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6 22:57: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景觀項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people begin to seek the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 engineering as ascending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taste real estate industry competition mainly. Therefor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in addition to people living outside problem, more is to give the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in order to satisfy p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園林景觀工程包括園林建筑及硬質鋪裝工程、綠化種植工程、給排水工程、電氣安裝工程,其施工范圍大,施工過程中與其有關聯的專業工種多。為滿足使用功能和確保達到設計要求的景觀效果,合理的細節處理以及工程施工前期、施工過程中的控制尤為重要。
工程施工前期、施工過程中的控制即事前、事中控制。
采取主動與事前控制:
1、園林景觀工程施工圖紙確定前的控制
園林景觀工程與相關專業交叉施工部位多,有時因設計部門各專業設計師未能及時溝通,導致園林景觀工程施工圖紙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如:①建筑工程施工圖中在出入口有門和平臺臺階,但園林景觀工程施工圖中未反映,發現時除了補設計變更要增加造價外,還影響工程施工進度。②各專業管線埋設在園林施工作業面下的位置存在不合理情況(部分管線埋設位置剛好在綠化種植大型苗木下方),發現時只能調整大型苗木種植位置,影響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使得最終的景觀效果達不到設計要求。③由于相關專業設計標高的變更,園林又未做相應調整,施工到此部位時才發現問題,最后只能進行小范圍設計變更調整,致使園林施工作業面收口不完美,影響景觀效果。④各相關專業(消防、市政給排水、強電、弱電)井的設計位置大部分布置在園林景觀工程園建鋪裝區域,特別是主入口鋪裝區,嚴重影響鋪裝效果。⑤園林綠化種植苗木的配置設計未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a、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設計種植位置不合理,影響植物正常生長;b、有些帶刺的植物設計種植位置過于靠近行人能接近的園路、休息平臺等部位,給行人易造成傷害、尤其是小孩;c、灌木叢的配置設計中相對長勢快的灌木種植在長勢慢的前面,違背了最終設計意圖,使得現場植物配置顯得混亂。上述五點是園林景觀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比較常見的問題,在滿足各相關專業設計規范要求的前提下均可以得到合理的處理,這就要求除了熟悉園林專業施工圖紙外,還應對照查看與園林專業有關聯的各專業設計施工圖,對存在不合理和矛盾的設計問題及時提出處理方案,完善各專業設計施工圖。
2、園林景觀工程施工圖紙確定后及工程施工前的控制
熟悉所有園林景觀工程設計施工圖紙及園林景觀工程合同文件,并對比與園林專業有密切關聯的土建專業和園林景觀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將兩個專業的工作界面的劃分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了解,避免出現重復計量的情況。
對照園林景觀工程設計施工總平面圖,大致了解工地現狀,全面熟悉整個小區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的分布情況,對園林施工圖紙與現場實際情況有矛盾的,統計后及時向專業設計師反映,以便問題能及時解決。
在工程施工前,督促園林施工單位做好進場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園林景觀工程的施工范圍大,根據工程的施工特點,對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與相關專業有關聯的部分,不明之處或是需協調配合的及時同部門相關專業工程師進行溝通,做好事前控制,使工程施工順利有效的開展。
園林景觀工程施工中園建飾面鋪裝材料多,綠化種植苗木品種繁多。工程施工前,會同專業設計師對園建飾面鋪裝材料在材料市場進行實地考察和選定,并貼好標簽標注;對重點控制苗木在苗場進行實地考察和選定,并拍照做出相應的標注記號,以保證進場苗木為已選定的苗木;對非重點控制苗木中的部分喬木、棕櫚科植物,每一批施工種植的苗木均提前會同施工單位去苗場實地考察并號苗,所有達到設計要求的苗木一律在苗場進行噴漆標記,以備進場驗證。
施工過程中采取動態和事中控制:
在工程質量管理方面
園林建筑及硬質鋪裝工程施工部分:所有園建飾面鋪裝材料進場前嚴格對照設計確定的樣板,符合要求的才能進場使用;按照園林景觀工程合同文件中有關鋪裝效果的控制要求,在施工單位進行小面積試樣,并經專業設計師確認樣板后,才通知施工單位進行大面積展開施工,確保園建飾面鋪裝的最終景觀效果;因園建飾面鋪裝材料種類繁多,局部施工部位需從材料的質地、色彩、使用功能方面綜合考慮,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為確保最終的景觀效果和使用功能,這就需要對原設計方案進行更改,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確保在調整材料的情況下不增加工程造價,同時及時和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盡快完善相關手續。嚴格按設計施工圖和相關規范要求對分部分項工程中的每一道施工工序進行監控,對現場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工程質量問題,及時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使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得到嚴格控制;對進場材料中因在現場搬運中造成邊角破損的,要求全部挑出,不允許使用,所有飾面鋪裝留縫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對縫要求整齊,地面鋪裝面平整并滿足排水坡度要求。
