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1: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制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甩圖板”的實踐應用研究
系統的理論教學模式改革,使學生具備了工程圖樣的讀圖與繪圖能力、計算機繪制工程圖紙的能力和計算機創建三維模型、裝配體的能力。而如何在后續的課程設計、綜合實驗及畢業設計環節熟練應用CAD軟件進行設計、繪圖,如何教學到應用全面貫徹甩圖板才是重中之重。機類學生基本所有實踐環節都與工程制圖密不可分。如機器測繪的工程圖紙、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機構簡圖、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環節設計的減速器的零件圖和裝配圖、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的工裝等,包括綜合性環節的畢業設計,都要甩掉圖板,科學地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以開設在第3學期的為期2周的機器測繪為例,就是對工程制圖能力的一個綜合應用,是全面提高學生制圖能力和計算機繪圖能力的綜合性實踐環節。按原教學安排,2周的機器測繪,學生要分組對一小型儀表車床進行拆裝、對零件進行測繪、繪制零件草圖、繪制零件工作圖、匯總數據繪制裝配圖,其中手工繪制零件工作圖和機器裝配圖,繪圖量大、耗時多,多數同學繪圖質量不高。如果甩掉圖板,繪制草圖后,計算機繪制零件二維工程圖紙和裝配圖,不但繪圖質量大大提高,效率也會有很大提高,這樣學生就可以有剩余的時間完成部分零件的三維建模,甚至可以完成三維裝配及動畫演示,甩圖板后學生在機器測繪環節完成的儀表車床裝配體如圖1所示,可見甩圖板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成果顯著。
2機類學生工程制圖實現“甩圖板”的實踐結果分析
以我校2011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機械電子工程方向B142121班為例,對其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環節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使用情況做一統計及分析,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該課程設計圖紙內容包括2張零件圖和1張裝配圖)。31名學生自愿選擇是否使用CAD軟件,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CAD軟件進行輔助繪圖工具,并成績較好。學生普遍反映,使用CAD軟件完成課程設計收獲很大,不但提高效率和圖紙質量,又有機會熟悉和練習CAD軟件,為后續的其他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乃至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結語
一、工程圖學中良好的觀察和視覺素養的養成
在工程交流中,大部分情況是以視覺形式傳達的。一個未受過訓練的人看一張二維工程圖紙,看到的只能是一堆點、線、數字、文字而已。實際上,要看出圖紙所包含的工程語義,光是依靠工程知識也是不夠的,它需要技術人員全面的專業技能,其中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觀察力。觀察力包括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對對象的掃描次序、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給信息歸類的能力。讀圖就是通過觀察再結合思維等去理解工程語義,觀察是讀圖的前提。我們通過一個實際的案例來分析,如在組合體讀圖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1)三投影圖結合起來閱讀,如下三個實體圖從箭頭指向方向來觀察所形成的投影圖完全一樣,這就需要結合其他兩個投影圖一起讀圖;高等教育與專家論壇圖形和文字在感知和認識上有很大的區別,圖形包含的信息量遠大于文本,并且視覺和認知對圖形的記憶能力遠大于對文本的記憶能力。這就需要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列舉大量的實例,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視覺觀察力。
二、從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學會創造的目標出發,研究相應科學的教學模式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正確的做法是“以學定教”,即按照不同的學習主體、不同學習類型、不同學習目標的指向等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方法?!皩W會學習”“、研究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的實質正是著眼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有意義學習”;并且教師可使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能夠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在實踐的層面上去體驗學習、探索學習、學會學習。
1)創造性的培養
創造性并不是神秘的東西,它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創造性具有不同的層次或者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人以不同程度的創造性水平思維著。從創造性的新穎性出發,創造性分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進行改良革新,—種是不依賴于現成的舊事物,而通過創造靈感產生獨特的新事物。從創造性的適用性出發,創造性分兩種表現形式,一種表現為社會的創造性即創造性產物的主要作用是推動社會發展。另一種表現為個體的創造性,即創造性產物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個體解決問題,有利于個體自身的活動。工程圖學教學中,學生要解決的問題大部分是圖學史已經解決了的問題,但對他本人和同等水平的同學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因此,我們構建工程圖學創造性教學模式時,將創造性定義為:學生在圖學學習過程中,以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獨具特色地獲取知識,其意思是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過程對學生自身和同學來說是獨具特色的:創造的適用性表現為“能靈活應用”,也就是說學生獲取的知識是有實用價值的,對其終身發展有潛在的巨大影響。教學應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質,把學生的創造性開發成真正的創造力,避免被扼殺或被壓抑,使其終身受益。要實施創造性研究型教學,必須確定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原則:先行策略;于鼓勵原則;盂成功策略。
2)研究性學習能力的養成
長期以來,一般人對研究似乎懷有一種神秘的敬畏感,把研究看成是必須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員才能從事的工作,研究顯得高深,然而,研究從來不是科學家的專利,不是高深莫測的事,凡是正常人都能從事研究,所以“,研究”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活動體驗,是一個探求過程。我們把研究視為學生的能動的學習探求過程。大學之前,教育教學方法主要為接受式,教師傳授間接知識一學生記憶、理解一驗證、掌握,基本上是一個傳輸過程。學生所做的實驗或者所提的問題,都是預先已經知道的答案,老師已經把各個步驟規劃好,學生要做的僅僅是印證這個答案的正確性。這種教學方式的特點是教和學的內容是預先設定好的,內容是前人積累的文化經驗,教學就是傳道授業,偏重于外在的“正確”知識、技能的傳承,學生不用懷疑書本,忽視對探求和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體驗的過程,缺乏對前人發明創造的艱辛和前人巧妙思考的體味。因此,對于大一學生來說,“研究”確是一件新鮮事。“研究性學習”作為一個嶄新的學習理念,應注重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在思維和情感的自我體驗;由傳統的教師在學校課堂環境掌控的被動、單向、固定學習,轉變為學生在社會和網絡相結合的環境中掌控的主動、發散、交互學習。研究型教學步驟是:學生接觸各類材料,提出問題一教師指導、解惑一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基本上是一個探求過程,與中國哲學注重直覺體驗,將經驗與理性合為一體的傳統相吻合。所以研究是種求知的途徑,它融教、學、做于一體,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教師將由學習進程中顯性的決策者、主角,轉變為學習過程中隱性的參與者、配角,其教學功能將得到逐漸淡化,而學習者將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和決策者。工程圖學的工程綜合特征使教師很方便就能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組織成自學、研究等形式。
3)學會學習能力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