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投資收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成本法投資收益確認方法
一般來說,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按企業的持股比例是否大于20%可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無重大影響或被投資企業在嚴格的限制條件下經營而使投資企業的控制和影響能力受到限制時,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是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成本記帳,一般情況下不予變更,只有在被投資企業支付清算性股利的情況下,才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進行調整,企業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作為投資收益。也就是說,在成本法下,企業所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企業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而所獲得的被投資企業宣告發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則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成本。因此,各類會計教材甚至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均按此規定對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確認給出了具體方法。但筆者認為,這些教材給出的方法存在明顯不足。本文擬對此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并舉例比較這兩種方法所產生的差異。
一、現行的確認方法
我國最權威的注冊會計師教材對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確認給出了如下方法:
1、投資年度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在投資當年若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就應分別投資前和投資后計算、確認屬于投資收益和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如果不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可按下列公式計算確認:
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12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企業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投資當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
2、投資年度以后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在投資年度以后各年(期)確認的投資收益或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按下列公式計算確認: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被投資企業累計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另外,投資企業投資后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大于被投資企業宣告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應將宣告分配的數額全部確認為投資收益。
二、現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及修改意見
不難看出,上述方法對“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和投資后至上年
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凈損益”中的“凈損益”的含義并沒有作出明確的解釋,因此,各種教材在舉例時所使用的均為被投資企業本年實現的凈利潤和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從表面上看,“凈損益”即“凈利潤”,用“凈利潤”代替公式中的“凈損益”似乎無可非議,然而,公司法規定:企業凈利潤應當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之后,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然后才能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因此,被投資企業本年實現的凈利潤和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均是指其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相應地,投資企業在確認投資收益時就應當使用“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或凈損益扣除被投資企業當年計提的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等之后的余額”而不是被投資企業凈利潤或凈損益的總額,即上述公式中的相關部分應修改或解釋為“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和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筆者認為,這才是企業會計制度的本意,因為,若以被投資企業的凈利潤或凈損益總額去計算和確認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則投資收益中必然包含被投資企業的部分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等,這樣勢必會使投資收益偏高,而且當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投資企業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利潤時,還會導致沖減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偏低,即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資產)虛增、投資收益(利潤)虛增,這顯然不符合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和客觀性原則。因此,筆者建議將上述公式修改為:
1、投資年度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在投資當年若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就應分別投資前和投資后計算、確認屬于投資收益和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若不能分清的,按下列公式計算確認:
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投資企業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12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企業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投資當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
2、投資年度以后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被投資企業累計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三、兩種方法的對比
現舉一例對兩種方法作一下比較:
2000年6月30日,甲企業以銀行存款購入乙企業5000股股票,每股價格
為19.92元,另支付手續費等4000元,占乙企業表決權資本的10%,并準備長期持有。乙企業每年均按10%分別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乙企業三年來實現的凈利潤及現金股利分配情況如下:
1、2000年全年實現凈利潤800000元;
2、2001年3月2日宣告分配2000年現金股利500000元,4月5日支付,當年實現凈利潤800000元;
3、2002年3月4日宣告分配2001年現金股利600000元,4月10日支付,當年虧損200000元;
分別依據上述兩種方法進行計算后可知:
2001年3月2日乙公司宣告分配現金股利時,甲公司按現行方法所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0000元,沖減的長期投資成本為10000元;而按修改后的方法所確認的投資收益為32000元,沖減的長期投資成本為18000元。
1.投資渠道狹窄,投資結構不合理。我國長期以來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為首選目標,并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和投資工具進行了嚴格限制。根據2001年公布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的規定,社?;鹜顿Y的范圍限于銀行存款、買賣國債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企業債、金融債等有價證券。其中,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業債、金融債投資的比例不得高于10%,證券投資基金、股票投資的比例不得高于40%,且不允許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資產共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風險小的銀行存款,占總資產的39%;第二類為風險較小的債券投資,占總資產的43%;第三類為有一定風險的股權投資,占總資產的7%;第四類為風險較大的股票投資,占總資產的11%。從資產分布情況看,風險較小的投資占總資產的82%,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主要投資于資本市場的基金投資結構完全不同(見表1)。這種投資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運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基金投資渠道過于狹窄,投資結構不盡合理,資產過于集中,長此以往,不僅基金增值目標無從談起,養老基金的償付能力無法保障,安全性目標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1.國債和銀行存款。這是我國當前最重要的養老保險基金的常規性投資渠道,由于有國家信用的擔保,它們在安全性方面較其他投資工具具有明顯優勢;尤其是國債,它一般可以認為是零風險的,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稅,在收益性上優于銀行存款,這也是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國債長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國現在的國債品種比較單一、期限結構不盡合理、并對利率風險很敏感,收益率也較低。2006年記賬式(一期)7年期國債的票面年利率僅為2.51%,遠遠低于同期銀行存款的利率。因此,我國應加大國債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國債在滿足養老保險基金安全性上的特殊作用,并且將其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而銀行存款也應只作為短期投資工具滿足流動性需要,投資比例更不宜過高。
