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4: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讀論語心得體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同時讓我們領略到有這樣一種智慧,那就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對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們遭遇不得意之時,我們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生活呢?兩千多年前的論語對于我們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能有什么啟示呢? 書中令我印象較深的是《于丹〈論語〉心得之二——心靈之道》?!懊總€人一生中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墩撜Z》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币馑际钦f:“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要“失言”,也不好。所以這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做一個別人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有個敞亮的心懷。
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后天的過失;同時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飽滿、充盈,讓自己有一種大歡欣,讓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自己的每天進行著新鮮的輪回,并且把這些新鮮的養分疏導給他人。于丹教授同時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這些事實的態度。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人在社會上,要使自己做過的事都經得起推敲,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人們對你的看法,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對自己嚴格一點,對別人寬容一點?!?/p>
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同時讓我們領略到有這樣一種智慧,那就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對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 于丹教授在書中提到“我們見到一些老師聲色俱厲,經常指責他的學生不該如何,如何。那是這個老師沒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師會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系講透?!逼鋵嵪胂胍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孩子有個別差異,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學生也是孔子這位千古圣人的缺憾,面對這些情況,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發展孩子的個性特長,對發展慢的孩子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待,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于丹說,“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笨鬃又v求的是“恕”,是心靈上的一種平和。這一講給我心靈上極大的震撼,它像一劑良藥,清涼,讓我有一種直澈心肺的感覺,它告訴我應該如何去生活,如何對待自己。我知道了生活的方向之后才能給孩子們指引方向
,才能幫助他們成人、成材。
關鍵詞:《論語》;中西差異;宗教性;社會性;道德建構
時下一直盛行著一種觀念,中國人如今普遍缺乏信仰,導致全民的浮躁性,無畏無懼。強調《論語》對現代人空虛的精神生活的一些補益與啟發,以呼吁人們重拾對傳統經典的熱愛和尊重,不僅僅停留在一種商業性的“國學熱捧”,從而增強我們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提高民族的文化軟實力,應對國際舞臺上紛繁復雜的競爭較量。
