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3: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遠程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幼教事業 “遠程研修培訓” 體會
隨著幼教事業的迅猛發展,各類培訓層出不窮,“遠程研修培訓”對于幼教事業的發展來說,是最有特色、最實實在在的一項培訓。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實的視頻,讓我明白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經過積累、學習、反思、研究、溝通、總結等過程。在這些過程中,要不斷積累、總結經驗教訓,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同時需要具有研究幼兒、研究教學、研究環境、研究家長的能力和設計教育的能力等,這樣才能成為最有智慧的幼教老師。
2015年10月至12月,我通過網絡參加了遠程研修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我通過觀看視頻,聆聽專家的講座,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與幸福生涯》、《數字化幼兒園的教師應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特點》、《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利用》、《幼兒園教師研究素質提升的途徑與方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等課程研修培訓。專家結合實際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我收獲頗豐,領略他們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懷,感受到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深邃和魅力。每聽一次講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獲、成長與進步。這些講座,對于我們普通的幼兒園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場久旱后的及時雨。這些講座由面到點,基本覆蓋幼兒園教育關注的各個方面和細節,有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和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特點》的解讀和拓展,有對新時期幼兒教育形勢和專業發展的前瞻分析,有對當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研究分享,有對幼兒安全、保健、良好習慣、社會化的探討交流,有對幼兒園教師教育活動、環境創設等教育實踐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導,有對“家園共育,合力施教”的內涵探討的真知灼見……他們每個人的語音,是那么的溫柔和藹可親,可想而知,這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備不可少的一點。因此,我領悟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多年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不足和責任重大?!盎畹嚼希瑢W到老,還有三分學不了”。
一、研修的收獲、主要體會、反思
(一)以德為先是教師必備的基本業務素質。幼兒教師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每一個孩子的一生有著重大的影響。幼兒園的孩子好像一張白紙,家長和老師是他們的啟蒙者和引路人,一個孩子行為習慣和性格取決于啟蒙者的教育和引導。因此,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為人處世都要做幼兒的表率,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德為先,正面教育,杜絕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同時幼兒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較高的管理藝術,豐富的情感,隨時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積極參與積極探索,樂于學習善于學習。
(二)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是衡量教師能力的必備條件。教師是文化知識和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只有樹立創新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和思想,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傳統教育觀,以幼兒為主體,培養幼兒能力為目標,努力為幼兒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地培養幼兒樂于學習,樂于探索,勇于創新的興趣和愛好,充分尊重幼兒并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善于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新意識,才能為促進幼兒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發揮啟蒙教育作用。
(三)敬業精神是教師必備的職業道德。幼兒園教師能否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兒園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幼兒教育的啟蒙者和引導者,承擔著為祖國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職責。因此,必須具備敬業愛崗的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幼兒、愛幼兒園、愛幼教事業,要有奉獻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計個人得失,對孩子要有像慈母般的愛心,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做到愛生如子、女,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努力奉獻自己的能力。
(四)認真做好家園配合工作是教師必備的工作方法。幼兒教育是一項社會綜合性工程,幼兒教育不等于幼兒園教育,而是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的結合體,要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僅靠幼兒園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必須家園共育,和家長建立密切聯系,借助家長,社會的力量,重視家長資源的開發,利用家園聯系欄、幼兒園網站、幼兒園宣傳板報、老師和家長的微信群等。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園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五)隨著遠程培訓學習的逐步深入,我意識到自己專業上還需學習,成長、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續學習和整理、反思、總結、提煉的東西也還有很多很多。驀然回首,點點滴滴,歷歷在目,在“國培計劃”――寧夏幼兒園轉崗教師園本研修能力專項培訓中,我又一次完成人生破繭化蝶的瞬間,未來定格在我們的心靈深處。
二、對幼教工作建議
由此可見,培訓對幼兒教師提升素質的重要性,因此建議將遠程研修培訓納入幼兒教師基本的教育教學培訓工作中。這樣才能使每一位幼兒教師在培訓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不斷推進幼兒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必發.教師職業道德與幸福生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季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郝秀英.數字化幼兒園的教師應對.2014.12.27.
[4]陳志超.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利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幼兒園教師研修心得范文
在歷下區教育局的精心組織安排下,在單位領導的帶領下,我參加了4月份的xxx培訓。為期三天半的培訓過程中,我聆聽了專家學者的報告,收獲頗豐。
這一次培訓,首先聆聽了xxx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邊霞所做的《對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專題報告,她告訴我們,幼兒美術活動重結果更重過程,教師應給幼兒創設寬松愉快的氛圍,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美術活動,這樣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活動中一句“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讓我印象深刻,我的理解是:老師和幼兒都在被造就,老師通過給幼兒上課,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反過來,幼兒在活動中也學到了各種技能,形成了各種習慣的養成。
上?,F代兒童美術館執行館長薛文彪為我們做了《幼兒美術教育新概念與方法》的專題報告,并在現場示范美術水粉畫的操作過程,講解了他自己創新的借形想象美術創新方法。
中國早期兒童教育音樂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許卓雅為我們做了《音樂教學游戲化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專題報告。她的報告幽默風趣,通俗易懂,她給我們具體講解了如何通過音樂領域的有效教學,更好地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雖然只有短短三天半的時間,我卻收獲了許多。在美術方面,要多給幼兒
