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4: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實訓自我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生;會計;實踐;意識
一、 加強高職院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化意識培養的意義
職業化意識是人在職業問題上的心理活動,是自我意識在職業選擇領域的表現,在職業定向與選擇過程中對自己現狀的認識以及對未來職業的愿望和期望。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執業態度和擇業方式。尤其是對實踐性很強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加強學生職業化意識的培養,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完成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有重要的意義。它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有效舉措;是實現高職生自我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職院會計專業學生非職業化素質現狀及成因
從以往的頂崗實習指導工作中發現,不到一個月的時間,40%以上的同學調換了工作單位,有20%的同學在三個月的時間就換了至少兩次。其他沒調換實習單位的同學有30%心不在焉,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太適合,或者和專業不對口,有調換的意向。學生的穩定率很差。從調查走訪過程中了解到,調換了工作單位的學生認為:在實習單位里學不到東西;沒有辦法進入財務部門進行實習鍛煉,即使進入了也沒有人給予指導;找不到事情可做;無法融入公司的氛圍當中;其次就是與專業對口度很小。學生認為學會計做的卻是收銀或是倉管跟單員甚至是其他行政崗位,與專業一點都不對口,而實習單位方給出的意見是:學生動手能力很差,積極性不高;責任心很差,大多都表現出眼高手低的狀態;公司對于重要的工作崗位都不敢放手給學生做。且工作習慣不好,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浮躁等狀態。
針對以上狀況,我總結了以下幾個造成學生職業化意識缺失的成因:
第一,學校師資隊伍欠缺,特別是真正有“雙師”型資格的老師,這里說的雙師型不等于雙師證。所以師資隊伍的構成造成了學生只能片面的學點書本上的知識。對企業的實際操作卻知知甚少,所以當學生去到企業一遇到問題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了。更談不上與專業掛鉤的一些職業化意識的培養了。第二,學校讓學生實訓更多流于形式,會計專業的學生就只滿足于會寫幾筆分錄、會登登賬本、會裝訂憑證。更多系統的完整的實訓還是不夠。所以學生去到企業后就不知道要怎樣將自己的業務與其他崗位或部門對接。一旦學生去到實習單位,大多企業安排的任務就是讓學生裝訂憑證、整理單據這樣一些基礎的工作,所以學生就表現出不耐煩、浮躁的情緒。在工作中表現出極其的不耐煩從而造成簡單的工作卻效率低下。缺乏平和而職業化的心態是關鍵。第三,職業目標不清,沒有工作動力。由于傳統的被動式的接受學習以及應試教育的成因。使得好多高職生職業化意識淡薄甚至幾乎為零。模糊的心態以及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極大地阻礙了他們職業素養意識的養成。進而導致了許多學生在畢業前,不知道自己的職業方向是什么,自己的職業興趣及價值取向,不知企業行情的情況下,就盲目擇業就業,從而導致不到一個月就辭職,再重新擇業就業,不斷的往復循環。
二、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化意識培養的途徑
針對以上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意識現狀及成因分析,我們應該采取多種途徑去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化意識。
1.要發揮學生對專業的自主選擇性。在剛進入校門的大一新生,他的專業選擇多數是由父母或親朋好友決定的。但實際上在讀了半個或一個學期后,有一部分同學對自己專業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惡感。但又不能隨意換專業,所以采取放任之的態度。這部分學生會在群體里面產生一些負面效應。因此,對于大一的新生,學校應充分給學生專業的自主選擇權,在剛進入校門的第一個月,學校應提供不同專業的講座、報告或宣講,讓學生對專業有感性的認識,讓學生自己走出去進行社會調查,對公司的崗位設置需具備的專業素質有大體的了解。經過一個月的調查認識后,在自主選擇專業。這是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感及職業興趣首先應具備的條件。也是學生職業化意識建立的第一步。
2.逐步建立以企業專家為主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以企業專家為主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讓老師充分起好模仿帶頭作用。給學生以真實與正確的引導。所以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崗位應用能力是所有高職院校目前面臨的一大主要問題。雙師型不等于雙師證。由于我國目前在會計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定上采取以考為主的方式,考取證的大多是考試型專業人才,而并非技術應用型的專業人才。因此,必須在明確雙師型教師標準的前提下,廣泛吸收企業會計崗位專業人員參與職業教育活動,同時通過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使企業能定期接納專業教師的專業實踐,并接受來自校方提供的專業技術咨詢及專業人員培訓服務,實現合作雙贏。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企業專家為主體的真正意義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從而實現師資隊伍的職業化。
