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1: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手工藝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輕裝修、重裝飾”的今天,室內裝飾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不同的裝飾給人不同的視覺上和心理上的感受。房子滿足了人們對生活的基本需求,家居產品滿足了人們在審美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可見裝飾藝術對我們的家居生活會越來越重要,家居產品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不容小覷。在我國的家居產品設計中,大部分的產品看見都有一樣的視覺感覺,大家都互相的借鑒,缺乏了自己的原創精神,使產品沒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但也隨著人們審美的提高,人們對家居產品有了不一樣的要求,所以精細的手工藝品在未來的家居產品中會逐步登上發展的舞臺。手工藝產品本身就區別于機械化生產的產品,任何一個手工藝的產品它承載著不同民族的獨特文化,是不應該隨著機械化產品出現而消逝的,我們應該在隨著當下的流行趨勢,結合手工藝的技術去創造出更獨特的美,去為我們的家居環境創造更獨特的味道,也為現在的室內設計錦上添花。
二、當下家居手工藝產品設計流行趨勢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思想上都有了自己不一樣的想法,在面對家居裝飾品這一選擇時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都想去選擇一些與自己的個性相符,更加具有獨特特征的產品去裝飾自己的家庭環境。所以一些具有濃烈的歷史感的產品逐漸被大家所喜歡,也就是大家經常提到的“復古”和“懷舊”等之類的一些詞語。隨著這一個流行的趨勢,手工藝產品更加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韻味,也具有傳統的歷史文化,相信在未來的家居飾品發展中應該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同產品的設計,都表現了一定的含義,給以室內空間不一樣的視覺環境,也給人不一樣的心理感受。在多元化的今天,我們的設計,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時尚,越來越潮流,但是我們卻離我們的傳統文化,傳統藝術越來越遠。我們可以抓住這一關鍵,在家居飾品中與中國傳統的藝術結合。例如:我國的書法、京劇臉譜、皮影等等,也可以運用我國傳統元素的一些傳統圖案結合。例如:龍鳳紋祥、祥云圖案、中國織繡刺繡等等。利用這些傳統的藝術、傳統的元素,順應時代“復古”和“懷舊”發展的趨勢發展家居飾品,創造更有文化氛圍,更有文化意義的生活環境。
三、家居手工藝產品設計體現傳統藝術
聽說英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在為了秀場上使用的一塊繡片時,尋找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了合適的繡娘,并且為繡娘傳統的技藝支付了高價,這就是傳統手藝的獨特之處,相信在家居飾品中能夠更有價值。接下來將從幾個對傳統手工藝的運用上,結合實際簡單的探析一下家居手工藝產品的設計與研究。
1.傳統的名族銀飾
傳統的銀飾都是在為人做裝飾,為什么我們不能突破傳統,運用這樣精美的手工藝制作為家居飾品做出改變呢?可以將傳統的銀飾手工藝與現在時尚的設計結合,為我們的家居環境中增添一份獨特的民族氛圍?;蛘哌\用銀飾在裝飾品上點綴,讓其有著神秘之感,給室內家居環境添加一份靜謐。這樣既發展繼承了民族的東西,又在家居飾品設計上運用手工藝去創新。
2.瓷器
中國“瓷器”是我國一項偉大的手工藝制作,但隨著現在大機器的批量生產,一些精美的手工制作的瓷器越來越消失在大家面前。但現在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關注家居用品的設計,我認為瓷器在家居產品設計中是一個具有獨特意義的選擇,它將帶給整個環境中不一樣的文化氛圍。
3.木雕工藝
在現在的生活中,木雕工藝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身邊,也受現在人們的喜愛,成為收藏的藝術品類之一。木雕經常出現在中式的家具上,如果將其結合一些優秀的傳統元素出現在家居裝飾上,精美的木雕藝品會在家居飾品和家具上大放光彩。
4.戲劇元素
北京劇裝藝術是我國國粹,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點,歷代劇裝藝人們用他們的心血和智慧創造了這獨特的藝術,我們應該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同時,將其發展運用,將它運用在室內的家居裝飾中,這也是一種創新,一種新的發展,在室內裝飾藝術的一種突破和變革。
四、結語
關鍵詞:民間手工藝品 傳承 保護 經濟市場
中圖分類號:F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8-039-01
一、引言
