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3: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知識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么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瘜W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化學與生活是高考常考的考點之一,其難度并不大,主要考查的是大家對于生活中出現的化學知識的積累和總結。今天就給大家來總結一下??嫉囊恍┲R點。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糖類物質并非都能水解,如單糖。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一種較強的還原劑,具有酸性。加碘鹽中所加的是kio3,不是ki,也不是i2??梢允沟矸廴芤鹤兯{的是i2,不是ki,也不是kio3。蛋白質為酸性食物,蔬菜水果等為堿性食物。常用的防腐劑有食言、糖、醋,他們也是食品添加劑,防腐劑除了苯甲酸鈉、硝酸鹽、亞硝酸鹽,還有so2也是。
2、阿司匹林有解熱鎮痛作用,化學名乙酰水楊酸,長期使用出現水楊酸中毒的表現,應立即停藥,并靜脈注射nahco3溶液。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藥,為防止過敏,用藥前必須進行皮膚敏感試驗。麻黃堿可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等,但易導致神經中樞興奮,是國際奧委會嚴格禁用的興奮劑。
3、光導纖維的成分是sio2,不是高分子,更不是有機高分子材料,si做光電池。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純堿、石灰石和石英,普通玻璃是na2sio3、casio3和sio2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質,主要成分是sio2。agcl、agbr、agi是光敏性物質,見光易分解,含有agcl、agbr和微量的cuo的玻璃是變色玻璃。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高溫結構陶瓷有氮化硅(si3n4)、氧化鋁、碳化硅(sic)和二氧化鋯(zro2)。
4、汽車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有co、no、no2和碳氫化合物等。制造室內空氣污染的物質有:家庭烹調和吸煙產生的:co、co2、no、no2、so2和尼古丁,裝修產生的甲醛、苯及建材中放射性元素氡(rn)等。水中的重金屬污染物主要包括汞(hg)、鎘(cd)、鉛(pb)、鉻(cr)等。污水處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化學法又分為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海水淡化的方法包括:蒸餾法、電滲析法和離子交換法等。
2.fe2+——淺綠色
3.fe3o4——黑色晶體
4.fe(oh)2——白色沉淀
5.fe3+——黃色
6.fe(oh)3——紅褐色沉淀
7.fe(scn)3——血紅色溶液
8.feo——黑色的粉末
9.fe2o3——紅棕色粉末
10.銅:單質是紫紅色
11.cu2+——藍色
12.cuo——黑色
13.cu2o——紅色
14.cuso4(無水)—白色
15.cuso4·5h2o——藍色
16.cu(oh)2——藍色
17.fes——黑色固體
18.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19.al(oh)3白色絮狀沉淀
20.h4sio4(原硅酸)白色膠狀沉淀
21.cl2、氯水——黃綠色
22.f2——淡黃綠色氣體
23.br2——深紅棕色液體
24.i2——紫黑色固體
25.hf、hcl、hbr、hi均為無色氣體,在空氣中均形成白霧
26.ccl4——無色的液體,密度大于水,與水不互溶
27.na2o2—淡黃色固體
28.s—黃色固體
29.agbr—淺黃色沉淀
30.agi—黃色沉淀
31.so2—無色,有剌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
32.so3—無色固體(沸點44.8度)
33.品紅溶液——紅色
34.氫氟酸:hf——腐蝕玻璃
35.n2o4、no——無色氣體
36.no2——紅棕色氣體
37.nh3——無色、有剌激性氣味氣體
①有四種堿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堿,其他的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應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k2o+h2o=2koh
bao+h2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價的含氧酸。
