以純化學專業的學生去要求藥學專業的學生,而是要結合學科特點,適當降低理論深度,強調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通過物理化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那些在藥物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3]。例如對于熱力學第一定律中我們只講了研究對象是理想氣體的情況,略講了真實氣體部分;對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一些重要關系式作了講解,略去了對Maxwell關系式的推導;通過這兩章最基本理論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注意選擇與藥學有關例題進行講解,提高物理化學對后續藥學專業課程的指導作用。在化學平衡一章中,通過實例引導學生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進行討論和總結;對于藥物純化中常用到的相平衡原理,利用相圖的相關信息對混合藥物進行純化,其中為了降低難度,我們簡單介紹了三組分體系的相平衡情況。對電化學部分則主要強調電解質溶液理論及可逆電池熱力學,略去了不可逆電池和電極的極化過程;化學動力學部分的教學重點在于簡單級數反應的速率方程的特點及溫度對反應速率常數的影響,了解復雜反應和催化反應。由于表面現象和膠體部分在藥劑中應用較多,而這部分基本的內容主要是利用原理解釋現象,所以我們采用科普講座的方式將理論傳授給學生。經過這樣的學習之后,增強了學生對物理化學的興趣,學習效率有明顯的提高。
3科研融入教學,科研提升教學
在課堂上,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物理化學理論的認識,只是靠老師講授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授課老師不斷學習和了解本專業的先進科研技術和國內外的研究進展,了解學科前沿動態,并利用學校優良的科研條件,將一些優秀教師的科研背景和科研經歷靈活滲透到理論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這種傳授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新的理論,了解學科的發展前沿。想要做到這一點,高校教師需要改變“重教學便輕科研”的錯誤觀念,教師應該在重視高校教學的同時,加強自身的科研水平,要認識到教學與科研對于一所高校都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說兩者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蒲惺歉镄陆虒W內容,充實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源泉,同時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為藥學專業基礎課的教師應該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通過自身科研上獲得的成果及信息與所教授的物理化學基礎內容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習膠體這一章時,可以將納米技術在藥學領域中的應用和研究進展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現在比較熱門的“納米藥物”有所了解;又如在學習表面現象這一章時,老師可以將有關表面活性劑的現狀,表面活性劑在傳統劑型、新藥研制及新劑型、中藥制劑中的應用作以講解,使學生了解到表面化學的研究領域對藥學產業的巨大影響,加深學生對表面化學在藥學領域中相關應用的認識。通過這些前沿領域概念性的介紹,使學生在開闊眼界的同時啟發了創新性思維。授課老師還可以將一些優秀教師發表的與課程有關的研究論文作為課外閱讀資料,使學生通過實實在在的研究案例,清楚研究內容,了解研究方法,這樣也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使得講述更為生動而富有啟發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授課教師通過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前沿科學知識,不僅使物理化學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與時代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質,使他們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也為學生今后的畢業設計或科研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因此,圍繞“科研融入教學,科研提升教學”的理念,拓展和更新物理化學理論課教學內容,實施過程中,注意收集教學與藥學實踐和科研結合方面的應用實例;根據科技發展,緊跟學科發展前沿,向學生及時介紹本專業領域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和進展,以及新的實驗儀器和技術,并鼓勵他們撰寫相關的文獻綜述。另一方面,開設有藥學特色的開放設計性實驗,并在實驗中掌握常規儀器和先進儀器的使用。此外,建立大學生創新科研小組;設立專題講座。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曾說過“教師的責任就是盡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將物理化學的教學內容與藥學專業的實際專業技能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化學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種結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得以提高,所學知識更加牢固,思路更加開闊,創新能力更強。這種新思路教學模式的效果是傳統的只注重教學大綱和考試分數的教學模式所不能比擬的。