手工藝是指以手工勞動進行制作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在傳統手工藝中代表有:金屬工藝、陶瓷工藝、纖維工藝、刺繡工藝、木工藝、漆工藝、各類材料的雕刻工藝、玻璃工藝、皮革工藝等,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發展的見證,千百年來為各族人民所喜愛,也是中國人民與全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文化內容。
目前,盡管對傳統工藝的繼承和保護已經獲得社會、政府各方面認同,但隨著城鄉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下,傳統手工藝又各自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與發展趨勢,民間手工藝品如同一個小小的世界,濃縮了中國文化的韻味和深邃。民間工藝也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宗教禮節傳統特色,同時政治、經濟、文化也對它有一定影響。保護和傳承本民族文化,順應時代的需求,通過不斷開發民間手工藝品,激活農村旅游經濟市場的活力,是當下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研究的課題。
二、民間手工藝品類別及傳承保護
中國民間工藝分布于全國各地,因地域、風俗、情感、氣質的差異形成不同的種類和風格,各民族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勞動之余創造的。手工藝品由自然材料制成,就地取材,此類產品實用、美觀,具有藝術性和創新性,能傳達文化內涵,富有裝飾性、功能性和傳統性,同時具有宗教或社會象征意義和重要性。民間工藝品的特點是:形象古拙、概括、簡練,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觀特征,又進行大膽的取舍、夸張、變形。這些工藝品大都與民間傳說有關,如:陶瓷、泥塑、、雕塑、布藝、木頭、燈彩、吊飾、東陽木雕、麗江木刻、土家族黃楊木雕、樺皮工藝、漆器工藝、 獸皮工藝、硯石工藝、竹編工藝、漆器陶具、玉器工藝、大理石工藝、瓷器、風箏、剪紙、麥桿畫、年畫、鉛筆屑畫、唐卡、拓真畫、銀飾、紙編畫、蘇繡、魚皮衣、織繡、壁畫、圖騰、蠟染、黃平泥哨、納繡、剪紙、鈞瓷,朱仙鎮木版年畫、淮陽泥泥狗、唐三彩、汴繡、麥燙畫、儺面具、春聯、花燈、扎紙、服裝飾品、龍舟彩船等等。內容大都是賦予精神活潑向上、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富貴有余、兒孫滿堂等。隨著經濟發展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以致一些依靠口傳心授方式得以承傳的手工技藝面臨失傳;目前,大多數工藝大師,年齡大都在60歲以上,而40歲至50歲年齡段的高級工藝師出現斷層,年輕人不愿意學傳統手工藝,導致部分工藝將面臨失傳。如享有盛名的東陽木雕、黃巖翻簧、仙居無骨花燈、西湖綢傘、蕭山花邊等,這些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生存和發展面臨極大的困難,主要缺乏資金扶持和市場。從民族工藝品發展前景看,在全球信息化日益擴大的形勢下,現在人們追求時尚、復古,民族之風悄然興起,尤其在農村這塊富饒土壤中,更有自己的資源潛力可挖。只有對民間工藝品的不斷保護傳承和發展開發,才會給村民帶來安定、幸福、充實、歡樂,同時還有更實在的就業問題和經濟收入。藝術正在流失,保護民間手工藝刻不容緩。
三、工藝品開發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通過創意開發把文化藝術活動、農業技術、農產品以及市場需求有機連接起來,形成彼此良性互動的產業價值體系,依托當地資源優勢,根據市場需求信息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是搞活農村經濟的必須。如利用科技手段改變農產品形狀、色彩和口味等物理功能的同時,融入文化元素,增加農產品的文化藝術含量,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把農產品變為藝術品,讓“鄉土文化”成為市場上的特色搶手貨。(如北京大興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開發的琉璃西瓜擺件等)。同時,利用農閑,組織巧婦制作農村手工藝產品,為當地農村生產服務,激活農村市場,可將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廢棄物,諸如麥秸、玉米殼、蛋殼等變為工藝品,定期邀請專家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技術與審美,拓展創意的想法,打開農村經濟市場,利用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資源,設計出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農村產品、創造財富。(如北京順義“巧娘工作室”,昌平小湯山農業園的鴕鳥蛋雕刻畫,北京懷柔的藤式布貼畫,北京通州的烙畫葫蘆,北京延慶的豆畫,平谷的桃木雕刻等,全國有陜西戶縣的農民畫、、天津楊柳青的年畫、上海金山的農民畫等)都逐漸走出地域甚至走到了國際市場,開始賺取外匯。