綠化種植工程施工部分:在綠化種植施工前,現場回填的土方必須滿足種植要求,不允許種植土中含建筑垃圾,并按設計及現場實況進行種植土方的平整、堆坡造型;所有進場的苗木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才能進場種植,對已選定的苗木因在運輸過程中造成枝條折損影響外觀的,不允許進場種植,并再次會同施工單位進行實地號苗;綠化種植施工有其特殊性,完全按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可能最終的景觀效果會不盡人意,參照設計施工圖,并事前同專業設計師溝通,在保證最終景觀效果的前提下,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以及現場構筑物的布局及地形,對部分苗木的種植位置進行現場調配;在大喬木、棕櫚科植物種植前,根據其樹形選擇好的觀賞面后才確定種植。
在工程進度管理方面
以不影響其它相關專業工程施工為前提,督促施工單位“搶”工作面進行施工,對現場需協調處理的有關問題,及時同部門相關專業工程師進行溝通,使園林景觀工程的施工進度計劃得到保障,同時要求施工單位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積極組織勞動力和施工用材料的進場;在工程施工中對需設計明確的工程施工部分,急需處理的及時同專業設計師溝通,確定后按設計意圖通知施工單位先行進行現場施工,同時按正常程序上報文件,確保工程施工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安全管理方面
要求進入現場的每一個施工人員必須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并做好現場施工的安全防護,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小結;
[關鍵詞] 鐵路;主題公園;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242.7 [文獻標識碼] A
1 項目緣由及概況
鐵路主題公園景觀設計項目來自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新建設的新校區前程路大門前有30×700(米)的長方形公共主干道的配套綠化帶,南北方向并且有水渠穿過,對面為省政府各主要機關。該項目運是用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園文化與鐵路文化相結合的景觀設計方法設計的一個以鐵路為主題的景觀設計項目,通過鐵路主題公園的建設,可以將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這一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與前程路綠化建設有機地融合,并通過景觀藝術形式呈現出一個鐵路文化的主題公園。
2 設計理念及與設計原則
該主題公園的設計理念是展現我國鐵路發展的歷史與建設成就,弘揚我國鐵路建設的精神,歌頌社會主義鐵路建設事業,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建設熱情??傮w設計思路是以時間為軸線,以中國鐵路發展設計為主線,以鐵路建筑精神和國家建設步伐為設計輔線,以中國鐵路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成就為主要表現內容,以與鐵路有關的零件及實物為設計素材,以各種景觀節點藝術造型為表現形式,凸顯鐵路文化特色。圍繞鐵路文化及公園主題展示特色的同時體現公共休閑和娛樂功能。項目設計原則是:1、特色原則:公園景觀以鐵路元素彰顯中國鐵路建設特色;以鐵路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發展成就以及標志性鐵路元件為設計素材和表現內容;例如詹天佑雕塑、鐵路機車發展階段、路網發展、轉向架、信號燈、道岔、接觸網、運行系統等。2、文化原則:景觀中的雕塑和浮雕壁畫以及各種公共藝術品的設計與造型均表現深層的主題文化內涵。3、美觀原則:主題公園景觀設計將各種形式的美融合在一起,自然美、藝術美、文化美、特色美在這里有機結合為統一的和諧美。4、兼顧原則:主題公園景觀兼顧嚴肅主題的展現和輕松休閑氛圍的營造;兼顧園林設計與道路建設,使之達到園林景觀設計和周圍的環境和諧一致;兼顧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如公交站臺和公廁。
3 設計方案簡介
該項目設計方案前后反復修改多次,最終方案確定的主要景觀節點有:
第一節點:公園入口采用天然石材作為題名石,點出主題,以突出公園的厚重感。經過半圓形的過渡空間后,拾級而上,是以象征鐵路的鐵路徽標為造型的大門設計。在一級道路行走約50米左右,為“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雕像,雕像后是一弧形半圍合的鏤空藝術墻,墻后文字表現舊中國鐵路的發展歷史。藝術墻后為休息區。這一節點設計布局以對稱為主,一級道路兩邊植松柏,營造紀念性莊重肅穆的氛圍。
第二節點:第一節點結束后,再行走約40米,進入鐵路機車展示部分,展示按機車的發展順序排列,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3臺機車南北向布置,相互間略微拉開距離。各機車車體適當位置配有文字介紹機車發展內容。周匝配以觀賞道路,四周草坪鋪設二級道路。
第三節點:第三節點以一個曲折變化的廊榭開始,之后為鐵路機車車輛轉向架展示部分,轉向架地面以鐵軌嵌入青石作為鋪裝,形成“井”字交叉造型,中間放置轉向架實物。
第四節點:由轉向架展示部分向北,道路分為東西兩條,分別登上東西站臺。西站臺為帶棚架的老式站臺,東站臺上設計一個牌坊式的老車站建筑,突出歷史感。東西站臺之間設計為鐵路道岔,道岔中間為“雙十字”雕塑,強調鄭州的鐵路樞紐地位。
第五節點:這一節點是鐵路鋼軌鋪設實物,以不同時期的路軌展現其歷史的演變,加上常規鋼構架鐵路橋,共同表現鐵路工務方面的主要內容。
第六節點:這一節點以路網發展狀況和鐵路運行系統模型為表現。路網發展表現在一個削去塔尖的金字塔形的造型上,使路網發展情況在四個面上都能看到。路網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用不同色彩的LED燈表現。鐵路運行系統模型用高標號水泥精制而成,其上安裝鋼化玻璃,人們可以站在上面直觀地了解鐵路運行系統的組成,這個景觀節點高出地面50公分左右。
第七節點:這一節點是代表高科技的動車組實物展示,車內展現出現代鐵路發展成就,人們可以進入車內參觀。動車組周邊設計有二級道路及小的休息區域。
第八節點:特殊地段校門留出80米,兩邊設計與公園的過渡銜接帶;終點處預留50~80米,以待之后地設計開發。
4 設計方法總結
在設計此類鐵路主題公園項目時,應當充分考慮此類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的特點,設計方法總結如下:第一、深入研究鐵路主題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特點。要充分調研本單位、本地區、本城市在鐵路發展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成就。第二、根據項目用地的具體情況選擇各個節點的安排順序??梢园凑諘r間軸線的發展順序依次展開景觀節點,也可按照鐵路發展重大歷史事件和成就安排景觀節點。第三、緊扣鐵路文化特色。景觀各主要節點彰顯鐵路特色,以鐵路標志性元素進行設計構思。第四、兼容和諧的設計方法,在進行文化主題宣傳的同時還要兼顧休閑娛樂的功能,在特殊地段的公園景觀還要考慮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道路綠化帶的結合問題。
參考文獻:
[1]文立玲.主題公園走向何方――二十一世紀中國主題公園發展論壇紀要[J].旅游學刊,2002(4).