4結語
1探究合作學習含義
1.1小組或團隊為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探究學習。
1.2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后,在學習小組內進行思維碰撞,相互質疑、辯駁,從而取得共識的一種學習形式。
1.3以小組合作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間的互動關系,使學生在互動中完成自己知識建構的一種學習方式。
2合作學習的形式
2.1課內探究合作學習。
課內探究合作學習有小組討論、小組實驗、小組競賽、辯論活動等。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充分應用合作學習策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顯得很有必要。這可使學生完全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作用不再是一味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合作學習提供一些可視、可感的教學素材和多媒體資料,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愿望,并借助同伴的力量彼此構建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概念。同時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程目標的全面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實驗的原理,實驗步驟要求學生自己設計,這樣運用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實驗設計訓練,使學生思維互補,設計優化,科學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提高教學效果。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程序的訓練,以免設計時盲目,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實驗原理是否正確,實驗方案是否合理等方面加以評價,引導各小組對其他小組的方案提出質疑,各抒已見。
2.2課外社會實踐合作學習。
課外合作學習有調查與研究活動、收集資料、制作化學小報、家庭小實驗等。為讓學生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各類化學問題,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根據每一個單元知識內容和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生小組在課后合作完成小論文、調查報告等。如通過電視、報紙收集近日所在地區空氣質量日報,家庭水狀況調查。再如:圍繞“水的污染”可以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可以組織學生從圖書、報紙、互聯網等媒體上搜集有關水污染的知識和情況報道,并按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作分類整理,與同學進行交流,對水污染有理性認識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課外合作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化學知識,提高了調研、分析、寫作、實驗等綜合能力,增進了小組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從中體會到了學有所用的樂趣。
3實施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3.1掌握合作學習的實質。
合作學習必須確定合理的合作學習任務,有效激發學生的合作意愿,讓學生積極主動承擔合作學習任務,明確分工,協同交往,共享合作成果。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充分應用合作學習策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完全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主角。教師不再是一味地傳授知識,更重要是為合作學習提供可視、可感的教學素材和資料。特別對于化學實驗、原理、步驟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小組中所有成員成為完成某一學習任務的獻計獻策,共同活動,使學生思維互補,設計優化。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到輕松愉悅、全身心投入,在合作中相互啟發,并發出智慧火花。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而且以個人能力難以完成的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并交換意見,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教師還必須選擇恰當時機進行合作學習,如方法多樣時學生思維困難,意見不統一時。關鍵在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向學生提供真正合作契機,是否有真正合作價值。