一、儒學的巨大包容性。中國的儒家思想雖在漢朝時被漢武帝尊為至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往往是“外儒內法”或“儒道互補”,甚至“儒釋道”三位一體的文化合流。這與儒學自身具有極大的包容性相關。反觀西方宗教,例如基督教,上帝就嚴禁他的信徒陽奉陰違,必須是全心全意地虔誠,才能受到主的庇佑,背叛上帝和異教徒的下場一樣凄慘。但是儒學不但能兼采眾長,隨著時代的發展得到不斷的更新和發展,同時也并不排斥宗教,甚至融入宗教的成分,也正因此,儒學才能在中國千年文化中一直占據主流地位,它不僅僅如黑格爾所說是“警世格言”,“處世哲學”,更是一種理性探索。中國的知識分子數千年來沒有宗教份子的偏執和迷狂,卻是“唯理是從”,能夠博采眾長,接受各家學說,納為己用,所謂“海南百川,有容乃大”,這是儒學這種寬容性,能使它在如今成為建構社會公德的一種重要資源,注重個體的自由發展,允許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這也將助我們的儒家思想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二、《論語》的人情味?!墩撜Z》中的孔子從來不是在廟堂上正襟危坐、完美無瑕的神,而是會因為子路不高興就認真地說“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會在江水之畔惆悵地哀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缺點,有脾氣,有任性,深具人格魅力。這也正是他可愛的地方,雖然他有時會狠罵學生“朽木不可雕也,糞土志強不可圬也。”甚至詛咒子路“不得善終”,但其實他是一個活潑又喜歡開小玩笑的性情中人。而且孔子也一直特別重視人性情感的培養,由情入理,不是泛濫的個人情感,主觀臆想,也不是冰冷的理性判斷,而是“情理交融”,重視人際關系的情感交流,重視人倫的社會關系,但其中又蘊含著理性的積淀,有底線,有原則,有條件。如“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奔词故堑搅斯畔≈?,歷經世事而虛懷若谷,凡事看開,由心所欲,但仍需不逾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墩撜Z》不是《理想國》,孔子也不是柏拉圖,沒有虛無飄渺的空中樓閣,而是要求僅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直接的現實作用,所謂“以實事程實功”。而且《論語》通俗易懂,從不賣弄玄妙艱澀的文字游戲,或是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與大眾生活和社會現實息息相關,所以古代知識分子大多把《論語》當做案頭小書作為休憩閑暇的“心靈雞湯”,后代朱熹等人的“四書五經”反倒把原來活潑可愛的孔夫子變作一個迂腐陳舊、不茍言笑的刻板圣人。我們在《論語》中品味著人生的智慧,感受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
三、強調“人治”。論語中有很多篇都涉及勸服君主實行仁政的教導“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希望通過選賢任能,唯才是舉來達到政通民和。后又有孟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孰不知沒有制度的保障,再清廉的官吏也很難做到“眾人皆醉唯我獨醒”。所以比起西方的民主和自由的政治觀念,儒家的過于理想化不夠現實,百姓只有期待明君、賢臣的出現,才能伸張正義,天下為公,這種消極的等待使國民性受到幾千年的壓抑,所以才產生了所謂中國的“順民”,魯迅先生批判的“奴性”,出現高度集中的封建專制制度。即使是孟子的“民貴君輕”說也只是強調為人君者要for the people, 而不是像西方文明主張的government of the people.因為儒家思想的預設是“人性本善”,樂觀地相信人性是好的,政府也是好的,由道德修養,禮儀教化可以讓整個社會臻于郅治。只能說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一種理想化的社會圖景,,暗中有其現實的政治目的,但本質上還是蘊涵著對人的終極關懷。
四、“人文主義”思想。需要注意的是儒家思想雖然以“人文主義”為核心,但并不同于西方文藝復興時提倡的“人文主義”,儒家思想注重道德性的教化,由內心的道德責任感上升至政治思想觀,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西方則是強調個人主義,重視人本身的價值和欲望,從而發展出“人道主義”、“英雄主義”。而且西方事實上是以機械理性為主導,提倡民主和科學,儒家則更多的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實用理性,經驗積累。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義者的態度,與宗教的神秘玄學也完全不同,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藝術的力量,相信禮教的力量,相信文化歷史的傳統,相信國家間的規范準則,相信人與人之間高度的道德標準。可如今物欲橫流,人們更多地關注外面的世界,卻荒蕪了心靈之園,這越來越偏離孔子的訓誡,人亦步亦趨地陷入周而復始的被動工作中,與曾經的理想越來越遠,無法超越現世的精神困境,不能不說是現代人的悲哀。
五、結語。分享《論語》的心得體會,比較東西方的思想差異,為了站在不同的角度、視點,客觀地看待文明的發展軌道,從而幫助我們看清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向,也為了更多的人能回歸我們的傳統經典,不僅向外,更由內探尋建構主流價值觀、社會公德的智慧資源。
參考文獻:
[1] 李澤厚《論語今讀》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7-3
[2] 于丹《 心得》中華書局2006-11
細讀,是一種很好的閱讀和研究方法。老派讀書人一般都有這樣的基本功:一字一句地讀去,涵泳深味,直讀得月明星稀、水落石出。特別是清代的一些讀書人更是這樣,如段玉裁把薄薄一冊《說文解字》讀得如癡如醉,“鍵戶不問世事者三十余年”,竟然讀出了“蓋千七百年無此作”、字數多達數百萬的《說文解字注》,堪稱細讀的榜樣。20世紀在英美興起的至今影響不衰的新批評文學研究同樣提倡文本細讀,認為閱讀是一種“細致的詮釋”,是對作品作詳盡分析和解釋的批評方式,首先要了解詞義,其次要理解語境,再次是把握修辭特點——真正的讀書,當采取如此方法。