3.完善職業課程體系改革。由課堂學習轉向實訓室學習,學校除了技能型的理論知識培養外。還需在綜合實訓的教學過程當中,真正以一名職業人的身份去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而不僅僅只是一些分段或獨立的技能的實訓。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在對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綜合實訓的時候應分組構成一個公司的財務部門,對組內的成員進行會計分崗實訓,按內控制度和不相容崗位分離的原則,設置財務負責人、財務主管、會計、出納、審計、稅務申報等崗位,共同去完成一項實訓任務。并再下一個實訓環節中進行崗位輪換。讓每一位同學都能親自感受各崗位應具備的職業素質及各崗位應怎樣協作配合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務。由課堂學習轉向實訓室學習。讓學生能在處理好專業崗位的工作外,還能配合處理企業與政府部門、中介機構、投資人、債權人、業務關聯單位等方方面面的經濟關系。因此,學生不僅要在企業內的會計機構內部以及與會計相關的各部門輪崗實訓,還要在企業外的相關單位或部門參與實訓,從而實現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的職業化。讓學生從學校學習中就真正感受到自己現在是一個職業人。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化意識的培養,需要學生自身及學校共同努力來完成。讓同學在一開始進入學校大門的第一天起,就逐漸培養學生的職業化意識,只有意識上去了,行動才會跟上,只有學生的職業化意識提高了,學生在大三學年安排頂崗實習的時候,才會積極主動的接受,勇敢的走出校園,去社會上學習與歷練。為今后真正走出校園做好充分而扎實的準備。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調查
近年來,高職教育發展很快,招生規模已占高等教育的50%左右。高職會計專業因其前期投入較低和總體效益較高而受到各高職院校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1/2以上的高職院校都開設有會計專業。
由于會計專業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已較成熟,所以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設時采用本科的“壓縮餅干”形式,沒有根據高職會計就業的崗位層次來重新進行有效的整合。所以到學生就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顯示出來了,學生在理論上比不過本科學生,在技能上比不過中職的學生,就業難度自然較大。
近幾年,高職會計專業一般將培養的人才定位在面向工商企業、商貿機構,培養具有必備的財務會計基礎理論和扎實的專業技能,能從事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經濟決策,能熟練地操作和應用會計電算化軟件,能從事網上財會活動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
以上表述中,“必備”到底是多少?“扎實”又到底指何種程度?這兩個問題非常關鍵,需要從市場的調查中尋找答案。
調查方式和調查表的設計
我們組織了會計專業建設委員會的主要成員以及會計專業教師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討論,決定分成幾個方面來進行調查:
對畢業生的回訪和調查我們設計了一個比較詳盡的調查表寄給已畢業的學生,并打電話給畢業生要求他們如實填寫并寄回。同時我們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回訪,主要是以從事的行業來劃分,在每個行業都選擇部分畢業生來進行回訪。
對企業的調查對企業的調查我們分成兩種方式,即主動走訪和寄發調查表兩種類型。主動走訪也是按照行業和企業規模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來進行,事先要進行充分的準備。通過海量寄發調查表的方式,請企業里的財務人員填寫調查表,并在寄去的信封里放好信封和郵票,便于企業寄回調查表。要求實習的學生帶去調查表對所在實習單位進行調查,詳細填寫并寄回調查表。
走訪兄弟院校調查會計專業辦學現狀走訪兄弟院校調查會計專業辦學現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每個學校的培養方案都有其客觀必然性,都有可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們計劃走訪省內或省外在會計辦學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職學校,通過比較,將別人的優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利用。
走訪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要為各種各樣的企業服務,對企業里財務人員的專業要求比較了解,事務所的審計人員本身也是會計專業技術人員,所以用走訪的方式比較合適。
會計專業培養方向調查的內容及分析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共收回調查表227份。收回的答卷涉及工業、商業、建筑業、運輸業、金融業等行業,單位性質包括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民營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等各種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各類經濟成分。
