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校舞蹈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3-03-14 15:14: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舞蹈教學改革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今,高校舞蹈已經成為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踐行者。不斷革新的舞蹈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學方法對傳統的高校舞蹈教學產生了不大不小的沖擊。一些高師院校、音樂類院校都將高校舞蹈教學改革列入學校教學計劃之中,分別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學校舞蹈教學實際的發展規劃,使得高校舞蹈專業人才更加層次化、豐富化。因而,現階段進行高校舞蹈教學改革是推行素質教育,實現高校舞蹈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一、目前我國高校舞蹈教學的現狀
我國舞蹈教育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對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F代舞蹈起步晚卻發展快,出現遍地開花之勢,各高校紛紛設立了舞蹈專業課程。但受困于我國傳統的舞蹈教學觀念,舞蹈教學的開展并不是一帆風順。
(一)薄弱的教學師資
由于現代舞蹈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從事現代舞蹈教學領域的人才也極度匱乏,同時這種舞蹈的專業性和特殊性,對舞蹈教學的從業者的要求也較高。以目前很多高校舞蹈專業為例,仍活躍在學校舞蹈教學一線的教授、講師,大多是歌舞團、舞劇院調過來的,缺乏專業、系統的舞蹈理論知識。另外,這些老師舞蹈技法陳舊,而且年齡偏大,僅僅依靠個人豐富的舞蹈表演經驗并不適合現代舞蹈的發展需要。所以,這類舞蹈學校和舞蹈老師要認清現實、立足當下,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了解當今世界舞蹈發展的方向,如果一味按照傳統的舞蹈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失去對舞蹈學習的興趣。
(二)陳舊的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校舞蹈教學呈現出的一個普遍規律就是:教學模式陳舊。這是由我國舞蹈教育歷史悠久形成的,也就是說,舞蹈教學模式很難打破歷史的束縛,這也就極大地阻礙了我國現代舞蹈的快速發展?!耙坏肚小钡膫鹘y模式仍是我國高校舞蹈教學的主要模式,方法極其單調,個性化教學,一對一指導這些現代教學模式很少有學校采用。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學生創造利差,舞蹈技巧水平落后,學習熱情大減,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三)不合理的課程安排
任何課程的教學,離不開科學的教學課程設置。合理的教學安排,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F階段我國高校舞蹈教學課程安排只看重眼前利益,給學生安排的課程基本上圍繞舞蹈技術實踐為主,舞蹈理論方面的課程少之又少,這種忽略學生理論文化學習而只偏重舞蹈技術訓練的課程設置是不利于舞蹈專業學生的長遠發展的。任何課程必須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能強行地偏重某一科目。另外,高校擴招之后,舞蹈專業的學生也漸漸增多,如果高校在學生課程設置上沒有關注就業方面的舞蹈培訓,學生就算學到了舞蹈技術,走出校門也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舞蹈特長。
二、舞蹈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
(一)整合性原則
目前,我國現代舞蹈教學要積極踐行整合性原則,要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將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應用能力貫穿其中。并且注重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的知識,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將舞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二)基礎性原則
舞蹈教學改革措施中,需重視舞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舞蹈水平,制定出一套符合大眾化學生學習的基礎性舞蹈動作。當然,基礎性的舞蹈動作不是一般的舞蹈基本功訓練,而是具有代表意義的舞蹈動作,例如“胚胎作用觀念”、“有發展力的觀念”等等這些舞蹈意識的動作內容,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舞蹈技術,還讓學生感受到了不同的舞蹈風格,接觸到了新穎的舞蹈教學方式,也就不自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實踐性原則
實踐是檢驗舞蹈教學效果的最終標準。舞蹈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最后都要從學生的舞蹈中得到反饋。在培養學生舞蹈技術技巧的同時,要注重對舞蹈動作技能運用的實踐,可以是訓練中的實踐,也可以在頭腦中默默聯想,將自己放入到某一舞臺場景中,訓練自己融入不同情景的舞蹈意識,在這種實踐與聯想中,培養學生的個人參與意識與主動創造力。
三、目前我國高校舞蹈教學的改革
(一)打破傳統,建立新的教學模式
打破傳統,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就是要求高校舞蹈教學要聯系實際,緊跟世界舞蹈發展的趨勢,創建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傳統的“說教式”,打造多元化舞蹈教學體系。例如進行民間舞學習時,學??梢越M織專業的民間舞蹈團隊進校園,給學生們進行現場民間舞表演;還可以通過了解民族樂器、服飾等,對民間舞蹈有深層次的認識,這樣對個人的民間舞蹈表現有極大的幫助。另外,舞蹈專業就業形勢嚴峻,新的舞蹈教學模式也包括向學生灌輸就業觀念,培養學生獨立意識,在舞蹈教學時,應當教授學生如何以社會需求為指導,加強自己舞蹈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個人的其他能力,包括舞蹈理論、舞蹈歷史和舞蹈編導等,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就業。
(二)合理調整,完善課程設置
舞蹈教學不僅僅只是舞蹈技術的傳授,它應該包括舞蹈理論、美學欣賞、人文歷史等綜合性知識的學習。我國高校舞蹈教學在課程設置上,要合理調整課程偏重技術鍛煉的“傳統”,發展多功能型舞蹈人才,就應該完善課程設置,將舞蹈專業性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術等合理規劃,平均且有側重地調整課時。比如,在上實踐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當前先進的網絡技術,給學生播放世界上不同舞蹈產生、發展的歷史脈絡,讓學生觀看優秀的舞蹈視頻集錦,使得舞蹈實踐課的內容得以延伸,有助于學生直觀感受到舞蹈的獨特魅力;同理,在上舞蹈理論課時,可以結合多個學科的知識,豐富舞蹈的內涵,便于學生理解舞蹈相關理論。
(三)以老代新,強化師資力量
任何一所高校,其教學水平的高低都是由高校教師的專業水平決定的。舞蹈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對舞蹈教學效果的好壞常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舞蹈專業在招聘教師時,應該全面考察老師的綜合素質;培訓老師時,要讓老一輩的舞蹈去發展新的教師隊伍,以老帶新,新的教師隊伍也可以用時尚的舞蹈思維去影響老的舞蹈教師。