關鍵詞:景觀生態學;研究型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前言
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是一門新興的、正在深入開拓和迅速發展的學科,也是現代生態學中內容最豐富、發展最快、影響最廣泛的學科之一。它是來源于地理學中的景觀學和生物學中生態學的交叉,把地理學對地理空間相互作用的橫向研究和生態學對生態系統機能相互作用的縱向研究結合為一體,是研究和改善空間格局、生態和社會經濟過程相互關系的整合叉學科(傅伯杰等,2001)。在過去的20年來, 景觀生態在理論、方法論和應用上都得到極大的豐富和多樣化。在我國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地理科學、農林等相關專業都相繼開設了景觀生態學課程。然而,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如何針對其學科自身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特點,開展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創新探索,讓學生切實理解其抽象的理論體系,掌握景觀生態規劃實踐的技術方法,是景觀生態學教學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
本文結合筆者兩年教學過程中的實踐體會,面向其學科自身研究熱點和需求,探討適應新時期景觀生態學發展的研究型教學創新模式。
1.景觀生態學新世紀研究熱點
2001和2003 年,來自全球十幾位著名世界景觀生態學家應邀圍繞著景觀生態學新世紀研究熱點,相繼召開了題為“21 世紀景觀生態學十大論題”的國際景觀生態學大會。面對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景觀生態學新世紀研究熱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異質景觀中的能量、物質和生物流過程;土地利用和覆蓋變化的起因、過程和效應;非線性科學和復雜性科學在景觀生態學中的應用;尺度推繹;景觀生態學方法論的創新;將景觀指數與生態過程相結合, 并發展能反映生態和社會經濟過程的綜合景觀指數;把人類和人類活動整合到景觀生態學中;景觀格局的優化;景觀水平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景觀數據的獲得和準確度評價(Wu and Hobbs,2002)。
由此可見,新世紀景觀生態學的發展趨勢表現為:突出理論體系的交叉性和前沿性,注重景觀結構和過程的關系理解,景觀格局的優化以及景觀結構中人文過程的關注;強調研究方法和技術的創新,對數學模型和復雜性科學研究方法的需求提升;注重實踐和應用,關注大尺度景觀生態規劃實踐。因此,傳統的偏重單純知識講授的“輸灌型”教學模式很難適應景觀生態學的教學需求,應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突出教學行為中的主動性、科研型、互動性和實踐性。
2.景觀生態學研究型教學模式和對策
景觀生態學研究型教學模式是相對于以單向性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出的,是指教師以景觀生態學學科熱點為導向,以景觀生態學理論框架體系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專題研究和研討、案例分析、景觀生態規劃課程設計等多種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能力和鍛煉思維的新型教學模式。景觀生態學研究型教學模式構建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主體以及教學方法多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轉變:
1)共性知識體系嫁接個性專業需求
景觀生態學的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既要立足于課程自身的特點,又要著眼于各個專業發展的需求。共性知識體系是指注重教學內容的整體性與基礎性,構建以景觀結構、功能、動態和規劃為核心內容的知識體系框架。個性專業需求則強調突出專業特點,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做出調整,注重景觀生態學教學在整個專業培養中的定位,以及和其他相關課程之間的關系和銜接。
2)啟發式和互動式教學主體的轉變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以老師為教學主體,是一種“你講我聽”的灌輸型教學模式。對于景觀生態學這門相對抽象的理論性學科很難在教學中調動廣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研究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啟發式教學和師生互動,提倡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和表達觀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3)研究專題和實踐教學方法的創新
研究專題教學方法創新突出景觀生態學科的前沿性,針對理論知識框架體系下的核心和熱點命題,將學科最前沿的研究命題和研究成果展現給學生,一方面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趨勢的把握,為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專題討論的形式,打破理論學習的單一觀點,讓學生培養自己學術觀點。
實踐教學方法創新是為了增強景觀生態學的應用型,強調景觀生態規劃和社會服務需求的結合,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激發學生智力潛能、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方法的融會貫通和實際應用能力。
3.研究型多元化教學方式設計
景觀生態學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研究型教學方式將多媒體講授教學、研究案例分析、研究專題研討以及景觀生態規劃課程設計等多種教學方法融合創新,綜合應用,具體內容為:
1)多媒體講授教學:以課本為載體,系統講授景觀生態學概述、理論、景觀結構、功能和動態、景觀生態規劃概述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體系框架的建設和核心概念的講授。
2)研究和規劃案例分析:理論部分,以景觀生態學領域的科研前沿和熱點為對象,結合教師自身科研課題方向或其他科研項目素材,選取1-2個研究命題,講授相關研究案例和論文,樹立學生景觀生態學的科研意識,通過科研問題的探討來理解景觀生態學中的核心理論;實踐教學部分,以景觀生態規劃的實際案例為載體,通過案例的解讀和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在實際方案中總結景觀生態規劃的方法和內容,加深對規劃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理解。
3)研究專題研討:提前布置相關研究綜述類的課堂作業,要求學生通過文獻資料查閱的方式,總結和歸納相關教學知識點。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安排4個學時左右,讓學生匯報研究綜述并展開課堂專題討論。該教學形式可以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形成自己對相關理論點的理解和認識。