co2 +h2o=h2co3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27.鹽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鹽酸可除去金屬表面的銹,都是重要的工業原料鹽酸(氫氯酸,hcl氣體的水溶液,無色液體)濃鹽酸有揮發性,會揮發出hcl
硫酸(h2so4) 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氣體的干燥劑
28.濃硫酸的稀釋:稀釋濃硫酸時,必須把濃硫酸沿著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使產生的熱量迅速擴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里。鹽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鹽)的不同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鋇的化合物氯化鋇(硝酸鋇或氫氧化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鹽),無現象的是鹽酸不可以用硝酸銀溶液,因硝酸銀跟硫酸反應有硫酸銀白色沉淀生成。
29.硝酸(hno3 )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屬反應不生成氫氣 磷酸h3po4
30.氫氧化鈉(俗名:燒堿、火堿、苛性鈉 化學式:naoh)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熱,有吸水性,易潮解氫氧化鈉易潮解,稱量時必須放在玻璃器皿(如燒杯、表面皿)里稱量。 naoh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又會跟二氧化碳反應,所以必須密封保存用途:作中性或堿性氣體的干燥劑,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氫,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等工業化學性質:(koh的化學性質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別通入氫氧化鈉溶液里(無明顯現象)
co2 +2naoh=na2co3 +h2o
so2 +2naoh=na2so3+h2o
so3 +2naoh=na2so4 +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別跟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無明顯現象)
③氫氧化鈉跟鹽反應 a. 氫氧化鈉溶液跟氯化鐵、硫酸鐵、硝酸鐵溶液的現象和方程式: 現象有紅褐色沉淀生成:6naoh +fe2(so4)3=3na2so4 +2fe(oh)3↓
b. 氫氧化鈉溶液跟氯化銅、硫酸銅、硝酸銅溶液的現象和方程式: 現象有藍色沉淀生成:2naoh cuso4=na2so4 +cu(oh)2↓
c. 氫氧化鈉溶液跟氯化鎂、硫酸鎂、硫酸鋁溶液的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 +mg(oh)2↓
31.氫氧化鈣(俗名:消石灰、熟石灰 化學式ca(oh)2 )白色固體,微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應制得。用途:與硫酸銅配制農藥“波爾多液”,可用來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業的三合土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不同點:氫氧化鈣跟二氧化碳、碳酸鈉、碳酸鉀反應有白色沉淀生成,氫氧化鈉則無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32.常看見的鹽
a.氯化鈉(nacl 食鹽的主要成分) nacl+agno3 =nano3 +agcl↓
粗鹽提純的步驟:1.溶解 2.過濾 3.蒸發 4.結晶
實驗儀器:藥匙、燒杯、玻璃棒、蒸發皿、漏斗、量筒、酒精燈
b.碳酸鈉(俗名:純堿,na2co3 類別:鹽, 不是堿)碳酸鈉+酸→鹽+h2o + co2 ↑
例: na2co3 +2hno3 =2nano3 +h2 o+co2 ↑
2agno3 +na2 co3 =2nano3 +ag2co3 ↓
cacl2 +na2co3 =2nacl+caco3 ↓
bacl2 +na2co3 =2nacl+ baco3 ↓
③ ca(oh)2 +na2co3 =2naoh+caco3 ↓
c.硫酸銅(硫酸銅晶體俗名:藍礬、膽礬)
①加熱藍色硫酸銅晶變為白色無水硫酸銅是白色固體,遇水變藍色
cuso4·5h2o=cuso4 +5h2o
cuso4 +5h2o= cuso4·5h2o
硫酸銅溶液跟可溶性堿反應有藍色沉淀生成物: cuso4+2naoh=cu(oh)2↓+na2so4
(1)硝酸銅固體加熱分解的產物有氧化銅、二氧化氮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當集氣瓶中充滿紅棕色氣體時,木條復燃了,有的同學得出“NO2能支持木條燃燒”的結論。你認為這一觀點是否正確?理由是什么?