用這種方法讀我國的經典著作最為適宜,因為經典著作大都字數不多,但是包含的內容卻極其豐富,用言簡意賅來形容非常恰當。然而,要把這三部經典著作徹底讀明白,那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相當刻苦的努力才見端倪的,否則,只能望洋興嘆而已。
漢代以后,孔子開創的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我國古典社會約束和規范人的準則,它確立了各種層級和次序來維持人類社會的正常運行,是一門很實用的政治哲學,大到國家治理,小到家庭建設,一方面可以經略世界,另一方面可以平衡人際關系,當然,也可以陶冶人格、修養道德;而老子的道家學說則比較超脫,研究的是自然與人如何和諧相處的關系,人要適應自然,不能違背自然發展規律,更不能把人力強加于自然之上,人和自然率性而行,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易》卻提出了人與自然世界是如何前進以及如何科學前進的問題,指出了如何認識人、如何認識自然世界以及人與自然世界之間的演變路徑。
在我看來,這三部書揭開了世界上一切文明的本質,只不過選取了各自不同的闡釋對象和闡釋角度而已——這三部書實質是一部書,一部分為三個章節的書,這部書能夠“經天緯地”,是人類社會歷史文化經典中的經典,它們原初地昭示了天地大道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但這三部書是如何產生的?直到今天,這仍然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
《論語》是在孔子去世后,孔子的學生們一起回憶老師不同時期、不同地點、針對不同問題的教誨,然后一條條記錄下來,收集而成的一部書。孔子這些包含歷史、文化、哲學、教育、倫理、音樂等內容的至理名言隱含著他系統的政治理想和學術思想。這也證明了孔子是“述而不作”的學者。
老子相反,估計他也應該有一大批信仰自己學說的學生,但沒有見到老子的學生整理出老子語錄。老子西行至函谷關時,受了別人的催促,才跑到樓觀臺平心靜氣地寫出了《道德經》。雖然這部偉大的專著篇幅不長,卻成為世界哲學和文化的經典??磥恚献邮羌仁鲇肿鞯?,“述”的湮滅了,而“作”的流傳下來了。
《易》成書的年代應該很早,沒有見過老子讀《易》的記載,而孔子是確鑿讀過《易》的,“韋編三絕”就是講孔子讀《易》的故事。但是我想,老子肯定是讀過《易》的,他不但讀了,而且還研究得很精深,精深到能出神入化地運用《易》。在他的《道德經》里面,就包含著“事物問互相轉化、互相依賴”的《易》的思想。老子極其聰明,是智慧絕頂的人物。不過,和孔子一樣,至今也不知曉他的學說師承何人。有人說《道德經》是玄學,依我看,確實是這樣,不只其內容玄妙,難求真正的解答,就是文本之外也都似一片迷霧,不可盡知。
孔子開創的儒家學說后經孟子、荀子等人的繼承與弘揚,流傳悠遠,至今不絕。老子的直接繼承人是莊子。莊子先認真梳理老子的思想觀點,然后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進行理論闡釋,這些文章輯為《莊子》。莊子才思敏捷,視野寬闊,文辭優美,想象瑰麗。如果說,孔子的儒家學說是約束人行為的規范,那么,老子的道家學說則是提倡人性的適意。于是,前者便以人世的態度對待人生,后者以出世的態度對待人生。
出世與人世是古代讀書人的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從實際情況來看,純粹出世和純粹人世的人很少,大多是依據時勢來取舍出世與人世,所以,這就容易產生個人心靈的矛盾和痛苦。其排解的方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傾情詩文書畫,一種是浪跡山水荒野,也有兩者兼而有之。雖然中國文化在不斷補充新的內容,但其思想主脈,是不會脫離《論語》及《道德經》的藩籬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感 閱讀
一、我國小學語文中的語感和閱讀教學現狀
我國語感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潛心涵泳、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會詞語、疏通文脈、把握作品的語言藝術,通過內化、吸收、存儲,形成語感。語感教學主要運用美讀感染法、比較揣摩法、語境創設法、切己體察法等方法,教師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語言內容及形式的美,在比較中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在特定的言語情境中“參與”言語活動,在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中體察語一言的意蘊,培養學生的語感。我國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教師重視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要求重視朗讀和默讀。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師組織、啟發,引學學生感受課文的語占,把文質兼美的課文語言轉化為學生的內部言語,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小學語文語感培養和閱讀活動雙向互動關系分析