綜上所述,舞蹈藝術屬于我國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在舞蹈教學方面應當配備優秀的師資隊伍和先進的學習設備,完善教學體系,實行多元化教學,以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黃靜. 師范院校舞蹈教學改革的新途徑[J].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論文摘要:舞蹈教育作為能夠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鑒賞力、創造力、藝術氣質與修養的一種社會活動,充分顯示著其獨特的審美認識、審美教育、審美娛樂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作為剛起步的舞蹈教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1我國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舞蹈教學課程設置不完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賞水平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藝術情趣及對“美”的認識為中心。而普通高校舞蹈的課程設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養,沒有與提高學生的藝術認識與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相結合。普通高校培養人才大多以科學思維能力為重點,而藝術思維具有感性、形象的特點,當其與科學思維相結合時,兩者的有機結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維空間,啟發與彌補邏輯思維,有助于科學思維獲得成功。
1.2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廣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學內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學習;另一方面是為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節目排練。由于受年齡身體條件的限制,許多非舞蹈專業的學生對舞蹈課的學習沒有信心,害怕學習舞蹈,特別是在理t科學生身上尤為嚴重。所以單一的從舞蹈作品的學習上進人教學顯得尤為困難。而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舞蹈更多的是讓學生觀賞,參與性不強。如果對舞蹈的欣賞能力不強很難產生共鳴,進而舞蹈的受益人群不如其他藝術門類。
1.3舞蹈教學教材針對性不強當前,我國出版了不少舞蹈教材,大多是針對專業教育的藝術類學生的教學,而真正滿足普通高校大學生需求的教材較少。在教材的內容上,多數教材在對舞步的介紹時,只有文字表達,讓教師和學生都不好理解,造成教材使用率不高或甚至不用。另外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對舞蹈文化了解較少,因此利用有限的教材資源對舞蹈文化進行介紹,無法讓學生對這個泊來品進行全面認識。
2高校舞蹈教育的創新途徑
當前,藝術教育、美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視,舞蹈審美教育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但在各高校因受師資、場地等因素影響,舞蹈美育與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目相比仍是弱項。因此,我們要建立科學、規范的舞蹈美育教學體系,把握正確方法,采取多種途徑對大學生進行舞蹈審美教育。
2.1教學手段的科學化和教學環節的創新性科技已經是現代社會的代名詞,它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認知方式。當高科技的教育手段與舞蹈教育相嫁接時,不僅深化著舞蹈藝術自身的發展,也開肩了人們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門。因此,科學化教學手段的出現并介入到舞蹈教育之中,豐富了舞蹈自身的語言體系,并使舞蹈的傳授方式,不再僅限于傳統的口傳身授模式。人們對于舞蹈的理解也隨著這種手段的提高,逐漸地發生著變化。創新性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從業者必須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只有在細節上出新,才有可能在結果中出新。杜絕一本教案定終身的腐朽方式,積極倡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驗精神”。尤其在舞蹈教育中,這種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以往的教學環節基本上都是在承襲原有教學制度和照搬原有教學模式中進行的,對于內容的使用也只停留在組合式的重新排列,或是原形刪減中的淺顯表層之上,缺失了對更高目標的“實驗”這一關鍵性的環節。學生“創新”的潛能沒有通過“實驗”,在重構與解構的過程中激發出來,而只能在硬性的規定中,忽略了“學、用、破”這種三位一體的環節在整個教育流程中的因果關系。舞蹈教育作為完善人自身手段的一種方式,它的功效不僅僅只在于開發人的身體能力,更是作為一種交流手段,豐富著人的表達方式。因此,舞蹈教育更不再是只認胳膊腿兒的技藝,而是具有更大的內涵與外延。舞蹈是藝術,更是一種文化,當舞蹈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存在于教育的行列中時,啟人心志,激發創造力的目標就成了舞蹈教育所肩負的重任。
2.2積極倡導舞蹈藝術實踐,舉辦相關舞蹈專場晚會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文化生活建設,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學生會各類社團活動等各種渠道,為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證。目前不少高校都有“大學生活動中心”、“健身中心”等學生活動場所,也成立了“大學生藝術團”、“社會實踐部”等學生團體,但關鍵就在于我們能否正確倡導、引導大學生進行正常而有益的各類實踐活動。如:結合實際舉辦大學生的“單、雙、三”舞蹈比賽,“健身、健美操”比賽,“迎新”舞蹈比賽,“畢業專場”舞蹈晚會等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一方面,既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活動中大學生的組織能力、創造能力又得到了培養。這幾年的“全國校園舞蹈大賽”、“cctv舞蹈大賽“的舉辦就是最好的證明。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針對大學生的特點,要求舞蹈教師不能只了解或只會跳一種類型的舞蹈,而要較為全面地掌握多種舞蹈類型。教師在學科建設和教學作中處于主導地位,也是實行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體教師從教的積極性,全面解放教育的生產力,改革才得以順利進行。為了培養才華出眾的舞蹈人才,滿足社會各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教師就要不間斷的學習,不斷更新和拓寬知識面,由此才能獲得選擇教材和教學手段的自由,才能擔負起舞蹈教育改革的使命,才能迎接時代的挑戰。毋庸諱言,我們有相當一部分舞蹈教師,知識面比較狹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在新時代、新任務面前,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必須重視教師的培訓和提高,除有組織地實施培訓外,教師個人也應自覺地有計劃有安排地學習提高。舞蹈教學改革的中心,應當是實行滿工作量的全員聘任制,以課目公開、擇優選聘、按工計酬的措施,為教師們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