從農村旅游發展持續性看,發展農村的手工藝文化產業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拉長農業產業鏈,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可行之路。發展創意農業,提到創意的高度才進入文化產業發展的高端,任何民族工藝品如果得不到市場的認同,都是無用的。市場策略離不開文化,沒有文化的內涵,市場推廣也不會持久。激活民族手工藝品市場經濟,雖然也有許多手工藝品已經確立其品牌的地位,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但還是感到市場生命力不夠強,尤其農村文化產品目前還是沒有得到積極面對市場,接近消費者,滿足生活的現實需求目的。要讓農村文化產品在強大競爭市場上取得成功,就要不斷提升自我,依托市場需求進行文化定位、形象包裝和營銷推廣等多方努力,把產品實現為商品,把商品價值附加文化價值,達到了完美的商業運作。它是資源、技能、創意、資金、市場等多方協調必然合作關系,最終達到產業化的收益結果。
在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民族工藝品雖然說是在發展和進步,但是仍擺脫不了手工作坊的工作條件。民間手工藝品的開發,必須順應著社會的發展才會有市場可做。那么,就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法規,完善政策,加強管理。合理保護與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各級民間藝術協會作用,以弘揚優秀民間藝術為宗旨開展研究和實踐,促進民間手工藝的保護與發展。推進技術改造,以機器生產代替部分的純手工,開發一些適應不同消費層次的產品,降低成本和價格,滿足市場大眾消費需求。要用精品的聲譽為大眾產品樹品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打開市場銷路,實現經濟效益。此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展覽以及手工藝的比賽、評獎等渠道和方式,來普及宣傳民間手工藝,吸引廣大群眾和中外游客參觀、購買,擴大民間手工藝在國內外的影響。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們開始追求“田園鄉村風格”的藝術品來裝飾生活,農村手工藝產品已經在城里市場上開始升溫熱銷。
四、結束語
只有我們真正認識到民間工藝品對于我們當下生活及打開農村市場經濟的重要性,中國的民間藝術才能真正得到發展和弘揚。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和發展,是社會的責任,也是我們大家的責任。
[本文為2009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面上項目結題論文(項目編號SM200910020004),課題名稱:《北京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京郊農村手工藝(紙貼畫等)產品的研制與開發》]
參考文獻:
1.董曉萍著.全球化與民俗保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云主編.品牌學―原理與實務.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3.鄭軍,烏琨編著.民間手工藝術.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7
4.張麗君著.中華工藝.農村讀物出版社,2010
5.朱文華.淺談我國農村傳統文化中手工藝流失問題.2011
弓勤琴(1988),女,漢,山西大同人,美術學碩士,單位:遼寧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裝飾畫
摘 要:民間美術以其簡潔的造型,完美的功能,在精神和物質上滿足了勞動者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其通俗的形式受到勞動者的歡迎,并為勞動者所掌握和利用,反映其質樸的審美觀念。真正的民間美術創作用料不一定貴重,有時制作也比較粗簡,但它所體現的設計意匠和美的造型,卻與人民的生活和心靈息息相關,表現了一個民族的創造性。布貼畫是在剪紙,刺繡,民間繪畫等藝術形式上的一種拓展,布藝制作非常普及,涉及的技法繁多,應用范圍廣泛,是一種既傳統又新穎的民間工藝。布貼畫以布料為原料,以剪刀代替畫筆經過粘貼而成的裝飾畫,歷史悠久,廣泛流傳民間。布貼畫制作工藝非常講究,全部選用優質布料,手工精貼而成。作品設計獨特,構思巧妙。采用布料的不同質地、紋理和花色,表達出水墨畫般的意境和水彩畫般的絢麗。
關鍵詞:民間美術;布貼畫;布貼
在原始人類審美意識形成的過程中,因材料而引起的美術作品的變化也是值得重視的,而布貼畫是其中典型的一種。布貼畫也叫布堆畫,布貼畫以布料為原料,以剪刀代替畫筆經過粘貼而成的裝飾畫,歷史悠久,廣泛流傳民間。它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補貼工藝,體現了它固有的特點和意義。
民間美術創作的過程,始終包含著對材料的開發和充分利用,體現出材質自身的肌理、紋飾、硬度、光澤等自然形態特征。布貼畫是在一種古老藝技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工藝,它是利用布料的天然紋理和花紋,將畫用布貼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剪,以布為色創作而成的一種裝飾畫。充分利用布的顏色、紋理、質感、通過剪、撕、粘的方法抽象的表現形象,色彩獨特,具有筆墨不能代替的奇效。
一、歷史淵源