4)景觀生態規劃課程設計:在系統介紹景觀生態學理論和規劃概述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提供給學生實際的景觀生態評價和規劃命題,并提供相關基礎資料,整個課程設計分為選題和項目建議書編制、規劃報告編制、小組項目答辯三個階段,整個過程教師將提供資料和技術支持以及全程的項目輔導。該教學形式一方面將營造實際的規劃情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項目創新,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項目中資料分析、團隊協作以及匯報答辯等綜合素質。
4.研究型教學重點內容設計
目前,景觀生態學已經成為國內多所高等院校生態學、地理學、林學、園林及城市規劃設計、水土保持、環境科學、資源和土地開發利用等相關本科專業或研究生教育的必修或選修課程。基于目前國內外景觀生態學的相關著作,結合景觀生態學新世紀研究熱點,綜合考慮不同教學對象的專業背景,以地理科學專業為例,景觀生態學教學內容主體包括緒論、景觀生態學理論、景觀結構與空間格局、景觀生態功能、景觀動態、景觀生態評價和規劃概述以及景觀生態規劃實踐等七個部分(鄔建國,2007;郭晉平和周志翔,2007)。
1)緒論
緒論部分的教學旨在讓學生系統了解景觀生態學科概況、理論體系框架并對景觀生態設計和規劃形成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教學內容包括景觀生態學基本概念體系,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和方法,景觀生態學不同學派特點以及景觀生態學的發展進程和研究趨勢。教學形式包括多媒體講授、研究和規劃案例分析以及研究專題研討。其中,針對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方法、趨勢等內容,將以研究專題研討的方式,通過對近20年的景觀生態學的科研論文題目和摘要的專題研討,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歸納相關知識點。而對于景觀生態規劃部分,教師將通過多媒體和視頻教學形式,展現實際的規劃案例,讓學生切身感受實際規劃工作的內容,并發現景觀規劃和景觀生態規劃的區別和聯系。
2)景觀生態學理論框架
景觀生態學理論框架的教學旨在讓學生從地理學和生態學的雙重視角了解景觀生態學理論體系的發展脈絡;重點掌握理論框架中等級理論、島嶼生物地理學、復合種群理論、景觀連接度與滲透理論等共性理論。教學形式以多媒體講授為主,在教學過程中突出理論和景觀生態學問題的結合,如島嶼生物地理學和自然保護區規劃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把握理論的實際應用切入點。
3)景觀結構與空間格局
景觀結構與空間格局是揭示景觀生態過程和優化景觀功能的基礎。該部分教學旨在讓學生掌握景觀“斑塊-廊道—基質”的基本結構模型;斑塊的起源、分類、面積和形狀生態學意義;廊道起源、廊道結構特征、廊道分類;基質的判定、孔隙度和邊界形狀;網絡結構要素、分類和特征。在此基礎上,介紹景觀格局分析方法,突出景觀指數相關研究方法以及相應的技術流程和工具。教學形式以多媒體講授和研究專題研討相結合,對于景觀格局分析方法的教學,以景觀格局分析專題研究為主,選取某一類景觀類型(如城市綠地景觀),讓學生自己選取相關景觀指數,開展實際景觀格局的評價,注重景觀指數生態學意義的理解以及格局研究方法和技術的掌握,如景觀格局分析軟件FRAGSTATS的應用等。
4)景觀生態流與景觀功能
景觀生態流與景觀功能的教學旨在讓學生掌握景觀過程、景觀生態流以及景觀功能等基本概念及區別;景觀過程的基本動力和媒介物、景觀生態流的基本形式和運動格局;分析景觀結構對景觀生態流、景觀要素間相互作用的影響機制和生態效應;認識景觀生產、生態、美學和文化等多維度的功能;掌握景觀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價值評價的方法和技術工具。教學形式以多媒體講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結合,案例分析可選取國內外城市森林景觀生態功能和價值評價的典型案例,讓學生了解景觀生態功能評價的視角、方法和技術(如CITYGREEN,I-tree等)。
5)景觀動態
景觀動態的教學旨在讓學生掌握景觀穩定性的概念和影響因素,景觀變化的特點和判定,干擾和景觀變化的關系;景觀變化的驅動因子以及變化的生態效應;了解景觀變化的動態模擬方法。教學形式以多媒體講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結合,案例分析將突出景觀格局變化的動態模擬,分別介紹馬爾可夫轉移矩陣和SLUETH元胞自動機模型在城市景觀變化模擬中的應用。
6)景觀生態規劃概述
景觀生態規劃概述的教學以實踐應用為導向,系統介紹景觀生態規劃的發展歷程、主要流程和內容、相關技術方法等。教學形式以多媒體講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結合,在講授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通過2-3個典型景觀生態規劃案例,讓學生體會景觀規劃和景觀生態規劃的區別和聯系,總結景觀生態規劃解決的問題以及相應的方法和技術特點。
7)景觀生態規劃實踐
景觀生態規劃實踐的教學既是景觀生態學實踐教學的主體,也是前期理論和方法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該部分將以景觀生態規劃課程設計為主要教學形式,通過選取城市景觀、郊區景觀、城市綠地系統、自然保護區、流域和湖泊、森林公園、典型生態脆弱區等景觀生態評價和規劃命題,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查詢資料、創新設計、文本編制等綜合能力,注重景觀生態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在整個課程設計的運用。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提供相關命題的背景資料和相關素材,并從命題選擇、方案指導、技術支撐等方面提供全過程的支持和解答。
5.結語
綜上所述,景觀生態學已經成為21世紀應用生態學領域發展最快、影響最廣泛的學科之一,其學科的前沿性和應用性一方面使得這么課程充滿了活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其教學過程也充滿了挑戰。研究型教學模式為探討為該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初步的創新思路,然而對于該學科的教師來說,如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靈活應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切實把握和講授相關教學內容,不僅要具有扎實的景觀生態學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應不斷加強該學科研究前沿的學習,并持續完善自身在景觀生態規劃和設計領域的實踐經驗,在實際教學和科研過程中,不斷總結創新,實現景觀生態學科研、教學和社會服務的互動。
參考文獻
[1]傅伯杰,等.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Wu J, Hobbs R. Key issue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in landscape eco logy: An idiosyncratic synthesis. Landscape Ecology , 2002, 17: 355~365.
