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4: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質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知識與技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關鍵詞語;會用化學變化實質及原子、分子的知識解釋質量守恒定律;會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一些化學現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實驗得出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的結論;通過類比的方法發現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化學反應的實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步體驗在科學中應用實驗方法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
難點:用原子、分子的觀點解釋質量守恒定律;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一些化學現象。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教師知識準備——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含義、適用范圍及應用。學生知識準備——課前預習質量守恒定律的相關知識;了解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碳酸鈉固體與稀鹽酸反應的現象。
教學輔助準備:
1.多媒體教學儀器、多媒體教學課件。
2.學生實驗準備。
3.學生實驗報告單。
實驗一: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實驗二:碳酸鈉固體與稀鹽酸的反應。
實驗儀器——托盤天平、小試管、藥匙、膠頭滴管、小氣球。
實驗藥品——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固體、稀鹽酸、蠟燭、火柴。
五、教學活動設計
組織學生進行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實驗;組織學生交流實驗心得;引導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引導學生分析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化學變化的實質;引導學生利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一些化學現象;用例題展現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六、教學步驟
七、板書設計
質量守恒定律
關鍵詞:參加、化學反應、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
八、課后反思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猜想假設、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分組自選實驗來探究、觀察、記錄數據,用直接的感知來認識自己所需要了解的知識。在觀察實驗的同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讓學生直接歸納總結實驗結論。通過對兩組實驗的探究,使學生明白在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進而使學生理解實驗探究的嚴密性。
新課改使我徹底改變了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按照“一、課前預習導學。二、課上小組交流。三、匯報講解。四、釋疑。五、檢測”的新課堂教學模式來完成教學的。
預習導學就是課前讓學生按著教師指導的導學模式或下發的預習提綱先自學。然后上課小組進行交流,討論預習提綱或預習筆記,目的是培養學生互相合作意識,學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見、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和完善,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接著就是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展示小組交流討論的結果,沒說完善的組內同學可補充,由全班同學共同討論來完成這個課題。其他小組的同學若有不同意見可以大膽的提出來并給出原因,若說的不完善也可以幫助補充完善,這樣再經過全班同學共同討論便得出了正確的答案。若問題較難時,教師還要適時的點撥、追問、糾偏、釋難、拓展提升、點評。這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關鍵環節。但這個任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完成。即要適當插話講解學生講不透的內容、追問學生沒有深入思考的內容,適時打斷學生語言含混不清的內容。但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能過多的搶學生的風采,一節課教師的講解時間一般不超過十五分鐘。最后是學生自我檢測,小組內互查或教師抽查。實現了當堂交流、當堂檢測、當堂提高、當堂反饋”的五層次課堂教學模式。即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己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新課堂,教師著重解決的問題是:學生通過自學和交流仍不能解決。例如:當講到:怎樣用微觀粒子觀點解釋質量守恒定律時,講到“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和原子的質量都沒有改變”,對于這句話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很有必要通過多媒體動畫深入淺出的形象的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
新課堂,教師的位置不在臺上而在臺下,在學生的群體中。和學生一起對接受檢測的小組的講解提出質疑、追問并及時糾正錯誤,總結規律,給予恰當的歸納和提煉。
新課堂,教師的作用由教、領變為啟發、追問、督促、幫助。培養學生聽、說、寫、問、分析、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講質量守恒定律時,講到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設計有什么要求?當在敞口容器中用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的實驗或用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反應的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學生卻看到了反應前后天平不平衡的現象,這時教師就應適時的進行追問:“這一現象是否違背了質量守恒定律呢?”接著教師就應組織學生討論,并引導學生要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來考慮解釋這一現象。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討論中教師還要有效的調控課堂。如當學生講不明白剎不住車時,要巧妙善意的打斷學生。
