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生地理期中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一 地理 銜接 入門
【基金項目】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立項編號:JCJY131203145。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187-02
筆者從事高中地理教學近20年,每到高一年級時,總發現部分新生對地理學習興趣不高,而且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成績偏低。在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后,發現問題主要在于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上。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發現,高中地理內容與初中地理內容聯系十分密切,但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在初中,大部分地區地理不作為中招考試要求,而高中地理則與其他科目一樣同屬高考科目,其地位和難度都要比初中地理高出許多。學生初中地理知識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門困難的最大原因之一。經過對我校學生的觀察和研究,高一新生地理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標方面
(1)地球與地圖是地理學科的基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要求七年級學生掌握經緯網與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沒有如何要求。經緯網的學習與地圖的學習,要求學生有比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有初步的立體幾何知識,七年級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尚未健全,立體幾何的知識幾乎是空白,要讓學生牢固掌握這部分知識與技能難上加難。在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對經緯網與地圖這部分內容沒有進行加強與鞏固,默認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理解與掌握了這部分內容。這一初高中課標銜接問題給高中地理教學造成困難。
(2)區域地理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以區域地理為主線,要求學生以某一區域為例,掌握學習方法,因此,各出版社在編寫初中地理教材時都只對個別典型區域進行闡述,沒有將所有區域納入其中。這造成初中學生對地理區域的空間定位和區域特征了解甚少、掌握不牢。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以系統地理學習為主線,要求高中學生以某一區域為案例,學習掌握地理原理和方法,因此地理區域空間定位和區域特征就成為高中地理學習的基礎。(如人教版必修3《區域可持續發展》中“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以德國魯爾區為例”在初中教材中只學習了歐洲西部,沒有介紹德國;美國只是在介紹農業地區專業化時通過一副美國的地形圖簡單介紹了美國的河湖情況)。
二、教材方面
初中地理教材整體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順序構建的基本知識。高中地理則分為兩大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以人地間關系為主線,介紹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規律,人地和諧地可持續發展。初中地理教材中具體地理事實,地理材料較多,高中地理則側重于揭示地理事物運動發展的原理、規律。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為主,講述世界各地區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和經濟特征;高中地理是系統地理,主要論述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形成原理和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初中地理以感性知識為主,高中地理則上升到理性知識;前者是基礎和依據,后者則是前者的加深和拓寬,兩者相輔相存。
三、考試方面
目前的教育狀況,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中考淪為“小高考”。因此,現在的初中教學幾乎全部是為迎合中考而進行的,而地理不是中考學科,學校、教師、學生都不重視,另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簡單地認為,地理不參加中考,所以這一門課程也就不重要了,因而學習地理的興趣受到影響。課堂調查和問卷調查的結果都反映出初中地理教育不受重視,初一初二只有平常的期中期末考試,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將地理學科的分數計入考試總分,因此,初中地理教學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在量上和質上都大打折扣。許多初中教師為應付學校的考試,在臨近考試時只給學生劃范圍,出復習題,讓學生死記硬背,以獲取高分。而高考是國家級的選拔性考試,在文綜的考試形式下,隨著命題思想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向,對學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
四、學生方面
很多學生在某些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地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儲備不足,學生地理基礎知識與地理學習能力有缺漏,例如高中學習必須具備的重要地理原理知識(地球運動、氣候等)部分基礎缺失或不扎實;運用地圖進行地理學習的能力、閱讀地圖與資料分析處理。提取地理信息等能力不強,對中國和世界地理區域及特征認識不全等。特別是進入高中后,對學生的思維方法、能力要求、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造成初高中學習的“跨度感”,使一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五、教師方面
一、特色課堂作業
(1)指導思想:采取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課堂作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同時結合德育和情感教育,包括環境教育、人口教育、資源教育、災害教育等。樹立其正確的社會觀和地理觀,培養學生的地理意識,積極開展地理活動,并把此活動作為學科特色。
(2)設計內容、形式及教學目標:不同學期不同年級課堂活動計劃緊密結合課程標準設計如下。
七年級上學期結合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開展“我愛地理——地球儀制作”展評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加強地球、地球儀有關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蛘咂吣昙壣蟽缘谝徽碌谌潯兜貓D》內容開設“我愛我校——校園平面圖制作”或“我愛我班——班級平面圖制作”展評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對地圖三要素的運用。對學生的“一筆畫世界”簡筆畫作品進行部分展評(如圖1、圖2)。
(注:圖1、圖2 為學生在白紙上繪制的世界大洲輪廓圖,并畫出主要經緯線以及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稱)
七年級下學期結合世界分區地理教學內容開展“世界風情錄——地理手抄報”展評活動(如圖3、圖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美術繪畫能力、小組合作能力,拓展世界地理知識,激發學習地理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
(注:圖3是學生繪制的以漫游法蘭西為主題的地理手抄報,圖4是在校園里集中展評的特等獎作品。)
八年級上學期結合第一章第一節《遼闊的疆域》進行“愛我中華,喜迎國慶——中國政區地圖填圖比賽”活動。培養學生識圖、填圖能力,加強對課內學習內容的鞏固及中國政區空間概念的建立,極大促進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對學生填注著色的《中國行政區劃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河流湖泊圖》、《中國鐵路線分布圖》進行部分展評(如圖5、圖6)。
(注:圖5、圖6由學生填寫中國各省區的全稱、簡稱和行政中心并進行著色,標出中國的鄰國)
八年級下學期結合中國分區地理進行“走遍中國——地理手抄報” 展評活動,可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合作能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習地理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
二、趣味課外作業
(1)地理野外實踐:根據不同學期實際情況,政史地生四個教研組會與政教處共同組織相關學生到野外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曾經組織學生到新鄭軒轅黃帝陵、始祖山、黃河游覽區、商城遺址、桃花裕等地考察,地理知識在地理課外活動中得以拓展。各種地理課外活動過程都是對課堂所學知識強化和鞏固的過程,也是知識提高和運用的過程。通過地理實踐活動,可豐富學生的地理生活經驗,增加生活中的地理知識,使學生的地理作品更加生動形象,地理小論文每年都能獲得優異成績。
(2)地理專題講座:為擴充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可在年級開設地理專題講座,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如八年級進行“” 、“時區和日界線”等專題講座,七年級開設“地震”等專題講座。充分調動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塑造濃郁的地理文化氛圍。
(3)其它形式:可針對時事地理如“節能減排,共享藍天”主題,并結合校規中“三管兩靜”、“彎彎腰”等長期活動在學校組織地理興趣小組,開展“節能減排在我身邊”活動,活動形式為張貼自行設計的節能標語、抓拍志愿撿拾廢棄物、低碳生活照片展評等。促進學生真正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作業評比辦法及管理
每學期因活動內容、目標不同,評比辦法和要求也會不一樣。在此以2008—200年下期地理組第二課堂活動為例說明活動方案。
內容——世界地理風情,體現知識性。
主題——自定,或選擇課內某一地區、某一國家,也可選擇課外某一地區或某一國家,版面上一定要有鮮明、突出的主題字體。
制作方式——手繪也可電腦設計,要求圖文并茂,體現藝術性。
版面——A3紙大小,要留有邊框,版面緊湊、美觀、大方,班級和名字設計在正面。
時間——從學期初教師布置后,利用課余時間制作,在期中考試前后進行總結。
參與方式——可獨立制作也可小組合作,要求人人參與,計入量化成績。
評比方式——由地理組教師評比出獎次,參加有獎,開設特等、一、二、三等獎。
獎勵辦法——紅榜公布獲獎名單,對于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的頒發榮譽證書,優秀作品、紅榜和頒發證書現場拍照留存等。
精選關于熱門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一、教學指導思想
高三地理教學要面向高考,在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要求的過程中,要以培養能力為主導,考察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對所學內容能夠融會貫通,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是知識解決身邊的地理現象,學以致用。
二、教學要求
1。教師必備的教材和相關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上、下冊;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第一、二冊;初中地理1~4冊(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歷年全國文科綜合試卷以及試卷分析。
2。教師要不斷研究高考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深刻理解考試大綱內容和含義,認真學習試題分析,研究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學不偏離高考的要求。
3。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教學基本功的鍛煉,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多渠道的獲取知識,虛心學習,取長補短,以適應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發展的需要,同時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學創出佳績。
4。教師要用現有了課件資源和課堂背投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密度,要求及時效率和長效效率相結合。
三、各階段復習要求
全學期的高三復習分為兩個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知識內容、指導思想、目標要求。
