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3: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科學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初中科學是一門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各領域知識為一體的交叉性學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學好科學對認識科學現象、了解科學規律、探究科學奧秘有很大幫助。但傳統科學教學中,重教輕學的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得學生的能動性不能得到有效發揮。通過在科學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開發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探究的能力,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還可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拓展,符合現階段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以下是筆者有關課堂教學中探究式教學實踐的點滴經驗。
一、探究式教學需適應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初中階段是教育的一個黃金時期,初中生在生活經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學習策略、思維方式等更趨于多樣化,這為我們導入探究式教學奠定了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學定教,要以科學、民主的師生關系為橋梁,暢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以此來不斷適應和滿足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在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力求以一種學生喜聞樂見、輕松愉悅的方式將探究題材引入課堂。比如:在講“水的密度”時,可通過往裝有雞蛋的清水中加入食鹽攪拌,讓學生觀察雞蛋的運動方式來將有關“密度”的探究課題引入課堂之中,并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適時對其做出點評。教師在對學生點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心理敏感、自尊心強的特點,堅持先肯定后指正的原則,即使學生提出的見解存在不合理之處,也應首先肯定其敢于探索的勇氣,然后再指出其不當之處和努力方向。反之,則很容易抹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窒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此外,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精英化教學,應給予每個學生平等參與的機會,用一種包容的心態對待全體學生,尤其對后進生要善于發現其閃光點,讓其嘗到成功的喜悅,真正做到在平等中實現差異化發展??傊?,善于挖掘、善于適應學生的心理需求,將更有利于探究式教學在課堂中的開展。
二、探究式教學需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
科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能自覺且能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愛因斯坦認為,“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為可貴”。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只有在不斷探究中社會才能向前發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從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入手,加強對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無疑是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突破口。那么,我們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把“要我探究”變成“我要探究、我能探究”呢?
1.重組課本探究題材,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如能以全方位、多層次的視角去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并將其融入探究教學實踐中,必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筆者通過對教材中原有的探究題材進行了重組,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這種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牛頓第一定律”一課時,筆者將整個探究過程進行了調整,一開始筆者便直接在講臺上推動一輛玩具車行駛,問:“大家看到了什么現象?怎樣才能讓小車運動得更遠?”學生通過討論說了很多讓小車運動得更遠的方法?!靶≤嚹懿荒苡肋h運動下去?你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觀點?你能說出每個步驟的設計目的嗎?”這種環環相扣的提問方式,立竿見影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就還原出了課本中牛頓第一定律的探究實驗。當然,此時還有較多的設計缺陷。這時,筆者通過學生對實驗設計意圖的疑惑,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討論改進,最終得出了最完善的實驗方案。課中通過對問題情境的簡單創設,把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巧妙地轉化為有目的、適應學生認知能力的自發問題。學生在自我設計和對設計缺陷不斷修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便掌握了課本的實驗意圖及實驗注意要點。本課不僅輕松完成了教學目標,更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而當學生發現自己的設計成果和牛頓不謀而合時,更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2.利用生活素材,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生活就是科學,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很多現象都蘊含著科學的原理,但是很多學生往往會對這些生活中的科學“視而不見”,因為他們沒有探究的熱情。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更關注生活?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科學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呢?筆者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進行了思考與嘗試。