解釋:有的同學起初就認為這一觀點不正確,理由是氧氣也能支持木條燃燒,但我糾正以后,過二個星期再讓他們做,結果還有不少同學做錯,原因是從初中一直以來“對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一結論不能正確理解,正確的理解應是純凈的氧氣或濃度較大的氧氣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至少體積分數為21%的氧氣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例2:已知250C時0.1mol/L醋酸溶液達到平衡時的PH約為3,如果在此溶液中加入等體積的PH為5的鹽酸,則電離平衡向 ,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鈉晶體,待晶體溶解后溶液的PH 。
解釋:對醋酸的電離平衡問題討論時,真正的含義應是增大c(H+),平衡才能向左移動,但我們不少教師上課時,就沒有定量地去分析這一問題,只是籠統地定性地說加入鹽酸平衡向左移動,加入NaOH平衡向右移動。
例3:充分煅燒黃鐵礦Wg,反應完全后冷卻至室溫,稱得固體物質的質量是mg,生成SO2為VL,則黃鐵礦中FeS2的質量分數是(假設礦石中的雜質受熱不分解,也不會與SO2反應)
A.60V/22.4W B.22.4V/60W C.80V/22.4W D.3(W-m)/W
解釋:在做物質的量有關計算時,一般都是給學生訓練在標準狀態下氣體的體積與物質的量的換算,非標準狀態的問題討論的過少,所以學生一遇到物質的體積換算成其它物理量時,就不管是否氣體,不管是否標準狀態,全用22.4mol/L來換算。
例如:(1)電解氯化鈉溶液與電解氯化鎂溶液比較分析
(2)硫酸鋁鉀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加入氫氧化鋇;硫酸鋁銨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加入氫氧化鋇。
舉例說明:
化合物的概念的理解:
(1)如何給概念下定義,培養抽象、收斂思維能力
(2)拓寬概念的外延,尋找相關概念——即研究上位概念與下位概念的關系,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
2、化學知識條理不清,理論、性質和實驗不能有機聯系,審題時抓不住題干要素,沒有析題習慣,找不到解題切入點。
策略一: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熟悉常見物質的性質,而物質的性質和理論、實驗、用途、定量計算都有密切的聯系。這一點作為教學組織者心中應非常清楚。
策略二:課堂教學中應多采用問題式、討論式等教學模式組織教學,盡量從知識的各個層面和各個角度入手,利用遷移、聯想等方法加強知識間的聯系。
策略三:平時試卷講評分析習題時,要養成“與題目對話”的良好習慣,圈出題干條件有哪些?這些條件的化學含義是什么?它讓我往哪個方向去思考?這個問題考什么知識點?要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有哪些途徑?然后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從其它角度來變式訓練學生。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
3、審題、答題時思維定勢,想當然,不按題給條件和題意要求答題,或者說是不規范答題。
常見錯誤有:
(1)有機分子結構式中有幾個苯環要看清楚,千萬不要認為六邊形一定是苯環;
(2)量器書寫時不注明規格,滴定管書寫時不注明酸、堿式;
(3)第VIII、第IVA等容易寫錯;
(4)熱化學方程式不注明狀態,H單位“kJ/mol”、放熱為“—”、吸熱為“+”不寫;
(5)書寫電子式時,共價化合物忘了未成對電子,離子化合物中的陰離子與原子團離子忘了加中括號;
(6)多元弱酸電離、多元弱酸根離子水解:一步寫成和不寫可逆符號;
(7)離子反應方程式和化學反應方程式、元素符號和元素名稱、結構簡式和分子式、化學方程式和結構簡式要混淆;
(7)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時,小分子往往要丟失;縮聚、加聚反應時反應條件和n不寫;
策略一: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整理出易錯點(知識點和思維盲點),教師把學生整理的易錯點歸納成文,印發給學生。讓他們經?;仡櫍苑莱鲥e。
策略二:備課組根據各校實際,編選以往作業中錯誤率較高而又是大綱要求,以能力立意的習題,給學生加強訓練。
策略三:一定要組織“化學用語”的專題復習。
附:
中學化學應試易錯點整理
1. 遷移不當,與事實不符:飽和NaCl溶液中,Cl2溶解度減小,但HCl還可以繼續溶解(實驗室制得干燥、純凈的氯氣)。
2. 思考問題過于理想化,不從實際出發:
(1)含醛基物質發生銀鏡反應,與新制Cu(OH)2反應,鹵代烴水解均需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檢驗鹵代烴水解產物中有X-,需要用HNO3酸化,再加AgNO3;檢驗淀粉水解產物時,要先用堿中和硫酸,再利用新制氫氧化銅;
(2)苯與液溴反應,稀苯酚溶液與濃溴水反應;
(3)NaHSO4固體中不存在SO42-,只存在HSO4-;
(4)不能用氣體物質除去另一種氣體;
(5)不能配制bmL、PH=a的弱酸或弱堿溶液;
3. 思維定勢,觀察不仔細,分析不透徹
(1)有機分子結構式中有幾個苯環要看清楚,千萬不要認為六邊形一定是苯環;
(2)SO3在常溫下是一種晶體,不是氣體;
4.規范書寫:
(1)量器書寫時不注明規格,滴定管書寫時不注明酸、堿式;
(2)第VIII、第IVA等容易寫錯,
(3)熱化學方程式不注明狀態,H單位為“kJ/mol”,放熱為“—”,吸熱為“+”;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時,小分子切不可丟失;縮聚、加聚反應時條件和n不要丟;
(4)書寫電子式時,共價化合物不能忘了未成對電子,離子化合物中的陰離子與原子團離子不能忘了加中括號;
(5)多元弱酸電離、多元弱酸根離子水解:可逆符號和分步進行;
(6)淀粉和纖維素分子式都寫為(C6H10O5)n,但不是同分異構體,所以在分子式下面要用漢字注明;
(7)常見錯別字:酯化、油脂、炭化、褪色、加成、鈍化、氣體逸出、金剛石、銨鹽;
(8)在銀氨溶液中,Ag(NH3)2OH是以Ag(NH3)2+和OH-存在的;
(9)簡答題中的一些細節,如“打開活塞和止水夾”之類的描述不可忘;
(10)醛基、酯基、羧基的書寫要規范:“-CHO、-COOCH3、-COOH”;
5.幾個容易忽視的概念:
一、學科特點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總結能力