布貼畫以粗布為原料,由巧手婦女剪貼而成,它是中國民間工藝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在剪紙、刺繡、民間繪畫等藝術形式上的一種拓展,在廣大的西北農村,布藝制作非常普及。
當代布貼工藝在傳統布貼基礎上得到發展,尤其在廣大的西北農村,布藝制作非常普及?,F在布貼畫的題材較之以往要廣泛的多,但是許多傳統文化和民間傳說等題材依然是民間藝術家們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隨著人們對布貼畫認識的深入,其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漸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布貼畫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當時剪貼鳥的形狀在皇后的衣服上。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貼制成的裝飾品。在唐代時就成為了一門獨特的手工藝,謂之“貼絹”、“堆”在清代達到技藝的成熟期。結合了傳統民間剪紙、刺繡、壁畫的基礎上,從生活出發,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布塊,通過布縫和補花布貼手工藝創造出畫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貼畫。布貼畫的創作都來源于當地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布貼用料簡單,易于制作,即實用又美觀,很早就流行在鄉間鎮集的婦女之間,而且于當地百姓關系密切。
二、制作工藝
布貼畫制作工藝非常講究,全部選用優質布料,手工精貼而成。作品設計獨特,構思巧妙。采用布料的不同質地、紋理和花色,表達出水墨畫般的意境和水彩畫般的絢麗。
(一)制作工具及材料
鉛筆、剪刀、膠水、復寫紙、電熨斗、白紙、紡織品的邊角料
(二)布貼畫的構圖原則
布貼畫的構圖主要是運用裝飾的形式構圖,以平面幾何形體為依據,力求概括、簡潔、單純。
(三)紡織品邊角料的選擇
棉麻、絲綢、毛織物、化纖織物、錦緞等織品邊角料均可。不同的織物其質感不同,紋理光澤各異,色彩變化無窮,只要運用得當,就會產生畫筆所不能代替的藝術效果。
(四)圖案的塊面區分
貼畫必須先依照組成圖案的塊面進行色彩的塊面區分,這樣制作起來比較方便,有利于創作者更好的創作。
(五)布貼畫圖案的制作
在白紙上涂膠水,將布與相對應的圖塊紙粘合后用電熨斗稍加熨燙使之平整。再按色澤塊面先取同種色、已裱好的布,用復寫紙描下圖形塊,并用剪刀剪出圖形。最后將剪好的各種圖形布按照圖案的構圖進行組合,粘貼在較硬的紙或布上,并用電熨斗稍加熨燙。
(五)裝框成幅
將粘好的圖案畫裱粘到底板(三合板、麻膠板均可)上,并配上邊框(木質、塑料、鋁合金均可),即成為一幅布貼畫成品。
三、布貼藝術發展新需求
針對正在日益變化的環境和社會,民間布貼手工藝應怎樣開發和創造出符合時代的產品。我們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來進行傳承和發展,而不是停留在陳腐和泥古不化的表面形式中。應強調個人對日常事物的直接感受,發掘事物在不同場合、不同條件和不同心境下事物不同意味,讓自己的衣食住行諸多活動成為親身的感受和體驗,充滿著情趣和自信的詩意存在。在將生活藝術話的同時,實際上也使藝術與生活的距離越來越近。
民間布貼藝術不僅包含著工藝造物活動中人們的技能、知識、思想和感情,通過傳統布貼藝術,人們不難感受到其所承載的諸多相關的文化特性。(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呼志強?中國手工藝文化[J]?時事出版社,2007,(1)
走進位于上海長寧區天山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書嘉手藝工作室”,亦素亦雅的民間藝術氣息撲面而來:面塑陳列室的櫥窗里,除了擺設著孩子們色彩明快、形象逼真的作品外,引人注目的還有創辦人張書嘉早期參加全國比賽榮獲一等獎的作品《五十六個民族》;其它幾個陳列室,分別展示著造型精美的藝術剪紙、玲瓏生動的蛋畫和美觀大方的草編。這個坐落在老式小區里的手藝工作室,深刻地詮釋著民間藝術的主題——來源于民眾,植根于生活。
天分加勤奮——鑄造個人輝煌
張書嘉,1980年出生于上海,10歲起師從中國知名藝術家“面人趙”之女趙鳳林老師學習面塑藝術,她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很快就脫穎而出,其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各類手工藝比賽獎項,還代表中國出訪過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克羅地亞等國家,從中學開始,捏面人的絕技讓張書嘉小有名氣,而這樣的光環一直伴隨著她整個成長過程。
張書嘉最初并沒想以面塑作為自己的職業和日后的事業,但無論作為愛好,還是出于慣性,她都沒想放棄這門心愛的手藝。高考填報志愿時,她還是將未來的專業方向和這個愛好特長結合了起來,最終她成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她隱約覺得,面人的出路在于市場,因此從未停止這方面的思考,她大學畢業時的論文題目就是:《中國民間藝術如何市場化》。2003年大學畢業后,張書嘉到一家知名公司的營銷部門工作了三年,從事市場工作,她在品牌的推廣方面不斷學習,積累了不少經驗。