如在上“杠桿原理”一課時,筆者以自行車為教具,并讓學生利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自行車各部分的構造原理。一開始,學生只會愣愣地回答:“自行車就是這么設計的唄。”后來,筆者通過讓他們摸車把手、坐車座、觀察車后反光片等,讓他們慢慢地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摩擦力學、壓強原理、反射原理等物理學原理。這種以生活素材為教例的教學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頓時表現出了“我想探究”的渴望。之后,筆者圍繞自行車腳蹬給學生講解了力臂與力矩的杠桿學原理,此課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杠桿原理的認識。從學生后來的表現中,筆者覺得這次的引導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下課聊天時常會圍繞“為什么,怎么做?”這個話題進行交流,班級中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三、探究式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探究方法的指導
古人云:“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以漁,終身受用?!笨梢?,傳授給人學習方法比傳授給人既有知識顯得更為重要,科學教學同樣如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常會設計一些探究課題,讓學生尋找多種解決方案,并在適當時機加以引導,以便多層次、多角度開發學生的才智。
筆者曾在課堂上提出過如何辨別氧氣和二氧化碳這么一個開放性的探究課題,要求學生采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加以甄別。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出了五花八門的方案:①將兩種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其是否變渾濁;②用帶火星的木條,觀察其是否能復燃;③通入石蕊試液中,觀察其是否變色;④稱量法,認為同等體積下質量大的便是二氧化碳;⑤利用氧氣與二氧化碳的特性,運用植物和動物實驗加以甄別。那么,對于這么多的方案,教師該如何指導呢?筆者首先對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做了肯定評價,又適時地指出了部分實驗方案的不足之處。如稱量法雖也能完成本次探究,但鑒于氣體密度小的事實,這種方案在目前實驗條件下較難完成;利用氧氣和二氧化碳在生物上的特性確實能加以辨別,但植物實驗所需時間久,且過程觀察不明顯,而動物實驗又要以犧牲小動物為代價,不人性化,所以此方案不予提倡。鑒于此,正面指出前幾種利用化學方法加以鑒別的設計方案更便捷,進而引導學生在平時的自主探究設計時盡量向科學化和生活化的方向靠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總之,在初中科學的探究式教學中,目的是要將學生的被動學習過程轉化為主動學習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激勵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探索、創新、求知的積極欲望,為我們培養21世紀創新型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黃忠民.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J].科學課,2011,(07):6-8.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進行初中科學的教學,教師首先要培養起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對初中科學的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并積極與教師、與同學進行互動交流。
1.開展生動的課堂教學
開展生動的課堂教學,主要是要營造出合適的課堂教學氣氛。我們一直提倡課堂應該營造出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但是,在初中科學的課堂之上,僅有融洽和和諧是不夠用的,這個課堂氣氛還必須是活躍、活潑、生動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這個和諧而活潑的課堂中受到感染,并積極融進課堂之中。
例如,講解到“被子植物的開花結果”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有沒有看過長在植物上的果實,以及開花的植物,像桃花、梨花等。然后教師再問學生知不知道花有雌雄之分。進而引入“被子植物的花可按性別分為單性花、兩性花、雜性花”,再具體向學生介紹各種不同性別的花的代表花,并將這些花盡可能地與實際的生活關聯起來。
這樣,課堂的教學氣氛就變得生動、熱烈、活潑而帶有感染性。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激發。
2.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一定不要忽略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這一教學資源。借用這一教學資源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因為,多媒體設備能夠在視覺、聽覺等多個感官上給人帶來沖擊。所以,多媒體設備應當得到教師的關注并積極運用于實際的教學之中。
例如,進行“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及作用”的內容的學習,教師就可以借助網上的一些視頻動畫來展現出細胞的各部分的結構及其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覺得很有趣,同時學生也能夠更加了解到“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還能夠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結構的作用。
因此,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學生在其中獲得了樂趣,對知識也有一個牢固的掌握,學生對初中科學學習的興趣也被激發出來。
二、知識與生活相聯系
初中科學的學習有很多內容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因此教師應多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使得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初中科學的存在。例如,夏天,打開冰棍紙可以看到“白氣”;在冬天,房屋內部會結窗花;樟腦丸沒過多久就消失了。通過對這些現象的觀察,進而加之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進行解釋,學生能夠在其中發現科學的魅力和趣味,并不斷增強自己對科學學習的興趣。此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得滿足感,而生活中這些現象都與初中科學知識有關聯性,通過這樣的實際舉例,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初中科學與生活的關系。學生在得到知識的同時,對生活的認識也在加深,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合理的評價
培養起學生對初中科學學習的興趣,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在實際的教學中,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狀態給予合理的評價。
教師的合理評價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的動力和鼓舞,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對表現優異的學生要適當表揚,對表現稍遜一籌的同學則要多加鼓勵。通過合理的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對初中科學的學習有信心,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此外,初中科學這門課程的開設,其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培養一定的科學能力,并激發出學生對科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形成學生的優秀品格,幫助學生獲得全面平衡發展。