語感的培養是主體由自發到自覺再到自動的長期的建構過程。語感培養是教師通過組織各種言語活動使學生形成敏銳、深刻,個性化的言語感悟的實踐活動。在小學語文語感培養中,教師常用的言語活動包括朗讀,表演,演講,辯論等。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不僅可視,還瑯瑯上口。朗讀,不但能使學生讀懂語言表面意義而且還能實現視覺語感向動覺語感及聽覺語感的轉化。朗讀是有聲閱讀的一種形式。學生擁有良好的語感有助于其理解作品潛在的語氣語調的變化,體會語體風格,形成語流意識。默讀是無聲閱讀的一種形式。學生通過默讀感受漢語言的豐富和優美,進一步把握文章的卜旨和文章的倉作規律,還可以為其下一步的習作打一下良好的基礎??梢?,小學語文語感培養有利于閱讀活動中朗讀和默讀效能的發揮。我們知道,在閱讀活動中,做讀書筆記顯得很重要。讀書筆記有摘錄式、提要式和心得式等幾種。摘錄式是把課內外重點詞句、精彩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錄下來,這種方式適合中年級小學生使用以利其積累資料和提高語言審美能力;提要式是在讀懂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小結文章,把有關內容按一定順序寫下來;心得式是在讀完書之后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這兩者適合高年級小學生使用以提高其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做讀書筆記的過程中不斷豐富知識,增強自身的語感。在閱讀活動中,往往擁有良好語感的學生可以調動過去已有知識和經驗,在聯想和想象的參與下,產生新的感受和理解,最終將書面語言作為一個整體內化到自我言語結構中??梢?,閱讀活動能促進小學語文語感培養效能的轉化。我們認為,小學語文語感培養有利于閱讀活動中朗讀和默讀效能的發揮,而閱讀活動也能促進小學語文語感培養效能的轉化,兩者存在著一定的互動關系。
三、語感培養和閱讀活動雙向互動辯證關系
語感培養與閱讀活動雙向互動辯證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語感培養與閱讀活動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
我們從哲學角度看,矛后的普遍性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時時有矛盾,處處有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二是指同類事物往往有一些相同的性質,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也有兩種含義:一是指不同事物之間的矛盾;二是指同一事物中矛后的各個方面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各自的特點,即個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理論告訴我們要從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導下去研究特殊性,這個過程即是由個別到一般,由個性到共性的過程,又是由一般到個別,由共性到個性的過程。就語感培養與閱讀活動而言,閱讀者在閱讀活動時,如果擁有良好的語感就可以迅速將書面語占內化到自身言語結構之中。這正是矛盾統一,互為表里的具體表現。
第二,語感培養與閱讀活動具有現象與本質辯證關系。我們從哲學角度看,現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變的、豐富多彩的;本質是事物的內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對穩定的、比較深刻、單純的?,F象是可以直接認識的,本質則只能間接地被認識?,F象與本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正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轉化的客觀基礎。在這里,本質變現象也可以理解成本質表現為現象。就語感培養與閱讀活動而言,學生如果擁有良好的語感有助于提高其閱讀效率,而有效地閱讀又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進一步促進其良好語感的形成。這正是互為表里,相互轉化的具體表現。
四、結束語
對小學語文閱讀與語感的雙向互動關系進行研究是一個嶄新的嘗試。如上所述,語感影響閱讀速度與水平,制約對言語的理解與表達水平。閱讀是語感的運用和體現。語感是進一步閱讀的推動力。良好的語感可以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而豐富的閱讀經驗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感,兩者存在雙向互動的辯證關系。我們提出促進語感與閱讀雙向互動的相關對策與建議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強化,廣泛閱讀—語感深化,對比閱讀—語感敏化,閱讀匯報—語感美化,閱讀評價”是語感促進閱讀的可用模式。與之相對應的課型有低年級的讀物介紹課,中年級的閱讀欣賞課,高年級的閱讀匯報課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期待,調動語感—閱讀感悟,培育語感—閱讀拓展,豐富語感”是閱讀提高語感的適用模式。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環節有:情境激趣,導入閱讀;讀通全文,整體閱讀;讀寫結合,個性閱讀;自主感知,拓展閱讀。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與閱讀雙向互動的評價應重視形成性評價,提倡教師采用評語式描述、資料式記錄等方式來收集互動過程和結果方面的資料。故事激趣、表演再現、朗讀賞析,課堂辯論等組織形式,幻燈播放、實物投影、網頁瀏覽等現代教學手段,文化氛圍和人際關系對促進語感與閱讀雙向互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力.簡論語感及語感教學[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5(11):22-23