欣賞作品,無論是幼兒、老師或是大師的好的作品;在繪畫過程中更注重幼兒的繪畫時的興趣,將游戲融入到其中,給幼兒創設寬松愉快的氛圍,我想這樣的過程產生的結果一定是預想不到的。在美術的教學方法中,我也可以借鑒薛老師的借形想象,讓幼兒在想象中創作出不同的作品。
在音樂方面,回顧原來的教授方法,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時候給幼兒預設的目標太簡單,不知道怎樣一層一層加難度;有的時候給幼兒預設的目標又太難,幼兒根本完成不了?;仡櫾S卓雅給我們的培訓,我深刻的理解了音樂游戲每次教學都是在學習者認可前面一難度層次的學習已經通過的情況下,才進行新的難度挑戰;并且在各種音樂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能夠經常有效地創設情境,讓幼兒能夠被合理的教學目標所激發,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各不同種學習情境中都能夠不斷獲得新的成就,那么,在不斷獲取新的自我實現高峰體驗需求的驅動下,全身心投入學習自然就會成為他們自己主動追求的事情!同時,老師也培養了幼兒們的各種學習品質,如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原有經驗應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在培訓中,看了揚州幼兒園和xxx一幼幼兒園的音樂課,她們主要就是讓幼兒自發地去感受音樂,去理解音樂,幼兒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提高了感受音樂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同時也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過成功的學習經驗又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通過這次培訓,我理解了如何通過藝術教育的有效教學活動,更好地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熱愛學習”和“善于學習”兩方面怎樣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不斷完善。在以后幼兒園的教學中,我本著這個目標,努力嘗試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揮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更好的在學中玩,玩中學。
關于幼兒園教師研修心得
幼兒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當一名教師不容易,但是要當一名好幼兒教師卻是非常不易的,通過本次的培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對于幼兒教師的重要性。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幼兒,對于幼兒來說幼兒園就是他們接觸社會的第一步。身教重于言教,幼兒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幼兒幼小心靈的健康和成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所以幼兒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風范去感染幼兒和教育幼兒,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給予他們正面,積極的教育,使幼兒從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幼兒在園一日常規活動也是家長與老師共同關心的問題?!队變阂蝗丈罨顒又薪M織與實施》就針對此問題展開的深入的研究。學習以后覺得幼兒園保育工作是整個幼兒教育期間的重中之重。在我國。實行保教結合的政策,在通常情況下是做好幼兒教育的同時,盡可能完善幼兒的保育工作。幼兒教育與保育應該是相互滲透,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一個有機整體。再有在教育和保育二者有機結合的情況下,才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也就是說教育中要滲透保育,保育中也離不開教育。
幼兒正處于身心迅速生長發育和發展的時期,身心各方面的機能尚不成熟,對外界的適應力比較差,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因此,做好幼兒的衛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兒的健康水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關系到一代人的身體素質。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衛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兒生長發育的各種因素,為幼兒提供適應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本次學習中張老師講的家園溝通的策略也讓我懂得了一些溝通技巧,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必須了解家長的心理,需要根據溝通對象不同的情況,以真誠的態度,運用靈活的溝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種溝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滿愛心,家園合作,運用多種溝通策略,通過靈活的溝通方式,實現有效的溝通交流,使家園協作更密切,教育環境更和諧,孩子的成長更健康,讓溝通成為多贏。與家長的溝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溝通更有效,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不斷總結。
培訓時間已經結束了,但是老師們學習的興致很高,每天大家都在結束一天繁忙的工作以后積極討論,交流。通過這次的學習,我也學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觀點,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幼兒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的信念。希望自己能學以致用,把這次學習的知識積極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做一名積極向上的幼兒教師。
幼兒園教師研修心得體會
我非常榮幸的又一次參加了第二階段的全國幼兒教師遠程培訓,這次培訓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是第二次,所以倍感興奮,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會。網絡就象一個強大的磁場,深深地吸引著我,影響著我。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聽講座、看文章、學習研修課程,完成各類作業。把學習到的先進的知識、理念融入我教學工作之中。在遠程培訓的這段日子,有擔心、有迷茫、有艱辛、有喜悅和欣慰。對于半路出家的我來說,這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遠程培訓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平臺。老師們的答疑解惑讓我在學習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學習進步很快,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動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網絡學習讓我體味到了人生從來未有過的快樂與欣喜。通過這幾個月的學習,我在專業知識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總結、反思是進步、成長的推動器。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多優秀,看他有什么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么人相伴,有幾位好同伴,將會成就你的一生嗎,”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激起我心中的許多感想,讓我樹立了新的正確的教育觀,感悟到孩子們的內心需要,孩子們的天真無暇,什么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掌握的東西,怎樣才能稱得上是優秀的幼兒園教師……學到了自信,學到了方法,感悟至深有了新的理念指引,在今后的改革中盡管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挫折,堅信我會去探索,解決!
在專家的課堂中學習后的反思,專家們獨到的見解引領著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更新著我的教育理念,許多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在聽了專家講座后豁然開朗,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我感到自己根深地固的一些認識受到了沖擊,時時激發我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其中有幾位專家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們的觀念值得我反思。
二、同行的交流,讓理論實踐再次升華。
這次培訓中我的收獲還來自同班的學員們,說句實話,我以為自己還是一位較學習,思想比較超前的老師。但是看了同伴學友的日志、他們的 見解確實準確、實用、精煉。她們的方法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記錄記錄再記錄,實踐實踐再實踐,反思反思再反思,這些言論,無一不是以幼兒的成長為中心,無一不是孩子的快樂學校為目的,它深深地感動著我,每次的討論都能讓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都讓我不斷地提醒我自己,作為一名老師,我做的遠遠不夠,真的該認真學習了,不然一定會被時代所拋棄,自己就是一名在一線的教師,應該有更多的經驗和實踐,要善于積累反思,那才是真正的財富,比爾都無法奪走,讓同行,讓家長給予你贊賞的目光,信服我,找到自己的職業幸福感,
三、心動后的行動。
有人總結:“培訓就是培訓時心動,培訓后激動,回去后一動不動,”這個可能是許多培訓的真實寫照,但是這次國培我相信會是個例外,我需做到以下幾點:
1、轉變觀念,設計學習方式.
