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0 15:37: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安全工程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專業認證標準對人才的要求安全專業認證目標之一是提高安全工程教育質量,吸引工業界的廣泛參與,加強工程實踐教育,進一步密切工程教育與工業界和社會的聯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對工業產業的適應性。安全本科專業認證標準分為通用標準和安全專業補充標準兩部分。在補充標準中結合安全專業特點提出了特有的具體要求,其中包括培養目標與要求、課程設置、專業實驗、專業實習和實踐、畢業論文等。
2.注冊工程師執業能力的要求我國安全生產領域的職業資格包含注冊安全工程師和安全評價師兩種,分屬執業資格和從業資格。前者注冊安全工程師,主要為企業服務,必須具備安全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技術和事故分析處理等方面的知識,按照所要求的知識和能力實際上是管理型人才。而后者安全評價師,主要為評價機構服務,要求具備危險分析、安全評價及系統安全工程等知識和技能,對建設項目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存在的風險進行安全評價,屬于安全技術型人才。兩者分工重點明確,側重點不同。兩種職業資格要求人才的基本素質與能力也不同(見表2)。以上的認證標準和注冊執業能力要求是對我國高等安全人才的基本要求,既符合業界對安全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綜上分析,筆者認為高校安全專業人才培養除基礎通識教育外,還需要比較系統的安全科學、安全工程與技術、安全管理能力、安全實踐技能四個層次的知識,具備安全工程方面的設計、研究、檢測、評價、監察和管理等基本專業素質,還應當掌握組織協調、溝通協作、主動創新、職業道德、科學態度等多方面的技能。為此,從安全人才長遠發展來看必須加快安全工程專業高等教育改革,以專業認證和注冊制度來提升安全教育的質量,使學生的能力滿足行業市場執業的需要。
二、面向土木工程的安全專業教育體系的建設與應用
進行面向土木行業的安全工程教學體系改革,首先必須以安全專業認證標準和“安全工程職業注冊資格”的要求為總的指導框架,確定人才培養的規格和目標,融合土木安全的辦學特色,建立課程體系,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開展實踐創新,爭取畢業后經工程實踐達到注冊工程師標準。
1.建設合理的課程體系根據認證標準框架的基本要求,廣泛征求土木施工業界對安全人才的意見調整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程模塊,集中實踐環節、課外教育環節[2]。課程設置做如下考慮:強化基礎和通識課程,如數學、力學、物理、熱力學、化學以及電工學等,這些對學生安全科學和技術知識的學習具有基礎學科的重要作用;英語、計算機等的學習為適應安全工程國際化、信息化發展提供保證;人文、社會學、心理學、安全管理知識和法律法規等的學習為安全人才適應未來從業崗位要求消除障礙,在職業道路上快速成長。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設置強調行業特點和安全科學的共性。學位課和必修課學分構成上,按一般工科要求設置。專業基礎課程按照專業認證標準設置,同時考慮學生未來專業發展的潛力和后勁,設置土木和安全兩個學科中的重要基礎課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專業課是土木安全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滿足安全工程專業認證標準要求的同時,考慮注冊工程師執業考試的需要設置。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必備知識的課程為指定限選,其余為任選課程。
2.優化調整教學內容認證標準強調了課程體系內課程結構、內容與相互間的聯系問題。因此,設置的課程必須盡可能考慮知識的連貫性、系統性、實用性和前瞻性,使學生建立整體的知識結構。作為面向土木建筑的安全專業,在認證和注冊制度導向下,提出“學生能力培養配套體系”,即按照標準、執業技能要求將知識在整個學科體系內整合,使它們互相支撐、互相配合,適應國家、社會、企業對安全人才知識的要求,最終與學生能力培養建立直接對應關系。首先,專業課程內容突出行業發展時代特征非常重要。近年來安全學科發展迅速,安全工程課程內容不斷豐富,專業課程需要吸收安全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新理論、新方法。其次,在課程開設上施行訂單培養,按企業緊缺人才調整培養方案,補充課程內容,為企業培養出更適應當前崗位需求的人才。同時,在課程開設學期、先后順序上也根據知識的連貫性進行了科學設置,使課程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另外,在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和內容中,要注重與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評價師考試等有關知識點的設置。未來的安全工程師將會向職業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這樣培養的畢業生才能符合社會對職業化人才的技術崗位需求,使其畢業后迅速成長為具備職業資格、服務于企業、安全中介機構和政府的骨干與精英。
3.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安全專業人才在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中發揮的作用是其他人員不可替代的,這種作用發揮的一個關鍵是實踐和創新。從專業認證角度,表現在對基本能力和工程素質的要求;從注冊資格角度,體現在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安全技術、危險識別控制、事故綜合分析、協調組織等的系統能力要求。實踐創新能力主要從課內教育、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實習實踐、大學生課外創新競賽幾個方面培養。課內教學融合生產實踐,把案例、錄像、施工生產企業參觀考察、科研項目等與理論教學有機的聯系起來,建立抽象理論的感性認識,課內實驗貫徹動手操作的探究式教學思想,激發和帶動學生對知識學習、應用的渴望,吸引學生的求知欲。專業實踐與學科基礎實踐保證開設的系統性和針對性。
針對“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平臺的構建,結合安全工程高等教育“政產學研用”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以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專業發展為例,闡述了其“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的模式和內涵、初步的實踐。該模式所取得的良好成效,為安全工程同類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
政產學研用;安全工程;人才培養;協同創新
當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對現代企業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上崗適應慢、缺乏團隊工作經驗、溝通能力和動手能力差、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等,提高教育質量已經成為高等工程教育刻不容緩的使命[1]。高校、研究所雖然擁有較強的科研優勢,但由于產學脫節,使得高校、研究所處于科研成果脫離產業需求和有市場需求的也難以產生經濟效益的尷尬境地[2]。“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是當前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的熱點問題。很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始關注這一創新模式,從以前的“產學研”過渡到“政產學研用”。“政產學研用”協同合作,代表了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所和市場五方面為了共同整體利益聯合起來,按照市場經濟機制,采取多種方式方法所進行的政策服務、科研開發、生產營銷、咨詢服務等經濟合作活動,是政府、生產、教育、科研、市場不同分工系統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對接與耦合,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和重要模式[1-4]。安全工程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是運用安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工程實踐,它既與安全理論息息相關,又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因此,對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4-5]。如何培養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素質,提高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問題越來越受到高等工程教育界的關注。本文通過初步探析近6年來重慶科技學院在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的安監部門、安全產業、安全工程學院、重慶安科院和企業集團五位一體的“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闡述了該機制的模式和內容,以及其實踐成效,為我國工程高等教育及其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鑒意義。
一、“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的初步實踐及成效
(一)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專業發展情況
