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1: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魚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導語運用存在的問題
1.贅語太多。一些教師在活動中唯恐講少了,怕孩子聽不懂,經常出現贅語現象。比如,在觀察小烏龜時教師常常會提出“小烏龜有四條腿,對不對?”“小烏龜遇到危險會把頭縮到殼里,是不是?”等問題。幼兒往往不假思索就機械地回答:“是(不是)”“對(不對)”……致使幼兒不愿思考,形成思維惰性。
2.導入語繁瑣。一些教師在活動前喜歡有些開場白,其本意想和幼兒拉近距離,引發幼兒集中注意力,進人活動主題。但由于其導語繁瑣,時間過長,以致出現消極等待現象和時間的隱形浪費,也使得幼兒活動興趣銳減。
3.缺失即興導語。在教學活動中,一些偶發事件由于教師導語的缺失而失去隨機教育的契機。比如,在小班藝術活動“撕貼花蝴蝶”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用正方形紙撕出兩個三角形,再兩兩對拼貼出蝴蝶身體。在操作過程中,蕓蕓拿起一張長方形的紙說:“老師這個紙不能做蝴蝶了?!苯處熆戳撕笳f:“蕓蕓,對不起,老師在裁紙時沒裁好,給你換一張吧?!边@樣回答使教師失去了一次激發幼兒思考、發揮幼兒想象力的教育契機。假如教師對蕓蕓說:“蝴蝶有各種各樣,長方形能做出什么樣的蝴蝶呢?”這樣能激發幼兒積極思考和探索的興趣,深化活動內容。
4.指令性語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用指令性的語言來讓幼兒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致使幼兒“被活動”。比如,在“羊羊開了個蔬菜店”活動中,妞妞和佳佳出現不合作現象。教師怕影響活動效果就發出指令?!版ゆぃ銇懋斞蜓颍诘昀镔u萊。”“佳佳,你去買菜?!奔鸭燕街靵G下錢,提著菜就走。由于幼兒失去了自主性和對活動的興趣,因而活動效果很不理想。如果教師從幼兒愛媽媽的角度讓幼兒做小廚師給辛苦作的媽媽做菜,那么就能調動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使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二、導語運用的策略
1.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多鉆研教案。教帥應根據班級幼兒現有水平,設定目標,仔細分析活動的重難點,做到胸有成竹。否則,在教學活動中,當孩子提出問題或遇到困惑時,教師會因準備不充分、思考不全面,而不能抓住孩子問題或困惑的關鍵。情急之下,教帥往往會出現廢話連篇、贅語滿堂的現象。
2.多學習,不斷錘煉基本功.教師應多學習導入的技巧,盡可能地以較快而有效的方式導入活動,以避免出現幼兒消極等待和隱形浪費時間的現象。同時,教帥要不斷地錘煉觀察能力、交流能力等教學基本功,以更好地引導幼兒參與活動。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新課程關于“生活”的理念大致可以表述為:“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生活和發展生活”,這種理念必須通過教學這個重要渠道得到體現和實施。在教學中,應樹立一種新的“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觀念。一方面,要“讓教學走近兒童的生活”。課堂中的生活永遠不可能真正等同于真實生活,也不應該變成真實的生活,而應該是一種經過“重構”的、體現教育意圖的、有教育意義的、“近似真實的”生活,或者說“準真實的”生活。換句話說,課堂中的生活雖然是兒童整體生活的一個部分,但它是兒童的一種特殊的生活,應該是一種特殊的“真實的”生活過程,或者說,是一種有意安排的、具有特定教育意義的生活過程。另一方面,生活本身就是兒童成長的“養料”和資源,是品德教學的重要資源,要“讓生活走進成長中的(受教育中的、教學中的)兒童”,通過課堂教學,把兒童與其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有意識地”把兒童帶回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他們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標去引導和提升自己的真實生活。
在新的教案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我力圖體現以下理念:
1 立足生活性,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課程標準》中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痹趦和纳钪?實際存在一個兒童的世界,只有尊重兒童的人格,尊重其認識、體驗和感悟,尊重他們的喜、怒、哀、樂,才能成為兒童的朋友,才能引導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成為成人世界派往兒童世界的“大使”。把課堂學習看作是一種生活,使教學成為一種生活的對話,心靈才能彼此敞開,彼此接納。對話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可以讓他正視自己意愿、面對矛盾、反思和自覺進行心理斗爭的機會。課堂上,教師設定現實的情境,汲取學生切實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
〔片斷一〕:與動物交朋友
師(搖著小兔的前爪):小朋友們好!
生(驚喜):小兔好!
師:多么可愛的小兔呀!孩子們,快說說你想怎么和它交朋友啊?
生1:我想摸摸它!
生2:我想和它說說話。
生3(請求):老師,我能不能喂喂小兔啊?
師:行,這還有小兔愛吃的胡蘿卜,你來喂喂它吧!(生上臺喂小兔吃食。)
師:大家猜猜,小兔為什么會吃小朋友喂的食物呢?
生(驕傲): 因為小兔餓了,而且它喜歡我們,所以愿意吃我們喂的食物!
師:是啊,因為你們都很愛護它。老師還請來了它的動物伙伴,你們想不想和它們認識一下?(想!)