3.2獨立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前提。
關鍵詞:滲透探傷 發展概況 現狀 影響因素 發展展望
一、滲透探傷發展概況和現狀
滲透探傷對表面缺陷檢測能力及檢測的可靠性,取決于滲透探傷劑性能和操作工藝正確與否,因此幾十年來,滲透探傷技術發展的主線一直是探傷劑的研制及其性能評價,探傷操作工藝的改進及其標準化,以及與之有關的滲透探傷理論的研究。
1、 滲透探傷劑
工業應用最早的是滲透劑不加染料的于粉顯象著色法。30年代初出現的熒光法,也是滲透劑不加熒光染料的干粉顯象法。這兩種方法靈敏度低,滿足不了工業生產特別是航空工業和原子能工業的需要。1946年,BelerkwJ在有機溶劑中加入紅色染料作著色滲透劑;195上年,VeakekerE用蔥溶解于苯和丙酮里作熒光滲透劑;1955年,RohdeFredw提出后乳化型滲透探傷法[l],這些都使滲透探傷靈敏度有所提高。與此同時,國外也出現了一個滲透劑的研制,采用蘇丹W號作著色滲透劑染料,采用拜耳熒光黃作熒光染料,使檢測靈敏度提高到十微米裂紋寬度。但致命弱點是滲透劑和顯象劑必須采用含苯等劇毒試劑作溶劑。
2、探傷荊性能及探傷綜合靈敏度側試評價
探傷劑性能包括探傷劑濃度、粘度、閃點、表面張力、穩定性、清洗性、熒光液含水量、滲透劑臨界厚度、著色(熒光)強度、毒性及腐蝕性等。目前,國內外滲透探傷技術標準都對探傷劑性能作了相應的規定。1960年,KaPerDw提出熒光滲透液的熒光強度測定法。2962年,JameRW提出用Meniseus方法測定滲透液臨界厚度。用這兩種方法評價熒光強度和著色強度一直沿用至今。美國MIL一1一25“滲透探傷方法”1968年版開始規定賣主須提供探傷劑毒性評定,并規定了毒性評定方法。我國1994年版JB4730“壓力容器無損檢測”首次規定探傷劑必須“對人體基本無毒害”。
3、滲透探傷操作工藝及滲透探傷標準
與其它四種常規無損檢測方法相比,滲透探傷操作一〔藝更依賴于實驗的結果,而較缺乏理論的支承。因此,滲透探傷發展的過程,就是探傷工藝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近20年來,國內外發表的滲透探傷論文,有關工藝方法方面的約占70%。80年代初,BoothRc詳細分析了滲透探傷中影響可靠性的各種變化因素提出一r提高滲透探傷可靠性的仁藝措施,FijalkouskAMlot提出改善滲透探傷可靠卞七的預清洗技術,這些都先后被國外標準引用。
4、滲透探傷理論
滲透理論涉及物理、化學、表面物理及表面化學等多種學科。滲透探傷技術發展過程,直接利用這些學科的已有成果,但這些已有理論,更多的只是給出定性的說明,而作為一門檢測技術,更需要的是理論上的定量結果。因此,滲透探傷理論上要解決的最重要間題是滲透機理和顯象機理。
二、影響滲透探傷因素
影響滲透探傷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工件溫度、滲透時間、缺陷的特征以及油污等。本文著重研究了工件溫度和油污侵潤堵塞(1)這兩個在現場探傷中常變因素影響。
1、溫度對滲透探傷的影響
根據物體熱膨脹原理,工件表面溫度增加,則缺陷受熱膨脹,開口張大,裂紋寬度增加,會提高滲透劑的滲透能力,其中微細裂紋對比反應特別明顯。但是,裂紋若開口過寬,則會因喪失毛細作用而對探傷效果產生負作用。另外,溫熱工件能提高涂敷在工件表面的滲透劑的溫度,使其粘度下降,增加其流動性,提高滲透能力。眾所周知,氣體的平均動能只與溫度有關,即與絕對溫度成正比。工件溫度提高,裂紋中氣體分子運動加劇,內壓升高,部分氣體便排除裂紋。一旦溫度偏低的滲透液封閉裂紋開口,裂紋內氣壓下降,則會形成輕度負壓,提高滲透劑滲透能力。因此試樣溫度對滲透探傷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過低的溫度,難以清晰地顯示缺陷而在實際現場探傷時經常存在環境溫度低于探傷標準規定的溫度范圍(15~50℃),這樣,必然會影響探傷結果。
2、油污侵潤堵塞對滲透探傷的影響
毛細現象是滲透探傷的物理基礎,如果工件長時間處于油脂中,表面缺陷也可能侵入滲透力較弱的油脂,形成侵潤堵塞。通用的清理方法很難清除缺陷中的油脂,這必然會影響滲透劑的滲入,對探傷結果產生很大影響。
此外,如果預清洗不當,工件表面殘存較多的洗液且時間又很長,也會滲入被檢缺陷中,若未被除干凈,也對滲透不利。
三、滲透探傷技術的展望
1、研制新的滲透探傷劑,仍然是今后滲透探傷技術發展的主題。特別是研制開發無污染探傷劑和無公害的噴罐式噴霧劑,繼續用氟里昂作噴霧劑是無法接受的。
2、研制新的滲透探傷器材,隨著工業生產中人體工程學興起以及人們對工作環境舒適化的強烈愿望,使用方便、舒適的探傷器材是今后滲透探傷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
3、計算機的應用是無損檢測的一次革命,微機將使滲透探傷全自動化得以實現,特別是自動識別真假跡痕及缺陷跡痕的評定和分選,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機誤差和人為誤差,提高滲透探傷可靠性。
4、滲透探傷理論涉及到零點幾微米寬缺陷內毛細現象的極為復雜的過程,是急待解決的理論問題。毛細現象是分子間作用力的宏觀體現,它利用諾維一斯托克斯層流方程式,而該方程式是在液體的宏觀間隙情況下得到的,僅適用于均勻介質。當間隙為零點幾微米時,液體很難視為均勻介質了,因此,用基于諾維一斯托克斯層流方程式的毛細現象會有很大的偏差。
參考文獻:
[1]何匯.侵潤堵塞對滲透探傷靈敏度的影響.無損探傷,1989,18(4):43~44.
[2]張小海、夏紀真.國產著色滲透探傷劑主要性能的普查.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 1999, 13(4).