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學改革不僅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特點來進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專業 舞蹈編導 應用轉型
一、特色鮮明的專業定位
1、舞蹈編導專業定位的基本思路
堅持面向湖南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戰場,緊帖文化產業布局,優化舞蹈編導專業結構,突顯專業特色,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強化學生素質培養,改進教育教學過程;改造提升傳統教學,加快信息技術應用;堅持以能力為核心,推進評價模式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推進產教合作對接,強化行業指導作用,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創建集藝術教育、藝術實踐、藝術交流、藝術研究、藝術培訓于一體的新型舞蹈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使之成為我校乃至湖南省面向現代文化服務產業的專業綜合改革示范點。
2、舞蹈編導專業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
我校舞蹈編導專業,本著面向社會,服務地方,完善結構的原則,通過具體論證,結合學校發展規劃,研究制訂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緊緊圍繞學校定位、辦學規模、學科建設、科研情況、師資隊伍建設等提出了明確目標,制訂了具體措施。
一是在穩步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努力拓展辦學空間,到2016年使我校舞蹈專業確保每年招生不低于100人,將舞蹈專業學生在校注冊人數增加到500人左右,舞蹈編導專業專任教師增加到20人以上。同時通過逐步增加能反映舞蹈編導專業發展最新成果的新課程與已經實驗證明符合社會需求、滿足市場競爭需要的經典課程的有機結合,互為支撐,實現科學、優化的學科結構和布局。
二是我們在培養目標突出了培養舞蹈藝術表演編導為主,突出應用型、地方性的特點,發揮辦學優勢,結合社會需求的多樣化,舞蹈表演、聲樂表演、鋼琴教學、文化管理、音樂評論、音樂編輯、群眾文化干部、文藝節目策劃、藝術總監、舞蹈編排等多個就業方向齊頭并進。我們在重點加強舞蹈編導專業非師范專業的藝術實踐實習教學的基礎上,突出了舞蹈編導專業在幼兒舞蹈培訓、商業演出、旅游文化產業等方面能服務地方文化經濟建設,實現社會服務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與雙豐收。
二、就業導向、產教融合、校地合作的課程設置
1、就業導向的應用型課程體系
在專業建設中,因為培養目標的定位將成為教學課程設置的基礎依據,而課程設置是整個教學計劃的核心,它集中反映時代和社會對培養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以我們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與湖南地區教育需求必須相適應,教學的改革發展才能成功。從長遠來看,舞蹈編導專業的教學與管理要在突出湖湘民族文化意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湖南地方高校舞蹈編導學科的文化特色。所以舞蹈編導專業依托湖南地方文化資源,建立特色教學體系的管理模式,并且要與湖南的文化產業結構及人力結構結合起來,進一步適應市場的對應需求,保證舞蹈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的流通。這也就是我們的課程體系必須有適合當地的就業導向。本院舞蹈編導專業就業導向就是培養能夠在湖南地方舞蹈文化市場里能編創、能表演、能組織開展舞蹈藝術相關活動的編跳并舉的實用型舞蹈人才。
2、產教融合、校地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貼近人才市場需求,地方企事業單位舞蹈事業發展離不開高校的人才支撐,舞蹈編導專業課程設置培養人才也離不開社會企事業單位的融合,在舞蹈編導專業發展的今天,專業建設更應主動、積極地加強與地方企事業單位合作,合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穩步實施產教融合、校地合作的教學模式。在強化教育特色的同時,培養出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舞蹈人才。舞蹈編導專業深刻領會關于“產教融合”的精神,學院強調在各項工作中將內涵建設、產學研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與多家文藝團體或文化事業單位多次洽談溝通,雙方深入洽談了共同推動校地深度合作的相關事宜。
舞蹈編導課程設置體系中涉及產教融合的課程是培養方案的亮點,針對企事業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在整個課程體系里創編課程的比例加大?,F有課程為《即興表演》、《舞蹈創編(群舞)》、《舞蹈創編(單人)》、《舞蹈創編(雙人)》、《舞蹈創編(三人)》、《舞蹈編導(舞劇)》、《舞蹈排練》共計14個學分(占總學分的8.5%),為提升產教融合決定把創編課程的學分提高1倍,相對減少訓練科目。并且在創編課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課程內容要針對性的選擇地方舞蹈文化元素,課程常規性請用人單位委派教師指導,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貫穿今后面對的實質舞蹈工作內容。
產教融合中充分發揮選修課程作用,選修模塊學分占整個培養方案學分的23%左右(含全校性文化素質選修課程或文化素質教育拓展課程的8學分),這些課程的設置搭建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平臺,引導好這個個性平臺與產教融合、校地合作接合,更能為培養定單式人才提供條件。
三、環境現實化的實踐教學
1、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舞蹈編導專業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寬口徑、厚基礎、創新型的人才為目標,積極建立實踐教學體系,努力強化實習和實訓環節。本專業開設《藝術觀摩》、《專業匯報》、《藝術采風》、《社會實踐與見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畢業演出》等集中實踐環節,實踐環節學分占總學分的40%以上。建立了合理的實驗室教學與管理隊伍,修訂完善了實驗室各種規章制度與操作細節。其中開展舞蹈創編實訓環境跟用人單位要求統一,《藝術觀摩》、《專業匯報》、《藝術采風》環節直接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同舉行實施。
2、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實踐教學基地。舞蹈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表演技巧與作品創編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來完成,不僅體現在課內實踐教學,同時還體現在課外實踐環節的訓練與組織上。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舞蹈編導專業在學生中開展專業匯報、專業比賽的活動,對各類舞蹈節目、創編作品、學術論文、舞評短文、參賽獲獎、演出實踐活動納入實踐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培養實踐創新能力。