(“小嘉賓”上臺,生驚喜地叫著動物名字:金魚、小白兔、烏龜、小鳥)
師:和它們交朋友時,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生1:我們能傷害它們。
生2:動作要溫柔,聲音要輕,不能吵到它們。
生3:還要注意不被小動物抓傷!
師:說得真好,既要有禮貌地對待小動物,也不能讓它們傷害我們。下面就請小組和小動物們親密接觸!(開始交流,師參與其中)
本片斷設計,讓學生與動物親密接觸的過程中交流,培養學生親近動物,熱愛動物的情感,能夠自覺愛護動物。通過師生互動、生 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對話時,從學生的話題切入,從學生生活切入;對話時,鼓勵學生說真話,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總結學習的體會和收獲,使課堂具有吸引力;對話時,教師應善解人意,尊重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表真情,使課堂具有感染力;對話時,尊重學生的選擇,不把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和答案統一在一個標準上,允許學生對問題有著自己的合理的看法,有多樣化的價值觀念,使課堂具有說服力;對話時,以學生今天的生活、正在進行的生活為主,著力開發學生現在的生活價值,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師生借助于對話,取得心靈溝通,達到互識共識。對話中,學生是一個有自己的思想和理性的生活者,能夠通過引導性對話實現自我建構。
2 立足生活性,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品德與生活》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活動型課程,強調選擇兒童熟悉的、感興趣的、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作為活動設計的內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課堂,向學生真實的生活延伸。在教學《動物和我們》一課時,我讓小動物走進課堂,讓孩子在與真實動物的親密接觸中感受著與動物做朋友的樂趣,構建了一個真實互動的生活化課堂,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更貼近學生生活。通過學生與動物親密接觸的過程中交流,由此喚發出“我”的真真切切的感受,讓教材里的生活情境和學生真實的生活共鳴,從而真切地體會與動物友好相處的快樂。
〔片斷二〕:領養小金魚
生(渴望的眼神):我們要養這缸金魚。
師:說說,小金魚在我們班生活,你們會怎么照顧它呢?
生1:我會天天給它換水。
生2:我會跟它說話,不讓它孤獨。
生3:我會給它喂食,而且不喂太多。
師:看來還有點經驗,好!就讓你們組認養。(響起一陣掌聲,學生一臉興奮)
同意孩子們認養這缸小金魚,不僅給孩子們一個驚喜,而且孩子們在領養這缸小金魚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如何才能真正與動物做朋友,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3 立足生活性,給學生一個體驗的課堂
在整個活動中,我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置情境,把學生引到各個情境中去體驗。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棱利在19世紀就提出了“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她形象地解釋:一件事,我聽到了隨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記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對學生來說,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只有親身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身難忘。教學中,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獲得真切的體驗。
〔片斷三〕:觀看人與動物友好相處的畫面
師:老師搜集了生活中許多人和動物交朋友的精彩畫面,我們一塊去看看,好嗎?(播放:人類和動物親密接觸的精彩畫面。)
師:老師發現,剛才大家在看畫面時都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什么讓你們這么高興啊?
生1:老奶奶抱著一只小狗,像抱小孩一樣,臉貼著臉。
生2(邊說邊笑):一個小孩的屁股后面,一只小貓趴著。
…………
師:看到別人和動物那么親密無間地在一起,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生(異口同聲):我們也想和動物在一起。
在教學《動物和我們》一課時,我還設計了“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聽一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動物知識,培養學生親近動物,熱愛動物,與動物分享快樂的情感,初步體驗人與動物的關系,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就在這樣的體驗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他人有了心靈的共鳴、思維的共振、內心的澄明、視界的敞亮。
參考文獻
新課程改革重視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使多媒體教學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同時也導致其它教學手段遭到忽視。文章結合研究生期間實習的經驗,對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應然狀態與實然狀態進行了分析與思考。
關鍵詞:
化學;多媒體教學;思考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越來越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越來越多地在實際教學中有意識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尤其在化學教學中,小到微觀世界分子、原子在構成物質時的狀態,大到原子彈爆炸的宏觀場面,在現實課堂上無法實現的演示實驗多媒體幾乎都可以完成,帶給學生形象生動的感覺的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1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應然狀態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方式,同時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轉變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成長為“整體的人”,所以必然要求教師所教的知識和學生所學的知識不能被僵化在教科書中的各種文字上,信息的搜集、整理與利用都顯現出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恰好能在這些方面給予教師和學生較大的幫助。
1.1多媒體在化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然狀態
理論教學往往需要一些實例的支撐,教科書中的實例往往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但這些例子均以簡單的語言或靜止的圖片呈現,即使配合教師的講授,也不能使學生體會深刻,這時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將其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如在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的內容中,對于空氣主要成分氮氣用途的介紹只用了短短幾句話,其中對于醫療上運用液氮做冷凍麻醉劑這一用途,筆者認為對于學生來說想要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也不難,但是如果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小段關于液氮性質的小實驗,可以使學生對其印象更深刻。筆者在網上下載了一段關于液氮冷凍金魚的小實驗,并在講到氮氣的用途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實驗人員將液氮倒入燒杯中,隨后將一只活的小金魚放入液氮中,幾秒后將金魚取出,金魚已成凍成冰坨,隨后又將金魚放置水中,金魚隨后又游了起來。整個過程學生們都瞪大雙眼在觀看,隨后又一起討論了醫療上用液氮冷凍麻醉的可行性。這一過程雖只經歷了幾分鐘的時間,但是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認識一定比通過講授所獲得的更深。