關鍵詞:土壤 有機酸 重金屬 有效性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資源,是農業的基礎。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土壤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重金屬污染是土壤環境中尤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土壤是有機物無比龐大的天然倉庫,有機酸在土壤中隨著各種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生命活動不斷形成、轉化并積累。土壤中有機酸作為有機配體,與土壤固相表面及土壤溶液中的各種離子(包括重金屬離子)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土壤對金屬離子的活性[1]。
一、有機酸對土壤重金屬活性的影響
1.有機酸的來源和種類
土壤中有機酸來源于動植物殘體的分解、微生物代謝、根系分泌物和施入土壤中有機質的轉化。植物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其光合作用所同化的碳有高達30%通過根系分泌到土壤中去[2]。迄今為止,土壤中發現的有機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酒石酸、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乙醇酸、丙二酸、羥基苯甲酸、苯丙烯酸等。
2.有機酸對土壤吸附和解吸重金屬離子的影響
重金屬離子在土壤顆粒表面的吸附有專性吸附和非專性吸附,吸附作用的選擇性可能會出現重金屬離子與脫質子化的-OH基團和-COOH基團形成配位化合物,這對植物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土壤重金屬污染有重要意義。土壤中的有機酸作為有機配體,即與土壤固相表面進行相互作用,又與重金屬離子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土壤或礦物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與解吸。
有機酸影響土壤吸附-解吸重金屬離子的機制有電性效應、鍵合效應、競爭效應及其它效應[3]。有機酸濃度影響土壤重金屬離子吸附-解吸的規律是幾種效應綜合作用的結果。體系pH的改變會使吸附體表面電荷、配位體數量與價態、配合物數量和價態以及金屬元素存在形態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金屬元素的吸附效果。
土壤類型的不同也顯著影響重金屬與有機酸之間的交互作用。周東美等(2002)研究表明,對于黃棕壤和黑青土,加入檸檬酸、EDTA以后明顯降低了土壤對鎘的吸附,而在紅壤上有機物的存在對鎘的影響則隨介質pH的改變而發生顯著變化。在酸性條件下,有機物的存在增加鎘在紅壤上的吸附,而隨著pH的增加,有機物的存在減少鎘在紅壤上的吸附。
此外,土壤中碳酸鈣對土壤吸附解吸重金屬也有很大影響。研究表明,土壤中添加CaCO3 可使鎘的吸附量增加,外界加入鎘的濃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大。這是因為除CaCO3本身具有吸附能力外,還可以影響反應體系的平衡系數。而且添加CaCO3后,土壤鎘的解吸量下降。去除CaCO3 后,栗鈣土鎘的解吸量明顯增加。黃土去除碳酸鹽后,吸持銅離子的數量大幅度降低;碳酸鹽結合態、鐵錳氧化物結合態和有機結合態銅含量明顯降低,而可交換態銅含量顯著增加。
二、有機酸對土壤重金屬有效性的影響及其機制
有機酸對土壤重金屬有效性的影響比較復雜,可提高、降低有效性,或無顯著影響。有機酸對重金屬的影響效果不僅與有機酸本身的性質和重金屬的性質有關,也與土壤條件、作物種類以及施肥與灌溉條件有關。有機酸可以改變土壤重金屬的形態,影響植物的營養狀況和生理活性,從而影響土壤重金屬的有效性。
1.有機酸對土壤重金屬有效性的影響
有機酸對土壤重金屬有效性的影響效果大體可歸納為三類:提高重金屬的有效性,降低重金屬的有效性,對重金屬的有效性沒有顯著影響。
1.1提高重金屬的有效性
有機酸可通過向植物供應本身所含有的重金屬、活化土壤中原有的非有效態重金屬、改變重金屬向根的擴散速度、調節植物對元素的吸收作用等方面而促進植物對重金屬吸收。
1.2降低重金屬的有效性
有機酸可能通過幾種途徑降低土壤重金屬的有效性: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固相有機質對重金屬的吸附,有機酸和重金屬結合形成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態等。張敬鎖等(1999)通過土培試驗發現,向土壤中施入EDTA并不能增加水稻和小麥對Cd的吸收,反而有所降低。而土壤中施入腐植酸可抑制土壤汞向植物體內遷移,其抑制作用隨富里酸施用量的增加而減弱,隨胡敏酸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強。
1.3在許多情況下,有機酸對重金屬的有效性沒有影響或影響不顯著,這主要是由于有機酸的各種影響相互抵消所致
2.有機酸對植物吸收重金屬的影響機制
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與積累,主要取決于土壤環境中重金屬的含量、形態與活性、植物的種類和屬型、以及環境條件的變化。土壤重金屬含量是影響植物體中重金屬積累量的重要因子,在重金屬含量相同的前提下,生長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體內重金屬含量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這是由于土壤性質影響著土體中重金屬的形態,從而影響到重金屬的有效性,造成不同土壤供給植物有效性重金屬能力的不同。重金屬液相中的形態與植物吸收重金屬也有密切關系。重金屬的液相形態是指存在于溶液中的重金屬所呈現的形態,一般認為,游離重金屬離子是有效性最高的形態,有機結合態的金屬是否有效,與配位化合物的分子量大小、金屬種類和電性等因素有關。大分子配合物(如與胡敏酸形成的配合物)難以被植物吸收。
三、結語
不同種類有機酸對于重金屬活化機制的影響相差很大,而且不同濃度的有機酸對土壤重金屬的影響效果也不盡相同。目前有關有機酸種類、濃度對土壤重金屬元素的化學行為及生物有效性影響方面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李瑛,李洪軍,張桂銀. 幾種電解質對土壤吸附銅離子的影響[J]. 生態環境,2003,12(1):8~11.