新課堂,既要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又不能過分夸大個別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讓少數優秀的學生搶占了課堂,扮演老師的角色。即在交流和檢測中還要更多的關注中下游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都能真正進入學習狀態。例如,當提問較難的問題時應讓優秀的學生回答;當提問較簡單的問題時就讓學習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也應該讓這部分學生能嘗到成功的體驗。
新課堂,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教案,更重要的是學案。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認知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興趣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自由的駕馭掌控課堂。新課堂還要分好合作學習小組,每個合作學習小組都是由上、中、下不同程度的學生組成。充分利用了學生資源,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上代表小組接受檢測的學生不是簡單的代替老師講解,不是他提問下面的同學,而是臺上臺下和諧互動,大家一起探究討論,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可通過有效的評價,激發學生比、學、趕、幫、超的興趣。
新課堂,教師僅僅鼓勵學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還不足以保證小組成員進行高效的合作,還要對學生作適當的指導,如“怎樣發表意見”、“注意傾聽他人講話”、“鼓勵他人參與”、“如何說服他人”等。教學中要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大膽發表意見,開展合作學習提供良好的探討氛圍。
新課堂還要建立合作評價的機制,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愿望。對小組的評價,我引進了“基礎分”和“提高分”,以此作為小組的評價標準?!盎A分”是分組前每個學生近期每次考試的平均分,“提高分”是該次檢測中的成績與基礎分相比按一定的比例獲得的分值。以提高分的高低評價小組的成績。引入“提高分”記分制,既能體現學生在學業上的進步,也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機會去獲得成功。又能讓學生感到每個人的分值對小組都是十分重要的,從而體現了每個成員在小組中的平等地位,激發學生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之中去。以小組間的競爭促進組內合作的方式,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提高小組的凝聚力。此外,還要保持各組力量的平衡,才能為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提供公平性條件。
一、抓好入門教育
化學課是九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通過演示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水能寫字魔術等等,使學生一接觸化學就感覺到學化學有趣,為今后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培養師生情感
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緊密相聯,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向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發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三、加強實驗教學
由于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的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化學的興趣。如在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分組實驗,來獲得結論,通過自己動手來獲得知識。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學到了知識。此外,也可以讓幾位學生同時準備一個演示實驗,選一位好的在教學時演示,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
四、引導閱讀理解
化學現象、定律一般是客觀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閱讀課文時必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從而提高閱讀效果,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質量守恒定律中要讓學生仔細閱讀理解“參加、化學反應、質量總和”關鍵詞。
在指導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把關鍵性的詞自己找出來,把學生的閱讀感覺從模糊的總體轉變到精確的定位上來。在這些關鍵處放慢閱讀速度,從字面意義理解實質。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盡可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去閱讀,這對培養學生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很重要。對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學前,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有一些感性知識的積累,如在學習慣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觀察思考題:什么叫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有什么本質區別?等等。
五、發展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于聯想,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學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誘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揮其創造性。比如燃燒的條件的探究中讓學生思考兩組對比實驗的目的,可得出什么結論?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下的化學教學應以追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和化學無窮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強調啟蒙性和基礎性,一方面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社會現象,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筆者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應該根據學生實際,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見多識廣、興趣愛好廣泛、網絡等社會上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影響很大,厭學情緒比較嚴重,尤其是初中學生。