關鍵詞 初中科學教學 科學觀念 科學精神
在初中科學教學的現實場域中,由于面臨升學的功利性要求,長期以來,人們僅側重于現成知識、技能的授受,而忽視了科學觀念的養成,不僅造成重要的資源浪費,也是對學生人格和素質完滿養成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新課程強調了科學觀念的積極形塑和養成,并為之生成創造了條件。
一、科學觀念的概念厘定
科學觀念是一種情感世界的積淀,是對科學學習和科學研究的一種內在傾向性??茖W觀念是就該科學知識項目而言,人類為什么想、怎樣想和想出了什么等本原性問題的領悟,科學觀念也是一種科學習慣、科學思維、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內在組合??茖W觀念不同于科學概念,科學概念必須嚴格界定,因而它利于記錄、傳播和交流,而科學觀念更具有模糊性,它是科學概念及其與其他概念聯系的整體背景和基礎。它不便于傳播和交流,卻具有廣泛和高效的特征,既成為人的科學素養的一部分,又廣泛支配著知識的應用。培養人的科學觀念,是學科教育的素養目標和實用目標的中介,因而對學科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二、科學觀念養成的必要性論析
科學觀念的養成應該是上述兩方面有機統一的必然要求,至少有以下幾方面是科學觀念養成的客觀而必然的要求:
(一)養成科學觀念是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必然要求
赫爾巴特認為教學必須是教育性的,科學教學也擔負著熏染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性情的重任。傳統的理解往往認為初中科學教學屬于自然學科的范疇,承擔的主要是知識的習得和領會,而對學生人格的生成不必負責,這是一種荒謬的思想,也是十分危險的。我們強調在科學教學中養成科學觀念,就是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熱愛科學、熟悉科學、思考科學、運用科學,與僅僅圍繞科學知識的授受方式相比,這是一種內在的喚醒和生成,也是學生人格養成的必然要求。
(二)養成科學觀念是科學教學內在規律的客觀要求
縱覽科學教學實際,從教材設計、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的要求等方面不難發現,科學教學的內在規律更多地在于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情感、科學習慣的養成,而不僅僅是科學認知的習得。在教學過程中,如能培養學生養成科學觀念,不僅能豐滿學生的人格,還能夠促進科學教學效果的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失卻這方面的側重,則不僅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也是一種浪費,其結果無疑是事倍而功半。
(三)養成科學觀念是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所趨
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也是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茖W精神、科學情感、科學態度、科學習慣等科學觀念都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具有重要的學科意義,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功效。當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所有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只有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和科學心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在科技的鋪天蓋地中,擁有一份靜謐和淡定。因此,新課改對初中科學教學的實際規劃是十分有遠見的。
(四)養成科學觀念是對現代社會高速發展負責的必然要求
現代社會的高速運行不可能為我們提供充足的時間來按部就班地進行知識的授受與講解,只有在實際的教學中善于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使之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科學態度、科學情感和科學精神等,才能賦予學生應付挑戰、學會生存的本領。因此,在科學教學中促使學生養成科學觀念也是對現代社會高速發展負責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科學觀念
如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呢?根據教學經驗和理論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教師要注重自身科學觀念的總結和反思
善教者首善其身,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自身就必須具備最基本的科學素養。除了掌握本學科清晰的脈絡、本質的邏輯、學科的界限以及學科的規律、學科的發展趨勢等,在教學理念上還必須明確,科學教學絕不是將盡可能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教給學生,而是要在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上下足功夫。這就要求廣大科學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善于摸索、總結和反思符合所教學生實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在課內外不失時機地陶冶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熱情、喚醒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等。
(二)科學教學過程中要在觀念上有意啟迪學生、引領學生
不可否認,課堂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初中生的自身因素,如知識、心理品質、思想道德等方面發展還不成熟,自我教育能力、獨立學習能力還十分欠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啟迪學生,激發他們對科學情感、教化他們的科學思維、形塑他們的科學習慣、陶冶他們的科學態度、提領他們的科學精神。只有有意識地在其內在素養上予以側重,才能循序漸進地促使其養成科學觀念。
(三)讓學生學會交流和溝通。
在科學教學的課內外,教師還要創造適宜的情境和機會,幫助學生學會交流和溝通,讓他們在交往和對話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碰撞,把個人的學習心得與他人的學習心得進行融匯整合,最終形成具有更高水平的科學認識、科學習慣、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等科學觀念,同時,也有利于他們科學道德和科學倫理的養成。
(四)幫助學生在鞏固中總結心得并以文本的形式記錄下來
另一個重要的不可忽視的方法策略在于幫助學生在學習鞏固中善于總結心得并以文本的形式記錄下來。初中科學教學一定要給學生留有自主的自我反思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我回味中反思所學知識,并有專門的學習記錄。這樣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在觀念深處形成有關科學學習方法、科學自身的內在規律等方面的積淀。然后,把自己的記錄與其他同學的記錄進行交流,進一步反思、完善、修正和重新建構自己的科學觀念,就能達到培養學生科學觀念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育;問題意識;培養路徑