關鍵詞:材料表界面;多元化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73-03
一、引言
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而任何材料都有與外界接觸的表面或者與其他材料區分的界面,材料表界面的結構和性能直接影響材料的整體性能,材料的腐蝕、老化、硬化、破壞、印刷、涂膜、粘結、復合等無不與材料的表界面密切有關。因此了解材料表面及界面的有關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掌握材料表面與界面問題的控制規律和改善措施,對材料行業的從業者以及技術研究人員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我院材料化學本科專業將“材料表界面”設置為專業必修課程,第5個學期開課。本課程主要包括表面化學、表面活性劑、以及四大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表界面和表面測試技術等四大部分內容[1]。當前,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始終是高等院校的核心任務之一。在本課程授課過程中,筆者發現由于本課程與表界面工程實際問題緊密聯系,單一的課堂理論授課方式收效不明顯,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嘗試將將錄像教學、多媒體教學、自學、科研文獻輔助教學等方法引入常規課堂教學,并與開放式討論、以及實踐性教學等方法相結合,將多元化教學應用到本課程的教學中,對該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
二、常規課堂教學中的新嘗試
(一)從日常生活中的表界面現象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在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應注意教學的趣味性,以及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的聯系,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如筆者在講到材料表面浸潤性的內容時,對學生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荷葉為什么能出淤泥與不染”,“耐油污材料的設計關鍵在哪里”,“決定液體在固體表面浸潤性的最本質因素是什么”等?學生們聽了這一連串的問題后感到學習相關知識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介紹表面活性劑的相關知識時,先舉一系列與日常生活貼近的例子,如活性劑在日常清潔用品、在油田采油、在農業生產如農藥中的應用實例,引導學生從身邊司空見慣的事物中進行思考,啟發學生將材料表界面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引用科研論文資料,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
現有教材的編寫一般偏重于強調知識系統的邏輯性,偏重理論教學和反映學科體系的基本原理,由于篇幅原因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方面的內容較少。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強調培養創新人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所授課內容,適當引入一些科學研究文獻進行介紹和剖析,幫助學生培養研究型和探索型思維是創新教育理念的體現??茖W研究文獻輔助教學在拓寬學生思維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了更深層次的教學效果。比如在無機非金屬材料表界面教學內容中,在介紹陶瓷三相結構,即玻璃相、晶相以及氣相三相結構時,以“高溫過濾支撐體用SiC基多孔陶瓷的制備與表征”[2]一文為例,以實際的掃描電鏡微觀結構圖片對燒結過程中粘結劑用量多少對陶瓷晶粒大小、氣孔大小以及玻璃相存在比例的影響進行了直接展示,并通過實際數據的介紹使學生充分理解陶瓷材料界面微觀結構特征對多孔陶瓷氣孔率、抗彎強度等主要性能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這樣學生不僅了解到陶瓷材料存在三相結構,還充分認識到三相比例及微觀結構的復雜影響因素以及陶瓷材料相結構所決定的陶瓷復雜界面特征。而在介紹固—固—固三相晶界構型中講到“從能量角度考慮,彎曲晶界不穩定,如果溫度足夠高,彎曲的晶界會沿著曲率運動,使界面減小,通過消耗周圍的小晶粒使多邊形晶粒長大?!睍r,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除了在原理上從表面張力的角度進行解釋,還以“燒結溫度對碳化硅陶瓷力學性能的影響”[3]一文為例,以掃描電鏡微觀圖片展示了不同燒結溫度下SiC陶瓷的斷面形貌,學生可以直觀觀察到燒結溫度為2130℃時,晶粒細小,但孔隙較多,致密度不高;2190℃時,結構細密,晶粒尚未明顯增大;而2220℃時,晶粒開始長大,大小晶粒并存,致密度最好;繼續升高到2250℃,晶粒異常長,晶間疏松反而引起致密度下降。通過這一實例的展示,同學們不僅能夠更深的體會在高溫下,晶粒長大,即彎曲的晶界沿曲率運動使界面減小的過程,還了解到對于陶瓷來講,晶粒的大小要控制到比較合適的尺度,并非越大越好。從以上實例可以看到,對于教材中的一些結論,加以實際科研素材中的實例進行實物闡述,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科學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適當的自學環節
人類知識的總量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增加。在知識激增、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自學是人們適應不斷發展變化新生活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教材中的少數章節,屬于常識性知識的介紹,涉及的內容以及相關原理相對簡單,若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講解,因學生覺得太通俗易懂,可能會缺乏興趣和熱情。對于這樣的內容安排學生自學,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可以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比如在第10章“復合材料的界面”第三節中關于“高性能纖維表面處理”一節中,主要介紹了碳纖維和有機纖維的表面處理方法,包括表面清潔處理、表面氧化處理、表面涂層、表面沉積無機物、電聚合處理、低溫等離子處理以及表面接枝等七大類方法,每一類方法里面還有具體的分類。