關鍵詞: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照明;設計手法;園林意境;夜景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hair and people life style changes, people to visit the landscape pattern has on a purely tourism development during the day for "BaiJing-night scenes" totall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art lighting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status quo, and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garden BaiJing artistic conception from the la technique of draw artistic lighting technique, in hopes of similar garden art lighting design produce a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Artistic lighting; Design technique; Garden artistic conception; night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對中國傳統園林進行藝術照明設計的意義及必要性
1.1中國傳統園林設置藝術照明項目符合社會發展及城市夜景規劃的需要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夜景的追求已經不僅僅是“照亮”了,而是更注重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的夜間體現。景觀園林做為城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民休閑娛樂、放松身心的重要場所,而中國傳統園林又是園林中最具中國特色和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其夜間藝術照明是符合社會發展以及城市夜景規劃需要的。
1.2中國傳統園林設置藝術照明項目可以滿足人們觀賞方式及對象改變的需求
時至今日,中國傳統園林的功能已經發生巨大改變。過去的園林中都是有人居住的,而現今的中國傳統園林都是供游客參觀游覽的;過去的園居者夜間在園中照亮的是路面,而現代的游覽者夜間希望看到的是園林景觀,是樹木、建筑、山石構成的美妙景象;過去園林中人們更重視的是燈具的造型,而現代園林中夜景人們希望感受“光”對于夜間景觀的重塑。
1.3中國傳統園林設置藝術照明項目是展示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的有效手段
設置藝術照明項目可以大大延長游客們的觀賞時間,園中可以增加一些白天不能或者是效果沒有夜間好的活動,如蘇州網師園中的夜間評彈,可以在園林中喝茶,聽評彈,品味江南的婉轉小調,恍惚一瞬間回到百年前,這是白天完全無法體會的意境。這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實景還原。
1.4中國傳統園林設置藝術照明項目是繼續發展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的有益探索
如何在我們有限的城市空間內為市民提供可以供他們休閑、可以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空間是古往今來所有景觀設計師思考的。中國傳統園林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小見大”,園主就是在自己園子的有限的方寸之地營造出雄偉的山水丘壑以明志。古代如此,現代亦然。中國傳統園林在夜間的利用成為了可能,我國傳統園林夜景的發展有助于弘揚我國的傳統園林文化,推動中國傳統園林繼續發展。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照明研究和實踐的現狀
中國城市夜景景觀藝術照明始發與上個世紀末,到現在也就短短一二十年的時間,雖然起步晚,但是在迅速發展?,F今中國傳統園林的夜游項目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
但是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照明由于缺乏成熟的規范和理論,其照明實踐存在以下問題:
1). 有景無境,單純照亮。夜景設計與白景景觀設計思想脫節,破壞了白景景觀中的意境。
2). 局限于各個元素的照亮,缺乏組織聯系。相互之間缺乏聯系,并沒有注重“景”“境”的氛圍營造。
3). 光污染嚴重。存在“亮”即“美”的不恰當理念,使得園內處處金碧輝煌,光線嘈雜滿目,造成了光污染,不但破壞了景致,也破壞了生態。
這些問題都嚴重破壞了中國傳統園林“師法自然”的原則和“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觀念。令本來白天如詩如畫意境含蓄悠遠的中國傳統園林在夜間變成了嘈雜喧鬧的“KTV”。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照明設計方法
藝術照明不是單純的照亮,中國傳統園林的夜晚也應該是與其白景意境相符的氣質的夜晚。中國傳統園林流傳至今已經形成其獨特的意境效果。然而這個“意境”究竟是怎么樣形成的?研究夜景的藝術照明也要從研究傳統園林白景的意境開始。怎樣的造園手法可以創造出意境?進而研究傳統園林的夜晚應有的意境可以通過怎樣的手段形成。
3.1對于白景意境的理解和夜間的延續
想要做出出色的夜景藝術照明,就不能將藝術照明設計與白景景觀設計分開。在做藝術照明設計之前要充分理解白景景觀設計的設計理念和創作手法。這樣才能體會到設計師的意圖進而在夜間延續其白景的氛圍意境。在此基礎上可以重組夜間景象,規劃出適合該項目氣質的夜景藝術照明。
3.2夜間景觀空間層次的體現
中國傳統園林有一種非常常用的設計手法增加景觀層次,就是把一些元素的某些部分用其他的元素遮掩起來,同時又讓它的一些局部恰到好處的顯露出來。在設計藝術照明時,我們就要借鑒這種手法,統籌綜合考慮主體元素和用來遮擋的元素兩者之間的用光,在形成近景、遠景的同時又可以形成主景和配景之間的關系。燈光的光色、亮度、照射的角度、范圍等綜合調控就可以有助于這種景觀組成關系上的相互協調。尤其是在主景元素與遮擋元素之間在質地上相近的時候,這種用“光”形成的景觀層次就會顯得十分重要了。
3.3夜間景觀空間對比的實現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另一種常用的設計手法是虛實對比。由于燈光的可控性,可以很好的展示、隱藏、強調、弱化、拉近、推遠所照射物體,因此在夜景照明中常常會有強化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理念的效果。如杭州西湖西南畔風雨亭古建筑照明,它只是在屋頂檐下的柱頭的局部設置了小射燈以突出柱頭的構件,另外略略射些光對門楣、臺階等進行點綴,其余的部分就隱在夜色的漆黑背景中,這樣的設計讓這座體量不大的小亭子留給了人們品味的空間和意境。
3.4對于白景意境的理解和夜間景觀的重組
一個好的夜間景觀不僅僅是在夜晚對于白景的重現,而應該是在白景的基礎上對白景意境的升華。因為時間和技術的限制,夜晚并不能將所有的白天能看到的美麗景觀用光線渲染后重現,有些也沒有必要在夜間重現,這個時候,就需要夜景照明設計師在充分理解白景景觀的創作理念的基礎上,對于夜間景觀的景點設計進行重組和再創造,這樣往往就會產生出其不意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3.5實現白景無法實現的景象――古人對夢幻仙境的想象和追求