第一階段:
時間安排:開學——第一學期期中
指導思想:明確高考要求,進入復習狀態,強調基礎知識的復習
教學任務:地圖知識、中國地理(與高中地理選修二相結合)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注意教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落實,明確單元知識體系、認識知識點間內在關系,避免將知識點零碎的羅列給學生。
目標要求:落實區域位置、掌握區域特征,學會用綜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和區域差異。學會找出事物共性和差異性的方法,以能力培養為目標。
第二階段:
時間安排:第一學期期中——第一學期期末
指導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復習為主。在某一區域范圍的基礎上,會進行相關的自然、人文相關知識的綜合復習。明確自然地理環境與人類發展的關系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這兩大核心問題是本階段復習的主線。在系統復習、落實基礎同時,強調對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理解和運用,適當強調靈活性,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基本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綱舉目張。
教學任務: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冊的復習。
目標要求:強調對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學習和落實,各校自命題的階段檢測以檢測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
精選關于熱門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學生情況簡析
八年級(1)班學生總人數為xx人,學生基礎不扎實。學生經過七年級的地理學習,三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并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課程標準》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來看,八(1)個班成績較理想,八(2)、(3)班成績很糟糕。由于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要分層次地進行教學,爭取通過本學期的教學,讓學生和。
本學期使用教材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
第一節《遼闊的疆域》。第二節《眾多的人口》第三節《多民族大家庭》.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第二節《氣候多樣,季節顯著》第三節《河流與湖泊》。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三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第二節《土地資源》第三節《水資源》
第三章《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第二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第三節《工業的分布于發展》。
本學期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
本學期教學任務: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
2、認真完成學校所安排的教學任務。
3、讓學生了解中國地理概況,加強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合空間想象能力。
4、成績: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中爭取提高有勝率和及格率。
方法與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每次月度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6、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互聯網網絡資源,精選優質教案,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精選關于熱門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一、學生基本情況
通過綜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試成績,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學水平,搞好復習,提高地理教學實效性,特制訂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必須緊抓地理教材、地理課程標準、注重雙基教學,構建地理主干知識框架和網絡,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關注社會和生活。處理好自然、人文和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熱點問題應體現地理學的應用功能與社會價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圖表、文字信息的分析應用能力。教學中應突出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域性。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評價、歸納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鉆研教材、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試題
要認真鉆研教材和考試說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題,要不斷研究高考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深刻理解考試大綱內容和含義,認真學習試題分析,研究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學不偏離高考的要求。重視每次考試對試題的分析,根據存在問題有針對性的講評試卷或調整教學策略。
2、抓好“雙基”把握好教學導向
在高三的備考中,教師的復習不能帶有僥幸的心理去猜題、押題,一定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立足于“雙基”,從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讀圖、地理過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觀念、地理能力、地理規律,要強調地理特征的空間性。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做到萬無一失。為此,應重視地理原理的教學,并重點抓住以下幾方面:一是夯實基礎識,到邊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構和完善學科主干知識體系;三是對重點知識形成專題,挖掘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強化規律(過程)和方法,重視聯系和運用。
3、強化地理圖表的學習
空間性是地理學科區分于其他學科的最主要特點。地理高考題可以說是“無圖表不成題”,從客觀性試題到主觀性試題,均以圖表為信息加以命題,可以說學生從地理圖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敗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時復習,應以課本中原圖為基礎,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并能在地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等,并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等類型的綜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養
知識在于積累,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潛移默化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素養、地理靈感以及地理能力,強調對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斷、推理、歸納、應用,突出考查考生獲取圖表信息的能力,遷移整合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和現象,描述、闡釋事物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5、加強案例教學,訓練學生解題思路和答題的技巧
從高考試題反思我們的常規教學,教與學都必須注重方法。這方法就是要做到選取典例,通過案例式學法或教法,舉一反三,形成能力。實施案例教學,教會學生以不變應萬變。訓練學生進行學科術語規范、條理清楚、突出關鍵詞、邏輯嚴密的表述。
6、關注社會、關注時政熱點和焦點
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如: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溫室效應與臭氧空洞、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外來物種入侵、南水
北調、能源問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及流域的綜合治理、產業結構調整、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三農問題、東北工業基地的振興、中部崛起、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等等,地理學科的時代性強,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應以反映現實和熱點的“新材料、新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素養,以體現培養學生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價值。
7、訓練學生用學科術語規范答題
從這幾年的高考閱卷和試題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審題不到位、答題沒有要點也是導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準確審題、規范表述、嚴謹答題的能力是高三一開始復習我們做老師就必須有意識的培養,要盡可能將失誤減少到最低。
初一地理教師期末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任教七年級二個班的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學校的教學常規指導下,兢兢業業,扎實刻苦,圓滿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實效?,F歸納兩個方面:
一、學生基本情況
經過前期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一部分地理知識,但馬上要完整、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同學們顯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因此,在本學期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充分發揮地理趣味性的功能,從學生的年齡出發,尊重他們的語言習慣和審美情趣,盡量避開生澀的地理專業術語,摒棄板著面孔說教的教風,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鮮活的,就在身邊。一學期下來,同學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逐漸產生了興趣,也開始慢慢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對地理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學生們開始重視地理學科這位新朋友。
二、教學工作情況
1、積極進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學習、與運用實踐?,F正值教學改革的新時期,本學期,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教改的活動,把學習的方法應用到實踐中來。本學期學校搞了教師公開課,我也積極的參加。在整個公開課的活動中,我學會了許多,在以后工作和學習中去我將會更加積極、主動。
2、學以致用,課程整合,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模式。本學期,我大膽嘗試,積極進行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學實效。課件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各個模式的優長,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3、地理教學讓學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事實做材料,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通過地理教學更能啟迪學生的智能,也促進了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意識。每位同學都懷著對世界的渴望,對自然的依戀。渴望認識這個世界,除了自身的社會生活體驗之外,通過地理提高著自己的認知。地理教學也要求我們貫徹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求我們去培養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感的人。