1.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專業教育概況
我校安全工程學院始建于2006年,由重慶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重慶科技學院管理和建設,是集人才培養教育、科學研究、科技服務于一體的安全工程人才培養基地、安全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安全生產技術服務中心。安全工程本科專業于2007年開始招生第一屆學生,已經畢業三屆學生,共180多人。學院及安全工程專業在重慶市安監局的大力支持下,安全技術及工程于2011年被列為重慶市“十二五”重點建設二級學科,安全工程2012年成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試點專業之一。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專業學位研究生100余人。擁有一支專業背景、學歷、年齡、職稱等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學院擁有經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認定的國家安全評價甲級資質和安全技術培訓二級資質。2008年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中國安科院重慶分院)在學院掛牌成立。2010年,國家安監總局批準的國家職業危害實驗基地、中國科學院批準的重慶安全工程及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研發中心落戶學院。學院擁有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2個省級中心實驗室———重慶市非礦山安全與重大危險源監控實驗室、重慶市職業危害檢測鑒定實驗室;已建成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等6個專業實驗室。學院堅持政產學研合作,搭建多層次的政校企協同辦學平臺、應用技術研發平臺,服務石油與冶金兩大行業以及重慶市區域經濟與安全生產領域。在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同時,為石油、冶金、化工、建筑、礦山等高危行業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安全技術服務和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近年來學院在安全生產政策與規劃、非礦山安全生產技術、職業危害檢測與鑒定、安全風險控制等安全生產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有力的支撐了安全學科的發展,大幅度提高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安全工程本科辦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實施困難
安全工程本科實踐教學實施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實踐基地建設難。安全工程專業作為新辦專業,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難度較大;作為應用型本科人才,應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安全工程專業校內外的實習環境和條件較差,學生的實習不能有效結合生產實際,可操作性差,實習實訓效果不好。(2)實驗室建設經費籌措難。僅僅滿足本科教學的安全工程實驗室建設經費非常有限,而且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實驗室難度較大,不利于安全工程實驗室向更高層次的發展。(3)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就業難。安全工程專業為新辦專業,社會對安全工程專業的認識缺乏,對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質量還沒有得到完全認可,同行業企業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就業渠道,就業品味較低。
2)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難以提升
安全工程專業教師大部分是近5年的新進教師,缺乏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經驗,理論難于在實踐中得到深化,課堂教學不能有效結合工程實際,案例教學難以實施,有礙教學質量的提高。
3)學科專業特色和方向不明確,亟待凝練
一方面,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安全工程專業辦學歷史較短,在全國及區域內的影響力較小,人才培養體系和質量還未得到社會的全面認可;另一方面,安全工程專業特色和學科方向也尚未形成,需要進一步凝練;再次,專業建設和辦學層次也尚待提高,應根據社會及行業對相關人才的要求,建立動態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運行機制,以適應國家和社會對安全生產的需求。
3.采取的措施及解決途徑
針對安全工程專業存在的系列問題及面臨的困境,結合實際,采取了相應的措施。
1)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協同辦學。
行業主管部門的協同辦學和大力支持,在招生就業、科研項目申報、實驗室建設方面采取政策傾斜;行業協會推薦專兼職教師隊伍,采取柔性引進辦法,充實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和師資。
2)科技企業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政府主管的國家甲級資質安全評價所、安全生產協會等,結合人才培養要求,開展“項目式”工程教育,學生結合實習實訓和畢業論文等教學環節,全程參與安全評價和標準化評審,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深化,增強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效發揮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和企業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政府監管、技術服務和教學的有機融合。
安監部門作為紐帶,搭建了行業企業和學校辦學的橋梁,使教師和學生深入安全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服務合作,便于掌握安全學科發展前沿信息,并理論聯系實踐,更好地服務于安全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做到與教學的有機結合。
4)實驗室建設與行業需求、科技服務緊密結合。實驗室建設不僅僅滿足于現有本科教學體系的需要,更緊密聯系行業需求和科技服務,實施動態發展。一方面,根據行業內最新技術需求、發展動向以及科技服務實時增加功能。另一方面,根據行業需要建設科技服務反哺實驗室,不斷充實和完善安全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適應性。
(二)安全工程專業“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的內涵
1.“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的形成
安全工程學院是由重慶科技學院與重慶市安監局于2006年共同組建,雙方成立辦學協調組,由重慶市安監局局長任協調組組長。安監局作為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發揮引導作用,從政策傾斜與導向、科技機構設置、實驗室建設及資金投入等方面大力扶持安全工程學院辦學,引導、推進安全工程“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企業則圍繞安全工程人才能力需求,參與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教學工作,并提供實踐教學平臺;學院作為安全工程人才培養的主體,負責全面探索“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的實施途徑,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介入安全生產領域,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開展高危企業的安全監管、安全培訓、安全評價、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撐。另外,依托學院,還組建了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重慶分院)、中國科學院重慶安全工程及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研發中心、重慶市交通安全研究所,啟動了國家職業危害實驗基地建設(國家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致力于學生“對路”、成果“管用”的教學思路,全面推動教學和科研深度融合。
2.較完備的安全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目前,學院構建了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函授學歷教育和安全生產培訓非學歷教育有機結合的安全人才培養體系。安全工程成為了重慶市重點建設學科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擁有國家安監總局認定的安全技術培訓“二級資質”。安全工程本科專業設有油氣生產安全、化工生產安全、礦山生產安全、建筑生產安全等4個專業方向。以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的能力要求構建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課程教學體系,不斷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依托學院的安全評價所(國家甲級資質)和職業危害檢驗檢測中心,圍繞安全評價、職業危害檢測檢驗開展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實踐教學改革,著力打造學生在安全評價和檢驗檢測方面的培養特色。