隨著機器生產的規?;諠u成熟,人們對手工藝的關注淡了,民間手工藝傳承乏人,傳統工藝正由盛到衰,這樣的滄桑巨變十分殘酷地呈現在每一個現代人面前,也呈現在年輕的張書嘉面前。
帶著思考,帶著熱愛,也帶著夢想,張書嘉走進東方衛視《創智贏家》創業真人秀節目。當初是朋友給她報的名,只是因為朋友覺得這個比賽很適合她。剛參加節目時,張書嘉感到跟夏令營集訓一樣,既有樂趣又有挑戰,但比賽的壓力一點點加到身上,越來越重,張書嘉也開始全力以赴,經過一輪又一輪專業投資家和企業家的盤問,她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問鼎全國總冠軍,贏得了100萬元創業獎金。張書嘉非常謙遜地把這次奪冠歸于兩個原因:一是她創業的動機更強烈,并且不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二是項目本身很有意義,終歸是為了中國民間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尤其是這并不是一個很有“錢途”的方向。
讓她成為總冠軍的創業計劃是:辦一所傳承民間藝術的學校。
教育培訓:播撒民間手工藝的種子
從《創智贏家》的鏡頭前走下來,張書嘉立即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然而這條路比想象中更加漫長和艱難。剛開始她找到一些上海的幼兒園,滿懷信心地要和幼兒園建立合作,開設收費的手工課程。園長們都很喜歡她的課程,但上海市教委對幼兒園收費課程是明令禁止的,這條道路走不通。換了一種思維,2007年5月,張書嘉創辦書嘉手藝中心,專門教孩子捏面人,走少兒培訓、親子教育的道路,為實現夢想找到一個巧妙的切入點。
張書嘉向我們介紹道,面塑在我國已有千余年歷史,是一種源自民間、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造型藝術。其材料由糯米粉和面加彩后制成,經過民間藝人的巧手捏制,便成了千姿百態、活靈活現的各類造型,富有鮮明的民間風情和地方特色,目前已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中心開設的創意面塑課程不僅為孩子了解和接觸優秀的民間藝術創造了機會,還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更使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加強。課程階梯式地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班和綜合班。初級面人班教簡單動物、花卉,能捏成形就可以了;中級班教人物,小孩、仕女,工藝上有一定精細度;高級班教戲曲人物,要有創造性,捏出人物的神韻;而綜合班就可以捏出有主題的故事了。
面塑課程是小班授課,一般控制在10人之內,盡管學習的是傳統手工藝,但張書嘉也會與時俱進,比如帶孩子們運用ipad。她上課注重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挖掘他們的創造力,甚至鼓勵孩子們做得不一樣。有個小男孩捏的小豬的眼睛一只在上面,另一只在下面,問他為什么,他回答“這只小豬的臉撞到墻上去啦”;捏熊貓的課,多數孩子都知道用黑白兩色,偏偏就有孩子捏的熊貓是紅白兩色相間,他的解釋是“這只熊貓曬太陽曬得太多,所以蛻皮變紅了”,令人忍俊不禁。這樣的一堂課下來,面塑就不再是一個單薄的作品,而是一個有情節的故事。
基本功的練習是手工藝課程的基礎,張書嘉在教學中當然不會松懈,她猶記得小時候在少年宮學習時,“手”的捏法老師讓他們一練就是兩個月,許多孩子覺得枯燥沒勁就半途而廢了。張書嘉對這樣的課做了改革,讓孩子們結合十個造型來練習捏“手”,每節課都有一個成品,讓孩子和家長都看到成果,也能不斷見證孩子的進步。
培養種子老師也是張書嘉的重要任務之一。她只招收兩個專業的老師,師范類或是美術類,但共同的要求是對面塑藝術非常熱愛。通過大約二十節課的培訓,再通過張書嘉的嚴格考核,才能成為各個培訓點的授課老師。
張書嘉對自己的定位不是藝術家,而是傳播者?!懊嫒伺嘤柊嗖⒎且押⒆佣寂囵B成面人大師,而是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民間藝術的樂趣。這是在孩子們心中留下了種子,如果今后他們真的感興趣,那么可以共同把面人事業發揚光大?!?/p>
傳承民間藝術需要立體化、多元化
張書嘉介紹道,中國民間藝術種類繁多,豐富多彩,但如散落民間的寶珠,止于默默傳承;又似銀河中星之碎片,僅僅各自耀眼。書嘉手藝的創辦,正是源于一份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執著。但傳承和發揚中國民間藝術文化需要不斷的積累,更需要立體化、多元化地全面發展。因此,張書嘉不滿足于教授面塑一項手工藝,她積極探索,力圖把自己的手藝中心建成一個中國民間文化的展示平臺,能不斷整合各種民間藝術文化,實現溝通交流,將中國的民族手工藝推向世界的舞臺。2010年6月,書嘉手藝中心師生受邀參加世博會中國民俗特色演出,手藝中心老中青三代人的同臺特色表演不僅受到了各國來賓的稱贊和好評,各地媒體更是紛紛報道中國民俗藝術后繼有人。今年暑假,中心嘗試開設了藝術剪紙課程,取得了很好的反響。手藝中心在上海又新開設了六個教學點,今后會延伸得更加廣闊。
每個雙休日、寒暑假都是張書嘉最忙的時候,但一旦有機會,她還是積極組織和參加各種慈善公益活動,比如帶學生們制作作品為白血病兒童義賣,汶川地震的時候義賣捐款等。社區學校這塊陣地也很歡迎她,為了方便學生學習,張書嘉專門編寫了上海市長寧區社區教育教材《手工面塑》。她還應邀在一個社區學校開設面塑班,基本是公益課程,沒想到老人們反響積極,頭發花白的老人們學習起來格外認真。有位奶奶驕傲地告訴張書嘉,以前小孫子不喜歡和她玩,自從學會了捏面人,小孫子成天纏著她教做面人,和她親熱得很,她非常得意。