幼兒的學習分為正式的教育活動和非正式的,游戲是兒童天賦的權利,應真正成為它的主人,讓游戲環節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自立探索,獲取經驗,讓自己的經驗更具持久性,為自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應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幼兒,指導要有針對性,啟發性,了解幼兒內在的需求,真正起到游戲中的快樂,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定的基礎,
2、更新知識,設計學習過程,提高業務水平。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學習新的理念,走出去,引進來,讓自己的見識面更加廣泛,在教育教學的同時,將吹拉彈唱進行練習,使自己成為一個多面手,尊重孩子,成為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一切以幼兒為中心,身心發展為依據,讓每位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一年來,我堅守職業道德,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愛幼兒園如愛家,愛每個孩子如愛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班晚下班,時時處處為孩子未來著想,得到了孩子們的熱愛和家長的好評。
在幼兒管理工作中,始終把孩子的安全當作天大的事情來抓。“生命不保,妄談教育?!睆暮⒆尤雸@,到如廁、早操、飲水、集體教育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再到離園,每一個環節,凡涉及到安全的,總是不厭其煩多觀察,善發現,強措施,抓落實,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由于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在園的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這也成為我最大的幸福。
在工作中,我注重學習、實踐、反思、總結,《高度重視,強化落實,突出重點,確保安全》在《平安校園》發表;《危險事件巧利用》、《兒童的節日兒童說了算》在《中國教育報》刊登;《老頑童》在《中國教師報》發表;《教育是一件需要用心的事情》、《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等幾篇教育反思文章在《聊城日報》、《高唐州報》刊登;數十篇反映我園活動的信息報道在《XX日報》等媒體網站得到宣傳推廣。暑假全省幼兒園教師遠程研修中我被評為“優秀學員”。我的教育博客現上傳文章八百多篇,訪問量超過了11萬人次。
【關鍵詞】 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遠程培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 G4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3)04—0016—07
一、引言
2010年,我國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中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發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戰略任務。這意味著,我國已經將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到一個空前重要的新高度。
在國家希望通過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改革從而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大背景下,面向數字化、網絡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決定著教育改革的成敗。教師專業發展是教育信息化優質資源的保障,亦是教育均衡的保障。探索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構建與發展模式,以實現宏觀統領與微觀行動相統一、理論思考與實際踐行相結合,更是教師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應該關注的課題。
廣州作為全國中心城市,在教師遠程培訓方面起步較早,其體系性的做法在上一輪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引領和示范作用。在新形勢、新要求下,廣州繼續探索構建以培訓教師教學實踐知識為中心,以發展教師專業能力為目的的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研修社區,為全國其他地市深入開展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創造可資借鑒的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
二、現狀及問題
廣州一向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為順應技術進步和科學發展的時代特征,近年來,尤其重視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廣州市教育局于2001年率先成立“政府主導、電大主辦、社會力量參與”的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公共服務體系專營機構——廣州遠程教育中心。自2003年始,以該中心作為廣州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機構和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實施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教師繼續教育數字化遠程培訓。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廣州市教育局及12個教育行政部門、26個培訓機構及培訓基地、市及各區縣共14個主管部門、13個培訓服務機構100%應用“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管理平臺”;廣州市11萬中小學教師100%應用遠程培訓方式完成課程的報名、學習和驗證管理;累計培訓達130萬人次(含面授),遠程培訓規模達101.6萬人次,年度培訓規模最高達20.9萬人次(見圖1),全市教師遠程培訓參訓率達91.9%,培訓滿意度達85%。
圖1 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市級面授培訓與遠程
培訓規模對比圖(2003-2012年)
在廣州,依托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實現了教師的全員培訓,基本實現城鄉培訓均衡,全面實現了11萬教師由面授向網絡遠程培訓模式的根本轉變;形成“全員培訓以遠程培訓為主、骨干培訓以面授培訓為主、個性化培訓以校本培訓為主”的三頭并舉的培訓格局。
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筆者也看到,目前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
(一)培訓資源建設缺乏系統性
經過多年的積累,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已聚集了大量引入或自建的優秀培訓資源,2012年可供廣大教師選擇的遠程培訓課程達794門。據統計,其中上線時間超過5年以上的課程約占總課程量的20%。
目前平臺上所有培訓資源專業分布如下圖2所示。
圖2 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資源分布圖
由圖2可看出,培訓資源的專業分布并不均衡,專業培訓資源缺乏或者“超載”均會給該專業教師帶來選擇障礙。同時,引入的課程可能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廣州本地教師培訓狀況不相符合,造成培訓資源的利用率不高。
(二)學習方式單一、缺乏互動
在以遠程培訓為主的全員培訓中,學員以自主學習為主,學員通過瀏覽課件、提交作業以及一定數量的討論帖進行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缺乏同儕交流、研討、反思,參訓教師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三)培訓過程中缺乏專家的持續引領
學科專家在整個培訓過程中通常只參與資源建設這個環節,以致專家的學科優勢只體現在課程內容之中,而在培訓期間缺乏專家持續的引領。
(四)缺乏對培訓項目有效管理的機制
在已形成的“市-區-?!比壒芾眢w系中,對培訓的管理主要集中于學校信息管理、人員信息管理以及繼續教育學時管理。由于遠程培訓的開展主要以課程為單位,缺乏培訓的系統性,因此難以對培訓項目的質量進行有效的管理。
三、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的構建
針對以上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遠程培訓的優勢,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有必要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框架進行分析,進而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進行重新構建。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涵義
關于教師專業發展,國內專家學者有各種理解,代表性的觀點有:唐玉光認為,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專業人員,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發展歷程,成熟是相對的,發展是絕對的,教師專業發展空間是無限的,發展內涵是多層面、多領域的,既包括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嫻熟、能力的提高,也涵蓋態度的轉變、情意的升華;朱新卓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以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意等專業素質的提高與完善為基礎的專業成長與成熟的過程,是由非專業人員轉向專業人員的過程[1];肖麗萍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增進教師專業化、提高教師職業素養的過程,強調教師從個人發展角度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做出設想,通過學習進修等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朱玉東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專業素質方面不斷成長并追求成熟的過程,是教師專業信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等不斷更新、演進和完善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伴隨教師一生[3]。