1.2多媒體教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然狀態
化學教學離不開化學實驗的演示和操作,但是有些化學反應有危險,還有一些化學反應時間較長,不適合在教學環境下演示。若不進行演示,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又會產生障礙,此時可采用多媒體演示實驗。另外,一些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操作失誤產生的后果也可以用多媒體來演示,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實驗習慣。例如,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3—《氧氣的制取》中,在做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時,實驗結束后要先將導氣管從水中移除,再熄滅加熱的酒精燈,如果操作相反會造成被加熱的試管炸裂。在實驗演示時給學生講解出應注意的這一問題,如果能夠再配合多媒體播放錯誤的操作方式所產生的后果,可以讓學生體會更深。筆者也做了這樣的嘗試,在演示完加熱高錳酸鉀制氧的實驗后,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錯誤的操作過程,在操作人員先撤去酒精燈后,馬上有學生反應出是錯誤的,然后所有人都好奇地等待結果是否和老師所講解的一致,當冷水慢慢回流至試管,而使熱試管炸裂后,學生相信并記住了這一事實。多媒體在教學中應是“助教”的角色,在教師的個人教學不能夠滿足學生要求的時候給予一定的幫助,以促進課堂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
2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實然狀態
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了必要的教學手段,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手段是不是真得幫助他們更好地獲得知識了呢?在與一些初、高中生中交談過程中,筆者側重于這個問題了解了一些學生的意見。雖然多媒體的使用確實在課堂上起到了增加信息量、完善教學內容的作用,但也同時伴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實際問題。
2.1多媒體課件取代板書
人們越來越習慣使用計算機來記錄文字、照片以及視頻,教師的手寫教案也逐漸被多媒體課件取代。多媒體課件取代板書的現象目前是普遍存在的,教師制作課件的技能越來越精湛,而書寫板書的技能似乎在逐漸退化,由于板書的空缺,使學生抓不住課程內容的重點記錄筆記,就像是看一場喧鬧的喜劇電影,在歡笑過后也許記住了幾句經典臺詞,但卻沒有看出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而板書就像是卓別林的喜劇電影,雖然沒有色彩,沒有語言,卻讓人一看就能了解到要表達的主題。
2.2人機交流取代了人人交流
在運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所提供的內容本應是為師生交流提供的紐帶,或是在交流前將問題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或是將答案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亦或是在教師為學生講解某一知識點時運用多媒體輔以佐證。而就目前的情況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將自己想要介紹給學生的內容編輯成文字和圖畫,讓多媒體設備代其轉答。如在講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課題3—《溶液的濃度》時,筆者認為最好的方式應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為學生演示溶液濃度的計算過程,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并順利地進入到接下來的自主練習中。若改用多媒體演示計算過程,由于學生要不停地在老師的講解和多媒體的演示之間來回切換,則會導致學生來不及反應而漏掉某些過程。事實上,學生還是更愿意與情感豐富的人交流,并不愿意與機器交流。筆者咨詢過一些學生,如果用多媒體演示實驗取代教師演示實驗你們會喜歡嗎?這樣可以將實驗過程放大,后排的學生也能夠看得清楚。但是大部分學生的回答都是不喜歡,包括在班級里坐在后排的學生。學生們認為,多媒體的演示再好,成功率再高,再沒有失誤,也不如教師演示實驗吸引人。同時也認為,教師在親自演示實驗的過程中會將實驗細節解釋的更清楚。
3導致多媒體在化學教學應用過程中的應然狀態與實然狀態產生差距的原因分析
多媒體教學雖然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教學手段,但是我們在運用過程中卻忽視了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導致其教學效果并沒有得到理想中的發揮。
3.1運用多媒體教學觀念上的偏差
有些教師可能認為,運用了高科技的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所以無論什么樣的課程都要采取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反而忽視了其它教學方式的優勢,忽視了課程內容上的豐富,產生了依賴多媒體教學的心理。某些學校的管理者也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提升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凸顯學校的教學資源豐富,而要求任課教師必須采用多媒體授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教學的管理者,都只看到了“多媒體”這種“高大上”的教學手段華麗的外表,而忽視了它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忽視了學生對于其它教學方式的需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將“活”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3.2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上的偏差
多媒體教學應該是以輔助課堂教學的形式出現的,但是在運用過程中許多教師都將多媒體看成了主體,既忽視了學生,也忽視了自己,新課程提倡的課堂應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但在這樣的課堂中顯然教師并沒有很好地平衡課堂上各個元素的關系。
4對多媒體教學在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展望
教學設想: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課程改革不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這就要求我們從原有美術教學一味單向灌輸的境地中走出來,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隨機的想法,關注不同孩子在美術學習過程的不同發現與行為狀態,這些新的變化就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生成性教學”――“意外”。我們不僅要沉著應對,還要積極捕捉教學契機,抓住學生的熱點、亮點,從心理上喚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案例描述:
【鏡頭一】:
導入課題后,我拿出一個魚缸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魚嗎?它有什么特點?你還知道海底世界有那些魚呢?”孩子們一下子就被色彩斑斕的金魚吸引住了,爭先恐后地回答。我又問:“要畫一幅奇妙的海底世界,該怎樣畫最好?”