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就不會喜歡那門課程,也就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皬娕さ墓喜惶稹?,學生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的學習,學習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學中,尊重和滿足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一)上好第一堂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學的開篇課“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圖片展示,但沒有安排實驗。我覺得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魅力,補充一些趣味性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會變色的花”“噴水成圖”等,將學生帶入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可喚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化學的渴求之情。從而興趣嫣然、熱情高漲,迫切地想要走進奇妙的化學世界。
(二)教學中密切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引入具體的情境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生產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教學中注意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學習化學是十分有用的,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例如,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資料介紹身邊熟悉的事物。像光纖的發明聯系電話的使用;冷凍劑的發明與更新聯系冰箱、冰柜、空調;彩色膠片的發明聯系照相及電影、電視;塑料聯系許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發明聯系人們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等;在介紹物質鑒別方法的時候,可以聯系到廚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學習水資源污染與保護這一課題的時候,讓學生思考導致峒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峒河兩岸的居民、醫院及峒河上游的農村、工廠等;在介紹溶洞里石筍、鐘乳石的形成時,讓學生聯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紹酸堿鹽時,聯系胃酸病人的用藥問題、化學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開發這樣與生產、生活貼近的資源,既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強化了人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的意識,最終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的具體落實。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盡量多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強調“發現——探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以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學生共同學習。
例如,在“愛護水資源”這一課題的教學設計中,我考慮學生對水污染這一內容較熟悉,但對水資源的缺乏體會不深,為此我設計了自主學習的課題:①峒河水資源的分布及質量調查;②峒河水污染與我市的經濟發展;③給市政府的建議書: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④給全校師生的倡議書:節約每一滴水。而對水資源短缺則用多媒體進行。在開展這些活動的同時,教給學生方法,而課堂則變為學生討論、交流的場所,教師及時點評和鼓勵,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重在服務。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
(四)改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不同的教學時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精神狀態適當的改變教學方式。例如:下午第一節課,在學習新知識前,可以組織進行小型的知識競賽,如書寫化學方程式接龍游戲: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書寫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學生輪流上臺,臺下的同學給其他組的同學找毛病,補充完整,然后評選出表現出色的同學。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有些亂,但學生不再昏昏欲睡,不僅激活課堂氣氛,復習了舊知識,而且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鋪墊,使學習活動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二、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重視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綜合能力
新課程倡導課程的綜合化,淡化學科界限,還給學生一個整體性的課程。當今社會,人類面臨著人口、環境、能源、資源、健康等問題的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重視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多學科的協同努力?;瘜W與物理、生物、地理等學科有很多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目的的設計一些跨學科的學習課題,使學生在已有各學科的基礎上,對問題的認識盡可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①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②溶液與生命運動;③土壤的簡單分析;④水系的變遷及水資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華現象;⑥水溶液的導電與金屬的導電;⑦新能源的開發使用;⑧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作用及不良影響。這些課題的學習中,學生體會到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學生從多角度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決策能力、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差異發展,培養創新能力