3.“政產學研用”有機融合的實踐教學平臺搭建
學院全面拓展安全檢測檢驗、安全生產科學研究、安全評價領域和校外實習基地內涵,在市安監局的支持下,建立了“重慶市非礦山安全與重大危險源監控實驗室”和“重慶市職業危險檢測與鑒定實驗室”等2個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省級重點實驗室,建成了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安全人機工程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訓練實驗室、安全風險預測與評價實驗室、安全工程實驗室等4個專業實驗室,實驗儀器設備總值1000萬元,實驗室面積4000m2,構建了高水平的安全工程專業校內實踐教學平臺。該實踐教學平臺不僅滿足了安全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和技能訓練的要求,也是重慶市安監局對高危企業開展安全監管、執法檢查和檢測鑒定不可缺少的技術支撐。依托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重慶分院)、中國科學院重慶安全工程及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研發中心、重慶市交通安全研究所、國家職業危害實驗基地,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科研新平臺,提升學生科研創新的新能力;依托學院國家安全評價甲級機構,提高學生安全風險評估的實際操作和社會實踐能力。另外,在市安監局的協調支持下,還建立了西南油氣田分公司重慶氣礦、長壽化工園區等10余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實行企業導師責任制,推進學生頂崗實習到位,全面促進學生與崗位的深度融合。
4.具備協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的打造
學院通過實施“四大計劃”,培養造就了一支學術水平高、專業背景深厚、學歷、年齡、職稱等結構合理、具有協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兼職師資隊伍。一是實施“高水平師資引進計劃”。引進20名高水平中青年教師;二是實施“團隊培育計劃”。打造了安全生產專家教授和中國安科院、中國科學院兼職教授擔綱的4個教學及科研團隊;三是實施“特聘教授計劃”。聘請了國務院安全生產專家組、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重慶市安監局等一大批學術造詣很高的兼職教師;四是實施“能力提升計劃”。每年選派2名優秀青年教師出國深造、2名到國內知名高校訪問進修;舉辦“中國-加拿大職業衛生國際論壇”和“安全大講堂”,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根據青年教師專業特點或崗位特點,選派部分教師到市安監局相關職能處室掛職鍛煉,全面參與安全監管和科技服務工作;落實與區縣安監局和相關企業的產學合作協議,選派專人與之對接。目前,學院有31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9人,占29%;副教授10人,占32%。國家級安全生產專家3名、安全檢測檢驗專家2名,重慶市安全生產專家10名,12名教師具有國家安全評價資質。在國家安監總局、重慶市安監局和行業企業的支持和幫助下,近4年承擔了各類安全工程相關項目3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項目4項,省部級科技項目、教研項目20項,承擔橫向合作項目300多項,完成科研合同金額達1200多萬元。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在國內外發表科研、教研論文100多篇,其中國際論文30多篇,SCI、EI、ISTP等收錄和檢索50多篇。
二、“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在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一)“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所取得的創新性成果
1.構建適應安全工程專業發展的“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
“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是以服務安全工程專業建設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重慶市安監局為主要政府依托,安全工程學院為主要載體,整合重慶市安監局和主管行業的政策、行政資源,聯合高危行業企業,構建聯合辦學協作體系,共同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實現了政校企優勢互補、互動雙贏的運行格局。目前,產學合作、聯合育人的機制已步入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軌道。
2.依托“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打造獨具特色的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平臺
學院先后與國家安監總局、重慶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開展合作辦學,成立了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中國安科院重慶分院、中國科學院重慶安全工程及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研發中心、重慶市交通安全研究所、正在建設國家級職業危害實驗基地等科研機構;建有國家二級安全培訓基地、國家甲級安全評價機構、重慶市安全標準化評審組織機構,注冊安全工程師協會、安全文化協會、爆破協會也掛靠在學院。集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政府決策咨詢為一體的特色人才培養平臺,不僅為行業企業提供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為政府安全決策咨詢提供智力支持,同時還為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實習實訓基地,為安全工程專業教師提供了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的良好平臺。
(二)“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的應用成效
1.為重慶建設全國首個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009年,國務院、國家安監總局決定在重慶建設全國首個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區,重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進行推進。實施“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打造高素質安全生產人才隊伍,是建設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區的重要內容。近幾年,通過安全工程專業“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培養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安全生產管理和技術人才,卓有成效地開展了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工作,有力地推動了重慶市全國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區建設和“平安重慶”建設。
2.有力地推動了安全工程專業的跨越式發展
依托重慶市安監局等政府部門和企業,走“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的道路,形成了完備的安全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在實驗室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學科建設、師資建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建成了2個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成立了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等3個科研機構,啟動了國家職業危害實驗基地建設,擁有國家安全評價甲級資質和安全培訓二級資質。安全工程學科已成為重慶科技學院乃至重慶市高等學校最具發展潛力和實力的特色學科。
3.為提高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保障
通過協同辦學,安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更趨合理,人才培養過程更加優化、有效;通過建立政校企互動機制,師資隊伍的科研能力、教學水平顯著提高;通過多渠道投入機制,實驗、實習及工程訓練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為鼓勵學生成長成才,市安監局和市教委在學院設立了300萬元的“安全工程獎助學金”,部分企業在學校設立了多種獎學金;為推進學生就業,市安監局專門發文,向監管企業和單位推介應屆大學畢業生。近年來,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多次參加省級以上的各類競賽活動,40余人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獎;5個校級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獲學校資助;英語四六級通過率和計算機二級通過率均在85%以上,升研率達11%;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8%,就業單位涉及安監部門、企事業單位、工程設計、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學院的生源質量也逐年提高,歷屆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報到率達到100%,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4.為其他專業的建設與教改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發展途徑