“要把魚畫得大?!?/p>
“要多畫幾條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魚兒?!?/p>
“還可添加一些背景,比如海水、海藻、珊瑚等?!?/p>
“你們想得真周到,回答得真好!”
于是,我拿起毛筆簡單地示范,用彩墨畫了一條紅色的金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我一邊畫一邊告訴學生如何構圖,如何調色、著色,使魚的形象更加完美,孩子們看得十分認真。示范完,教室里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孩子們的情緒感染了我,我也開始興奮起來,竟也像一個孩子被老師表揚一樣,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連聲說:“謝謝大家!謝謝大家!”我激動地感謝他們,點頭向他們微笑,只見他們微紅著臉,坐到座位上后還偷偷地竊喜呢!
【鏡頭二】:
同學們迫不及待地畫了起來,我就在學生身邊巡回檢查。看著他們一筆一畫認真的樣子,我心里挺高興??墒?,當我走到張鑫身邊的時候,發現他畫了一大堆花花綠綠的魚兒,但是,沒有一條魚兒是認真地畫的。我很生氣,剛想批評他,但還是忍下了,我調侃地說: “張鑫,你畫的魚兒不但會游還會飛吧!”沒想到他委屈地說:“老師,我畫的魚兒,它有很多的朋友跟它玩,你畫的魚兒太孤單了。”我怎么都不會想到他會說出這樣的話,仔細想想,多么有意思的一些話呀,他的話如同當頭給了我一棒,打醒了我。于是,我暫且放下我精心準備的教案,靈機一動,大聲地對全班的學生說 :“張鑫的魚兒有許多好朋友,它們在一起游戲呢!你們的魚兒有朋友嗎?它們在做什么呢?”這時,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我的魚兒在唱歌”“我的魚兒在開聯歡會”“我的魚兒在上課”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想著、說著。經過這么一討論,每個學生的視野開闊了,頭腦中有了許許多多可以拿來創作的題材,下筆也大膽了,孩子帶著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想象,創作出了《魚兒選美大賽》《魚兒大聯歡》《魚兒過年》《我和魚兒手拉手》等等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佳作。
課后反思:
世間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課堂上“美”地生成要從學生出發,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是創造課堂的有生力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傾聽、發現,并及時捕捉課堂上的“意外”,生成新的教學資源,上演出更多無法預約的精彩!
1.民主和諧,讓美術課堂充盈人文關懷。
教育研究表明,師生情緒對立時,學生會拒絕接受來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而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則可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魅力,從而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收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功效。新課程改革所呼喚的是“共享”式的師生關系,人文理念指導下的“共享”過程,要求師生彼此敞開心靈,溝通接納,吸引包容,互動分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孩子的“未成年狀態”,給予學生人文的關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我們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學生才能自由地展現童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2.彰顯個性,給美術課堂帶來活力無限。
美術創作本身非常注意強調個性,個性是創造的第一生命力,尊重和保護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在美術課堂中,給學生提供寬松的課堂氛圍,建立民主和諧的活動情境,鼓勵和刺激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絕不用教師的個人主觀意愿去約束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個性表現,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彰顯,這樣,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才能得到展現。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同時尊重學生在繪畫過程中的不同體現,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激發,獨特的個性得到張揚,創作的思維也會自由開啟,必然會創造出大量充滿靈性的作品,同時學生的人格素養在創作中也會逐漸形成。教學一旦尊重學生的個性,課堂便會呈現勃勃生機。
3.動態生成,使美術課堂成就智慧飛揚。
關鍵詞:
追溯教育發展的歷史可以證明:任何教育思想的實施,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載體,所有教育目標的實現,都要借助一定的教育資源。課程的實施,最終要解決三個問題:要幫助受教育者學習什么?采用哪些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的目的,怎樣組織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所有這些有利于課程目標實現的內容、形式、方法等就屬于課程資源的范疇。換言之,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個重要概念,為了實現課程的教育目標,就必須認真研究有關課程的課程資源問題。課程資源對小學生的發展乃至相關學科課程的實施狀況具有獨特的價值。因此,致力于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關注和思考,是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的。換句話說就是:為了有效地推進小學科學課程的實施,全面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就必須做好科學的課程資源開發工作。
1 對課程資源的正確理解
1.1 “課程資源”的概念
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目前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形式下,我們應當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即廣義的課程資源觀念,因此可以說: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都是課程資源。
1.2 課程資源的分類
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可以把課程資源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其中素材性資源的特點是作用于課程,并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例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課程資源的特點是作用于課程卻并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它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比如那些直接決定著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場所、設施和環境以及人們對課程的認知狀況等因素。