書嘉手藝中心還積極開拓演出業務,向社會各界提供各類民間藝術演出項目,用它開放式大眾式的傳播途徑,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喜歡手工藝。張書嘉也常常忙于演出宣傳——參加電視節目錄制,參加公司年會,碰上大型的活動,更全力以赴參與。去年年底,她參與了某外企的年終交流,教這家公司70多名員工一起完成一個面人。于是,面人變成了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載體。前兩年南匯舉辦桃花節,她也應邀去現場表演面人藝術,受到熱烈的歡迎。
關鍵詞:麻柳刺繡;服裝設計;保護傳承;高級成衣
一、麻柳刺繡的技藝概況
“可贊麻柳繡花女,裝點秦嶺巴山秀”,這是專家學者們對麻柳刺繡的肯定與贊賞。麻柳刺繡題材豐富,所繡圖案主要分為三大類:生活場景類;自然風景類,動植物類。這些圖案表現了麻柳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與典型的川北風情。麻柳刺繡“無法中有法,有法中無定法”。繡女們刺繡一般不用底稿,圖案全在心中,飛針走線,數絲而繡。據1984年的調查,全鄉3000多名婦女中善刺繡的有1300多人,其中被譽為“巧姑娘”的有270多人[1]。
二、麻柳刺繡在服裝設計中運用的意義
近年來,麻柳刺繡面臨著傳承危機,不僅僅是老藝人的漸漸離去,更重要的是麻柳刺繡產生的社會環境發生了改變。隨著刺繡工藝在現代服飾中的繁榮發展,麻柳刺繡除了用于一些生活飾品中,在現代服裝設計中依然能展現麻柳刺繡技藝特色,將這種傳統技藝得到活化保護,亦使現代的服飾設計提高文化品位,發展具有中國文化刺繡特色的服裝設計,構建中國的流行時尚。
1、活化保護麻柳刺繡傳統技藝
濮安國先生在《傳統手工藝在新時代的發展》中曾指出:“任何傳統手工藝的開發都是為了滿足今天消費者或使用者的需要[1]”?;罨Wo麻柳刺繡傳統技藝不僅讓麻柳刺繡回歸于生活本身,更讓它實現作為生活文化的價值。刺繡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的歷史,如今,刺繡這種帶有民族風味的古老時裝元素,在現在的服裝設計中備受設計師們的青睞,將刺繡元素運用到服裝設計中,麻柳刺繡也可以沿用這種與時尚品牌合作的模式,以服裝為載體,使得麻柳刺繡這種傳統技藝能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廣為人知,得到有效的保護與發展,并融入人們的生活。
2、提升現代服飾的深層價值
刺繡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其起源很早,相傳“舜令禹刺五彩繡”,在夏、商、周時期得到發展,從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其工藝技術已經相當發達,在麻柳刺繡作為中國傳統民間刺繡的組成部分之一,麻柳刺繡在明清時期已趨成熟。麻柳刺繡是中華刺繡中的一個特例,羌繡是麻柳刺繡的母體,但是在麻柳居住地每一次移民的遷入和遷出,豐富了麻柳的地域文化,使得麻柳刺繡吸納了其他民族的刺繡特點,不斷融合了羌族刺繡文化與漢族刺繡文化,在這種文化的融合與撞擊中,逐漸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麻柳刺繡文化【2】。
3、為建立中國時尚文化流行系統奠定基礎
美國未來學家約•奈斯比特認為:“生活方式的全球同一化趨勢與傳統文化的民族化趨勢幾乎是同時發生的。[3]”作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在全球生活方式同一化的趨勢中,將更具吸引力,被人們所欣賞和消費。隨著國家的繁榮與發展,文化的影響力也日漸增強,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服裝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國際大舞臺,國內的設計師也紛紛號召發展具有中國風味和中國民族特色的服裝,“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處于國際流行體系上游的時尚文化相融合,發展具有中國文化自身特質的時尚品牌文化”[4]。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與服裝的結合,逐步建立中國時尚文化流行系統。
三、麻柳刺繡在高級成衣服裝中運用的思考
近年來,民族刺繡服裝的日益發展以及被國內外設計師所推崇,消費人群也逐漸增長,給這類服裝帶來了廣闊的市場。與成衣相比,高級成衣的版型、規格更多一些,采用的面料更加考究,并且在設計中融入品牌的風格和理念。在制作工藝、裝飾細節上也更講究,甚至會有一定的手工制作。在設計麻柳刺繡服裝時,應根據服裝的定位確定服裝使用的面料材質,刺繡圖案的題材與色彩,以及在圖案所在的位置與面積?,F以麻柳刺繡高級成衣為例進行設計分析。
1)設計理念。
麻柳刺繡目前處于純手工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在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時間和人力使其只能進行小規模的生產,這就決定了麻柳刺繡服裝適用于高級服裝定制。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保留麻柳刺繡的文化價值還要適應于市場需求。