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自身對學社的正面引導,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利用科學教育來引導學生養成及時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問題意識概述
問題意識是指具有提出質疑的意識,體現在初中科學教育課堂上主要是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學習,在看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問題化的教學最開始是在國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問題的提出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總結概況學習的一般原則和規律。
二、初中科學教育中引入問題化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首先是時展的需要。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機制落后,缺少一定的創新,學生也缺乏必要的問題意識教育,表現在課堂上是學生不敢發問。因此,時展下的初中教育要求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質疑,并帶領學生解決學習的疑惑。創新的開始一般源于問題的提出,可見,問題意識的培養和時代創新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系。其次是新課改的需要,傳統的教育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被動,常常根據教師的要求放棄了自己對問題的疑惑,其問題意識發展處于消極的狀態。新課改的提出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的認知、探索能力。由此,教學要求學生要勇于和敢于提出問題,從而真正發揮自己學習的主體地位。最后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初中科學教育中引入問題化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主提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要求教師要科學教育課堂上積極創新思維教學模式,采用以舊引新、設置懸念、加強溝通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勤于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有問題可問。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會激起強烈的學習熱情,會主動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接受新的科學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同化和順應。由此對教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基礎上,從教學實際出發,提升自身問問題的角度,引導學生提出有啟發性、開放性和創造性的問題,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活躍的思維。
(二)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后,要想實現學生自主、積極的提問題,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意識培養環境,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創設問題情境。首先,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來創設情境,活躍學生的思維。比如在學生“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這節課之前,教師會介紹生物和環境之間互相影響的關系,生物的生存依賴環境,也會改變環境,之后導入新課。提出生物的生存還需要一定的條件支持,之后引導學生舉例說明生物生存和條件支持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初中生會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出:魚離開水就會死亡;南方的植物移動到北方會發生死亡等。其次可以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來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在課堂上通過一些生動、感染力強的故事來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增強自身探究知識的欲望。比如在對“生長素和植物的向光性”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探究式的形式來向學生介紹達爾文等科學家對生長素發現的歷史故事,進一步讓學生了解生長素的發展過程,從而讓學生獲得更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科學的實驗研究。
(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發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改變傳統教師機械化教學、學生被動式學習模式的關鍵,能夠讓學生自主發現和解決問題。首先,教師在課堂中要本著“學生為本”的原則進行教學,為學生對問題的提出、思考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與此同時,還要做到大課堂教學的收放自如,明確提問和解答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其次,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廣納學生對問題思考的不同觀點,不能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否定。再次,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問題的潛在因素,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最后,教師要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一系列具有挑戰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讓學生感受到解答疑問后的成功體驗。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要求教師在科學教學中,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意識,激發學生的懷疑精神,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科學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又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交給學生,轉變自身教育者職能,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參考文獻:
[1]彭君平.論初中科學教育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05:147-149.
[2]陳君.如何在初中科學教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發散思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1:162.