2.養老金入市。2001年7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參與了中石化A股的申購和配售,業界專家稱此舉表明我國社?;鹨选扒娜蝗胧小薄?001年底出臺的《暫行辦法》規定,社會保障基金可以投資于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及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等有價證券,所占投資比例可達50%,這一規定為社會保障基金進入資本市場和商業化運作提供了法律依據。目前,社?;鹪趪鴥荣Y本市場的投資額度不斷擴大。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社?;鹂傎Y產達1917億元,投資范圍幾乎覆蓋了中國資本市場所有符合養老金機構投資特點的投資品種,包括企業債、金融債、股票組合、回購組合、穩健組合、指數基金和參股非上市企業等。全國養老保險基金已有1150億元投資資本市場,占基金總規模的60%。全國社?;鹨殉蔀橘Y本市場舉足輕重的機構投資者。根據國外經驗,謹慎地放寬養老金的股票投資限制,是提高養老金投資收益、保證其增值的重要途徑。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只有10年左右的時間,市場運行不規范,監督管理不到位,市場風險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風險,且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全,可供養老保險基金選擇的投資渠道和投資組合種類少。因此,我們可參照國際慣例,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進的戰略,允許養老金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有條件、有步驟、有限度地進入證券市場,主要購買風險小、收益穩定的證券投資基金或新股。待條件更加成熟以后,再允許養老保險基金參與股票投資、信托投資、實業投資、不動產投資以及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
3.加大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隨著“十一五”規劃綱要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急需大量資金,這為養老保險基金開辟了新的廣闊的投資渠道,可以為養老保險基金提供固定的資金存變量和長期穩定的收益。但是,我們這里說的將社會保障基金轉入國家長期基礎建設并不等于購買國債,因為購買國債的結果是基金投資的項目決定權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經驗表明,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礎設施建設效率極低,容易造成浪費,這對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社會保障基金來說是致命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10家基金管理公司將基金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的整個過程。筆者認為,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要重點關注電力、通訊、交通、能源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這些項目的特點是建設周期長,規模巨大,投資回收周期長,且有國家政策資金的優惠,所以投資收益不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業,而且具有穩定性,投資風險較低,能夠同時滿足基金對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應該成為今后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重要發展方向。
4.國際投資。由于受信用風險、外匯管制、產業分布及養老金投資法規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國家養老金都是在上世紀70年代以后才開始涉足國際投資的。在1970年,只有英國和荷蘭的養老金把少量的資產投資于境外。隨著全球資本市場的發展,出于分散風險和獲得更高利潤的需要,各國紛紛加大了養老金投資于海外市場的比例,主要是投資于海外股票和債券。在一份美國退休金的投資動向的調查中表明,1992-1995年間,投資增長最快的是國外股票,增長了2.3%,而同期對本國股票的投資只增長了0.5%。1998年,英國養老基金資產中18%為國外資產,法國為5%,德國為7%。在發展中國家中,2003年智利養老基金國際投資的資產比重已上升至18%。政府計劃在兩年內將國際投資比例的上限從20%提高到30%。而秘魯已經將養老基金海外投資比例的上限從10%提高到20%。這些數據表明,海外投資已經成為國際上養老金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效益的重要途徑。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雖然證券市場的回報率較高,但是我國的證券市場起步晚,投機性較強,風險大而收益率不穩定,因此,在保障基金投資安全的前提下,我國應積極穩妥地將一部分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海外,提高資產的整體收益率。
(二)明確投資主體,提高投資效益
社會保障基金屬于社會性公共基金,應由社會自治性機構組織管理,避免各級政府及任何機構對社會保障基金的影響和干預。而我國當前的投資機構主要是全國社?;鹄硎聲?,因此應根據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采取委托經營方式(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進行投資),通過競爭,明確經過基金理事會資格認定的高資信、高效益的基金管理公司或銀行的投資主體地位,使全國社?;鹄硎聲鸩酵顺鐾顿Y領域。同時,由于養老保險基金規模大,是老百姓的“養命錢”,對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考慮通過市場化的競爭機制,專門成立養老保險投資銀行。為避免重復投資,國家應對養老保險投資銀行的投資工具、投資收益和投資渠道有一個不同于現有基金管理公司和一般性商業銀行的規定,并在稅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優惠,以促使其努力開發新型投資工具,積極吸引國內外優秀的投資管理人才。還可以考慮引進外資,與發達國家有經驗的投資機構聯合,擴大海外投資的比重,從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整體投資效益。
(三)加強制度設計,提高統籌層次,降低運行成本
針對當前養老保險基金區域分割和行政干預嚴重的現狀,我們應加強制度設計的力度,協調關系,建立養老保險基金垂直管理體系,統一管理,統一分配,提高統籌層次。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正是我國當前努力建設的一項制度。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于2006年1月13日透露,目前,全國已有12個省份實現和基本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提高統籌層次,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各地區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和享受待遇標準的統一,加大基金調劑功能,消除參保職工跨地區流動的障礙。同時,通過減少管理環節和管理層次,建立風險分擔和權利制約機制,可以實現集中管理,避免“隱性債務”的進一步增加,減少中央財政的壓力,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風險。同時,有利于打擊擠占挪用基金和騙保冒領的行為,維護基金安全。在推行省級統籌的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市縣兩級政府的積極性,建立有效的省市縣三級責任分擔機制,做到責任明確,各盡其職。
(四)強化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監管
一是要在《暫行辦法》基礎上盡快出臺《社會保障法》和《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法》,對基金投資主體、投資結構、投資方向、收益程度、風險管理等做出規定,使基金投資及其監管和保護有法可依。二是建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監督機制。在中央和省一級政府設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監督委員會,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財政、審計、紀檢等有關部門參加,保證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監管。三是建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風險準備金機制。從各種投資機構的投資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風險準備金,一旦遭遇大的投資風險,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出現困難時,由投資風險準備金給予暫時彌補。風險準備金可委托中國人民銀行管理,并由國家給予優惠利率。
從2006年1月1日起,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納工資的11%調整為8%,參保人員每多繳一年增發一個百分點,上不封頂,這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約束機制,另一方面也對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2001-2004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年度報告》顯示,四年間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按成本計量方法核算的收益率分別為2.25%、2.75%、2.71%、3.32%,2005年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回報率也僅為3%左右,略微高過近5年的通貨膨脹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10%左右的收益率。如此之低的收益率,要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的提前到來以及自然通貨膨脹率的影響,保障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因此,如何提高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回報率,是當前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沈譚晨,丁芳偉,高莉,王青山.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多元化[J].衛生經濟研究,2002,(5).