安全工程學院作為組建6年的新學院,牢牢把握了安全生產上升為國家戰略和重慶市建設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區等新機遇,探索和實踐了“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的新機制,形成了政校企優勢互補、互動雙贏的合作育人、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新格局,實現了安全工程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的新跨越。經過6年多的不斷發展和內涵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的新機制不僅為我校應用型的消防工程專業、安全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及其他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辦學模式借鑒,還為重慶市同類高校如重慶交通大學、重慶三峽學院、重慶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和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的安全工程本科專業發展提供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定期指導辦學。
三、展望
實施“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機制,有效地改變了當前工程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實踐證明,依托政府和企業,“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是安全工程專業建設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保證和最明顯的特色,也是高質量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的成功實踐,為國內同類高校以及我校進一步開展相關專業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發意義。
作者:王文和 鄒碧海 徐茂 劉春 單位:重慶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安國.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2(4).
[2]張瑾.工程教育“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2(11).
[3]全國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學術年會委員會.第23屆全國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1.
在私營企業、港澳臺僑獨資企業、民營科技企業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和在市、縣人才交流中心實行人事的專業技術人員,均可申報評審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基本條件
1、助理工程師(初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后從事本工作滿半年以上;大學專科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工作滿一年以上;中專、高中、初中畢業后擔任員級職務三年以上。
2、工程師(中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后,擔任助理級職務滿三年以上;??飘厴I后,擔任助理級職務滿四年以上;中專、高中畢業后擔任助理級職務滿五年上。
3、高級工程師(高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后,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級職務任職資格,并從事中級職務工作5年以上;參加工作后取得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級職務任職資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為了保證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凡涉及申報對象的學歷、專業年限、考試成績、任職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業績、獎懲情況,須由申報單位核實后,按規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表》(中、初級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登記表》;
3、專業論文和業務工作總結;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業績的相關材料;
5、《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能力測試合格證》;
6、一寸免冠彩照5張、身份證復印件2份、最高學歷證書復印件2份。
四、評審專業類別
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是否合理取決于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否準確,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標準,即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經費來源以地方投入為主,生源和就業也基本面向本地區,學校應明確自身定位:在多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中,處在體系的中游,既不同于位于體系上游的高校———側重培養學術型人才和研究的綜合性高校,也不同于位于體系下游的高校———培養針對具體崗位或職業人才的高職高專院校,以滿足地方或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需要為己任.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就業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重點,將教育中心從學歷教育本位轉移到能力教育本位,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面向行業,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徐州工程學院將建筑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面向建設企業,培養一線應用人才”,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安全工程學科基本理論、基本原理,掌握建筑工程安全技術與安全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識,具備安全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滿足建設企業一線應用需求的工程技術人才.根據安全工程專業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培養的人才不但擁有厚實的行業知識背景和過人的專業能力,還應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和跨學科領域的整合能力,具有基本素質、專業素質、行業素質和創新素質。
2建筑安全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教育學理論認為:課程是人才培養模式構成的核心,是把教學與宏觀的教育觀念、思想、理論聯系起來的唯一途徑.課程體系構建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保證,是教學工作進行的根本依據,直接決定教學方法手段、教學形式的選取,成為教育活動中對人的發展最為直接、穩定的影響因素,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體系中意義重大.建筑安全工程專業涉及多學科的課程領域,在構建課程體系時,以滿足建筑行業安全工作實踐需求為出發點,在遵循教育教學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為了實現對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建筑安全學科的課程體系應由互相聯系、互為支撐的四個模塊構成.
1)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公共基礎課程是本校所有本科生都必須學習的課程,主要設置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身心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及基礎應用工具的課程.
2)學科基礎課程模塊根據建筑行業人才素質要求和安全學科特征,本模塊應依托土建類相關專業,開設通用安全技術課程和土建基礎知識課程,體現建筑安全交叉學科的特色.
3)專業課程模塊以提高社會競爭力,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需要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工程能力,主要包括技術課程、法律課程及管理課程.除必修課程以外,為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第6、7學期開設了專業選修課程,讓學生有更大的個性發展空間.