如果按照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同,可以將課程資源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所謂校內課程資源,就是處在學校范圍之內的課程資源;而校外的課程資源則是指超過學校范圍的課程資源。新課程改革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觀點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內的課程資源;還要加強對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幫助學生與學校以外的環境建立聯系,重視建立學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的轉化機制。從技術層面來看,信息化的課程資源應運而生,包括校園內部的信息源和學校外部的網絡資源。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打破學校內外課程資源的分界線,從而使很大一部分課程資源,尤其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使學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的相互轉化不僅成為可能,而且也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
2 我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4%69=ym?'rsdr{;?小學教案課件網Www.Jkedu.Net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課程實施、課程目標實現的基本條件,應該受到重視。但是,在我國長期以來課程資源被簡單的理解為教材。誠然,教科書、參考書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中主要的課程資源,這種情況是適宜的,而且直到現在,我們一直將它們作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然而,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會誤以為教材就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一提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就會想到編教材、訂教材,而想不到還有其它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就是這種僵化的觀點長期存在,而導致我國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
除了把教材當成唯一的課程資源以外,長期以來,我國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實施空間和資源的內容等方面也很落后。從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看,主要是依靠少數的學科專家,而沒有將廣大的一線教師調動起來;從課程資源實施的空間看,僅僅將教學局限于班級課堂,使得班級課堂成為利用課程資源最重要的載體。我國學校教育中普遍缺少相應學科的專門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及參觀考察場所等,這樣就很難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科學技術等綜合能力;從課程資源的內容看,偏重于知識特別是知識的開發,忽視對學生的能力、素質的培養。同時教材結構單一并且落后于時代,從而忽視了相應學科知識的新發展和各學科知識間的滲透與融合,這樣的課程內容遠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以上種種不盡如人意的現象說明:小學科學的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已迫在眉睫。
3 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策略
世界上任何一種資源都是有限的,科學課程資源也不例外。因此,在課程資源開發的探索中,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對既定的課程資源進行多元和多角度的開發上,努力做到變有限資源為無限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根據科學課程的要求、特點,以及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鄉土的實際情況,我們有哪些課程資源可開發利用呢?筆者認為: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可以從以下方面去考慮:Y]-uq zdR?-86*=UW小學教案課件網Www.Jkedu.Net
3.1 從科學課程的性質、特點出發,開發基本的課程資源。
小學科學課程不同于其它課程,有它自身的特點。《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為小學科學課程確定的性質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币蚨?,小學科學課和其它課程相比,突出地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探究性。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小學科學課的主要學習方式。第二、開放性??茖W課的開放性表現在時間、空間、過程、內容、資源、結論等方面。第三、過程性。小學科學課主要是燃起小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好奇心,重在科學探究的過程而不是探究的結果。第四、發散性。小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他們找到的答案或得出的結論有時不是唯一的,允許學生存在己見,鼓勵學生的創新見解。所以,小學科學的基 本課程資源應該包括教師、學生和他們不同的生活經歷、生活經驗以及他們每個人的學習方式、教學策略等都是寶貴的課程資源。地方和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家長、或是其它相關的社會成員。我們也應該通過開發地方和校本課程資源,加強學校教育與生活、與社會間的聯系;在開放、平等和多樣化的教學環境中,培養學生自信、自主、創新的科學精神,幫助學生樹立認知途徑和認知方式的多樣性;改變學生“惟書”、“惟師”、“盲從”與“偏見”,讓他們在自己所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中提高實際生活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El~m i9G}5
+DA*$IQ小學教案課件網Www.Jkedu.Net
3.1.1 教師:學校的師資力量就是我們需要開發的最好的課程資源。
;Y17D"l}=€${e3rk小學教案課件網Www.Jkedu.Net
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德行的導師,也是實踐的指導者。在教師隊伍中,能者彼彼皆是,可以說,每位教師都有其擅長的一面。那么學校就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這些特長,努力挖掘這些現成的資源,并以此作為載體,提供給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所以,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師就不應該是固定的一兩位,任課老師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級、年段的限制,甚至一個班級可以有多個指導教師。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實驗室管理員老師,或者是自制教具室的管理員老師,那么,就由你來指導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分工合作、交流評價等才能;他如果是學校的圖書室管理員或者是微機室負責人,就由他負責指導和培養學生的查閱書籍或是上網收集科學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當然,我們還可以利用美術老師、手工制作老師及勞動老師來培養學生的制作科學資料卡片、科技手工制作能力。這樣,學生們在增長了科學閱歷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科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3.1.2 學生: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ZJ]PL4`H[[6+WuMb小學教案課件網Www.Jkedu.Net