一部《論語》筑師魂
黃婭玲
少讀《論語》,只是浮光掠影,停留于對詞句的理解;而立之年,走上教育崗位數載的我,重讀《論語》,發現一代教育大師孔子的為師藝術令人景仰。尤其在細讀《先進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一節時,孔子和四位弟子“言志”的場景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一位教育大師的形象躍然紙上,而大師的為師之智更是令人欽敬。
“侍坐”即學生陪老師坐著,而不是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師生溝通創設了一個輕松的氛圍。“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讓學生打消年齡的顧慮,能在老師面前暢所欲言?!熬觿t曰:‘不吾知也!’”看來老師對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得很全面,知道他們的想法,更知道他們都想表達自己的志向?!叭缁蛑獱枺瑒t何以哉?”用激將法鼓勵他們把心里話說出來。試想,在這樣一位如知己般的師長面前,學生難道不愿意打開自己的心扉嗎?師道尊嚴讓我們的老師習慣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而我們的孔夫子卻是如此的親切和藹,走進了學生的內心世界。
“夫子哂之”,這個“哂”字,讓我們感受到了夫子慈父般的寬厚。“爾何如?”“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闭Z言簡潔,問題直接明了,不像我們有些老師,有時為了賣弄,故意將簡單的問題問得學生云里霧里。當曾皙有所顧慮時,夫子鼓勵他,沒有關系,盡管說。而且在談話時,曾皙一直在鼓瑟,若在現在,他早就被罰站了,哪還有他說話的份??煞蜃臃堑恢浦顾?,還一再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老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說話的權力。反觀我們的課堂,很多時候就是老師的“一言堂”,老師一個人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臺下睡眼朦朧,因為他們感受不到參與的快樂,沒有表達自己意見和看法的機會,即便是有,老師也只喜歡聽和自己的預設相同的聲音。這樣的老師,真得跟夫子多多學習。
學生在發言的時候,夫子并沒有一一進行點評,只在曾皙說完后說了一句:“吾與點也!”這樣不帶任何感彩的點評,不會給其他學生帶來壓力。而現在有些老師,為評價而評價,評價空洞而毫無價值。還有些老師喜歡用自己的態度左右學生的意見,扼殺學生的獨特思維,讓學生成為自己的“應聲筒”和跟屁蟲。夫子在和曾皙的單獨交流中,一句“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就表達了對每一個學生的肯定。在肯定學生志向的同時,也中肯地指出他們各自的不足,說明夫子對學生的了解,也可見他對學生的尊重,力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卻說,一部《論語》筑師魂。它是一部精深的教育學著作,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去精讀、去細思、去感悟,從而傳承夫子的教育思想,學習夫子的為師之道。
(作者單位:漢壽縣龍陽鎮東正街小學)
感受《論語》的溫度
何 卿
雖是假期,我仍像螞蟻一樣辛苦地忙碌著。天氣很熱,但慶幸的是能跟隨李統興編輯的步伐穿越《論語》看教育,涵詠佳句,煉教育之精華。于丹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痹诳鬃訕闼氐恼Z言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給每個學生的溫度;在與大師精粹語言神交之時,我諦聽他的教誨,感受他的心音,搜尋他的教育智慧。然而純善的教育公益——春暉學院,同樣也給我們每個年輕教師帶來了觸動靈魂的溫度。
孔子最早提出了啟發式教學思想,他強調“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今天這種教學思想仍富有現實意義。顏淵喟然嘆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边@種使學生竭力鉆研,欲罷不能的情狀,正是孔子善于一步步啟發和引導的寫照。因而我們不應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而忽略了學生的知識性,要注意選用恰當的鑰匙,不斷啟發學生思考,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無欲利,無見小利”,教育是講藝術的,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只教給學生應試技巧,要把眼光放高遠,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著想。