[2]胡瑩.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機制探討[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1).
[3]劉磊.社會保障基金有效投資的分析[J].吉林財稅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2).
關鍵詞 夫妻財產 婚后收益 歸屬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我國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婚前財產屬于個人所有,但是對該財產于婚后所產生利益的歸屬未做出規定?!痘橐龇ā匪痉ń忉專ǘζ渲械耐顿Y收益規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但是對于其孳息和自然增值的歸屬仍然未做出規定。2011年八月出臺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其中第五條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據本條規定,可以理解為夫妻一方個人的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其孳息和自然增值部分仍分別為夫或妻的個人財產,除此之外的收益,應認定為夫妻的共同財產。而這樣的規定是否合理,也引起很多爭議,本文在此基礎上為完善《婚姻法》提供參考建議。
一、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的種類
關于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以前我國學界一般是以婚后所得孳息的形式進行探討,現今有學者將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細化為孳息,投資收益和增值三種類型。
(一)孳息。
廣義的孳息包括因物的使用或權力的行使而獲得的一切收益。我國婚姻法學者通常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孳息概念,這里的孳息也包括投資收益。我國臺灣地區學者黃立教授認為因擁有公司股票所獲得之紅利,系于公司經營有余時才會有紅利的分配,若有虧損則無法分配紅利,此種屬于投資風險所得之利益,并非法定孳息。 筆者在該文章中也是使用狹義上的概念,將投資收益單獨作為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的一種類型。
孳息在我國民法中有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的區分。天然孳息是指依照物的自然屬性而所產生的收益物,如蘋果樹結出的蘋果;法定孳息不是依據物本身的自然屬性而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所產生的收益物,包括承包金、存在銀行里的本金所生的利息等。
(二)投資收益。
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以獲得未來收益為目的,投放一定量的貨幣或者實物,以經營某項事業的行為。 投資同樣存在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投資僅指將貨幣或者實物投放在企業用于獲得利潤分配;而廣義投資的除狹義所包含的以外,還包括將貨幣投放在某些產品上用來獲得增值,如房地產投資,黃金投資。廣義投資收益本質是投資產品的增值收益,筆者因為將增值作為獨立的一種類型來探討,因而這里所使用的投資概念僅指狹義上的投資。
(三)增值。
增值也有廣義上的和狹義上的區分。廣義的增值泛指物或權利所生利益的增加,包括孳息和投資收益;狹義增值是于孳息和投資收益并列的一種利益。本文同樣也是使用狹義的增值概念。增值與孳息,投資收益不同之處在于原物(包括權利)與增加利益沒有分離,即增值部分沒有成為獨立的物。而孳息和投資收益與原物是分離,獨立的。
二、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歸屬的國外立法例
關于國外采用婚后所得共同制國家和地區的立法中,關于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的歸屬采取不同模式,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瑞士,意大利和菲律賓均將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作為共同財產。具體來說,他們的立法方式又不同,瑞士和菲律賓采用統一規定,對于婚后所生利益不做具體區分。
2、法國、美國和我國澳門地區將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的歸屬規定為部分為共同財產、部分為個人財產,但是劃分共同財產或個人財產的標準又有所不同,具體分為二種情形:其一,以所生利益的性質為標準進行劃分的是法國和我國澳門地區。其二,美國是以財產增值是否凝聚對方協力為標準確定其為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