正如前面所述: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要求小學科學課程應該是“回歸孩子們的生活世界”。應該從他們的真實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所以,小學科學課程應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有規律的科學探究過程,是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之上的,是密切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進行研究。這就是小學科學最貼近生活實際的課程資源。例如在學習《尋找使物體下落的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自治小重錘、玩小滾輪等游戲出發,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些小制作、小游戲等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會使學生領悟到科學就在他們身邊,從而增長他們利用科學知識能夠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機會,增強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動力。
3.2 !P+g^
€uK 6l6
}小學教案課件網Www.Jkedu.Ne33 利用好實驗室、自制教具室、圖書館、微機室以及各種教育實踐基地,充分發揮這些課程資源的最大功效。
3.2.1 實驗室
實驗室在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合作學習、交流及評價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巨大作用。近些年來,中小學實驗室建設發展迅猛,許多中小學相繼改進和修建的實驗室,里面儀器設備比較齊全,基本上能滿足教材中規定的演示和分組實驗,所以,管好、用好實驗室,最大限度的發揮實驗室的作用,是提高小學科學課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3.2.2 自制教具室
目前,學校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是按照河北省儀器配備目錄標準予以配備的,基本上能夠開足教材中規定的實驗,但是由于新教材的使用,現有的儀器設備己經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逐步補充更新一些儀器設備,但由于學校經濟條件限制,往往不能及時補充。這就要求我們自制一些簡易的教具、學具,充實到教學中去。比如:潛水艇模型、小滾輪、小吊車、簡易臺燈模型、保溫箱、太陽爐、星空觀測器、太陽系瞬間模板等,都需要我們一線教師組織學生充分利用自制教具室的各種資源制作完成。這些自制器材雖然簡單,但同樣體現出師生應用科學知識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和技巧,把它們應用到以后的教學中,同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2.3 圖書館
誠然,對于校內的圖書室,作為學校教育資源的一部分,任課教師可以協調圖書館管理員,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專題閱讀,或是要求學生課后到圖書館中自由閱讀,收集各相關的科學信息,開拓視野,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而校外的圖書館,卻是一種重要的社區文化資源。對于它的開發,我們可以考慮采取學校與圖書館建立聯系的做法,以求實現二者資源的共享;當然,也可以在學校內建立與圖書館的網絡聯系,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和便捷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另一方面,還可以考慮聘請圖書館的相關人員到學校,給學生介紹圖書情報及圖書查閱、檢索方面的常識知識,培養和訓練學生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技能。
3.2.4 網絡資源
眾所周知,網絡資源的開發,對于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網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學生的思路開闊,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可以提供實踐或實驗的模擬情境的操作平臺,網絡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時、開放,所以可以重復利用網絡這一巨大的信息載體,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內容重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使學生獨特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獲得有關學習資料。
3.2.5 科技館、博物館、及各種教育實踐基地等也是非常好的課程資源。我們知道:科技館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加強學生對科學課程的直觀形象的理解,給正式的課程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博物館是我國歷史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具有重要的課程資源開發價值;其它的教育實踐基地則能夠提供給學生廣闊的學習和活動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接受先進的科學文化理念和廣博的文化禮義的教育、洗禮。對于這類課程資源,我們應該一方面加強學校與這些場館的聯系,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參觀;或是邀請相關專家到學校做專題講座;另一方面,還可以將這類場所、基地與學校的相關課程相結合,或 者通過網絡和媒體形式作為連接起這些課程資源的紐帶。
3.2.6 鄉土資源的開發利用
所謂“鄉土資源”主要是指學校所在社區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它包括鄉土地理、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每一所學校因其所在的位置而具有獨特的人文環境和地域特色,有著豐富的課程資源。我們必須加以利用和開發,使小學科學更加切合學校、社區和學生的實際。
3.2.6.1 充分開發利用學校及周邊課程資源,設計活動方案,比如:師生共同采集本地巖石、昆蟲和植物制作成標本。滿城是有名的瓜果之鄉,全明星草莓、磨盤柿遠近聞名,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滿城有名的景區包括:滿城漢墓、柿子溝、曹仙洞、龍潭峽谷等,這就讓學生在盡情欣賞大自然美麗景色,領略祖國燦爛文化的同時,能夠收集一些當地的巖石、小昆蟲,植物的花、葉、根、種子等,把它們制成標本,陳列在實驗室中,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每班教室的窗臺上,都擺放著盆栽的、文竹、吊蘭、仙人掌、望天椒等花卉植物,學生定時觀察其生長情況,并做好生長記錄;在校園的花池中栽種著牡丹、芍藥、玉蘭、迎春花,甬路兩旁種植著榕樹、法桐、側柏、龍爪槐等;班級實驗田中種植著蓖麻,油葵,或是國槐、速生楊等苗木或是幾種時令蔬菜,這些活動基地讓學生們學到了知識枝能的同時,又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認識了自身價值;到了課后的業余時間,學生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在自家小院中飼養家兔、鴿子、蝸牛、雞或是金魚養殖,這樣,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也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資源。
3.2.6.2 充分利用社會特色人才資源,發揮家長、社區、社會各方面的作用。社會特色人才資源是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特色人才59"ES.