關鍵詞:教學檔案 設計應用 實踐訓練 教學管理 多元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實踐教學是音樂舞蹈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袋是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音樂舞蹈作品、節目單、照片、光碟、策劃方案及新聞報道等歷史教學實踐記錄, 它記載了舞蹈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效果, 反映教學實踐、教學研究和管理的全部過程。音樂舞蹈實踐教學是由校內課外實踐和校外藝術實踐兩部分組成。校內實踐教學主要有:觀摩專業匯報演出、基本功大賽、畢業專業匯報演出、實習實訓、畢業論文;校外實踐教學主要有:實地藝術采風、服務地方文藝演出等。通過校內外的實踐教學,使學生將平時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綜合運用于實踐教學和舞臺表演中,并在實踐中進一步掌握音樂舞臺表演能力和師范技能,培養適應地方文化藝術教育所需的人才;同時,也是檢查地方高校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育人質量有效途徑。
四川文理學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該校充分利用了高校文化藝術資源與社區文化資源共享,實施了“文化惠民在身邊、流動舞臺進基層”下鄉演出工程,構建了老百姓文化生活公共服務體系。搭建了高校舞臺實踐社會化與社區之間文化互動合作,實現了社區文化互動中課堂教學舞臺與實踐教學的目標。自2013年以來,加強了對音樂舞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注重落實了三個結合:一是課堂內外的教學內容與地方需求相結合;二是課堂教學的專業技能與地方惠民文藝演出相結合;三是學科綜合理論知識與志愿服務鄉村中小學創新實踐活動相結合。探索社區文化與實踐教學互動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課題組的成員參與了音樂舞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工作,對大學生舞臺教學實踐中的照片、節目單、新聞報道等資料充分調動學生進行了系統收集整理并分類存檔,建立了大學生服務地方演出實踐教學檔案袋, 為教學改革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提供了教學實踐資料依據。現就我們課題組參加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設計、資料收集、教學管理體會及其方法表述如下。
二、實踐教學檔案袋設計要求及步驟
(一)實踐教學檔案袋設計要求
首先,實踐教學檔案設計要凸顯以學生為主體;其二,在符合國家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基礎上,充分發揮大學生在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其三,要結合音樂舞蹈專業實踐教學特點,注重大學生實踐過程中的總結與發展。
(二)實踐教學檔案設計的步驟
首先,明確音樂舞蹈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的目標。教師怎樣指導學生達到這些目標,關鍵是如何修正指導與學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怎樣通過合作方式或團隊協助來完成。其次,收集資料。實踐主題鮮明,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作為實踐檔案材料的決策者,學生根據自己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的情況,選擇收集有保存價值的材料,總結在實踐學習中取得成績、反思存在的問題、整改的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是組織整理材料,以藝術實踐活動主題為主線,確保組織整理材料的原始性和系統性,要求書寫規范,內容真實準確。
三、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袋設計內容
實踐教學檔案袋是評價音樂舞蹈專業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原始憑證。為了完整、準確、系統地把大學生實踐活動形成有保存價值的資料,歸檔管理,大體歸納設計為三個方面:
第一,學院根據學校各項教學規章制度,結合音樂舞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實踐管理制度,如大學生藝術實踐手冊、實踐活動工作要求等。
第二,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擬定學年度實踐教學計劃。以2015屆畢業生舞蹈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為例:
計劃一,組織2015屆舞蹈專業學生有目標、有目的地深入川陜革命紅色根據地進行藝術采風活動,收集整理紅色文化和大巴山民歌資源,創作貼近基層、展示地域特點的紅色作品,培養學生音樂舞蹈創作能力。計劃二,在市區周邊建立了城鄉“中小學志愿服務基地”、支教幫扶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培養學生掌握中小學音樂舞蹈教師的師范技能。計劃三,應用音樂舞蹈專業的優勢,與地方文化館、歌舞劇院和社區服務搭建了區域文化互動的惠民演出平臺,實現校內實踐實訓與校外演出的有效結合。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為文化藝術團體、社區輸送文藝工作者及管理人才。
第三,要求學生參照以上學院制定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目標,結合自己參加實踐教學事項,收集實踐教學檔案袋內容材料。一是創建大學生實踐檔案袋是一種經歷,要求學生自主收集材料,包含學院領導、指導教師、同學之間的幫助、建議和相互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反思,鼓勵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長。二是學生對照實踐教學計劃,將自己參加藝術采風、送文化演出、義務支教完成的內容,按時間順序如實填寫。三是學生對實踐內容進行簡要的描述,并伴隨自己實踐過程的總結與反思及文字說明。
四、實踐教學檔案袋的應用及管理
一是實踐教學檔案袋實行專人管理,舞蹈專業實踐教學檔案由舞蹈教研室主任按照時間安排,有計劃組織學生按要求完成實踐活動的內容填寫,充分調動大學生有目的選擇和收集實踐學習過程中的舞蹈作品和相關材料,確保舞蹈專業實踐教學資料原始性、系統性及完整性。達到形成自我建檔、自我學習、自我反思、自我進步、自我成長的發展性檔案袋評價。
二是收集實踐教學檔案袋,做到定期和日常整理相結合,對實踐教學計劃、總結、藝術采風的作品,演出的光碟、節目單、活動方案;義務支教的教案、課件、教學活動記錄、成績分析、學生工作檢查記錄等資料做到及時收集, 分類整理,立卷歸檔,保存完整。
三是檢查資料遺失缺漏, 檢查判斷應歸檔資料是否齊全歸檔,發現問題及時補漏缺少的教學檔案資料, 及時收集補齊,使之齊全完整。
四是嚴把檔案袋質量關,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材料做到準確客觀,還要系統排列按學年度分類,注明姓名、學號、班級、 時間,這樣有利于方便查找,確保實踐教學檔案袋的質量和管理。