5、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展,注意地理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時事地理事件,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了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狀,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從現在就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志向。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堅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調整,不斷提高的原則,以嶄新的姿態去迎接新學年的到來。
初一地理教師期末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一年級六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我能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潛心研究,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認真備課,努力上好每堂課。
1、認真鉆研課標,吃透教材,把握全冊教材的知識目標、教學要求,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學生。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為此,我除了讀好教師用書之外,經常上網搜索有關地理方面的知識,包括課例,反思,經驗,課件,試題和知識材料等等。
2、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緊抓課堂教學不放松,向45分鐘要質量。采用多種方法(謎語、詩歌、諺語、小故事、順口溜等)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鮮活的,就在身邊。
3、強化讀圖、用圖、分析圖的訓練。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地理圖表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的培養。在這學期的教學中,我在上課的時候都要把世界地圖掛在黑板上,從一開題始我就給學生強調地圖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的教學中培養他們讀圖分析能力,就是讓學生明白,地理教學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學必須學會識圖。教學中我善于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地圖知識,重點掌握最基本的地圖閱讀和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圖像思維能力,掌握讀圖技巧,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熟練地掌握圖文轉換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相互聯系,完成對地理事物的準確定位,對重要大洲和重要國家的準確位置的掌握。
4、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環境保護意識、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
二、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后,特別是在復習階段,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
積極進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學習、與運用實踐?,F正值教學改革的新時期,一場教育的革命正在興起,尤其以新教材為代表的教育教學思想蓬勃發展,只有融入這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教改的活動,把學習的方法應用到實踐中來。
四、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本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所任教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對學好地理充滿信心。
五、幾點體會
1、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重組、刪減和補充,避免教教材。對教材知識點的講授力求全面,讓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注意分層教學,重視中等以下學生的學習,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地理教學中要求教師做到精、細,教師備課要精,知識點要抓細。為此,精導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關鍵,實學是實現自主學習的根本。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
關鍵字:多媒體 PPT 高三地理 講評課 培養
高三地理講評課是高三地理復習的一種特殊而重要課型,對學生已學的地理知識起著矯正、鞏固、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同時對學生已經形成不良的審題、答題書寫習慣的矯正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輪基礎知識復習結束后,專題訓練和綜合測試明顯增多,講評課成為中后期的高考復習的重要環節之一。而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體上高三地理試卷講評課,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主要表現在:1. 更好地培養規范書寫習慣;2. 更好地培養審題習慣;3. 更好地培養正確的答題思路 4.更好地培養科學表述習慣;5.更直觀形象,補充拓展,提高課堂容量。下面談談這幾個方面的個人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培養規范書寫習慣
大家都知道現在高考評卷是網上閱卷,評卷老師要在規定的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任務,所以每天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整個評卷過程中,評卷老師眼睛都是盯著電腦屏幕,很容易疲勞。高考文科綜合中的綜合題部分要書寫的字也較多,所以卷面字跡工整在很大程度上給評卷老師一個很好的印象,給評卷老師覺得這是很認真的學生,往往評分較高。相反,卷面字跡潦草或涂改較多的,往往評分較低。
平時,為了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學校也要求教師強調規范書寫,并定期在期中、期末考試、月考后用板報展示卷面較好的學生考卷樣板,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學生會認為,學校這么多同學,肯定有幾個書寫好的同學。我在周考、月考后,把每個班中好的和不好的幾個卷面用掃描儀掃描成圖片然后用多媒體PPT課件展示,好的卷面有:字跡娟秀工整或字體漂亮或字跡雖然有些幼稚但沒有勾抹勾畫的,并分點答題的;不好的卷面有(PPT醒目地標注:“非典”來了):字跡潦草、勾抹勾畫、涂改較多(PPT標注:草稿?)、寫錯位置標箭頭的(PPT標注:“乾坤大挪移”)、用草稿紙粘貼修改的、用涂改液修改的(PPT標注:高考寫錯位置不得分!禁止用草稿紙粘貼修改?。〗褂猛扛囊海。。。0押玫暮筒缓玫膸讉€卷面展示后,書寫不規范的學生不好意思低了頭,心理也有些不舒服了,心想“我們班那么多同學都能書寫好,我也可以,至少可以書寫工整。”。我連續做了3次這樣的展示后,卷面滿意率由原來的50%上升到了98%以上,這是我原來沒有預料到的。包括在平時課堂限時訓練綜合題36題并當堂講評時,我先要求學生用有下劃線條的作業紙用作答卷,之后也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答案卷面,學生自然而然地注意了規范書寫。
當然,對于主觀題的表達書寫,如需要對答案進行修改的,也要明確告訴學生如何更好的修改,最好的改法是用簡單的“\” (單斜杠)或“=”(雙橫杠)將要修改的答案劃去,新答案寫在劃去答案的上方或下方,但不能超出該題的答題區域。這種錯別字刪改方式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卷面的美觀整潔,也可以讓評卷老師看出考生良好的處事風格。
二、利用多媒體更好地培養審題習慣
高考中審題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包括審題目和審材料信息,而地理題的信息既有文字材料部分,又有圖表材料。在審題中,對題目中的關鍵字(有關時間、地點信息和中心詞)、文字材料和圖表材料中的相關信息(特點是相關圖例),老師可以在PPT課件中用動畫形式的下劃線、方框、圓框或用其他醒目的字體顏色來展示加以強調,讓學生養成找關鍵字的審題習慣。
在審題時,特別是在做主觀題時,更要重視題目中的行為動詞,不同的行為動詞要求不同,我們在用PPT講評時,可以更直觀明了的展示如下:
明確試題要求:
1.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疾椤翱磮D說話”能力,要求用詞精確、表述清晰、邏輯嚴謹。
2.說明――是高考思維考查中最復雜的要求,要根據說明的內容來確定答題的要求,可能是概述類型的、是列舉類型的、也可能分析比較類型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分析、推測、比較――考查地理思維能力的最高體現,結論要具有比較、綜合、區域思維三大能力要求,強調論據和論點的對應,即“前因后果”,所以答題語言一定要具有因果關系,既要全面分析,又要通過具體的區域來例證因果關系中的果。
4.簡述、概述、綜述――是考查地理思維能力的較高體現。結論一般只要求具有比較和綜合思維,不要求通過具體的區域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來論證結果,答題語言也不要求一定具有因果關系。
5.列舉――是考查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最低要求。很多指出、說明類試題也和列舉一樣。如指出影響工業的社會經濟因素、說明影響海水溫度分布規律的的主導因素等都和列舉類要求相同。
另外,審題時學生往往不注意找“連詞”――看看要你回答幾個問題?所以經常因此丟分。對于這種情況,老師在講評時除了用語言強調外,可以經常用多媒體PPT放大字體和用醒目顏色(紅色)凸顯出來,效果更明顯。
三、利用多媒體更好地培養正確的答題思路
特別是對圖中信息的地理事物發展的發展過程,我們在分析提煉整理思路時,可以用多媒體在圖附近邊分析邊用文字展示解題目思路。如在講評下面兩道題時,可以很明顯的體現。
四、利用多媒體更好地培養學生科學表述習慣
講評主觀題時,我們老師分析解題思路后,一般都展示參考答案,對于學生容易出現表達錯誤的或不全的(如半句話),我們可能用比較特殊的顏色字體凸顯出來,讓學生更加注意如何表述。
展示參考答案之后,可以讓學生看屏幕再朗讀一遍,然后按“page up”鍵,不再顯示既參考答案讓某個學生或全班看屏幕中的題目、歸納總結的答題思路文字和材料信息進行當堂背誦,既可以加強語感、加強記憶,也可以同時培養學生科學表述習慣。
五、利用多媒體,更直觀形象,補充拓展,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
地理學科是一門特殊而綜合的學科,地理的知識不但需要用文字來表達,更需要圖表來表達,可以是圖表是地理學科的骨架??荚嚭蟀l現學生對相關地圖不熟悉的,我們可讓學生看課本或地圖,但占課堂時間比較多,而高三后階段的復習時間非常緊,所以講評課堂上如果我們能經常用多媒體快速展示相關的圖(可以在PPT上展示書本頁碼,便于課后再次復習),可以更直觀形象,節省很多的時間。特別是對于地球運動的題目,更需要老師去畫圖加工,快速、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當然需要留一定的時間給學生做筆記和思考)。
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所反映的缺漏知識,我們可以用PPT進行補充拓展,當堂針對考試中暴露的較弱的某一類型某一方面的題目進行加強針對性加強訓練,也體現了講練結合,從而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
六、存在問題與努力方向
用課件上課容易出現整堂課都是老師一人講、分析,即滿堂灌,所以應該避免,可以讓學生分析易錯題目的解題思路,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共同分析、分享解題思路。其次是對于一些需要加工的圖,有時有一定的難度,要求我們老師要掌握一定的電腦技術,學習一些的畫圖軟件,如FLASH、PHOTOSHOP等軟件。為了提高講評課的效率,平時我們要把一些??嫉闹R模塊(如自然特征規律、區位模塊等)的答題模式,做成PPT幻燈片,在上講評課時再次調用播放給學生,加強理解和記憶。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組 編寫,江蘇教育出版社。
[2]《高考行為動詞的研究》,達貴銀,網絡。
(上接第24頁)學實驗的熱愛,同時對于促進學生樹立端正的科學研究態度,養成嚴謹的科學研究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初二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一