[3]劉振宇.初中生問題意識培養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關鍵詞:科學教學 實驗地位 實驗現狀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001-01
1 試論初中科學教學中實驗的地位
1.1 初中實驗地位普遍較低的原因分析
實驗擁有著豐富的內容以及生動的形式,因此,在教學期間起到了獨特的影響力尤其是針對初中生,能夠促進初中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學實驗器材得到了多方面的改進,學校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與教學也變得更加嫻熟,根據大量調查資料得知大多數初中教學的實驗條件都符合國家對學校設施要求的指標,但是對設備的使用頻率卻不是很高,這就是目前大多數初中實驗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初中實驗不受到重視甚至是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隨著教材改革的不斷深入,現在教材已經將學生實驗和老師教學實驗劃分為兩個層次,相比于傳統教學還是存在許多不同之處,比如,老師不在像以往一樣拿出大量時間去進行實驗教學,而是變成學生自己動手能力的時間,新課改在實驗過程中還存在內容不相符的現象,流程也愈加繁瑣等等一系列改動,所以讓眾多老師不知該如何隨之進行相應改變。第二,初中教學注重實驗教學模式,即探究實驗原理以及操作流程,但是不根據教材內容的探究不利于讓初中生更理解實驗的內容所在,也增加了教師教學的困難程度。第三,雖然目前初中教學質量得到了保證,實驗條件得到了改進,但是所配發的實驗設備以及處理材料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損壞程度也不斷加強,再加上學校相關專業人士不足,不能在第一時間進行故障的排除與修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驗教學的進度,從而導致實驗教學逐漸被忽視的現象。
1.2 試論初中科學教學中實驗地位的提升方法
初中教學應加強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所以教材的改革也志在必行,這樣就可以全方位的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流程以及方法進行初步的了解,為提升初中科學教學中實驗的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徹底將教育部提出的要準備書面的思想總結貫徹實驗的整個流程之中,還要有序地執行實驗教學管理機制,將培養學生實驗能力作為基礎,把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做重要環節。而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實驗在教育中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首先,增加創造性實驗的機會,這樣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對實驗教學的改進效率,尤其針對廣大的初中生,實驗教學一直是教育機構重點投入的項目之一,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教育機構每年向初中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補充實驗器材,改良教學環境等等。所以只有增加創造性試驗的機會才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彌補時間上的不足。其次,在進行實驗教學之前要制定好計劃以及實施準則,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收獲到最大的效益,這就給初中生留下了充足的空間來完成實驗要求,學生應細讀實驗指南,確定正確的操作步驟,再合理安排操作時間,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實驗教學的要求,逐漸將實驗教學的地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當然要想成功完成以上流程,還需要教師的細致教導以及嚴格的要求,教育機構以及學校應積極配合學生,這樣在多方面的督促下,初中科學教學的實驗教學地位才不能被弱化或是忽略。
2 試論初中科學教學中實驗的現狀
2.1 初中實驗教學的現狀
第一,隨著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實驗室的數量相應減少來達到增加學生教室的目的,從而導致實驗設備以及實驗場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然而學校經費有限,又不能第一時間完善實驗設備,增添實驗器材,學生的實驗教學課程便有所削減,初中生的科學素質也受到不小的影響。第二,學校教師雖然能達到充分應用實驗教學器材的基本功能,促進加深學生對實驗教學的興趣,從而增強初中生對實驗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實驗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但是目前還是存在實驗老師偏重于應試教育的現狀,因為教師受到升學壓力大的影響,大型考試對實驗內容的考核大多是筆試項目,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途中往往只演示教材上的必考實驗,而擴展實驗或是創新實驗便不受到重視,導致實驗教學效果較差,學生上課效率也得不到提高。第三,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對提高課堂內容的生動性也有不小的作用,因為在實驗過程中鍛煉了學生們觀察思考能力,分析總結能力,使得課堂上更具有凝聚力,但是如何正確使用實驗設備卻往往受到忽視。大多是老師只是照本宣科,不進行實驗教學,學生便不能更好地理解與運用。比如說,使用學生電源時無法分清正確的接線柱等等,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但是隨著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初中實驗教學一定會用更廣泛的應用空間。
2.2 初中實驗考查的現狀
通過加強學校實驗教學質量以及提高了實驗管理意識,初中生的實踐能力也大幅度得到提高,然而眾所周知,在實驗考查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卻直接影響了實驗考查的積極影響力和獲取的成績。首先,大多數教師未考慮到實驗考查給初中生帶來的學習壓力,所以課堂上往往缺少一些實際操作的現代教學方法。其次,實驗考查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目前的考查形式則是一種資格考核,即考查結果不被計入最終的考試成績內容里,所以大多數初中生對考查并不重視,上課不能積極完成老師安排的內容,在考查臨近時才進行突擊復習從而應付過關。所以改進實驗考查的內容便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相信適當增添實驗考查項目,靈活地處理考查的形式,最終的效果一定會有所突破。
3 結論
本篇論文從兩大層次對初中實驗進行論述,分別是初中實驗在科學教學所處地位以及現狀問題,只有有效的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才能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提升初中實驗在教學中地位的目的。實驗在初中教學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讓每一個初中生都能得到充分鍛煉,茁壯成長,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明.對化學實驗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學月刊(知識和理解),2008(10):63-64.