綜上所述,我國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是:教師是發展中的教育教學專業人員,教師成長要經歷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歷程,教師的專業素質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與完善。
筆者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指以教師個人成長為導向,以專業化或成熟為目標,以教師知識和技能、教學實踐能力、態度和理念等三方面專業素質提高為內容的教師個體專業內在動態持續的終生發展過程,教師個體在此過程中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人生價值得以最大限度實現。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如圖3)。
圖3 教師專業發展結構圖
(二)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
信息時代、網絡時代賦予教師專業發展新的特點,從前文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深刻內涵的解讀中不難看出,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強調教師個體主體性的發揮,強調教師個體專業內在動態持續的發展過程,是“教師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4]它包括兩個方面:①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即教師教育。教師專業成長包括知識的拓展與深化、技能的提高、專業信心的增強和意識的強化;教師教育包括各種形式的教師教育和培訓;教師專業結構包括觀念、知識、能力、態度、動機和自我專業發展需要的意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可以從“內容”和“程度”兩個維度來衡量[5]。
從發展的歷程來看,教師專業發展多是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通過崗前或在職培訓進行的,有賴于教育行政部門的物質激勵和教師自我實現的意愿,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教師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沒能得到良好的體現。由此可見,這種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和方式與信息時代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不完善的。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性,必須使專業發展成為教師自發的、主動性的一種習慣,融入教師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去。
關于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目前學界較為認同的觀點是:第一,讓教師參與制定自身專業發展計劃;第二,個體教師專業發展計劃要與整個教師群體專業發展計劃相一致;第三,多給教師提供校內外合作交流的機會。
美國教育部提出,高效的教師專業發展應具備以下特點[6]:
強調個人、組織和學校的共同改進;
尊重和培養教師、校長等人的知識和領導能力;
對研究和教、學、領導工作進行反思;
教師能在學科內容、教學策略、技術應用等方面進一步發展;
提高日常工作中的質疑和改善能力;
計劃由參與者和促進者共同開發;
提供時間和資源;
計劃是長期的、一致的;
評價標準是教師工作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結果,評價要對今后的專業發展有指導作用。
綜合美國教育部提出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并結合信息時代的教育背景,筆者認為在網絡社區環境下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應該具備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以教師個體專業成長為重心,同時強調教師個體、教師群體和學校的共同發展;以提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為核心,注重激發教師的自發性、主動性。
第二,注重教師專業理念的更新,善于把信息技術運用于教育教學,樂于參與“協作學習”,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和學習環境,對工作、學習和生活具有一定的質疑和反思精神。
第三,強調專業發展的持續性過程,重視專業發展的過程性評價;注重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具體感受和感悟,不僅滿足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實踐能力等提高的需要,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教師生活情感方面的需要,使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生活緊密相連。
(三)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的構成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我反思”與“外部引領”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教師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去自主建構默會的實踐性知識,但同時這種“職場式”提高與培訓也要有外部專業化的引領。獨立于外部的“純自省”式提高并不是高效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因此,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應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行為特征。
那么,什么是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它的構成要素又是什么呢?筆者結合近年來廣州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經驗,對未來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即構建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做出如下詮釋。
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是在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前提下,實現網上學習、網上研修和網絡生活等一體化的教師繼續教育網絡平臺,旨在促進教師成為“完善的人”。它包括教師網絡學習社區、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和教師網絡生活社區三個主要部分。
1. 教師網絡學習社區
教師網絡學習社區以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為核心,構建教師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互動交流環境和平臺;以教師自我完善為重點,形成“協作學習”的教師網絡學習環境。
在這個學習社區中,不僅可以實現專家引領、教研指導、輔導教師助教、學習委員帶動、學員協作學習的課程協作學習機制,還可以實現教師個人自主選學、好友推薦選學,形成課程選學的自主與群體相結合的機制。
可見,教師網絡學習社區為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多樣化的協作學習關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好的專業發展環境。
2. 教師網絡研修社區
教師網路研修社區以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為核心,構建互助研修的網絡環境;實現市、區、校三級區域研修和自由研修結合,建立教師多元對話機制;構建教師參與研修民主評價機制,在教師群體樹立示范應用典范,弘揚主流職業觀和價值觀。
基于這樣的研修社區,能較好地實現市、區、校三級組織的課題研究和主題研修活動組織與管理,實現個人自由發起研修主題和參與研修的管理;基于這樣的研修社區,便于民主評價和形成激勵機制,自發地樹立先進,弘揚和倡導社會主流價值觀。
教師網絡研究社區的建立能夠很好地促進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是推動網絡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3. 教師網絡生活社區——教工之家
教師網絡生活社區又可稱之為“教工之家”。這個社區具有這樣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以人為本、關心教工”,旨在建設人與人之間良好的交往環境,教師在這個社區中可以按專業和興趣愛好等不同標準形成小的社群,可以充分地表達和分享工作、生活經歷和感悟,可以進行生活娛樂,如看電影、聽音樂、下棋等等;二是以實名為根本,建立真誠可信的人脈關系,認識更多的朋友并加強朋友之間的聯系。
教師網絡生活社區是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形成教師專業態度和理念具有較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教師網絡學習和網絡研修社區的必要補充,是教師的精神家園,是教師釋放壓力的良好場所。
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的構成如下圖4所示。
圖4 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構成圖
四、廣州市中小學教師遠程
培訓模式的轉變