3、埃塞俄比亞和俄羅斯采取的是個人財產的收益仍歸個人所有的模式。
結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無論是將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統一認定為夫妻個人財產還是共同財產都過于絕對,認定為個人財產則不利于婚姻和諧,而認定為共同財產卻忽視了個人的獨立性。因此根據不同的利益種類進行劃分,部分歸屬于個人財產,部分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是較為合理的。
三、我國對個人財產婚后收益的歸屬認定
夫妻一方婚前財產屬于個人所有是在我國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中才規定的,但是對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產生利益的歸屬并未明確規定,只有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中才對其中的投資收益規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但是對于其孳息和自然增值的歸屬仍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這給司法實踐中處理夫妻財產糾紛案件帶來很大的困難。
在2001年婚姻法修改過程中關于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孳息的歸屬問題就存在兩種對立的觀點,即肯定說和否定說??偨Y起來也包括個人財產說、共同財產說和部分共同財產說和部分個人財產說三種學說。總而言之,學術界關于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孳息的歸屬一直沒有達成統一意見。
2011年八月出臺的《司法解釋(三)》,其中第五條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據本條規定,我們可以理解為夫妻一方個人的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其孳息和自然增值部分仍分別為丈夫或妻子的個人財產,除此之外的收益,應認定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梢娢覈橐龇ú扇〉氖遣糠譃楣餐敭a和部分為個人財產的立法模式,沒有絕對統一為共同財產或者個人財產,是我國婚姻法的一大進步。
四、立法之不足及完善
(一)合理性。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第五條的規定彌補了我國《婚姻法》和司法解釋(二)的空白和不足,明確了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于婚后所生利益的歸屬,是對我國夫妻財產制度上的一個完善,有利于解決司法實踐中的夫妻財產分割糾紛案件,有助于推動我國《婚姻法》邁向新的臺階。
(二)立法上的不足。
筆者認為以民法財產法的規則確定夫妻財產的歸屬,混淆了了民法和婚姻法的效力范圍。孳息歸夫妻個人所有顯失公平,忽視了夫妻另一方的協力和貢獻。如夫妻一方婚前擁有一個果園,婚后另一方悉心澆水施肥殺蟲,果樹豐收,此時認定果實歸所有者對另一方顯失公平。還有關于租金的取得通常需要凝聚人的勞動力。如果夫妻雙方婚前各自擁有一套房屋,婚后男方所有的房屋用于居住,而女方婚前個人所擁有的那套房屋卻用來出租,而在夫妻婚后共同生活中,丈夫悉心照顧家庭,做出很大貢獻,對妻子用于出租的那套房屋也經常管理修繕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血。而此時如果夫妻離婚財產分割時獲得的租金歸屬于擁有房屋所有權的女方是不公平的。這樣的法律規定也不利于婚姻的安定和和諧,試想如果夫或妻一方明明知道即使付出再大的心血和精力,做出再大的貢獻,其孳息仍然不歸共同所有,勢必造成婚姻生活中夫妻一方不會積極主動為家庭做出貢獻,而是計較利益得失。
(三)立法完善建議。
因此通過上述分析,《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夫妻一方婚前個人財產于婚后所生孳息的歸屬認定,筆者認為存在不合理之處。因為將夫妻一方婚前個人財產于婚后所生孳息絕對的認為歸丈夫或者妻子一方所有,這樣的規定會影響婚姻的安定和諧。夫妻組成家庭生活在一起,任何一方都會為這個家庭的生活,小孩的成長付出心血和努力,做出很大的貢獻,因此在考慮夫妻一方婚前個人財產于婚后所生孳息的歸屬認定時需要考慮是否有對方的直接或者間接貢獻,強調婚姻法對婚姻的內部調整,而不是以民法的財產規則來解決夫妻財產的問題。所以筆者建議關于孳息的歸屬,應當考慮夫妻一方對他方婚前財產是否有貢獻,在夫或妻一方的貢獻范圍內所生孳息應該為夫妻共同財產,而不是絕對地認為就是夫或妻的一方個人財產。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2011級民商法學)
注釋:
裴燁.論夫妻一方婚前財產婚后取得收益的歸屬[ J]. 當代法學, 2008,(5).
胡韞頻.基于三峽工程的重大工程項目投資控制機制研究[D].碩博論文,2006.
裴燁.論夫妻一方婚前財產婚后取得收益的歸屬[ J]. 當代法學, 2008,(5).