夜間燈光所創造出來的光芒比起白天的自然光線可是豐富多彩太多了。夜間藝術照明也可以實現一些白天的自然光線根本無法實現的效果。比如說,古人向來對天宮有著極高的興趣和渴望,然而天宮是什么樣子?恐怕再優秀的景觀設計師也不能做出非常令人滿意的夢幻仙境,然而這一點在夜間漆黑一片的畫布上卻容易得多了。
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照明的發展是勢在必行的,但是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基地實際功能和需要進行設計,可以運用一些中國傳統園林白景的造景手法來完成夜間意境的營造?,F將本文觀點總結歸納如下: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照明設計中試圖創造出意境效果的手法是可以借鑒中國傳統園林白景意境的造園手法的,并且是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旅游地;景觀設計;場所依賴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鑒于當前旅游地景觀設計的研究成果多蘊含在景觀生態學中,本文運用景觀生態學已有的概念體系。從景觀生態學角度分析,景觀指具有高度空間異質性的區域,它由許多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相互作用的斑塊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在廣泛和一般意義上可把景觀理解為地質構造、地貌、氣候、土壤、水、植被、動物及人類活動的完整組合而形成的空間異質性的自然綜合體。旅游地景觀設計(或稱為旅游地景觀規劃)是基于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關系上的規劃,是運用景觀生態學中相關原理,在景觀水平層次上對旅游地的旅游景觀、環境景觀等進行的一種規劃。
1 場所依賴的基本概念
某些地方與人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特殊的依賴關系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客觀現象,這種現象就是場所依賴的反映。圍繞著場所依賴,在研究過程中產生了3個概念:1)戀地情結是人與場所之間形成的感情聯系,這種感情聯系是人對地方的關系、感知、態度、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總和;2)場所感知是人與自然以某種美妙的體驗為中心的結合,這種感知和意識往往集中于某些地點的特別設施,帶著強大的情緒和心理聯系,深刻存在于人們的心中,使得在該地點所進行的所有活動似乎都充滿了意義;3)場所依賴是人與場所之間基于感情(情緒、感覺)、認知(思想、知識、信仰)和實踐(行動、行為)的一種聯系,其中,感情因素是第一位的。從概念的描述進行分析,3個概念基本一致,包含的基本內容可以總結為:描述的是人與地的關系,強調這種關系是人與地的感情聯系,強調這種感情聯系的來源,如價值觀、認知等。
2 基于場所依賴的旅游地景觀設計
2.1 旅游地景觀設計應考慮場所依賴
對某個場所產生依賴的人會對這個場所貢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場所依賴是產生重游的主要動機;場所認同的增加會減少休閑者付費使用資源的反感,會增進對該場所管理費用支出的認同。因此,旅游地景觀設計所營造的景觀場如果能夠使游客產生場所依賴,或者能夠進一步加強忠誠游客的場所依賴水平,游客將會貢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并產生重游動機;同時,推行門票提價和維修改造部分區域也會得到他們的支持。反之,如果景觀設計不能使游客形成場所依賴,則不能吸引游客重游;如果景觀設計降低了忠誠游客的場所依賴水平,則會導致游客的反感。在這種情況下,普通游客會選擇另覓游憩之所;對于已經形成較強場所依賴的游客,原有旅游地的變化會使其感到憤怒,甚至會組織起來對旅游地的維修改造進行抵制。旅游地景觀設計營造的場所依賴與游客忠誠度的關系。
同理,對于旅游地的社區居民,更應該考慮到他們對長期生活地區的場所依賴,謹慎設計,以獲得社區的支持。因此,不管是待開發的處女地,還是已經成型的旅游景區,景觀設計一定要考慮場所依賴。
2.2 以場所依賴理論指導旅游地景觀設計
2.2.1 將場所依賴理念融入景觀設計指導思想
在景觀設計前,應先完成前期策劃,確立項目的主題和完成市場定位分析,只有確立了項目的定位和主題,才能確定景觀設計的思路和方向,才能進行項目景觀的概念設計和后續工作。項目景觀設計的總體風格以及景觀設計指導思想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場所依賴。對于新開發的旅游目的地,應充分考慮社區已有的場所依賴,使其開發不受抵制;同時,應考慮如何才能使將來的游客形成場所依賴,增強旅游地的吸引力。此外,對于擬進行維修的旅游地,應充分考慮已經形成場所依賴的社區居民和游客的感受,使維修工作能順利進行;同時也要考慮景觀設計吸引新游客的程度。在適應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景觀需與建筑、場所融為一體,使建筑成為景觀的一部分,同時景觀可增加建筑的品位與內涵,建筑和景觀等人工符號加深場所感知,逐漸形成場所認同,進而使游客形成場所依賴。
2.2.2 前期調查工作增加場所依賴水平調查 在傳統的景觀設計流程中,景觀設計之前有前期調查階段,設計方應做好以下工作:了解土地自然特性、發展因素和策劃營銷報告,總結景觀設計的可行性和局限性。這些工作是搞好景區景觀設計的前提。引入場所依賴理念后,前期調查中需增加場所依賴水平評估項目,具體包括社區居民的場所依賴水平、歷史游客的場所依賴水平和忠誠游客的場所依賴水平。只有充分了解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場所依賴水平,才能使景觀設計方案得以順利實施并帶來預期的收益。
2.2.3 具體設計工作考慮場所依賴
景觀設計要塑造場所依賴,首先必須進行場地分析,即在景觀調查的基礎上分析旅游景區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地脈,指地形、氣候、植被、水土等自然要素)與人文環境(人脈,指經濟、社會、文化等要素)。第二,進行主題定位,即在場地分析的基礎上,圍繞旅游景區所在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提煉出一個鮮明的文化主題,此主題就是旅游景區景觀場營造的依據。第三,進行功能分區,旅游景區功能分區涉及兩個層次,一是游覽區和旅游服務接待區的劃分,二是游覽區和旅游服務區內部的細分。第四,景觀要素規劃設計。在場地分析時,要評估旅游地的地脈和人脈中對哪些游客具有場所依賴以及場所依賴的強度;在主題定位時,要確定能增加游客對旅游地場所依賴的主題;在功能分區時,要根據旅游地內場所認同、場所依賴各自強度的不同;景觀要素規劃時,虛實景觀要素的布局也要考慮場所依賴強度的差異。總之,在上述4個過程中,要始終考慮如何利用已有的場所依賴以及如何形成新的場所依賴,把場所依賴作為具體設計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2.2.4 對場所依賴水平進行整體評估
景觀設計完成后,還要對其進行評估。當前場所依賴的研究成果中已經存在場所依賴水平的評估手段。很多測量方法都可用于場所依賴水平的整體評估,即對指導思想具體設計施工、景觀設計之前景觀設計之后的狀況進行評估。根據整體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確保不斷強化游客對旅游地的場所依賴。
3 結語
遵從自然、因地制宜、源于文化、考慮市場、適度設計、注重社區和人性設計等旅游地景觀設計理念已被廣泛運用于各類旅游地景觀設計實踐中。隨著景觀設計新問題的不斷出現,景觀設計研究也不斷進步,應該將場所依賴這一新理念引入旅游地景觀設計全過程。這就要求將場所依賴理念融入景觀設計指導思想,前期調查工作增加場所依賴水平調查,景觀設計實施注重塑造場所依賴,進行場所依賴水平整體評估。只有這樣才能將場所依賴的基本理論運用于旅游地景觀設計,提高游客重游率和忠誠度。
參考文獻:
[1] 張琴.旅游景觀設計及其文化研究[D].湖北:武漢理工大學,2006.2-3.