4)實踐環節模塊為了實現學習與工作的無縫對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工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尤其要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實踐環節通過實驗、課內實踐、課程設計、各類實習及畢業設計等全方位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貫穿于培養的全過程,以大學生素質拓展和創新創業訓練為主線,以大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學科專業競賽和社會實踐為主要形式,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徐州工程學院建筑安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
2.1理論教學課程體系構建
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程體系、學科基礎課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選修課程體系.要使課程體系得以良好實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2.1.1課程內容強調綜合更新
課程內容要增加學科前沿內容與先進技術理論,去除陳舊過時的理論、事例,緊跟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增強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與理解,開闊眼界.徐州工程學院作為新建本科院校,不能照搬研究型院校的課程內容,而應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知識的難易程度,在保持基本理論框架的基礎上,鼓勵教師開發適用本校的課程內容.另外在當前邊緣學科、交叉學科迅速崛起的時期,應鼓勵各學院各學科教師之間加強互動溝通,以適應科技綜合化的發展趨勢.
2.1.2課程實施強調模擬實訓
長期以來,許多院校采取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雖然也穿插少量案例分析或課堂討論,但僅僅是用于加深理解、記憶理論知識.這種實施方式由于知識的獲取與實際情況完全脫離,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但導致學生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真實或模擬性實踐場景,讓學生嘗試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各種問題,在課程實施中培養應用能力.
2.1.3課程評價指標多元化
課程評價是通過一定的途徑、方法對課程的計劃、實施以及結果等過程的價值或特點進行判斷的過程.除了專家教授以外,用人單位、師生、家長等等都可以參加評價,代表不同利益、不同階段的評價人員的不同意見更能促進課程的科學發展.其次,評價對象也由傳統的知識評價轉向能力、素質評價,尤其應針對創新意識、實踐應用能力進行評價.同時,課程評價范圍不僅包括學生,還要擴大到對教師、課程本身的評價.另外,以往單一的質性或量化評價方法,影響了結果的全面、準確性,而應該采用量化與質性的有效結合,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多元化評價可有效保證評價結果公正、準確、全面.
2.2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圍繞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構建課內系統綜合的實踐技能訓練和課外自助式開放實驗相結合,校內貫穿學習全過程的專業拓展訓練和校外實習、實訓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其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實踐層次、專業實踐層次、綜合創新實踐層次.基礎實踐層次針對一、二年級學生,讓學生建立起工程概念和工程意識,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專業實踐層次主要針對三年級學生,注重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掌握專業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專業設計能力;綜合創新實踐層次主要針對四年級學生,通過綜合設計性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另外,圍繞社會對建筑安全專業人才實踐能力要求,整合實驗內容,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構建起逐步培養各階段對應能力的實驗教學體系.為突出個性化培養,突破傳統,分別設置包含專業必須掌握技能點的必修實驗(實踐)和包含延伸、創新技能的選做實驗(實踐),給學生以自由選擇權和個性化發展的空間.
3創新創業體系的構建
創新創業體系不僅用于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技術創新的專業素養,還可以用來訓練其社會綜合能力.徐州工程學院在已有十四個二級學院的基礎上,專門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土木工程學院根據建筑安全專業創新人才的特點,建立了創新創業體系,其包括建筑安全專業外延及社會綜合能力的訓練,推動學生課內教學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有機結合,促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深度融合.強調以第一課堂———實習實訓、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為主線,以第二課堂———課外科技活動、創新訓練計劃、社會實踐等為輔線,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創新創業訓練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展開:一是結合專業特點,與科研工作相結合,通過大學生科技訓練計劃項目和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招標,鼓勵學生參加科研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與研究積極性,以提升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創新能力.二是通過數學建模競賽、力學和力學實驗競賽、電子設計競賽、英語競賽等綜合性競賽和結構創新競賽、算量大賽、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技能大賽等專業性競賽,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團結協作精神.三是通過開放工程中心、專業實驗室,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學生可以借助工程中心和實驗室的各種實驗設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各類學科競賽,訓練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四是通過邀請行業知名學者、專家舉辦科普、科技講座等形式,開拓學生視野,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創新創業體系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第二課堂”,它以素質拓展學分的形式列入教學計劃,學生只有取得相應的學分才能畢業.