孔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庇纱丝梢?,孔子不滿意終日不違的、不提相反意見的學生。他欣賞的是像顏回一樣——聞一知十的學生,重視的是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磥?,以后在課堂上應多提供給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間,要擰緊他們思維的發條,通過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等方式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孔子對自己的學生很了解,他注重因材施教,他觀察學生的方法,因著學生性格而區別對待。他說:“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痹诖嘶A上,他對每位學生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之,故退之”。今天,科技飛速發展,電腦、電視、手機令人眼花繚亂,我們更應該走進每位學生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認知水平、秉性脾氣、愛好興趣,以此而因材施教。自古教學有法無定法,孔子深信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教學方法單一化無法適應個性迥異的學生。在教學中去了解學生的個性,又通過對學生個性的了解反作用于教學,如此,教學工作必將在良性循環下處于“彬彬然”。
世界的冷暖取決于人心的溫度!“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币字刑煺J為沒有色彩的顏色是灰色,因為它是最具普適性的色彩,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放眼當今,我們的世界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只有配上思想的高貴純粹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疑嵘肺?!平江的七月,春暉援教,一個個執著于教育的志愿者,承載著一個個五彩的夢想,用自己的行動為全省的小學教師送來了為人師、為人友的溫暖。主題卻是單純的——教育公益,單純到沒有色彩,沒有距離,沒有性別,只有溫度!我堅信,心懷春暉,人生四季如春!(作者單位:平江縣鐘洞學區)
《論語》的“心境之美”
1. 德育平臺――培植快樂教育的沃土
(1)構建“快樂書香班級”文化
圖書角、閱報欄、信息欄、作品欄、書香味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師生溫暖的家,讓每一個師生能在清晨醒來時,對即將開始的一天的班級生活充滿著期待和向往,讓每一個師生結束一天的活動回家時,能對班級充滿了無限的留戀和不舍。通過創建快樂書香班級,激活師生潛能,構建快樂書香班級文化,尊重、滿足、善待、成全每一個生命。 (2)推行快樂閱讀的生活方式
倡導“朝吟、午讀、夕悟、讀書會”階梯閱讀。以階梯閱讀為依托,倡導一種回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要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形成學校階梯閱讀系列校本課程,讓學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使其獲得成功的智力,高尚的德性,豐富的情感。
朝吟,讓經典喚醒生命的黎明。將學校德育主題、班級活動有機結合,進行主題性朝吟課程《書潤童年》的開發與研究,整理出優秀且適合不同年級的早誦內容,使早誦內容課程化、系列化、規范化。師生在優美的音樂中開始誦讀,喚醒了沉睡了一夜的心靈,喚醒了一個個美好的早晨。朝吟內容為《弟子規》、《千字文》、《論語》等國學經典,或童謠、兒歌、兒童詩、古典詩詞等。
午讀,讓最美的書浸潤最美的童年。每天下午第一節前20分鐘的午讀時間,全校師生在優美的輕音樂中靜靜地閱讀。編訂學生小學階段百篇優秀閱讀書目,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不同年級向學生推薦共讀書目和自讀書目。
夕悟,品味生命成長。每天下午放學前20分鐘為夕悟時間。低年級每周一次讀寫繪本。中、高年級學生每周一次隨筆、日記。不同學段創造出合適的夕悟方式,賦予他們詩意童化的名字,形成特色,創出品牌。
開好“班級讀書會”。學校要組織各班每月舉辦一次“班級讀書會”,組織學生展示匯報自己近期的閱讀收獲。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2. 課堂平臺――優化快樂教育的陣營
近年來,我校積極探索“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倡導以學生自主學習、師生雙向互動的高效課堂。倡導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讓老師從講臺之上走到學生之中,從演員變成導演,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自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充滿生命與活力。我校的快樂課堂是“三樂課堂”,充分體現了師生關系的和諧之樂,教師的善教之樂,學生的善學之樂。我校的快樂課堂是“三聲”交匯的課堂,即有掌聲、笑聲、質疑聲的課堂。學生臉上有笑容、心里有陽光,獲取知識的過程很愉快,接受知識自然輕松。質疑聲,讓學生學會“問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3. 課程平臺――拓展快樂教育的內涵
(1)快樂體育課程