論文關鍵詞:稅收優惠模式,延期納稅,稅收儲蓄效應
一、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模式分析
國家及政府對企業年金的征稅及稅收優惠涉及且只涉及企業年金基金運動的三個主要環節:雇主和/或雇員向企業年金計劃的繳費;積累基金的投資收益;養老金待遇的給付。用字母E(exempt,即免稅)和字母T(tax,即征稅)表示政府征稅情況,那么不管實際中這些模式的運用情況,從理論上講延期納稅,對企業年金的不同環節進行征稅及稅收優惠能且只能形成共八種排列組合,即八種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模式。(見表一)
表一: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模式類型
稅收優惠模式
EEE
EET
ETE
TEE
ETT
TTE
TET
TTT
繳費
E
E
E
T
E
T
T
T
投資
收益
E
E
T
E
T
T
E
T
年金
領取
E
T
E
E
T
E
關鍵詞:社保資金 資金來源 管理多樣化
一、 社保資金來源多樣化
社保資金中養老保險及醫療保險占據主要部分,特別是養老金成為我國一大難題。如2005年,我國養老社會保險個人賬戶虧空已高達8000億元,而按照我國現行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我國的養老金工資替代率約為58.5%,其中20%來自社會統籌,38.5%來自個人賬戶,顯然,如此巨額的個人賬戶的虧空已對養老社會保險制度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例如養老社會保險轉制成本處置政策的制度性缺陷導致社保資金的缺口增大。目前我國的養老社會保險籌資模式由現收現付制轉入部分積累制。而實行部分積累制后,按照當時的規定,通過養老社會保險繳費所籌集的資金在使用時分為兩大塊,一塊進入社會統籌基金,一塊則進入個人賬戶,進入個人賬戶的資金達個人繳費工資的11%.由于有部分養老社會保險繳款進入了個人賬戶,結果導致在轉制前參加工作的老職工在原現收現付制下積累的部分養老金權益無法在新實施的部分積累制中找到對直的資金來源,這就產生了所謂的養老社會保險轉制成本。此外,根據我國2010年11月1日零時最新統計:60歲以上老人已占到總人口的13.26%,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8.87% ,同比上次2000年普查上漲了1.91個百分點。而國際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是: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10%、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7%,我國已大大超出了這一標準。
那么,政府該如何能更多地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從中國的實踐來看,政府可以通過無償性收入(稅收)、有償性收入(債務)、變賣公有資產及社保基金證券化來達到增加社會保障資金的目標。
(一)無償性收入籌資
利用稅收為社會保障制度籌資最大的優勢在于它的無償性,政府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隨著“費改稅”的逐步推行,開征社會保障稅業已提上了議事日程,其主旨在于解決社會保障資金籌集中的非效率問題。在社會保障資金籌集的過程中,環節過多,操作復雜,人財物耗費巨大,直接導致了效率的低下。開征社會保障稅達到“強化社會保險費的征收,解決統籌繳費中的拖欠問題”,“使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固定化、規范化、社會化、集中化”的目標,在當前難以企及。
例如,三成彩票公益金劃撥社?;鸬馁Y金注入。
財政部網站公告顯示,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央彩票公益金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用于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不足。據全國社?;饡硎聲俜骄W站上公示的年報統計,2002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共撥入全國社?;鹳Y金共計3641.74億元。其中,彩票公益金約為771.12億元,占到劃撥總額的21.17%。這九年間,全國共籌集彩票公益金2512.91億元,劃入全國社?;鸬恼嫉?0.69%。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理事會辦公廳綜合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央彩票公益金是財政撥款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彩票公益金并不會作為專項資金被專項使用,而是由基金會統一管理運營。劃撥變動:社保分成60%中央彩票公益金。
(二)有償性收入籌資
發行長期國債來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是許多制度設計者的底線,長期的國債可以為社會保障制度提供必須的資金,可以變現收現付制為基金制,且為國企改革、整個國民經濟的好轉提供制度保障和充裕的時間。支持這一觀點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
1、宏觀債務負擔不高,國債負擔率和財政赤字率遠遠低于國際警戒線
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規模當在27000億元以上。除去可以回收的,這其中不良貸款的凈損失將在19860億元左右,占1999年GDP的24%。相比之下,國家對國有職工的隱性養老金債務的總額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2、居民應債能力偏低
整個20世紀如年代居民的應債能力基本上在1%上下徘徊,波動很小。而居民儲蓄存款增長年均32.7%,增長既快且穩,低下的居民應債能力給政府以充分的發債空間。
在制度變遷的過程中,隨著經濟風險由集中控制向分散化的轉變,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居民進行儲蓄成為必然。這部分儲蓄通常是由于防范不測之需和謹慎性動機而進行的儲蓄。另一部分儲蓄則為由于國有企業資產的流失,以及國家金融資產轉移到個人手中而形成的儲蓄。隨著國家金融存款實名制,居民儲蓄存款在很大程度上便得以明示。這樣一來,居民用來應債的資金來源便不如現在這般充足。居民的實際應債能力便會大大提高,進一步提高它的余地便不會太大。
3、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的擴大不會引起通貨膨脹
1993年以后財政不再向中央銀行透支斬斷了財政赤字直接形成銀行增發貨幣從而引起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三)公有資產出售
2001年的國有股減持,到今天的國有股轉持,“肩負國家養老戰略儲備”的全國社?;鸾K于重獲穩定的資金來源。
國有股轉持社?;?,主要的意義在于增加了社?;鸬馁Y金來源,在當前促進內需、鼓勵消費的宏觀經濟政策下,此舉體現了國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民生的決心。雖然劃轉給社?;鸬墓蓹噙€不能滿足社會保障的需要,但對于提升老百姓對于國家給予養老支持的信心是很大的。據全國社?;鹄硎聲硎麻L戴相龍介紹,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國有股轉持、減持223.08億股,發行市值達到1307億元。