2)紋樣題材。
麻柳刺繡作品有的寫實,在造型時融入自己的想象,將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和動植物形象的形體與形象改造的極度夸張和變形。有的作品采用抽象的手法,形成幾何抽象的紋樣,圖案變化巧妙,生動有趣。例如:、牡丹、荷花、石榴、窗格圖案與彩格幾何圖案等。以窗格圖案為例,窗格圖案大多用于鞋墊等生活用品中,這種紋樣不僅表現了麻柳人民的精神世界,從中還發現了其與現代服裝設計能夠融合,符合現代審美情趣。
3)色彩搭配。
在高級成衣設計中可沿用麻柳刺繡的傳統配色,根據服裝風格,采用素繡、藍底刺繡、紅底彩繡、白底或者黑底彩繡,色彩種類不宜過多,表現活潑端莊而又素雅明艷的效果。具體方法可以參考麻柳刺繡窗格圖案鞋墊的色彩搭配。
4)圖案布局。
麻柳刺繡在構圖上分為連貫式和分段式,為了充分展現麻柳刺繡圖案的美學特色,具體方法有兩種:其一,在保留圖案寓意的基礎上,重新構圖或者重組圖案,采用四方連續的方式,將圖案運用現代高級成衣設計中,提升服裝視覺感染力;其二,以“刺繡紋樣為第一視覺的觀察秩序”[6]為圖案布局的準則,將圖案分布在人體最有魅力的位置,突顯人體優點。
5)繡法選擇。
麻柳刺繡的“繡法主要以繡花、挑繡為主,常見的有架花、挑花、扎花、串花、游花等八種繡法組成。”[7]繡法可選擇單種或者組合搭配的方式進行。如外觀精致典雅的挑花,特點是在刺繡時講究數針和數線。也可以選擇“全挑”、“補花”、“滾邊”或者“半挑半繡”。
四、結語
對于麻柳刺繡這種獨具美學特色的民族傳統手工藝,現在面臨著的傳承危機促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尋找它的發展新途徑,服裝裝飾是刺繡發展最強大的動力。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國家的軟實力在國際關系中的影響日益增強,文化藝術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后的綜合競爭中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設計師從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中尋找設計元素,以文化底蘊作為支撐,使中國服裝逐步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還有利于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并建立中國的時尚文化流行系統。
作者:廖昀蕾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服裝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此吾.麻柳民間刺繡[Z].四川省綿陽地區文化局內部交流,1984.
[2]濮安國.傳統手工藝在新時代的發展[J].上海工藝美術,1994(4):6—7.
[3]肖文陵.國際流行體系與當代中國時尚產業發展途徑[J].裝飾,2010(10):94—95.
名副其實。
當然這種美,不是說她的外貌,而是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知性、沉靜、嫻雅、淡定、成熟、干練、親和、敬業等等等等,很難用幾個詞來概括。
得知唐克美年近七十,心里暗吃了一驚,甚或有點懷疑是否提供的資料有偏差。她一點沒有老態,手腳利索,光潔的臉上時時洋溢微笑,說話的聲音柔柔的。
前兩次曾經做好了準備去專訪唐克美,陰差陽錯,都沒如愿。真正見到唐克美是在《收藏界》雜志社第二屆國寶評選活動上。有一件髹漆描金器因為體積較大,只能放在一樓的大廳,唐克美要從五樓會議室下到一樓去鑒定,工作人員想攙扶她,誰知被拒絕了,嘴里連說:“不用,不用,不需要?!焙苈槔剞D身進了電梯間。
另一件事情對她印象更加深刻。百米長城紙織畫,長106米,因為篇幅宏大,無法在屋內鋪陳,只能搬到樓道里在地上展開。唐克美和同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來的朱玉成對紙織畫進行鑒定。一開始唐克美是彎著腰看,然后是蹲著看,最后幾乎是跪在地上趴著看,神態極其投入,近乎忘我。她認真嚴謹,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感動了很多在場的人。在對紙織畫鑒定陳述中,她說道:紙織畫工藝精度、難度要求很高,畫面有形、有意境,只是以后制作應該小點,更適合展掛,不然這么大,展示有難度,看著也麻煩。
大家聽后都會心的笑了。
唐克美1939年11月出生在浙江,高級工藝美術師,大學學歷,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
她是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北京市副主委,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顧問,北京工藝美術中級職稱評委會主任。唐克美在行里資格很老,1962年就在北京工藝美術學校任教師,1969年調至北京市商標印刷三廠,1972年又調至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1982年至2000年任北京工美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
她創作設計的“晨露”、“啟蒙”、“補天”、“散花”、“維吾爾姑娘”、“邊陲少年”等作品曾赴香港展出并在刊物上發表。