經過三年來對實踐教學檔案應用及管理, 認識到只有充分利用實踐教學檔案的各種資料, 才能使教學管理更加科學和規范有序。2011年學校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 實踐教學檔案起到了舞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支撐作用,凸顯了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袋的重要性。通過充分利用評估資料、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袋信息反饋等,探討了舞蹈專業教學特點,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修訂了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更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比重。于2014年至2015年音樂舞蹈專業的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舞蹈《雨潤巴山》參加全國第四屆大學生藝術節榮獲一等獎,舞蹈《致青春》、《魂鑄巴山》參加全國舞蹈“荷花獎”榮獲銀獎。由此可見,建立舞蹈專業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環境育人,社會辦學“四園同心”的辦學思路,是對學生參加實踐動態、學習過程和專業成長進步的全面記錄,是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現認證評價、舞蹈作品成果評價、關注大學生實踐學習效果評判,更加有利于“基礎知識結構化、理論實踐融合化、教學管理信息化、考核評價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序推進。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袋不僅可以作為學生成長過程的學習評價,還可以作為教學管理人員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方法;亦可以作為評價教師和考察推薦人才的依據,同時達到全面調動師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目的。
總之, 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袋設計是通過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和積累建立起來的, 它更加注重了大學生專業個性的發展,并全面反饋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使舞蹈專業師生受益匪淺。因此, 我們要不斷規范大學生實踐教學檔案袋的收集與管理,實現大學生多元化評價迎合實踐課程多樣化要求,更好地為高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1.
[2] 李曉燕.地方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與區域文化聯動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 37(6):113- 115.
[3] 羅瑾.美國教師評價改革的新動態[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4(7):121- 124.
關鍵詞:瑤族長鼓舞;地方高校;舞蹈教學;保護;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4-0155-02
瑤族長鼓舞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資源?,幾彘L鼓舞在其誕生、發展和演變的整個過程均與瑤族社會的信仰、生產、節日民俗等有著互相依存、互相促動的密切關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間舞蹈,是瑤族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娛神、娛人的舞蹈形式,它融歌、舞于一體,是瑤族人古老原生態的藝術表演形式。其舞蹈動作與瑤族人民的生活環境、生產勞動息息相關,與瑤族人民的、民族精神緊密相聯,反映了瑤族獨特的文化內容與特征,是瑤族民族歷史、情感、精神與價值觀的再現與記憶,反映出瑤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和理想追求。各個地區的舞蹈在傳統的長鼓舞的基本特點的基礎之上又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征,表現出在這一特定地區舞蹈所具有的地域性、交融性、社會性等特殊的文化特征,一直流傳到今,并經久不衰,隨著歷史的演變,還逐步得以豐實和發展。長鼓舞文化作為歷經千百年之久積淀而成的這種歷史記憶,是瑤族人民生產、生活實踐活動在歷史長河中的投射、凝結與表現,是瑤族獨特文化身份與文化個性的標識。
一、地方高校開發利用瑤族長鼓舞的必要性
瑤族長鼓舞是少數民族地區土生土長的藝術,其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縮影與寫照,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域文化色彩,映射出瑤族人民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因此,在瑤族地區開展地域性民間舞蹈課程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同時對瑤族少數民族音樂舞蹈起著保護、傳承、開發與利用的作用。在瑤族少數民族分布地區高校開發和利用當地民間舞蹈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一)有利于瑤族長鼓舞文化資源的傳承與開發
瑤族長鼓舞作為一種珍貴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其傳承的方式也和其他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一樣,一般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靠民間的自然傳承;另一種是靠學校的音樂教育。民間自然傳承的特點是師徒傳授、自生自滅,這種傳承方式往往缺乏組織性和計劃性,在商品化、現代化、工業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實踐證明,如果僅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和難以有效傳承的。那么,有效傳承的重擔就只能落在學校的音樂教育身上了。
然而,我國的學校舞蹈教育體系大都沿襲西方的音樂教育體系,崇尚“以西學為正學”,滿大街都是芭蕾舞、爵士舞、街舞等,而對民間舞蹈文化的研究重視不夠,對民間舞蹈文化的開發利用也不夠。在這種大的背景下,人們產生諸如“少數民族的舞蹈是原始的、落后的”之類的偏見就司空見慣了。因此,地域高等教育應該承擔起本土知識的保存、傳遞和發展之重任。同時,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及至教師的素質也都應該從本土知識的視角加以重新認識或闡述?!雹僭诂幾宸植嫉貐^的高校開發和利用瑤族長鼓舞課程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它對瑤族文化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通過教育教學可以傳播、選擇和創新民間舞蹈文化。
(二)有利于豐富補充地方高校音樂課程資源
國家統一的課程是難以解決所有高校教育的課程問題,而地域舞蹈文化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其不足,能更好地促進地域民族舞蹈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為它具有鮮明的本土性。把本土的瑤族長鼓舞融進教材中,還能使教學內容得到更多的補充,同時還可培養一些地方發展的特殊人才來為當地的文化資源開發服務。
(三)有利于大學生通過瑤族長鼓舞藝術形式了解瑤族文化,增進民族感情