4結語
[關鍵詞]TPS、升級、改造、故障
中圖分類號:TE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4-0069-01
一、TPS系統的概貌
TPS是Total Plant Solution 的縮寫,它是一個將整個工廠商業信息系統與生產過程控制系統統一在一個平臺上的自動化系統。
1.TPS系統的特點
A、開放性
TPS系統的PCN網絡即工廠信息網絡,采用的是目前辦公自動化領域中使用廣泛的以太網。TPS系統中的GUS全方位操作站提供標準的以太網接口,可使全廠管、控一體化輕而易舉地完成。GUS工作站以WINDOWS NT作為操作平臺,TPS被設計為Native Window而嵌入在NT環境中。TPS系統的LCN、UCN通信網絡均采用了ISO802. 4和IEEE802. 4開放系統互連的標準,以ISO的OSI七層模型為基礎,遵循MPA(工廠自動化協議)網絡標準,令牌總線網絡通訊。
B、人機接口
TPS系統全方位用戶操作站(GUS),它是面向過程的單一窗口。每個GUS工作站都能存取TPS系統范圍廣泛的數據。用戶可以設計從簡單到復雜的各種用戶顯示畫面,以供操作者富有特色的操作。每個GUS操作站都帶三種屬性,1、操作員屬性:供操作人員監視生產過程和TPS系統本身工作狀況;2、工程師屬性:供工程師進行系統組態及軟件更新;3、維修屬性:供維護人員跟蹤系統運行并診斷系統故障。
C、過程控制功能
TPS系統過程接口的數據采集和控制范圍廣泛。它可以分散在一個或多個萬能控制網絡(UCN)上的HPM過程控制站、LM邏輯控制站上進行,還可以從其它公司設備上獲取數據。這些數據適用于系統所有模件。系統的控制策略包括有常規的、邏輯的、順控的、批量的控制。可從簡單的常規PID控制到先進復雜的高級控制,生產的范圍從連續生產到間歇生產。
2.TPS系統主要構成
PCN:計算機局域網,即以太網,可運行Honeywell 的一些離線組態軟件(TPS)。
Builder,Display Builder 等)及其它應用軟件。
LCN:TPS的控制管理網,主要掛載Honeywell的GUS/US/ HM/PHD/NIM/HG等設備。
UCN:TPS的過程控制網,主要掛NIM/HPM/APM/PM/LM/SM等設備。
NIM:網絡接口模件,提供LCN網絡訪問UCN網絡的接口。
HPM:高性能過程管理器,用于掃描和控制TPS系統過程數據。
HM:歷史模件,用于存放TPS系統的各種屬性文件、應用程序、歷史記錄等。
GUS:全方位用戶操作站,人機接口。
二、TPS系統的升級改造
1、目前GUS站升級策略的分析
根據目前國內同行業GUS站老化升級的方案三兩種:一是用戶自己對GUS主機硬件升級,軟件不變;二是對GUS站的軟硬件都直接升級;三是將TPS系統升級為PKS新型控制系統。下面從技術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幾個方面做以分析。
2、GUS站的直接升級問題
Honeywell 公司的TPS系統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留給用戶足夠的空間去改進控制策略,因此導致軟件與硬件的兼容性匹配較為復雜,作為用戶只有深入研究軟件和硬件的兼容,才能很好地選擇安裝一臺GUS。就是因為GUS站軟件和硬件的兼容性要求嚴格,GUS操作站選用的機型是DELL 公司或Motorola公司配備的專用機型,這是在安裝軟件時的選擇項,并配置Honeywell公司的專用鍵盤接口卡和網絡接口板,裝載Honeywell公司集成軟件,組成了該DCS的操作站。若操作站出現故障,如從Honeywell公司購買硬件,必須捆綁購買GUS操作站軟件包,周期長,價格昂貴,給用戶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采用Honeywell公司指定GUS升級站
此種方案的實施需要廠家技術人員免費現場服務,技術可靠,升級后的GUS穩定性好,但費用昂貴,且升級后的GUS不是當前Honeywell 的主流產品。因此最理想的就是將TPS 集成到PKS系統,保留原有的投資,技術先進,一步到位。
4、TPS 升級到PKS技術方案
霍尼韋爾的TPS系統提供一套先進且完整的升級改造方案,采用霍尼韋爾在全球廣泛應用的Experion PKSTM?過程知識系統,是一個非常靈活且強大的平臺,可以無縫集成緊急停車系統,火氣系統,第三方PLC,先進控制,設備管理和許多其它系統,使操作工程師,安全工程師,維護工程師,工廠管理人員等均從一個系統中獲得一致的準確的數據。
三、常見故常分析
(一) 該報警的點沒有報警顯示。
(1)訪問該點細目,檢查報警參數是否設置正常:
PVHHTP(高高報設置) PVHITP(高報設置)
PVLLTP(低低報設置) PVLOTP(低報設置)
(2)對PV和以上報警設定比較,判斷是否確有報警發生。
(3)若報警參數設置無誤,且確應發生報警的,則檢查以下參數:
ALENBST=ENABLE(報警發聲)
=DISABLE(報警不發聲)
=INHIBIT(禁止報警)
(4)重新設置ALENBST。
(5)若該點沒有報警設置,檢查其“源點”報警情況。
(二)TPS系統中,操作工給閥位現場調節閥不動作。
(1)首先檢查AI、PID、AO點是否ACTIVE,是否存在INIT初始狀態;
(2)檢查復雜控制回路,看回路選擇是否正確;
(3)檢查閥所在通道有無24Vdc,且定位器(電氣轉換器)前斷開信號線,測量電壓是否24Vdc;
(4)如果有24Vdc,測量FTA前電流信號與計算機所給閥位相對應的電流是否一致,是否呈線性關系;
(5)檢查現場調節閥閥卡,有無供風等機械故障。
(三)工藝反映某臺ST3000智能表在計算機中不能顯示或不準確,甚至不能執行下裝,而現場一次表顯示正確。
(1)進入此點詳細畫面中,查看智能表通訊狀態(TRANSMITTER? STATUS)是否顯示STATUS OKAY ,如果顯示OKAY;
(2)檢查TPS中HM的DB與一次表數據庫是否相符,如STATE為DBCHAGE,表明一次表與TPS中HM的DB不相符,應單擊COMMAND調出DNLOADDB,并單擊DNLOADDB進行下裝。
(3)如果下裝失敗,應檢查線路是否存在故障,現場出來的任一條信號線是否屏蔽線相接觸或接地,或中間與其它信號線連通,也有可能現場表的表芯和表殼相接觸而無絕緣,導致電壓由表殼到地。
(4)有零點偏差,可單擊COMMAND,調出COR-INPUT(零點校驗)或RST-COR(工廠整定)。
(四)TPS UCN電纜故障及處理方法。
(1)觀察數據:
DISPLAYOPERATINGSCHEMATIC輸入流程圖名“PERFMENU”UCN COMM單擊ENTER UCN/NIM兩次輸入“1”選擇NODES 0-16觀察數據(CABL A/B、NOZSE或SZL的各項值)
(2)復位操作:
DISPLAYSYSTEM STATUSNIMⅡNTWK/HWY STATUSUCN CABLE STATUSUCN COMM STATUS RESET STATE ENTER
四、結束語
TPS系統在我公司生產現場已使用多年,該系統功能強大,但超長使用導致系統老化嚴重,GUS操作站死機的頻率也比較高,卡件設備氧化嚴重,備品備件購買費用高購買周期長。另外,該系統的LCN網采用的是令牌環傳遞式總線網,數據傳送是廣播方式的,有時網絡通訊出現問題時,故障源的查找工作十分困難。
參考文獻
[1] 程學超 DCS系統抗干擾問題討論[期刊論文] 科技風2009?