①創建傳統特色體育項目。我校以打造和諧校園為動力,大力弘揚優良傳統,積極創建廣州市體育(毽球、籃球、田徑)傳統特色學校,體育教學在提升我校辦學品味和水平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鞓敷w育課是快樂體育的主陣地。
②活躍快樂的體育大課間。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健康第一”的要求,為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而進行的活動。我校以“讓運動成為習慣,讓生命更加精彩”為出發點,本著“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快樂體育理念,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形成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潮。學校的快樂大課間,師生齊參與,形式活潑多樣,趣味盎然。
③開設快樂的體育俱樂部。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競技訓練水平,同時使學生的課外、校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沙墟一小成立了快樂體育俱樂部,開設足球、毽球、籃球、田徑等項目,不僅滿足了不同孩子發展的需要,更為孩子個性特長的培養另辟了一片沃土。
關鍵詞:《語文課程標準》 課外閱讀 初中學生 養成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課外的閱讀量,初中階段不少255萬字”,這樣看來,初中學生每學期應該閱讀不少于43萬字,每個月不少于8.5萬字,每周不少于2萬字,每天3千字。這一要求為初中學生課外閱讀定下來硬性指標,也為中學語文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閱讀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課堂教學中,你會發現他們的閱讀量非常匱乏。這也給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課題:如何指導初中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課外閱讀?筆者經過多年研究實踐,對指導初中學生課外閱讀有一些心得體會,以期給中學語文教育者以借鑒和啟發。
一.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養成教育離不開興趣激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課外閱讀首先是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對學生而言,有了閱讀興趣,才會努力尋找閱讀機會,得到閱讀滿足。因為初中學生感性思維比較強烈,語文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講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以吸引學生,告訴他們這些故事就在課外書中,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注重課內外結合。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可以介紹他的其他經典散文作品,如《背影》,還有和當下流行歌同名的《荷塘月色》,讓學生主動閱讀;介紹老舍時,可以講他很遺憾沒有得到諾貝爾文學獎,進而說到他的文學創作中有名的《駱駝祥子》,選擇有趣的情節激發他們閱讀興趣;在講《論語》十二章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有關學習和道德修養的成語大比拼,告訴他們《論語》里聚集了大量的這方面的成語,讓大家下去尋找搜集,達到閱讀論語的目地。只要老師心中想著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多介紹多拓展,相信學生會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朝著你預設的方向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在激發閱讀趣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培養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建立閱讀的信心與興趣,讓閱讀真正成為他們的精神活動,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真正地成為閱讀的主人。
二.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養成教育離不開優越閱讀條件的創設
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養成離不開優越的閱讀條件的創設。語文教育工作者在閱讀教育過程中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利用各種機會,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交流。