課程改革極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確定位學生為發展中的人。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需要教師格外的關注,應當允許其差異發展,讓其張揚個性。面對發展中的人,化學教學應分外珍視他們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不要以現成的答案框定學生思路,不要以現成的教案圈定預設線路。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時,我改變以往給學生設計步驟的方式,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設計,不再擔心學生出錯。例如,在探究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時,會出現過量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不出現渾濁的現象。我不預先告訴學生這一現象,由他們自己去發現。通過觀察,我發現各組實驗的現象很不一樣:有的石灰石取的多,有的鹽酸取的多,石灰水取的也很不一樣。針對這現象我要求各組互相交流、討論,由學生得出化學反應的現象與藥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關系。然后在引導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我再進行歸納小結,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組織實驗教學時我都嘗試著這樣做,學生逐漸養成了預習實驗的習慣,能根據教材的提示自己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為了激勵學生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用組織他們參加課外實驗作為獎勵,邀請設計實驗方案較好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做實驗,如粉筆炸彈、制作葉脈書簽、會長毛的鴨子、配制去污劑、汽水等。并把實驗產品拿給全班同學分享,這樣既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探究和創新能力。
(三)重視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學實驗。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每個課本實驗,還要在適當的條件下根據需要補充實驗或實驗創新。如,緒言課中就補充趣味性實驗;質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別補充有氣體、沉淀生成、變色、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第六單元課題一中補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鉛筆芯導電、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紅墨水等實驗;介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補充向自制的簡易天平中傾倒二氧化碳;介紹易燃易爆物質時補充氫氣的爆炸實驗及白磷的自燃實驗;介紹溶液時補充模擬“死海實驗”;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補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并改進,即將光亮的銅片在酒精燈上燒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時尾氣的處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點燃;做氣體的燃燒實驗時,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錐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緊,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點燃現象非常明顯,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鐵圈上。當然,我們學校從初三到高三四個教學年級四十多個教學班,只有三間化學實驗室,讓每一節化學課都在實驗室上那是絕不可能的,教學器材也遠遠不夠。所以,只有創造條件,尋找代用品讓學生動手完成每一個實驗。如蠟燭及其燃燒、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老師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學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質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就用面堿和醋在有蓋的塑料杯中進行;酸堿指示劑,可用果皮、鮮花自制??傊灰俏kU性不大的就放手讓學生去做,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四)引導閱讀,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化學不同于語文、外語,不要求死記硬背,強調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所以,在化學概念的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抓住關鍵詞,培養理解能力。如,催化劑的概念中:“改變”、“質量”和“化學性質”,化學變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質”,氧化反應概念中:“氧”,單質、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種元素”、“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純凈物”,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化學反應”、“各”、“質量”、“等于”等。抓住了這些關鍵詞,就可以透徹的理解每一個化學概念。
(五)給學生犯錯的機會,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制取氧氣的時候,做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時,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讓一部分學生先握住試管,再將導管放入水中,沒有看到氣泡的冒出。二是讓另一部分學生先將導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緊握住試管,很快看到有氣泡冒出。得出操作方法不同,結果不同。即在讀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形容詞”、“副詞”等,例如,“濃”、“稀”、“先”、“后”、“逐滴”、“潔凈”、“干燥”、“冷”、“熱”等。
總之,本人認為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應真正領會課改的理念,真正實現理念向行動轉化,不再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應本著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而努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場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現”,真正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和化學無窮的魅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效 提高 課堂效益 教學模式 創造型 教學質量