培訓對象、內容以及媒介的變化是影響遠程培訓模式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構建良好的教師遠程培訓模式更要時刻關注這三個因素的變化,以便于形成契合專業發展、拓展研修實踐的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廣州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工作關注中小學教師的新需求,規劃了一定周期內的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并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供完善的研修活動平臺。為進一步加速形成新的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模式,廣州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工作從資源建設模式、培訓學習模式、培訓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四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一)資源建設模式的轉變
資源是遠程培訓內容的重要載體,因而資源建設模式的轉變需要放在首位來進行。新的模式下要實現資源建設的分層、分類和分崗的需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其一,以滿足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建立涵蓋中小學所有學段,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完善的課程資源體系,滿足不同層次的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針對校長、班主任、骨干教師等建設專項資源,滿足不同崗位的教師的需求。
其二,平衡課程資源在各個學科的分布,在保證語文、數學、外語、教育等主要科目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和完善藝術、體育以及其他學科的課程資源,滿足各個學科老師的專業發展需求。
其三,在資源建設上采取分崗負責制(如圖5)。學科專家、一線教師負責內容建設,教育技術人員和教學服務人員負責美體素材建設,課程制作技術人員負責在網絡平臺上建設課程,而技術人員則負責平臺功能的維護。完善各類人員的優化配置,可形成最優化、高效率的資源建設團隊。
其四,建立引進優質課程資源的機制,對引進的課程資源進行本土化改造,以適應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2011年,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對引進的課程進行了改造、維護和更新,改造內容由專家評審確定,內容改造和技術改造分開進行,內容改造負責課程內容的重新組織,技術改造負責課程的媒體素材設計、平臺掛靠。2012年,根據同樣的改造機制對本地課程進行了改造,增加了素材和內容,提高了課程與資源建設標準的契合度。
其五,由課程建設為主轉向以培訓項目建設為主。在常規繼續教育課程的基礎上加大開展專項培訓的力度,如廣州市中小學校長遠程專題培訓和正在開展的廣州市幼兒園教師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等,這些專項培訓的開展具有全面性、規模化的特點,既驗證了培訓資源的適用性,又可以吸收大量的生成性資源。
圖5 教師遠程培訓資源建設模式
(二)學習模式的轉變
遠程學習模式以自主化、探究式學習為主,但在以中小學教師為培訓對象的遠程教學活動中,需要注重突出遠程學習的探究性和協作性,充分給予教師交流、合作的空間,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為每一位參訓教師都提供了個人中心,教師可通過個人中心選擇進入不同的網絡社區,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
學員參與研修的途徑是多樣化的,案例研討、互助答疑、專家話題、培訓日志、上傳資源與評論等為學員提供了豐富的網絡研修工具,各區縣學員都可以進行交流并可以得到輔導教師和專家的及時指導。
1. 案例分析類
針對章節內容設置案例主題,及時促進學員總結與反思。
2. 專家話題類
專家視角分析問題,引領學員針對幼兒教育領域熱點話題展開討論。
3. 培訓日志
自由探討社區,“培訓反思”、“教學交流”、“教研探討”、“生活雜感”四類日志齊頭并進,構建自我研修空間。
4. 共享資源與討論
上傳本土化優秀資源,專家、輔導教師、學員共同分析與探討,挖掘資源價值,推廣資源應用范圍。
5. 培訓反思與總結
總結自身經驗,反思學習過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6. 輔助工具類
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小紙條”功能實現點對點、點對多的異步交流功能,ee教育發揮集成,電子白板、討論組、共享空間等提供全方位教研工具。
(三)教學模式的轉變
過于強調自主學習的遠程培訓往往會造成受訓者學習方向的迷失,遇到困難時也無法及時解決,亦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為解決這個問題,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從2011年起,在培訓課程中引入輔導教師和專家兩個角色。由輔導教師管理班級學習進度,解答學員問題,專家引領網絡社區研修話題,在線值班答疑,構建了完整的網絡研修體系,如下圖6所示。
圖6 網絡研修體系圖
1. 輔導教師績效考核制度
課程輔導老師由高校教師或中小學骨干教師擔任,培訓期間以多個人性化的指標考核輔導教師的績效,督促輔導教師完成自己的工作。下圖7為輔導教師績效考核示意圖。
圖7 輔導教師績效考核示意圖
2. 專家庫建設
建立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專家庫,專家庫成員從骨干教師中選拔而來,教師可在個人中心申請成為專家,通過專家組審核后,即可加入專家庫,專家庫成員可擔任課程輔導教師或課程專家。
3. 專家任務
課程專家每日在線值班,研討話題,解答學員疑問,點評優秀資源和作業,引領研修方向。定期組織專家在線答疑,通過視音頻互動的方式,實現學員與專家的“零”距離互動。下圖8所示為專家工作平臺。
圖8 專家工作平臺示意圖
(四)管理模式的轉變
廣州市為了強化教師培訓內涵發展,建立教師培訓質量評估機制,完善評估體系,加強項目過程評價和績效評估,從2012年開始開展市中小學校長、教師專項培訓項目管理。廣州市專門建立了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專項管理平臺,以信息化為主要方式進行專項培訓項目管理,旨在強化培訓過程質量監控,提高培訓管理效益,并為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培訓業務統籌指導和績效評價等提供有效參考。
一個培訓項目,從申報、審核、開展、評價到結束,整個過程中涉及的機構及個人,包括培訓機構、管理部門、學員、專家,其所有工作均在專項管理平臺上完成(如圖9)。同時,對培訓項目的績效評價也由三個方面構成,即機構自評(在線填寫自評考核表)、學員評價(在線填寫調查問卷)、專家組評價(在線填寫績效評審表)。市教育局將在每個教師繼續教育周期中組織評定和獎勵優秀培訓項目,并將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作為施教機構繼續申請專項培訓項目的重要依據。
圖9 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專項培訓流程圖
五、結束語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國培計劃”是國家層面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而啟動的教育發展重大項目,是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以農村教師培訓為重點、強調按需施訓、量身訂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現實問題為中心,突出案例教學、創新培訓模式,注重將集中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并面向全國組織有實踐經驗、有水平的師資力量,整合和開發優質培訓資源等顯著特點。
2012年上半年,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聯合廣州遠程教育中心,整合省內外學前教育優質師資和資源,與全國40多所部屬重點師范院校、211師范院校和省級電教館等機構同臺競爭,成功申報了“國培計劃(2012)”——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教師司函[2012]51號),成為2012年國培計劃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全國16家培訓機構之一,并根據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的安排承擔了“國培計劃(2012)”——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之幼兒園骨干教師遠程培訓的任務,對來自福建、江西、重慶、云南等四?。ㄖ陛犑校┑?,000名幼兒園骨干教師進行遠程培訓。目前該項培訓已圓滿結束并獲得行內外一致好評。
“國培計劃(2012)” ——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的成功申報與圓滿完成,無疑為廣州市遠程培訓工作的開展注入了一股動力,在提升網絡平臺支持與服務能力、研發嶺南特色課程、注重培訓實效性、精細化培訓管理、整合優質培訓資源等方面提供大量實踐經驗與參照標準,為2012年廣州市中小學校長、教師專項培訓項目管理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模范先鋒與保駕護航作用。
綜上所述,發展教師遠程培訓已是當今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從客觀條件來看,都具備了比較成熟的發展條件,而廣州市在十年教師遠程培訓實踐中,力求共享資源、創造機會、擴大規模,不斷總結并創新教師遠程培訓模式,積極探索并構建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
筆者期望本文對廣州市教師遠程培訓的資源建設、學習模式、教學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總結,能對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網絡社區的建設、創新教師遠程培訓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唐玉光. 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 外國教育資料,1999,(6):39.