一方面,如果可以用發行大量國債的方式來為社會保障體制籌集資金,那么出售資產同樣可以達此目的。資料表明,增加的政府開支主要投入了國有部門,發行國債就意味著國有部門的擴大,而出售資產則意味著國有部門規模不變或者收縮。從這個角度來看,發行國債只是一種籌資行為,出售資產籌資可以同時成為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手段,可以把宏觀的總量政策與微觀的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國企改革不到位,難以做到自負盈虧,財政安排了大量的虧損補貼加重了財政負擔。同時 ,長期過多的補貼,也不利于企業發展,易形成對補貼的依賴性。因此,適當地出售國有資產有利于財政的優化,有利于財政體系和證券市場的健康,按照最新國家“有進有退”方針對國有經濟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布局調整,大幅度收縮戰線,也是中國經濟實現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四) 證券化
(1)成立投資公司使其證券化上市籌集資金。
(2)新上市股份公司原始股按一定比例出售給社保基金,社保基金在從市場上得以變現籌集資金。
(3)投資產業尤其是資源類產業并使其成為未來上市的股東。在證券市場籌集資金。
(4)在股市低迷時投資證券市場中價值極被低估股票,以取得投資收益。
二、 社保資金管理多樣化
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儲備,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目前的資產規模已超過9000億元,比建立之初增長了10倍之多。 這筆老百姓的“養命錢”,究竟是如何在十年多的時間里踐行其“保值增值”的投資理念呢?堅持增強投資運營好全國社?;鸬臍v史責任感。社?;鹗玛P民生改善、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管好人民每一文“養命錢”是國家賦予的崇高使命和歷史責任堅持審慎投資方針,確保全國社?;痖L期穩定收益。要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的理念,正確處理擴大基金規模和優化資產結構、提高基金收益和防范投資風險的關系,建立安全有效的投資決策和風險管理體系
全國社?;鸪闪⒂?000年8月1日,這筆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用于彌補我國人口老齡化時期養老金收支不足,擔負著我國應對老齡化高峰時期社會保障的重要任務。
(一)投資股權投資基金(即PE)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全國社保基金以國內第一家可以自主投資PE的機構投資者身份,承諾對弘毅和鼎暉兩只股權投資基金各投資20億元。 在此之后,全國社?;鸩粩嗉哟驪E投資,到2010年底一共投資了8只PE,承諾投資127億元,實際出資78億元。
(二)投資股票
全國社?;鹨严群髮煌ㄣy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京滬高速鐵路、大唐科技集團等進行直接股權投資,目前累計直接投資近1700億元。
(三)投資產業
投資資源類產業,隨著經濟發展,資源不斷被消耗,資源日益稀少,隨資源價格不斷上升,達到保值增值。 投資有發展產業。
(四)支持保障房建設
“社保基金管的是全國人民的‘養命錢’,只有在風險幾乎為零的情況下,才會介入?!币晃粐写筱y行公司部的有關人士說,今年國務院明確提出了全國要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務,并與各級地方政府簽訂了責任狀。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全國社保基金宣布投入保障房建設,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氨U戏俊奔印吧绫;稹保?更穩固的保障房資金來源和更可靠的社?;鹜顿Y收益。更穩固的保障房資金來源和更可靠的社保基金投資收益。
三、結論
與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趨勢相比,現有社會保障基金規模依然不足,全國社保基金未來發展空間仍然十分巨大,提高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的潛力還很多。今后,全國社保基金要增加對社會保障房建設的支持力度,增加委托股票投資的組合,穩定和增加對股票的投資,增加對未上市公司股權和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創造條件啟動對養老事業項目的投資,適當擴大對境外投資的范圍和金額。根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預測,到2015年,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基金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而在其“保值增值”投資理念的指導下,其未來的投資也將更加成熟穩健?,F有社會保障基金資金明顯不足,今后需要社保資金來源保證社會保障資金來源多樣化及有效的管理變得尤為重要。改革要擴大思路,政府可通過無償性收入(稅收)、有償性收入(債務)、變賣公有資產及社保基金證券化這四種方式來保障社保資金來源的穩定。無償性收入(稅收),可增加資源稅,即可增加收入還可以減少資源浪費。社會保障基金可以使社保基金證券化,以及投入保障房建設。社保資金來源及管理的多樣化,使社會保障基金不斷擴大和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朱永利 政府在養老保險制度發展中的職能 [期刊論文] -現代企業教育2008(20)
[2]石宏偉.孟慶超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增值的投資分析 [期刊論文] -江西社會科學2008(10)
[3]于慧君 我國養老基金投資模式的選擇與對策 [學位論文] 碩士2006
[4]周志凱 試論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期刊論文] -理論月刊2005(6)
[5]張琦 養老金體制改革與基金業發展的互動――經驗借鑒與現實選擇 [學位論文] 碩士2005 楊潔 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經濟效應分析 [學位論文] 碩士2005
論文關鍵詞:企業年金,EET,TEE
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愿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對于政府而言,企業年金可以減輕政府在籌資、管理和支付養老金等方面的負擔,緩解社會養老保險的壓力。對于企業而言,建立企業年金制度有利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吸引和留住人才;企業還可以根據員工貢獻設計差異性年金,從而形成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