教師課堂效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個班級甚至整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只要從課堂教學的每一節課著手,狠抓高效課堂效益,問題就能順理成章。那么,怎樣才能很好地實現高效的課堂效益呢?作者通過多年的初中化學教學以及一年來進一步的教學實踐,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感觸頗深,現就作者在教學中的一些作法總結如下,但愿對同行們有所啟發和幫助。高效的課堂教學包括以下各方面:
一、高效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經驗再豐富的老教師也應該注意備好課。有些老師認為自己已有多年“豐富”的教學經驗,認為自己很拿手,不需要備課,等鈴聲一響,拿起課本匆匆忙忙沖進教室,想到哪講到哪,教學思路不清晰,知識點零亂,效果不好。應避免這種教學行為的產生,課前一定要備好課,而且要嚴格要求,既科學又高效。那么高效備課需要備哪些內容呢?
1.備教材:透徹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一節課共有多少個知識點要心中有數,知識點又該以怎樣的框架結構、網絡結構展現給學生,如何板書等,寫到教案里。
2.備教法: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對不同的知識點、不同的班級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要考慮好怎樣組織學生參與教學、對知識難點又應該怎樣啟發學生、怎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教學活動,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回答問題。
3.備教具:教學中是否用到多媒體、實驗中用到哪些化學藥品和儀器等都要在課前準備好,以免上課時到處找教具而手忙腳亂。
4.備練習題:學生課堂上剛學過的知識往往還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的,感覺還是“空空”的,教師在課前應針對一節新課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精心設計一些經典的具有代表性的題型,最好是歷年相應知識點的中考題型,待新課教學完成后,讓學生課堂上或課外做一些習題,以檢驗學生一節課中對所學新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理解學過的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技巧,達到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營造高效的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高效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不斷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是學生學好化學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中老師一旦能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將激情地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活動中來,他們將高度集中精力,很好地配合老師,積極回答問題,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出色完成教學任務,一切難題都不是難題。對學生來講,在高效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里,他們聽老師講課,參與老師教學中的每一個活動,哪怕是做一道難題,他們也會認為是一種享受,難題一旦能解答,他們將感到很有成就感。所以,每一節課,每一個老師都要在課堂上首先努力營造高效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高效掌控時間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知識。一節課上,時間分分秒秒都很保貴,要主次分明,科學掌控好每一節課的教學時間:傳授新知識點的教學活動時間只能控制在15到20分鐘,不能沒完沒了、無邊無際;要留有15時間分鐘給學生自己消化或練習;其余時間為課堂組織活動等。每個老師都應努力做到這一點,讓每一次教學活動都達到高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益。
四、注意提醒學生做好課堂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把一節課里所學的主要知識點尤其是重點難點記下來,方便過后復習之用。
五、善于應用現代教學設備進行教學
現代教學設備諸如多媒體、電腦、投影儀等,將教學內容設計為課件,以課件展現,可以高效提高課堂效益。
1.增加課堂知識容量,加快教學進度,以贏得日后更多的復習時間。
2.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化,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以更好地突破重點難點。如在學習分子、原子、化學反應的實質、質量守恒定律時,由于分子、原子屬于微觀粒子,人們用肉眼無法看到,非常抽象,很難說明清楚,但以課件的形式,將分子、原子以顆粒擬人化的形式展現,分子破裂,得到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物質的分子,通過粒子形象、生動、直觀的運動,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化學反應的實質和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不需要老師那么多的費勁講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益。
六、善于結合實際生活生產進行教學
知識是從社會實踐中來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將各個知識點緊密結合工農業生產、國防、科研進行教學,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生產上。即每講完一個知識點,緊跟著就講解該知識點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用途,培養學生一種化學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體現結構;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的科學觀念。
七、要善于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世界上很多的科學成就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學生通過實驗可以自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從實驗中發現規律、形成概念、解決問題。所以每一個化學老師都要千方百計地做好每一個化學實驗,有條件要做實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實驗?;瘜W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八、善于小結
新課學習中,學生學到的知識是零散的、模糊不清的,老師每上完新課后,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小結。通過小結,學生一節課中所學的知識點能得到進一步的強調,引起學生對知識點的高度注意,老師從中又可以了解學生對一節課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科學的小結方法應該是,老師啟發,學生口頭回答小結。