關鍵詞:濱河;景觀;功能;劃分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1-0178-01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濱河地帶,原來的濱河地帶以及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和娛樂的需要了,需要重新對其進行規劃設計來滿足人們對濱水地區的需求。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濱河景觀環境,滿足城市發展的功能需求,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創作優美舒適的娛樂休閑環境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如何將整個濱河景觀區域進行合理的功能劃分是一個重要課題。
針對該課題本文就一個實際案例進行探究濱河景觀的功能劃分方法。本案例是西安市灞橋區“長安?碼頭”水上旅游度假中心規劃設計。本規劃范圍包括約長4.1公里、寬450米的水域,向北至隴海鐵路北貨線,向南至1號壩,向西至灞河水面中心線,向東至河堤外擴30米,包括河道堤岸的3000畝水面和800畝河道濕地。
本案例的指導思想:把握濱河景觀設計的普遍規律;結合長安碼頭地域特征;尋求環境、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綜合最優。依據濱河景觀設計遵循的普遍規則進行設計:其一、生態優先: 重視河流系統在城市生態格局、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廊道作用,保護原生河道、維護自然駁岸、加強濱河綠化建設。把握濱河景觀設計的普遍規律; 其二、園林意境:將濱河景觀帶作為城市帶狀公園進行設計,運用造園藝術和技術手段,營造宜人的園林環境供市民游憩。其三、傳承文脈:發掘地域歷史文脈特色,結合時代要求在設計中予以詮釋和重構,使優秀的地域文化得以弘揚,增強地域認同感和設計識別性。其四、親水游憩:充分重視人與生俱來的親水特性,在駁岸設計中采用多種途徑來充分滿足游人的親水行為,提升游憩品質。其五、立體設計:擯棄在設計中平面化、圖案化、形式化方式,重視三維乃至四維的立體設計方法;不僅重視視覺設計,也重視其他四種感官在環境景觀感受中的訴求。
該案例的設計目標是:其一、塑造城市形象:通過濱河景觀帶的營造,為市民提供一處高品質的綠色游憩空間,對游客打造一處游覽的文化、休閑景觀作為西安的一個形象窗口,成為城市生態景觀建設的示范區。其二、弘揚地域文化:在設計中挖掘地域和再現地域文化,以西安的文化、地方特色產品為設計主題來源,通過形象性的表達與詮釋,使優秀的地域文化得以弘揚,增強地域認同感和設計識別性。其三、帶動區域經濟:通過沿河長堤的建設,以及濱水形象的改善,提升灞橋文化環境品質,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城市“軟實力”,帶動區域經濟。
通過前期大量的調研工作,搜集各種原始數據、人文地理歷史等文獻資料與圖片和與之相關的規劃設計依據,將整個壁畫景觀劃分為四個分區:第一、兒童活動休閑度假區;第二、商務娛樂區;第三、觀演、展示、管理區;第四、生態保護區。濱河景觀各區域內又設計各個重要景觀節點,這些景觀節點從南到北分別為:第一、南部片區的湖心島、民族特色建筑展示、橋頭堡、兒童活動區、救生碼頭和親水碼頭;第二、中部片區的商務中心、餐飲中心、會議中心、游艇碼頭、手劃船碼頭、休閑棧橋及水上娛樂;第三、北部片區千米文化長廊、船博物館、水上演繹;第四、生態保護區的濕地公園。
各區域的重要景觀節點設計根據以上的大的分區來完成不同功能的任務劃分,來滿足游客們對濱河景觀設計的不同方面的需求。其中重點講解一下第一個區域:兒童活動、休閑度假區:(一)湖心島:開展水上競技比賽、運動隊訓練、水上活動俱樂部活動人員和游客休憩等需要配套的簡易房體設施。(二)民族特色建筑展示(小木屋 56個民族特色建筑)開展餐飲業,各種娛樂項目,各類紀念性和觀賞性商品商店,一系列游玩服務設施,比如相機租賃處、照片沖洗店和各類運動器械……(三)橋頭堡 (大門景區建設)主要功能:供游客、行人安全穿越公路,該橋的外形是采用的是西安典型的城樓外形,即體現了西安獨特的地方人文文化特色,又傳承歷史脈絡,人文價值頗高。(四)親水平臺(兒童活動區)兒童喜愛的各種水上娛樂項目,可以開展各種兒童水上娛樂比賽項目,以增加游客們的公共參與性與相互交流需求,同時也增加了游玩的熱鬧、歡快的氣氛。(五)救生碼頭:主要是用來保證游客在進行湖面娛樂、比賽活動項目是的人身安全所設立的安全保障項目。平時也可以兼游玩快艇,和各個水上娛樂項目的使用,有效利用現有資源,為該區的經濟效益創利潤。(六)親水碼頭是供游客們臨近湖水,觀賞湖光景致所設立的觀景平臺,同時它也用來??看坏拇a頭功能。該景點可以開展水上劃船、快艇比賽等娛樂項目;其他三個區域的具體景觀節點功能就不再展開分析。
通過對本案例地深入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濱河景觀功能劃分方法總結如下:第一、應當依據相關的規劃依據進行劃分。第二、應當依據規劃的指導思想進行劃分。第三、應當依據規劃的設計目標進行劃分。第四、應當依據濱河景觀設計遵循的普遍規則進行劃分。
參考文獻:
關鍵詞:龍光臺廣場 建筑設計 設計原則 設計總結
一、 地理位置與文化歷史分析