有人把化學稱為理科中的文科。究其原因,在理科中,化學知識相對比較零碎,大塊的理論、定理和原理并不多,即使有也是由很多相對瑣碎的知識組成的,學生需要花較多的時間用在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上,這勢必增大了學生理解和記憶的負擔。但是,如果不把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提取、濃縮,形成知識網,即使記憶的再多,也只能是知識的無規則的堆砌和羅列。這對于時間緊、任務重的高三復習是相當不利的。高三復習要面對的是高中化學全部的知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較弱是造成高三化學復習效果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學生感覺“化學難學”的主要原因。因此,作為高三教師,必須把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如果學生的總結能力提高了,相應地,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復習效果和學習化學的信心等也勢必提高。
二、高考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總結能力
高考作為抽樣測試不可能考查學生所學的所有知識,所以高考試題所考查的知識往往有很大的靈活性和跳躍性,學生如果不對知識進行總結、分類,不形成知識網絡,很難應對高考的要求,即使學生記憶的知識很多,但缺乏知識網絡結構和前后聯系,也只會事倍功半。
三、提高學生總結能力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
1.教師必須意識到總結能力對高三復習的重要性??偨Y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分階段地在適當時機對已學內容進行概括和總結、使之系統化,是化學學習中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化學學習的一種基本方法。實際上,概括和總結是通常所說復習工作的主要內容和任務之一。”由此看出,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平時的復習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給學生提供總結知識、歸納知識的鍛煉機會,使學生從中受益。
2.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善于總結、勤于總結的好習慣。好的學習方法其實就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生有經??偨Y的習慣,每節課、每天、每周、每月都要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達到加深理解和記憶的目的;而有的學生從來沒有總結的習慣,即使偶爾總結一次也是在老師的逼迫之下以完任務的態度去完成,根本沒有起到總結的效果。所以,對于高三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總結能力的提高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密切的聯系,教師必須把定期總結作為一種習慣,逼迫學生去養成,這要求教師必須堅持不懈地去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時間和機會,持之以恒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直到學生初步養成了勤于總結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定期、定時總結,必要時要檢查學生總結的效果,指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迫使學生慢慢養成總結的好習慣。例如,每周可利用一節課時間,讓學生把本周所復習的主要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查漏補缺,加深理解?;蛎恳徽聫土暯Y束后,可讓學生把本章的重點知識進行總結歸納。
四、提高總結能力的一般方法
1.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去總結具體的知識,讓學生掌握一般的總結方法。
章節總結法:對于每一章知識的總結,提煉和歸納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把本章重要的知識進行反復篩選、歸納、壓縮,提煉出要點、難點、易忘點、易混點,反復理解記憶。
相似總結法:教師要有意鍛煉學生將性質和規律相似的知識進行總結。例如,在復習到Cl2的性質時,可讓學生總結有顏色的氣體有哪些,有毒的氣體有哪些。在學習復習NH3的易溶性時,可讓學生總結常見的氣體的溶解性如何。在平時的教學復習中,教師要經常問一些這樣的問題,必要時可作為作業來完成,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
相異總結法:即把性質或規律相反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例如,在復習NH3易溶于水的性質時,也可讓學生總結難溶于水的氣體有哪些。在復習HNO3的氧化性時,除了讓學生總結強氧化性的物質外,也可以讓學生總結具有強還原性的物質。
發散總結法:即以某一個知識為中心,進行發散思維,總結出某一節、某一章的知識。例如:在復習到金屬Na的性質時,可以以金屬Na的性質為中心,輻射到Na2O、Na2CO3、NaHCO3的性質,即由知識點形成知識面,進而形成知識網。
圖表總結法:這種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用得比較多,但學生自己總結圖表的機會較少,鍛煉的也很少。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掌握這種總結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學,而且容易操作?!坝糜谡?、概括、總結知識的圖表形式有概念(或知識)系統圖、元素或化合物知識結構圖、概念(或結構、性質等特點)比較表、物質衍變(或轉化)關系圖、反應關系圖等。學習者自己繪制這些圖表的過程,也是積極思維、進行概括和總結的過程,其效果要比照抄教師或參考資料中的現成圖表好得多?!?/p>
2.教師要教會學生解題方法的總結。