九、課堂和課外練習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還是表面上的感性認識,要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點,教師應精心設計,布置一定量的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通過練習,能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對所學知識增強記憶,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從中培養學生解答問題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過硬的審題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解題的能力。而教師本身值得注意的是,作業布置后要及時收,有收要有改,有改要有講評,發現問題及時補缺補漏。不要作業布置后是學生的事,教師不檢查,學生做不做、做得怎樣都不清楚,這樣效果很不好。教師布置作業時要嚴格強調,每個學生一定要買一本精致的作業本(越貴的作業本學生越珍惜,作業時越認真),作業時一定要寫字工整,獨立思考,解答規范,審題細致,以考試的形式來完作業,絕不允許只為應付老師的檢查而完成作業,要做出高質量的作業。
以上這些課堂教學方法,經過本人多年來的化學教學實踐,效果顯著。本人所教班級的學生在近幾年各次中考考試中及格率、優秀率、A+率都排在全縣前茅。如果本文能對同行們有所啟發和幫助,本人將感到萬分榮幸。
參考文獻
【關鍵詞】化學 探究性教學 原則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174-01
化學學科歷來就有“理科中的文科”的說法,一些人認為化學課有實驗環節,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本身就是一種探究。然而在現實中,化學教育同其他學科一樣,長期以來也大都是被動的、呆板的接受式教學,即使是實驗課,也出現過教師示范,學生動手的環節因為各種原因省略的現象。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課程改革不僅是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更是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
一、探究式教學必須在實踐中去認識
真正認識并理解探究,我是從一次教學大賽后反思開始的。由于我對《質量守恒定律》一課做了精心的設計,打破書上原有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片斷:選擇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作為A組實驗,碳酸鈉粉末和稀鹽酸反應作為B組實驗,兩組同學得出不同的結果。于是,我引導學生圍繞著為什么實驗結果會不同展開討論。
學生很容易從反應的現象和實質指出A組實驗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沒有離開燒杯,所以稱量化學反應前后所有物質的總質量是不變的。B組實驗反應時產生大量氣泡,由于用燒杯做實驗,氣體散逸,所以稱量反應后的質量減少了。
針對B組實驗,我又提出如何改進實驗。學生改為在錐形瓶作為容器行。但是,在實驗時,橡膠塞彈開。學生們繼續探尋原因――是產生的氣體太多,里面壓強太大導致的。又有同學想到用氣球代替橡膠塞。但是,發現反應后的總質量仍然是減小的,學生們陷入迷茫。我引導及時跟進:將鼓起的氣球放開,為什么會飛起來?學生們立刻想到了是浮力對實驗產生了影響。接著,學生又為如何改進實驗討論起來,可是一直沒有結果。我又向同學們提供了飲料瓶。經過學生幾番討論終于確定了實驗方案:將藥品裝到飲料瓶里,小心的將飲料瓶捏癟后蓋好蓋子,然后進行實驗,得到了與A組相同的實驗結果。學生們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
這次教學活動讓我意識到,一節實驗課中應該有一點兒“創新”,一點兒“改良”,一點兒學生的“自由”。事實上,通過探究過程的體驗,往往會產生一種“不安份”的情緒沖動,誘發靈感。正是這種“沖動”、“靈感”可能會帶來創造和發現。我通過鼓勵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審視現象和問題,更加充分的關注了探究過程。通過兩個開放體系的實驗所帶來的不同現象,引發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改進,通過不斷完善實驗,最終得出正確實驗結果。這樣的探究盡可能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
探究性學習就是指仿照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學習科學內容,從而在掌握科學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次教學實踐正是體現了這樣全新的學習方式,從而也使我對探究式教學有了真實的感悟。
二、探究式教學必須遵從學生是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中,首先必須明確誰是主體。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提高素質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體只能是學生,而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只有從思想上擺正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才不會滿足在一次教學過程的成功實踐,而是要貫穿于整個教學生涯之中;才不會受長期形成的教師主體的思維定式所影響而產生左右搖擺。
學生是主體,不意味著教師的責任有所減輕,相反其責任更加重大。因為學生所探究的都是新的知識,在探究過程中,并不會按照教師的教案去思考,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甚至教師都無法給出明確答案的問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也出現過學生主動探究、提出問題的“火花”,都因為沒有引起教師的注意加以引導而“熄滅”了。所以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設想學生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還要設計出在各個環節中的適時引導,以及適時鼓勵等。雖然無形中工作量可能會成倍放大,但教師也不能因此而隨意放棄探究式教學,重回“一言堂”、“滿堂灌”的老路上去,使學生失去主體地位,被動學習。
三、探究式教學必須采取調動學生主動性的方法
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探究指的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 (學生去做的事,而不是為他們做好的事)。換言之,就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讓學生接受教師現成的結論。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即我們常說的“授之以漁”。學生如果不親自參與探究,就無法體會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科學家怎樣通過一次次的嘗試來解決問題。只有通過積極探究才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本質。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暴露了學生產生的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另一方面展示了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探究性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他們只有今天在課堂上做到“厚積”,明天才能在事業上達到“薄發”。
四、探究性教學必須注重探究過程與探究結果的統一