一、指導思想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世紀精神為指針,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盡快適應網絡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地理學習,學生對地理學習方法已基本掌握。學習中國地理相對比較容易。但由于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所以應重點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學生的“雙基”和應用能力為主,同時兼顧兩頭,讓優秀生更突出,讓落后生有進步。爭取通本學期的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地理,會學地理”,并且會應用地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材分析:本學期主要的地理教學任務:主要是學習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的區域地理。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主要學習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介紹了我國的領土情況、行政區域的劃分、人口概況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況、我國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國自然環境。介紹了我國地形、氣候、河流的基本情況,介紹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介紹了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分布、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第四章:中國經濟:介紹了區域地理的劃分。重點講述了四大區域的情況。
四、教學目標 認識領域:掌握大綱所要求的認識領域
能力目標:
1.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2. 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
3. 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思路。
4. 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的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并與別人交流。 德育目標:
1.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關心家鄉和祖國的建設,增強對祖國和民族發展的責任感。
2.正確認識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理解和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
3.進一步樹立協調人地關系的觀點、地區差異的觀點、因地制宜的觀點、
地區發展潛力的觀點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進一步學會運用這些科學觀點分析和解決一些地理問題。 4.正確對待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進一步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和影響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5.進一步感受、體驗和欣賞地理環境中的和諧美,進一步增加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進一步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進一步體會人地關系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學習和實踐中進一步培養集體主義觀念,與同學相互尊重,團結協作,提高自主性,培養創新精神。
五、具體措施
1、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2、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能力再上新臺階。5、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制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7、每次月度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分析
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8、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初二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二
地理教學計劃詳情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繼續任教初二地理,根據上學期教學成績和教學實際分析:
(1)每個班會學中國地理,會用地圖,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對地理有一定的興趣的學生達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個班學習地理能夠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但分析問題閱讀地圖還需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不能獨立選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的占比例的也能達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礎知識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會看地圖、不會學地理,完全靠死記硬背取得一點成績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冊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教材為中國地理下冊,第七章中國的農業第八章中國的工業第九章中國的交通第十章中國的商業和旅游業屬于中國地理總論,是在上冊介紹了中國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之后逐章講述的。第十一章中國的區域地理從區域性和綜合性的觀點,著重指出每個區域的地理特征,選擇每個區域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主要問題加以論述,最后一章中國在世界上是在學生學完了中國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以后從總的方面認識中國的國情,并從政治、經濟的歷史發展變化中,認識我國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們的奮斗目標和肩負的責任。
三、本冊教材總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的
1、完成中國地理下冊的教學任務,進一步使學生獲得地理基礎知識,學會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學生傳授中國地理基礎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繼續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進行辨證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教育,進行地區差異、因地制宜與發展潛力,人地協調發展等科學地理觀點教育。
3、在傳授地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善于運用所學知識去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種植業的南北差異、我國農業的發展、鐵路干線、商業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資源、區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區是重點。工業的分布及原因、鐵路干線的分布、區域地理是難點。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當前,地理教學改革已經進入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新階段,我們第四冊的教材這學期也做了很大的調整。按照全面實現素質教育要求,地理教學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地理課堂教學:
(1)從教學目標上,課堂教學設計注意強調知識、能力、態度三方面的全面發展,特別強調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在教學內容上講授地理知識的同時,注意以突出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觀點作為主線。
(3)在教學過程上,做到整體優化:
A、注意創設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景,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特別注意重視地理圖像的作用,讓學生圍繞圖像充分進行觀察想象和思維,即開展以“表象--想象-聯想”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維,從而達到理解、鞏固與應用。
B、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將不同教學方式融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同時注意讓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C、在教學手段上,恰當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從“板書、板圖、板畫”到現代的投影、錄像、多媒體計算機,發揮它們在優化教學過程的綜合效益。
D、教學過程中,注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
E、注重實踐教學,組織模擬旅游比賽,選擇旅游路線,并介紹沿途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經濟發展的情況以及風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三
一、 指導思想
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二年級是經1年半學習,年級整體情況較好,生活、學習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級約120名學生,有三個班級,基本形成了有序課堂,為有效教學事先存在了基礎。個別學生有時不能形成班級焦點,必須進行較多的組織教學。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置了多個學生活動,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初中地理整學期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就是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兩大部分。
復習基礎知識,必須以書本為主,將書本看透,圖看懂,達到重點知識理解記憶。只要基礎知識能理解掌握,通過活動題檢驗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動題能順利解決,那基礎知識也就基本掌握,靈活運用理論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就已經具備。
四、教學目標: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和第三章《天氣和氣候》是本學期的復習教學重難點。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最難,學生普遍掌握較差。轉入復習時,這部分應作重點講解復習。經過初一的學習,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復習時再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應該容易些。所以,教師應抓住這個時機全面系統地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給學生一個整體知識的框架,讓學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的難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復習時可以多以實際生活作為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尤其是第二、三節氣溫、降水時空分布的變化。
這兩章內容都應以讀圖理解作為突破,其他章節可以點清重點,讓學生理解記憶。
總之,復習要緊扣教材,有效運用地圖,精選練習加以訓練鞏固。 初一地理難點,重點很多。大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還不過關,所以復習的方式應以夯牢重點基礎知識記憶,抓住讀圖理解掌握為主。
下冊區域地理以課本圖為重點抓住關鍵,做到圖文結合,掌握基礎培養能力。
總之,復習要緊扣教材,有效運用插圖,精選練習加以訓練鞏固
初二重點章節有:
第一章第一節《遼闊的疆域》;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三章第三節《水資源》;
第四章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第二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第三節《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下冊區域地理以課本圖為重點抓住關鍵,做到圖文結合,掌握基礎培養能力。
總之,復習要緊扣教材,有效運用地圖圖,精選練習加以訓練鞏固
五、 教學措施與計劃
地理復習時間短、內容多要讓90%以上的同學取得較好的成績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握考試要點,作到科學合理、優質高效地安排復習,在全面分析課程標準和考試標準的基礎上,特制定二階段復習計劃。
第一階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課本,夯實基礎
這一階段的復習主要是嚴格扣緊考試大綱規定的范圍,以《學習手冊》中概括的知識體系為線索,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本,特別是課本中大小標題(黑體字)的內容,它們概括性強,重點突出。課本中的“活動”、插圖圖表,重要的閱讀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確把握地理概念,正確掌握讀圖、填圖、繪圖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試題,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第二階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體系,講練結合。
課本的基本知識點的熟悉掌握是必須必要的,但是僅僅有這個環節,還是不夠的。因為,考試不是簡單的對課本知識的重復再現。其中,解題的方法解題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較理想成績的一個關鍵所在。針對地理考試題的特點(“無圖不成題”是地理中考試卷的重要特點)。我們這階段安排了以下兩個環節:
1、梳理體系環節。章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的界限,以地圖為中心,整合相關地理知識,形成知識系統的體系化。以幫助于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提高空間思維能力(地理思維能力),也便于學生專題掌握知識,并在中考中答題過濾組織使用知識點。
2、講練結合環節。主要分各種題型的講練(讀圖、填圖、繪圖訓練,材料分析題訓練, 開放性題目訓練),各種專題的講練(精選部分中考試題,組成幾套專題練習)。通過講練,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有規律性的知識,教給學生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某一類問題的切入點、方法,規范表達的方法,分析地圖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時布置量小而精的作業(對練習要精選,注意練習的基礎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礎題為主,適當綜合、適當提高。堅決舍棄“繁、難、偏、舊",的題目)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并從中發現不足和漏洞,及時調整教學,補缺補漏。
通過這個環節的復習,學生們基本做到課本知識點熟悉,應考方法掌握。那么學生們參加中考應該說,就沒有多大問題了。
強化訓練,沖刺中考。通過模擬題實戰的強化訓練 [精選幾套中考模擬試題進行近似實戰的強化訓練(做到限時、限量、優質),注意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熟練掌握解題方法、解題技巧,最終以百倍的信心沖刺中考
初二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四
經過一個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來了一個新學期,為了保證在新學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先做好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是在學生經歷一個學年的地理方面知識的學習進入了初二階段,學生在初一階段的學習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礎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課堂上能進行有序的教學,但學生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由于平時投入少,未能及時做好復習,課堂內精力不集中。有的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不太強,所以本學期要按照班級實際情況,并在教學中關注全體學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學習中國地理知識和運用常見地圖、地理圖表,以及填寫簡單地圖和圖表能力,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觀察,記憶想象思維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簡單的地理問題的能力。初步樹立正確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懂得協同人類發展與環境關系。
三、本學期教學目的
本學期是在八年級上冊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礎上開始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的地理差異,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之間的差異。了解省級區域、省內區域和跨省區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經濟的發展狀況。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級現有的基礎知識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做好每一節課的課堂實際,在課后的反思中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取長補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在課堂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現象,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在相應地理材料、圖片中獨立獲取地理知識。在平時月考之前,把學習的基礎知識要掌握好,并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記憶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個別學生加以指導,使他們更快進步。
2、做好不同學生的提高工作。本學期要對中學生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地理能力,如讀圖和用圖的能力。對于他們不正確的學習方法給予改進,在課堂上要注意他們的聽課狀態檢驗學習效果。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因人數較多,所以更要加強聽課效率,適當完成基本任務。就是掌握本節基礎知識和在圖上讀懂必要的內容,就是從簡單的知識學起,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多給他們一些鼓勵,還要繼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3、結合中國地理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根據我們國情、鄉情,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保觀的教育。糾正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
五、繼續滲透
1、通過本學期學習,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2、進一步樹立人地協調觀念,進一步學會運用科學的觀點分析和解決一些地理問題。
3、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和影響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
通過本學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學期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中國的人口、民族特點及分布。了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 、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氣候、河湖的概況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影響,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的節約意識。
六、自我提高
本學期繼續加強各種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并及時圈點重要內容,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理論水平,以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聽取其他老師的教學過程,并從中吸取適合學生的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利用剩余時間學習有關的教學書刊《地理教學參考》、《地理辭點》等,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活躍、充實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師德
1、擁護黨的領導,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維護社會公德,為人師表。
2、以誠相待,做到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在幫助和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將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3、在個人修養方面,衣著簡單,得體,言談舉止文明,對學生不用侮辱性語言以防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八、教學亮點
好習慣的養成:首先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個好的道德基礎。其次是針對本學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讀圖用圖習慣,這也是我參加教研探討并用相關地圖來獲取相應的地理信息。還有,通過電視媒體獲取最新地理信息的習慣等等。
總之,開學初制定了教學教學工作計劃,那么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應用的過程中適合的留下來,不適合的進行調整,以利于教育教學工作。
初二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五
八年級下學期面臨著會考,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訂本計劃如下:
一、面臨的情況和任務
(一)、基本學情分析
由于學校嚴格執行國家的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各學科的教學工作,今年的八年級八個班341名學生,自七年級以來一直堅持系統的、正規的地理教學,沒有因為是小科而受冷落。因此,大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有了深入的認識,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備了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關系的觀點看待地理問題的“地里頭腦”。從過來情況看,學生比較穩定,課堂紀律、課間紀律、師生關系都比較好,為本學期的地理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也是千差萬別,具體到每個班,都有2、3名后進生(不單是地理學科,各科成績都不理想)。通過家長座談會和與學生本人私下里溝通了解,這些學生厭學情緒太嚴重,迫于家長的壓力不得不上,一摸書本就頭痛,他們學習成績差主要是態度問題,缺乏學習的自信心。有的受社會上一些青年影響,認為不如早打工早賺錢好。
(二)、教學用時與教學內容
這幾年地理會考時間是在五月下旬。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依舊。所以,八年級地理下學期教學工作只有15周的時間。地理教學內容除了八年級地理下冊和《天津地理》,還要復習七年級地理上下冊和八年級地理上冊。
客觀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教學進度,才能充分準備地理會考。由于在上學期就做了充分準備,滲透拓展了部分下冊的知識內容,因此本學期地理教學進度加快,是切實可行的。在期中考試到來時(第十周)完成中國地理下冊的教學,用一周半完成《天津地理》教學,用三周時間依據課標要求進行有重點的復習。
(三)、提出的目標任務