稅收優惠政策是企業年金計劃發展的推動力,也是企業和個人合理節稅以獲得更大經濟收益的手段。如果缺乏對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和個人都無利可圖,那么非強制性的企業年金計劃必然發展不起來。國外企業年金計劃的迅速發展與稅收優惠政策密切相關,例如美國企業年金制度是在二戰期間取得了巨大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戰爭期間企業年金的免稅政策與公司利潤的高稅率形成鮮明的對比,極大地激勵了雇主參與企業年金計劃的積極性。
一、國外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分析
通常情況下,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的選擇主要在以下三個環節:(1)繳費籌資環節:是否允許企業雇主將為職工繳納的企業年金在所得稅前列支,免征企業所得稅;是否允許職工個人將繳納的企業年金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免征個人所得稅;(2)投資收益環節:是否對企業年金取得的投資收益免征企業所得稅;(3)養老金領取環節:是否對退休職工從企業年金中領取的養老金免征個人所得稅。對應各個環節稅收待遇又可以簡單地區分為征稅(taxing,T)和免稅(exempting,E)兩種,由此企業年金稅收政策可以用EET、TTE、TET、ETT、EEE、TEE、ETE和TTT八種模式表示。國外企業年金的征稅模式實行情況如表1。
表1國外企業年金征稅模式
征稅模式
實行國家
EET
英國、比利時、希臘、西班牙、法國、愛爾蘭、荷蘭、奧地利、葡萄牙、芬蘭、加拿大、瑞士、德國、美國、日本、韓國、墨西哥、斯洛伐克、毛里求斯
TTE
新西蘭、盧森堡、德國
TET
捷克
ETT
丹麥、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亞
EEE
瑞士、波蘭、土耳其
論文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 企業人力資本投資 投資風險風險應對
論文摘要伴隨著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人力資本投資已經成為企業投資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活動。雖然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大,時間久,但隨著經濟形勢好轉,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后人力資本投資問題就成為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站在金融危機后這一視角,把企業作為研究主體,從人力資本特征出發,試分析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的內涵、形式、特征、風險,并對投資風險提出應對策略。這些分析,不僅有利于完善新經濟形勢下企業人力資本的投資理論,而且對新經濟形勢下實現企業人力資本存量的保值增值、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促進人力資本流動的合理有序都具有較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前言
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企業正逐步恢復正常運作,甚至快速發展。分析研究表明,變化不斷的市場環境,會引導企業產生相應變化。而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促使企業極大加深對于人力資本管理和開發的重視,他們認為對人力資本投資才可以確保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人力來正確分析客戶的真正需要,并在如何采取行動滿足這些需要上找到正確的方法。本文試圖站在金融危機后這一全新的視角上,把企業作為研究主體,從人力資本出發,詳細分析新形勢下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并提出應對策略。
二、企業人力資本投資及風險
(一)概念界定
企業人力資本投資定義為:通過以企業為投資主體,員工為投資對象,通過一定量的投入,增加企業所需人力資本,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一種投資活動。包括外部招聘引進、職工在職培訓、企業制度設置、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 本文認為,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是指企業在人力資本各類投資中由于對人力資本屬性認識不夠,利用和引導不到位,加之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控制的外界環境變動因素的作用而導致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或投資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表現為實際收益低于預期收益的可能性;投資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則表現為實際收益低于投資成本的可能性。前者的風險程度較輕,后者的風險程度較重。
(二)企業人力資本的特征分析
1、投資主體與收益主體不完全一致性
企業人力資本投資是以企業為主體,以人力為載體的投資活動。當企業對員工進行投資時,企業承擔了全部投入成本和風險,但投資的收益并非由企業獨占,而是由企業與員工共同分享。另一種極端情況是,隨著員工的流失,投資企業甚至無法分享投資收益。這種特性帶來了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
2、投資回收期長
企業人力資本投資具有連續性,即后期的投資必須在前期投資的基礎上完成。例如,當一個人要進行大學教育投資時,他就必須首先在初級和中級教育上投資??梢?,人力資本的形成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完成。與其他投資相比,人力資本的投資回收期較長,投資收益不能立竿見影,只有通過員工在企業的長期工作,才能回收投資成本并獲得收益。
3、投資收益難評估
人力資本投資結果表現為知識、技能、能力和工作態度等無形的東西,產生一些列的個體差異,現有的資產評估方法很難對這些結果進行評估。而且,這些投資結果是增加企業的人力資本存量,并不是直接導致企業效益的提高,無法直接判。
三、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分類
本文認為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可分散風險,二是不可分散風險??煞稚L險是指由于企業由于定位不當、經營不善等特定狀況下造成,并可通過相應策略防范、應對的風險。不可分散風險是指超出企業的控制范圍,并影響到市場所有企業,且只能憑借企業管理層經驗,通過提高預測才能應對的風險。
(一)可分散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人身安全風險。人力資本是建立在其所有者之上,如果在工作場所發生安全事故或引發職業病,出現員工因工負傷、殘廢或死亡的情況,人力資本就會貶值,甚至消亡。企業對員工的所有投入都不可能得到回報,還會因此有一大筆醫藥等開支。
2、人職匹配風險。人職匹配風險是企業普遍面臨的一種風險,特別是在經濟形勢好轉的情況下更加突出。一旦出現人職不匹配的現象,則意味企業在招聘、薪酬、培訓、社保、福利等各方面的投資都宣告失敗。如果企業繼續任用不稱職的員工,將影響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工作;如果企業將員工調離該崗位或予以辭退,則還須承擔轉崗培訓或經濟補償等費用。