現將主要調查數據及分項統計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畢業生去向及工作的企業情況”的調查根據此次調查顯示,占40%畢業生在工業企業從事會計工作,占30%畢業生在商品流通企業從事會計工作,占20%畢業生在其他企業或單位里從事會計工作,占10%畢業生在企業里從事其他與會計相近的工作。這說明畢業生畢業后大部分到工業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從事會計或與會計相近的工作。在所有企業中涉及外貿業務的占60%,這說明外貿業務在企業中占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企業資產規模在500萬以下的占80%,企業資產規模在500~1000萬的占13%,企業資產規模在1000萬~3000萬的占5%、企業資產規模在3000萬以上的占2%。這說明畢業生大多在畢業后到中小企業就業。在所有企業里,會計人員數量達到3人以上的占80%左右。這說明在當前社會經濟形勢下,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巨大的。
“財會人員學歷層次”的調查表1顯示:67.8%的單位對財會人員要求??莆膽{,13.7%的單位對財會人員要求本科文憑,16.7%的單位對財會人員要求中專文憑。這說明一般企業對財會人員學歷要求以??茷橹?。??茖哟蔚呢敃藛T既有較扎實的財會技能,又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對企業具有較高的忠誠度,所以受到中小企業的歡迎。
“會計人員的崗位設置”的調查由2表可知:設置了主辦會計和現金出納崗位的企業最多,分別占了78.9%和76.2%,其次是稅務會計,占73.1%。而在進一步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具體分工中往往實行兼職的形式,特別是稅務會計與主辦會計同人的形式非常普遍??梢娫谄髽I是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人才。
“專業知識的運用情況”的調查在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中,哪些專業知識是經常用到”的選擇上,選“報表編制”有100%,選“會計憑證編制”有93%,選“賬簿登記”有73%,選“各會計要素的核算”、“外幣業務核算”、“租賃的核算”、“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合并會計報表”均有40%左右。有70%以上的人認為成本會計的相關知識對會計工作非常重要或重要,有80%的人認為稅務知識對于會計人員而言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有67%的人財務管理知識應用的多或較多。在對會計電算化實行與否的調查中,有40%選擇完全實行,有30%選擇部分實行,有20%選擇將來打算實行。在實行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中有60%選擇運用用友軟件。在珠算使用上,有47%的單位認為較少使用,有30%完全使用,可見珠算的使用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并沒有完全拋棄。
“大中專畢業生哪些知識學習不夠深入”的調查我們發現:認為稅務崗位知識不夠深入的占90%,其次是成本崗,占72%,再次是報表崗、電算會計崗和審計崗,占38%。顯然,學校教學中的稅務知識與實際工作的稅務知識脫節較為嚴重。
“大專學生最應學習的課程”的調查在從10名畢業生收回的資料(表3)顯示:選擇“《企業納稅會計》是最應學習的課程”的人最多,有90%,其次是《稅法》和《工業會計》兩門課程,各占了80%??梢?,稅務方面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應掌握的其他相關知識”的調查在對畢業生還應掌握哪些相關知識的選擇中,80%的人認為應掌握企業管理,73%的人認為應掌握經濟法律法規,67%的人認為就掌握社會交際能力,53%的人認為應掌握財經應用文寫作,47%的人認為應掌握統計學,27%的人認為應掌握專業英語、國際貿易,20%的人認為應掌握市場營銷。
調查的結論以及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啟示
通過調查,我們得出一些結論并從結論中衍生出對我校會計專業教學的一些啟示:
強勁的區域經濟發展帶動會計專業人員需求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持續健康發展的增長周期,每年的經濟增長率都在8%以上。浙江經濟更是走在全國的前列,近幾年的每年經濟增長率都在13%左右。紹興市近五年來,年均增長達到15.7%。目前,浙江省的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發展相當迅猛,在整個浙江省的經濟總量中占較大比重。這些民營企業、個私企業大多屬于小企業,都迫切需要高職院校畢業的會計專業畢業生。
畢業生去向以民營企業、個體企業為主從會計專業幾屆畢業生的去向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絕大部分畢業生的去向是民營企業和個體企業。所以會計教學要針對民營企業和個體企業的特點來進行,如把小企業會計制度選為重點教學內容,對企業會計制度則有所取舍。
企業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生基本功扎實、上手快在調查中,很多企業反映,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往往都是理論功底比較扎實,而實踐能力較弱,到了企業以后適應起來比較慢,不能馬上頂崗作業。這是長期以來會計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即對會計教育一味重視會計學科的體系和理論教育,而輕視會計的實習實訓教育。雖然近年來高職會計教育試圖走出這個圈子,想在高級技能型和應用型方面有所突破,但由于師資、實習實訓設備、教材以及長期以來傳統會計教育形成的慣性思維,往往想得較多,而真正實施并取得較好效果的較少。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在動手能力上就顯得比較差一些。