(四)錄像教學
視頻資料以其直觀、信息量大,使學生獲得視角、聽覺、感覺、文字等全方位的刺激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特點,能夠大幅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4]。在本課程54學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調劑學生的學習狀態,在部分內容中穿插使用了視頻資料。比如在講完聚合物的表面張力相關內容后,播放了一段對低表面能含氟聚合物的分子結構、特殊性能進行介紹的錄像,通過生動的錄像資料,使學生領會聚合物表面張力與其實際應用的緊密聯系。通過觀看錄像,寓學于樂,給學生營造了一種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氣氛。但是在錄像教學中,要遵循適度性原則,過于頻繁或者錄像時間太長,可能導致教學缺乏嚴肅性,使學生思想跑題。在本課程的學習中,總共使用了3次錄像教學,每次時間在10~15分鐘左右。
三、學生老師角色互換法
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角色互換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它把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建立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融入課堂,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他們對知識的被動接受也就變為了主動吸收,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也實現了素質教育中以點帶面、全面合作型的學習方式[5]。比如本課程第8章“金屬材料的表面”中第5節為“金屬的表面改性”,而由于篇幅有限,在教材中主要針對“干式被覆方法”進行了介紹,雖然“濕式被覆方法”也是金屬表面改性處理方法中應用得比較多的一大類方法,但在教材中只是提及,沒有進行闡述。而恰好本院“材料化學”專業第6學期的“材料化學專業實驗課”中有三個實驗主要則針對金屬表面的濕式被覆改性方法進行體驗。因此考慮到對本課程內容的擴充以及對實驗課內容進行先修理論學習兩方面的需求,將這部分內容添加到教學設計中。
主要教學方法為老師先給出三個相關主題,分別為“鋁的陽極氧化”,“鋼鐵的磷化處理”以及“鋼鐵表面電鍍鋅”。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5~6人為一組,為營造競爭的氣氛,每兩組分派同一個主題,相同主題的小組可以選擇不同側重點,要求同學們自己搞好分工協作,通過查閱圖書館資料,電子文獻資料等制作ppt。主要內容要求包括該方法的目的、原理、主要體系的特點分析,影響因素(前處理/電流密度/添加劑/后處理等)和影響規律以及整個技術的優缺點及發展前景。準備工作完成后各小組在指定的課堂時間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要求每個成員都參與,每人講解一個小部分。在該方法實施的過程中老師的主要責任在于首先從講稿的寫作和PPT制作開始把關,在學生講解過程中進行糾錯和補充;講解完畢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講解進行總結。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參與性的提高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對學生利用各種資源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進行了初步培訓。
四、實踐性教學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然而在現有教學體系中,往往是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體系完全分開。比如在本課程第11章“材料表面表征技術”的教學中,給學生介紹了顯微鏡和能譜技術等理論知識體系后,利用學?,F有資源,組織學生參觀了大型表面測試儀器,掃描探針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XRD衍射儀等,通過相關儀器負責老師對現場儀器的組成介紹以及實際樣品的測試演示,促使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可以更深刻體會材料表面微觀分析手段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意義,并了解主要測試方法的原理和適用性,為自己在以后的技術研究工作或者科學研究工作中正確使用這些儀器打下基礎。
五、結束語
多元化教學方法在材料表界面課程中的應用,是筆者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針對材料化學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需求進行的新嘗試,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多元化教學的教學效果明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習興趣明顯增加。這種多元化教學方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完善,尤其在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需要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和改進,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福增,陳國榮,杜永娟.材料表面與界面[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2]李俊峰,林紅,李建保,等.高溫過濾支撐體用SiC基多孔陶瓷的制備與表征[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9,(S2):122-125.
[3]吳瀾爾,江涌,喬發鵬.燒結溫度對碳化硅陶瓷力學性能的影響[J].粉末冶金技術,2010,28(1):58-60.
[4]石冬蓮,石高宏.淺談視頻資料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國際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為例[J].時代經貿(中下旬),2009,(3):200-201.