【關鍵詞】初中科學;一題多變;減負
新時期課程改革不斷走向深入,一個最為重要的理念是減輕學生負擔,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何才能做到既能豐富學生知識結構素養,提升學生發展潛力,而又不增加學生負擔,甚至還能減輕學生負擔,成為新時期課程改革的重要問題。一題多變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也是新時期貫徹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途徑。
一、初中科學應用“一題多變”教學法為學生減負的意義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具體應對的各種事務,解決各種問題的創新型人才。要實現這種人才培養目標,在教育過程中,必須要能夠為學生減負,如果一味地增加學生的負擔,學生自我發展的潛能很難得到有效的挖掘。而通過一題多變教學法,不僅可以實現為學生減負的目標,同時,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應對各種問題,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實現創新型人才的有效培養。因此,在的初中科學教育中,應用一題多表為學生減負的教育意義是重大的。
二、用“一題多變”為學生減負的具體措施
1. 改變初中科學題目中已知條件來實現問題的多變與創新
初中科學是生活和生產經驗的總結,各種科學問題都是根據具體的生產應用情境,利用已知條件來找到相應的解決問題辦法。初中科學開展一題多解,根據已知條件和問題的對應關系,來不斷變化問題的提出方式,或者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任務,以此來讓學生利用已有的條件來分析各種問題,實現條件與問題的多重對應。條件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基礎,也是分析問題的重要切入點,對已知條件的篩選分析和應用體現的是學生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初中科學開展一題多解可以從已知條件上做文章,讓學生能夠從條件分析入手,全面分析條件的多變性,感知條件變化對應的問題變化,感知社會生活和生產環境的變化帶來工作方式和生產效率的變化。在教學中,教師能夠對已知條件進行增刪更替,或者調整變換,以此來更好地分析科學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2.改變設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多重角度分析和思考問題
初中科學開展一題多變來減輕學生負擔,真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就要利用一題多變來變化問題的設置方式,讓學生能夠學會從多重角度來分析和思考問題,拓展他們的思路和方法。這就要求結合教學實際,立足學生思維特點和生活現實,對初中科學試題進行各種改造,不斷變化問題的設置方式,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當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時,將1體積強堿溶液與10單位體積的強酸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現中性,那么,混合前蓋強堿溶液與強酸溶液PH之間需要滿足什么樣的關系?變式一,如果反應之前強堿溶液和強酸溶液的PH之和是14,那么這種正好能夠完全反應溶液體積之比是多少?變式二,如果該酸溶液是一元強酸,其體積為V■L,PH=a,而堿溶液也是一元強堿,其體積是V■L,PH=b,兩種溶液混合以后正好能夠完全中和,那么V■、a、V■、b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等等,通過改變設問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這樣,開展一題多變教學,也能夠有效提升初中科學課程教育的效果,同r,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因此,改變設問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分析解決問題,也是初中科學教育者需要在課堂實踐過程中重點用好的方法。
三、應用“一題多變”為學生減負需要注意的問題
1.重視情境的創設
在初中科學授課過程中,應用一題多變方式開展教育活動,無論是講新課,還是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都要需要能盡量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能夠創設一種情景,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素養才能提升。
2.基于學生基礎進行題目設計
應用一題多變方法開展初中科學教育活動,為學生減負,必須要基于學生基礎進行題目設置。初中生能力層次各有不同,如果不能基于學生基礎進行題目設置,必然會導致一些學生在學習中出現聽不懂,學不會的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難度加大,這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學生的負擔,因此,無論是設置什么樣的題目,教師都必須要能夠重視研究學術基礎,把握學生能力。
3.重視問題的生成