培養學生初步具備讀圖能力、運用資料能力和聯系實際能力;對于課標要求學生記憶的內容,必須要求學生背下來;對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誦但必須理解。結合過來幾年的地理會考成績,提出本年度的地理會考目標:合格率達到98%;良好率達到85%;必須達到一個確保,即確?!坝型胫攸c高中的學生”達到良好。
二、把握教學和復習重點
(一)八年級地理下冊:
1.我國地理四大分區的依據及各自特征,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2.首都北京、香港、澳門、臺灣的地理教學;
3.西雙版納支柱產業――旅游對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
4.結合珠江三角洲說明地理環境和區域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5.西部大開發――新疆
注:長江沿江地帶在上學期學習長江和我國工業時已經做了滲透;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在上學期學習黃河時已經做了滲透。
(二)天津地理:
1.評價天津的地理位置;
2.天津的海陸變遷――三道貝殼堤;
3.海河水系的特點、問題和解決措施;
4.天津的農業生產和物產;
5.天津的城市發展與布局和濱海新區建設;
6.天津的歷史、文化與民俗
(三)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重點:
1.地球形狀、大小、半球的劃分和自轉、公轉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五帶的劃分;
2.經緯度劃分和經緯度定位;
3.地圖三要素的運用。能在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理事物;
4.牢牢掌握等高線地形圖,會識別山谷、山脊、山頂、陡崖、鞍部、盆地,等高線稀密與坡度的關系,繪制地形剖面圖;
5.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及范圍輪廓;
6.板塊學說對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釋;
7.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及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常用天氣符號;
8.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溫室效應;
9.緯度、海陸、地形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閱讀氣候直方圖;
10.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征和地區分布(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11.三大人種、三大宗教的特征與分布;
1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與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南南合作與南北對話;
13.國際合作――聯合國。
注:七年級地理上冊的內容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基礎知識,本冊是復習中重點的重點。
(四)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重點:
1.在圖中描述大洲、地區、國家的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四鄰位置、半球位置等)并進行評價;
2.結合非洲說出地形、氣候、河流的相互關系和對人類活動(生產、生活、文化等)的影響;
3.結合熱點地區――伊朗、利比亞、埃及、伊拉克、敘利亞、也門等復習西亞北非;
4.兩極地區的特殊自然環境和科考價值。
注:七年級地理下冊的復習目標: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五)八年級地理上冊復習重點:
1.我國的位置、面積范圍,牢記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我國的人口基本特征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國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國的主要地形區、地勢特征及其影響;
5.長江、黃河的概況
6.自然資源的類型,我國土地資源、水資源的主要特征,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
7.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會選擇適當的交通運輸方式;
8.我國農業的分布概況,影響農業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9.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業基地為重),影響工業分布的主要因素,認識高新技術產業;
注:八年級地理上冊的知識內容與下冊內容聯系緊密,上冊的很多內容可以滲透、延展到下冊,上冊內容學生掌握得鞏固,下冊加快進度就順利得多。
三、指導思想與措施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地理會考導向為抓手,注重地理這門學科的育人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心系祖國放眼世界的情懷,樹立科學的人地觀、發展觀。決不能為應付會考把地理課上成灌輸填鴨,變得蒼白和僵化。
1.注重學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關注學生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運用,多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地理課堂教學要生動活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對前面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加大課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充分利用課余或自習時間,做好個別學生的輔導。
4.堅持每周的地理教研活動,多分析,多交流,相互查漏補缺,共同提高。
5.多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密切師生關系,深入了解,增進感情,廣泛爭取支持。
6.地理復習課不能上成對所學過教材的重復課。復習形式要多樣,如以做習題的形式,以問題討論的形式,以師生共同歸納、分類、比較的形式,以地理小組開展活動的形式(利用板報、墻報、辦地理報宣傳地理知識)。
強調:地理會考命題是基于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
我們的地理教學必須以新理念為指導,圍繞地理課程標準展開。要深入學習、研讀藍皮的《地理課程標準》和黃皮的《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只有對地理課程標準的理解掌握越深入越鞏固,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高,考出滿意的會考成績。
四、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備注
1第五章第一節剛開學,進度適當放慢些
2完成第五章教學
3第六章第一節
4第六章第二節
5第六章第三節
6第六章第四節、第七章第一節
7第七章第二節、第八章第一節
8第八章第一節、第二節
9第八章第二節、第九章
10復習期中考試暫定
11地方課程《天津地理》
12地方課程《天津地理》、會考前復習
13會考前復習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0571054)
作者簡介:莊志民(1953- ),男,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規劃、旅游文化與戰略管理。
摘 要 本文在對中國西部、尤其是部分香格里拉地區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引,從文化人類學的理念出發,結合實際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進行由表及里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發人深省、甚至帶有“悖論”性質的問題。本文認為,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必須將川滇藏香格里拉旅游區的聯動發展納入國家戰略框架。
關鍵詞 香格里拉;傳統文化;文化人類學;城鄉統籌;國家戰略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75(2006)―05―0043―05
一本小說,使得香格里拉聲名遠播,成為諸多旅游夢想巡游的天堂。也許是因為看中其所具有的巨大品牌價值,原云南迪慶經過努力被成功更名為香格里拉;但是,更能夠被廣泛認同的香格里拉,其基本區域要大得多。在川、滇、藏三省區發表的《旅游合作宣言》上,我們可以看到對“大香格里拉”地區概念的認定:“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大范圍涵蓋川西南、滇西北、藏東南9個地州市82個縣(區),即四川省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的40個縣(區),云南省迪慶州、大理州、怒江州、麗江市的24個縣(市、區),自治區昌都地區、林芝地區的18個縣。優先開發的核心區為四川甘孜州、云南迪慶州和昌都地區。2002年就有報道稱,三省區的有關部門建立了聯合打造香格里拉旅游品牌的區域聯動機制,通過10年時間,用500至800億投資聯合打造“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
如此區域聯動比之于一花獨放包打天下、或者滿地開花各自為政,是個巨大的進步。但幾年過去了,實際推進績效并如人原先所預料。原因何在?帶著這個問題,作為主要研究上海與內地旅游聯動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研究課題組,2006年4月考察了川、滇、藏香格里拉的部分區域,伴隨行程的,是一本《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第7期“川、滇、藏大香格里拉典藏版”(下文所引該期中文章,將直接注明該期頁碼,不再以尾注列出)。精美的攝影圖片是重要的看點;更關鍵的是,雜志中的一些文章,表現出諸多作者的一種認真負責、尊重事實和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讀書、考察,包括與四川、云南旅游主管部門領導的訪談后寫成了本文。
一、香格里拉要不要現代化
在那些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環境俱佳的區域(尤其是我國西部)發展旅游,我們不會忘記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旅游發展與非物質遺產(民俗文化)以及自然資源的保護之間存在的矛盾如何解決?關于這一點,有分析認為,(香格里拉的)生態旅游似乎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既有錢賺,又不失去什么。首先,這里存在一個悖論。你之所以能成為旅游的對象,是因為你和別人不一樣,有和別人不一樣的景觀和文化,于是,為了吸引游客,你需要保存傳統;然而,保存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為了現代化,又就意味著要改變傳統。其次,真的不失去什么嗎?(田松,第32頁)對此,筆者好有一比,如同我們也遇到著名的羅斯島“悖論”:羅斯島上的斯密斯說,這個島上的所有人都在說謊,設問:斯密斯的說的話是真還是假?這使得我們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如此開發和保護的“悖論”是個并不容易解決的難題。即便在美國,現代化潮流和印第安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存在難易妥善解決的尖銳矛盾。正因為如此,各種各樣互有分歧和沖突的見解也就產生了出來。這一期《中國國家地理》“關于香格里拉要不要現代化”的筆談本身,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其實,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提出問題:經濟發展水平有先進和落后之分,作為特定人類族群生活方式的文化狀態也有落后和先進之分嗎?從人類文化學的角度上看,答案是否定的。1992年我在美國訪學,選聽一門人類文化學課程。主講教授在課堂上向學生放映了顯示非洲原始森林部落人群的生活圖景,并且很動情地對我們說,你能認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是落后的嗎?不!這是美國人的觀念。在他們看來,野蠻不屬于他們,而是文明的美國人。教授總結說,只要置身其中的土著自己認為這種方式是完美的,我們外面的人無權干涉,隨意按照自己的文明標準去評判是有失公允的。極為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我們國家的東部和西部。題為《這里的婚姻真精彩――一妻多夫.走婚.橫斷山考察記》的文章很有意思地指出:雅礱江流淌的是女性文化;瀘沽湖的走婚可能是人類婚姻的未來;雪山可以作證,“一妻多夫”是大峽谷的選擇(第42―61頁)。如果天造地設形成這種特有的民俗奇觀,我們的確只能靜觀和審視,只能從特定地脈、文脈和人脈演化發生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感悟;但如果由于現代化的潮流不可阻擋,如同趙南元所說,“文化傳統是各個國家在各自的歷史進程中所不斷建構的”(第34頁),當地的民眾自己選擇了一條被現代化所同化的路呢?假設摩梭女都以楊二車納姆為榜樣……面對如此正在局部出現、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的圖景,大家該持有怎樣的應對態度呢?游走瀘沽湖之后,我們在想,令人迷醉的“女兒國”里作為旅游“賣點”的“走婚”是否會被發展得不可持續?