然而在摒棄了傳統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模式后,一些教育者又開始了“重過程,輕結果”的探究式教學。他們認為重點的是探究的過程,附帶的才是理解科學概念和原理,更有人認為使用什么原理或獲得什么概念無關緊要,這使教育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茖W探究不是可以脫離知識和經驗去建“空中樓閣”的。事實上,任何科學研究活動都離不開前人的探究結果,即使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一定要以其所得出的知識為基礎,所驗證的理論作指導。離開了一定的理論作指導,很難進行有效的探究活動,只會變成盲目的摸索??梢姡茖W探究的過程和結果是辯證統一的,二者密不可分,不可或缺其中之一。
參考文獻:
一、輔導課的準備
上輔導課必須精心準備,準備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學生作業情況,課后師生溝通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等方面綜合起來安排教學內容。
1 目標要求任何一節化學課都是圍繞一個具體的學習目標和教學要求展開。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加活動,完成要求的學習任務,實現預期教學效果,同時學生在情感,能力方面都得到提升,那么就是一節好課,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就必須堅持。反之,因為各個方面的原因沒有完成要求的學習任務,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進行教學反思,調整教學思路,使之回歸到課改目標的具體要求上來。
2 重點、難點初中化學教材中有些教學內容,不僅是這一節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往往還是這一單元的重點、難點,乃至是整個教材的重點、難點。例如,基本概念教學中的“催化劑”“質量守恒定律”,“四種基本反應例型”,“化合價”,“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等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學生是不會完全掌握的,因為知識的掌握必須有一個消化理解的過程;元素符號一化學式一化學方程式是化學學習和交流的工具,不僅要記住還要理解,教師必須安排一定時間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和輔導;實驗室制取O2,CO2是初中化學最重要的實驗,通過學習一方面要掌握實驗室制取這些氣體的方法,原理,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另一方面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為將來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實驗室制取CH4、NH3、H2S等氣體做好知識上的儲備。所以上述內容不能一教了事,必須進行課外輔導。
3 課堂上察言觀色有經驗的教師能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情變化,準確判斷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掌握的程度。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學習方式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往往表現為積極的狀態,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能主動發言,大膽回答,課堂氣氛異?;钴S。例如,【師】能支持燃燒的氣體是什么?【生】氧氣;【師】能滅火的氣體是什么?【生】二氧化碳;【師】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氣體是什么?【生】二氧化碳,【師】最簡單的有機物是什么?【生】甲烷;【師】紫色石磊遇鹽酸變什么色?【生】變紅色;【師】遇氫氧化鈉變什么色?【生】藍色。對于學習有難度往往表現為被動的情緒狀態,有一種“愁眉不展”的樣子,常常是低頭不語,害怕老師點名讓其發言。所以教師在正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搞好教學工作,做好重點、難點分散和轉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變化。
4 作業上信息反饋作業是學生利用課堂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它直接反映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程度,所以教師都很重視學生的作業情況。教師根據學生作業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判斷是否實現了預期的教學效果。通過總結分析對成功方面加以肯定,充分發揚光大;失敗的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補救,避免在以后的教學中再出現類似的錯誤。
5 平時的交流與溝通教師不能高高在上,完美無缺,以長者身份自居,要和學生建立平等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做學生學學習的引路人,要學會與學生溝通和交流。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去,關心愛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知道學生在想什么,做什么,學習有什么困難;也只有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情感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外輔導計劃;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6 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待學習的態度很能從側面反映學生學習的熱情,課堂上積極發言,大膽提問;課后按時完成作業,布置課外活動能主動參加,家庭小實驗能克服困難獨立完成;這些都可作為教師安排課輔導的依據。
二、輔導課的實施及注意點
輔導課的實施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學組織者,根據收集的各種信息精心編寫教案、組織教學的過程。上好輔導課必須做好以下四點:
1 輔導對象的針對性輔導對象一般不是全班學生,而是部分學生。所以教師在平時的作業檢查,階段考試時必須認真做好記錄,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些知識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沒有學好的是哪些學生,輔導時力求做到有針對性。如果是少數學生可以進行單獨輔導,如果是多數學生可在一定范圍內集中輔導,不能因為輔導而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給其他學生造成時間上的浪費。
2 輔導安排的時間性教學過程具有非常明顯的時間要求,所以給學生輔導也必須及時,不能拖得太久,因為時間太久學生積累困難就越多,而學生已有的知識可能部分忘記了,這樣再安排時間給學生輔導難度將會加大,學生也會因此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降低,輔導的效果也不佳。這樣很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從而產生新的“差生”。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及時制定補救措施,展開有正對性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