人才流動是指人才在地區、行業、崗位等方面的變動。它是生產社會化、科學技術整體化的客觀要求,是社會按照人才的價值規律和社會要求所進行的空間動態調節。②企業的人才流動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只有人才正常、合理流動,才不至于使一個企業處于封閉固守的狀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如果把企業當做一個人,那么人才流動就好比是血液。
二、衡量人才流動的指標與現實價值
(一)、人才流動率:
人才流動率是指一定時期內某種人才流動的數量與人才總數的比率。③人才流動率不僅是反映人才流動的指標,由此還可以衡量企業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考察一個企業人才隊伍是否穩定的重要指標。將人才流動率適當的控制在一個范圍之內,既有利于避免人才外流又可以加強企業內部人才的流動與使用管理。
(二)、人才流動的現實價值:
百度搜索人才流動率這個概念就會看到這樣一段文字:“國企:流動率超過15%,去向:外企與民企。在我們社會這是有著這樣的一種事實,國企雖然不斷改造著企業的用人機制和分配體系。然而在人才競爭的市場上還在源源不斷地向外企、民企,甚至私企慷慨地輸送著質高價優的人才。”
對企業人才流失原因的認識一般可以歸結為上面所述的待遇問題、發展空間問題、人際關系問題、企業前途問題、內部文化問題等等。這些認識和看法也的確反映的是實際情況。上述原因中,最為根本的是人才得不到重視,而且不能靠流動機制改變現狀,不得不選擇離開企業。這些問題足以說明建立內部人才流動機制的重要與迫切。
三、人才流動機制的組成
(一)企業人才流動機制的內涵:[論\文\網 LunWenData\Com]
企業人才流動機制應當由培養、使用、管理組成。培養是源頭,使用是關鍵,管理是核心。從人力資源管理基本原理考察人才流動機制,就是要把具有合適能力的人員,在合適的時間,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人力資源管理的精髓就是:人崗適配!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本質上都是人崗不適配造成的。人崗不適配的通俗叫法就是:錯誤使用!錯誤使用是人才流失背后的真正原因。
(二)人才的使用:
使用人才,也就是企業要做到人盡其才。部分國有企業現有體制不夠靈活,論文格式不能做到合理使用。存在大量的專業不對口、執業資格與崗位不相符的現象。這樣降低了人才使用效率,未能達到人盡其才的使用目的。以筆者所在的中原油田為例,目前,有些單位高學歷、高技能人員大量閑置,外闖市場單位人員缺口較大或主業一線人員嚴重不足。比如一支在國外務工的井隊,除了必要的管理人員外還需要配置泥漿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安全工程師等人員,以提升隊伍的整體實力,但是僅靠內部培養是行不通的,如能從油田所屬其他單位調劑就恰好可以彌補不足。如果國有企業能夠建立人才使用平臺,對專業進行分類、對執業資格進行分類,建立以人力資源為主、其他職能部門參與的分類別人才庫,合理調配、統籌帷幄,以行業引導、崗位使用為原則,促進人才流動機制的完善就能化解這些矛盾。
四、建立國有大型企業人才流動機制的幾點思考
1、打破壁壘。在保持現有人員內部調動的基礎上,本著企業內部一盤棋的思路,打破企業內部的封閉。為人才流動奠定基礎。著名人才流動研究專家桂昭明指出:“制約人才流動的因素有很多,最根本的是來自體制方面的障礙。”④2、建立流動平臺。一是設立專業類別不同的的人才庫,即建立技師以上或取得工程師資格、國家執業資格人員的人才庫;二是通過具體政策以實現人力資源共享的目的??;三是信息暢通,人才庫入選人員與各單位需缺情況之間的信息互動。
3、鼓勵人才有序流動。根據人才的能力特長和職業興趣有序流動,優化企業人才結構。有針對性地加大人才培養投入,優化企業人才隊伍的專業結構;要積極引導各類人才向重大發展戰略、重點建設項目上流動,將人才配置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地方。
【關鍵詞】分離式立交橋;現澆梁滿堂支架;橋梁施工
1工程背景
該工程主橋上部結構采用25m+35m+25m等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采用單箱雙室直腹板截面,箱梁頂板寬16.5m,底板寬10.5m,兩翼懸臂長3.0m。梁頂設置2.5%的雙向橫坡,兩側留10cm和防撞護欄一起澆筑。主梁為等高度箱梁,箱梁中心梁高2.0m,懸臂根部厚度50cm。跨中頂板厚度為28cm,在支點附近加厚至45cm;跨中底板厚度為25cm,在支點附近加厚至45cm;跨中腹板厚度為50cm,在支點附近加厚至80cm。橫隔板厚度中支點處為2m,邊支點處為1.8m,伸縮縫槽口尺寸為35cm×20cm。
2施工難點和措施
2.1施工難點
施工難點包括以下幾方面:(1)25m+35m+25m連續箱梁橫跨河內路,受到來往車流量極大的影響,施工期間必須全面確保道路安全暢通,與此同時,施工進度與安全性的保證也是一大難點;(2)施工場地標高介于10.97~11.34m,處于柬埔寨金邊市主要交通干道上,通行車輛多,且周邊為居民區,安全管理難度比較大;(3)對于現場現澆箱梁施工而言,14#主墩上方高壓線對現場的安全施工造成極大影響;(4)項目部主基地接入市電,水資源與發電機設備不足。
2.2難點應對處理措施