騰沖縣位于云南西部,與緬甸接壤,被譽為中國"極邊第一城",是國家級對外開放口岸,是走向南亞、東南亞戰略的重要"橋頭堡"。旅游資源豐富。有四山(高黎貢山、云峰山、火山、來鳳山)、三海(熱海、北海、青海)、兩僑(和順、綺羅)、二居(艾思奇故居、李根源故居)、一城(騰沖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一園(國殤墓園)、一瀑(城市火山瀑布)等,形成了以火山熱海為依托的火山地熱旅游資源,以高黎貢山、來鳳山為依托的森林生物多樣性旅游資源,以和順、綺羅、滇西抗戰史、云峰宗教名山等為依托的人文文化旅游資源,以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等為依托的民族風情旅游資源等,為騰沖發展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旅游、文化生態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項目就位于疊水河瀑布兩岸。自然環境極佳。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騰沖形成了中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南詔文化、僑鄉文化相互融合而逐漸定型的一種復合文化形態。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騰越文化傳統,構成了當地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騰沖進行建筑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地域文化特征、通過建筑表現手法的演繹,挖掘地域文化內涵:注重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營造與弘揚。因此,設計初確立了著重地域文化的體現和自然環境的融合,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從細節入手進行建筑環境的塑造,通過建筑設計使人們在項目中能獲得愉悅的環境體驗。
二、 總平面布置
龍光臺廣場,基地南面為疊水河、疊水河瀑布、龍光臺風景區、生態林摩崖石刻觀賞區。項目所在地周邊交通狀況較好,對外交通便捷,自然環境極佳。
總平面布置充分考慮合理利用地塊周邊自然景觀(疊水河、疊水河瀑布、龍光臺風景區、生態林摩崖石刻觀賞區),商鋪東西向布置,強調商鋪間形成的南北向街道,每條商業街都能分享疊水河風景區的環境。
總平面布置充分突出區內歷史文化建筑(毗盧寺)。既能體現地域地域文化又能體現建筑與環境的融合。東西軸線以毗盧寺為中心控制點,強調建筑群和毗盧寺的軸線關系,形成自由流暢的東西景觀軸。
總平面布置充分考慮地塊內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走向。將建筑群依山而建,形成重臺疊階,錯落有致的街道空間。游客置身其中時步移景變,使之留戀往返。
三、 建筑功能空間與風格
龍光臺廣場人行流線主要有3條,第一條為在主入口廣場下車后步行進入商業街區的游客,至下而上進入商業街區。第二條為毗盧寺前廣場大巴車停靠點下車的旅客,至上而下,進入商業街區。第三條為松園路上進入商業街區的游客。
建筑設計強調對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對環境的擾動盡量減少對原有山體的變動。以地勢規劃建筑空間??臻g布置上,強調街道和建筑對人流導向性。通過建筑細部、地面鋪磚,景觀小品,吸引游客進入商業區內。
強調東西向借景毗盧寺,形成富有特色的廟會文化商業街。南北向充分利用疊水河景區良好的景觀,使得街區內外空間互相滲透,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景觀和清新的空間感受;整個建筑群體層層相扣,互為呼應。從松園路上看,建筑群依山而臥,重臺疊階,錯落有致。建筑的造型豐富和意境深遠。
建筑風格定位:一方面,要滿足現代功能設計及建造方法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體現傳統文化的氣息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傳承表達。設計中吸取眾家之長,認真研究騰越文化,努力吸取本地建筑語言符號的精髓,提煉、升華,應用到建筑細部設計中,形成地方特色濃郁的建筑群。恰當地保留了歷史風貌與民俗,避免了過度的商業化痕跡。
四、建筑立面與細部設計
龍光臺廣場建筑群立面設計采用騰沖地方特色的傳統元素,運用現代設計手法組合,建筑群與周圍環境融洽,既體現了騰沖的地方性特色,又表現出當代的精神面貌。設計中充分體現節材、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理念。將生態節能列為重點,進行系統化綜合考慮。針對項目特征和造型需要,合理利用建筑材料,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輕質墻材、節能玻璃等現代材料和當地特有的石材。
立面采用現代手法,提取傳統元素,設計出富有特色造型。按功能將建筑分為若干個相互呼應的、雕塑感強的體塊,形成了風格簡潔、富有內涵的建筑立面。同時,通過形體的虛實、材料色彩質感的對比手法,給人以輕新的建筑感受。建筑群立面體量豐富,主次分明,虛實對比強烈;有獨特的街道景觀,建筑群富有特色,別具風情,將成為引人矚目的焦點。
五、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的原則主要體現在:充分利用基地四面環山、沿江臨水的自然景觀特色。
密切結合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形成南北向、東西向景觀主軸線。著重強調商業區街道和基地周邊風景區、文物建筑互相借景。從而形成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現代氣息的建筑意景。
建筑群退讓毗盧寺中軸線,形成基地內的主景觀廣場,廣場上以水系為主線,泉水從月牙泉潺潺流出,穿過景觀廣場,流入到基地東邊的水池中。既豐富了建筑空間又對人流有很強的引導性。
盡可能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街道旁設置綠化帶,沿街景觀豐富,步移景變,充滿動感,步步高升。
注重人文關懷,從細節入手進行建筑環境的重塑,借自然之景為我所用,將人工建造的建筑群與自然融為一體。水、植物、天然石材等元素的運用加強了建筑與自然之間的聯系,傳統符號與現代材料和諧統一,人處與其中有強烈的自然歸屬感和超乎想象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