教師在利用一題多變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都會進行課前預設,但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有可能會生成新的問題,作為教師不能為了完成自己的課堂預設,而不顧學生生成的新問題,不顧學生生成的新問題教育效果必定不理想,學生學習的難度依然會很大,減負的目標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在利用一題多變方式進行科學課程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學生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能夠重視學生暴露的新問題,基于此開展的教學活動,才能有效提升教育的效果。
總之,在初中科學教育中,教師要重視應用一題多變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同時,這種應用也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的壓力,達到為學生的減負的教育目標。作為教師要研究一題多變應用的重要性,研究其應用策略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保障通過教育創新,提升教育效果,使學生能夠輕松學習,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眾所周知,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備課的方向決定著上課的方向,備課的質量決定著上課的質量。因此,有效備課是課堂變革有效實施的前提和基礎,是決定課堂變革成敗的關鍵環節。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溫州市鹿城區初中科學學科的教師在備課上存在為教師“好教”而備、照搬他人教學、缺乏活動設計意識和方法等問題。這反映在課堂上就是:教師“教”得多,學生“學”得少;教學面面俱到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少;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多,學習動力足的少。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開展了以“備課改進”為載體的初中科學課堂變革實踐探索。
一、“備課改進”的內容
(一)優化原有的備課模板,改進教師的備課方式
由于原有的備課模板繁雜、零碎,且沒有突出教學的核心要素,不能體現“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與當前課改的需求不相適應,我們采用“整合”“單列”“加減”等方法,將原有模板優化為“六備”(備學習起點和目標、備教學思路和板書、備重難點、備興趣點、備作業和備反思)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在“六備”教學設計中,我們將“重難點”“興趣點”單列出來,旨在突出教學的“核心目標”,以引導教師圍繞“核心目標”分析學情、確定學習起點,并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學習過程和進行教學反思。
(二)明晰初中科學教師備課的底線要求,突出“核心學習活動”設計
在“六備”教學設計中,我們明晰了初中科學教師備課的要素及相應的基本要求:
【起點和目標】①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技能。②分析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③結合學生認知水平、認知規律及心理特點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④依據教學起點和教學要求,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包括重難點)。
【思路和板書】①精心設計板書,板書應簡潔有效,突出教學的重難點。②教學思路應簡約表述教學環節,每一個環節力求包含“情境、問題、活動”三要素。
【重難點】①詳細設計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學習過程,突出關鍵問題和關鍵活動設計,讓學生好學(容易學),體現“學為中心”。
【興趣點】①每節課應考慮從情境內容、活動形式、教學方法、教學語言、教學評價以及作業等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少要有1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點,以確保讓學生好學(喜歡學)。
【作業】①備當堂檢測學生在“重難點目標上”的學習效果,檢測作業控制在3~4題。②備課外作業,主要備下節課的前置作業3~4題。
【反思】①記錄課堂上學生學的情況,如學習興趣以及課堂生成等。②記錄學生的作業或考試中的典型錯例,并適當進行分析。③基于學生課堂上的學和作業等反饋,酌情或延后進行教學反思。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這一“備課改進”尤其提倡教師圍繞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目標,聚焦核心學習任務中的關鍵問題和活動設計,促進學生主動、有意義地學習。
(三)融入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學為中心”