二、香格里拉的傳統文化感悟
我們堅信這樣一種文化人類學理念具有無可置疑的真理性,那就是:經濟發展水平有落后先進之分,但是文化類型無所謂優劣之別。這一期的《中國國家地理》,其中的一些文章作者也持有這種觀念。
據介紹(第52―55頁),有專家將瀘沽湖的摩梭社會定義為母系社會的遺存,走婚是原始社會群婚制的殘余。這樣的定義本身已經有了潛臺詞,即這是一種過時的、落后的制度。但是,鹽源城旅游局的小楊面對許多旅游者帶著的一種文化的先進感說,“走婚是先進的”,“將來許多民族都會選擇走婚”。對此,成都著名的藏族學者鄧廷良先生也非常贊同:“走婚是人類婚姻的未來”。以一部研究摩梭人生活的著作獲得法蘭西學院金獎的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蔡華拒絕使用“走婚”這個詞,他認為,摩梭人的兩性關系是一種“走訪制”,是人類的群婚、對偶婚等婚姻制度之后的一種繁衍后代的制度。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沒有婚姻或者家庭就沒有社會,甚至人類都無法生存。但是,蔡華教授的研究讓世界學術界感到驚訝:沒有婚姻和家庭,摩梭人的社會運行得很好。
好,還是不好,筆者以為,不是依賴外界(包括自以為高高高在上的文明社會學術界)的評判,關鍵是要看置身其間的摩梭人的自我感覺和估量。從上個月我們匆匆到瀘沽湖一游、身臨其境感受摩梭人的生活態度上看,他們的自我感覺很不錯。說起摩梭女兒國的“走訪制”兩性關系,他們覺得很自然、很順心。當然,我們還很難斷定,這樣的看法是否包含商業動機的成分,即,當代摩梭人已經聰明地意識到,名聲在外的瀘沽湖女兒國的所謂“走婚”,如今已經成為極具召喚力的旅游品牌。如果摩梭人真的對傳統流傳下來的這種包括“走婚”在內的生活方式很滿意,幸福指數很高,我們是否應當不要過多干擾他們呢?
深層的問題是,如今的世界一體化潮流滾滾,包括旅游在內的跨文化交流十分普遍,《舊唐書》所描寫的 地域遼闊、即使如今自駕車也許要走3天的雅礱江流域的東女國,現在,已經被一種又一種外來文化所覆蓋和淹沒,只剩下兩個文化“孤島”:一個是我們已經熟悉的瀘沽湖的摩梭女兒國,另一個則是距瀘沽湖數百公里之遙的鮮水河大峽谷中保留的比摩梭人還要原始的走婚制度。有專家指出,鮮水河大峽谷的走婚制延續了幾千年,為什么要在我們這個時代消失呢?(第50頁)詰問相當有力。但我們的疑點是,“人定勝天”的工業化社會理念在驅遣人們改變著女性文化區域的“地脈”狀貌,“文明戰勝野蠻”的人類種群優越感在引導人們沖擊著女性文化區域的“文脈”,“孤島”狀貌的走婚文化,是否“可持續”得下去呢?
文章《這里的婚姻真精彩》的作者單之薔認為,走婚制之所以能留存在這里,似乎跟這里的環境相關,跟那些世世代代居住的老房子相關,跟不分家有關(第55頁)。從地理的角度上說,鮮水河與雅礱江在兩河口相匯,雅礱江又在如今非常發達的鋼城攀枝花市轄區匯入金沙江,瀘沽湖則在與攀枝花水脈相連的金沙江的上游一側。產生這種獨特文化的區域,水電、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單之薔說,“在那些大壩規劃者、那些審批者眼中,雅礱江、鮮水河不過是地圖上的一條線、是一堆水電蘊藏量的數字……他們無法感受那里村寨的美,那里的文化,那里鮮活生動的人……他們怎么會為走婚這種文化停止建設大壩的腳步呢?”(第51頁)單先生所說的是金沙江的水電站建設計劃。據說,在這條江計劃修建的4座水電站,發電量是長江三峽大壩水電站的兩倍。也許是單之薔過于書生氣?我們的國家在鬧“電荒”,放著這樣豐富的水電資源不不開發,怎么行呢!
此外還有,據說,瀘沽湖的阿夏婚,按照我國的婚姻法要求,當事人是要領結婚證的。筆者就不清楚,領了結婚證的摩梭人,還能保持這種按照我們俗人眼中的所謂“好好,好散”的兩性關系處理方式嗎?進一步的疑問是,跨入“結婚證”時代的摩梭人,還能將這種走婚制延續多久?也許是筆者也過于書生氣?一夫一妻制是人類文明在兩性關系演化發生史上的高級階段;瀘沽湖被現代文明所同化是遲早的事,有人這樣說。
看來,我們這些東部城市的人“走西口”真的還需要趕早。說不準,等到哪天你去尋找夢幻般的香格里拉,真的很難找到了。是否要學一學那個著名的旅游營銷招術“告別三峽游”,策劃一個“告別香格里拉游”呢?回答是否定的。但出路又在哪里呢?
三、到香格里拉尋找丟失的“草帽”
在大自然的偉力面前,整個人類都非常渺小。前兩年發生在包括世界著名旅游地在內的區域性海嘯已經給我們上了一課。人是什么?大宇宙演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如此而已。這一點,香格里拉區域的老百姓比我們認識得更清楚。
在十大著名雪山排行榜上被列為第二的梅里雪山,2003年正趕上60年(甲子)來一回的藏歷水羊年,大約有10萬余人到梅里雪山轉山朝拜。張帆《走向梅里》向我們描述了那激動人心的山神崇拜圖景(第130―140頁)。據介紹,藏族人在不同的屬相年都要朝拜一座特定的神山,羊年特定要轉山朝拜的就是位于云南和接壤處的梅里雪山?!暗矫防镅┥睫D山朝拜”是這一年整個藏族地區最重要的事情。藏族同胞相信,在羊年轉1圈等于在乎時轉13圈,水羊年的1圈則抵得上平時的60圈。很多人都轉2到3圈,1圈為自己,其他幾圈為朋友或者家人。轉山活動分為“外轉”和“內轉”。前者是圍繞整個梅里雪山轉行1圈,約需要6至9天;后者僅對梅里雪山的部分地區進行轉行朝拜,大概需要2到3天時間。在轉山朝圣的路上,最虔誠的方式是磕通常所說的“五體投地”的等身長頭。每年來梅里轉山,總有人命喪克拉埡山口,而對于虔誠的藏民來說,能夠死在轉山路上也是一種幸福。
一般被外人當作梅里雪山主峰的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盡管這半個多世紀以來,登山家們“征服”了世界上10多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但卡瓦格博峰從來沒有被人類“征服”過。相反,這個地方在1991年的最后幾天成為人類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難的發生地,一支由6名中國人和11名日本人所組成的中日聯合登山隊在攀登卡瓦格博峰時不幸全部遇難。在著名的“梅里山難”之后,這塊神圣的山地再也沒有舉行登山活動。由此想到,工業文明時展起來的人類征服自然的驕橫心理,促使登攀高山活動幾乎無一例外地被打上“人定勝天”的主題烙印。登山,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征服”呢?為什么不承繼中國古老的“和為貴”文化,倡揚一種寬容、和睦、人與自然相和諧的香格里拉精神,在走向高高的雪山峰巔的同時,走向回歸自然本位的終極體驗呢?4月里我們在彩云之南的香格里拉巡游,當以玉龍雪山為背景合影拍照留念時,特地在取景框內定下不可違背的信念“框框”:我們頭頂不能高于玉龍雪山峰巔。
在這方面,迷戀轉山朝拜的藏族同胞比我們明智得多。表面看起來,某些自以為了不起的文明人,鄙棄諸如轉山之類的民俗活動,認為是迷信;頂多看看稀奇而已。殊不知,如此對自然頂禮膜拜,恰恰體現了一種對自然與人關系的智慧性認識。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曾聽說,在高原雪山講話聲音要輕,不然會觸怒山神,引來雪崩。藏民們以一種看似愚昧的禁忌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求得平安;不知好歹大聲喧嘩者,果真招致名副其實的“滅頂之災”。乍一聽如同無稽之談的自然崇拜和民俗禁忌,其實在起著一種維系自然與人相和諧的作用!