[2] 朱新卓. “教師專業發展”觀批判[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8):32.
[3] 肖麗萍. 國內外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述評[J]. 中國教育學刊,2002,(5):56-57.
[4] 朱玉東. 反思與教師的專業發展[J]. 教育科學研究,2003,(11):26-28.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貫徹執行《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蘇職稱〔2013〕4號)和《江蘇省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蘇職稱〔2013〕5號)(以下簡稱《資格條件》)文件精神,規范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申報和評審工作,現結合泰州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作為我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申報和評審專業技術資格的依據。
第二章 申報條件
第三條 申報對象要求
(一)申報對象須為我市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和教研室(教師研修中心)、教科所、少年宮、電化教育館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與研究工作,取得國民教育學歷并已獲得相應教師資格的在職在崗教師。其中中小學、幼兒園自主聘用的教師,須實行人事并與單位簽訂正式聘用合同,經教育主管部門同意后方可申報。
(二)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相應學科教師資格,幼兒園教師應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
(三)35周歲(含)以下人員申報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還須具備下列條件:
1.申報人員本人或所帶班集體獲得市(區)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或政府綜合部門的表彰獎勵。
2.四星級普通高中申報人員具備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學位。
第四條 繼續教育要求
任現職以來,申報人員每年必須完成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任務并取得合格證。繼續教育的內容包括泰州市專業技術人員公需科目遠程教育培訓課程和教育部門組織的相關培訓課程。
第五條 普通話要求
50周歲以下的人員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普通話應當達到二級水平,其中語文教師、幼兒園教師應當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小學一二年級教師(除語文教師外)普通話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的,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
第六條 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
申報中小學、幼兒園一級及以下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中,凡男性55周歲以下、女性50周歲以下的,須取得全國或省職稱計算機考核合格證。其他人員必須符合省《資格條件》規定要求。
第七條 教師交流(支教)要求
50周歲以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師,申報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原則上要有2年以上校際交流工作經歷,其中城鎮學校45周歲以下教師申報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必須有2年以上在農村學?;虮∪鯇W校交流或任教的經歷。普通高中教師申報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有農村學?;虮∪鯇W校交流(任教)工作經歷的優先推薦。
第三章 評審條件
第八條 教育工作要求
教育管理工作是指擔任班主任或校團委(總支)書記、校少先隊輔導員、課外活動小組指導教師(需提供活動方案、教案或講座稿等原始證明材料)等工作。教師擔任中層干部、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的工作年限可計算為教育管理工作年限。
第九條 循環教學和教學工作量要求
小學教師的循環教學主要指完成低、中、高年級教學;初、高中教師的循環教學主要指完成一至三年級的教學。循環教學的學科科目按照課程計劃確定。因課程計劃、學校性質、規模原因而課時偏少的學科,任課教師須有其他與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工作量作為補充,須提供相關佐證材料。
第十條 公開課教學要求
校級公開課教學是指在本校范圍組織開設的各類教學示范課、觀摩課、研究課等教學活動,校際公開課教學指在兩所學校以上范圍組織開設的各類教學示范課、觀摩課、研究課等教學活動。申報時須提供活動通知、活動安排方案、公開課教案以及評課議課記錄等詳實的佐證材料原件,并經組織單位確認或市(區)以上教科研部門認可。
第十一條 教科研工作要求
1.教科研材料包括論文、專著、譯著、教育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經驗總結、教材、教參、課題研究報告和教改實驗報告等材料,所有材料須提供原件。
2.獲獎論文必須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教研室、教科所、電教館以及教育學會組織評獎并發文公布的。教科研課題要求為市(區)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審批立項的課題。
3.相同內容的論文、教科研課題不重復計算,以發表或獲獎級別最高的計算一次。
第十二條 破格評審條件中的表彰獎勵要求
在班主任、學生管理工作方面,獲得教育主管部門或政府綜合部門的表彰獎勵,主要包括優秀班主任、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在教書育人方面,教育主管部門綜合表彰獎勵或政府綜合部門的表彰獎勵,主要包括突貢專家、勞動模范、模范教師、優秀教師、名校長、名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模范、師德標兵、師德模范或十佳青年教師。
第十三條 申報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申報人所學專業與所教學科不一致的,需參加所申報學科合格學歷段學歷教育2門主干課程的考試,并取得合格成績。
申報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申報人非學前教育專業,必須接受過市(區)以上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專門性崗位培訓,并取得相應證書。
第十四條 教育教學能力考核要求
申報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須參加泰州市教育教學能力筆試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審的依據。筆試考核對象包括下列兩類人員:
1.男55周歲以下、女50周歲以下人員;
2.破格晉升人員;
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人員的教育教學能力考核,由各市(區)負責。
第四章 附則
第十五條 推薦程序要求
在個人申報的基礎上,單位推薦環節要堅持“四公開”原則,即單位向教師公開上級核準的本單位的崗位指標數,申報者公開述職,公開展出教育教學、教科研等方面實績材料,公開單位的評審推薦上報人選。對不按程序進行推薦的,將不予接受申報材料或取消評審結果,直至追究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第十六條 本細則中有效學歷、任職年限、業績成果和年齡等時間均截止到申報前一年年底。有“××以上”表述的,按含“××及以上”把握,有“××以下”表述的,按不含“××”把握。