本工程選擇鋼管鋼箱梁梁柱式支架,在支架施工之前,必須做好交底工作。而施工人員在現澆箱梁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以下幾項內容:(1)施工人員需合理設置限高架,并將警示標志或警示燈安裝于現澆支架上,使車輛碰撞施工支架的問題得到有效預防;(2)確?,F澆連續箱梁施工安全防護設置的有效性;(3)在安裝35m跨現澆箱梁支架鋼箱梁工作結束之后,必須盡早在鋼箱梁底部兜掛2層安全密目網以及1層雨布,這是高空物品不會向行車道路上掉落的關鍵保障;(4)施工開始之前,必須向地方有關部門進行交通組織管理措施的申報,在通過之后才能進行跨路施工,管理措施必須要在施工期間全面落實到位,盡可能降低施工對交通產生的影響,保障現場施工安全;(5)施工現場根據生產要求,配備1臺100kW發電機,備用1臺75kW發電機,現澆連續箱梁養護用水采用灑水車進行儲備[1]。除此之外,針對14#主墩上方為110kV的高壓線,施工時必須保證作業面與高壓線的安全距離,并做好安全防護,經當地電力局現場實測滿足安全要求后再組織施工。
3分離式立交橋現澆梁滿堂支架施工技術
3.1支座安裝技術
在安裝支座之前,施工人員需在支承墊石上放置好相應的十字線,在對頂面標高、調平進行準確測量的同時,仔細檢查支座地腳螺栓預留孔的垂直度與孔徑等,若有雜物需及時清理。在安裝支座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對支承墊石頂面進行鑿毛,再使用清水有效清理墊石上的雜物,等到墊石表面已呈干燥狀態之后,需將環氧砂漿調平層涂滿支承墊石頂面。在支座對中且水平已調整完畢的情況下,施工人員需采取墊塊墊起支座,支座底板周圍空隙以及環氧砂漿未填滿的部分,需有效灌注高強度的砂漿且搗實。支架安裝完成后需及時清理多余且溢出的砂漿,在其硬化后支座墊塊才能拆除。
3.2橋墩支架及安裝技術
3.2.1條形基礎在每排排架承載能力均符合相關標準的情況下,鋼管立柱抗傾覆性及穩定程度也必須得到保證。具體來講,施工人員可將400mm×600mm鋼箱梁橫梁設置于鋼管頂部,達到加強鋼箱梁腹板的目的;施工人員需確保底部與預埋鋼板焊接的有效性,將其在排架沿鋼管高度方向2.5m和5.5m位置上合理安裝。
3.2.2條形基礎施工在施工作業開始之前,施工人員根據支架設計方案,對條形基礎進行測量放線,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局部圍擋,且在醒目位置設置交通警示標志。與此同時,施工人員還應依照相關要求進行鋼筋綁扎、鋼板預埋、模板安裝以及澆筑混凝土等施工,尤其注重混凝土澆筑要與當地交通高峰期相錯開,最好能在晚上11:00之后。
3.2.3支架縱向主梁支架縱向主梁應選擇600mm×800mm鋼箱梁,同時將支墩設計跨度作為根據,對1cm厚度鋼板進行加工,各鋼箱梁兩端30cm的部分與端部,都需要采取1cm厚鋼板加強。為避免出現鋼箱梁側移的問題,施工人員可將鋼箱梁橫向限位鋼擋塊焊接于橫梁,實踐證明,這對鋼箱梁側移的預防非常有利。
3.2.4科學鋪設防護網施工人員應在現澆箱梁支架鋼箱梁縱梁安裝結束后,將2層安全密目網掛于相鄰的鋼箱梁底,并在其底部增加1層油布,確保行車路面不會由于養護用水撒落而受到影響。通過對鋼箱梁頂橫向20a工字鋼的有效利用,在支架側面進行鋼管圍欄的有效焊接,圍欄高度需控制在2.5m,同時,安全密目防護網懸掛以2層為宜,如此能保證底部不會出現撒漏現象。
3.3橋墩滿堂腳手架搭設技術
測量放線作為橋墩滿堂腳手架搭設技術的關鍵所在,其施工過程也較為復雜。首先,以原路面基底為基點,澆筑10cm厚C30混凝土,找平,然后由專業人員放出現澆箱梁縱向的邊線與中心線;其次,在澆筑10cm混凝土之前,必須確保原路面干凈無雜物,澆筑期間頂面標高需嚴格控制,為滿堂支架立桿后續的搭設作業奠定基礎;最后,底板區域應以60cm為間距,沿橋梁縱、橫向方向設置立桿,腹板部分加密厚度應控制在30cm,應在腳手架底部與頂部設置底座與頂托。
4優化施工質量的建議
4.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保證體系
企業與有關部門在創建安全管理保證體系的過程中,可建立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技術負責人擔任副組長的安全小組,同時組內還需設置安全工程師,以確保安全管理的專業性,同時促進安全管理體系在施工期間的真正落實。但管理人員也必須明確意識到,施工進度、效率管理與安全管理缺一不可,切勿顧此失彼,在促進崗位責任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使安全施工從組織、制度2方面得到保證。
4.2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并有效落實
相關人員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確保安全操作規程與細則編制的合理性與詳細性,同時還需及時制定切實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向工班組交底,確保其能逐條學習落實;車輛設備管理力度需適當加強,保養維修工作也需得到進一步的重視;高空作業時必須全面設置安全防護措施,安全網與操作平臺圍欄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帶,且腳手架必須與安全帶有效固定。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