在少數民族分布地區的高校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少數民族的舞蹈文化,以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的自我接納與自我欣賞意識,讓其他少數民族同學有機會來了解別的少數民族的舞蹈,理解多元文化,進而有助于在普通高校創造民族平等和和睦共處的民主氛圍,實現民族團結和民族和諧?,幾暹@種文化藝術形式的豐富多彩使與瑤族居住區域相鄰的高校許多非瑤族的學生在獲得瑤族長鼓舞藝術審美的同時,也了解了瑤族民族的歷史、文化,這有利于增進民族的自豪感。
二、地方高?,幾彘L鼓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同志曾經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歷史文化傳統和巨大生命力與創造力的偉大民族,如果不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土地,從自己的人民需要出發,堅持繼承和發展自己的民族藝術,在文化藝術領域里喪失獨立性,最終就會成為外國特別是西方文化的附庸,這是非常危險的?!雹谝虼?,我們的傳統文化藝術應該一方面要順應時展潮流,正視當今世界的全球化、現代化、商品化的事實,另一方面又要保護我們的民族藝術文化,以實際行動做好保護和傳承工作。但是,我國對民族藝術文化的保護卻不十分理想。
另外,為傳承文化的高等院校,如永州湖南科技學院,面對“瑤族舞蹈”這一珍貴少數民族舞蹈文化資源的確關注不夠,關于它的課程建構甚至被忽視和冷落。迄今為止,還沒有將“瑤族舞蹈”納入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內容,充其量也是在講解其它相關內容時插入一點作為點綴,其地位是很邊緣化的。可見“瑤族舞蹈”在瑤族分布地區的高校是處于一種未開發的且十分薄弱的境地。它既沒有建立具有獨立學科特色的、相對成熟和科學的基本理論體系,也沒有建立系統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學體系和管理評價體系。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有許多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在受到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一些傳統文化在逐漸喪失。筆者在瑤族地區考察時看到,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了解甚少,有的不再滿足于世代相傳的傳統文化,有的甚至放棄和遠離了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一現象在散居的瑤族同胞和40歲以下年齡的瑤族人民當中就表現尤為突出和相當普遍。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除了社會轉型、改革開放給瑤族人民的環境帶來了巨大變化,使瑤族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文化生活方式被改變以外,還與瑤族分布地區高校的舞蹈教育是否關注和重視本土少數民族舞蹈的傳承和教育有關。另外,筆者又在自己所在的單位湖南科技學院了解到,有的瑤族藉學生在平時不愿意別的同學知道自己是一個少數民族學生,似乎“少數民族”就意味著“貧窮落后”,這種尷尬的局面出現,使人們不得不有理由質疑高校教育在傳承文化和提高人的素質方面的作用了,面對高等教育課程設計改革多樣化的浪潮,出現這種窘境,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認真反思的問題。
三、地方高校要有效開發利用瑤族長鼓舞舞蹈文化,深化舞蹈教學改革
(一)實施瑤族長鼓舞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瑤族文化氛圍
首先,創設瑤族舞蹈文化的典型心態和樣式情境。各個民族和各種不同的風格的舞蹈形式都有各自的舞蹈語匯系統。因此教師應有意識的根據所教內容,創設既不脫離現實又具有一定特色的瑤族舞蹈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而不是局限在單一的空洞的肢體模仿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的風格,跟著老師的示范動作和語言提示,進入到瑤族長鼓舞課堂特有的情境之中。
其次,創設瑤族長鼓舞風土人情及其發展歷程的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地豐富學生對瑤族長鼓舞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華。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夠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在學習有限的動作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民間舞蹈教學不但是一種形體動態的傳授過程,更是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授過程。我們在教授瑤族長鼓舞的過程中首先要講述瑤族舞蹈素材的形成和由來,講述民間的風土人情及民族心態,讓學生了解該民族的文化,更好地用身體語言去表現它們。
第三、創設瑤族文化服飾情境。
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的服飾反映了中國地域文化的特色,體現出一個民族的風尚習俗和節令性風俗,在漫長歲月的沿襲中形成與地域舞蹈相一致的文化品位。我們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瑤族長鼓舞的韻律、美感,感受瑤族舞蹈豐厚的文化,可以讓學生穿上極具特色的瑤族服裝,加深幫助他們對民族風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二)開展瑤族舞蹈采風,結合原生環境
要想真正上好瑤族長鼓舞課,一定要開展舞蹈采風活動,結合原生的舞蹈環境來體驗瑤族舞蹈文化。有些教師編排的民族民間舞蹈走進該地區之后,發現人們根本不對其認可,有些甚至背離了民族文化。因此,進行舞蹈采風,實地考察民風民情,是提高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此要實施生活體現法。在教授瑤族長鼓舞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帶著學生深入到瑤族去觀察了解瑤族長鼓舞的歷史,體驗當地的民族生活,使學生對民族民間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加強瑤族長鼓舞的教材建設,研究和傳承瑤族舞蹈文化
瑤族長鼓舞在長期的創造、傳承和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個族群的、審美情趣,包括道德、倫理、價值觀、生死觀等深層的民族心理,都會通過其舞蹈中的姿態、動律特點、風格特征等得以體現,甚至延伸到音樂調式結構、服飾制作及器樂的使用中。要加強瑤族長鼓舞的教材建設,使教材具有“傳承性”的特點,我們必須透過文化人類學和民俗學的視角,在研究瑤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基礎上來剖析舞蹈動作,在把握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本體根源的前提下加以提煉。那些能夠反映該民族典型心態和樣式的動態語匯,以便使我們更為準確地感受該族群特有的風格韻律,從而達到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傳承文化的目的。③
本論文是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南方瑤族長鼓的傳承與發展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1C0593
注釋:
①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347一348頁.