近些年來唐克美熱心忙于公益事業,更多的時候是為他人做嫁衣。她編輯出版了“玉器圖錄”、“景泰藍圖案”、“青銅器造型與圖案”、“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造型與紋樣”等十多種圖書,并撰寫了“景泰藍史話”、“繁榮昌盛的中國現代玉器”、“銘刻在二十世紀末的中國象牙雕刻”、“我國現代金銀細金工藝――金銀器的繼承與創新”等論文,其中三篇論文被選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1995年至1996年主抓完成國務院頒授給十一世班禪的金印、金冊、金匾工程,由于項目完成出色,受到中國輕工總會表彰,1996年4月11日受到總書記接見。
一、儒家道德倫理概述
中國古代設計倫理思想根植于自身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中對于設計倫理的研究,又以孔子所倡導的“仁愛”的儒家倫理思想觀為基礎,而后發展成由眾多道德范疇、社會道德規范等構成的龐大體系。這個體系規范著古代社會的運行,成為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規范和指導。
“仁者愛人”的“仁”被認為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系的核心,處于主導的地位,“仁者愛人”成為孔子的重要倫理思想,體現了孔子提倡用“仁”的手段來處理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化解各方面矛盾的觀點??鬃訉Α叭省钡恼撌龅幕A是“孝親愛人”,這一觀點在孔子提出“仁”之前就已經存在。正如《三字經》中所言,“首孝悌,次見聞”,說的就是“百善孝為先”,人們應該孝親、敬兄、愛弟,在自己的家庭范圍內通過“仁”制造出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然后才能推廣到家庭親緣以外的社會。也就是說,中國古代儒家道德理論的基本對象是由人這一個體而引發到社會的層面,一個人如果不“孝悌”,那么怎么能讓整個社會都遵守“仁”這一倫理道德呢?正是以“孝悌”作為“仁”推廣的根基,而進一步上升到社會、國家的倫理道德層次。而當時的社會活動和人們的造物行為也無疑是以“仁愛”的道德標準來進行的。
二、春秋時期設計倫理思想
中國古代最早的設計思想源于《周易》,周易中提出了六十四卦的符號系統,而其中提到的“見乃謂之器,形乃謂之象”則被認為體現了一種“制器尚象”的觀點,主張把有形之器與卦象一樣作為一種抽象符號來理解,即造物活動中對具體器形的塑造應該通過對自然事物的模擬、類比和象征,以表現更深層次的“意”。
春秋時期,在社會制度的動蕩與變革中,人們也迎來了思想意識的變革,當時相對寬松的社會環境為諸子百家的“著書立說”提供了土壤,這些活動在整個社會掀起了新的浪潮,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理論格局。其中,也不乏理論家對一些主題的熱烈討論,其中的一個討論主題則是與造物活動、造物精神相關的,即關于“用與美”“文與質”的討論?!拔呐c質”的關系也成為傳統中國造物歷史中的一對設計倫理的主要矛盾,自春秋起源到后世的很多造物理論也都是以“文與質”為原點進行討論的。
對應造物活動來講,那么這句話實際是在說審視一件產品的基本觀點,產品只有功能而缺乏美感難免流于粗俗、平庸;過分注重裝飾而忽略功能,則又顯得花哨,不實用,一件好的產品必然是要兼具外在美與功能美的??梢姡藗儺敃r已經具備了對人與物、人與環境、物與環境等因素的初步認知與思考。
三、考工記與春秋時期倫理設計思想特點
春秋末期的《考工記》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工藝學理論文獻,其內容記述了齊國關于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范和制造工藝,書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工藝美術資料,記載了一系列生產管理和營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思想觀念。
“天、地、材、工”被認為是造物活動的四個重要因素,“天有時”指的是造物活動的季節時間環境,“地有氣”指的是造物活動的空間環境;“材有美”對應的是對材料特性的掌握;“工有巧”指的是工匠的制作工藝和技能等。一件產品應該是“天時、地利、材美、工巧”等四方面綜合因素的結合體。也可以說,這四點是春秋r期的倫理設計思想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順應環境。造物活動應該順應季節時間條件,這表明古人已經開始對自然物的性質、規律有比較深入的認識,懂得一件好的產品,從選料到制作都要依據自然規律。這也體現了順應自然的倫理觀念。只有順應天氣、季節的規律,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由于南北地域不同,其水土等自然條件有很大差異,不僅影響動植物的生長,也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從而形成了南北迥然不同的風格。
(2)材料因素。造物活動應該要考慮材料因素。不同材料的性能不同、質地不同,因而影響材料的特性,造物活動中要對材料特性有所掌握。
(3)工藝水平。強調手工藝人應具有高超的工藝水準,并且能夠根據不同的材質進行工藝上的創新。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