我們有過乘坐索道登上玉龍雪山4500多米處的經歷。玉龍由綿延起伏的13座山峰所組成,最高峰海拔5596米,因為環境條件太惡劣,目前尚未有人登頂。還是保存一點對大自然的敬畏,即使人類有這個能力,也還是讓一些神圣的雪山峰頂維系其處女狀態為好,這可作為挫滅人類無視自然偉力之驕橫氣的活教材。藏族同胞的雪山崇拜觀念,絕對不是什么落后觀念。按照著名的“浪潮”理論之推論,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農牧民)歸之為“第一浪潮”(游牧農耕經濟文明占主導)區域,將西方發達國家納入第二浪潮(工業經濟文明占主導)向第三浪潮(服務經濟文明占主導)轉型的地區。其實,中國地大物博,發展非常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尤其在相對發達的城市)第二浪潮向第三浪潮的轉型已初露端倪;而我國西部(主要指的是廣袤的農村),就主體而言還處于第一浪潮文明階段。按照機械的浪潮文明進步論,第二浪潮比第一浪潮進步,第三浪潮比第二浪潮進步。因此自然而然的結論就是,我國的西部比東部落后。其實,西部落后的主要是經濟、或者是從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營觀念、手段和機制。從文化上說,西部就不能簡單用一個“落后”來概括。我們不妨重申一遍文化人類學基本原理:經濟有先進落后之分,文化無優劣之別。用先進與否來衡量文化類別的高低,尺度有問題。我國的西部(特別是可以從幾個不同尺度來衡量框定的香格里拉)所蘊藏著的,恰恰是東部人所缺乏、缺少和缺位的寶貴文化財富。
80年代有個相當上座的日本老電影《人證》,說的是一位美國黑人青年戴著一頂他父親留下的草帽,到其父曾經駐扎過的日本去尋找自己的生身母親,一位當時已經很有地位的日本名流。但是,為了保全社會身份,這個曾與美國大兵有染而生了混血兒的日本母親,在電梯里用一把尖刀無情地殺死了自己的親生骨肉。 如此故事顯然有所指:上個世紀的70年代,日本經濟登上了世界發達7國的峰巔;隨之而來,富裕起來的部分日本人逐漸丟失了人性的“草帽”?!安菝薄笔浅錆M鄉野溫情的文化象征。從中得到的啟迪是,我們東部都市人,其實已經在工業化和商業化的過程中逐漸拋棄和忘卻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值得珍視的自然和傳統。按照文化互補原理,缺什么就想補什么。相當注重實用的都市人,當真正意識到自己因為離自然和傳統而去,若有所失時,就會主動去尋找,到“草帽”的真正故鄉――香格里拉去尋找。這正是東西部(通過包括旅游在內的經濟文化活動)實現互動、乃至于“雙贏”的深刻動因。
四、中國最美的地方和最富的地方如何統籌
《中國國家地理》“川滇藏大香格里拉典藏版”的副標題為“給中國最美的地方劃個圈”。這一期的封面提要,寫上了這樣3句話:背包客說:這里每一公里都精彩;地理學家說:這里是中國山河的異端;人類學家說:這里是民族遷徙大走廊。由此不難看出,這一期的主導性內容,是對大香格里拉的由衷贊美和肯定。同時,也可以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這塊神奇土地資源所面臨的現代化開發潮流的沖擊,表露出深深的無奈。
大香格里拉的發展之路在何方?一種回答是“以生態環境為主要資源”的旅游業(殷繼成,李嫻,第36頁)。如何開發香格里拉的旅游業?一種回答是,想要香格里拉原汁原味地保存下去,即使停辦包括旅游業在內的一切項目也不可能。比較可行的,可能是找到一個兼顧發展與保護的中間點,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度”(董正華,第34頁)。另一種回答從“存天理,滅人欲”的文化取向最終必然走向消亡的立論出發,強調通過“有利于人們遠離文化的貧瘠與荒涼”的現代化,來帶動香格里拉的開發(趙南元,第34頁)。還有一種看法認為,以旅游為目的從陸路進入香格里拉,道路不暢通,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香格里拉的開發,必須向麗江學習,沿用“要致富,先修路”的模式,修通“支線航空”(楊勇,第173頁)。由此可見,即使是從旅游業人手開發香格里拉,人們的看法也不盡一致。根據一張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支線航空設想圖,云南的德欽、的墨脫和林芝,四川的稻城和甘孜,都應列入支線機場建設計劃(第175頁)。
此外,題為《岷江,即將消失的河流》的文章指出,《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第9期報道的美麗岷江已經風光不再,岷江流域水利設施工地一個接一個,“在有的地段江水完全消失了”;“岷江水電開發,可能使該流域旅游價值大打折扣,亦可能帶來嚴重的地質災害”(第233―235頁)。岷江流域的部分斷流,筆者在2004年從成都北上到九寨溝的汽車途中親自看見了,以至于在自己的系列博客文章中,情不自禁表露過對此的惋惜和痛心。由點及面,一條岷江,折射出我國西部開發上戰略取向:是堅持資源第一、在保護前提下走旅游可持續開發之路,還是先富國強民要緊、趕緊踏上比較能在經濟上“立竿見影”的水電開發之征途?兩相比較,水電開發論者顯然占上風。不僅作為長江上游的金沙江的4個電站低級水電開發列入計劃,作為我國僅存的2條沒有任何人工開發痕跡的河流之一的怒江(另一條是雅魯藏布江),也提出了13級梯級開發計劃,瀾滄江干流則將建15座梯級電站。造水壩,包含著“國人沖進財富和機會圈的期望”。不這樣開發,西部的脫貧致富豈不等到猴年馬月?依賴于生態環境的西部旅游業,其所產生的是長線效益,短期內并不能立竿見影。于是,作為五個統籌之一的“人與自然相和諧”,只能往后放放了。從《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第10期關于《水壩惹是非》的專題中可見,在關于是否應當在西部造水壩的爭論中,有“要大壩還是要世界自然遺產”的詰問,有“水電開發能使當地農民變富嗎”的疑惑,也有說“怒江建壩與世界自然遺產不矛盾”,說“怒江建壩是有效扶貧”。筆者的想法是,設若不從城鄉統籌、東西部統籌的角度作系統的戰略權衡,急功近利的水電開發熱肯定將逐步升溫。有可能,一味強調資源保護,但缺乏相應的切切實實能幫助西部發展的得力措施,恰恰難以達到保護西部珍貴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資源的目的。
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這樣諸如此類的問題:作為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我國東部區域,對西部的開發承擔怎樣的責任、是否可能在承擔責任同時進一步發展和實現自身?西部地區的民眾和政府能否用未來的眼光來有效處理眼前的問題?中央政府和部門如何從資源宏觀配置的公共管理和決策層面,協調東西部的不平衡發展,有效化解西部所面臨的人與自然的“大香格里拉”式和諧、以及世外桃源般的人類文化“活化石”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土崩瓦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