關鍵詞 職業院校 酒店管理專業 形體訓練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Status of Vocational College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hysical Training Courses
HE Xia
(Guangdong Provincial Tourism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5)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other method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body workout status of an objective, in-dept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sical teacher specialization, division-level team of young, teaching aid equipment not perfect, textbook and syllabus are not unified,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hysical training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appropriate teaching aids to increase physical training equipment, uniform syllabus, teaching content, so that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job market for teaching vocational schools reforms to build a convenient plat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hysical training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職業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形體訓練課開設狀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論文需要,在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查閱了酒店管理專業形體訓練教學內容,體育美學、舞蹈、芭蕾、體育測量與評價、體育科學研究教程、統計學等相關資料,下載有關論文32篇,并對資料采用卡片的方法進行整理概括和歸納分類,為本論文奠定理論基礎。
1.2.2 調查研究法
(1)訪問調查法。對肇慶職業技術學校、海南職業技術學校、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湛江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旅游職業技術學校、韶關旅游職業技術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形體教師,以打電話、郵件、走訪的形式與形體教師交流,并對部分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進行了與本研究相關的討論。(2)問卷調查法。為了能較充分地了解學校形體訓練課的情況,結合本研究的目的,對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2010級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和幾所具有代表性的中職院校形體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問卷發放采用親自發放和電子郵件兩種形式。共計發放問卷162份,其中學生問卷15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為94.7%,其中有效問卷140份;形體訓練教師問卷30份,回收27份,回收率為90%,其中有效問卷26份。
2 結果與分析
2.1 教學硬件分析
2.1.1 師資隊伍年輕化
通過對問卷的總結歸納,學校形體訓練教師的年齡25歲以下的占23%,26~35歲的占61%,36~45歲的占12%,46~55歲的占4%,56歲以上的占0%(見圖1),從教師年齡結構來看,35歲以下的占84%,教師隊伍年輕化突出,這與形體訓練課程的性質特點有直接的關系,不影響形體訓練課的教學質量。
圖1 教師年齡情況調查
2.1.2 形體教師專業化
調查得知:學校專業的形體教師占96%,非專業占4%,開設形體訓練課的學校有專業的舞蹈老師進行形體訓練教學,數據說明,形體訓練課有一批專業的形體訓練教師,這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形體訓練教學密切相連。
2.1.3 教學輔助器械不完善
教學設備和器械與前幾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完善,部分學校已經有專門的形體訓練房,在一些重點學校教育經費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已經配備專門的形體器械進行教學,個別學校除了有多間形體訓練房外,而且還有能力對學生進行男女分班教學,這樣就可以很好地針對男女生在不同的身體發育階段,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進行專業綜合素質的,但仍有大部分個別學校形體訓練課沒有形體訓練房。調查得知(如圖2),有70%的學校沒有相應的教學輔助器械,要鼓勵學校重視形體訓練課,完善教學設備和器械。
2.2 教學軟件分析
2.2.1 教材和教學大綱不統一
調查訪問得知,各學校沒有統一的教材和教學大綱,教師對形體訓練課現狀的反饋主要表現在:沒有教育部門統一規范的教學大綱、目標體系和教材,教師都是自行制定教材,教學內容等,稱之為“校本教材”――即教師根據自己對“形體訓練”的認識和理解,掌握的知識和自身能力,進而組合編寫出來的屬于自己特有的一套教材。
2.2.2 教學內容單一
目前形體訓練課仍沿用以前較老的教學內容進行授課,在上課期間發現此教學內容已經與學生就業脫節,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教學內容亟待改革。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形體教師專業化
形體訓練教師隊伍由專業的舞蹈形體教師組成,她們的專業知識過硬,示范動作直觀優美,學生模仿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教師的專業化,在增強授課方式的個性化及課程創新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3.1.2 師資隊伍年輕化
形體訓練教師普遍比較年輕,她們思維活躍,知識新穎、精力充沛、引領時尚、對新事物有較強的敏感度和接受力,青年教師們的活力與創新能夠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教師隊伍充滿激情,教師發展潛力較大,不足之處是教學經驗相對缺乏。
3.1.3 教學輔助器械不完善
形體訓練課在塑造、糾正學生身體體態時,除了專門的動作訓練外,還需要啞鈴、拉力器等器材進行輔助訓練,以使學生具備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體態。
3.1.4 教材和教學大綱不統一、教學內容單一
目前各學校使用的形體訓練教材較亂,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目標體系,教學內容單一,與市場沒有緊密銜接。
3.2 建議
(1)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形體訓練課教學是一項很有教育意義的工作,重視形體訓練課教學,可以提高我國酒店服務質量,加快旅游產業與國際旅游接軌的步伐。(2)青春期正是學生個性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建議適當增加形體訓練的教學輔助器械,有利于學生塑造健美的形體和提高對形體訓練課的興趣。(3)目前形體訓練課的有關問題已經引起了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建議能夠學大綱,豐富教學內容,使之與就業市場緊密結合,為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孫婷.高職高專開設形體訓練課教學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4).
[2] 蘆特.對高等學校形體課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報,2006(7).
論文關鍵詞:公共體育;課程模式;思考
伴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新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近年來,在高校體育工作者的不斷艱辛努力下,公共體育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方法上都取得較大的進步.但面對擴大招生的背景,對1990年以后出生的學生更需要從其生理、心理特征出發,設立與之相適應體育課程模式.本文從高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和目標人手,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及體育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構建適合國情、校情及較為科學的便于操作的課程模式,以適應21世紀高校培養優養的需要,更好地為學校教育的總體目標服務.