2009年教師培訓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是:貫徹黨的*和*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師培訓工作,圍繞教育局中心工作,根據我市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和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在總結20*年教師培訓年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教師培訓創新;推動全市大規模教師培訓工作;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一、堅持對全體教職員工進行師德教育。“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師德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1、以“師德新說”為教材,繼續深入學習貫徹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今年重點學習“愛崗敬業篇”和“關愛學生篇”。2、開展師德教育主題活動,在學習的基礎上開展知識競賽或演講、論文征集、論壇活動等。
二、校長培訓工作:結合20*年的專家講座和我市中小學的實際情況,今年重點進行校本研修工作。1、以目前的分組為組織基礎,高中、職業、初中、小學、幼兒園和后備干部分別確定不同的主題進行論壇。通過論壇產生的碰撞和共鳴、達到相互啟迪和借鑒,開拓、創新學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第一階段分組進行論壇,每組推選3-4人參加全市論壇。第二階段全市論壇并請專家點評。對優秀論文要進行頒獎和記錄在案。2、對論壇中獲獎校長送入高校進行提高培訓。
三、班主任培訓工作:按照新時期對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從實際需要出發,堅持既要加強新理念、新知識的學習,又要面向中小學班級管理和育人的實踐,針對實際問題設計與安排培訓內容。
1、堅持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分散自學相結合的原則。針對不同培訓對象設計培訓內容,針對不同培訓對象和內容選擇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
2、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原則。突出案例教學,重視互動研討,加大網絡培訓力度。
3、堅持基本技能訓練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要注重班主任常規工作技能的訓練,使其在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工作創新能力,形成具有自己個性特點的班級管理風格,提升育人水平。
4、培訓內容分為5個模塊,各模塊課時安排為:⑴班主任工作基本規范與政策法規,12課時;⑵班級活動設計組織與班級管理,18課時;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12課時;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12課時;⑸經驗交流與案例教學,9課時。今年先進行兩個板塊,帶征求意見后確定。
四、骨干教師選拔培訓工作:從2009年起啟動骨干教師選拔、培訓、使用的系統工程。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分別進行校及骨干教師選拔工作,選拔培訓相結合,選拔過程就是全員培訓過程。
在校級骨干教師的基礎上,才能逐步晉升為市級骨干教師,市級名師。今后省級骨干教師必須從市級骨干教師中產生。
對骨干教師實行動態管理,將骨干教師的管理與人事制度改革結合起來,在內部分配改革中切實體現向骨干教師傾斜。
骨干教師工程的方案另行制定。
五、外語教師全員培訓及評級工作: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對中小學外語教學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必須繼續進行外語教師全員培訓工作。20*年對全市英語教師的全員培訓工作取得顯著的效果,而且各學校尤其是縣區學校的現代遠程教育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目前聽力和口語仍然是英語教師薄弱環節,要繼續堅持培訓。1、繼續通過網絡對英語教師進行聽力和口語全員培訓。2、2009年對聽力和口語水平較高的教師,直接與外籍教師對話,進行面對面的培訓。3、安排外籍教師通過網絡與外語教師對話。4、啟動英語教師進行培訓定級工作,方案另行確定。
[關鍵詞]地方師范院校;南京曉莊學院;服務社會;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5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10 ― 0147 ― 02
作為南京市的第一所本科師范院校,也是第一所本科院校,南京曉莊學院一直堅持服務教育求發展,服務南京促提升。升本15年以來,南京曉莊學院始終堅持繼承和弘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始終堅持繼承和弘揚“曉莊師范”的優良傳統,在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特色,做大做強教師教育品牌的同時,積極發展應用型專業服務南京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效。
一、服務基礎教育,做優教育品牌
1.繼承師范教育傳統,培養優質教育師資。南京曉莊學院有著近九十年的師范教育傳統,在南京這座多次蟬聯“中國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的教育名城中一直發揮著“教師搖籃”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學校培養的師資一直是南京市優質基礎教育的重要人才保證,畢業生中涌現出了數百名特級教師、教學名師和名校長。近年來,南京曉莊學院整合各方資源,構建了縱向上貫通由幼教到中教的培養體系和橫向上打通由職前到職后的教育體系,即建立起一個新型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學校按照卓越教師培養模式,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幼兒園協同培養新機制,全面提高師范生的培養質量。學校的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專業均入選教育部“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并成為江蘇省“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其中小學教育專業是江蘇省重點建設的品牌專業。
2.發揮教師教育強項,積極開展在職培訓。開展教師和校長的在職培訓一直是師范院校的重要職責,南京曉莊學院的前身就有南京教育學院。為強化培訓功能,學校設立教師培訓中心(教師研修學院),該中心不僅每年為南京市和江蘇省培訓數千名在職幼兒教師、中小學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還面向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開展各級各類教師、教育管理人員的培訓和研修。積極探索教師、校長培訓的創新模式,把“教學做合一”體現于課程設置和培訓教學過程中,努力打造“曉莊培訓”品牌。近年來,南京曉莊學院師訓中心每年都承擔教育部、財政部的“國培計劃”,其中2014年就有25項,位列江蘇省高校前列。學校也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培訓機構”。
為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南京曉莊學院在全國首創“頂崗實習、置換研修”模式,將2名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與南京農村小學的1名教師進行置換,教師到學校參加為期三周的免費脫產培訓,師范生到農村小學頂崗實習。這一項目實施十年來廣受歡迎,合作學校已從10所發展至近60所,并從南京擴展到江蘇的淮安、蘇州等地。
3.重視基礎教育研究,助力政府科學決策。地方師范院校一直以來都是地方政府教育領域的重要智庫,為此,南京曉莊學院努力擔負起引導、示范、提升區域教育質量的社會責任,重視開展教育實踐、教育政策研究,為地方政府教育決策提供理論支持。近年來,開展了“全納式教育視域中的農民工子女學前教育問題研究”、“教育中的兒童基本權利研究”、“積極補償視域中弱勢兒童教育支持機制研究”、“南京推進新農村教育發展的機制和策略”、“南京幼教發展面臨的矛盾與對策研究”等一系列教育部、江蘇省和南京市的課題研究。