3、人才流失風險。人才流失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投資風險,尤其是目前國內的勞動力市場機制和個人信用體系不完善,人才流失的現象則更加突出。具體表現在一是人員的離職,致使企業的人力資本激勵無法收回,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二是許多企業員工將在原企業獲得的技術、信息、經驗直接帶到新企業或自己組建的企業中,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培養人才或者直接培養了未來的競爭對手,給原企業帶來間接損失。
4、職業道德風險。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理性經濟人并不存在。在監督和約束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員工偷懶卸責、工作效率低下、損公肥私、出賣企業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等行為,對原公司的業務造成嚴重打擊。
(二)不可分散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宏觀政策風險。宏觀政策風險包括宏觀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和法律、法規、政策調整所致風險。如2009年年初,國務院陸續出臺十大重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就直接導致行業地位的變化。地位下降的行業和企業效益必然下滑,其人力資本投資經濟效益也將隨企業經濟效益的下降而下降,從而產生投資風險。
2、生命周期風險。人是一個生物體,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年齡的增長會導致體能的衰退、健康狀況惡化、學習和創新能力減弱、服務時間縮短,因此在員工鼎盛年齡之后,隨著年齡進一步增長,人力資本投入產出率會下降。此外,人在生命周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災難。如地震、戰爭、災害等突發事故,這些災害必然使人力資本投資期突然終結或使用收益期突然停止,從而帶來損失。特別是企業關鍵人物的死亡或傷殘帶給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更大。
四、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應對策略
通過上述分析,能夠得知企業可以通過改善自身的投資規劃、投資決策、管理機制等方法來減少可分散風險,通過提高預測分析能力規避不可分散風險。金融危機即將過去,企業需要適應金融危機帶來的新的運營環境,構建新的人力資本管理框架,制定新的人力資本管理策略,采用新的人力資本管理方法來應對新形勢下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刹扇∪缦戮唧w措施。
(一)做好投資規劃和可行性分析,保證投資收益率
人力資本投資是一項長期、持續的投資行為,在投資過程中會面臨宏觀環境、技術、市場、人員等多方面的變化,因此需要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結合企業戰略進行中長期投資規劃。在制定人力資本投資規劃前,對外要分析市場環境、競爭格局、行業走向、技術發展、宏觀政策;對內要分析人員的年齡、知識結構,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危機過后,企業內外形勢好轉,人力資本投資項目應該合理安排,準確評估,以避免由于過于樂觀而造成重大投資風險。
(二)對現有人力資本優化配置
在對人力資源管理做出適當調整的同時,企業必須在現實運營成本壓力與保留人力資本以及保證企業持續競爭能力優勢方面取得平衡。鑒于后金融時代其形勢漸好的特點,眾多企業選擇加薪和擴招,但這極有可能為企業帶來過多的用工風險。企業首先應對現有人力資本投資進行優化配置。比如,企業可以安排內部招聘,從內部選拔人才,既容易滿足職位需要,做出好成績,又能減少投資資本支出;企業可以增加銷售崗位的培訓,把一些生產和管理人員推向銷售第一線,這可以為企業挖掘新的需求和積累潛在需求。經濟轉好之季,企業應該轉變傳統對外招聘員工的模式,著重對現有人力資源進行集中培訓,優化配置,只有熟悉企業環境的員工,才能在環境等各方因素轉好下發揮其最大效益,為企業帶來最大化的投資收益。
(三)設計人力資本彈性薪酬體系
在金融危機后,企業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增加員工薪酬,提升工作水平。具體措施有:(1)調整有效工作時間。金融危機時,企業由于外部因素導致運轉緩慢,員工積極性不高,有效工作時間較低。后金融危機下,企業調整運營機制,加強員工工作監督,提高工作效率,由低谷轉向高峰。另外,由于業務激增等工作需求導致的超時作業,企業應合理支付費用,提高員工積極性。(2)調整薪酬支付策略。企業可以調整工資結構,加大績效工資比例,其中績效工資部分可以與工作時間、成果相結合,達到人力成本投資高效化。(3)適度增加員工福利。企業職工福利是企業對員工人文關懷的體現。適當增加員工福利,能夠在提升員工生活質量的同時,增強員工對于企業忠誠度,易于傳播企業文化。
(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文化是“道”,它貫穿企業發展始終又潛行于企業各個細節和制度中,文化無形卻又比有形之物更具有力量。企業文化是一種滲透在企業的一切活動之中的東西,它是企業的美德和魅力所在。它具有凝聚士氣、統一目標、規范行為等作用。金融危機后,免不了有員工另謀高就,但是良好的企業氛圍,還能加強其對企業的忠誠度。積極建設企業文化,將顧客當上帝的同時,也把員工當親人,讓他們有歸屬感和依賴感,明白他們與企業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危機”是危險和機遇的組合詞,它意味著在威脅來臨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危機是經濟周期的決定性階段,是上一個經濟周期的終點,也是下一個經濟周期的起點。從現階段看,世界經濟回升,似乎已進入下一個春天。但在后金融時代,企業人力資本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市場需求大幅回升,行業競爭越發加劇,為防止企業人力資源流失,人力資本投資失利,對內企業可適當提升員工薪酬,加大獎勵制度等;對外,企業可廣泛召集人才,進行新一輪的人力資本投資。在一切向好的局面下,企業還應當冷靜判斷目前的形勢和自己所處的位置,認真規劃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這一戰略性投資,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化威脅為機遇,借危機助改革,從而獲得更高效率、更優質量、更大規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愛華.人力資本投資風險. 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5.
[2]陳維政, 劉萍, 胡豪. 人力資本與公司治理.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
[3]劉昕. 擴大內需中更應重視人力資本投資.思想力, 2009.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