iMN/{^Nl小學教案課件網Www.Jkedu.Net社會社 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學生的家長在一定的程度上、或某一領域內都能對其學生進行指導;在社區里,有交警、公安干警、醫生、機關干部、學者、農民……這些人才同樣都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導能力。還有一些有專業特長的,如棋藝類的、曲藝類的、民間藝術類、種植、養殖類的,他們都是學生可以聘請的老師,可以學習的楷模,可以實踐的范例。有了家長的支持、社會人士的關心,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空間將無比開闊;如果沒有校外的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那么,就沒有真正而完整意義上的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總之,倡導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小學科學真正受到孩子們的歡迎。讓他們健康而快樂的成長!S}@l`X%Xe_KRR.?z{nj小學教案課件網Www.Jkedu.Net
綜上所述,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基礎教育改革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校教育基礎學科的小學科學課程,其課程資源理應得到充分、高效的開發利用。因此,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改革科學教育教學理念,能夠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生成性資源;運用
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是指在教學情境中,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共同思考與共同發展中產生的超出教師教案設計的新問題、新情況,即表現在言語、行為、情緒方式表達中出現的“節外生枝”的情況。也可稱為動態生成性資源。幼兒園教學具有啟蒙性、生活性、活動性等特點,3-6歲幼兒又活潑好動、好奇好問。因此,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蘊涵著更為豐富的生成性資源。當前幼兒園教學中,由于教師受觀念、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制約,間接或直接導致了教學活動中生成性資源的流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發展。本文結合幼兒園的教學,談一談對生成性資源的特點、意義、運用方面的認識。
一、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特點
1.生成性資源具有潛在性
生成性資源的潛在性是指它出現在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中,處于潛伏的狀態。在教學活動之前,教師無法預設和確定。發現及利用好生成性資源并使其具有教育作用和意義,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智慧和教學應變能力。
2.生成性資源具有短時性
生成性資源的短時性是指它發生和存在是短暫的,隨著教學情境的發展而隨時發生變化。生成性資源往往轉瞬即逝,要求教師做出“即時”反應,如果當時沒利用好,可能再也無法出現。
3.生成性資源具有親和性
生成性資源的親和性是指其內容和表達形式上易被學生接受,學生有興趣并能滿足其需求。生成性資源來源于教學真實情境,如學生的興趣點、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議乃至錯誤的回答都可視為生成性資源。因此,這些資源對學生具有較強的親和性。
二、有效運用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意義
1.有助于幼兒園有效教學的實施
幼兒園教學活動是在教師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中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進程而進行的動態活動過程,具有豐富性和生成性。對生成性資源的開發和運用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更有效。
2.有助于落實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倡導的核心理念是“以幼兒發展為本”。教學應“以學定教”。要求教師把關注點放在幼兒身上,關注幼兒的需要、興趣點、行為表現。對教學生成性資源的運用正體現了這一要求,它能更好發揮和發展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感受到學習的豐富意義,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3.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
教學反思是提升教師教育智慧的主要途徑。對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運用能促使教師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如本次教學出現了哪些生成性資源?哪些沒有利用起來?怎樣利用會更好?這將提高教師的教育智慧,促進其專業成長。
三、有效運用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策略
對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有效運用涉及到教師的觀念、方法手段等一系列的問題。有效運用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策略包括以下二方面內容。
1.正確的觀念是有效運用生成性資源的前提
一個人的觀念影響著其行為方式。同樣,教師的教學觀、師生觀等也會影響到教師的教育行為。有效運用動態生成性資源的前提是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新型的教學觀、師生觀。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教師應認識到教學是預設和生成的統一。教學是有預設性的,但不是不可改變的、封閉的計劃;教學具有生成性,但也不是一種無目的追隨幼兒的、隨意的、自發的活動。教學是在師幼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與興趣,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之上不斷調整、不斷生成的活動,它是師幼共同建構的過程。對此,瑞吉歐課程方案對此有深刻的闡述:即“課程是教師與幼兒在三分之一的確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確定性與新異性打交道”。當前,一些教師仍受傳統教學觀的束縛,重視教學的預設性,表現在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及步驟,設計好每一個提問,擔心教學不能按預期的計劃進行下去,一旦幼兒不按照教師的思路走,就馬上將幼兒拉回設計好的程序中。如某一幼兒教師在美術剪紙活動的導入部分講到:“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剪紫荊花,紫荊花是香港的市花”,這時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去過香港”教師說:“不要插話,聽老師講”。幼兒的插話是很自然的,但是老師卻一下制止了他。在這樣的教學觀下,談不上教學生成性資源的有效利用。
(2)樹立正確的師生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教師的角色進行了定位:“教師應成為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強調了教師和幼兒的平等關系。瑞吉歐課程方案中稱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幼兒是富有個性的獨立的個體,如果教師以高高在上的權威身份出現在幼兒面前,勢必造成幼兒對教師的敬畏。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遇到問題或沉默不敢發表見解,或人云亦云沒有新意,教師就聽不到來自幼兒內心深處的“聲音”,更談不上生成性資源的開發與運用了。
2.善于發現及引導恰當是有效運用生成性資源的關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善于發現兒童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的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瓣P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在教學中,與教學相關的生成性資源會不斷涌現,教師要善于發現、捕捉這些生成性資源,并巧妙加以利用,使其轉化為能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內容。
(1)發現幼兒興趣和需要――順應支持