1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高校體育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更新體育教育觀念,樹立健康、全面、主體、適度的體育教育觀;要轉變體育教育行為,做到由重教向重學、由被動練向主動練、由重視共性向重視個性轉變;要深化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等方面教學改革的深化.1992年,原國家教委在總結了40多年我國高校體育課程建設和10多年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訂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它在世紀之交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2002年,教育部在總結了我國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的科研成果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這標志著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又將向前跨越一大步,是一部繼往開來指導性綱領文件.…
2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
2.1課程設置逐漸完善
2000年以前,高校公共體育為一年級的基礎課以跑、跳、投為主,以及二年級的專項課,只設籃球、排球、足球、武術(包括散打和拳械)、健美操、綜合班;后來專項學習改為兩年,雖課時增加了,但學生的體質卻下降了;因此又嘗試“1+3”的教學模式,即第一學期基礎課,第二學期設置學生自由選項學習,個別項目由于受場地影響而限制了自由報名的人數,但每個項目都適當增加身體素質練習、理論課時數及專門為病、殘等學生設置的體育保健課,這樣的選課模式基本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據調查有部分高校在師資隊伍較完善,場地器材等都較充足的情況下采用模塊教學即每學期進行一次選課,學生可以在每學期選擇不同的項目,也可以選擇相同的項目.可這樣的選課模式大幅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同時對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2課程內容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
大學階段學生的體育知識、技能方法手段及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展均處于較為成熟的階段,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應注重課程的健身性與人文性,以科學性、選擇性、實效性、可接受性、休閑性與娛樂性為原則來確定體育課的內容.2002年以來,我校充分利用學校的場地資源和自然條件,逐步增設了如田徑、體育舞蹈、乒乓球、跆拳道、羽毛球、網球、游泳、水上運動(集休閑、娛樂、健身于一體的水上運動項目)、定向運動(以校園定向、公園定向和山地定向為主)等,新增項目占60%以上,特別是水上運動和定向運動增添了體育課的生機和活力,體現了與時俱進和地方特色.這樣的課程模式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青睞.
2.3成績評價更加理性化科學化
一對學生學習成績評價不單是結果評價,也對學習過程跟蹤評價,并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成績的管理和處理;成績評價更加注重身體素質和學習態度,不為考試而學習,體現了剛柔相濟的評價原則.近幾年來學生的體育成績合格率和優秀率也比原來有所提高,補考人數明顯下降.
3現有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3.1對無法實行。三自主”選項課存在的問題
高校普遍實行學分制管理,學校應創造條件讓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個人特點選擇體育項目,選擇教師,選擇時間,這種“三自主”選項學習對學生是非常有益的.但目前有些高校還無法滿足學生進行“三自主”選項或是俱樂部的形式學習的需求,而且打破自然班,學生隨意選擇時間等對教師隊伍及業務水平、教學能力等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3.2學生重視了興趣,忽視了學習效果
事物的發展變化總是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出現了.雖然課程內容多樣性,但還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課程的改革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興趣,但卻帶來了學生體質下降的負面影響,因此,今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運動技術、技能,更應加強對學生耐力素質和力量素質的訓練,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追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學生在體育課選項時,避難就易,不以自身健康需要,而以個人好惡取舍,一些對人體生理和心理具有特殊作用的項目,如田徑,選擇的人很少,甚至無人問津,即使選了,上課也是出工不出力,教學效果不明顯.這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3.3體育場館的管理和開放
近兩年學校加大力度對體育場館的建設和改造,學生的活動場所增加了不少,而且也無償地對全校學生開放,但學校不斷擴招,場地器材仍難以滿足運動的需求.高校體育教育要適應體育的發展趨勢,僅每周兩學時的體育課無法全面涉及到體育的各個方面,因此課外活動便成為第一課堂的有力補充.學校應在逐步加大經費投人的同時,合理提高體育場地器材的使用率,延長所有體育場館開放的時間.使得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去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
4對體育課程模式的設想與建議
4.1注重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據報道2004年教育部組織專家對我國中小學生的體質狀況進行檢測,結論是:最近20年我國中小學生的體質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學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體能素質持續下降,學生肥胖率,近視率快速增長.因此大學階段體育課不管選擇什么樣的形式學習,都要加強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的練習,并按一定的比例納入每學期總成績中,規定身體素質不及格,體育成績就不能及格,促使學生自覺主動能經常陛地參與體育鍛煉.
4.2增加體育課學分,擴大學生鍛煉身體領域
高校體育教學要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所以必須有充裕的教學時間保證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僅靠一年或兩年的體育課時,是難以實現的.“三自主”的學習模式對學校的軟硬件要求都較高,如果在大學三、四年級也設體育課,甚至要求研究生也參與選修課,學時可以比原來的相對減少,或者規定每生每學期都要參與體育課的選修,這樣也許會改變目前大學生一到三、四年級身體素質就呈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女生如果有上體育課會使他們的身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持和提高,另外在增加體育課開課年限的同時,特別要切實抓好課外體育活動,做到班班有活動,人人有項目.把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的體育鍛煉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各種體育協會和體育教師的積極參與能經常性的舉行各項目的比賽,多渠道地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
4.3加強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校體育教學無論是實行“三自主”教學,還是俱樂部的形式,或是模塊教學等教學形式,首先都要保證充足的體育場地器材,第二要有一批敬業精神的師資隊伍,第三學生要積極參與的體育活動意識.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年齡、職稱結構、業務素質和科研水平等是決定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因素.所以,學校及體育領導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體育教師隊伍健設.請進來,派出去,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進行校際之間的信息交流,進行教學專題研討,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同時教師們也必須深刻意識到自身的不足,認真鉆研教材、教學方法,多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4.4制定切實可行的有創新、有特色、有利于個性發展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