首先,教師要詳細了解《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初中學生所推薦的課外讀物,搜集調研各個學校的經驗豐富的老師所推薦的書目,進行了整理分類,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推薦、指導。譬如,針對閱讀能力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可指導他們選讀篇幅較短、內容連貫、內涵適當的作品,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湯姆.索婭歷險記》《羊脂球》等作品;而對那些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推薦推薦他們閱讀篇幅較長、歷史背景復雜、內涵豐富、隱含哲理、手法新穎獨特的讀物,如《寂靜的頓河》《白鹿原》《家》《春》《秋》《邊城》《雷雨》《人間喜劇》《哈姆雷特》《百年孤獨》等,這些讀物即有思想深度,又有藝術特色,即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促進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
其次,還可以利用班級文化建設推廣閱讀養成教育,比如建立班級讀書角。調動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拿到班里與同學分享,讓語文課代表擔任班級圖書管理員,列舉好書目,還經常鼓勵學生少吃一點零食多攢一些零用錢,買一些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閱讀,以彌補讀書角書源不足問題。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養成教育當然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開家長會或家訪的機會,向家長宣傳學生課外閱讀的好處和重要性,并指導家長科學購買圖書,指導他們多購買諸如文學、自然科學、歷史等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圖書,不要只局限于作文書。
三.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養成教育離不開科學有效的指導方法
經過多年的讀書角活動開展,筆者發現很多班級的讀書角建立后,學生的確對讀書感興趣了,但他們在書的選擇上和讀書時間的安排上卻走向了誤區。學生并沒有按《課程標準》要求或老師推薦的書目買書,而是常常會把自己擁有的只要不是課本的書都帶來,漫畫、港臺雜志、言情小說、科幻小說、恐怖小說等等成為了很多班級讀書角的常見書目,從而導致了課外讀物內容的混亂,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學生的思維。這就需要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科學有效地引導,必要時可以采取措施,以糾正片里的方向。
書目的問題解決后就是要知道學生如何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他們的課外閱讀才能真正的收到實效。如果只是走馬觀花,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因為,學生在閱讀方法上很容易走入誤區,他們會一味的講數量不講質量,一天就看完一本書,有的同學連下課時間也不放過,那種讀書的熱情值得肯定,但往往會是事與愿違,反而會收不到成效。那么如何利用時間閱讀呢?可以要求要求他們利用課外時間,如周末放假時間,這樣也利于寫讀書筆記。至于如何閱讀,可以指導學生把語文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具體來講,一般的課外讀物,學生可以通過泛讀、略讀、快速瀏覽,以達到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增長知識的目的。短而精的書,要多讀幾遍,有助于擴大知識面的書,要多讀若干遍,以增加知識積累;篇幅比較長,或者內容復雜的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寫閱讀提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要求學生在讀完整本書后,以周記的形勢寫出讀書筆記或讀后感,把自己讀書受到的教育和啟發,產生的感想和見解,整理出來,這樣還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四.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養成教育可以嘗試建立定期檢查制度
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學生課外閱讀的目的,在實施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兩周或三周作一次檢查,而不是放任自流。在每次語文課前可以嘗試用三分鐘時間讓學生交流閱讀的課外書籍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具體分享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讓學生體驗到到閱讀帶來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愿望。還可以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故事會,如:神話故事會、名人故事會、寓言故事會等,讓學生展現閱讀成果,并且評獎獎勵,維持學生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