教學中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是動態生成性資源的來源之一。例如:在一次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游戲規則是“老狼”報出整點后,扮演小動物的幼兒們則四散奔跑,老狼追趕小動物。可是,教師發現很多幼兒不奔跑,而是面對“老狼”說:“我們不怕大灰狼,打大灰狼”,游戲如何進行下去呢?老師關注到幼兒這一興趣,調整了游戲原有的規則,改為小動物追打灰狼。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師發現幼兒有新的游戲需要時,就順應了幼兒的需要,即實現了發展幼兒奔跑能力的活動目標,又有效進行了教學。
(2)關注幼兒的問題――引發討論
在教學中,幼兒往往會產生 “為什么?”“怎么辦?”的疑問。幼兒的疑惑往往是可以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如:某中班正在進行“認識鳥”的科學活動,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知道企鵝也是鳥”,其他幼兒一聽,紛紛反對說:“企鵝不會飛,不是鳥”。教師說:“企鵝到底是不是鳥呢?我們一起來討論”,幼兒熱烈地討論開了。上述案例中教師關注了幼兒提出的一個問題,沒有放棄這一問題,而是引發幼兒思考,培養了幼兒的探究精神。
(3)利用偶發性事件――轉化引導
教師在實施教學時,預設的活動常常因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而受到影響,這些教學活動中的突發事件就構成了生成性資源。例如:教師正在組織幼兒觀察“金魚”,有一組小朋友擠著看本組的金魚,有個幼兒猛一抬胳膊,一下把桌子上的小魚缸碰到地上,魚缸碎了。幼兒亂成一團。這時,老師沉著冷靜的對幼兒說:“不要讓玻璃扎住你們,都到邊上來”,孩子們聽老師這么一說,很快安靜下來。接著,教師馬上把小魚放到另一個魚缸里,說:“小朋友,剛才小魚掉到地上,它怎樣了?”幼兒說:“它嘴張得很大”,“它不能呼吸了”,教師接著問:“小魚在水里是怎樣呼吸的,我們接著來觀察”。幼兒又興致勃勃投入到了觀察活動中。本文案例中教師看到幼兒打翻了魚缸,把這一偶發事件情景轉化為讓幼兒觀察魚的呼吸的教育場景,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
以上從幼兒的角度和教學外部因素兩個方面闡述了一些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運用策略。當然,生成性資源不止這些,如教師本身也是生成性資源的來源之一,在此就不一一論述了。
總之,教學活動是一個富有變化的動態生成系統。葉瀾教授指出: “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園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币虼?,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生成的教學觀念指導教學活動,能根據幼兒的當時需求,根據教學情景的需要,靈活調整教學方案,有效運用教學生成性資源來推進教學進程,促使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迎春,呼小明.教學中動態生成性課資源程的發掘與利用.《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7年3月,24卷1期
[2]埃德華茲等.兒童的一百種語言[M].羅雅芬,等譯.臺北:心理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一、創新課堂角色定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活動的兩大因素,而師生之間的關系及角色定位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往往單一地固定在教與學的角色上,即教師只負責教,即把課本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只負責學,只需要按照教師的要求把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牢牢記住。在這樣的角色定位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受到了相當大的限制,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容易出現“低效教學”的根源所在。因此,教師要想為學生構建一個不同于以往的高效物理課堂,就一定要改變師生在課堂上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單一被動地接受。學生要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在教案的制定、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多個環節,教師都要把學生因素納入其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主動地學、創新地學,這才是高效課堂誕生的前提條件。
二、做好課堂教學前的導入工作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雖然說導入占用的課堂時間并不長,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課堂開講之前能夠有一個精彩的導入,則無疑會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大有裨益。在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有趣的小故事、做有意思的小實驗,還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創設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如學習摩擦力時,讓學生思考一下車輪為什么有花紋?為什么越重的箱子推起來越費力?為什么在光滑的平面上推,相對來說比較省力?等等??傊處熞O計出足夠吸引人的導入,讓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能夠精力集中,這對于保證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三、設計活潑而嚴謹的課堂教學活動
物理學科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嚴謹性、邏輯性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正因為物理學科的這一特點,才導致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科“印象不佳”。在很多學生眼中,物理學科就是一門枯燥無趣的學科,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物理課堂上表現得興趣索然,積極性不高,從而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盡量給學生設計一些符合物理學科特點的嚴謹的課堂教學活動,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活潑有趣的課堂活動。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熱傳遞”時,就在課堂上給學生表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開水煮活魚”,當學生看到沸騰的水中小金魚卻在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時,個個都目瞪口呆,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紛紛要求教師說出其中的奧秘。這時,筆者便在既熱鬧又有趣的氣氛中開始了知識的講解,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不會差。
四、積極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具
隨著教育條件的改善,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多媒體已經成為常見的教學工具了。比起傳統的教學工具,現代化的多媒體信息工具究竟有什么優勢呢?首先,多媒體工具融合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這種聲像結合的知識展示形式更容易刺激學生感官,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加深學生的印象;其次,多媒體直觀化的教學形式可以將一些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使得一些難以理解和展示的物理概念、物理現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眼前。例如,一些微小的形變、速度與加速度的變化、電場、磁場的概念、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等內容,用語言或者傳統的教學工具很難直觀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很多時候,學生只能依靠想象,而多媒體工具的出現則可以輕松地通過放大、縮小、定格、動畫模擬等多種技術形式解決這些問題,這對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一些抽象的知識十分有利。最后,多媒體工具的大儲量和快速顯現功能可以有效打破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效率大有裨益。因此,積極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具就成為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五、引導學生體驗探究活動