企業要求畢業生能掌握一定的外貿業務知識勝任外貿會計工作從調查中可知60%以上的企業都涉及外貿業務,所以企業希望畢業生能在外貿業務這一塊上能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能夠勝任外貿會計這項工作。所以會計教學就要以外貿會計專業作為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來教學,把國際貿易專業作為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來教學。
企業需要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企業主喜歡那些具有較多綜合素質的人才,而并非單一的只具備會計技能知識的人才。事實上很多會計專業畢業生出去后并沒有從事單一的會計工作,有的還要兼做秘書工作、收發工作、日常管理工作、銷售工作等,所以具有較多綜合素質的會計人員受到企業主的格外歡迎,事實上這些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或復合型人才在企業里格外受到企業主的器重。但在我們的畢業生的回訪中發現會計專業畢業生往往喜歡能從事單一的會計工作,他們認為從事單一會計工作既能較快掌握會計的技能,在企業里具有較高的地位,同時又可以避開從事其他非會計工作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放棄“非會計工作不做”的錯誤觀念,同時要著力加強學生全面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加強選修課程教學。
企業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一般企業都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生能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往往把會計人員視為企業的“內部人員”,考察的周期比較長,對到企業實習的學生往往并不安排重要的崗位。在與企業主的多次交談中我們發現他們非常希望畢業生能認同企業的文化和發展前景,能和企業共生共榮,畢竟要培養一名合乎企業主意愿的會計人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畢業生眼高手低、紙上談兵、志大才疏,不能安心工作,跳槽情況比較嚴重;有些畢業生心理素質差,經不起批評和挫折;還有一部分畢業生安于現狀、不求進取。為此,在學校教育里,我們必須認識到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各種方式和適量課時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對學生生存競爭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使學生真正能夠愛崗敬業,成為合格的會計人才。
企業青睞具有各種專業技能等級證件的畢業生在企業與學校的供需見面會上,我們發現企業對擁有多種專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生非常感興趣。高職學生在理論水平比不上本科學生,因而,要有立足之地,必須體現出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而證書是最好的說明,如會計證、助理會計師證、辦稅員證、會計電算化操作證、計算機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證、珠算等級證等。我校長期堅持多證書制度,畢業生也因為持有多種證書而在就業市場上受到歡迎。
企業要求會計專業畢業學生具備良好就業觀念和較好的溝通能力根據調查我們知道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往往在中小企業里工作,而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條件所限,往往不能給畢業生提供較好的工作環境,這就要求畢業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吃苦耐勞的品性。學校要讓畢業生多了解現實社會,要有多種思想準備,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放棄“工作是享受”的錯誤觀念。學校要加強學生寒、暑假期間社會實踐,要讓學生了解畢業以后工作崗位的實際情況,以使學生在畢業后能盡快調整心態,適應崗位的需要。調查中,很多用人單位都紛紛表示,加強學生溝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訓是一個重要課題。因為會計專業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必須與外界溝通,要與銀行、工商、稅務等多個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溝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和培訓與許多相關的課程知識都有關系,我們應該多開設這方面的選修課程,以便于學生選擇學習。同時,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應想盡一切辦法增加學生在本班或發言或發表見解的機會。比如召開班會時,就如何搞好班集體的工作征求學生的意見,讓學生上講臺作“自我總結”;任課教師上課時,經常提出些問題請學生回答。另外學校也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更多的學生有充分展
示自己的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