論文摘要: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競爭是文化的競爭,是理念的競爭。煤炭企業作為傳統型企業要想更好的取得競爭優勢、戰勝競爭對手,必須對其企業文化實施再造。論文將就這一問題展開分析和研究。
2l世紀人類經濟形態已經進入了以知識、速度、創新、文化理念為根本特征的新經濟模式。新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成為一種重要的企業能力,是一種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途徑,是一種為企業生成價值的重要來源。一個企業要打造具有自己獨特優勢的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理念,就必須要從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著手,培養具有個性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管理是新世紀重要的企業管理模式。煤炭行業作為能源基礎性行業,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質疑。不久前國家為了力促煤炭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由于歷史和現時的一些因素積淀,煤炭企業發展遇到許多困難與挑戰。煤炭企業正經過著歷史性轉化過程:即從“制度+控制”型轉變成為“學習+激勵”型。最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和國際原油等替代性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煤炭行業的形勢開始出現好轉。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煤炭企業必須牢牢抓住時機、適時掀起企業變革、塑造新型企業文化,推動整個煤炭行業和企業自身的可持續化發展。
l企業文化理念的產生與實質
企業文化理念的產生源自美日兩國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較。20世紀60~80年代日本經濟迅猛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并在各個領域與世界經濟第一的美國展開強有力的競爭。美國學界在驚呼“狼來了”的同時,分析思考認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軟件——文化因素”的成功。從1981年到1982年間美國管理學界連續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戰略家的頭腦——日本企業管理藝術》、
2煤炭企業文化以往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1文化觀念陳舊、思維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條件和作業環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業礦區一般都遠在與城市市區相隔較遠的郊區或野外。因此煤炭企業難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維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業文化再造最大的敵人: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安于現狀,害怕變革、不愿變革,使得企業的改革發展創新的嘗試只是“換湯不換藥”,難以從根本上起到引領企業發展思路轉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2.2企業領導層不理解或企業文化意識淡薄
眾所周知,目前煤炭企業占相對多數的是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很多的領導并不是通過市場機制的選擇產生,而是直接由上級安排任命。這其中雖然有很多有志于改變企業落后面貌的領導者,但苦于對企業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認識不足。造成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路不開闊,企業文化建設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領導者認為企業文化建設是只投入,不產出的“買賣”,搞不搞對企業效益都無所助益。
2.3企業文化建設政工化、部門化
在煤炭企業調研的時候經常發現在許多企業中,將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兩者之間的異同。實質上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業建設中兩個既有聯系又相互區別的范疇,通過兩者有機的融合和協作,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解決經營管理中所潛在和發生的一些問題;還有的煤炭企業將企業文化建設職能安加在工會、宣傳部等部門,實際上企業文化建設是整個企業都必須共同承擔的職能,而不是哪一個具體部門自己的事情,企業文化細化在企業運作流程的每一個階段之中。
2.4企業文化建設表面化、口號化
以往煤炭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企業文化建設表面化、口號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等因素,煤炭企業內部對企業建設的效用和重要性認識不足。經常是“熱熱鬧鬧開場,冷冷清清收場”,沒有將企業文化建設真正的嵌入到企業的靈魂之中,企業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們走進礦區經常發現是口號、標語很多;今天號召這個,明天要求哪個。沒有一個有序、繼承性的企業文化發展建設思路。
3煤炭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與思路
3.1以“客戶服務至上”為導向
由于多年來傳統體制的影響,使不少煤礦至今還沒有在思想上真正確立“服務至上”的思想,煤炭產品同其它產品相比雖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為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上有共同之處,如認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訪用戶、提高質量、擴大產品品種滿足不同用戶的要求等。及時了解市場動態,預測客戶可能會提出什么要求,提前準備,在第一時間提供給客戶,從而大大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為客戶節省時間、為客戶節省成本、為客戶提供方便已經成為新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為本”為核心
企業有價,人才無價。新經濟時代中作為知識載體的人力資源,已經成為企業最具競爭力的核心生產力要素。企業文化的實質是以人為本,是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從過去只注重物轉到重視人的基點上來,把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養人、重視人的價值,不斷提高人的素質,調動人的積極性,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經成為煤炭企業文化管理中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企業必須充分調動資源,做好企業人力資源開發這篇大文章。
3.3以構建、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為支撐