“六備”教學設計以“學為中心”為核心理念。如圖1所示,“六備”中“備起點和目標”“備板書和思路”“備重點和難點”是立足于讓學生“好(hǎo)學”(容易學);“備興趣點”則立足于讓學生“好(hào)學”(喜歡學);備作業(前置性作業、當堂檢查作業等)和“備反思”(從學生學的情況開始反思),則立足讓學生“學好(hǎo)”。 而“好(hǎo)學”“好(hào)學”“學好(hǎo)”則充分體現和詮釋了“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
二、探索過程及實施策略
按照“試點先行、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我們確定溫州市鹿城實驗中學和溫州市雙嶼中學為首批初中教師“備課改進”基地學校,進行先行先試。以下是“備課改進”的具體做法和措施:
(一)整合區校研訓機制,促使教師“能改”“會改”
一是成立“學科指導小組”,研究和指導初中科學“備課改進”,具體措施為:(1)發揮學科指導小組的研究力,不斷完善“備課改進”的方案及各要素;(2)發揮學科指導小組的影響力,引領和指導學校教師開展“備課改進”。
二是圍繞“備課改進”,開展初中科學專題研訓活動,具體措施為:(1)開展“六備”教學設計專題備課會和專題培訓會;(2)開展“六備”教學設計評比活動;(3)開展“六備”教學設計經驗交流和團隊賽課活動;(4)開展“學為中心”的常態優質課堂評比。
三是圍繞“備課改進”,建構“456”初中科學研訓機制。為破解教師因研訓導致工學矛盾的難題,促使學校的集體備課常態化、實效化,營造互學互研、互研互比的氛圍,經過調研論證,我們提出了初中科學“456”研訓機制,如表2所示。
表2
同時,我們明確了初中科學教師備課組活動的基本流程和備課組團隊展課活動的基本流程。
備課組活動的基本流程如下:
?合理分配組內老師的提前備課課時。
?提前備1周的教學內容,交備課組長審核。
?備課會時,由各組主備者主講:“學為中心”的重難點學習活動設計。
?同伴及時質疑,研討,改進,完善教學設計。
?會后共享視頻、課件等課程資源。
?教師根據學生等實際進行復備。
備課組團隊展課活動基本流程和要求如下:
?說課:主要說“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學習活動設計的思考過程。
?上課:提倡“少教多學”,體現“學為中心”。
?評課:從學生“學的情況”來反思課堂教學的得與失,體現“以學定教”。
?答疑:備課組對與會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
?總結:活動主持人作總結性發言,時間在10分鐘以內。
【說明】①開展備課組集體備課,制定教學方案,制定課堂觀測量表。②由備課組教師分別擔任說課、上課、評課、總結等工作。說課與評課教師應有簡明扼要的課件。
(二)開展“備課改進”達標評估活動,促使學校教師“真改”“改好”
我們制定了溫州市鹿城區初中科學“學為中心”的“六備”教學設計評價表和課堂評價表(限于篇幅,此處不一一展示,編者注),并開展了區校聯動的“六備”教學設計評估活動。評估工作堅持“以評促改,評改結合,重在改進”的原則,分為教師自評、校評、區評三種方式,將考核結果與教師的評優評先掛鉤,對“備課改進”中涌現出來的先進教師個人、先進教研組(長)、先進備課組(長)予以表彰,以促進學校與教師扎實有效地開展“六備”教學設計,提高教師有效備課的能力和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改革的成效
(一)建構了初中科學“六備”教學設計的思維路徑
“六備”教學設計提倡教師從解讀文本入手,聚焦重難點知識,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載體),設計關鍵問題或問題串,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合作學、探究學來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既習得知識與技能,也獲得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等方面的體驗。其思維路徑如圖2所示。
(二)形成了初中科學教學的相關教學策略
通過梳理相關的教學案例,我們形成了“多學少教”“激發學生興趣”等教學策略,如實踐中總結出的激發學生興趣的十大方法:
1.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
2.讓學生感受學習內容的新(變)奇(沖突)美。
3.讓學生覺得活動具有挑戰性(經過努力能成功的)。
4.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價值。
5.讓學生多參與游戲和動手實驗等活動。
6.讓學生體驗語言的魅力。
7.讓學生覺得自己是發現者。
8.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9.讓學生接受多種器官的刺激。
10.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三)建構了基于“重難點導學”的課堂評價模式
我們建構了基于“重難點導學”的課堂評價模式,并制定了相應的評價標準。這一課堂評價引導教師聚焦重難點學習活動,要求教師圍繞學習重難點,從學生學習重難點內容的時間空間、主動學習等維度加以評價,突出“學為中心”,突出“核心目標”,因而使評價能緊扣根本、導向鮮明,且操作方便。
(四)促進了基地學校師生的發展
改革促進了基地學校師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是基地學??茖W教師“學為中心”的觀念逐漸形成。目前基地學校各有兩個班試水“生本課堂”,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