解題方法總結:教師要鍛煉學生從眾多的試題,總結各類題的解題規律,提煉出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
錯題總結:學生在平時的解題和考試中做錯的試題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總結,分析錯誤的形成原因以及正確的解題思路,避免重蹈覆轍。
3.教師要督促學生將有疑問的知識收集、整理、總結。
1、自主預習,做到心中有數。每節課前都養成預習的習慣、知道老師上課要講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模糊不清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課,心中有數,課堂聽課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聽,盲目的記,只有認真預習才能提高課堂聽課效果。
2、認真聽課,做好筆記。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學會聽課,如老師講化學反應方程式,聽老師分析反應過程,不能只記結果。老師做演示實驗,細心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操作方法,實驗現象。老師講計算,要聽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學會規范解題步驟,一時未聽懂的暫時放下接著聽,等下課后,再找老師解決遺留問題。化學知識點多而零散,課堂記筆記很重要。書上有的簡單記,書上沒有的詳細記。重點、難點、詳細記。兼顧記筆記和聽課,不能只聽不記筆記,也不能只記筆記而忽略聽講,顧此失彼。
3、及時復習,復習并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而是在自己的大腦中考慮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并進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所以,課后要及時對聽課內容進行復習,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納,這樣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避免出現越學越亂的現象。比如學習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進行比較,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4、規范解題,保證作業質量。在寫作業時,首先要先看書,整理好筆記,然后再寫作業。作業要認真規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馬虎大意。做完后還要仔細檢查有無錯誤,自覺嚴格要求,最后總結一下所答題目類型,在解題中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
5、備好“錯題本” 做題的目的是培養能力、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所以,對平時出現的錯題,應做好修正并記錄下來。記錄時應詳細分析出錯的原因及正確的解題思路,不要簡單寫上一個答案了事。同時,要經常翻閱復習,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現類似的錯誤。
6、堅持歸納總結,形成習慣。養成歸納總結的好習慣,定期自我總結是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通過總結,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偨Y的形式有章節知識總結、專題總結等??偨Y內容有知識點總結,解題方法總結,易錯點總結等??偨Y的方法是知識點網絡化、解題方法技巧化、易錯點明了化?;瘜W計算總結可以以解題方法為線索歸納解題技巧,常用方法有關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這樣堅持總結,形成習慣,學習成績會不斷提高。
7、重視化學實驗,培養多種能力。化學實驗分為四類: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學生實驗課、實驗習題。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的操作,后三類是學生動手進行的。教師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具體地認識物質的外表特征,物質變化條件,現象和規律,幫助學生順利地形成概念和確信理論的真實性,并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能力,還可以給學生示范正確的實驗操作,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方法。學生動手實驗是學生獨立的運用自己獲得的知識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做好實驗記錄,能更仔細地觀察實驗現象,對所得物質及其變化的印象更加深刻,從而掌握的知識也更牢固。無論哪一種實驗,都要重視,在實驗中多看、多動手、多思、多想、多問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8、建立題庫,進行學習反思。把老師發的練習題,考試題都放在自備的習題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時對做錯的習題用紅筆改正過來,對每一個錯,要認真分析做錯的原因,是知識點沒記住,還是審題錯誤,還是知識不會應用,還是馬虎,不能簡單寫上一個答案了事,對錯誤原因也用紅筆寫在錯題旁邊以示警告。經過一段時間積累,你就會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對癥治療,如果知識點不準,則要強化記憶,如是馬虎,以后要細心,如果不會應用,應多做些題,對做錯的題,隔一段時間拿出來重做,經過這樣一改一做會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學習中少出甚至不出此類錯誤。
9、學會巧記、事半功倍。化學要記的東西很多很雜.單靠死記硬背是難以記牢的,即使暫時記住了,時間長了也會記憶模糊,因此巧妙地記憶顯得非常重要,常用的記憶方法有:理解記憶、歸納記憶、口訣記憶,比較記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