煤炭企業文化重塑要以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作為支撐和保障。通過建立和完善以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結構,可以有效的促進煤炭企業文化建設科學化、制度化、明確化。為企業下一步將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的各個角落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3.4落實溝通培訓和激勵機制
由于煤炭企業內部傳統勢力強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極對待文化革新的現象普遍,而且廣大員工素質參差不齊、認識不一。要想在煤炭企業內部順利開展企業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須進行深入細致的有效溝通。解除員工對于企業文化再造的疑慮和不解,并通過具體培訓的方式,使廣大員工認識到企業文化再造的效用與意義所在。通過激勵機制吸引和鼓勵廣大員工參與到企業文化再造的過程中來,實現由“企業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
3.5以績效考核機制為約束
有時候企業傳統勢力過于強大,企業文化變革在企業內部寸步難行。此時為破除阻力、引進新思路,就必須果斷借助績效考核機制等強制手段,引導員工個人行為向企業希望的方向轉變;新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須有一定的強化過程,通過績效考核機制的作用,我們可以使得員工逐漸生成“習慣反射”,使得企業文化最終能夠在企業內“生根發芽”。
3.6以企業與員工“雙贏”為訴求
強制并不等于強迫。雖然要員工將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自覺做到相統一,但不能抹殺員工個人作為獨立主體的需要。長久以來,煤炭企業以“犧牲、奉獻”精神為感召,而忽視了員工作為個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層次需要的現實。21世紀是合作的世紀、是雙贏的世紀,企業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建立“雙贏”的文化理念,只有企業和員工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4煤炭企業文化再造的具體內容
4.1繼承傳統,面向未來的新型企業精神
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靈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中外企業無不把培育企業精神當作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和根本任務,把企業精神當作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勝的法寶,視之為企業之魂。煤炭企業要精心提煉出最適合本行業發展、最有價值、最有特色的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并加以確立和塑造。將長期經營活動中培育的能反映企業精神風貌、激勵職工奮發向上和規范企業行為的群體意識,能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相融合,樹立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精神。樹立企業精神要注重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同時要突出時代性和個性化。
4.2加強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由于煤礦生產的特殊性、復雜性和多變性,煤礦事故時有發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干擾正常的生產經營。事故高發及難以遏制的趨勢,不單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員工對安全的認識水平不高和企業整體安全文化理念不強。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先”,實現文明生產,才能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健康、穩定、高效發展。珍惜、愛護和尊重員工的生命,從安全的意識、思維、觀點、行動、態度、方法上使員工形成深層次的安全文化素質,并付諸于完善和維護企業安全文明生產上,認真將安全文化細化到現場生產管理之中。
4.3重新塑造煤炭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它是指企業在社會公眾中的印象和評價。一個企業在社會公眾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關系到這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一方面,傳統上社會意識中煤炭企業的形象就是“苦、臟、累、險、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環保意識。導致企業環境惡化:煤塵飛揚、地表塌陷、酸雨、溫室效應、固體廢棄物、光化學煙霧等敏感環境問題既危害了企業,更危害了社會。因此煤炭企業要建立新型企業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業形象。對內要提高環保意識,提升員工素質。大力實施“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建設,建設成為一個生產生活秩序井然、環境整潔優美的現代新型礦區。對外要通過cI形象設計塑造個性鮮明、全面完整的企業形象。注重企業聲譽,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幫助企業樹立講文明、負責任的光明形象。
4.4通過質量文化樹立強勢企業品牌
高質量的產品是企業生存的根基。它既反映了企業的工藝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業吸引客戶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才能贏得更多的客戶,也只有樹立質量第一的文化理念,才能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產品質量實際上是企業質量文化、倫理觀念在實踐層面的反映和體現。有什么樣的質量文化,就有什么樣的產品質量。良好的技術、設備固然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但非決定因素,要從根本上解決質量問題,還必須以人為本,從指導人們實踐的觀念形態著手尋求解決途徑。從煤炭企業長遠發展、從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地域經營的大視角出發,重視企業形象、商標形象、產品形象的策劃、宣傳、投入,把品牌意識和策略引入企業營銷機制中,提高企業競爭力,最終塑造強勢企業品牌才是煤炭企業在21世紀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最終勝利的必由之路。
4.5科技文化興煤,創新文化富煤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戰略性的指導方針在今天的煤炭企業改革中意義猶為重大。今后我國煤炭企業的改造目標重點是要應用高新技術:比如遙控與自動化技術、加快高產高效礦井建設、推進潔凈技術的產業化。煤炭企業的發展正朝向科技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迅猛發展。毫無疑問,科技文化將給煤炭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場新的革命。能源有限、創新無限。煤炭企業不可能永遠靠煤吃飯,大力推進企業創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業可持續化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在企業內形成一種創新生產工藝、創新管理理念、創新發展思路為核心的創新文化體系,為煤炭企業不斷飛躍,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