4.參與基礎教育建設,引領教育改革創新。發揮教育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參與舉辦基礎教育一直是地方師范院校服務教育的重要路徑。近幾年,南京曉莊學院在與南京市市級機關管理局共同舉辦“南京曉莊學院實驗幼兒園”(原南京市市級機關幼兒園)、與南京市江寧區、建鄴區合作舉辦“南京曉莊學院實驗小學”和“陶行知小學”的同時,還與眾多幼兒園、中小學開展教育改革創新和教育教學研究。目前,由學校舉辦或共建的學校有十余所,涵蓋學前、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這些學校不僅成為師范生的實習實踐基地,更成為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引領教育創新的先鋒。學前教育專業史愛華教授主持的《智慧樹:學前教育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研究成果在南京第三幼兒園實踐兩年后榮獲了江蘇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5.積極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教育對話合作。南京曉莊學院多次主辦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方面的專業或學科國際研討會,促進了南京基礎教育界與國際教育界的交流,為南京建設“世界教育名城”勇當先鋒。南京曉莊學院與湖南又松大學合作舉辦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獲得教育部批準,實現了學前教育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南京曉莊學院還定期舉辦面向全國的“行知?小學校長論壇”、“行知?幼兒園園長高峰論壇”,高校學者專家與一線教育教學人員一起交流經驗、探討實踐、觀點碰撞,共同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由該論壇達成的“共建實習場”項目,使得高校的研究成果得以在幼兒園和小學推廣應用。學校與南京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附屬小學、新疆克拉瑪依市第十六小學等10所學校聯合成立“行知教育思想實驗學校聯盟”。
6.建設網絡應用平臺,推進教育資源共享。學校專門成立的南京市基礎教育資源網絡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成為江蘇省省級工程技術中心。該中心利用“南京市基礎教育資源信息站”、“南京市基礎教育軟件協作網”構建技術交流平臺,組織南京市基礎教育信息化行業年會,邀請省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優秀團隊參加,進行相關的標準制定工作和行業信息服務,通過面向全國、全省進行基礎教育軟件技術成果轉讓、技術服務和咨詢,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和提高軟件技術研發水平,進一步為南京基礎教育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诰W絡的遠程和交互的“區域化教師教育遠程互動中心”已正式運行,可以服務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論壇研討,可以實行學校間教育資源的采集和分享,多所中小學已簽約成為首批互動學校。
二、服務社會發展,做亮辦學特色
1.服務心理健康教育,造就全國知名品牌。南京曉莊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長期堅持義務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服務,所創立的“陶老師”工作站(又稱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每天24小時免費提供“96111”心里咨詢熱線服務,每年通過接聽熱線、在線咨詢、面詢等形式服務未成年人超過15000人次,成為江蘇省乃至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2010年中央文明辦將“全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設在了南京曉莊學院。作為全國輔導中心,負責指導全國各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承擔培訓各地輔導站負責人、骨干和心理咨詢人員,組織交流研討,管理中心網站等任務。
2.參與共建和諧社會,引領社會文明進步。南京曉莊學院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成立了“社會調查中心”,參與完成了“南京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南京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調查”等政府及社會組織委托的社會調查項目20余項。學校與有關區委、區政府聯合成立了社區發展學院,為城市社區、基層干部等提供專業培訓,同時開展社會工作人才的繼續教育。由南京曉莊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發起并創辦的社會組織――南京曉莊社會工作服務社,主要面向老年人、青少年、流動人口等的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目前已獲得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江蘇省社區公益創投基金等一批基金扶持項目,已建立“南京祖堂山老年社會工作服務站”等近10個社會工作服務站。學前教育專業史愛華教授領銜開創了團委組織、專家指導、村官志愿者為主體、留守兒童受眾面廣的“3+X”志愿服務模式,并免費提供了數千套農民工子女學前教育教材,為改善農民工子女學前教育做出了貢獻。
3.服務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南京曉莊學院與江蘇微軟技術中心合作成立江蘇微軟曉莊技術中心,并與東軟集團、中軟國際、中興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趨勢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軟件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緊密聯系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軟件服務外包等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高水平的軟件項目研發基地,共建信息安全研究所等。
學校藥用菌物研究所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藥用真菌方面的研究,在雙向性固體發酵技術應用于飼料添加劑領域的研究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已研制出提高畜、禽、水產品機體免疫能力及促進上述生物生長的新型飼料添加劑,不僅獲多項國家專利,還實現了產業化,取得明顯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4.服務精神文明建設,共樹社會文明新風。南京曉莊學院深入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關愛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志愿服務行動、搶險救災志愿服務行動、無償獻血活動、重大賽會志愿服務等?,F有正式注冊的志愿者達7000多人,培育出“侵華日軍遇難同胞紀念館講解隊”和“雨花臺烈士陵園義務講解服務隊”兩個志愿服務品牌講解隊,并榮獲“全國學習雷鋒、志愿服務先進集體”和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志愿服務先進單位”。一大批學生分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頒發的“愛心大使”榮譽證書、“中國優秀海外志愿者”和“中國青年志愿者”獎章。南京曉莊學院“行知園”由陶行知紀念館、陶行知墓與曉莊烈士紀念碑等組成。該園是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首批大眾化學習實踐基地和南京市黨史教育示范基地,也是重要的師德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國內參觀者近2萬人次,接待國際友人、教育研究者千余人次。
結語
近年來,以師范教育為特色的許多新建地方本科師范院校都在積極轉型,一是從師范院校轉向多科性大學,二是從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向應用技術大學。這既是高等教育主動進行分類錯位適應我國經濟社會需求的自我調整,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獲得發展的新機遇?!?]在這種轉型中,如何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關鍵,也是增強辦學實力、提升社會聲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